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职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教师可以讨论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讨论式教学是在传统讲授教学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可以起到三个作用:一是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学生参与面广,提高学习主动性;二是通过讨论促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和习惯。例如,我在讲授散文《世界最美的坟墓》时,组织学生讨论作者通过托尔斯泰墓阐述怎样的哲理?进而让学生讨论文中“最美”的含义,要求学生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审美观,什么才是美。有的学生谈到幽雅宁静是美;有的学生谈到朴素平凡是美;有的学生谈到奉献自己,淡泊名利是美等等。学生发言全面、深刻而精彩,教学效果异常的好。实践证明,讨论式教学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教师要把握好,讨论问题不能太多,而且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问题的设计也要明确、多层,有—定的深度和难度,吸引学生更多的兴趣和参与。启发式教学是指在学生进行认真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启发、暗示、点拨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的整个系统,同时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势利导地进行教学。如,在讲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作者说“自信其实早就失掉了的”理由是什么?说“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理由是什么?双方的分歧是什么?等等,在这样的诱导、启发下,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要不断启发学生思考、探索的能力,才能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完善评价机制,确保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性
完善的评价机制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是促进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方法。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与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评价过程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结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还要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以及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因此,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改革传统的以试卷和分数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式,积极倡导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坚持“多维度”标准,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分层设计评价方式,如:课堂观察、成长记录评价、作业分析、语文日记和书面考试等,设置评价指标,如:阅读能力评价、写作能力评价、社交能力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能力评价等等,确保能从不同的视角、层面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情况以及科研情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通过有效的评价,真正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总之,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加强评价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不断完善评价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不断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和实效性,使更多学生喜欢语文课。
【参考文献】
[1]周筠,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思考[J],基础教学研究,2007.11.
[2]黎桃,中职语文教学应考虑的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基础教学研究,2006.8.
[3]于宗炫,中职语文教学的定位与实践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
[4]刘丽,中职语文教学职能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8期.
篇2
(二)创设教学情境,指导学生体验语文教学实际上是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引导下所进行的学习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由于中职生的阅历和认知能力有限,再加上有些文章内容远离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学生难以走入文本内容,无法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更不能切身体验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创设富有情感和智慧的教学情境,来唤醒学生的情感经历,引导学生全身心融入语言世界、与文本内容进行近距离接触、近身拥抱文本语言,与作者进行深层次对话。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编排课本剧、多媒体技术、请学生上台讲解等方式,来营造真实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语文知识。
二、注重实践活动,做到学以致用
语文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由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课程,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从旁协助,而不是越俎代庖。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根据课文不同类型,将语文课变成朗读比赛课、演讲课、表演课、鉴赏课、探讨课等,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诗歌和散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和鉴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朗读是积累语言的最好方式。然后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又如,在教学小说和戏剧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应的电影资料,还可以鼓励学生表演课本剧,或者进行分角色朗读;在教学“应用文写作”时,由于此类文章比较枯燥和乏味,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便条”、“单据”时,可以列举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例,在教学“应聘书”时,可以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网络中查找相关资料,使学生自主掌握应聘书的书面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开展多样化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了解社会,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调查人们频繁使用的语言、社会中不规范用字现象等,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自编手抄报、自出黑板报、书法比赛、演讲比赛、作文大赛等,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篇3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地位亟待改变
由于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不高,加之语文教学脱离实际,造成了学校不重视、教师观念旧和学生没兴趣学习的现象,语文在中职学校俨然成了“副科”。中职语文教学要改变这种尴尬地位,就必须与专业学科有机结合,使语文学科具有专业特色,增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这不仅能改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能使教育部门重视语文学科。从而改变中职语文教学的尴尬地位。确立语文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必然要求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中职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原则,但传统的语文课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未能切合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因此,语文课程也应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课程内容与专业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这不仅可以突出中职专业特色,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突出职教特色,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需要
中职教育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突出职教特色。职教的语文教学应具有操作性强和职业化的特色。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生,他们的基础薄弱,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不高,但是他们易于接受新知识,动手能力也很强,因此,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由于中职学生学习时间紧,语文也仅有一年的课程,时间紧迫、任务重,语文教学内容的编排尤为重要。通过语文教学嵌入专业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清晰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语文教学中融入专业学科知识的措施
(一)教学贴近专业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调整,贴近学生的专业需求和职业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把教材变为学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添生动实用的情景训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师可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突出专业性。只有把教学的课程内容贴近专业需求,符合本专业学生需要,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的教育作用。
(二)调整语文课程内容,分专业细化教材内容
首先,确定语文教学的一般基础知识,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应当学习的这部分内容。这是构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核心内容。其次,可按照文理科将语文知识分为两大模块,根据每个学科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内容的编排,凸显中职语文教学的职业化的特点。比如文科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可在这部分多加入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将语文学习和专业课程学习有机结合,融会贯通;而理科的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在学习好核心模块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其口语表达和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综合职业素质。第三,根据具体专业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比如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可适当增加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结合专业特点丰富课堂活动
传统语文教学是灌输式教学,新课改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应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必须对每一节课认真编排,加入一些课堂活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并且,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活动,这可以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语文和专业知识。
篇4
2.1培养习惯,教会方法,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训练
由于当今社会经济结构的逐渐改变,社会生活变得复杂化、多元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更加多样,社会交流也逐渐的频繁起来。在社会交际中,人际关系、公共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注重,因而,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沟通交际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准确的听话能力以及具有规范的、简洁的交流能力。但在目前由于很多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普遍不扎实,听、说能力方面也有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面对公众场合,学生不能也不敢大声、大方、自然的说话,在说话的时候不能很清晰的表述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第二,在别人讲话的时候不能认真地听讲,因而不能准确的领会别人说话的中心思想;第三,学生在说话的时候地方方言较重,普通话说得不好,甚至部分学生还不会说,或者是因为自己的普通话说得不好而不好意思说。中职语文教师在面对这样的情况的时候,有必要向学生介绍有关听说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想同学们介绍交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提升学生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口语交际能力。中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强化培训,尤其是要加强学生专业知识方面的听说能力。首先,在教学课表中开设普通话课程,全面的推广普通话,并要求学生说准、说好普通话,在平时交际中要以普通话作为交际用语;其次,教育学生养成认真倾听别人谈话的习惯性,这既是美德,也是一种内在素养的体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认真上课、专心听讲、耐心学习的习惯,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成绩;再次,主要是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主,并根据专业知识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从而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同学们日常熟悉的事物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当他们看见熟悉的事物,就会有话说,知道要说什么,无形间壮大了学生的胆子、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不断的提升,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2.2重点培养学生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写作的过程中,其培养的目标并不是要将学生培养成所谓的作家,主要是为社会、为工作岗位培养一名合格的员工。因此,在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上,主要是加强学生对应用文的写作,通过训练应用文的写作,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常用的应用文书、专业文书、职业岗位等等。应用文主要是指人们在交流信息、洽谈业务、处理事务等方面经常使用的一种文字工具。应用文在所有的文章体裁中,与人们的生活是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并且使用的频率也是最多的,因而,训练学生规范化的应用文写作有助于学生走进生活、贴近实际。
3培养学生鉴赏和理解文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既然作为职业学校,那么学生就会拥有一定的技能。当然,会使用“工具”固然是很好,但是良好的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格、健康的审美情趣也是非常的重要。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这点。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文章的鉴赏、理解能力,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能通过网络、影视、杂志等多种文化媒介来扩充自己的阅读面,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教学中,要注重价值取向和与教材相关的文学常识,积极的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内涵。同时还要求学生多阅读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从中领悟博大精深的祖国文化,还要尊重世界优秀文化,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中职生成为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劳动者。
4转变教学评价方式,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监督与导向的作用。在当前的教学中,如若评价方式不改变,那么教学改革就没有办法,也没有质量进行下去。通常,评价的根本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励、促进学校、教师、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发展。现在的种植语文教学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以试卷、分数为最主要的评价方式,在教学中,积极的倡导创新型、发展型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学习中,肯定他们的努力,从而全面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以便学生有所进步和发展。
篇5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将学生进行德育精神的感染、耳濡目染是极其重要的。首先,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自己的行为和举止去感染学生的德育认识。其次,在日常课堂学习和教学内容上体现德育感染和熏陶,语文课程反映的就是人类的文明和思想。因此,在语文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在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把文章所传达的德育思想剖析出来,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和消化,让学生不断的内化成自己的思想认知。
三、在“读”中感悟德育
有感情的朗读,可以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震撼,加深学生的情感认识。朱熹说过:“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呤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中职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提高语言的敏感度,在读中品味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产生心灵共鸣,让学生在读中获得德育熏陶,达到心境合一。阅读,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仅仅依靠教材中的文章进行德育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行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优秀的作品中受到熏陶,从而主动的去体验,去感悟做人的道理。教师可以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多推荐一些与之相应的一些课外读物,并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让学生自由表述自己对作品中人物、事件的看法,并给予相应的引导,在润物细无声处让学生感悟,获得德育的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
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篇6
中职教育属于中等阶段的教育,既有基础性,又有职业性。因此,中职学校既要重视教育的基础性,又要重视教育的职业性。如果忽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缓慢;但如果忽视了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一味强调职业性,则把职业教育推向了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一边。而教育一旦充斥功利性,其崇高性、理想性必然丧失殆尽。中职学生应该有两种身份,一种身份是学生,另一种身份是准职业人。相应地,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也应该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学生的培养,其培养方向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二是对准职业人的培养,其培养方向是让学生未来成为用人单位满意的员工。通过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我们要完成三项任务: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基础、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打底子、为学生的谋职就业做准备。这三项任务如何协同推进,需要广大职教工作者的创新实践。笔者认为,就基层职业学校而言,应该在以下两方面进行积极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1.将培养准职业人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篇7
1.2、硬件设施较为落后
我国中职院校在整个教学体系当中处于较低的地位。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中职教育,对我国教学体系的贡献存在不足,而是由于中职院校相对于高等大学院校而言,其所招收学生的数量较少,并且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我国教育部门并没有对中职院校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从而致使了对中职院校建设经费的拨款不足,最终导致了我国中职院校内体育器材更新换代慢、体育运动场地较小和开放时间短等问题的存在。另外,我国中职院校硬件设施较差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对中职院校的管理相对来说较为宽松,从而致使了很多中职院校领导层将教师家属楼、停车场设置在院校当中,这些违规事项的发生都对中职院校的硬件设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3、教学方法、内容的问题
我国整体教学体系中教学方法的实质是应试教育,其将教学的目的局限在了通过考试,完成教学任务上。这一现状导致了我国体育教师对自身职业认同感不足和社会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笔试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给予说明:第一,我国中职体育教师不能够树立起对待体育教学正确的价值观念,其并没有将改善教学质量,修改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作为其授课的主要目标;第二,我国中职体育教学并没有受到国家、社会、学校和学生的重视,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数毕业之后都会走入社会从事工作。因此,在没有升学压力的现状下,应试教育影响的体育教学将没有了现实的基础,从而导致了中职体育教学教学方法、内容较为落后事项的存在。
2、对新课改下中职体育教育教学的建议
2.1、提高中职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是教学环节当中的主体,其能够通过自身教学艺术来促使学生被个人魅力所吸引,从而激发其学生对所教学课程的喜爱,最终实现学生学习的全身心投入。因此,提高中职教师整体素质将对新课改下中职体育教学拥有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提高中职教师整体素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第一,学校应当重视中职教学环节当中体育教学,聘任具有相关运动实践经验的退役运动员走入学校开展相关环节的教学是一种较为便捷的途径。另外,中职院校还可以不断完善自身学校对体育教学领域的教师团队建设,经常组织教师参加有关培训,开展教学研讨会议等,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第二,中职教师应当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提高自己整体素质。教师是培养祖国花朵的责任人,他们应当肩负起作为一个教师应有的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完善教学教育方法,从而使其能够在教学岗位上发挥其教学环节的主体力量。
2.2、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等制度如金戈铁马一般席卷了整个中国,带来了我国市场环境自有化、公开化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体系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以应试教育为实质的我国学生教育体制,其拥有着大量的弊端。在时代背景的影响下,我国教学更加重视对实用性课程的教学,例如:经管类,计算机类学科,从而到了理工类、体育类、艺术类等众多学科逐渐淡出社会人群的视野。因此,为了改变当前我国中职体育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对整个体育教学体系发起改革,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我国政府及教育部门应当努力发挥其在国家治理当中的主体地位,向社会大众传递有关体育锻炼的积极信号,并号召广大人们群众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开展以社会为单位,以国家为整体,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教学体系建设。另外,除了我国国家政府的努力之外,互联网时代下的当今社会,我国媒体对社会大众的影响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我国媒体单位也应当努力发挥自身渠道优势,积极倡导大家对体育教学引以重视。
篇8
(二)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构建课内课外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体系,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在各种专题研究中得到巩固和提高,是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抓手。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资源运用的现状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方面工作并没有得到重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不充分、不重视、不扎实的现象,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2015.6•学术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未能体现有效促进功能
部分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中奉行简单的拿来主义,设计教学课件时基本上靠“拼贴”成品课件,这就导致许多课件在课堂上“水土不服”,无法发挥促进课堂教学的功能。
(二)资源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搜集整理教学资源时渠道较为狭窄,主要是从一些教辅资料中搜集知识点,未能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开展这项工作。还有些教师在教学资源搜集过程中贪大求全,没能突出重点,也没能和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挂钩,导致所搜集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无法满足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
(三)资源未能凸显重点
对于教学资源,部分教师重搜集而轻整理,导致资料如同乱麻一样杂乱无章,也没能针对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疑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影响了实际运用的成效。
(四)学生能力发展缺乏有效空间
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将课外活动资源的作用体现出来,甚至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直接略过这一环节,或是仅仅停留于计划环节,没能对语文课堂进行有效延伸,导致这一方面存在空白,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紧扣重点优化整合,充分发挥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的功能
(一)尝试自主设计教学课件,增强教学匹配程度
教师应从初始的直接运用教学课件,逐步过渡到自主设计、灵活运用教学课件。这里的重点是要将课件设计与学生感知结合起来,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深化认识为目标,搜集相应的素材,演示的流程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具有积极的作用。广大教师应充分提高自身有效驾驭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自主设计教学课件的能力,使语文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联系得更为紧密,更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广开教学资源搜集渠道,及时获得优质信息
高中语文教师应以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教学资源的搜集,一方面要从各种教辅资料、教学刊物中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平时也要注重积累,围绕教学难点搜集资料;另一方面,要注重汲取其他学校、其他教师在教学资源整理方面的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快速有效地搜集各种资源。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发挥网络的作用,通过浏览专门的教学网站,搜集下载各种教学资源,通过这样的综合整理方式获得与教学相关的各类优质资源。
(三)专人整理,便于运用
每位教师都有搜集整理教学资源的义务,但是如果一哄而上,势必耗时费力、效率低下。较为恰当的方式是对目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例如哪些属于文言文的,哪些属于文学常识的,哪些属于阅读理解的,哪些属于基础知识的等,经过分门别类使之形成系统性的教学共享资源。教师还可以进行分工,每个人选取一个方向或一个类别、一个项目进行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然后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另外,教学资源的整理还要突出重点,教师应以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应试要点为方向,整理出一批重量级的教学资源,以便有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篇9
2.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的实质即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即通过传授人类的优秀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其人文精神的过程。而数学作为科学教育的一部分,其本质是使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其科学素养。只知道学习科学的人仅仅是一具只会操作的机器,没有灵魂。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由内而外得到质的提升、灵魂的洗涤,才能真正明白生命的意义,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3.在数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遭遇瓶颈的当下,要解决数学无用论带来的一系列难题,就要顺应时展,改革旧教学制度,将人文教育融入传统的数学教学。数学要体现其本身具有的人文价值,就不能单单将其作为一种工具使用,而是要发现其内在的各种闪光点,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创造,体会内在的人文精神,并以之引导其自身气质、素养、人格的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在进入社会后真正有益于行业乃至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具体措施
1.让学生了解数学历史
在每一教学任务的开始、过程中或结束后,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穿插讲述与所学内容相关的人物故事、历史事件等,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数学理论产生的背景及有关创始人的奋斗精神、创新品质。例如,在讲解微积分时,可以穿插讲述牛顿、泰勒等数学大家的人物传记以及其本身在微积分理论推导中所做的贡献,以其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并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
2.以兴趣为数学学习的导师
学习的最好老师即是兴趣,因此,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许多人对数学有着莫名的抵触心理,或是由于数学学习难度大,或是由于本身对数学不感冒,这对于数学教学是极为不利的。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应该尽量让数学变简单,让学生易于接受。比如,利用形象的模型操作、数学实验或多媒体视频让数学中抽象的理论更加直观,更容易理解。或者在讲课过程中多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像概率论中的排列组合,可以以在盒子中取球的游戏进行讲解。
3.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激励和动力
现在多数学生并非不学,而大多是在学习过程中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而最终放弃。因此,在他们放弃前挣扎的那一段时间,若有新的激励、新的动力支持其继续奋斗,在数学求学路上继续前行,则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这个新的动力可以是人物的成名史、奋斗史,可以是父母和老师的谆谆教诲与辛勤付出,也可以是身边同学的不懈努力与不断超越。总之,在放弃的前一秒,给予学生继续下去的动力,便能最终使其在数学上学有所成。
4.改良学习成绩的评价机制
公平公正的学习成绩评价不能单纯依靠分数,在中职学校进行学生综合测评时,要将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其他方面的人文素养水平考虑在内。只能考高分的学生只是学习的机器,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强的、能够学以致用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必须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空间,使其创新性、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掘其潜能并鼓励他们在相关方面做出努力、做出成就。例如,可以开设一些校内数学创新比赛、奥数竞赛、数学建模比赛,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并按成果对他们进行奖励。可以与其他学校建立数学交流机制,定期安排一些老师对感兴趣的学生进行相应训练,学生也应轮流参与其中。在学生的成绩评价体制中,要求每个学生创新成绩比例、人文成绩比例、学科成绩比例均达标才能合格。
篇10
(二)中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人数随着年份逐渐增加,教师的专业类型也在增加,主要以音乐、美术为主。教师缺乏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现有的教师来自于普通师范院校艺术类、体育类、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也有一部分是从其他乡镇普通中学考调进入学前教育专业任教的(转岗教师)。教师专业结构呈现不完整和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具备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一般来说专业知识较为扎实,能胜任专业教师岗位,但对于中职特点和学生特点缺乏了解,执教过程会面临教学效果不明显的现象。具备艺术类、体育类专业背景的教师实践操作技能较强,但缺乏理论知识。他们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比较匮乏,对中职特点及学生特点认识不够深入,更为重要的是文化基础知识缺乏,文化素养不高。而转岗教师已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形成了固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短期内要想改变其教育思想和认识中职教育特点,一时难以实现。针对转岗教师而言,不仅需要补充专业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还需要转变教育思想,接受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这三类教师在执教过程中面临进入专业教师角色时间较长、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较艰难、自信心受到打击等困境。
因此,应着力提升他们的通识性知识,即应提高他们对有利于开展有效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人文知识的把握。但是,由于通识性知识范围较广、内容较多,教师们在短时间难以补充,短期的在职培训也不能达到目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长时间的学习才能掌握。
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重大主题。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有学校环境、教师教龄、教师反思能力、教师教育培训、教师成长经历、教育信念等。针对不同的教师类型及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师专业发展训练,切不可采取一刀切的策略。并且,培训时间至少应有120学时,培训内容必须经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决定,这样才能确保教师专业知识的合格。通识性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教育科学知识,融会贯通地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以促进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这种知识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还是教师的专业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师生成长的动力源泉。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途径有师范教育、新教师入职辅导、在职培训、自我教育等。其中,师范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性的起点和基础,自我教育是教师专业化的自我建构,它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一)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以促进教师专业进步和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教研活动中教师是研究主体,重在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教研组在组织教师教研活动时,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全员性
即所有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都必须参与进来,每一位教师必须积极思考教研主题并参与讨论、发言,成为思考者、实践者以及研究者。
2.实效性
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解决通识性知识不足的问题,以求能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知识,增加课程吸引力。因此,必须注重教研活动的实效性,避免形式主义。在教研活动中,须遵守的原则还有发展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教研活动的流程为确定主题、收集分析资源、形成方案、预测结果、评估结果。基于提升教师通识性知识的目的,教研主题可以选择中职教育特点、文化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二)组织主题班会,促进通识性知识的掌握
主题班会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促进教师对通识性知识的掌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不仅有大量的教学任务,也承担有一定的管理任务。根据我们的调查,在中职专业教师中同时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不在少数,而主题班会正是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之一。主题班会的组织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先确定主题,再确定班会形式,并策划班会具体执行过程。班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使其丰富有趣,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例如,可进行小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励的学习等。
篇11
在调查中发现,中等职业学校认可度很差,只有极少数的人愿意选择中等职业学校,有些学生和家长宁愿多花钱也要上普通高中。即便收费一再降低,生源也较差。
(2)专业缺乏特点
很多的中职学校,经济基础薄弱,受实训基地限制,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比如,有些被看好的专业,比如挖掘机,数控技术等,没有相应的硬件配套设施。
(3)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由于生源中,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是那些在初中学习较差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学习主动性较差,课堂教学质量也不高。
2、原因分析
(1)就业困难
现在,很多的企业招生都在不断的扩大学历门槛,再加上中职学校的学生没有真正学到有用的,适合社会的专业知识,导致其就业非常困难。
(2)投资不够
国家对中职学校的资助还不够多,学校的资金不够,导致对很多专业课硬件设施的投资不到位。
(3)管理力度不够
中职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普遍存在散漫的现象,他们从思想上就对管理不够重视,管理力度也不够。
二、改革中职教育教学的思路和建议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总结出如下改革中职教育教学的思路和建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职教育的宣传力度,确立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的课程目标,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采用校企结合模式。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选择那些有责任心,热爱教育工作的人员。其次,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在职教师要加强培训,定期对其进行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来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能力。另外,学校还有多关心教师的生活,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把学校作为自己的家,才会真心的付出。
2、提高中职教育的宣传力度
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强调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为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作为学校,也要不断的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和学生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改变那些错误的观念,从而选择中职教育。
3、确立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的课程目标
任何的课程目标必须要以社会需要作为导向,只有这样,中职学校的学生走向社会,才能较好的融入到社会,才能尽快适应自身的工作。因此,理论课程的开始主要是为技术服务,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学校各级领导应不断地强化自身的责任心,做到以身作则,这种责任心从一定程度上能推动学校的管理工作。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要在课堂和课下多关心学生,多和学生进行互动,要用平常心看待学生的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尽可能多的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充满满足感。经常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使他们在校期间都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
5、采用校企结合模式
中职学校可以根据所处位置,与当地的企业联合办学,和企业签订相关的用人合同,有针对性的培养需要的人才。这样学校可以根据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
篇12
和专业结合,教材先行。教材编排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内容力求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在充分调查探究的基础上,考虑中职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以及认知特征和情感心理,实现课本学本化。让课文内容和专业贴近,课文思想和专业互融,口语、写作为就业铺垫。
和学生结合,教法辅助。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正视目前状况,承认学生的差异,扬长避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喜好,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优点。
二、教学内容和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
我们应把中职语文课程定位于一门为专业技术理论课服务的基础课。有了为专业课服务的定位,中职语文教学就应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尽量和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对现行教材中某些名家杂文或议论文,由于学生远离写作的时代背景,其吸引力已大打折扣,在教学中不妨大胆地“忍痛割爱”。中职学生毕业后就将进入就业岗位,竞争也就随即而来。试想假如作为维修工人看不懂设备说明书,将如何“对症下药”?假如在工作中不擅于和同事沟通,将如何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假如求职者捧着字迹潦草、错字连篇的自荐信,将如何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中职语文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两种语文能力的提高摘要:
(一)把口语交际练习放在首位
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练习。口语练习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索、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自然流畅。再就是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准确。
(二)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练习
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新问题提供直接服务。
另外在教学中开展一些诗文朗诵、主题班会、演讲会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能力。只有具备了思索、交流、学习的能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教学方法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和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当务之急是正确处理“导”和“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参和意识,是尊重职业教育规律的体现,也是我们对过去的语文教学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大搞“一言堂”,大唱“独角戏”,语文课甚至成了“满堂灌”的代名词,语文教学走进了“高消耗、重负担、低质量”的死胡同。要解决这个新问题,就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和意识,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一)学生的手动起来。在课堂上,我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喜好,获取知识,把握学习方法,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让学生的口动起来。针对职专学生不愿主动发言的状况,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每一次讨论交流中得到锻炼。诵读也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但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站起来得到锻炼。在教学中我采用自读、提读、齐读、小组分工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这样既营造了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又能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自我锻炼的机会。根据语文教学和专业的需要,还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对话、表演等语言练习,形成较强的口语能力。
(三)学生的脑动起来。在语文课堂,必须首先让学生成为自己抉择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沉思、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质疑中启发学生从“浮光掠影”的浅层理解进入到“静影沉璧”的深层破译里;在质疑中培养学生从线型思维、单向思维进入到立体思维和创造思维中。使学生养成独立思索的能力,进一步养成分析、判定、推理、演绎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某一职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教学评价应淡化分数,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
篇13
2.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这要求教师的教学情境创设不能够想当然地臆造和脱离实际。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留心学生生活。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要考虑到这些内容,让学生对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感到熟悉而真实。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最具有吸引力,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知识的实用性,认识到学习物理的价值所在。通过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的积极创设,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对学生学习物理的深刻意义有了一个更好的理解。
二、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实际,组织物理教育教学
新课程关注的不仅是教师的教,而且关注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不能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只是关注所教知识,把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点的组织上,而要把教育教师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细致观察,了解学生学习状况,针对学生实际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化,使得教育教学的知识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只有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才具有真正的有效性。新课程认为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的。这是因为:第一,教师的教学需要的不是教师讲授多少知识,而是学生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学生学到的知识才是有效的知识,这也是教师教学的关键。第二,中职学生的物理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而且需要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这不仅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组织教学内容,而且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第三,课堂的有效教学需要一个融洽的教育教学环境,课堂教学环境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悉心经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发挥个人魅力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环境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