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餐摆台实训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针对这些状况,本人提出以技能大赛提升职业院校酒店专业常规技能教学工作,实现的途径主要为一下几种。
一、参照大赛标准要求,开展项目情境教学
对照赛项操作技能要求,实训过程可以分项目实行情境教学。赛项实操部分一般为各行业一线基础工作,多为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的学习内容。以《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实训内容为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应赛项为“中式铺床”,是客房中级工考核内容,江苏省教师组比赛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夜床服务”项目。将技能大赛技术要求、标准与实训教学内容相结合,设计中式铺床专题实训、开夜床服务、客房清洁保养、对客服务等项目。
参照技能大赛和企业实际需求,将技能实训内容按岗位工作流程设置,从易到难设置层次递进式学习情境。以客房中式铺床为例,将实训内容按操作程序整合为抛铺床单、套被套、套枕套、放枕头共四个模块。模块中又设置出不同层次的学习情境,如中式铺床可设置单人间、标准间、大床间铺床递进式的教学情境。中式铺床的教学内容贯穿于完整工作过程中。
二、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规范实训过程考核
技能教学时教师先进行操作示范,讲解知识点与操作标准,学生再进行操作实践。教师边巡视、边检查、边指导学生技能实践和训练,需事先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制定详细考核实施方案、明确考核细则,将学生操作过程和结果量化考核。利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评分标准,借鉴行业技能竞赛规则,实行与酒店要求一致的评价标准。
以中餐宴会摆台为例。教师示范规范摆台动作,学生分组训练,参考《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酒店服务项目中餐宴会摆台与服务赛项评分标准》,开展技能实训和教学,将学生实操水平进行及时有效检测。需指出的是,国赛中要求折叠杯花十种、餐具的位置与间距相对固定、不允许逆时针操作,但酒店实际工作可能有一定偏差,上课时应要求学生严格对照执行。
三、关注行业前沿动态,密切校企合作办学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均与行业一线生产与实践息息相关,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倡导校企合作办学,将技能教学与企业工作零距离对接。如中餐宴会摆台、西餐宴会服务、客房中式铺床赛项内容本就是酒店员工日常工作内容,既有摆台、斟酒、铺床等基础性内容,也包括宴会设计、插花、调酒、主题夜床等高层次内容。训练中除完成常规一般技能,还要涉及当前酒店生产特点、宾客需求发展和流行审美趋势等相关问题。
训练和比赛中,积极邀请酒店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与指导,认真倾听赛后点评和总结,这些都是与现实岗位近距离接触的学习机会,有利于学校明确专业培养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密切校企合作办学,实现学校与行业、企业的真正对接,才能培养企业需要的一线合格人才。
四、依照大赛技术要求,完善配套设施设备
结合酒店专业技能课程标准,参照大赛设施设备要求,需对现有实训基地进行改扩建,添置实训和比赛设备,以满足教学和技能大赛需要。以我校为例,根据技能比赛要求,参照行业发展状态,学校现有中餐操作实训室、西餐操作实训室、酒吧实训室、客房操作实训室、模拟标准间等实训场所,还打算兴建咖啡、茶艺等酒店服务实训室。
在客房中式铺床项目,学校配备了1.2米标准床和配套棉织品,保障了训练的设备条件。另外,必须制定规范、严格的实训室使用制度,按照标准与要求开展技能实训活动。
篇2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0067-02
当前,随着职业教育进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高职教育需要以终身职业教育理念丰富“以就业为导向”的内涵,促使“就业导向”向“职业导向”发展。高职餐厅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可应用“职业导向”的理念,构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实现餐厅实践技能与职业岗位素质能力的对接,培养具有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较强的餐饮人才。
一、高职餐厅服务与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
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其职业化的教育模式。以地方与行业为背景依托、以技术技能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实践技能实训和生产实习等环节,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力求突出旅游专业的特色,是高职餐厅服务与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本文以贵港职业学院的餐厅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为例,紧紧围绕高技能人才应该具备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构建了“课岗证融通”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构建“课证融通”的实践教学指标。“课证融合”是指专业课程与职业岗位和职业考证相融合。餐厅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也是如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餐厅职业考证相关“中级餐厅服务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级餐厅服务师”作为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理论和技能各项目的比重表等作了详细介绍,并在教学中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日常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从而突出教学的职业性和开放性,使学生毕业时实现“双证”,甚至“多证”,实现充分就业和优质就业目标。
(二)构建“课岗融通”的实践教学内容。餐厅服务与管理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应以真实的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与组织教学实训项目,并合理安排课时,突出餐厅岗位的核心技能的训练。具体见表1。
(三)构建全过程、多维度的考核体系。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采用全过程、多维度的实践考核,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考核过程动态化,将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一方面,我们对各技能项目进行单独考核,学一项考一项。同时又将托盘、摆台、折花、斟酒等核心技能项目融入到“中餐宴会摆台”中,在期末进行综合考核。并形成科学的考核比例:过程性考核(采用项目化考核)占70%,结果性考核占30%。总评=过程性考核成绩(项目化考核)×70%+结果性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30%;另一方面,采用“核心指标一票否决制”,即核心考核项目内容(托盘、折花、摆台、斟酒)之中只要有一项表现欠妥,则该项目考核成绩即为不合格,并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练习后重考。第二,实践考核主体多元化。贵港职业学院构建由教师、企业、团队成员等组成的多元教学考核主体,如课内考核以教师和学生所在小组为主体,而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训、顶岗实习等成绩由企业方在学生的实训报告、实习报告中进行评定。第三,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在教学中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学生实践教学的总成绩结合课程考核成绩和职业技能鉴定成绩。
二、职业导向视角下实践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行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行为导向教学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它由教师创设新颖的学习情境,提供课题和相关信息资料,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通过多种不定型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行为导向教学并不局限于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技术、手段、方法结合而成。
因此,在高职餐厅服务与管理课程改革中,我们紧紧围绕餐厅相关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首先,采用任务驱动与项目教学。在实训中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做”方式,尽量使其任务化、项目化。通过“确定项目—分组讨论—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验、控制计划—展示、汇报结果—评估总结”完成某一项目的某一实践项目的教学。其次,注重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意识作为从业人员的根本素质,是一个社会职业者必备的条件。因此,在餐厅服务与管理实践教学中也需要注重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如专业教师可充分利用实物展示、多媒体教学等设置职业情景,将迎宾、点菜、餐间服务等餐厅服务中常见情境教学放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实施,使学生能更形象、具体地理解各项技能的具体要求,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同步提高的目的。也使学生提升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其职业意识。对托盘、斟酒、餐巾折花、铺台布、中餐摆台等餐厅服务基本技能的教学,可以与中餐宴会服务的各个服务流程中进行模拟训练,并通过到饭店定岗实训、实习加以巩固提升,从而培养其职业能力。
(二)以人为本,坚持“三主”育人的联动作用。职业教育也应该和其他教育一样,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把教育的目的回归到“育人”,而非就业或其他。因此,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发挥餐厅服务与管理实践教学的“三主”作用至关重要。“三主”是指教学活动的三大参与主体即教师、学生和企业。第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包括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餐厅技能的准确示范、学生技能操作的及时指导、技能比赛积极指导等,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职业意向。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只有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技能高超的学生。因此,要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贵港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此做了一系列尝试:一是实施由行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开发本课程,并进行共同编写教材、共同授课、共同考核等措施。二是组织校内专任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升教师的餐厅职业技能。三是选派教师参加酒店管理师、餐厅服务师等考证师资培训,提高专任教师职业考证培训能力。第二,发挥学生的核心主体作用。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和受益者,应激发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第三,发挥企业方的职业强化作用。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企业为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践及其他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资源平台。并利用自身在师资、技术、管理、情景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培养,同时通过在企业将学生“岗位人”、“职业人”和“社会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符合职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平台。一方面,建立完善的校内餐厅实训平台。为了保证餐厅实践教学的展开,应配备设施完备的校内餐厅模拟实训室,以使模拟场景更接近行业实际,以保证中餐宴会摆台、西餐宴会摆台等实训需要。同时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产学结合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试行“学院监督、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经营管理、教学与经营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锻炼,也使学生的职业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构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主要是通过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在餐厅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中,通过与企业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机制,构建“认知实习—现场教学—顶岗实习”的三级实践教学管理平台,使学生与酒店全过程接触,实现学校环境与企业环境、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的双结合。
综上所述,餐厅服务与管理课程应该在“职业导向”下紧紧围绕技能人才所必备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以饭店餐厅服务与管理岗位要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行业基本素质培养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目标,开展实践性教学,从而使学生掌握从事饭店餐厅服务与管理的基本能力与基本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通过实践训练,成为适应餐饮业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唐成棉.浅议行为导向教学与模块教学的整合[J].教育与职业,2006(29)
[2]徐涵.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
[3]彭宜佳,闫秦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三课堂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8)
篇3
在“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观念指引下,职业技能竞赛作为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的比赛项目通常包括“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和“西餐宴会服务”项目,其中“中餐主题宴会设计”竞赛的内容包括接待方案创意设计、仪容仪表展示、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与制作、中餐宴会摆台、席间服务、现场互评、英语水平测试等环节。“西餐宴会服务”项目竞赛内容是以西餐宴会服务为主,调酒服务为辅,涵盖西餐宴会摆台、台面创意设计、菜单设计制作、餐巾折花、斟酒、调酒、西餐服务英语运用等。
这两个赛项内容,紧扣酒店行业职业岗位要求,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通过竞赛,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等。同时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当前技能竞赛存在的问题
当前,多数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是“为赛而赛”,或者说是为了取得好名次而赛,基本上是“精英式”选拔,绝大多数学生与技能大赛无缘,重蹈“精英教育”的覆辙,违背了教育主管部门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的初衷,丧失了职业教育的公平性,这样就难免会出现许多新问题。
(一)学校层面
从学校层面出发,是希望通过竞赛促进职业教学的健康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常规教学与竞赛冲突。一是时间方面的冲突。参加职业技能竞赛需要花相当多的时间训练,这往往会与日常教学安排不一致;二是教学内容方面的_突。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与竞赛所涉及的知识技能会有较大差距,没有实现技能竞赛与课程内容的衔接,也就没有把用于竞赛训练的实训设备用于平常的教学实训,职业技能竞赛最终成为“应赛教育”。
2.缺乏适当的激励机制。指导职业技能竞赛是一项非常辛苦的长期的工作,选拔学生、培训指导学生、备赛等等,无不挥洒着指导老师辛勤的汗水;而竞赛指导老师在学校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科研任务,再加上指导竞赛,如果学校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就无法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促使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工作中去,这在客观上也影响了竞赛的成绩。
(二)教师层面
职业技能大赛要求指导老师是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专业技能能力,特别是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 型老师,但目前职业院校“双师” 型教师普遍不足。再一方面已经参与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经验丰富的老师,往往又是专业的教学骨干,教学和科研任务或者社会工作方面任务繁重,无法平衡指导竞赛工作;而刚进校的年轻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实践经验少,学校对于比赛成绩过于看重,往往会对竞赛成绩提出较高要求,面对比赛成绩的压力,年轻老师出现畏难退缩情绪,这种情况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非常不利的。
(三)学生层面
学生参赛积极性不高。一是备赛是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坚强的毅力,无法坚持,会出现学生不能继续参加培训、退出集训等现象。二是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竞赛是能提高自己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的过程,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差,往往需要老师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动员做思想工作才肯答应参加比赛。
三、“课赛融合”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实施“课赛融合”的教学改革,最大的亮点是将竞赛“日常化、平民化”,把竞赛项目内容融入日常教学,学生人人参与、天天参与,具体做法归纳如下。
(一)设计“课赛融合”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通过对竞赛所需技能类课程的分类研究,对技能竞赛的课程模块进行优化重组,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实施“课赛融合”的课程体系,从课程的设置到教材的选取,再到具体教学内容的实施都要围绕大赛技能要求为中心来进行。
(二)“课赛融合”的教学措施
将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教学内容与竞赛内容有效衔接。高职课程标准作为课程实施的参照,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课程改革的方向。专业技能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大都被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改革中应努力把技能课程打造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以酒店管理专业课程《餐饮服务与管理》为例,教师根据竞赛要求制定实训课程标准,设计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搭建一个学生参与的平台,将课程学习与技能大赛相结合,把反映特定职业的操作标准和规范引入课堂,课程总目标结合“课赛融合”的特色,在上课时紧密结合赛点来讲解和实践,提出学生应达到的课程目标。课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定,同时鼓励课堂实训中优秀的学生参加省市级职业技能大赛。
(三)将技能大赛标准转化为实训项目标准
如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餐饮服务与管理》,根据竞赛标准,将中、西餐技能竞赛的大赛标准转化为实训项目,设计了:托盘、折花、摆台、斟酒、席间服务、菜单设计等六大项目,《酒店英语》课程设计了餐厅服务用语,情景对话、模拟台面主题英语介绍;《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课程设计自创鸡尾酒调制;《宴会设计》课程安排学生设计宴会主题等实训项目,专业教师将技能大赛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以技能大赛引导和推进教学改革,将技能大赛内容有机地融入到实训教学计划中,反映到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竞赛,成立技能竞赛兴趣小组
在实践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与竞赛相关的课程,广泛开展课程竞赛。竞赛注重普及性,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竞赛的知识和技能学习。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近几年来每年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如:托盘、摆台操作、餐巾折花等项目技能竞赛,酒店英语口语,宴会主题设计竞赛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同时,形式多样的课程竞赛,提升了学生技能锻炼兴趣,创造了技能训练氛围,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成立竞赛技能兴趣小组。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专业技能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现有教学资源,学生以老带新,交流讨论,营造良好的学习交流气氛,学生之间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同时技能竞赛兴趣小组的成立,不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且为省市技能竞赛选拔优秀选手奠定基础。
(五)创新考核评价方式
1.校内考试与技能竞赛相结合。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的内容尽量从竞赛内容中选取。对参加各级竞赛实训的学生和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通过申请,可以取代相应课程的学习和课程成绩,实施学分奖励。
2.注重应用考核。如实施项目考核、岗位技能考核。采取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将传统的理论考核改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分阶段、分项目组织竞赛方式的考试。这些考核方式突出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课赛融合”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
(一)促进了“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
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学生要经过层层的选拔,最终在大赛现场展示个人技能。一方面离不开学生的刻苦练习,另一方也离不开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指导,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取得佳绩的关键所在。
我校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新进的青年教师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分别对青年教师在教学、教研及实践操作技能等方面给予多方面的具体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外也抽空下酒店和参加各种技能培训,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每次的职业技能大赛,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都积极投入到各个赛项活动中。熟悉大赛标准及要求,就大赛的考核标准进行研讨,讨论每个环节的评分点;指导学生的操作达到准确、标准、符合规范要求。通过大赛即提高了老师的专业知识,同时教师专业技能也在不断提升。
(二)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职业技能大赛不仅仅是技能的比赛,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的比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比赛成功的重要条件;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平时辛苦的训练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性格,比赛中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才能摆正心态,集中精力沉着应战,避免在紧张中出错。所以说技能大赛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
篇4
《餐厅服务》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笔者从事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已有十多年,在《餐厅服务》课程教学中尝试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总体来看,教学模式一直没有脱离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的套路。教师往往从自身主观愿望出发,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成为只能受教师训导和教诲的对象。在课堂上以教师讲析为主,过于强调“灌输”,要求学生“静听”,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违背了“教学应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育思想。生硬地向学生灌注知识,压制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导致了课堂教学沉闷的局面。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或很难体现中职专业学科的特点,难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建立融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为一体的“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整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成为中职学校的重点。
模块化理论可以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教师运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将一门课程的全部内容按照层次和递进关系划分成模块,使理论内容、实训和技能训练在一个小模块中融为一体,使多个模块有机组合,最终形成连贯、系统和完整的教学体系。这种模块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真正实现一体化教学。下面以酒店管理专业《餐厅服务》课程为例,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改革教学内容,构建课程新体系
课程改革的设计思路 为了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酒店人才,我校一直致力于探索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我们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参照当前现代酒店发展的需要,设计与实施餐厅服务新课程。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餐饮企业的基本作业程序为依据,以餐饮企业真实工作为载体,以实际工作流程为脉络展开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体现了以实训内容为中心、以任务驱动为依据、以模块教学为导向、以课堂设计为目的、加强实训后总结提高环节的设计思想。
课程模块化的建立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工作流程导向课程的思想,我校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三个不同项目——仪容仪表训练、餐厅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综合性训练,创设相应的工作情境,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采用并列与流程相结合的结构展示教学内容,通过情境创设、仿真模拟、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以具备餐饮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中餐厅、西餐厅为上课场所,教学做三者结合,强调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
教学内容一体化 根据酒店餐饮管理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结合餐饮企业的实际需要,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毕业生需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我们以实训为中心构建了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模块体系,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项目实训模块组成。教师根据各模块的要求综合教学内容,重新组织课程,将理论教学融入到实践教学中,讲授与实践教学时数比为38∶122,将教学的切入点始终定位在全程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上。
教学组织一体化 为了更好地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在多年的一体化教学中,我校积累、摸索、总结出了“七步教学法”,即师生共同准备所用的资料和所需的设施设备、教师讲解、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教师咨询、师生评价、师生总结。“七步教学法”主要由师生互动参与共同完成,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主角,其行为占主导地位,教师是配角,起辅助、咨询、把握教学节奏的作用。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根据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第一阶段重点训练学生的仪表仪容,如站姿、走姿等。第二阶段重点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托盘、折花、摆台、上菜分菜、撤换餐具等,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操作要领,及时纠正某些不规范操作,使基本操作规范化,达到熟练要求。第三阶段适当安排部分综合性实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和实际工作相结合,解决餐厅服务过程中诸如宾客投诉、跑单、菜单设计等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强化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材编写一体化 本课程的教材主要由主讲教师编写,体现了一体化教学思路。教材编写过程中按完成工作项目的要求和岗位操作程序,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将餐厅服务这个专业项目分解成仪容仪表训练、餐饮服务基本技能、中餐服务、西餐服务、餐饮产品推销、菜单设计、宾客投诉等若干个典型活动,如表1所示。编写过程中采用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设计了一些结合岗位任务、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例如托盘端托服务技能的练习中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托3瓶啤酒、2瓶饮料,进行接力比赛;餐巾折花技能练习中设置4组宴会场景,要求每组根据不同场景完成相应的餐巾折花造型等等,寓教于乐,充分体现“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同时,活动的设计内容突出主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注重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和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由于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普遍较低,为了符合其认知水平,提高其学习兴趣,教材编写应以学生为本,内容展现时图文并茂,文字表达简明扼要,特别是餐巾折花、中餐摆台、西餐摆台等内容。教材编写时还应注重内容的实用性,重视将本专业最新的服务方法及时纳入教材,例如,现如今提倡环保,公共场合不允许吸烟,所以中、西餐摆台中不再摆放烟灰缸,这样使教材更贴近专业发展和实际需求,符合现代社会和国际餐饮服务的发展趋势。教学设计见表2。
教师队伍一体化 一体化教学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践均需过硬,能够把理论讲解与实践指导结合在一起,既要博学多才、经验丰富,又要专业技术熟练,得心应手。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90%以上达到了“双师型”要求。
考核方式一体化 为适应一体化教学方式,应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体现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实践考试,重视能力考核。我校《餐厅服务》课程学生总成绩计算方法如下:学期教学评价=过程评价×80%+阶段评价×20%。其中过程评价主要包括课堂参与程度占50%、课堂提问占10%、作业占10%、课堂纪律占10%;阶段评价主要是期末笔试考试。以往单凭一张考卷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显然不符合实际,只有通过现场操作才能客观地做出评价。
通过在《餐厅服务》课程教学中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动手主动创造,在愉快的气氛中去获取知识,明显提高了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学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学校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办学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治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校工厂”实训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2(7).
[2]李丹丹,胡丽琴,刘雪梅.“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3).
[3]赵元金.浅谈一体化教学模式[J].职业,2012(5).
[4]王佳满.浅析一体化教学[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6).
[5]姜广政.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
篇5
首先,分析就业核心岗位,确立课程目标。针对餐饮服务中基础、中级、高级岗位群,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成长规律分别设立与之相适应的能力培养目标。以职业规划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主题,以岗位能力为主旨,以实训项目为主体构建课程内容,根据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层级循序渐进的设置课程内容。将教学目标更加细化。通过课程学习,知识上让学生掌握餐饮服务的理论知识、技能心法。能力上培养他们动手操作的实践、把控和管理的能力。素质上让他们在上课伊始就树立起职业态度进入职业状态。单纯的一门课程虽看似微小,但课程的目标紧贴旅游管理专业甚至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虽是微小细胞却能成为核心推动。
第二,绕课程目标和行业需求进行课程设计。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校内外实训条件,使教学做一体化,让课程具有实践性;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贴合行业具体情况与需求共同组织教学,使课堂打破坐井观天的闭塞,具有开放性;高职教育如果脱离行业,就完全失去了意义。教师应整合资源给自己的课程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参与行业活动,了解行业发展动向,把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融入教学中。将现代餐饮高级餐厅服务员国家职业标准贯彻在教学里,用国家行业标准来要求学生,作为授课和实训的准则。使学生提前进入职业状态,培养学生的职业性。
第三,改变教学思路,建立清晰的教学计划和日程。以餐饮工作为主线贯穿教学内容,以岗位技能和职业标准作要求。把课程细分为三大模块:中餐服务、西餐服务、酒水服务,以及若干实训项目。编制实训手册和任务书,让学生在第一节课时,就把握课程的整体构架,脉络清晰,了解所学课程的具体设置,哪一天要上哪一堂课,会学到哪一样知识技能。如果缺一节课便会缺失一项技能,这样也保证了高职课堂的出勤率。同时保证了教学内容有序化,以任务驱动每单元课程教学,根据学生认知能力、规律、接受层次和职业成长方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设计教学内容,因为学生的天资、接受程度不同,但老师要做到有教无类。所以,设计教学内容,从理论基础,到技能技巧,再到最终的创意创新,让教学层次更加分明。以n程第一模块即中餐服务为例,摆台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够让学生独立设计完成一台中餐主题宴会才是授课宗旨。给出学习任务,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在老师指导下,确定宴会主题,设计中心台面,全程依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来进行各项目操作并进行评价,最后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教学效果,采用学生、教师、行业的三方评价。学生体会了课程实践性,教学中学习兴趣、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充分得到激发,让他们真正学习到技能。
第四,在教学设计上,真正把握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以任务做驱动,项目为导向,每节课都设置对应的工作任务和项目。比如第一节课,会给学生布置任务,对五星级酒店餐饮部考察体验。了解星级酒店行业现状,餐饮发展,工作性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酒店方和老师的帮助下解答问题。收集相关资料,做成调研报告,在课上展示讲解。培养对未来职业的兴趣热爱及认知,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种方式,如:项目小组竞技法、角色代入法、任务驱动法等等。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发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平台,让课程更加的多元立体,扩展深度广度,让课堂无限延伸。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选择适合学生的驱动型教材,制定完备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课件,建立参考教学视频库、微课等,参照高级餐厅服务员培训教程。建立双师素质专兼结合年龄与职称结构合理适宜的教师队伍,使先导课程、平行课程及后续课程之间相互辅助链接,紧密环环相扣,理论与实践不脱节。
第五,在考核方面,通过过程性考核、成果性考核、期末考核来完成一门课的学习考评。过程性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与出勤,同时也包括学习过程中职业感和礼仪性的代入与体现。成果性考核,看的是学生在每一项实训项目中知识技能的掌握,各项服务流程的完成情况。期末考核,如果学生有顶岗实习、兼职工作,可以出具酒店方的实训证明和评价申请免考。
篇6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C-0049-02
随着整个社会对人才尤其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社会对劳动者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教育应适应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坚持以就业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推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中初级专门人才。酒店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想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必须建立适应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训基地。本文以广西城市职业学院“景阳楼宾馆”全真实训基地为例进行探讨。
一、建立全真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建立必要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是保证实训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基础,且根据现阶段酒店行业的基本情况以及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酒店管理类人才既要求具有优秀的思想素质和职业素养,又要全面掌握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熟悉酒店各管理部门的管理知识,掌握各项酒店业务、酒店服务的基本操作技能。为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专业队伍和技能人才,促进理论学习和实践较好结合,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理论够用、技能突出,我们应建立一个或多个质量优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全真酒店管理实训基地(本文所指的全真实训基地是相对于仿真、模拟实训基地的特定称呼),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完全按真实的工作环境效果进行实训实习,这样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真正做到“纸上谈兵练真功”。因此,广西城市职业学院在建立了区内外等8所校外星级酒店为实训基地的同时,在校内已有一个客房实训基地、一个餐饮实训中心以及一个导游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再设立了一座校内三星级宾馆——景阳楼宾馆。宾馆拥有多种类型的客房共35套,餐饮包厢、茶餐厅、咖啡厅及大小会议室等。在实现其生产性社会功能的同时,可以为酒店管理专业实现“课堂学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课堂学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习—课堂学习—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的“学训相间,能力递进”的教学模式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全真实训室在实训教学中的利与弊
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块是按照酒店管理岗位群来设置的,包括有餐厅服务岗位群以及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康乐服务等岗位群,开设有“餐厅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等核心课程,开发了“前厅服务、中餐宴会服务、西餐宴会服务以及现代饭店客房业务”等实践课时,并将专业课程设置成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情景式教学的模式。因此,这就需要各个实训基地能按照酒店管理岗位群提供进行实训教学的设备和条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教学总结证明,全真实训基地相对于仿真实训基地而言,在实际的实训教学中存在以下利与弊:
(一)具备了真实的职业环境,但无法完全兼顾实训教学的需要。景阳楼宾馆全真实训基地营造一个与酒店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工作现场基本相一致的真实的职业环境,并具备了一定的星级酒店管理的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从酒店设施设备、服务标准、管理水平以及人员和岗位配置等方面基本和职业环境一致。并且借鉴现代酒店的管理运作模式,与学校的文化产业以及文化特色相融合,特别重视学生的文化水平尤其是对传统文化水平的提升以及职业素质训导。通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训、作业答疑、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的合理安排,构建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体,按职业道德素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到的不是片面的、部分的、无序的内容,而是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
篇7
我校中餐烹饪专业被评定为省重点专业后,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充实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学设施设备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紧密围绕当地餐饮业的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加强校内实训教学建设和管理,努力提升烹饪专业的教学质量,以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满足餐饮企业日益突出的人才需求。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维规划实训基地的建设
烹饪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考虑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结合。我们根据烹饪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确定设施的性能、型号等。从学生的数量、班额大小、课程安排、现有设施等角度综合考虑,以实用、够用为前提,保证现有教学的正常开展。同时,我们还综合考虑了实训室建设的长远用途、设施售后服务等因素,以能支撑专业的长远发展及实训室的可持续良性使用为目标。合理规划各实训场室的用途,做到专室专用,甚至一室多用,提高烹饪实训设备的共享率,避免资源浪费。实训场室还同时具备了重要的烹饪专业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功能,并能面对社会人员进行烹饪技术技能培训,使职业教育更具特色。
(二)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无规矩不成方圆,实训场室的管理需要制度的约束和支持。经过与烹饪专业老师、班主任及专业部长多次专题研讨会的商讨,我们出台了完善的《烹饪专业实训管理制度》并上墙公示。制度明确了实训场室的使用要求及管理要求,明确了任课老师及实训管理员的职责,做到责任落实到个人,每个岗位都管理到位。
(三)增设实训室管理员,规范烹饪实训场室的使用
烹饪设施的工作正常与否不仅关系到课程的顺利进行更关系到学生的人身安全。我们增设了烹饪实训室管理员,要求每日对当日所用过的烹饪设施进行安全排查,并与当日使用实训室的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与交接。要求任课老师填写实训室使用日志,详细记录每次上课前后实训场室内设备的使用情况,明确设施的安全责任,又保证了实训设备故障的及时排查与维修。
二、校内实训教学管理
(一)合理设置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对烹饪专业的课程进行了合理的设置,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我们在第一学期开设了《烹调基本功》《面团制作技术》《食品雕刻工艺》等实践性课程,注重在学习初期提高学生对烹饪专业的了解和兴趣,并扎实抓好基本功训练,打好根基。第二学期,在继续深化烹调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开设了《中式热菜制作》《面点制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烹饪专业深度的认识,并掌握烹调常用原料的初步加工及点心制作的基本工艺。第三学期课程设置有《中式热菜制作》《面点制作》《菜点围边与冷拼》及《地方特色菜肴制作》,主要掌握常用烹调方法和日常点心制作,熟悉各种烹调法的使用,训练烹调操作技能;地方特色菜肴制作课程的开设,迎合了当地特色餐饮的需求,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了基础。第四学期继续开设《中式热菜制作》《面点制作》,并增设《西餐烹调技艺》,强化烹调技能,扩展了学生的烹饪专业技能。按照技能考证标准及厨房主要岗位的职责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科目授课内容的统一
我校烹饪专业班级较多,同一门科目由几位专业老师任教,老师们的授课安排各自发挥,造成了授课内容的不统一,教学效果参差不齐。2013年10月,由教务处组织,教研组牵头,分别对《中式热菜制作》《中式面点制作》《西式面点制作》《中餐烹饪基本功训练》《面团制作技术》《食品雕刻工艺》《冷菜制作与拼摆》等7门专业实训课程作出了授课内容的统筹规划,形成每门专业实训课程详细的授课计划。实训科目授课内容的统一,给任课老师提供了统一的标准,规范了实训课堂的授课,同时也为校本教材的出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抓好实训课堂管理,提升专业实训效果
1. 规范实训课堂的组织与管理
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烹饪专业实训管理制度,首先从着重仪容仪表上严格要求学生,不符合要求的学生禁止进入实训场室,抓好实训课堂的管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岗位意识。此外,我们还在每个楼层配备了一名实训协管员,整个实训过程中,实训协管员始终贯穿于各个场室,协助任课老师做好实训课堂的管理。
2. 实训课堂上课模式的调整与规范
在教研组的带领下,我们全体烹饪专业教师商讨、探索实训课堂上课模式的改革。至今已形成了“理论学习――小组研讨――教师示范――合作实训――多元评价――总结反思”为过程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由任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及耗时长短控制理论学习和演示示范的时间,机动组织学生开始动手实操,学生实训结束后,再由任课教师组织集中评分与点评,下课后再组织值日小组进行清洁卫生。如此,实训课堂的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也避免了课堂管理上的时间漏洞。
(四)改革实训科目考核形式
继统一了实训科目的授课内容后,我们把实训科目的考核标准也进行了统一,同时还对实训科目的考核形式进行了改革。我们随机抽出5名烹饪专业老师组成考核评分小组,根据统一后的实训科目考核标准,对每次的实训考核进行评分,一改过去由任课老师既负责监考又进行评分的传统。通过这样的尝试,以统一的标准对待每一位学生,促使学生以专业的标准来对待每一门实训科目的学习,营造自觉练艺的学习氛围。
(五)打造真实厨房环境,实现产教结合
2013年10月,我们尝试把校内教工食堂转向为教学与工学一体的烹饪实训基地。根据食堂的实际从实训上设立了六个档口岗位,从六个档口的工作任务来开展学生的实训。学生在真实的厨房工作环境中,以真实的菜品为载体,由值班的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和监督,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真正实现了教、学、做合一。真实岗位的实习还培养了学生的工作责任感,提高了学生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学生们提前体验了真实的生产的环境,为今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提高竞赛能力
我们尝试把烹饪技能竞赛纳入到常规教学的范畴,坚持每学期举行一次全烹饪专业的技能竞赛,并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参加。我们还尝试把技能竞赛的内容与规则列为课程内容,让其渗透到常规的实训教学中。通过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竞争力,再从中选拔出优秀的选手,由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作一对一的辅导培训,上送参加更高级别的技能竞赛。
三、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
(一)做好入学教育
从2014年9月开始,我们对初入学就读烹饪专业的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把烹饪专业的发展过程、烹饪行业的发展趋势、烹饪行业的岗位设置、以及各岗位的要求等对学生做详尽的介绍,同时还把烹饪专业的纪律、学习及技能考证等多方面的要求向学生一一说明,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心中树立起在校三年的学习标杆。
(二)加强学生烹饪操作安全意识的培养
烹饪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实训课程占了60%以上,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都是在烹饪实训室里度过的。烹饪实训课不仅是一个专门向学生讲授烹饪知识的课堂,更应该是一个厨房安全操作知识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学习的课堂。因此,我们把安全操作知识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评定烹饪实训操作课重要的考核指标,同时将这一教学内容作为对任课教师的考评项目。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安全操作的意识,也有利于烹饪教师对学生安全教育的主动性。
(三)职业素养的渗透教育
职业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久而日积月累的过程。我们坚持以行业对岗位的要求作为实训课堂上学生操作的标准,注重在平时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把岗位意识始终进行渗透性教育。在政治课上灌输职业道德教育,在烹饪专业理论课上培养学生对烹饪岗位的热爱,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操作习惯。
另外,我们打造的真实厨房实训模式,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搭建了重要的平台,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协作、人际交往等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使知识、技能和素养融为一体,达到现代餐饮企业对学生素养的要求。
中餐烹饪专业的校内实训,应以地方餐饮业发展和餐饮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科学设计,合理安排,不断完善,才能切合地方经济的需求,为现代化的餐饮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8
在从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笔者发现要解决上面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能掌握专业技能,又乐于主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做一个标准的职业化酒店人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了一套方法,并在运用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将其定义为职业化教学法。下面以《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为例,对职业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加以阐述。
1 设定教学目标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具有餐饮服务的常识(中、西菜点知识,酒水知识等),具备对客服务的意识(重视服务的价值,即笔者曾提过的“服务为王”的价值观)。掌握餐饮服务的基本操作技能(例如,托盘、斟酒、折花、摆台、接受预定、引领入座、点菜、上菜、分菜及结账等),能处理餐饮管理中的基本问题(例如,餐前小会、分工及处理顾客投诉等),拥有餐饮服务者的气质(站姿、走姿、谈吐及基本的肢体语言等)。在毕业时,能够顺利实现在东部沿海的中高级涉外酒店餐饮部门就业。并具备一定的成长空间。
这些目标中有些需要在课堂上着重强化,有些则要求学生课后的自我巩固;有些需要教师利用案例加以诠释,有些则要求学生亲身体会。因此,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根据知识技能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职业化能力的培养。
2 几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分析
2.1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输理论知识
这种方式目前仍为最普遍的方式。学生在课堂上非常被动地吸收枯燥的理论知识.使得原本有趣的专业课程变成了睡觉时间。据了解,采取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师有两大原因:一是自身不具备专业实践技能,因而无法传授给学生;二是学校缺乏实训条件,也只好做无米之炊。
2.2盲目使用多媒体,大量地填充影像资料
最近几年,多媒体教学被认为是提高学生积极性和推动教学互动的有效教学手段,于是不少教师和学校对多媒体教学趋之若鹜,不根据专业及课程的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有些教师多媒体课件仅仅是把原来的文字榜书内容敲上去。有些则填充大量图片,还有的干脆成了电影欣赏课。当然,也不乏运用成功的例子,但更多的还是流于表象。
2.3机械运用案例分析,像在培养阅读能力
目前,职业教育院校的双师教师非常缺乏,有不少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而学校又没有相应的教师培训计划,在从事教学时只好从理论到理论。特别是在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时,由于缺乏实际经验,教师分析案例空洞无力,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主要表现为案例教学针对性不强,无法体现具体工作岗位的工作要求和过程,教师仅对案例文字进行分析,不能延伸到具体的岗位工作中去,尤其在案例中事件的处理上,仅凭想当然的分析。这种乌托邦式的职业教育方式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尤其是对应变能力的增强没有发挥作用。有些教师甚至把案例当堂拿出来让学生阅读分析,俨然成了阅读课,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3 职业化教学法的运用
3.1讲解知识要领,演示服务技能
按照“理论够用”和“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先讲解基本理论知识,然后演示服务技能。例如,在讲到西餐摆台操作技能时,教师先讲解西餐服务与中餐服务的异同,然后把西餐摆台所需的餐具展示给学生,并告知每种餐具的摆放位置、先后顺序及相关要求,接着由教师亲自演示两遍给学生观看(其中,第一遍会按照标准操作摆台,并逐一解说要领,当学生完全看清楚后,第二遍则会有选择地在某几个操作上出现偏差,让学生找出问题),最后再总结摆台的要领,并编成口诀,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记牢。
3.2练习操作技能,逐个纠偏达标
当讲解完一项操作技能后,要求学生课后去体会,在下一次课堂上,学生需要在教师面前练习操作。练习一定时间后,教师逐一审核,指出不足的地方,讲解纠正的方法,并挑出其中几位较为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帮助不达标的学生提高技能水平(这种方式在实际运用中很受学生的欢迎。一方面,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他们都处在比较放松的状态,更容易纠正提高;另一方面,对于较优秀的学生,则可以培养其基层督导的沟通能力),每一项操作技能结束练习之前。教师再逐一审核,并考评打分。计入平时成绩,以督促学生端正态度,认真练习,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标。
篇9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下面以“宴会预订服务”这个主题为例,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餐饮管理与服务》课中的运用进行介绍。
(一)创设情境
宴会预订岗位通常包括服务态度和业务技能两个方面的训练,这两方面的训练都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轮流扮演客人和宴会预订人员,使学生直观地观察或真实地体验在不同的情境中处理问题在服务态度和处理方式上有何异同。
(二)确定问题(任务)
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例如宴会预订服务过程中经常遇到客人更改预订信息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情境,在既定的情境下,让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扮演宴会预订员和客人,扮演客人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更改预订信息的要求,而扮演宴会预订员的学生则要甄别客人提出的更改预订信息的要求是否可以满足,以及如何提供更改预订信息的服务。通过确定问题,模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在“宴会预订服务”这个主题中,可以先列出学习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然后将这些问题布置给各个学习小组,让各个小组课后通过收集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再在课堂上展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其他小组评价各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合理,或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四)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例如在“宴会预订服务”这个主题中,在效果评价方面要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现实意义,而解决问题的方式则侧重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符合构建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教学方法。它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以现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平台,自主地收集资料、实物,并进行小组共享,互通有无,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强化记忆,巩固已学知识,增进新知识、新技能以及提高各种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都能成为项目选题,比如中西餐服务、菜单设计等,而这些大项目又可以划分为许多小项目。下面以“中餐婚宴宴会厅布置”项目为例,对项目教学法在《餐饮服务与管理》课中的运用进行介绍。
(一)确定项目任务
中餐婚宴宴会厅布置。
(二)制定项目计划
小组成员商议确定中餐婚宴宴会厅布置的工作计划,组员根据自身优势领取任务。
(三)实施项目计划
各组分组学习宴会厅布置的要求、程序和内容,然后按照本组确定的婚宴宴会厅布置风格搜集资料,之后确定餐桌大小、台布颜色、餐桌装饰设计,舞台背景设计、绿色植物布置,音乐曲目选择等。
(四)进行项目检查
各组完成婚宴宴会厅布置设计方案后,每组推荐一名成员进行宴会厅布置设计方案展示,并陈述宴会厅布置设计理念。
(五)实施项目评价
各组依据婚宴宴会厅布置设计的内容、形式、实用性以及制作成本等情况,对本组设计方案进行自评,之后各组互评,最后由专业教师进行总结性点评。
三、竞赛教学法
竞赛式教学法就是将教学内容任务化,以竞赛形式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方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组织竞赛,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参与其中,给予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空间,鼓励其个性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比赛结束对竞赛过程和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和总结,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一)赛前准备
1.设计竞赛项目。餐饮服务实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其中动作技包括单项技能和复合技能。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由简到繁的教学原则,首先学习单项技能。如托盘、口布叠花、斟酒、铺台布,这些技能较为简单,经过多次练习容易掌握。熟练掌握各单项技能以后,将其有机组合,练习中西餐摆台,进而练习台形设计、宴会厅布置、宴会服务这类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紧密联系的综合技能,以达到理想的目的。
2.确定竞赛形式。一是每组选出一名或几名代表参赛,组内的其余学生加油鼓劲。二是以组为单位在班级内部进行竞赛。三是组织专业技能比赛,以班级为单位,每班选出几名代表参加竞赛。
3.制定竞赛规则。依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实训教材的考核评分标准,要尽可能细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技术水平,做到难易适中。教师备课时,须把这堂课进行的竞赛活动的规则及评分细则制定出来,并适时告诉学生,做到师生心中有数。例如在进行铺台布比赛时,要根据学生铺台布所采用的不同方法,分组进行竞赛,采用相同方法铺台布的同学安排在同一组内进行,这样才能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便于比较学生掌握的情况。
(二)竞赛组织
每次竞赛中,都要选出几个学生做教师的助手,分别担任主持人、记分员、计时员,并且协助教师做好各项工作。如果每次被选出来的学生都不同,就可以使所有学生都得到锻炼。
(三)赛后点评和总结
竞赛完成后,学生可以从自己参赛的角度评价自己在竞赛中的表现,这样可以学生更明确自己对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教师也要根据竞赛的整体情况,对本堂课或本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巧,知识系统化。
四、体验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提供信息、资料、工具和情境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开展体验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案例分析
在讲解过程中结合案例,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将案例分析作为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检索和问题分析,并提出小组意见,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也能起到相互启发的效果。例如在讲解中餐宴会前的准备工作时,通过结合案例,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宴会前准备不充分对服务质量的影响,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宴会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宴会前准备工作的程序。
(二)图像体验
在教学中,借助丰富多彩的图片再现情景,即利用生活中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共鸣,激发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通过多媒体选择切合教材内容的音像、图片、文字材料,让学生仿佛亲临现场,缩短距离感,激发了解事件原委的愿望,及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例如在教餐巾折花时,除了给学生示范折叠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图片给学生展示不同色彩,不同设计的餐巾折同一种花型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造欲望。
(三)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就是结合专业背景与行业特色,给学生创设直观的、模拟仿真的工作场景,按实际的工作内容设计好课题(案例),让学生模拟职业岗位角色,根据实际工作的操作程序和方式方法具体做事,使学生在模拟操作过程中, 巩固并扩大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例如在《餐饮服务与管理》中餐点菜服务教学设计中,教师可创设餐厅服务员如何向宾客介绍、 解说某些特色菜的情境,由一个“服务员”和“一桌客人”共同来完成。
(四)实地考察
在理论课讲授课程中,鼓励学生走出去,到酒店及相关餐饮企业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企业自身运行的规律和特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实地考察一家餐饮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可涉及其选址的理由、市场定位及客源情况、餐厅的主题设计、菜单的编制与设计、餐厅的服务质量高低等问题。而且学生还可以去调查学校附近的市场,了解食品原料的市场价格,掌握餐饮企业食品原材料的采购原则和采购程序等。通过一系列实地调查,学生们既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切实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又能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
参考文献:
篇10
酒店管理;实训室;利用率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尤其是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迎来了又一个春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实训设施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保障,也是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的重大区别,为了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目标,各院校纷纷加大实训室投入,新建或改扩建了许多实训室,这为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笔者所在的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是一所年轻的公办旅游类高职院校,拥有3D模拟导游实训室、园林实训室、中餐实训室、西餐实训室、酒吧实训室、三星级酒店实训楼等四十余个校内实训室,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训室及其设施设备是学院的重要资产,学校斥巨资建立实训室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充分发挥实训资源,使学生在校就能模拟职场就业环境,为顶岗实习和今后就业打下基础,做到学校与社会的无缝对接,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训室的使用和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是许多职业院校共同面临的,其中一个就是实训室使用率较低。针对高职实训室的管理问题,国内已有诸多研究,其中也有专门针对实训室的使用率问题,例如胡晓峰等人就从实训室的规划阶段、使用阶段和管理阶段对提高实训室的使用率进行了宏观的探索,李胜明,刘颖,李强等学者从开放实训室的角度或者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都做了许多富有意义的探索,也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实训室利用率问题也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利用率低下的表现及原因
实训室对于实践教学、科研创新、技能大赛等各方面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实训室的利用率严重不足,为研究实训室闲置问题,笔者在研究以往文献的基础上,也专门调研了重庆工业职业学院、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这些学校无论文理科实训室,都存在实训室利用率不足的问题,其表现主要在以下方面:
1)实训设备型号性能落后,不满足实践教学需要而闲置,由于是政府采购资产,也不能轻易报废处理。
2)实训室在上课时间就开门使用,下课后就关门,在课余时间和假期处于长期的闲置状态,这种情况是较为普遍现象。
3)一些场地仅仅用于展示或者迎接领导检查及评估才短暂开放,平时都是处于闲置状态,根本不能创造价值。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主体担心安全责任。这是实训室使用率低下的最主要的原因。安全稳定压倒一切,如果在学校内出现安全责任事故,从校长到教师都会被追责。实训室中存在众多安全隐患因素,如中餐烹饪操作间,有大量的刀具、天然气等危险品,一些实训室含有有毒有害化学试剂,一些实训室配备了昂贵的精密仪器,尤其是在将实训室对外开放,这种安全风险就更高,为了避免承担相应的责任,尽量少使用实训室是“简单有效”的办法。
2)实训室管理人员工作性质。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实训室管理人员是由学校的教师专职或兼职担任。他们多数是与学校工作期间的作息时间一致的,下班后就会关闭门窗水电离开,这导致了在晚上或者放假期间,实训室也无法使用。如果要实现24小时有人值守,则需要更多的人员编制,这又会增加成本。
3)单次使用成本高,管理维护资金筹措困难。实训室使用过程中必将产生损耗,如烹饪操作过程中的原材料,摆台过程中的酒杯、餐具,3D实训室的投影机灯泡损耗等。这些损耗费用一般是从教学实训费用中开销,如果开销过大,也没有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针对一些较大的开支,学校也不舍得投入。
4)实训教学人员的技能水平不够,不能完全发挥实训设施设备的潜力。这种情况在一些工科实训室中比较常见,如某学校物流专业花费80余万购买了日本物流机器人,但是学校缺乏编程技术人员,所以除了基本演示功能外,无法发挥这种机器人的潜力。
5)缺乏统一领导,各自为政。通常情况下,实训室的真正管理是与专业教学系挂钩,如3D导游模拟实训室是由旅游管理系负责日常管理(通常由导游专业教研室负责),中餐实训室是由酒店管理系负责,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在于能明确管理主体,落实责任,但却不能形成一个资源的有效整合。
6)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对外开放面临身份困境。学校多数是由财政全额拨款,学校内部没有财政权,如果要对外经营,必将产生经济来往,学校作为非营利性组织的身份就成为了障碍。
2提升实训室利用率的实施对策
其实,各院校也也并非愿意将这些资源闲置。学校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实训室,不仅能够提升校内学生的实践技能,还能发挥社会效益为当地社区提供服务,甚至可以为学校创造经济效益,以实现各方共赢的状态。为实现实训室利用率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使全校上下认识到提升实训室利用率对人才培养和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管理层要形成统一认识,支持和推动此项工作。
2)大力引进“校企共建”和“校校共建”的实训室建设模式。校企共建的常见模式是由学校出地,企业出资出设备,实训室成果由校企分享。例如重庆工业职业学院的汽修专业是学校的王牌专业,该校汽车实训室就是与长安集团共建,企业投资可以减少学校资金压力,而且实训场地还可以为企业的在职培训提供场所和设备提高利用率;校校共建模式可以由距离较近的学校共同出资新建实训室,协商确定双方的使用时间、产权归属、出资比例、管理责任等。
3)统一实训室管理,尝试建立法人化的管理主体。为改变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可以借鉴高校后勤集团的模式,将实训室资源打包成立法人组织,单独进行财政收支管理,学院每年按照学生使用频次统一付费,法人组织在对外经济往来上也能名正言顺,为社会提供实训室服务,并承担相应法人责任。
4)提升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要提升实训室的使用率,实训室教师的技能水平必须要达到行业标准。将专业教师送到企业挂职工作,或者到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实实在在的培训。只有真正具备技能水平后才能胜任高标准实训教学指导工作,否则也发挥不出实训设施的潜力。
5)改革实训室管理人员事业制编制工作模式,规范管理。现有的管理模式下实训室管理人员的薪资与实训室利用率无关,所以他们是不愿增加自己工作时间的,如果改革成为类似于企业性质的岗位,把薪资与实训室效益挂钩,将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对每个实训室的设施操作流程、安全卫生标准、物品盘点制度、报损程序等各项制度严格落实到实训室管理人员,提升实训室的管理水平,避免出现脏乱差现象。
6)提升实训室软硬件水平,承接社会培训或技能鉴定考核。在寒暑假期间,由于学生离校,实训室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承接行业培训或者相关技能鉴定培训及技能鉴定考核,例如中式烹调师考试、导游资格证考试等。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方面可以能带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培训过程中,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也能有较大的提升,还可以提升学校在当地社区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3总结
实训室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并非只需采购设备就能实现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在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吃透高职教育精神,不断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包括实训室管理水平,本文调研是在各兄弟院校相关教师的支持下完成的,由于作者能力有限,未能面面俱到,提出的一些思路,希望能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利用率的提升提供一些启发。
【参考文献】
[1]胡晓峰,周备峰,俞晓富.论高职院校提高实训室利用率的有关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
篇11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建立必要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是保证实训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基础,且根据现阶段酒店行业的基本情况以及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酒店管理类人才既要求具有优秀的思想素质和职业素养,又要全面掌握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熟悉酒店各管理部门的管理知识,掌握各项酒店业务、酒店服务的基本操作技能。为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专业队伍和技能人才,促进理论学习和实践较好结合,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理论够用、技能突出,我们应建立一个或多个质量优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全真酒店管理实训基地(本文所指的全真实训基地是相对于仿真、模拟实训基地的特定称呼),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完全按真实的工作环境效果进行实训实习,这样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真正做到“纸上谈兵练真功”。因此,广西城市职业学院在建立了区内外等8所校外星级酒店为实训基地的同时,在校内已有一个客房实训基地、一个餐饮实训中心以及一个导游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再设立了一座校内三星级宾馆———景阳楼宾馆。宾馆拥有多种类型的客房共35套,餐饮包厢、茶餐厅、咖啡厅及大小会议室等。在实现其生产性社会功能的同时,可以为酒店管理专业实现“课堂学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课堂学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习—课堂学习—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的“学训相间,能力递进”的教学模式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全真实训室在实训教学中的利与弊
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块是按照酒店管理岗位群来设置的,包括有餐厅服务岗位群以及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康乐服务等岗位群,开设有“餐厅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等核心课程,开发了“前厅服务、中餐宴会服务、西餐宴会服务以及现代饭店客房业务”等实践课时,并将专业课程设置成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情景式教学的模式。因此,这就需要各个实训基地能按照酒店管理岗位群提供进行实训教学的设备和条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教学总结证明,全真实训基地相对于仿真实训基地而言,在实际的实训教学中存在以下利与弊:
(一)具备了真实的职业环境,但无法完全兼顾实训教学的需要。景阳楼宾馆全真实训基地营造一个与酒店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工作现场基本相一致的真实的职业环境,并具备了一定的星级酒店管理的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从酒店设施设备、服务标准、管理水平以及人员和岗位配置等方面基本和职业环境一致。并且借鉴现代酒店的管理运作模式,与学校的文化产业以及文化特色相融合,特别重视学生的文化水平尤其是对传统文化水平的提升以及职业素质训导。通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训、作业答疑、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的合理安排,构建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体,按职业道德素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到的不是片面的、部分的、无序的内容,而是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景阳楼宾馆等校内实训基地应实施全方位开放运行,以确保满足学生实训为主要构建目的,从空间到时间都要向学生和教师全面开放。即学生随时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安排和需要到实训基地开展实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实训步骤,处理和分析实训过程。这样可以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学生独自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但广西城市职业学院本身为3A级旅游景区,这就决定了其在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训教学的同时,校内全真实训基地的另一主要功能之一是供餐饮与住宿、休闲与旅游服务,即其本身承担了生产与社会服务、提高学校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社会功能,因此,当其社会功能需要最大化的时候就有可能与实训教学需要相冲突,不能完全确保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提供学生顶岗实习的基本岗位,但岗位设置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众所周知,校外星级酒店等实训基地的设立有利于学生参与顶岗实习,有利于实现学生与社会的无缝对接,零距离接触与酒店管理相关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以便及时调整自身的状态,更好地投入学习。但是,相对校外星级酒店而言,校内全真实训基地同样能够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求,且可以避免院校与酒店之间因为长时间的沟通不畅而陷入僵局不前的困境和劳资纠纷、学生长途跋涉的舟车劳顿、校外管理存在各项不安全因素、需要派驻校外指导教师参与管理等方面的不便,可以为学生顶岗实习更大程度地提供方便,也方便学校的管理。但与此同时,校内全真实训基地由于受场地、资金等多方面的限制,其建设规模、人员配备、岗位设置等方面与校外其他星级酒店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同时要安排较多的学生参与顶岗实习的时候,也就不能为他们提供足够多的岗位和实训指导人员;且校内全真实训基地由于尚在不断建设和发展之中,内部的管理存在着不尽完善的地方,也给学生顶岗实习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适应酒店管理专业实训的基本要求,但欠缺部分实训室的设置。由于景阳楼宾馆全真实训基地主要的生产是提供餐饮与住宿,因此,能满足酒店管理专业“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等课程实训环节的授课,且能为学生提供托盘基本功、中餐宴会铺台、西餐宴会摆台、餐巾折花等餐厅实训技能和西式铺床等实训项目设施与设备。并且还具有实物展示、演练实训、考工强化训练等多种功能,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但同时全真实训基地由于其社会服务功能不齐全,没有具备相应的酒水酒吧经营设施和资质,也就不具备调酒实训室的条件,不能为“酒水与酒吧经营”课程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
三、酒店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的途径
由于实践教学是高职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因此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是否配备齐全就显得至关重要,也决定了实训教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根据学校的实际,应加强“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实训室,融教室、实训、考工于一体,这需要购置和自制大量的教学设备,使“一体化”实训室具有既多媒体理论教学,又具备实物展示、演练实训,还具备考工强化训练等多种功能。在“一体化”实训室,教师上课可以边讲理论边进行训练,使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对照实物学习了解基本原理,又可以进行实际动手训练。教学方式方法直观、灵活,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出大量综合性技能人才,极大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酒店管理专业加强“一体化”实训室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更新与完善设备的购置。目前,校内实训基地已基本满足绝大部分实训课程的授课需要,但应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实际情况、星级酒店的管理规范以及实际教学的要求,不断更新与完善设备的购置,包括进行陈旧设施的维修,新设备的引进;设施设备使用权的分配,以期达到设备的最大化利用,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服务。
篇12
在从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笔者发现要解决上面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能掌握专业技能.又乐于主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做一个标准的职业化酒店人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了一套方法,并在运用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将其定义为职业化教学法。下面以《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为例,对职业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加以阐述。
一、设定教学目标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具有餐饮服务的常识(中、西菜点知识,酒水知识等),具备对客服务的意识(重视服务的价值,即笔者曾提过的“服务为王”的价值观)。掌握餐饮服务的基本操作技能(例如。托盘、斟酒、折花、摆台、接受预定、引领入座、点菜、上菜、分菜及结账等),能处理餐饮管理中的基本问题(例如,餐前小会、分工及处理顾客投诉等),拥有餐饮服务者的气质(站姿、走姿、谈吐及基本的肢体语言等)。在毕业时,能够顺利实现在东部沿海的中高级涉外酒店餐饮部门就业。并具备一定的成长空间。
这些目标中有些需要在课堂上着重强化.有些则要求学生课后的自我巩固;有些需要教师利用案例加以诠释,有些则要求学生亲身体会。因此,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根据知识技能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职业化能力的培养。
二、几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分析
(一)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输理论知识
这种方式目前仍为最普遍的方式。学生在课堂上非常被动地吸收枯燥的理论知识.使得原本有趣的专业课程变成了睡觉时间。据了解,采取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师有两大原因:一是自身不具备专业实践技能,因而无法传授给学生:二是学校缺乏实训条件,也只好做无米之炊。
(二)盲目使用多媒体,大量地填充影像资料
最近几年.多媒体教学被认为是提高学生积极性和推动教学互动的有效教学手段,于是不少教师和学校对多媒体教学趋之若鹜,不根据专业及课程的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有些教师多媒体课件仅仅是把原来的文字榜书内容敲上去。有些则填充大量图片,还有的干脆成了电影欣赏课。当然,也不乏运用成功的例子,但更多的还是流于表象。
(三)机械运用案例分析,像在培养阅读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的双师教师非常缺乏,有不少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而学校又没有相应的教师培训计划,在从事教学时只好从理论到理论。特别是在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时,由于缺乏实际经验,教师分析案例空洞无力,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主要表现为案例教学针对性不强,无法体现具体工作岗位的工作要求和过程,教师仅对案例文字进行分析,不能延伸到具体的岗位工作中去,尤其在案例中事件的处理上,仅凭想当然的分析。这种乌托邦式的职业教育方式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尤其是对应变能力的增强没有发挥作用。有些教师甚至把案例当堂拿出来让学生阅读分析.俨然成了阅读课.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三、职业化教学法的运用
(一)讲解知识要领,演示服务技能
按照“理论够用”和“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先讲解基本理论知识,然后演示服务技能。例如,在讲到西餐摆台操作技能时,教师先讲解西餐服务与中餐服务的异同,然后把西餐摆台所需的餐具展示给学生.并告知每种餐具的摆放位置、先后顺序及相关要求,接着由教师亲自演示两遍给学生观看(其中,第一遍会按照标准操作摆台,并逐一解说要领,当学生完全看清楚后.第二遍则会有选择地在某几个操作上出现偏差,让学生找出问题),最后再总结摆台的要领.并编成口诀,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记牢。
(二)练习操作技能,逐个纠偏达标
当讲解完一项操作技能后,要求学生课后去体会,在下一次课堂上,学生需要在教师面前练习操作。练习一定时间后,教师逐一审核,指出不足的地方,讲解纠正的方法,并挑出其中几位较为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帮助不达标的学生提高技能水平(这种方式在实际运用中很受学生的欢迎。一方面.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他们都处在比较放松的状态,更容易纠正提高;另一方面,对于较优秀的学生,则可以培养其基层督导的沟通能力),每一项操作技能结束练习之前。教师再逐一审核,并考评打分。计入平时成绩,以督促学生端正态度,认真练习,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标。超级秘书网
(三)分组模拟演练。融汇职业精神
模拟演练是酒店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模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悟酒店职业精神。在《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该项目结束后告知学生下次课堂演练的内容及相关要求,并安排各组学生提前到附近酒店参观考察。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讨论并练习。演练课上,每组学生就是该项目的一个团队,共同完成该项目的全部流程。这样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有利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例如,在讲解餐饮对客服务过程时,小组中的成员分别扮演迎宾、服务员、收银员、基层督导员等角色,由另一小组成员扮演顾客,如此循环。表演结束后,请各小组代表分别提出提出本小组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四)案例讨论分析,培育管理思维
案例分析教学可以提升学生能力,尤其是对统筹管理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特点要求教学中必须遵循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过程。在前面基础知识讲解和大量技能实训基础上,科学地安排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挖掘学生的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案例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视频资料。案例分析课上,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讨论并总结出本小组的意见,由其中一位代表发言。各小组发言结束,教师解答学生提问(主要是解答学生在讨论中存在疑惑的问题)。最后,根据学生的发言和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加以综合分析,从而使学生学会“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分析问题方式,懂得如何用理论指导实践。在教学实践运用中很受学生的欢迎。
实施案例教学有两个问题要注意:一是教师要提前至少一周将文字案例印发给学生,或提前一周将视频资料给学生观看:二是案例的内容应该与前一阶段的教学内容相符。
(五)专项技能竞赛,重点突破提高
篇13
酒店管理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酒店产业的迅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供给之间的显著差距,突显学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弊端。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欠发达地区,酒店管理专业起步较晚,自2008年开设以来不断探索职业教育的规律,以更好的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方面,以工作岗位为依托、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高职学生为主体,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面做有益探索。
一、课程体系的改革
1、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选取典型工作任务整合教学内容。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能手、造就经营管理后备军。在过去,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上,安排了较多管理理论知识,而通过教改我们更多的结合工作岗位的需要,着重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要求学生全面地了解餐饮部运行与管理的内容,掌握餐饮服务规范和操作技能。在教学内容上就要对应的餐厅服务员岗位需要掌握的掌握托盘、中西餐摆台、席间服务、宴会服务、菜单设计、宾客投诉处理的技能,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再如,服务心理学、管理沟通、酒店服务礼仪,这些课程部分内容相似,这时并不需按学科体系从头至尾讲述,而应按不同梯度的培养要求并结合实际岗位中具体、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抽取裁剪进而整合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实用性,才能培养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人才。
2、以职业成长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过去课程设置不够细致,沿袭本科院校课程,忽视岗位需求,甚至与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雷同。因此,可打破传统课程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而基于酒店人的职业成长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第一模块公共基础(包括: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应用文写作等),第二模块专业基础(包括:酒店管理概论、服务礼仪、服务心理学等),第三模块专业核心(包括: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宴会设计、酒店英语、酒店管理沟通技巧、酒店市场营销、酒店财务核算与管理等),第四模块专业拓展(包括:旅游美学、花式调酒、食品雕刻、插花艺术、食品营养卫生等),第五是模块综合实训(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采用互动、体验、开放的教学方式。酒店管理是实践性、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在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效果差,教改后我们以酒店的工作环境为参照设计学习情景,如在《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的方法,学习提供预订、入住登记、结账离店、行李服务及礼宾服务,从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非教师“一言堂”,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宴会设计》课程中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合作,展示PPT形式的总结报告,对不同主题宴会进行气氛、餐桌、台面、娱乐、菜单等方面的设计。在铺床、摆台、调酒、茶艺的技能学习中,以班级评比的方法激发学习热情,以酒店的工作规范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在《酒店管理概论》这门“酒店入门”课程中改变过去满堂灌输理论的做法,在最初的学习中带领学生进入酒店参观,参加酒店新员工培训,了解酒店的职能部门与制度管理,获得初步感知。
2、开展多元化实践教学。通过校内实训、企业见习、假期实习等方式,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知识、获取经验。带领学生参加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宜州旅游文化节的服务活动,对节庆策划、现场布置、人员安排等有更多了解;通过学生自主实践创新,在面点制作教学内容中,老师传授面包制作原理及步骤后,让学生自行烘焙特殊形状和口味的面包;结合广西区技能比赛的项目,在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西餐宴会服务、客房铺床、中华茶艺项目、导游服务、英语口语教学上,以校内专业技能竞赛方式,以赛促教,从而提高学生的服务水平和心理素质。
三、考核评价的改革
1、转变考核理念,坚持全过程评价。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有约1/4的中职升高职的学生,今后这类学生将成为主要的生源。中职生的显著特点是专业性较好而理论基础较弱。在教改前的总成绩=平时成绩*20%+理论笔试*80%,是典型的“一张试卷定成绩”。而教改后,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考评体系中,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环节的考察。以《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为例,综合成绩评定包括:(1)平时成绩占20%(包括:考勤、作业、情景模拟、课堂提问、笔记抽查);(2)技能考核占30%(包括前台接待、客房预订、离店结账、电话留言、行李服务,各占6%);(3)中级前厅服务员考证成绩占20%;(4)期末卷面成绩占30%。这样能使中高职教育更好的衔接,顾及了两类生源渠道的学生特点。
2、建立“四位一体”的多元评价体系。过去,学生的成绩由授课教师一人决定,不易发现教学中潜伏的问题。而通过教改,建立“四位一体”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是由企业、教师、学生、技能比赛获奖这四部分构成。重要的工作项目由校企教师共同评定,团队合作项目由学生自评与互评。按我校规定对参加市厅级技能比赛获奖的学生,可以免试与竞赛内容相关的3门课程并按获奖等级不同直接给予评定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