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调研汇报材料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人大调研汇报材料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人大调研汇报材料

篇1

一、关于体制及机制问题

1、全面推行病人选择医生制度。2002年开始,我们首先在门诊推行了“病人选择医生”做为试点。2003年1月份开始在医院全面推行“病人选择医生”工作,以主诊组为单元实行主诊医生负责制,进一步完善了考核细则,增强了医务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了医疗质量。构建和谐的同事关系和良好的医患关系,钝化各种矛盾。

2、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1)合理设岗,优化组合。按“因事设岗、精简高效、结构合理、优化组合”的原则,在满足工作需要的前提下,考虑适当的结构比例,合理设置不同层次的岗位。在现行临床科室、病区的基础上,实行专业组主诊医生负责制。主诊医生组由3—5人组成。岗位设定:主诊医生组内分主诊医师、中级医师、初级医师三个层次;医技、行政岗位:按精简、高效的原则,实行按需设岗。

(2)实行竞聘上岗制度。制定了全员竞聘上岗制度,并积极组织实施。完善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的实施办法,完成了职能科室、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竞聘上岗工作;主诊医生岗位实行竞聘上岗制度,中级医师、初级医师的岗位实行双向选择上岗;护理人员实行双向选择上岗制度,双向选择率控制在90%;实行专家岗制度,具备正高职称、年龄偏大的老同志,经本人申请,院专家委员会确认后安排到专家岗位上。

(3)实行招聘引进人才制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择优录用,招聘对象定位在受国家正规学历教育的研究生和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临床医师、医技科室医师必须是本科毕业生、医技技师及护理主要为大专毕业生及少量中专生)经资格审查、面试、笔试、综合素质考核,按得分高低择优录用,由人事局和卫生局组织考试考核。按人事局、卫生局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并签订协议书。

(4)实行合同护理人员的招聘制度。根据医院护理岗位需求和人员变动情况,在经过国家正规院校护理专业学习的应届和历届大专、中专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中挑选,经面试、考试、考核、综合素质评定,择优聘用,凡被录用为合同制护理人员,试用期一年,试用期满后,符合录用要求者签订聘用合同,聘用期内享受养老、失业及医疗等保险待遇,医院代为办理护士注册、职称晋升等工作。

3、全面推行全成本核算,结合目标考核。(1)实行绩效工资制。将在职职工国家规定的工资作为档案工资,推行以绩效为主体的分配制度。档案工资仅作为职工退休或工作调动和调资的依据;(2)绩效工资的构成:绩效工资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效益和效率工资三部分组成。基本工资:占档案工资的60%,(按现工资表实发数)随着国家政策调资,增资额仍按60%计入。岗位工资:占档案工资的20%,根据岗位特点、责任轻重、技术高低、工作量大小、质量效益、行政职务高低、风险大小等因素实行新的内部分配制度,将全院各个岗位分成1—15个级别,级与级之间确定分配差距系数(系数的确定,不超过全院工资总额20%),岗位工资随着岗位的变动而变动。效益和效率工资:占档案工资的20%+医院月业务收入的4%,考核发放。

4、全面推进后勤社会化。自2004年10月起,将后勤保洁、保绿、保安三大块功能全部招聘给物业公司进行管理,实现了后勤社会化管理。

(二)对策和建议

关于医疗体制改革提几点建议:

一是要调整现存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政府需要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让人们的常见病就医在附近社区就能解决。

二是完善医疗资源的配置手段。政府应研究如何完善医疗资源的配置,强调区域卫生规划,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大型仪器购置严格实行准入制度,不能搞重复投资,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三是落实政府在医疗保健中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政府职责在这几年日益明确,公共卫生、农村卫生、急救体系建立及政府举办公立医院是政府的基本方向,但是,由于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尚未完全覆盖,以及其它诸多原因,政府要继续办好公立医院,应加大财政投入。

四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医疗机构体制改革,可以吸纳部分本院职工的资金,实行职工内部股份制改革,一方面解决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又能留住高素质人才。有利于充分调动医护人员创业的积极性。

二、关于“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一)问题成因分析

不久前高强部长对此曾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主要是六个不适应造成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结合我们基层医院的现状,形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补偿机制不到位,导致卫生发展不平衡。

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就医环境得不到改善。造成房屋破旧、设备老化、设施陈旧、被服破旧、厕所洗浴设施不能改善等现象。通过这几年的努力,这些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像我们医院,我们的床位从360张发展到500张,但目前仍然收治700个病人左右,只能在走廊、医生办公室等地到处加床,临时满足人民的需求,住院难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这几年虽然通过努力,兴建了医技楼、门诊楼、改造了病房大楼及急诊楼、传染科楼,但是,兴建病房大楼仍然势在必行;目前由于降价因素对医院冲击较大,造成病房大楼建设资金困难。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解决投入的主体。

二是仪器设备得不到添置、更新。虽然这几年通过努力,我们在仪器设备添置上投入5000多万元,但由于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工作量增大,又由于仪器设备检查费用降价,群众承受能力加大,因此,某些检查病人数明显增加,造成一些设备使用寿命缩短,急需更新,如mr、ct等大型仪器设备。如不更新,造成许多新技术、新项目得不到开展,医疗技术水平得不到提高。

三是职工待遇差。与税务、邮电、电力部门的职工相比,体现不出专业技术人员的劳务价值,挫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导致医务人员心理不平衡。

2、政府监管不力导致医疗市场混乱

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个体和民营医院滥设。医疗机构多了以后,竞争是加剧了,但更多的是导致了不正当的竞争,虚假广告,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有的甚至搞欺诈行为及“回扣”。影响了医疗市场有序竞争。

二是药品、设备的价格混乱。市场上同一药品、同一规格、不同厂家价格不一样,有的药品区域性价格不一样,应该医院药店全国统一定价,不应该出现价格差异,引起社会的不满,又混乱了医疗价格,烟草国家尚能管理到位,实行专卖,难道涉及人民生命的药品价格就不能管理吗?这些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应该深刻反思。另外,二手仪器设备充斥医疗市场,如ct,既影响了医疗质量,又混乱了医疗价格。

三是舆论导向发生偏离,由于新闻的炒作,部分报道不实,仅听一面之词,不分清红皂白的将板子打在医院和医务人员身上,导致医务人员有想法、有情绪,影响和谐的社会关系。

(二)对策和建议

1、13亿人口的健康需要600万医务人员来维护,这几年虽然通过我们全国600万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将我们的医疗差距与国外逐渐缩小,但不能因为政策因素继续加大差距,需要政府扶持、保护,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正确评价医务人员为人民健康所作的贡献。

2、明确政府职能,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政府代表着公众利益,要运用管理手段,对医疗机构加强监管,遏制虚假宣传,加强医疗质量及服务的提高,强化准入制度,避免为追求利润截留病人及任意扩大执业的范围。

3、加强药品市场监管。

药品从出厂到进入医院,经过中间环节太多,医院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总要求生存,求发展,目前招标药品尚有少量水分,院长想重新挤干水分,一方面是将价格压低,减少医药代表进入临床机会,一方面增加医院的收入,解决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但目前政策不允许。是否在规范招标采购的同时允许医院低于招标价采购,以增加医院的收入,这样有利于医院的发展,以解燃眉之计,这方面我们认为政府应该鼓励。

4、加强行风建设

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注重加强行风建设,推进医院的改革和发展,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

(1)狠抓内部管理,不断减轻群众负担。①严格门诊收费控制,控制大处方,防止滥检查。确保门诊费用零增长;②加强收费管理。大型仪器检查降价及药品招标实行顺价,对医院造成的影响很大,加大各种费用由7000多个减少到3000多个,在执行中非常困难,我们通过不断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的办法,防止出现多收费,以增加病人困难。

(2)抓专项治理,狠刹不正之风,做到廉洁行医。收受“红包”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也是一种行业不正之风。医生所收的“红包”,是患者及其亲人的辛苦钱、血汗钱,本来就存在“看病贵”的问题,再收受患者的“红包”无疑使患者雪上加霜,直接侵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对此,我们决不姑息迁就,实行标本兼治。第一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整个行业的指导思想,进行教育,使我们的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第二建立行之有效的医德医风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不搞下不为例。第三狠抓典型。弘扬正气,努力做白求恩式的医务人员。第四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保证患者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综合目标考核责任制,适当提高职工的收入和福利待遇。第五完善相关制度,用制度来管人,用制度来治理“红包”。严格按照卫生部的八个不准和省厅的五条禁令,做好各项工作,让上级领导放心、让广大群众满意。

(3)完善制度规范,狠抓制度落实。一是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首先,坚持药品、设备及物资均严格实行招标采购,医院内药品主要经市招标,其余在县招标办招标,所有1000元以上设备均由政府采购中心招标,或经县政府采购中心委托国际招标,1000元以上物资均由县政府采购中心招标或院内组织招标。二是推进院务公开、医务公开。公开是最好的监督手段。以公开为原则,以职工为主人的院务公开和医务公开工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让医疗服务行为时时接受职工监督、社会监督和患者监督。特别是把社会和群众普遍关心、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包括医疗和管理规范、收费项目和标准、服务承诺和服务公约、投诉渠道等事项向社会公开,自觉主动地接受监督。所有基建项目均按规定程序进行招标,如我们的病房大楼在县纪委全程监督下进行招标。

(4)抓工作考评,强化行风建设动态管理和激励机制。

行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必须建立考核奖惩机制,防止出现“时冷时热”和“一阵风”问题,为此,我们本着“日常检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内部评价与社会评议相结合”的原则,制定“行风建设考评试行办法”和量化评分标准,并以此为尺度,经常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明查暗访,对存在问题的科室和个人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问题较多或不达标的出示“黄牌警告”;二是抓好行风建设的群众评议和年终考核,对在评议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一件一件地进行调查处理,构成违纪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创造一种外有压力,内增动力的激励机制,进一步促进行风建设的好转。

篇2

基层基础工作是做好人大监督工作的根基,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只有紧紧围绕党委的工作意图,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目标,以抓重点、难点、热点为中心,打破“壅蔽”,善于发现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提高新思路,实施新措施,才能有的“放矢”,扎扎实实做好监督工作。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把调研作为一项履行职责的重要手段,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提高调研质量,为创造性地开展监督工作提供了切实保障。

一是充分发挥人大调研优势。人大的性质、地位、职能都十分有利于开展重点、难点事项的调查研究工作,这种优势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人大调查研究权威性强,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反映问题、提出建议。二是人大与人民群众联系密切,反映民意的渠道多、方式多。人大是代表机关、民意机关,与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体察民情的触角更灵敏,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更乐于向人大反映情况和问题。可以使调查研究更全面、更深入、更实在。三是能够实行上下级人大联动,便于监督落实。根据调查题目和范围,上下级人大可以联合开展调查研究,这样既有利于展开调查,深入了解实情,也有利于营造解决问题的声势,开展监督落实工作。

二是认真做好调研准备。这主要包括选题、人员组织及培训、制订方案、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工作,其中的关键是要抓好组织调研队伍和制订调研方案两件事。第一,调查组成员一定要精干。调查组人员一般应由分管这方面工作的领导、相关部门人员组成,根据需要可以吸纳人大代表和专业人员参加。同时,要正视人大开展调查研究的不利因素,如相关专门委员会及工作机构人员少、调查研究组织机构不健全、一些承担具体调查任务人员不熟悉相关工作等问题。为避免调研人员仓促上阵,应当围绕调研题目做好相关政策法律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准备。第二,制订调查研究方案要全面细致可行。一是找准调查研究题目的切入点和立足点,切忌贪大求全。牢牢把握“一具体就深入”的方法,仅就一个特定问题或是一定范围的几项问题展开调研,调查研究方案要突出重点,抓住要害;调查提纲和调查表格的拟制要尽量细致、周到,以便统一统计依据和统计数字,减少无谓的调查反复,做无用功。二是调查研究的步骤、时间安排要切实可行。调查研究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应根据调查目的、调查难易程度安排好步骤和时间。

三是把握好两个环节。调查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是调查的延续和升华。“调查”是广泛收集信息的过程,决定着研究的价值取向、可靠程度。要把握调查的主动性,既要听取相关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的工作汇报,更要眼睛向下,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听真话、摸实情、掌握充分、确凿的第一手材料。调查环节要切忌三种情况:一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二是背离重点,全部拿来;三是把调查当巡视,指手划脚。“研究”是对调查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总结提炼,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过程。三分调查七分研究。调查人员要真正坐下来反复分析研究,集思广益,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真知灼见。

四是做好调研成果转化。人大调查研究成果主要有四种转化途径:一是为同级党委、政府决策或改进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这就要求开展的调查研究必须围绕本地中心和重点工作来进行,在形成报告后,及时向同级党委、政府行文。对因此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人大还应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人大还应列入监督议题,以推进工作的开展。二是为人大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工作提供事实和依据。三是为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和建议提供翔实的材料。这类调研应当吸收有意愿的人大代表参加,并协助人大代表整理好议案或建议的草稿。四是为人大自身建设提供支持。主要是把调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改进机关工作、形成重要制度的基本依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只有把调查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中,解决经济社会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取信于民,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人大的调查研究才会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篇3

1、庭室内团结、勤政务实、开拓创新、廉洁自律、队伍有凝聚力、战斗力,积极带领干警完成院党组、上级法院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2、部门工作岗位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及时量化分解签定责任书。

3、对本院或上级对口业务部门部署的工作及时研究,做到工作年初有计划,季度有小结,半年、年终有总结。

4、认真履行职责,遵守本院各项规章制度,重大问题和情况及时汇报。

5、坚持每周五下午政治、业务学习制度,认真组织干警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法律、法规及相关的司法解释,提高政治业务水平,做到部门有学习记录,个人有学习笔记,并且按规定及时完成心得体会等写作任务。

6、组织干警参加上级法院、院党组或相关部门安排的政治业务培训、技能培训、管理系统培训等。

7、严格遵守各项司法礼仪,按规定着装佩徽挂牌,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文明的举止,维护人民法院的尊严和法官的良好形象。

8 、开庭时,准时出庭,不缺席、迟到、早退、随意出进、不使用通讯工具,集中精力专注庭审,不做与审判活动无关事宜。

9、积极参加院里组织的集体活动、会议、劳动、公益活动,对院内抽调、安排人员及时到位,服从安排。

10、严格执行考勤和请销假制度,无迟到、早退现象

11、严格执行值班备警制度。节假日安排的值班、突发事件安排的备警,能按规定执行。

二、司法为民

1、工作中文明礼貌,杜绝“四难”问题和“生、冷、横、硬、推”现象,树立法官的良好形象。

2、按规定实行诉讼权利义务告知,诉讼风险告知,审案程序和期限告知。

3、定期或不定期的征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相关单位的意见,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

4、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宣传报道工作,按规定完成全年调研、宣传任务。

5、严格执行29条优化司法环境措施中便民、利民内容。

三、内务管理

1、规章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有序,岗位职责明确。

2、部门环境整洁有序,无脏、乱、差现象。

3、严格车辆管理制度及电脑、警械等设备的管理。

4、按时报送各类报表和有关材料,报送及时,数据真实,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四、民商事审判 (民一、民二庭)业务工作

1、严格执行《审判流程管理办法》的规定,及时上报案件排期表,填写电子信息表。

2、全年依法公开开庭率达100%,民一庭案件结案率在96%以上,民二庭结案率达100%。

3、全年民一庭被上级法院发回、改判的案件不超过10件,民二庭不超过6件,服判率民一庭达到80%以上,民二庭达到85%以上。

4、加大调解力度,调撤率民一庭在65%以上,民二庭在45%以上。

5、对伤害、交通肇事、医疗事故案件,双方责任明确的,及时采取保全措施,案件即时清结率达15%。

6、扩大简易程序审理范围,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民一庭达到75%以上,民二庭达到40%以上。

7、速裁案件占结案数的30%(以审监庭统计数据为准)。

8、案件评查一类案件在96%以上,二、三类案件民一庭不超过8件,民二庭不超过6件。

9、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不低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案件总数的25%。

10、按照院审判委员会的要求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

11、民一庭对各基层法庭的业务指导全年不低于4次,民二庭深入企业开展法制讲座全年不低于4次(有文字记载、单位回执凭证,报政工科备案)。

12、

法律文书规范,用语准确。案件登记内容填写齐全,报表报送及时,案卷装订规范,及时移送归档。

13、及时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年内无涉法上访、缠诉案件。

五、附则

1、为确保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考核质量,实现考核目的,成立考核领导小组。考核领导小组由院领导、纪检组、政工科、办公室、立案庭、审监庭相关人员组成,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具体工作由政工科承办。

2、考核领导小组根据责任书制定百分考核细则。

3、考核工作每半年进行一次,采取对照责任书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纪检、政工、办公、立案、审监等部门提供的相关记载为依据,听汇报、查资料等形式进行。

4、本考核办法的量化打分在当年的半年、年终工作总结前进行,其成绩作为各部门当年的综合业绩考核、评优、受奖、记功的主要依据。

5、本责任书由分管副院长与民一庭庭长、民二庭庭长分别签订。

篇4

2011年审结案件160件,结案率为96.9%,其中,审结民事案件140件,审结刑事自诉案件20件。

审结案件中,判决结案54件,占已结案件的33.7%;调解(含撤诉)结案106件,占已结案件的66.2%,调解且执行结案36件,占已结案件的22.5%。

二、政治思想教育情况

以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教育活动和“三个至上”为主线,加强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建设。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是我党今年政治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法庭在这次教育活动中,不走过场,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让先进性教育的宗旨得到落实,让干警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提高。首先,法庭认真组织学习了宋鱼水、牛玉儒等同志的先进事迹,与学习教育读本相结合,学习党的优秀传统的同时,总结、发现先进人物身上的闪光点,比照自己的工作实践,寻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认清形势,转变思想观念。其次,庭室同志分组到村委会、村民小组、企业、煤矿一线开展调解工作,梳理总结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寻求工作的突破口,同时拉近了法官与普通工人、群众的距离,在一定层面上改变了人民群众对审判的看法,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第三,结合查找出的问题制定出个人的,重点突出、实事求是的整改材料,提出了改进不足、缩短差距、解决问题的长效措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通过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法庭完成了一次干警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和重塑,转变了干警的权力观、政绩观、地位观、利益观,逐步树立“笑相迎、主公道、伸正义、显权威”的良好的司法形象。

三、队伍建设情况

篇5

建设峡江长廊》和《**县启动民间投资的难点及对策》等文章,及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长远发展提供了一些前瞻性思路,为我县经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其中,《将沿江路建设成“沿江经济走廊”的原则思考》一文引起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促成了“沿江经济走廊”的规划开发。

二、服从领导需要,围绕中心工作,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当好领导助手。搞好领导的服务工作,就是搞好了综合科的中心工作,一年来,我们始终把为领导服好务作为工作的重点和中心,下大工夫、下真工夫。一是服务县委大型会议,参与起草领导讲话。我们认真搜集整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积极思考,努力创新,撰写了2009年全县经济及三级干部会、二期移民搬迁清库决战动员会和总结会、财税工作会、畜牧产业工作会、工作会、抗旱救灾会、党务暨反腐倡廉工作会、扶贫开发会、税费改革动员会、经济形势分析会、换届选举工作会、柑橘销售工作会、经贸工作会和县委十届六次会议等十几个县级重要会议上的领导讲话。我们结合秭归实际,总结先进经验,配合相关部门,认真准备了省委***书记、市委***书记、中国作协三峡采风团、国家三峡旅游考察团等大型接待以及全省经济工作会、党代会等重要会议的汇报材料。二是服务于县委中心工作,适时提供调研建议。我科先后就当前全县经济工作、农村工作、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规划的编制等开展调查研究,参与撰写和编发了《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的决议》、《关于切实做好2002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全面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县新阶段扶贫开发规划》、《全县经济社会突出贡献奖考核方案》等文件,适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服务于领导决策。三是服务于县委日常活动,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我们始终坚持为上级党委服务、为县委服务的宗旨,立足全局,每月认真搜集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情况,并加强与县计委、农委、经委、财贸委、移民局、企业局、管委会、旅游局、广电局等部门的联系,督促他们提供全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重大接待等方面的情况,在每月初编写上月的《**县工作情况》,并在每月5号前上报市委,送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和县直有关部门,以便领导随时掌握全县各方面工作动态,确保了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情况能够及时被市委和县委掌握,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认真完成了县委2009年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要点的撰写工作。四是服务于县委领导,做好秘书工作。我科专门抽出一人负责县委书记秘书工作,承担了书记交办事项的协调、督办和处理工作,以及书记的日程安排、处理和相关文字材料方面的工作。科内其他同志也积极为领导服务,经常性的临时充任领导秘书以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出色地完成了领导的服务工作。

三、服从全局需要,围绕总体部署,积极发挥综合作用,搞好协同作战。一是服从大局需要,积极参与县委布置的其他工作。我科先后抽调人员参加了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创新课题的调研组、抢险救灾办公室、“两制一会”工作队等临时机构的工作中去,并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服从办公室统一安排,圆满完成了各种临时性任务。我们始终秉承只要是办公室的事,就是综合科的事,强化集体荣誉感,以主人翁的姿态先后参与了各种会议的筹备、各种接待的准备、各个领导的汇报及其他工作。三是协助办公室其他科室和人员完成了一些具体工作,积极参与了长江二期截流期间、十一黄金周期间的值班工作,并编发相关信息8期。积极配合督办科加大县委相关决策的督办落实工作,编发《**督办》2期。积极参与办公室的柑橘礼品的包装运输工作,尽心尽力的完成各个主任交办的具体任务。

篇6

一、抓学习强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近年来,我所不断完善学习制度,年初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认真组织开展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在学习方式上坚持采取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一是狠抓了政治理论和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开展了以《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测绘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国土资源业务知识为内容的学习,通过加强学习。提高了依法行政能力,强化了工作作风、纪律作风的转变,增强了责任心、事业感,提高了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断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通过学习教育,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增强了责任心、事业感,提高了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二是认真扎实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县局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积极参加了县局举办的专题辅导讲座、通过学习交流、专题讨论进一步增强了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理解、认识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认真落实各阶段的学教任务,认真查找自身在工作作风、思想作风、纪律作风、履行岗位职责、依法行政等方面存在的各种不足和差距,制定了整改措施。采取了“三查、三强化”措施来提升和树立国土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一查服务态度,强化群众服务理念。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二查工作态度,强化责任意识。端正工作态度,树立高度责任感,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每项工作。三查执法水平,强化依法行政能力。把法律、法规学习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不断深化,切实做到学用结合,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质量。三是把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国土所作为国土部门最基层的服务窗口、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土部门的形象。我们要把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把为民、利民、便民作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做到热情服务,要求全所人员必须端正服务态度,讲文明礼貌,对来所办事人员要做到接待热情,耐心告知办事程序,主动提供有关政策法规依据,同时告知能否办理及原因,真正做到礼貌接待,办事认真,服务周到。

二、夯实基础、完善制度、狠抓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

近两年来根据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要求,我所坚持以队伍建设、软硬件建设为抓手,以精细化、规范化建设为主要目标,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提高人员素质、增强工作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树立国土资源新形象”为宗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提高服务能力,以人民满意国土资源所创建活动为契机,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努力做好各项服务、全力打造“人民满意国土资源所”,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为确保国土所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所先后建立、健全了《国土资源所工作职责》、《财务管理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勤政廉政制度》、《接待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将国土资源所职责、所长职责、工作人员职责以及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服务承诺等上墙公示,主动接受各方监督。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接待、土地巡查、勤政廉政、档案管理等制度,并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形成了以制度建所,用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用制度规范日常行为,注重预防与教育并重,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重点从三个方面规范国土所各项管理工作:一是规范了所里的地籍档案管理。建立了各项设施较为齐全的档案室,做到地籍资料和其它材料及时整理归档,妥善保管。二是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法规政策学习,增强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在执行公务时严格执行国土部门“五条禁令”,严禁、吃拿卡要。三是规范了用地审核报批程序。对各类用地,坚持做到一到现场,二把关,三跟踪。将违法违规用地遏制在萌芽状态。

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抓各项基础业务工作、一是认真做好各项建设用地的报批工作,严格按照土地管理的法规制度和程序、严格审核把关,经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各类建设用地户按程序上报县局审批。两年来国土所共为全镇审核上报事业单位、乡村二三产业、农民宅基地、农业设施等各类建设用地178宗、面积59422.6平方米。二是认真做好建设用地地籍调查工作,对依法审批的各类建设用地逐户进行了丈量核实,完成了土地登记的表、卡、册、图的填写绘制工作。两年来国土所共为全镇各类建设用地户发放国有土地使用证67本、集体土地使用证89本。三是全面开展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工作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根据县局的要求从2009年11月开始,我镇的土地大调查工作全面展开,在镇、村、组干部的大力协调配合下,(1)从2009年12月17日开始利用42天时间,对全镇辖区内的八个村、八个个体小农场村与村、村与个体小农场之间的土地权属界线实地逐村逐组进行了调查。(2)从今年3月9日至5月25日开始对全镇八个村、八个小农场、六十二个村民小组的所有耕地按照土地大调查的技术规程,逐村逐组逐地块、在卫片影像图上标注了种植户户主的姓名、全镇共调查耕地面积8.6万亩、耕地地块29752块、为今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3)开展了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按照技术规程,对镇区规划、各村、组居民点、新农村建设、公益建设、二、三产业建设用地情况经过调研实地查看测算,为今后各项建设用地预留了较为宽松的空间。

四、强化监管、加大国土执法监察力度。两年来我所结合本镇实际、建立“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查处相结合”的全程跟踪管理机制,完善了动态巡查制度,一是全面实行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和执法责任制,将所辖区域分片、明确巡查责任人,切实加强监察力度规范新增建设用地行为。二是健全镇、村、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网络建设,加大土地执法检查和动态巡查力度,着力加强日常监管,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制止,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的发生。两年来、全镇共开展执法监察39次。根据县局安排部署,依法对各类建设用地情况进行了检查,结合乡镇实际,对每年新建、扩建、改建的集体、个人156宗、建设用地情况逐村、逐组、逐户认真细致地进行了巡查,查处个人建房的违法违规案件7起,均按法定程序进行了处理,有效地遏制了违法用地可能漫延的苗头,规范了用地行为;对全镇乱开荒地的违法行为不定期的开展次巡查,依法查处随意扩地、乱开荒地违法行为11起,全部及时制止处理;建立健全了基本农田保护各项制度,按照县局要求,每年对基本农田变化,各类表、卡、册及台帐重新进行了调查核实,及时掌握全乡耕地保护动态情况。在此基础上,全面落实责任制,按照保护基本农田“五个不准”,非农业建设用地“六个不批”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及时制止土地违法行为。截止目前,未发生毁坏和占用耕地的违法行为,基本农田保护率保持在92%以上。

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增强国土资源法制意识。我所近两年来紧紧围绕每年各个活动日主题,充分利用“12.4”法制宣传日、“4.22”地球日、“6.25”土地日、“8.29”测绘日期间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采取多种形式,结合辖区工作实际,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原则,广泛深入地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政策,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在集镇设立了“土地法律法规知识咨询台,现场答复群众提出关于土地承包、宅基地、土地征用,等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国土资源管理的提问121个,二是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宣传措施,采取张贴标语刷新永久性宣传标语,挂横幅、散发宣传资料等宣传渠道和宣传方式开展宣教活动,在近两年的宣传活动期间、共挂横幅5条,张贴标语137条,板报7块,举办咨询活动11次,散发宣传手册和宣传资料1600多份,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使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教育和土地市场法制教育。增强了守法观念,“依法合理用地,促进科学发展”,这一观念,部群众普遍接受,依法有偿使用国土资源的意识也部群众理解和支持,为依法管好用好土地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结合基层实际、充分利用村组会议见缝插针的对干部群众进行土地管理法规、农民宅基地、各类建设用地审批、基本农田、保护禁止无序开荒和无序采砂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7场次,受教育干部群众达到2300多人次、进一步推动了全社会遵守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四是以每年6.25”土地日活动为契机,强化土地执法巡查、对发现的土地违法行为及时进行制止,配合乡镇党委、政府开展的新农村建设、环境卫生整治,依法拆除个别村组农户临时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在此基础上采取查处与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对我辖区内依法查处的,受到处罚的农户,做为典型违法案件,在不同的乡村组会议上进行宣讲,达到查处一人教育一片的目地。及时制止、为依法规范土地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依法行政、依法征用土地,群众依法维权的意识牢固确立,各类违法用地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六、落实责任制、狠抓土地纠纷调处工作。两年来、我所根据县局关于进一步土地纠纷的安排,认真推行首问负责制、完善了接待制度、限时办结制等,做到来访有记录,来信有答复,处理有反馈。积极做好上访当事人的思想工作,稳定来访人的思想情绪,从源头上防止群访、越级访、重复访的事件发生。两年来、针对群众反映的有关土地问题,国土所积极与镇司法所、村、组等协调配合,加大了对土地纠纷的查处调解力度,两年来共受理各类土地纠纷49起,调处结案49起,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371人次、做到了小事不出组、一般纠纷不出村、较大纠纷不出镇,从源头上制止了群访、重复上访事件的发生,有力的维护了辖区内社会的稳定秩序。

篇7

1、庭室内团结、勤政务实、开拓创新、廉洁自律、队伍有凝聚力、战斗力,积极带领干警完成院党组、上级法院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2、部门工作岗位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及时量化分解签定责任书。

3、对本院或上级对口业务部门部署的工作及时研究,做到工作年初有计划,季度有小结,半年、年终有总结。

4、认真履行职责,遵守本院各项规章制度,重大问题和情况及时汇报。

5、坚持每周五下午政治、业务学习制度,认真组织干警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法律、法规及相关的司法解释,提高政治业务水平,做到部门有学习记录,个人有学习笔记,并且按规定及时完成心得体会等写作任务。

6、组织干警参加上级法院、院党组或相关部门安排的政治业务培训、技能培训、管理系统培训等。

7、严格遵守各项司法礼仪,按规定着装佩徽挂牌,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文明的举止,维护人民法院的尊严和法官的良好形象。

8 、开庭时,准时出庭,不缺席、迟到、早退、随意出进、不使用通讯工具,集中精力专注庭审,不做与审判活动无关事宜。

9、积极参加院里组织的集体活动、会议、劳动、公益活动,对院内抽调、安排人员及时到位,服从安排。

10、严格执行考勤和请销假制度,无迟到、早退现象

11、严格执行值班备警制度。节假日安排的值班、突发事件安排的备警,能按规定执行。

二、司法为民

1、工作中文明礼貌,杜绝“四难”问题和“生、冷、横、硬、推”现象,树立法官的良好形象。

2、按规定实行诉讼权利义务告知,诉讼风险告知,审案程序和期限告知。

3、定期或不定期的征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相关单位的意见,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

4、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宣传报道工作,按规定完成全年调研、宣传任务。

5、严格执行29条优化司法环境措施中便民、利民内容。

三、内务管理

1、规章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有序,岗位职责明确。

2、部门环境整洁有序,无脏、乱、差现象。

3、严格车辆管理制度及电脑、警械等设备的管理。

4、按时报送各类报表和有关材料,报送及时,数据真实,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四、业务工作

(一)纪检、政工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党组决议、决定,协助院党组抓好班子建设,做好干部录用、辞退、退休及聘用人员培训、管理等工作。

2、协助各部门抓好队伍建设,经常深入到各部门调查分析干警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安排各种教育、学习、培训、考核,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

3、按照县纪委、监察部门及上级法院纪检监察的要求,加强对干警的廉政教育,建立健全廉政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及时签订责任书,完善各类档案资料,并及时查处干警及其工作人员违的纪律、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纪律、各项规章制度的案件。

4、抓好规章制度的落实,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坚持月通报制度。

5、认真做好对外宣传报道工作。

6、负责全院机构、编制的管理工作,管理

干部档案,及时准确地填报人事统计报表。

7、严格按规定做好法官等级评定、晋升和法警警衔的晋级工作。

8、 协助抓好党建、党风廉政、精神文明、综合治理责任制的落实及工、青、妇工作,并按要求做好上级法院及有关部门相关检查、验收、创建工作。

9、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办公室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党组、院务会议作出的各项决议、决定,为审判工作和法院建设提供良好的后勤服务。

2、负责本院重大工作部署、重要会议及重大活动的组织实施,并做好会议记录。

3、负责公文的制发和处理、印鉴的使用登记等事项,确保法律文书和密级材料的保密,并按要求做好有关部门的保密工作检查。

4、填报司法统计报表及时准确,有季度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5、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搞好全院经费的编制、预算、划拨、计划使用及结算工作,严格执行诉讼费收缴管理的有关规定,并按要求做好有关部门检查、审计工作。

6、负责本院枪支、服装、各种装备等专项物资的购制、发放、管理工作。

7、负责本院通讯、计算机网络、办公现代化等科技建设的规划、实施及管理工作。

8、负责本院基本建设规划、计划、项目的申请、报批和组织、协调、实施工作。

9、负责本院的车辆管理,维修的监督指导工作,督促各业务庭、室严格执行车辆管理的相关规定。

10、负责全院的案件卷宗管理,文书档案管理及使用,负责落实保密、保卫、值班安排等事项。

11、负责全院的绿化美化、清洁卫生、劳动等工作安排,搞好后勤供给,监管好食堂、门房及办公区的安全用电、节约用水等工作。

12、完成院领导及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三)刑事审判庭工作

1、严格执行《审判流程管理办法》的规定,及时上报案件排期表,填写电子信息表。

2、全年结案率达100%,依法公开开庭率为100%。

3、全年被上级法院发回案件不超过2件,改判的案件不得超过4件,服判率达到70%以上。

4、刑事自诉案件的审查立案合格率在95%以上,自诉案件调解、撤诉率在75%以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调解、撤诉率在65%以上。

5、对伤害、交通肇事、医疗事故案件,双方责任明确的,及时采取保全措施,案件即时清结率达100%。

6、案件评查一类案件在98%以上,二、三类案件不超过4件。

7、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不低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案件总数的20%。及时将判缓刑、管制案件地执行通知书送达公安机关。

8、每年对适用缓刑人员(含未成年人)的回访率不低于此类案件的50%,暂予监外执行的回访率达100%(建立回访名册,做好回访笔录,掌握现实表现)。

9、按照院审判委员会的要求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

10、赃物、赃款、罚没款管理有序,及时准确上缴。

11、法律文书规范,用语准确。

12、案件登记内容填写准确,报表报送及时,案卷装订规范,及时移送归档。

13、及时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年内无涉法上访、缠诉案件。

(四)民商事审判 (民一、民二庭) 工作

1、严格执行《审判流程管理办法》的规定,及时上报案件排期表,填写电子信息表。

2、全年依法公开开庭率达100%,民一庭案件结案率在96%以上,民二庭结案率达100%。

3、全年民一庭被上级法院发回、改判的案件不超过10件,民二庭不超过6件,服判率民一庭达到80%以上,民二庭达到85%以上。

4、加大调解力度,调撤率民一庭在65%以上,民二庭在45%以上。

5、对伤害、交通肇事、医疗事故案件,双方责任明确的,及时采取保全措施,案件即时清结率达15%。

6、扩 大简易程序审理范围,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民一庭达到75%以上,民二庭达到40%以上。

7、速裁案件占结案数的30%(以审监庭统计数据为准)。

8、案件评查一类案件在96%以上,二、三类案件民一庭不超过8件,民二庭不超过6件。

9、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不低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案件总数的25%。

10、按照院审判委员会的要求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

11、民一庭对各基层法庭的业务指导全年不低于4次,民二庭深入企业开展法制讲座全年不低于4次(有文字记载、单位回执凭证,报政工科备案)。

12、法律文书规范,用语准确。案件登记内容填写齐全,报表报送及时,案卷装订规范,及时移送归档。

13、及时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年内无涉法上访、缠诉案件。

(五)行政审判庭工作

1、严格执行《审判流程管理办法》的规定,及时上报案件排期表,填写电子信息表。

2、全年案件结案率达100%,依法公开开庭率达100%。

3、全年被上级法院发回、改判的案件不超过2件。

4、审查立案合格率在100%。

5、案件评查一类案件在95%以上,二、三类案件不超过2件。

6、人民陪审员参加案件审理不低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案件总数的20%。

7、按照院审判委员会的要求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

8、坚持依法办案,注意协调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涉及全县工作大局的问题,并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宣讲法制课每年不低于4次。

9、法律文书规范,用语准确。

10、案件登记内容填写准确,报表报送及时,案卷装订规范,移送归档及时。

11、及时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确保年内无涉法上访、缠诉案件。

(六)立案庭工作

1、严格执行《审判流程管理办法》的规定,全程跟踪监控各类案件审判流程,组织实施得力,协调运作良好,信息传递及时。

2、严把立案关,立案合格率在95%以上。

3、对当事人的申诉、申请再审案件及时召开听证会,及时形成意见,报主管院长。

4、对新类型案件及可能影响稳定的案件,及时报主管领导审批。

5、对本庭职责范围内受理的有关案件及财产、证据保全的申请等,在法定期限内审查并作出裁定,做到事实清楚、程序合法、措施得当。

6、对伤害、交通肇事、医疗事故案件,双方责任明确的,应及时采取保全措施。

7、认真做好来信、来访、接待等工作,来信答复率达100%。对批办、督办、转办案件及时登记报领导批示。

8、依法处理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事宜,准确核缴诉讼费, 严格审查缓、减、免情况,严格管理纠纷款。

9、认真审查各审判庭报结案件的审限、程序、主审法官、诉讼费等内容,坚持收案、报评、审限等情况月通报制度。

10、认真做好新收案件电脑输入工作。

11、做好审判流程管理各类表格的填写工作。

12、热情服务、文明接待、依法答复,及时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确保年内无涉法上访、缠诉案件。

(七)审监庭考核工作

1、严格执行《审判流程管理办法》的规定,及时上报案件排期表,填写电子信息表。

2、全年案件结案率达到100%,依法公开开庭率达到100%。

3、全年被上级法院发回、改判的案件不超过2件。

4、案件评查一类案件在100%,二、三类案件不超过2件。

5、做好案件评查工作和法律文书评比工作,坚持案件质量、裁判文书等情况月通报制度,并将进度情况及时填写上墙。

6、依法及时审理审判委员会决定再审、上级法院指令再审和检察院抗诉的案件、行政庭发回重审的案件、国家赔偿案件和院 内交办的其它案件。

7、建立健全法官审判质量档案和书记员技能考核档案。

8、文书规范,用语准确,案件登记内容填写准确,报表报送及时,案卷装订规范,及时移送归档。

9、做好涉诉工作,防止矛盾激化,确保年内无涉法上访、缠诉案件。

(八)执行局(执行庭)工作

1、严格执行《审判流程管理办法》、《执行流程管理办法》的规定,及时做好信息录入工作。

2、执行程序合法,执行审批手续齐全,执行标的物管理、移交手续符合规定,手续齐全。

3、加强执行宣传工作,不断探索执行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坚持对执行人员、执行措施、执行进度等每月院内公示1次,重点案件每两个月在电视台公示1次(由政工科与电视系)。

4、当年案件执结率在67%以上,积案执行率达到75%以上。

5、对已执行的纠纷款必须在10日内发还申请执行人。

6、执行中止、终结案件、重大疑难案件、当事人有重大异议的需经过听证程序。

7、对基层法庭(暖泉、立岗、金贵法庭)执行业务指导全年不少于3次。

8、案件评查一类案件在95%以上,二、三类案件不超过8件。

9、法律文书规范,用语准确,案件登记内容填写齐全,报表报送及时,案卷装订规范,移送归档及时。

10、做好涉诉工作,防止矛盾激化,确保年内无涉法上访、缠诉案件。

(九)法警大队工作

1、组织管理好司法警察警务工作,有明确具体的管理规定和职责分工。

2、做好人犯押解、值庭工作,坚守工作岗位,确保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3、做好全院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护正常工作秩序,遵守工作日值班制度,出现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到场,做好当事人的疏导、引导工作。

4、协助业务庭、室开展工作,听从安排、服从指挥。

5、负责管理、使用司法警察器械及装备,管理严格,使用得当。

6、认真完成司法警察培训、考核及调警任务。

(十) 基层法庭(城关、暖泉、立岗、金贵)工作

1、严格执行《审判流程管理办法》的规定,及时上报案件排期表,填写电子信息表。

2、全年依法公开开庭率达100%,结案率在100%(城关法庭在98%以上)。

3、全年被上级法院发回、改判的案件不得超过4件(城关法庭不得超过6件),服判率达到85%以上(城关法庭达到80%以 上)。

4、加大调解力度,指导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每年不少于4次,委托调解案件不低于20%,案件调撤率达70%以上。

5、对伤害、交通肇事、医疗事故案件,双方责任明确的,应及时采取保全措施,未及时采取保全措施的,案件即时清结率达 到25%(城关法庭达到15%)。

6、扩大简易程序的审理范围,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占收案数的80%以上(城关法庭占70%以上)。

7、当年案件执结率达到85%以上(城关法庭案件执结率达到80%以上)。

8、速裁案件占结案数的40%,巡回开庭率年内不低于结案数的30%,人民陪审员参加案件审理不低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案件 总数的30%。

9、协助辖区乡镇、各单位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履行法制副校长职责,全年讲法制课不少于3次(以讲课内容、单位签章凭证为准,报政工科备案)。同时,按照院审判委员会的要求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

10、基层法庭应当自己立案,案件评查一类案件在96%以上,二、三类案件不超过4件(城关法庭不超过6件)。

11、庭内管理规范、有序,岗位职责明确,严格执行款物和查封、扣押物品管理制度。

12、法律文书规范,用语准确,案件登记内容填写准确,报表报送及时,案卷装订规范,及时移送归档。

13、做好涉诉工作,及时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确保年内无涉法上访、缠诉案件。

五、附则

1、为确保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考核质量,实现考核目的,成立考核领导小组。考核领导小组由院领导、纪检组、政工科、办公室、立案庭、审监庭相关人员组成,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具体工作由政工科承办。

2、考核领导小组根据责任书制定百分考核细则。

3、考核工作每半年进行一次,采取对照责任书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纪检、政工、办公、立案、审监等部门提供的相关记载为依据,听汇报、查资料等形式进行。

4、本考核办法的量化打分在当年的半年、年终工作总结前进行,其成绩作为各部门当年的综合业绩考核、评优、受奖、记功的主要依据。

5、本责任书由院长与分管院领导分别签订。

篇8

自2007年全省“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年”和“五好”县区工会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工会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办转发的《省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区工会工作的意见》和省总工会《关于开展创建“五好”县区工会活动的实施办法》要求,把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和“五好”县区工会创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从“党政重视支持好、干部队伍建设好、履行基本职责好、服务职工群众好、经费收缴使用好”五个方面入手,积极争取党委的领导和行政的支持,加强领导,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合力推进,使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党政重视支持,创建工作环境进一步优化

创建以来,市总工会高度重视,及时向市委、市政府进行了汇报。市委、市政府对创建工作高度重视,明确提出要通过3年的努力,将全市7县区工会全部争创为“五好”县区工会。市总工会提出了“抓班子,强队伍;抓基层,强基础;抓教育,强素质;抓职能,强服务”的创建工作思路,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五好”县区工会活动的实施意见》和评分细则。针对我市各级工会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经费收缴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市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意见》,《意见》的下发,引起了各级党委、行政的高度重视,各县区普遍就贯彻市委文件精神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区灵台等县区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下发了实施意见;县委还专门召开了县委工会工作会议。各县区都把工会工作纳入党的工作,和党建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形成了“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党工共建”的有效机制。等县区政府联席会议就“五好”县区工会创建中人员编制、财政划拔、地税代收等重点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为“五好”县区工会创建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工会组建工作取得了新发展

各县区、各单位,都能把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以非公企业建会和农民工入会为重点,深入调研,加强指导,坚持一企一策,灵活组建工会,创造出许多富有特色的组建方式。一是采取对工会会员优先提供服务、优先帮扶救助等措施,体现会员与非会员的区别,吸引建会。市总工会对工会会员家庭免费提供水、电、暖等家政服务,县为困难会员提供优惠帮扶病床,县设立了帮扶超市,对工会会员消费实行优惠等措施,对吸引职工入会都起到积极作用。二是开展评先选优,激励建会。各级把是否建立工会组织作为评选五一劳动奖状、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省、市级劳模及先进人物的先决条件,通过选树典型,推广经验,促进了建会。三是通过调研检查,督促建会。今年上半年,结合市上开展的纪律作风整顿活动,市总工会安排领导带队,深入市直和区开展了大调研,有力地推动了建会工作。四是通过换发新会员证,推动建会。各级普遍对基层工会组织和会员情况开展了摸底调查,通过清理整顿,造册登记,去年以来,全市共发放会员证10万多册。市总工会先后为信息工程学校、工专的近千名毕业生颁发会员证1000册,并集体把会员会籍关系转入到务工地工会组织,建立起“双向维权”的机制。通过多种建会措施,今年全市新建基层工会组织204个,累计达到2100个;新发展会员15853名,会员累计达到18.5万人,其中农民工会员达到7.5万人。出租车行业、建筑行业、餐饮服务业工会组建有较大突破。全市24家出租车公司有23家建立了工会组织,建会率达到了96%,2542名从业人员中有1906人加入了工会组织,入会率达到75%。

三、合力推进,“五好”县区工会创建活动进展良好

七县区都把“五好”县区工会创建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向县委、政府汇报,争得县委、政府的重视支持,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大落实力度,多次召开常委会议、联席会议,不同程度地解决“五好”县区工会创建过程中一些班子配备、资金配套、人员编制和办公条件差等影响和制约县区工会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硬件,力促软件,使创建活动稳步推进。通过创建,、4县区总工会按同级党政副职配备了工会主席,七县区总工会新增人员编制12个,调整充实和交流工会干部23名。区、灵台6个县(区)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了换届。各县区都把工会经费财政划拨和地税代收作为创建“五好”县区的重点加以突破,实行领导包片、包单位、分级定任务、分级考核奖励的办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县财政划拨已达到全县职工工资总额的2%,实现了工会经费全额划拨;等县(区)工会经费财政划拨已超过1.5%。今年全市财政预算工会经费1317.25万元,目前划拔到位494万元;地税代收工作也有新的突破。县和县办公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职工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取得了新发展。

四、履行职责,各项重点工作有新的突破

一是厂(校、院)务公开和职(教)代会建设稳步推进。全市2731户企事业单位,有2248户建立了厂(校、院)务公开制度,2203户建立了职(教)代会制度;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和教科文卫事业单位全部推行了厂务公开,公开率为100%;非公企业公开率达到50%以上;二是“十万职工技能大练兵活动”开展有声有色。今年全市已开展117个工种的职工培训练兵活动,参加职工达到了6.5万人次。市上组织开展了数控车工、普通车工技能大赛,各县区总工会都结合各自的实际,开展了一至两项练兵活动。区总工会组织了导游、检票员工种的技能大赛;县总会组织了护理业务、气象服务2个工种的技能大赛;市公路总段组织了12个工种的职工练兵活动,参赛职工达1120人。三是帮扶领域有了新拓展。七县区总工会全部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加大了节日慰问和日常救助力度。2009年两节期间,全市各级工会共筹集慰问资金313.2万元,慰问困难职工、农民工6350人。帮扶项目有了新拓展,通过整合,市总工会的帮扶项目由原来的4项拓展到12项,目前正在筹建帮扶大厅,年底前可望运行。市总工会家政服务队目前已为市区工会会员家庭服务335人(次)。四是维权工作成效显著。今年,全市各级工会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已经成为各级工会办理职工维权个案的主渠道。止目前,全市各级工会法律援助机构接待来访咨询职工796人(次),办理职工维权个案67起,涉及职工74人,为职工追回经济损失89.5万元,参与调处群体性案件5起。五是培训和职介工作进展良好。按照全总、省总要求,市总工会积极开展了“万名职工培训工程”和“就业援助行动”。至目前,全市各级工会先后建立职工培训机构3个,职工技能实训基地18个,聘请专兼职教师48名。通过自主培训、联合办班、委托培训等多种形式,免费培训农民工和失业职工7797人,其中农民工7311人,失业职工486人,培训后实现就业4366人。市总职介中心已向苏州工业园区、平安保险公司等单位成功介绍906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和“五好”县区工会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县区之间、行业之间工作发展差距还比较大;非公企业建会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工作运行还不规范,作用发挥还不到位,工作没有吸引力;少数县区财政划拔、地税代征不到位,工会经费仍然比较困难;一些工会干部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素质能力、工作作风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要求等等。所有这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下面我就今后几个月的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省工会十一大精神

省工会十一大是全省工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省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会后,市总工会立即召开了学习贯彻省工会十一大精神动员会,毛常委就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作了重要讲话,各级都要按照毛常委的讲话要求,把学习宣传贯彻省工会十一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会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同志、全总副主席陈荣书同志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孙效东同志的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工会十一大精神,用十一大精神统一各级工会干部的思想,指导工会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为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工作。

在学习过程中要把省工会十一大精神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谋划、精心组织,通过举办辅导培训、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确保将会议精神覆盖到广大职工群众中去。要把学习宣传与纪念建国60周年结合起来,大力宣传建国60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果和工会工作取得的新变化,激发广大职工热爱、建设的工作热情;要与当前各项重点工作扫尾结合起来,查漏补缺,高标准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要把学习宣传同机关干部作风整顿活动结合起来,努力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努力成为组织动员职工的能手、协调劳动关系的专家、关心服务职工的模范,真正把各级工会组织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总服务台”。要自觉地以省工会十一大精神指导工会工作,科学分析工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劳动关系发展变化的新趋势,找准工会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体现特色,积极作为,努力推进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努力把省工会十一大精神落到实处。

二、不断增强县区工会实力,进一步提升县区工会工作水平

我市“五好”县区工会创建工作在全省是靠前的,已经有5个县区被验收命名,但客观地讲,各县区的差距仍然存在,有的工会基础设施比较差;有的职工文化活动阵地严重滞后;有的工会经费财政划拔、地税代收仍不到位;有的人员编制还没有达到规定要求。因此,要继续认真总结经验,寻找差距,不断巩固提高和扩大创建成果。最近,省总提出要继续深化“五好”县区工会创建,部署开展“工会工作先进县区”争创活动,按照省总要求,未命名的县,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积极争取党政的重视和支持,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争取年内验收达标。“五好”县区工会创建和巩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力戒就创建搞创建,要把创建活动与推动工作结合起来;要力戒封闭起来搞创建,要与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搞好协调联系,借助外力搞创建;要力戒搞形式,走过场,凑数字,把创建活动与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起来,使县区工会工作的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工作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今天会上提交的典型材料,充分体现了年初确定的农民工建会、建筑行业建会、一条街建会的典型,街道社区和村级建会的经验。已经被命名为“五好”县区的县区,要继续巩固提高,创新思路,在基础建设、文化阵地、人员编制、工会经费等方面更进一步提高,不断加强典型培育,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发展,努力实现县区工会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作绩效双提升的新跨越,为全省“工会工作先进县区”创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适应新形势,树立新理念,推动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发展

要继续坚持“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组织”的原则,遵循依法、科学、规范的建会思路,创新组建形式和入会方式。要协同税务、工商等相关部门,把建会与收取建会筹备金、选配干部与建立制度、履行义务与维护权益结合起来,努力破解非公企业建会难的问题;加强宣传引导,推行会员优惠措施,把输出地建会与输入地建会、培训提高与帮助就业、法律援助与个案维权结合起来,努力破解农民工入会难的问题;把行业建会与地域建会、单独建会与联合建会、自身建会和帮助建会结合起来,大力组建各类基层工会联合会,为小而分散、数量众多、职工流动性强的街道社区工商企业建会及职工入会提供便利条件。把基层工会组织最广泛地建立健全起来,把各类职工最广泛地吸纳到工会组织中来。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工会组建,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要继续突出抓好建筑、商贸、交通、餐饮、娱乐等重点行业的工会组建工作,要进一步突出加强工业园区、商贸、餐饮服务业建设;、要以建筑行业建会和返乡农民工入会为重点;、灵台、要加大村级建会力度。已经建立工会的非公企业,要进一步健全领导班子,完善工作制度,扎实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组织的作用。二是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工作,不断提高乡镇(街道)规范化建设。乡镇(街道)工会直接面对基层,是市、县区工会联系基层工会的中间环节和重要层次。各县区工会要按照党政重视支持好,组织网络健全好,履行基本职责好,指导帮助基层好,服务职工群众好,围绕中心开展工作好的“六好”标准,大力加强乡镇、街道工会规范化建设,理顺基层工会组织关系,积极组织开展“合格乡镇(街道)工会”创建活动。有条件的乡镇(街道)要建立总工会,规范工作,发挥作用。要按照市委办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工作的意见》,力争乡镇(街道)工会配备专职工会主席和专职工作人员,探索解决乡镇街道工会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市、县区工会每年要拿出一部分资金,对工作成绩突出、作用发挥到位的乡镇、街道、社区工会给予必要的支持。各级工会要在人员、经费、资源方面对基层工会给予一定的倾斜,解决无人无钱干事的局面。三是要重视机关事业单位工会建设。要围绕服务干部职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机关建设,研究措施,完善制度,把机关事业单位工会这个薄弱环节的工作全面抓起来。职工人数在200人以上的行业、系统、事业单位工会,要提请各级党委设立专职工会主席,并按不低于职工人数3‰的比例配齐配强工会干部。

四、紧密联系实际,努力为职工办好事实事,推动工会各项工作发展

一是要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积极推动《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贯彻落实,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劳动权益。积极参与劳动定额、工资标准等劳动标准的科学制定,及时提出体现职工群众意愿的主张和建议。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推动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支付保障和共建机制,进一步叫响做实“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的口号。年底,是安全事故易发期,也是各种劳资纠纷高发期,各级工会要紧密配合安监、劳动保障等部门,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要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检查力度,对哪些恶意拖欠、拒付或因意外事故造成损害职工利益的事件要严肃查处,公开曝光,努力以劳动关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篇9

下面结合这次会议,我讲两方面的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增强园区建设的奋斗干劲

自2010年工业园区正式启动实施以来,特别是全省工业发展大会召开以来,全区上下积极唱响主基调、主攻主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大调整、大开放、大实干”的总思路,把园区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团结一心、奋发向上、自我加压、破解难题,战胜了雪凝灾害、金融危机等一个个困难,实现了基础设施与产业项目建设的大提速,掀起了园区建设的新。最近我也到园区进行多次调研,总体来讲,给我的感受有四方面。

一是投资规模大。在国家银根收紧的情况下,我们按照“抓项目、上投资、扩增量”的要求,狠抓有效开发投入,注重资金平衡调度,两年来园区共完成投资近150亿元。其中,2011年达79.86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55%,园区每亩投资强度高达320万元,远远高于全省50万/亩的水平。在投资的拉动下,全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保持快速增长,分别达到80.6亿元和175亿元,实现了新的历史跨越。

二是工程总量多。2010以来,园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截至目前共完成征地10253亩,拆迁335户近10万平米,平场2500余亩,开挖回填土石方1228万立方米,园区绿化11万平方米,建成通车的道路达到4860米,园区的中心区域基本实现“八通一平”,配套更加完善,形象更加优美,活力更加彰显。

三是建设速度快。按照“五个一”的要求,明确时限,倒排工期,责任到人,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如开发大道三期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建成通车,重工、等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项目引进的效率高,除了目前正在实施的46个项目外,园区新签约的项目有11个,重点在谈的项目34个,其中为项目配套的就有4个,开创了开发区开发建设的新速度。

四是受到关注广。园区建设以来,中央、省、市领导多次到调研,据统计,书记到调研就达到8次,省长在去年五月的园区现场观摩会和年初的十一届人民政府五次全体会议上,给予了园区“项目引进水平高、形象进度好、投资强度大”的评价,李军书记也多次到现场办公,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园区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从取得的成绩来看,自己跟自己比,进步很大。但如果与东部发达地区和周边的一些优秀园区相比,无论产业规模、产业层次、经济总量,还是配套设施、要素聚集、单位产值等,都有较大差距。如紧邻我们的长沙经开区近年来工业产值的增速保持在35%左右,去年他们已经超过了1000亿元,每平方公里达到20亿元,我们按300亿大数计算,每平方公里只有3.75亿元,并且他们还提出用3年时间再造一个长沙经开区;又如重庆经开区去年工业总产值也实现近600亿元,我们加上烟厂的全部产值才是他们的一半。从省内来看,这次园区发展大会虽然没有到观摩,但是我们也感受到像兴仁工业园、平坝夏云工业园这些园区赶超非常快,比如兴仁就提出要打造“千亿级、第四代”的综合工业园区。从全市十大工业园区排名来看,去年我们也只拿了个二等奖,像息烽工业园、开阳磷煤化工基地这些二类园区发展非常迅速,让我们也感到了差距和压力。从这些差距中不难看出我们自身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园区基础建设由于受政府财力有限、融资渠道较少等因素影响,建设资金严重缺乏,项目建设工期拉长,严重影响了新企业、新项目的引进。二是产业关联度不高。近年来,虽然引进了客车、重工、等龙头主机企业,但由于园区内配套不完备,产业链不长,项目资金到位率、开工率、投产达产率低,龙头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致使产业关联度小,整体效益偏低,税收也很有限。三是要素保障能力不强。融资方面,主要依靠政府投入、银行贷款和上级补助,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完善。用地方面,一些储备土地与工业建设项目用地之间存在矛盾,建设用地不足,发展空间不够。在电力保障方面,重点项目电力线路迁改进展缓慢,电力供应设施不配套、不完善,也成为制约项目推进的要素之一。四是一些干部的主动性不够。对上来说,一些涉及园区建设的相关部门主动对接、主动协调、主动思考的力度还不够,要项目、跑项目的意识较差。对下来说,服务企业、保障村民的工作等做得还不够,甚至一些挡工堵路的情况都是业主方自己协调。同时,园区办功能的作用还未有效发挥,工作的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对园区的统计数据、建设情况基本数据还有待完善,到目前我都还没有看到关于园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准确数据。

二、抢抓机遇、苦干实干,推进园区发展取得大突破

今年是“十二五”的推进之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年前的全省产业园区(开发区)发展大会也对“如何建好、管好产业园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措施,市里也提出要把开发区打造成绿色发展高地,这些为园区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趁势而上,用好用活这些政策和机遇,奋力推进园区发展取得大突破,努力把工业园区打造成全省第一个千亿元产业园区。

一是抢抓机遇,实现园区大突破。一要用好政策。特别是要抓住国发〔2012〕2号文件提出支持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的机遇,提前做好扩区推进工作,加快园区项目建设,努力破解园区发展空间瓶颈。这里我想讲的是,开发区即使将来扩区,我们也要以工业园区为基地进行拓展,因此,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做大做强,这样扩区后才能带动其它区域发展。二要主动对接。就在上周,我和汰甬区长与省发改委十多个处室进行了对接,他们表示愿意支持开发区,支持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各相关部门要提前做好准备、主动与省发改委等省、市相关部门对接,力争把园区的更多项目纳入国家支持的盘子。

二是加快项目进度,提升园区建设形象。要把重大项目作为

推动园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一要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要重点确保开发大道四期,园区3号、4号、5号道路建成通车。要积极对接,配合市里加快推进桐荫路的建设,加快布局开发大道四期两旁项目,做到项目、道路、管网建设并联推进。特别是要让省、市领导调研时,感受到我们有明显的建设形象进度,如果每次调研时都把作为建设的终点,我们就对不起省市的关心和支持,也对不起开发区的这块牌子。要确保完成、安置房的建设,尽早让拆迁村民住进新房。二要加速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今年要重点确保客车、产业园、机床、重科等项目建成投产,重工易地技改、创新铝业、环宇电器等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三要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特别是要大力引进培育动漫创意、网游开发、工业设计、总部经济、服务外包、IT技术等企业,为构建开发区扩区后“一区多园”发展模式打下良好基础。四要加大园区环境建设。按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标准,同步推进道路绿化和项目绿化,充分依托山体建设山体公园,打造园区绿化精品,让林和园相互掩映。

篇10

健全领导机构,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镇教育发展总体规划》《****镇关于实施义务教育的规定》《****镇创建和谐教育园区和百姓满意学校实施方案》《创建校园文化aaa级学校实施方案》《2007年教育工作计划及实施意见》等,确立了党委会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制度,重大问题及时研究制度,领导干部包学校制度,人大政协视察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工作报告制度,并且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实行目标责任制,围绕教育的投入和发展,镇政府与各管区、村委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村镇各级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局面。

二、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近年来,我镇不断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泰安*中、****二中、中心小学等九处学校的专用教室和内部设施齐全,各类实验仪器,多媒体等电教器材,图书、音体美器材等,均达国家一类标准,其它各校均达国家二类标准,各仪器设备利用率达98%以上。实验教学、电化教学开设率100%,实验考试优秀率99%,各校都建立了校园网,教育工作指导中心建立了教育网站、设立教师博客,各中小学均可及时查看教育工作指导中心的通知,并进行在线交流。

今年,****学生公寓也已经破土动工,预计投入170万元,8月份竣工启用。

在加大投入上硬件的同时,我镇还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根据《校园环境管理评估细则》的标准要求提出了“把学校建成花园式校园”的具体要求,各中小学校园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二中的园林式学校,山阳小学的石刻景点,石楼小学的花园式校园,西****小学的净化管理,突显特色;****还启动了“保护民俗文化遗产”的校园文化构建工程,建起了民俗文化展室。镇指导中心每学期两次对学校评估,纳入学校的量化考核,有力的促进了各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我镇有8处学校被评为市“校园文化建设aaa级单位”,9处学校被评为区“百姓满意学校”。

三、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一)以制度为标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两办《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按照区《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出台了《****镇2007年教职工聘任实施方案》,由镇教代会通过并实施。严格落实校长竞聘制、校长负责制和教师聘任制。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出台了《****镇教职工队伍管理意见》,确立了《教师向学生宣誓制度》《教师评价方案》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教师队伍,充分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二)以活动为载体,强化师德作风建设。

1、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总书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认真落实了“教师行为十不准”,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认真开展师德民主评议活动和百姓满意教师考评活动,建立了科学高效的师德评价体系和运行机制,实行学生评教制度、家长评教制度、教师互评制度等,使广大教师真正树立了“育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2、各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思想、作风、纪律”三整顿活动,围绕“校荣我荣”展开大讨论,让广大教师明确认识到——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师的行为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伟大在于“关爱学生”,让我镇教师升华自己,有力的加强了全镇教职工思想作风建设。

3、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十佳师德标兵”评选和“第六个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制定了《****镇第六个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各校深入开展这项活动,并在去年10月份,由教育工会发起,组成师德报告巡讲团,到全镇各校进行巡回演讲,使广大教师从“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尊重家长”等方面提高了认识,促进了我镇师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4、我们经常开展“参观身边名校,开设校长论坛”活动,组织全体校长,到****、十中、十五中等学校实地参观学习,就“如何加强学校管理,创建和谐校园”做了深入的交流,开阔了校长的管理视野,强化了创建品牌化学校的意识。

5、我们结合全市开展的“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教育活动,组织全镇教师认真学习、查摆问题,为教育提出合理化建议,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形成树正气、求上进、干事业、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以培训为手段,促进师资水平提高。

以上措施的贯彻执行,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建立一支“目标统一、团结一心、一身正气、一股干劲”的干部队伍和一支“敬业爱校、精业爱生、乐业爱岗”的教师队伍,以保证我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四、不断强化安全意识,细化安全管理,为实施素质教育保驾护航

1、严格落实学校安全工作制度,镇教育工作指导中心与各中小学、幼儿园签订了《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全镇中小学都完善了安全制度、检查制度、汇报制度,建立了应急预案机制,健全了安全档案,责任明确,落实到人,坚持做到安全工作“细抓、实抓、严抓、常抓”。

2、要求各校配备必要的安全器材,不断检查,及时更换,定期对整个校园进行彻底检查,发现安全隐患,限时整改,不留死角。

3、充分利用壁报栏、黑板报、广播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定期进行安全逃生演练和艾滋病“换水游戏实验”,让广大师生牢记“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古训。

4、07年11月30日,全镇中小学校长、成教中心校长、幼儿园园长和指导中心全体成员在省级规范化学校石楼小学召开安全教育现场会,通过学习石楼小学的安全教育创新课题、档案材料管理和安全自救逃生演练,有效的提高了学校领导的安全教育意识。

5、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和镇二中,专门从保安公司聘请保安员,对门卫、校院轮流值班、巡逻,并积极与派出所联系,设立校园警务室,有效的净化了校园环境。

五、努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归宿

(一)依法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1、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40条和各级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做到了“五个坚决杜绝”: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坚决杜绝双休日、节假日加班加点补习文化课;坚决杜绝随意增减课程、增减课时;坚决杜绝不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坚决杜绝说做不一,弄虚作假,严重违犯办学规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功利主义思想。

2、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进一步加强学校民主建设,成立了教育工会,建立健全了学校工会组织,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教代会,镇教育工会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进一步完善了工会网络组织,细化了工会职能,完善了《****镇教育工会岗位目标责任制度》,并逐级签定工会工作目标责任书,重大问题由教代会或全体教职工讨论通过。

3、我镇按照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的要求,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和部分课本费,严格落实“一免一补”,严格执行山东省一费制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07年下半年,免除了所有在校生的课本费,贫困学生救助面积达到上级标准,义务教育经费全部纳入“区教育财务管理中心”管理,确保到户到校,专款专用,分别核算,各学校都及时公布校务、财务状况,接受社会的监督。同时镇教委人员实行包保责任制,专人负责,每学期两次检查学校财务,学校的民主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狠抓过程性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镇指导中心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了《****镇中小学评估方案》并把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切切实实地抓好教学管理工作。

1、建章立制,确立了《例会制度》《升国旗制度》《学生跑操宣誓制度》等,为规范学校管理提供了统一的尺度。

2、镇教研室每月对各校进行一次教学视导,各校实行“日查周评月汇总”制度。要求各校每周检查一次教案、作业,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总结。要求教师备课要规范,上课求实效;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善于在批改中发现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认真抓好听课、评课活动。

3、加强教研教改力度,向课堂要质量。我镇中小学成立了教研会,制定了《教研会职责》,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结合教师读书成长计划,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读书学习、设立课题、听课评课、外出考察、撰写论文等各种教研活动,让教师认识到了教改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并在教学教研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积极争取了“德育教育学科化”区级实验课题,成功的召开了现场会,市教研室和泰山区教研室的领导对本课题给予了高度评价,现已正式立项为省级课题;八中开展的“语文主导式教学模式”成效显著;教委制定的“主导、自学、检测式教学模式”已经立项为省级课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4、为加强薄弱学科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镇指导中心加大调配力度,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全镇小学在开全音、体、美等课程的基础上,为英语、计算机课配备了专职教师。

5、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制定大课间活动方案,认真实施区教研室提出的“十个好”、“五个一”和“兴趣小组”活动,保证无体育课的当天,学生集体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各校利用“六一”、“十一”、“老人节”等重大、传统节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和德育教育活动,举行家长联谊会,建立了社会、家庭、学校三维一体的教育网络。在去年十月份结束的区校园文化艺术体育节活动中,我镇总评第四名,并获得优秀奖;在区庆“七一”艺术展演中,参赛作品分获一、二等奖;在区拔河比赛中,获男子组第一名,女子组第二名;在泰安市中学生第十六届运动会上,高飞、徐杰分获800米和1500米银牌,为****增光添彩。

8、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去年中考升入重点高中349人,升学率为95%。去年高考,我镇有198名同学金榜题名,进入大学深造,其中李运猛、禇昌鹏等60余人考入清华、中国海洋等全国名牌重点大学。这与我镇的义务教育基础是分不开的。

六、抓好幼教,发展成教,做好素质教育的准备和延伸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下,我镇的成教、幼教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2、认真贯彻市区关于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镇制定了《****镇关于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方案》,相继出台了《****镇幼儿园督导评估方案》《****镇幼儿园常规管理要求》,每学期两次对幼儿园进行综合督导评估;在全镇范围内公开竞聘园长,狠抓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利用暑假,聘请专家,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业务培训。

篇11

(一)、坚守耕地保护红线。

一是落实责任促保护。明确我区耕地保护的目标任务,强化管理责任。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列入国土资源目标责任制考核重点,采取签订责任书的形式落实责任到人。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区“五不准”制度,对我区252612.5亩耕地实行全面监管,坚守耕地保护底线,确保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不得低于21.97万亩(5*5片)。

二是节约集约促保护。一方面,在项目选址时积极引导业主优先选择存量地,减少建设项目占用农用地。如对炉下工业园区、三三药业、大横绿色产业园等1300多亩的存量用地,采取以项目供地和园区管委会供地方式,积极盘活存量,用活死地。目前,*市华泰木竹业有限公司、*华龙人造板有限公司等8个项目256亩用地、大横绿色产业区718亩项目用地、炉下工业园区395亩、三三药业169亩项目用地已通过市政府审批。另一方面,认真做好临时用地垦复工作。如京福高速公路共使用1375.97亩耕地作为弃土场等临时用地。我局协同区征迁办逐村、逐块落实复垦措施,委托复垦1157.91亩,目前已复垦并经验收合格786.64亩,其余还在复垦之中。督促浦南高速公路施工临时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浦南高速公路在延平区境内临时用地共437.34亩,其中耕地210.49亩,已签订复垦协议32份,应复垦面积210.49亩。20*年6月洪灾造成耕地损毁96*亩,我局积极向省上争取10万元灾毁耕地复垦资金,并于6月份分配下拨各乡镇,保证了灾毁耕地的复垦。

三是开发整理促保护。今年上半年,经验收合格的省级土地整理项目2个,项目规模30*.4亩,新增耕地284.22亩,投入资金610.96万元;在建项目2个,项目规模855亩,新增耕地320.2亩,投入资金336万元;已申请立项的项目4个,项目规模2315亩,预计新增耕地795亩;列入储备项目5个,项目规模3538亩,可新增耕地301亩。随着上述项目的实施和验收,我区耕地占补平衡的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

四是规划调整促保护。根据总规修编用地预测,今后15年我区需新增各类建设用地15.8735万亩,需使用耕地3.1377万亩(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2.1万亩),为调整好用地结构和布局,最大限度地腾出空间,通过对全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采取调整、补划、异地补划、土地开发整理等形式确定了2143.62亩的耕地作为补充(其中:20*年土地整理项目预计可新增耕地690.22亩、土地开发项目预计可新增耕地1453.4亩),确保“占一补一”,努力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

(二)、提升两项服务

1、服务项目报批。上半年共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6个,面积165亩,其中耕地2亩;共办理用地预审4宗,总面积113亩,涉及耕地面积6亩;上报省政府审批农用地征(转)用3个批次4个项目,总面积146.4亩;共审批各类建设用地69宗,用地总面积146亩,有力地确保了我区各类建设项目落地。

2、服务和谐建设。一是依法征地维护权益。坚持依法依规征地,严格征地程序,坚持征地补偿费直接支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上半年共支付各类补偿费173笔,累计417.99万元,做到无一差错;二是严格执法维护权益。上半年共依法制止各类违法行为41宗,其中:土地31宗,矿产10宗;依法立案处理11宗,其中:土地8宗,矿产3宗;收罚没款1.9万元,有力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三是畅通渠道维护权益。上半年共接待上访群众60人次,共办理各类件4件,办结率达100%;依法举行听证会4场(执法监察2场、土地利用总规修改专家论证会2场),办理各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建议15件,答复15件,落实反馈率达100%。

(三)、推进三项工作。

1、总规修编顺利推进。在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全面贯彻落实龚清概市长关于总规修编调研工作的有关要求,组织召开全区土地利用总规修编工作会议,从四个方面落实总规修编的各项任务:一是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十一五”规划、城市规划、村镇规划、水利、交通、生态、旅游等规划)衔接工作。二是充分利用本次总规修编的机会,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三是确保各类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合理,确定到位。四是解决好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到位、合理、科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8月份,通过市局组织的公开招标,确定了福建农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我区总规修编队伍,目前专业队伍正进入乡镇开展基础资料收集和专题研究编写。

2、矿业管理有序推进。

一是突出矿产资源整合。继续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现了省政府下达的无证非法采矿查处率100%的任务指标的完成。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以《延平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为龙头,以《矿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为目标,以《延平区非煤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整合方案》为抓手,重点整合矿权设置不合理、达不到最小开采规模、生产技术落后、破坏浪费资源、污染破坏环境、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采矿权,采取先关后整、依法清理取缔等手段,对我区重点矿区、重点矿种进行专项整治,依法将辖区内的75家矿山企业整合为68家(其中:南山江边矿区4本整合成2本、折竹矿区3本整合成1本、芹山矿区2本整合成1本,太平儒罗矿区2本整合成1本、塔前菖上矿区3本整合成1本)。

二是做好矿业移交接管。按照矿产资源管理工作辖区负责制原则,本着加强协作,团结发展的精神,我局认真负责地做好矿产资源管理职责移交工作。向水东、水南、江南新区、延平西区4个服务中心移交采矿权26家,探矿权4家,做到矿山档案、相关资料、图件、移交清单交接清楚,手续完备,保证了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延续性。

三是推行保证金制度。一方面贯彻落实《福建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对新立采矿登记和办理延续登记的矿山一律按标准收取生态恢复治理保证金,并严格按照经批准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开展治理,上半年我局共有7家矿山企业实行了保证金管理办法,缴纳保证金57万元。另一方面,认真部署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在企业完成自查基础上,分局组成联合工作组深入辖区内80家矿山企业逐一进行现场核实,核实率达100%。目前,矿山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材料已上报市局审查。

四是完成矿业权年检。将年检工作与矿业法规宣传、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价款征收、矿山储量管理、采矿违法案件查处相结合。严格年检程序,规定了年检的时间、地点、期限和应提交证件材料以及不参加年检的处罚意见,做到从年检报到至结束14个程序都有专人负责,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审查,现场退回整改矿山9家,已完成整改9家。年检期内,全区应参加年检矿山企业93家,已年检87家,年检率达93.5%;累计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和采矿权价款35.38万元。未参加年检的6家采矿权人我局已下达整改通知,并上报市局予以处理。

3、地灾防治扎实推进。做到“三加强、三到位”。一是加强规划,宣传培训到位。认真编制《延平区2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延平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经延平区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指导督促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编制防灾预案,并以文件形式下发至各村(街),同时召开会议进行贯彻部署,突出了方案和预案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纲领性文件的作用,切实加强了规划的引导。从1月份开始,就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活动,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作为新当选的村干部、村级协管理员上岗必修内容,把宣传重点放在农村中小学、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村街,加强了镇、村干部、地灾点群众和学校师生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使他们掌握了防灾、救灾、监测、转移等基本知识。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延平分局共发放教育碟片360片、宣传小册子1000份、挂图150张,播放电教片30场,培训遍及全区243个村居,受训人员达万人以上。二是加强警示,责任措施到位。对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危险点上原设置的222面警示牌逐个进行检查,更换、补设警示牌20面,累计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2000余份。统一制作值班记录薄、巡查记录、监测记录薄3000余份分发至各乡镇、国土所、村街居;建立和完善基层国土所预警预报系统,做到了“四有、五配备”,即有值班室、有领导带班、有值班记录、有应急预案;配备有通讯电话、传真机、电脑、简易交通工具,确保预警网络的畅通。健全地质灾害监测网络。进一步明确区、镇、村行政负责人是本辖区地灾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村协管员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头人、地灾点监测人是地灾监测点的守护人,将上述人员的详细信息登记在案制作成册,并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的形式明确责任,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测网络。据统计,全区共落实地灾监测责任人458人、监督落实责任人213人,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260余份。三是加强整治,资金落实到位。一方面,加快省市督办的市南纺厂生活区地灾点、洋后镇政府后山坡地灾点、西芹镇泗坑村上庄地灾点的治理进度,分局派专人跟踪督办,落实搬迁新址,并做好群众撤离方案演练,确保成功预警避险。另一方面,认真落实省厅地灾搬迁补助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的监管和使用,对已完成搬迁的补助资金落实到村,对已拆除旧房补助资金落实到人,极大地调动了受地灾威胁群众做好搬迁安置工作的积极性。上半年,完成20*年上报的90户地灾搬迁户安置工作,争取补助资金45万元,已下拨补助资金45万元。审查上报20*年地灾搬迁户50户(均已拆除旧房),向省厅争取补助资金25万元。

(四)、夯实四项基础工作。

1、土地利用更新调查进度过半。延平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外业成果已通过省厅检查组验收。此次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涉及延平区辖区范围内15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653.87平方公里,由厦门闽矿测绘院承担更新调查任务。更新调查工作于20*年8月在西芹镇试点验收通过后全面铺开,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形成了131张1:10000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外业成果图和一套准确、可靠的内业资料。对省厅验收组提出的20多个问题与建议,已于4月10日整改完毕,经市局同意,已转入内业调绘阶段。督促作业单位加快进度,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及时向省厅申请总验收。

2、土地登记发证不断规范。一是做到日常登记发证零积压。上半年共发证351宗,面积363.8亩,其中:国有证74宗,面积332.9亩,集体277宗,面积:30.9亩;出让44宗,面积330.3亩,做到了在内以图管地、在外以证管地;二是加强了土地二级市场监管。上半年办理土地转让7宗,面积79.3亩。办理土地抵押17宗,面积682.9亩。

3、基准地价更新全面铺开。在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标准出台后,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及时、准确反映我区土地市场中地价变化趋势,我局以区位理论和级差地租理论为基础,根据繁华程度、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状况、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土地级别、商业用地级别,委托福建大地评估公司开展基准地价更新,目前该项工作已进入中心区和各建制镇的基准地价调查阶段。

4、迅速启动第二次土地大调查。认真学习国务院《通知》精神,报请区政府研究同意,下文成立延平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6月29日根据市局《关于组建*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通知,制定下发了《延平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明确了职责,确定了人员。及时向区政府汇报,协调落实工作经费(争取列入市、区财政预算),保证人、财、物及时到位。

篇12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一个从沿海到内地、由南向北、自东向西、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区域格局和市场竞争格局。伴随对外开放而来的经济规模及其扩张速度、内外部体制改革推动中国释放出举世瞩目的经济活力。2013年1月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告称,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核实为47.3万亿元。十年来(2002~2011)经济实现年均增长10.7%,经济总量继2010年以来继续位居世界第二位,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1.7%,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如此巨大的经济体量和强劲的增长速度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目前全球500强企业几乎悉数进入中国市场并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早在2008年,仅占全国企业数3%的外商投资企业就已经创造全国29.7%的工业产值、21%的税收、55.3%的出口,直接吸纳就业4500万人。然而,2008年下半年以来欧美经济以及全球经济受到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继发于欧洲的债务危机的严重冲击,日益市场化、工业化和国际化的中国市场也不例外。在各国普遍推出大规模市场需求刺激计划应对金融危机却屡遭挫折、难以复苏以及普遍关注环境社会问题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及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远目标尤受关注。值此时机,志在长远发展的在华跨国企业开始回应中国市场新形势和新诉求,重新反思和评估自身母国优势和战略在华的有效性,并采用新的思路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强资源协调。

一、中国市场新形势

(一)更加苛刻的市场竞争要求

伴随着我国巨大市场潜力的逐渐释放,我国的市场竞争要求却更加苛刻。在海外市场上,我国的商品出口面临层出不穷的非关税壁垒的限制。不管其中带有多少政治上的博弈和考虑,技术标准、环境标准和劳工标准方面的广泛应用凸显出国际市场需求的苛刻性。在国内,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低水平的市场供求平衡日益难以维持下去。建国50多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多倍,矿产资源消耗却增长40多倍。根据国家环保局的统计,我国环境污染损失约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近年来全国范围日益突出的雾霾天气、不断爆发的水资源污染问题等等时刻敲打着既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及相应的企业发展模式。

由此,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不得不逐渐从经济增长转变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来。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自主创新以及新型城镇化等策略的提出就反映了这种重要的趋势。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产和食品安全、通过并购促进产业整合更加受到中国市场的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环境日益改善,产品服务质量的监测技术手段不断改进,反垄断法已经颁布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增添了以前相关法律所没有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内容。

另外,中国具有悠久、深邃、独特而又丰富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开发中国市场吸引力必然面临不少文化层面“软性陷阱”的重重挑战。我国人均GDP从2002年的1135美元增长到2011年5432美元。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达到51.3%,2002~2011年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2倍,2011京、沪、粤、浙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而且随着全国更加统一的13亿人口大市场的逐渐形成,未来10~20年内还将出现大量富裕人口,其生活水平和品位的提高将为世界提供巨大的却又要求更高的商机。这些高端消费者一边对品牌的选择有了更多、更成熟的主张和意识,另一方面其不少财富却来得过于容易、灰彩较重,难免不被社会上升到道德层面去加以审视、议论甚至批判。这反映出我国国内市场竞争要求更加挑剔和苛刻的趋势,高度重视和回应这种趋势的企业才可能持续受到市场的青睐。

(二)来自本土竞争的现实挑战

来自国际同行的外来竞争日益加剧。通过30多年的外资引进,我国已经多年成为全球第二大、新兴市场第一大外商直接投资东道国。到2009年,中国连续18年成为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12年10月24日的全球投资监测报告披露,2012上半年中国吸收外资超过美国,首次成为全球最大外商投资目的地。近几年来中国每年新批准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都在四万个左右,在华跨国企业必然面临国际同行日益增强的竞争压力。

来自本土企业的竞争也在加剧。在首批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眼中,应对本地竞争者似乎根本不成问题。例如,麦肯锡公司2009年6月下旬进行的一个全球性调查表明,世界跨国公司中77%的高管认为,中国企业竞争力主要源于低生产成本,并且相当大比例的跨国公司认为中国企业还是“一个无力的竞争对手”。如今善于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本地竞争者逐渐从弱势地位发展到足以挑战外来跨国企业。中国科技部已经提出在201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达到GDP的2.2%,到2020年实现占GDP2.5%的目标。据中国科技部2012年10月15日公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8610亿元人民币,增幅21.9%,与科技投人大幅增加相对应的中国科研产出亦大幅增长,其中仅发明专利授权量一项就达到17.2万件,增长27.4%,居世界第三位。2011年2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也表示,中国目前已跃居世界第四大国际专利申请国。其中中兴通讯、华为公司分别位居国际专利申请总量第二位和第四位。除此之外,我国的rr产业、啤酒行业、移动电话制造业以及洗涤剂生产业等领域的外来跨国企业也不得不正视来自本土竞争者的现实挑战。市场调研公司Dell,Oro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09年第三季度止,华为在全球移动设备市场的份额已经从2008年同期的11%上升到了20%左右,成为电信市场第二大移动设备商。渠道方面,在华跨国企业还不得不与全国性的渠道商(苏宁、国美等)、渠道下沉的大型制造商以及扎根当地灵活性强的区域性连锁企业等多方力量竞争。

(三)对外开放政策大幅度调整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扩张以及对外开放的深入,对外开放政策将面临大幅度调整。首先,引进外资弥补发展资金和发展技术缺口的理论基础已经消失。30年来我国国内储蓄和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早在2007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就达17.3万亿元,2009年中国外汇储备高达2.399万亿美元。而随着国内大量本土企业日益壮大以及金融危机过程中西方跨国企业诸多问题的出现,国内对通过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做法也日益谨慎。其次,利用外资的一些问题日益引人关注(钟伟,2002)。例如,外资过于集中在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过度依赖外资——西方跨国企业控制着家电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核心技术,外资企业完成我国88%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74%的机电产品出口。大型跨国企业在华全面展开系统化投资,针对我国行业、地区龙头企业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的并购投资日益频繁,针对中国企业的“专利斩首”频频出现,市场垄断、产业安全以及品牌保护、人员安置等问题突出。一些跨国企业还将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多的企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进中国,在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建材、造纸和化工六大高耗能产业投资的比重持续增长,成为中国污染问题的一大诱因。另外,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行贿事件不断曝光,也日益引起我国上下的关注。在该背景下,绿色经济、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外资政策将转向如何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由此,提高外资质量和转变发展方式将成为今后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向(崔凡,2007)。我国将进一步推动利用外资从“量”到“质”的根本转变,将利用外资的重点从弥补资金、外汇切实转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上来。更加注重市场公平、国家经济安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同时,对“走出去”的关注度与政策支持力度也将与日俱增。这对那些不符合政策导向的外资企业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四)国际市场持续萧条带来挑战

国际市场持续萧条给在华外向型跨国公司带来严峻的挑战。早在1987~2006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就高速扩张,商品出口、服务出口、商品进口、服务进口分别年均扩张18%、17%、17%、22%,贸易依存度已经高达70%以上。而且外资企业进出口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增长的重要带动因素。例如,1986~2007年,外资企业进出口额占当年贸易总额的比重从4.0%增加到57.7%。其中外资企业出口额比重由5.8%提高到57.1%。2007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进出口总额的50%以上都由外资企业创造。2009年中国超过德国成为当年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但六成来自外资控股企业。而且中国出口的机电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大多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所生产。但是就在2008年11月、12月,由于欧美国际市场的萧条,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中国进出口连续两月同比下降,在华外资企业的国际贸易也面临出口增长停滞、部分企业关闭甚至破产的考验。直到2011年9月初,欧美经济不仅迟迟没有复苏,而且仍然面临二次衰退的巨大挑战,全球经济还面临震动状态下的滞胀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和企业都将逐渐改变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做法,将经济增长的动力更多转向内需市场的开发。随着我国区域性发展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在华跨国企业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消费政策日趋完善、居民消费能力逐步提升,在华跨国企业面临更加庞大的市场潜力。事实也表明,从2003年到2007年,我国最终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从35.3%提升到39.4%。2011年和2012年前9个月,内需的拉动作用已经超过105%,其中消费拉动的作用已超过投资(消费占55%,投资占50.5%)。面对这种转变所需要的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蜂拥而入的跨国企业必须在嵌入当地的本土化市场洞察力、预见力、创新力等方面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二、跨国企业在华面临“价值陷阱”

不少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总是对通过向华转移母国既有的竞争优势获取巨额收益寄予厚望,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在中国市场新形势下这种厚望面临着尴尬的“价值陷阱”。

(一)转移母国优势被寄予厚望

初期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无不具有可资利用、当地企业非常稀缺的明显的母国优势。这些母国优势主要体现两个方面:关于特定产业的技术、诀窍、创新能力和理解能力:确保一条强大有效的一体化的价值链管理能力——例如,营销、品牌塑造、财务管理和信息技术管理。母国优势反映了特定区位(母国)的比较优势。区位优势意味着在某些全球最佳地点从事某项价值创造和实现活动而拥有明显的经济优势。例如,在日本的汽车和家用电器生产,在美国的化工、医药、生物制药、金融服务、信息技术产业。同时,一些最出色的产品来自最出色的企业才干。例如丰田汽车生产能力——出色的生产和原材料管理保证了高品质、优质设计和低廉的价格,P&G的开发和营销知名消费产品的能力。当然,这些出色的才干及其创造的产品可替代性越低,全球扩展的获益潜力也就越大。转移母国优势中的核心能力是跨国企业获取全球扩展收益的重要手段(Bartlett and Ghoshal,1998)。中国市场及其变革确实也为此提供了大量商机。许多跨国企业紧盯中国市场,期望通过激进的资源承诺取得在市场份额、销售收入和利润方面的爆炸性增长。普华永道2013年对全球各大洲不同国家及企业227位CEO的调查显示,中国仍是全球投资的首要目的地。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受访跨国企业中70%以上计划在未来5年内增加其在华的投资规模。例如,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决定从2012到2015年将在中国陆续投放10款以上的新车型和全新改款车型,到2015年销量要较2011年翻番。在奥美,中国客户带来收入已占45%-55%,中国现在是奥美在美国、英国之后全球排名第三大的市场。在陶氏,2011年中国区收入占到陶氏全球收入的7%,中国是仅次于美国本土和德国的全球第三大市场,计划通过加大投资将陶氏中国市场收入从2011年的45亿美元提升到2015年的70~80亿美元。

(二)“价值陷阱”致使厚望落空

在面临越来越多本土国内外竞争、更加苛刻的市场竞争要求、外资外贸政策大幅度调整以及国际市场持续萧条、内需市场更加重要的背景下,很多跨国企业如同沙漠里失望的寻宝者,明知下面蕴藏着巨大宝藏,耗费了大量的金钱和人力却收获寥寥。这就是很多跨国企业在华遭受到的“价值陷阱”。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很多公司的初期成功往往建立在母国和中国大城市最富裕消费者的基础之上,随后它们指望拷贝同样的模式普遍适用于中国这样的新的地区、新的消费人群(普拉哈拉德等,2004)。中国固然是一个充满潜力并富有活力的市场,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契合中国市场的特定需求,其中的陷阱也会很多。例如百思买、万得城等外资家电零售商在华通过现金买断获得整个卖场的主导权(并控制售后服务的定价权和收益权)的模式就面临“水土不服”的困境。这样一来,企业投入资源的期望与实际获得的收益严重不配。例如,根据《环球企业家》2003年4月30日的分析,大多数跨国企业从中国获得的收益占其全球收益的比重还仅仅在1%~5%之间,远远低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的地位和它们自己对这个市场的期望。

(三)突破“价值陷阱”障碍重重

生存合法性是任何公司能够长期获取利润的根本前提,而本土化经营才是谋取合法性生存的基本手段。通过本地化经营建设本土化的竞争优势和能力才是发挥和增强母国优势突破“价值陷阱”的根本途径。不少在华跨国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但是要想真正在华建立当地化的竞争能力和优势方面却面临不少障碍。

1.总体市场尚不成熟。尽管中国经济增长在快速推进,但是总体上还有许多市场尚不成熟。我国30多年来的改革基本方向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目前来看,“效率优先”成绩非常出色,但是在眼下外需不振、内需待发的情况下我国在确保对经济持续增长十分重要的适度均等的收入分配及促进消费贡献方面却面临巨大挑战。2012年推出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报告称中国已成全球贫富两极分化最严重国家之一,全国收入最高10%群体和收入最低10%群体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7.3倍上升到目前的23倍,行业差距达到8倍,地域差距近3倍。整体来看,企业收入分配中给予劳方的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例如,根据国家发改委的一份调查报告,从1997~2007年,中国劳动者报酬占GDP之比从53.4%降至39.7%。于是很多“穷忙族”为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但是并没有相应比例地享受到工业化、城镇化、改革开放的成果。从增长速度上看,1978-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但是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仅年均实际增长7.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仅年均分别增长6.3%和5.9%。

由此,仍然多达10亿多的中国消费者只有基本需求支付能力,而且地区间消费者对产品存在多态需求,对于企业类消费者而言也是如此。一个庞大的、定价格外低廉而质量却可以接受的中低端市场不容小觑(Orit Gadiesh、Till Vestring.2006)。目前的经济减速、物价上涨以及打击腐败更是对此推波助澜。这个“够用就好”(Good-Enough)的市场冲击着跨国企业原本想将中国作为低成本加工中心或者向中国不断走向富裕的消费者销售优质产品和服务的想法。这样一来,在华跨国企业不但要抵御快速变化的强劲的跨国竞争对手的规模和技术优势,还要同没有多大名气的中国本地企业进行价格和成本竞争。

2,市场分割与地方保护主义。2013年1月22日在上海举办的“长三角区域化-的新红利2013企业与政府对话会”上,与会不少人士提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红利”将成为推动该地区及城市群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早在2008年,我国中央政府和江浙沪地方政府就开始通过合作交流政策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目前,覆盖该地区的地方政府协调机制已经建立,一体化的高密度的快捷交通网络正在形成,工商行政领域统一的市场准入正在实施,统一的环境管理体系正在形成。尽管地区性的经济一体化似乎是如火如荼,但是因为诸如体制性的原因,依然存在的市场分割与地方保护主义做法使得开发尚不成熟的中国市场困难重重。例如,长三角一体化的实质性推进就还存在相当多的障碍。在既有政绩考核体制下地方利益难以协调;缺乏统一规划和法规;缺乏实质意义上的统一行政协调;地理距离依然存在;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市)发展条件还很不平衡等。随着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江苏无锡、上海、浙江嘉兴之间就在物联网问题上出现近距离激烈竞争。这将给上海服务业向周边扩张和提升辐射力带来极大挑战。

其实即使是在上海市内,竞争性的区域规划也遍地开花,区域合作也面临困难。例如。近年来随着上海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生产业功能区建设,中心城区发展服务经济的意识不断增强,借势发展各种商业商务集聚区的热情高涨,中心城区商务区出现多元化发展布局态势。然而,各区县仍按“摊大饼”的传统理念对区域内商务区进行外延拓展,导致整个中心城区商务区体系缺乏层次性,相互间缺乏有效互动,并出现了形态相似、功能雷同和同质竞争等问题。

于是,这些障碍会使得大幅度沉淀资源的在华跨国企业难以通过协调获取规模经济和分摊高昂的固定成本。尽管中国政府前几年已经针对大陆市场经济秩序进行过专项治理和整顿,地方官员的交换也有望对此有所裨益,但是如果没有专门性的经济法规的制约,单靠行政性的措施和对策难以根本性地解决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问题。

3.仍显低效的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取得明显进步,但是地区间的效率差异仍然很大,效率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瓶颈。主要表现在:不少地区缺乏发挥先进的营销和品牌塑造技能必不可少的高质量专业的本土市场研究机构;缺乏用以高效送达高品质产品、服务并且教育当地消费者理解产品、服务中的价值内涵的强大的分销渠道;缺乏高效确保关键投入所需要的强大的当地供应商;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建设快速但是管理滞后,物流成本高企,交通拥堵令人犯愁;不断膨胀、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因为地方保护主义和“最后一公里”而“肠梗阻”重重;效率低下的司法体系(政府干预、缺乏独立性);不完善的金融系统(间接融资比重长期畸高、直接融资体系仍很落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财务信息系统不完善:落后的内部控制系统和制度;以及亟需健全的社会诚信体系等。以交通运输设施为例,除了民用航空航线里程年均增长10%(其中国际航线年均增长10.7%),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1985-2007年均增长12.2%,1978~2007年铁路营业里程仅年均增长1.4%,公路里程年均增长仅4.9%,管道输油(气)里程仅年均增长6.7%,远滞后于国民经济的扩张速度。中国欧盟商会2011年商业信息调查报告也声称,22%的在华欧盟企业正考虑将投资转向中国以外的市场,其中监管存在不确定性、追求成本更低及更有吸引力的新兴市场就是重要的具体原因。另外,不少跨国企业都认为提高透明度对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至关重要,不过近年来中国监管机构和政府的态度正在积极改变。

4.灵活性缺乏与成本上升。缺乏经营灵活性和成本上升同跨国企业全球一体化的竞争标准、高声誉度以及本地成本大幅度上升有很大关联。例如在总体监管环境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公司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执行更高的国际经营标准的公司短期内将导致相对于当地竞争对手的巨大劣势。针对中国的业务往往采取双重(母公司总部和地区总部)汇报系统,但是在快速变革的中国市场上却更需要迅速及时的决策,显然,全球一体化经营以及子公司之间、母子公司之间的严格协调会阻碍决策的效率。例如,与灵活快速的本土企业相比,许多跨国企业的汇报层级至少要比对手多两层,而市场销售力量却远远弱于本土公司,很难到达省级中心城市以下的地区。

在本地成本方面,人口红利减少、土地租金上涨尤为关键。国家统计局2013年2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绝对减少。截至2012年9月底,全国有18个省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9.4%,20个省份2012年度工资指导线,基准线普遍在14%左右。然而,2011年波士顿咨询集团就报告称,预计到2015年中美制造的产品的净劳动力成本水平将持平。而安永2012年9月25号《势在必行:提高中国生产率》报告也指出,中国生产率增长正趋于下降,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从2001年至2007年的4.7%下降到2008年到2010年的2.8%。在土地租金方面,主要因为消费额增速比租金上涨的速度要慢,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零售商正计划放缓扩张步伐,家得宝打算关闭在中国的大型仓储超市,而乐购则将关掉4家业绩欠佳的门店。

三、跨国企业在华资源配置的优化与协调

尽管跨国企业突破在华“价值陷阱”障碍重重,但在我国调整收入分配强化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统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以及加强企业社会责任规制等措施作用下,在华跨国企业开始更加主动和乐观地未雨绸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战略远见,明确中国市场新诉求并在资源配置和资源协调思路和对策方面做出重大调整以培养出能尽快跳出“价值陷阱”并持续获利所需的敏捷、强悍、效率与耐心。

(一)明确中国市场新诉求

对于在华跨国企业而言,快速、大幅度变革的中国市场蕴藏着很多商业机会,但是诸多跨国企业却遭受难以突破的“价值陷阱”。这意味着在华跨国企业必须非常了解中国市场的最新进程、高度重视中国市场对自身的新诉求并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和提高管理水平才有可能获取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回报。

尤其关键的是,在华跨国企业为了在中国新市场格局下更有效地生存和发展,开始转变竞争逻辑,将能力竞争尤其是本土化能力的竞争放在胜于市场份额竞争的地位之上,从通过价格竞争扩张市场份额转变到通过差异化增强获取溢价的能力(孙本芝,2004)。也就是说,即使是具有很强母国优势的跨国企业,也开始从利用母国优势转变到开发新优势(from advantages exploiting to advantages exploring),深刻理解当地投入市场、商品市场以及基础设施欠缺带来的制度“真空”。保持持续创新建设边际性的本土化能力以补充和利用现有的能力基础,这包括降低成本、提高收入和对冲风险的能力。例如Convergys公司能够将在北美、欧洲的计费、匹配融合项目成功地推展到中国之外整个亚太地区,但是因为成本结构的巨大差异,对于中国市场这种模式并不适合中国。同样,百思买买断经营在本土服务消费文化欠缺以及缺乏门店数量支撑的情况下很难促进销售和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为此,在华外资企业需要配置更多的研发资源打造适合中国的商业模式。

当然对于外来跨国企业而言,这本身还是面临很大劣势,因为很难甚至不可能购买到对当地消费者的理解,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经常互动(当地嵌入)也不是简单的市场交易的过程,而是要准备耗费大量的时间。这种嵌入在于端正对中国市场的态度、注重自身文化价值观的输出、品牌文化的传播以及品牌形象的塑造,而不在于热衷产品和技术层面的竞争以及对所谓的“理想生活生产方式”的程式化说教。

(二)推进资源配置的优化与协调

早在2008年3月,上海美国商会联合博思艾伦咨询公司对66家在华经营的外商独资和外商合资制造型企业的《2007~2008年中国制造业竞争力》调查报告就显示,将中国作为其全球供应链中一环的外资公司远比那些将中国视为廉价劳动力市场和资源市场的公司成功得多。报告建议在华外资制造企业超越以上传统观点。重新定位“中国制造”在全球制造网络中的角色。深刻认识到中国正逐渐成为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孕育基地之一。由此,在华跨国公司开始高度重视回应中国市场新诉求,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基础、加强资源协调为导向,在研发、企业、品牌和管理等方面夯实本土化的资源和实力,力求尽早摆脱在华“价值陷阱”带来的困境。

1.优化资源配置为基础。

(1)实行“两条腿”走路。以前,跨国企业眼中的中国不是用于采购的制造基地就是用于开发的销售市场,如今这策略有所调整。一方面,纵向投资方面生产基地规模国际化以充分发挥中国市场的供应潜力。例如,中国是GE医疗设备集团全球第三大市场和最重要的制造基地,70%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它们投资2600万美元兴建一个新的工业园,并将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再提高两倍。另一方面,将采购和销售相结合,发挥横向投资效应。例如,IBM在过去50多年时间里一直在亚洲采购物资,但采购主要满足的是其硬件制造业务的需求;现在该公司希望扩大在亚洲的采购范围,增加对软件产品及其规模居全球第一的服务部门的供应。有研究发现(李平,2008),在华同时进行采购及销售的外资公司平均利润率为29.6%,远高于仅在华采购或者仅向华销售的外资公司平均利润率(17.8%)。

(2)实施“大脑”工程。两条腿走路需要更多来自总部及其延伸的资源支持。随着规模扩大和投资重心的转移,跨国企业纷纷在华设立地区总部,协调、整合和管理在华业务。地区总部是母国总部在海外延伸,也应是所在地区的“大脑”。《财富》杂志的一项早期调查显示,92%的跨国企业计划在华设立地区总部。截至2012年10月底,上海已累计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97家、投资性公司261家和研发中心350家。

同时,跨国企业地区总部的职能定位也在转换。过去绝大多数跨国企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只是扮演政府关系、法律和投资服务等角色,现在需要承担起开发市场和在华采购两项战略任务。一些跨国企业的中国区总裁已经开始召集跨部门会议,参与业务部门的战略制订、人事安排甚至并购行动。例如英特尔总部专门成立了一个中国工作委员会,全球CEO可能一年要来两次,听取业绩汇报。借助地区总部,在沪跨国企业日益走出褊狭的技术竞争和小区域竞争,意图通过网络化协调形成跨地区的产业链(网)竞争优势。

(3)扩张市场范围。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正在改变。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以及人才培养、生态环境保护等都取得很大进展,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长期形成的“东快西慢”的区域增长格局已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东部省份经济多以一位数增长、中西部省份两位数增长的新现象。于是。在华跨国企业的经营已经从第一阶段的投资为主转变到以市场为主(王钦,2003)。在以市场为主的阶段,跨国企业还在不断下沉市场重心以扩张市场覆盖范围。体现在:从高端“利基市场”到中低端主流市场;从发达的沿海地带到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布局相关新兴产业);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大城市到二线、三线城市。例如,日本政府2009年11月在《通商白皮书》中提出要改变依赖向欧美出口的贸易结构,强调要开拓面向中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市场。宝马公司开始在华推出终端的A、B型轿车。制造业吸收外资向中西部转移成大势所趋。2011年2月17日商务部在例行会上称,1月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5.1亿美元,同比增长81.1%,增速远高于东中部地区。对要素成本敏感的外资生产经营活动纷纷向中西部转移。服务业吸收外资的规模快速扩大。2011年1月我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6.9亿美元,同比增长31.8%,占同期全国总量的46.8%。二、三线城市备受青睐。美国商会2010年4月上旬在北京年度商务环境调查显示,近80%的美国在华企业计划在2010年增加对中国市场投资,大部分在华美企已把目光锁定中国二、三线城市。28%的美国企业计划在2010年完成在华拓展两个或两个以上城市的目标。2010年11月奥美整合行销传播集团与西南地区整合营销机构成都阿佩克思“联姻”,携手设立合资公司,成都成为奥美进军二三线城市的首站。显然,外资企业在华市场的下沉将给本土的中端品牌带来双重挤压,例如李宁、安踏、匹克、中国动向、特步等本土运动品牌在国际运动大牌耐克和阿迪达斯的这种挤压下存货高企、举步维艰。根据2012年年报统计,这五大国产运动品牌关店总数接近5000家。

(4)创新组织管理。主要体现在一些跨国企业开始打破复杂矩阵管理系统束缚。建立以中国市场为主的目标管理系统和跨部门协调机制以增强在华业务反应的速度和有效性。例如,三星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对中国市场的多样性还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各事业部纷纷在中国建厂,设立了遍及中国的销售网络,产品范围包罗万象,然而几乎整个90年代,三星在中国的业务均出现巨额亏损。亚洲金融危机后。三星逐步认识到公司的资源有限,确立了效率化、集中化原则。公司开始加强三星投资中国总部的地位,关停并转一批工厂,从“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竞争力、在华投放一流产品,正确规划、细分市场,树立数字品牌新形象”等方面人手,使三星重获生机,1999年以来三星在华所有12个法人都实现扭亏。到2012年,三星电子大中华区销售额达到143亿美元,同比增长51%,三星电子在手机、显示器、平板电脑、电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排名第一,冰箱、多功能打印机等产品进入前三名。其中,在中国市场售出3006万部智能手机,销量增长近2倍,市场份额较2011年提高5.3个百分点至17.7%,首次登上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榜首。2011年4月,奥美集团宣布在奥美纽约总部成立中国业务部,并任命《中国日报》美国公司前副总裁和前总经理曹青出任奥美中国业务部副总裁。本田今后将变革事业运营体制,进一步扎根中国。本田将专门针对中国研发车型,并探讨成立本田中国设计中心。

(5)推进人员本土化。外资背景、彻底本土化成为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在华成功获取当地知识的关键。其中研发和管理人员本土化主要源于本土存在大量廉价而能干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我国接受过高等教育(大专以上)的人口绝对数位居世界首位。中国、美国和欧盟三巨头各约占全球研究人员数量的20%,远远超过了日本的10%、俄罗斯的7%和印度的2.2%(周立群、李伟华、李京晓,2012)。研发人员本土化方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只有200多家。根据2006年12月11日北京社科院的《2006~2007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截至2005年,跨国企业在京设立的各种形式的研发中心有239家。累计已有170家跨国企业研发中心落户上海。而到2009年下半年就已超过1000家。研发人员本土化不仅利于降低成本,还有利于增强产品和服务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的可能性和提升进入市场的速度,又有助于跨国企业与中国同行和政府官员建立关系。例如,卡特彼勒早在2003年就在徐州建立设计中心用于产品改进。2005年就在青岛建立研发中心用于在中国的产品和流程开发。为给在华及亚太地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公司还将加强在华研发力量,建立卓越技术中心,提高技术支持力度。

管理人员本土化方面。打造本土化的领导管理团队是在华跨国企业本土化的重要内涵。例如在英特尔(中国),除了总裁之外,几乎百分之百本土化。GE公司9000多名员工中,只有20多个西方人。管理人员本土化不仅有利于降低成本,还有利于提升本土管理的有效性和水平,从而利于改善与当地政府及其社区的关系。如今,在华跨国企业从产品概念、包装设计到营销策划针对中国消费者采取越来越多本土化的“亲善”举动,从而将自己从某种外部嵌入元素,转变成为嵌入本地并与本地社会系统高度共振的融合力量(往往需要经常放弃自己的经典和核心做法)。比如,2010年新茶上市的时候,星巴克就开始卖起包括碧螺春在内的九款原叶茶品。可口可乐开始采用穿肚兜的中国娃娃做外瓶包装,宝洁频频举牌争夺央视标王,吉列效仿蒙牛冠名电视平民选秀活动。

2.加强资源协调为导向。

(1)驱动产业整合。驱动产业整合的直接初衷主要在于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降低本土化的经营成本。这反映在两个方面。在内部驱动方面已经出现独资化浪潮。早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特别是在近年内,在华跨国企业的直接投资就体现出合资企业独资化、新增投资独资化的新动向(薛求知、侯仕军,2005)。例如,早在2001年,中国宝洁就在与广州肥皂厂的合资中就频频增资扩股,显示出独资化的倾向。2011年8月下旬,一汽大众开始大规模地清理北上广深等30多个城市的二级经销商网络,计划筹建自己的物流和销售渠道,这可能意味着跨国车企在华发展进入全面收权的阶段,中方企业正有逐渐沦为跨国车企代工厂的境地。

在外部驱动方面,主要通过收购国有企业促进中国的产业整合。例如,杜邦同时有6到7个本土团队在全国寻找谈判合适的收购目标。根据瑞银华宝的数据,在2003年总额为510亿美元的对华投资中,用于购买中国国内资产的外资就占到1/5。在外部收购方面,跨国企业往往非常强调三个“必须”的硬性标准即“必须控股、必须是龙头企业、必须年投资收益率达到15%以上”,这给我国的反垄断工作提出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湛柏明,2004)。同时,并购总会承袭以前遗留下来的流程、员工观念和制造方法,混乱无序的竞争和业务环境,工厂里的浪费现象,低效率的分销网络,缺乏严格管理的采购流程,毫无新意的市场研究等都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改善。

(2)完善分销渠道。在中国零售业放松管制的情况下,一些跨国企业开始通过新建或者并购直接介入分销和零售领域完善自己的分销渠道以提高市场沟通和反应的有效性。例如,佳能早在2002年底开始调查整个中国的道路特别是高速公路状况,并在全国选择大约40个配送地,增设仓库和配送中心。2011年年底,百胜与中石化签署全国合作框架协议,百胜将通过中石化位于全国的3万多座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物业开设餐厅,预计5年内,餐厅数量将达到50家。2012年5月9日,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与苏宁电器在南京签署全国策略联盟合作协议,百胜集团将在苏宁遍布全国的商业物业内开设肯德基等品牌餐厅,并制定未来5年开设150家的战略目标,联手打造“购物一餐饮生活圈”商业模式。一些著名的跨国食品饮料企业也在积极介入中国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意在大力延伸市场辐射范围。

(3)强化知识产权。强化知识产权源于中国本土企业强大的制造和学习能力给在华老牌跨国企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彩电、手机、电脑和电信设备等领域涌现出更多令跨国企业坐卧不安的竞争对手。跨国企业一方面向中国等地转移生产和研发资源,另一方面加强专利布局和营造控制地位。一些跨国企业通过抢注加快在华专利布局,通用电气、松下和IBM等企业建立起专门的知识产权维护机构。针对中国日益崛起产业的著名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屡见不鲜。再一方面,将竞争的焦点从制造和技术环节提升到专利、品牌等知识产权领域,采取“专利屠宰运动”赢取改变竞争模式的领先地位。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美国优势企业(联盟)针对中国企业启动了一系列以专利、商业秘密法律诉讼为主要形式的“专利屠宰”运动。例如,根据《知识产权报》2009年9月1日的报道,联想2009年1月1日至7月20日卷入9起美国专利诉讼,占其历史上在美卷入全部专利案件的36%:华为公司2009年1月1日至7月15日卷入2起美国专利诉讼,占华为历史上在美卷入全部专利案件的66%;中兴通讯2009年1月1日至7月15日卷入3起美国专利诉讼,占其历史上在美卷入全部专利案件的75%。

(4)聚焦降低成本。聚焦成本降低以适应我国总体人均国民收入仍然难以支付高额溢价以及欧美市场萧条的现实。例如,按照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徐一帆2006年10月9日所提供的数据,2005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1703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1/25,日本的1/21,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位居全球110位。尽管低工资水平和机制会带来成本优势,但是又不可避免地会压制自己和行业未来的市场空间。同时,社会进步背景下廉价劳动力的持续性面临挑战,富士康事件以及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困扰就是例证。如今即使是在作为世界廉价优质劳力最大供应地的中国,各省市也开始纷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而且国内外工会机构开始联手在国际范围内向跨国企业争取权益以“削弱跨国公司对全球的压榨”。

因此,在新形势下一些跨国企业开始采取新的成本逻辑聚焦于大幅度降低成本,主要体现在转向通过加强资源协调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尤其是近年来低端制造业加速向外转移。例如2012年由广东转移到中国境外的投资项目以纺织服装和鞋帽等劳动密集型项目为主。耐克等国际大企业也将部分代工业务从中国转移至东南亚等地。

另外,受国际金融危机直接冲击的欧美发达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国内产业结构、探索实体经济重振之路,尤其是鼓励高端制造业留在国内或者从国外回流。例如,福特汽车公司就宣布准备在美国本土制造某些汽车零部件,在此之前他们则首选中国建新厂。上海美国商会2013年2月底的调查报告就指出,约有15%的美国企业称已经撤离或计划撤离在华生产。在母国货币走软、在华成本上升、欧洲企业越发关注品质并希望缩短供应链等因素的影响下,英国对离岸外包的兴趣也在降低,英国食品生产商Symington's 2013年就计划将面条生产基地从广州迁回英国本土。

(5)管理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成为本土优秀企业公民已经成为诸多知名跨国企业在华塑造最佳雇主和市场品牌以及获取商业利益的重要手段。早在2008年2月,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和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就一项调查称,近年来中国公众更为重视跨国公司实质性、长效性竞争力(亲和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回馈社会的行为),日益反感跨国企业实施垄断、转移污染、肆意扩招或者裁员的行为。为反映和开发各种社会问题对企业的重要价值,一些跨国企业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将社会问题纳入企业战略之中。他们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不再是规避政府管制和社会批评的“救命稻草”,而成为一项塑造责任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行为。这种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不仅仅涉及减少排放或者投资于当地社区项目。还涉及将企业社会责任整合进入企业核心业务及其战略。例如,陶氏化学公司先后于2005年及2006年启动与国家环保总局以及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为期3年的合作项目,分别致力于支持在中国推广与发展清洁生产以及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水平,两个项目在经济和环境方面都已取得极大效益。为展示其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承诺,陶氏化学还在中国启动了其全球范围内的“人元素”品牌战略,旨在通过提高人们对于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的关注。

(侯仕军电子邮箱:)

参考文献:

崔凡.2007.利用横向外资提高外资质量[J].国际贸易(1).

李平.2008.重新定位“中国制造”[J].21世纪商业评论(5).

普拉哈拉德等.2004.别了,公司帝国主义[J].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6).

孙本芝.2004.从OIL模式看大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的调整及我国的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1).

王钦.2003.跨国公司在华市场战略变迁——基于价值链的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6).

薛求知,侯仕军。2005.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形式的新动向研究[J].国际商务(6).

湛柏明.2004.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发展的新趋势、深远影响与对策[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7).

钟伟.2002.利用外资变革前瞻:环境、途径和热点[J].国际经济合作(3).

周立群,李伟华,李京晓.2012.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的特征与对策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