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施工图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2机械使用与成本
如果运输距离小于10km,正面开采一般使用立面开挖,卸料的角度控制在59°~90°。车辆装料时,按照第1、第2、第3的顺序进行,以减少车辆掉头等待的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同时,为了提高生产率,减少汽车的回转角度,正向开采时其转角最好控制在59.9°~89°。除此以外,还可以使用胶带机进行运输。胶带机爬坡性能较好,运费比自卸汽车低33.3%~50%,架设也较简单,可直接将材料从料场运输到坝体建设地点。对于较长距离的运输,可以将胶带机与自卸汽车混合使用,降低其运输难度,提高效率。当坝体较高,填筑方数量较大,且料场的材料较为丰富时,可使用斗轮式的开采机器,斗轮式机械将土石料传给移动式的胶带机,实现连续的开采和运输,提高工作效率。依据具体的环境和要求,将这2种开采工具结合使用,可使施工工艺简单化,同时也提高了整体的生产效率。
1.3机械设备的数量和功能
(1)根据公式qd=K×K1×Va/T计算出上坝的强土石坝施工工艺控制要点分析唐震133度,其中Va指不同时期完成坝体的工程量,K表示施工不均匀系数,取值范围为1.20~1.30,K1表示材料受损数据,取值一般控制在0.90~0.94,T表示实际施工时间。(2)根据公式qt=qd×Kc/K2计算机械运输,其中K2表示机械损失和运输受损的数据,取值为0.94~1。(3)根据公式qc=qd×K'c/(K2×K3)计算出开挖强度,其中K3是材料开挖受损数据,取值范围为0.92~0.97。
1.4依据实际需要和设计方案,确定施工机械的数量
如果属于分期施工的土石坝,则可根据公式qd=K×K1×Vd/T×N计算坝体分期填筑强度,其中Vd表示分期填筑方量,K1为考虑沉降、削坡、损失等系数,可取1.15~1.2,T表示分期时段的有效工作时间,N是每日实际工作小时数。根据qc=K2×qd×rd/rn计算分期施工的开采强度,其中K2表示开采和运输的损失系数,可取1.050~1.10,rd表示材料的设计干表观密度,rn表示材料的天然干表观密度。满足上坝填筑强度要求的挖掘机数量和汽车数量分别用Nc=qc/Pc和Na=qc/Pa计算得出。
2填筑阶段
此阶段涉及工序和使用的设备较多,导致操作面小,施工难度较大,一般采用流水作业的方式进行施工。此方式需对施工的工序进行计算,依照计算结果将坝面进行分段式处理,各施工段组织相应的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施工,以确保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平起填筑方式可在确保填筑质量和效率的同时简化施工工序。例如,无接缝和削坡等环节的工作,扩展了堆石填筑的面积,方便了大型机械进行操作。这种方式有助于对进入防渗材料区域的道路进行设计,也有助于降低料界的偏差值及跨缝碾压相邻的材料平起差值,保持坝体各个环节和部分施工的平衡和稳定。防渗是土石坝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施工时需按照先砂后土的方法选择填筑材料,既可以加快施工进度,又可以对施工坝体的边界位置进行有效控制。同时,为了增加土石坝抗汛和储水的功能,保证施工材料质量和现场安全,需要使用临时挡水断面填筑的方式。
3土石料压实阶段
此阶段需要重视施工整体的防渗性质。如果砂壤土的干密度是1.4t/m3,压实后将变为1.7t/m3,渗透数减少到1/2000,提高了防渗性,同时其抗压强度也增加为之前的4倍左右。本阶段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土料的压实与其自身性质密切相关。黏性土的黏结性和压缩力都较强,但其摩擦力则相对较低。同时,黏性土透水性不高,压缩需要的时间较长,排水难度较大。非黏性土则刚好相反。因此,总体而言非黏性土的压实干密度大于黏性土,颗粒均匀的材料干密度小于不均匀的材料,同样材料的含水量和干密度受到压实功能值的影响,二者不是一个恒定的数值。通常压实功能与干密度呈正比,特别是含水量较低的材料。(2)坝体的压实主要是受表面密度Yd和含水量2个因素的影响。Yd取值范围是1.4~1.7,非黏性材料的密度D取值范围是0.7~0.86。同时,可以将孔隙数据作为石渣等材料的压实标准,其取值一般为25%~30%。(3)我国常用的坝体压实机械主要有羊角碾、气胎碾、振动碾等。羊角碾主要应用在黏性材料的压实,将羊角插入到材料中,使其底部和上部的黏性材料都受到压实,且羊角碾能对表面的土层进行翻松,简化施工程序,也有助于材料的级配与含水量达到较均匀的状态。气胎碾既可以应用于黏性材料也可以应用于非黏性材料的压实。振动碾则是运用碾重静压和振动力对材料进行压实,其可使用的范围较大。
篇2
冬季环境下,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环节多,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多,目前,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原材料配比、搅拌及浇筑控制和后期养护等。
2.1材料配比混凝土施工原材料的配比对其抗冻性影响显著,且改变材料配比的施工工艺主要适用于0℃左右的混凝土施工,具体方法如下:a.采用早强硅酸盐水泥,其水化作用较强,前期发热较大,强化过程较普通水泥快,抗压强度大。b.适量增加混凝土中水泥含量,降低水灰比,增加水化热量,加快达到相应硬度指标所需的时间。c.引气剂。引气剂的使用,导致气泡生成,水泥浆体积增加,有利于拌和物的流动,泥浆黏聚性得到提高,混凝土抗冻性增强。需要强调的是,引气剂的使用以保持混凝土配合比不变为前提。d.掺加早强外加剂。工程中,常用的早强外加剂有硫酸钠和MS-F复合早强试水剂,它们可以缩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提高早期强度。e.集料选择应保证颗粒硬度高、缝隙少,以使自身与砂浆的膨胀系数接近。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混凝土中添加防冻剂,则不能使用高铝水泥;若外加剂含有钾、钠等离子,则应该避免使用活性骨料。
2.2保温措施水利工程在冬季施工时,混凝土温度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具体施工过程中,控制混凝土温度的方法如下:a.环境气温在-10℃左右时,采用蓄热法。通过对原材料(水、石、砂)进行加热,实现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灌等环节后余热的保有量,加快水化放热过程,提高水泥抗冻能力。b.环境气温在-10℃以上时,采用外部加热法。通过加热构件附近空气,实现热量传递,对混凝土加热,保证混凝土能够正常硬化,避免发生破坏。工程实际中,常用的外部加热法有火炉加热、蒸气加热、电加热、红外线加热等。上述各种温度控制方法的适用条件、优缺点见表1。2.3搅拌控制搅拌过程中,为提高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需要从搅拌材料、工艺两方面特别注意。
2.3.1材料方面a.保证混凝土搅拌材料清洁。材料中不得含有其他杂物(冰雪、冻块等),避免影响混凝土的温度。b.搅拌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时,若外加剂为粉剂,则按照要求掺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进行搅拌;若外加剂为液体,则要根据配合比先配制成规定浓度溶液后,再根据使用要求配制成施工溶液。
2.3.2工艺方面a.搅拌过程尽量采用机械搅拌,以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从而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及抗冻性。b.在条件允许范围内,延长拌和时间。c.就近设置混凝土搅拌地点,缩短运输长度,减少受冻时间,减少其热量损失。
2.4浇筑控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除保证浇筑的连续性外,主要从提高仓内温度、浇筑中覆盖泥凝土面、模板外侧隔温和把握浇筑时间上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2.4.1仓内温度提升当大气温度降至0℃以下时,通过在浇筑仓面搭设内部含有升温设备的保温棚,使仓内气温达到正常温度以上。
2.4.2浇筑中表层覆盖若对混凝土加温,则其表层有热气,冷空气伴随浇筑过程进入浇筑仓后,仓内温度降低,因此需要密封一层塑料薄膜在混凝土收仓面上,薄膜表面覆盖保温被,以减小新浇混凝土热气的散失。
2.4.3模板外侧隔温对外侧模板进行保温处理,以防止混凝土通过模板散热。
2.4.4浇筑时间选择若施工现场日平均气温低于-10℃,则停止浇筑;若瞬时气温低于-10℃,则选择高温时段进行浇筑,以避免在施工时混凝土产生裂缝。
2.5后期养护后期养护是施工后期保证混凝土温度、防裂的重要手段,需注意以下几点:a.采用保温材料(草袋、麻袋等)。新浇筑和刚拆模的混凝土表面,先铺盖塑料薄膜,再覆盖保温材料,保温材料要保持干燥。b.时刻统计气温变化,若突遭低温天气,则立即停工并做好保护措施。c.注意根据工期要求、工程结构特点、现场条件、气温变化合理调整养护期,一般情况下,养护期为10~15d;表2为不同环境温度、不同水泥混凝土的养护时间。d.根据实地情况,制定合理的养护方案,及时更新养护设备,培训养护人员的养护技能。
篇3
1.2技术控制
在施工设计与实际工作阶段,技术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施工技术代表了工程设计师的实际意图,而竣工效果则主要受到施工技术决定。所以,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时’需要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才能保证土建施工的质量与效果。虽然我国对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提出了较为全面的技术要求,但是在实际施工阶段’没有按照标准技术要求进行施工的事情经常出现,一旦施工技术指标发生变化,最终的建筑工程效果也会发生较大变化。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时,为了保证施工技术的效果,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技术管理方法,保证施工过程满足技术指标的要求。在多数土木工程施工阶段,涉及到的技术内容较为复杂,这种复杂情况也会导致控制体系出现漏洞,施工监理部门主要工作方向就是核心部分的施工技术管理,但是却没有考虑现场环境、气候温度对施工技术造成的影响,最终导致技术控制效果下降。
1.3环境公害
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环保的概念不断加强,由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雾霾问题已经成为人们重视的首要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粉尘、杂物、有害气体、废土、高空坠物等问题。在环境问题产生后,城市居民不仅会受到生理上的影响,还会受到心理上的伤害,所以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前,需要全面了解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许多企业并没有了解环境公害问题的重要性,或者刻意忽视了施工阶段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没有制定出相应的环境污染处理措施。
2土木工程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2.1施工进度控制合理的控制
施工进度是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施工进度作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与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必须保证项目建设速度满足合同要求,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交付使用。而控制土木施工的主要方向,就是施工开始前,需要建立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划,在施工计划中,需要将所有的施工项目纳入其中,并且将其中详细的进度内容进行标识。在施工开始前,需要详细检查分包单位签订的进度合同,并且明确规定具体的进度及工期,告知分包单位,如果延误工期需要进行的赔偿。在招投标阶段,就需要明确给出工程施工进度,帮助施工单位可以在施工开始前了解进度控制要求,并且制定出合理的进度管理方案,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应用互联网技术完成施工管理工作。
2.2全方位技术控制
土木工程涉及的施工技术较为繁琐,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技术管理方法十分单一,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技术控制效果下降。采取全方位技术控制方法,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配合计算机管理系统,对气候、地质、荷载、材料、资源等可能影响施工技术的因素进行综合管理,最终实现最大程度的施工技术控制。
2.3解决环境公害问题
为了避免土建施工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下列措施:使用新型环保施工技术,通过技术的优势减少有害气体、废气物、粉尘、噪声等公害,在施工阶段配合科学的降噪声措施,以技术来实现材料控制,不仅可以降低施工周期,还可以降低施工过程出现的噪音;使用优质材料,尽量选择节能环保材料,一些建筑材料选择可回收材料,使施工过程不会出现严重的材料污染,而且使用优质材料,还可以避免施工安全隐患出现;加强施工监管,对每个可能出现环境污染的施工过程进行针对性管理’预防材料问题出现;使用新型环保施工设备’在提高施工速度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到不破坏周边环境的效果。
篇4
创新探究教学做到了“回归实践”、“回归问题”、“回归学生主体”的三重回归,很好地契合了现代工程教学需求。探究性教学的思维是过程是认识现实问题方法研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符合人们思维规律。本科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土木工程施工时没有工程经验,所以了解施工项目、认识工程施工问题是学生首要解决的问题。了解施工项目、认识施工问题的过程是接近工程、与工程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对工程的好奇与兴趣转化为持续学习的兴趣与动力,逐渐建立起丰满的施工项目的概念和工程责任感,进而激发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主体意识,激励工程思维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探究式教学实现“回归实践”、“回归问题”、“回归学生主体”,可较好地解决课程理论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而疏离学习主体和工程实践的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探究式教学的施工课程理论教学环节设计。课程理论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绪论或“章节导论”,将其作为“课程导论”或作为章节教学“回归实践、回归问题”环节,使得学生接触、了解工程,认识工程问题,因此其重要性突出。绪论是课程教学的开端,首先起到课程“导论”的作用。通过这一环节介绍课程“地图”、课程规划甚至与课程相关的职业展望,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充满好奇,认为课程学习有价值,目标值得期待。各章节以“章节导论”作为第一个教学环节,作用有二。其一,通过这一环节引入真实、典型施工案例,以案例作为学习章节内容的工程背景和载体,将学生带入工程情景,明确工程师责任,并以此提出本章节涉及到的施工问题。其二,通过该环节介绍本章节内容在完整施工项目中可能的“入口”和“出口”,不同的作用和应用,使学生建立“整体和局部”认识。在第一环节基础上,第二个环节讲授施工案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组织)过程及工艺标准。通过该环首先使学生掌握分部分项工程一般的施工工艺(组织)过程及工艺标准。与此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挖掘案例中预先设置的施工问题及章节子问题(知识点K),使学生知道施工问题和知识点(K)在哪里、产生于何处、应用于何处。在第三环节中讲授第二环节中所设置的知识点(K)原理。第三环节继承“接受性”教学方法,作为探究性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接下来的第四个环节是学生在以上三个课堂教学环节结束后以自主学习方式为主的综合学习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以课后大作业为手段,即以一般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问题作为章节设计性作业,引导、驱动学生复习、收集相关资料、同学之间讨论、反思等,进而找到解决方案,完成探究过程。这一环节以提交作业为成果,但过程和能力评价多于结果评价,以合理的方式促进学习者工程能力的培养。探究式教学的施工课程理论教学的四个环节围绕现实施工项目展开,符合人们认知规律,贯穿全面的工程训练,教学生动。以土方工程章节“场地平整”的教学为例,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引入某公园场地平整工程作为施工案例,包括图片、施工技术资料、技术、管理岗位设置等。通过该场地施工前后图片对比,形象生动地提出了“如何将天然场地通过施工改造成公园场地?场地施工过程中有哪些关键问题要解决?”等施工问题,将学生带入施工情境、带入岗位,而后第二环节介绍场地平整主要施工工艺过程:场地测量土方挖、填、运输及运输机械场地验收。在施工工艺介绍过程中引导学生挖掘设置的知识点(K):场地设计标高与初始场地标高、方格网法土方量计算、挖填土方调配运输方案、土方施工机械性能等。在掌握场地平整施工工艺和知识点“出处、用处”基础上在第三环节中讲授知识点(K)原理。在第四环节中布置类似场地的“场地平整施工技术方案设计”的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设计场地平整的施工工艺,绘制“挖填土方调配图”,完成自主学习过程。
3课程考核过程化考核方式具有导向作用
课程考核方式是否科学、有效,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及对课程的评价。针对以往理论课程考核只重视课程结束后一次性考试成绩的问题,本课程考核注重过程考核,提高章节设计性作业合计分数在课程成绩中所占比重,由30%提高至50%,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重视自主学习。期末考试试题综合性题目分数占试卷分数比重由以往20%提高至40%,通过综合性题目进一步考察、评价学生能力情况。
篇5
2适用性原则
选择任何一种施工技术都会有利有弊、利弊参半,不仅如此还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做好相关主管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保证总体工程的顺利进行。而且由于这一技术没有较为明显的特征,很难对其进行细致的鉴别,所以在判定技术的优良时,不能够将评判标准单一化。总体来讲,对于岩土工程来讲没有最好的技术,只有最合适的技术。
3经济性原则
在岩土锚固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种类没有固定性,同一种技术内容能够在不一样的岩土锚固工程中应用,确定一种工程所应该选择的技术种类,需要综合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其中不仅要考虑到安全,还要兼顾到经济,与此同时技术水平也是不能忽视的,而且还需要关注到工期。但是在对于后备技术方案进行选择时,最关键的因素考虑就是经济。
二、岩土锚固工程技术要点
1预应力锚杆的施工准备
对施工进行统筹安排的过程中,要做好质量管理工作,以及安全管理监测,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施工方法以及工艺的整体流程安排。在工程正式开工之前,一定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其中有机械设备,还有配套比试验,不仅如此还有浆体材料试验以及开工报告,除此之外还包含锚筋材料试验在内。按照既定程序,需要通过拨拉破坏实验,来检测其抗破坏性能,这一实验主要是为了检验锚索的结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以及相关的研究工作是否取得成效,工艺设计以及施工质量是否达标。如果出现突况,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反应,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安排,在此基础上,要保证不受到各种物理性的破坏。
2锚孔钻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锚孔钻造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以下几点:
①对塌孔的处理:塌孔是在进行钻孔时常见的意外状况,一般来讲都是在钻孔之前进行注浆,然后才进行钻孔,一旦出现塌孔情况,则应该立即对塌孔注浆,并在相隔大约十小时之后才能再次钻孔。
②处理卡孔:当岩层的密度分布不够均匀时,岩层就会呈现出软硬不均的状况,这时极易引起卡孔现象的发生。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需要通过利用钻机在卡孔处进行反复启动,将孔的空间扩大就能够取出钻杆,在将孔内杂物进行彻底清理干净之后,才可以继续钻孔。
③钻孔尺寸合理:在具体进行钻孔时,一定要掌握好钻孔的实际尺寸,确保其深度以及直径符合设计标准。
④做好记录:在这一过程中,记录工作需要关注到地下水的情况,还要兼顾到地层情况,除此之外,钻压、钻速也在应记录的范围之内。
⑤控制钻速:要把握好钻孔的速度,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出现因钻速过快而导致失控,使得孔洞出现变形。
⑥事后检验:在完成钻孔之后,要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检验,确定符合标准后才能够进行下一道工序。
3安装锚筋工艺
①在锚筋进行下材的过程中,应该全部采用机械的方式进行切割,使得锚筋能够标准整齐;
②做好相关构件的加固工作,保证挤压头的稳定,承载板的坚固,限位片栓的稳固,而且还要保证在对承载体进行组装时,位置能够准确无误;
③做好锚筋体质量验收工作,确保质量达标,做好相应的位置分布,进行对孔安装;
④在具体安装锚筋体时,一定要保证平稳,不能出现随意转动的情况。
4锚孔灌浆
①要对灌浆材料进行严格把关,保证质量达到标准,一旦在灌浆过程中出现长时间的间歇,则需要通过水以及泥浆对管路进行;
②注浆液应该现用现配,比例合理搅拌均匀;
③完成锚孔钻造之后,在安装锚筋体还有锚孔钻浆时,中间间隔时间不能够超过一天。
5加工以及安装钢筋
要在开工之前,对钢盘质量进行抽样调查,要严格按照标准尺寸加工,将产生的误差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安装钢筋时应对安装位置进行确定,而且要保证受力钢筋的强度达到标准。
6混凝土浇筑
在进场前对水泥进行质量复查,只有达标才能够在施工中投入使用。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处理时,还应该通过实验确保水的质量,在接下来的振捣环节中,保证振捣面积的全面均匀,最应该注重的就是锚孔周边的振捣情况。
篇6
建筑工程作为一个整体的作业任务,需要各个专业之间相互的配合,使各个小作业积极作用于整个工程。各个工种之间工作内容与职业机能有所不同,只有相互理解和配合,才能更好地和谐工作。如果施工企业拥有科学的管理模式也有助于保证施工的进度和工程的质量。建立并健全管理制度,才能节省施工企业和各个工种的工作时间,并保证工程的速度、效益和质量。另外,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对土建施工也有影响,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使其在施工中的作用最大化,才有助于土建工程的施工。加强各个工种之间的协作,需要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安排一个熟悉各个工种工序的人来领导并统一指挥所有的工种队伍,安排各个工种的作业时间以及作业区域。保证从设计图纸到修改再到施工,各个工种之间的配合协调一致。另外,要实行责任负责制,将各个工种的任务责任分派到各个工种,依据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奖赏。提高工作的积极性,端正工作态度,确保工程的整体进度和施工质量。
3土建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1钢筋工程施工技术首先,钢筋作为整个施工过程中主要的原材料,要严格关注钢筋的加工过程保证其质量,在使用中要调直钢筋,根据设计图纸的钢筋长度进行切割,尤其要注意计算钢筋的弯曲程度和弯曲长度,在对钢筋进行弯曲加工时,要将所有钢筋的弯点以及对正位置等都加工成型。其次,要按设计图纸要求设定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可以统一都采用保护层垫块的方式来留足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绑扎钢筋时要把头朝里,使其不出现在保护层中。依据图纸的准确数字安排钢筋的高度、范围以及预埋的位置。最后,对于那些在施工中要特别注意操作的手法,以避免钢筋受力变形。
3.2模板工程施工技术在顶板模板安装时,首先要具体分析顶板模板安装的施工方案,结合实际的情况和工程特点以及施工的要求和施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作出决策。当采用双层涂膜的胶合板做面板的时候,就要采用扣件式满堂脚手架作为支撑系统。在梁柱模板安装之前要用全站仪来作详细的观测,用锤球进行垂直定位。确定制作模板的材料及尺寸后,做好加固处理。
3.3砖砌筑工程施工技术砖砌筑工程施工之前一天,要用水湿润砖,使其水分含量保持在10%~15%之间。砂浆料中水泥应当控制在±2%,砂应当控制在±5%以内,在使用砂浆搅拌机时,将搅拌时间控制在1.5min以上。砌砖之前的每次盘角应控制在五层以内,要注意砖层和高程控制杆皮板之间的角度。使灰浆接缝的大小合理,水平的灰浆接缝均匀。在一切都符合施工要求之后,再进行挂线砌墙工作。砌砖时应使用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瓦工施工方法,也即满铺满布、充分挤压的操作方法以此保证砖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3.4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要严格依据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要求进行配制,保证原材料的综合性能指标。在使用时应当关注当地的环境、气候,确定运输路线、运输时间等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水胶比,保证混凝土的良好质量。确保钢筋和预埋件的数量、位置等合理,并清除地基上的淤泥和杂物之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应提前在底层填加类似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的水泥砂浆,采取由低向高进行分层浇筑的方式,避免浇筑过程中发生离析现象。如果浇筑过程中支架、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发生移位和变形等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应当采取不间断地浇筑混凝土的做法,以确保混凝土的完整性,并确保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其表面的光洁和平整。混凝土的振捣技术有平板振动器和插入式振动棒相结合的方式,也是较为常用的两种方法。分层下料和分层振捣的工艺有助于确保每层的厚度。应采用“快插慢拔”的方法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对上层混凝土进行振捣作业,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并确保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足够,能够确保上下层混凝土可以成为一个整体,如果利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就必须确保每层的浇筑厚度小于50cm。当将下层混凝土振捣密实之后再进行上层的浇筑,一直进行到梁底。混凝土是在水泥和水发生水化反应时产生凝结作用而形成,混凝土养护技术有自然养护、标准养护和热养护等三种方法,它是在混凝土浇筑之后的初期,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来构建一系列延缓水化反应作用的基本条件,也为混凝土的自然硬化提供必要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养护时间应在14d以上,应当根据建筑工程基本情况合理选择合适的养护方法,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内应当利用草帘、薄膜等物品覆盖,并在其上定时浇水以确保表面湿润。
4土建施工技术与建筑工程的应用配合
土建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也应当积极地做好相互配合的工作,达到共赢的局面,建设出质量优良的建筑工程。因此,在机械设备进厂之后,应及时封存施工的机械设备,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零部件的丢失或者机械设备的损坏等情况。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认真了解和比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功用,应用于具体的施工范围与施工重点,并指派具体的人员进行管理,使用之前必须经过管理人员的审批和同意。另外,施工管理人员还要严格管理建筑工程所申报的机械设备运输的吊装计划,并据此制定计划书,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管理机械设备。指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及时检测预留的孔洞位置、标高以及截面,在各项检测均合格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
篇7
2.1使用硫铝酸盐早强混凝土2)工艺的主要特点。硫铝酸盐水泥在最早是由铝土矿和石灰石二水石膏为原料搅拌而成,主要是采用煅烧无水硫铝酸钙和熟料p型硅酸二钙,同时还要放入一定量的石膏。该类工艺有以下几大特点:有较快的水化速度、较高的早期强度、较好的低温性能。如果环境不太干燥,就会出现早期的液相碱度相对较低,钢筋出现轻微的锈蚀的情况,同时耐热性能也相对偏差。硫铝酸盐水泥搅拌混凝土早期强度,3d的抗压强度在常温常压下可以达到25MPa。而处于零下温度、并且混杂水加热的情况下,使混凝土呈现一定的入模温度,待铸造覆盖保温后,可以在合适时间,对其进行适当的加热,以便使浇筑早期养护,可以获得更高的强度,而不需要消耗过多的时间成本。2)适用范围。在室温下展开工程建设可以用来应对紧急、堵漏等工程。在冬季施工可以应用于温度5℃~-25℃的环境当中,往往会用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工程上。因为钙矾石在温度较高时会慢慢地转化成单硫型硫铝酸钙,硫铝酸盐水泥的部分不可以超过200℃和保护要求的部分。抗冻融要求较高的工程,在此之前应展开必要的系统测试,尽量不要用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冬季施工项目当中。
2.2蓄热法
1)工艺特点。方式是:原材料(水、沙子、石头)加热,使混合后的混凝土,运输,拌和水,还有相当大的热储备,因此,水泥水化热的速度要适宜,同时要做好混凝土的保温工作,从而来保证温度在0℃以下,可以使新浇筑混凝土前仍然有一定的抗冻能力。这个过程很简单,造价并不多,但必须注意内部保温,避免凸角接触表面,并延长养护时间。再生方法具有简单、经济、节能,在低温下硬化混凝土,其极限强度损失少,耐用性能高,可以获得更好的产品质量。但使用再生方法建设强度增加较慢,所以容易使用高强度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同时,保温材料不仅导热系数小,而且便宜耐用。绝缘层应特别注意防潮,防止泄漏。铺设后的边缘部分组件和凸角加强保温、新浇筑和硬化混凝土进行联合,从而使热传导损失现象有所减少,必要时我们还可以采用局部加热的方法。
2)主要的使用范围。-20℃结构相对较大并且比较厚的工程当中,当空气温度以及结构的表面系数比较合适的时候,建议选择蓄热法展开相应的施工。
2.3抗冻外加剂法在冬季施工期间所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的作用一般可以划分如下两个方面:
1)提高早期强度。与防冻液混合后,应用于施工环境温度较大的环境下,并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使用防冻剂早期强度和水减少组件,尽可能早地改善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当混凝土的强度在临界强度以上或者是刚好达到该值时,也有可能会发生一些冰系伤害。
2)混凝土损伤的预防和控制。防冻液的有效作用之一是降低物质的凝固点。它的主要作用是使水分在混凝土低温下冻结,尽可能防止水分冻结,以及冻结混凝土结构受到破坏。它还有另一个作用,那就是影响冰晶的生长,从而使冷冻发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确保不产生冰冻的水,保持水化状态,确保负温度下混凝土具备足够的强度。
3案例分析
3.1工程概况本电厂工程土方开挖采用6台PC-330反铲挖掘机进行土方开挖。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派专人来指挥。同时按照“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及“大基坑小开挖”的原则来施工。开挖达到了设计标高后,剩余300mm由人工清理;本工程基础底标高为-8.0m,基坑最大深度-20.85m,放坡系数按2∶0.7放坡,其中在-5.4m处设置台阶一步,宽2500mm。基坑开挖按挖顺序分两层开挖,开挖过程中视土质情况选择是否支护边坡,若基坑边坡需进行支护,支护应选用40钢管作水平支撑,宽300mm,厚25mm木板做竖向支撑,两者固定好,沿基坑坡面斜向布置,形成平面网状结构。每个交叉点作拉锚固定在坡面上,防止土坍塌和流失。结合既定公认的热电联产、电热组合原则。在该第一热电厂项目群区域规划的时候参照4×300MW加热单元的建设完成规划,力促项目按照分阶段来实现,具体单个阶段的建设规模为2×300MW供暖机组。在本施工项目中,笔者主要是使用了发电机变压器单元结构,主要是采用了220kV电压,同时又利用了GIS高压配电系统。而其中的汽轮机部分,配有哈尔滨汽轮机厂生产的产品C250/537/300-26.7/537型,凝汽式汽轮机单元类型为单轴、双滚筒双排汽,高压缸、低压双分流。在锅炉这一块上,主要是选用了HG2025/27.50亚临界参数类型自然循环汽包锅炉,最大持续蒸发能力满足汽轮机的相关要求,输出2025t/H;单炉、中间再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式的悬挂体,密封的燃煤锅炉。发电机主要是使用了哈尔滨某发电机公司出产的QSSF300.2.20发电机,在静态励磁模式下,采用额定功率300MW,额定功率因数0.85(滞后),额定转数3000r/min的发电机。供热方案:主要是采用电力厂的主热源向相应的规划区进行供热,启动锅炉可以用来作为备用热源。釆暖热负荷主要是使用了二级网方式的供热方案,而在规划电厂处的一级网主要是采用230/70℃设计水温的高温水,通过一定的热电站转换以后,二级网采用85/60℃的设计水温向用户进行供热。
3.2工艺的选择冬季施工现场配备两套4t蒸汽锅炉以保证加热供暖、供热水、水泥混凝土基础采暖供暖以及办公现场的需要进行供热,锅炉总共使用了5年。两个炉平均测算燃煤3t/h。每一台单独负责确保搅拌站供暖、现场实验室加热等等,工作人员更衣休息室加热以及卫生间保暖等。锅炉蒸汽排气主要是使用了外径为233的无缝管,钢管另一端与分气缸相连。由分气缸与3路的蒸汽管相连通,一路是DN76供2号锅炉基础承台蒸汽维护。二路是DN76供2号汽轮机基础暖棚以及汽机间的基础承台养护。三路是供磨煤机基础暖棚及BCD框架的施工。各路的主管道端头都建立疏放水排气门,以保证其能够顺畅通气,以防止管道出现破裂的情况。主路管道的埋深定在600mm,采用保温棉来进行保温。各基础设支管道要安装相应的截止阀门。而暖棚法施工釆暖可以用汽轮机的主管道来完成。具体地,临时建设暖气管以及基础蒸汽养护系统,现场可以临时搭建28m×27m×6m的高防火保温彩色钢板锅炉房,此房内部设立6组排管暖气。
篇8
1.2注意混凝土材料及混凝土的运输
原料的运输一般来说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地减少运输时间和减少振动,因为不断地颠簸很可能就会使混凝土的性能发生改变。运输时还应当特别注意的就是在阴雨天气下的运输是需要做好防雨工作的,否则,如果运输的是原材料,就会影响其性能,直接变成不能使用的材料;如果是混凝土的话,将会直接影响其混合料的配比要求。
1.3进行混凝土的配置
混凝土的配置并不是简单地将所有的材料堆放在一起进行搅拌即可,各种材料的比例和放置是有顺序的。当然这个顺序也不是固定的,是要根据当天的气候状况、施工进度等等外部的因素决定的。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前期的相关实验数据进行,特别是水量的控制一定要精确,结合当天的天气来对水量进行控制。例如:在非常炎热的夏天,要考虑到水蒸发的作用,要适当地多放一些水,而在冬季还要防止水凝固成冰,要不断地搅拌。
1.4做好前期的其他准备工作
除了混凝土材料的购置、运输与配置外,还应当做好其他的一些前期准备工作。举例来说:很多桥梁的施工工程是需要大体积混凝土的,这些大体积混凝土往往需要多层浇筑,前期就要把场地清理干净,也要观察上一个处理环节是否已经完成。要对相关的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处理,也要确保模板支撑体系的牢固。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做安装好温度的测量工具,能够实时地了解混凝土的温度情况。
2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相关技术分析
在施工中,也有很多的要点需要注意。要点有很多,文章拘于篇幅问题不可能一一罗列,在这里仅将重要的几个点进行阐述。首先,就是温度的控制。在前期的准备工作已经准备了测温管,但是还应当了解混凝土发热的原理来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混凝土的内部热量绝大部分是由水泥造成的,水泥遇水会发生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量。那么在某些工期比较紧,天气比较炎热的情况下,混凝土的配置和浇筑尽量选择在太阳落山以后,或者尽可能选择一些水热化较低的混凝土类型,例如:硅酸盐水泥制成的混凝土。而在寒冷的冬天,则需要进行相关的保温措施,因为混凝土表面的迅速凝结会使内外的压力不尽相同,成型以后会造成裂缝的出现。其次,在浇筑时应当注意一些要点。第一,应当严格按照既定的工序来进行浇筑活动,即先自然流淌、水平分层;进而斜向分段;最后一次到顶。在配置的时候可以加水调整,但是在浇筑的过程中,严禁随意地向混凝土中间加水,这样会造成离析等现象的出现,严重降低混凝土的强度。第二,在分层浇筑的时候一定要确定之前浇筑的一层是否已经被覆盖,并且要对两次浇筑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行把握,防止裂缝的出现。第三,混凝土的振捣工作应当对不同部位进行多次振捣,振捣的位置和强度都应当有具体的要求。
篇9
1.2设计情况
土方路基的填料宜尽量选择强度高、水稳定性好的土进行填筑。本项目在建设时,线路附近土质多为低液限粘土,经室内试验,CBR值为8.8%,满足现行规范要求,但从已建高速公路(1995年建成)路基土的含水量来看,经过干湿循环后路基土的含水量比竣工时高出2%~5%,反映出随着时间的延长,路基强度比起竣工验收时有所下降。为进一步提高路基尤其是路床的强度和稳定性,设计中对路基路床80cm采用了4%水泥处治,设计宽度20m整幅施工,共11.66万方。
2水泥改良土原理及作用
水泥改良土通过在素土中拌入一定比例的水泥,使水泥和土充分拌合后进行碾压整平,使得水泥和土中的水分充分反应,碾压成形后水泥开始凝结产生强度,从而达到提高土基强度,消除土基失陷性的目的。这种方法适应于要求下承层具备较高的强度及整体性的工程,达到通过下承层提供给上部结构以足够支持,防止产生较大的变形。
3水泥改良土的施工工艺
3.1施工前期准备
①了解设计指标。水泥改良土水泥掺量4%,设计宽度20m,力学指标要求上路床40cm达到0.4Mpa,下路床40cm0.3~0.4Mpa。
②技术性能准备。原材检测数据:在施工前,我们对原材料土场土样机水泥样品进行了详细的检测分析,并确定了水泥和土的拌合料击实标准
在施工前,我们根据水泥土拌合料在试验室的检测结果,对其在不同延时条件下的力学指标和含水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水泥改良土的抗压强度随时间的延长呈衰减趋势,含水量亦同,如图1,不同延时条件下各项技术指标曲线
③施工机械准备:水泥改良土施工受水泥最早凝结时间限制,施工过程是一个连续紧凑的过程,对施工组织要求较高,施工中不允许出现机械故障或由于工序不衔接等因素拖延或终止水泥改良土的施工,造成水泥改良土中的水泥凝结,从而导致水泥改良土施工的失败。
3.2施工步骤
①准备下承层:下承层检测合格后,进行水泥土施工,首先进行素土摊铺;采用框格法控制素土摊铺数量:框格取7×8m,松铺厚度16cm,并现场实测含水量,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3%,含水量大时,翻开晾晒,含水量不足时,及时进行洒水。
②初压整平:对摊铺好的素土进行初平碾压,使其表面平整,厚度均匀。该工序有利于水泥的均匀摊铺及拌合。
③摊铺水泥素土摊铺完成后,根据层厚计算水泥用量,采用框格法控制水泥摊铺的均匀性。框格取2×2.3m方格,每格内摊铺水泥100Kg(两袋),人工进行小面积摊铺平整,使水泥均匀撒布在素土表面。
④拌合:水泥摊铺完成后,路拌机及时开始拌合,拌合机应匀速、平稳行走,现场取5m/min行走速度,确保拌合均匀、深度一致,现场拌合最多两遍。路拌机每道拌合有效宽度为2.2m,水泥土拌合时,应注意每道搭接宽度不少于30cm,确保工作区内无漏拌。路拌机根据层厚调整拌合深度,确保本层拌合彻底,无夹层现象。
⑤快速碾压:水泥土开始拌合后,应有专人跟踪拌和机,控制拌和机的拌合宽度,行走速度,对拌合效果进行现场实测。技术人员应在现场随机抽取若干部位,对拌合厚度,均匀程度,含水量、灰剂量等指标进行检测。我部施工时,压实厚度取16cm,含水量取最佳含水量+3%作为碾压前拌合料的控制含水量。
⑥整平收面:采用20t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水泥土拌合完成后,首先进行快速静压封面,这样可以防止土中水分的过早散失和表面的初次找平。随后用平地机对表面进行平整开始弱振、强振碾压。碾压采用快速静压1遍,匀速弱振1遍,强振4~6遍,静压收面的方式进行。
⑦养生:碾压完成后,利用压路机进行静压收面。静压时,应匀速行进,不得在碾压完成的表面进行机械掉头、紧急刹车等操作。确保水泥土表面平整光洁。及时检测压实度水泥土碾压结束后,及时进行洒水养生,并根据气温条件,炎热时应及时补水。我部采用在碾压完成的表面进行洒水养生,养生2~3天后,在表面摊铺一层素土进行覆盖配合养生。
⑧水泥稳定土检测:水泥土的检测应本着“快检”的原则,碾压结束后,迅速进行。下附本项目K71+702~K71+904段检测结果
3.3水泥土施工注意事项
①水泥土施工应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如:施工段落位置、原土性质、水泥性能、水泥土的技术条件、施工设备及其性能、技术人员及工人以及天气条件等方面进行充足准备。
②水泥土施工应注重过程控制。即在施工过程中应从严控制各项指标满足施工要求,如:素土的摊铺厚度、拌合前及拌合后的含水量、水泥剂量、拌合均匀程度、碾压顺序及组合形式等都应在施工过程中及时修正并完成。
③水泥土施工与温度有很大关系,为避免因温度差异而加剧水泥土的技术指标变化,一般宜控制在20~25℃温度条件下施工。
④水泥土的碾压应区别与素土。即水泥土在充分的准备工作下应一次成型,及时检测压实度指标,不得对成型后的水泥土进行二次补压,造成水泥土结构的破坏。
⑤水泥土施工应遵循“三快一密实”原则,即快速摊铺、快速整平、碾压密实、快速检测的方法,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在水泥初凝前结束。
⑥经过施工实践摸索,我们认为影响水泥土施工质量的原因较多,但主要表现在含水量、灰剂量、摊铺厚度、拌合及碾压方式等方面。我们就这些主要原因进行了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篇10
土建施工过程中应有效配合各工种,一是将配合重点放在排水专业施工上,应明确提供找平层与屋面隔热层的具体厚度,土建施工只有数据提供准确详实才能确保准确的下水口施工位置,进而确保排水管道的施工质量;二是配合好空调与暖通方面的施工,在此方面也需要详细说明具置及标高。对于外墙风口及百叶窗在安装与装修时应要统一进行,这样利于控制材料及标高;三是在配合施工电气方面,应尤其注意铺设好照明线路和线槽,若遇到高层建筑应将防雷均压环安装好,并每隔三层至少安装一个,这才能明显提高土建施工建筑物的防雷效果。
3土建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监管
3.1在施工中建立监督责任制土建施工中,应制定一名监管责任人,建立合理地监管责任制度并付诸实施,监管人负责监管土建施工的整个过程,并明确监管责任人的具体权限及相应职责,监管人按照自己拥有的权限监管土建施工各环节。按照上述步骤严格进行实施才能有效监管建筑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实施情况,并监管建筑过程的备案情况,对项目监管的有关报表进行督促后向项目监管责任人报送,以严格履行其相应职责。在监管过程中监管人员若发现土建施工中存在的违法违纪行为,应及时要求其采取相应的改正措施,若不改正则应及时报告至有关人员,并根据施工企业相应规定,追究负责此施工任务管理人员的相应责任。
3.2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应不断提高素质尽管在近年来,我国土建施工中逐渐应用了很多的先进技术,有效改善了土建工程质量,但在一些土建施工项目中,还不能妥善解决技术上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这些问题也经常对土建施工技术人员造成一定的困扰,进而造成一些土建施工问题屡次发生。结合近年来有关土建施工质量问题的一些案例研究分析,可发现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有效避免,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些施工人员不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从事土建施工的很多人员都是利用农闲时节进城务工城的农民工,这部分施工人员只关注个人的工资待遇,而不重视施工质量,认为这与其个人没有任何关系,自己也不住这些施工的建筑物,施工人员由于整体素质不高而存在的这些思想将容易导致在土建施工中发生很多不可预料的质量问题。所以,施工企业若想提高施工质量,以免发生任何质量问题,提高建筑企业的知名度,就应加强教育土建施工人员,以提高其整体素质,对施工人员采取必要的培训措施,使施工人员提高质量意识,充分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并不断健全企业内部监督考核的相关制度,定期对有关人员考核,以此作为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一种手段。
篇11
制作试件用的试模要求有一定的刚度,内表面的不平度应不大于0.05mm,承压面与相邻的不垂直度不应超过±0.5度,且应该每三个月自校一次,将不合格的试模废掉。实际上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会购买一些廉价试模,而且是一次性投资,一套试模从工程开始一直用到结束,使用过程中也不注意保护,更不做检查,即使有变形的试模依然在用,导致做出来的试件尺寸不达标,检测出了数据当然也不会准确。
3试件养护条件不规范
标准养护室条件是温度(20±2)℃,湿度在95%以上,而现场混凝土、砂浆的养护随意性很大,有的根本不建立养护室,也不将试件送往试验室养护,有的甚至直接将试件放入水中养护,或在太阳底下暴晒。即使送往养护室,但是温湿度达不到要求,直接将试件放在地上,而没有配备试件架,导致试件养护不均匀。7取样和见证人员不负责规范的取样应该有取样员和见证人员同时进行,但是有些不负责任的见证人员为了省事,自己不到现场,而是电话指挥或是交给取样员自己完成,缺少了监督的过程,为取样工作真实性埋下隐患。
4检测市场混乱
由于检测市场开放,各检测单位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不管工程实体质量,只对样品负责,并不管样品的取样过程和养护过程,出现了不合格或超强现象也会为施工单位做合格资料。打着“只对来样负责”这个幌子,随意更改数据,工程质量无法得到真正的判断。
5意见和建议
分析了以上一些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为了实现混凝土试件制作的真正意义,必须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共同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履行自己单位的职责。作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首先,施工单位要重视混凝土和砂浆的取样工作,加大投入力度,配备专门的取样员、试验员和必要的试验工具等,按照规范规定,严格试件制作程序和养护程序,不得在试件制作过程中弄虚作假,本着对工程负责的态度施工。其次,监理单位要约束见证人员的行为,使其严格履行见证取样程序,不得偷懒或从中谋取私利,对取样过程及送样过程还有实验过程全程旁站监督,确实起到监督施工单位的作用,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再次,检测单位也不能只顾一己私利,应该适当指导施工单位的取样方法和送样程序,对检出不合格样品除了报告给施工单位外,也应该通知监理单位,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必要时要对现场实体进行检测,确实掌握工程实体的真实质量,做到数据真实可靠。
篇12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混凝土大坝、高层建筑的地下室混凝土底板都是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而成的。但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有关因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的质量甚至导致结构垮塌的事故也时有发生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优化混凝上配合比的目的是使混凝土具有较大的抗裂能力。
(一)施工材料的选择
1.水泥的选择。内部混凝土主要考虑抗裂性能好、兼顾低热和高强两方面的要求,一般采用低热矿渣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外部混凝土,除抗裂性能外,还要求抗冻融性、耐磨性、抗蚀性、强度较高及干缩较小,因此一般采用较高标号的中热硅酸盐水泥。当环境水具有硫酸盐侵蚀时,应采用抗硫酸盐水泥。
2.骨料的选择。选用结构致密,并有足够强度的优良骨料,特别是粗骨料,具体应符合有关的标准、规范和规程。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①骨料要求表面洁净,不含杂质。②砂子采用中砂,石子采用大粒径的卵石或碎石。③砂子含泥量不得超过3%,石子含泥量不得超过1%。④粉煤灰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以部分粉煤灰代替水泥,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利于施工操作,而且对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有益。在混凝土工程中,掺人粉煤灰时应满足:选用细度合格、质地优良的粉煤灰;粉煤灰的掺量一般以15%~20%为宜。
(二)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优化
通过试验室进行多种配合比的试验和研究,选用最佳配合比作为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最佳配合比应满足以下要求:
1.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少于6小时。
2.混凝土的砂率控制在35——40%。
3.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
4.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为3.0kg/m3。5.水泥中铝酸三钙含量<8%。
二、优化混凝土的供应
大体积混凝土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供应,混凝土原材料计量要准确,以保证配合比的准确性。
(一)计量。要求使用检定过的计量器具,保证计量正确。每工作班正式称量前,要求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
(二)拌制。控制原材料投入搅拌机顺序,不得采用“外掺”、“后掺”等作法。混凝土必须严格控制拌制时间,驻站工程师每一班抽测2次。搅拌完成后装入运输车时,即要求每车测定坍落度,同时观察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得存在离析、分层等现象,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能出站。
(三)运输。根据路线的比短、交通的状况,随时增减车辆,保证混凝土的正常供应,连续浇注,避免因混凝土供应不上而出现冷缝。混凝土运输时间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大于180min,对到达浇筑点超过210min的混凝土不得使用。混凝土运输车离开搅拌站后不得掺加任何材料,包括水、外加剂等。混凝土坍落度在运输过程中损失超过40mm或混凝土到达浇筑点温度大于25℃,不得浇筑到作业面。要求从每个搅拌站每隔一段时间就派出一辆混凝土罐车,保证混凝土供应的均衡性。因大体积混凝土方量较大,要求搅拌站派管理人员进驻现场指挥、联络、协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措施。(一)混凝土浇筑方法。混凝土的浇筑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斜面分层、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每层混凝土初凝前都确保被上层混凝土覆盖,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避免施工裂缝出现。依据设计图纸中的后浇带将整个大底板划分成厚薄、大小不同的区段,每个区段将独立一次浇筑完成。
(二)混凝土振捣方式。混凝土振捣时布置三道振捣,第一道设在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设在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设在混凝土的坡顶。每道设2台振捣器,三道振捣相互配合,确保振捣覆盖整个坡面。使用振捣棒振捣,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50mm,振捣棒移动的间距以400mm左右为宜,振捣棒要快插慢拔,以混凝土面泛浆为宜。混凝土表面要用刮杠刮平,再撒5mm——25mm碎石,用木抹拍实抹平。
(三)泌水处理。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坑底,通过侧模底部开孔将泌水排出基坑。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顶端模板时,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形成集水坑,及时用水泵将泌水排除,以提高混凝土质量,减少表面裂缝。
(四)表面处理。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后2~8h,初步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板反复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再用铁面板收面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
(五)加强施工管理。在混凝土结构中,强度不是均匀的,裂缝总是从强度最低的薄弱处开始,当混凝土质量控制不严,混凝土离差系数大时裂缝就多。为防止裂缝,必须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四、加强混凝土养护
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块体里外温度差和减慢降温速度来达到降低块体自约束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以承受外约束应力时的抗裂能力,对混凝土的养护是非常重要的。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温层材料和厚度待定)。混凝土表面压平后,先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覆盖保温材料进行养护,保温材料夜间要覆盖严密,防止混凝土暴露,中午气温较高时可以揭开保温材料适当散热。底层塑料布下预设补水软管,补水软管间距68m,沿管长度方向每100mm开5mm水孔,根据底板表面湿润情况向管内注水,养护过程设专人负责。混凝土泌水结束、初凝前为了防止面层起粉及塑性收缩,要求进行多次搓压。最后一次搓压时采用“边掀开、边搓压、边覆盖”的措施。对底板面不能连续覆盖的部位,如墙、柱插筋部位、钢柱等采用挂麻袋片、塞聚苯板等方式,尽可能进行覆盖,避免出现“冷桥”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成12小时,严禁上人踩踏,浇筑完成24小时内,除检测测温设备及覆盖材料外,不得上人踩踏。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要小于20℃时方可拆除,并在中午气温比较高时才可安排保温拆除。
五、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混凝土的供应,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严格施工管理,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就可以低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本身抗拉性能,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篇13
1.2骨料
混凝土骨料主要是由一些砂石组成,总体可以分为细骨料及粗骨料,对于不同的骨料要分别堆存,严禁混杂在一起,且不能混及泥土,对于骨料的选用要按设计要求,在经监理人批准的料源生产上,一些含有活性成分有骨料,要经过试验进行论证,符合设计要求才可以使用。细骨料要求细度模数在2.4~3.0区间内,砂料级配良好,坚硬干净。粗骨料一般都在大粒径料,有两种级配,二级配骨料粒径是由5~20毫米和20~40毫米两种骨料组成,三级配则是在二级配的基础上加40~80毫米粒径的级配骨料,二级配最大骨料粒径为40毫米,三级配最大骨料粒径为80毫米。级配的选择应通过试验确定,但必须要满足设计的抗压、抗冻、抗渗标号和其他一系列技术要求。
1.3外加剂
外加剂是混凝土施工中常用的一些化学制剂,主要是强化混凝土的一些特性,根据不同的功用,包括减水剂、加气剂、缓冲剂、速凝剂和早强剂等。在使用中要根据工程的施工需要合理添加,结合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及配比情况,通过试验后,确定外加剂的用量,不可随意增减用量。
2组料配合比的控制
2.1配比试验控制
混凝土的各种组料因其生产时间、各自的性质、施工工艺、自然环境等条件都是动态的,所以每个工程项目,甚至同一项目的不同工序及施工时段所用的混凝土配比都不尽相同,混凝土配合比必须通过试验选定,试验后一周,要把试验数据报送监理人。施工人员按设计要求进行原材料确定,在监理人的现场监理下,完成原料取样,然后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工作。试验后达到工程的设计要求,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
2.2配比调整及坍落度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觉得配比不合适,需要改变配比关系时,必须要重新得到监理人批准后方可进行,不得擅自改变组料的配比。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坍落度,要根据项目的性质、钢筋量、施工工艺、环境温度等条件综合确定,尽可能采取小坍落度。
3拌和过程
控制拌和过程中,要严格按配比进行配料,不得随意更改,对于各种组料的配比,要进行准确的计量,按体积或按重量标准进行计量时,标准要统一,不能一时用体积,一时用重量。另外对于拌和过程中不定期抽查,严控搅拌时间、上料顺序、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是否离析等情况。较大工程中,尽可能采用电脑计量搅拌站,确保计量准确,避免人为干扰过多。
4浇筑过程
质量控制混凝土浇筑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前期工作做得再好,如果浇筑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功亏一篑。浇筑前要检查地基处理、模板、钢筋、止水、预埋件和观测仪器等设施埋设和安装这些工作都是否准确到位。另外监理人员还要对人员配备、水电保障、振捣器械等进行检查,确保准备充足,气候、温度、运输等一些都无差错后才可以进行浇筑。
5养护
浇筑后的混凝土要做好养护,养护期间要做好保温和保湿,如果高温大风天气要保证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不干,及时浇水,一般用饮用水即可,但不得用工业废水、污水及沼泽水,如果外界温度在冰点,则要进行保温,避免外冷内热,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产生。养护周期一般在两周以上,但如果混凝土中掺有较多的混合材料,则养护周期要适当延长,要在3周以上才可以。
6混凝土的质量检查
主要包括施工中及施工后检查,施工中主要检查混凝土拌制和浇筑过程中材料的质量及用量、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的坍落度等内容;当混凝土配比由于外界影响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查;对混凝土搅拌时间也应随时进行检查;施工后主要检查外观质量和强度;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要进行抗冻、抗渗性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