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一夜的工作读后感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一夜的工作读后感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一夜的工作读后感

篇1

篇2

篇3

篇4

老渔夫圣地亚哥整日出海捕鱼,可是他一连四十八天都一无所获,但老渔夫用他乐观的心态,依旧每天满载希望的出海。他无亲无故,独自一人住在破棚子里。但他有一个唯一的朋友——五岁的小男孩马诺林。男孩的父母看到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捕到什么,于是不允许男孩再跟着老渔夫。让人暖心的是,小男孩虽然不能再跟老渔夫一起出海,心里却一直惦念着老渔夫这个忘年交。

第八十五天,老渔夫又一大早就出海了。这次,他驾着船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终于,他钓到了一条足有十八英尺的大马林鱼!这其中,他与这条大马林鱼周旋了两天一夜的时间。诸位请想一想,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虽然有足够的经验,但它的力量却远不及那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更何况还是两天一夜。

但他的努力没有白费。马林鱼败下阵来,败给了他的顽强。但幸运并没有持久的停留在这里,在这艘破烂的渔船上。鲨鱼,一群鲨鱼盯上了那条大马林鱼鲜美的肉。这时,老渔夫只要解开绳子,放弃那条马林鱼他便能轻松地回去。但老人并没有这样做。他选择了战斗。他拿起了船上所有可用的东西,终于,鲨鱼离开了,老人,在这场战争中胜出了。纵使马林鱼只剩了骨架,而他也精疲力尽。

“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这是他那时说的话。

海明威先生写作的态度极其严谨、认真,这点从他的作品中就能看出来,他每天写作前,要先把前一天的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书写完后又从头致尾改一遍,草稿请人打字誊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样出来再改一遍。他认为这样的三次修改是写好一本书的必要条件。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就写了六个月,修改又花了五个月,清样出来后还在改,最后一页甚至改了三十九次才满意。

可见海明威先生对他的创作是多么严谨认真,才让其他人能看见这样优秀的作品。

最新中学生老人与海读后感2读了《老人与海》,我便被主人公乐观,勇敢与执着的硬汉形象所深深吸引。

主人公桑迪亚哥是位“背运”的老人,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第85天出海,经过两天三夜的搏斗,最终捕获一条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归航途中,多次遭遇鲨鱼袭击,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终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在这期间,老人以非凡的勇气,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饥饿,疲劳和伤痛,一次次地超越人类的极限。但我们从中没有看见一滴失败者的眼泪,却分明看到强者失败时高傲的微笑,他是一个硬汉,是一个虽败犹荣的英雄。

这是一场孤独的历程,一个人划着一条小船缓缓地驶向远海,被大鱼拖着在漫无方向,复杂的洋流中四处飘荡,那种令人恐慌的迷失感,就像一个人在黑夜森林中寻找出路一样,老人只能和自我对话,和鱼对话,和大海对话。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能够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外在的肉体能够理解折磨,内在的意志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被打败的能够是肉体,但绝不能是我们的意志。最大的敌人永远都是自我,当一个人的意志坚不可摧时,那么便没有任何事物会再让你畏惧。

所谓的“背运”,从未在老人心里起过一丝涟漪,他在大海上时刻面临着生与死的挑战,却始终没有产生退缩的心理。而反思我们此刻所定义的挫折,磨难,难以跨越的荆棘,是何等的肤浅。或许,应对这些,老人的脸上仅有淡淡的不屑。

尽管老人最终并没有将大马林鱼安全地带回家,不是最终的胜利者。可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老人难道就不是一个令人崇敬的胜利者吗?因为他至始至终,都没有向大海,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他在精神上取得了虽败犹荣的胜利。在暗潮汹涌的海面上,残破的小船,冷冷的海风夹杂着浓烈的血腥味,也许这才是人真正害怕的,唯有不羁的灵魂,才能与大海对抗,与自然对抗,与命运对抗,这才是真正的伟大,即使他不曾成功过。

最新中学生老人与海读后感3读完《老人与海》,我深深地折服于老人顽强拼搏,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

《老人与海》讲述了老人圣地亚哥独自出海打鱼,钓上大鱼后,与垂死挣扎的大鱼和企图分食的鲨鱼作斗争的故事。虽然最后他只拖回了一条鱼骨架,但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是个永远不会灰心丧气的人——八十四天没捕到鱼还坚持出海,他是个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人——鲨鱼肝油对眼睛有好处,味却令人讨厌,老人仍旧每天喝一杯,他是个不屈服于命运的人——大鱼挣扎,鲨鱼撕咬,他奋力与它斗争。手抽了筋,钓线把肉划破,流出了血,仍然拼尽全力地保护大鱼的肉。想一想,你能做到吗?

几天几夜,圣地亚哥一直守着那条大鱼。他没能好好地休息:钓线背在身上,大鱼一有动静他就会被弄醒,然后他就得想尽办法与大鱼斗争。他没能补充体力:几天几夜只喝了一瓶水,食物来源靠钓鱼,一边吃,一边还得提防着大鱼。斗完大鱼,斗鲨鱼;斗完鲨鱼……斗更多的鲨鱼。每驱赶走一条鲨鱼,他就损失一些东西。失去了鱼叉用小刀,失去了小刀就用棍子敲。

他的手疼得不能使唤,但他坚持着,直到最后一条鲨鱼撕掉了这条鱼剩下的最后一点肉。他不向命运低头,奋力拼搏着,没有什么能打垮他。只要有一点希望,他就不言放弃,朝着目标直冲过去。尽管他没能保住这条大鱼,但他已经拼尽全力。该做的都做了,问心无愧。努力拼搏过,虽败犹荣。

我想起了一个人——海伦,凯勒。她是一位残障教育家,被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在她十九个月大的时候,一场大病夺走了她的视力和听力。八岁时,海伦的父母为她找到了一位家庭教师——莎丽文小姐。在沙丽文小姐、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她学会了说话,并先后进入赖特。赫马森聋人学校和剑桥女子学校学习,并考入哈佛大学,开始尝试写作。她和圣地亚哥一样,不屈服于命运,努力前行。尽管磕磕绊绊,但她从未放弃过。最后,她成功了。

虽然圣地亚哥这次没能把鱼肉带回来,但他的精神却胜利了,战胜了大鱼和许多凶狠的鲨鱼。我坚信,他下次一定会成功的。 再说了,只要努力过,失败不遗憾!

最新中学生老人与海读后感4翻开《老人与海》的扉页,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正是这句坚毅的话带我走进了老渔夫公圣地亚哥的世界,它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的故事:老渔夫圣地亚哥已经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了,在第85天的时候,圣地亚哥启程去了远海。在那儿,一条大马林鱼上钩了,他与它周旋了两天两夜,终于,他成功了。可在最艰难的时刻过去了之后,他却遭到了鲨鱼的袭击,老人在饥饿的鲨鱼群里宁死保卫自己的成果,造就了一个不败的神话,深深地震撼了我。

老渔夫圣地亚哥的那种不服输的精神在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书中的结尾,圣地亚哥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只要我没死,我就不会放弃。”这个平凡的渔夫,和世界上千千万万的渔夫一样平凡,然而,他又和别的渔夫不一样,他身上有一样东西在闪光,是什么东西呢?是永不服输的精神,是坚韧不拔的毅力!

那么,圣地亚哥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呢?从物质的角度上讲,他是失败者,因为他丢失了鱼叉、刀子、大马林鱼所有的肉,连浆把也断了,可以算得上是一败涂地,但如果是从精神的角度上来讲的话,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圣地亚哥是一个成功者,他不仅战胜了大马林鱼,还打死了许多试图侵略他劳动成果的鲨鱼,可谓是战果辉煌,并且他还带回了大马林鱼的骨头,光荣地回到了家。

老渔夫圣地亚哥教会了我遇事不应该轻易放弃,不轻易向困难低头,你没有尝试过怎么会知道自己会不会成功呢,只有像个战士一样经过坚毅不拔地去争取过,成功固然可喜,哪怕失败了,对自己也是一种历练,不会让自己留下遗憾。

回想生活中的自己,缺的不就是圣地亚哥的这种坚毅的精神么,如果圣地亚哥在84次的无所获之后放弃了,那么也就没有了第85次的大马林鱼;如果圣地亚哥在遇到鲨鱼袭击时没有勇敢地战斗,那么可能他已经葬身在鲨鱼肚子里,而不是击退鲨鱼群,带着大马林鱼骨回家了,如果……生活中你不可能永远成为强者,也不会是永远是弱者,我们不能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轻言放弃,要学习老渔夫的坚毅的精神不屈服,不放弃,还是那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在困难面前,永不言败,用自己的努力成为精神世界的强者!

最新中学生老人与海读后感5今年暑假,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我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必须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小说描述的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渔夫,在一次单身出海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却拉不上来。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我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下。之后又因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下,最终突出重围,将大鱼带回了渔港,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

当我读到“老渔夫想:那里离海岸实在是太近了,也许在更远的地方会有更大的鱼……”时,我十分佩服这位老渔夫,因为他这时已经打到了一些鱼,但他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向着更大的目标前进。再看看我们,平时遇到一点小困难,我们都叫苦连天。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就应像这位老人一样胸怀大志,去追求更好、更大的目标。

当我读到“大马林鱼开始快速地围着小渔船游动,将缆绳缠绕到了桅杆上,老人右手高举着钢叉,在它跃出水面的一瞬间,竭尽全力地向它的心脏掷去,一声哀鸣结束了大鱼的生命,它静静地浮在水面上……”时,我的心也像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我十分钦佩老人那种毫不畏惧、坚持不懈的精神,虽然明白对手实力很强,但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老渔夫才获得了这场生死较量的胜利。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习老渔夫的精神,做事情不怕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篇5

牧歌的情调是必然要说的,因为它太能动人的心思。牧童黄牛梧桐村,草青叶绿无尽天,云雨烟高不知处,正逢遥歌踏寒来。乡土的气息是必然要说的,因为相对于大都市的灯红酒绿,它太易感人了。淙淙的溪水不必说了,孤舟一叶也不必描了,茅椽漏檐更不用去斟酌了,单枝头鸟,单拾柴夫,单小蓬童足以让你留恋往返。

若将边城之人比为一子,此子必有“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之神韵。人合天姿,则铸以金屋藏之。这座人性的金屋,藏有质朴的人性之美,遥隔于乱世风尘,远离于肮脏之地,无卑微低下之灵魂,无贪婪无穷之利欲,无弦瑟红友之乐,无灯红酒绿之燥。生活是一箫,是一笛,像一个浪荡于江湖,不闻于世俗,遐避于山水的隐士,为当世之陶潜花源,为魏晋之竹林再现,陶然乐之矣!

山美孕育人灵,人灵方有佳事。夜深三年六月,弥漫歌喉未哑。这是一场梁祝的翻版,比之于都市人的肤浅,世俗人的势利,更显纯真纯美。这是一场悲剧?还是一场喜剧?天公不作美,这是闲聊的常话;生死在天,这是难言的悲楚。纯善、纯清葬送了美,纯真、纯心买别了情。再讲那“物极必反”的大道理也无济于事,也是对美的一种玷污。虽然人影皆去,留下的是凄凉,但凄凉属于凄美;凄美,也是一种美。

渡船晚不休,待月还归人。山重无灯火,江暗旧青滩。无语拭干泪,春雨带秋风。阑角人憔悴,千帆不叙归。

这等待又何尝不是一种美,翠翠的心中也必怀有江南的古韵,等着那跶跶的马蹄经过,必思,那马上之人,是归人,而非过客。

边城读后感作文2清莹的河水摆动着,弯曲了光线,斜射在水底的碎石上,微风拂过,带来细碎的草叶及竹雀草虫婉转的歌声。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狗。

简单的人,简单的故事,简单的情感。它没有大悲大喜,没有惊心动魄,没有撕心裂肺。它就那样静静地诉说着,那样真实,那样细腻,它就象一眼清泉,轻柔地将人包围,慢慢地将人感化。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是个朦胧的天堂。这里有秀丽的山水,醇朴的乡民,热情的乡风,对于已习惯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人来说,这里不就是心灵的栖息地吗?作者从一个在自然中长大的纯真女孩的角度向我们细细诉说着景与情。

十五六风的女孩的心思最为敏感与缜密。尤其是这样一个纯真的女孩,在美丽的环境与淳朴的民风中,心也就更加柔软了。那个美丽的端午节的夜晚,那个美丽的少年曾触动了她柔软的心,谁知命运弄人,大老与二老却同欢喜了翠翠。他们身为优秀的青年,继承着茶峒地方的优秀品质,彼此鼓励谦让,公平竞争。天保走了车路,便要傩送走马路。傩送唱了一夜的歌,唱软了翠翠的心,也唱黯了天保的心。天保为成全弟弟而决心出走。不想茨滩的水残酷无情,吞噬了天保,只留下傩送呆呆在岸边遥望,对老船夫带了误会的傩送最终跟随了哥哥的脚步。在一场大暴雨中,人走了,塔塌了,只留翠翠在河边守望。

仿佛是冥冥中有命运刻意安排,翠翠终究走上了母亲的道路,这种无奈、悲伤、遗憾,就像是一层薄雾给最原始,最纯正的美披上了忧伤的色彩。

边城读后感作文3不能不佩服沈先生的文笔,薄薄的一本小书,那样云淡风轻的描写,就生动地重现了茶峒别具特色的人情风味、乡土世故。还有翠翠,这个山泉一样清澈的女孩,她的爱情亦在字里行间不动声色地铺展开来了。遍览全书,可曾有一处明明白白地写出“爱情”两字呢?但凡是用心读过的人就一定能体会出一个情笃初开的女孩对爱情的向往与执着。

要怎样的一份情感,才值得用一生去等待呢?看书的人也许不明白,但写书的人一定明白,书中的人物一定明白。

翠翠不过是十四五岁的年纪吧,刚刚开始憧憬“爱情”这种神秘的情感。她所想要的,不是富贵的家业,不是显赫的地位,她所期盼的,不过是自己喜欢的人能为自己唱三年零六个月的情歌,而自己就能在歌声的伴随下,在美丽的梦境里遨游。

这本书把一个沉浸在对爱情的美好幻想中的女孩的形象勾勒出来了。我们的眼前也许没有这个女孩的相貌特征,但有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她一定有一双清澈透明的眸子,一定有一颗晶莹剔透的心。都市里有太多纷扰复杂的情感了,就像河水,再好的水质也免不了搀杂泥沙和石块。而在《边城》里,一切都是简简单单的。爱,或者不爱,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

《边城》像清风一般吹拂着都市人那颗不安分的心。简单决不意味平淡,相反,简单的文字、简单的情节,蕴藏的正是强烈的情感。

《边城》里的文字正如茶峒小镇的民风,淳朴、单纯、明了。在平凡中看出伟大,在琐碎中透露深刻。这就是《边城》。

边城读后感作文4读了《边城》,不知是喜还是悲。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若加个结尾,又似乎是狗尾续貂,毫无意义。

人生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俨然成了悲剧,这大概是带了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翠翠一出生便是悲剧,她是畸形恋情的产物。不久,翠翠的父母便相继死去,这成了翠翠人生悲剧的基础。悲剧之所以成为悲剧,不是悲剧的产生,而是悲剧的永恒。翠翠平安地度过了人生开端的十几年,然而一连串的人和事触动了翠翠敏感的心,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姑娘的心。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三角恋结成一个结捆住了翠翠。但这个结实际上又拉住了翠翠,前面就是悬崖,让她在甜蜜和矛盾中享受人生最大的快乐。不久,这个三角形的一条边折断了,翠翠的命运已无法稳定。她像坠入深渊,天保遇险丧命,外祖父的离世,傩送的出走,点动成线,悲剧似乎具有了延续性。沈从文先生也许心里也不好受,给了故事一个幻想。虽然是这样,悲剧的惯性仍然冲击着我的心,使我不得不猜想着傩送再也没有回来。然而看惯喜剧的我又不忍而想着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让人同时产生两种情感,这大概就是《边城》的魅力。

我喜欢《边城》,但我更喜欢书中的边陲小城。人若是能在一个淳朴的世界里生活,何尝不是一件乐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也飞速发展,边陲小城无法容纳那样淳朴的民风,再也无法成为边城了。我无法再接受一个只在空间上是边陲小城的地方,只能躲进象牙塔里,躲进《边城》,享受人生难得的安静。可是为了生存,我又无法逃避现实中的世界,我只想认同在某一空间某一时间,有一个边城,能容纳人的多余情感。只有在书中,只有在心中。

读了《边城》,让我放弃一切复杂的人际关系、一切繁杂的考虑推理,享受那份独特的淳朴。

边城读后感作文5今年冬天的太阳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浑身舒坦。刚吃完中午饭的我,便坐在椅子上,看起了《边城》。

这部小说是沈从文先生写的,初读之下,会觉得语言很平淡,情节甚至算得上是平凡的,但细读之下,又会被小镇的悠闲适意,爷爷的朴讷,翠翠的可爱以及字里行间的自然、优美、诗意所吸引。读着读着,似乎自己也融入了这个很多年前的故事中。

小说开头向我们展现了在青山绿水间有一个淳朴的白发老船夫,一个穿着碎花布衣的天真少女和一条忠心的黄狗,没有喧嚣,没有张扬,生活简单而宁静,在我们看来或许有些枯燥乏味,但对于一直生活在青山绿水间的他们仍然把这日子过得滋味十足。

本该一直这么悠然度日,但却在一个热闹的端午节,翠翠走上了爱情这条“路”……

那次盛会上翠翠与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不期而遇,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更巧的是,傩送的兄长也喜欢上了翠翠。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的一把好手,天保自知比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去做生意,但不幸溺死于湍急的涡流之中。由于天保之死,傩送十分责怪自己,很内疚,便自己下桃源去了。

篇6

《昆虫记》这篇着作是法国着名困中加法布尔耗费毕生心血才完成的。这本书里介绍了毛虫、蝉、蝎子、蟑螂、*等几十种昆虫。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蝎子《白蝎“自杀”》这一节。有人说,蝎子遇到危险就会自杀。于是,作者就做了一个实验。他用烧红的木炭围成一圈火墙,然后把一只白蝎子放进火墙里。热浪烤在蝎子身上,它倒退着卷成钩子,一会儿伸直,一会儿弯曲,动作快极了,使人看不清楚。突然,它一阵抽搐,接着,就一动不动了。作者用镊子把它夹到一块凉沙土上,过了一个多小时,令人不敢相信的是,蝎子竟然奇迹般的活过来啦,和以前一样变得生气勃勃了!这个实验证明,根本就没有蝎子自杀的这种事情,无非是人们乱猜测而已!

读了这一节,我不禁思绪万千:世界上大概除了人以外,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不会自愿结束生命。其实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自杀都是一种胆怯的表现。大家都认为生命是一种很宝贵、美好的东西,既然上天赐予了我们可贵的生命,那我们就应该勇敢地面对苦难,珍惜生命,也回报他人。

在电视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人因为某种原因自杀了,着名艺人张国荣也在多年前跳楼自杀了。我认为,这些人的勇气真是太小了,简直还没有一个小蝎子勇敢。由此,我曾还联想到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我就是一个例子。我经常会因一道数奥题不会做就生气,苦恼,经常生气的对着草稿本发脾气,有时候甚至干脆不做,空着,这也是一种怯懦的表现!

所以,我们应该学习蝎子的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做一个坚强而又勇敢的人!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拍拍灰,继续前进,人生旅途很短,不要在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上计较半天而耽搁了其他的重要的事情。我时常告诫自己,要坚强,勇敢,因为,失败乃成功之母。可是,却因为没有例子而常常做不到,现在,有了小蝎子做榜样,一个小生灵都不舍得丢弃自己的性命,那我就更不会了。我一定会更加坚定,一步一步地、踏踏实实地迈向初中的大门。

读过作者法布尔的生平和《昆虫记》,我感触很深,《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法布尔说的对:生命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不能说抛弃就抛弃。我们不能把生命当成是享乐或者是受难,应该把它看成是一个合约。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不能违约,直至生命结束。

昆虫记读后感1200字

抿一口茶,心情略微激动地开始阅读一本书——《昆虫记》,它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娓娓道来。法布尔用了毕生的精力研究了昆虫世界,那份执着,那份坚持不懈的精神实在让我佩服。(lz13.cn)书中充满了惊奇,充满了情趣,通过这本书我了解了昆虫世界的真面目,更让我发现了大自然中蕴含着的各种科学真理,这真是一本极其珍贵的生命乐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昆虫世界是多么的奇妙。作者用那生动活泼的行文,轻松诙谐的语调,向我们描述了昆虫世界中的一幕幕。因为这部科学百科同时也带有文学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同时也展现了昆虫的独一无二的个性。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还有,萤火虫、蚂蚁、*、蟋蟀、毛毛虫,燕子、麻雀……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虫的景况,涵盖了关于昆虫的进食、保护自己、、养育后代、劳作、狩猎及生死,几近所有的细节。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一次又一次地把我带进昆虫的世界。多么可爱的小生命啊!我也因此知道它为什么被鲁迅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了。确实如此啊!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且推翻了我以往的看法的是两种昆虫,分别是蜣螂和螳螂。蜣螂就是我们非常厌恶的屎壳螂,整天和那些粪便粪便打交道,揉成团占为己有,但它是名副其实的大自然的“清洁工”,特别爱打扫干净那些不讲卫生的宠物们留在草地上的粪便,公园里的草坪因此而变得更清爽,花朵才更加香气扑鼻;穿着绿色霓裳羽衣的美丽螳螂,它可是一种肉食性昆虫,最喜欢吃蚊子、蝗虫、蛾类、蟋蟀等,它的两条手臂是最可怕的利刃,别看它身材纤细优雅,只要有虫子飞过,它马上就挥舞起大刀,迅速捕杀。我常常想:蜣螂虽然外表丑陋,但是任劳任怨担负起清洁地球的使命,让人类的家园更加美丽;螳螂外表美丽,可是内心非常凶残,我们要看到它凶残的本质,不要被它的美丽外表所迷惑。所以不管他是美丽还是丑陋,存在就有他的道理,地球上的生物只有和谐相处,才能保持生态的平衡;只有通过竞争选择,才能求得物种的进化。

《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它也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昆虫记读后感1500字

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的《昆虫记》使我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昆虫记》是一部带有文学色彩的著作,文中的一字一句,都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同时也展现了的昆虫的独一无二的个性。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法布尔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他的《昆虫记》也让我在读时仿佛自己就是一只在旁观的昆虫。每一只昆虫都有人一样的情感。如:“已经慌了神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忘到脑后去了。当你看见会动的叶子时,是不是很奇怪呢?如果你看见会动的木头时,会不会吃惊地张大嘴巴呢?其实,那会走的叶子是螳螂,瞧!它正在捕捉食物呢!那会动的木头其实是被管虫在木头下面爬着寻找食物呢!松毛虫一般都是排着队走的,而且还有一个“领队虫”。如果领队虫干了什么事,其他的松毛虫也会跟着“领队虫”做。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一生的时间与精力,他仔细的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并将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没有哪位昆虫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若不是有为如此顽强的法布尔,我们的世界也就永远读不到一部《昆虫记》了。说我们幸运,还有更深的道理。法布尔之所以顽强,是因为他有着某种精神。如果他放弃了,丧失了自己那种精神,这世界同样不会出现一部《昆虫记》。

《昆虫记》中对昆虫的细节描写更是令人不得不佩服法布尔超人的观察力,如蝉和蚂蚁乞讨粮食时的狼狈形相:“蚂蚁站在门槛上,身边摆放着大袋大袋的麦粒,正调过脸去背对前来乞讨的

《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我看到了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当然,这也离不开法布尔的辛勤努力,他凭着勇于探索的精神,因对知识的渴求,日日夜夜的钻研昆虫,他的精神也应值得我们学习。法布尔曾经提出一个问题:“只为活命,吃苦是否值得?”为何吃苦的问题,他已经用自己的九十二个春秋做出了回答:迎着“偏见”,伴着“贫穷”,不怕“牺牲”,“冒犯”和“忘却”,这一切,就是为了那个“真”字。在这本《昆虫记》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昆虫的大千世界,更应该领略到的是法布尔“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

昆虫记读后感1800字

究艺术的。你听蟋蟀在弹琴,它用四个发音器把歌曲传到几百公尺远的地方,这声音多么大啊!蟋蟀喜欢在暖洋洋的阳光下弹琴,圆浑、响亮、富有节奏感,而且无休止地延续下去。它的生活比阳光还阳光,整个春天它都这样自得其乐地歌唱着,它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它为幸福的生活歌唱。我们现在幸福吗?我们对现在的幸福感恩了吗?我们为幸福歌唱了吗?我们为幸福生活尽力工作、学习了吗?我们在抱怨的时候,我们颓废的时候,想到了光亮了吗?我们是不是应该像蟋蟀看齐,时常弹响自己的琴声,感受身边的快乐,阳光的明媚。我们都喜欢蟋蟀吧,它带给你的不仅是歌唱,更是精神的愉悦,向上的风帆。

喜欢卷心菜的毛虫大家还记得吧。现在让我们再认识一位消灭毛虫的能手——金步甲。它是乡野卫士。有了它,卷心菜就安全了。但是金步甲是很残忍的,是残忍的吞噬者,吞噬同伴。战争是残忍的,这小小的昆虫界也充满了血腥。昆虫跟我们人类在劳动和掠夺上多么的惊人的相似。我叹服神秘的自然,

更叹服法布尔的独具匠心的细微的观察,为我们展现了真实的昆虫世界。观察,精微的观察,全身心的投入,就像沈复写的《童趣》,明察秋毫,就能发现物外之趣。经常的延长自己的思维,你会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

观察是需要光亮的,大自然的光亮除了天上的太阳,还有地上的萤火虫。那奇妙的小动物,为庆祝小小生命的欢愉,在尾巴上燃放烟火。从出生到生命的结束,萤火虫在不断地发光,生命不息,光亮不止。我们从中是不是也有所触动。

“萤火虫的光是白色的,非常柔和而且幽静,没有一点儿刺激,就像星星的光华被这只小小的昆虫给收集起来了一样。让我们怀疑天上的星星原本就是无数萤火虫在那里睡眠。”法布尔对萤火虫的热爱,让他用心去观察,去体验,用充满无比喜爱的语言描述了那点点亮光。他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非比寻常。因此,人们赞誉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书写”。

《昆虫记》将昆虫世界化做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被达尔文誉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的法布尔以人性观照虫性,书中描写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而且阅读本身就是美的享受。文中运用了巧妙的拟人手法,还有法国式的幽默生动。让我们在探索昆虫王国神秘的同时,不断了解昆虫先生、女士的生活、习性。法布尔先生还用了许多生动的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把昆虫的动作、神态描写的让人感到如临其境。好象自己也走进了昆虫的王国,和它们一起高兴、唱歌、忧郁。仔细观察吧,你也会发现许多的乐趣。

昆虫一样有着和人一般的生活。尽管它们的生命是那么弱小,那么卑微,那么微不足道。但它们的生活同样很精彩,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尊重每一个生命,自己就得到了尊重。

昆虫记读后感2000字

法布尔以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以人文精神统领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

这是第一次接触《昆虫记》,是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一提到《昆虫记》我就想起了那种平淡无趣的说明文,让我顿时没了兴趣,但是才读了一点,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那些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让我感到了他们的存在。在这之前,昆虫的世界几乎是我想象的,因为我没时间也没精力去观察它们了、解它们,想象着他们十分和睦美好,不会有一地争吵或是斗殴,但是自从看了《昆虫记》,昆虫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颠覆了,原来昆虫跟我们人类一样有生与死,有劳动与掠夺等许多活动,这都与人有着惊人的相似。他跟我们人类一样,又善良的食草性昆虫,又残酷的食肉性昆虫,我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好像他们就在我眼前进行着一切活动,把我带到了一个真实的昆虫世界。《昆虫记》中对昆虫的细节描写更是令人不得不佩服法布尔超人的观察力,如蝉和蚂蚁乞讨粮食时的狼狈形相:“蚂蚁站在门槛上,身边摆放着大袋大袋的麦粒,正调过脸去背对前来乞讨的蝉。那蝉则伸着爪子,唔,对不起,是伸着手。头戴十八世纪宽大撑边女帽,胳膊下夹着吉他琴,裙摆被凛冽寒风吹得贴在腿肚子上,这就是蝉的形象。”这段乞讨的描写真是惟妙惟肖。

篇7

二、 学中激趣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相当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发和利用。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20世纪初,欧洲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德可乐利把兴趣作为其教学法的中心,他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由此可见,让学生产生兴趣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读一读

教师满堂的说教,让学生成了听众。听众是被动地,而且学生真听进去的少。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要加强语感的训练。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作者见了总理一夜的工作,心中有无限的感慨,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慨是激动的、自豪的教师可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越读越投入,让学生在朗读中参与内心的感受。不由自主地产生对的敬爱之情。

2、画一画

根据课文内容画画,有利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且,画画对学生来说,也是学生所喜欢的,感兴趣的。这样学生也就会主动的参与学习。比如:在《林海》一文中,作者写到大兴安岭的“岭”和秦岭的“岭”是不一样的,到底哪儿不一样,文字比较多,且不好理解,可让学生自己通过画简笔画来帮助理解。云横秦岭的情境也让学生画一画,学生对大兴安岭的温柔也就有了深入的理解。

3、说一说

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肯定,学生就会感到有说不完的话。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主动的参与学习。如:《鸟的天堂》 一课,可让学生当导游,让学生对鸟的天堂的美景进行解说。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鸟的天堂之所以有这么多鸟的看法。

4、看一看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出示幻灯、CAI课件、挂图、生字卡等,让学生直观感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5演一演

学生是好动的,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把课文当作剧本 ,让学生表演。学生为了表演好,就会主动的学习。如:《两小儿辩日 》这篇课文就可以让学生表演。

6、辩一辩

辩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如:《宇宙生命之谜 》这篇课文,把学生分为两组,即宇宙中有生命和宇宙中没有生命。让学生自己从课文找证据,来证明自己一方的观点。

7、写一写

如:给课文的彩图写上几句简短的话,写自己的读后感等,这样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8、问一问

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来问一问。让学生提问题,特别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就非得让学生下一番功夫去领会课文,这样就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了学习。

9、答一答

篇8

1.圈画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词义,并把对一些重要词语的简单理解写在字词旁边。

2.画出重点句、含义深的句子和其他指定勾画的句子。

3.画出不懂的地方。

4.高年级有的课文可标明分段情况。

训练之初,我把预习画注放在课堂上进行。画什么,分别使用什么符号,有明确规定,注在哪儿,怎么注,有具体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便能掌握预习画注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预习画注放到课下后,加以检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定时检查画注效果,及时掌握每个学生自学的情况,以便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指导。我还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自学心得交流或选定有代表性的画注师生评议,奖优促劣。

预习画注是学习的准备阶段。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的情况可以成为教师在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和因材施教的依据,并为课上进一步画注,深入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课中画注

课中画注即在讲读过程中再画再注。它不是课前画注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此基础上,教师依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预习理解的程度,抓住课文的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要求,引导学生结合画、批、注,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

例如,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教师从检查预习入手,让学生读、画感受深的句子,谈自己的体会,引出课文的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然后教师要求学生默读叙述这一中心内容的第二段,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最能表现总理工作劳苦和生活俭朴的语句,勾画批注,深入理解。

当学生理解不够深入、全面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读、思、画、注、议。如学生抓住写室内陈设简单的语句理解了总理生活俭朴之后,教师适时提示:“这里为什么还要写‘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一句?它和室内陈设简单是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从对比中深入理解总理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人民公仆的伟大风范。

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就会有不同的画注结果。如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有的学生抓住“不是……而是……”“一边……一边……”“有时……有时……”等关联词语来理解总理审稿的严肃认真、不辞劳苦;有的学生则抓住“看”“想”“画”“问”等动词来理解总理审阅文稿的细致周密、异常辛苦。尽管画、批的内容不同,但都有道理。类似情况,教师要充分肯定并给予鼓励,让学生各抒己见,甚至展开争论。这样会使学生理解得更全面透彻,也有利于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读、想”是画注的前提,教师一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去阅读、去思考;“议、答”是画注的扩展,教师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善用一段连贯的话明白的表述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得到同步训练。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精心提问,适时点拨,巧妙引导上。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去活动――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动手画、注,动口读、议。

三、课后画注

课后画注是学习的整理阶段。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讨论,学生对所学内容由不懂到懂,由体会不深到体会深刻。课后画注就是要把有关内容补记在课本上。

课后画注是学生进一步消化、吸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严格要求、精益求精的学习习惯。因此,我把课后画注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每课都留下几分钟时间,组织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进行学后补画、补注。在画注训练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我还经常鼓励学生写一写“学后心得”或“读后感”,把读与写结合起来,将画注训练逐步引向更高层次。

篇9

一、对话需要心与心的交流

在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语文课上,学生真是神了、奇了,妙语连珠,听课的教师也时常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或开怀大笑(通过这种方式参与“对话”)。出现这样的场面,是因为于老师很有亲和力,能蹲下来和学生“对话”,注意寻求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这诚如萧伯纳大师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后,每个人则都有两种思想。”借助对话,学生由传统意义上的边缘人地位被拉回到中心地位,语文课堂将由此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动态局面。

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人”,努力营造出宽松民主的氛围。一个教师叫学生用“因为……所以……”造句,一个学生说:“因为××胖胖的,所以我们就叫他企鹅。”教师反馈说:“真没出息,你不能造别的句子吗?造句子应造好听点,有意义点,造不出还是不说的好……”此后几天,班上学生再也不敢举手发言。在阅读教学中,每个学生阅读时都有“期待视野”,在不同心境下读课文,感受、体会也会不同,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视野”一定要重视,一定要琢磨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角度去思去想去与心灵对话。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个体因为文化积累、主体内心感受等因素各不相同,对话的结论肯定不尽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和从多角度去探讨思考问题,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或作错误的定性评价。我教《一夜的工作》时,曾问学生:“你觉得总理这一夜是怎样的一夜?”一位学生站起来语:“简朴。”我接着问道:“你的回答也很简朴,再说说理由好吗?”这位学生想了想,说:“因为他是一国的总理,办公室里就算有高级的摆设都不过分,现在却只有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而已,因此我觉得总理非常简朴。”由于我的追问,学生的发言从一个词增加到了非常有理有据的一段话,语言因“立体化”而大大提升了“含金量”。在语文教学中,课堂交流环节既是学生心得汇谈的最佳“平台”,更是言语操练最主要“时段”。

二、对话需要激励性语言

卡耐基曾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激励性语言能够点石成金。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由衷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都会放飞学生学习的翅膀。

“对话式”教学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对话中来,关注学生的需求,尤其是后进生,更应用激励性语言。如在教学《信》这首诗歌的第二小节时,学生欣赏完黄昏及雏鸟等待妈妈回巢的图片后,我让学生想象此时雏鸟会对妈妈说什么?并问道:“你的心情怎样?带上你的心情读‘妈妈快回巢,天已黄昏’。”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我及时评价:“你读得真不错,把小鸟急切的心情读出来了!你读出了对妈妈的爱,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有个学生声音很小,我就关切地送上:“你的声音小了,也许鸟妈妈没听见,再来一次,好吗?”我说时没忘记送上一个微笑与赞许的眼光。她鼓起勇气,又读了一遍,这次响亮多了。我给予赞美:“哦,这回鸟妈妈一定听到你的呼唤,正快马加鞭地往回飞呢?太谢谢你了。”这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一节课上,那位学生频频举手,回答也相当精彩。我想这短短的40分钟,也许对她的一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对话需要用心地倾听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要学会倾听。倾听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注学生,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产生“共鸣”,学生才会说真话,抒真情,超越课堂,超越学习。

我教《称象》一课后,在谈读后感时,绝大部分学生意见一致,都说曹冲很聪明,而一位学生却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觉得曹冲蛮聪明的。”乍一听,也没什么特别,但我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便让这位学生说说为什么有这种想法。这位学生说:“在那时候,曹冲想出用石头来代替大象,称出大象的重量,办法很好,但搬石头太麻烦了,人又累。如果让随行官员一个个地上船,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有多重,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这不是更方便吗?”

多么与众不同的而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多么可喜的求异思维火花。正因为有了倾听,让学生一吐为快,欣赏他的真情告白,才有了课堂上这么精彩的对话。曾有一位专家说过,学生不是不行,关键在教师是否真正地倾听,善于启发引导。有效倾听的实质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关注”。

四、对话需要教师提高素养

篇10

一、激发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能够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欲加强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为进一步提高其阅读积极性和记录兴趣,还要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笔记展评、故事演讲、精彩片断朗诵等竞赛活动,让学生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为今后的自主阅读、终身阅读打好基础。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好。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点燃学生阅读之火呢?

1.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要学生多读书,教师自己首先就要多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

2.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一方适合学生读书的天地,营造宽松和谐的阅读环境,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首先要建设一个书香的班级,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能感受到一种浓郁的书香气息。其次,教师还应在与学生的阅读交流中建立一种美好的情感氛围。

3.创设浓郁的书香氛围。“交流”能促进孩子的读书热情。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书籍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还可以通过“最近看了什么书,书里告诉了你什么”、“赶快说给大家听听,你知道的真多”、“你读书的时候,会有什么想法”等问题激起孩子们乐于分享好书的愿望;或不定期地开展“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活动,从而激起其他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4.还给学生阅读的自由。对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如果学生为完成任务而读书,对于一些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很可能会失去阅读兴趣。我们要把阅读自还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让学生轻松地阅读。所谓轻松地阅读,就是让学生在没有过高要求、没有过重压力的环境下阅读。我们要让学生轻松地从事阅读活动,让他们尽情享受阅读的美,而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

二、合理择书

臧克家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别林斯基也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读书好比吃奶,让孩子吃羊奶还是吃狼奶,结果截然不同。可见书的好坏在于选择,选择一些思想健康、内容积极向上的书给孩子,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对于社会经验少、辨别能力不强的孩子而言,就需要有社会经验的父母、老师及其他长辈来帮孩子鉴定。帮孩子选择一些健康、有益的好书来读,胜于让他胡乱读许多没有选择的不合适的书。

工作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新课标规定书目的要求,采取向学生推荐和向家长列书目清单的方法,向学生推荐了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书籍,让学生和家长有选择性地购买、阅读,以扩大学生阅读的视野,提高阅读质量。

三、学会阅读

良好的文字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功,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要靠阅读来实现。现在,有些孩子不会阅读,教给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为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我校设立了阅读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学精读感悟的能力,让学生做到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四、会记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不光要做到眼到、心到,还要做到手到。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为此,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了一本“阅读积累本”,让学生把所阅读文章中的精彩片断积累起来,让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一是原文摘抄法。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二是提纲摘录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三是感悟法,即写读后感。阅读时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学以致用,就能提高学生认识、表达自己见解和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

五、指导背诵

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说多读、多背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古人强调读的重要性,只有多读、多背诵,把名家名篇的精彩语句转化成自己的营养,慢慢吸收,在写作时才能做到左右逢源、挥洒自如。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不同的内容,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如整体背诵法、分部背诵法、理清层次背诵法、顺思路背诵法、抓关联词语背诵法等,培养学生的背诵积累能力。

在课外阅读中,我经常鼓励学生选择最佳时间进行背诵。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早空气新鲜,环境安静,经过一夜的休息,头脑分外清晰,好比一张刚刚擦过的黑板,没有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心理学上称前摄抑制),因而容易记住新材料。另外,晚上临睡前也是背诵的最佳时间,因为背完即入睡,没有后来学习材料的干扰(心理学上称后摄抑制),因而记得较牢。如果清早起床后再复述一遍,则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韩)南美英著宁莉译《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5-1第1版.

篇11

宋佳是那种聪明能干全都写在脸上的女子,搭配得体的衣服、一丝不乱的发型、修剪精致的指甲和无论何时都可以大方应对的从容。但或许脸上挂了太多精明,骨子里就没了。可以从容应对别人,却永远无法从容地面对自己。

“我和我先生……”宋佳说到这里的时候突然笑了一下,突兀得像碟片放映中突然一下的卡滞,“我们在一起很多年了,从高中开始,是老师、家长都视作眼中钉肉中刺的早恋。”她突然又笑了,像是嘲讽,又像是怀念。

我们早恋得很奇怪,很多高中生谈恋爱,都是高一高二开始,到了高三大家为了前途各自努力,感情慢慢地就会淡下来。但我们不是,我们是高三才开始恋爱的,而且是下半学期。我们坐了两年半的同桌,真的是一份水到渠成的感情。模拟考试前,我们被班主任叫到了办公室,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他的爸爸。

我还记得那间办公室的墙上挂着爱因斯坦和李时珍的画像,班主任板着脸坐在叠落得七零八乱的考卷后面,他爸爸站在那两个金框画像中间的阳光里,瘦瘦高高的,头发梳得一丝不乱,眼角在眯起来笑的时候有少许的下垂。他爸爸是政府官员,跟学校的领导都相当的熟识。我在从教室到办公室的路上作好了自以为周详的活动,但那一切都敌不过他父亲那双似笑非笑看我的眼睛。在班主任开口说话之前,他就从阳光里走出来,拍着我的肩膀把我带到了走廊上。

“宋佳?”他轻轻地问我。

“嗯……”我低着头,下意识地快速地点着。

“天一跟我说过你的情况,他跟我保证说,你们绝对不会耽误学习,绝对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吗?”

我继续低着头,使劲地用指甲抠着自己的手掌心,我不知道这个问号后面所隐含的深意究竟是什么。

他突然笑了:“别紧张,别紧张,你放心,我们不会让你受一点委屈。”然后又补了一句:“有空来家里玩。”从始至终,他的手都轻轻地搭在我的肩上。

我到现在还能清楚地记得当时那个瞬间,在他轻轻地说完那些话后,我全身的毛孔好像全部舒展开来。我也还记得同样是那个瞬间,全身的神经仿佛全部绷紧了,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那是我第一次如此真实地感受到父亲身上那种让人亲近的味道,和那股奇妙的可以让人安心的支撑力量。

天一后来就是我的先生,丁天一,清清脆脆的一个名字,却是非常温柔的男人。而他跟父亲说过 “我的情况”,就是我曾经有过两个父亲但终究却一个也没有了。

在我有清晰的记忆之前,父母就已经离婚了,在那个年代,离婚还不常见。我对亲生父亲的惟一记忆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印象,他在厨房和妈妈打架的时候,顺手把我扔进了涮墩布的池子里。据说离婚后他曾经想要回我的抚养权,而我在看见他的一瞬间便放声大哭。妈妈至今说起这件事时,言语里还会透着一点骄傲和得意,仿佛那是我从小就“明辨是非”的证据。但其实,小时候的我只有在偷偷翻出旧照片后才能知道父亲的长相,当我一个人和3个说我是没爸的男孩子打架时,当我幻想着爸爸的胡茬子磨蹭脸庞时,我很希望有一个“父亲”可以出现,陪在我身边。

小学毕业的时候,母亲再婚了,很突然,并没有征询我的意见,就那样把我带进了一个陌生的家庭,跟一个陌生的男人朝夕相处。我一直不肯叫他爸爸,哄我也好,利诱也好,我就是不肯,即使叫他叔叔,我也不肯看他的眼睛。那年冬天,母亲去很远的地方出差,一待就是一年。临走的时候,他们俩跟我说,叫爸爸吧,从今天起就是你和爸爸在一起生活了,不叫爸爸的话,就不让你回家。我看着母亲提着行李箱的手,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会选择这样一个方式来取得我的认同。我扭头就往外走,两步还没跨出去,就被母亲劈手拉回来,跟着就是一个结结实实的巴掌。我能感受到那个巴掌的颤抖,我也能听到她声音中的颤抖,她说,你太不懂事了!

于是我张口喊了爸爸,我只是不想让母亲担心,仅此而已。叫了第一次之后,那倔强的、小小的尊严与坚持便瞬间土崩瓦解,于是便那么一直叫了下去。3年后,他们又离了婚。不记得从叫第几声“爸爸”开始,这个词汇便和心中真正的“爸爸”的意义彻底分离了。爸爸随口便可以叫,却永远也得不到。

所以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个阳光灿烂的午后,那个轻轻搭在我肩膀上的温暖的手,严厉中透着宽容与宠爱的声音,和那扑面而来的属于我梦想中的父亲的气息。

大学的时候,我跟我先生就那样顺顺利利地交往下去,节假日或是周末的时候,我就会去他家。我先生可能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那个时候我会那样想方设法地到他家里去。其实我只不过是贪恋那浓浓的家的氛围,四个人挤在沙发上看电视,说说笑笑,往后一坐就能靠在家人的肩膀上,小狗从别的房间跑出来,叼着麻绳编的骨头让你陪它玩。

还有一个原因,只要我去他家,他父亲一定会亲手烧菜给我吃。平常的时候,他是从来不下厨的,但只要我去了,茶几上一定会有我爱吃的零食,他一定会做我爱吃的菜。我真的无法抵抗那样一份归属感,看见他,就好像回了家。

宋佳说话的速度很快,她的头也那样一直微微地仰着,似乎但凡停下来,她就再没有勇气说下去。但突然她顿了一下,只不过是很短的一刹,快到连她自己都没有注意。她的手下意识地转着茶杯,茶水溅出来,洒在她手上,她丝毫也没有发觉。

“大学快毕业时的一个中午,”宋佳继续说下去,“我发觉自己爱上了他,爱上了男友的爸爸。”

朱自清的那篇《背影》你肯定看过吧?初中的语文课文,还让写了读后感。我真的不喜欢朱自清,《荷塘月色》要求背诵的段落,我到现在还没熟读过。但是我真的喜欢那篇《背影》,蹒跚着跨过月台去买橘子的爸爸的背影,到现在还记得第一次读到的时候,心里那份酸酸胀胀的感觉。那个感觉无关悲伤,只是从内心深处觉得,那个背影,真的充满了爱、岁月与力量。

我爱上他的父亲也是因为一个背影。

那还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带着小狗散步回来,一进门就看见沙发边上有一袋子我最爱吃的现烤鱿鱼丝,下面是一个小小的蛋糕盒子。直直望过去,正好看见他父亲在厨房的水池边,微微弯下腰去的背影。

他出差刚刚到家。而那天,是我的生日。

他穿着卡其色的上衣,低着头开着水龙头洗菜。阳光在他的背上投了一个斜斜的影,他的肩膀和背都在轻轻地晃动着。我就那么远远地站在门边,站了很久,我真的很想走过去,从后面抱住那个背影,把头轻轻地靠在上面。就是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爱上了他。

我知道他不过是把我当作一个晚辈来疼爱,当作儿子的女朋友,当作未来的儿媳妇,或是当作一个有着可怜的过去,所以应该好好对待的孩子。但是我真的渴求着能和他相处的日子,渴求着可以听他说话,可以靠在他身边,可以跟他一起溜狗,可以坐在他身边看电视,可以看着他穿西装的样子、穿便服的样子、刮胡子的样子、抽烟的样子,可以看见他洗完澡头发湿漉漉的让我给他捏两下肩膀的样子。

所以毕业以后,当男友向我求婚的时候,我答应了。现在想来,一句话便可以形容,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那个时候开始,我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和我先生相处了。但是这么多年下来,他对我很好,非常非常地好,他包容我的不安、我的任性。他跟我说,他只希望40年以后,我们还能这样一边散步一边聊天,如果是冬天,我就可以把手伸进他的口袋里去。我想过很多次的分手,因为这样下去,对谁都不公平,我真的不想伤害到他。但我也真的无法抗拒,那份浓重的想加入那个家庭的渴求,想继续留在那里,想继续得到那份温暖,想继续得到每个人的爱。

结婚的那天,或许我是惟一不快乐的人。一切都过去之后,我躺在我先生右边,他侧躺着,睡得很熟。我就那么直愣愣地盯着天花板,瞪着眼睛,听着他起起伏伏的呼吸。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感觉到,在同一个屋檐下,当我要以已婚的身份成为这个家庭中的一员的时候,我完全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我贪恋这个家,我每时每刻都想见到他的父亲,但见到的每时每刻都像有一个大铁锤,把深深的罪恶感一下一下地敲进我的心脏。我以为就算是依照习惯,我也能作为一个妻子与我先生生活下去,因为我是真的很喜欢他,这么多年,我都很喜欢他,到了现在,我还是很喜欢他。结婚之前,我跟自己说,我只是贪恋那样一个家,我只是爱着一个不该爱上的男人,那么没关系,我只要看着他就好了,只要感觉得到他的温暖就好了,我,还是能做一个好妻子,也会是一个好母亲,然后在40年以后一起散步的时候,把手伸进他的口袋里。

但是当新婚之夜我先生侧过身来给我第一个吻的时候,我就知道我错了,那份湿润柔软的触感没有任何温暖,没有任何缠绵,只让我感到深深的恐惧。我爱的男人睡在隔壁,他是我身边这个人的父亲。那一刻,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下一个夜晚,下一个明天。我就那么直挺挺地躺了一晚,不停地狠狠地揪着床单。

那一个月,我暴瘦了10斤,所有的人都吓坏了,我只是笑着跟每个人解释,最近工作太忙了,工作压力太大,过一阵就好了。为了呼应我的借口,我每天在外面待到晚上九十点钟才回家,然后是一夜又一夜的辗转反侧。这个借口带给我惟一的轻松就是,我可以推托掉那让我心惊胆颤的性生活。

可每次回家,我先生都会把温开水端到我身边,轻轻地揽着我说,身体最重要,什么都不怕,千万别把身体累坏了。我怔怔地端着那杯水,一口也喝不下去。

我开始不停地质问自己,我不明白自己到底为了什么,到底要的是什么,我明明想一直在这个家里生活下去,但如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压迫得我连呼吸都闭塞起来。或许如果我跟先生两个人搬出去生活,一切就可以改变。但这样一句话,我却怎么也说不出口,没有人会不同意,只是我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如果不走,我就要在这样的压力下一天一天地生活下去,但是如果走,那我结婚的意义是为了什么呢?那个时候我一直以为,我结婚是为了可以在这个家里生活,可以跟我爱的男人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但如果离开了,不就等于否定了以前的自己,也否定了结婚的意义。所以,我就那么一天天地撑了下去,一天一天地骗了下去,骗自己。

我再也不敢看他父亲的背影,也不敢看他母亲开心的笑脸,那样一个善良的女人,这么多年,连碗都不让我刷。

我被他们每一个人疼爱着,我像个罪犯一样,小心翼翼地掩饰着我的“原罪”。 我不知道是不是为了释放罪恶感,人们一定会寻求某一种方式去补偿。但是等我发觉到我的补偿方式的时候,我已经失去了我的先生。

我愧疚于他的疼惜和爱,愧疚于我抵挡性生活,便托朋友给我开了“因为工作压力精神紧张而导致的继发性失调”的诊断证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停地给他买东西,买衣服、皮带、领带、剃须刀、笔记本、钢笔,买每一样他爱吃的东西,做给他吃。

然而直到有一天晚上我问他,被子盖好了没有的时候,他忽然猛地掀起被子,抓住我的肩膀不停地晃动,他的脸就直直地在我面前,他颤抖着问我:“你到底怎么了?佳佳,你到底怎么了?从前你不是这个样子的啊,如果有什么事情的话你跟我说啊,你是我妻子啊!你这样对我。我以为你已经从工作压力里面走出来了,我以为你已经真的适应了结婚的生活,我以为我们可以开始计划一下未来,我以为我可以在长假的时候跟你一起去旅游。但你现在简直就是另一个妈,而不是我的妻子!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不信任我,什么都不跟我说,我真的不知道原来我这么不值得你信任!”

我看着他的脸,看着他眼里的悲伤和愤怒,还有被伤害的自尊,我很想跟他说,你没有一点点错,但是我还是说不出口。

然后我先生有了,那个女人找到家里来,闹了个天翻地覆。我先生抱着我哭了,他不停地跟我说,对不起,对不起。我知道这一切都不是他的错,他不过是想要一个温暖和谐的家,想要一个可爱的孩子。这一切都是我造成的。他的身体不停地颤抖,我忽然感到从未有过的哀伤。那份哀伤源自我在一个瞬间作出决定,我跟他说,离婚吧。

我知道说出这三个字,我将什么都没有了,但是我真的给不了他幸福,而他,值得拥有一份美满的幸福。

他父亲把他臭骂了一顿,然后跟我说,对不起。他的手还是搭在我的肩膀上,还是那么的温暖。我忽然抱住他号啕大哭起来,泪如雨下。我在他的怀里不停地说着对不起,混着哭声,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听到。

如今已经过去半年多,我到现在还没有弄清楚自己的感觉,是解脱感多还是哀伤多。没有人知道我离婚的真正原因,我就这么一直自己藏着。

宋佳说完,低头喝了口茶,然后给了我一个夸张的却无力的笑,她耸了耸肩膀。

她忽然间问我,你觉得我错了么?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如果一个人的初衷只是想得到爱,想得到那从童年就缺失的温暖,那么无论过程如何,我们都不能轻言对错。

宋佳接着说下去:“我也不知道究竟是对还是错,我只是知道,如果可以再来一次,有些事情我还是无力控制,我还是会爱上我先生的父亲。但是我绝对不会结婚,我不会为了自私的奢求,而让别人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