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育机构老师工作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客户维护这块,我是这样去做的:1、针对有意向的客户,微信打招呼,关注他们的朋友圈,点赞和沟通,先成朋友后成交易;2、在客户意向表中,登录相关的信息,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做了详细的记录,沟通的具体内容等;3、沟通的过程中,采用抛转引玉的方式,收集意向客户的基本信息:户籍,提升学历的层次,专业,年纪,选形式等。在家里,一个个给朋友打电话或者微信告诉她们,我现在做成人学历提升的工作了,有合适的可以推荐给我(发微信,不会采取群发的方式,而是一对一的沟通,效果会更好)。
下县城做地推:珍惜每次和陌生客户见面的机会,通过单页沟通并加到微信,以便后期进行追踪。
通过以上的方法,我11月进单一个高升专,12月进单一个专升本。针对这两单,我做个分析:第一单是表妹全款报名,我先电话沟通过,让她知道了我做学历提升的招生工作,刚好她也有学历提升的需要,相信我很简单的就报名了,没有太大的难度。第二单是通过打电话沟通到对方有提升学历的需求,我们加了微信后,沟通清楚了相关内容,对方也只是在信任这块提出了质疑,在科长和蒋老师的建议下,我拍了学校办公场所的视频,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证照片,在等待1个月的不断线沟通中,对方最终选择了报名。
11月和12月我的内心招生目标是5人,给自己定的招生目标是7人,实际只完成了2人的招生量,没有完成的问题我总结有几点:1、自己的专业能力太差,很多资讯都不清楚,和意向客户沟通,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专业,得不到对方的信任;2、沟通过程中也没有去发现对方的真实意图,翻过之前的聊天记录,还有很多沟通失误的点;3、面对面的沟通过程中,口水话太多。
篇2
1.影响高中班主任实现“半职业化”的负面因素。高中班主任相继出现“半职业化”,是有一定原因的,其中包括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以及主管部门原因。
1.1社会原因。据网络调查显示,在中国一线城市的高中班主任收入一般处于每月4000元左右,相当于一个IT行业的普通白领。而教师尤其是高中教师,所承受的来自学生、学生家长、学校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压力是一个IT行业的普通白领的三倍还要多,这其中以班主任居首位。很多人把老师比喻成辛勤的园丁,的确,我们的教育界确实存在着很多真正的园丁。他们有责任心,有志向、师德,可是他们中大多数人认为,所获得的收入与所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
1.2个人原因。一些高中教师本着“挣自己的钱,老师学生都受益”的原则,在主职工作的基础上“兼修”,身为班主任,主职工作更是为兼职提供了大批的生源。近期,教育部大力提倡的“高中生减负减压”政策,推行的高中学校“三个不”,使得“兼职热”更加升温。在这种上下连锁的“推波助澜”下,很多班主任退而求其次,逐渐出现了对主职工作的“怠慢心理”。而在半职业化的环境中生存,让很多忠于主职的教师逐渐产生了“跟随心理”,导致半职业化的严重性。
1.3主管部门原因。主管部门对于教师工作的视察主要停留在工作笔记与公开课试听,而这两项从本质上无法体现教师的工作成果与工作态度,更趋向于主职工作的“花边”。一些教师为了评到职称、提高工资,把精力都放在如何做好公开课与如何写好工作总结上,而工作总结中的“官样文章”层出不穷,无法体现在教育过程中真实存在的问题与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一些公开课则更加趋向于作秀。
2.高中班主任“半职业化”对主职工作的影响。班主任的这种“半职业化”,虽然其情可悯,但势必会对主职工作产生很多不利影响。下面就这些影响浅谈一二。
2.1对学生的影响。班主任“半职业化”的首要受害人是学生。学生作为受教育群体,教师的一言一行势必会对其产生一些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基本成熟,能够明辨是非,但仍然处于进化阶段,一些负面消息进入,仍会影响其成长畸形。班主任身为一班之长,是学生的榜样,也是学生所尊敬的对象。班主任如果是非分明、言出必行,其学生做事基本也会正直、不拖沓。因此,班主任的“半职业化”,只会让学生对教育工作者产生矛盾的、不清晰的心理。而正因为班主任的“兼修”,退而求其次的状态,让学生逐渐失去对正式课堂的兴趣,而过分依赖于“兼修课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下降,导致其上了大学以后的不健全学习方法。这不仅仅对其学习会产生影响,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其人格的恶劣发展。
2.2对学生家长的影响。班主任“半职业化”的受害人之一便是学生家长。很多家长因工作繁忙,或者学历有限,将子女完全的托付给学校,而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在家长看来是最正确,最能反映孩子现状的风向标。班主任的半职业化,也导致很多家长的盲目跟从心理,把校外的学习看作是教师对子女的重视,过分的依赖、支持,这对学生、对家长本身以及社会的教育模式势必会造成不良影响。
2.3对社会的影响。班主任的“半职业化”,造成社会教育界的混乱。很多情况下,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意欲整顿却难于下手,想查却苦于无从查起,最终导致不管不问的结果。其一是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总结,此总结的目的是为了深化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切实反映教育的相关问题。而“半职业化”导致班主任不能够以全身心的精神去对本职工作进行反思与总结,往往是一传十而十传百,总结与反思成了负担,于是就出现了班主任的“应试心理”,写完交差,上级部门的“阅览心理”,而真实存在的教育问题却得不到解决。
3.可以做到哪些来避免班主任的“半职业化”。找到问题的根源,了解了问题的严重性,解决问题就成了重中之重。那么,教师以及社会各界可以做哪些事情来避免班主任的“半职业化”问题呢?
3.1班主任。班主任应切实履行班主任义务,认真授课,勤恳工作,把精力与心思放到主职工作上,用事实来教会学生如何做好一份工作。认真做好总结与班主任政务反思,避免“兼修”。
3.2学校主管部门。学校主管部门主管人员应做到“三多”:多看真实的课堂,多听真实的声音,多做真实的事情。既要看到真实的课堂,可抽查教师授课,避免花哨的公开课,看真实的学生;听真实的声音,听听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做真实的事情,对主职工作认真负责任的班主任,要给予鼓励。
篇3
1.影响高中班主任实现“半职业化”的负面因素
高中班主任相继出现“半职业化”,是有一定原因的,其中包括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以及主管部门原因。
1.1社会原因
据网络调查显示,在中国一线城市的高中班主任收入一般处于每月4000元左右,相当于一个IT行业的普通白领。而教师尤其是高中教师,所承受的来自学生、学生家长、学校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压力是一个IT行业的普通白领的三倍还要多,这其中以班主任居首位。很多人把老师比喻成辛勤的园丁,的确,我们的教育界确实存在着很多真正的园丁。他们有责任心,有志向,有师德,可是他们中大多数人认为,所获得的收入与所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高中教师的幸福指数逐渐走向低迷状态,因而出现了教师的“半职业化”,很多教师抱有“兼而顾之”的心态,从主职工作中走出来,去迎接一个所得与所劳成“正比”的个人工作环境。
1.2个人原因
一些高中教师本着“挣自己的钱,老师学生都受益”的原则,在主职工作的基础上“兼修”,身为班主任,主职工作更是为兼职提供了大批的生源。近期,教育部大力提倡的“高中生减负减压”政策,推行的高中学校“三个不”,使得“兼职热”更加升温。在这种上下连锁的“推波助澜”下,很多班主任退而求其次,逐渐出现了对主职工作的“怠慢心理”。而在半职业化的环境中生存,让很多忠于主职的教师逐渐产生了“跟随心理”,导致半职业化的严重性。
1.3主管部门原因
主管部门对于教师工作的视察主要停留在工作笔记与公开课试听,而这两项从本质上无法体现教师的工作成果与工作态度,更趋向于主职工作的“花边”。一些教师为了评到职称、提高工资,把精力都放在如何做好公开课与如何写好工作总结上,而工作总结中的“官样文章”层出不穷,无法体现在教育过程中真实存在的问题与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一些公开课则更加趋向于作秀。
2.高中班主任“半职业化”对主职工作的影响
班主任的这种“半职业化”,虽然其情可悯,但势必会对主职工作产生很多不利影响。
班主任“半职业化”的首要受害人是学生。学生作为受教育群体,教师的一言一行势必会对其产生一些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基本成熟,能够明辨是非,但仍然处于进化阶段,一些负面消息进入,仍会影响其成长畸形。班主任身为一班之长,是学生的榜样,也是学生所尊敬的对象。班主任如果是非分明、言出必行,其学生做事基本也会正直、不拖沓。因此,班主任的“半职业化”,只会让学生对教育工作者产生矛盾的、不清晰的心理。而正因为班主任的“兼修”,退而求其次的状态,让学生逐渐失去对正式课堂的兴趣,而过分依赖于“兼修课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下降,导致其上了大学以后的不健全学习方法。这不仅仅对其学习会产生影响,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其人格的恶劣发展。班主任的“半职业化”,造成社会教育界的混乱。很多情况下,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意欲整顿却难于下手,想查却苦于无从查起,最终导致不管不问的结果。
3.可以做到哪些来避免班主任的“半职业化”
找到问题的根源,了解了问题的严重性,解决问题就成了重中之重。那么,教师以及社会各界可以做哪些事情来避免班主任的“半职业化”问题呢?
3.1班主任
班主任应切实履行班主任义务,认真授课,勤恳工作,把精力与心思放到主职工作上,用事实来教会学生如何做好一份工作。认真做好总结与班主任政务反思,避免“兼修”。
3.2学校主管部门
学校主管部门主管人员应做到“三多”:多看真实的课堂,多听真实的声音,多做真实的事情。既要看到真实的课堂,可抽查教师授课,避免花哨的公开课,
看真实的学生,避免作秀的学生;听真实的声音,听听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做真实的事情,对于主职工作认真负责任的班主任,要给予鼓励。
3.3家长
家长要适当与孩子沟通,做孩子的榜样,聆听孩子的声音,而不是过分依赖于课外兼修。家长要让孩子知道,课堂才是最主要的。
结语:通过对高中班主任“半职业化”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对问题的本质有了深刻的认识,更加有利于社会有关各界对教育工作的完善与规划。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以身作则,切实的为被教育群体做出表率。提高工作效率,端正对主职工作的态度,使社会各界对高中的教育更加信任。
参考文献:
篇4
一、学校环境管理的提出及其现实意义
环境管理的基本含义是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按照通常的理解,既然环境管理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又多与矿产资源开发、工业生产等行业相关,所以,作为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教育机构,学校教育与环境管理联系不大。往往学校的“管理”目标,主要是指学校组织机构建设、师资队伍管理、设备条件管理、教学活动的组织等。
20世纪后半叶以后,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教育在转变人们观念、解决环境问题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场所,在开展环境教育方面有着十分有利的条件。且在有效性方面优于其它社会单元。因此,近年来学校环境教育也得到更为全面而深入的发展。但是,学校环境教育的观念和做法长期以来都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学校通过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具有良好环境素养的人才。也就是说,学校环境教育注重于人才培养,强调学生环境行为的改变,环境管理只是企业的事,学校本身在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很小,不需要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更不用说将学校环境管理与环境教育密切联系和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忽视了环境管理在提高学校环境教育实效性方面的作用。
根据文献研究,学校环境管理概念提出的基本脉络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可持续发展思想为世界各国所接受;为了全面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机构积极从减少自身环境影响入手,努力寻求环境绩效的改善。尤其是199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全球推广的IS0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出台,以其降低组织运行成本、树立组织良好社会形象等优势,得到教育机构的认同和借鉴。1994年,欧洲环境教育基金会(FEE)提出一个“生态学校奖”项目,该项目明确指出:学校应建立一个基于ISO14001/EMS方法的学校环境管理的完整体系,以减少学校的环境影响和促进学校的环境教育。此后,其它一些国家也开始关注学校环境管理,例如,2000年日本开展了直接面向中小学的环境管理体系项目“青少年ISO14000项目”。澳大利亚在其“可持续学校”项目中就明确要求学校建立学校环境管理体系(SEMS),提交“学校环境管理计划”(SEMP),并实施。
中国教育为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朝着“生态化”方向转变,其重要措施是一系列教育政策的制定,并联合环境保护等部门开展相关活动。例如,1996年,原国家教委、原国家环保局联合颁了《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提出“绿色学校”的建设目标;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并将其做为新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这些国家文件都为学校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政策保障。
在中国,最早明确要求学校开展环境管理工作的是“绿色学校”项目。该项目在结合国外相关项目的经验基础上,要求学校积极尝试进行环境管理实践,与此同时,国内一些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理论研究,取得了部分成果。个别学校还通过了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2003年,为推动此项工作,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宣传教育中心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合作,在全国“绿色学校”中推广校园环境管理活动。此项活动使许多学校受益,例如,深圳市笋岗中学采取23项节电措施后,仅4个月就节约用电17587度,节约电费11959元。64多所学校的一年环境管理措施取得了节约110多万元的效果。2008年开始北京市教委也在积极在北京市高校和中小学校中推进节能减排学校的工作,目前已制定了相关指导文件和参考资料汇编,开展相关评估工作,受到学校的欢迎。
目前许多教育和环保部门的领导、学校老师,以及专家学者都认识到了学校环境管理对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和提高师生环境意识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以及相互联系与促进,这不仅意味着学校承认和开始重视学校在运营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而学校环境管理不仅可以减少学校环境影响和办学成本,更为重要的是,环境管理还可以改变过去学校环境教育多局限于知识传递和一些宣传活动的局面,使学校的环境教育更具实效性。但是,有关学校环境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至今还很不足,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其认识也离有效开展学校环境管理工作存在较大差距,这必然影响到他们对学校环境管理的关注程度与实施效果。
二、学校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从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二者互相促进、互为目标的关系出发,借鉴国外学校的经验和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现状,我们认为,学校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学校制定有完善的环境政策;有健全的污染防治设施;形成有效的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符合生态要求的校园环境:有良好的环境安全措施(见表1)。
需要强调,作为以人才培养为主的教育场所,以上环境管理的内容必须配合全校性的环境教育计划制定与实施,包括学科渗透教育、综合实践课程、专题教育等,以促进学校环境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学校环境管理的实施策略
学校环境管理应从学校管理层面做出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学校各部门应积极参与和推动,其参与主体包括学校管理者、各职能部门教职员工、学生三个层面。实施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可借鉴ISO14001标准的做法,亦可采用其它环境管理方法。限于篇幅,本文重点就以下三个实施策略进行阐述:
1.确立学校环境政策,建立学校环境管理体系,评估学校环境绩效
首先,学校领导和老师必须转变过去“环境管理是
企业的事”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节约型学校的建设不仅对我国资源节约、降低污染的总体目标有实际的贡献,而且能通过全校师生的参与,提高师生环境意识,有效促进教育发展。
其次,学校应根据当前环境形势和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与特点,确立学校的环境政策,以便全校师生能根据这一政策,设计、组织和开展相关的环境管理工作。一个学校的环境政策的制定,实际也就是学校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单元,对社会所做出的承诺。通过学校的努力,改善学校的环境绩效,以提升自身的社会形象,扩大社会影响。例如,香港一所学校确立的环境政策是:
本校做出以下的承诺:
・在本校范围内推进有效的环保措施
・尽量节省能源及用水
・尽量减少废物的产生,并尽量回用或回收废物
・把保护环境加入日常教学中
・将环境政策(方针)及环保措施公开于有兴趣人士
第三,学校环境管理的方法之一是参照ISO14001思想,建立一个适合于学校自身的环境管理体系。其过程包括评估学校环境和环境教育现状,找出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和计划;实施相关计划;监测和评估实施成效等环节。为了保障学校环境政策的落实,学校各部门都应通过健全相应管理制度,形成奖罚机制,建立信息交流渠道和平台,将各项工作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人员。
最后,学校还需注意定期评估各部门的环境管理工作,评价学校环境绩效是否能持续改进,并编制评估报告。这项评估工作可与学校年终工作总结结合起来,但应注意的是,我们通常编写的工作总结,往往以工作的罗列和定性评价为主,而反映学校环境改善的环境管理工作则应包括许多具体的数据。例如,节约资源一项工作,就可以统计出学校全年的用水量、用电量、垃圾分类回收量、纸张节约量、食堂的燃料使用量等,而且可以采用数据统计、图表示意、调查研究等方法,检讨学校一年中,在资源节约方面的成绩与不足,分析原因,进而提出改进方案,为下一年度的学校环境管理工作做准备。
2.围绕新课程改革,结合学校环境改善计划开展环境教育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新一轮以课程改革为主的教育改革拉开了帷幕。学校环境管理与新课程改革结合的优势有两点:第一,新课程改变了国家对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地方和学校有了更多的自由选择权,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置部分课程。这种改变使学校可以结合当前环境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瓶颈的大背景,选择环境为主题的教学内容,形成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第二,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综合性,而环境主题是最好体现这一原则的教学内容,它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提高自身能力。实施学校环境管理的课程可以为综合实践课程和研究性学习、专题教育、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等,而教学内容则应强调实际环境改善,例如,可以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在节水、节电、垃圾回收利用、绿色消费和校园污染控制、交通运输等方面开展教学,以弥补学校过去在开展环境教育是对本土实践的教学理论研究的不足。教学方法则主要包括:调查、实验、小组学习和讨论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环境问题、学习环境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并制定方案和实施,其最终目标是通过这一过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协调能力等。所以,学校环境管理不仅充实了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提供了更为新颖和综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更有利于新课程改革实效性的提高。
篇5
篇6
开学初,我们组织班主任、教师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新纲要的要求,我们确立了“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德育理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品质,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目的。
二、完善德育机制,重新定位全员德育
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要求,广泛征求意见,修订并完善了《班主任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一日常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程》、《文明班级评比细则》等有关德育管理制度,进一步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使学校德育工作有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本学期,我们完善了全体教师全员管理制度。我们要求每一位科任教师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参与到学生的道德品行的教育中,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每一位科任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其所在班级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校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狠抓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值日领导、值日教师、学生干部每天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班风、学风进行检查评比,做到每天检查公布,每周小结通报,每月汇总结账,并把考核结果纳入班级量化考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落实德育的课程渗透,将德育具体化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我们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题教育、主题班会,进行德育的强化教育。同时,通过在各学科的常规教学过程中,细化对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引导,真正做到将德育工作深入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我校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搭建平台展示学生的才华,把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寓于丰富的活动之中。九月份,开展了“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十月,以建国六十三周年为契机,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十一月,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以“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为主题的“诗文素养,写字育人”活动;十二月举办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班会活动;12月31日,开展了元旦文艺汇演。通过上述这些活动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
四、关于常规教育
1、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每周一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及时总结近阶段班级情况,并给予表扬和批评,分析并解决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布置下阶段的任务和工作要求;指导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方面的一些工作方法和管理艺术,如如何正确处理突发事件、如何开好家长会、学好学生评语、与家长沟通艺术等等。
2、按时检查班会课,指导班会课与活动的教育方向;负责对班会课巡视并做好情况记载,督促班主任认真备好教案,有效地上好班会课、搞好专项活动,杜绝了班主任把班会课挪作他用的现象。
3、加强培训青年班主任,针对以往青年班主任穷于应付日常事务,不能及时充电的不足,德育处经常利用工作例会组织班主任进行工作经验交流进行业务培训,加强业务交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德育队伍的理论认识,也提高了理论工作能力。
5、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班级量化考核范畴,通过考核评比将班级的日常行为如《小学生守则》、纪律、卫生、仪表仪态等纳入到班级量化管理中。在不同时期,进行了如学生仪容仪表、示范教室评比、黑板报评比等各种专项检查。
6、认真组织本学期市级优秀班主任、先进德育工作者以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各项评优活动。活动过程规范无失误。
7、每周一坚持升旗仪式。在升旗仪式上,隆重举行升降国旗仪式,要求全体师生参加。班主任老师进行国旗下的讲话,培养并提高师生的爱国热情。在晨会上,把学校的喜讯告诉全校师生,增强集体荣誉感。把好人好事及时地进行宣传,树立榜样。指出同学身上一些不良行为,力求正视细节,规范学生行为。
8、继续执行特殊学生帮教制度。教师们经常找学生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特别是针对家庭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学校不仅在学习方面给与辅导而且还在生活方面关心爱护他们,帮助学生家长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并积极创造舞台让有特殊才能同学展示才华。
五、提高常规管理力度,狠抓工作落实
学校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程》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入手,重点从养成教育、学习习惯、社会公德和文明礼貌等方面进行教育。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我校把学生的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德育教育范围之内。结合我校实际,坚持以教育为本,以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建立健全学校法制教育机构,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篇7
中职三年,学生大多年龄处在青春期的xx-19岁,这个年龄的学生正是思维活跃、自制力较差、无心向学、谈恋爱、生理和心理都逐步走向成熟而渴望独立的年纪,加上各种娱乐媒体的宣传,不断冲击着中职学生的思想,于是追求时髦、爱打扮,染发、烫发、涂指甲油、化浓妆、吸烟等屡见不鲜,晚上上网玩游戏到深夜、上学迟到、上课就睡觉、作业抄袭严重甚至不交作业,上学不背书包、就算背书包也不带教材、作业。对于这些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不断摸索、思考用什么方法管理好这一批调皮的孩子,让他们在“特殊”的环境中不断地成长、进步。
二、以“考证”、“升学”为动力推动学习
我们学校实行学分制已久,学生若能在第五学期就取得170学分并各科成绩合格,就可以提前获得毕业证。在学生刚入学时,我就对他们说清这个问题,并告诉他们要想提前毕业没有其他捷径可走,唯有多考证,通过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证的考试,获取这些证书就可以加学分,从而实现提前毕业的目标。所以我班的学生从一年级起纷纷报名参加各种考证,包括会计电算化(初级、中级)、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会计技能证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有的直到现在仍在准备考此证)等,进入三年级后,全班大部分学生的共同目标都是多考证。
另外,我校与广东商学院合办业余大专班。对此,我积极在本班学生中做宣传,同时在家长会上大力宣传,由于我实事求是地对学生的就业与升学形势做出了分析,得到了大部分家长的认同,因此他们都同意孩子报考本校的大专班。我班2013年春季就有33人实现升大专梦,2014年春季又有10人升上大专,升学率接近80%。
“考证”和“升学”两大指挥棒把学生引到学习的轨道上,学生自发地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学习中去了。
三、让学生健康地成长
学生中有几个是染发、电发的“钉子户”,学校三令五申“不准学生染发、电发”,可她们依然我行我素。对此,我一方面对其进行个别思想教育、与家长沟通一起做好监督整改工作,另一方面,通过班会课等形式,在班级大力宣传健康与美的关系,利用各种机会和方法宣传染发与电发对身体的危害,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的健康,健康才是美、自然才是真正的美。同时,我自己也从不染发或电发,做好楷模表率作用。
有段时间,学生在课间打扑克(玩游戏王卡)的现象比较严重,有时甚至影响上课,屡屡被任课老师投诉。我在班里宣布,只要一见到就没收。我说到做到,在巡视课室时,不管是下课的课间还是中午午休时间,只要一发现,我便没收,学生也知道规矩,自觉地给我。另外我要求学生不能将掌上游戏机带回学校玩,见到就没收。有一次,在技能节当天的教室里,见到几个学生在玩,我就没收了他们的游戏机,其中有2个班干部。她们觉得委屈,家长也来求情,我觉得应该一视同仁,要求她们和其他人一样,写检查并保证以后不再犯,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归还给她们。让她们明白班干部与其他同学是一样的,没有特权。
四、树立与学生、班级荣辱与共的思想
要想把班级管理好,班主任就必须把自己融入到这个集体中去,让自己成为班集体中的一份子,与学生、班级共同成长。
在班里,要大力宣传和表彰先进,让学生树立荣辱观。我班获得新生军训操练全校第一、技能节团体总分第二等殊荣,很幸运,我班涌现出了像杨小敏这样的省三好学生、省技能大赛第二名的好学生。我在班里会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为本班争得荣誉的同学和好人好事,让全班同学都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自己也为学生创造的成绩与荣誉感到自豪。有些男生虽然成绩不佳,但只要是集体的事总是主动抢在前头,对于这样的学生,到学期末评优时均能获得“学雷锋积极分子”或“劳动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另外,对于学生入团,我从不以学习成绩作为考核的标准,只要平时表现好或有进步,就推荐他们为入团积极分子。当我荣获学校“先进班主任”荣誉时,我与学生一起分享,我把自己的荣誉归功于全班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也在其中得到应有的激励。
五、遇事要冷静,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学校实施思想教育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的学生个性强,稍不顺心就有可能做出极端做法。如,我班有个学生因为和家长因为遗失一部手机发生了一点矛盾,就离家出走,深夜不归。当我得知后,及时和家长联系,到学生交往较多的朋友处打听消息,得知她在麦当劳餐厅,家长迅速赶往;可等家长到达时她又走了,后来,又听说她在一朋友家过夜才放心,第二天,当她来校时,及时通知家长,并与家长沟通,耐心做好沟通工作,以免事态扩大。
还有班里有两个学生谈恋爱,这个男生平时的脾气很暴躁,后来,我渐渐发现男生的脾性有了很大的改观,学习也有提高。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家长都知道情况,并没有极力反对。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要求男生不要做出伤害女生的事情,要求他们在课室和机房等公众场合不应过分亲密,注意影响,学生表示同意并努力做到,最终这两个学生都升上大专并提前拿到了毕业证书,现在都在同一家餐厅签定了2年期劳动合同。
以上是我在这三年班主任工作的一个总结和心得体会,我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如:工作方法还缺乏耐心细致,“恨铁不成钢”,还做不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今后我要学会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中职校班主任工作总结二
东风迎新岁,瑞雪兆丰年。不经意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基本结束了,回顾本期来所做的各项工作感慨万千,有取得成绩的喜悦,也有工作失误带来的遗憾;有令人难忘的美好时刻,也有让人苦恼的短暂瞬间;有在工作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也有取得成绩后得到的回报和谢意。总之,回顾一学期的工作使我想了很多,现将本期的各项工作总结如下,不足之处谨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班级管理工作
班级管理工作,对于每一位从事教育事业的老师们来说并不陌生,但管理方法是否得当,手段是否切合实际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健,对于学生而言,每个不同的学习阶段都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做为我们职业学校来说,管理学生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首,做为民办学校,更要有独特的管理方法,因此上我觉得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自己对事物认识的独特见解及想法,但他们做出的任何举动都是由其想法决定着,因此做好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工作犹为重要。我认为,在一个班集中,要想使学生做一个规规距距的学生,光靠各种制度的振摄是远远不够的,要让他们遵守各种制度,就要让其先接受制度,但学生的个性差异,总会有些捣乱分子出现,那么就要让这些学生接受这样那样的制度,就要对其说服教育,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不是小学生,随随便便训斥一顿要想让其变的服服帖帖,那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就得先对学生做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其是一个内向的学生,还是一个外向型的学生,或是一个压根就听不进去道理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会更加凑效。
2.正确引导,扩展德育工作范围,抓好行为养成教育,全面提升道德品质教育。无论是班会课、团活动还是其他文体活动时间,我都和学生们在一起从个人现在的打算,谈到自己将来的理想;从今天怎样做学生,谈到将来的人生。谈话中我特别侧重一点,那就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培养他们的良好的道德品质,真正使学生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及专业技能等方面成为有用人才。现在的中职生正处于一种辨别是非不清的阶段,换句话讲,就是怎么要求,怎么来,不要求就会自由生长,所在,我觉得平时就要正确引导,特别是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热爱班集体,不抽烟、不打架、不说脏话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学校开展的“周末喜相逢”及各种竞赛为出发点,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思维上来,开展班级才艺比拼活动,让学生有个健康的思想,以班规为码,转变学生的思想素质,让学生知道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该作,才能保证学生有个良好的行为养成,只要严格要求,多在学生当中去,利用晚自习或闲余时间加深和学生的沟通,就有加法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
3.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经调查,我们班学生最不感兴趣的是文化课,最不爱上的也是文化课,经多方了解,结合本校实际,先后对本班学生讲文体课的重要性,努力修正学生各种行为,使同学们愿意好好学习。
4、 坚持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对表现好的学生和后进生应使用同一个标准。我自身是这么认为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对后进生处理的更点严肃些,有些时候出口大骂,甚至有时候大打出手,但我明白在班级管理中要一碗水端平,如处理不当,则会无形中助长了好学生的坏习惯,压抑了后进生的上进心。但职业学校有职业学校的特点,这些学生马上要踏入社会,参加工作,但整天还拿着父母的血汗钱乱花、乱吃,买手机,上课时间旷课,和家长联系,家长说他也没办,他也经常去网吧找,这些学生经常旷课,说服教育根本就不起作用。但于对其它学生我都坚持一个标准,对表现好的学生和后进生的错误和表现不足一视同仁,赢得大部分学生的信任,扭转“班风”“学风”。
5、教育引导学生做到“三个学会”。(1)学会做人、做事、感恩;(2)学会知识和技能;(3)学会生存。使学生明确其“三个学会”,体会和悟出新的道理。现今是“知识竞争、信息竞争、人才竞争”,就业和求学矛盾突现的时期,不掌握一定的求生技能是难以在世立足。并结合当今的社会现象、就业求职的案例等多方面给予学生指导,使学生明白、准确的理解、领悟其中的精髓所在,让他们受益终生。
6、调动“两个积极性”。(1)要尊重每个学生在课余时间、晚自习,要尽可能地深入到学生中去,多去宿舍,与他们交谈、聊天和参与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们分忧解难,同时加深与同学之间的情感。(2)发动大家参加班级管理的各项活动,让学生都有自己的发言权,都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通过“周末大放送、普通话演讲、《弟子归》学等形式,发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参与献言献策,增强学生对班集体荣誉感。
7、切实调动班干部的管理作用。不管在职业学校还是在其它教育机构,不可能一个学生跟一个老师,但每个学生都有他的个性特长,如若不管,就像地里的野草一样,就把庄稼吃光了,必需打除划剂。对于学生我觉得也是这样,我的主要手段就是设立班干部,增添纪律委员,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让学生去管学生,管理更全面,更周到,随时都有人在监督。同时设立了综合素质评比栏,实行学分制,加强班级考核,从而强制性不让学生违纪,达到做好班级管理的目的。
二、教学工作
本期以来,担任XX、XX电子商务和XXXFlash这两门课,从上第一节课开始我的思想上非常积极,也乐于教授,想法是要以电子商务专业是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指导下,为适应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社会对电子商务专门人才的需要,本着以普及INTERNET 技术为核心,加强学生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步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出发点的指导思想下制定了教学计划。一切教学过程正在按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篇8
二、职业倦怠的定义
自从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发现职业倦怠现象并正式提出该术语以来,很多学者都试图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界定这一概念。但是,对于职业倦怠这个来源于生活的词该如何进行解释,给出一个科学的定义,长期以来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
除上文提到的Freudenberger提出的定义外,Maslach是最早研究职业倦怠的学者之一,她认为职业倦怠是那些任职于需要连续的,紧张的与他人互动的行业中的人们在经历长期连续的压力下的一种行为反应。
三、结果分析及讨论
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统计。
2、倦怠的总体状况。
本研究根据构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的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所得的资料进行了整理,最后得出呼和浩特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结果如下:
本问卷为5点记分,中数是3分,如果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因子的得分在2分以下,表明存在轻微的职业倦怠的问题,2分以上则表示存在中等职业倦怠的问题,如果得分在3分以上,证明职业倦怠比较严重。从表4中可以看出:总体上呼和浩特市的幼儿教师倦怠程度并不高,属于中等。其中低成就感维度相对较高,其次是去个性化维度,最后是情绪衰竭。
从表4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幼儿教师没有情绪衰竭倾向,有明显情绪衰竭的教师只占23.1%;但是有明显的去个性化和明显低成就感的幼儿教师分别达到了39.4%和58.1%,在三个维度上的职业倦怠状况程度同时达到非常严重的并不多。
3、结果讨论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看,呼和浩特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并不严重。在教师倦怠的三个维度中,低成就感维度得分较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成就感是人焕发激情和创意的动力。幼儿园教师是很感性的,和孩子朝夕相处,更显纯真,有着强烈的成就需要。华师大李生兰在2001年的调查:52.5%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任教以来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在认为自己取得较大成就的46.25%的教师中,有43.75%教师仍对自己的成就较为不满。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出呼和浩特市的幼儿教师在倦怠程度上低成就感维度表现突出。低成就感倾向于幼儿教师在工作方面对自己做出消极的评价。根据调查显示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两维度比较接近,说明呼和浩特市幼儿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两维度中处于良好水平,但也需要重视。
四、呼和浩特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
1、社会因素。幼儿教师的压力源大致可分为社会、组织、个体三方面,其中社会和组织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的直接因素。在本次调查和访谈中有45%的教师在“您感到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的劳累程度如何”题中,回答“很累”,5%的教师回答“比较累”。累在哪里呢?其一,案头工作多,主要包括有教案、个案、摘抄、计划、观察记录、教养随笔、会议记录、科研、工作总结、家园联系、报告请示、演讲稿、制作各种教具等等。其二,班级人数多。呼和浩特市公立幼儿园大班平均人数为45;中班为37;小班为36;私立园略低。
2、个人因素。在本次调查中,幼儿教师的学历大都为中职(高职)和大专。经过数据处理得知:不同学历的幼儿教师在去个性化和情绪衰竭维度上都存在差异。可以说,学历越高的幼儿教师倦怠相对越严重。这种情况的出现与自我期望值和社会期望值有一定的关系。朋友总是笑话堂堂的大学生竟然成了保姆。所以学历高的幼儿教师自我期望值要高于学历低的教师,但是,由于幼儿园工作的特殊性,虽然她们有高学历,可是也不得不每天陷于孩子的哭闹声中,所以,幼儿教师的学历高低是影响其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呼和浩特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策略
1、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给予学前教育的重视及投入。“十二五”期间,首府教育将实现质的飞跃,到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篇9
一、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矗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二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
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我们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
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
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
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
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班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三、以强化常规训练带动教育教学工作。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中学生守则》和《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以及路队常规等等诸多方面。并且这学期我还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我国古代优秀的蒙学教材《弟-子规》的学习,强化学生内在。日常行为的训练要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四、拟定集体与个人的远、近期目标。
有目标才有动力。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拟定全班与小组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远、近期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我们全班和小组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避免盲目、低效地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然后,要引导每一个学生拟定切实的个人远、近期目标,将集体的动力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帮助和鼓励每一个人进步,使每个人都在明显而又易于承受的压力下自觉要求自己。
目标的制定不是目的,如何通过努力去实现目标,提高学生的素质才是目的。因此,鉴于小学生年龄与心理特征,有两点需注意:一是近期目标较之远期目标更有激励作用;二是目标的制定必须切实,要让孩子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不能好高骛远,以免丧失孩子信心。
五、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必须强调,这是“互助”、“友好”的竞争而不是“敌视”和“保守”的竞争,其目的是为了取得共同的、更大的进步。
1、激发与外班学生的竞争意识:
从集体活动的表现、班级荣誉的争娶留给老师的印象以及个人获将情况等等多个方面激发全班由整体到个人的与外班的竞争意识。这也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2、设立定期评价制度:
以“小红花”等相对固定的评价模式,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各种表现定期评价,使每个学生和小组明确近期优缺点何在,在班上居何位置,从而增强警惕性和进取心,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3、建立互助组:
以互助小组、1+1小组(一一对应的优生帮助差生形式)、小组帮助组员等等多种互助方式促使差生取得更大进步,共同实现个人、小组与集体奋斗的目标。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任课教师的纽带。班主任工作既是艰巨的,也是光荣的,有乐趣的。本学期我担任了五班的班主任工作。下面是我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做法:
一、苦练基本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权威产生的前提。我尽力用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在工作中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
(1)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富有者。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的一知半解。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学生并不因为教师年龄比他大就信服和尊重你,而是因为你确实有知识才敬重和信任你,班主任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我不仅精通所教学科,还熟悉所学专业的很多知识。
(2)是加强品德修养,做学生的楷模。班主任是各项工作任务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
二、做好学生工作,形成良好班风,组建有力班委。
首先,树立良好的班风。班级是一个整体,学生要在这个集体里学习、生活、成长。要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力量和风貌。好的环境能够激励人,可以改造人。因此这个集体需要有一种精神,那就是蓬勃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争先创优,爱班好学的精神,
这种精神从何而来?它来源于班主任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工作。重视思想工作是班主任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建好班级的法宝。我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班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班会、辩论会、座谈会、报刊杂志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四有新人”。集体主义教育是班级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树立好班风建立良好集体的重要表现。因此,我除了要求班级在学校集体性活动中树立班级的形象外,还经常对学生进行“班兴我荣。班落我耻,以班为家,荣辱与共”的教育。以此来增强班主任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其次,组建强有力的班委会。做好学生各方面工作、单凭一个班主任是绝对做不好的,而应形成以班干部为中心的学生骨干力量。有人形象地说,班委会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此话很有几分道理。班干部在班级中起到核心骨干的作用,他们是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班级的兴衰与他们的工作密不可分,利用他们的优势做好学生工作,班干部的工作包括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和推荐等一系列的工作。选拔是基础,我通过委任、竞选等各种渠道把那些表现突出,愿为同学服务,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选任为班级干部。班委会组成后,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虽然有些学生担任过班干部,但目前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要从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艺术上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处理好能力的锻炼与为同学服务的关系,处理好干部与学生的关系。同时在学习、生活上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建设的排头兵。培养是使用的前提,不能光使用不培养,教育是培养的继续,不能光使用不教育,当班干部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我就大胆地使用他们。不束缚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充分探索搞好班级工作的新路子,对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指出。对工作中的困难予以鼓励,对工作中的失误承担领导责任,对工作的成绩要给以表扬和奖励。
再次,大胆管理学生,严格按校规校纪办事,同时注意工作方法。经常在班里讲解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坚持多表扬、公开场合少点名批评。正面疏导的工作方法。不放纵学生,下一定力量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对生病的学生从生活上给予关心,让他感到温暖。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较好。此外,要知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学生也了解、熟悉我,二者之间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如此,也就为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矗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一如既往地努力、学习,争取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二东风喜迎新岁,瑞雪预兆丰年。在不经意之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了,回顾这整个一学期来所做的各项工作,我真的是感慨万分,有取得成绩的那种喜悦,也有工作失误带来的一丝遗憾;有令人难忘的美好瞬间,也有让人苦恼的短暂时刻;有在工作中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也有取得成绩后得到的回报与感恩。总之,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使我想了很多东西,现将本期的各项工作总结如下,不足之处谨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班级管理工作
班级管理工作,对于每一位从事教育事业的老师们来说并不陌生,但管理方法是否得当,手段是否切合实际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健,对于学生而言,每个不同的学习阶段都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做为我们职业学校来说,管理学生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首,做为民办学校,更要有独特的管理方法,因此上我觉得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
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自己对事物认识的独特见解及想法,但他们做出的任何举动都是由其想法决定着,因此做好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工作犹为重要。我认为,在一个班集中,要想使学生做一个规规距距的学生,光靠各种制度的振摄是远远不够的,要让他们遵守各种制度,就要让其先接受制度,但学生的个性差异,总会有些捣乱分子出现,那么就要让这些学生接受这样那样的制度,就要对其说服教育,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不是小学生,随随便便训斥一顿要想让其变的服服帖帖,那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就得先对学生做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其是一个内向的学生,还是一个外向型的学生,或是一个压根就听不进去道理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会更加凑效。
2.正确引导,扩展德育工作范围,抓好行为养成教育,全面提升道德品质教育。
无论是班会课、团活动还是其他文体活动时间,我都和学生们在一起从个人现在的打算,谈到自己将来的理想;从今天怎样做学生,谈到将来的人生。谈话中我特别侧重一点,那就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培养他们的良好的道德品质,真正使学生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及专业技能等方面成为有用人才。现在的中职生正处于一种辨别是非不清的阶段,换句话讲,就是怎么要求,怎么来,不要求就会自由生长,所在,我觉得平时就要正确引导,特别是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热爱班集体,不抽烟、不打架、不说脏话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学校开展的“周末喜相逢”及各种竞赛为出发点,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思维上来,开展班级才艺比拼活动,让学生有个健康的思想,以班规为码,转变学生的思想素质,让学生知道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该作,才能保证学生有个良好的行为养成,只要严格要求,多在学生当中去,利用晚自习或闲余时间加深和学生的沟通,就有加法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
3.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经调查,我们班学生最不感兴趣的是文化课,最不爱上的也是文化课,经多方了解,结合本校实际,先后对本班学生讲文体课的重要性,努力修正学生各种行为,使同学们愿意好好学习。
4、坚持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对表现好的学生和后进生应使用同一个标准。
我自身是这么认为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对后进生处理的更点严肃些,有些时候出口大骂,甚至有时候大打出手,但我明白在班级管理中要一碗水端平,如处理不当,则会无形中助长了好学生的坏习惯,压抑了后进生的上进心。但职业学校有职业学校的特点,这些学生马上要踏入社会,参加工作,但整天还拿着父母的血汗钱乱花、乱吃,买手机,上课时间旷课,和家长联系,家长说他也没办,他也经常去网吧找,这些学生经常旷课,说服教育根本就不起作用。但于对其它学生我都坚持一个标准,对表现好的学生和后进生的错误和表现不足一视同仁,赢得大部分学生的信任,扭转“班风”“学风”。
5、教育引导学生做到“三个学会”。
(1)学会做人、做事、感恩;(2)学会知识和技能;(3)学会生存。使学生明确其“三个学会”,体会和悟出新的道理。现今是“知识竞争、信息竞争、人才竞争”,就业和求学矛盾突现的时期,不掌握一定的求生技能是难以在世立足。并结合当今的社会现象、就业求职的案例等多方面给予学生指导,使学生明白、准确的理解、领悟其中的精髓所在,让他们受益终生。
6、调动“两个积极性”。
(1)要尊重每个学生在课余时间、晚自习,要尽可能地深入到学生中去,多去宿舍,与他们交谈、聊天和参与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们分忧解难,同时加深与同学之间的情感。(2)发动大家参加班级管理的各项活动,让学生都有自己的发言权,都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通过“周末大放送、普通话演讲、《弟子归》学等形式,发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参与献言献策,增强学生对班集体荣誉感。
7、切实调动班干部的管理作用。
不管在职业学校还是在其它教育机构,不可能一个学生跟一个老师,但每个学生都有他的个性特长,如若不管,就像地里的野草一样,就把庄稼吃光了,必需打除划剂。对于学生我觉得也是这样,我的主要手段就是设立班干部,增添纪律委员,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让学生去管学生,管理更全面,更周到,随时都有人在监督。同时设立了综合素质评比栏,实行学分制,加强班级考核,从而强制性不让学生违纪,达到做好班级管理的目的。
二、教学工作
本期以来,担任831、924电子商务和931Flash这两门课,从上第一节课开始我的思想上非常积极,也乐于教授,想法是要以电子商务专业是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指导下,为适应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社会对电子商务专门人才的需要,本着以普及INTERNET 技术为核心,加强学生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步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出发点的指导思想下制定了教学计划。一切教学过程正在按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在加强平时的课堂教学以外,对我国电子商务方面的形势做了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按时上下课,精心设计作业,在课堂教学上抓住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白了电子商务真正的用意所在。同时进行电子商务类相关概念学习,以课本上的知识为主,重点讲了电子商务系统与效益、商务网站的策划与设立、决策信息支持体系的建立、电子商务安全、电子支付、网络广告。实习以在淘宝网上申请网站为主,学会店铺的日常管理,商品交易的基本流程,各种即时交流工具以及货源管理工具的使用,后面还、要让学生练习在百度上申请,相互嵌套,相互推广、互刷信誉。同时辐射以INTERNET的构成,网络连接与设置、IE的使用,域名的申请、电子邮件的申请与使用、搜索引擎的利用以及上网的综合利用等。与此同时,我还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达到教学需求。“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时刻都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为了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我对平时不课堂中不懂的问题多研究,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利用网络获取,向资深专家张校长和其他高级讲师请教等方法,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学习,以身示教。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平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上机实习过程中,我采用了用投影仪讲解,做例子,单独辅导等方式,加强了学生上机实践操作能力,向既会说又会做的方向迈进。
在上Flash课时,我主要以多媒体手段为主,重在给学生授于制做的方法,因为动画是需要在电脑上表现出来的课程,在课堂呆板的学习,无颖是纸上谈兵,从元件实例到逐帧动画、动作补间到形状补间动画,我都采用了比较有代表的实例去进行了讲解,这样做的成果确实非常好,虽说开课晚,但基本的动画形式学生都能做出来,唯独让我觉得就是太累,不停的要学习,要准备实例。但不管怎样,在后半期中,我还是努力做好动画这门课的教学工作。利用上课之外的时间,从专业的Flash设计师培训网站下载实例,努力自学,不断给自己充电,ActionScript脚本和交互式动画成了做出优秀作品的重点,我多讲解实例,学生还是充分的掌握了这些知识,也可以做出一些比较专业级的动画效果了,也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也为我在以后的动画教学中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岁月蹉跎,总体而言,不管如何,本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我也尽全力去做了,但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我会在以后目标计划中努力去改正和实施,争取为取得更大的教育成果而努力。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我将会合理的把握尺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严格要求是非常关键的。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规矩"还是"尺度"都需要有人去操执和把握,只有正确的操执,合理的把握,才能达到"成方圆"之目的。我想只有这样,各项工作才能干好。
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三我作为毕业班班主任的一员,迎来的那就是收成的季节。回想三年来学校里的点点滴滴,就仿佛仍在昨天……。三年的师生共处。应该说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少缺憾,现在总结一下自己在三年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得失,希望在未来的班主任生涯中能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目前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
中职三年,学生大多年龄处在青春期的16-19岁,这个年龄的学生正是思维活跃、自制力较差、无心向学、谈恋爱、生理和心理都逐步走向成熟而渴望独立的年纪,加上各种娱乐媒体的宣传,不断冲击着中职学生的思想,于是追求时髦、爱打扮,染发、烫发、涂指甲油、化浓妆、吸烟等屡见不鲜,晚上上网玩游戏到深夜、上学迟到、上课就睡觉、作业抄袭严重甚至不交作业,上学不背书包、就算背书包也不带教材、作业。对于这些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不断摸索、思考用什么方法管理好这一批调皮的孩子,让他们在“特殊”的环境中不断地成长、进步。
二、以“考证”、“升学”为动力推动学习
我们学校实行学分制已久,学生若能在第五学期就取得170学分并各科成绩合格,就可以提前获得毕业证。在学生刚入学时,我就对他们说清这个问题,并告诉他们要想提前毕业没有其他捷径可走,唯有多考证,通过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证的考试,获取这些证书就可以加学分,从而实现提前毕业的目标。所以我班的学生从一年级起纷纷报名参加各种考证,包括会计电算化(初级、中级)、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会计技能证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有的直到现在仍在准备考此证)等,进入三年级后,全班大部分学生的共同目标都是多考证。
另外,我校与广东商学院合办业余大专班。对此,我积极在本班学生中做宣传,同时在家长会上大力宣传,由于我实事求是地对学生的就业与升学形势做出了分析,得到了大部分家长的认同,因此他们都同意孩子报考本校的大专班。我班201_年春季就有33人实现升大专梦,201_年春季又有10人升上大专,升学率接近80%。
“考证”和“升学”两大指挥棒把学生引到学习的轨道上,学生自发地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学习中去了。
三、让学生健康地成长
学生中有几个是染发、电发的“钉子户”,学校三令五申“不准学生染发、电发”,可她们依然我行我素。对此,我一方面对其进行个别思想教育、与家长沟通一起做好监督整改工作,另一方面,通过班会课等形式,在班级大力宣传健康与美的关系,利用各种机会和方法宣传染发与电发对身体的危害,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的健康,健康才是美、自然才是真正的美。同时,我自己也从不染发或电发,做好楷模表率作用。
有段时间,学生在课间打扑克(玩游戏王卡)的现象比较严重,有时甚至影响上课,屡屡被任课老师投诉。我在班里宣布,只要一见到就没收。我说到做到,在巡视课室时,不管是下课的课间还是中午午休时间,只要一发现,我便没收,学生也知道规矩,自觉地给我。另外我要求学生不能将掌上游戏机带回学校玩,见到就没收。有一次,在技能节当天的教室里,见到几个学生在玩,我就没收了他们的游戏机,其中有2个班干部。她们觉得委屈,家长也来求情,我觉得应该一视同仁,要求她们和其他人一样,写检查并保证以后不再犯,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归还给她们。让她们明白班干部与其他同学是一样的,没有特权。
四、树立与学生、班级荣辱与共的思想
要想把班级管理好,班主任就必须把自己融入到这个集体中去,让自己成为班集体中的一份子,与学生、班级共同成长。
在班里,要大力宣传和表彰先进,让学生树立荣辱观。我班获得新生军训操练全校第一、技能节团体总分第二等殊荣,很幸运,我班涌现出了像杨小敏这样的省三好学生、省技能大赛第二名的好学生。我在班里会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为本班争得荣誉的同学和好人好事,让全班同学都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自己也为学生创造的成绩与荣誉感到自豪。有些男生虽然成绩不佳,但只要是集体的事总是主动抢在前头,对于这样的学生,到学期末评优时均能获得“学雷锋积极分子”或“劳动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另外,对于学生入团,我从不以学习成绩作为考核的标准,只要平时表现好或有进步,就推荐他们为入团积极分子。当我荣获学校“先进班主任”荣誉时,我与学生一起分享,我把自己的荣誉归功于全班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也在其中得到应有的激励。
五、遇事要冷静,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学校实施思想教育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的学生个性强,稍不顺心就有可能做出极端做法。如,我班有个学生因为和家长因为遗失一部手机发生了一点矛盾,就离家出走,深夜不归。当我得知后,及时和家长联系,到学生交往较多的朋友处打听消息,得知她在麦当劳餐厅,家长迅速赶往;可等家长到达时她又走了,后来,又听说她在一朋友家过夜才放心,第二天,当她来校时,及时通知家长,并与家长沟通,耐心做好沟通工作,以免事态扩大。
还有班里有两个学生谈恋爱,这个男生平时的脾气很暴躁,后来,我渐渐发现男生的脾性有了很大的改观,学习也有提高。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家长都知道情况,并没有极力反对。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要求男生不要做出伤害女生的事情,要求他们在课室和机房等公众场合不应过分亲密,注意影响,学生表示同意并努力做到,最终这两个学生都升上大专并提前拿到了毕业证书,现在都在同一家餐厅签定了2年期劳动合同。
篇10
年级组作为学校的一个特殊的科室,除了和其他科室有着不同的工作分工外,其工作更加复杂与艰巨,每一项工作与其他科室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大部分工作需要同其他科室合作并需要得到相应的支持,另外,还需要家长、社会和学生的支持,如何整合这些资源,并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这是级部教学管理的关键,经过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下面将资源的类型与开展的工作总结如下图所示:
二、针对不同的资源开展各项工作
1.优化教师资源
一所学校要促进内涵发展,就必须优化学校内部元素——教师资源。我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通,锐意改革,乐于奉献的育人队伍。牢固树立一切为孩子、为家长、为人民、为社会的服务观念,将培养个性化的学生作为自己的教育理想,真正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级部在这种大环境下为进一步整合教师资源,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工作。
进一步加强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的联系,协调发挥好班主任的纽带作用。班主任在与任课教师的交往中,在尊重任课教师的地位及意见的前提下,把他们当作班级的主人。凡事都主动地同任课教师协商,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这样不但能及时了解各科的教学情况,还能及时发现班级中存在的某些问题。
推进全员导师制。导师制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育人的责任,使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以外,担负起对学生的学习、思想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工作。全员育人导师制是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级部全体教师都担任导师,每个导师负责一个或几个小组。全员育人导师制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至毕业的整个受教育过程,从学习、生活到德育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在任何环节上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导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解决普遍性的问题,通过课后辅导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并进行检查督促。各类作业、周练、试卷等的批改要及时,尽可能采取面批、详批的方式,批改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不留后患。做好作业、周练、试卷讲评后学生思想态度、思维习惯、知识和方法的查缺补漏工作,做到考后有收获,考后得满分。建立定期反馈制度(每周1~2次),制作导师交流卡,以便师生相互了解,使教和学更有针对性;通过交流,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鞭策,让学生及时调整状态。
2.拓展家长资源
当前,我国正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素质教育。家长作为学生与学校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将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给学校和社会越来越不现实,为家育柱石、为国育栋梁的家长责无旁贷。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克服学校教育脱离生活、脱离实践的弊端。级部针对这一情况,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让家长走进学校,了解教育,参与教育,协同教育。一句话,要让家长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明确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在充分认识家长委员会的作用的基础上,级部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将家长委员会细化为三个职能部门:德育家长委员会,教学家长委员会,家长培训委员会。德育家长委员会的职责主要包括参与级部德育工作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德育报告会等;教学家长委员会主要工作是组织并实施家长开放周、家长自习来访、参与成绩分析会;家长培训委员会主要负责家长的再教育,进行家长培训,通过“家校通讯”及“给家长的一封信”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马克思曾说:“教育别人的人首先受到教育”,这充分说明了对家长进行教育的重要性。另外,实施家长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月例会制度,每月组织一次家长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会议,对级部的教育教学管理进行评议,制定下月的活动计划。
总之,家长作为陪伴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在学生身心健康、内在修养、外在气质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打铁还须自身硬”,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培养出色的新一代。
3.内化学生自身资源
从某种意义上说,班级管理是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来实现的,班级各项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因此,可通过组织班委会、实行小组管理等模式完成对班级的管理。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级部在校学生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学生自治会及学情分析会。学生自治会成员为各班班长,主要任务是协助级部对教学情况、自习情况进行监控,并及时反馈;反馈教师上课质量及作业量,协助级部做好对任课教师的测评工作;反馈各班学生的学习状态,协助级部总结和交流学习经验,树立学习标兵;负责维持全年级晚自习、周末自主学习的纪律,检查并统计各班纪律情况成绩;负责年级周工作计划的完善工作,及时汇总每周出现的问题,协助级部发放通知和对外宣传。此外,可协助班主任进一步落实学校布置的具体任务。学情分析小组,由每个教学班推荐两名同学组成教学反馈小组,印发制度要求和有关表格。教学情况调查与反馈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调查本班各位任课老师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讲评情况,以及对老师的建议等;二是收集本班同学还存在的普遍性疑难问题,以及该学科的学习状态等。教学情况调查与反馈表每两周由教学反馈小组成员在本班调查汇总后直接送交给任课老师,不再由级部转达。此项制度使各位任课老师能更直接和更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并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以使自己的教学更符合学情;同时,进一步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从而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另外,通过表彰身边的优秀学生,通过具体的事迹及学习方法介绍、开设相关讲座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发掘社会教育资源
篇11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重大招标课题“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本土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2015〕-JKGHZDZB-15),主持人:李庶泉。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8-0081-06
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框架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在此后的三十多年间,该框架被世界各国广泛复制和学习,同时也经受了猛烈的抨击。其实,在英国劳动力市场,资格证书持有者的比例只有12%。除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本身的问题外,职业教育培训、劳动力市场环境以及权力分配制度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也有很大的影响。总结英国在这方面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探索其改革的取向,分析揭示其问题背后的原因,对于学习借鉴英国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和制度体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缘起
国家职业资格框架起源于英国。英国建立国家职业资格框架的最初提议是在1986年的职业资格审查报告中提出的。当时政府面临着两个问题:一个是当时劳动力市场上学徒在减少,没有一定技能的人很难找到工作,于是政府启动了青年培训计划,该计划主要对未就业的辍学者进行一年的培训,当然也招收了一些毕业生和从事非技能型工作的人。另一个是人们意识到当时的职业资格体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许多工作不需要什么技能或知识,或者说进入许多行业不需要什么职业资格,当时的职业资格彼此之间几乎没有联系,职业资格只适用于高水平阶段;而当时英国比欧洲大陆国家如法国和德国获得资格的劳动力比例要小。于是,1987年,英国(不含苏格兰)实施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它作为一个框架体系对当时推行的各种职业资格作出说明,未打算成为适用于所有资格的综合性的国家资格框架的基础。然而,英国历届政府却致力于用其取代其他所有职业资格证书。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独立于任何特定的学习课程或独立于该课程的提供机构的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其最初设想是可以用来确认和鉴定年轻人在实习项目中获得的技能。该制度摆脱了国家教育体系,也就是说,具有不同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模式和职业标准,是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学习课程的。正是这种独立性使得“基于成果”的评价模式吸引了决策者。
通过英国文化委员会、英国国际发展署和总部设在英国的证书颁发机构如伦敦城市行业协会等的大力宣传和推广,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被其它国家广泛学习和借鉴,特别是前英国殖民地国家更是视其为“典范”。
许多国家对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非常看重,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1]:
1.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国际可比性、可转移性和排名的依据。
2.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了一种可用数字表示的工具。政府可以利用这种工具为其资助的项目和机构作出说明。
3.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原则上表明学习成果能与学习过程分离,这为政策制定者对职业资格的控制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职业资格的商品化开辟了一条道路。
4.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至少在原则上能够为技能发展方式提供依据,技能发展方式强调对现有技能的鉴定而不是要求扩大教育机构。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可以鉴定任何类型的任何级别的技能,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进步教育家(尤其是那些从事成人教育或针对有学习障碍者的项目)的支持。该制度至少在理论上是非歧视性的,也不要求进入高等教育机构学习,而从传统上讲,这些机构排斥那些没有获得正式教育证书的学习者。
阿温(Unwin)等人将政府2004年前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2]:
1.提升覆盖率――鼓励未获得资格认证的年轻人通过培训获得资格证书。
2.让大学承担更大责任――在按成果付酬的基础上,把对大学和认证机构的资助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联系在一起(这一政策后来被废除)。
3.强调基本技能――优先考虑常规的和低水平的工作,鼓励认证机构关注最低水平的资格认证。
二、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
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对“基于能力”理念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最初尝试,自推出至今,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世界各国纷纷学习和复制,然而同时它也经受了最猛烈的抨击。
人们普遍认为,职业资格证书不可能为进一步提升提供基础;职业资格证书本质上不如从学校获得的证书。另外,职业资格认证常常与低水平技能联系在一起,而没有为持有者提供提升空间,很可能造成许多障碍,从而导致新的不平等。
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一方面控制学校和认证机构的公共支出,另一方面将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权力转给了用人单位。后来,政府又提出了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新职业标准”,这与新西兰和南非的“单元标准”相似。这些被描述成“书面成果”新标准与传统学徒制的“时间第一”的理念一致。
基于新标准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求,首先用人单位要有时间、义务和专业技术对实习生进行评估;其次“标准任务”可以作为判断工作表现的可靠依据。然而,许多用人单位却拒绝承担这份责任,因为它过于耗时且程式化,因此评估工作再次交给了由政府资助的认证机构。认证机构为此培养了不同等级的鉴定人员以及内部和外部审核员。“成果主导”的职业资格鉴定模式独立于特定的课程和机构,因此被认为是“客观”的,而这一做法又退回到了“以信任为基础”的职业资格鉴定模式。
职业资格证书的设计过度规范,一体通用,“只适合某一特定职业资格证书的规范运用于所有资格证书”[3]。批评除了集中于证书本身设计上,还关注到了证书中的资历与学分框架。莱斯特(Lester)认为,框架太“不靠谱”,不能涵盖职业资格的多样性,并认为资格和学历框架是“20世纪最后十年一系列特殊创新的产物,缺乏支持新兴发展或者适应这一体系中其他部分出现的创新的灵活性”[4]。
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存在很多问题,如学习成果的概念、评估的模式、高昂的成本、繁琐的程序以及未能有效地对学习和教育程序加以引导和重视等[5]。英国职业资格建立在狭义的技能基础上,这与欧洲其它国家对职业技能宽泛的、更为全面的定义形成对比,使用严格规定的职业标准、单元格式以及未把质量放在首位的设计规则导致其评估方式未得到大家信任[6]。
职业资格证书获得者在劳动力市场得到的回报不令人满意。许多二级或二级以下的职业资格证书持有者未能在收入或者职业地位上获得比较满意的回报。职业资格证书只有跟学徒制结合才能获得积极的回报,这一现象表明,职业资格证书本身并不被认为是市场所需技能的有效保障[7]。虽然许多三级及三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持有者获得了积极回报,但这种回报通常低于证书本身的学术价值。
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职业资格的设计和开发方面参与权很小,因此他们认为,参与制定职业资格和认证的机构并不能代表他们的利益,资格的设计过于死板,而且设计本身由过程驱动,符合公共基金的需求但不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8]。而且职业资格证书过于多样化,职业资格错综复杂,对于学习者来说很难理解和驾驭,对其他使用者来说也很难运用[9]。
职业资格等级晋升发展受阻。职业资格证书由低一级向高一级晋升的路径不畅通。许多获得二级职业资格的人发现很难晋升到三级,由三级晋升更高一级也往往受到很多限制。
职业资格证书具有一定的狭隘性。许多职业资格证书,至少作为初始教育一部分的职业资格证书,未能为学生通往普通教育或者达到广泛的社会和经济目的作出贡献[10]。
职业资格认证是基于一个分裂的体系。职业资格证书是一个分裂的体系的一部分,这一体系依据过时的对学术知识和职业知识的划分方法,以牺牲社会共融和学习者的需求为代价,强调差异性和社会选择,限制学习者的发展[11]。
三、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英国现在大约有12%的劳动者拥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政府计划采取资助的方式,要求劳动者必须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研究者认为,基于“成果”的评价或考核方式忽视或者降低了作为工作的最基本的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而用人单位更希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更简单、不那么术语化,并易于评估。英国政府为了回应研究者的批评和用人单位的抱怨,连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对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进行一系列的复审、修正以及进行范围和地位上的改变;用自身范围和地位已经降低的资格和学历框架取代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进行各种各样的制度安排,促使用人单位在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规范方面依据该框架;监督并敦促职业资格证书管理部门进行改组;重新组建认证机构;提升普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高等职业教育证书和职业A水平证书;按照一定的资质要求,不断为16-19岁或14-19岁的学习者提供宽泛的职业资格认证;定期推出首要证书或基础宽泛的文凭,以期实现文化学习与职业学习的结合;为学徒身份认证进行一系列改革;将以职业为主导的资格认证推向高等教育层次;引入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并辅以资格和学历框架进行补充。
郝德森(Hodgson)和斯保尔斯(Spours)等人认为,这种政策转变只是“政治上的修修补补”,不能解决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根本问题[12]。1986年,戴维尔报告(the de Ville report) 想通过用一种涵盖现有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全面的”资格体系,来简化纷繁的职业资格。瑞格特(Raggatt )和威廉姆斯(Williams )认为,这样做的结果是,一个新的更严格规范的职业资格C书的出现,而这一资格体系与原有的职业资格证书一起增加了而非简化了其复杂程度[13]。怀特海德(Whitehead)说,“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缺乏稳定性”是让用人单位参与进来的一个障碍[14]。普凌(Pring)等人认为,认证机构老师和大学讲师仿佛在接受无穷的变化,他们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响应这些改革而不是逐渐去巩固良好的实践[15]。
在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的讨论中,以下几种观点在左右着当前的发展取向。
(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必须考虑到制度传承,采取渐进性的方式。改革要前后一致且符合实际,并考虑到英国各行政区的利益
瑞弗(Raffe)认为,资格认证不仅是技术建构,而且还是社会建构,它们依靠根深蒂固的社会关系、实践和政治利益[16]。职业资格的有效性取决于熟悉度、互惠性以及最重要的一点――信任,所有这些在相对稳定的体制中,经过一段时间,逐渐发展。麦克・杨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是职业资格证书政策默认的前提。”[17]政策制定者和监督职业资格证书的机构拿出时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从而使它们能充实专业技能,使资格证书体系更加透明,更容易被利益相关者理解。这就需要稳定的独立于政治当局之外的机构来收集分析有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数据,进而对其进行评估。
(二)处理好职业资格证书设计中的就业逻辑制度与教育逻辑制度二者的融合与张力
职业资格证书始终是由这两种制度的逻辑决定的。就业逻辑制度在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紧密的地区或国家发挥更大的作用;教育逻辑制度则在这些关系不紧密或学术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地方作用更大。就业逻辑制度需要形式和结构多变的、能体现水平差异的、具有相对具体应用范围的资格证书;教育逻辑制度更倾向于标准的、分层次的、可与其它同一等级证书相比的、目标和应用广泛的资格证书。然而,教育逻辑制度明确了通过职业资格证书等级获得进一步提升的需要,就业逻辑制度在这一点上并非始终如一。在许多行业领域,向上提升的依据是学历而不是职业资格证书。
(三)以“书面成果”描述资格证书
过去的职业资格证书强调“基于成果”的评估,而现在是“成果主导”的。最近英国出台的国家职业资格与学分框架以及欧洲的职业资格框架都提到了这一点。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提到,“向成果转换”的方式如今几乎成为毋庸置疑的全球性的发展趋势,在职业资格的定义、书写和设计资格证书方面都要适应这一趋势[18]。苏森・詹姆斯(Susan James)(2006)引用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副总裁基尔伯特・杰苏坡(Gilbert Jessup)的话说,转向一个以成果为主导的教育培训体系意味着转向一个以资格主导或以评估主导的体系。应试者无需参加任何特定的学习课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颁发仅依据对成果的评估[19]。
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的报告把学习成果定义为,学习成果是对学习者所知道的、所理解的以及学习完成后所能做的事情的陈述。能陈述的成果必须能被书写,书写成果仅是陈述的另一种方式。学习成果能以书面形式充分表达出来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显著特征,也是其他基于成果资格证书和资格框架的一个特征。
(四)“功能分析论”主导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当前,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设计和评估上采用了“功能分析论”的观点。功能分析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成果理念、能力和“新标准”都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职业心理学和早期的科学管理理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在英国,功能分析论代表了一种全新的职业资格证书设计方式。它摆脱了此前的资格设计中的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强调学徒获取资格所需的时间(有时是七年)的重要性;二是将教学大纲作为教学课程和对脱产学习评估的基础。功能分析论者认为,这两个主要因素主导的资格设计是过时的、倒退的,因为这将控制权交给了老师、学校和认证机构。然而,有人把功能分析的方式视为“保守的现代化”,其中的“现代化”是依据能够体现工作表现的客观的、中立的和“科学的”理论;而其中的“保守”是将对资格证书的控制权从老师、学校和工会转移到用人单位手中[20]。
功能分析论认为,研究人员能够以用人单位认可的方式判断个人的工作表现,个人的工作是由能力因素和表现决定的。这些能力因素后来被称为职业标准,可以被合并为能力单元。在用人单位看来,这些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因此被看作是独立的认证。每一个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都是由相关的“能力单元”构成的。
功能分析论认为,辨别或规定一种职业的主要目的(或功能),然后再细化,以便形成这一目的的成果,归并这些成果,从而形成职业资格。因此对工作表现的评估成为能力合格并获得资格证书的关键。功能分析论被认为是一种集客观性与系统性为一体的方法,是“科学管理”思维的延伸。
功能分析作为一种方法论,也遭到一些质疑。首先,工作表现是不容易观察的,特别是不能与环境分割开来看,因此与其取代的方法一样“不客观”,其规则也是主观武断的;其次,用功能分析的方法判断职业资格,会降低“学习时间”和“理解”的重要性[21]。
四、制约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因素分析
几十年来,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经历了多次改变,政府也投入大量资金,但卡迪夫大学和牛津大学SKOPE团队的研究者认为,英国(更确切地说是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未使技能发展或基于工作的培训体系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很多用人单位并未对“为用人单位而设计”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产生极大兴趣。在社会上,获取职业资格的人往往被当作学术课程上的失败者,许多用人单位继续将学历作为主要依据来招募员工。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他们的偏见和英国教育长期存在的社会阶层划分导致的结果。然而这恰恰反映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薄弱的知识基础。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设计时就明确强调能力而不是知识或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人理解能力差的假设。
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存在不足,但更大的问题是教育培训体系以及社会和劳动力市场环境的问题。职I资格证书体系的分裂是教育体系分裂的体现;教育体系在社会和职业选择中所发挥的作用决定了很难建立广泛的职业资格证书[22]。职业资格证书的低回报率及其内容的狭隘性同样反映了英国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疲软。
在如何为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一个相对有利的环境上,英国出现了两种相反的观点:一是“文化主义学派”,该学派强调英国职业文化特有的狭隘性,赞成弱化规则,支持灵活的劳动力市场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体系[23];二是“制度学派”,该学派认为,英国相比德国和美国在教育、培训、就业等制度方面,没有什么鲜明的特色,应该向后者学习,借鉴其成功的政策[24]。
尽管职业资格证书在英国使用率较低,也很少有证据表明它们在技术发展方面的巨大的促进作用,况且还受到各方面的质疑乃至批评,但为什么世界各国还纷纷学习这种基于能力的培训模式和基于成果的国家资格框架呢?有人认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表面的合理性迎合了政府的某些需求,“一些政府采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模式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公共开支,而不是让知识和技能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特殊的作用。”[25]另外,该模式对发展中国家有吸引力的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经常接受国际机构和其它国家的捐赠和帮助。
当然,在会计和医疗卫生行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被认为是成功的。其主要经验是,某个部门或机构制定的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增强了某个特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可信度。在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案例中,专业机构(如专业会计员协会)担任了领导角色;在医疗卫生职业资格证书的案例中,作为公共部门的国家医疗服务系统的高级管理层担任了领导角色。这两个案例之所以成功,还是因为它们都根据自身行业的要求和特点对国家职业资格框架的许多规则进行了修改,如在医疗卫生行业的案例中,增加了建立额外的学习资源,来学习整个职业发展的课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缺乏完善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缺少有效的专业机构和尚未建立用人单位―学院培训关系的国家,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很适用的。
要使家职业资格证书发挥好作用,就“需要一种更宽泛的方式进行职业教育改革”[26]。这场改革首先是用一种创新的途径促进产品和服务的发展,从而对知识和技能产生需求,而这无疑会促进用人单位与大学之间的合作关系的发展,产生新知识的行业与大学密切合作,共同参与新职业资格证书的设计与评估。如果这些合作能够为员工提供晋升渠道,那么他们就需要一个代表其技能和知识的资格框架,也就是说,要创造一种客观的需求环境,从而促进人们对资格证书的需求。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要给职业资格框架一个独特的定位,不是它能做什么,而是想让它干什么。
“在英国,如果不改变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方式,往深里说,如果不改变管理的性质和有关教育、培训和技能的权力分配,很难实现职业资格证书的更多有效的改革。”[27]
参考文献:
[1]Michael Young (2011).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ir origins and legacy,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 24:3-4, 259-282, DOI: 10.1080/13639080.2011.584686.
[2]Unwin, L., A. Fuller, J. Turbin, and M. Young. 2004. What determines the impact of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A literature review. London: DFES.
[3]Young, M., and S. Allais. 2009. NQF research: Conceptualizing the role of qualifications in education reform. Discussion document.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 Geneva.
[4]Lester, S. 2011. “The UK Qualifications and Credit Framework: A Critique.” 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63 (2): 205-216.
[5]Young, M., and S. Allais. 2009. NQF research: Conceptualizing the role of qualifications in education reform. Discussion document.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 Geneva.
[6]Whitehead, N. 2013. Review of Adult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in England. Wath upon Deane: UKCES.
[7]Wolf, A. 2011. Review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London: DfE.
[8]Whitehead, N. 2013. Review of Adult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in England. Wath upon Deane: UKCES.
[9]Richard, D. 2012. The Richard Review of Appenticeships. London.
[10]Green, A. 1997. “Core Skills, Key Skills and Unification in Post-16 Education.” In Dearing and Beyond, edited by A. Hodgson and K. Spours, 88-104. London: Kogan Page. Hannan, D., D. Raffe.
[11]Pring, R., G. Hayward, A. Hodgson, J. Johnson, E. Keep, A. Oancea, G. Rees, K. Spours, and S. Wilde. 2009. Education for All. Abingdon: Routledge. Raffe, D. 2003. “Bringing Academic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12]Hodgson, A., and K. Spours. 2012. Towards a Universal Upper Secondary Education System in England. Londo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London. Hoelscher, M., G. Hayward, H. Ertl, and H. Dunbar-Goddet. 2008. “The Transition.
[13]Raggatt, P., and S. Williams. 1999. Government, markets and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An anatomy of policy. London: Falmer Press.
[14]Whitehead, N. 2013. Review of Adult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in England. Wath upon Deane: UKCES.
[15]Pring, R., G. Hayward, A. Hodgson, J. Johnson, E. Keep, A. Oancea, G. Rees, K. Spours, and S. Wilde. 2009. Education for All. Abingdon: Routledge. Raffe, D. 2003. “Bringing Academic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16]Raffe, D. 2009. “Towards a Dynamic Model of Na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s.” In Researching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s: Some Conceptual Issues, edited by ILO, 23-42. Employment Working Paper No. 44. Geneva: ILO.
[17]Michael Young (2011).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ir origins and legacy,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 24:3-4, 259-282, DOI: 10.1080/13639080.2011.584686.
[18]Michael Young (2011).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ir origins and legacy,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 24:3-4, 259-282, DOI: 10.1080/13639080.2011.584686.
[19]Michael Young (2011).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ir origins and legacy,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 24:3-4, 259-282, DOI: 10.1080/13639080.2011.584686.
[20]Michael Young (2011).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ir origins and legacy,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 24:3-4, 259-282, DOI: 10.1080/13639080.2011.584686.
[21]Michael Young (2011).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ir origins and legacy,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 24:3-4, 259-282, DOI: 10.1080/13639080.2011.584686.
[22]Hodgson, A., and K. Spours. 2012. Towards a Universal Upper Secondary Education System in England. Londo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London. Hoelscher, M., G. Hayward, H. Ertl, and H. Dunbar-Goddet. 2008. “The Transition.
[23]Mehaut, P. 2012. “Three Challenges for VET Systems: The End or the Rebirth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allenges and Reforms isn Vocational Education,edited by S. Stolz and P. Gonon, 73-93. Berne: Peter Lang. And Walther, A. 2006. “Regimes of Youth Transitions.” Young 14 (2): 119-139.
[24]Hannan, D., D. Raffe, and E. Smyth. 1996. Cross-National Research on School to Work Transitions: An Analytic Framework. Paris: OECD. And Raffe, D. 2011. “Cross-national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work Transitions.” I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Lifelong Learning, edited by M. London, 312-328.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篇12
二、继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学习的办学层次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依托在甬的大、中专院校,聘请了近80余位专、兼职教师,所有教师都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高级职称超过三分之一,并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教师的教学水平日益提高,已基本完成从普通教育到开放教育的转轨。在电大的教学检查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受到了电大老师的高度肯定。
2、.加强班主任工作。每班都配有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班主任,平时关心学生,针对成人教育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解决好工作和学习的矛盾,鼓励他们树立坚持学习的信心。我院热心为学员服务的经验受到了电大的高度评价,并在开放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专题报告。
3、积极做好专业建设,本学期以来,由于学校的支持,英语专业的网上资源的建设从无到有,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已基本达中央电大的要求。
4、按照我院和市电大的协议规定,承担了对各县级电大英语专业的指导工作方面,到经过几年的努力,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年全国统考中,严谨的考风、所有课程的合格率都高于平均合格率,开放教育的平均合格率达到了85%以上。受到了中央电大有关部门的好评,年开放教育英语、金融专业近400位学员完成了大专层次的学习,顺利毕业。为在年春季招收新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并学院的社会信誉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
三、积极开展非学历教学培训,扩大办学规模
在本学期,除了继续办好原有的培训项目以外,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新的培训项目,开设了日语、法语、CET、计算机信息考试、省计算机三级培训班、艺术等级测试文化培训班等班种。本学期来,共开办各类培训班45班,共有2000余人次参加了各种培训。其中英语专业(PETS班)参加公共英语一、二、三级考试,二级合格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计算机培训班有80%以上的学员通过了全国一级考试,合格率远远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日语专业开设一级、二级、三级、初级培训班4班,共有近200位学员参加了培训。
四、积极开拓办学渠道,开设新的办学项目
在办学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院能生存下去并求得发展,必须大胆解放思想,开拓新的办学途径。作为一所初具规模的成人教育机构,要想提高办学层次,必须走联合办学的道路,为此,充分利用我院在外语教学上的优势,在市电大的支持下,继续搞好中央电大开放教育专科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试点的专业和规模。在日语等级考试的方面,在取得与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支持和合作的同时。针对日语考试的新情况,积极与南京东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联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日语等级考试开拓新的途径。
五、积极做好考务工作
在维持正常教学的同时,认真做好各类考试的考务工作。本学期,我们又成功组织了200余日语班的学员赴苏州、上海、杭州参加日语等级考试。我们还承担了中小学生信息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会计职称考试、电大开放教育考试,会计电算化考试。由于组织工作的细致、周到,考务工作人员和监考人员的认真负责,使各场考试任务都圆满完成,受到了各主考单位的好评。
六、学校的财务情况
学校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加强学校的财务管理。
1、严格执行国家的物价政策,认真做到按规定收费,在物价局的收费年检中,受到好评。
2、对于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坚持学习而要求退学的学生,严格按照市教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办理,并尽可能提供方便。
3、经济上量入而出,勤俭办学。在本学期中,仍取得了较好的的经济效益。同时,积极改善学院的办学条件。
七、存在的问题
1、小语种外语培训本学期虽然有所启动,但市场占有份额还比较低,市场的培育工作与学校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培训项目的招生营销工作仅处于启蒙状态。
3、随着学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项目的不断增加,人员的不断增加,学院内部的管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还应进一步加强。
篇13
理查德·蔡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伟大的管理者,那就来学习运营管理吧!”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运营管理》所涵盖的知识点应该是每一位管理者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与素质方面所必备的,同时在世界范围内,《运营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生产力的关键因素,若想通过运营活动来创造部分优势,企业必须了解运营行为是如何提高生产力的,再一次给了大家一个学习并努力学好《运营管理》的强大动力。在对MBA的实践教学中,我们深刻地体认到,教师在努力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还需要学生主观努力去自我发现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案例研究、情境模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构成了一个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与实践运用能力的良性循环学习机制。
一、案例研究
MBA案例教学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在1908年开发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MBA学源的独特性,绝大部分学生已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故而此种方法强调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同时又能教学相长。在案例教学方法历经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它已经被世界各地的许多国家的优秀教育机构所接受,成为现代工商管理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课堂讲授、案例研究、研讨会等,并分别就这些方法在知识保留力、知识传授、分析力培养、提高人际技巧、态度转变和接受度等六个方面对各国专家做了广泛调查,结果发现案例研究的教学方法综合效果名列第一。1998年,美国《商业周刊》曾对美国排名前25名的商学院进行调查,发现所有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比例均高于总学时的50%,以哈佛为例,每位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都要分析500~700个案例,这些案例中有些是经典案例,而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学生曾经或正在经历的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这样的案例分析后,在学生中会产生深刻的认知和共鸣。哈佛校友会出版的《哈佛案例教学方法:艺术与技巧》一书指出,“知识是可以讲授的,但智慧却是不可言传的”。在历经百余年的历史验证后,可以这样说,案例教学法是最适合MBA教育的方法之一,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MBA教育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行案例教学法,强调所有的教师都要进行案例教学,所有课程几乎都采用案例教学,并鼓励老师以实践为背景扩充案例库,评选优秀案例文章等。大量的教学实践也证明,《运营管理》的教学效果与案例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当我们引入经典案例时,学员会有深深的认同感,并会积极投入到讨论中来,当我们引入当下背景中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时,学员们亦会给出许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会主动提出观点,引发新一轮的探讨。比如我们曾经进行过一次生产运作方式方法方面的案例探讨,在讨论后,有学员主动提出要再进行一轮涉及到目前较先进的“3D打印技术”的探讨学习,这种学员自动自发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共享知识的过程,不仅让全体学员受益良多,作为教师的我们亦能够保持与企业实际接轨,同时这种即时的反馈也能让我们不断地去完善案例内容与研讨形式。有时由于教学时间限制,过长的案例我们会在课件中以大纲的形式给出,案例具体内容在课上以讲述形式深入介绍,把一些学员们会产生疑问的知识点预先讲授,实际上也是把曾经枯燥的理论融入到了案例实际中,形式的改变,达到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有时我们也会将不宜删减的较长案例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由学员们课后研读,深入理解知识点,再以小组形式研讨,最后课上以组对组的形式来进行观点阐述及辩论。除了中文的案例,我们还会以SSCI中经典的或正在发生的案例来展开讨论,形式上往往是在课上初步引入案例后,给学生一周至半月不等的时间来深入研读案例,进而采用分组及集体讨论或沙盘模拟等形式展开研讨。通过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案例教学,学员们由以往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认知,学习兴趣极为浓厚,教学效果也是极为显著。
二、情境模拟
在教学中,我们也会以情境模拟法来加深学生的认知,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沙盘模拟的教学课堂中,即我们会围绕有待探讨的某一运营管理问题,从实践、案例和相关资料中,收集相应素材,编写成“剧本”,然后在教学中统一阐释“剧本”,分组后将每组组员分派至沙盘,由学员自行决定“剧本”中的角色,同时每组要有一位学员承担记录工作记载“剧情”发展。通过沙盘及情境模拟,使学员从中学习并运用知识进行操作,达到提高学员运用所学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里剧本是载体,沙盘是舞台,其核心是由学员充当管理者角色或“演员”,使学员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和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沙盘模拟及情境模拟之所以目前被各大高校广泛采用,主要是其实现了多种教学效果的结合:①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建立在综合管理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基础上编写的“剧本”,再以学生的实践背景和所学理论知识来探讨和解决问题,在增强趣味性的同时,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深度、广度、紧密程度上也是十分突出的,因而这种方法法尤其能达到让学员学以致用和培养综合素质的目的。②情与境的有机结合。这一方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了人的“情”与“境”的高度结合。“情”包括人的感情、理念、情绪心态等情感性的因素,人是情感的动物,在处理问题时,不可能不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境”即是指实际案例中的非人因素,包括内部环境(如人事环境、运营环境、设施等)、外部环境(市场状况和国家政策)与企业文化氛围等,亦即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同样不能忽略客观因素的影响。③教与学的真正结合。通过案例讨论记录以及随堂记录,教师不断完善案例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明确掌握哪些“点”可以更深入地展开探讨,哪些“点”可以一带而过,对案例进行总体把握,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教训,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对于学生在运用这一方法的过程中,更注重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如是否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和预测,是否能具备知识综合能力来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是否能结合自己的角色在变幻的外部环境下做出较为清晰客观的判断等等。
三、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我们往往会在开课之初,就会向学生传达“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其实无论是《运营管理》课的案例研讨还是情境模拟,都离不开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这两者是贯穿学习机制始终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理念。
1.自主学习。在进入大学学习阶段以后,我们就会一直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然后通过教师的指导,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观察、阅读、思考、尝试、联系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要求学生自主去调研和收集身边第一手的案例数据和资料,然后用学过的理论结合曾经的工作实际来对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与优化,写出研究报告;有时也会由教师指定若干个大致范围的选题,由学生自己从中选择去进行研究。
2.合作交流。在前文中我们多次提到了研讨中要强调“多边对话”。即不仅要在师生之间创造讨论问题的氛围,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学员与学员之间展开思维的对抗与碰撞,从而达到学习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实现共同进步。在形式上,我们会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组成4至8人不等的研讨小组,在研讨时,会分派或自由选定组内角色,可在课后集体讨论后,课上指定一人来展示讨论结果,或也可在课上集体讨论,由教师指定1至2人进行记录并归纳总结。通过这种合作交流,引导学员们对讨论中所提出的疑问,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发展多向思维,并能够深层深化学生的思维,激活学员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案例研究、情境模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这一良性循环教学模式的构建是我们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及与企业的长期合作过程中逐步发展并完善起来的,通过这一良性循环机制的建立,我们《运营管理》的教与学都取得了跨跃式的进步,学生们不再觉得《运营管理》教学枯燥无味、与实际脱节,教师们在教学中也不再有为难情绪,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廖小飞,陈雯.基于案例教学的嵌入式系统课程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