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电影后期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无论是对个人或是群体,身份的确立是其存在的前提,文化身份问题直接关联着发言者的文化立场,决定着言说的整个意义体系。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香港形成了独特的本土文化,“传统中原文化作为母体文化,一直在香港文化中占据主流地位;随着英国的殖民统治,西方文化作为一种强势文化在香港登陆;离香港最近、较少受到儒家正统文化规范和约束的岭南文化也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中悄然推进。”[1]从根本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对香港电影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依然具有最深刻的民族文化底蕴。
在香港被殖民统治的百年时间里,被定义为一个“没有历史”的地方, 港英政府对香港进行的是“去中国化”和“去英国化”的管理。 但随着“九七回归”的到来, “中国人”的身份被确定。“1997年7月1日”这个时间点,是否会中断香港人内心深处一以贯之的时间体验和历史观念,从而产生对身份的迟疑和怀疑?在1997年之前,香港影坛便涌现出了一批执着于“身份”的电影,诸如《阿飞正传》、《胭脂扣》、《甜蜜蜜》等,已经开始表征出香港人对自己文化身份的纠结以及对于“97”到来的迷茫不安。香港电影人“后九七”的香港电影,无奈而执着着表达着一个“回忆和失忆”的命题,呈现出一种无奈、怀疑、缺失和宿命论的精神特质。
人类的时间体验与历史感知由文化建构并经由文化而获得,不同的文化对时间有不同的体验,时间则在不同的时空中被赋予不同的价值和意义。如果把时间划分为均匀的单元,代表人们所渴望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而当这样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被打断之时,身心的和谐便扰,便会产生“时间裂缝”[2]。在一种充满着焦虑和浮躁的集体无意识之中,香港人经历了一场个人与时间的“差时症”,这种独特的精神体验和文化状况,自然也会呈现在这一时期的香港电影里。
但随着CEPA的 签订,“内地香港两地合拍”已经成为港片生产的主要方式,“港产合拍片”逐渐成为香港电影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从这些年的港产合拍片来看,此段时期的香港电影大多已经不再纠结于“身份”问题,但是同时再次遭遇了“身份”的尴尬:诸多作品在港片和国产片之间飘忽不定,淡化本岛生活气息,迎合内地文化理念,香港形象渐渐模糊。“港片不港”是我们这群看港片长大或成长起来的观众的普遍感受。
2007 年是十周年的嘉年华。香港老、中、青三代导演合力推出了《老港正传》、《女人本色》、《每当变幻时》、《醒狮》、《男才女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等多种类型的港产合拍片。这种刻意地追求“献礼”的影片,诸如《老港正传》、《每当变幻时》,明显地显示出了香港人在努力地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香港人”的身份的靠拢。
现在的港产合拍片呈现了多样的空间:有本城,有异国,还有大量的内地景观。香港的本土动画《麦兜的故事》,承载了一代香港人的共同记忆,是一部香港人的童话寓言故事,而2009年最新的一集《麦兜响当当》,故事的视野已经从港岛延伸到内地的武汉、重庆、上海,结局一样有淡淡的哀伤感人,但是却也不得不承认,它的“港味”越来越淡了。另外,一些香港导演直接讲述发生在内地的故事,这样的内地空间与香港没有任何关系。张坚庭的《合约情人》的空间外景是北京和佛山,马楚成的《男才女貌》的浪漫爱情发生在云南大理,许鞍华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把故事放在了上海和鞍山,《全城热恋》的发生地是在香港、深圳、北京、镇江等,这些合拍片在外观上与内地国产片已经趋同。
并非说港片不能到内地取景或者讲述发生在内地的故事,而是说影片不可没有来自香港的观看视点,对于“港片不港”的现状,杨远婴老师已经提出:合拍是一个拍摄模式,确实也具有某种内在制约。但对于香港电影来说,只有真正反映香港的神韵才能维系并再创优良业绩。港产合拍片应该为香港电影人呈现“香港”带来更多的契机和更大的平台,而不能因犬儒的迎合和短视的投机消损自身的品质和魅力。[3]
众多观众和一些学者认为的“港味”的缺失,其实是随着香港的回归和合拍片的兴起,所必须经历的一个磨合期。香港其实也出品了众多“味道纯正”的影片,如2008年许鞍华导演的《天水围的日与夜》、2009年罗启锐的影片《岁月神偷》、彭浩翔的《志明与春娇》、2010年的影片《72家房客》、2012年的影片《桃姐》都是描述香港人生活常态的优秀影片,那种影片中的从容与淡定,从某种程度上说,印证了香港人现在的生活心态——不管时局怎样变换,香港人也好,中国人也好,人们还是该怎么活就怎么活。
当我们的目光再随着时间而流转,转到2009年陈德森的《十月围城》、李仁港的《锦衣卫》、马楚成的《花木兰》,2010年徐克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2011年的两部玄幻片《白蛇传说》和《画壁》不难发现,香港对于内地或者说是我们共同的“文化模式”已经非常地“认同”,陈可辛导演在制作《十月围城》时说,“我们要去香港化,去作者化”;花木兰为国家舍弃小我情感,愿意献出生命的民族意识,也正契合了当前导演对国家意识和身份认同的思考。
也许你还怀念着那些独特的城市景观,也许你还记忆着那些快意恩仇或天马行空的故事,那些伴随着我们童年的港片。但是时代在发展,时局在变化,港片某种“形式”上的变化自是不可避免,也正一步步印证了香港人趋向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认同。回首1997,也堪堪不过十余年,迟疑有过,困惑有过,磨合期慢慢磨合,最后心态渐渐趋于平常和平静。也许现在的港产片或者合拍片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实践也在向看官们证明,中国的电影水准和工业水平都在渐变着提高。世人们的心态总是有些浮躁,对待新生的事物,也并非总是友好,而新的天才和新的创造,需要包容。
参考文献
[1] 王成林 邵群. 解读香港电影中的身份认同[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7期
[2] 李道新. “后九七”香港电影的时间体验与历史观念[J] . 当代电影 2007,3
[3] 杨远婴、丁宁. 香港电影的北进想象[J] . 当代电影 2007,
[4] 赵卫防. 变与不变——论30年来内地因素对香港电影的影响[J] . 当代电影 2007,
篇2
1.1 背景
近年来数字电影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并且在逐渐取代传统的胶片电影。数字电影不但携带,储以及传输方便,而且门槛要求低。这就使得电影创作走进了千家万户,只要有一台小数码DV,就可以拍摄属于自己的小影片。社会上也兴起了拍摄数字短片的热潮,并且催生了微电影的这个新兴娱乐产业。在校园里拍摄数字短片也成为当下年轻人所追捧的活动,一部部精彩绝伦,感人肺腑的数字短片涌现。而近年来随着电影特效技术迅速的发展,电影特效这层神秘的面纱在慢慢被揭开,人们对电影特效的制作也是越来越了解,伴随着数字短片的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把特效带到了自己的影片中,使自己的影片更加具有美感和震撼力。掌握特效的思维也逐渐成为现在导演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能力。
1.2 定义
所谓的特效思维就是指,在我们创作短片的过程中,对特效概念的把握。简单来说就是指在创作中对于影片中的哪些该用特效,哪些不该用特效的认识,或者说哪些地方用特效会给影片加分,哪些地方用特效会给影片减分的认识。
1.3 意义
如上文所说掌握特效思维是导演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能力,这不仅表现在数字电影的创作中,更加体现在数字短片的制作上。因为数字短片不能像电影一样拥有大量的财政预算,这就决定了数字短片拍摄的规模和周期。这时候特效的优点就被大大的凸显出来,比如说特效可以轻而易举的制作出千军万马,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制作出春夏秋冬。所以一名导演应该去了解特效,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样便大大的增加了影片拍摄的效率。
1.4 目的
本文旨在讨论特效思维在数字短片创作中的运用,让大家明白影片中的特效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产生的特效又对影片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实际拍摄
2.1 关于特效电影中的前期准备
在前期准备阶段,导演应当按照常规去进行故事的创作,在有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之后,再去确定了整个故事大致的拍摄方式,以及影像风格。此后再去进行分镜头脚本的创作。可以说,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必须并且必要的,只有在有了这些的基础之后,我们才可以去联合摄像,灯光,导演,监制,以及剪辑师一起讨论故事效镜头制作的可能性,导演只有仔细听取了摄像,灯光,剪辑师的共同意见后,才可以更好的修改特效镜头的不足和不可能实现的地方,此后导演需要为特效镜头绘制草图,为特效镜头找到一个可实现的落地方式。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导演还需要为特效镜头进行测试,看看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在影片正式开拍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并吸取足够的经验。
特效镜头不同于其他简单的摄像机拍摄的镜头。它需要前,中,后期一起协商合作。并且它需要考虑到地方也有很多,就抠像而言,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将绿屏打亮这个问题,这就需要在拍摄前后期制作人员与灯光师仔细的探讨,讨论什么样的亮度适合抠像,讨论演员的影子的取舍,讨论如何与摄像配合。只有充分考虑到了这些才不会给后期制作人员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拍摄有特效镜头的数字短片时,一定要做好充足准备,包括与各部门的协调,镜头的测试,还有就是充分考虑到拍摄地点的环境,因地制宜。
2.2 关于特效电影中期拍摄的一些经验
在拍摄过程中导演应该做好与各部门的合作与沟通,尽可能的提高效率,毕竟带有特效的镜头一定是相对复杂,并且要求较高的,如果哪一环接出现问题,整个镜头很有可能就需要重新来过。而最困难的就是整个剧组往往还要跟时间赛跑,因为特效镜头对光线的要求往往是非常苛刻的。所以在一个影片的拍摄周期内,时间就等于金钱,而特效镜头花费的时间尤其的多。即使一个导演在前期做足了准备,仍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突发的情况。有些特效镜头需要一个环境搭建的过程,如果导演忽略了这样的细节,必然会损失大量的时间,导致不能够完成当天的拍摄计划被。所以当我们拍摄此类镜头时,一定要把时间因素考虑周全,在可以拍摄的时段里,尽可能的利用时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一些无谓的地方。
2.3 关于电影后期制作效的运用
特效电影的核心,就是后期制作。毕竟好的特效需要通过后期来实现,而前期、中期做出的巨大努力,也都是为了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能够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在后期制作时,我们必须要绷紧特效思维这条神经,因为,很多时候前期的拍摄并不是很完美,有时甚至是不能让人接受的。不仅仅是特效电影,在很多的学生作品当中,由于不是很重视前期准备工作的作用,没有一个好的拍摄计划和分镜头脚本,往往会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出现各种各样棘手的。举例来说,如果想法跟拍摄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就很有可能导致在剪辑时出现了讲不明白故事的情况。如果此时你有一个好的特效思维,及时的改变思路,改变剪辑手段,或者尝试使用一些特效,把剪接的内容加以特效的润色,使得故的更加具有条理,很有可能拯救你的整部作品,也让影片更具风格化。
由此看来,特效的思维不单单存在于影片拍摄的初期,而是贯穿于影片拍摄的整个周期之内,所以时刻绷紧这条神经有时候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Ron Brinkmann.数字合成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宋书利,郑周元.浅谈数字特效在电影中的运用[J].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4]姚德义.水晶石技法NUKEX 6.2影视后期合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篇3
通常所说的线性编辑是传统电影后期制作的技术设备,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现代电视制作领域之前,可以说线性编辑系统是后期制作的首要位置。在实际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线性编辑就是将前期摄像素材按照分镜头脚本的顺序从第一个镜头开始,编辑到最后一个镜头,在组接过程中是不能随意编排与调整的,即便编辑好的画面也是不能随意修改的。所以在调整剪辑素材过程中效率较低,还需要剪辑人员必须要有连贯的构思与成熟的思维,如果一旦剪辑之后是不能改变镜头的顺序。假如对已经制作好的电视镜头亦或是效果来进行修改的时候,那么修改过后的画面长度务必要与修改之前的画面长度相等,不然就要对变动的画面开始之后对所有的画面与声音来进行再次编辑。我们在制作电视特技效果过程中,假如要使用同一个素材,那么就需要进行多次调用,在多次使用过程中容易让拍摄素材遭受严重的损失,这将一定会导致电视画面质量的下降。电视节目从拍摄开始、制作过程中到最后播出的时候,所有的内容全部要依靠载体来进行存储。在使用编辑过程中,需要众多设备,有着较大工作量、效率较低,并且在制作特技过程也是较为繁琐,即便辛苦工作,制作出来的电视片头或者影视广告也难以达到想要的目的。
现在出现的非线性编辑是以现代计算机系统为操作平台的新型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设备,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出现而相继出现的,并且以硬盘为载体的系统,在国内电视台与传媒公司广泛应用。这种编辑系统能够以非线性的灵活特征获得使用者的好评,最开始只是在电视制作过程中担任单一的编辑工作,而如今已经发展为非线性编辑网络、节目共享系统、硬盘播出系统等诸多内容应用,引起了电视制作领域的惊天变革。如今的非线性编辑系统能够将音频、视频的信号借助模拟数字转换技术与适当的压缩技术,以数字化的形式来存储于计算机的较大容量的高速运转的硬盘中,之后借助相应的剪辑软件,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包装剪辑。技术人员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对于剪辑的素材的逻辑关系要不断进行调整、组合、选择、替换;对于不同的镜头画面来进行拼接、融合,并且能够用一些制作软件来模拟自然效果。借助非线性编辑制作出来的电视栏目或者影视广告有着较强观赏性,与传统剪辑模式相比,这种新型的编辑系统能够用简单的设备来替代原有的复杂设备连接方式,一方面去减少了设备的成本投入,并且还能够减少一些系统故障,并且在修改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实现。
二、 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电视制作应用的流程
(一)视频素材的采集工作。当前多部分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是及时将磁带上的视频、音频信息转移到子盘上,这就是比传统编辑过程中增加了一些额外素材导出的时间。通常来说,磁带导出到磁盘的过程中是即时的,也就是一般放映机正常速度播放的时间,部分非线性编辑系统能够对一些标准格式的数字式磁带来按照其QSDI的数字接口来实现了四倍以上速度的快速采集。
(二)电视栏目后期编辑制作。首先,要浏览素材。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必须要查看已经存储的素材,可以去正常进行播放,也可以慢放、快放、重新放,在对播放速度能够根据实际需求作调整。其次,选择适当编辑点,在对编辑点确定时,我们能够对导出的素材进行实时定位,可以通过手动操作,也可以写上时间码来进行准确定位。第三,来对素材长度进行调整,对于素材片段进行截取过程中能够用时间码来准确定位到一帧,也能够用过去的打入点与出点的方式进行截取片段。第四,对截取的素材进行组接,我们可以任意对每段素材来进行调整,可以去删减镜头,或者随意在一处位置进行添加素材,也可以多个轨道来去进行“叠画”的效果。当对素材组接的时候,能够选择用覆盖亦或是插入的方式来让操作更为便捷。第五,进行特技合成。我们在如今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对特技制作可以说是十分轻松的,并且有着很好的效果。如果结合视频特效卡的基础上,还能够即时来对特效进行渲染。第六,对字幕进行合成。在如今的非线编过程中,对字幕制作有硬件与软件两者形式。软件字幕插入是借助相关的作图软件将字幕来作为一种图形键进行处理,生成了带有Alpha键的位图文件,然后将这个文件调如进了编辑的轨道中,之后对这个图层来进行抠像与贴图,去完成了字幕的制作工作。而硬件字幕的原理是其硬件构成由一个图形加速器与一个图文帧紧密组合而成,将汉字存入自己的字库,然后如果想添加字幕就会连接线性地址到相应的位置,之后经过属性描述的过程再输入到了视频混合器的下游位置,最后将图像合成之后导出。第七,声音编辑制作。多数非线编系统能够直接从CD、MIDI的文件中录制了一些波形声音,而这些波形声音文件能够将自身的音量变化显示于PC屏幕。
三、结语
我们相信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非线性编辑系统会更新升级地越来越好,之前存在的问题也会相应解决,为国内电视工作者带来更大的辅音,也为广大观众群体带来更高质量、水平的优质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篇4
自发拍摄:摩梭社区影像的萌芽
最早拿起摄像机的摩梭人是翁慈・尔青和汝亨・慈仁多吉,[3]他们是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落水村村民。该村位于泸沽湖畔,宁蒗县城到永宁乡公路穿村而过,将其分为靠山而居的上村和枕湖而居的下村。落水村依靠区位上的优势,旖旎的泸沽湖风光,以及引人入胜的风俗,成为最早发展旅游业的摩梭村庄。1989年第一家家庭旅馆“摩梭园”在该村开业,村民们慢慢从渔民和农民转化为旅游业从业者。1998年,尔青和多吉因旅游的刺激萌发了一个想法,想在当地开办一家民俗博物馆,向游客全面展示摩梭文化。于是,他们开始前往各个摩梭村寨征集文物。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很多珍贵的文物、传统的仪式只存在于偏远的摩梭村寨,即使在这些地方,仪式也日趋简化,因此萌发了记录这些仪式的念头。他们在收集文物的同时拍摄了不少照片,然而,仅用静态摄影的方式,很难完整记录仪式的全过程。两人便从搞摄影的朋友那里借来摄像机,学习拍录像。尔青说:
“我刚刚学会拍摄时,把利家咀村的仪式拍下来,拿回去给家里人和朋友看,老人们说:‘哎呀,他们这些地方还在这样搞啊。我们这地方早就没有这些东西了。’他们很喜欢我拍的这些,让我多拍给他们看。”[4]
于是,他们在2002年用2万多块钱买了一台索尼PD190P摄像机,开始有意识地拍摄视频资料,尤其注重拍摄在很多村寨已经消失的达巴仪式,并希望借此为博物馆的展示提供素材。
在这个阶段,他们尚未学习后期编辑,只是拍摄征集文物中遇到的仪式、风俗,对素材未加整理。2001年10月,摩梭民俗博物馆在落水村开业,多吉和尔青分别担任正、副馆长。此时,博物馆已经积累了一些视频素材。随着越来越多的拍摄者涌入泸沽湖,多吉和尔青逐渐有机会看到外人制作的影片,并了解到专业人员的拍摄技巧。这促使他们更进一步,开始思索怎样将素材变成可以传播的影视作品。为了积累学习的资料,两人有意识地收集摩梭题材的纪录片,探究别人的拍摄方法和主题。
学者参与:“摩梭影像项目”的实施
如果说,尔青和多吉起初的拍摄只陷于单纯的记录和为博物馆收集素材,那么,社^影像被当作社区自我教育的手段,在摩梭村寨付诸实践,则与美国学者卢敏(Tami Blumenfiled)的推动分不开。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美国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研究生卢敏与尔青、多吉及“丽江市泸沽湖摩梭文化研究会”合作,在落水村实施了 “摩梭影像项目” (Moso Media Project)。该项目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 “数字影像制作工作坊”,旨在教授普通村民学习数字影像设备的使用方法;其二是摩梭主题影片社区展映活动,取名为“摩梭电影展”。 这是人类学学者与田野调查对象合作研究的一次重要尝试。卢敏将“摩梭影像项目”从缘起到筹备再到实施的过程记录下来,并以此为基础,于2010年完成了名为《镜头下的永宁:摩梭社区的影视创作》(Scenes from Yongning: Media creation in China’s Na Villages)的博士论文。
1、数字影像制作工作坊
2005年10月,卢敏与尔青、多吉合作,在摩梭民俗博物馆组织了为期八天的“数字影像制作工作坊”,主要学员为尔青、多吉和来自各村寨的博物馆摩梭员工。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尔青和多吉已经有数年的拍摄经验,其他人则连影像设备都没摸过。工作坊的培训模式为上午集中学习拍摄理念和技术,清晨和下午到村庄进行拍摄练习,然后回到博物馆办公室,一起观看学员的实习作品,项目协调人对之加以点评,然后学员们互评。培训还特意安排了纪录片观赏与分析环节。
这次培训试图帮助摩梭村民掌握影视制作的理论和技术,籍此掌握自我表达的权利,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虽然尔青和多吉两人在参加培训后提高了拍摄技巧,初步掌握了后期编辑技能,但培训结束后,大多数学员却并未拿起相机或摄像机开展影像实践。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复杂,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项目推动者未能按照社区的生活节奏来安排培训时间。当时正逢十月,这既是收割水稻的农忙季节,又是游客最多的旅游旺季,故很难招募到博物馆员工之外的学员;即使是博物馆的员工,在长达八天的集中培训中也经常要请假回家帮忙。
其二,在学员的选择上较为仓促,无法保证参与培训的人对影像制作真正感兴趣。
其三,从事影像拍摄与制作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普通村民忙于生计,在没有外来资金和设备支持的情况下,很难保持长期拍摄的兴趣和热情。
该项目的预期目标虽然没有完全达到,但学员们通过培训,初步具备了解读、分析他人影片的能力,这就为项目的第二个阶段――“摩梭电影展”打下了基础。
2、摩梭电影展
关于举办“摩梭电影展”的主旨,卢敏的说法是希望“通过放映与放映后的讨论环节,曝光外界拍摄者对摩梭文化的不恰当表现,鼓励摩梭村民更多地反思他们在影像生产和消费中扮演的角色”;并且“希望通过电影的放映,让摩梭村民反思自己的家乡在经历了十余年的旅游业迅猛发展,研究者和拍摄者大量涌入之后,他们应该如何反应。”[5]而多吉和尔青的想法则是:
“为了让更多的父老乡亲了解外界用怎样的眼光看待我们,我们又是怎样看待自己的文化。我们征集了有关拍摄摩梭生活的纪录片,影展作为平等对话和文化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外界了解泸沽湖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6]
这个影展征集的作品,主要来自多吉和尔青收集的影片;卢敏也从美国带来几部国外拍摄的摩梭题材电影;摩梭本土学者拉木・噶土萨亦拿来几部他协助影视机构拍摄的电视片,供摩梭电影展公映。除此之外,活动组织者想方设法联系曾在摩梭社区拍片的人,请他们提供自己的作品;同r,还从村民手里和纪念品商店里搜集到了其他一些影片。影片征集结束后,卢敏、多吉、尔青以及博物馆几位参加过“数字影像制作工作坊”的员工组成了“电影展选片组”(film festival team),在博物馆办公室观看这些影片,进行讨论,然后用评分的方式,挑选了15部影片和一部10集的电视纪录片,作为第一届摩梭电影展的展映作品。2006年1月14日至18日,电影展在摩梭民俗博物馆举办;2006年1月21日至24日,电影展组织者又带着部分影片,到里格、达坡、者波、瓦拉比四个摩梭村寨巡回放映。
笔者当时正在云南大学攻读人类学硕士,有幸全程参与了这个电影展的观影和讨论活动。作为一个观察者,我对这个电影展的特点有如下认识:
电影展有着明确的目标观众,他们是参与过入选影片拍摄的摩梭人,或是这些影片的主角及其后代,或是与影片主角有相似生活经历的村民。此外,组织者也邀请了在外地工作的摩梭文化精英和几位影视人类学学者前来参加。村里做生意的外地商户和游客看到影展海报,也有主动来博物馆观看影片的;
在这个社区电影展中,看电影只是一个引子,观影后的讨论才被赋予了最重要的意义。通过讨论,组织者引导摩梭村民去思考:他们该如何应对外来拍摄者的镜头,怎样避免被镜头误导,保护摩梭文化不被曲解和误读。这样的讨论又自觉不自觉地过渡到另一个话题:十余年的旅游发展,给村民的生活和观念带来了怎样的变化,面对这种种变化,摩梭的文化该如何传承与保护;
电影展的展映安排,特别强调对摩梭人文化规则尤其是“害羞文化”的尊重。排片的时候,几部可能引起争议与反感的影片被安排在晚间放映,避免了不同代际共同观影的尴尬。
摩梭电影展虽然规模很小,却是中国大陆最早的少数民族村民参与发起的社区电影节。它力图通过文化持有者为主体的观影和讨论,推动乡村社区的自我教育。面对外来的影像奇观,摩梭人看到了自己文化根基被侵蚀的危险,这促使他们不得不起身应对,以改变自己文化日益衰微的被动局面。
《我们怎么办?――落水村的变化》:
一次参与式影像的实验
参加此次摩梭电影展的学者,有来自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的郭净研究员,他所带领的团队,早在2003年就在云南藏区开展了社区影像的实践。在落水村举办的这次活动,让他看到了村民与学者合作,用影像记录推动参与式研究的可能性。为此,他特地邀请尔青和我作为搭档,参加“云南・越南社区影像交流坊”项目。[7]
这个项目按照参与式影像的流程,一共进行了四次培训。2006年10月第一次培训,由美国学者温迪教授怎样寻找自己想拍的故事,以及怎样寻找社区想拍的故事;云南民族大学的藏族学者曾庆新教授摄像机的基础操作和拍摄技巧。2007年5月第二次培训,主要内容是电脑编辑和完善自己的故事。2007年9月第三次培训,主要是学习以社区为本的影视编辑方法。2008年7月最后一次培训,则是由各个小组的村民和学者共同操作和讨论,编辑完成自己的影片。每次培训后,拍摄小组要返回社区开展活动,然后在下一次培训中又进行总结与分享。
在第一次培训中,我抱着“让摩梭人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想法,依旧把故事落在“走婚”上,提议拍摄一部澄清走婚之真谛,扭转外地人偏见的影片,尔青表示赞同。当我们回到落水村,组织社区讨论的时候,发现村民的意愿和我们截然不同。他们关注的焦点不是外界对摩梭人的误读,而是发展旅游后村寨的诸多消极变化。村民们激动地列举着变化的方方面面:环境污染,道德沦丧,青年一代礼貌缺失,铺张浪费,儿童一代越来越不愿意说本民族语言,等等。这些变化村民们原本只是私下发发牢骚,而在社区讨论会上,村民终于有机会将其作为公共议题,提出来让大家讨论。
社区讨论之后,尔青和我决定尊重村民代表的想法,将旅游给村庄带来的问题作为拍摄主题。我们还打算采用半结构访谈的方式,让本村村民面对镜头直接讲述。
截至2007年4月,尔青拍摄了22个小时的素材,其中村民反映最为强烈的变化,集中在消费观、旅游服务态度、婚姻家庭、自然环境、火塘文化和语言等方面。
在第二次培训时,我们对素材加以梳理,决定按照旅游服务、道德礼貌、消费观念、婚姻家庭、语言传统等五个方面,来进行后期剪辑。这个后期编辑并非由我们二人独立完成,还必须有社区的参与。鉴于一般村民并不了解电脑剪辑的技术,此次培训中采用了一种“纸上编辑”的方法。我们以为,这种方法虽然有助于社区的全程参与,但审阅全部素材耗时耗力,并不适合整天忙碌的落水村民。为此,我们先初剪出几个小时的素材让村民观看,聆听他们对后期编辑的意见。2007年10月至12月,尔青初编了一个3小时的片子,分头邀请有兴趣的村民观看,再根据他们的意见,删去了片中雷同的观点,缩剪成长度为一个半小时的版本。
2008年1月11日至15日,项目组带着这个新版本到落水村,邀请村民参加社区编辑。这次社区编辑将放映与剪辑分在两天进行,让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分开观影。1月12日前来看片的30位村民以老年妇女为主。看完之后,她们边在院坝晒太阳,边讨论起来,议论的焦点是生活好了,自己的老规矩却丢了,年轻人不懂礼貌,不讲道德之类。此外,她们对编辑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尔青按照她们的意见连夜编辑,将影片缩短为一个小时的版本。第二天,村里的年轻女子都去一户人家帮忙办丧事,于是尔青召集了26位20-40岁的男人参加社区编辑。没有老人和异性在场,男人们畅所欲言,既对旅游带来的消极变化提出反思,也认为变化有合理的一面。有些村民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婚姻对象、婚姻模式、消费方式上有所变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两次社区编辑活动并没有按照预期的那样聚焦于影片结构、顺序,但却引发了村民更深入的讨论和对话,甚至激发了人们的悲情。以至于当尔青邀请村里的年轻人给片子命名时,他们取的名字多带有负面的情绪,如《落水综合症》《哭泣的落水》等等。[8]
2008年7月,我们参加了最后一次培训,影片的最终剪辑是在这期间完成的。考虑到成片面对的观众是社区之外的人群,我们删除可能暴露村民隐私的段落,将影片划分为旅游服务、道德礼貌、消费观念、婚姻家庭、语言传统五个部分,加上了中英文字幕,并把长度压缩到38分钟。参考村民的意见,这部完全由访谈构成的纪录片最终定名为《我们怎么办?――落水村的变化》。
贯穿此次影像实践的核心理念是“社区参与”。在这个理念指导下,落水村的村民参与了影片从主题选择到编辑的全过程。项目更侧重的不是作品的艺术价值,也不是社区拍摄者的个人价值,而是动员社区参与的意义,认为惟有在这个过程中,社区成员才能透过影像实现自我表达和自我教育。摄影机的刺激作用,也确实促进了社区成员提出社区公共议题,进行对话与沟通。
然而,以项目形式推进的社区影像实践通常会遇到一个矛盾,即观众究竟是谁。项目背负着促进社区自觉,促进城乡交流及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交流等一系列使命,影片完成后,必然要参与落水村以外的巡展活动。我们的片子曾拿到其他两个农村项目点做交流放映,可当地的少数民族却对之无法感同身受。这部影片在越南民族学博物馆和云之南纪录影像展放映时,其反响又出乎预料,既引起了深入的讨论,也遭遇过枯燥无味和缺乏艺术性的直率批评。
自主拍摄:摩梭社区影像的成长
在先后两次参加由学者推动的社区影像项目后,尔青与多吉不仅提高了拍摄技巧,掌握了后期编辑,更增强了自觉与自信,他们渴望成为影片的主导,创作完全属于自己的作品。
2007年4月,我在落水村调查时,尔青告诉我,他们在利加咀拍摄达巴仪式的时候,听说村里有个年轻男子,将自家祖母屋以10万元卖给了一位荷兰女艺术家,后者打算将这座房子运到北京,在798艺术空间展出。祖母屋是摩梭传统建筑的核心,它居然被当作商品卖到大城市,这不仅在偏僻的利加咀村引起轩然大波,也让其他摩梭村寨的人议论纷纷。尔青和多吉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题材的独特性,于是他们以跟踪拍摄的方式,记录了从拆除祖母屋,运送至北京,到卖房人和村里木匠在798展区重建祖母屋,再返回家乡的整个过程,完成了一部纪录片――《离开故土的依咪》。[9]这是他们在没有任何外来项目支持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的第一部影片。2009年3月21日,我们参加“云之南纪录影像展”社区单元,放映完《我们怎么办?――落水村的变化》后,尔青主动要求播放自己初剪的新片,也就是《离开故土的依咪》。
2009年8月,白玛山地文化研究中心再次找到尔青,邀请他参加由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资助的“乡村影像计划”项目。该项目与此前的“云南・越南影视交流坊”不同,它以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为拍摄主题,不强调社区参与,目标观众也设定为城市公众。
尔青利用这个机会,将《离开故土的依咪》重新剪辑,除了在开头加上介绍祖母屋的片段外,重点是将片尾进行改编,并更名为《离开故土的祖母房》。第一版结尾是卖房子的年轻人在北京安装好祖母屋之后,坐上回乡的火车,忧伤的音乐响起;而新版结尾则是,他家建了新祖母屋,村民们欢聚一堂,庆祝新屋落成。这部经过重剪的纪录片作为“乡村影像计划”的成果,于2009年12月在昆明两次放映,引起了学者和观众的激烈争论。看过初剪版本的人多认为新结尾画蛇添足,失去了艺术的张力和思考;甚至有观众提出,以庆祝新房建成作为结尾,意味着卖了祖屋也无所谓,简直有鼓励村民卖祖屋的嫌疑。也有观众认为,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貌,无需为了反思而将它的自然状态切断。
尔青的解释是:“因为生活就是这个样子,生活永远在继续,火塘永远在继续,人也要继续活下去。生活就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没有权利去评价他的对与错。”[10]2012年4月,我去利加咀村针对该片进行回访调查,尔青又告诉我,结尾的变化,既包含摩梭人对生命和生活一直在轮回与延续的理解,也有对影片如何面对拍摄对象的顾虑。虽然他本人更喜欢在火车上嘎然而止的结局,却担心这会对影片主人公一家造成伤害,所以在公映时,他更愿意以一个温馨热闹,生活在延续的镜头让故事含蓄地结尾。
我以为,尔青作为摩梭社区的一分子,始终有着外人没有的考量角度――影片的放映对影片主人公和其家人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对拍摄伦理的强调,也是乡村影像作者与外来拍摄者的区别之一。而观影带来的不同价值观的碰撞,正是社区影像跨文化交流的意x所在。
对摩梭人社区影像而言,《离开故土的依咪》是一部带有转折意义的作品,它标志着尔青和多吉两人从初期零散拍摄民俗素材,到参与外来的公益影像项目,再到没有外来推动的情况下,完全按照自己的立场和视角,独立制作纪录片的变化过程。
2011年4月15日,在摩梭人中威望极高的洛桑益世活佛圆寂,5月10日在扎美寺按藏传佛教仪轨举行了罗桑益世活佛法体荼毗仪式,尔青和多吉记录了这个过程,在摩梭文化研究会的资助下,将其制作成光盘,无偿赠予社区群众。2012年10月,尔青到昆明参加“乡村之眼公益影像计划乡村影像工作站”项目编辑培训时,将素材剪辑为《为了永远的怀念》,在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放映。外界观众认为该片缺少思想和艺术价值,但摩梭人却很看重它,它是一部专门为当地人,而非为外人拍摄的纪录片。
随着这些影片的传播,尔青和多吉的名声越来越大。2010年,他们应丽江泸沽湖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之邀,拍摄了泸沽湖旅游宣传片《泸沽湖女儿国》。他们还涉足MTV、电视专题片等领域,甚至被邀请为其他民族、其他社区拍摄影片,成了名副其实的地方文化精英和专业影像作者。
与此同时,他们仍然希望以摩梭本民族纪录片作者的身份,通过个人作品,实现与外来拍摄者作品的对话。在云南,他们调查并拍摄了《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中的几个角色与他们的后人。在四川木里,他们对利加咀村一个有两代达巴的母系大家庭进行了近十年的跟踪拍摄,希望通过老中青三代人的生活经历,折射出一个村庄,乃至整个摩梭社区的变迁。这些纪录片和《离开故土的依咪》一样,具有作者电影的部分特点,是“讲故事的东西”,是尔青和多吉打算到外面放映、交流的“作品”。
然而,他们最重要的拍摄领域,依然是摩梭民俗与传统仪式,尤其是达巴仪式,并由最初的散漫拍摄,转变为对一系列仪式年复一年的调查和追踪拍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运用得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像“本土人类学家”。2011年,尔青和陈刚合作完成《达巴仪式传承与保护》一片,用 “吉布”仪式中的细节展示达巴艺术,获邀参加中国艺术人类学论坛暨国际学术会议。2012年,他们完成了《葬礼中的达巴经》一片。2014年,他们接到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福尔曼大学邀请后,剪辑完成了《摩梭人达巴仪式中的环境保护观》(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alues in Daba Rituals)一片,2015年2月在该大学举办的“中国人与自然电影节”播放。2016年,他们利用自己的调查资料,在摩梭民俗博物馆开设“达巴馆”,全面系统介绍摩梭人的原始宗教――达巴教。
对于这十余年来拍摄、积累的大量达巴仪式素材,他们更愿意以影像档案的形式完整保留。他们认为,这些资料不是为了对外交流才拍摄,而是为摩梭人而留存,只有完整保存,才能让摩梭人通过仪式和他们在过去十余年里的改变看到自己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社区影像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通过参与式影像展开社区教育,也在于通过经年累月的拍摄与积累,建立真正属于当地人的影像档案。它既是显现文化变迁与融合的工具,也是寻找社区历史与文化价值的钥匙,还是触发社区文化自觉的途径。通过它,地方性知识得以保存、积累和呈现;集体记忆被建构与传承。
注释
[1]达巴教是摩梭人的传统宗教,其神职人员即达巴。达巴经是一系列口诵经文,囊括摩梭人的历史渊源、迁徙路线、宇宙观、自然观、道德观及风俗礼仪等各个领域。关于达巴教的解释,参见拉木・噶土萨主编:《摩梭达巴文化》,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2]笔者此处用走婚指代摩梭话中的“tisese”。“tisese”在摩梭话中是走来走去的意思,指摩梭男性晚上到女性伴H处居住,次日清晨回到自己和母亲、舅舅、兄弟姐妹等母系成员共同生活的家庭,男女双方各自在其母系家庭中劳动和消费,而非长期共同居住并建立核心家庭,故有走来走去一说。怎么定义这种形态,学者间多有争议。走婚即这一形态的通俗说法。
[3]下文分别将他们简称为尔青与多吉。
[4]材料来源:2016年10月,笔者对尔青的访谈。
[5]卢敏:《镜头下的永宁:摩梭社区的影视创作》(Tami Blumenfiled :Scenes from Yongning: Media Creation in China’s Na Villages),第285、286页,美国华盛顿大学博士论文,未刊稿,2010。
[6]赵允智:《族群文化身份构建中的DV书写――以云南省摩梭人的社区影像实践为例》,上海大学硕士论文,未刊稿,2009。
[7]《云南・越南影视教育交流坊》,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白玛山地文化研究中心和越南民族学博物馆合作开展,福特基金会提供赞助,从2006年到2009年,帮助来自云南的藏族、苗族、哈尼族、摩梭人和来自越南的少数民族学习纪录片的制作和社区展映。参见章忠云主编:《村民视角:云南・越南社区影视教育交流坊》,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
[8]关于社区编辑的详细记录,参见章忠云主编:《村民视角:云南・越南社区影视教育交流坊》,第83页、106页;赵允智:《族群文化身份构建中的DV书写――以云南省摩梭人的社区影像实践为例》。
[9]依咪,摩梭话,意为母屋,汉语一般称其为祖母屋。
篇5
1.28亿元
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的片方宣布,截至元宵节,这部总投资1400万元的国产动画片最终票房达到1.28亿元,全国观影高达600万人次,放映场次近2万场,
3亿元
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在接受央视财经频道春节特别节目专访时透露,华谊旗下明星2009年共给公司带来近3亿元的收入。
171816分钟
国家广电总局近日公布数据,2009年度我国动画制作机构自主生产的动画片数量大幅提高。2009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322部171816分钟,比2008年增长31%。
970块
据3D电影网统计,2010年1月4日《阿凡达》上映后,到目前为止全国的3D银幕已经达到了970块。
62万元
今年被提名奥斯卡但落选者,可获得一个总值约合人民币62万元的“安慰奖”大礼包,当中最贵的是值31万元的16人的南非之旅“通票”。
1500万元
浙江卫视电视纪录片《西湖》的总导演夏燕平宣布,为了让《西湖》的播出效果更完美,浙江卫视撤掉了1500万元的插播广告。
1.2%
日本最大广告商电通公司日前公布“2009年日本广告额”调查,网络广告比上年增加1.2%,达706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29亿元),报纸的广告减少18.6%,为673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09亿元),这是1947年该调查推出以来,网络广告首次超过报纸。
0.99美元
根据美国媒体报道,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计划将在苹果公司iTunes音乐商店销售的电视节目片段的价格从1.99美元下调至0.99美元。
电 影・国内
国家广电总局下放影片备案审查权
国家广电总局近日下发《关于改进和完善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审查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了“一备双审”制度,将部分影片的备案、初审工作下放到省级广电部门。
通知声明,实行属地审查(吉林、广东、浙江、陕西、湖北和北京)的省级广电部门和电影审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的上报、批复和影片的初审以及除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影片、重大文献纪录影片、中外合作影片外各类影片的终审。
3月份13部引进片内地集中上映
北京各大影院3月份的排片表日前出炉,3月5日至30日期间,将有多个国家的20部新片登陆中国市场,同时《阿凡达》《大兵小将》《全城热恋》《苏乞儿》和《锦衣卫》等片3月还将继续上映。
记者统计发现,20部新片中,产自中国本土的只有7部,其他13部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丹麦、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等国家;另外新片类型也颇为丰富,涵盖了动作、爱情、科幻、悬疑、冒险、喜剧、纪录片等多种类型。
中影集团举办电影资源推介会
3月3日,中影集团举办了2010年度电影资源推介会,80余家中影合作伙伴代表出席,会议旨在依托中影集团的产业资源和品牌优势,开展电影产品的整合营销。
在推介会上,中影集团营销策划分公司负责人向大家推介了中影集团2010年即将上映的《未来警察》《杜拉拉升职记》《东风雨》《无人区》《功夫梦》《让子弹飞》和《新少林寺》等国产大片,以及引进分账大片共约30部。中影集团领导特别强调,今年周星驰自导自演的新片《太极》和吴宇森的新片《飞虎群英》都会由中影集团参与投资和拍摄。
张艺谋建议
北电设电影科技专业
3月5日,在政协文艺界分组讨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期间,导演张艺谋向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建议开设电影科技专业,以更好地支持中国电影业的发展。
张艺谋表示,电影《阿凡达》绝对是电影界史无前例的大作,中国电影应该借鉴这种更有创意和高科技的手段来丰富叙事。他说“我希望中国电影可以不断地创新并且有源源不断新的创意人才出现。我们这一代导演或许做不了像阿凡达这样的电影,但我期待年轻的导演们可以制造出震憾世界的大作品。”
此外,张艺谋、张会军、冯小刚、尹力、冯小宁、陈国星等6人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在两会上提交出一份关于加强中小城市电影院建设的提案,他们认为,国内现有的5000块银幕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观影需求。相声版权、春晚广告等问题也引起文艺界委员们的关注。
3D立体电影有望明年进入家庭
全国政协委员、北大数字媒体研究所所长、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组长高文3月2日透露,三维视频标准制订工作年内将出结果,如果顺利明年将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届时,装上一台应用第二代AVS国家标准(AVS2)的机顶盒,再戴上专门眼镜,观众就可以在电视机里观看3D节目。
据了解,AVS标准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高清晰度激光视盘机、网络电视、视频通信等重大音视频应用所共同采用的基础性标准,是数字信息传输、存储、播放等环节的前提。2006年,支持三维电视视频的AVS成为我国首个自主产权的音视频编码国标,并成为世界四大音视频标准之一。
电影博物馆研讨“阿凡达现象”
IMAX版《阿凡达》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上映以来,连续50多天爆满,刷新了中国电影博物馆创立以来的票房纪录。配合影片热映,中国电影博物馆举办了一系列宣传和研讨活动。
2月27日,中国电影博物馆以“阿凡达究竟意味着什么”为议题,邀请了近300名影评人、电影人和观众共聚一堂展开讨论,从《阿凡达》影片本身到卡梅隆团队的技术革新,再到《阿凡达》对中国电影的启示,多方面探讨了“阿凡达现象及其对未来电影产业的影响。
(牛萌)
《拆弹部队》引进无望
尽管《拆弹部队》在今年奥斯卡上拿到六项大奖,但中影集团表示“该片引进希望不是很大”,内地观众暂时无缘目睹本届大赢家。与此同时,《阿凡达》把3月14日设定为下线最后期限,但IMAX版仍将放到23日。
中影集团发言人翁立表示:“《拆弹部队》目前没有送审,并且3月引进片的名额已满。《拆弹部队》其实是2008年的片子,引进希望不是很大。”此外,中影集团担心,由于影片是通过拍摄一个在伊拉克战场的拆弹小分队,展现了战争是如何改变了美国军人的一生,对于美国人来说,看这样的影片可以轻易地被震撼到,可是放在中国,可能会因为缺少共鸣而成为一部沉闷的文艺片。
汶川救援影片《惊天动地》重装上阵
由侯勇、李幼斌、巫刚、宋春丽主演,描写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部队官兵救援灾区的影片《惊天动地》3月9日在上海、北京等地同步举行了放映启动仪式。对于这部曾在去年9月公映过的电影此番重新上映,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明振江表示:“在此刻上映《惊天动地》,不仅是庆祝两会召开,更重要的是结合海地、智利及我国台湾、滦县地震和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呼唤起全民忧患意识,树立居安思危的意识,这也是作为军队电影人应有的责任感。”
发行方华夏电影公司在第一时间调集了近300部拷贝,铺向全国市场。片方表示,他们有信心《惊天动地》将为3月影市增添一记重音。此外,为了配合《惊天动地》的二轮上映,纪录短片《为了生命》也将首次在国内曝光。
保利博纳新片《火龙对决》MV
3月8日,由寰亚电影出品、保利博纳电影公司发行的香港警匪动作电影《火龙对决》在北京召开新闻会。
会上首次对外公布了主演黎明、任贤齐共同演唱的主题曲MV《烟火》,寰亚集团主席林建岳、博纳娱乐总裁于冬、导演林超贤,主演黎明、任贤齐出席会。《烟火》MV由知名音乐人雷颂德操刀,展现了《火龙对决》的大量动作戏份。导演林超贤表示,除了火爆的枪战追逐场景,他最看重的是内心戏和故事主演的灵魂救赎。
(牛萌)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
贾樟柯电影回顾展
3月5日起,享誉世界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启动中国导演贾樟柯电影回顾展,这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首次为华人导演举办个人作品回顾展。
展览将在3月5日至20日放映贾樟柯的全部8部长片及6部短片。此外,还将在3月8日晚特别放映贾樟柯最新电影《上海传奇》的3分钟片花。为配合这次展览,亚洲协会还同时放映了法国导演德尼执导的关于贾樟柯的纪录片《小贾回家》,贾樟柯也将出席亚洲协会的有关研讨活动。
谢晋电影回顾展开幕
3月2日,“父辈的青春-2010谢晋电影回顾”新闻会在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举行。曾与谢晋导演合作过的演员王馥荔、石维坚、徐松子出席。
此次电影展映活动由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联手北京新影联院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共同举办。据百老汇电影中心的负责人介绍,活动从3月5日―3月18日在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举行。期间,观众将欣赏到谢晋导演的八部经典电影。与以往的单纯放映活动不同,此次影展更加注重影片的二次解读和现场交流。展映期间,清华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尹鸿教授、北京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李道新,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周夏、李镇等专家学者都会到场与观众共同欣赏和探讨谢晋导演的影片。
王全安作品《团圆》柏林擒得银熊
第60届柏林电影节落下帷幕,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德国导演维尔纳・赫尔佐克为土耳其导演塞米赫・卡普兰奥卢颁发金熊奖,中国导演王全安的《团圆》则获得了最佳编剧银熊奖,这也是王全安继2007年《图雅的婚事》获得金熊之后再度擒熊。此次获奖使王全安和李安、张艺谋并列跻身世界三大电影节双大奖获得者。
王学圻获香港评论学会最佳男主角
第十六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颁奖礼3月3日在香港举行。凭借《十月围城》中的演绎,王学圻获得最佳男主角荣誉。
当晚,王学圻从曾志伟手中接过了影帝奖杯,他也是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的首位内地影帝。王学圻表示:“这是我在香港领的第一个奖,感谢陈可辛和陈德森导演给我这个演出的机会,让我能够跟这么多内地和香港的演员合作,而且也因为这部电影,我们成为了永远的朋友,少了其中任何一位的精彩演出,就没有《十月围城》,也没有我今天手上拿到的这个荣誉,感谢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的每一位评委。”
王小帅获法国骑士勋章
2月24日,导演王小帅在法国驻华大使馆被授予“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法国驻华大使苏和为王小帅颁发了勋章。苏和在致辞中表示:“通过王小帅的电影,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当代社会的许多问题,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老百姓。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中国不断地变化,既面向未来,又回溯传统。”
据了解,王小帅的新片《日照重庆》正在进行后期制作,预计年内上映。相对于之前的电影,《日照重庆》将会是一部在格局和场面上都非常大的作品。此外王小帅还透露,正在拍摄一部名为《大三线》的纪录片,将镜头对准了为“大三线”建设而离开家乡的群体,目前已经拍摄了一年。
渡边谦摘得“日本奥斯卡”
最佳男主角奖
素有“日本奥斯卡”之称的第33届日本电影学院赏3月5日晚揭晓。
渡边谦主演的《不落的太阳》摘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和最佳剪辑等三个重要奖项,影后桂冠由出演《维荣的妻子》的松隆子获得。影片《剑岳:点之记》拿到最佳导演、摄影、照明、音乐和最佳男配角等六个奖项,成为当晚的大赢家。中国电影《赤壁(下)》参与角逐最佳外语片,最终败给了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的《老爷车》。
美国独立精神奖揭晓
《珍爱》成最大赢家
第25届美国独立精神奖颁奖仪式于当地时间3月5日在洛杉矶举行,影片《珍爱》摘取了全部5个获得提名的奖项。已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杰夫・布里奇斯凭借《疯狂的心》成为本届独立精神奖影帝。
反映黑人少女生活故事的《珍爱》夺得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剧本5项大奖。
独立精神奖设立于1984年,由美国独立电影协会颁发,用于表彰当年出品的摄制成本在2000万美元以下的独立影片。
电 视
电视购物违法广告
将被重拳治理
12部委日前出台《2010年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意见》,把电视购物广告、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广告,以及非法涉性、低俗不良广告等确定为今年专项整治重点。典型违法广告将通过曝光、点评、公告等形式向社会公示,屡罚屡犯的相关责任单位将取消广告资格。
《意见》由国家工商总局、、国务院新闻办、公安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食药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意见》下发后,各地工商部门将牵头召开整治虚假违法广告部门联席会议,在全国范围内联手整治违法广告。
金英马集团成功融资
2010年2月25日,金英马集团在京公示了新一轮融资情况,以及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和新的战略规划。
北京金英马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与福建九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协议,由双方共同出资,注册成立金英马影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通过资金注入和其他战略资源的支持,金英马将形成制作、发行、广告、明星经纪等齐头并进的业务布局,同时将加强影视后产品开发与影视基地等多种与影视相关的连带产业的建设。金英马计划每年生产3―5部电影,300集以上的电视剧,“力争在3年的时间内在国内资本市场主板上市”。
央视一套开发7档新节目
继去年改版之后,今年央视一套将继续加大精品节目的选拔范围,几档新节目也正在筹备之中,将于3月下旬全新亮相。
央视今年将继续打造一套精品节目,早在2009年末,央视面向全台和电视剧中心、中国电视总公司等单位征集优秀节目,征集到包括《小崔说事》《开心辞典》《艺术人生》等多个知名节目组的创意。目前,新节目招标的初步结果出炉,共有七个节目入围――《亮相》《下一个是谁》《快乐健康我做主》《小丫厨房》《范伟笑场》《国家舞台》和《同唱同赢》。
这七档新节目将分别由各自的节目组制作样片,然后送至中央台编委会进行审查,再由央视分时段筛选出最终结果。
香港亚视随时易主
香港广管局未接股权变动申请
北京时间3月9日,已与香港亚视控股股东查懋声签约入股的上海地产商王征证实,已购入部分亚视的可换股债券。王征还称已解决亚视的集资问题,收购行动将按计划进行,即将与查懋声公开交代详情。
有业内专家指出,亚视现时股权虽未有变动,但一旦王征行使换股权,便可正式成为股东。
香港广播事务管理局至今仍未接获亚视股权变动申请,广管局发言人表示,亚视若有任何股权结构变动,须按牌照条款获广管局事先批准。
综艺娱乐节目
《喜来坞》亮相BTV文艺
北京卫视文艺频道2010年推出的全新改版的综艺娱乐节目《喜来坞》,于3月7日晚黄金时间播出。该节目以明星跨界组合、混搭反串表演为核心创意,汇集了经典喜剧小品、明星演技竞赛、脱口秀、超级模仿秀等多种节目形式。
新版《喜来坞》每期邀请三位相声小品界的明星,与三位影视歌舞界的明星混搭成三对组合,通过演技和才艺的两轮较量,最终由现场观众选出一组当期的最佳拍档,即周冠军。每一周的周冠军将继续参加月赛的角逐,进而参加季度赛乃至年度总决赛,最终产生《喜来坞》当年的年度最佳拍档。
《潜伏》获电视剧年会
年度品质剧大奖
2010年中国电视剧年会3月3日在上海举行,《潜伏》获得了年度品质剧大奖。
在2008年的中国电视剧上海排行榜中,“电视剧品质大奖”空缺,与之相比,2009年是继2007年《奋斗》《金婚》《闯关东》《士兵突击》后的又一个中国国产电视剧大年,《潜伏》《人间正道是沧桑》《我的青春谁做主》堪称佳作。
2009年年度品质大剧几乎没有任何悬念地被《潜伏》夺走,此外,主办方今年特设年度主旋律剧大奖颁给《人间正道是沧桑》,年度和谐生活剧大奖颁给《蜗居》女主角海清主演的家庭剧《媳妇的美好时代》。
《历史的进程》
北京收视第一
3月3日,由连奕名、杨若兮、聂远、王茜华主演的电视剧《历史的进程》在北京电视台影视频道开播,3月7日该剧平均收视率已达到了8个点,单集最高收高率已达到了8.32。
自去年在各地相继开播以来,《历史的进程》已经接连摘得上海,山东,江苏,广州,湖北,湖南,山西等七个地区的收视冠军,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收视热潮。《历史的进程》的收视成绩与该剧幕后的主创团队密切相关。《历史的进程》由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贵祥创作,出品人吴军曾策划制作过《男人底线》《守候幸福》等多部影视作品。
抗战剧《对阵》4月开机
抗战题材电视剧《对阵》制作方宣布,该剧已定于今年4月正式开拍,男女主演将于本月中下旬正式公布。该剧制片主任周子健透露,男一号将从郭涛、段奕宏、黄觉等几位男演员当中产生,而女一号已有较合适人选,男主角公布之后,女主角也将很快浮出水面。
据悉,该剧预计将于明年元旦或春节档期登陆全国电视荧屏。
“老爸老妈乐起来”
第一季总决赛落幕
“老爸老妈乐起来”大型社区公益活动第一季总决赛暨颁奖盛典于2010年1月15日在河南电视台1500平米演播厅上演。当晚,16组选手在舞台上一决高低。民族舞王组合表演的激情舞蹈《大姑娘美大姑娘浪》,荣获 “老爸老妈乐起来”第一季总决赛冠军。
“老爸老妈乐起来”活动是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日播综艺栏目《天天欢乐汇》的年度特别节目――中老年人才艺大赛。此外,《天天欢乐汇》春季大行动之全民竞技挑战性综艺节目《全民大挑战》将于3月10启动。
声 音
我已经在筹备一部3D电影了!而这一部将胜过《阿凡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基金会会长李前宽放出豪言。
我就是克隆湖南台,但是是升级版的克隆。”
浙江卫视总监夏陈安并不介意《冲关我最棒》被网友称为“山寨版《智勇大冲关》”。
在贺岁档票房10强榜上有名的,有三分之一都不是赢家,华丽的票房背后,只有投资人知道产出比的底细。”
有影评人指出电影市场上高票房背后问题多多。
有没有奖杯我无所谓,反正我家里有不少小金人了。”
《阿凡达》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今年的奥斯卡上败给前妻凯瑟琳・毕格罗导演的《拆弹部队》后表示大度,但语气里还是透出一点嫉妒。
我们不怕看到烂片,不怕看到烂片扎堆,就怕国产电影失去追求,面对市场蹂躏毫无奋起直追的勇气,”
《新京报》的评论文章。
像中国足球那样的电影,你要我们怎么支持?”
周杰伦执导的首部偶像电视剧《熊猫人》登陆荧屏后恶评如潮。
麻烦提醒我一下,他们靠什么赚钱来着?”
雅虎CEO卡罗尔・巴茨在接受CNBC采访时讽刺社交网站Facebook缺乏盈利模式。
魔术注定是一个个人化的产业,一个刘谦难挑大梁,要注重人才培养,打造一批大卫・科波菲尔那样有代表性的魔术师。”
湖南电视台《金牌魔术团》总导演易骅认为,不是一个简单的魔术热就能带动中国的魔术产业发展。
观众把你当饺子吃,吃完就去放炮了。”
赵本山自称自己的小品是年三十的饺子,是春晚不可缺少的因素。
新媒体&技术
CCBN2010数字电视
中国峰会即将召开
作为第18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10)的主要活动之一,CCBN2010数字电视中国峰会(CDTS阿)将于2010年3月21日在北京举办。CDTS由CCBN组委会主办,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信息》杂志社独家承办。
2010年广电的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快广电网络的升级改造,加快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加速内容产业的发展。
CCBN组委会本着“专业研讨推动行业发展”的宗旨,按照总局部署,将本次CCBN2010数字电视中国峰会(CDTS)主题设置为“加快广电数字化发展,推进三网融合”。届时组委会将邀请广电总局领导、国内外数字电视领域的高层管理人员,有线电视产业运营商以及广大系统设备供应商,共同探讨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双向、互动的发展趋势、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进展以及地面数字电视的推进,共同促进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
CMMB手持电视覆盖
近300城市
CMMB手持电视专用网络目前已覆盖全国近三百个城市。3月底前,将完成全国所有地市的网络覆盖。届时,全国用户通过手持电视,可以收看到6套电视节目,收听到4套广播节目。
手持电视是利用CMMB技术推出的便携式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产品,可以随时随地满足用户看电视、听广播以及浏览信息的需求。中广传播表示,2010年将提供更精彩的广播电视内容。其中之一是一种可听可看的全新媒体形态。据了解,这项新媒体业务将于今年上半年进行试点,下半年在部分省市推广。另外中广传播还将和国内外知名的传播机构联合推出更适宜移动人群收看的电视节目。
三大运营商拉动3G用户增长
中移动等三大电信运营商近日公布2010年1月份运营数据。数据显示,中移动1月份用户总数达5.27亿,其中1月使用中移动TD服务的G3用户数达389.8万户,而中国电信新增CDMA用户305万,用户总数达到5914万。
中国联通3G用户增速连续三个月超过2G用户增量,目前中国联通用户总数已达到1.46亿户,其中3G用户达到359.5万户。1月,中国联通3G用户增长85.3万户。
辽宁广播电视台与
索尼中国推进高清合作
3月4日,辽宁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辽宁台”)与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以下简称“索尼”)举办了专业光盘交接仪式和高清影视节目制作基地揭牌仪式。
索尼希望通过此次交付的专业光盘设备以及共建高清影视节目制作基地来协助辽宁台实现全面高清化和网络化的战略发展。尤其是高清影视节目制作基地,作为东北地区第一个专业培养专业高清人才的根据地,索尼希望这一基地不仅为辽宁台、同时为其他辽宁省地市级电视台的高清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做出贡献。
优酷状告酷6侵权
2010年3月2日,视频网站优酷在北京启动2010年的网络版权维权行动,宣布向酷6网展开大规模的维权,就近百部长期被酷6网盗播的原创作品、热播影视剧内容提请诉讼,维护优酷合法利益。此次维权行为以“尊重版权,抵制恶意攻击”为主题。将从3月起陆续进行,根据版权市场售卖价格,索赔金额累计逾千万。
目前,首批诉讼涉及作品四十多部,包括《海派甜心》《梦想的天空》《可怜天下父母心》《野百合也有春天》《八千湘女上天山》等数十部影视剧,以及《济公传》《嘻哈四重奏》等优酷独家内容、原创短片。
(栾悦)
MySpace中国转型音乐服务商
推版权管理新模式
MySpace中国近日透露,该公司将转型成具有SNS特点的音乐服务商,并推出一个类似于版权管理的新模式。MySpace中国副总裁雷振剑透露,MySpace中国计划在今年3月下旬推出自己的音乐平台,在音乐平台上会集于各种互联网产品模式、甚至包括电子商务、SNS等元素。
“版权将是音乐平台中重要一环,MySpace中国未来将推出一个类似于版权管理的新模式。”雷振剑认为,在音乐领域,整个互联网行业其实没有一家垄断或者是做成最强的地位。MySpace则在音乐市场拥有大量版权,这使得MySpace拥有一定优势。
BBC启动“瘦身”计划
英国老牌媒体英国广播公司(BBC)日前宣布一项“瘦身”计划,将旗下网站规模缩小一半,关闭两个电台,同时缩减引进美国节目的预算。英国媒体认为,BBC的“瘦身”计划将给英国私营媒体留出更多发展空间。
根据计划,英国广播公司的网页将减少一半,相关人员和预算将减少25%。此外,英国广播公司还将关闭数字电台“BBC6Music”和“BBC亚洲网”,同时削减面向青少年受众的部分业务。公司用于购买美国热播电视连续剧《英雄》《广告狂人》的1000万英镑(约合1524万美元)预算也将缩水四分之一。
阿凡达与电影本质
中国人没想拍这种影片,不是我们水平差,而是我们没想拍。我们的导演根本不是那一路子的导演,我们的导演接受的苏联式的教育,是讲故事式的,而当代西方电影由卢卡斯开创了一个电影特技的时代。电影本身是个科技发明,但后来的人用这个技术讲一个故事,这就有趣了。就像电视一样,电视之前是个娱乐的,后来被政治人物利用来做新闻,所以电视的本质是娱乐,不是新闻。卢卡斯、卡梅隆、斯皮尔伯格这三大导演,还有之后拍了《指环王》系列的杰克逊等等都特别强调特技。这个教育对我们中国导演来说是空白的,他们没接受过这个教育,只能望洋兴叹,我们根本跟人家是在两个世界。本来电影是个科技产品,可电影学院的技术专业占多少?我们全是这种电影导演、电影表演、电影编剧,没有人研究电影技术,也没有人教育电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