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大学管理学学习经验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管理学学习经验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学管理学学习经验

篇1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特征趋势的日益明显,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水平低,科学研究能力弱,社会服务水平低,核心竞争力不强,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体系陈旧等问题日益凸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显著增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通过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作用,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价,进行动态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努力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

2003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己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国家行列。与政府高等教育投入快速增长对比,核心竞争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大学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带来的竞争与挑战,中国大学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需要牢固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培育核心竞争力,提高功能实现效率,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和空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绩效管理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制定大学教育政策、分配教育资源和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重要手段。从我国实践看,现有的大学绩效评价体系是行政主导的“管理主义倾向”的以大学为评价对象的外部绩效评价,没有与高等院校的战略发展结合起来,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借鉴欧美国家大学先进经验,构建基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大学绩效管理体系对中国大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在大学核心竞争力与大学绩效管理相关文献和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比较欧美大学与中国大学在核心竞争力和绩效管理方面的差异,并基于大学杰效管理与内部院系绩效管理关系的分析,借鉴集团企业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理念与工具,探讨核心基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大学内部院系绩效管理体系构建思路。

二、大学核心竞争力与大学绩效管理文献与经验研究

1.大学核心竞争力与大学绩效管理内涵概述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源于普拉哈拉得(Prahalad)和哈默(Hamel)20世纪90年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核心竞争力是组织特有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在应对变革与激烈竞争时,能够获取和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集合。世界著名的大学往往在功能发挥和责任承担上具有核心竞争力。赖德胜认为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学以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科学研究及其成果产业化、课程设置与讲授、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整合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从USNEWS-QS世界最佳大学排名指标构成看,大学核心竞争力要素主要包括社会评价社会声望(同行业竞争对手评价,普通民众意见与看法,社会影响力等)、教学与学术研究水平(师生比例、论文引用次数、科研立项等)、国际化与国际影响力水平(包括国际学生比例、在重大国际性学术期刊、学术研讨会、论坛上提出有影响力研究结果)等。

绩效(performance)概念最早产生于企业,是组织或个人在特定时间内,通过工作职能与责任承担,创造和完成预期任务目标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核心能力、行为态度与业绩结果。绩效管理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达成一种关于工作目标以及标准的一种共识和所需要达到目标所需能力的协议,绩效管理是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手段和过程。大学绩效是指大学在承担功能和责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核心能力与持续效能,大学绩效具有目标多元性、产出特殊性、评价标准与指标难确定性、评价信息收集稀缺性和认知效应的差性等特征。大学绩效管理是评价主体在科学的价值观指引下,在科学战略定位的基础上,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使组织与成员对战略目标和绩效任务达成一致承诺,进而借助科学的战略目标设定与分解以及高效的绩效实施、辅导、监控、评价、反馈和改进活动,保持组织与成员组织战略目标与工作活动的协同一致,最终获得大学绩效持续改进和核心能力提升。作为组织战略目标实现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制度保证,绩效管理系统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与管理实践,把大学发展战略目标、核心价值观层层传递给教师职工,激发其工作动机和活力、增强其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欧美大学绩效管理与核心竞争力提升实践经验

大学核心竞争力是一个长期实践循序渐进积累的结果。核心竞争力提升需要有效的激励机制,核心竞争力培育需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学术自治”、“教学自由”、“学习自由”一直是西方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法则,赋予大学充分自和决策权,赋予社会、家长和学生充分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这有利于推动大学优化资源配置,创造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20世纪80年代,为应对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质疑,欧美大学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西方国家政府纷纷出台各种高等教育绩效评价标准和绩效管理制度与法令,积极引导和支持大学树立绩效管理理念、完善内部绩效管理体系和内部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西方国家大学陆续开展了绩效管理改革,在大学内部建立绩效评价系统,不断完善绩效评价制度和内部监督机制。以大学绩效管理改革为代表的国外大学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极大地推动了政府、社会、高校三方评价体制的完善,完善的大学绩效管理体系成为西方国家大学最具特色的教育质量评价与管理制度,已成为国家政府制定教育政策、分配教育资源和提升大学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帮助大学得到了更多更好的资源,实现了更快更大发展,更极大地提升了西方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美国大学一直占据世界权威大学全球排行榜的前列,美国大学绩效管理模式也一直是其他国家大学学习与借鉴的对象。美国大学绩效管理主要有几个特点:第一,美国大学把院系作为大学发展的基本实体,大学绩效管理落在院系层面。美国大学认为学校绩效的实现依赖大学内部院系绩效的发展,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内部院系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以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为例,该校ICES系统即将院系作为大学绩效管理的主要承担者,既有校级考核评价指标也有针对不同院系发展状况设置的院系特色指标体系;其次,美国大学绩效管理鼓励个性发展,倡导每所大学都采取适合自身发展的绩效管理模式,这与中国高校采取统一的标准化绩效评价模式不同;第三,美国大学非常强调绩效管理的双向性,更看重绩效管理的绩效反馈与改进功能实现,坚持以每个绩效周期考核结果作为下周期考核计划制定的依据,这也与中国大学更强调绩效管理的评价功能有所不同。香港科技大学成功的关键正是在于把院系作为等大学功能实现的基础主体,并采用了西方大学先进管理理念与建立规范的绩效管理制度,使每一个办学流程都有章可循。

3.我国大学核心竞争力与绩效管理实践现状

现在,我国普通高校总数超过2300家,在校学生规模从1999年的413万激增到2011年的2308.5万,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了大众教育阶段。伴随着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大学与境外大学的竞争愈发直接和激烈,2008年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年增长率均在24%以上,2010年出国留学总数比2007年翻番,达到28.47万人。当前,核心竞争力不足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大学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2011年全球大学排名前100名中,美国大学31家,中国香港地区有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3家(香港地区共有16所大学),中国大陆只有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2家(中国大陆共有大学2300多家)。从位次看,历史悠久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世界排名不如1991年成立只有20多年历史的香港科技大学高,从入选比例看,中国大陆与欧美发达国家和香港地区大学相比,核心竞争力差距十分明显。近些年大陆高考状元频频选择境外大学也是一个例证,2011年香港地区大学国内招生报名录取比已从2006年23:1上升到40:1。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11年国家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已经由1999年436亿元增长到4783亿元,2010年科研经费从1999年102.5亿增长到597.3亿,与此相对的是我国大学学术造假情况不断涌现,产学研效率低依然广受公众诟病。

从实践考察看,我国现行的大学绩效管理主要由政府行政部门和社会机构组织实施的外部评价,评价多为鉴定性评价,面向过去、标准单一的结果性评价指标,带有强烈“管理主义”价值倾向,缺少科学理论指导和管理体系支持,无法实现对大学战略的科学导向、鉴定、激励和改进。在被动接受“应试性评价”过程中,大学在机械遵从或功利奖惩的驱使下,为追求评价等次和排名,刻意保持自身价值取向与行政部门或社会机构评价要求的一致性,不惜为“达标”而放弃“特色”,评估中大学自我价值不断迷失。“管理主义”外部评价抑制了大学的个性化发展,扼杀了大学的办学特色,难以激活大学内在发展动力,更无法满足大学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需要。从文献研究看,国内学者对大学绩效的研究多为理论探讨,以成本与效益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委托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等为主。成本与效益理论认为,大学绩效一定意义上就是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大学绩效评价就是研究大学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同样教育成果,资源占用和消耗越少,效率越高;利益相关者理论则认为,大学绩效评价主要是研究利益主体之间关系以及通过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确定大学绩效管理责任和管理风险分担;战略管理理论认为,大学绩效管理就是通过资源配置优先顺序安排,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实现大学组织结构与战略目标的匹配,以使得绩效管理更加符合组织发展的需要,从实现核心竞争力提升目标。

对比中外大学绩效管理实践,中国大学绩效管理应借鉴企业绩效管理理念与工具,从强调一致性与相似性的外部评价转向鼓励大学自主性和独特性的内部评价,在现代管理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大学自身特点与优势,科学定位自身战略定位,建立和完善内部绩效管理体系,不断打造自身特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基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大学内部院系绩效管理体系

1.大学绩效管理与大学内部院系绩效管理的关系

“院系”是大学按学科或专业性质设置的基层组织单位,兼有行政与学术组织职能,具体承担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大学功能。伴随着我国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格局形成,大学管理重心下移至院系一级,大学内部院系作为相对独立的准办学实体,已经成为大学功能实现和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微观主体,大学产出直接反映在院系一级,大学核心竞争力最终表现为大学内部院系的核心竞争力。说可以,作为大学功能实现与竞争力培育的一线组织,大学院系绩效不仅是大学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大学战略实现的关键要素,大学内部院系运行绩效的优劣决定着大学整体办学质量水平的高低。建立科学高效的大学内部院系绩效评价制度,是提高大学办学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院系绩效管理是大学调控其内部院系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大学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大学与院系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是最大限度激发院系实现大学功能与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2.我国大学内部院系绩效管理实践现状

国内大学开展内部院系绩效管理实践的并不多见,同济大学是国内较早开展内部院系绩效评估的大学。2005年,同济大学为了适应“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整体办学战略目标的需要,成立了办学质量评估院,制定了《同济大学院系绩效评价方案》。每年由质量评估院专门负责开展同济大学院系办学质量绩效评估,并编制《同济大学办学质量白皮书》。由于各院系在历史条件、学科特点、发展重点等方面有所不同,同时,各院系之间在绩效目标水平和绩效实现能力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同济大学提出对不同院系应实行分类绩效管理,将参评院系分为常规院系和特色院系两类,两类院系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案,以便形成公平合理、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以此来促进大学与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同济大学强调用总量绩效和标准人均绩效两种指标计量绩效评价结果。其中,总量绩效反映的是大学院系的整体实力,是学院作为大学某一学科领域实力的综合体现;标准人均绩效是用总量绩效除以院系标准人数,注重院系单位人均绩效,使不同规模院系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具有一定可比性。同济大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基于同济大学办学理念,参照国内外大学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出来的,比较客观地考核评价院系发展,有效地促进了院系竞争力提升。

与院系绩效管理实践相似,国内对院系绩效关注也刚刚开始,少量研究主要集中在院系绩效评价层面,没有关注绩效管理整体,虽然在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研究中,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企业绩效管理思想,但对绩效管理理念的理解和绩效管理工具的使用仍处在初级阶段,完整的绩效管理的理念还未真正树立起来,没有把企业绩效管理最先进的理念和工具融入到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和实践之中,绩效管理对大学功能实现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没有得到重组发挥。

3.大学内部院系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体系构建思路

篇2

2015年3月的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随着近年来,我国大学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人数成倍增加,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缓和社会矛盾、帮助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自我理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大学生作为创业活动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他们在自主创业方面有热情、创意和优质资源,但盲目乐观和经验不足等硬伤也导致了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低、成功率低。作为大学生,尤其是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其专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创业的敏锐性更高,专业优势也更为明显。鼓励大学生创业,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入手,建立起一套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是适应市场对人才需要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一、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创业群体主要由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组成,他们具有高知识、高学历的特点,但是缺乏相对应的社会经验和职业体验,需要高校、政府以及社会的引导和帮助。尽管目前政府等相关部门及各高校针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诸多支持和优惠政策,但大学生创业人数较少,自主创业科技含量低,创业成功率偏低,其自主创业的现状仍令人担忧。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兴起源于“挑战杯”创业大赛等活动的举办,较之发达国家,我们属于起步时间偏晚、发展速度较慢的国家。国外创业教育有着完善的体系和保障,建立起了相对适合本国国情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的针对性也更强。相比之下,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还处于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尚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观念普及程度低

目前,有很多大学生观念陈旧,认为找不到工作的人才会去创业,大多数大学生将创业当作求职的“备胎”,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部分家长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态度不明确,持一种不反对、不支持、不鼓励的态度,对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期待不高、信心不足。大学生创业教育观念的普及和程度相对较低。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没有形成健全的课程体系,配备的课程教材也五花八门。首先,很多高校并未在课程教学体系中明确设立系统化创业教育课程,仅仅以短期培训、客座报告等形式开展创业培训。其次,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目前,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活动主要基于“知识和理论的导向”,希望通过基础的创业理论知识传授对大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业教育,实践性不强导致创业教育的效果甚微。对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而言,他们虽然掌握了相对较多的管理学专业知识,但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还很难实现,经管类的创业教育课程大多也以理论为主,缺乏和专业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担负着创业教育中的启蒙、组织、指导等多重作用,是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师资力量不仅影响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且直接影响创业培训的最终效果。目前,大多数负责创业教育的教师都是兼职,如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专业课教师、企业老板、政府部门的领导等。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建立专业的队伍去负责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些学校的创业教育由团委负责,有些由就业中心负责,往往是下设一个机构或者科室来负责学校的创业教育,工作人员精力有限;选择的一些负责创业教育的导师又缺乏创业经历,实践经验严重缺乏。

(四)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缓慢

近年来,为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顺利进行,各地政府和高校逐步建立了诸多创业孵化基地。例如各地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北京的“中关村”、武汉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及一些城市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基地。但是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总量持续上涨,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得大学生中选择自主创业人数越来越多,项目越来越广泛,大学生创业基地、创新园区的建设跟不上需求。

我国的大学对创业教育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大多数学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这门课程,但往往作为选修课,没有统一的教材,从课程设置和师资的配备等都不太重视,对学生学习要求也相对较低。因此,很多学生也对这门课程不重视,疲于应付,学习效果不佳。

三、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自主创业优势分析

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点,在自主创业的浪潮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在我国的大学生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研究经济管理类大学的创业教育体系对加强素质教育,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等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对于其他专业,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有着明显的创业优势。

(一)具备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

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经过大学系统学习后,成功构建了以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统计学、金融学等课程知识为依托的系统知识结构,因而在企业的运营程序、市场开拓、投融资管理、风险规避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他们熟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有着专业的优势。

(二)有比较系统的创业观念

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由于专业性质的原因,对创业的兴趣较强,创业观念比较系统,比较善于把握市场机会,挖掘市场潜力。由于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学生熟悉市场及公司的运作和管理,有比较系统的创业观念。

四、针对经管类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议

(一)注重大学生创业观念的培养

相对于其他专业,经济管理类的学生专业设置有利于大学生创业,但专门的创业实践机会较少,学生的自主创业信心不足。高校要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等形式,提高大学生创业兴趣和信心,使其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让经济管理类大学生成为社会创业队伍的“先锋军”。

(二)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高校的创业教育要结合专业特点,要从入学起逐步深入。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目前创业的显著特征是以销售为主,通常都是非技术型的创业,技术含量低。经济管理类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创业应用知识的教育,通过共享教育资源、强化专业实践、成功模型分析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应用和实践能力。高校的创业教育,要在现有的课程基础上积极开发创业类指导和具体实践类课程,大力完善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并将创业课程体系纳入到学生的学籍管理制度中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意识。条件允许的话,可指派专业教师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如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师对可以更专业的指导学生进行市场化运作,积极改善创新创业的硬件条件,指导学生直接参与管理内容,如产品的开发、销售、管理,给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帮助大学生实现将创业意识、创业激情转化为创业举措、创业实效。

(三)提高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不做试验,创业导向和市场密切结合的特征,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要求以专业课的教师和企业家为主,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也可以配备专业的导师。学校应鼓励经管类专业课教师积极到企业挂职锻炼,以丰富实践经验。要强化校企合作,通过进入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的优秀校友等作为创业培训的兼职教师,通过经验分享、提供实习机会的方式,强化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四)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平台

篇3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llow students to work ushered in new challenges.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 of adaptive learning, describes the current freshmen learning adaptability in five dimensions, there is a problem, a proposal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adaptability and thinking, finally pointed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improving the adaptability of freshmen learning.

Key words college freshmen; learning adaptability; learning motivation

学习适应性是指主体根据环境及学习的需要,努力调整自我,以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的心理及行为过程。①大学时代的学习、生活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学生对大学生活适应得不好,例如学习不能跟上进度,不但会影响到大学的学习质量,还会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到生活质量,如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甚至会进一步影响学生毕业后的生活。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差别,决定了大学的学习情况与中学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进入大学后,几乎每个学生都会面临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问题,其中也包括如何适应大学学习的问题。

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是指大学生依据学习内外条件的变化及自身学习的需要,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动力与行为,使自身的学习心理和行为与不断变化的学习条件相互协调,从而取得良好学习成就的能力特征。②它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能力、教学模式、学习态度等几方面。本文将描述在网络环境下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提出应对措施。

1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主要表现

(1)学习动机减弱。学习动机是学习适应性的主要维度,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动机,动机的重要性体现在学习者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和维持学习行为等方面,并最终表现在学习效果上。③④潘运等人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在学习动机上性别差异不显著,但相对于中学时期,大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有所减弱。相当一部分新生目标不明确,进入大学后对自己的未来缺乏合理规划,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特别是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让众多新生感到迷茫。学习目标大多是成就目标定向而非掌握目标定向。

(2)学习能力适应性不足。学习能力主要包括记忆能力、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等,也指方法学习的能力。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大学生经过高考的选拔,学习适应性属于同龄人中的前列,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无法适应甚至完成大学学业。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差异极大,大学学习的专业性强、内容宽泛、学习难度较大,大学新生必须学会根据所学内容调整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然而,许多新生不能适应大学专业学习的特点,又不善交流,学习方面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甚至因为学习上的不适应,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

(3)无法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大学的教学模式一般具有复杂度高、专业性强、信息量大、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多等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掌握时间管理等技能。然而由于与大学教学模式与中学教学模式相比存在巨大差异,几乎所有的新生都会需要相当长的适应期。

(4)部分新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态度是大学生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养成的对待学习活动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倾向。王霞等人的研究表明,⑤在学习态度方面女生的表现优于男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成正相关。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其学习态度往往也不端正。部分大学新生很容易沉迷网络,无心学习。

(5)部分新生没有充分适应大学环境。环境因素是学习适应性中一个比较复杂的维度,它主要包括学习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就业环境等。学习环境主要是指学校能提供的学习环境,它既包括校园环境,也包括学校的学术氛围等。不仅学习环境对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情况有重要影响,大学的人际交往对新生的学习适应情况影响也较为明显。张宏如等人的研究表明,⑥在学习适应性的几个重要维度中,大学新生在环境的适应性方面最差。大学新生受环境的影响较大。相对于中学比较单纯的学习环境,大学校园的环境要复杂得多。大学社会活动增多,人际交往也增多,这些活动势必会对学习产生影响,让很多新生无所适从,不会合理安排时间。调查发现,如果一个学生时间管理和学习管理的能力较差,那么该生往往会感到大学的学习比较困难。新生往往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大学环境。

2 网络环境下增强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主要对策

(1)重视环境因素对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在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几个维度中影响是最大的。因此,我们要重视环境因素对学习适应性的影响,教师或辅导员应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在新生刚入校时,对新生给予关爱,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学校应该努力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地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改善大学生的住宿条件,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适当采取激励机制,例如建立公平、公正的奖学金制度等。根据学生喜欢上网的实际情况,在校园网论坛中发起关于“如何适应大学学习”等问题的讨论,让同学之间互相传授学习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在校园网上设置一些学生咨询、交流、学习的平台,让新生们可以在网络平台中更方便地获得进步。不但如此,学校还应该通过官方微博、微信,积极引导新生,传播正能量,塑造良好的网络文化。

(2)多途径激发新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成正相关。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学习态度往往也不好。要增强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自己首先要重视自身问题,提高自身的情商,学会激励自己,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要学会在顺境下激励自己,奋发向上;在逆境下不言放弃,学会坚持。还有通过设定短期目标,中长期目标等方式,为自己设定目标,激励自己。学校一方面应通过专业开发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了解专业就业前景。校园网站上也应多链接相关专业的学科动态,让学生了解专业最新的发展前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增强职业技能训练,把学习实践与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引导相联系,树立明确的学习、就业目标。还应多邀请知名校友回校讲课,让学生受到鼓舞,同时感受到专业认同的榜样力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学校应进一步对学生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做好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树立新的奋斗目标。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大学并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教导学生学会自我定位,学会规划人生。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3)积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因此,新生要努力完善自我,不断端正学习态度,不断进步,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学生不能只为学习而学习,要把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联系起来。不能老是抱有一种“60分万岁”的消极态度,应该知道每门学科都有它存在的价值。现在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一种思考的能力,学生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思考问题,为将来的生活、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习能力,在网络时代下,要学会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深化专业知识,拓展专业素养,增强职业技能。要学会在网络化的情境中主动学习,学会利用常见的网络工具与教师或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

(4)改革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新生刚开始上课时,适当减慢讲课进度,用这种过渡方式缓冲学生的学习适应状况;教会学生掌握大学阶段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教会学生主动拓展能力体系。课堂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训练学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网络条件下,充分发挥多媒体和互联网的优势,要注意进行人机交互,借助文字、语音、图像、动画等多方位的信息,调动学生的视觉及听觉等,让新生能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课堂以外,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校园资源。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远程教学资源,学校图书馆及电子阅览室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

3 结语

新生进入大学后都会接受入学教育,但新生的学习适应性往往容易被忽视,关于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研究不多,但学生的大学学习生活关系到学生大学学业的成败,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与中学学习相比,大学学习更为复杂、更为专业。所以,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学习适应性,帮助大学新生提高学习能力、明确学习目标、适应学习环境和大学的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 范春玲,唐登华,赵德明,等.淮北市区中学生抑郁障碍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2):1091-1092.

② 潘运,全小山,林伟民.师范类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12(32):1443-1444.

③ 王宏.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1.4:108.

篇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05-0017-04

作者简介:余小高(1969-),男,湖北咸宁人,博士,湖北经济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大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商务智能。

0 引言

当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成为我国各大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觉得该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同时,教师无法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研究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大数据为这一愿望实现提供了条件[2]。

本文结合笔者长期从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及微课程平台研发和数据分析的经验,提出大数据环境中管理信息系统个性化学习架构。首先,将学生海量学习行为数据进行存储;然后,利用Hadoop框架对存储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微课程之间的相似度矩阵,运用Redis存储中间

结果和最终推荐结果;最后,向用户提供微课程学习列表。

大数据发展带动了微课程迅速发展。目前,微课程已逐步影响我国信息化教学实践。湖北、广东、上海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纷纷开展了微课程实践。微课程实践的积累,将促进微课程群的形成,微课程群的应用又会形成新的应用数据,从而有利于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发现与预测的创新应用[3]。

在国内,诸多高校学者、区域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等对微课程进行了相关研究或实践,大多关注其概念、资源设计和教学模式[4]。

近年来,国外越来越重视微课程、微视频的研究,但其核心组成资源不统一,呈现方式主要为教案或视频;课程结构较为松散,主要用于学习及培训等方面,应用领域也有待扩充;在课程资源的自我生长、扩充性还不够成熟[5]。

管理信息系统个性化学习是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制作成海量的微课程,利用个性化推荐技术,根据用户的兴趣特点及行为向用户推荐其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主要解决如何在海量管理信息系统微课程资源中发现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对于管理信息系统学习平台来说,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个性化学习系统,能有效帮助用户发现所喜欢的微课程,进行精细化和个性化学习。

1 个性化学习算法分析

1.1 算法选择

微课程相似度有如下几种算法:

(1)基本计算

Cij=|U(i)∩U(j)||U(i)|(1)

其中,Cij是微课程i和微课程j的相似度,分母|U(i)|是喜欢微课程i的用户数,而分子|U(i)∩U(j)|是同时喜欢微课程i和微课程j的用户数。

(2)余弦相似度(cosin_base) 计算

Cij=|U(i)∩U(j)||U(i)||U(j)|(2)

该算法通过降低微课程j的权重,能减轻热门微课程和很多微课程相似的可能性,从而提升推荐的质量。

(3)余弦相似度a (cosin_alph) 计算

Cij=|C(i)∩C(j)||C(i)|a|C(j)|1-a(3)

该算法进一步降低了微课程j的权重,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指定a的取值。

(4)改进的余弦相似度(cosin_mod) 计算。

对于微课程平台来说,存在部分恶意下载用户,为了保证微课程之间相似度的可靠性,需要修正活跃用户对微课程相似度的贡献,即对同一微课程来说,已经下载了50次微课程的用户的贡献度要小于只下载了10次微课程的用户,调整后如式(4)所示。

Cij=∑u∈U(i)∩U(j)1lb(1+|U(u)|)|U(i)||U(j)|(4)

对过于活跃的用户,为了避免相似度矩阵过于稠密,在实际计算中,一般直接忽略其兴趣列表,不将其纳入相似度计算的数据集中。

(5)改进的余弦相似度的归一化

Cij=CijmaxCijj(5)

为进一步提高推荐准确度,在改进的余弦相似度计算式的基础上进行归一化,也可以提高推荐的覆盖率和多样性。在微课程平台中,选择该算法进行个性化学习。

完成微课程相似度计算后,通过式(6)计算用户u对微课程i的兴趣:

Iij=∑i∈U(u)∩S(i,k)Cijrui(6)

其中,U(u)是用户喜欢的微课程集合;S(i,k)是与微课程i最相似的k个微课程的集合;Cji是微课程j和微课程i的相似度,rui是用户u对微课程i的兴趣(对于微课程平台来说rui=1)。结合用户历史感兴趣的微课程,通过该算式,越相似的微课程,越有可能在用户的学习列表中获得比较靠前的排名。

1.2 算法评价指标

(1)精度指标:召回率(Recall Rate)/准确度(Precision)。

用户u推荐N个微课程记为N(u),用户u在测试集上喜欢的微课程集合为L(u),通过准确度/召回率评测算法的精度。召回率描述在最终学习列表中,用户数与微课程下载记录数的比例;而准确度描述在最终学习列表中,使用过微课程的用户数与微课程下载记录数的比例。召回率定义如式(7)所示,准确度如式(8)所示。

RecallRate=∑uN(u)∩L(u)∑uL(u)(7)Precision=∑uN(u)∩L(u)∑uN(u)(8)

(2)覆盖率指标(Coverage Rate)。

覆盖率表示最终推荐列表中微课的比例。如果所有微课程都被推荐给至少一个用户,那么覆盖率就是100%。覆盖率反映推荐算法发掘长尾的能力,覆盖率越高,说明推荐算法越能够将长尾中的微课程推荐给用户。采用最简单的覆盖率定义如式(9)所示。

RoverageRate=|Uu∈UN(u)||I|(9)

其中,|Uu∈UN(u)|表示对推荐给用户的微课程去重数。|I|指“微课程”平台中所有的微课程数。

(3)多样性指标(Diversity)。

多样性用来描述推荐列表中两个微课程之间的不相似性。多样性和相似性是对应的,如式(10)所示,其中S(I,j)∈[0,1]定义微课程i和微课程j之间的相似度。

Diversity=∑i,j∈N(u),i≠j(1-S(i,j))|N(u)||N(u)-1|(10)

个性化学习系统的整体多样性可以定义为所有用户学习列表多样性的平均值,如式(11)所示。

Diversity=1|U|∑u∈UDiversity(N(u))(11)

2 体系架构

2.1 数据获取与存储

对上述个性化学习算法在湖北经济学院管理信息系统学习平台进行了实践,利用该校教研项目(2014015)“大数据背景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成果,建成了管理信息系统微课程资源库。目前,校内外用户数超过20 000户,日均数据增量1 000MB左右,数据分析需要获取数据并存储数据。微课程平台的个性化学习系统一般采用用户下载行为作为用户的行为数据,一旦用户下载了一个微课程,则视该用户对微课程产生了一个正向喜欢。数据获取与存储的架构如图1所示。

微课程下载功能由微课程下载服务器提供,当用户发出微课程下载请求时,下载服务器在本地日志上记录一条用户下载记录。采集系统RLog对日志数据进行实时、高效采集;然后传递给实时计算系统RFilt ,RFilt按照设定的规则进行数据过滤;最后将有效数据存入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 )[5]进行固化。

HDFS对硬件要求比较低,能在一般服务器集群上运行,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存储能力。通过HDFS的“一次写入、多次读取”机制[5],用户海量访问数据能够快速处理;通过分布式文件存储机制,能够长久地存储用户的历史访问记录,为用户行为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2.2 数据清洗与挖掘

管理信息系统微课程数据清洗与挖掘如图2所示。

存储数据后,采用MapReduce计算框架[8],可以快捷地对大型数据矩阵进行计算,从而为个性化学习系统提供计算支持。首先,进行数据清洗,过滤掉非法的用户和微课程;然后,进行数据重构,将用户和微课程的标识唯一化,同时生成用户下载数表和微课程被下载次数表;最后,进行相似度矩阵计算,计算结果存储两份,一份存储在Oracle数据库中,供系统评测和统计使用,另一份存储在Redis高速缓存服务器中,为各类应用提供查询。

2.3 个性化学习流程

面向用户的管理信息系统微课程个性化学习流程如图3所示。

(1)用户通过客户端访问微课程平台,点击进入任意微课程详情页面。

(2)客户端发送用户访问请求至后台程序。

(3)后台程序获取用户当前访问的微课程ID,并根据用户ID来获取用户历史记录。

(4)通过Redis获取该微课程的相似度矩阵。

(5)使用个性化学习算法,根据用户相似度矩阵、当前访问微课程ID、用户历史访问微课程ID,计算用户可能喜欢的微课程列表。

(6)对用户可能喜欢的微课程列表按照相似度排列。

(7)取前TopN个微课程,并返回结果给客户端,客户端将相应的微课程显示在学习栏目中。

3 算法验证

管理信息系统学习平台目前每天的下载用户数为10 000户左右,人均下载3~5个微课程,累计3个月的用户下载数据为370万条左右,微课程相似度矩阵规模为5 000*5 000。应用余弦相似度推荐算法,对数据进行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改进的余弦相似度的归一化推荐算法相对基本算法在准确率、召回率等指标上均有所提升。通过降低热门微课程的权重,能有效提升准确率和召回率。通过降低活跃用户的权重,能有效提升微课程覆盖度和多样性,从而强化个性化学习系统发掘长尾的能力。

推荐算法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即向用户推荐的微课程个数,针对该因素影响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效果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图4可知,随着微课程推荐数的增加,微课程的准确率、覆盖率明显上升,召回率则逐步下降,与实践情况相符,从而说明了算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4 结语

本文研究了大数据环境下,如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微课程资源库,构建管理信息系统个性化学习平台,进行个性化学习。采用Hadoop框架处理数据,计算微课程之间的相似度矩阵,将中间结果和最终推

送结果存储在Redis中。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相应算法,构建了一种适用于管理信息系统学习平台的个性化学习机制和方法,为其它平台大数据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和借鉴。随着用户行为和微课程数据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下一步研究方向是进一步拓展数据源,包括用户访问、用户已安装的应用软件、微课程的描述信息等,采用复合权重相加的方式拟合微课程相似度矩阵,并考虑不同数据

源的权重,提升个性化学习效果。

图4 余弦相似度的归一化算法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靖.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8(16):135-136.

[2] 陈川.基于微课程的自主学习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 金陵.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321):8-13.

[4] 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64-73.

[5] 海浪,钱锋,黄祥为.基于大数据挖掘构建游戏平台个性化推荐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电信科学,2014(10):27-32.

篇5

摘要:通过比较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异同,可以看出:科研经费是两校收入的主要来源;两校科研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是政府;密西根大学是全成本核算单位,科研经费的拨款充分考虑了学校承担科研项目的“间接成本”,同时具有明显的重“人”轻“物”的特征。上海交通大学是全额拨款单位,科研经费未充分考虑管理和人工成本,其预算具有重“物”轻“人”的特征,偏重科研设备的购置,忽视人员费的支出,且科研项目管理繁琐,预算调整刚性僵化。建议我国研究型大学增加科研间接费的拨付比例、适当提高人员费比重、适度下放项目管理权和提高预算调整自主权。

关键词:高校科研;科研经费;经费管理;密西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14)03-0036-08

近年来,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一个重要表现是研究型大学获得的科研经费总额日益增大。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不仅是美国等发达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命题,更是发展中的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美国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是美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大学之一,被誉为“公立常春藤”,素有“公立大学典范”之称,它还是美国重要的学术联盟美国大学联合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的12个发起者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之一,也是中国首批985高校之一,其综合实力位居中国高校前列。两校在公立大学、学科综合性和科技创新能力在各自国家的地位等三个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分析美国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异同,管中窥豹,来探讨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以期对我们加强此方面的改革提供借鉴。

一、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规模和增长趋势

(一)两校科研经费规模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统计,密西根大学连续三年从联邦政府获得研究经费位居全美大学前三位[1],反映了密西根大学极强的科研活跃度;近五年,密西根大学科研经费占该校年度总经费的比例一直占三分之一强[2],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研究型大学的显著特征。与密西根大学类似,上海交通大学近五年获得的科研经费一直居中国高校前四位,占学校收入比重也接近三分之一[3] (见表1)。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两校科研在各自学校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学校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在本国高校中的实力和地位。

(二)两校科研经费增长趋势分析

近十年来,密西根大学科研经费获得稳步增长,由2003年度7?49亿美元增加至2012年度12?74亿美元,增长近一倍[8]3-4。相比较密西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增长速度更为迅速,由2003年0?66亿美元增至2012年3?25亿美元,增加近五倍[3](如图1)。两校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逐年均在稳步增长,但上海交通大学增长更为迅速,这可能与中国政府近年来加大对科技投入有关;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近年来尽管有很快增长,但换算成美元,与密西根大学仍有相当大的差距。通过图1可以看出,到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仅是密西根大学的四分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由十年前的十多倍,逐步缩减到现在四倍之内,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研究型大学在追赶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在办学投入、基础设施等可比的硬指标上正在逐步缩小,但要真正赶上,仍然任重而道远。

二、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来源结构

密西根大学作为美国科研经费名列前茅的公立大学,其经费来源绝大部分属于联邦政府拨款。以2008-2012年为例,密西根大学从联邦政府获得的科研经费始终占总科研经费的60%以上,而从企业(非联邦政府)等获得经费占总科研经费比例在10%以下,而且还有逐步降低的趋势[8]3。与密西根大学类似,上海交通大学从政府部门获得的科研经费占总科研经费的比例也很高,而且近年来比例进一步加大,从2009年开始,始终在60%以上[3];与密西根不同的是,上海交通大学横向科研经费(非政府支持)在总经费中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密西根大学,这说明上海交通大学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比较活跃(见图2)。比较两校科研经费来源,我们可以看出,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同作为本国顶尖公立大学,其科研经费的渠道最主要是政府,这充分说明公立大学的进步与发展与所在国家的支持密不可分,公立大学所开展的科学研究主要是在围绕本国重视和引导的方向进行。

密西根大学科研经费来源中,绝大部分是来自联邦政府部门。如表2所示,2008-2012年五年间,密西根大学获得联邦政府资助份额从大到小的依次是: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国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DOD)、能源部(Energy)等,特别突出的是,国立卫生研究院在联邦政府部门的资助的份额中占了绝对比例,近五年每年都占近70%,这一方面说明密西根大学在生命医学学科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说明美国联邦政府对生命医学学科研究的重视。事实上,通过分析联邦政府对大学的科研资助的种类,生命医学长期以来都是联邦政府资助最大的类别[9]。密西根大学充分体现了美国大学医学院的增值效应。此外,密西根大学近五年还在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防部各获得占联邦政府经费10%左右的资助,从能源部获得约5%的资助,其他从航天航空局、交通部、教育部等其他部委共获得约5%的资助。

与密西根大学类比,2008-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从政府获得科研资助主体依次是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国防部门和其他部委[10]。如表3所示,其中以科技部为最多,每年均占50%左右;其次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每年约占20%左右,而且近两年有增大的趋势;再次是教育部和国防部门约占15%,其他部委约占5%左右。比较两校科研经费结构,我们可以看出,两校获得政府机构资助金额并不是平均分布,均有一个政府部门经费占相当大比例,密西根大学在这一点上显得更为突出,这也说明两国在政府在对大学科研资助主体和资助领域方面的差异。

三、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管理比较

(一)科研经费拨款体制比较

美国联邦政府是美国大学科研经费投入的最大主体,在拨款体制上,将大学作为全成本核算单位,不仅资助大学科研项目发生的实际费用,而且还支付大学因承担科研项目而导致的设施和管理成本,前者称之为“直接成本”,后者称之为“间接成本”。为从法律上明确科研经费成本分担机制,美国联邦行政管理和预算局(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OMB)制定并的A-21通告(Circulars A-21),在其首章节“目的与范围”中规定,由大学与代表联邦政府的机构谈判确定大学的间接成本比率,这种比率为所有联邦机构所接受,也是适用于高校的所有联邦资助科研项目[11]。密西根大学每三年与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进行一次谈判,谈判确定的科研经费间接费比率,不但对所有联邦政府资助的项目都适用,对所有非联邦政府资助的项目同样适用,近五年,密西根大学间接费比率一直在55%左右[12],很好地补偿了学校因承担科研活动所发生的各类成本 。

相比较密西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被政府认定为全额拨款单位,在科研经费预算中对学校的管理费和人员费加以严格限定,如表4所示,上海交通大学获得的国家自然基金委经费中收取的间接管理费占科研资助总金额的比例不超过5%,教育部不超过10%[13]。尽管2011年9月,财政部、科技部调整了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按照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将间接管理费提高到20%左右,但仍低于密西根大学的比率,而且仅是针对科技部的项目。有研究表明,由于我国高校办社会的现状及管理机构的庞大, 高校科研间接成本率远高于美英等高校[14]。由于间接费用比率过低,学校提取的科研管理经费远远不能补偿学校因科研项目所产生的水、电、房屋的支出和人工管理成本,导致学校陷入承担纵向科研项目越多财务负担越重的怪圈。此外,我国高校科研由于归口不同部门管理,其间接费比率的设定没有统一的标准,高校需要对不同部门的科研经费采取不同的换算比率,也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表4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间接费比率比较(2012年)密西根大学主要资助机构间接费比率上海交通大学主要资助机构间接费比率国立卫生研究院55%科技部≤20%国家科学基金会5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5%能源部55%教育部≤10%国防部55%国防部门5%-13%非联邦资助55%横向项目≤15%

通过两校拨款体制我们不难看出:第一,中美两国对大学的认定性质不同。美国联邦政府将密西根大学作为全成本核算单位,对其因承担科研项目导致的各种成本给予了合理补偿;中国政府将上海交通大学作为全额拨款单位,在科研经费预算中未充分考虑学校承担科研项目的间接成本,导致学校承担纵向科研项目越多,学校财务负担越重。第二,中美两国对大学间接管理费确定方式不同。美国联邦政府对单个高校实施统一的间接管理费比率,其间接费比率是由密西根大学与联邦政府部门谈判确定,最终确定的比率对联邦政府所有科研项目适用;中国提供科研经费的各部委均有自己设定的科研经费间接费比率,比率的确定不会与某个高校单独商议,而是以科研项目“规定”的形式予以确认,而且对所有承担该类项目的高校适用,由于资助科研项目的政府部门众多,高校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统计不同政府部门的科研经费间接管理费。

(二)科研经费管理理念与政策比较

密西根大学的教师在从事科学基金项目时,是将“人”的作用放在第一位,将“物”的作用放在第二位。美国联邦政府各部门对大学的资助有几个显著特点,除了前文所述的对大学间接管理成本的充分补偿,另外在预算中人员经费没有硬性比例限制,根据美国联邦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的A-21通告,密西根大学科研经费直接成本不但包括研究生学费,还包括了聘用人员、博士后和教师的工资,对于大学全职教师而言,要求其从科研项目中领取的劳务费加上其工资不能超过其12个月的工资总额[15]。密西根大学规定,教师在申请联邦政府项目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列支预算,教师可以从科研经费中支取工资,但是对教授科研提成封顶[16],这样教师不必热衷申报科研项目,大部分时间可以用来潜心科研和教学。这样的特点在科研经费预算上也能够体现出来,如表5所示,密西根大学科研与资助项目管理办公室网站提供了一个申请科研项目的预算模板[17],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约10万美元的科研项目,用于薪资和福利占总经费比例达到62?3%,设备费仅占2?8%,差旅费则更低,仅占1?3%,另外间接成本占了33%。

中国各部门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规定也有共同的特点,除了间接管理费比例过低,另外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人员费支出范围进行限制,只允许支付研究生和外聘人员的劳务费, 在职研究人员的工资均不允许从科研经费列支;而且人员经费占项目经费的比例一般被控制在5%-15% 。由于人员费和间接管理费有严格限制,剩下绝大部分比例的科研经费只能用于购买设备和出差旅行。如表5所示,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人员申报一个60万人民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总经费最大比例的科目是含有设备费和差旅费的研究经费,约占65%,而用于支付研究生、博士生培养的劳务费用仅占15%[18],说明中国的科研经费重“物”轻 “人”的特征。另一个引起各方关注的现象是,中国教师的工资结构是“基本工资+津贴+绩效工资”,基本工资相对较低,教师收入很大程度上靠绩效工资的增长来提高收入水平,对高校教师而言,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就意味着能够增加自己更多的收入。在上海交通大学,因为国家没有统一的相关规定,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的次数不受限制,横向科研项目还可以将部分科研经费作为科研绩效发放,学校对教师个人总收入也没有封顶限制,导致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积极性很高。

比较两校科研经费使用范围,我们可知:第一,中美两国对科研经费与教师收入关联的政策不同。密西根大学教师实现年薪制,可以用科研收入来补足三个月收入,但教授科研提成收入封顶,教授可以保证足够的时间做科研、教书育人。在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不能用于补充在职教师个人收入,加之教师基本工资和津贴较低,导致教师把科研经费的绩效补充来作为收入重要来源,而且经费越多收入越多,对教师潜心科研和安心教学都产生一定影响。第二,中美两国对科研经费允许使用的范围不同。密西根大学的经费很大部分用来资助学生、博士后和专职科研人员,并补偿了教师的收入,科研经费的使用既出了成果又培养了创新人才;上海交通大学用于人员身上的科研经费非常有限,不能负担学生、博士后和专职科研人员的支出,不利于人才队伍的培养。

(三)科研项目管理比较

美国联邦政府对高校科研经费投入的主要分配方式是自由竞争。国家并没有设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科研领导机构,而是将科研的管理权分散到联邦的各个职能部门[19]。密西根大学每年通过自由竞争的方式从联邦政府获得科研经费数额巨大,在全美高校居于前列,这一方面说明密西根大学的科研实力,另一方面也给密西根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带来很大压力。目前密西根大学有一支人数众多的行政管理队伍和服务支撑性队伍。2012 年1 月1 日,密西根大学将其科研管理机构的名称由原来的“科研开发与管理处(the Division of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dministration )”改为“科研与资助项目管理办公室(the Office of Research and Sponsored Projects )”[20],更加突出科研管理机构的服务性质。密西根大学项目来源众多,但相对集中,通过分析密西根大学近年来的科研年报,我们可以看出,密西根大学每年从30多个政府部门获得科研经费资助,但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防部三家占了联邦政府经费的近95%,而且管理环节相对简单,有统一的管理规章。美国联邦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的A-21通告详细规定了大学在承担联邦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时应该遵从的会计准则,该机构颁布的A-100通告则对高等教育机构接受联邦政府资助做出了统一的管理要求。因此,密西根大学尽管承担了来源众多的科研项目,但是在管理上相对简单,而且美国联邦政府的科研项目结题,一般不开结题验收评审会或鉴定会,也没有专门针对经费的财务验收,而是要求项目承担者向资助方提交财务报告和项目绩效报告,以此作为项目完成的标志,项目执行过程中,提交报告的频率一般一季度一次,最少一年一次[21]。在项目预决算管理方面,美国联邦行政管理和预算局A-110通告专门有一章预算的调整与修订,对高校承担的联邦政府项目调整预算有严格规定,项目承担单位不能自行调整项目预算,必须事先得到项目资助单位同意方能进行,但美国联邦行政管理和预算局A-110通告只是针对一些重大调整事项,对一些过细的项目调整,没有特别明确的要求,项目执行者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与美国类似,中国也没有一个统一全国性的科研领导机构,科研经费的分配也是采取自由竞争的形式,上海交通大学每年获得科研经费绝大多数是采取竞争性方式获取。在项目来源方面,提供科研项目的政府部门众多,较为分散,据统计,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纵向科研经费来源达40多种,即便是科研经费来源集中的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教育部,其内部也细分了若干种项目类别。如科技部针对高校的项目,就包括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公益性行业专项、民口科技重大专项、国际科技合作、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计划、创新人才推进等10余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青年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创新群体、国际合作、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等10余类。在项目管理上,环节众多且不统一。据统计,上海交通大学纵向课题从指南建议到结题要填报8份以上报告,且不同口径课题的填报要求不同,使得一线教师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日常时间用于应付各种项目管理和项目检查。在预决算方面,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上海交通大学预算制度过于僵硬,条目规定过细、预算调整困难,另外,还普遍存在到款较晚的情况,部分项目验收后余额到款,验收前的决算要按全额做。

比较两校的项目管理,可以看出,第一,中美两国大学科研项目争取方式基本相同。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获得的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绝大部分均是通过自由竞争的形式获取;第二,中美两国科研项目来源种类有差别。在项目来源上,密西根大学来源种类多,但相对集中,上海交通大学经费来源多,但较为分散,教师要将更多的精力用于项目申报;第三,中美两国科研项目管理方式不一样。在管理环节上,密西根大学根据联邦政府统一的法规进行管理,环节相对简单;上海交通大学项目管理环节多且不统一,使得一线教师疲于用于应付各种项目管理和项目检查;第四,中美两国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存在差别。在预算管理方面,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根据各自国家的规定,均有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但上海交通大学预算条目过细,调整困难,密西根大学有一定的自主权。

四、主要结论与启示

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是美中两国具有重大影响的顶尖公立大学,两校在拨款体制、经费使用和项目管理等方面比较大的差别,虽然存在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差异,但密西根大学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一些理念和举措,对我们有很多启示意义。

(一)增加对大学科研间接费拨付比例

美国研究型大学科研项目采用全成本核算机制,承认大学在承担国家科研项目中存在间接成本,我国研究型大学间接费比例过低,造成科研项目越多学校支付成本越高的怪圈,因此,建议根据大学承担的国家科研项目经费数,另外核拨一定比例科研间接费补贴,改善学校的科研成本的分摊机制。

(二)适当提高人员费比例

美国研究型大学在科研项目中,将人的作用放在第一位,因此,科研经费中大部分经费用于支付人才培养和人员薪资;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科研项目重“物”不重“人”,科研经费大部分限定为设备费用,人员费支出比例低。建议在保证科研业务费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人员费比重,降低设备在科研经费中的比例,可将人员费用于支付研究生培养费、科研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聘用费。

(三)适度下放项目管理权

美国政府对研究型大学项目管理环节简单,对大学承担项目给予充分信任;我国研究型大学项目管理环节繁琐,科研人员很大精力用于对付项目检查和验收。因此建议简化科研项目的管理环节,将项目管理权下放给学校科研管理机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环节。

(四)提高预算调整自主权

中美研究型大学对科研经费预算管理都很严格,但美国研究型大学在调整预算方面由一定自主权,中国研究型大学自主调整能力有限,因此建议研究制定符合创新活动规律的科研项目预决算制度,调整科研项目预算框架,预算条目不宜过细,采用更加灵活的预算调整机制,给予学校一定的调整自主权。

参考文献

[1]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Federally Financed Higher Education R&D Expenditures,ranked by FY 2012 R&D expenditures:FYs 2003–12 [EB/OL].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urvey .nsf.(s.d)[2014 -04 -14]. ncsesdata.nsf.gov/herd/2012/html/HERD2012_DST_22.html.

[2]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Finance, Fiscal year 2008、2009、2010、2011、2012 [R]. U?M Business & Finance Division, 2008、2009、2010、2011、2012.

[3]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情况统计资料汇编(2008-2012)[G]//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情况统计资料.北京:[出版者不详],2008、2009、2010、2011、2012.

[4]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Research & Scholarship, Fiscal year 2008[R]. U?M Office of Research, 2008.

[5]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Research & Scholarship, Fiscal year 2009[R]. U?M Office of Research, 2009.

[6]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Research & Scholarship, Fiscal year 2010[R]. U?M Office of Research, 2010.

[7]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Research & Scholarship, Fiscal year 2011[R]. U?M Office of Research, 2011.

[8]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Research & Scholarship, Fiscal year 2012[R]. U?M Office of Research, 2012.

[9]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Federally financed higher education R&D expenditures, by R&D field: FYs 2003–12[EB/OL].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urvey. nsf.(s.d.)[ 2013 ? 08 ? 16 ]. ncsesdata.nsf.gov/herd/2012/html/HERD2012_DST_11.html.

[10]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科研年报(2008-2012)[G]//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科研年报.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2008、2009、2010、2011、2012.

[11]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OMB) . Circular NO.A -21. Cost Principles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EB /OL].The 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U./whitehouse.gov/omb/circulars_a021_2004/ .

[12]University of Michigan Finance. Indirect Costs[EB/OL].Sponsored Programs.umich.(s.d.)[ 2013-08-16 ]. finance.umich.edu/programs/indirectcosts .

[13]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科研管理文件汇编[G].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2013:3-16.

[14]湛毅青.中国高校科研间接成本及其分摊方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114-115.

[15]University of Michigan weblogic. University of Michigan’s A21 Policy [EB/OL]. umich.(s.d.)[2013- 08-16].sitemaker.umich.edu/kinresearchadmin/files/a21policy.pdf.

[16]University of Michigan ,The Office of Research and Sponsored Projects. Salaries in Sponsored Projects[EB/OL]. umich.(s.d.) [2013-08-16]. orsp.umich.edu/proposals/budgets/salaries.html.

[17]University of Michigan ,The Office of Research and Sponsored Project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oposal Writer’s Guide[EB/OL]. umich.(s.d.) [2013-08-16].orsp.umich.edu/proposals/pwg/pwgcomplete.html.

[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EB/OL].基金指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2-01-01) [ 2013-08-16 ]. nsfc.gov.cn/nsfc/cen/glbf/05/20051201_01.htm

[19]学白羽,李美珍.中美政府部门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及管理方式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4(12):54-59.

篇6

在日常生活中自立经常被提起,但是很多大学生做不到真正的自立。大学生活就是提供一个让学生从依赖到自立的过程转化。每个大学生都要通过自己的判断,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其中自立包含:身体自立、行动自立、心理自立、经济自立和社会自立。其中最被大学生重视的就是经济自立。大学生通过经济自立,可以有社会满足感,进而会有创业以实现价值的渴望。

二、二者的关系

研究经济自立可以对大学生以后的就业以及适应社会有很大的帮助。目前,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就业单位的岗位是有限的,这就造成很多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出台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因此大学生的创业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也决定了一些学者会响应来研究经济自立与创业倾向的关系。

目前大学生选择创业的并不多,主要是因为创业风险大,很多大学生自立能力差。很多大学生缺乏经济自立及决断和敢于冒风险的精神,以至于他们都选择就业,而不是创业。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很有必要对大学生的经济自立和创业倾向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做出相应的指导。

三、调查结果以及方法

(1)研究工具

为研究我们做了两个调查问卷,主要是针对大学生提出一些关于经济自立和创业倾向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经济自立和创业倾向两方面的细致问题,如你是否想过经济自立,实现经济自立需要如何努力,如何使大学生更想创业等等。

(2)调查问卷的主体

针对问卷我们联系了本校的学生共180人,在教室回答了问题。其中男生103人,女生77人。

(3)如何处理调查结果

统计问题的各个选项的数量,同一类型的答案记在一起,对于不同答案按其含义分类统计。

四、针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即经济自立与创业倾向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想实现经济自立的学生有170人,而其中想创业的人大多数来源于想实现经济自立的大学生,这说明越有经济自立倾向的大学生,越想创业。对于经济自立的渴望,大学生大多数还是比较向往的。但是如何实现经济自立,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做来实现,而经济自立与创业倾向是呈现正向积极关系的。

五、对于结果的讨论

实现经济自立需要很多心理条件,其中最明显的因素是动机、理财能力、情感倾向、意志行动这四个方面,以下就是关于这四个方面对于创业倾向影响的讨论。

(1)动机的影响

动机体现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如大学生为证明实力会培养个人交往能力、社会阅历及真正成长。而且经济自立动机强的大学生希望获得自主能力,这体现为大学生更想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有经济自立动机强的大学生更有能力克服阻力,说动家人支持他创业,同时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更高,愿意承担风险来创造价值实现能力的提高,并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认可,为社会创造价值。

(2)理财能力的影响

理财能力强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生活有很大的规划,能够合理利用时间和金钱,这使得他们会更深的考虑安排自己的生活。而创业也需要考虑众多,需要对全局整体与细节完美分配。这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决定了二者关系也是呈现正向作用。

(3)情感倾向与意志行动的影响

通过一个人对赚钱实现经济自立的好恶程度和情感上的体验,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愿意为实现价值而选择创业的倾向。而光有情感因素不行,也需要一个人的行动来实现。通过行动,把意识转化为现实,才能让大学生获得真正的经济自立。而这种行动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提升自己的素质,积累社会关系,增强自己的信心等。所以这两个因素对于创业倾向的影响也是正向积极的。

从以上对于结果的讨论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的经济自立能力不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学生没有创业的主观因素,当然影响创业倾向的因素很多,这就需要大家一起深入研究。

六、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经济自立和创业倾向是互相促进的关系。这就需要学校、社会给大学生创造好的精神环境,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经济自立能力而努力,这样能给社会带来正能量,也能解决很多大学生的就业困难,为和谐社会的发展贡献每个人的能力,实现国家人才的最大利用。

参考文献:

篇7

月经失调是妇科门诊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主要体现在月经周期紊乱或月经出血异常、痛经等方面。关于月经失调的发病机制,除受到暴饮暴食、过度节食、过度运动、环境影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心理因素在发病及转归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1]。女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与成年期的过渡阶段,不但身体生理结构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心理上也经历着巨大变化,加之女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其心理受到外界压力及外界影响较大,从而对性调节轴功能也产生影响,直接导致神经内分泌出现紊乱,引发痛经、闭经、周期不准等月经失调症状[2]。本文对2010年1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70例月经失调高校女学生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70例月经失调患者,均为各高校女学生。年龄18~26岁,平均(22.6±1.2)岁。患者均是自愿参与研究,入院经过B超、内分泌检查等诊断方法排除患者存在人格障碍、子宫肿瘤、盆腔炎、甲状腺分泌异常、肾上腺功能障碍、子宫异常出血、全身性病变、严重肾脏功能障碍等疾病。其中周期紊乱112例,痛经108例,出血异常40例,闭经1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NOSIMH精神卫生自评表(SCL-90)作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工具,该调查表主要有躯体化、抑郁、焦虑、强迫症状、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恐怖、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内容,共90个项目,每个项目按0~4分计分,分值越高,程度越严重[3]。每个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制,具体如下,没有:自觉没有该项症状,在0~0.5分;很轻:自觉有该项症状,但对受检者并没实际影响,或影响轻微,在0.5~1.5分;中度:自觉有该项症状,对受检者有一定影响,在1.5~2.5分;偏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对受检者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在2.5~3.5分;严重: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对受检者的影响严重,在3.5~4分。最后将各因子分值与全国常模进行对照分析。

1.2.2 调查方法 对患者实施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前,先对其阐述心理测试的目的、意义,然后重点介绍调查问卷的内容及填写办法、回收程序。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本组月经失调患者的SCL-90测评总分平均为(141.12±40.47)分,明显比全国常模(129.96±38.76)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月经失调是妇科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症,多发于18~35岁女性[4],其中女大学生是高发群体。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机体的内部或外部因素均可能导致月经失调的出现。例如在应激反应、暴饮暴食、过度节食、过度运动、气候影响、环境影响、焦虑过度、紧张情绪等影响下,患者会因应激心理大量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氨,显著降低了性腺素的水平,引发闭经、排卵障碍、孕激素分泌异常等月经失调症状[5]。现代医学已证明心理因素对患者的内分泌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心理因素对女大学生月经失调的影响机制为,女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与成年期的交界,其心理及生理出现极大变化,该时期女大学生的体格、心理、行为模式、情绪特点等均与成年人相近,因此心理呈现出更多层次的变化,同时因为女大学生即将走进社会,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所承受的外界压力前所未有,一旦遭遇压力而又无法排解的情况下,便会出现不良心理。例如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复杂化、但是现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普遍存在不善交往情况,在遭遇矛盾、嘲笑、批评等事件时,容易出现挫败感、抑郁感、恐怖感、焦虑感等,人际交往敏感程度也会明显提高[6]。此外,因为社会生活观念的开放,许多女大学生较早有性生活史,不注意个人卫生可能导致妇科慢性疾病或者早孕,由此引发的焦虑、担忧、恐惧情绪也会反作用于月经来潮,引发月经失调的各种症状。

鉴于心理因素对女性月经失调的影响,本组研究选择270例确诊为单纯性月经失调的女大学生作为观察对象,在进行治疗的同期,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实施SCL-90心理健康测验,结果显示,本组女大学生SCL-90测验总分为(141.12±40.47)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的(129.96±38.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1 开展心理、生理健康教育活动

高校要重视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了解心理因素对女大学生生理健康的影响,由此定期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活动,例如邀请妇科专家及心里专家专业讲座、开展心理与生理卫生课程、设立心理、情感咨询室,向女大学生宣传更多关于月经及生理代谢方面的知识,解释心理健康状况与月经失调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学习更多的经期保健知识,特别是在自我心里纠正及卫生与健康关系,降低月经失调的发生率[7]。

3.2 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

建议学生多参与体育活动,而且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身体锻炼,不但能够增强体质,而且对缓解痛经、改善微循环有明显的作用。因为身体的活动能够较好地促进子宫动脉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子宫缺血的状态,令子宫收缩频率加快,缓解痛经[8]。

3.3 对不良心理进行自我调整

根据临床研究结果,排除器质性病变的月经失调症,心理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长时间的不良情绪会扰乱大脑皮层的功能,从而引起下丘脑性的月经失调[9]。所以,调整心理状态,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月经失调症状。面对紧张的学业、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复杂的社会形态,女大学生首先要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爱情观、价值观等,养成良好的品性,面对压力要学会自我释放或自我调节,多与他人交流,多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出现月经失调时,避免过度担忧,及时就医,以早日解除身体的不适。

3.4 监督与帮助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的差别在于其大部分女生远离家人,家人对个人的关照不足,尤其是近年来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其生活的独立性较差,学生学校管理不足,所以对于心里紧张,或者有情感障碍的女同学何容易导致月经周期失调,因此家人对于外地求学的孩子或者学校对于女学生应该加大监督管理,关心每个学生的生活和情感,对于需要帮助的女生及时的开导与帮助。

3.5 饮食指导

正确的树立学生的体重及摄食观念,按照大学生身体标准体重进行体重的合理控制,如果肥胖,不能单纯的过度节食,而要加大运动锻炼,当然也不能过度肥胖,肥胖也是造成月经失常的重要原因,大学女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过度的节食会导致营养不良,也不能暴饮暴食,导致过度肥胖。

3.6 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两性情感敏感期,男女双方恋爱在大学常见,要合理的处理好恋爱与性的关系,避免进行婚前和未婚先孕,避免人工流产或者服用避孕药物,从而避免了导致月经失调的重要原因。虽然是个人的隐私,但学校教师或者班主任老师要适时的进行指导和教育,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和观念。

综上述所,心理健康状况与女大学生月经失调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精神病性方面的因素,对月经失调影响明显。因此女大学生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卫生,多了解月经保健知识,及时调节、排解不良情绪,尽量降低心理因素对月经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杰,张连胜,郭瑞静.阴道分泌物显微镜镜检法与阴道炎五联检测法的方法学比较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13-114.

[2]邝雅.广州市越秀区应元学校女生月经失调的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6):158-159.

[3]罗华丽.心理健康状况与青春期月经失调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6):50-51.

[4]罗云,王和平.445例女大学生月经失调的超声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158-160.

[5]钟微子,冯婉玲,林锰君,等.佛山市南海区高中女生痛经现况及其相关心理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2):79-81.

[6]李琴,李晓强.中西药结合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延长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45-46.

[7]张岩.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心理状态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270.

篇8

一、大学计算机实验室面临的困境

1.档案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大学中,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档案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学校的各项资料录入保存,计算机档案管理的问题,因而,这是不容忽视的。但是,我国很多大学没有意识到计算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实验室管理人员人手不够且流动性大,没有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交接不够及时造成档案材料的丢失不完整,档案工作无法规范化。另外管理手段比较落后,没有具体的档案管理制度和合格的文档规格加以约束,造成管理困难,以及不能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2.计算机病毒猖獗,存在安全隐患

大学专业较多,不同专业的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水平有着比较大的差别,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的程序软件没有进行合理的保护使用,或是不负责任的破坏计算机系统文件,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活动。不正当的操作方式加上使用人数多而杂,这就容易导致计算机系统染上各种病毒,病毒木马传播速度非常快,容易造成系统瘫痪,导致计算方法出现很大的漏洞,给维修管理和正常学习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另外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必须在稳定的电压下进行运行,实验室电路比较复杂,一旦出现差错就会造成计算机安全隐患。此外还要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的防盗工作,防止计算机硬件设备的丢失。

3.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力不强

目前很多大学对于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要求不够明确,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管理人数不足加上能力不强,面对计算机实验室涉及的各种技术问题,导致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管理解决难度大。因此必须重视管理人员的问题,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用科学方式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管理完善,促进高校计算机现代化建设。

二、对大学计算机实验室困境的解决方法

1.健全计算机实验室规章制度

规范计算机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的前提是要对实验室计算机管理工作有着足够的重视,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实验室管理,大力支持实验室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系统管理等工作的进行,加强适当的资金投入,明确各个管理人员的职责。同时应制定健全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制度就是规程,是对管理人员的思想行为进行的约束控制,形成组织的原则,防止工作出现混乱的状况。管理人员应自觉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协调工作,使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变得有据可依,做到有秩序地进行管理,保证计算机实验室的顺利运行。

2.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环境管理

计算机实验室的环境管理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环境,即保证计算机的供电电压稳定,防止跳闸现象的出现,保护计算机设备,防止出现灰尘因素造成的元件散热功能不佳,二是网络环境,即保护好计算机硬件软件不受侵害。对于外部环境,要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和外部温度光照控制,每周至少要进行两次卫生清洁工作,同时防止室内环境温度过高,光照强烈的情况,及时对计算机设备进行散热。对于网络环境,除了要定时检查计算机的硬件软件是否有损害状况,还要不时对计算机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病毒隐患,及时更新安全的软件设备,保护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

3.提升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大学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是衡量计算机实验室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素质,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知道计算机操作、维修和保护能力。计算机系统庞大复杂,维修工程十分繁重,合理安排实验室员工的工作,充分利用时间,真正提高每一位计算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维修调查能力,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从而有效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

计算机实验室是关系到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其管理方式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大学实验教学的质量,体现大学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有效的管理,打造高性能、适应性强的高校计算机实验管理设备,不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捷、高速、灵活、优质的计算机服务,同时加强学校现代化建设,开发计算机设备的潜能,提高利用率,促进大学充分用好计算机设备资源。

参考文献:

[1]朱琳,周钧.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与管理研究[J].前沿,2013(06).

篇9

一、课程成绩评定现状

目前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评定考核方法,多沿用传统的课程考核办法,时间上分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形式上分为开卷、闭卷、论文等,这种课程评定考核方式基本上同中小学的考核方式没有大的区别。然而大学每学年的学习内容比中学要多几倍,每门课程都有厚厚的一本教材,时间要几十学时,仅凭期中和期末一至两次考核,无论在时间还是试题覆盖面上都有局限性。从考试的内容看,知识性记忆性的东西占绝大多数,而智力性和技能性的东西很少。这就导致学生死啃书或背笔记,内容的繁多有时出现教师划范围、指重点,学生猜题、押题、套题等不正常现象,甚至出现学生平时不用功,考试前走捷径,突击背笔记,反而考出好成绩的不正常现象。这种考核方式与培养要求相悖,使考核的指挥棒发生了扭曲,难以客观地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针对上述情况,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师结合实际,增加了平时成绩的内容,主要有做课程设计、做项目调查与写分析报告、ppt宣讲、上课出勤情况等,同时把平时成绩纳入素质教育范畴,增加总分比重,实践效果良好。

二、规范教师对课程成绩评定的标准

课程成绩评定考核过程,其主体是学生和教师,而教师在课程成绩评定考核中占主要的作用,因为考试的命题、监考、判卷、平时成绩的记录等过程都由教师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对成绩考核的每一道程序都是非常认真和严谨的,无论是考题的数量、深度,还是成绩的评判、分析和登记,都做得无可挑剔,保证了成绩考核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各个方面要做好工作。上海海洋大学教务处对任课教师在这方面有明确规范。

1、课程试卷命题要科学性。如果命题不严肃,试题的数量、深度、覆盖面都不合理,势必影响课程成绩的评定。

2、平时成绩的记录要详细,各个组成部分的比例要明确,平时执行要实事求是。

3、监考要有责任心。考试纪律要严,对考试舞弊现象要批评、制止,不能甚至视而不见,姑息袒护。

4、评分标准要规范。判卷要认真,不能走马观花,甚至凭个人印象打感情分,或从名誉的需要打教学平时分。

三、规范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标准

近年来,高校中大学生的学风趋下,厌学现象巨增,更为严重的是考试作弊已成为大学生诸多违纪现象中最突出的一种。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经费和办学条件未能相应改善,使得学校人力、物力、财力不能适应教学工作发展的需要,无论从教学上、管理上还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都存在着薄弱环节。在近年的人才市场上毕业生分配有一定难度,也是造成学习缺乏动力,考风、学风不正的重要因素。针对这种状况,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出台一系列的规范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标准和举措。如上课有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督教制度,有上课排座位表措施,有点名计分制度,有出卷试题库举措等。这些方法的出台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规范课程评定成绩都有良好的效果。

四、加强专业课成绩评定的方法举措

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深入,学校与社会已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这就要求专业课程评定成绩考核也应围绕着素质教育这一整体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同时也应使受教育者明白,素质教育决不是取消考试,尤其重视建立起素质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这种新的考评体系并不等于全面摒弃传统的考核方式,而是逐步改革和完善,使之既能体现教育规律,又能评价教与学的效果,从而促使学生全方位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做好上述工作,有必要加强专业课成绩评定的方法举措。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树立良好的学风、纪律与举措

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学校就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树立良好的学风、纪律与举措,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学风建设和考试管理的规章条例,认识到课程评定考试管理在人文素质教育,学风建设中的重要性及学生考试作弊的危害性。让大家充分了解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公平竞争。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要使学生认识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调节,不学无术的毕业生已没有立足之地,高分低能也渐被冷落,只有通过刻苦的学习,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熟练的实践技能和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毕业生才具有竞争力,被社会所青睐。因此,进了大学不是入了保险箱,更没有拿到铁饭碗,只是争取到一次宝贵的学习深造机会。是否成功就要看能不能抓住这一人生的机遇,利用好大学几年的宝贵时间,学到真正的本领,使自己在步入社会中占有有利地位,成就一番事业。这不仅仅是个人奋斗,而且也利国利民、利于社会的发展。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学习态度将有根本性的改观,良好的考风、学风也就树立起来了。

2.进行专业课程评定考核的修正举措

不同门类的高校因学科性质与专业特点不同,考核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别。然而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的考核方法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从应试教育的一卷定成绩变为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如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口试、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考核,平时测验及抽查,提问记分,课程论文答辩,案例讨论,综合能力考核等。而这些方式中各有其特点,对于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偏农业院校来讲,多数学科的教学大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有严格的要求。而且要不断提高非卷面成绩的分数比重,突出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3.提高平时评定课程成绩的比重

近几年来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课程评定平时成绩比重逐年上升,具体做法是:

(1)学生上课时所坐的空间方位与学习态度的关系评分。

(2)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学习态度的关系评分。

(3)出勤情况与学习态度的关系评分。

(4)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情况与学习态度的关系评分。

根据专业课成绩评定分析研究,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这方面提出上述方法和举措的出台,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规范课程评定成绩都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有关部门重视与借鉴。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留守经历高职学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1.030

*基金项目:2014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重点研究基地资助项目“留守经历高职学生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LJKJY1426B)

收稿日期:2015-04-16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涌现。在这一背景下,形成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其中,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现在这些“留守儿童”长大成人,进入了高校。目前尚未有学者进行留守经历的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系统研究。笔者从以往关于留守大学生心理状况的相关研究中试图寻求解决留守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1 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现状

主观幸福感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主观上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指标。社会支持是指以个体为核心,由个体和他人通过支持性行为所构成的人际交往系统。它包括三个维度: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也可分为三个不同来源: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它支持。以往的研究者指出,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梁彦红、王秀华对大学生(高职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得出,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社会支持状况良好,主观幸福感越高。相反,社会支持状况不佳,没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大学生,体验到消极情绪较多,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低下,总体上自我评价幸福的程度会比较低。在已有的研究中,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般大学生中,对于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相关研究较少。

2 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笔者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由于其留守高职学生特殊的成长生活和教育环境而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在来访的学生中有相当的一部分人曾经处于留守阶段或者正处于留守阶段,他们表现出情绪不稳定、人际交往能力不足、自我评价低等特点。

(1)自我评价偏低。留守儿童 “父母关爱的缺失”所带来的心理成长困惑,影响了他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也让他们较多地体验到消极情绪。而其他的监护人对其心理发展需求的疏忽或者教育方式不对,可能会导致其难以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即使父母偶尔回到身边,但并不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对孩子的教育有些甚至采取简单的打骂方式,忽视了孩子的需求,从而使孩子出现自我评价降低,出现自卑、自我否认、自我厌恶等问题。

(2)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家庭是个体身心成长的重要环境,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留守儿童因为家庭主要成员在其成长过程中的缺失,缺乏亲密的亲子关系,在家庭中他们难以获得适当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表明,家庭支持解释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42.5%。而在学校的同伴群体中,又因为自我评价的降低导致缺乏社交安全感和信任感,其自卑,敏感,内向等性格特点更不利于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使他们更加退缩,更加封闭,孤独感在社交需要和社交障碍的矛盾中更加突出。

(3)情绪不稳定,负面情绪较多。由于性格上的自卑,自我评价低,同时缺乏一个安全和信任的外界环境,留守经历的高职学生情绪更加不稳定,更加敏感多疑,感到抑郁、焦躁、恐惧、无助等,而这种消极负面的情绪体验又不能通过家人朋友得到很好的疏解和宣泄,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压抑、否定、退行等消极的防御方式。

3 提高留守高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对策

大量的研究表明,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大学生会有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具有较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较高的自尊。那么在高职学校要做好留守大学生心理工作,矫正他们不良心理问题,提升他们主观幸福感,就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寻求家庭支持补偿亲情。新生入校时,高校要对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解,对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学生工作队伍如辅导员、班主任可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交流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鼓励家长多关心学生,指导他们如何有效的帮助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从家庭的角度寻求更多的支持,弥补亲情的不足和情感的缺陷。同时也可以鼓励班级同学在班级里给予留守大学生家庭式的温暖。通过各种方式弥补他们亲情缺失,使其家庭支持系统得到修复,以引导他们心理健康发展。

(2)增强朋友支持,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大学生活中,朋辈群体的作用非常大,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与朋辈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退缩的行为,因此,要教会他们学习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纠正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认知偏差和消极情绪,提高人际交往的有效性,从而结交更多朋友,正确理解人际交往中出现的矛盾,学会面对由于自己性格缺陷导致的人际关系问题,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3)增强自信,提高自我评价。在学习和生活中,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型班级活动和社会实践,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特长,及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加强他们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重新寻求自我定位,认识自身价值,提升自尊。

(4)专业心理疏导,培养良好情绪。辅导员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结合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及时了解其生活动向,经常与其沟通谈心,了解他们的困难并给与及时的指导帮助,教会他们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使其能正确认识到留守经历所带来的各种影响,正确面对自己的问题,以积极的心态调整自己。

4 结语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依旧会有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短时间内还将存在,因此,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数量规模会逐渐扩大,对他们心理健康工作的关心依然是我们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严标宾,郑雪.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3)

2 丁新华,王极盛.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1)

3 Adela Y,Noreen E M,Thomas JY.Social support and wel—being nearly adolescents.Clinical Nursing Research[M].Thousand Oaks,2001(2)

4 辛自强,池丽萍.快乐感和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1(5)

5 梁彦红.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0(5)

6 王秀华.高职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4(4)

7 王玉花.儿童期留守经历、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4)

8 张建人.黄懿.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6)

9 丁新华.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9)

篇11

一、引言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是指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时期曾经有过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双方或任何一方离开生源地,他们被留在生源地至少半年,由父亲或母亲单独照顾或托付给长辈等他人抚养、照顾和管理。由于我国经济的不发达以及经济发展区域的不平衡性,造成我国社会独有的现象――大量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员为了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单方或双方均外出务工,留下年幼的孩子在家,从而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出现。留守儿童是一类需要社会各界予以关注的特殊群体,据2014年全国妇联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留守儿童共有6102.55万人,约占全国儿童总人数的21.88%,也就是说每五个儿童中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年龄普遍为3~16岁,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监护人的关注引导,但留守儿童面临的现实是从小与父母聚少离多,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刻父母监护的角色是缺失的,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容易有各种成长困惑。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一般压抑情感表达,亲子间普遍缺乏沟通,隔代教育又弊端明显,这样一来,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文化背景就使得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不良态势趋于加剧。

大量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也证实,留守儿童相对于非留守儿童,罹患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更高,主要包括人际关系和自信心等方面。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会更差一些,自信心也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而留守儿童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是一种接续性关系,留守经历导致的负性情绪和低自尊可能会使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在成年后更加突出。相当一部分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存在性格过于内向、敏感脆弱、情感淡漠、自我评价较低、自尊低、人际关系不畅等心理问题,抑郁焦虑水平也比没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更高。虽然也有少量的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父母离家打工期间反而变得更加自立、自强,但总体上留守的弊大于利。留守经历确实会影响这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体作用机制、影响因素等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

随着近几年积极心理学的盛行,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主观幸福感(subiective well-being)。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水平息息相关,主观幸福感主要由高水平的积极情绪、低水平的消极情绪以及高生活满意度这三个部分组成。主观幸福感的核心是积极情绪,表示一种愉快的心情;生活满意度则包含了一定的认知成分,没有很强调愉快的心情这一方面。目前已有很多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均显示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尤其是主观幸福感的消极情绪维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更密切,有研究发现消极情感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即主观幸福感里的消极情感评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但关于心理健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学者们持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也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除了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的影响外,还能通过其他因素,如社会支持、个性特征等中介变量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

心理韧性(Resilience)中文译法包括:心理韧性、心理弹性、心理承受力、抗逆力、复原力等,有研究者认为心理韧性是指保证个体能适应不良环境的动态过程,也有研究者认为是个体面对危险时仍能适应的现象,或能承受高水平压力仍尽可能少地表现不良行为的能力,是能对心理健康起保护作用的一个因素。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儿童即使在存在诸多风险因素的情况下,如果能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也可以使自己得到较好的发展,而且这些危险因素不仅没有损害和影响到儿童正常的心理功能,相反其功能和适应水平甚至超出正常儿童的功能或适应水平,而这其中很重要的保护因素就是良好的心理韧性。关于心理健康和心理韧性关系的研究发现,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心理韧性和幸福感的研究也表明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但心理韧性与抑郁、焦虑等消极心境呈负相关。韩黎和李茂发的研究也发现,良好心理韧性的形成可减少农村大学生抑郁的发生,心理韧性水平越高的个体越能乐观看待自我,其幸福感水平也越高。

纵观以往研究成果,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心理韧性及幸福感状况均有影响,而心理韧性也能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这表明心理韧性很可能在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但到目前为止,国内仅有3篇文献探讨这三者的关系,而且研究对象也没有涉及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这一群体,所以本文以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为被试来探讨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心理韧性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我们理解影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进而为提升他们的幸福感、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福建省某高校的大一学生,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法选取样本,然后以不同专业的新生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施测时使用统一指导语,介绍测试目的和填答要求,现场收回问卷。本研究共发放874份问卷,剔除69份无效问卷,共回收805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11%。同时通过家庭基本情况问卷筛选出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235名,其中男132名,女103名,年龄在17~23岁之间,平均年龄19.65±1.02岁。在无留守经历大学生中随机选取300人作为对照样本,男169名,女131名,年龄在18~23岁之间,平均年龄19.62±0.90岁。

(二)研究工具

1.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

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经常与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一起作为测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最主要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筛查。SCL-90由90个项目组成,分为10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症状因子和1个其他因子。采用1~5级的李克特量表评分方法,从1到5分别代表“无症状”“轻度”“中度”“偏重”“严重”。被试在该量表上得分越低,表明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任一因子分大于2分可考虑筛选阳性。本研究中SCL-90在统计时的计分参照反向计分方法,用6减去被试在该量表上所有题项的得分均值作为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得分,即被试在该量表上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α=0.973,效度好。

2.心理韧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心理韧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由Wagnild和Young编制,信效度高,应用广泛,可作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弹性的评估工具。其中文汉化版由范方修订,包括25个项目,分为个人胜任力因子(personal competence)和自我悦纳因子(acceptanceof self and life)两个维度。量表采用李克特7点计分法,从1~7代表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被试在其得分上越高表示心理韧性水平越好。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α=0.879,效度较好。

3.主观幸福感量表(Subiective Well-BeingScale)

本研究采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Diener等人编制的主观幸福感量表,Diener等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55国被试进行的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该量表由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积极情感量表(PAS)和消极情感量表(NAS)3个分量表组成。其中生活满意度量表包括5个项目,采用1~7级的李克特量表评分方法,即从“强烈反对”到“极力赞成”分别计1~7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满意度越高。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各10个项目,采用1~5级的李克特量表评分方法,即从“根本没有”到“所有时间”分别计1~5分,得分越高表明相对应的情感体验越强。本次测量中,3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依次为0.768、0.822、0.809。

(三)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0.0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t检验等。

三、研究结果

(一)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通过对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韧性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有留守经历和无留守经历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总均分上的差异达至0显著((4.18±0.46)vs.(4.65±0.45),p=0.05),且躯体化因子上的差异也达到显著((1.58±0.47)vs.(1.50±0.43),p0.05):留守经历组的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组((3.80±1.12)vs.(4.07±1.10),p

(二)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分析

表2结果显示,对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韧性总均分及其各维度,以及c主观幸福感总均分及其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两个维度都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0.51,p值均

(三)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在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调节效应

由上文可知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与心理韧性存在显著相关,符合作中介变量分析的条件。下面采用温忠麟等人提出的逐步检验法,检验心理韧性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总体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

第一步: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为自变量,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性;第二步:以心理韧性为因变量,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为自变量时,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性;

第三步: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韧性都为自变量,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韧性的回归系数均具有显著性。

结果显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对主观幸福感(B=O.51,t=9.11,p

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韧性得分均为连续变量,因此进行层次的回归分析确定心理韧性是否同时存在调节效应。首先对自变量心理健康(x)和调节变量心理韧性(M)去中心化,接着以主观幸福感均分(Y)为因变量先对心理健康和心理韧性做回归分析,判定系数R2为0.452,然后对心理健康,心理韧性及心理健康和心理韧性的乘积做回归分析,判定系数R2为0.454,R2为0.002,差异不显著(p=0.15),所以心理韧性调节效应不显著,具体分析结果见表4。

四、讨论

本研究发现,对整体样本而言,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主观幸福感水平均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而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中,心理健康水平、主观幸福感及心理韧性三者两两显著相关,且回归分析表明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显著正向预测这个群体的主观幸福感,而心理韧性在这个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调节效应不显著,即心理健康可以通过影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影响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本研究发现,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主观幸福感水平均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这与王玉花、周春燕等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留守经历确实会对大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SCL-90躯体因子分在有无留守经历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反映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确实存在一些主观的身体不适:而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强迫因子得分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虽然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无显著差异,但是均大于2,说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可能有很强的自卑感,所以更倾向于严格要求自己,因此校方应该多关注这部分大学生的躯体不适、强迫及人际问题方面的情况。

在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生活满意度的维度上,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这可能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由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在儿童期或青少年阶段缺少父母陪伴、照料和支持,与父母沟通少,难以建立稳定的感情联结,导致他们安全感缺失,甚至会造成他们与其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不畅,这意味着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如果遇到一些应激生活事件,他们的社会支持会很薄弱;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这一阶段的主要照料者多为父母一方或者爷爷、奶奶上一辈或者其他亲属,这些人精力有限,基本上只能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而较少关注他们的心理需要和教育需要。可能是以上种种原因共同作用造成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总体的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而让他们较多地体验到抑郁、焦虑、敌对、低落等负性情绪。

在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维度上,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则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没有显著差别。这与很多因素有关:被试样本的来源、年段、性别、专业、父母外出务工类型(双方外出、母亲外出、父亲外出)、回家频率、照看方式以及父母出去务工离家时孩子的年龄等因素都会影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未来研究可以增加收集这些方面的信息来观察控制这些变量的影响因素,以进一步研究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情感维度和消极情感维度在这两类大学生群体中是否会有差异。

篇12

1.1 对象 本研究以当代大学生(江苏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7份,其中有效问卷347份,回收率为96.75%,有效率为86.75%。在所有的有效问卷中,被试者为大一到大四学生,其中男生163人,所占比例为46.97%;女生184人,占比为53.03%。其中独生子女174人,非独生子女173人。测试对象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分别为86、101、96、64人;按照地域划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分别占比12.97%、5.19%、43.8%、8.36%、4.9%、14.99%、9.8%。

1.2 方法

1.2.1 早年经历与个体发展状况调查问卷

由研究小组自行设计,用于对早期各种经历,包括创伤经历(可分为普通伤害、躯体伤害、情感伤害和性创伤四种创伤经历)、婴幼时期的抚养方式和教养方式等对个体以后的发展以及亲子关系的影响。通过能量觉察观点来分析早年经历对亲子关系和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采取能量觉察观点进行分析的主要原因是该论点认为不论是什么时候的创伤能量郁结,只要不消解、流动、疏通,都会在身体和心灵上留下潜伏的能量。然而,这些残存、潜伏下来的能量郁结中,童年创伤的能量可能是影响更久远的,能量亦然也是更大的,所以本研究采取该能量觉察观点对结果的分析是非常实用的。

1.2.2 程序与数据处理

在学生课间展开问卷调查,由于课间时间充足并且人员集中,所以调查起来比较方便。被试者统一采取笔试的方法在纸质问卷上作答。试卷回收后筛选出有效问卷,然后将有效问卷的内容利用手机或电脑输入“问卷星”并导出数据。数据导出后,利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主要是对各种早年经历与个体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相关结果对早期经历与青春期亲子关系的相关性展开深入研究。

2 结果

2.1 婴幼时期抚养方式与亲子关系

研究发现,婴儿出生后由母乳喂养的时间长短与其在青春期与父母的关系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见表1)。婴儿出生后由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其在青春期与父母的关系就越亲密。婴儿刚出生后,对母亲的依恋性很强。母乳喂养作为亲子互动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显著提高亲子之间的亲密度。这种亲密性会显著持续到成年,青春期表现在与父母的关系更融洽,不易发生冲突。根据表2的相关性分析,我们发现,父母与婴儿建立互动的时间越早,越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2.2 早年创伤性经历类型与亲子关系

我们对早年创伤性经历的类型与青春期的亲子关系做了相关性分析。根据表3的数据,可以认为,早年经历的创伤性事件的类型与青春期的亲子关系显著相关。普通伤害(天灾疾病类)对青春期亲子之间的亲密度影响较小,而性创伤对亲子之间的亲密度的影响最大。早年遭受普通伤害的人比遭受性创伤的人在青春期与父母的关系更密切。

2.3 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

表4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在青春期与父母的关系有显著的相关性。一般说来,父母对子女越疼爱,采用民主或散养的教养方式,子女在青春期与父母的关系也就越亲密。严厉的父母对子女严格教育,很容易在孩子的青春期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从而导致子女性格叛逆,不按父母的意愿行事,最终对亲子关系造成消极影响。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母乳喂养时间与青春期形成良好亲子关系的控制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随母乳喂养时间的增加形成良好亲子关系的可能性越大,母乳作为母婴联系的感情纽带,极大地促进亲子间互动,增进了母婴的依恋关系。依恋是婴幼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开端和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显示母乳喂养时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与亲子关系密切相关[1]。母乳喂养通过母子的亲密接触,增进母子交流,建立相互信任与依恋,且这种依恋关系具有很强的稳定性[2]。因此根据本研究显示,应尽可能延长母乳喂养时间,为形成较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做良好的基础。

孩子0~3岁期间由父母抚养照顾与青春期良好的亲子关系呈显著正相关,说明了婴幼时期有父母抚养更可能处于长期依恋关系,有充分的亲子互动,这种亲子互动有助于维系良好的亲子关系,对青春期的亲子关系有正向预测。在婴幼时期缺失母婴依恋会损失个体心理的安全感,造成亲子之间疏远,即使形成新的依恋,也会表现出与现实生活压力无关的焦虑或失望[3],对青春期形成良好亲子关系的具有反向作用。因此,在孩子婴幼时期应尽可能由父母双方的照顾,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给予孩子应有的爱与关怀。

根据表4相关性分析,青春期亲子关系在四种典型教养方式上有明显的差异性。国内研究学者大致分为四种典型教养方式,分别是权威性(高关心,高控制),专制型(低关心,高控制),民主型(高关心,低控制),放任型((低关心,低控制)[4]。权威教养方式,在青春期的亲子关系最差,远比民主型和放任型的亲子关系恶劣。专制型教养方式中,父母过于强调孩子对父母的服从,过分干涉孩子自由以及对孩子使用惩罚等高控策略。长期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中,青少时期易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导致亲子冲突几率增大,亲子关系不和睦。亲子冲突是指亲子之间由于认知、情感、行为、态度等的不相容儿产生的心理或者外显行为的对抗状态。权威型父母因对子女抱有很高的期望,同时也给予很多的关爱,这种矛盾的教养方式使的青春期孩子十分容易叛逆,导致亲子关系急剧恶化。而放任型则是另一个极端,同样不利于增进亲子关系。青春期面对沉重的学业压力、寻求群体认同的压力和青春期的生理的巨大转变,使的自身内心焦虑情感缺失[5] [6]。此时父母没有给予正确引导,无视孩子内心情感缺失,会使孩子无法感受到来自家庭、父母的温暖,从而恶化亲子关系。教养方式对亲子关系效应说明,父母应对孩子表现出关爱、理解同时也要给予一定的控制,这样将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相反,若过度溺爱或严格约束,亲子间易产生矛盾不利于促进亲子关系。

分析数据发现,早年的创伤性事件与亲子关系显著相关,尤其经历过性创伤的人难以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与之相比普通伤害对亲子关系的影响最小。情感忽视在成长过程中也尤为突出,因长期的不重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忽视父母对于孩子情感关怀的重要性,导致青春期亲子关系建立困难。提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暴力、被冷漠和抛弃、害等创伤事件,如发生这几类创伤父母应给予重视,并应积极进行心理干预或者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干预疏导。

参考文献:

[1].刘芳,马立吉,衣明纪.母乳喂养与4~5岁儿童气质及行为发育关系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6 8(4):334-337

[2].刘娜,刘希平.亲子依恋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启示[J]社会心理学科,2007,22(89-90):229-235

[3].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215.

篇13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对S学院的同学进行调查。调查回收问卷197份,有效回收率93.4%。S学院的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社团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本组通过研究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各种情况,如对各种设图的看法和爱好、参加社团的心理或者心里的目的等内容,来尽量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大学生生活的安排和看法。以及对各种活动的热衷程度,也是从一个侧面来展现同学们的心理特点。

调查发现有60%以上的在校大学生属于一个或几个社团。40%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社团举办的活动。且不少参加过的人表示,在社团参与或筹办过程中,他们的能力或多或少得到提高。在社团里的日子往往是大学期间最难忘的经历,在社团里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结识了一生都难忘的朋友。很重要的是,它让学生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你可以尽情的炫出自我。

社团活动在大学生活中所起的一个重要作用、丰富校园文化而参与活动是创造文化获得锻炼的起点。社团活动的仅社员的参与为条件,同时社员也要与学生的参与为基础,所以说学生参与社团是丰富校园文化基础的基础。从调查的结果看, 文科学院学生参与率比理工科学院学生的参与率高。而从男生、女生参与的情况看,男生参与率为82%,女生参与率为87%,可以看出女生在这方面表现稍微比男生积极。

大学是学生发展兴趣的最好时机,大多数学生都有一两种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随着服务大学生社团一般分为实践类、艺术类、体育竞技类、知识类四大类。从调查的结果来看50%的学生选择了实践类,36%选择艺术类,19%选择体育竞技类,而有31%则选择知识类。可以看出学生很注意实践。据调查社团成员在参与社团活动工作时主要锻炼能力分为四大类:组织策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水平、其他能力,多数同学认为是人际交往能力占56%。而组织策划能力占31%,心理素质水平占23%,其他能力占15%,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很注重交往、很迫切通过各种活动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学生参加社团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出于对社团活动的兴趣,大学是学生发展兴趣的良好时机,大多数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各个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兴趣空间,从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第二种是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毕竟参与社团工作能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更能表现自我。第三种是丰富课余生活结识更多的朋友,毕竟原有其他课外的象牙塔种的生活是无聊的,而参与社团不仅可以补这一方面空白。在长期于别人交流中也会结识等多的朋友,使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所以当问到学生们参与社团的初衷是什么时,他们回答大致分别是锻炼自己、觉得好玩、经学长和学姐推荐、打发时间四大块。调查发现74%的同学选择是锻炼自己,16%的同学认为社团好玩,而6%的同学说是经过学姐和学长的介绍,剩余的是为了打法课余无聊的时间。从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同学在大学生生活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至少他们能自觉寻找途径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生活更完美。虽然刚开始抱着很大的希望进入社团,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参加了社团不能坚持下去。当问到很多人都经参与社团为什么不坚持下去呢?是什么原因呢?调查显示的是48%的认为是社团活动不如自己预料的那么好,29%同学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23%认为是觉得早社团里面学不到东西。从中可以看出社团要有改进的地方。综合同学们的意见,就是尽量让社员能在社团中达到自己的目的,尽管不能做到最好,但是也应以做得更好。而从中我们也可以看见我们的选择舍时应自己调节好自己的时间。同时社员参加活动时积极、认真,我们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了总会有收获的。社团活动经费与活动的规模与质量有密切联系,在关于社员入社团时收会费这个敏感问题时,43%同学表示合理。毕竟现代社会活动没钱是不行的,36%表示不合理。他们认为他的会费用得不明不白,不理解要用到那个地方。而19%的同学认为无所谓。从而可以看出社团需要会费,但是使用的途径需要说明,让社员明白自己的会费到底用到哪里去了,而其他同学也应关心一下,不能什么都觉得无所谓。

事物都有两面性,社团也一样有优与劣。通过调查社员加入社团后的感想有:“很好,学到不少东西”、“很好,认识不少朋友”、“感觉占据太多学习时间”、“不好,和入前想象的不一样”。其中74%认为很好,而其中的34%认为学到不少东西,36%认为可以结交不少朋友,而13%认为不好,占据太多学习时间。忽略学习,14%认为与入前想象不一样。

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社团参与经验与就业能力呈显著性正相关,表示参与社团大学生若在社团中学习的经验越多,其就业能力愈佳。任何一个学生社团,都会依靠社员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社员可以在这些活动中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人际沟通及交往能力、统筹安排能力等等。对于一些非常规的大型活动来说,可能还会涉及到如何写策划书,如何拉赞助等,对未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社团是最贴近社会,也最能让人了解社会的地方。它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了一个真实化的窗口。理所当然,大学社团就成了在校大学生提升自我,获得应变能力的最佳选择。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大学社团可以对大学生的社会就业提供帮助。至少,它对大学生踏入社会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张煦春.谈高校学生社团与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