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企业创新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企业创新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企业创新管理

篇1

一、企业文化特点

(1)隐蔽性。企业文化正如概念上所讲是一种思想意识,并不是确切存在的真实物体,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载体上呈现。(2)系统性。企业文化具有系统性,一个发展的企业在制定企业文化时,尤其注重企业文化的各个部分使之成为一个系统。(3)时代性。企业文化的发展是变化不断的,企业文化的变化发展与时代的变化发展是保持一致的,企业文化只有不断变化发展,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4)人本性。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会,企业应该站在员工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尊重员工的思想,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能力,进而促进企业发展。

二、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一)为企业管理奠定思想基础

企业文化是一种思想精神,在企业发展中起到正确指引作用。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无论是企业的普通员工还是企业的管理人员都应该坚持的思想精神。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应该形成统一的思想文化,只有在统一的思想文化环境下,才能创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充分尊重员工思想上建立的,企业文化的创新有利于推进企业管理方式的改进,正确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完善,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积极运用企业文化的相关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正确引导员工。

(二)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创新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部门,企业主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招纳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优秀的人才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在企业对人才进行相关的企业文化培训时,丰富的企业文化能够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人才质量。同时,在企业文化创新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提高自身的工作热情,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凝聚力,进而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三)促进企业产品创新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些企业间生产的产品是相同的,但商品价格却存在较大的差异,归根结底的差别就是企业文化之间的差别。当企业的知名度高时,企业的商品价值较高,企业的知名度较低时,企业的商品价值也较低。影响企业知名度的关键因素就是企业文化,如果一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重视企业文化的创新,就有利于企业品牌的建设,进而使企业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不断创新企业文化,根据文化的不断创新进一步创新企业产品,进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文化创新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运用途径

(一)立足于实际

由于不同企业的生产模式和管理环境的不同,使不同企业在企业文化创新过程中,创新方式有所不同,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文化创新。企业应该针对企业环境、员工素质水平及企业其他资源情况进行管理。企业文化的创新只有立足于实际情况才能保证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同时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企业的发展状况,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企业文化创新过程发展状况良好,企业会形成先进的企业文化,就有利于推动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相反,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发展速度缓慢,这个企业就没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创新过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文化创新理念,进一步促进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重视发展战略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制定相关的发展战略。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制定相关的发展战略是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制定是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规划。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一定程度上是根据企业文化思想理念制定。企业文化是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进行创新方式过程中,首先应该创新企业文化,进而创新企业发展战略,最后创新企业的管理方式,这就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立足于实际,创新文化,进而创新企业管理方式。

(三)加强企业间的创新合作

随着全球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不断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之间的发展有利于企业文化于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企业双方企业文化的创新。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是在尊重员工意志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的,如果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就应该加强企业文化的交流。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只有不断创新先进的企业文化,才能促进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促使企业合作的顺利展开,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

四、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通过分析企业文化的具体特点及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企业文化创新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运用途径,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具有反作用,要求企业文化在创新过程中立足于实际情况,重视的发展战略以及加强企业间的合作,这对研究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具有指导性作用,为企业文化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进一步创新先进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1.1中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没有自己的专利品种,只能走抄袭、仿制的路

国内中药企业“散、小、弱、乱”的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科研,无法形成以企业为主的科技创新体系,企业只好以学习、模仿为主,从而导致近年来在新药研究开发上,产品仿制严重,出现了热门项目一哄而上、“高水平”抄袭的现象。据统计,到2004年国内制药企业生产的药品中97.8都是非专利药。同类产品的过度重复势必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低水平重复生产和无序竞争。

1.2中药创新产品品种少、成熟程度差、进展速度慢

到2004年,在已经注册成功的中药新药中,其中一类新药占11.5,二类占6.5,这两类作为反映我国新药研制水平的数量明显偏少。即使在已批准立项在研的一类新药中,全新结构的化合物也很少,多数是已知结构的化合物发现了新用途,或已知药物的结构类似物。不少新药在立项时就已进行过多年甚至十多年的研究,但由于研究内容与方法均不规范,与新药审评的要求相距较大,立项后需重新设计研究,事倍功半。

1.3中药创新产品结构失衡,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从2003年到2005年期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中心受理的中药新药品种多数都集中在药膏、丹、丸、散、酒、汤等传统剂型上,而应用新型制剂的药物品种则很少。制剂的研究,对发挥药物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关系极大。然而我国制剂研究长期滞后,约有2/3的原料药只有一种剂型,至今制剂研究仍未引起药企的足够重视,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对药物三效(高效、速效、长效)、量少且服用、携带方便、口感易接受等要求。

2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传统中药企业不仅被认为是最具知识产权的行业,而且是21世纪健康的朝阳产业。“回归自然”思想的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养生保健观念逐渐转变,西药副作用的日益凸现,这些必将给中药行业带来新的契机。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的中药企业在拥有新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的挑战。一方面,近年来国际中医药产业加大了发展的力度,他们用超低的价格向我国购买优等的药材和提取物或粗产品,以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先进的技术,开发出质量稳定可控,剂型适宜的产品,然后又以高价返销回中国,这对我国生产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低下的中药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另一方面,国际制药企业的相互兼并活动,如德国的赫希斯特公司和法国的罗纳一普朗公司联手,组建了欧洲最大的生命科学集团等等,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扩大了市场的占有率。面对国外企业的强烈攻势,我国中药企业惟有以市场为导向推出有自己特色的中药产品,才能从容应对挑战。

然而近年来,我国中药产品创新的滞后,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严重影响了我国中药行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在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进行产品创新,将是我国中药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3中国中药企业产品创新不足的原因分析

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现阶段我国中药企业的产品创新尚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国内还未形成一个良性的创新氛围和完善的创新体制,中药企业在产品创新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3.1研发资金严重不足,融资渠道单一

据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4000多家中药企业的研发投入总额约为30亿元人民币,但不及美国制药企业对一个新药研发投入的2/5。加上国家发改委的17次降价,药企很难得到应有的投资回报,甚至连生存都面临问题。多数企业根本无力再投入新药研发。尽管政府自实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以来,加大了对产品开发的资金投入力度,但对于高投入的中药创新活动,这无异于杯水车薪。且融资渠道不够畅通、过于单一,企业无法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这些直接导致了行业严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3.2国家对中药知识产权不够重视,企业缺乏产品创新的动力

国内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主要是通过我国现行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来实施的,但国家并未筹建专门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组织,这使得中药知识产权保护

的研究始终处于民间散发的状态,立法存在诸多漏洞。政府的保护力度不够,例如中药发明者根据专利法及相应的法规,可以自主申请中药专利保护或中药行政保护,但却没有配套的政策对这种权利加以支持。这使得一旦研发出一种新的产品,各企业纷纷效仿、重复生产,严重挫伤了研发企业的积极性,影响整个行业产品创新的动力。[3]

3.3工艺技术创新的落后和专业人才的匮乏,制约了中药产品的开发与创新

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中国中医药产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整体工艺技术水平还很低,使得中药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等无法保障。然而,工艺技术创新是产品创新得以最终实现的保证。因此,由于无法解决所面临的加工工艺以及技术上的难题,许多新产品的诞生只能停留在设计阶段,严重阻碍了新产品的开发。我国有大约200所医药高等院校,其中仅有30多所中医院校,相对中医药发源地及中医药应用大国而言,中国中医高等教育规模实在太小了。作为产品的创新主体,专业人才在培养上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形成强有力的研发团队,从而制约了中药产品的开发。

3.4信息技术应用跟不上新药研究工作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了中药信息产业,大大加快了中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速度。我国目前还是应用传统的数据处理与管理方法,信息的流失、不准确、不及时,经常造成企业选题失误、投资失败或是错失良机。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新产品研发、创新的效率。

4对中国中药企业产品创新的一些对策

我国中药企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创新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提高竞争力。针对中药产品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的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4.1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药行业要顺利进行产品创新,离不开“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共同推进”。政府一方面要促进多渠道的融资方式,推行融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源、引入外资,加大对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政府要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理论的研究,加强与世界各国或地区在传统医药政策、法规方面的交流,健全有关法规、机构,从而拓宽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并且要从实际行动上加大执法的力度,调动企业产品创新的积极性。

4.2形成产品创新的企业氛围

产品的创新归根到底要依靠全体员工的努力。因此,企业首先要转变人的观念。随着中国加入WTO,众多国外有实力的中药企业正瞄准了中国的市场,国内中药企业惟有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企业员工要意识到只有持续不断的产品创新,企业才有可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然后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全员创新,持之以恒地营造出一种积极创新的企业氛围,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高效率的创新团队。

4.3以市场为导向指导新产品的开发

中药产品的创新具有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特点,因此,新产品的适销对路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在决定研发设计哪种产品前,企业应对相关市场状况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包括国内外市场容量、竞争环境、市场发展趋势、消费者特点等。在整个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企业必须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产品的研发做出相应的调整。从产品研制之始,企业就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包括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什么样的、要达到一个什么质量、目标群体有哪些、要得到什么样的回报等。只有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发,才能生产出适合消费者的产品。

4.4引进先进技术、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技术和人才是进行产品创新的关键因素。我国中药企业基础研究和开发薄弱,生产设备陈旧,工艺技术落后,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下,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与外商合作,引进先进的设备、工艺流程、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等,在逐步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实现自主创新。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企业合作定向培养应用性人才、高校接受企业委托培养在职专业人才以及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培养实用人才三种形式。中药企业只有依靠先进的技术、专业的人才队伍,才有可能提供有自己特色的、难以模仿和替代的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

4.5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通过大面积铺设基础信息设施,建立信息系统,能有效提高研发的效率,减少无效的资金投入。因此,企业要在慎重投入的前提上,逐步建立新药开发数据库,收集目前国外如日本、韩国、德国己批准上市汉方药、植物药和本国已批准上市及正在处于报批的各个不同阶段的中成药产品信息数据,建立中成药产品数据库、报批新药与中药保护品种信息数据库,为产品创新提供有力的数据,加快产品创新的周期。[4]

5结论

中药企业产品创新是一项耗资巨大、耗时漫长的工程,也是中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中药企业要加快产品创新的步伐,不断推出适应市场要求的新产品,坚持与时俱进,推动中药企业走向国际,将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中药进行发掘、整理和提高,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中药企业。

参考文献:

吴芳芳.浅谈中药产业存在的问题和21世纪面临的挑战[J].中医药信息,2003,30(5):61-62.

应维华,杨金凤.中药企业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05,11:31-33.

[3]王高玲.中药国际化迫切需要加大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J].维普资讯,2006,15(1):8.

篇3

第一,从重利润到重发展的转变。可持续成长管理观认为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但不是其生存的基础,不是永恒的条件,更不是企业追求的根本目标。建立了这种管理观,我们在实践管理的过程中注重依靠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注重基础管理,讲求管理精细化,实行管理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注重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员工素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能动作用;注重以诚信为本,对待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要讲求质量、服务、信誉过硬等等。

第二,把知识与生产任务相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己成为决定企业经济连续增长、报酬递增的关键性要素,产品中的知识含量(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竞争中最有力的武器。改变传统狭隘的重视有形资产,轻视无形资产的观念,要强化无形资产意识,树立知识是关键生产要素的观念。

首先,重点保证知识要素的开发。建立和完善研究与开发机构,不惜成本舍得投入,结合经营进行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推进企业的技术、管理创新。其次,注重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加大无形资产投入

第三,由人员管理到人性管理。首先重视人的知识化,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把员工的学习素质提高作为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要素。其次实现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应变和创新能力。在信息化、知识化管理中,打破传统企业在分工上的官僚等级制,重新设计企业的价值流程和结构,重新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及领导者进行定位。

二、在管理中注入创新力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应该是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人。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佳与缺乏创新型企业家不无关系。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建立一支包括企业主管在内的创新型管理队伍,培育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管理机制。

企业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很强周期性很强的工作,企业必须跟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把握创新的管理理念,适时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的管理模式。从而加快企业现代化进程使其融入现代主流经济,实现企业品质全面提升,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学习型企业管理

学习型企业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理念,它是一种全新的、被称为新世纪管理新模式的理念。学习型企业管理是指顺应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特点,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企业管理模式。

学习型企业管理的优劣学习型企业管理的优势表现在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来改造垂直型的组织结构,缩短管理距离,提高管理效率;用流程再设计来消灭时间成本,在时空变小的知识经济时代取得竞争优势;用工作小组来消除应变能力差、反应迟钝的现象;用文化人来替代机器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四、建立稳定高效的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要实现管理现代化,建立高效的企业管理模式。首先要正确思想的引导和支持,要有广泛的资源做保证。其次要从提高企业基本素质入手,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第三要自觉地把企业置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之中。最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加速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这里的具体措施主要就是要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寻找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模式。

文化优先,突出形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有责任感的企业外部形象。首先,要广泛应用媒体宣传,不仅宣传企业的产品,更重要的是要宣传企业本身,努力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其次,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在积极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以企业的社会责任激发员工对企业的荣誉感和责任心。第三,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摈弃完全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发展目标,对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员工要突出典型,宣传发展,激励员工工作的热情和对企业的热爱。

篇4

一、企业文化特点

(1)隐蔽性。企业文化正如概念上所讲是一种思想意识,并不是确切存在的真实物体,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载体上呈现。(2)系统性。企业文化具有系统性,一个发展的企业在制定企业文化时,尤其注重企业文化的各个部分使之成为一个系统。(3)时代性。企业文化的发展是变化不断的,企业文化的变化发展与时代的变化发展是保持一致的,企业文化只有不断变化发展,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4)人本性。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会,企业应该站在员工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尊重员工的思想,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能力,进而促进企业发展。

二、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一)为企业管理奠定思想基础

企业文化是一种思想精神,在企业发展中起到正确指引作用。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无论是企业的普通员工还是企业的管理人员都应该坚持的思想精神。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应该形成统一的思想文化,只有在统一的思想文化环境下,才能创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充分尊重员工思想上建立的,企业文化的创新有利于推进企业管理方式的改进,正确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完善,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积极运用企业文化的相关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正确引导员工。

(二)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创新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部门,企业主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招纳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优秀的人才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在企业对人才进行相关的企业文化培训时,丰富的企业文化能够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人才质量。同时,在企业文化创新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提高自身的工作热情,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凝聚力,进而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三)促进企业产品创新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些企业间生产的产品是相同的,但商品价格却存在较大的差异,归根结底的差别就是企业文化之间的差别。当企业的知名度高时,企业的商品价值较高,企业的知名度较低时,企业的商品价值也较低。影响企业知名度的关键因素就是企业文化,如果一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重视企业文化的创新,就有利于企业品牌的建设,进而使企业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不断创新企业文化,根据文化的不断创新进一步创新企业产品,进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文化创新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运用途径

(一)立足于实际

由于不同企业的生产模式和管理环境的不同,使不同企业在企业文化创新过程中,创新方式有所不同,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文化创新。企业应该针对企业环境、员工素质水平及企业其他资源情况进行管理。企业文化的创新只有立足于实际情况才能保证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同时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企业的发展状况,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企业文化创新过程发展状况良好,企业会形成先进的企业文化,就有利于推动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相反,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发展速度缓慢,这个企业就没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创新过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文化创新理念,进一步促进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重视发展战略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制定相关的发展战略。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制定相关的发展战略是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制定是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规划。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一定程度上是根据企业文化思想理念制定。企业文化是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进行创新方式过程中,首先应该创新企业文化,进而创新企业发展战略,最后创新企业的管理方式,这就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立足于实际,创新文化,进而创新企业管理方式。

(三)加强企业间的创新合作

随着全球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不断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之间的发展有利于企业文化于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企业双方企业文化的创新。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是在尊重员工意志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的,如果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就应该加强企业文化的交流。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只有不断创新先进的企业文化,才能促进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促使企业合作的顺利展开,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

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通过分析企业文化的具体特点及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企业文化创新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运用途径,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具有反作用,要求企业文化在创新过程中立足于实际情况,重视的发展战略以及加强企业间的合作,这对研究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具有指导性作用,为企业文化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进一步创新先进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一.员工关系管理概念界定及创新的理论基础

员工关系是指企业、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等的存在形态,员工关系管理(EmploymeeRelationManagement,ERM)是指通过设计有效的机制和采取恰当的措施来、改善企业和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最终将之导向一种和谐的状态,目的是构建合作型员工关系。它的基本任务是,在“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指导下开展工作,配合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组织和管理好人力资源这种最重要的资本,正确处理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关系,统筹建设和推广企业文化,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改善人员队伍素质,促进和谐组织气氛的形成,为员工工作塑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现代员工关系管理理论是在西方企业根据长期以来处理复杂情况和解决问题、冲突的丰富经验,融汇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的最新进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理论体系。它已经不是简单的劳资关系,而是包括员工人际关系处理、员工情绪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员工援助计划EAP(EmploymeeAssistanceProgram)、劳动争议处理等在内的一套综合的员工服务体系。

创新理论最初是由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在他最重要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提出来的。熊彼特把创新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具体包括五个方面,其中有一项是实现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这可以说是熊氏关于制度创新的最早论述,但熊彼特并没有对此加以深入阐述,他所提出的理论体系相当广泛,不仅包括他的创新理论本身而且还包括建立在创新理论基础之上的利润和利息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和社会过渡理论等等。后人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发展出现了两个分支,一个是以曼斯菲尔德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学派,另一个是以兰斯•戴维斯和道格拉斯•诺思为代表的制度创新学派。但这里的制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制度”,而是一系列被制订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具体地包括企业的组织方式、产权结构、管理体制以及市场规则等。根据制度创新理论的观点,结合员工关系管理的特点,笔者尝试从员工关系管理的理念、管理体系及平台建设三个方面来具体探索企业如何做好员工关系管理工作。

二.创新员工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必须认识到员工是企业的“内部客户”和“合伙人”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Management,CRM)是当前理论界和企业界所研究和重视的热点话题,人们一致认为,企业必须重视顾客,要全面地认识顾客、满足顾客需求和偏好来增大顾客价值,从而为企业创造最终利润。CRM理论认为顾客是企业的价值源泉,因此应该维持和发展企业与顾客的良好关系。但是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企业为客户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由企业的员工来直接生产和推动的,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直接影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生产工人的认真操作、接线员的彬彬有礼的问候、门卫热情有礼的接待,都会为企业的产品以及服务质量作出贡献,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公共关系,并树立声誉度较高的企业形象。因此,必须重视员工在达成组织目标方面的重要作用,借用CRM的核心理念,把员工当作企业的“内部客户”,以对待客户的观念来善待员工,在员工发展、保留和员工服务方面,运用企业有限资源来尽力满足员工需求和特殊偏好。另外,要认识到员工不是雇员,更不是企业的资产,而是企业的合伙人,资产会折旧,但员工的智力资本却会为企业带来增值资本。必须建立门户开放政策,允许员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与管理层甚至经营层进行平等对话。从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来讲,必须发挥和凸显员工在董事会和监事会中的作用,保证企业的研发人员、营销职员、高级技工等的数量占据一定比例,体现企业重视人力资源的核心观念,促进他们在制定企业战略决策和管理制度方面发挥应有的聪明才智和平衡角色。

(二)构建全方位的员工关系管理体系

1.制定清晰的员工关系管理目标

企业的管理层必须认识到,员工自动离职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员工的正常流动使企业吐故纳新,充满活力。但是,员工的跳槽率不能够超出正常范围,当员工大批离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时,管理层就应该从员工关系方面来审视和思考这一严重问题了。为了应对员工大批离职这种危机,除了构建有效的HR危机制度外,更重要的是,日常员工关系管理工作就要以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为导向,用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员工,努力营造一种“家庭化”的企业组织。

2.建立全方位的平衡激励机制

实践表明,企业员工对工作现状不满是导致员工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而员工的不满因素通常表现为企业的激励机制和做法。因此加强消除员工不满的保健因素的合理运用,注重促使员工产生满意的激励因素的挖掘,是搞好员工关系的一条有效途径。一是以薪酬激励为基础。薪酬激励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包括工资、奖金、福利、股票期权等方式。企业在制定薪酬激励政策时要体现“两个公平”原则,对外保证企业的薪酬水平与同行竞争对手相比具有竞争力,实现“外部公平”;对内保证员工的薪酬水平体现岗位价值、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以及工作态度等因素,实现“内部公平”。二是以远景激励为导向。远景是对未来形态的构想,是一种理想化的美好状态,因此运用远景来引导员工向着预定方向努力是有效的,必须注意的是,要将个人远景与企业共有远景统一结合起来,找到二者的交集,才能发挥更大的激励效果。三是以认同激励为辅翼。按照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富有企业特色的荣誉称号和相应的奖励制度,规范各种称号、待遇和奖励形式,明确荣誉表彰奖励的范围、标准、形式和程序,并利用公司内外宣传形式,充分展示荣誉的精神价值,提升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加大荣誉激励力度,发挥荣誉表彰激励的鼓舞性、广泛性和持久性作用,培养员工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四是以培训激励为内核。培训是将员工快速导入岗位、提高员工技能以及丰富员工内涵的重要激励方式,要为员工提供各种技能和职业发展培训,提升员工素质,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3.完善有效畅通的内部沟通机制

人际冲突是企业管理过程中所经常碰到的普遍现象,而人际冲突往往就是员工关系紧张的根源所在。人际冲突是由制度因素、文化因素、职位因素等引起的,管理者在面对这些冲突和矛盾时,首先要做到积极面对,回避只会加深彼此之间的猜忌,必须寻求有效的冲突解决方案,同时通过及时的沟通来减缓矛盾冲突带给员工的负面影响。有效畅通的内部沟通机制包括正式的沟通机制,如组织绩效面谈、召开员工大会、设立总经理信箱、鼓励员工提出改善建议等,也包括非正式沟通机制,如走动式管理、开放式办公、建立员工论坛、举办各种员工聚会等。沟通存在于企业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从员工进入企业到员工辞职离开,都需要沟通这种对话机制来缓释冲突。通常,员工的岗前培训沟通、调动和降职沟通、绩效评估沟通以及离职沟通等是必须引起注意并加以重视的。通过这些多方位、高频率的对话机制,促使各层级的员工及时向相关人员表达自己对工作的理解以及工作中的不满意见,同时也保证员工提出的不满意见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合理的回应,以阻止不满意见的扩散,避免紧张员工关系的产生。

4.创建规范的弹性用工机制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经济、政治交流愈加频繁,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各种文化理念相互融合,第三产业逐渐发展壮大,传统的全职工作方式已经被弹性工作机制所逐渐取代,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就业形式。所谓弹性工作机制,是相对于传统的刚性就业方式而言的一种全新的不限时间、不限工作场所的灵活性的雇佣模式,如兼职、季节性雇佣、劳工派遣、远程雇佣等都是弹性工作机制的表现。弹性工作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时间和区域约束,在充分考虑员工个人需求的情况下,为其提供最适合的工作方式,从而使员工能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成就高绩效的工作成果。在这种模式下,员工可以同时拥有多份工作以提高个人收入,也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在家远程办公的乐趣,极大地方便了员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工作方式会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推崇。但是,弹性用工模式由于具有短期性、灵活性等特点,因而存在许多隐患,如从事弹性工作的员工常常没有与被雇佣企业签订合同、得不到正常的社会保障以及不能获得足额、及时的工作报酬等;企业也因为没有遵循规范的雇佣程序,如没有与雇佣人员签订合同等,导致与用工人员发生工资、福利等权益纠纷,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与员工关系的融洽,阻碍了弹性用工模式的发展。当前,国家也制定了一些相关法律来约束这些不良行为,企业应遵守这些劳动法律,用规范的程序和方式来与雇佣人员签订雇佣合约,加强合同管理,并积极同地方政府和雇佣人员沟通,为良好的员工关系创造畅通的对话渠道。

(三)推进企业内部e化,建立e-ERM平台。

企业信息化是包括企业外部e化和企业内部e化等项目的系统工程,外部e化是指建立网站,利用Internet来向外界传递企业有关经营管理和产品的一系列信息,目标受众是顾客和中间商;企业内部e化主要是指利用Intranet来开展e-learning、信息、与员工对话等工作,目标受众是企业内部员工。内部e化为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及时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管理者和员工能了解彼此的想法和行动,管理者能实时地指导员工并与员工进行情感交流,有利于管理者书顺利地下达指令和员工的承诺性的执行,并使员工援助计划EAP得到顺利推行。推进企业内部e化,建立e-ERM平台,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方便了员工,简化了操作流程

以往员工上班要签到,而有的企业实行打卡制度,这些方式是员工感到很无赖而又不得不接受的现实。而现在有些企业已经运用了网络的优势,采用了一些让员工舒心地签到的方法。如上海一家企业专门在员工的个人电脑里安装了一种打卡软件,每天早上员工打开电脑,就会跳出来一个可爱的娃娃,用一种很可爱的声音说道:“早上好,祝你今天工作愉快,请别忘了打卡!”然后工作人员点击一下这个娃娃,表示已经打完卡了,接着电脑屏幕显示:谢谢!请进入正常工作程序。这种打卡方式很人性化,而且为员工一天辛劳的工作做了愉快的铺垫,试想,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工作效果会怎样?这种方式还简化了操作流程,企业不需要专门的员工来监督执行打卡,也为企业运行降低了日常运行成本。另外,员工的请销假也可以通过在电脑上直接操作来完成,促使管理层有更多的时间来处理一些重要事件。

2.创建了顺畅的劳资对话管道

要有效地管理员工关系,处理劳资矛盾,首先必须了解员工的需求,要在充分理解员工的基本想法和处境的基础上,出台一套为大数人所认可的冲突处理政策和规则。了解员工想法可采取如下几种方法,首先,可以设立总经理意见箱,使员工可以把自己对企业、对管理者的意见和建议讲出来,通过这种方式,普通员工可以与最高管理层越级交流,使得企业经营者可以直接掌握许多平时被中下层管理者过滤掉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制定政策和战略。其次,可建立论坛、QQ群等非正式组织,这些模式鼓励员工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讲出来,并与其他员工进行观点交换,在这种环境里,员工因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而感到一吐为快,同时与其他员工的充分交流也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3.推动EAP项目的顺利实施

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企业破产、重组、并购现象的频繁发生,以及家庭暴力、离婚等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情绪,进而降低了其工作绩效,对企业和员工都产生了很严重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援助计划EAP作为一种有效缓释员工心理压力的服务手段,便受到愈来愈多企业的认可和推崇。一般来讲,EAP项目主要包括职业心理健康、压力应对、饮食健康、个人理财、子女教育等涉及员工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全面地帮助员工解决个人问题,EAP项目促使员工从繁杂的个人事务中解脱出来,保持良好的工作情绪,最终把快乐根植于员工的心中。为了推动EAP项目的顺利实施,企业可聘请专门的心理咨询师来为员工作心理辅导,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及个人问题的询问、诊断,提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由于不良情绪是逐渐积累起来的,如果员工的紧张心理不能在一定的时期内得到有效减释,日积月累会对员工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建立e-ERM平台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e-ERM平台使得员工能随时、随地的向心理咨询师吐露自己心中的不快,并接受实时、个性化的在线培训,使员工的心理问题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完满解决。

4.员工的贴心私秘

管理层在征得员工同意的情况下,通过论坛、QQ群等形式将员工的生日、结婚以及生育等喜事公布于众,让大家一起分享快乐。此外,将员工个人的生日、结婚纪念日资料以及家庭成员的生日资料等保存在系统中,在员工生日当天送予一些礼物,提醒员工不要忘了家人的生日等措施,有助于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和对企业的忠诚度。试想,在员工生日当天,当他打开电脑,系统自动播放一首祝你生日快乐的歌曲,打开邮箱时又会收到一大堆祝福信件,员工会多么惊喜而倍感温暖,公司没有忘记他,别的员工也记得他的特殊日子,在这样的环境里,融洽的员工关系就顺其自然地培养起来了。

三.多元文化组织的员工关系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和跨国经营的迅速发展,人力资源的流动性也日益频繁,合资企业等组织结构形式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合资企业、跨国公司里的员工大多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具有不同形态文化的员工因对同一事物或同一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难免不会出现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问题,文化冲突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这就增加了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难度。多元化组织的文化冲突处理,是维护良好员工关系的核心。

1.建立起强劲统一的企业文化,用核心价值观来塑造员工的共同行为。

企业文化的内核是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比较持久的信念,它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模式、交往准则以及判断标准等。文化的差异归根到底是核心价值观的差异,核心价值观的差异常常易引起文化冲突。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多数人总是把自己的文化视为正统,而认为其他国家人们的言行举止是不合规矩的。管理者要尽可能地引导员工消除这种自我文化优越感,给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以理解和尊重,在平等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找到两种文化的共同点和结合点,发挥两种文化的优势,在企业内部逐步建立起统一的企业文化和强有力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一旦建立起来,就能有效引导并塑造员工行为,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管理者和员工成为真正的利益同盟。

2.加强跨文化培训,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文化适应能力。

冲突通常是由误解所导致,因此提倡及时、有效的沟通,加强员工间的相互了解是十分必要的,而培训就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方法。跨文化培训是解决文化冲突,搞好跨文化管理最基木的手段。跨文化培训应当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体系内应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外国语培训,二是对民族文化及原公司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三是跨文化沟通及冲突处理能力的培训,四是认识文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要解决好文化冲突,搞好跨文化管理,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思想灵活、不守成规,平等意识强,能够容忍不同意见等是跨文化领导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些良好素质的形成也必须依赖于有效的跨文化培训。

[参考文献]

[1]唐炎钊,陆玮.国外跨文化管理研究及启示[M].管理现代化.2005,5.

篇6

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创新;影响

0引言

现代大部分的企业都将企业文化作为了企业价值观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通过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对该企业的信念与处事方式进行了解,而且可以对企业能否走得更远有个初步判断。此外,企业文化在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能把企业所有员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大家共同努力!因此,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项重大内容。当然,企业文化也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同时,企业文化创新与企业管理创新具有紧密的联系,二者互为补充,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1.1企业文化的特点

第一,隐蔽性。企业文化不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实体事物,需要借助企业管理理念、处事方式以及企业的符号信仰等多种载体进行体现,它会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甚至好多细节性的企业文化也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是企业文化的独有特点。第二,系统性。企业文化属于企业的软文化,通常被认定为企业的灵魂支柱,所以在制定企业文化的时候,必须对组成企业文化的各个部分高度重视,确保企业文化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使之成为一个高度集中的整体系统。第三,时代性。企业文化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变化,不能一成不变,才能符合时展的要求,才能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才能为企业做出重大贡献。第四,人本性。企业只有充分关注、尊重自己的员工,才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推动了企业的整体的发展。所以,企业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出对企业每位员工的人文关怀。

1.2企业文化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企业文化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首先,企业文化创新能够为企业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大家在工作中心情愉快,精神充实,斗志昂扬。由于企业文化充分体现了企业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在企业文化创新的同时,也能够激发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实度,进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其次,企业文化创新可以让企业更好的适应现代市场的发展需要。在现代经济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掌握主动权,就必须注重对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以便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形势,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奠定基础。

2企业管理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2.1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向前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企业想要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必须越来越注重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创新[2]。因为新的管理制度是企业走向良性发展、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保障,企业获得巨大发展的前提。任何一个企业,只有先进行制度变革,打破传统守旧的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中和谐创新的管理氛围,并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注重企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与人才的培养,将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紧密结合起来,发挥企业管理创新的真正效用,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这也是企业长远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2.2有利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企业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就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通过企业管理,使得企业的实际竞争力能够大幅度提高,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企业管理进行创新,是目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例如,联想、海尔、格力、华为等知名企业,正是充分认识到了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并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企业管理方式,不断创新企业激励机制,才为企业赢得了竞争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不仅需要有形技术、资产等的支持,还需要借助无形管理思想手段,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分析

众所周知,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企业利润最大化,这也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最终目标[3]。因此,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命运与企业的管理方式息息相关。为此,企业管理者不断加大对企业管理的重视度,并通过丰富企业管理手段、以创新企业文化带动企业管理创新等方式,加大企业管理创新力度。当然,通过创新企业文化带动企业管理创新,主要是由于企业文化创新的核心思想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符合企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3.1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基础和先导

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通过一定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进行体现,而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需要与企业文化保持一致[4],可见,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也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对企业进行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使企业的成员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大家共同努力,创造和谐的企业生产环境,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而这种共同的价值观的形成则是以良好的企业文化创新为重要前提的,企业需要用文化的力量凝聚企业职工的精神力量,从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3.2企业文化创新有助于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形成

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的形成要有形的、经济的、良好的物质基础,如充足的资金、先进的设备等[5]。随着企业经济的形成,企业管理制度和模式等也随之成形,此时,企业就需要无形的文化精神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企业管理的创新能力的完善和提高也需要企业文化创新力量的推动,让企业跟上社会快速发展的节奏。企业文化不仅是决定企业发展生产力的软实力,企业文化的创新也是增强企业业务能力的重要驱动力,促进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

3.3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

企业战略管理需要一定的管理思想作为指导,而在其制定战略管理思想的时候可以通过企业文化进行体现。所以,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战略管理具有重要影响。首先,企业战略管理可以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手段,用来控制和约束企业战略管理措施的实施过程,为完成企业战略管理目标奠定基础;其次,企业战略管理的变革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企业在制定战略管理变革措施的时候,需要同步对企业文化进行改变,否则,原来的企业文化会对当前企业战略措施实施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例如,企业战略管理措施与企业的规范制度相冲突,或者与企业的价值观不相符等等。因此,要想保证企业战略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就必须做好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同时互为己用,互相促进,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使企业充满激情的同时又很有理性。通过企业文化创新促进企业战略管理的进一步创新。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包含了企业经营发展的理念,同时也涵盖了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处事方式,体现了企业对待职工的人本态度。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让企业全体上下保持一条心,更能够成为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并体现在企业管理创新的方式方法上。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一部分,也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要求。可见,企业文化创新与企业管理创新不可分割,互为一体。因此,为了促进企业管理的创新,有必要加快企业文化的创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殷宏宇 单位:山西省雁北煤炭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刘建璞.企业文化创新对于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4:53-54.

[2]杨冬梅.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5,09:25.

篇7

1.1创新管理能力概念。

所谓创新管理,就是企业运用组织、计划、协调、领导、控制等一系列手段,管理企业的创新活动,以实现企业开发出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管理能力是指企业不断学习和研究创新管理,增加创新管理经验,并实现持续创新的过程。微小科技企业在创新管理的过程中,要有序渐进的提高创新管理能力。企业的创新管理的基本能力主要是,识别能力,即能够识别企业所在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调整能力,就是企业要有能力根据企业的整体战略调整变革。获取能力,指的是企业要能够依靠一定的软硬件资源,获取企业需要的技术。创造能力,是说企业要有自己的研发队伍,要有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和能力。实施能力,就是企业能够对一个新的开发项目进行合理的安排,有序进行管理、控制和监督。学习能力,即企业要有适合自己的创新评价体系和指标,不断学习其他企业创新管理经验的能力。

1.2创新管理能力的测度。

根据创新管理的内容,可以得到企业创新管理能力的测评方法与指标。企业创新活动的评测方法一般应该是通过对企业的顾客满意度进行调查,来评价企业的产品质量。企业的整体绩效是否提高,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情况变化,以及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等等都是企业创新管理评测的指标。在进行企业创新管理评测的过程中,涉及到一些因素,主要有相较于同行业的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微小创新企业的新产品和服务的领先时间,企业采取新工艺的类型和数量等,还要尤其注意要对微小创新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进行测评,包括对企业提出建议的数量,有效解决问题的数量,员工参与企业创新活动的积极性等。

微小科技型企业要具备创新管理能力,不仅在企业战略管理方面具备创新意识,还要在企业运作过程中利用创新技术和手段,加强包括员工在内的整体创新文化意识,并且要具备创新管理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微小创新企业才能真正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手段、创新制度有效结合,实现创新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2微小科技企业的创新管理能力评价

2.1创新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

创新管理的评价体系主要有三级指标,其中三个一级指标,八个二级指标,和二十个三级指标。此创新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是根据网络层次分析模型得出的。一级指标,是企业领导层面的管理能力,包括支持管理能力、战略管理能力和评价管理能力。三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方法得到。在二级指标中,既有资源配置、环境识别、组织文化,又有组织结构、计划制定、经济效果评价、组织制度、管理效果评价等指标,各个二级指标下又有对应的三级指标构成。总共是二十个评价指标。对于各个创新管理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应该考虑到20个指标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2.2某一微小科技企业创新管理实践。

微小科技企业创新管理活动,要包括企业的创新管理理念、创新文化、创新战略等等方面。该企业的思想创新管理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制度化的特征。此微小科技企业能够清晰认识到本行业的特征和员工特点等,将此企业的价值观、企业使命和目标有效结合,形成本企业的创新思想。除此以外,创新管理的制度化是此公司的一大特点,通过将创新思想制度化,企业在创新管理活动中,能够顺利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创新氛围,加强员工的创新意识,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管理,此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主要体现在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项目和产业链形成开放式的创新管理。企业通过项目联合开发,与清华、天大等高等院校开展俄合作,在高校中包含该公司的一部分研发机构,与此同时,企业还同下游企业开展必要合作,实现供应链的有效整合。

3总结。

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步伐的迈进,企业不断重视创新管理,尤其对于微小科技型企业,如果创新管理能力不够,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即使勉强生存下来,也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微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不仅要具备技术创新能力,还要有思想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除此以外,尤其要注重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要在不断的创新管理过程中,积攒创新管理的经验和教训,真正实现微小科技企业的资源整合的能力。本文对微小科技企业的创新管理能力做了简单介绍,但是企业的创新管理能力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总体上,微小科技企业的创新管理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创新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要有效地进行管理创新,必须依照企业创新的特点和基本规律。管理创新要符合企业的本性,即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没有利润就不能实现企业的价值也就失去了企业管理创新的意义。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企业管理创新越来越成为全体职工的职责,而不是少数人在创新;越来越深地注入管理之中,成为企业的日常工作,而不是一时一事的工作。同时管理创新要做到以人为本,企业一切运营活动、管理和管理创新都需要靠人来实现,人是企业的主体、管理的主体,更是管理创新的主体,以人为本是企业活力的根本,也是管理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为使管理创新能有效地进行,还必须创造以下的基本条件:

创新主体应具有良好的素质和价值观。创新主体具有良好的素质和价值观是实现管理创新的关键。创新主体的远见和综合素质会让创新得以有效执行,良好的价值观会让管理创新走上正确的道路。

创新主体应具有较强的能力。拥有创新的思维还远远不够,管理创新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才可能完成管理创新,创新管理主体有能力肩负起创新的重担,保证创新的执行和效果。

企业应具备较好的基础管理条件。现代企业中的基础管理主要指一般的最基本的管理工作,如基础数据、技术档案、统计记录、信息收集归档、工作规则、岗位职责标准等。管理创新要在基础管理条件的基础上得以运行,基础管理条件是管理创新执行效果的保证。

企业应具有一个良好的管理创新氛围。企业管理创新不仅仅需要创新主体有创新意识,能有效发挥其创新能力,同时还需要企业拥有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与之配合。在良好的管理创新的氛围下,员工重视创新,企业鼓励创新,让企业管理创新有扎根的土壤。

管理创新应有创新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结果,管理创新目标比一般目标更难确定,因为创新活动及创新目标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尽管确定创新目标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恰当的目标则会浪费企业的资源,这本身又与管理的宗旨不符,所建立管理创新目标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

提高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先要从思维方面入手,让员工和组织有意识地进行管理创新。要成为一个管理创新者,第一步须向整个组织及成员推销管理创新的观念,让观念深入人心,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植入创新的思维。

创造建立管理创新文化,从企业文化发展理念上寻找潜力和发展空间。从根本上讲,企业的行为是其内在文化的显现,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得企业内部物质、制度和精神各要素之间内在结构达到动态平衡和最佳结合,使得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状态协调一致,最终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我国的众多企业中,以先进文化为指导构建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融入社会文化之中,塑造出与时俱进的优秀企业文化行为,培育出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环境,使企业文化融入社会文化环境,是企业面向未来、迎接挑战、应对国际国内竞争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所在。

寻求不同环境中的类比和例证,多多学习成功的管理创新经验。提高员工的动力,让员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鼓励员工去不同的环境工作和学习,开阔员工的视野并激发思维。建立计划对于外部的现金经验进行学习和复制。

直接利用外脑和外部智力资本进行管理创新。当企业推进管理创新时,有选择地利用外部的学者、咨询顾问、媒体机构以及管理大师进行指导,引进新观念让企业已经完成的管理创新工作得到更多的认可。

持续地进行管理创新。真正的成功者决非仅进行一两次的管理创新。相反,他们是持续的管理创新者。大发明家爱迪生的经验就是一个例子。管理创新是在不断试错不断改进中得以延续的。

从制度创新方面寻找潜力和发展空间。企业的制度创新,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资本为纽带,以建立规范的产权结构,实现投资主题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允许能力和科技成果入股建立合理产权结构,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由企业董事会聘任善经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担任企业经理。在制度上像先进的创新的方向上去努力。

坚持在人才为管理创新核心动力的理念。人才的增值过程就是企业增值的过程。对企业来说,主要是建设人才的四种核心能力:一是学习能力,要不断地学习充电,提高自己;二是适应能力,现代社会变化很快,工作和生活节奏也很快,对人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创新能力,要有新的思维、观念、方式、方法;四是竞争能力,在竞争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竞争力。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不断进步变化的历史,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任何已有的和常规的管理模式都将最后被创新的管理模式所取代,管理创新是管理的主旋律。不论是民营企业、国营企业或是外资企业等等,都必须真正认清当前的形势,及时发掘企业自身的创新点,调整企业今后发展的策略和战略,提高企业在各个方面的管理创新能力,培植创新的土壤,把创新渗透于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让企业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成为创新者。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管理创新,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建立具有独特的产品和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为企业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弗雷德R戴维.战略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哈罗德孔茨等.管理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

篇9

1.2制约因素

虽然说外部环境对于石油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有一定的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管理创新产生制约。企业管理创新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¹自然规律和世界经济形势对原油的生产有着严重的制约。º油气企业工作场地大都在野外,企业受到社会因素制约较多。»企业内部创新导向会影响企业的管理创新。¼缺乏良好的创新氛围,创新氛围对创新的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

2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新思路

2.1组织机构创新

企业的正常运行需要组织机构的支撑,因此必须进行组织机构的创新,将科学的管理理论作为创新的基础。当前许多石油企业进行的重组与改制就是进行组织机构创新的一种方式。

2.2经营理念创新

石油企业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使得其经营观念和管理模式依旧比较陈旧,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必须对经营管理理念进行创新,树立正确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营理念。

2.3管理制度创新

重组改制后的石油企业,其主业进人股份公司,成为股份分公司,而其他部分作为存续公司继续保留原有的名称,原来的一个企业分成两个企业,分别有自己的法人代表,经济、行政上互相独立,但是其党群组织依旧是一个系统,这种情况下,石油企业必须抓紧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依据现代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

2.4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

人类社会已进人信息时代,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石油企业的交易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的物资、资金流动速度越来越快,市场规则也在不断变化,需要石油企业通过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来适应,这样才能使企业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5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当前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要素,包括资金、技术、专利等,都能够进行相互的转让但唯独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不能自由转让的,因为人力资源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其将取代金融资本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必须改变先前的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体系,转变成为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员工投人更大的热情,才能留住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强的人才,才能使得企业有强大的竞争力。因此,石油企业迫切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篇10

(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资源整合不充分

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过程中,资源整合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企业内部一般拥有较为丰富的技术创新管理资源,但是企业却没有对这些技术创新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资源的闲置率比较高,这就会使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资源的安排和使用工作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技术创新管理设施的共同使用问题与技术创新管理的信息沟通传递问题尤为突出。

(二)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观念落后

目前,在部分国有企业内,存在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观念落后的问题。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们认为即使在企业内部不进行技术创新,企业也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一定的竞争力,再加上国家在传统经济时代对其的大力扶持政策,企业管理者对技术创新管理就更加不重视。

(三)企业缺乏鲜明的创新文化

企业创新文化是进行技术创新管理的助推器,良好的企业创新文化氛围能够激发员工潜能、营造开放向上的创新环境,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存在缺乏鲜明创新文化的问题,导致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国营企业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员工存在较为严重的能力断层、思想僵化现象,工作依赖于经验积累,自身的理论知识素养较差。近年来虽然引进了不少专业技术人才,但目前企业的整体人才储备还不够,长期体制内的经营模式使得企业规避了很多市场竞争下的冲击,导致很多员工有怠惰心理,难以主动去创新,企业整体创新氛围不强。

三、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培育鲜明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文化

要想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水平,就需要培育鲜明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文化。首先,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文化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遵从市场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技术管理文化进行不断的创新,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与经营管理情况,制定创新文化内容,为员工的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其次,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员工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充分的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了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内部创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管理氛围,比如制定创新激励机制,对具备创新能力且有创新作品的员工进行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充分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优化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要做好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优化,首先,应明确企业战略,确立企业创新指导思路,采取科学的创新管理措施,逐步转变经营模式,从单一的依据内部资源的技术创新方式升级换代为市场导向型的技术创新方式,推动企业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其次,应做好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并遵循相关的指导思想,具有措施如下:第一,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第二,企业技术创新应该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开发市场销量较好的新产品,提升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优化技术创新决策机制

为了有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水平,除了优化企业创新战略外,还应对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机制进行创新。具体实施措施如下:首先,建立专门的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组织机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决策委员会应该与企业经营管理层相互独立,不受经营管理层的意见影响,具备独立进行决策的权力;其次,对企业科学决策的制度和流程进行优化。根据市场的变化与社会形势的变化,对企业科学决策的制度和流程进行相应的改进与优化,使之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

(四)加强技术创新成果保护

篇11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涵义

 

在1912年,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之后将其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企业管理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项职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适应内外部环境发展需要,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系列工作。管理创新是企业管理科学的精髓,指管理者用系统理论形成一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最终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综合效率、效益的不断提高。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管理创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企业管理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有企业管理已由单纯生产型管理向生产经营型管理转变。在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国有企业被推入市场,正在向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转变,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切都已表明,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大加强,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体系发育不断完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摆脱旧的管理思想的束缚,勇于创新,建立新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与管理方法。

 

(二)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要求

 

目前,我国正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因此,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必须以知识型人才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点,以创新为基础内容,把企业建成一个信息密集、人才密集和知识密集的综合体。

 

三、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融资渠道不畅

 

在创业初期,企业缺乏风险投资扶持和合法借贷担保的理念;在发展高峰期,企业又很难找到合作伙伴来实现新资本金的注入。在直接融资方面,企业由于受资产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在证券市场上举步维艰;在间接融资方面,部分企业由于投资项目的市场和技术风险较高,前景渺茫,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

 

(二)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在创业初期,企业借助多年的科研成果,可以迅速发展起来。一旦原有产品生命周期结束,企业将面临缺乏新产品匮乏等问题。部分小企业因规模有限,财力不够雄厚,难以再推出新产品。部分实力较强的企业,虽然有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基础性研究不够,一味模仿,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产品市场空间有限,在激烈的竞争中可能随时被淘汰。

 

(三)企业产权制度不规范

 

部分企业是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单位,因产权关系模糊,企业的经营机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适,将阻碍企业的规模扩大,直接影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使企业无法按照规范的股份制企业运作,如:内部持股和上市募集资金等。企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只有完善这种不成熟产权制度。

 

四、促进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措施

 

(一)转变观念,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战略思想

 

企业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是观念的落后和陈旧,现在许多企业领导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管理的思维模式。“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的专题调查显示,以创新作为企业家精神核心者为47.7%;各项创新中最困难的是“观念创新”者达到42.7%。因此企业领导要切实认识到在当前经济竞争形势下管理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树立“科学管理兴国之道”的思想。

 

(二)建立有效机制,培养职业化的企业队伍

 

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在这方面我们要结合我国国情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权、责、利一致的原则下,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考核、晋升体系,完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使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在干部人事制度上,建立经营者人才市场,引进竞争机制,通过市场机制把企业家这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国家也要采取措施建立企业家资格认证系统、人才交流市场、继续教育培训机制等,以促进我国企业经营者的职业化。

 

(三)构建创新文化,形成良好的管理创新氛围

 

要形成强烈的创新认同感,培育企业强烈而持久的创新价值观: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设计创新文化网络以及创新文化利益,宣传创新的价值观念并以此感染员工。

 

(四)加快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促进管理创新

 

篇12

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不一致,就造成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价值取向的背离。在我国,这种价值背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忽视企业社会效益。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社会效益意识很差,例如前段时间在这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中播出的关于一些企业闲置污水处理设施,直接排放污水臭水,不但污染了环境,而且还在社会上和群众中造成了恶厉影响,闲置设施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省钱,但这样做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千方百计提高经济效益,但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方面却不舍得投入,即使某些企业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产生社会效益并不是企业的主观意图,而是一种客观行为。正因为部分企业拒绝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导致社会上某些人产生了畸形的仇富心理。

1.2 采取不正当竞争方式,损害企业整体形象。有不少企业为在市场竞争中获利,采取拼命降价、以次充好、假冒名牌等不正当的竞争方式,在获得短期利益的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的长期收益。前些年,“温州制造”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坏的影响,温州企业花费了很大的努力,才扭转了制假的社会形象。而由于国内企业自相残杀,中国产品在国际上市场的声誉也不是很好,这是忽视社会效益而造成经济损失的明证。

1.3 公众缺乏信任感,企业经营活动受到置疑。越来越多的企业陷入巨大的经营压力之中,股东支持者开始怀疑企业是否应提供无回报底线的捐钱;被裁的员工不明白为何企业在自称生存困难的情况下还花费巨大特别是公司高层们对经费的盘拨。

1.4 国家制度规范缺失,企业投入难以取得经济回报。为数不少的企业主动投资一些既能产生重大社会效益、又能使企业获益的项目。比如,西部沙产业、草产业,发展沙棘加工、奶牛养殖、生态旅游等项目,上接市场、下引农户,使经济、生态、社会发展和农民致富相结合。然而,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企业参加生态建设的热情缺乏理解和支持,企业在贷款、土地租赁、项目审批等方面都困难重重,影响了企业的预期收益。更有甚者,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权力部门的非法阻挠,使企业既回报社会又获得一定收益的美好愿望破产。

2 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的现实可行性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让企业自己发展,同时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尽管企业社会效益和企业利润并不总是一致的,但是二者还是会相互促进的。也就是说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还要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这样才能保证企业长久的发展下去。我们一定要以企业社会效益经营理念为指导,强调企业管理创新的社会价值取向。

2.1 社会效益是企业获得长期利益的重要保证。企业和用户、社会的关系是客观的,失去这种关系,也就不能称之为企业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怎样对待用户,是不是重视社会效益,关乎着企业的长期利益。如果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而不择手段,不注重维护用户的利益,从长期看公司的形象、品牌认知度、美誉度都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不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日本三菱2001年发生了帕杰罗事件,召回了全球范围内的135万辆车,却将8万辆在华的三菱车排除在外。这种处理方法就很不明智,直接导致三菱在华的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迅速下降。

2.2 社会效益是企业无形的资产。企业的公益形象,是能使所有者和经营者依托有形资产获得更多效益的特殊的无形资产,它具有促进企业有形经济资产原子裂变式增长和使企业产生凝聚人心魅力的功能。企业在安排自身经营决策时要重视“公益诉求”的形象效益,不能采取不正当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私益诉求”,甚至“不义诉求”的经营模式。TCL集团创业伊始就把自身发展放到整个信息化大局中去考虑,以“提升全民素质、让中国进入互联网世界”为己任。TCL电脑科技公司总经理杨伟强说:“企业只有满足社会的需求,注重社会效益,才能体现其价值。”以此为出发点,TCL集团旗下的亿家家网站也将大力发展远程教育,主动承担起提高全民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社会责任。TCL集团通过赞助活动对受众施加的品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将起到经济的推动作用。

2.3 社会效益需求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有人将企业对技术的需求划分为5种,即:安全性需求、赢利性需求、独立性需求、超常发展需求和社会效益需求,这些需求呈阶梯形结构,最高层次就是社会效益需求。我国很多企业赞助希望工程,参与光彩事业,也是为了回报社会。所以,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就是社会效益需求,它同样是企业发展的目标,还体现着企业的价值。

2.4 优秀企业成功地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互动发展。企业对社会作出无偿回报的问题,某世界著名的管理学家曾经说过:“慷慨大度是企业获得成功的重要武器之一。”经相关专家分析得知,成功的企业,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是相互的,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构成一种优良品质循环。在我国,已有不少个案证明了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3 强化企业管理创新社会价值取向的几点建议

影响企业管理创新价值取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强化企业管理创新的社会效益意识,就必须多管齐下,形成企业注重社会效益的浓厚氛围。

3.1 国家要有完善的政策措施。在企业经营者还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情况下,要想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思想认识,首先需要国家政策的推动。

3.2 理论界要形成系统的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现在企业管理创新的理论多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创新,很少触及企业管理创新社会效益的论题,这样就不能使企业管理创新的社会价值取向深入人心。

3.3 企业经营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企业经营管理者特别要清楚的是,对于企业来讲,社会效益和企业长期利益并不冲突,因此可以通过扩大社会效益来赢得更多的企业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但是这要求我们以企业为主体,这样才能使企业充满活力。知识管理就是要促进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之间的联系,使各种相关的知识都能够联系起来,推动知识传播,最终实现创新。知识管理需要有一个较好的环境来促进创新。

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化的时代,企业分工最主要就取决于技术上,而不是资源,或者是资金。技术开发促进市场中新的需求,技术变迁决定着企业产供销流程体系和企业产业未来的发展,要想使企业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在竞争中占据更多的优势,技术创新是根本途径。

创新型管理的前提和结果必然是管理创新,同时这种管理中也包括了对创新的管理。在 “数位经济”时代,各种变化都非常大的一个时代,创新是最好的一种途径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管理创新,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时间很难的事情。创新不一定能够成功,当时要想成功就一定要创新。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企业先考虑做正确的事,然后考虑如何正确的做事。从某种意义上讲,找准位置,既是战略的选择又是战略的执行,同时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芮明杰.管理创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54.

篇13

key words:Management innovation necessary measure

作者简介:李,男,1987年生,河南省新乡市人,本科专业,研究方向:工商管理,现就读于长江大学管理学院工商10601班。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管理创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企业管理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有企业管理已由单纯生产型管理向生产经营型管理转变。在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国有企业被推入市场,正在向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转变,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切都已表明,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大加强,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体系发育不断完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摆脱旧的管理思想的束缚,勇于创新,建立新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与管理方法。

2、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要求

目前,我国正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因此,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必须以知识型人才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点,以创新为基础内容,把企业建成一个信息密集、人才密集和知识密集的综合体。

3、管理创新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各国的经济传递速度的明显加快,一些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会由某国经济的汇率、利率变动而受到影响。例如,美国的次贷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很好的证明。近年来,随着外商对华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主体跨国化,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投资方式多样化,我国企业面临着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复杂态势。这些都要求企业相应地改革那些传统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体系,从而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环境。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从近些年来企业管理变革的历程中不难看出,未来企业管理创新具有以下发展趋势:

1、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观转变

作为管理的唯一主题的利润最大化,它严重阻碍着企业的发展,甚至促使企业倒闭,是企业夭折的重要根源之一。在知识、技术、产品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成长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课题。

2、企业间的合作由一般合作模式转向虚拟企业、网络组织、供应链协作、国际战略联盟等形式

现代企业不能仅仅只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还必须懂得如何把自身的技术专长与核心能力恰当地同其他各种有利的竞争资源结合起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

3、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

知识将逐渐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它被认为是和资金、人力等并列的资源。企业在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时,需要更多地通过加强协作、知识管理、组织学习能力,将现有知识、组织、人员和流程与协作和知识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4、从传统的单一绩效考核转向全面的绩效管理

传统的绩效考核是通过对员工工作结果的评估来确定奖惩,是企业在执行经营战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根据职务要求,对员工的实际贡献进行品价的活动。但过程缺乏控制,不能保证绩效达到改善的目的,甚至在推行绩效考核时会遇到员工的反对等。因而,近年来的绩效管理已经走向了结合公司战略和绩效管理,变静态考核为动态管理的趋势。

三、促进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战略措施

1、转变观念,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战略思想

企业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是观念的落后和陈旧,现在许多企业领导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管理的思维模式。“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的专题调查显示,以创新作为企业家精神核心者为47.7%;各项创新中最困难的是“观念创新”者达到42.7%。因此企业领导要切实认识到在当前经济竞争形势下管理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树立“科学管理兴国之道”的思想。

2、建立有效机制,培养职业化的企业队伍

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在这方面我们要结合我国国情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权、责、利一致的原则下,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考核、晋升体系,完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使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在干部人事制度上,建立经营者人才市场,引进竞争机制,通过市场机制把企业家这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国家也要采取措施建立企业家资格认证系统、人才交流市场、继续教育培训机制等,以促进我国企业经营者的职业化。

3、构建创新文化,形成良好的管理创新氛围

要形成强烈的创新认同感,培育企业强烈而持久的创新价值观: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设计创新文化网络以及创新文化利益,宣传创新的价值观念并以此感染员工。

4、加快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促进管理创新

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解决企业资源市场配置的微观机制问题的是制度创新,也就是说,通过制度创新使企业成为富有活力的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经济细胞。解决企业内部资源如何组合的是管理创新,使之尽可能多地产出的问题,也就是建立起面向市场的内部组织框架,形成产品行为激励、开发活力体系以及高效运作的机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