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职业打假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企业、行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统称为社会力量。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其他社会力量在职业教育非常积极地参与。企业或行业主要是通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干预。在环境中的主动参与,各种各样的校企合作模式,逐步形成了国际,如美国的“合作教育”,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工读交替制”,澳大利亚“TAFE”和日本的“产学合作”。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企业(行业)广泛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行业)的技能培训的实践,并通过企业接受是目前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培训结束后,学生可以工作。参加工作、参与面广,成为企业的一大特点。行业参与教育过程,参与学校各方面的企业,如学校的管理、专业设置、教师培训、教学计划、课程改革。例如,在德国职业教育应由行业协会制定毕业生能力要求,公司不仅是制定培训计划,但也提供培训基金;在英国作为雇主,公司在一些主要机构如教育基金会、所有的澳大利亚TAFE学院、大学理事会、总统大多数成员都来自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到学校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建立职业教育机构或提供援助。
(四)办学体制开放、灵活开放的、灵活的办学体制,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另一个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灵活的入学方式,所有的人都能入学。例如,对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的主要机制是美国社区学院的学生,没有年龄限制,对所有15—70岁的人开放,而且没有入学考试,只要有高中文凭和成绩单或等效的入学条件。第二,教育系统的多样化。德国,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满足岗前培训、岗位的需要,采用不同长度的学时,实行一校多业务,全日制、半日、晚上,为多种教育系统假日等。第三,办学形式多样化。办学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学习风格与政府、企业和学校不同的是,发达国家出现了多种办学形式,例如在职业学校为纯职业学校系统,主要形式的合作体系形成职业教育集团系统。第四,灵活的教育方式。例如,美国社区学院的信用制度以及各学校之间相互承认学分,可以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是灵活的,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工作和研究的出路。
二、对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启示
通过成熟的办学模式,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这些技术员构成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达国家的基石,参与全球竞争,为发达国家赢得全球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给我们很多的思考与启示。
(一)健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发达国家以法律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保驾护航,始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促进教育教学。主要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立法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保证在不同时期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同步,政府出台法律、法规相配套。我们应该通过立法加强质量控制发展职业教育。中国目前没有一个完整的、专业的农民职业教育法,只有相关的“职业教育”《民办教育促进法》。由于相关立法的缺失,导致管理体制不顺、资金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不健全。因此,为了确保江苏高等职业教育的顺利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序的发展环境,中国应加快专门立法建设,为了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为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的必要保证,中国教师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系统建设。
(二)切实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江苏省职业教育甚至整个国家普遍存在结构不合理、数量少、教师评价体系不健全等缺点。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重要。高职院校应特别注意教师团队建设,建立新的建设目标,建立新的概念。第一“,双师素质”的目标。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有计划安排教师去相关基地进行有效培训,并且支持教师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进行自我增值,校企联合建设教师培训基地的同时,充分发挥基地改善质量的双重功能。第二,进一步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来源,学校通过各种渠道招聘企业和其他行业的专家,引进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也可以制定优惠政策。第三,适度匹配的评价体系和奖励,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充分激发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篇2
大学深造期间是大学生这一群体职业价值观形成并定型的主要阶段,这一阶段对大学生的就业理念、择业行为、目标甚至未来职业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因此科学地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必然成为学校职业指导的重中之重:第一,有助于树立正确职业理想,帮助大学生确定合理的职业期望值。正确的职业理想往往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考虑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需求,不以条件好坏为衡量职业好坏的唯一标准,重视所选择职业对社会的贡献。在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引导下可以帮助大学生确定合理的职业预期,也可以把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相结合,从更大的方面看,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我国现存的人才失衡问题。第二,促进大学生认清形势,树立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构建新型就业观。我国就业制度所发生的变化给大学生带来了更为激烈的竞争。这种就业环境激发了大学生的择业自主性,毕竟,大学生可以根据社会需求、个人意愿而不是分配制度选择工作岗位,同时,职业竞争的环境会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竞争意识与奋斗精神。只有通过竞争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素质才能实现就业,这种新的用人机制提出了很高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对此,大学生应当更新就业观念,充分了解就业形势与就业环境,通过不断提高自身就业素质、就业技能,选择服从社会需要的职业顺利实现就业。第三,促进大学生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科学合理的职业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对社会劳动分工协作的特征、具体就业环境、实际工作机制的理性认识,激励大学生培养责任、诚信的协作,促使大学生建立独立工作和团队合作能力,建立创新的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实现个人准确定位,把个人职业理想和社会需求结合,并激励大学生自我提升职业能力、实际工作水平,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社会劳动者。
3.新形势下职业指导中需重视的几种职业价值观教育
各高校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新形势下,应当在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中更加重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并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3.1职业地位观教育
职业地位观影响大学生的职业评价,是主体判断职业优劣与否的重要标准。目前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过程中仍然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以传统标准来判断职业的高低贵贱之分,对职业声望和职业前景看待方式过于理想或者单一,不能用辩证科学的眼光看待职业声望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重要标准,造成了大学生的职业选择集中化,加剧热门地区、热门职业就业竞争压力,并且形成了不健康的职业观念氛围。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到所谓的职业地位或者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社会变化发展,评价也在不断变化,在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都能有所建树。
3.2职业幸福观教育
对幸福的理解不同,职业的选择也就不同。当前社会生活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幸福是否只能与物质利益划等号也是一个争论不断的社会问题。在高校就业指导过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幸福观就显得十分必要。一个人幸福和发展必须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基础,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社会经验浅的大学生往往会忽视这样一个真理:诚实劳动是物质利益获得的前提条件,幸福也应当是先付出后回报。我国尚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一夜暴富情况的确存在,但真正的幸福都是通过诚实劳动来创造的。因此在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中,应当明确劳动奉献在先,个人才能更好发展的实践真理,无论在任何岗位,都必须经历艰苦创业后,才有利益的获得,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篇3
之所以需要对财务控制进行重新定义,是因为财务管理的理论、环境以及人们对财务管理的预期都发生了变化。首先与传统体制相比,财务管理已经游离于财政管理而独立存在,就象在政企分开后企业以法人身份独立于政府一样,换言之,财务管理的微观性是其基本属性。讨论财务控制必须在委托理论的指导下,立足于“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财务控制的主体首先是公司董事会。
根据理论,“关系存在于一切组织、一切合作性活动中,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每一个管理层次上”。实证分析表明,关系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公司股东向经营者授予经营管理权可降低公司的经营成本,因为由众多的股东们直接参与公司决策、经营管理、生产控制的成本是惊人的。但是关系的确立又必然招致成本。这种成本不仅最终由股东承担,而且它的存在会影响公司经营效率,甚至可能威胁公司的生存。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法人治理结构架构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董事会对经营者(CEO)财务约束和控制的强化。根据我国《公司法》有关规定,董事会由创立大会或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从董事会的职权来看,我们很容易提出这样的结论:公司治理结构以董事会为中心而构建,董事会对外代表公司进行各种主要活动,对内管理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只有董事会才能全方位负责财务决策与控制,从本质上决定公司的财务状况。
本文强调董事会在现代企业财务控制中的主体地位,决不是否认CEO(首席执行官)与CFO在财务控制体系的一定地位,实际上由于企业多层关系的产生和运行,财务控制的主体也是分层次的和多层次的(在内部人控制严重的企业,总经理实际上在财务控制中占据“首席”)。同时董事会在现代企业财务决策和控制中的主体地位也不是否定CEO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地位,在企业战略决策和战术执行这两个领域里,既需要有务虚的战略决策者,更需要执行的专家,即CEO。盖茨就颇有感慨地说过:“当战略大师不值得一提,当CEO方显硬功夫。”
从机制的角度分析,财务控制首先决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也不是企业经营者的职责,而是出资人对企业财务进行的综合的、全面的管理。一个健全的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反过来,财务控制的创新和深化也将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2、财务控制的目标是企业财务价值最大化,是成本与财务收益的均衡,是企业现实的低成本和未来高收益的统一,而不仅仅是传统控制财务活动的现实的合规性、有效性。财务控制的首要目标是董事会出于减低成本(指因经营者、雇员等人偷懒、不负责任、偏离股东目标和以种种手段从公司获取财富等而发生的成本,这种成本最终由股东承担)。成本的存在会影响公司经营效率,甚至可能威胁公司的生存。其次,财务控制目标促进企业战备目标的实现,所以财务控制过程必须是围绕着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而采取一系列措施的全过程。最后,财务控制致力于将企业资源加以整合优化,使资源消费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企业价值最大。
3、财务控制的客体首先是人(经营者、财务经理等管理者、员工)以及由此形成的内外部财务关系,其次才应该是各种不同的企业财务资源(资金、技术、人力、信息)或现金流转。
4、财务控制的实现方式应该是一系列激励措施与约束手段的统一。为了降低成本,实现财务目标,必须设计一套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种机制包括“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内部机制”的因素或手段包括:解雇或替换表现不佳的经营者;通过董事会下设的各类委员会完善公司董事会对经营者的监控职能;清晰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之间的决策权、控制权的界限;推行经营者、员工的报酬与经营业绩挂钩的“激励制度”,包括年薪制、利润分享制、认股权计划等;实行预算管理;通过组织机构的设计与重整,完善内部组织控制和责任控制、业绩评价制度。“外部机制”的因素或手段包括:经理人和劳动力市场的调节,一个理性的经营者、员工在人才市场的影响下,可能不会过度违背公司股东的利益;控制权市场上潜在购并者的威胁;政府的法律;资本市场上的监管者,如政府、中介机构、专业证券分析师等。
二、财务控制在财务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我们知道,财务管理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达:从资金运动过程分析,财务管理包括了资金筹措、资金投放、资金营运、收入分配等;从管理环节分析,财务管理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从财务要素分析,财务管理的的内容有资金、现金流量、证券、资本(产权)经营等的各种主张。在上述各种内容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呢?理论上也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是筹资、投资与分配;也有人认为是财务决策(这种观点可能深受著名管理学家H.西蒙的名言“管理就是决策”的影响);还有人认为是现金(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但是比较集中的观点是在资金筹措过程中的资本结构决策、资金运用上的投资决策和资金分配上的股利决策,诸如:“财务管理正是通过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股利决策来提高报酬率,降低风险实现其目标的。”(参见注册会计师指定教材《财务成本管理》第7页,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的观点,无疑会使财务管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得以提高,财务人员不再仅属于账房先生之类的的管家。但是在理论上把财务决策摆放在财务管理体系、职能的首要地位,我认为可能违背了财务管理最本质的含义,不利于有效地实现财务目标,对财务管理的实践难以发挥最有效的指导作用。原因有二:第一,财务决策特别是最有效的长期财务决策,属于企业战略规划,这种决策规划的权力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仅仅属于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包括年度财务预算的审批权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事前”财务管理权限基本上属于出资者,决不属于只是执行性的经营者和财务经理的层次上,后两个层次的财务管理在内容上主要集中在“事中”阶段。由于企业内部的多层关系使财务管理划分为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多个层次。经营者和财务经理者的基本职责是落实战略决策、实施公司预算,所以才称其为执行型,而不是决策型。从企业内部的角度分析,财务管理主要属于经营者和财务经理层次,因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具体经营管理问题主要涉及经营者(CEO),具体财务管理肯定与首席财务长(CFO)联系在一起;第二、从决策的概念上分析,决策就是决断,尽管任何决策也都是包含了一个复杂的分析比较、择优的过程,但是,如果把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责或职能规定在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的话,作为财务管理核心人物的CFO功财务经理,核心部门的财务部门会经常处于“待业”或“关门”的状态。因为一个企业的投资、融资和分配决策,尤其是长期投资决策、资本结构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在企业错综复杂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毕竟属于偶于事件,更多属于非程序化决策。从现实分析,CEO与CFO更多是借助于法人治理结构,通过细化了的管理制度、具体的管理手段,均衡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完成财务决策、财务预算事宜。比如以管理学的组织行为理论为基础,解决企业内部各行为主体之间、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与协调问题,即解决不同管理主体或利益主体间的签约关系,从而以管理制度方式来协调财务行为主体(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者、财务经理、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集团)的责、权、利关系,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企业财务学主要属于管理学的范畴,它以制度管理为主要特征,从财务制度上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各行为主体激励与约束不对称问题,协调并指导各部门、单位的财务活动去实现企业总体目标,财务控制的任务是就通过调节、沟通和合作使个别、分散的财务行动整合统一起来追求企业短期或长期的财务目标。
所以,财务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当然我们并非否定财务决策正确对财务目标实现的重要意义。
三、财务控制的实施方式需要创新与整合
从机制角度分析,财务控制要以致力于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规范经营、提高效率为宗旨和标志,建立全方位的财务控制体系、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和设立顺序递进的多道财务控制防线。所谓全方位的控制是指财务控制必须渗透到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与组织管理的各个层次、生产业务全过程、各个经营环节,覆盖企业所有的部门、岗位和员工。所谓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是指既有事后的监控措施、更有事前、事中的监控手段、策略;既有约束手段,也有激励的安排;既有财务上资金流量、存量预算指标的设定、会计报告反馈信息的跟踪,也有采用人事委派、生产经营一体化、转移价格、资金融通的策略;所谓顺序递进的多道财务保安阴谋诡计线,是指对企业采购、生产、营销、融资、投资、成本费用的办理与管理必须由两个人、两个系统或两个职能部门共同执掌,如是单人单岗处理业务更需要相应的后续监控手续;这种对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的制度可以成为第一道财务防线,能够成为企业保安第二道防线的是在上述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的票据、合同等业务文件在相关部门和相关岗位之间传递的制度、预算和目标。可以成为企业保安第三道防线的是以财务、审计部门能够独立对各岗位、各部门各项活动尤其是财务活动全面实施监督、检查、调节。这样的财务控制手段、方式决不局限于财经制度、财务计划、资金费用定额,它也需要创新,现实企业中创造的诸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财务控制方式都值得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包括:
1、以社会化、专业化为基本特征的董事会制度
如前所述,法人治理结构的关键是董事会这个中间地带,它联接所有者和经营者两方利益,同时防止所有者的干预,监控着经营者的行为。而董事会的关键是董事会人员构成,从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经验看,只有社会化、专业化的董事会才能起到它应起的作用。社会化的标志是外部独立董事的介入,专业化的象征是专业委员会的形成与运作。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组织管理其庞大机构的基本原则是政策制定与执行控制分开,分散经营与协调管理相结合。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只有最根本性的问题,如经营范围、产品方向、生产规模、投资安排、资金筹集、计划目标、重要职员任免等,方提交董事会及其所属的委员会讨论。董事会下设六个委员会:经营委员会、任免委员会、分红和酬偿委员会、关系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这些委员会人数不多,一般由董事组成,一个董事可参加若干个委员会,其中最重要的执行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的任务是负责公司经营活动的全面领导,掌握财务以外的各项决策和指挥。但它不从事日常业务经营活动方面的具体执行工作,而是由它责成企业有关部门去完成。财务委员会独揽公司财务大权,批准一定限额以上的固定资本投资,规定公司的长期财务目标,决定公司高级职员的薪金,审查批准执行委员会提出的各种产品的价格方案,负责筹措资金,监督检查公司各部门的经济效果,年终对公司的决算进行审查,负责制定股利分配方案。经营委员会主要是代表董事了解和检查公司的营业情况。任免委员会主要负责公司高级领导备用人员的提名。分红和酬偿委员会主要是决定高级职员的薪金及每年应得的酬偿。关系委员会主要是负责公司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2、授权书控制
这里指在某项财务活动发生之前,按照既定的程序其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加以核准并确定是否让其发生所进行的控制。这种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授权管理的方法是通过授权通知书来明确授权事项和使用资金的限额。授权管理的原则是对在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给予充分信任,但对授权之外的行为不予认可。授权通知书除授权人持有外,还下达公司相关的部门,这些部门一律按授权范围严格执行。
从理论上分析,授权可以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一般授权是指企业内部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根据既定的预算、计划、制度等标准,在其权限范围之内对政党的经济行为进行的授权。一般授权在企业大量存在。特别授权是指对非经常经济行为进行专门研究作出的授权。与一般授权不同,特别授权的对象是某些例外的经济业务。这些例外的经济业务往往是个别的、特殊的,一般没有既定的预算、计划等标准所依,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一研究。例如,授权购买一件重要设备、授权降价出售商品等都是特别授权的事例。
一个企业的授权控制应做到以下几点:(1)企业所有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能行使相应权力。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不经合法授权,任何人不能审批;有权授权的人则应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事,不得越权授权。(2)企业的所有业务不经授权不能执行。(3)财务业务一经授权必须予以执行。
3、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在西方可以就是流行的财务管理方式。在工国以新兴铸管、宝钢为代表的一批企业都实践着以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一种新的控制机制。我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保障有三:一个是公司法,另一个是公司章程,再一个就是公司预算。其中公司预算正是以《公司法》、《公司章程》为依据,具体落实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者,各部门乃至每个员工的责、权、利关系,明晰它们各自的权限空间和责任区域。可以说,正是由于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预算管理的实施,才强化了预算的财务控制功能,使公司的财务目标和决策得以细化落实。
4、财务结算中心
财务结算中心是办理内部各成员或分、子公司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它通常设立于财务部门内,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机构。其主要工作是:集中管理各单位或分、子公司的现金收入,统一现金收入;统一拨付(贷款)各成员或公司因业务需要所需要的货币资金,监控货币资金的使用方向;统一对外筹资,确保整个企业或集团的资金需要;办理各分公司之间的往来结算;实施财务控制等。内部结算中心的这些职责对增强企业活力、强化资金管理、控制财务收支、正确处理业务管理与资金管理的关系、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等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5、财务总监委派制
财务过程的控制,只有预算或结算中心是残缺的,比较虚幻的,这样的财务控制是不健全的,因为没有人的地位。而财务总监就是以出资者的身份来监督、控制经营者的财务活动和企业全部财务收支过程。
6、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所谓企业业绩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学、财务学、数理统计方法,对企业或其各分支机构一定经营期间内的生产经营状况、资本运营效益、经营者业绩等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考核、分析,作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企业业绩评价作为一个体系由评价目标、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报告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在财务管理循环中,业绩评价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在财务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在财务活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业绩评价信息的反馈及相应的调控,随时发现和纠正实际业绩与预算的偏差,从而实现对财务经营活动过程的控制;另一方面,预算编制、执行、评价作为一个完善的系统,相互作用,周而复始的循环以实现对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控制。而业绩评价既是本次财务管理循环的总结,又是对下一次财务管理循环的开始。业绩评价包括动态评价和综合评价两个层次。动态评价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对有关部门或个人的工作业绩状况即时确认、处理,它属于事中控制;综合评价则是在期末对于各预算执行主体的预算完成情况进行的分析评价,其评价内容以成本、利润等财务指标为主,综合评价作为本期预算的起点和下期预算的终点,主要涉及企业整体效益的评价及奖惩分配的问题。
篇4
2原因:大学生诚信缺失成因是复杂的,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毕业生本人造成的,也有用人单位和就业体制造成的。(1)主观方面:大学生初次就业,经验不足,对就业工作程序和政策了解不够透彻,有时甚至曲解“自主择业”,放任自流;对就业形势缺乏宏观的把握,过高或过低估计就业形势;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就业期望值过高或过低,就业心态盲目自信或自卑;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淡薄等等。(2)客观原因:首先,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诚信危机”现象,不同程度引诱和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导致大学生的效仿和跟随,挺而走险,出现诚信缺失现象。其次,高校诚信教育薄弱,诚信教育缺乏针对性,缺乏诚信守诺的心理辅导,缺乏诚信守诺的道德品质的指导,缺乏诚信守诺的行为督导。最后,诚信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没有规范标准去评价诚信度,去衡量诚信行为,从而失去了约束力,失去了诚信的内在驱动力。
3.影响与危害。毕业生诚信缺失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损害了大学生自身的形象,降低个人信誉,而且给学校带来巨大的压力,直接损害所在学校的声誉,导致用人单位对学校产生信任危机。
二、就业诚信现象之评价
1.评价的目的和方法。(1)目的:这种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目的,旨在通过诊断就业市场中的诚信问题,为不断深化的就业体制改革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反馈信息,以规范大学生就业行为,加强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提升高校在社会上的美誉度,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2)方法:大学生就业诚信的评价,作为学生评价的一种评价类型,就评价的基本模式来讲,可以套用最常用的泰勒模式。因为,诚信如同其他的品质一样都是抽象的、内在的,是不可直接观察的。所以,其评价方法,也同评价其他心理品质与思想品德等方法相同,可以通过外界的行为得到表现,可以通过就业行为来观察了解,见徽而知著,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外面到内在。具体来讲,“刺激—反应法”、“现象一本质法,“效应—本体法”等几种方法可供评价就业诚信时选择,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是正确的。
2.两个观点。(1)上面提及的“刺激—反应法”等评价方法所建立的诱导或假设条件毕竟不是真实的,所以,应该用鉴定的标准反复核对,问他的理由和意图是什么,这种鉴定方法涉及到真实性和合理性等重要问题。下面仅举一例:假设我们要评价S们的诚实,并将他们置于可以欺骗的情形中。S1欺骗是因为他无论如何看不出欺骗有什么错;S2欺骗以获得一点好处;S3欺骗是因为不想遵从权威;S4没有欺骗是因为周围有人,使他有犯罪感;SS没有欺骗是因为他是一个绅士的JL子,而除了在某些环境之外,“绅士的儿子是不欺骗的”;S6没有欺骗是因为对他来说信守规则更有趣,等等。现在,我们可以说S1—S3欺骗了,而S4—S6没有欺骗,S6的没有欺骗仅仅是对诚实感兴趣,这一点也远远是不够的。其他无法作更进一步的鉴定。从严格意义上讲,他们显然是不同诚实的人,不同不诚实的人,因为他遵循不同的规则和推论。由例子可以得出两点:第一,如果我们预先将道德领域如诚信限定为一些特殊情境(以诚实、讲真话为“公共标准”),我们将容易忽视不同类型的理性;第二,除非我们能发现“的头脑中在想什么”,否则我们将容易忘记在行为中使用什么概念,这是至关重要的。可见,我们对道德的评价,同样包含对诚信的评价,都必须注意道德思想和行为的不同的方面,这些方面并非来源于任何关于“心理结构方式”的理论或假设,而只是简单地来源于对道德的思考和行动是什么意思的考虑,来源于这种考虑所必然包含的东西,而这些来源都是动态的。(2)第二个观点由第一个观点启发而来。因为一个人可能以一种不合理的、无法容忍的、有偏见的或不明智的方式持有完全正确的信仰,反之亦然。所以,我们要把一个人扮演一种特定角色如就业角色时的功过和他的信仰的正确性区分开来。不言而喻,对就业中的诚信缺失现象,我们应引起足够的关注,加以及时的引导和教育,但对诚信缺失的不同情况应区别看待。就业前就业材料的制假与欺骗、就业过程中的违约和就业后的跳槽等来源于不同的道德基础,所以,诸如就业中的善意违约、跳槽等就不应一棍子打死、全盘否定。首先,毕业生违约可以理解。当今就业市场并未真正市场化,就业市场不够规范。有的毕业生违约是现行就业体制造成的,违约自然在情理之中。协议的签订,基本功能在于给当事人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预期,但有的行为预期长达几个月,过长的行为预期,可能会使毕业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或改变对用人单位的看法。“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毕业生选择更好的用人单位,也是人之常情。其次,毕业生违约是一种权力。就业协议与其他协议一样,在签订协议的同时,就一定会赋予签约人违约的权力。违约是对义务的违反,也是对个人权利的遵行。在一定限制条件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有权改变原有的意向,双方均可以选择履行协议,也可以选择违约。我国劳动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可见,解除合同是法律赋予的一种权利,而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都是用人单位录用应聘者时所订立的书面协议。只要毕业生不是恶意的,没有给用人单位造成恶劣影响,且由毕业生承担违约责任后,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可以解除就业协议。最后,毕业生违约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就业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配置人才资源。部分毕业生违约也可以看作是人力资源重新组合、优化配置的过程,它利于毕业生寻找到更能发挥才能的位置,更利于社会的发展。“强扭的瓜不甜”,如果毕业生迫于无奈暂时不解约,但“身在曹营在汉”,工作时不专心,不忠诚于用人单位,迟早也会改行跳槽。当然,这种人力资源的合理优配,带来的不仅有直接成本的损失,而且还有间接成本、机会成本、诚信成本的损失。
三、应对与措施
篇5
一、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选择薪水高、环境好、前景好和机遇多的城市,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某些大学生的就业观或者说是读书价值观未能与时俱进。我们的读书观里有着根深蒂固的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屋”的思想。每一个孩子从儿时接收到的教育信息和潜在暗示都是指向地位、财富、荣耀等等,带有明显欲望色彩。孩子从三四岁或者更小的时候起就开始学习这个特长、那个特长,每天背的书包就像压在他们心头的物欲的巨石,背负起为“做人上人”的重担。这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求学观念的根本问题。
教育向城市倾斜。从教材选编、施教者培养方向、教学实施过程到教育效果评定,乃至人人都恐惧的高考及其他一些有关学历的考试,城市人口都占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很多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明显带有为城市服务的特点,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绝大多数也是以城市为指向的。农林水院校吸引学生的原因是费用低、分数低。不乐观的前景迫使学校开设一些与本校特色相去甚远的专业,最终,在这种氛围下成长、拥有这种知识结构的大学毕业生并不适合也不愿意到农村和偏远地区就业。这样,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拥挤在城市,甚至自愿在城市做个待业青年也不去农村需要的岗位。
因此,要想真正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调整价值观培养模式比调整专业和课程结构、改进就业方式、完善就业体系更重要。许多文章都对大学生就业观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指出了当代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态度”最成问题。
当代就业观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在发挥自己能力与才干,同时又能服务于社会的岗位(这一岗位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非固定的)上工作,就是就业。这是一种弹性而广泛的就业。较传统的刚性而狭义的就业具有更大的可变性、可容性和流动性。而择业是建立在就业的基础上,是指在几个就业方向中做出选择,这个选择指向就是其价值观念的体现。当前,经济结构的调整、人才市场的需求,都要求毕业生顺应潮流,重新认识、上学、求知的价值,正视各种职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科学的就业观
1,积极竞争的意识和健康平和的心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竞争,大学生应当摆脱被动依赖、消极等待的心态,敢于竞争,变被动为主动。全国每年要有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集中实现就业,这对每一个毕业生来说都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如果没有积极的竞争意识,不把外在的压力转化为内在的动力,没有主动竞争的思想准备和积极参与应聘的行为,显然是难以顺利就业的。
大学生就业要做好多方面的竞争准备,更应该有个平和的心态,不必急功近利和要求很高的待遇,这种做法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作为求职者到底是追求高工资,还是追求个人发展的机会,用人单位很容易就能看出来。应届毕业生一定要认真对待选择的第一个岗位,顺利完成从校园到社会的角色转换。大学生特别容易走自信乃至自傲的极端,在稍遇挫折后便走向自卑乃至自弃的极端。在竞争中要努力做最强的,但并不一定是现实中最强的,竞争就意味着有成功也有失败,大学生要注意培养自己平和心度,提高遭受挫折后的心理承受能力,一旦失败要认真分析原因,调整择业目标,鼓足勇气,争取新的机会。竞争成功更要平和冷静,且不可骄傲自满。
2、健全高尚的人格和多向流动的选择
大学生不仅要按照自己的理想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自觉追求社会理想,而且也应按照自己的理想能动地改造主观世界。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大学生更应该自己培养健全的人格,去勇敢地接受生活的挑战。在就业的过程中,大学生更应该讲诚信。大学生应该坚持并努力维护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不要尔虞我诈、相互低毁、弄虚作假。大学生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诚实守信,凭自身的实力,并运用恰当的竞争策略和技巧去争取理想的岗位。
大学生要打破一步到位、终身不变的就业观,改变将稳定作为生活第一要求的人生观。在市场经济时代,一次就业定终身的心理是就业的最大障碍。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方式是流动,市场经济配置人力资源的特征是流动,资金、商品要流动,人力资源也同样要流动,因此也为人们提供了独立发展的空间。毕业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一个固定的“铁饭碗”,而要学会在流动中求生存求发展。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为毕业生的流动就业创造了条件。近年来,一部分毕业生,特别是部分专科毕业生,不再强求找一个固定的就业单位,而是毕业时将户口迁回生源地,把档案托管在工作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哪里找到岗位就在哪里就业,这也为人才的流动提供了方便。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增加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选择自,同时也难免出现毕业生想去的单位进不去,用人单位想要的毕业生要不来的现象。因此,每年全国一百多万毕业生,其中有少数毕业生一时落实不到岗位是很正常的现象。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暂时性待业,大学生都应该正确对待,必须适应新的情况,在观念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自主创业的魄力和终身学习的精神
自主创业是指毕业生不参加传统意义上的就业,通过采取单干、合伙创业等方式,创办公司或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开发、科技服务以及其他经营活动来创造就业岗位,并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就业方式。自主创业给最具创造力和活力的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和深造的“创新之路”。诚然,自主创业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高等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自主创业将是一个必然趋势。国家提倡发展私营经济,鼓励自主创业。而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之一的大学毕业生就更应该成为自主创业、努力创造就业岗位的领头羊。
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乃至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必须牢固地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这是因为,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现代职业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大学毕业生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将会被社会无情地淘汰。大学教育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阶段。大学毕业之后的延伸学习和重新学习,对于选择及重新选择职业岗位和取得职业成就,无疑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四、服务基层的责任和投身农村的观念
农村是广阔的天地,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农村的现代化,“科教兴国”的战略,不能不包括“科教兴农”。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迫切需要大量优秀毕业生投身于农村的广阔天地,传播星火科技,带领农民致富,发展农村经济。同时,农村的广阔天地也为大学毕业生施展才华、实现理想创造了条件。如果毕业生只是留在城市就业,那么,就业的路子会越走越窄。从现实和发展上看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既不能只靠城市生源,更不能仅在城市就业。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了,也需要并能容纳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求职,更有可能成为新的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黑龙江省提出的“村村大学生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面提供了政策支持。:
篇6
一、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1.调查目的
通过对西南大学2008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毕业去向和原因、就业倾向、就业途径、对学校就业指导的要求及评价等问题有所了解和把握,从中找出大学毕业生就业价值观的特点及其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
2.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重庆市西南大学全日制本科2008届毕业生。
样本:随机抽取西南大学3所文理院系的200名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回收率为90.3%。参与调查的学生具体情况为:①专业:理工102人,文科84人;②生源地:重庆市内l16人,重庆市外70人;③性别:男97人,女89人。
3.调查结果与分析
(1)毕业后去向及原因
调查显示,面临毕业时,大多数学生(98人倾向于立即就业。其中有家庭经济的原因,现在供养一个大学生消耗了大多数普通家庭的绝大部分收入。毕业后,很多学生都想立即工作以减轻家庭负担。另外,很多在校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认为早人社会可以积累更多在学校学不到的实践经验这样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由于就业的压力和提高自身学历、能力的需要,相当一部分学生(54人)选择考研。另外,有l0名学生打算自主创业,7名学生认为出国经历可以增加自己的含金量.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有出国留学的打算,还有17名学生选择边考研边找工作。
(2)就业倾向
调查显示,学生大部分(59人,31.9%)愿意去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就业,认为这些地方机会多,经济效益好,工作、生活条件好,更有利于个人发展。由于重庆市直辖后发展迅速,所以也有一部分学生(52人,28.1%)愿意在重庆工作。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猛增,就业压力大,因此,有23.8%(44人)的学生愿意回原籍,认为那里父母亲人都在身边,有一定的社会关系网,更有利于个人发展。此外,有12.6%(24人)的学生没有特别要求,但只有3.6%(7人)的学生愿意去西部等贫困地区工作。调查的结果反映了一个普遍的现象:毕业生仍然对工作地点要求高,多数毕业生不愿意到“老、少、边、穷”地方就业。其实在基层和欠发达地区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施展抱负的平台.但却由于条件的恶劣,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愿意去那里工作。
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单位性质”的选择上,政府机关占24.1%(45人),三资企业占15.8%(29人),高校、科研单位占15.5%(29人),国营企业占14.6%(27人).中小学教师占12.2%(23人),民营企业占10.6%(20人),自主创业占7.2%(13人)。政府机关、三资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备受大学生青睐.这与其工作相对稳定,社会和经济地位高,学术水平较高等特点有很大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西南大学主要培养的是师范类和农学类人才,而调查中愿意去中、小学工作的学生却只有12.2%.这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和师范类人才的流失现象提出了一定的思考。
“影响你就业的重要因素”是多项选择问题。回答占前四位的是:个人发展前景、经济收人、兴趣爱好、自己是否适合。从中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趋于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更加务实和注重实际价值。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88人,47.1%)对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期望值是1500—2000元,2000—3000元的占23.5%(44人),1000—15O0元的占11.8%(22人),800—1000元的和3000元以上的各占8.8%(16人)。由此看出,大多数学生的月薪期望值在1500—3000元之间,占到70.6%,而绝大部分学生的月薪期望值都在1500元左右。可见目前大学生正主动或被动接受大众化就业的现实,就业期望值明显降低。
(3)就业途径
调查中,大多数学生认为最有效的就业途径是亲友和老师介绍(61人,32.8%),反映了社会关系在学生就业中的作用.从而也对我国的就业机制提出质疑。现场招聘会和上网也占到一定比例.分别达到27.8%(52人)和20.5%(38人)。为了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大学生们愿意花在找工作上的费用也越来越高,从服装费到车旅费、住宿费。有的学生可以说得上是“大投资”。调查中,有23.6%的学生认为只要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费用可以不计较。有29.4%的学生愿意支付的求职费用是100—499元,西南大学以师范和农学为主。大多数学生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35.3%)只愿意花费100元以下来找工作。
(4)求职影响因素
在回答“用人单位关心的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的多项选择题中,认为社会实践经验和自身的能力与特长是最重要的因素。它表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重视内部归因。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和专业、学历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此外,毕业学校、个人品德以及性别在大学生就业中也起着一定作用。
(5)大学生对就业西部、农村、基层的态度调查显示。对于国家鼓励大学生就业西部、农村、基层的政策,有44.1%(83人)的学生表示知道一点,20.6%(38人)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但仍有26.5%(49人)和5.9%(11人)的学生表示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很了解的学生只有2.9%(5人)。
可见,高校对于这方面的宣传工作仍有不足的地方,需进一步加强。
调查显示,影响大学生就业西部、农村、基层的因素中.个人发展是大学生最看重的因素,这表明当前大学生自我意识增长.希望通过这种经历来锻炼自己,提高能力。但环境待遇差、信息接受慢以及个人家庭婚姻等原因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西部、农村、基层的重要因素。这要求国家要给予政策倾斜.对就业西部、农村、基层的大学生给予优惠政策。
(6)对学校就业指导的要求和评价
数据显示,绝大部分学生(94.1%,175人)希望在大四以前进行就业指导,更有20.6%(38人)和38.2%(71人)的学生希望在大一和大二进行就业指导。说明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要求是普遍的。调查中有47.1%(87人)和29-3%(55人)的学生表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持满意和一般态度.这与学校近几年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是密切相关的,也表明就业指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仍有11.8%(22人)和5.9%(11人)的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很不满意和不太满意.只有5.9%(11人)的学生非常满意,这也说明就业指导工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进一步加强。有一半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工作对学生的照顾一般,各有17.7%(33人)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工作不太或者没有照顾学生需要。只有14.5%(11人,16人)的学生认为非常照顾和比较照顾学生的需要。
二、大学生就业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以下问题。
1.就业期望值与个人评价度降低。导致就业信心不足.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国企改革、机构改革等一系列因素带来的巨大就业压力,大学生对自己的求职期望值明显降低,他们中很多人已在主动或被动接受大众化就业的现实。就业期望值下降的同时出现了大学生求职信心不足。调查中,3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求职过程很难和较难.只有20%的大学生认为求职过程较容易和很容易。如何降低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一直是就业指导部门努力的目标,然而,降低期望值的同时必须注意克服大学生就业信心不足的问题。2.就业动机趋利性较强。“求稳”“求高”心理仍存在在就业倾向方面,选择去政府机关、三资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的大学毕业生超过了50%。而选择自主创业的却只有10.6%,这反映了大学生在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方面,“求稳”“求高”的心理,这也是传统大学生“准干部”身份思想在当代大学毕业生身上的体现,而敢冒风险、艰苦创业的思想比较缺乏。
3.就业途径的“非市场化”现象,就业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调查显示,公认度最高的就业途径是“亲友和老师介绍”,我国传统的文化和国民性格造就了“讲人情”“讲面子”的风气。但中国要实现真正的市场经济,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就必须实现用人上的市场化、公平化和透明化。
4.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不足。有待改进
调查中.各有17.7%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没有和不太照顾学生需要。可见,学校就业指导在个性化服务、专业性指导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应该更好的照顾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5.不断高涨的求职消费。易产生奢华心理
大学生的求职消费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类型等因素,消费存在一定差异。在本研究中,调查对象为师范类和农学类学生,但仍有23.6%的学生认为,只要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可以不计较求职费用。在求职过程中。学生的消费水平大幅度增加,社会上有人戏称之为“求职经济”,这反映了就业竞争加剧,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但是,不断上升的求职消费是否带来相应的求职优势?大学生在求职消费上的奢华之风应该引起就业指导者的关注,而贫困大学生在求职上的经济压力更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三、大学生就业价值观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社会因素的影响
(1)高校扩招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加重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高等教育大众化在发达国家出现的背景是经济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培养更多的人才。而且经济发展的水平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但在中国是另外的原因,即把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拉动内需的消费。从社会、经济和发展角度来看,高等教育大众化有利于提高整体国民素质。有利于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有利于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但从长远发展看,高等教育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明显,同时跨越式的高校扩招将带来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加重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2)用人单位的选材标准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影响。由于用人单位对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了解不多,事实上也不可能对每一个招聘的对象进行深入的了解,于是名校、英语、计算机、党员、学生干部、实践经历这些约定俗成的“硬指标”就成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衡量标准。但这些标准能完全反映毕业生的能力吗?答案是值得深思的。片面强调专业对口以及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也对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2.高校因素的影响
(1)教育目标的错位。在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从满足培养少数英才的国家需求转向满足更广泛的社会需要和公民的个人要求。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不再是培养精英人才,而是着重培养应用型、职业型专门人才。但是,我们的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缺乏必要的特点,各个层次的高等教育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而且在整体上,我们的高等教育由于各种原因,在人才培养层次与水平上往往并不能达到一致。以至出现某些层次比较高.但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现象。
(2)学科专业设置盲目、错位、死板,不能适应社会需要。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虽然教育部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了调整,但仍然存在问题。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的盲目性,一些名牌学校专业不适应市场,学生就业不理想。高校争相上“热专业”,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
(3)学校就业教育有弊端,就业指导没有跟上。高校的就业指导大多以开设一门课程的方式进行,对象往往是高年级的学生,就业教育以某种教材为本。过分形式化和理论化,与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差距较大.学生大多对此不感兴趣,不大理会。正因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内容狭窄,功能有限,在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上着力较少,所以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
篇7
l.l监管成果2002年我市共立案查处兽药案件47起(其中有涉及配合饲料和预混料中不规范添加兽药的饲料案件8起),在查处的纯兽药案件中,取缔无证经营、无证生产兽药的22起(其中无证经营兽用生物制品案5起,无证生产销售兽药案2起),占案件总数的56.41%;违法经营违禁药品案6起(违禁的药品有呋喃唑酮、丙酸睾酮、己烯雌酚、氯霉素、土霉素残渣等),占案件总数的l5.38%;违法经营未标注主要成份兽药案l6起,占案件总数的41.0%;违法经营未经批准人药转兽用药的II起,占总数的28.21%;违法经营含量不足兽药案l起,占总数的2.56%;饲料加工点违法直接向饲料中添加兽药的1起,占总数的2.56%。
l.2存在问题我市兽药市场违法经营状况呈现七多三少一低的特征。七多为:一是饲料经营点无证偷卖兽药的多;二是养殖大户利用规模优势带卖兽药的多;三是在职乡兽医,尤其是村畜技员无证经营兽药的多;四是持证经营人员超范围经营兽用生物制品的多;五是合法经营者经营未标注主要成分等标签不合格兽药的多;六是人药未经批准擅自转为兽药销售的多;七是经营和使用违禁药品的多。
三少为:严把进货验收销售质量关的少;建立完整兽药进、销、存台帐的少;经营的场所、仓库符合兽药经营陈列与储存要求的少。一低是:合法经营者整体专业水平低。实际从事购销活动的直接经营人员一半以上不具有专业资格或未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对兽医、兽药知识和法规知之甚少。
2措施与对策
2003年兽药管理重点是进一步强化兽药监督力量,完善兽药审核,加大兽药质量抽检力度,提高产品合格率;大力开展养殖业产品兽药残留检测,认真清理、规范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继续推行安全使用各项制度,协助相关单位指导养殖场所科学合理用药;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和超范围使用药物添加剂的一切行为。
2.1积极宣传,为规范兽药市场营造良好氛围继续推行行政执法宣传回执制度。将兽药管理、禁用药清单、两院关于违禁药品的司法解释印制成宣传资料,一边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等多种形成广泛宣传,同时将宣传资料直接送给有关单位和个人,请当事人签字,将回执存档待查。这样让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深入了解并广泛参与,提高法规的社会知晓率,把规范市场秩序、确保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2.2加强培训,从源头上确保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结合,每年《兽药经营许可证》年审工作,对兽药生产、经营、使用者进行兽药知识培训。聘请专家教授讲授兽药、兽医法律法规以及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推广绿色兽药和饲料。通过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职业道德观,规范市场秩序,从源头上确保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
2.3全程监管,依法整治,不留死角,为规范兽药市场秩序,确保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按照法律法规,重点对兽药生产、经营、使用环节加大监管力度。(1)取缔无证经营者,即未取得《兽药生产许可证》和超范围经营兽用生物制品者。(2)取缔四无产品,即无《生产许可证》、无批准文号、无产品说明及无产品质量合格证的兽药饲料产品;(3)没收违禁药物,对有严重违法行为人员给予行政处罚,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违禁药物和不按规定超量超范围使用兽药的违法行为。(4)按照减少执法成本的要求,对抽检的兽药产品先行初检,初检有问题后再送有关部门进行检测。
3意见和建议
篇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0128-01
9月份是全国大学生入校的日子,一些大学生家庭在高兴之余也为高昂的学费一筹莫展。现在的学费支出几乎已经成为家庭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了一些贫困家庭的负担。基于以上情况,我国的贫困助学力度也在逐步加大,但与高昂的学费相比,却显得微不足道。贫困家庭的莘莘学子们,为了能圆自己的大学梦,解决自己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也能保证自己的日常生活,就在上学的同时做起了兼职。但这些学生们所获得的劳动报酬与他们的劳动付出却不成正比,甚至比当地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还要低。
存在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用工双方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在大学生用工这一社会现象中,雇主处于主动地位,掌握了报酬所得制定权。同时,不排除雇主与雇主间的联合,一起将大学生劳动报酬推向低点。一般大学生群体来自于全国各地,具有很大的流动性,所以很难形成共识,而这些雇主们都是大学所在城市的本地人,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很容易结合在一起。这就造成了大学生群体在用工劳动报酬制定上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二)悬殊的供求关系。需要寻求兼职工作的大学生数量的供给与雇主对劳动者数量的需求方面的悬殊,供大于求,庞大的大学生兼职群体又一次把劳动报酬推向低点。(三)大学生维权意识的淡薄。虽然大学生们有劳动意识,但在维护自己的劳动权上意识淡薄。一是由于大学生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对于社会劳动报酬平均标准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二是由于大学生在经济上不独立,主要经济来源在于家庭,这就造成了在劳动报酬的索要方面很少有意识去讨价还价,这就给谋求暴利的雇主们有了可乘之机。以上两点造成了大学生在维护自己的劳动所得方面的意识淡薄。综合分析以上原因使我们认识到,法律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劳动所得的保护有待加强。但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维权意识淡薄,在劳动报酬标准的制定上缺少话语权,致使很多情况下大学生们变成了“廉价劳动力”。同时这些付出劳动的大学生们的工作很多具有临时性、短暂性,所以也造成他们不能形成共识,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从而导致大学生们,明知自己的劳动被变相打折,却无能改变,所以,我们的法律更应该对他们给予保护,使我们社会的劳动更加具有公平性。
对大学生获得平等劳动报酬权的保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立法保护。现行法律对大学生劳动报酬所得权的保护仍处于空白状态。我国《劳动法》第七十二条:“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这一规定在现行法律实践中,不能从根本上保护大学生。所以,对大学生劳动保护,尚需法律进一步加强。(二)加强行政监管。劳动部门、工商管理部门具有对个体商户、企业的监管权力,在现行法律中主要调整的是正式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劳动报酬所得权监管实施上的空白。所以,在立法保护的前提下,把大学生的劳动报酬所得权以及大学生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纳入劳动、工商管理部门监管范围之内,有利于保护大学生劳动报酬权。
同时,对大学生劳动报酬权的保护还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可以缓解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压力。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国家助学金的发放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大学生的劳动报酬如果能够得到有力的保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长久生计。(二)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大学生们虽然在劳动报酬的给付上处于被动地位,不容易团结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不代表他们就甘于接受,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就业的主力军,不久将来,也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在大学阶段,对他们的劳动报酬进行保护,获得平等的报酬权,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对大学生劳动报酬的法律保护仍比较薄弱,很多大学生的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立法、行政监管的手段对大学生的劳动报酬权进行保护迫在眉睫,对大学生群体的自立意识的培养、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参考文献:
篇9
二、以高职教师职称评定来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措施
(1)实行高职教师专业技能标准化考试。高职院校既然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那么在高职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也应突出专业技能的主体地位,只有教师专业技能提高了,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在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进级过程中,如果实行专业技能标准化考试,每进一级,先必须通过相应等级的技能标准化考试,这将会在高职校园内形成一种重视专业技能的氛围,也就大大提升了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教学水平。(2)高职院校科研应侧重于应用技术,制定并实施严力的打假制度与措施。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教师可以做理论研究,但更应侧重于应用技术研究,在其职称评审过程中也是如些。党和政府已经意识到校园腐败问题,在职称评审过程中,打假制度不严,措施不得力,这不仅影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对以科学技术、技术技能提高产品质量,推动国民经济内涵发展也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对参评对象科研成果造假,对评审专家不质疑科研造假的要有相应的处罚制度及具体的实施方案。(3)建立网络公开化评审平台。建立网络公开化评审平台,按专业建立评审群组,每个参评对象按专业群组把相关佐证材料上传到公共评审平台中,一方面可提高评审的透明度,增强公平公正,另一方面是有利于激励高职教师的发展,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4)提高高职教师基础工资,拉大职称等级之间的工资差距。提高高职教师基础工资,拉大职称等级之间的工资差距,这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引进优秀人才,也会无形中提高高职院校内部反腐与打击学术造假的意识,以便形成良性循环,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
高职院校只有内涵式发展才能服务于企业,才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高职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突出技能主体地位,制订科学、严力的学术打假制度与具体措施,是引导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致关重要因素,既需要政府的宏观政策约束和引导,也需提高全民的监督意思,特别是高职院校教职员工的认识意识和自觉尊守意识。
作者:刘理云 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篇10
而在7月5日,唐骏“学位门”事件呈现了戏剧性走势——唐骏向媒体发出了他取得博士学位的美国西太平洋大学的证书复印件。并且宣布对此事封口的宣言。然而,誓不罢休的网友群起调查西太平洋大学,“野鸡大学”的传言也甚嚣尘上。
广大网友针对唐骏学历造假事件展开了一场:“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的网上辩论。不过也有网友一针见血的指出,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根本是一个伪命题,学历造假事关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唐骏的诚信问题,这才是大家应该讨论的重点。公众确有必要公开质疑,因为榜样不可能完美,但榜样应该是诚实的。
集众多耀目光环头衔于一身的“打工皇帝”唐骏,在互联网和IT界是名副其实的精英。可是在信息透明、公开的互联网领域,一切处于阳光之下,而此次学历造假门事件,引发了一轮名人更新“百科简历”的热潮。商业金融、娱乐圈、科技等领域的不少名人的百度百科词条都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
此次“学历造假门”事件最初从方舟子的新浪微博流出,到唐骏在搜狐微博中回应,微博这一目前互联网最流行的传播形式同样受到空前关注。在新浪微博贬唐骏者多,而在搜狐微博挺唐骏者更多。两大微博阵地,两大相反观点,方舟子大战唐骏,此次唐骏“学历造假门”的背后,凸显了新浪与搜狐正在掀起的微博大战。搜狐副总裁方刚表示,与新浪在微博圈中比拼的是产品的技术能力、文化特征,或者是差异性、特色等。
篇11
不过“打假斗士”方舟子发现这个传说过于夸张,他引用哥伦比亚大学的原文链接称:“她只是应邀参加一堂反恐课的讨论,讨论她主演的电影《V字仇杀队》,怎么在中国就成了客座教授?”
但这损害不了娜塔莉・波特曼头顶“天才”的光环。《纽约时报》给波特曼的身份标签是:奥斯卡影后,以及早熟的科学家。
娜塔莉・波特曼进入的是真正严肃的科学领域。她高中时发表的论文题目是:《演示糖的氧气酶制法的简易方法》。凭借此篇论文,她杀入“英特尔科学奖”(Intel Science Talent Search)半决赛。这个科学奖是全美公认要求最高、最精英的高中科学研究竞赛,它吸引了那些出类拔萃、拥有远大理想的年轻科学家们。在这项有着69年历史的比赛中取得过冠军或优秀成绩的选手们,后来累计获得过7次诺贝尔化学或物理学奖,2次菲尔兹奖,以及6个国家科学奖和技术奖,还有一长串的麦克阿瑟基金会基金。
自小学以来娜塔莉・波特曼就是全A的成绩,直到高中毕业、进入哈佛大学学习神经科学和思维演化。她在哈佛的导师阿比盖尔・A・贝尔德说:“我曾任教于哈佛大学、达特茅斯大学和瓦瑟学院,有幸教过许多非常聪明的孩子,但很少有人像娜塔莉・波特曼一样拥有这么高的天赋,这么强的思维能力,而且这么努力。她从不把任何一件事看作是理所当然的。”当娜塔莉・波特曼从哈佛毕业时,她关于测谎的毕业论文得了A+,并且作为助教继续做了一段时间研究。
除娜塔莉・波特曼之外,还有不少好莱坞明星用奖项、学位、专利或以其名字命名的定理来证明自己的学术实力。
常被称为“好莱坞最美的女人”的演员海蒂・拉玛(Hedy Lamarr),也被称为“CDMA之母”。她发明了鱼雷导航技术“跳频”,并获得专利。这种技术可以防止信号干扰,确保鱼雷不偏离目标。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跳频”技术为3G移动通信技术奠定了基础。
拉玛的成名期是上世纪30年代初,十多岁的她因为惊人的美丽被一位美国导演发掘,从此便踏入好莱坞。
在第一段与奥地利大军火商曼德尔的婚姻中,拉玛经常参加丈夫的商业会议,凭借之前通讯专业的知识,学会了用无线电信号控制武器。但是无线电信号有时会阻塞,拉玛富有远见地认识到,不断地和随意地改变无线电波频率,可以防止信号阻塞的发生,从而防止敌方干扰。当她与曼德尔的婚姻破裂后,她便将这些技术运用到了自己随后的发明中。在拉玛看来,“电影往往限于某一地区和时代,而技术是永恒的”。
拍戏和念书兼得
要想在拍戏和念书之间找到平衡,不只需要天赋。尤其是对于童年出道的明星来说,自律和坚持更为重要。
娜塔莉・波特曼的繁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边拍戏边念书已经够她忙的了。16岁接拍《星球大战》的时候,为不耽搁学业,波特曼表示希望拍摄尽量集中在暑假,和所有信赖她演技而愿意做出部分让步的导演一样,乔治・卢卡斯同意了她的请求。为了参加高中期末考试,波特曼连万众瞩目的《星战前传1》的首映式都没参加。
在这种情况下,娜塔莉在高中时参加“英特尔科学奖”竞赛,意味着要做一个有获奖价值的科研项目,当其他朋友们尽情享受青春时,要把每天晚上、周末以及寒假和暑假等所有的“自由”时间都用来进行真正的原创性科学研究。
念大学时,波特曼也当过实验室的研究助理,虽然仍然有不少的演艺活动,但她从来没有要求过延期,或者推卸责任。比如,如果她需要出现在莱特曼秀(Letterman show,脱口秀节目),她就会提早完成论文。“她非常自信,并且很好地把握了本身的优势和劣势”,波特曼的导师贝尔德说,她的心智年龄已经超出了她的实际年龄。“波特曼曾说 ‘有那么多哈佛大学的人在课堂外做了杰出的事情,只是碰巧人们喜欢看我做的事情’”。她还告诉《纽约时报》:“我不在乎读大学是否会断送我的职业生涯,比起当电影明星我更希望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相比之下,《哈利・波特》系列中“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就有些后劲不足。
艾玛・沃特森获得赫敏这个角色的时候只有9岁,在念大学之前她拍完了整个系列―一共八部大制作影片。她是在片场度过了自己的少女时代―一天工作12个小时,每天六点半就必须到片场准备,年年如此。
为了保证学业不受影响,沃特森每天要花3个小时接受辅导和补课,并抓紧任何空隙时间复习功课,甚至包括在弄发型的时候。“天知道这么多年我在片场总共呆了多少个小时”,沃特森说:“不过我的司机奈杰尔好像计算过,最后一部电影拍完,他开车累计的距离,大约能绕地球两圈。”
尽管如此,艾玛・沃特森还是以全A的成绩考取了美国常青藤名校之一的布朗大学,攻读英语文学和历史专业。在入学前她曾表示:“我只想和一般人一样上大学,因为我不想走到哪都看到《哈利・波特》的海报。在拍摄《哈利・波特》之外,我最大的放松就是坐下来,读一本书。”
面对日益增多的演艺事务,最近艾玛・沃特森忽然宣布暂时休学,专注于发展演艺与时尚事业。她发表声明称:“当一名学生并兼顾工作,对我已不太可能了。”
篇12
资本市场监管者维护资本市场效率或曰维护市场的“三公”原则重要的一方面是通过“打假”和惩戒违规者来实现的。亲历恭为地查处和以独立审计报告为线索是进行“打假”的两大方面。要维护资本市场的效率,还在于将违规者绳之以法,以警当世和后世,通过足够的惩戒来提高违规者和潜在违规者的违规成本。显然这主要地是依赖于资本市场监管者。
2.保护(中小)投资者保护中小投资者其实也可以体现在维护资本市场的“三公”原则之中,本文单独加以讨论,是在于当资本市场出现“假得以行其道”的时候,更容易受到利益侵害的便是中小投资者。在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下,不乏众多的“执着的”“寻租者”,所以完全地将资本市场运行交诸市场自身时,“阳光交易”的市场里可能会有太多的“黑暗”。譬如,中国之所以一开始没有实行上市“注册制”,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中国的独立审计实际上还不够“独立”(客观、公正),还不足以胜任对资本市场的经济监督责任,而中国的(中小)投资者却又不够成熟,难以保护自己,实行“审查制”和“核准制”的本意便是为了控制上市公司的质量,防止出现公司舞弊而事务所又同流合污以侵害投资者的行为。
二、我们对独立审计赋予了什么作用?
独立审计的基本功能是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鉴证。独立审计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鉴证审计对资本市场主体进行了过滤,提高了市场主体质量。验资审计和证券市场上市前审计对市场主体的“准入资格”进行了审查,防止了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的不合格主体进入市场,有利于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第二,鉴证审计对市场主体的信息进行了过滤,提高了信息可靠程度,即经济鉴证作用。审计后的信息为社会投资者进行投资选择提供了决策依据,有利于维护投资者利益。同时,投资者的决策选择会影响资本的流向,从而对资本市场中的资本进行了再配置,进一步导致了社会资源的再配置,优化了社会经济资源,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第三,CPA的鉴证尤其是财务报告鉴证有利于监管部门进行市场监管。这主要表现在CPA的鉴证意见为政府监管机构提供了监管线索。以我国目前的年报审计为例,政府监管部门对相当部分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的惩罚,就是监管机构参考了CPA审计出具的非无保留意见,从而进一步挖掘出了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并做出了相应处罚。这显然有利于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和整顿资本市场秩序。
三、独立审计·资本市场监管与会计信息失真
公司管理当局(经理)是否违规,进行制度违犯和对委托人的违约,即是否进行会计造假,我们可以用一个约束函数模型加以总结:N=F(p,c,e)。N代表经理的制度违犯与违约数量,p代表经理在制度违犯和违约后被发现的可能性,c代表被发现后的惩罚或经理人付出的“成本”(制度违犯成本和违约成本,姑且统称为违规成本),e代表剩余项。很显然,N主要取决于p和c,并且N是p和c的凹函数,即p越大、c越大,则N会越小。p的取值主要由独立审计来实现(当然还可以有其它方式实现,如监管部门的独立查处),c的取值在于资本市场的监管者确立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制度违犯和违约惩处力度。总之,独立审计和资本市场监管的恰当配合,为公司管理当局施加了一个强有力的外在约束,减少了公司管理当局进行会计信息粉饰的可能性。
下面我们来进一步来讨论一下独立审计和资本市场监管问题。
1.独立审计
当独立审计在鉴证方面,表现得独立(客观、公正)时,那么独立审计便为公司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监督经理的“武器”,投资者根据鉴证后的财务报告进行经济决策(如,是否更换经理、是否采用“用脚投票”),并且还考虑是否对经理的欺骗与欺诈行为进行诉讼惩罚,因此经理碍于独立审计的“经济警察”作用,将考虑对自己的行为是否进行约束,是“偷懒与欺骗”,还是“努力与诚实”。
对于独立审计而言,它是决定p的主要因素,这取决于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有着良好的执业质量。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取决于事务所的执业能力和执业的独立性,而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粉饰问题之所以未能发现,并不是因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能力太差了,往往是它的独立性太弱了,这表现在事务所的鉴证业务方面不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会计报表审计。红光事件、百文黑幕又说明了什么?以郑百文为例,正如有人说:“……它是上市造假,绩优也是造假,‘国企改革的一面旗帜’也是蒙来的……明明是一堆‘垃圾’……”,可还是“过五关,斩六将”,在股市逍遥恁长时间;当危机爆发,黑幕掀开,却也迟迟得不到应有的处罚。上市公司以造假居然可以混入资本市场,并可在资本市场混迹多年,不仅是导致资本市场的无效率、低效率,而且更是让人对资本市场的“经济警察”——注册会计师又还有多少信心?不合格的公司得以混入和混迹于资本市场,除了公司、地方政府和监管者的原因外,注册会计师是不是关键的原因所在?——为了“利”而放弃了职业道德操守,为了“利”而违背了“经济警察”独立、客观、公正的经济鉴证责任。
要提高审计质量,关键在于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那么怎样增强事务所的独立性?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着手:职业道德操守、事务所的规模化和违规成本。
(1)职业道德操守职业道德操守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内在道德素质修为,当在资本市场里进行执业的注册会计师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时,显然能够增加独立审计的独立性,但由于影响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操守塑造的因素太多,主观性太强,本文在此不做过多讨论。
(2)事务所的规模化事务所的规模化可以大大增强事务所的执业独立性我们知道,不同的审计意见带给客户管理当局的压力是不一样的,一般(有问题的)客户管理当局并不喜欢事务所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管理当局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往往要求事务所出具他们所希望的审计意见,若事务所不愿配合,便动辄以更换事务所相要挟——即“购买”审计意见,事务所这时便会遇到巨大的来自于客户管理当局的压力:是坚持公正和独立?还是为了不丧失“准租金”而顺从管理当局?事务所面临着两难选择。当事务所实现一定的规模化以后,事务所便会有更大的动机——为了维持自己的声誉而坚持独立和公正。因为当事务所是规模化经营的时候,一方面不配合某一个审计委托人而产生的租金损失将不足以对事务所构成威胁;另外一方面,顺从管理当局反而会因小失大,声誉的受损会使事务所得不偿失。
(3)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违规成本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也有自身的效用函数,进行违规的成本与效用权衡。我们可以认为事务所的违规成本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是资本市场。首先“时间(或许)能够解决一切”,当初的违规最后可能会得以发现和公开,如琼民源事件、红光事件等其中黑幕的最终揭开将做假的事务所也暴露了出来。资本市场对违规的事务所将缺乏信任,而且资本市场和会计市场的优胜劣汰也会对违规事务所进行惩罚,如导致事务所的客户丧失、受害投资者的诉讼。其二是监管者对事务所的惩罚。资本市场的监管者对违规事务所给予足够的惩罚,形成惩戒效应,使事务所不再(不可)轻易“犯规”、不可能再“犯规”。在此,我们有必要引用一个博弈论的经典模型——“小偷与守卫”来说明一下对违规事务所的惩罚可以得到的良好经济效果。我们可以把作弊的公司比做“小偷”,而将执行独立审计的事务所比做“守卫”。从“小偷与守卫”的博弈模型中,我们得到了如下其启示:加重对守卫的惩罚在短期中的效果是使守卫真正尽职,而在长期中则起到了抑制盗窃(本处可理解为公司做假)的作用。由此看来,是否给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的合理的足够的惩罚对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有着积极的影响。
2.资本市场的监管者
资本市场的监管者对经理和事务所的违规与否有着巨大的影响。首先,经理是否进行会计信息粉饰还在于实施这种行为是否会受到资本市场监管力量的惩罚,这积极地影响到经理的违规成本。公司管理当局进行会计信息粉饰实际上是对会计制度的一种违犯,是对委托人的一种违约。为了减少经理人的制度违犯与违约,对其约束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在于要对其进行强制性监管,若经理人进行制度违犯与违约便对其给予应有的惩罚,使制度违犯者和违约者得不偿失。很显然,让经理人提高制度违犯成本和违约成本,才能有效地防止经理存在侥幸的心理去进行制度违犯和违约。其次,资本市场监管者对事务所实施的惩罚积极地影响到独立审计的独立性,并进而影响到公司管理当局的造假行为(会计信息的失真)。
显然,资本市场的监管者要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关键在于公正严明地执行监管责任。如果上市公司和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的违法违规操作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又让人对资本市场监管者的“天下为公”有多少信心?
四、结语
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虽然可能很多,但总可以归类于企业内部原因(如产权因素、经理报酬契约因素等)和企业外部原因(除独立审计、资本市场监管外,还有资本市场自身的约束作用、会计制度的优化等),但就企业外部因素而言,独立审计和资本市场监管不能不说是两个非常关键而且有相互联系的因素。由于资本时市场建设的近10年来的成果还只能算是“袖珍型资本市场”或“一般资本市场”,在诸多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中,除独立审计与资本市场的监管外,其它大多数因素要发挥积极的作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随着我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深入发展,根据资本市场的发展规律,我国资本市场也必定向“规模资本市场”迈进,而且我国目前已经开始处于向“规模化资本市场”的过渡时期。但是在我国资本市场过渡为规模资本市场之前,更注重外部监督,看来是比较合理的。因为,独立审计和资本市场的监管发挥作用是最直接的和最明显的。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
2谢识予,经济博奕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77
3谭劲松等.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思考,1999年中国会计学会“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研讨会”提交论文
4瓦茨,齐默尔曼.实证会计理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篇13
体育—这一人类社会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体育的实际社会效能不仅表现在增强人们体质,同时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国家安定团结、丰富文化生活、培养人们良好的个性心理、促进经济发展、发展国际交往和促进人们之间的友谊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现在出现了一些体育社会问题,不仅影响正常的社会生活,干扰人们生活,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正常运行;同时妨碍体育的正常健康发展,既不利于正确地完成体育的目标,也不能充分发挥体育的各种效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治理。
所谓体育社会问题是指:以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与体育运动相关联的社会行为、关系、作用和事实,出现病态或失调,危害了正常社会秩序,并影响体育运动正常运行和协调发展,需动用社会力量解决和控制的社会现象。具体的体育社会问题,有时表现为一种客观行为,如“吹黑哨”、“打假球”、“滥用违禁药物”等等;有时表现为一种客观现象,如“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失衡”问题,“我国竞技队伍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以及“‘体育政治化”问题等等。
综合起来说,我国体育社会问题的影响和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体育的影响:妨碍体育的公平竞争,站污了体育的形象,_对运动员、教练员及人民群众身心产生危害,导致体育畸形发展。第二、对社会的危害:干扰人们的生活,严重时能扰乱社会正常运行秩序,甚至引起和激化社会矛盾。
二.体育社会问题的治理
1、治理体育社会问题的必要性。
正因为体育社会问题同时具有两方面的危害和影响,所以要对体育社会问题进行治理。另外,治理好体育社会问题,对消除体育中不公平竞争现象,维护体育原有的纯洁的精神,促进体育的健康发展,让体育更好地为建设我国的“两个文明”服务,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具有现实的意义。同时,我国的某些体育社会问题几近“疯狂”,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如前段闹得沸沸扬扬的“黑哨”事件,但是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要“捂着盖子”,不敢揭开。当我们为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而欢呼时,又有谁知道正是中国的这种“国粹”—“假球”、“黑哨”,耽误了我国足球运动多少时间。
2、治理体育社会问题的手段。
①行政手段。因为目前我国政府是利用行政力量来对体育实施宏观调控,那么治理体育社会问题就少不了要通过使用行政手段。采用行政手段治理体育社会问题,是通过制定体育的方针、政策、调拨体育经费、任免体育官员、审批体育社会团体、开展重大体育活动,以及通过对各种体育理论的选择和评价,组织研究体育的发展战略,编制体育的规划和计划来实现。
②法律手段。法律手段在治理体育社会问题中起着主导性和规定性的作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各体育社团的群众团体法等。它具有明显的强制性、稳定性和不可违背性,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在体育竞赛中严禁使用禁用的药物和方法,禁用药物检测机构应当对禁用的药物和方法进行检查”,“在体育竞赛中使用禁用的药物和方法的,体育社会团体按照章程规定给予处罚;对国家工作人员中直接负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这是对解决“滥用违禁药物”问题的直接写照。在运用法律手段对体育社会问题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应注意两点:其一,具体针对某些问题的法律条文,随着这类具体问题的解决而自动失效,对于这些条文要予以扬弃。其二,对可预见性的新的体育社会问题,应通过立法的手段提前予以控制,以避免这类问题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
③纪律手段。纪律是国家机关或社会团体为自己的成员规定的行为准则,与法律不同的是,因各组织的性质、目标不同,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纪律,所以纪律有多样性的特点。纪律是法律的辅助手段,也具有强制性和不可违背性。纪律手段在治理行为性体育社会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
④社会舆论手段。社会舆论可以督促某些现象性体育社会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对一些行为性体育社会问题具有控制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社会行为的导向。社会舆论往往暗示出特定社会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以体育这一特定社会现象作为一个社会层面,它的基本价值规范是“更快、更高、更强”,基本行为准则是“公平竞争”。这正是社会舆论一直关注和监督足球运动中的“假球”问题和“黑哨”问题的原因。其二是社会行为的约束。社会舆论是一种公意,反映大多数人的意见,对少数人的与众不同的言行,特别是越轨行为具有压力。如“吹黑哨”、“打假球”等是少数人的行为,这些人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往往会改变或放弃自己原来的行为。
⑤其他手段。包括道德、习俗、信仰等手段,它们主要是通过对人的思想、观念、认识等产生作用,然后再对治理体育社会问题产生影响。如“运动场暴力”问题,不仅影响正常的体育比赛,还对运动员和观众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通过对运动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后,可以适当地缓解或解决这一问题。这些手段虽然不像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来得强烈和直接,但在治理体育社会问题过程中,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3、治理体育社会问题的基本要求。
①应具有客观性。只有对实际问题进行正确、客观的认识,才能发现问题的症结,进而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然而,我们的认识往往受到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不能作到公正和客观,这要求我们对具体的体育社会问题作具体的分析,有效的治理必须建立在正确、客观的认识上。
②应具有针对性,或称选择性。在治理体育社会问题过程中,无论是采取哪一种治理方式或治理手段,都要针对具体的问题。或者说治理具体的问题时,采取的方式、手段应有选择性,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否则适得其反。
③应具有灵活性。在治理某一问题时,往往有多种方式或手段可供选择,在选择具体的方式和手段时,要依据问题的发展和变化,灵活地变换选择,才能有利于体育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控制。
④应具有适时性。体育社会问题都是发展变化着的,因此在治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适时性。比如,相关的法律条文一定要适用于现时期的问题,而不应只是对过期问题的鞭答;社会舆论一定是关注现时期的问题,而不应仅是对未来假想问题的谴责。
4、治理体育社会问题的两个基点。
治理体育社会问题的基点应该放在对现行体育体制和体育法制的改革和完善上。包括体育社会问题在内的任何社会问题的产生,几乎都与相应的社会制度和体制的失调有关,并且在导致社会问题的各种原因中,体制和法制的失调往往是根源性的。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变迁的广泛性和迅速性,使得某些体制和法制上的东西存在缺陷或混乱。如我国的足球管理体制,“中国足协”既是民间足球协会又充当足球运动行政管理机关,既是“甲级”联赛的组织者,又是管理者、经营者,还是执法者。这种体制,与我国球迷痛恨的“黑哨”、“假球”等问题的出现,有着莫大的关系。《体育法》只对体育比赛中的裁判权利义务作了一些规定,但没有对裁判的违纪违法行为作出相应的处罚。甚至在中国足坛“黑哨”现象曝光后,却一时找不到适当的法律条款来惩处。
根据以上事实,笔者认为为了有效的治理体育社会问题,应该合理地改革我国的某些体育体制,进一步完善体育法制。具体的说:在体育体制的改革方面,应确实分清行政、管理和经营的性质、权限和责任,不能因体制自身的混乱,而成为体育社会问题产生的“温床”;在体育法制方面,《体育法》中应该具有详细的对违反有关规定作出处罚、处理的条文,不能因自身的漏洞,而让某些体育社会问题的产生有空可钻。
三、正确认识当前存在的体育社会问题
1、应该充分地认识到体育社会问题存在两个方面的影响和危害,不能文过饰非,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治理。同时应客观认识到体育社会问题与其它社会问题相比,其对社会的影响力和冲击力要相对较小,在治理体育社会问题过程中,不要将之盲目扩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