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阶段目标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阶段目标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阶段目标总结

篇1

一、五分部项目概况

重力流管线全长为37.09km。五分部项目部负责重力流桩号4+000~37+000段共计33km管线及配套建筑物,管线为直径1200mmm的Q355B钢管,其中各类附属建筑物393座,分别为镇墩200座、各类阀井63座、公路路涵5座、生产路涵60座、管桥1座、过沟防护41座、交叉建筑物21座、穿渠建筑物4座。

兴仁支线20.5Km;

二、项目责任管理目标情况

(一)市场目标

XXX一标段五分部项目部为XXX一标段项目的其中一个分部。没有因本分部工程的履约不利而受影响。

(二)经济目标

XXX一标段五分部项目部,根据大项目部任务划分总投资价款3030万元。

2020年10月1日至12月20日累计完成产值350万元。

XXX一标段五分部由3家施工劳务公司施工,有两家施工队伍11月底进场,不具备结算条件,剩余一家已完成2020年结算。

(三)管理目标

1、进度管控

总合同工期2020年6月18日开工,2022年5月20日完工,历时702天;重力管线计划开工日期2020年8月10日至2020年11月25日,历时107天;

因重力流管线图纸迟迟未定,2020年9月29日下发0+000~11+300段施工图纸,10月29日下发11+300~37+094段施工图纸,2020年12月10日下发镇墩、过路管涵、阀井等建筑物图纸;比计划工期延迟51天;

(1)工程进度情况

重力流桩号4+000~11+300段9月29日下发图纸,施工队10月1日正式施工,边协调征地边施工,按照进度计划已基本完成目标,剩余1Km防洪堤。

重力流桩号11+300~37+000段10月29日下发图纸,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开始征地协调,因征地协调缓慢,施工队伍11月25日进场开始施工;该段管线22km地质条件为湿陷性壤土,基础需翻夯和2:8水泥灰土处理,冬季无法保证施工质量,无法进行施工。

(2)工程完成情况

截止12月20日,完成管道沟槽土方开挖9.3Km,土方量17.5万m3。完成的Q355B直径1200mm壁厚14mm钢管5.3Km,完成土方回填2.5万方,完成镇墩5座。管材进场8160m,其中壁厚14mm进场7300m,壁厚12mm进场860m

2、质量管控

本分部项目工程截止年底未发生任何质量事故。

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和关键部位单元工程质合格率达100%;

进场材料检验、试验率达100%,使用合格品材料达100%;

质量评定资料填写规范、齐全并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

3、成本管控

(1)成本测算

工程实施前,根据工程所在地人工、材料、机械价格、施工图纸以及合同清单对本工程进行成本测算,分析项目成本单价和劳务公司招标控制单价,并在劳务公司招标单价中将所包含施工内容进行描述,上报大项目部进行审核,并经大项目部上报局公司核算部进行审核确认。

(2)劳务队伍选用

选用在局公司备案的有资质和实力的劳务公司,并邀请水利工程市场中有资质实力的劳务公司进行招标,以成本测算的招标控制价为最高限价进行招标,并提供控制价所包含施工内容,有大项目部统一在局公司进行公开招标确认。

(3)合同管理

合同签订后需要对全体项目管理人员和劳务公司现场代表进行交底。交底要明确承包范围,所承担的风险,合同单价的组成以及所含施工内容,明确工程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相关奖惩制度。

(4)二次经营

工程开工后,第一要认真复核图纸,对照工程量清单,尽早发现图纸错误、清单中的漏项及隐含工程量。第二要进行工程量清单分解,建立计量台帐。第三要熟知合同条款、计价规范(各细目包含的工作内容),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和地质情况及时上报变更手续。

4、安全管理

在项目施工中,我分部项目部的施工安全目标是实现“五无”、“两控制”,具体来讲是实现无人员伤亡、无重大行车事故、无重大交通责任事故、无重大质量事故、无重大机械事故和人员重伤频率控制在0.6‰以下,轻伤频率控制在1.2‰以下。

工程开工到目前为止,未发生一起重伤事件,实现了既定的安全目标。

主要措施如下:

安全教育:每一项工程开工前,项目部组织管理人员对施工班组进行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质量技术进行交底教育。通过微信APP建立安全群,宣传安全知识,监督劳务公司班前教育落实情况。

安全检查:制定安全检查计划,组织各劳务公司负责人定期+不定期对各劳务队伍生活区、施工区进行安全大检查,并进行评比。邀请业主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参与。

5、工作亮点

在进行重力流管线4+000~11+300段DN1200钢管安装过程中,以签协议保质量、进度、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市场招聘,选用技术熟练焊接工人进场施工,最高峰时9名焊接工人焊接钢管15根180m,探伤检测全部合格;在施工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平均每天焊接长度150m,且质量合格。

三、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1、外协队伍能力弱

进入现场的外协队伍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太弱,管理人员基本无学历,技术人员为社会低学历人员,技术较弱。接受项目部各项交底和培训能力弱,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执行,导致出现安全和质量隐患。

2、人员配置不足、管理意识薄弱

五分部项目部负责区域为重力流管线,长33km,刚开始职工只有3人,施工占线长,施工时管理协调不及时,管理意识薄弱,时常出现安排什么做什么,资料员和安全员由技术人员兼职,这方面技能和意识较弱,经常出现安全隐患不能很快辨识和辨识不到位,给施工过程在造成安全隐患。资料出现漏缺错误或不及时,验收评定不及时,导致现场工作滞后。

四、项目存在的风险及改进措施

1、劳务队伍管理风险

重力流管线工程,呈线性结构,全长33Km,为保证工期,劳务队伍需求量大,通过局招标平台及办法进行招标,但劳务公司现场管理人员基本为无学历人员,只凭社会经验进行施工管理,项目部安排的工作阳奉阴违,虽按照合同进行处罚和返工,但依然对项目总体进度和公司形象造成不可挽回影响。

改进措施:面向社会招标有实力的工程公司,业绩和人员配套,具有一定的垫资能力,管理人员有一定学历并具有相关工程的管理经验,严禁借用资质的“包工头”进入。进行淘汰制管理,劳务公司达到两个项目不满足要求立即进行停止合作。

2、安全风险

清水河一标段五分部项目部为重力流管线工程,呈线性结构,全长33Km,点小线长,建筑较多,工作面受限,安全员为项目技术人员兼职,业务能力不强,经常出现安全隐患不能很快辨识和辨识不到位,给施工过程在造成安全隐患。

改进措施:(1)局公司安全监督部不定期开展培训课,让项目上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轮流参加培训,增加业务知识。(2)到工地安全检查时不要只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对安全员进行通知整改,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和工地上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实操交底培训,加强项目全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能力。

3、成本管控风险

五分部重力流管线部分成本管控风险主要体现在劳务队伍单价成本管控和现场设计风险管控。劳务队伍单价风险主要只在于招标时清单描述和特征描述与施工阶段不符,如招标时钢管直径为1400mm,施工时变更为1200mm,回填土招标时管中以下压实度为0.92,施工时变更为0.95。设计风险在于边设计边施工,图纸不及时,导致无法统筹安排、资源利用率低,工期延后,项目成本增加。

改进措施:(1)在劳务队伍招标阶段,将招标单价所包含工序必须罗列明确,出现工序变化和特征变化时,价格调整的办法和要求须在合同中描述清楚,中标后签订劳务合同时在合同中明确单价中所包含内容并交底明确。(2)设计风险:在施工前先进行工程整体规划安排,找出关键路线,确定施工前后计划,上报图纸需求计划,按计划向监理方、业主方、设计方督催设计图纸,并做好图纸签收台账,因图纸不及时导致工期延误,及时上报工期索赔。前提是在签订合同是条款要明确。

五、后续工作计划

1、因设计图纸和征地问题导致工程进入冬季施工,重力流管线存在湿陷性壤土,基础在冬季无法处理;本年度工作目标未完成。计划来年进行施工,为保证保证2021年5月底完成通水任务,在2021年2月底进行施工,引进多家施工队伍,将段落划小,集中力量实施。

篇2

2、加强安全预案和安全演练工作,项目部狠抓消防、用电、防汛安全预案和安全演练,其中消防、防汛演练得到淮南市有关部门高度评价,并在大汛来临时起到较大作用,项目部根据演练情况,在洪水来临之时,及时撤离河滩内人员、设备,避免了较大损失。

3、加强日常安全巡查工作,项目部坚持日常巡查的同时,联合业主、监理每月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4、项目部高度重视挂篮、移动模架、主桥桩基、主桥钢围堰等关键施工部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抓好关键工序、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5、项目部重视安全基础工作,认真做好安全制度建设及安全内业资料归档工作,内业工作通过安全体系认证及安徽省质检站检查工作。

篇3

难点2: 员工所提交的绩效过程数据无法反映其工作成绩。

以上难点最终导致绩效管理体系的推行与员工的日常工作发生脱节,使得绩效管理体系流于形式。经过多年探索,笔者所在企业在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项目中,推行了一套融绩效管理与项目管理于一身的绩效管理体系,较好地克服了以上难点。该体系通过科学地组合绩效管理体系的要素和项目管理的要点,把绩效管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项目管理过程,对于企业信息化项目的进度管理和项目目标的达成,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把我们的实际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项目绩效管理框架分为四部分: 绩效目标的制定、绩效阶段划分及计划制定、阶段绩效总结和评估的提交、项目总体绩效目标总结。

绩效目标制定: 依据项目目标制定;

绩效阶段划分及计划制定: 绩效阶段划分是绩效计划制定的基础,通常依据项目规模以月或以周作为绩效管理的基本单位;

阶段绩效总结和评估: 在每个绩效阶段结束后提交绩效总结;

项目总体绩效目标总结: 每个绩效阶段的总结累积成项目总体绩效目标。

下面分别介绍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

第一步:

绩效目标的制定

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实施需要首先明确项目目标,而项目的目标也就是该项目组最终的绩效目标。众所周知,项目的目标无非就是围绕着三要素展开: 即质量(Quality)、成本(Cost)、交付时间(Delivery),对于某一个具体的项目而言,项目的QCD就是项目的绩效目标!

尽管从表面上看,确立绩效目标很简单,那就是企业管理者在明确的企业战略目标与任务的前提下,将需要项目经理、员工做什么、改进什么、朝哪个方向努力等要求归纳出来,归纳的结果就是工程项目绩效管理的目标。但是,需要注意,在归纳绩效管理指标时,应能体现该项目对企业总体目标的贡献。另外,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绩效目标一定是企业管理者、项目经理和下属员工共同制定的,人力资源部代替不了。也就是说,绩效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多沟通,由上而下。只有这样,完成目标才能做到由下而上,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才会有积极性。

第二步:

以绩效阶段划分为基础提交绩效计划

为了保障最终绩效目标的达成,需要结合项目的实施过程先把最终目标分解成阶段绩效目标,然后再把阶段绩效目标分解成个人绩效目标,最后把最终绩效目标分解为固定时长的阶段绩效目标。原则上我们推荐以周为一个绩效考核阶段,由于阶段绩效目标的达成是最终项目目标达成的有利保障,因此,要做好绩效管理工作必须首先从阶段绩效目标的确定开始。

项目经理根据项目目标,通过召集项目工作会议,确定项目的阶段目标,以周为单位分割,则可确定项目组的周工作计划。周工作计划确定后,各项目组成员根据周工作计划的安排,制定自己的绩效计划。每人需要明确自己本周的具体工作,并明确自己所需执行的公共工作以及公共制度的执行。这样,一方面项目工作可以在每周落实到人; 另一方面,公共性的工作或者制度要求也可在每周落实到人。具体来说就是,每人的绩效计划包含工作计划和公共要求两部分。每周个人绩效计划中体现个人周绩效目标,将每周项目组各成员的个人绩效目标的累加,就成为项目组每周的绩效目标。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通过对实际周阶段绩效总结数据与周目标绩效进行比对来监控项目的完成情况,一旦发现周阶段绩效目标没有达成,则需进行原因分析并及时采取项目管理措施,尽早干预和调整。如通过加班、增加人手等多种办法调整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偏差,以期将项目的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在个人的绩效计划中,除了说明本周自己要执行的具体工作外,还需要同时说明执行该任务的资源需求或其他工作条件,并同时明确执行该任务的验收准则。例如,张三在本周要实施一个压力测试,则工作任务是压力测试,验收准则是提交压力测试报告,所需资源是具备压力测试环境。一般而言,技术开发工作以提交代码并通过测试为验收准则,方案书写工作以技术方案文件通过项目组评审为验收准则,项目活动以该活动成功完成为验收准则,公共制度的遵守以项目组没有收到投诉为验收准则。在个人绩效计划中,本周有多项工作的,需要注明每项工作的权重,权重代表该项任务的工作量。

当项目组成员在每周一完成自己的绩效计划之后,提交给项目经理,如项目组分为多个小组,则每个组员提交自己的绩效计划给组长,组长提交自己的绩效计划给项目经理。 收到下属提交的绩效计划后,直接上级首先需要判断该成员的计划是否符合周计划,是否有遗漏或者理解上的偏差,是否需要给下属提供工作条件或者资源,一旦直接上级发现有不清晰之处,则直接上级需要找到该成员进行工作沟通以达成共识。当直接上级审批通过,则该成员的绩效计划开始生效,并存档。

在每周的周一,项目组所有人的绩效计划自下而上提交,并经项目经理同意存档,然后在每周的周五,进行下面将要谈及的绩效总结工作。

第三步:

阶段绩效总结与评估

在每周的周五,按照绩效计划提交的同样过程,下属先对自己本周绩效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对每项任务都需要明确标注是完成、部分完成、还是未完成,对于部分完成或者未完成的工作,需要说明原因和理由,并列出可能的补救措施和建议,如申请加班或申请直接上级列入下周的绩效计划。每个人根据绩效计划的完成情况,再根据任务权重,采用百分制给自己打分,提出自己本周的绩效考核成绩。

直接上司收到下属的绩效总结后,如果发现是未完成或者部分完成,则属异常,就需要找该成员了解详细原因,对于因客观原因造成未完成的,需要确定补救措施; 对于下属因工作能力而未能完成的,可以考虑调整该成员的岗位,或者补充其他人员协助完成。对于未完成的异常,直接上司需要规划在余后的几周内赶上,并在后续的绩效计划中进行落实。当直接上司对下属的工作总结进行分析之后,就可以确定该下属的本周工作绩效,根据其自评得分,给出一个直接上司确定的分数,并与该成员达成一致。

当全体项目组成员的绩效总结完成后,项目经理根据已经确定的成员的分数,列出本周项目组成员的分数汇总清单,向项目组公布本周分数排行榜,这种通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实际分数,实现对项目组成员的过程绩效评估,具有客观性,是一种可实现量化考核的有效办法。

第四步:

绩效总体总结和评估

当项目进行里程碑评审,或者项目完成时,项目经理根据各个成员每周的绩效分数,进行累加,形成该成员的绩效总分。同样,对小组成员的绩效总分的汇总就形成了该小组的绩效总分。这样,项目经理能够客观地评价多个小组、评价每个成员,实现了项目绩效的总体总结和评估。

每个绩效阶段成绩的累积就形成了项目总体绩效目标。不过,到此还不算大功告成,这一阶段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 即根据阶段绩效成绩和绩效总分,从整体上总结绩效数据和过程中的经验,对项目进行宏观的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这样我们才有机会在下一次做得更好,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也,最后一步,重中之重!(本文作者工作单位为福建龙岩卷烟厂计算机中心)

链接

项目绩效管理的几点体会

通过上述的项目绩效管理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企业信息化项目中,这种绩效管理方式是简单易行的,在未增加管理成本的前提下,操作性强,目标明确。其中,绩效总结是以绩效计划为依据,不存在随意性或印象分; 绩效计划中的任务是以项目工作为内容,使得绩效计划与项目日常工作充分地结合在一起。我们在实际项目的运作中采用了这种方式,极大地保障了项目的成功实施。总结该绩效管理方式的各个参与人的体会,我们得出以来结论:

1. 评估是量化的。杜绝了感性化的评估,项目组成员容易接受这种方式,促进了项目团队的共同进步。

2. 工作是量化的。绩效总结以绩效计划为依据客观地评估,杜绝了随意性的评估,由于对公共要求部分也实施了评估,避免了只注重工作而忽视公共要求。使得项目工作能够以团队方式有序地推进。

篇4

在现代临床护理实践中,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是管理。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医院的临床医疗质量、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等。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如何把握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确保护理质量的稳步提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护理管理者的中心任务,也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主要目标。因此,如何运用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现代护理质量水平,这是值得探讨的课题。现代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为强化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许多值得引用、推广的方法和手段。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本文就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 概述

PDCA管理循环就是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来进行质量管理,并循环不止进行下去的一种管理工作程序,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又称戴明循环 [1]。它的基本原理是:任何工作都必须有个设想,根据这个设想提出计划、确定目标,然后按计划目标和规定去执行、检查和总结,最后通过工作循环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一个科学的工作程序。在推行标准化目标管理中,PDCA循环转动过程(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就是目标管理活动展开和提高的过程。这是PDCA循环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这个过程是通过四个阶段,八个步骤来实现的。

二 方法步骤

(一) 计划阶段:计划阶段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措施和管理项目等计划活动。这一阶段分为4个步骤:①调查分析质量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②分析调查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③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④针对主要原因,拟定对策、计划和措施。

护理工作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这一过程包括制订质控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等。在制订目标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周密详尽地了解本医院的现状,通过ABC等管理方法绘制出巴雷特图,从中找出影响护理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同时通过因果分析图等管理方法找出造成这些关键因素的原因。经过上述步骤,制订的计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可行。

制订计划时,应注意且必须做到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将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逐级落实。使总目标变成每个护理单元乃至每个护理人员的具体计划。同时所有的计划项目,都必须有明确的进度要求和具体的完成期限。

(二) 执行阶段:执行阶段是管理循环的第5个步骤。它是按照拟定的质量目标、计划、措施具体组织实施和执行。

应根据护理工作质量要求,认真执行所制订的计划。由于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具体性,D阶段要特别注意两点:(1)通过对护士长的委任权限,让她们明确自己在实现目标管理中应负的责任,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管理;(2)护理主管部门要加强与下属科室的意见交流并进行指导。下属科室在执行过程中,应当在系统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制订各自实施计划的“系统对策表”,即列出问题,并对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其目的在于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

篇5

关于心理辅导课过程的设计,钟志农提倡“起承转合”的团体动力思想,认为心理辅导课的过程包括暖身、转换、工作和结束四个阶段。曹梅静、王玲等人提出“导入―展开―结束”的三阶段教学模型。笔者结合他们的辅导设计思想以及以目标为导向的思想,认为心理辅导课过程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五个步骤,简称“三阶五步”。三个阶段是“导入―展开―结束”。导入阶段对应的是暖身步骤;展开阶段占据了整堂课的大部分,包括与三层次教学目标对应的三个教学步骤;结束阶段即课堂总结环节。因此将辅导过程概括为“三阶五步”。

一、导入阶段

导入阶段即暖身步骤,是一堂心理辅导课的开始。心理辅导课需要学生心灵的敞开,当教师走进课堂,学生不仅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同时也存在焦虑与阻抗,这阻碍了学生心灵大门的开放。暖身步骤正是学生心灵之门打开的钥匙。

钟志农特别重视心理活动课的暖身阶段,认为暖身对团体动力起着开启的作用,是整堂课前进的动力保障。笔者赞同其观点,认为暖身阶段不仅暖身更要暖心;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更要启发学生心灵;不仅与下一环节密切衔接,更要对整堂课充满意义;不仅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打下基础,更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和经验开放。

暖身阶段的设计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游戏法,游戏的形式可以使学生身体略微活动,从而促进放松,也可以是对心理有启发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和领悟道理;可以是需要团体间个体相互合作进行的活动;也可以是不需要合作个体独立的活动。但无论如何,暖身步骤的基本原则是每位学生都应该参与其中。不能只让个别同学参与,其他学生观望,如此起不到整体暖身的作用。另外游戏结束时,适当地让学生谈谈感受和启发,教师给予引导和小结,并自然地引出题目和过渡到下一环节内容。一般情况,该阶段的时间为5分钟左右。

总之,暖身阶段减轻了学生的焦虑感和戒备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为整堂课打下了基础。

二、展开阶段

暖身后应该是进入正式的教学与辅导,但是对于这个过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设计。笔者认为这个过程需要密切地联系辅导目标,以辅导目标为指引设计步骤。因此,根据三层目标模式,笔者认为该教学阶段也基本上可以设计为三个步骤,以对应三层辅导目标。

步骤一,What&Why。该环节主要是认知目标达成环节,认知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普遍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简单地说是学生明白“是什么”和“为什么”。因此这个环节可以采用认知法教学,包括故事法、讨论法、艺术欣赏法等,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学生相互讨论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相关概念、原理和意义。选用的素材可以来自名人故事、经典寓言,也可以来自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两者各有利弊,前者对学生有很强的励志作用和榜样作用,后者来自实际生活故事,更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符合学生的口味,对学生的启发更大。一般情况,可以先呈现名人故事,再呈现实际案例,从远到近自然过渡。在故事呈现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可以讨论故事说明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作积极的反馈、引导和总结。一般情况,该步骤的时间为10分钟。

步骤二,Who。该环节主要是态度与情感目标的达成,是学生作为自主、独立的个体体验和探索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的过程。简单地说是学生体验“我的感受是什么”“我该以什么态度对待”,在不断和反复体验中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情感。该环节主要是根据上个环节学生明白了一些现象和原因后,开始试图分析和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在上个环节我们明白了别人身上的一些现象,那么我们自己身上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呢?”然后请学生将自己的情况和原因分析写在纸上,写好之后也可以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情况和感受以及原因。也可以使用想象技术,即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状态(也可以说是催眠),并跟着教师的指导语回忆过去或者想象未来,在想象中体验各种感受。在想象之后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想象的内容以及体验到的感受。还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通过学生当事人扮演具体生活事件,重新经历生活事件和感受;也可以改编生活故事,体验积极的情绪。此环节的学生讨论尤为重要,同伴之间的讨论有助于学生间相互分享体验感受,有助于当事人形成积极全面的情感品质。对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作积极的引导和总结。一般情况,该步骤的时间为10分钟。

步骤三,How。该阶段主要是问题解决目标达成环节,是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自己实际问题的环节。简单地说就是学生思考“怎么办”,领悟问题解决方法。上一环节学生已经体验到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问题,也明白了原因,这一环节学生迫切想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一环节,可以采取讨论法,比如脑力激荡法,即针对某一问题或者某位学生的问题,让大家齐心协力出点子,帮助问题解决,因为学生提到的问题解决经验对同伴之间有更好的借鉴作用。教师也可以总结概括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将各种办法写在黑板上,并补充学生没有提到的一些方法,总结成一套问题解决方法集,实现资源共享。值得注意的是,问题解决的方法不能由教师直接呈现和说教,而是由学生讨论、领悟和相互分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概括和总结学生讨论。然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实际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并设计如何在现实中运用这些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示范训练和行为训练。最后可以让学生谈谈对这堂课的收获以及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将如何应对。一般情况,该步骤的时间为15分钟。

三、结束阶段

一个好的收尾对整堂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情况在结束阶段,教师对整堂课作总结,对学生的反应作总结,并给予学生祝福语。也可以让学生对整堂课作总结。

有些人认为结束阶段可以包含到上一个步骤里面,笔者并不赞同,因为通过整堂课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依依不舍,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一个过程使师生渐渐为课堂拉上序幕。在结束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定的心理辅导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也可以送给学生一首与辅导主题相关的歌或者诗,以温馨而舒缓的方式给课堂渐渐画上句号。一般情况,该阶段的时间为5分钟。

总之,心理辅导课的辅导过程设计基本理念是以目标为导向,即辅导过程围绕辅导目标而展开,“三阶五步”辅导过程的具体设计则是根据三层次目标而展开的。对一般的心理辅导课设计,“三阶五步”均适用。对于具体的一堂课来说,如果辅导目标层次有所变化的话,那么“三阶五步”的辅导过程设计也要作相应的调整。要灵活运用“三阶五步”辅导过程设计,不能生搬硬套。(稿件编号:090906004)

参考文献:

[1]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7.

[2]钟志农.班级团体辅导活动的形成性评价[J]. 思想理论教育(下半月行动版),2007(1).

[3]曹梅静,王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4]刘宣文.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评价[J].教育研究,2002,5.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21004,电邮: )

封面人物档案

篇6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建筑施工属事故多发行业。建筑施工具有生产周期长,工人流动性大,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多,劳动繁重,产品变化大,规则性差,施工机械品种繁多等特点,且是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随着建筑产品的日益增长,安全隐患也随之层出不穷,这不仅对国家、企业、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破坏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我们必须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

根据建设单位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将安全管理过程分为3个阶段。通过绩效管理理论,分析不同阶段的计划制定、考核评价与信息反馈。通过各项考评得出安全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绩效,依据工作绩效提出改进措施。这种方法能够使建设单位安全管理更加系统化、标准化和精细化,能大力提高建设单位安全管理效率,降低安全风险。

1 建设单位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和影响

1.1 建设单位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通过分析可知建设单位在安全管理中负有一定的责任,但是对安全管理的作用却很重要。建设单位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点。一是提供安全生产经费、相关要求和资料等资源;二是选择安全管理水平高的参建单位;三是监督各参建单位落实安全生产。而各参建单位的选择和管理,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成本等方面的控制都是由建设单位指导完成。如果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参与度和安全管理水平,则必然提升各参建单位的安全风险意识,降低安全事故率。

1.2 建设单位对安全管理产业的影响

按工程建设的流程,建设单位可以在3个阶段对安全管理产生影响,即策划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后的总结与评价阶段。这3个阶段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1)策划阶段。建设单位确定工程的建设规模和类型,选定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其中,优选参建单位是控制安全生产的关键性因素。选定符合安全生产资质的参建单位是工程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同时,将安全生产的要求写入合同条款,做到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都贯彻安全生产的责任和要求。

(2)施工阶段。施工阶段的管理,是整个工程安全生产的主要部分。建设单位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安全生产费用,加强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监管,督促设计单位提供相关的协助。安全生产费用是基本的保障,一般建设单位都非常主动支付。监督施工单位落实安全目标和责任制、加强现场管理是本阶段建设单位的重点。

(3)工程竣工后的总结与评价阶段。建设单位根据工程完成情况,评价参建各方的安全管理技术和水平。许多单位忽视这个环节,觉得不重要。但是对于现在许多工程完工后出现垮塌、裂缝等事故的现象,往往是由于在这个环节上没有做好。建设单位在这个环节可以学习和总结工程建设经验,提高自身水平,同时提高前期策划阶段的安全管理目标,指导以后的工程建设。同时,对于管理水平差的参建单位,提高招投标门槛,拒绝其参加工程建设。

这3个阶段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建设单位可以全过程监管,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安全事故率。

2 绩效管理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信息反馈的管理过程。作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理论,绩效管理在公司管理、政府管理、学校管理等诸多方面都有重要应用。从本质上讲,安全管理是管理学和建筑工程的交叉学科。绩效管理的理论也适用于安全生产管理。目前在实际工程中的许多考核办法或方式就是绩效管理理论的应用。

绩效管理可分为4个步骤,即目标、计划、考核和反馈。安全生产的绩效目标就是零事故、无隐患。为实现这个目标,建设单位都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生产计划。根据目标和计划,对参建单位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与考核。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隐患和问题进行整改和反馈,不断修正计划和安排。这样就能达到安全生产的绩效目标。

根据建设单位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3个阶段的特点,分别按照绩效管理理论进行分析。3个阶段的重点均不相同,但是都服务于“零事故”这个的绩效目标。

3 策划阶段的安全管理

策划阶段包括工程前期规划设计、成本预算、建设工期、招投标等环节。本阶段的安全管理目标是选择最适合、最优秀的参建单位。参建单位包括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其中施工单位是安全生产比选的重点。

为达到绩效目标,有效的计划和标准是必不可少的。考核标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绩效考核的依据。选择最优的单位,要从公司资质、标书内容和以往建设评价3个方面分别进行考虑和分析。考核标准应做到详细、可量化、可比较。考核的标准和分值参见表1。

表1 参建单位比选标准

根据计划和考核标准,建设单位对参建单位进行考核评价。考评成绩作为最终结果反馈到本阶段的绩效目标,得分最高的参建单位应作为安全生产最佳入围单位。

4 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

施工阶段是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其绩效目标是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发生。按照施工流程,本阶段绩效计划和考核标准可分为3个部分,即加强开工前期准备、严格施工阶段管理、建立健全安全事故保障措施。每个部分按照考核标准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反馈和整改。

4.1 开工前期准备阶段的安全管理

前期准备是个复杂的过程,是软实力的体现,需要施工单位充分考虑施工项目的各个环节,预测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安全管理措施,配备安全人员和设备。本阶段考核分值为30分,考核标准可参照表2执行。

表2 前期准备阶段安全管理考核标准

前期准备阶段,建设单位根据以上6个方面的要求标准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督和考核,不合格的单位给予处罚,并责其整改。

4.2 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

施工过程的控制是整个安全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任何一个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因此,本阶段的目标是督促参建单位消除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本阶段的考核分值是50分,考核标准可参照表3执行。

表3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考核标准

建设单位对于检查中问题都要高度重视,责令整改,不整改合格不得进行下一步工序。

4.3 安全保障措施

安全保障措施的目的是发生安全事故时,参建单位能够快捷高效地救助伤者,处理事故。保障措施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药品的准备、工伤保险的购买。考核分值是20分,考核标准参见表4。

表4 保障措施考核标准

5 竣工后的安全总结

本阶段是绩效管理的最后环节――反馈,是指将考核内容进行汇总,总结出优缺点,指导其他的工程建设。总结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管理方法、安全人员和设备的投入等方面。

将项目的安全生产资料汇总,建成资料库,建设单位可以总结工程建设中的优秀管理经验和措施,分类整理常见的安全问题和隐患整改措施,可指导其他工程项目的建设,提高安全隐患排查效率,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

建设单位可根据各工程与各单位的管理情况,建立安全生产评价机制。对于评价优秀的单位,在以后的工程当中应该优先选择;对于评价差的单位,建设单位应将其列入差名单,加强管理。同时,在新项目的招投标中增加安全管理方面的要求,提高准入门槛,自动淘汰不合格的单位。

6 结语

安全生产是企业运营的生命线,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建筑企业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和挑战,不能仅仅局限于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还应该加强对参建单位的挑选和竣工后的验收与总结,将安全生产管理当成一个系统化的工作,贯彻到建筑工程的始终,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篇7

宝钢作为一家知名的国有钢铁企业,包括1580、1880、2050三个热轧厂,在每年的下半年,三个热轧厂都要进行一次为期半个月左右的年修,因此,在年修中,如何才能进行更好的进度管理,是一门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项目进度管理简介

在检修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施工在某个阶段或某个工序的实际进度常常和计划进度存在偏差,需要及时收集整理工程现场进度情况,通过对实际进度进行分析、比较及时发现存在的偏差。针对具体的偏差找出相应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结合计划进度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整和改进,保证工程实际进度在受控状态下进行。这个过程实质就是一种不断的计划、执行、检查、分析、调整的循环过程。

1.IPDCA循环法基本内涵

PDCA循环法最早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w.Edwards Deming)提出,也称为“戴明循环(DemingCycle)”。简而言之,一个PDCA循环一般都要经历以下4个阶段:计划、执行、检查、处理;8个步骤:订计划、执行、检查、总结经验、提出新问题、找问题、找原因、找要因。

2.1PDCA4个工作循环

第一阶段是制订计划(Plan),包括确定方针、目标和活动计划等内容;第二阶段是实施(Do),主要是组织力量去执行计划,保证计划的实施第三阶段是检查(Check),主要是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找出偏差;第四阶段是处理(Anion),主要是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偏差纠正措施。

在检修施工中,整个工程项目按PDCA循环法进行实施,落实到合同段、班组和每个施工工序,实际形成一个大环带小环的情况,每一个环都保持向前移动,各合同段、班组和施工工序的进度目标都环环相扣配合进行,是一个不断运转、不断提高的过程。

二、PDCA在宝钢年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

1.工程进度控制过程

在年修的计划阶段,根据年修的总体工期、项目数量、检修力量及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检修任务进行划分,并制定出详尽的日计划,对制约检修进度的关键性工序又进一步进行细化,对所用时间、工程量及资源进行量化,设定成若干个进度子目标t1,t2,t3,…,tn

在实施阶段,按照已制定的检修进度计划目标,重点要做好完成每个进度子目标tn所需各种资源的落实,综合组织、技术等措施为工程顺利进行提供保证。在检修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事中的进度控制,一旦发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发生偏差,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来纠正这种偏差,以确保检修的按期完成。而且,更重要的是进行事前进度控制,采用预先分析,预先采取措施,预先主动控制的方法进行项目操作,尽量提前估计各进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偏离,对这种偏离应采用预防性和主动性的控制措施。

在总结阶段,一个循环实施的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纳入有关的标准制度和规定之中,同时提出这一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把它们转到下一次的PDCA进度循环中去。“总结”阶段是推动PDCA的滚动控制的关键点,因为它是推动PDCA上升、前进的重要步骤。

2.PDCA在工程进度中的实施步骤

结合PDCA循环法的8个工作步骤,PDCA在宝钢热轧厂年修工程进度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分析热轧厂设备的现状,找出工期、质量、投资等中存在的问题。

(2)运用4M1E分析法,从人(Man)、机具(Machine)、材料(Materiai)、方法(Method)、环境(Environment)等5个方面分析问题的关键因素。

(3)针对关键因素,制定体现“5WIH”(What:什么计划和措施;Why:目标或必要性;Where:哪里实施)Who:谁实施;When:何时开始和完成;How:如何实施)的活动计划和措施。

(4)按既定计划实施。

(5)对照计划检查实施效果。

(6)根据结果进行分析,必要时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进行现场协调会,总结经验,落实改进措施。

篇8

1 PDCA管理循环的基本内容

质量保证体系中的活动的全部过程,也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它是反复按照PDCA的管理循环不停顿的周而复始的运转的。这里P表示计划(Plan),D表示实施(Do),C表示检查(Chock),A表示处理(Action)。PDCA循环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它反映了质量保证体系活动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划分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1.1 计划阶段

第一阶段是计划阶段(即P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制订质量管理目标、活动计划和管理项目的具体实施措施。这个阶段的具体工作步骤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是分析现状,找出质量问题。首先,要分析企业范围的质量通病。也就是工程质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次是针对工程中的一些技术复杂、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的项目,以及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项目。要依据大量数据和情报资料,让数据说话,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反应问题。第二步是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这就要有召开有关人员和有关问题的分析会议,绘制因果分析图。第三步是从各种原因和影响因素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或影响因素。其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图表;二是由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工人讨论确定,或者用投票的方式确定主要因素。第四步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订改善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提出措施执行计划,并预计效果。

1.2 实施阶段

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即D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按照第一阶段制订的计划措施,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分头去贯彻执行。这是管理循环的第五步,即执行措施和计划。首先要做好计划措施的交底和落实、落实包括组织落实、技术落实和物资落实。有关人员还要经过训练、实习、考核,达到要求后再执行。要依靠质量保证体系来保证质量计划的完成。

1.3 检查阶段

第三阶段是检查阶段(即c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对比,检查执行的情况,看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并提出那些做对了,哪些没达到要求?哪些有效果,哪些还没有效果?再进一步找出问题。这是管理循环的第六步,即检查效果、发现问题。

1.4 处理阶段

第四阶段是处理阶段(即A阶段)。这阶段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处理。这阶段分为两步,也就是管理循环的第七、八步。第七步是总结经验,纳入标准。经过第六步检查后。明确有效果的措施,通过制订相应的工作文件、工艺规程、作业标准,以及各种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总结好的经验,巩固成绩,防止问题再发生。第八步是把遗留问题转入下期循环。通过检查,找出效果还不明显,或效果还不符合要求的那些措施作为遗留问题,转入至下一管理循环,为下一期计划提供数据资料和依据。

2 PDCA循环的方法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1 市政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编制(P阶段) 1.1 收集资料,制定质量管理目标

制定质量管理目标是编制质量计划的前提。首先,施工过程的最终目标流向的是外部的用户,因而搜集项目外部环境的资料是质量管理的基础。由于实现质量管理目标需要项目内部不同环节的成员利用一定的资源去完成,因此也必需收集反映外部有关资源供应情况的资料,为质量目标制定提供依据。 1.2 质量管理目标分解

质量管理目标分解是将总体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分部分项,将长期目标分解为各个阶段的分目标。通过分解,确定了项目的各个分部在施工阶段的具体目标以及完成这些目标应达到的具体要求。分解的结果是形成项目的目标体系,包括目标的时问结构和空间结构。目标体系描述了项目中较高层次的目标(总体目标与长期目标)与较低层次目标(环节、个人目标与各阶段目标)相互间的指导(如总体目标对长期目标、阶段目标)与保证(阶段目标对长期目标)关系。 1.3 质量管理目标体系分析

质量管理目标体系分析是研究较低层次的目标对较高层次目标的保证能否落实。即:分析项目在各个施工阶段的具体目标能否实现,从而能否保证长期目标的达成:项目的各个分部的具体目标能否实现,从而能否保证整体目标的达成。如果较低层次的某个具体质量目标不能实现,则应考虑能否采取有关补救措施,否则就应调整较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有时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决策的重新修订。 2 市政工程质量控制(D阶段)

市政工程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工程的特点,这是由于城市道路范围内有各种管线和地下设施需同时施工,城市交通的需要又不允许工期过长,各种城市公用设施、交通设施与道路同步建设,加大了工程的复杂性,经常出现一些特殊的质量通病,因此要针对这些问题,加强质量控制。 2.1 路基、沟槽回填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铺设了各种不同的管线,因此,其沟槽回填的密实度对道路路基的影响很大,道路路基施工中,路堤填筑和管线沟槽回填是路基施工的关键部位。 2.2 路面混凝土

路面混凝土出现开裂、起砂、蜂窝麻面等。可以采取以下施工措施:(1)严格控制水灰比,掌握好面层的抹压光时间,严禁在混凝土表面洒干水泥或水。(2)保证施工现场有一定的水泥存量,以确保水泥安定性的稳定。(3)模板面清理干净,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浇筑,严防漏振,并应振至气泡排除为止。(4)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控制砂石含泥量,混凝土振捣密实,及时对板面进行抹压。(5)选用水化热小和收缩性小的水泥,尽量选择温度较低的时问浇筑混凝土,避免炎热天气浇筑大面积混凝土,按规范规定正确留置施工缝。(6)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覆盖草帘、草袋,避免暴晒,定期洒水,保持湿润

2.2.3 管道施工

管道通常会出现渗水,闭水试验不合格等原因。质量控制措施主要有:(1)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2)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的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管材外观质量要求表面无蜂窝麻面现象。(3)选用质量较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4)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全面不遗漏,抹面前清洁和湿润表面,及时压光收浆并养护。(5)砌筑前应把管口0.5m左右范围内的管内壁清洗干净,涂刷水泥原浆,同时把所用的砖块润湿备用。 2.4 检查井与路面的接缝处

大多数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还有不少排水干管及其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当其井背宽度较小时,回填夯实十分困难,压实度检查也难以进行。施工中经常发生的疏忽或监控不严,必然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常见的雨水井及其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检查井变形和下沉,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防治措施:(1)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防止井体下沉。(2)检查井砌筑质量应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体变形。(3)检查井井盖与座要配套,安装时坐浆要饱满,轻重型号和面底不错用,铁爬梯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不要太大,平面位置准确。 2.5 盲道口道板

由于盲道口在通往人行横道处是下坡,造成了此处的道板需切割且突出人行道路面。一旦安装质量稍微出现一些问题,极易产生道板脱落安装不牢现象。这也是市政道路工程中经常产生的质量缺陷。 3 市政工程项目检验(C阶段) 转贴于

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最终是以工程的质量好坏来衡量的,而这种衡量是以质量检验的结果为依据的。充分发挥质量检验的保障、预防与报告的职能。提高质检水平,充实质检力量。目前不少项目部质量检验工作基础十分薄弱,不能起到保证职能的作用,更不适应全过程质量受控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检测机构很不健全,检验手段比较落后,标准化工作不完善,检测力量相当薄弱,质量否决权并未落实等等。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会影响项目质量管理活动的开展,甚至影响到工程的安全。 4 总结调整(A阶段)

通过项目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活动,将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施工工艺及有效的管理措施,经过总结,编写成工法,形成项目质量管理的有效文件得以推广应用。对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方面,需要再次进行PDCA循环,不断的研究改进措施,直至达到预期质量目标。

3 结语

市政基础设施是提升城市品位,健全城市运行功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保证城市持续发展的前提。优质的市政设施对城市的繁荣、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质量好坏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公共利益,也直接影响着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运用PDCA法来加强市政工程的管理,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显得尤其重要。

[1] 孙志文.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2):58~60.

篇9

市政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但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及社会安定。施工质量低劣,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或潜伏隐患,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把质量管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1 PDCA管理循环的基本内容

质量保证体系中的活动的全部过程,也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它是反复按照PDCA的管理循环不停顿的周而复始的运转的。这里P表示计划(Plan),D表示实施(Do),C表示检查(Chock),A表示处理(Action)。PDCA循环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它反映了质量保证体系活动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划分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1.1 计划阶段

第一阶段是计划阶段(即P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制订质量管理目标、活动计划和管理项目的具体实施措施。这个阶段的具体工作步骤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是分析现状,找出质量问题。首先,要分析企业范围的质量通病。也就是工程质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次是针对工程中的一些技术复杂、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的项目,以及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项目。要依据大量数据和情报资料,让数据说话,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反应问题。第二步是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这就要有召开有关人员和有关问题的分析会议,绘制因果分析图。第三步是从各种原因和影响因素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或影响因素。其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图表;二是由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工人讨论确定,或者用投票的方式确定主要因素。第四步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订改善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提出措施执行计划,并预计效果。

1.2 实施阶段

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即D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按照第一阶段制订的计划措施,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分头去贯彻执行。这是管理循环的第五步,即执行措施和计划。首先要做好计划措施的交底和落实、落实包括组织落实、技术落实和物资落实。有关人员还要经过训练、实习、考核,达到要求后再执行。要依靠质量保证体系来保证质量计划的完成。

1.3 检查阶段

第三阶段是检查阶段(即c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对比,检查执行的情况,看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并提出那些做对了,哪些没达到要求?哪些有效果,哪些还没有效果?再进一步找出问题。这是管理循环的第六步,即检查效果、发现问题。

1.4 处理阶段

第四阶段是处理阶段(即A阶段)。这阶段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处理。这阶段分为两步,也就是管理循环的第七、八步。第七步是总结经验,纳入标准。经过第六步检查后。明确有效果的措施,通过制订相应的工作文件、工艺规程、作业标准,以及各种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总结好的经验,巩固成绩,防止问题再发生。第八步是把遗留问题转入下期循环。通过检查,找出效果还不明显,或效果还不符合要求的那些措施作为遗留问题,转入至下一管理循环,为下一期计划提供数据资料和依据。

2 PDCA循环的方法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2.1 市政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编制(P阶段)

2.1.1 收集资料,制定质量管理目标

制定质量管理目标是编制质量计划的前提。首先,施工过程的最终目标流向的是外部的用户,因而搜集项目外部环境的资料是质量管理的基础。由于实现质量管理目标需要项目内部不同环节的成员利用一定的资源去完成,因此也必需收集反映外部有关资源供应情况的资料,为质量目标制定提供依据。

2.1.2 质量管理目标分解

质量管理目标分解是将总体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分部分项,将长期目标分解为各个阶段的分目标。通过分解,确定了项目的各个分部在施工阶段的具体目标以及完成这些目标应达到的具体要求。分解的结果是形成项目的目标体系,包括目标的时问结构和空间结构。目标体系描述了项目中较高层次的目标(总体目标与长期目标)与较低层次目标(环节、个人目标与各阶段目标)相互间的指导(如总体目标对长期目标、阶段目标)与保证(阶段目标对长期目标)关系。

2.1.3 质量管理目标体系分析

质量管理目标体系分析是研究较低层次的目标对较高层次目标的保证能否落实。即:分析项目在各个施工阶段的具体目标能否实现,从而能否保证长期目标的达成:项目的各个分部的具体目标能否实现,从而能否保证整体目标的达成。如果较低层次的某个具体质量目标不能实现,则应考虑能否采取有关补救措施,否则就应调整较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有时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决策的重新修订。

2.2 市政工程质量控制(D阶段)

市政工程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工程的特点,这是由于城市道路范围内有各种管线和地下设施需同时施工,城市交通的需要又不允许工期过长,各种城市公用设施、交通设施与道路同步建设,加大了工程的复杂性,经常出现一些特殊的质量通病,因此要针对这些问题,加强质量控制。

2.2.1 路基、沟槽回填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铺设了各种不同的管线,因此,其沟槽回填的密实度对道路路基的影响很大,道路路基施工中,路堤填筑和管线沟槽回填是路基施工的关键部位。

2.2.2 路面混凝土

路面混凝土出现开裂、起砂、蜂窝麻面等。可以采取以下施工措施:(1)严格控制水灰比,掌握好面层的抹压光时间,严禁在混凝土表面洒干水泥或水。(2)保证施工现场有一定的水泥存量,以确保水泥安定性的稳定。(3)模板面清理干净,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浇筑,严防漏振,并应振至气泡排除为止。(4)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控制砂石含泥量,混凝土振捣密实,及时对板面进行抹压。(5)选用水化热小和收缩性小的水泥,尽量选择温度较低的时问浇筑混凝土,避免炎热天气浇筑大面积混凝土,按规范规定正确留置施工缝。(6)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覆盖草帘、草袋,避免暴晒,定期洒水,保持湿润 转贴于

2.2.3 管道施工

管道通常会出现渗水,闭水试验不合格等原因。质量控制措施主要有:(1)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2)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的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管材外观质量要求表面无蜂窝麻面现象。(3)选用质量较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4)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全面不遗漏,抹面前清洁和湿润表面,及时压光收浆并养护。(5)砌筑前应把管口0.5m左右范围内的管内壁清洗干净,涂刷水泥原浆,同时把所用的砖块润湿备用。

2.2.4 检查井与路面的接缝处

大多数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还有不少排水干管及其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当其井背宽度较小时,回填夯实十分困难,压实度检查也难以进行。施工中经常发生的疏忽或监控不严,必然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常见的雨水井及其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检查井变形和下沉,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防治措施:(1)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防止井体下沉。(2)检查井砌筑质量应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体变形。(3)检查井井盖与座要配套,安装时坐浆要饱满,轻重型号和面底不错用,铁爬梯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不要太大,平面位置准确。

2.2.5 盲道口道板

由于盲道口在通往人行横道处是下坡,造成了此处的道板需切割且突出人行道路面。一旦安装质量稍微出现一些问题,极易产生道板脱落安装不牢现象。这也是市政道路工程中经常产生的质量缺陷。

2.3 市政工程项目检验(C阶段)

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最终是以工程的质量好坏来衡量的,而这种衡量是以质量检验的结果为依据的。充分发挥质量检验的保障、预防与报告的职能。提高质检水平,充实质检力量。目前不少项目部质量检验工作基础十分薄弱,不能起到保证职能的作用,更不适应全过程质量受控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检测机构很不健全,检验手段比较落后,标准化工作不完善,检测力量相当薄弱,质量否决权并未落实等等。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会影响项目质量管理活动的开展,甚至影响到工程的安全。

2.4 总结调整(A阶段)

通过项目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活动,将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施工工艺及有效的管理措施,经过总结,编写成工法,形成项目质量管理的有效文件得以推广应用。对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方面,需要再次进行PDCA循环,不断的研究改进措施,直至达到预期质量目标。

3 结语

市政基础设施是提升城市品位,健全城市运行功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保证城市持续发展的前提。优质的市政设施对城市的繁荣、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质量好坏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公共利益,也直接影响着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运用PDCA法来加强市政工程的管理,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显得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 孙志文.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2):58~60.

篇10

(2)根据施工项目组织原则,选用适当的组织形式,组建施工项目管理机构,明确责任、权限和义务。

(3)在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根据施工项目管理的需要,制订施工项目管理制度。

2.进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施工项目管理规划是对施工项目管理目标、组织、内容、方法、步骤、重点进行预测和决策,做出具体安排的纲领性文件。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内容主要有:(1)进行工程项目分解,形成施工对象分解体系,以便确定阶段控制目标,从局部到整体地进行施工活动和进行施工项目管理。

(2)建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体系,绘制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体系图和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信息流程图。

(3)编制施工管理规划,确定管理点,形成文件,以利执行。现阶段这个文件便以施工组织设计代替。

3.进行施工项目的目标控制施工项目的目标有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实现各项目标是施工项目管理的目的所在。因此应当坚持以控制论原理和理论为指导,进行全过程的科学控制。施工项目的控制目标分为:进度控制目标;质量控制目标;成本控制目标;安全控制目标;施工现场控制目标。

由于在施工项目目标的控制过程中,会不断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千扰,各种风险因素有随时发生的可能性,故应通过组织协调和风险管理,对施工项目目标进行动态控制。

4.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是施工项目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主要包括:劳动力、材料、设备、资金和技术(即5M)。生产要素管理的三项内容包括:(1)分析各项生产要素的特点。

(2)按照一定原则、方法对施工项目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并对配置状况进行评价。

(3)对施工项目的各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

5.施工项目的合同管理由于施工项目管理是在市场条件下进行的特殊交易活动的管理,这种交易活动从投标开始,并持续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因此必须依法签订合同,进行履约经营。合同管理的好坏直接涉及项目管理及工程施工的技术经济效果和目标实现。因此要从招投标开始,加强工程承包合同的签订、履行管理。合同管理是一项执法、守法活动,市场有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因此合同管理势必涉及国内和国际上有关法规和合同文本、合同条件,在合同管理中应予高度重视。为了取得经济效益,还必须注意搞好索赔,讲究方法和技巧,提供充分的证据。

6.施工项目的信息管理现代化管理要依靠信息。施工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现代化的管理活动,更要依靠大量信息及对大量信息的管理。而信息管理又要依靠计算机进行辅助。所以,进行施工项目管理和施工项目目标控制。动态管理,必须依靠信息管理,并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需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收集与储存,使本项目的经验和教训得到记录和保留,为以后的项目管理服务,故认真记录总结,建立档案及保管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二施工项目管理的过程

一、施工项目管理与建设项目管理的区别施工项目管理与建设项目管理是两种平等的工程项目管理分支,虽然在管理对象上施工项目管理与建设项目管理有部分重合,因此使两种项目管理关系密切,但它们在管理主体上、管理范围上、管理内容上、管理任务上都有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以建设项目管理代替施工项目管理。

二、施工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对象,是施工项目寿命周期各阶段的工作。施工项目寿命周期可分为五个阶段,构成了施工项目管理有序的全过程。

1.投标、签约阶段业主单位对建设项目进行设计和建设准备、具备了招标条件以后,便发出招标广告(或邀请函),施工单位见到招标广告或邀请函后,从中作出投标决策至中标签约,实质上就是在进行施工项目的工作。这是施工项目寿命周期的第一阶段,可称为立项阶段。本阶段的最终管理目标是签订工程承包合同。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以下工作:(1)建筑施工企业从经营战略的高度作出是否投标争取承包该项目的决策。

(2)决定投标以后,从多方面(企业自身、相关单位、市场、现场等)掌握大量信息。

(3)编制既能使企业盈利,又有竞争力,可望中标的投标书。

(4)如果中标,则与招标方进行谈判,依法签订工程承包合同,使合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计划,符合平等互利、等价有偿的原则;2.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单位与招标单位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交易关系正式确立以后,便应组建项目经理部,然后以项目经理部为主,与企业经营层和管理层、业主单位进行配合,进行施工准备,使工程具备开工和连续施工的基本条件。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以下工作:(1)成立项目经理部,根据工程管理的需要建立机构,配备管理人员。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是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图,用以指导施工准备和施工。

(3)制订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以指导施工项目管理活动。

(4)进行施工现场准备,使现场具备施工条件,利于进行文明施工。

(5)编写开工申请报告,待批开工。

3.施工阶段这是一个自开工至竣工的实施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项目经理部既是决策机构,又是责任机构。经营管理层、业主单位、监理单位的作用是支持、监督与协调。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完成合同规定的全部施工任务,达到验收、交工的条件。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以下工作:(1)按施工组织设计的安排进行施工。

(2)在施工中努力作好动态控制工作,保证质量目标、进度目标、造价目标、安全目标、节约目标的实现。

(3)管好施工现场,实行文明施工。

(4)严格履行工程承包合同,处理好内外关系,管好合同变更及索赔。

(5)作好原始记录、协调、检查、分析等工作。

4.验收、交工与竣工结算阶段这一阶段可称作"结束阶段".与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协调同步进行。其目标是对项目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对外结清债权债务,结束交易关系。本阶段主要进行以下工作:(1)为保证工程正常使用而作必要的技术咨询和服务。

(2)进行工程回访,听取使用单位意见,总结经验教训,观察使用中的问题,进行必要的维护、维修和保修。

(3)在预验的基础上接受正式验收。

(4)整理、移交竣工文件,进行财务结算,总结工作,编制竣工总结报告。

(5)办理工程交付手续。

(6)项目经理部解体。

5.用后服务阶段这是施工项目管理的最后阶段,即在交工验收后,按合同规定的责任期进行用后服务、回访与保修,其目的是保证使用单位正常使用,发挥效益。在该阶段中主要进行以下工作的技术咨询和服务。

(1)为保证工程正常使用而作必要的技术咨询和服务。

(2)行工程回访,听取使用单位意见,总结经验教训,观察使用中的问题,进行必要的维护,维修和保修。

(3)进行沉陷、抗震性能等,并以服务于宏观事业。

三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一、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职能和作用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与企业管理组织机构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组织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功能,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效率,以达到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因此,企业在推行项目管理中合理设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高效率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机构的建立是施工项目管理成功的组织保证。

(一)组织的概念"组织"有两种含义。组织的第一种含义是作为名词出现的,指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是按一定领导体制、部门设置、层次划分、职责分工、规章制度和信息系统等构成的有机整体,是社会人的结合形式,可以完成一定的任务,并为此而处理人和人、人和事、人和物的关系。组织的第二种含义是作为动词出现的,指组织行为(活动),即通过一定权力,和影响力,为达到一定目标,对所需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处理人和人、人和事、人和物关系的行为(活动)。管理职能是通过两种含义的有机结合而产生和起作用的。

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是指为进行施工项目管理、实现组织职能而进行组织系统的设计与建立、组织运行和组织调整三个方面。组织系统的设计与建立,是指经过筹划、设计,建成一个可以完成施工项目管理任务的组织机构,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划分并明确岗位、层次、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建立和形成管理信息系统及责任分担系统,并通过一定岗位和部门内人员的规范化的活动和信息流通实现组织目标。

(二)组织的职能组织职能是项目管理基本职能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合理设计和职权关系结构来使各方面的工作协同一致。项目管理的组织职能包括五个方面:(1)组织设计。包括选定一个合理的组织系统,划分各部门的权限和职责,确立各种基本的规章制度。包括生产指挥系统组织设计、职能部门组织设计等等。

(2)组织联系。就是规定组织机构中各部门的相互关系,明确信息流通和信息反馈的渠道,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原则和方法。

篇11

任务驱动教学是通过一系列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因此任务的设计在任务驱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任务设计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任务驱动教学中涉及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教师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在任务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以把握任务设计的方向。当一项任务呈现在我们面前时,从任务中我们要了解这项任务的目标即我们要“做什么”和完成任务的方式即我们要“怎样做”。因此,任务的目标和完成任务的方式是任务的主要构成要素。设计任务时,主要是对任务的目标要素和方式要素进行设计。

1.2任务实施阶段

任务的实施阶段主要是教师将设计好的任务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给出的任务进行分析,最后完成任务的过程。任务实施阶段可以分为呈现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及展示成果三个过程。教学过程涉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蕴含着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

1.3评价总结阶段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学评价具有反馈调节的功能,教师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知识获得与能力发展的情况以及影响学生学习的各个因素,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学生通过教学评价了解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知道自己学习不足的地方,从而对自己的学生方法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学评价还具有激励的功能,当学生获得了好的评价时,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体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动机;当学生获得不好的评价时,学生为了避免再一次获得不好的评价而更加努力的学习。因此,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2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为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2.1任务设计阶段

首先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自主学习任务单,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任务要求、参考资料和设计意图。其次把设计好的学习任务单和学习资源发给学生或者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下载使用。最后,教师总结学生课前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课中阶段学习内容的设计。任务设计阶段是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阶段,教师要科学的设计学习任务单,使学生自学的任务方向明确,可操作性强;同时还要注意任务的梯度以及任务之间的关联性,增强学生自学的信心。

2.2任务实施阶段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组织引导、答疑解惑的作用。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开展适度的合作探究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这一阶段需要教师灵活有效地制订教学方案并组织教学活动(见表2)。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另一方面,在点评时充分肯定学生的成果,给予激励性评价,从而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和探究信心;第三,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注意生成性学习,引导学生的合理发展。

2.3评价总结阶段

评价总结阶段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监测阶段,总结反思阶段。该阶段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行为,优化叫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寻找优势与不足,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12

1 概述

PDCA循环法则是一个人人熟知的概念,这个概念充分体现了现代管理思想的精髓。ISO9001:2000中对于PDCA的经典描述是:

“P ―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D ―实施:实施过程;C ―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A ―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

PDCA就如同一个精巧的工具,如何在针对各种主题的管理实践中更娴熟、有效地应用,永远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就像这个概念本身所传达的理念:持续改进是永恒的目标。海洋工程项目过程管理包括:设计管理、采办管理、建造管理、海上安装管理和连接调试管理等,我们通过两者有机结合, 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控制项目全过程,建立管理体系保证工程质量。

2 PDCA在海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2.1项目管理的具体实施程序(PDCA)为:

(1)计划阶段(PLAN):主要工作任务是确定质量目标、活动计划和管理项目的具体实施措施。本阶段的具体工作是分析现状,找出质量问题及控制对象;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从各种原因和措施及实施计划,并预计效果因素中确定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或影响因素;针对质量问题及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定改善质量的措施。

(2)执行阶段(DO):主要工作任务是根据计划阶段制定的计划措施,组织贯彻执行。本阶段要做好计划措施的交底和组织落实、技术落实和物资落实。

(3)检查阶段(CHECK):主要工作任务是检查实际执行情况,并将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对比,进一步找出存在的问题。

(4)处理阶段(ACTION):处理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处理。其具体工作包括:总结经验,纳入标准。即通过对实施情况的检查,明确有效果的措施,制定相应的工作文件、工艺规程、作业标准以及各种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总结好的经验,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并将这一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

2.2 PDCA循环的特点:

(1)大循环套小循环,互相促进。整个项目组织时一个大的PDCA循环。各部门又有各自的PDCA循环,依次划分。上一级PDCA循环是下一级PDCA循环的根据;下一级PDCA循环是上一级PDCA循环的贯彻落实、具体化。

(2)不断循环,不断上升,每一次循环都有新内容和目标,都解决了一些问题,提高了质量水平。

(3)推动PDCA循环,关键在于“总结”阶段,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和纠正错误,这是PDCA循环上升、前进的关键。

2.3项目管理主要阶段应用分析

(1)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就是在严格遵守技术标准、规程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和协调费用、资源、技术和环境等条件得制约,使设计项目满足业主所需功能和使用价值。设计质量的好坏不仅决定着工程项目的使用价值和功能,而且决定着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设计阶段质量管理达到的目标是:选择合适的设计单位和人员;保证设计方案符合可行性研究阶段锁定的质量要求;相关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各部位设计的协调性;现场、施工的实际条件;施工对设计深度的要求;保证设计方案符合业主要求,并用一定的质量目标和水平检验设计成果。

(2)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就是在严格遵守技术标准、规程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和协调费用、资源、技术和环境等条件得制约,使施工项目满足业主所需功能和使用价值。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使用价值和功能,而且直接决定着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目标是:

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和人员;保证施工方案符合可行性研究阶段锁定的质量要求;相关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各阶段施工过程的协调性和衔接性;施工整体质量保证;保证施工项目结果符合业主要求,并用一定的质量目标和水平检验成果。

3 结束语

海上油气项目工程质量要求高,质量管理也要求严格。PDCA管理循环应贯穿于海上油气项目的始终,并落实到每一位相关人员。为了保证管理的有效性,每一阶段必须认准关键性问题,明确目标,找出多个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评价。运用 PDCA 管理循环还应将持续改进和预防措施结合起来,只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把各阶段的管理工作落实,就能达到预定目标。

篇13

一、项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背景及意义

1、实施背景

(1)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教育部部长周济也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

(3)随着现代科技和生产组织形式的不断发展,传统课程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改革现有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彰显“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突出专业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提高教学效益,提升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现阶段各地探索的项目教学法强调按职业活动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任务完成为目的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

(4)通过在实践中对项目课程任务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探讨职业学校如何构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教学模式,力求在教师转变角色、技能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上有所创新,为我校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以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的经济建设需要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2、实施项目课程任务教学模式的意义

(1)“做中学、学中做”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根本特征所在,也是学生形成自己职业经验的根本途径。

(2)通过由教师设置的虚拟情景或任务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实际操作训练,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

(3)新的教学模式突出兼顾生产性经验和学习性经验的获得,这正是职业教育追求的基本目标.

(4)根据工作实践中真实任务设计所形成的项目课程,有利于学生对工作岗位任务的真实性、整体性的理解,有利于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有利于实现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行为养成的一体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工作和合作学习的一体化,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师生互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咨询者,真正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5)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精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学中做、做中学”“理实一体化”等基本理念的现实需要。

本改革实施方案分可为三个阶段进行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二、准备阶段

1、工作目标

本阶段做好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抓好对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学习、资料的收集。制定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2、主要工作

(1)成立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小组,加强教学改革实施研究。

在学校教务处的直接领导下,成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小组,小组成员为课改核心课程责任教师。

(2)做好教改小组成员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探讨研究。认真组织教改责任教师学习与本教学改革有关的教学理论。如:《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探索》、《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等材料。学习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掌握其特点和具体应用。请有关单位的专家来学校作关于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等方面的报告。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教改小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3)收集、研究相关教改资料

搜集与教改有关的资料,为教改实施研究做好准备。

(4)多次召开教改小组成员会议,探讨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思路、内容、方法、步骤。

(5)确定实施方案

教改小组成员根据学校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目标,完成课程的模块名称、内容、项目情景、工作任务等的设计。以及依据阶段重点写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6)完成学校实验班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及确定的实验对比班的摸底调查。

三、实施阶段

1、工作目标

在前一阶段探索的项目任务驱动教学理论和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模式的基础上,对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开展全面实践研究;编写基于项目工作过程对应工作任务完成学习所必需的核心课程校本教材;构建项目任务驱动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模式;改进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培养的研究;促进教师向“双师”型转变。通过实施、检测、分析、推理形成结论,撰写实施新教学模式的教改研究论文、案例。

2、主要工作

(1)确定研究班级,专业及课程

选择确定的实验就业班级首先在《建筑识图》、《建筑工程测量》两门核心课程进行新教学模式实践,同时把各年级高职方向的班级确定为对比班。第二学期将新教改模式扩大到其他核心课程的教学。

(2)项目教学设计原则

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建设项目工作过程所对应的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按照施工先后顺序编排课程(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3)选取教学项目的标准

该项目可用于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与建筑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管理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4)编写项目学习任务书

核心课程责任教师应提前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编写项目任务书,其主要包括项目的任务情景描述、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自学过程、成果等三个部分组成。它是学生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的指导性文件,在编写时必须结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5)完善考核标准和学生能力评价标准

研究探讨项目教学的考核评价在评价方式、在评价标准、在评价主体的实施以及在评定时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考核标准和学生能力评价标准。

(6)研究项目教学中师生关系

教师要重新审视项目教学中师生的主客体地位。首先在项目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同是解决问题的探究者,面对工程情景,师生双方同是学习者、探索者,地位是平等的。然而在项目教学中,尽管教师与学生是共处于问题情景中的主体,但师生的互动作用并不是对等的。教师是项目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都要高于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认识过程,以引导学生探究与尝试,共同完成教学工作任务。

(7)适时鼓励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

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新发现、新想法,鼓励他们说出来,指导他们去探索、去尝试,通过学生自己查资料,论证,找出答案。

(8)对研究成果和教学过程及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9)探讨实施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保障问题

实施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所必需的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师资队伍,校本实训教材以及实训教学课堂化,实训室既是生产工地,又是教学课堂。

(10)积累典型示范录相课、案例及阶段教改论文,做好有关资料的存档工作

(11)、做好阶段总结工作

组织教学改革小组成员全面收集整理资料,并做客观的分析。对本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把教改的中的经验和成果在学校内进行推广。

四、总结阶段

1、工作目标

在前两阶段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各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已初步具备教改推广的条件。本阶段精心收集、整理教学改革过程中各种资料,做好教改实施资料数据的定量、定性分析,保证科研效果的严谨性。通过进行研究成果的归类和总结,形成可推广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促进作用的考评机制,把项目教学在全学校范围内进行整体推进,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达到新的水平。

2、主要工作

(1)召开教学改革小组成员会议,对上阶段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布置本阶段工作

在上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已经取得的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切实安排好本阶段的重点工作。

(2)精心收集、整理、分析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

收集整理教改实验中的各中材料和数据,进行分类、归档,充分利用课堂记录、个案分析、问卷调查等数据,对教学改革效果、教师的转变、学生能力的提高,进行对比分析,对教改的实施得出科学的结论。

(3)总结研究成果,形成可推广的教学模式

各核心课程负责人根据教改实践的积累,整理出课堂教学新模式、学生评价体系、教师转变等方面的经验,以总结、论文等形式体现出来。

(4)聘请专家对教改实施效果进行总结性指导,相关成果的出版、展示等

通过、讲座、座谈会等形式,聘请专家对教改的总结进行阶段性的指导,加强成果的系统化和专业化以及可推广性。

(5)优秀论文,教师研究个案、项目设计、项目成果、教学实录等资料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