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生态设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生态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生态设计

篇1

二、城市生态敏感区

鉴于城市处于快速拓展阶段,特别是建设需要大量土地资源,为了保障其建设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应对城市空间作生态敏感性分析,并划分出不敏感区作为城市优先发展区用地。

生态敏感性分析通过对城市化特别敏感的自然生态因子加以叠加,用以界定易受人类损伤的敏感地带,加以控制保护。一般从饮用水资源、自然生态要素的人文价值、生态资产、工程地质情况等指标进行处理分析。根据生态敏感性程度,将市区划分为生态最敏感区、敏感区、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4种类型。空间落实如下:

生态最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山脉、河流水系的两侧。该区生态敏感性很高,外来干扰不仅对其自身影响反应剧烈,甚至有可能波及其他地区,对整个生态系统带来破坏,故应属重点生态保护区,城市发展过程中应重点考虑与该区的关系。

敏感区分布在山体边缘地带、建成湖泊湿地地区以及老城中心。该区生态敏感性较强(包括历史文化因子的敏感性),对维护最敏感区的功能以及整体生态效果起重要作用,故开发建设亦应慎重。

低敏感区以大片农田景观为主,少部分为城区内历史文化保护地段或文物密集区,该区不宜强度开发,而应作为大地园林化的主要构成成分或历史文化控制建设地段。

不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县城区一带,是城市发展的良好用地。

三、生态的绿化

随着环境资源被不断开发利用,经济的高度增长,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局部地区后工业社会的逐渐到来,利用绿化技术对受损环境与被破坏环境进行生态与景观恢复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生态处理手法是值得大力推广运用的,但以为设计人造的绿色空间,植林挖池就具有生态效益,未免是将复杂的生态系统简单化了。从表象上看,城市景观大都体现了绿色的主题,但绿色的不一定是生态的,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形成和保持的景观效果并不是生态意义上的“绿色”。自然有其演变和更新的规律,站在生态的角度上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充分利用乡土植物种类,尊重场地的自然再生植被,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或是充分利用基址上的原有植被,发挥自然系统的能动性,这才是绿色生态设计。

(一)屋顶生态绿化

在建筑密集的城市环境中,屋顶生态绿化作为一个比较有效的空间绿化手段,常常出现在高密度的建筑群中。屋顶绿化对建筑本身的承载力和防渗透要求相对较高,因此,一般建筑只能栽植浅根系易于生长的花灌木及地被。但基本上只是的达到了绿化的效果,在生态多样性方面太过单一了。值得我们考虑的是如何更高效的发挥生态绿化的作用,建立生态多样性空中绿化。

韩国环境部《建设高效率的生物栖息空间》项目之一“天空乐园”——把建设生物栖息场所的市内生态公园的概念引申到屋顶绿化中。把空间分为“野生绿地”、“灌木丛”、“湿地”等,并种植了八十多种植物。屋顶小生态系统建设后,高为12层的建筑,取暖能源减少了14%,空调使用减少了13%.建设两年后屋顶小生态系统植物种类达到了150种,昆虫种类达到了二十多种,鱼类、两栖类、鸟类生存环境优化。由此看来,在屋顶上建设生物栖息空间,给城市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多样化。

(二)依据潜在植被理论进行恢复树种规划

城市发展在基础建设和道路建设中几乎不可避免对自然植物群落的破坏。依据潜在植被理论进行恢复被破坏的植物群落系统,其在绿量和生物多样性比自然再生的恢复速度快很多城市发展在基础建设和道路建设中几乎不可避免对自然植物群落的破坏。依据潜在植被理论进行恢复被破坏的植物群落系统,其在绿量和生物多样性比自然再生的恢复速度快很多。

城市发展在基础建设和道路建设中几乎不可避免对自然植物群落的破坏。依据潜在植被理论进行恢复被破坏的植物群落系统,其在绿量和生物多样性比自然再生的恢复速度快很多。

绿化树种规划的方针:

1.以当地景观与植被构成为主的乡土群落为复原目的;

2.早期形成绿量的速生树种的落叶树(先驱种)与远期形成景观的常绿树按一定比例搭配。

首先通过调查当地周围的自然植被,在土壤贫瘠的条件下,生长发育着的稳定的树种规划为远期构成树林群落的树种。其次选用当地的速生树种,利用速生树种确保绿化初期的绿量,并为慢生树种提供夏季遮荫。并根据对当地自然植被林缘树种的调查研究,在林地边缘选择适当的抗性强的树种栽植。

从效果来看,而采取这种生态恢复绿化方法仅需用4~5年的时间,即与其周围没有遭到破坏的植被在绿量方面达到了基本的一致。比任植物自由萌发与生长快几十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群落的构造发生相应的变化,动植物种类也开始自然增加。为保障远期形成景观的常绿树健康地生长,必须对恢复地植被进行适当的养护管理及对早期形成绿量的速生树种(先驱种)进行移植。

四、城市特殊地区更新

生态学的引入使景观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甚至改变了景观的形象。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建筑和设施,赋予新的使用功能。再生原料支撑的材料,将场地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废弃物等。今天,景观设计师面对的基址是越来越多的那些看起来毫无利用价值的废弃地和被生产破坏的区域。更多的是为我们的城市治疗疮疤,用景观的方式来修复城市的肌肤,促进城市各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德国埃姆舍公园(IBAEmscherPark)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设计者巧妙的利用旧工业区原有的采矿基地和大量建筑,改建成公园休闲、娱乐的场所。不仅尽可能的保留了原有的工业设施作为地区的历史延续,并有效的节约了资源,同时创造了独特的工业景观。这项环境和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由于工业衰落带来的环境、就业和经济发展等诸多难题,并赋予旧工业基地新的生机。

俞孔坚教授主持设计的中山岐江公园,也是典型的充分利用原场地的造船厂房及机器设备作为景观的组成部分。对工厂的原有设施加以提炼和修饰,使其赋予新的审美和使用功能,并引发游客对历史的回顾和思索。

五、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性是生态设计的重点。生态水环境终目标是使流入自然流域的水实现污水“零排放”。城市里一般污水都被收集到污水处理厂,处理之后再排回河道中。但水处理厂的排水一般为三级排放,仍然携带大量污染物质,所以排放到自然河道仍然是超V类水体,易引发诸多问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会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根据去年的检查,我们国家600多个城市中间有230多个城市的污水处理率等于零。也就是说,这些城市的污水是直接排放的,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而且也使水的循环利用在这些城市受阻。为了扭转该现状,根据生态设计理念在规划中,我们应分考虑了污水治理、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回用以及水质保持的问题。

(一)综合形的生态处理方法

污水处理厂的排水推荐采用一些先进的生态污水处理措施,如太阳能水生物污水处理系统(SAS),处理后将清洁的水回用当地的生产。中水和雨水集中净化处理可利用城市林地作为生态过滤系统,同时加速水的蒸腾和下渗,保障了水系统的循环,并且可创造出一个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这种设计理念有多方面益处:它首先解决了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给当地提供了清洁的淡水资源;回灌了土地,补充了地下水资源;进入河流的水质达标,确保河水恢复为奔流的河流,而不是一条排污的渠道。一方面提高了水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生态恢复手段维持水循环过程,以便持续地获得可供利用的水。

(二)湿地

湿地作为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调节气候、蓄洪防旱、水质净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的生物基因库和人类文明的摇篮。

湿地具有巨大的净化、降解有毒物质的能力。试验表明,湿地对采油污水中油的净化率可达80%以上,对落地原油和钻井泥浆的净化作用也十分明显。此外,湿地的功能还表现在供给水源、重要物种栖息地、动植物产品的开发、科学研究、文化教育、旅游和休闲等方面。因此,利用各类湿地来构筑城市的生态系统,投入最少,养护费用最低,却能为城市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三)人工浮岛

篇2

(二)室内生态设计的设计原则。

1.尊重自然的原则。尊重自然是认识到人类本身是环境中的组成部分的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它要求设计者要正确处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尊重和关心自然环境,在进行室内设计前首先勘察研究建筑物的定位、地形地势、气候条件等。然后考虑如何降低能耗,如何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能源的利用。

2.建立人与自然沟通的原则。设计者应把室内环境作为联系人与自然的纽带尽可能地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这样一来座内环境就不再是人类远离自然的隔离带,而是为人类带来新鲜的空气、太阳的光线、自然的声音。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会使人们身心愉悦活力充沛。

3.集约化原则。这是一条摒弃传统粗放型,走集约化的新型道路。一是追求高效空间。在合理利用空间的基础上探入分析室内空间使室内与室外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立体网络。二是追求节能空间尽可能地降低对资源的消耗。

4.注重本土化原则。当地人从其长期居住生活的环境中获得水、庇护、食物、精神寄托等一切需求,室内设计必须尊重当地人的传统文化和人文风俗,必须对当地的气候特征、地理因素、地方文化等进行综合的分析和研究。

5.生态美学原则。生态美学是以生态环境的美感形式为研究对象依据美的规律,营造和谐、诗意的生活环境。生态美学其实就是生态学和美学的结合,生态学研究物种之间的和谐而这种和谐同时也是美学的研究对象。生态美学在传统审美中加入了生态因素,它强调自然美欣赏简洁质朴,遵循生态规律。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由人工创造出的室内绿色景观它带给人们的是持久的精神愉悦。

6.公众参与原则。传统设计认为设计是一个高雅的、独立的艺术过程,一般都是由设计师一个人独立完成。与之相反庄态设计的一大特点就是认为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都可参与设计。因为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参与者,而生态设计正是面向所有人共同的未来。从交通方式到装修、食物的选购、包装袋的使用等都是生态设计的内容。

二、生态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凸显自然风貌床用诱导式建筑构造技术。

尽可能地将室内空间中与室外环境融为一体,综合利用色彩、材料、造型等自然元素,多采用自然光,减少人工灯光照射,使用无污染、可再生材料流分利用自然条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通过诱导式建筑构造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启然采光。把诱导式建筑构造技术作为设计元素融入室内设计进行人工生态美的创造,不仅增加了室内设计的新内容而且也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效果。

(二)采用生态环保型材料和现代绿化技术。

生态环保型材料不管是在生产还是使用过程中都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危害废弃后也不会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月前已实现常态化生产的生态环保型材料有无毒涂料、再生壁纸等。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清除刺激性气味保持室内环境的健康,因此把绿化引进室内是生态设计的重要内容。目前能够为室内绿化技术提供支持的主要有腐植土生成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等。从技术上讲室内绿化可以设在建筑的任何地方,阳台、墙壁、走廊等空间都可以利用座内绿化一方面可以补充地面绿化的不足,另一方面与建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的处理有机结合大大拉近了室内空间与自然的距离。

篇3

室内生态设计已经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提出来,生态建筑已成为当前建筑学研究的热点。室内设计中的生态问题是生态建筑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但至今尚未引起我国建筑界和室内设计业界的足够重视。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生活的发展,室内装饰设计已深入到备种类型的建筑中,室内设计所使用的材制也已涉及到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纺织、木材、陶瓷、塑料、玻璃等多种行业。事实上,室内设计。施工和使用中引发出的种种环境和社会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引导,将有可能发展成破坏生态和环境的:“病疾”,增大环境治理的难度。从目前国内的总体状况看。所反映出的问题可以归纳如下。

第一,普遍存在追求“最终效果”,在某些室内设计中过分使用相对不可再生资源如钢、木、岩石等。不仅在大型公共建筑室内装饰中大量使用,甚至在某些所谓的豪宅中也用。大量耗用不可再生的珍贵装修材料,对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第二,现代室内装饰中大量使用了人工合成的化学材料,其中相当一部分化学材料,含有对人体育害的物质。这些物质在使用中还会长时间散发出来。不仅有刺激性气味污染室内空气,而且必定影响人的健康。

第三,由于室内装饰的:“时效性”,室内装饰处在不断地更新过程中被拆除的建筑装饰材料,由于不能再生循环利用而被丢弃成为建筑垃圾,成为环境的污染源。

第四,把室内设计仅仅看成是装饰材料的运用,看成是室内空间中被装饰部位的形式。比例、色彩、符号的重组、构成,忽视室内设计的技术内涵。如室内设计中自然光的运用,设计与自然通风的结合,绿色景观在室内设计中的创造,生态建筑材料在室内设计中使用,等等。

现代室内设计是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组成内容。现代室内设计广泛运用各种建筑材料、各种设计手法,在创造悦目。舒适的室内人工环境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在人类建筑史上是一次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一进步是以地球资源与能源的高消耗为代价的,它反映出工业时代“战胜自然”“人天对立”的思想。在20世纪现代室内设计充分发展的同时,它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与日俱增。

最近几年,我国室内装饰投资在工程总投资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现代室内设计所带来的资源和能源的高消耗及对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发的生态问题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它昭示了现代室内设计的不可持续性占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室内生态设计被提到日程上,并且将会逐渐发展成室内设计的主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

对现代人活动行为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是在备种备样的室内环境中度过,室内环境对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室内生态设计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在为人类创造舒适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保持地球生态环境的平衡。室内生态设计有别于以往形形的各种设计思潮,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提倡适度消费在商品经济中,通过室内装饰而创造的人工环境是一种消费,而且是人类居住消费中的重要内容。2、注重生态美学生态美学是美学的一个新发展,在传统审美内容中增加了生态因素。3、倡导节约和循环利用室内生态设计强调在室内环境的建造。

室内生态设计是一个正在研究探索中的新课题。把生态思想引人室内设计,扩展室内设计内涵,将把室内设计推向更高的层次和境界,这也必然会推动建筑业对地球资源的使用从消费型向可循环使用型的转化。生态环保技术和工艺的发展,为实现室内生态设计的基本思想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

把室内生态设计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提出来,其目的是为了引起我国建筑界和室内设计业界的重视,促使其更好更快的发展。室内生态设计作为生态建筑的重要内容,在国外已经得到一部分建筑师的重视,在日益发展的国内希望也能有所进展。

生态引人室内设计,向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考点,开辟了一个新的创造领域。显然,室内生态设计包含了建筑。结构、设备。自控。工艺美术、园林绿化等许多专业的内容。它需要建筑师、室内设计师不断更新知识,熟悉和驾驭新技术。室内生态设计毕竟是一个新课题,它的领域、技术体系和美学思想等都需要研究探讨。上述之题,有很多来自文献知识所了解,室内设计带来的东西或许不仅仅是只在室内,能够把生态引入室内设计,不仅是环境的需要,也是人们回归自然,发展得以持续的不可规避的一条道路;文中的一些偏见或者谬误之处,在此抱歉,文者本人也是希望把生态发展和室内设计结合的生态室内设计之道广而泛之,让这一课题得到更多相关同仁的关注。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物质环境的显著提高,人民对住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为建设高质量的生态住宅,我们要遵守综合系统效率最优原则,综合考虑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保证物质、能源有序循环转换,本文为大家更好地理解生态建设,介绍生态住宅概念产生与出现的原因与背景,通过详细地阐述生态住宅的概念、以及出现的问题,来为生态住宅的建设提供更详细的理论基础。我们可以预料到生态住宅在21世纪势必会快速发展。作为国家21世纪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在建设过程中要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住宅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新的市场机制下生态住宅需要通过市场竞争不断发展,这样才能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

1 生态住宅面临的问题

在世界各国,新型的生态住宅方兴未艾,而科学发展观如今已深入人心,胡主席提出了和谐社会的观点,所以我们在住宅建设的同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生态建筑在我国势必会成为发展趋势。当前生态技术虽然取得了一些发展,但仍落后于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国外生态住宅,且差距很大。因为生态住宅不仅包括建筑本身,还需要综合考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二次大战的爆发,由于战争的需要,各国加大了科技技术的投入,由此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建筑领域的建筑材料、结构科学、施工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战后,许多国家的住宅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基于人民的保暖问题,国家必须将住宅建设的迅速发展作为工作重点。但是由于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对生态环境缺乏足够的认识,并且存在着功利思想,所以他们只看重生态住宅这块招牌,而对于提高住宅的保温通风等具体性能却忽略,这严重阻碍了生态住宅的发展。同时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加大了对自然界的掠夺,盲目的追求经济的发展,完全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能源的无节制消耗,并且高能耗中的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人为的浪费造成的,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劣,人民从主观上忽略气候及其他自然条件所产生的影响,只重注个人利益的需要,为个人目的过分地依赖人工照明、空调等高能耗的机械设备,却不看重建筑的质量,粗放的高能耗的生活方式,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破坏,有的人只求物质生活的享受,全然不顾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因此,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环境污染严重。所以为了可持续的发展,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我们住宅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都知道有害气体、二氧化碳、固体垃圾等污染物的危害程度,所以应减少他们的排放,以此保护生物圈,以及能耗大,生活垃圾污染,有毒建筑材料的滥用等,都是污染环境的重要因素,而我们的住宅却也存在着通风采光不佳,照明质量差,室内空气品质差,阴冷潮湿,供暖系统质量差,位置安排不合理等问题,这都应该引起建筑商的重视。

2 生态住宅设计原则

中国如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们对生活的质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生态住宅通过对住宅内外空间各种因素的有效整合,并在此过程中按照生态学的原理,来建成便于居民生活的居住环境,并注重居民的身心健康。从根本上讲,生态住宅就是要解决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关系,以此来达到自然、建筑、人三者的和谐统一。

健康是生态住宅的目标,所以生态住宅的建设应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生态化是生态住宅首先要遵循的原则,也就是节约能源、资源,使用无害化、无污染的建筑材料。追求环保是生态住宅的核心,为了能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生态住宅应注重节能和自然,这样才能建立舒适、健康的生态住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所谓“健康住宅”就是指“能使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的住宅”,为了使室内环境质量达到“健康住宅”的标准,我们应对室内进行合理的绿化设计。可以通过充足的日照来杀菌消毒,以避免其他机械设备的使用,保证良好的通风,确保空气的高品质,以及采用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危害等。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研发出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其中有一种新型建材,国际上称之为健康建材、绿色建材、生态建材等。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没有污染,而且有益于人体的健康。我国已开发的绿色饰材包括壁纸、涂料、地板、门窗、管道、玻璃、石膏板等。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些新型材料的特点,比如防霉壁纸, 它减少了发霉、起泡、滋生霉菌的现象的出现,因为它经过了特殊的化学处理,使其能抵抗壁纸在空气潮湿或室内外温差较大的破坏。

生态住宅首先要满足的是人体的舒适性,例如适宜的温度让人既不会感觉寒冷,也不会使人浮躁,适宜的湿度让人既不会潮湿,也不会感觉干燥,这是保证人体舒适的前提。以前,建筑商为了节能,降低成本,而降低热舒适标准,这严重影响到居民的采暖,此做法是不可取的。但是我们也要明白,舒适不是盲目享乐和浪费,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环境绿化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舒适的生态住宅才能满足人们居住的条件。因此,为了建设舒适的生态住宅,我们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比如环境绿化。环境绿化不再是简单的种树栽草,而应满足崇尚田园生活的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通过树木花草合理的比例搭配,来美化环境,同时这也提高了城市抗污染、滞尘、降噪、防风的能力,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的生态效益。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让人民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绿化设计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青睐,将成为现代室内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让建筑商加大室内绿化设计。

当然,理想中的生态住宅模式与现实社会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人们生态意识的单薄,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和技术措施的落后,这些都是限制生态建筑发展的因素。所以,我们应尽自己微薄之力,为生态住宅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比如杜绝粗放、浪费的模式,提出低能源、高效益的设计方案,加大可再生的新能源的开发。

3 生态住宅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态住宅必将成为21世纪最理想的居住家园,成为人们最受青睐的居住建筑,生态住宅定会成为住宅建设的趋势。由于21世纪是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时代,选择注重生态概念的住宅,将逐渐成为广大居民的共识。当今,由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发展,与周边的国家建立起稳定的国际关系,与日本等国家的关系也有所缓和,所以局势稳定,人们安居乐业,可谓是国泰民安,但是我们也应意识到这种物质充裕的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品味,流行趋势,必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不难想象,住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传统的住宅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所以住宅也必将发生很大改变,建筑商应意识到生态住宅发展的趋势,通过引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方式,力求设计出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建筑方案。

4 结 语

如今,生态住宅不断涌现,这表明人们对居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建筑商如何才能搞好生态住宅设计是必须慎重考虑的事情。 “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让我们建筑商不得不反思,如何才能设计出既满足于居民的需求,又有益于环境的住宅,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发挥其监督作用,防止低质量住宅的出现,住宅消费者在购买时也应尽量多选择生态住宅,以促进生态住宅的发展,为环境的保护贡献一己之力。

篇5

Key words: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features;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生态建筑的概念

所谓生态建筑,即用生态学的理论结合建筑设计。它将建筑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从自身形成一个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良性循环体系。它将建筑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序地循环利用,获得一种高效、低耗、少废、少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建筑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征:

(1)节能和利用再生资源。节能的技术原理是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自然资源,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在建筑设计中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和风的形成规律,利用太阳光和通风等节能措施达到减少能耗,应用材料的蓄热和绝热性能,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利用太阳能冬季取暖,夏季降温;通过遮阳设施来防止夏季热,日晒强度高,最终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2)材料的再生利用。使用再生或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和资源。例如,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使用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垃圾。

(3)减少废物排放。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通过有效手段在排放之前进行无害化处理。

(4)环境与文化属性。广义范围内的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建筑还涉及环境和文化领域。

2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

生态建筑的设计思想是在上世纪不断发生的地区性环境污染和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恶化情况下,不少学者和建筑师对现代工业文明进行探索与反思的产物。生态建筑系统是一种坚持师法自然的理想建筑系统,它大幅降低非再生能源的绝对消耗,采用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对物质和能量逐级、合理、综合应用,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力求把建筑生态系统纳入生物圈物质循环系统,从而避免或减轻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是在满足功能和空间需要的同时,强调实现资源的集约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生态建筑强调资源和环境,强调建筑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要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污染。

3生态建筑的设计手法

生态建筑从设计手法上,可分为三个类型:

(1)从建筑所在地域出发,提倡利用本地材料和传统技术的乡土地方设计手法。

(2)既重视地方性,又适当地引入“适宜技术”的设计手法。

(3)结合当地自然生态条件与最新生态理论,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来解决生态问题的高技术设计方法。

这三种手法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从当地的具体生态环境出发进行设计,所不同的是对技术的应用观念与方式。

3.1乡土的生态建筑

这种建筑类型需要建筑师了解环境地理现状,学习并继承传统建筑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不依赖耗能设备,而在建筑形式、空间、布局和构造上采取措施,以改善建筑环境,实现微气候建构。

3.2“适宜技术”的生态建筑

这种建筑类型以马来西亚的杨经文先生为代表。他从生物气候学的角度研究建筑设计,适当采用新技术与新材料,在高层建筑设计上尝试利用自然能源并构建良性微气候。他称之为生态气候学(Bioclimatic),其具体目标是满足人的舒适和精神需求以及降低建筑能耗。他在热带高层建筑设计中运用的生物气候学方法,大体上有下列几个方面:

(1)在高层建筑的表面和内部的开敞空间中植入绿化;

(2)沿高层建筑的外面设置了不同深度的凹陷过度空间,

(3)在屋顶上设置固定的遮阳格片。

(4)创造通风条件加强室内空气对流,降低由日晒引起的升温:

(5)平面处理上主张把交通核设置在建筑物的一侧或两侧;

(6)外墙的处理上除了做好隔热,他还通过研究,建议采用墙面水花系统。杨经文认为通过这些措施,在热带地区的高层建筑可节省运转能耗的40%。

4生态建筑设计建议

4.1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

要保护自然,遵守节地原则,适度开发土地资源,合理规划项目用地,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采用科学的建筑体系,以提高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和耐久年限,限期淘汰粘土实心砖等建材,对建筑废弃物进行无害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建筑室外使用透水性铺装,以保持地下水资源平衡,对自然材料的使用不得破坏其自然再生系统,运用环境亲和材料。

尽量使用可重复利用材料、可循环利用材料和再生材料,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和短缺资源,多使用地域的自然建材及当地建筑产品,在施工过程中做到无污染化。要防御自然,根据当地气候确定建筑方位,设置有效的遮阳设施,运用高热工性能的建筑材料做好保温隔热和隔噪音设计,在沿海地区还应考虑防空气盐害和防台风措施。

4.2遵守节能原则

传统建筑大多是围绕能源廉价的原则设计的,这类建筑主要利用常规能源,在能源利用上效率低,导致能源消耗快,且产生大量污染。因而需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采用适宜的节能措施。如今多数楼盘在南墙上设了很多混凝土板和铝合金百页以放空调室外机,可以设计一种外观精美的太阳能装置,以替代铝合金百页,内侧放室外机,把美观和功能结合起来。也可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并使发电系统与小区的电网并网。与此同时,做好绿化设计,绿化设计应避免轻技术重形态,轻内涵重风格,轻生态功能重情调效果。绿化应有层次性、物种多样性,有天然更新的能力,植物材料应有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长寿性与生态功能。应纠正植草就是绿化的片面理解,可利用落叶树木调整日照,建立可调节的植被体系。

4.3引入智能管理系统

充分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如设计智能采光窗、会呼吸的玻璃幕墙以随着阳光的角度变化和天空明暗变化调节透光效果,并根据日照强度自动调节室内照明系统,自动控制室内温湿度。创造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装修材料。

4.4继承历史并融入城市

城市不仅是人类为满足生存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更是文化的载体和容器,它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精华。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必须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尊重城市发展的历史,使城市的风貌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更具内涵。城市建设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同时期的文化链条要衔接好,因此不可切割城市的文化,要妥善保护保存历史风貌,保持景观资源的共享,进行开放式设计,使建筑融入城市轮廓线和街道尺度之中,保持居民原有的出行、交往和生活惯例,保留居民对原有地域的认知特性,使建筑与城市和谐。城市规划要有前瞻性,避免窒息环境,使所有构成元素在共生中蕴含共性的文化及价值取向,在多彩的象征意义中丰富城市形象。

生态建筑是建筑发展的必然方向,是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体现,也是对生态建筑居住者的人本关怀。我们要树立正确、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建立长远规划与近期建设相结合的、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逐步迈向生态与环保的道路。

5结语

随着世界性的生态观念和共识的逐步形成,人们对建筑的生态属性和人文内涵的认识有了较大的观念转变,将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环境品质提到了空前重要的高度,在生态建筑研究方面有所建树,并在实施中取得一定成效。生态建筑设计反映了生态优先原则和跨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精神。我国大规模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能源,因而节约能源早已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篇6

生态设计的概念内涵

21世纪的今天,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绿色设计理念已经渗透到了各种建筑中。住宅设计中的生态问题是生态建筑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时下“生态设计”正受我国起建筑界的热捧,冠以“生态”美名的各种工程如生态湖、生态小区、生态广场、生态大厦、生态别墅等在全国随处可见。究竟什么才能称之为生态设计呢?生态设计是按照自然环境存在的原则,并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能承载一切生命迹象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80年代初,西方设计界兴起了“绿色设计”潮流和对“生态设计”的研究,突出生态意识和以环境为本的理念,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创造健康的居住环境。绿色设计意味着设计可以节约原材料、使用的材料可以回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废弃、不会造成对水资源和自然生物的破坏,以及具有人类健康的安全性能等等。绿色设计具有安全性、节能性、生态性、社会性等基本特征,而生态设计是生态学思想在设计领域的具体应用,其理论基础是产业生态学中的工业代谢理论和生命周期评价,二者在内涵上有重大关联,生态文明要求形成“人-自然”的整体价值观和生态经济价值观。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服从“人-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即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协调发展,要同时能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生态需求。

现代住宅生态设计原则

现代住宅生态设计的思想中心就是尊重人性,和谐构建一个自然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进行住宅设计时,要保护自然环境不受到破坏。现代住宅绿色设计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美观实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

建筑的实用性是使用者最关注的特性,美观实用性的设计原则是住宅绿色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在住宅设计中,除了物理环境要求之外,还要考虑经济、美观。和谐是生命之间、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融为一体的美的特征。绿色设计所体现的师人与建筑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统一的理念,是人们进行住宅设计创造活动的指导原则。

2.2设计的人性化和经济性原则

传统设计强调设计师的个人创造,认为设计是一个纯粹的、高雅的艺术过程。而生态设计则强调人人皆为设计师。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对其生活和末来作决策,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自己及其他人共同的未来。从每天上班出行的交通方式到选择家具、装修材料、水的使用、食物的选购、垃圾的处理甚至于包装袋的使用,都是一个生态设计过程。此外,生态设计包涵着资源节约的经济原则。新时期的规划和设计应当从传统的粗放型转向高效的集约型创作道路。使用和更新过程中,对常规能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利用,对可再生资源也要尽量低消耗使用。在生态设计中实行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是现代建筑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住宅生态设计的基本特征。

基本技术措施

首先,生态设计在设计之初,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做好勘察研究等相关工作。要深刻了解建筑物的特点、位置、地形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要针对性地设计融入自然因素,构建自然环境。

第二,设计师要有意识的选用生态环保型装修材料。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生态环保型装修材料正在逐步实现清洁生产和产品生态化,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及周围环境都不产生危害,从室内更新出的旧材料又比较客易自然降解及转换,并且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利用,生产新产品。这是所有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装修材料首先要考虑选择无毒气散发、无刺激性、无放射性、低二氧化炭排放的材料。

第三,要树立集约化的思想。集约化可以体现在住宅设计的各个方面,比如对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如自然采光、通风、降湿、太阳能的利用、天然能源的利用等,比如对对高效空间的追求等等。在合理利用室内空间环境的同时,充分开展室内空间的研究,使被围合的空间与室外环境形成一个有机协调的发展的立体网络。住宅设计中,认真研究人的行为心理特征和行为时差相适应的空间系统,并精巧安排各工种空间关系将大大有助于空间效益的提高。室内生态设计旨在追求人与自然、建筑三者之间的和谐共存,设计师要注重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态的生活环境。同时做到科学合理的使用自然资源,并促进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生态设计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举例

开发一个成功的绿色的住宅区,就是一个营造新的小型生态圈的过程。基线是指建筑基础和建筑环境的交接带,即宅间绿地,几米到几十米不等。基线因紧靠建筑,被宅间道路分割,与外交流甚少,是非常好的潜在生态边缘,应发挥活跃的能流、物流生态群落的边缘效应,切忌以生硬的水泥地围衬。通过地形理,植地被、灌木、藤本,以自然、流线型种植,软化建筑生硬边角引入到建筑内部空间。

立面在空间中是最突出,也是视觉最敏感的部分,它是空间的分隔者和背景。对于组织空间景观要素最为重要。空间的开放、围合都是通过立面来控制的。在居住环境中,建筑立面所占比重最大,对这些立面的处理,要采用“佳则收之、俗则屏之”。对不同的景物,应采用屏障、放开等手法组织景观。立面材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景墙、格栅等。植物群立面群落的垂直结构,要综合考虑其生态性、功能性和观赏性,对西向的建筑群可采用爬山虎、五叶地锦、鸡血藤等攀援植物,取得生态、景观双层效益。

参考文献:

篇7

看看你周围的环境,如果你坐在办公室或者家里的客厅,你可能正被形形的产品包围着,你使用的书桌,你吃饭的餐具,你身上的时尚单衣和孩子把玩的玩具,这一切都是由设计所带来的无限可能。但是你是否想过在这美好的情景背后,它们是否真的是安全的呢?你可否知道它们正在散发出导致胎儿畸形或者还有致癌的混合物?可能通过你的食物,呼吸的空气,或者你出汗的毛孔进入你的身体。你的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可能并不污染严重的室外空气要高更多。而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是产品的开发商因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不停的降低成本,选择劣质的材料;或者是对产品的研究与测试不够,造成材料选择的不合理。如果我们从宏观上去了解一下这个问题,自工业革命之后,我们开始了一种直线型的设计思维方式,即只关注产品的生产,而以最合理的价格送到消费者的手里,换来大量而可观的收入。而这种单一的粗暴的思维方式,又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导致对其他问题的忽视。在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环境被我们摧残的岌岌可危。直到今天,我们才慢慢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但此时我们问题的遏制手段,却已经不足以弥补我们之前的过失。

而我们不能瞬间销毁和停止使用我们周围的这些产品,不可能一刀切的断定什么是好的设计,什么是不好的设计。我们如果希望找到解决的方法,那最好的决定无非是一种循序渐制的方式。寻找解决的方法,应该在问题的萌芽状态就采取措施,即设计手段。

我们将产品出售前的生命周期大致的分为四个阶段,概念、设计、生产与产品出售。而在这一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从一个新的概念点出发,此时其对周围世界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而在设计和生产的过程中其影响力成几何的倍数不断扩大产品对周围世界的影响力。当一个概念变成一定规模的产品时,它已经成为了构成市场和人类生活的主要元素。通常我们在采取措施和法律要求的时候都是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如突然抽查某一类产品,在发现问题后,禁止销售或者加强监管,这不但造成了大量的浪费,而且也不一定能够从根本上的解决问题。在生产过程中,监管部门会采取一系列的生产限制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但是问题依然总是层出不穷,措施如同亡羊补牢。怎样才能在影响面较小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问题出现之前去处隐患,是我们值得我们考虑和研究的课题。所以将问题解决在一个概念到设计这个过程,将会以最小的成本与最全面的思考来解决问题。而此时设计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为产品而设计,而是一个管理科目,它统筹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设计过程如何才能达到我们对环境友好型的产品的期望呢?周全的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的方法是可能是解决之道。在做设计思维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特别的关注设计的三个思考的因素,即人类的需求,经济的收益,技术的支持。我们将这三个因素称为设计平衡。我们在做设计开始,往往都是将这三个因素作为出发点开始产品的研发。而在评估设计的优劣时,我们又将设计的平衡作为主要依据,因为设计师,认为设计的平衡是一种简单而且全面概括设计的依据。但是在设计的发展的今天,不禁要问,这个设计平衡真的依然是全面的吗?在我们追求这种设计的平衡时,生态因素常常被忽视。首先,生态因素并不能简单的被设计平衡的三个因素所概括。生态因素是一个全面的问题,其不但是现代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也对现有世界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在技术上,需要层出不穷的新科技作为基础。其次,由于生态问题是综合性很强,其涵盖的知识面很广,概念抽象,效果不明显,导致设计师对生态概念模糊,一不小心就将生态环保变成一种简单的口号,而无法做到实际有效。最后,因为没有有效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教育中缺少生态的关注,导致设计师和企业没有足够的环保意识,并没有意识到设计在环保事业中重要的作用和产品研发中的社会责任,从而忽视了产品的生态因素。我们前文提到了,我们被各种形形的产品包围着,但之前并不是所有人意识到它们在危害着我们的健康和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这时,设计平衡似乎并不是平衡又可靠的,这种二维的三角形思维方式在今天的背景下是不全面。因此,我们需要将生态因素加入设计平衡中,构成一种三维的金字塔式更加稳固全面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新设计平衡,或者生态设计平衡。而由新的设计平衡构架出的设计思维定义为生态设计思维。

生态设计思维的发展将有利于设计师在设计初期阶段就将生态因素考虑进去,这会保证在后面几步过程中,对生态的影响不但不会扩大影响,而且缩小其生态影响,或者不产生生态影响。这是崭新的设计评价方法,我们将人类的需求作为原点,因为在设计的初期,我们已经确定了设计的必要性。所以这是是设计的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我们假设建立一个设计的坐标系,X轴为设计的技术支持性,因此来对技术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如技术的生态的影响,在设计中的效能,以及的技术的可靠性进行数据的统计。Y轴为设计的经济性,其关注的是设计的受益,设计的成本,设计在社会中,受益群体中和生态方面的经济影响。Z轴为设计的生态性,凭借和评估设计的在神态方面造成的影响和可以弥补的措施,按照计算得出生态指数。在这样的坐标系上我们可以很快的计算出坐标系上的一个“体积”,并将其称为设计的“体积”。而这种“体积”的大小的思维方式可以作为设计好坏的一个指标和对比来评估一个设计是否是成功的,优秀的。这样一前一后的设计的设计思维引导,可以将项目充分的全面的设计思考,而不会忽视设计的生态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河流治理已成为现阶段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模式。在过去多年的社会发展中,由于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得河道问题较为严重,成为了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身体健康的核心环节。因此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做好河流治理工作已成为人类关注的重点,也是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必然结果。在河流治理工作中,采用生态堤防设计方法不但能够使得人们更好的利用河流产生的各种经济、社会效益,而且也能够促使河流回归自然化,产生一定的生态效益。

一、生态堤防概述

在过去的堤防工程建设中,由于人们对于环境认识不科学、不全面,多采用加固岸堤、疏通河道的方式进行治理,使得河流在满足人们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种种自然影响和生态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自然灾害,如洪涝、决堤等事故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人们在堤防设计工作中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不够,造成了堤防工程建设中得到经济效益的同时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生态问题而引发的。因此在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日益加深,对于各种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落实,在河道治理工作中也逐步趋于综合化治理要求,即是在工作的过程中以河流利用、生态效益、环境保护为一体化的工作模式。这也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实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必然结果。

二、生态堤防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目前的生态堤防设计中,我们主要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原则:

1、安全原则

安全原则主要指的是在设计工作中要以河流治理为基础,兼顾生态堤防的安全性要求,确保在雨天的时候不出现洪涝、决堤等现象。特别是人类开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这类问题的认识不够而造成的堤防事故较为严重。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于建设力度和水平要求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2、自然原则

在堤防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能够发挥传统堤防工程防洪功能的同时,还要做好河流生态效益要求,甚至是降低河流的流速,从而维持河流的生态健康以及河道周围的环境保护要求,进而发挥其应有的自然景观优势。这种原则的存在与利用就需要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尊重自

然、保护自然,不得在工作中随意的破坏和更改自然规律,更不得胡乱的对自然进行优化和处治。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边界及其天然蜿蜒曲折的特点,对不得不破坏的自然景观应加以补偿或修复。

3、生态原则

生态堤防与传统堤防最大的区别在于生态堤岸考虑到了堤防的边缘效应,由水生生态系统到陆地生态系统过度的连续性。传统堤防的设计破坏了这种水陆生态系统的连续性,使沿河湿地大量消失、混凝土河道切断了水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其单调的水流状况不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繁衍。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适当补充自然成分,协调景观结构,注意保持物种多样化,积极为水生生物和两栖生物创造生存、繁衍的环境。

4、亲水原则

结合当地居民文化习俗和活动需求,设置人性化的活动和休憩场所,提供更多方位能直接欣赏水景、接近水面,让人们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全方位地感受水文化给人们生活上带来美的感受。

5、整体性原则

河岸景观设计以整体美为基本原则,突出特色美,体现意境美,延伸河流水生态系统的空间。

三、生态堤防设计实例

生态堤防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生态学及美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水利工程,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又可以改善生态环境。现结合“东莞市运河综合整治东引运河堤路结合达标工程”生态堤防设计实例,对城市生态堤防进行探讨分析。

1、“东莞市运河综合整治神山桥至坑美段堤防工程”概述

“东莞市运河综合整治东引运河堤路结合达标工程”是指神山桥至坑美段两岸生态堤防工程,该工程需建设堤防总长约5.2公里,其中现状堤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伴随着东莞经济的迅猛发展,运河水质遭受到严重污染,黑臭污水穿越东莞市区及多个镇区,严重影响两岸居民的生活及城市形象;②河道宽窄不一、变化较大,局部河道断面狭小,影响行洪。运河河底坡降较缓,而沿岸填河建房与河争地现象屡禁不止,使河道断面缩小,形成水流“瓶颈”;③ 现有堤围堤顶高程相对较高,一般达6.5~8m,但堤身单薄,未能达标,部分河段无堤防保护。堤防建设受当时社会经济环境限制,堤坡陡,堤身普遍存在稳定、渗漏等影响堤防安全的问题,堤围虽经多年整治培固,但标准低,堤基渗漏仍严重,堤脚冲刷也非常严重,局部堤段甚至坍塌,险工险段多。故整治该段堤防十分必要。

该项目的实施,以保护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在满足河道功能河堤的稳定要求,考虑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刚性结构,把河堤由过去的混凝土、浆砌石、人工建筑改造成水体和植物或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生态护岸。河水通过生态挡墙系统与两岸互通循环,河水可向两岸补给,而两岸的土体也可向河流补给,形成一个双向循环。生态挡墙充分利用植物可以吸收磷、氮以及重金属等物质,并且生长速度快的特点来清除水体和土体的有害化合物,改善水质。各种鱼类,也是修复海河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鱼类可以消耗掉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水质的富营养化,从而达到保护水质的目的。在河道中构筑起鱼巢,形成一个植物、鱼和各种生物共存的空间,可以有效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进而防止河湖大面积爆发水花,调整生态循环系统,重新建立河道以及河堤的生态系统,“以鱼养水”。同时,还可建立海河水生生物多样性,重建水域生态平衡。长期的水力作用带起的泥沙等物遇到墙体减速后,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沉积在两个内孔内,这些冲积物沉积下来后将是水生植物生长的乐土,这里面含有丰富的Fe、Na、K等矿物元素,很适合栽植的水生植物生长,解决了植物营养来源问题。由于生态挡墙不要水泥砂浆,整个墙体具有透水性,发挥了生态护岸的作用;挡土块间隙构成了一个天然的过滤器,起到一定的净化水质的作用。项目建成后生态护岸发挥了明显生态修复的作用,增强了河流水域自然净化能力。

2、“东莞市运河综合整治”生态堤防设计理念

(1)治理原则。“神山桥至坑美段堤防工程”河道治理以满足防洪安全为目的,尊重自然,立足水系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在工程措施的总体思路上,尽最大可能保护和恢复河流形态的多样性,为河流生物的多样性奠定基础,因地制宜进行生态护岸。

(2)岸线布置设计原则。“神山桥至坑美段堤防工程”岸线布置结合自然地形进行设计,少动土方,保留河道的蜿蜒平面形态、断面的多样性、两岸的天然植被等。现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也证实了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造就多样性流场,形成深潭浅滩地貌特征,有利于消减洪水的灾害性和突发性。

(3)护岸结构设计原则。“神山桥至坑美段堤防工程”护岸结构设计体现防洪功能和生态景观的结合,在满足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工程造价的降低;充分考虑人们活动的亲水需求;尽量避免刚性硬质化,合理选择当地植物措施;尽可能采用天然建材护岸,营造生物缝隙,为其提供繁殖和生长环境。

(4)河道断面型式设计原则。堤型的设计要结合场地及周围环境因素,通过多方案比较,择优选用。断面型式的选择原则除满足工程渗透稳定和滑动稳定等安全条件外,还应结合生态保护或恢复技术要求,尽量采用当地材料和缓坡,为植被生长创造条件,保持河流的侧向联通性。筑堤材料宜优先选用当地材料,在有条件的地方,一般多采用比较生态的土堤堤型,以便于堤坡的植草绿化,使堤内外生态环境协调,避免过多地采用直立的钢筋砼和浆砌石堤型,这些堤型与周围环境欠协调,同时在一定程度也影响堤内外的空气交换。

3、生态堤防功能体现

篇9

科技的快速发展有效的带动了经济的飞跃式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在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下,社会发展过程中对自然资源无限制的分配成本,以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经济的繁荣。面对越来越恶劣的自然环境,人们越来越重视到自然生态的重要性,生态理念不断增强。特别是在建筑领域,人们越来越推崇生态建筑,因此需要做好生态建筑设计工作,推动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发展进程。

1 生态建筑的设计关键点

生态建筑并不是简单的绿化,其是将建筑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从建筑设计、建设、使用方至废弃的整个过程中都做到无害化处理,实现建筑内部物质资源、能源的有序循环,使建筑呈现出高效低耗及生态平衡的状态。在生态建设设计是其目的是实现生态建筑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都充分的体现出了生态理念,无论是设计、施工过程还是建材选择等,都充分的遵循生态理念,使建筑更利于人们生活工作,对周围环境无害。

2 生态建筑设计技术

2.1 太阳能技术

在生态建筑设计上,可以利用窗户上的集热板来建立一个太阳能系统,其主要由玻璃盒子、风扇空气导管和蓄热装置共同组成,利用玻璃盒子中的集热板来转换太阳能,以风扇作为驱动系统来对空气进行加热,利用空气导管将热量向建筑结构的内部进行输送,从而对热量进行存储。另外,也可以利用空气的集热板构建一个太阳能系统,即将空气的集热板中产生的热能向空气传热系统中传递,在对供热系统进行补充的同时,也能够在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量。

2.2 新材料利用

在生态建设设计方面,需要充分的利用新型材料,如各种新型玻璃材料、太阳能光电材料等。这些新型材料都是生态建设设计中的首选材料,不仅能够有效的满足建筑结构的能源需求,而且还能够实现循环使用,与生态设计理念具有较好的相符性。另外,水循环、地热资源等也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有提高建筑节能环保性能的同时,也有效的实现了生态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

最早人们对生态建筑的认识更多停留在对气候和生物反应的关注方面,当前生态建筑设计中人们开始利用替代能源,对生态技术和生态材料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人们对生态建筑设计的认识也更一步深入。特别是在国外一些地区,生态建筑发展较好。近年来我国也加大了ι态建筑技术和设计方面的研究,这对生态建筑的设计和生态建筑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生态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融合度不断提升,而且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生态建筑设计也会沿着这个方向不断发展。从建筑设计生态化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在生态建设设计方面,需要进一步促进建筑与自然之间的有效融合,构建良好的循环体系,将建筑与环境都纳入其中,提高两者之间的相通性,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尽量减少建筑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充分的利用高科技技术,实现能量之间的良性循环。同时将自然引入到建筑中来,充分的利用生态技术来加快实现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在建筑内部有效的应用各种自然景观,打造绿色、环保、节能的建筑。

3.1 节约建筑原材料

在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过程中,更重视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节约和可持续发展。当前建筑设计时存在建筑材料严重浪费的问题,这在造成建筑成本增加的同时,也与生态化设计理念不相符。因此在生态化设计过程中,要实现对建筑材料的合理利用,有效的减少或是避免原材料浪费现象。这其中还需要充分的利用新型建筑材料来取代原来的建筑材料,这主要是由于新材料不仅能够有效的减轻建筑自身的重量,而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利于扩大建筑的内部空间,更好的体现出生态建筑的理念,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特别是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一些新型原材料不断涌现出来,这些新型材料具有较好的节能、环保性,不仅能够更好的将建筑物的设计风格体现出来,而且根据建筑物自身的特点来合理运用各种新型的材料,还能够有效的实现建筑的生态性。

3.2 充分利用新能源

在当前建筑设计中,各种新兴能源的利用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成本,并对自然环境起到了改善作用。特别是当前城市建筑能耗较大,通过利用各种新兴能源,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当前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新能源当属于太阳能和地热资源。太阳能成本低、无污染而且含量十分丰富,这也使其在建筑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地热资源在一些城市采暖系统中应用较为广泛,有效的减少了煤炭供暖的污染问题。但地热资源在应用过程中受到地区的限制,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对地热丰富的地区要充分的利用该资源,以此来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3.3 生态建筑设计环保化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居住环境的质量与品质,尤其是对生态绿色住宅的重视,促进了我国居住建筑设计在新时期必将向着生态环保方向发展。建筑设计者应坚持“以人为本”准则,坚持“经济、安全、美观”等建筑结构设计原则,创新设计方案,运用更多的生态环保材料和环保技,适当增加更多的自然景观,使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具环保性、健康性。不仅利于提高建筑物的环保型、舒适性,也能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高品质要求,因此,绿色环保的风格必将成为新时期我国建筑设计发展新趋势。

在21世纪,生态化的建筑设计代表了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全世界范围内都应大力研究各种生态建筑技术和设计方法,倡导低碳生活,全面推动全球人们生活的品质的改善。尤其,我国正处于构建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重要事情,更应重视生态化建筑设计探索,努力提高生态化建筑设计水平,全面推动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建筑设计也加快了生态化和可持续化的发展步伐。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要实际设计工作中,秉承生态理念,将建筑与自然实现有效的融合,构建建筑与生态环境平衡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打造高效低耗的生态建筑,为人们提供更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大自然的征服能力越来于强,不管是建筑设计还是机械工具的先进性都可见一斑,但是因为人类无节制地榨取大自然的资源,并在利用大自然的过程中破坏自然环境,所以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造成农田被吞噬、环境被污染、资源短缺化,甚至造成水土流失、沙漠化、硫酸雨等严重问题。建筑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人类各种活动的人工环境,通过对功能、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要求的综合考虑。建筑巨大的物质消耗对建筑设计提出了经济合理的要求,以有限的经济条件达到建筑设计要求。从生态学角度讲,如此的活动对环境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生态建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备三个基本特征:注重效益,崇尚自然,尊重科学。

1.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1.1整体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单体设计,而是在满足业主要求和建筑本身的目的性的前提下,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各个方面综合考虑,促进技术与人文的有机结合,从中选择最优的解答,充分合理地利用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及其它各种资源形成高效的开发强度。生态建筑是以符合自然生态系统客观规律并与之和谐共生为前提,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1.2和谐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和谐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要在设计时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而不是仅仅局限在经济效益或者环境效益一个方面,这也是生态建筑设计的核心原则。所要考虑的综合因素包括经济因素、环境元素、社会元素和政治元素等多个方面,设计目的是保证经济和谐、社会和谐和环境和谐。建筑的地质选择,设计规划,施工作业都要坚持和谐的基本原则。建筑要与大的城市背景相和谐,建筑内部的环节要互相和谐等等。

1.3高效无污染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还需要遵循高效的原则,因为建筑的目的是满足人们对生活学习的需求,所以应该保证人们对建筑的需求。资源消耗在符合建筑全寿命周期使用总量的前提下,实现最小化与减量化的节约原则。本着对居住者负责的态度,努力营造健康、舒适、无污染的建筑环境,系统的采用集成技术提高建筑功能的效能,优化管理调控体系,形成生态建筑的高效原则。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合理进行建筑设计,提倡能源的重复循环使用,避免选择的建筑材料含有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物质。

1.4经济舒适原则

生态的建筑需要高科技和高技术的投入使用,但是并不等于经济浪费,可以既实现生态建设,又满足经济原则。 建筑的存在最终是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的,建筑的首要标准就是舒适,建筑的设计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舒适,而是要通过设计者和施工人员的多方配合,寻求到二者的一个均衡点。生态建筑的空间时间属性决定的,避免建筑过早废弃 使其能够得到再次利用或多次利用,适应变化的设计策略主要有四种:适应性改变、灵活性设计概念、长寿多适概念和合理废弃概念。

2.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2.1地热能等新型能源的利用方法

生态建筑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节约能源,我们在建筑设计中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同时, 应当重视新的能源利用方式,目前应用于生态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等,以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利用最为广泛,技术也最为成熟。

2.2双层中空玻璃的保温方法

建筑的保温与隔热是长久以来建筑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具体方法包括争取良好的朝向、南面大面积开窗等 。但对于分析建筑所在地的气象数据,研究利用太阳能的潜力,建筑节能问题等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目前,生态建筑采取的一种保温隔热方法,是采用双层中空玻璃来进行,在生态环保和节约能源上非常有作用。为了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阳辐射热,建筑形体应该在东南和西南方向暴露尽可能大的面积,以对角线南北方向放置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

2.3过渡空间和通风系统的遮阳方法

生态建筑需要阳光来照明取暖,但设计不当夏季进入建筑的阳光过多,因此进入建筑内部的阳光是需要控制的。建筑遮阳的目标在于防止阳光过分照射和加热建筑围护结构,可以采用过渡空间和通风系统的设计来进行遮阳。过渡空间是一个凹进开敞的空间,有通高的玻璃门可以从室内这一空间敞开,对该部分建筑具有遮阳作用之外,还有绿化和景观设计。通风系统是在风洞测试的点式高层中,风会沿着高层建筑的表面螺旋上升。因此,要想在高层建筑中利用自然通风,就需要在不同的高度设置“调节装置”,可以将楼层局部架空形成可供人们活动、休闲的空中平台,改善高层建筑环境和通风,实现遮阳、节能和生态建筑的一体化。

3.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建筑材料的应用的建筑的主要部分,建材的节约就成为了建筑节约的关键。一方面营造了建筑的空间和立体感,增强建筑物的美感,另一方面节省了材料,节约了资金。轻的、节能的、灵活的适应性强的生态建筑是主要生态建筑发展趋势,同时还要考虑在达到生态适应性强的同时,必须尽可能节约资源。世界的总体能源储量紧缺,建筑的节能主要体现在节能建材的利用方面。太阳能成本低、无污染、能源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的条件。资源的再利用也是节能的一个方面,循环利用成为目前环保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筑师将这一理念引入到建筑业中立来,出现了许多成功值得借鉴的案例。在结合一定程度的新资源进行城市建筑,既有环保的功效,又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迎合我国和谐发展的理念。

4.总结

综上所述,生态建筑是引导人们进入一种更加健康、更加无害、更加生态化、更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生态系统应保持一种良性状态,不随时间而恶化。在环境承载力内我们要满足当代需求,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已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人们从长远的发展角度出发,生态观念已经深入到诸多领域。生态建筑既要符合生态环境和人类未来发展的趋势,也要迎合了市民需求和心理。从理论的倡导发展到实际的运用当中,涉及的领域也不断地拓宽,生态建筑的新理念引发人们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刘振,迭勇,王少强.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陕西建筑,2008,(10):16-19.

[2]马可乐,李超.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方向[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2.

篇11

一、对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进行分析

1、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这是现阶段生态建筑设计精髓和关键所在。是生态建筑必须要达到的要求,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生态建筑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可持续性原则,试着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建筑物自身的神态环境和生态循环,做出准确的制定和规划,从而确保建筑项目工程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2、舒适性原则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居住环境与居住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说,生态建筑要符合舒适性的原则。这一原则,指的是在建筑项目工程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进行建筑环境的合理优化,使得建筑物内部的环境可以充分的满足住户的需要,创造舒适的内部环境和内部空间。舒适性,是人们可以接受生态建设的基本前提,也是建筑物可持续运行的方向保障。

3、节约性原则

节约性原则指的是,在满足建筑物自身的能源和资源消耗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的能源节约,从而减少建筑项目对于外界资源的可依赖性,以自身的能源生产来促进和维持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和使用。节约型原则,从另一方面来讲是可持续性原则的进一步有益补充,从而更加突出什么是生态建筑和生态建筑的意义所在。

4、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体现出来的经济性,是在强调关于生态建筑的运行和使用过程中的经济原则,不是在建筑过程中的技术和原材料的经济约束。在生态建筑的建设施工过程中,肯定会用到先进的理论和科学技术,再配合先进的建筑施工原材料,从而保障生态建筑的合理有效运行,低消耗运行和节能化运行,大大降低了生态建筑对周围生活环境的破坏、对于外界能源物质的消耗,从而达到“经济性”的优势运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生态建筑就是一种健康性的、持续性能的经济建筑工程,对人们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对生态建筑设计中先进技术的运用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居住环境的恶化,人们对于生态建筑的关心和关注程度也逐渐加大。因为生态建筑的发展可以多方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保证了人们对于生存环境的需求。所以说,现阶段,生态建筑与相关的技能和技术有了较快的发展,而且,其它类型的建筑模式正在向着生态建筑的方向靠拢和发展。

1、清洁能源的有效使用

生态建筑可以很好的利用新兴的能源和技术,从而减少了对有限的资源的使用情况,大大降低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和使用过程中,对于周围环境的破坏情况。这是传统建筑设计来说,生态建设一个非常突出的优势,也是可吃性发展原则的重要体现。

在生态建筑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清洁性能源有:生物能、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目前来说,太阳能是最丰富的再生性能源。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不断进步,太阳能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开发和利用。虽然风能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但是,它的发展技术现阶段来说比较的成熟。在生态建筑中合理有效的风能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生物能在生态建筑行业中非常实用的一种能源,在生态建筑中,需要运用植物来对室内的环境进行调节,植物生长的整个过程中,会有落叶的生成。因此,对废弃有机物的合理有效运用,可以生产和开发生物能,可以为生态建筑业提供可清洁的再生资源。

2、高新材料的运用

高新材料的极为广泛的运用,可以使生态建筑的室内环境更加符合住户的需要。在进行优异生存环境创造的同时,还可以减少一定的能源消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建筑生态的有效运行。比如说,吸热玻璃和热反射玻璃的运用,可以减少高温环境对于内部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可以相对保持室内环境的稳定性。防水材料和水循环系统的合理运用,可以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应用和管理,对建筑物冷水冷却,达到降温的作用。

三、关于建筑设计生态化的趋势分析和研究

1、建筑结构生态化

生态建筑是地域性的特点,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也是生态建筑的一方面。建筑界否是整个建筑项目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起到对整体建筑物的支撑和固结的作用。现阶段,人们对于建筑结构的研发和开发有了很大的进展和突破,可以有效促进生态业的健康发展,随之带动了其它的施工建筑项目的生态发展。比如说,拉索结构、薄壳结构、轻钢结构和轻质墙体,减少了建筑结构的施工原材料的同时,还提高了整体建筑结构的质量水平,极大促进了生态建筑也的可持续发展。

2、建筑能源生态化

建筑能源生态化,指的是大范围的应用可再生资源,维持建筑物的良性运行,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情况,大大降低了人类欢动对于周围环境的破坏,有效促进可持续战略的发展和实施。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能和风能,对于这些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而且这类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使我们人类在将来获得能源的最主要途径。保证新能源使用的情况下,节能技术同样有了很大的进展和突破,保温材料、隔热设备的有效使用,自然通风,自然采集的应用,可以很好的保证生态建筑达到比较充分的节能效果。在现今的许多发达国家,这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采用。另外,对于建筑采光,建筑中水系统,建筑地热采暖,废气利用都是生态建筑在设计中重要的体现。

3、建筑利用的生态化

目前,处理废旧建筑常用的手段就是废旧建筑拆除,从而确保更好的利用空间,确保城市建筑的进一步发展,保证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对于废旧建筑的拆除,不仅会大大降低空气质量环境,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从资源可利用的角度来说,这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现阶段的西方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对于废旧建筑物的合理化保护和改造,减少了建筑物的拆除工程,对于环境保护来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生态化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4、绿化

绿化是生态建筑很重要的一部分,绿化对于建筑本身而言,除了绿化,还有调节室内内环境的作用。比如说,上海市静安区的古建筑的绿化和植被种植,不仅美化了静安区的城市环境,而且静安区的夏天城市气温要比市区低2到3度。室内植物的种植、房顶绿化、阳台绿化等等都是比较不错的生态建筑方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资源日益紧张和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生态化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继续前进的唯一选择,建筑行业也要加强对于生态建筑的设计,最大程度的减少施工中的能源和资源的使用和耗费,减轻建筑施工对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和危害。作为优秀的建筑设计人员,要加强对生态建筑的设计研究,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突破和创新,促进生态建设行业的健康、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景,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方向[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 (11).

[2]刘振,王少强,迭勇,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陕西建筑,2008 (02)

[3]周朝晖. 低碳生态建筑设计策略与实证分析——以某低碳展馆为例[J]. 建筑,2011 (09)

篇12

新院的建设采用了“生长式”的分期建设方式,是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亮点之一。门诊、医技、病房三大功能均可分为三期由北向南依次建设,实现了在每个功能区域内再进行分期建设的目标,而且分期建设的方向与人员使用的方向一致,后一期的建设不会影响前一期的使用。新院还为远期发展预留了空间,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8”字型基地

医院用地形态并不方正规则,其中用地内东南角已建有紧急救援中心和传染病医院,因此新院在规划中没有考虑感染科的设置要求。

新院基地形状呈现“8”字型,建筑立面沿三曹路至蒙城路以20层病房楼做一收笔,门诊区入口及病房区入口均可明确识别。一期建成后沿三曹路医院形成完整的外观效果,病房楼通过削角,以减小建筑宽度,使之更加挺拔,更具标志性,利用圆角处理,更具亲和力。舒展的门诊楼与挺拔的病房楼形成的对比和互补,打破了单调感,勾画出了丰富的天际线,给人以美的享受。

新院建设项目外装饰材料以暖白色石材幕墙和中空玻璃幕墙为主,色彩淡雅、简洁大气、突出了建筑群的整体感。门诊部分运用空间分解的方法塑造出特殊的空间感受,并接合体块的穿插与咬合形成张力。

8大功能分区

新院规划分为8个功能区域:门诊区、急诊区、医技区、病房区、行政管理区、院内生活区、后勤保障区、现有传染病区。

门诊区和急诊区位于用地北侧,在三曹路上开设门急诊主出入口,主出入口面向城区方向,与城市就诊的主要人流方向相吻合;

病房区位于用地西侧,由三栋高层病房楼组成,临水而建,环境怡人,病房区的出入口设在用地西侧蒙城路上,最高的病房楼位于北端,标志性强,沿街视觉效果好,同时对院区内其它建筑及场地日照采光影响小;

医技区位于用地的核心位置,东连门诊区,西接病房区,北临急诊区,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医技科室的使用效率,为资源整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行政管理区、院内生活区以及后勤保障区位于用地南侧,依次排开,与医疗区域分区明确,且互不干扰,相互之间又联系方便。其中院内生活区位于中间位置,为其他功能空间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服务。

传染病区相对独立成区,并与其他区域保持30m以上的安全距离。

内外双环的交通组织

交通组织体系包含室外交通组织、室内交通组织、院区出入口设置、建筑主要出入口设置和停车体系5项内容。

*内外双环、人车分流

室外交通组织采用环状道路体系,不留尽端。环状道路又分为“内外双环”的路网结构,外环以车行为主,内环以步行为主,适当做到“人车分流”。

室外路网与城市道路连接处形成院区出入口,根据性质和用途分设了6个出入口,即门急诊出入口设于北侧,住院部出入口设于西侧,行政和后勤出入口设于东侧,污物出口设于用地西南角,传染病区出入口设于用地东南角。基地四边临路,四边均设有出入口,避免了流线集中,造成拥堵。

*纵观南北医疗街

室内交通组织形成两条纵贯南北医疗街的方式。一条为门诊医疗街,另一条为病房医疗街,两条医疗街北侧为门诊大厅和住院部大厅,南侧作为远期发展延伸使用,不设尽端。两条医疗街在上、中、下3个部位分别设置了东西向水平联系的连廊,加强内部联系和缩短流程。

室内交通体系与室外交通体系的交接处形成了建筑主要出入口。每个主要出入口处均采用了无障碍出入口的设计,坡度控制在2%以内,在患者主要出入口处严格设置“人车分流”。

重在发展生态

*为生态让步的景观设计

新院的景观设计主要集中在北侧门诊入口广场和对西侧现有湖面的利用。北侧门诊的入口广场景观带采用曲线线条作为设计元素,形成步移景异的景观特点。在曲线中设置地面绿植停车区,点线面结合。病房楼西侧现有湖面保留下来,并加以修缮,结合周边绿地,形成园林空间,作为住院患者的室外休息场所。这种保护生态,利用生态,发展生态的理念是规划设计中又一项重要理念。

*合理分配采光和通风

对于大型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来说,为了满足医疗工艺流程,经常会出现采光和通风较差的黑暗房间,常常需要依靠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来保证正常工作的进行,长时间使用不仅消耗大量的能源,还会使人感到空气浑浊,视觉不清,造成压抑感,忽略了人的精神需求,因此在新院的平面功能设计中非常重视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的问题――在医疗流程设计和自然采光与通风之间找到平衡点,不过分的放大单一问题。

在满足医疗流程的前提下,首先设置了内庭院和采光井,适当增加采光面积,在房间布局时靠外墙可开窗部位优先放置人员长时间停留的房间,如诊室、实验室、候诊、医办、值班、控制室等房间;其次,将使用频率高且时间短的房间设置在自然通风好但自然采光稍差的部位,如更衣、医护卫生间等房间;再次,将较少使用的房间布置在无窗位置,如各种库房等房间。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既保证了医疗流程不被过于拉长,又提高了房间使用的舒适度,降低了能耗。

篇13

1 生态建筑的意义

生态建筑工程的合理设计是在约束经济、安全保重、注重法规等合理条件基础上的设计,同时要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丰富居民的生活水平,建筑材料的供应和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加强,同时在经济方面,建筑施工的投入的科学合理,与建筑工程施工对自然环境所带来的长远发展有紧密的联系,节省建筑过程的投入并不仅仅代表这经济产出,更不能认为大量的经济投入才能够在建筑过程中,保证自然经济和周围环境的安全,这也是对周围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不经济做法。

生态建筑工程是一种建筑复杂的系统工程,创建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生态建筑设计方案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生态建筑不仅仅是建筑工程中的规法所能代表的,而是包含有经济效益、崇尚自然、尊重科学的的建筑施工方案,在整个生态建筑的过程当中,具有高效益的概念贯穿这整个建筑过程,同时考虑实际、选材等每个方面,生态建筑过程通过设计来结合自然的、不机械的建筑方式以满足人类的设计主观需求。生态建筑设计是从方案的建立就一直遵循着生态环境核心思想的生态实践,并以成熟的生态手法调节建筑本身和周边环境的协调性,通过建筑师对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思考,对建筑设计施加个性的设计方案,考虑到建筑资源的共享,从整个文化环境、城市发展环境、城市建筑主线来协调设计格调,从而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

2 建筑方案方面

2.1 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全面的考虑到建筑自身的美感和经济条件两者间的协调性。筑的经济投入需要尽可能科学合建理,从而在完全满足投资方需求功能的情况下,也满足建筑设计师自身的所寻求的设计理念,在满足这些条件下还能够降低经济的投入力度,这样才算是一个好的生态建筑设计,但是也不能过度的降低经济,过于压榨成本所带来的很可能带来建筑质量的不达标,所以建筑方案一定要尽量的满足投资者和设计者双方。

2.2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全程贯穿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虽然我国现在的虽社会经济在飞速的发展,但发展速度的加快所带来的是物质资源的不断减少,并且不断增长的经济也对物质资源有了更高的需求,所以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迫在眉睫。一个有着优良设计的建筑作品,其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建筑师自身的创意和理念,在建造的过程中也有着各个建造专家和环保专家的意见,这些专家能够通过照明、风、光等方式来制定建筑的构通采造以及改善这些环节,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包含了建筑设计师自身理念的进步,将这些进步融入并贯彻到建设的设计和细节之中。

3 建筑材料方面

视觉表现:柯布西耶和安藤忠雄对混凝土的应用,密斯对钢玻璃的应用,路易斯康对砖的应用以成建筑史上的经典,利用材料自身特性,减少装饰,发掘新的美学视角,使之成为他们风格的有机部分。

普通建材的革新运用:

(1)木材利用木材的特性进行木构建筑设计,使建筑表现出某种新意和技术精致性,其作品充分表现木材最具魅力的特质,尤其在构造上,把木材运用于建筑表面,并与其他材料结合使用,充分发挥了材料的最佳性能。

(2)玻璃,铝扣板等地利用玻璃幕墙,使之成为高层建筑的一层表皮,革新了高层建筑美学;理查杰#罗杰斯在新千年穹顶工程中对玻璃纤维有成功运用。

(3)石材。埃德莱特在他的许多作品劳中均选用当地的材料,使建筑好象从土里生长出来一般,尤其在流水别墅和西塔里埃森中对石材的运用使这种风格得以充分展现。

(4)陶土面砖。计大师崔恺在北京外设研社办公楼建筑中,被宜兴生产的一种由天然陶土手工制作的暗红色面砖的特殊质地所吸引,充分利用它那似吸收阳光,泛出柔和沉稳色彩的粗糙的毛面表现力,给人视觉以强烈冲击,完美地展现出校园建筑的风格特征。

4 建筑中的少费多用

建筑用材包括结构用材、水暖电、通讯设备器材及建筑装修用材等,这里仅就节约结构用材加以阐述。代材料技术的发现展,大大改进了传统的砖石结构,厚砖胖柱的形成,高效轻质墙体,轻钢结构,薄壳屋盖,拉索结构等,都大大减轻了结构的自重,扩大了使用空间。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大空间膜结构就是节约结构用材的一种典型,它是一种预应力空门整体结构,将结构与建筑围栏部分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材料的承载能力,创造出无柱的灵活大空间,并创造出一种具有自然形态美的外观,既飘逸,又刚劲有力。

结束语

环境所赋予的不仅是简单的生活需求,还有人类进步和发展的自然空间,在不断的满足我们所取所需的同时,保持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用良好的生态循环做为保护自然资源的有效手段,遵循长远的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子孙后代的谋福祉,必须建立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才能够更好的促进社会发展,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建立生态环境是社会和谐的标志,只有这样,人类才有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