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新美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2美术教学理论与实践存在矛盾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美术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这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甚至分离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美术专业学生“眼高手低”、实践能力差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社会竞争技能。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在此过程中美术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成为了其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的重要考量标准。然而我国高校美术教学长期以来轻视实践教学的问题造成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滞后性。造成高校美术教学实践性较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美术教学对于调动学生兴趣探究过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差,因而丧失了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再加上学校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不够,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较少,学生无法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充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因而造成了高校美术教学实践性差的问题。
2.提升高校美术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笔者认为,提升高校美术教学有效性必须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推进美术教学的实践性,因此科学美术教学理论的指导与美术实践教学二者缺一不可。
2.1高校美术教学科学理论的指导
作为一门有着自身独立特征和发展规律的艺术学科,高校美术教学必须要充分尊重现代教育规律、现代美术发展规律和高校美术学科发展的自身规律,探索并掌握、利用以上规律,从而为高校美术教学提供更加专业、科学的理论指导。在新时期的高校美术教学中必须要更加重视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结合与利用,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
篇2
1.影响舞台美术设计的重要因素分析
对舞台美术设计造成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主要的有文化差异造成的影响,以及经济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还有美术设计者自身的理念对其造成的影响。从舞台美术设计者的理念来看,是对舞台美术设计产生影响最为主要的一个因素,因为设计理念的优劣直接对舞台美术的设计效果有影响。设计者实施舞台美术设计过程中要能够对艺术表达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理性的认识,将艺术当中所包含的精神及表达的主旨透彻领悟,在此基础上再加入感性的认识从而创造出新的舞台美术设计效果。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也会存在着诸多的差距,所以设计者的理念对设计效果产生的影响最为重要。另外就是经济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都会对舞台的美术设计效果产生影响,在加入了新的元素之后就会具有时代的气息,为舞台艺术设计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文化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于对民俗民风的不同要求,所以在美术设计过程中要能考虑到文化因素的内容。
2.舞台美术设计的创新发展策略探究
舞台美术设计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要能够和时代的脚步相一致,要能不断创新发展,这样才能将舞台美术艺术得以持续化。创新要多角度的进行,首先在美术设计的构思深度上进行积极的创新,创造舞台剧情的角色外部形象以及情境是对舞台气氛进行渲染的重要途径,但是从现在的舞台剧来看已经和时展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所以在新的发展背景下要能设计的构思在深度上进一步的加大,将自身的专业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向着深层次的创新迈进,如此才能有效地将舞台美术设计最佳的呈现。新的发展时代涌现了诸多的先进科学技术,而舞台美术的设计也要对这些技术进行有效利用,重要是将舞台美术设计与之相结合,让观众在欣赏舞台艺术的表演过程中能够从视觉上得到舞台美术设计的震撼,这就需要高科技作为依托。通过电脑设计以及对灯光的多样化加以控制,使得光的变化能够呈现出多彩的效果。对科学技术的有效利用就是对舞台表演效果最佳呈现的重要基础,这也是推动舞台美术设计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的舞台美术设计是科学技术的艺术再现以及升华,尤其是电脑的应用普及,使得舞台的光源开始不断的多样化和更新,科技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会成为舞台演出的生命和灵魂。另外就是对舞台美术设计过程中的服装色彩以及灯光色彩的设计创新,舞台表演中的服装是表演人物的第二皮肤,所以要能对服装的色彩设计充分重视,使服装色彩能够很好地烘托演出的气氛以及表达时空和剧情,从而使艺术的形式美得以凸显。对其进行创新设计时,要能结合剧情的发展,从而根据实际进行调整。而灯光色彩的创新则是和时代的展现进行设计,在现阶段的科技发展下,灯光的效果呈现丰富化、多样化,所以要将灯光色彩和舞台表演的情境以及人物相结合,这样能够起到不一样的艺术效果。此外,对舞台美术的设计理念上的创新。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所以这也是质变的前提。对于舞台美术的设计创新也是如此,要能够从思想观念上进行积极的转变,将一些创新思维在实践中进行应用,并能形成新的设计理念。舞台美术设计创新的目的就是能够对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所以在这一基础上要能在设计的理念上和时代的发展相结合,在此过程中要能体现出民族传统精神的文化内涵,结合欣赏者的接受能力进行设计,这些创新可能是不完整的或者是局部的创新,但是随着不断的发展进步将能够达到从量到质的变化。对舞台美术的设计创新也是推动舞台表演艺术进步的一个重要途径,故此要能得到全面的重视。
篇3
一、让漆画走出误区
在漆画的创作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陷入种种误区之中难以创新。中国漆画首先必须走出误区,丢掉“包袱”轻装上阵,这样才能走向创新。
误区一:把装饰风格与装饰实用艺术两个概念相混淆
在漆画创作中,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装饰风格就是装饰工艺品,甚至还有人认为就是装饰图案。错误的认识产生错误的观念。概念上的混淆会造成理论上的误区,概念的错乱会导致方向的迷失。WWw.133229.cOM把一些装饰工艺小品类漆画的表现形式,错误地当作主流创作方向,导致一些缺乏思想内涵、无时代感的“工艺类小品”漆画出现,影响了漆画向深层次的发展,使人们在观念上对漆画创作理解得简单化、幼稚化了。
误区二:轻视工艺或唯技术论
大漆是一种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艺术媒材,漆自身只是漆画的重要媒材,不是艺术。漆的材质特殊,工艺手法繁复,漆画的表现技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学习漆工艺技法,是掌握漆画语言的必要途径,是为了创造出充满激情的艺术作品,学以致用。技艺为创作构思服务,工的目的是创造艺。高超的技艺是含在漆画艺术表现的内容之中的,如果离开表现漆画艺术的内容、思想内涵,再高超的技术也只是技艺,不是艺术。许多漆画家往往陷于漆艺技法而不能自拔,这种情况成为阻碍中国漆画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
漆画是艺术和科学、绘画和工艺制作相结合的产物。漆画首先是画,其次才是漆,首先是艺术,然后才是技术,首先是思想内涵,然后才是制作技巧。漆画之本在于艺术。
漆画家一方面必须重视工艺和材料的效果,另一方面,必须重视漆画艺术的视觉感染力,漆画特殊语言所造成的力度感和绘画的视觉冲击力,必须强调漆画的审美价值及艺术性。不能简单地应用材料、突出材料,也不能滥用材料和过多地应用镶嵌工艺,给人一种近工艺远艺术之感。因此,不断提高工艺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该画种的绘画艺术性。
轻视工艺或者唯技术论都是不可取的,两者都会阻碍现代中国漆画发展和创新。
二、漆画的出路在于创新
漆画的创新取决于技法的变化与艺术风格的体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些漆画家倾向于在“工艺”的环节中煞费苦心,其结果要么是局部的改良,要么是人为地嫁接其它画种的技法,难以令人满意。如只刻意在“工艺中求工艺”的框框中寻找创新,最终会使漆画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最后又走回到漆艺之中。漆画的出路在于创新,漆画的创新应体现在创新方法和表现其艺术内涵的深度上。漆画的创新除了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官刺激外,还要与观赏者的心灵沟通,达到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如果离开了这个根本,漆画艺术的创新也就不存在什么价值了,现代漆画艺术正是在不断的创新中求发展。
1.观念上的创新
观念上的改变是一个根本的改变,观念上的更新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技术的进步会给艺术带来巨大的冲击,也会带来观念上的冲击。人们习惯于把文化科学中最新的观念引用到艺术领域,这种新观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艺术的变革和创新。
中国漆画要随时展而不断创新,观念上的更新比技术上的更新表现得更为强烈,新观念的产生要比技术的转变更为重要。一方面,漆画作者的观念要随时展而不断更新。漆画艺术家不应该被旧的传统观念局限和束缚,而应不断拓展自己的艺术空间,扩大漆画艺术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形成新的艺术语言与艺术观。另一方面,要敢于解放思想,突破旧有的传统观念束缚。在观念上,确立对漆画的多元化认识,各种漆画艺术风格共同发展,并在各自领域里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形成漆画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2.语言上的创新
漆画的语言,就是漆画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段、表现方法,以及表现的材料、工具等。由于传统的漆工艺技法已不能满足新兴漆画的表现需要,现代漆画在漆画家们的不断努力创新下,不断出现新技法、新工艺,同时不断地扩展漆画材料的范围。由此,逐渐形成现代漆画在技法、造型、构图、色彩、材料、制作工艺等方面独特的表现形式,现代漆画自身的技巧、规律和法则,也就形成了漆画区别于其它画种的特色,创立了现代漆画自身的艺术语言。
漆画是一个年轻的画种,它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艺术体系,还处于发展阶段。不同画种所使用的特殊媒材对其艺术语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漆画材料的使用和漆画技法掌握,决定了漆画艺术的特征。漆画艺术语言的产生是十分具体的,不通过大量的艺术实践,不付出辛勤劳动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的,任何纯理性的学习都不能代替这种实践。
掌握和运用漆画的艺术语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对所采用制作材料的苛求给学习者带来了相当的困难。掌握和运用漆画的艺术语言是漆画家的特殊基本功。但也有一些作品不重视漆画的语言,不重视技法的修炼,使作品简单化。有些人不去掌握漆画的语言,在创作漆画时,以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画的观念和这些画种的创作方法去创作漆画,这是不可取的,也抹杀了漆画未被充分挖掘的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成功的漆画作品是在艺术表现过程中熟练地、恰如其分地、创造性地运用漆画的艺术语言。只有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漆画的语言,才能在漆画语言上进行创新。
三、漆画当随时展
当今社会由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脑的广泛应用,使计算机渗入到各行各业。信息时代、数字化时代、新媒体的出现、新工艺的应用,迅速改变着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标准。在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对现代漆画艺术的冲击下,也带来了漆画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变化。
篇4
我国是用漆最早的国家,但多为器。漆画一直伴随着漆器而行,仍附于漆器之上,故在创作上受到一定的制约。直到20世纪30年代,印度支那美术学院的学生把漆艺与绘画相结合首开漆画先河,20世纪60年代中国一批艺术家受越南磨漆画的影响,在传统漆器中汲取养份,漆画在中国成为新兴的独立画种。
虽然漆画近年越来越受到瞩目,但似乎仍然游离于主流绘画之外。漆画创作时材质的多样,创作过程中技法的繁复,使一些漆画家走入误区,是表现漆画的传统工艺和材质的美感?还是否定漆画的传统工艺更多的追求现代技术与材料的支持?一直是现代漆画家思考的问题。
德卢西奥迈耶说,作品是否满足艺术的首要条件是美,如果没有美,那么它根本不是艺术。133229.Com漆画在创作过程中,无论珍视传统还是勇于创新,都只有一个目的——美。正如艺术的起源众说纷纭,而人们更倾向于多元说一样,漆画的创作更应该是多元化的。诚然,漆画悠久的历史决定着它材质的特殊性、技法的多样性是其他画种所不能比拟的,但这也使得在漆画的创作上容易局限于只表现传统技法的蝇头之争上,而忽略了漆画作为一门艺术的追求,创作出没有灵魂、没有精神、没有感情的作品。在漆画的创作中只有继承传统并且勇于创新,才能创作出成功的漆画作品。
一、重视传统与勇于创新之争
漆艺与中国的文明史同步发展。世界上最早的漆器发现于余姚河姆渡,据今已有7 000多年,作为用漆最早的国家,漆艺术为中国的艺术发展史乃至世界艺术史写下浓重绚丽的一笔。漆的最早应用从实用出发,所以多为可盛物之器皿,最早的漆画附于漆器之上,做为漆器的装饰。随着人们审美的逐渐提高,不再满足于实用至上,漆画作为漆器的附产品诞生并慢慢成形。
漆艺历史悠久,但是作为漆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从器皿上走下来成为独立画种的——现代漆画,仅有百年历史。因古代漆画多依附于漆器之上,使人大多重视“器”,而乎略了“画”。古代漆画虽然附于漆器之上,但并非单纯的附庸关系,而是借用器皿展现其独特风格,传统漆画的材料以珠玉、金银用得最多,这样华丽有余谦逊不足,这并不附合中国人提倡的中庸之道,而依附于器皿之上,提升了器皿价值,也使得华丽的形材变得谦虚、低调,显示漆画本色,为单纯的器物增添了生命力。
古代漆艺对现代漆画影响深远。由于漆器艺术超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不但孕育了中国漆画艺术,更对周边朝鲜及日本的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世界艺术殿堂上,中国的漆画艺术被奉为正宗,被许多国家群起模仿。漆艺7 000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技法和经验,王世襄谓其:“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传统是自有文化以来千万先人智慧的结晶,人离开客观世界,离开传统就不能创造出任何东西。传统漆艺的发展赋予了现代漆画家取之不尽的宝藏,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名训,更是充分证明,只有继承传统才能把漆画艺术发扬光大。
但是,传统的东西并不是真理,也有其不足之处,不是说继承传统就是死拉着传统不放,无视时代的发展。未经发现的等着我们去创造的客观世界更加丰富。今天的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画种林立,画派纷呈的时代,仅仅拿传统技法和传统的创意思维、题材来表现现代漆画显然是不够的,只有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勇于创新才能把漆画艺术更好地发展。
二、漆画材料和技法上的古为今用与创新
漆画最重视材料和技法的研究,材料和技法的多元性是漆画的优势之一。漆画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继承与发展是现代漆画家思索的问题。从材料上来说,漆画脱胎于漆器,而从精美漆器多服务于王室这一特殊性来说,漆画的材料大多为金银、松石、珠玉等,虽然“色艳质美”,但名贵不易得,也有悖于现代人质朴的以人为本的审美风格,现代漆画家不满足于材料的局限性,近几年来漆画运用蛋壳镶嵌、铝粉研磨等多种材料,可谓点石成金,自有一种质朴大器之美。
色彩上,从树上采割下来的生漆经过加工后呈半透明褐色,经调以颜料才可呈丰富的色彩。因漆本色所致,千百年来漆画的色彩以深沉含蓄为美。红、黑两色更是漆画美到极致的颜色。吴冠中曾说:“素白的宣纸与墨黑的漆都极美,朴素大方的美是我国传统漆艺栖息的温床。”也是由于漆的这种特性无法调制出鲜艳的色彩,只能利用珠贝等天然色彩及花纹来提亮局部,却缺少足够的灵动性。许多漆画家把透明度较强的化学漆运用到漆画中,调配出的色彩更加丰富艳丽,配合天然漆的色彩,可谓“漆”彩纷呈,即尊重醇厚高雅的天然生漆的原汁原味,又欣赏生漆之外的新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做到漆画艺术的多元发展。
漆画技法中的髹涂、描绘、镶嵌、刻填、磨绘、变涂彰髹、堆塑、雕漆等都是直接从古代漆器装饰法直接继承而来。技法的多样为创作提供了便利,但不创新就意味着退步,在作品的创作中,一切的表现方法都是为画面的最终效果服务的。传统的技法固然取之不尽。但在现代的创作中传统的技法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漆画的要求,要既能体现传统技法带来的高雅,也要适应现代技法所体现的视觉振撼。新的技法在漆画家的创新精神下连绵不绝,只有在保持并发扬传统的同时,与现代创新技法紧密结合,融会贯通,才能把漆画发扬光大。
三、漆画在题材立意上的推陈出新
在题材立意上,传统漆画多以图腾式或讨喜的形式出现,传统纹样的运用较为常见。优秀的现代漆画应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漆画的悠久历史为漆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同时,也有着一定的制约,一味的强调技法和“漆味”是现代漆画的通病,在题材上花卉、少数民族风潮越来越多,似乎这样才称之为漆画,失去了漆所应该有的灵动感,并且风格呆板,作品失去当代美术的参与性。
漆画题材的创新取决于观念上的创新,漆画作者必须放眼国际,走出传统漆画的桎梏,并且从漆画技法所带来的欢悦中解脱出来,把新的观念引入到漆画领域中来。题材与立意的不断创新,在于作者的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摆脱旧的思想束缚,朝多元化的题材发展。如果只是继承以往题材,停滞不前,作品只会趋于平庸、肤浅。现代漆画已经意识到了此问题,现代漆画题材丰富,意境深远甚至已凌驾其他画种之上。在传统漆文化上注入现代的精神和思想,从创作理念、地域特点和表现潜力这些深层次的根本问题上思索,如何创作出更多的时代精品,汲古而不拘泥,赋予千年漆画以灵动的时代气息,才是漆画家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传统与创新并不是针锋相对的。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提高,融会贯通才是现代漆画发展的必然。我国的漆艺博大精深,有着让世人惊叹的成就。但漆画要发展不能坐享其成,必须兼收并蓄,在发扬尊重传统的前题上勇于创新,拓宽艺术的视野,丰富漆画的艺术语言。创新不仅是浮夸的外在形式,重要是从根本出发,要包括思想、题材、意境以及材质与工艺等多方面。以创新的精神不断发掘出新材料、新形式,并与传统相交融,完成继承和创新这一艰难的缔造,不辜负漆画独有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性格。使其作为具有中华民族性格反映的特殊的画种得到社会普遍承认,并且走向世界。
篇5
在欣赏课上教师可以学生欣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如在《古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这一欣赏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当时社会的发展形态和背景让学生体会到广大劳动人民对美的不同理解和丰富的想象力,这些艺术瑰宝是广大劳动人民艺术的结晶,假如没有这些丰富的想象力,就不可能创造出如此宏伟壮观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瑰宝。再比如,讲到我国的万里长城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想如果自己是长城的设计者,会怎样进行改良和设计,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用绘画或者其他美术方式表示出来,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智慧;另外一个方面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想象力。
1.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构思作品
为了进一步将孩子们的审美想象力演变成为审美创造力,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想象力训练。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做好课前的组织设计工作,在备课的时候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寻找良好的创造素材,可以下载图片或者是优秀的学生作品在课堂上放映,通过对大量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进一步发掘孩子们的思维创造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为不同的小组,利用几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提出作品的创作要求,剩下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的讨论,尽情地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见解和看法,并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代表发言,选出精彩奇妙,富有创造力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在学生创作的过程当中,要求学生要独立思考,杜绝超抄袭现象的发生。如此反复的训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篇6
2.1美术教育内容日趋多样化
每个时代的美术教育观念集中体现在美术教育产生的内容上,随着传统美术教育的改变,现代的美术教育体现的更多是它的人文性和丰富性,传统的单一性已经不复存在,这样的改变使得新媒体时代下的美术教育的内容更加多样化。新时代的美术教育融合了人文色彩和艺术的多重特征,在培养专业人才、激发受教育者潜能和发展创新思维等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例如现代美术教育的技能不仅仅是绘画作品,还包括塑、叠、者、画等技法,这些技法的综合运用,也使得美术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国际化。拓展了美术教育中大美术的观念,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积极健康发展,为我国培养了新一代的高素质人才。
2.2美术教育呈现出的公共性发展趋势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美术作品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发生了改变,这使得美术作品有了更大的传播空间,传播的范围也更加广阔。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欣赏美,获取美的机会,人们也对美术有了新的解读。美术教育在运用的过程中,起到了净化心灵的作用,为社会发展过程中全民的素质培养提供了助力,呈现了日常生活和人文精神紧密结合的发展趋势。美术教育的公共性还影响了人们自身的审美情趣,建立了属于自身的关于美术的体系。美术教育不仅影响人们关于美术方面的发展,还能够影响人们品德的发展。所以说。美术教育会呈现出公共性的发展趋势,这不仅是优化全民素质的关键,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
2.3美术教育的发展形势更加多样化
美术教育在运用的过程中培养了人们的综合素质,它的全面发展导致它最终会发展成为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这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美术教育传承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所以,美术教育自身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很多先进的工具,这更进一步的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它可以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网络技术、媒体设备等,这些方式的使用符合了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也满足了受教育者对美术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美术教育的发展形式更加多样化。
篇7
赣傩服饰的视觉艺术趣旨。赣傩服饰的产生,是客体世界与主观世界相互碰撞,主观意象思想的物化表现。赣傩服饰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经过千年的文化浸染,赣鄱大地独特的地域特质、民俗文化、审美情趣使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形态。赣傩服饰与赣傩面具一样同样具有艺术的两重性装饰性和寓意性。
赣傩服饰造型丰富,不同的人物性格、地位其形态各异,如人尊高贵的人物着长袍,卑贱位低的人物着短衫。服饰的色彩意象是民间艺人主管的意象色,着色纯净亮丽、对比明晰,具有稚拙、真挚、热烈、浓郁的民间色彩装饰意味。其次赣傩服饰的寓意意谓明确,与傩面、傩音、傩舞等共同传达酬神纳吉、避邪驱鬼的精神意愿。
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引入艺术教育课堂的思考
文化传承重在教育,学校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传开创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赣傩民俗美术资源给艺术教育提供了莫大的滋养和启发,极大丰富了艺术创作的视觉语言,理应成为艺术教育课堂的组成部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其价值,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建构完善有效的民间文化教育机制,对于弘扬赣傩民俗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机制的构建。
1.加强教师民间美术知识的文化储备。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促进者、引导者,是教育的核心因素。教师的专业素质、知识储备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基于此,相关学校应组织专家学者对教师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赣傩文化等民间美术资源的再教育,完成教师相关民间美术知识体系的更新与拓展,以期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教育导向。作为学校教师对于以赣傩为代表的民间美术资源,应系统学习,完善其知识的储备,古为今用,将其融会贯通于艺术教育之中,做好弘扬赣傩文化的指路人。
篇8
工业革命给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带来了技术、材料、生产方式的变革,但批量的、大规模的、机械化的生产没有带来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发展,大量粗劣的工业产品和民众的审美情趣形成了矛盾,这时的设计领域迫切需要一种新思想来打破这种僵局。与此同时,维多利亚时期设计领域的折衷主义不断蔓延,设计师们把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元素拼凑起来,形成多种风格的混合物,使之很难界定究竟为何种风格。这种装饰繁琐、矫揉造作,为了装饰而装饰的设计理念被一些设计师反思,这也为工艺美术运动的到来做好了铺垫。而1851年英国“水晶宫”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则直接促成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兴起,设计师约瑟夫•帕克斯顿使用了新型工业材料建造展览大厅,他运用建造温室的原理,采用最简单的钢铁和玻璃为建筑材料,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完全体现了工业生产的机械特色。而这次参展的作品均为工业品,装饰极尽夸张,设计乏善可陈。这种鲜明的对比激发了一部分思想家、设计师对于新时期下设计的思考,由此便拉开了这场改革浪潮的序幕。
2.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
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人是约翰•拉斯金,主要奠基人是威廉•莫里斯。约翰•拉斯金是一位艺术评论家。他对于“水晶宫”展馆和世博会展品表示出极大的不满,随后他著书立说表达自己的美学思想。拉斯金在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反对盲目照搬的设计思想。他认为“不是源于自然界的形式必定是丑的”,由此提出师从自然,以自然为设计源泉的思想。他崇尚自然,否定机器,认为机器生产的工业品代表了单一、沉闷,手工制作是自然、活力的表现。同时他反对为了装饰而装饰的繁琐设计理念,认为设计应当具有实用性。且他忠于设计材料的自身特点,注重体现材料质感。拉斯金的这些理论思想最终成为了工艺美术运动的主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约翰•拉斯金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工艺美术运动奠基人威廉•莫里斯。在牛津大学就学期间,莫里斯阅读了拉斯金的许多著作,对其崇尚自然的复古思想及工业化导致产品设计低劣的观点深表赞同。作为拉斯金的忠实信徒,莫里斯一直希望能够把拉斯金的理论发扬光大。莫里斯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倡导复古的哥特式自然主义风格。他倡导设计的实用性和民主思想,主张为大众服务进行设计并且提倡中世纪行会的协作精神。莫里斯继承了拉斯金反对工业机械化批量生产的模式,希望回到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讲求手工艺精湛的状态。他开设了世界第一家设计事务所,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倡导重实践的工艺运动,促进了英国设计的发展。其设计风格以清新自然、简洁、功能性为主,代表作品为“红屋”。红屋的设计完全没有学院派的清规戒律,而是从背面规划,把建筑的正面作为次要的考虑。莫里斯认为庭院的设计要有整体观念,不是从自然界原样照搬,而是吸取其中的元素为我所用。莫里斯所设计的“红屋”为工艺美术运动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3.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思想
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设计提倡手工业,明确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古装饰风格,提倡哥特式和中世纪风格,崇尚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讲究设计需要忠于材料,具备简单、朴实无华、功能良好的特点;主张诚恳的设计态度,反对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设计理念;倡导“手工与艺术结合”“美观与实用”的口号。工艺美术运动坚持着对美丽最朴素的追求,在当时工业大生产的背景下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二)新艺术运动
1.新艺术运动的产生背景
新艺术运动直接起源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拉斯金、莫里斯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倡导下,设计师们提出美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追求自然纹样的装饰动机,这一重视设计、改良设计的实践和探索运动在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如火如荼地展开。这场运动时间大约在1895—1910年,长达10余年,涉及欧美十余个国家,哥特式、洛可可式和日本艺术是新艺术运动的三大源泉。可以说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于欧美国家的一场影响广泛的形式主义运动,而它的发生与发展有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1870年普法战争后,欧洲社会有一个较长的和平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稳定,科学技术水平迅猛提高。这就为新艺术运动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对新的艺术形式的需求,民众迫切需要一种与当时生产力相适应的具有新鲜感的艺术设计形式,与此同时,科技进步提供了更多的新型材料用于设计领域,艺术家、设计师们也热衷于在探索艺术的新形势时使用新材料、新结构。这一切都为新艺术运动的展开提供了广泛的社会需求和良好的物质基础。萨姆尔•宾于1895年12月26日在巴黎将他的“巴黎东方艺术店”改名为经营现代装饰艺术品的“新艺术画廊”。“新艺术”之名便不胫而走,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国际设计运动的名称。新艺术运动首先在法国展开,之后传播到其他国家,至1900年的巴黎博览会而登峰造极,延续至1910年前后,逐步为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取而代之。
2.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
法国“新艺术”运动时期,设计重镇巴黎和南斯出现了三个比较著名的设计组织——新艺术之家、现代之家和六人集团,与此同时也涌现了一批著名的设计师。新艺术之家由萨姆尔•宾于1895年在巴黎普罗旺斯路开设的新艺术之家设计事务所而得名,“现代之家”则由名为朱利斯迈耶•格拉斐的“现代之家”设计事务所而得名,而“六人集团”则是由六个设计家组成的松散设计团体。在这一时期,法国诞生了一件震撼世界的经典设计品——埃菲尔铁塔,它是由桥梁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于1889年设计的。这一纪念碑性质的建筑座落于塞纳河畔,是法国政府为了显示法国革命以来的成就而建造的。在众多设计方案中,埃菲尔大胆采用金属构造设计的方案一举中标。这一建筑象征现代工业文明和机械威力,预示着钢铁时代和新设计时代的来临。而南斯派创始人爱米勒•加雷在设计艺术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玻璃设计上。他大胆尝试与材料相应的装饰,设计出了很多流畅的、色彩丰富的表面装饰。他善于运用自然元素,将花卉图案与线条有机结合在玻璃设计中。昆虫、植物都是其钟爱的设计素材。他的代表作品“睡蝶床”,代表了材料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体现了新艺术运动的核心理念。
3.新艺术运动的设计思想
“新艺术”运动承继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和设计探索,希望重新以自然主义的风格复兴设计的优秀传统。与工艺美术运动相比,新艺术运动的线条更为自由、流畅、夸张,富有生命力。抽象的动植物是常用的纹样,如海藻、花卉、鸟、昆虫等。设计师们从自然中获得启迪,讲求线条与自然元素相结合,意象多采用令人憧憬和幻想的唯美色彩。这种形式美在绘画和插图设计中的表现最为突出。
二、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影响
(一)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
工艺美术运动是世界设计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设计启蒙运动,它对原料纯正、设计简单的高质量的追求以及对古典主义的否定为许多设计师带来了灵感,并对新艺术运动、荷兰风格派运动以及包豪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且影响范围很广,从英国开始,范围扩展到美国和瑞典、芬兰、丹麦等国,其设计风格涉及到平面设计、家具设计、陶瓷设计、建筑设计、纺织品设计等方方面面。在美国,工艺美术运动向着提高工业化消费感受而发展。许多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建筑、家具、装饰风格被模仿,直至今日这些建筑风格仍然受到美国人的青睐。除了对欧美国家的影响,工艺美术运动还远隔重洋,直接促进了日本的“民艺”革新,而日本的加入也为工艺美术运动添加了东方魅力。
篇9
传统文化丰富了现代美术设计的素材是传统文化对现代美术设计创新的意义之一。任何民族艺术设计创造活动都与本民族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的文化底蕴,丰富了现代美术设计的素材,为现代美术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可以说,现代美术设计是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在文化历史积淀的基础上,我国现代美术设计才能在世界艺术之林立足。
2.传统文化扩展了现代美术设计的思维
传统文化扩展了现代美术设计的思维也是传统文化对现代美术设计创新的意义所在。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元素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大量的创作思路和设计内容,有助于扩展现代艺术设计师的创作思维和艺术创造力。对现代设计师而言,传统文化使现代艺术设计师在艺术创作中养成开阔的思维方式,艺术设计思维更广泛、更周到、更合理,而更丰富的设计思想和更深刻的设计内涵,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提高现代艺术设计的创造力。因此,传统文化扩展了现代美术设计的思维。
3.传统文化促进了现代美术设计的革新
传统文化对现代美术设计创新的意义还表现在促进了现代美术设计的革新上。传统文化的介入对现代设计具有推动作用,一方面传统文化是现代美术设计的基石;另一方面,现代美术设计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突破创新,引领着美术设计的不断向前发展。现阶段,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意识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掘和合理使用传统文化,是促进现代美术设计革新的有效途径。如何利用传统文化,促使现代美术设计革新是当前美术设计创新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研究传统文化对美术设计创新的借鉴与启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传统文化对美术设计创新的借鉴与启示
传统文化对美术设计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将是现代美术设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文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美术设计的融合之路提出了几点建议。
1.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在创新中求发展
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在创新中求发展是传统文化对美术设计创新的启示之一。在美术设计创新中对待传统文化,应站在美术设计创新战略发展的角度,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深化和发展,用创造性的思维不断创新传统文化,发展现代美术设计。具体说来,让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美术设计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我们应传承传统文化独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使现代美术设计既有时代气息又有民族内涵,既不与时代脱轨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好的设计不仅要注重形式,同时要赋予其内涵,需要注意的是,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在创新中谋求现代美术设计发展时,要注意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正确把握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全新的观念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能够不断地被体现和重新诠释,在传承中实现新的超越。
2.加强传统文化融合,向国际化迈进
加强传统文化融合,向国际化迈进,是美术设计创新的重要环节。在美术设计创新中,加强传统文化融合是传统文化对现代美术设计的又一启示,借鉴文化融合的力量发展美术设计创新,走国际化发展之路,才能确保美术设计具有国际竞争力,在国际美术设计中立于不败之地。国际化是民族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新形势下要求现代艺术设计不仅要兼具信息化、视觉化和现代化,还要通过国际交流来促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创新。美术设计创新应意识到国际化设计的重要性,在进行美术设计的过程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作品中,体现本土化的同时能够表达出现代设计所需世界性的共性,以此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在美术创新中的价值,只有在应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融入外来先进文化,才能使我们的美术作品成为真正的、跨时代的、表现国家形象的精品。
3.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多元化培养人才
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多元化培养人才在美术设计创新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当前,美术设计中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比重还有所偏低,提高传统文化教育比例,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培养兼具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艺术的人才,任重道远。具体说来,厚重的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设计人才成长所必须的土壤。作为现代美术设计人才,广博的文化内涵必不可少,这就需要艺术设计者不断地学习历史、民族等传统文化,只有在丰富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吸收一些现代化先进的设计理念,构建一个既有民族特性又蕴含时代意蕴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多元化培养现代设计人才,使美术设计创新在传统文化的中汲取营养,打造出一支富有现代设计艺术的新主流设计人才队伍。
篇10
命题创作首先必须限定一个题目,然后围绕题进行美术创作。难度太大或脱离生活的命题往往会使学生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适当改变传统的由教材、教师命题的方法,把命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出“母题”,再由学生出“子题”:如苏教版第3册“夏日印象”一课,教师可以以“我与暑假生活”为主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回忆假日趣事后自由拟题,于是作业时“神奇之旅”、“我和鱼儿一起游”、“我买的大西瓜”等等,一大批各具情趣的命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很好的激发了他们创新的欲望。
又如“梦中的另一个我”一课教学时,学生在自由出题时更是如鱼得水,“10年后的电脑专家”、“名模—我的梦想”“2008的超级拉拉队”等别有情趣的命题跃然眼前;纸版画、剪贴画、泥塑等作品形式多样、独具创意。
2.开放题材形式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教学时,不再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题材的形式界限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现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在题材、形式表现上营造较为宽松的氛围,能促进学生乐于参与美术活动。。
例如在部分设计制作课单元,可以激发学生从自己身边感兴趣的做起,如“给自己最喜欢看的一部电影画一张宣传画”、“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或日用品,然后把不满意的地方改变以下,重新设计并画出来”。这些形式比起美术课本里的纹样设计、二方连续设计等有趣的多。在制作新年贺卡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刮色、涂蜡、撒盐、吹色、压印等技法,是学生在变化莫测的游戏中,达到兴奋点。
3.开放教学内容。
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写生课不妨带学生装去热闹的街心公园、农贸市场去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人物特征;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欣赏课,可组织学生参观一个画展,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美术课上所学的美术知识指导欣赏活动。
4.开放教学程序
大胆突破从低—中—高年级的年级界限,采用有序、无序的教与学有机结合,互补共存。例如在低年级可以大胆引导学生观察透视和空间现象,培养他们的空间知觉感;可以灵活结合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光与色彩的关系、色彩的情感与冷暖等;引导学生尝试大胆用水粉颜料表现变化的笔触和变化的色彩。学生同样感到新奇而快乐,作业效果也会令人吃惊:太阳火红的骄艳、彩虹的七色眩目……。
二、沟通
1.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和改革的趋势,美术课也要打破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壁垒,突破学科界限,统整学生的知识,把美术与相关的学科如音乐、语文、自然、历史等学科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习过程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方式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例如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欣赏美术名作;借助语言文字的描述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对音乐、舞蹈的欣赏可以使画面充满韵律感。在教学中可以巧妙利用美术与语文学科联系:进行故事插画、日记画、诗配画……;与音乐学科联系:制作会跳舞的小纸人、线的交响乐……;与自然学科联系:表现有趣的昆虫、我和动物朋友……,这一堂堂与其他学科沟通、联系的教学内容,是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转换的一种有机结合,更是美术教学内容更新的一种好方法。
2.沟通课堂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的联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这一点多么重要,我竭尽努力,使在童年时期的所有年份里,都让周围世界、自然界不断地以鲜明的形象、画面、知觉和表像来滋养学生的意识。”如在第十一册创作画《家园》一课学习时,课前让学生收集、阅读我们的家乡——溧阳的历史变化、风土人情,并运用作文的方法描写自已的家园。课上再结合欣赏有关表现家园的作品、诗歌、音乐,最后让学生带着一份美好的情感来表现自已的家园,他们的收获不仅仅是表现在画了一张好的绘画作品中。
此外还要尽量为学生多提供表现的机会,如在学校定期举行手抄小报、校园美术节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热点话题”:如“我们周围的环保”、“我与e网”、“新世纪畅想”等,促进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主动参与,让学生有内容可画,有感而发。
三、合作
篇11
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的内容。“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罗恩菲德语)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而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良好综合素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完善,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课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若使每个学生画出一样的画,或呈现同样的风格,是创造的大忌;应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操作,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如在课业训练中,就不能仅限于单一地模仿或照抄自然的训练,模仿作为基础训练固然重要,如果不顾自己的内心感受,不积极认真的思考总结,一味模仿,很容易导致学生陷于僵死的思维状态,使作业呆板、乏味、缺少生机,甚至阻碍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
要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他们在年龄、性格、修养、阅历、生活环境、作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方式和作业面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学习过程中难免流露出年龄阶段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内容的设计,就要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和特点,使之顺应其成长规律,符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利于他们智力的开发和技能提高;改革不顾学生个性特点和实际要求的所谓专家们一厢情愿编排教学内容的做法,避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一刀切”。
篇12
美术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描绘事物的能力,更要求学生通过绘画表达个人情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感觉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重视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所起的重要作用,利用美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一)发挥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是否能够发挥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是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先决条件。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前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掌握美术方法和美术表达。教师应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变单方向的知识讲解为双向的师生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采取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如遇到问题时,教师不是直接的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查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研究讨论主动的获取知识,并体会到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喜悦感,这样将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创新氛围
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创新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对美术较强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营造创新氛围。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做良师,在课下成为学生的朋友,把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扩展到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表现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平日里教师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和内心世界,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关怀,努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第二,师生间要建立平等的关系,教师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审美情趣、审美观点,多元的思维等,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和挫折多正面鼓励,为学生建立一个宽松和自由、崇尚个性的氛围。第三,要对学生多进行正面的鼓励。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不少优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创作来获得的快乐。第四,逐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善于表现的特点,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要利用美术教育易于发挥学生想象力的优势,做好美术学习引导者的角色。教师要积极学习和借鉴优秀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的深度上要不断开拓创新,在专业技巧上精益求精,不断进行知识积累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实行开放性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在美术教学中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的教学方式方法,同时应该设计制定适合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题,提高内容的开放性,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美术教育中体会艺术的价值和魅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有意识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鼓励学生突破固有思维的束缚,进发新思想,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锻炼。
(四)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和其他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传统的美术教育中由于受到地理位置、教学材料不足条件等的限制,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自己发挥的空间和思维的空间太少,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检索、鉴赏艺术作品的新途径,也可以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交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篇13
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