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面粉调查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0.前言
托克逊县库米什镇位于托克逊县以南,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少,蒸发量较大,无霜期较长(248天),热量条件较好,光照充足,但大风、冻害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累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2.1℃(1986年7月),最低气温为-32.7℃(1975年12月),年平均降水量48.5毫米,年平均蒸发量3207.4毫米,该镇是一个棉花生产基地,以上气候适合于棉花的生长。
1.调查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1.1调查工作的目的
随着世界性水资源的日趋减少,节水灌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种高新先进性节水灌溉措施不断涌现。建立一个新型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又由于库米什镇是一个封闭的山间盆地,水资源极为有限,所以水资源也极为宝贵,然而目前灌溉用水量大,使得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突出,干旱缺水已严重影响了农业及国民经济的发展。
1.1.1掌握主要作物棉花的实际灌水情况。根据调查资料,结合现状总结出作物需水规律,协助水利部门制定合理、优化的灌溉制度,为增产、省水和节能服务。
1.1.2加大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树立用水的经济观念,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灌溉效率,使灌区能在总净收入最高的情况下,用较小的水量灌溉较大的面积。
1.1.3为该区今后农业的全面发展规划,进一步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1.2调查工作的意义
如何科学地配水、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进行合理灌溉,就要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及农作物生长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了解灌溉与土壤的关系等等。制定合理的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灌溉制度,这对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以及农业规划和灌溉工程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对促进我地区农业及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调查的内容及方法
2.1调查的内容
2.1.1观测棉花全生育期的灌水定额,灌水次数,灌水时间和灌溉定额;
2.1.2 观测棉花生长情况;
2.1.3观测灌水前后的土壤含水量。
2.2调查方法
2.2.1为了保证灌水量的精确度,采用流速仪测水法来测定了棉花每次灌水定额;
2.2.2灌水前后采用现场取土烘干箱烘干法制定土壤含水率。
2.2.3收集资料,基本情况及作物产量由试验地主提供。
3.试验地点的基本情况
3.1地理位置及自然概况
调查点在库米什镇英博斯坦村,该点位于库米什镇政府距12公里处,经纬度N42°12′,E088°15′,全村共有60户(都是专业户),367口人,人均收入8500元,共建防渗渠道12公里,共有85眼机电井,总种植面积2.5万亩,其中1.5万亩滴灌地,棉花地占总种植面积的85%以上,其它作物有蔬菜,西甜瓜,树林等等。我们选地点是专业户开的270亩棉花地,试验点面积2.91亩(共三块地,平均0.9—1亩)。
3.2土壤状况及水源
由于具有充足的光热资源,加之土壤以砂粘土为主,土质很好,极适宜种植棉花、西甜瓜等作物。在灌水过程中,测了灌水前后的土壤含水量,灌前含水量为13%、灌后含水量为20.5%,田间持水量为23%,土壤容重为1.5克∕立方厘米 ,土壤比重为2.63克∕立方厘米。该试验点水源是机电井。井距试验地100米左右,井水由土渠输送棉花地,渠道未防渗,渗漏较大。机电井深度100米,水泵型号18千瓦的4寸泵,该井静水位为20米,动水位为28米。
4.调查结果及分析
该镇作物以棉花为主,蔬菜,西甜瓜,树林等作物为辅,调查点总面积2.91亩,共三坎地,棉花品种是库尔勒T5,棉花播种期2010年4月20日,试验点棉花是采用播种机播的,播种量5公斤/亩(6元/公斤),塑料薄膜4公斤/亩(13元/公斤),农家肥没施,采用化肥25公斤/亩,尿素30公斤/亩,二铵30公斤/亩,棉铃虫药200克/亩(打药2次),每亩棉花株数12000株/亩,棉花桃数8个/株,该试验点全过程用机电井水,采用传统漫灌法。棉花全年总共灌了7次水,灌溉定额为 814.3立方米/亩,播种前灌水1次备注 (150立方米/亩),播种后灌水6次(共664.31立方米/亩)。
4.1棉花各生育阶段灌水情况及分析
棉花各生育期所需的水量是不同的,基本规律是前期小,中期大,后期减少,从上表可知该试验点灌溉定额为814.31立方米/亩(含播前水150立方米/亩)。主要原因是:① 土地平整不好,高低不平,严重影响灌水均匀度。② 田畦面积较大,渗漏较严重。③ 土壤有机含量少,保水能力差。通过观测分析可知,棉花各生长期需水量如下:
4.1.1出苗期
棉花在出苗期对土壤中水分要求高,如果水分不足,种子吸收水分困难而不能全苗出土或水分过高,地温较低,种子易在土壤中霉烂,影响出苗率。注意掌握好气象预报,适量保持土壤的水分。
4.1.2幼苗期
棉花在幼苗期由于植株小,所以需水量也小,如果水分过高,土壤中缺乏氧气,苗子容易感染病,此时灌水量不宜大,以促进根系发育便于后期管理,所以要求土壤水分不高,一般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促进早发育。
4.1.3现蕾期
现蕾后,植株生长较快,根系发达,气温也较高,叶面蒸发也增大,这时营养体生长很快,并逐步转入生殖生长,因此需水量较大。应适当加大灌水量,在现蕾期土壤湿度度下限不应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
4.1.4花铃期
花铃期是棉花的需水高峰期,适宜的土壤水分对保蕾成铃意义重大,如果此时缺水易造成棉铃脱落,所以花铃期是作物需水高峰期,土壤水分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上,因此满足花铃期对水分的需要是获得丰产的关键,所以这一时期应加大灌水量。
4.1.5叶絮期
进入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棉花成熟,棉株口管逐渐老化,需水量减少,从而影响产量,所以土壤水分应维护在田间持水量的65%左右为宜,这一时期应少灌水。以上规律可以看出棉花灌水量一定要每个阶段按所需水量浇水。
4.2产量分析
篇2
社会形势:
在金融危机的海啸过后,虽然这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没有像其他国家的影响那么大。但是从对大学生就业的这个方面讲,它所带来的也就并非一般的影响了。目前,已经有不少大学生在校园招聘会上发现, 现在来招聘的单位没有往年多,而且需要的名额也十分有限。 有一位企业的总裁说过:如今,企业都在大量裁员,很多在职的精英我们都不得不忍痛割爱,更别说再去招聘没有经验的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了。这也足以见得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了。
但是社会还是需要人才的,前提是你一定是个人才。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让人家无可代替的话,那么他就一定是成功的。
毋庸置疑这对大学生的在校学习又发起了一个新的挑战。这对大学生本身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首先,企业目前需要的到底是哪方面的人才?他们对大学生的要求是什么呢?他们对我们的忠告又是怎样的呢?
就每个个体而言,就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与市场能力两个部分。在专业能力方面,以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为代表的态度型资产是大学生专业能力中的关键,以解决问题能力为代表的知识技能型资产是专业能力的基石。在市场能力方面,为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大学生必须要了解现在整个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大学生的劳动力市场的总体供求数量信息和结构信息,要了解职位具体的职责要求,扩大自己的认识面,更要要了解自己个人就业能力的水平,同时还必须改进自己的展示能力。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调查结果:企业对研究生的需求仍然较大,本科生供需基本持平,专科生供大于求;学科专业失衡:当前的就业市场,文科专业的就业形势与理科相比不容乐观。然后,企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是希望他们能有实战的经验。希望大学生能多参加社会实践来锻炼自己的能力从而能更加积极坦然的面对自己得与失。这种现象就是很多人在进入社会以后,就很容易有挫败感,而显得精神萎靡。这就要我们大学生在校以及走上社会以后要锻炼自己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一个很生动的比喻,一对面粉放在面板上,你用手一拍,这对面粉就散了。,这就是现在大学生的承受能力。你把他加点水再拍就不一定散了。但还是一对很松软的面粉,如果你在给他不断地加水,再接着揉。揉到最后就变成了一个面团。你再怎么拍就不会散了。你继续给他揉,揉到最后,他就不仅仅是一对面团了。你即使用手给他拉,他也不会断,这就成拉面了。人的神经承受能力,一定要达到这种状态才能去参与社会。所以我们需要锻炼的正是这个。其实在现在的社会上有些企业提供了一些职位,这些职位是能够让大学生作为一个起步的位子,让他们锻炼自己的机会。当社会给大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而且他们是可以做到的,但他们又会觉得这个不符合我的爱好,或者这个不是我的发展方向,又或者这个工作岗位的工资太低了。这样的情况很多。企业又针对大学生提出这样的建议:切勿浮躁。目前有很多企业的老板都发觉现在的大学生也就是很多的年轻人心态十分地浮躁,看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很多年轻人也时常会抱怨,社会对他不公平,总是抱怨人家的家庭条件好,只要靠靠关系就能走上一条舒服的路。而自己呢身无分文,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们应该觉悟到人的出生时由不得自己选择的,但是人生命的终点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 。难道真正的原因不是在我们自己身上吗?如果我们总会觉得社会就是我们的敌人,自己生活的不幸的来源就是社会,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大学生也可以说是年轻人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断正自己的态度也是决定人生的一大要点。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的话,把自己当做是社会的主人的人,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要靠着自己的能力才能够成功。
企业薪酬调查报告篇【二】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是调查企业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企业人工成本、薪酬及最低工资政策实施效果等情况,使用2016年的调查软件,统计口径仍以2015年统计口径为准。
二、调查时间安排
2016年6月28日-7月10日前企业自行统计汇总数据上传至薪酬调查数据系统及填报《企业职工工资情况调查表》;7月11日-12日企业将审核无误的数据及调查表报送至县人社局230室。
三、调查企业户数安排
全县60户。
四、调查要求
篇3
――林强,第一个直抵重灾区的四川教育行政官员
“地震未必是坏事,比如去年岷县地震,震后盖的房子就很漂亮嘛。”
――5.12四川大地震后,甘肃省某官员“第一时间”赶到甘肃灾区,发表讲话时如是说
“这说明一只正处于打盹状态的老虎感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但是这种变化并未使得老虎感到急躁或者愤怒,因此也未作出更加危险的动作。”
――在《陕西镇坪县华南虎调查报告》中,陕西省某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评审组专家鉴定假虎照时的一番解释
“什么最让你痛苦,是撒谎、是言不由衷。”
――李评,陕西镇坪县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最早公开对假虎照表示怀疑的陕西地方干部
“应该说我们国家食品安全的状况总体来讲是好的,而且一年比一年好。”“水喝多了照样要死人,所以三聚氰胺也是这个样子。少量的、短时间的喝了被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是不会对小孩儿的肾脏造成危害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及食品安全方面的某位专家
“想到那些因食用三鹿奶粉而患病的众多婴幼儿们,给许多家庭造成了很大痛苦,我感到万分对不起这些患病的婴幼儿及家长。”
――三鹿集团的高管王玉良在法庭上的陈述。监视居住期间,王因跳楼自杀未遂导致双腿伤残
“定标准时我有责任。现在有责任取消它,否则愧对老百姓。在有生之年,如果看不到禁用,死不暝目!”
篇4
撰写研究报告:
【案例】子课题:舞阳县华鑫面粉有限责任公司调查报告
组长:巩固
成员:许梦雪、何莉涵、刘真真、何梦洋、韩亚飞、朱晓龙
(一)舞阳华鑫面粉有限责任公司的位置:位于舞阳县城北四公里许泌公路路西,东临107国道,距京广铁路42公里,西靠焦枝铁路,北贴京洛高速,连接京珠高速,南邻地方铁路舞阳火车站。
(二)工业区位分析:
1、自然条件:①有大面积低成本的土地;②水源充足;③地质稳定:据《河南省地震历史资料》,舞阳县历史上未发现有强震记录;④环境优美:厂区周围无污染企业,环境美,适合建食品加工厂。
2、社会经济因素:①靠近优质小麦生产地,原料充足;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③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④电力充足;⑤通讯条件便利;⑥市场广阔;⑦技术创新;⑧国家政策的支持;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完善的市场网络、信息网络及产品服务网络。
(三)公司内部的布局原则:①总平面布局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生产与仓库等按生产流程布置,尽量缩短距离,避免物流往复运输;②布局满足食品工厂的卫生要求,厂内根据生产性质合理分区,保证正常的日照、通风、绿化;③生产车间有机组合,尽量少占土地面积,新扩建厂地紧邻老厂区,结合当地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与原有厂区统一考虑,尽量协调一致,便于企业管理。
(四)综合效益:①提高小麦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大大提升了小麦加工的商业价值和综合利用率。②优化了产业结构。③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④带动食品、养殖、包装、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⑤为农村提供就业机会。
(五)对环境的影响:企业生产中产生的主要污染有:噪声、粉尘、生产废水、废渣等。其中粉尘的污染源主要来自打包机、锅炉房;噪声污染源集中在各种输送泵及烘干机、风机等设备;废水主要来自小麦淀粉的生产车间;废渣则主要是燃煤炉渣。
篇5
班级:自动化02-6班
时间:2004.2.15
姓名:何伟 学号:10
实践(调查) 单位:讷河市畜牧水产局检疫站
单位评语:该生在调查过程中,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勇于一线,发现问题,并积极调动脑力,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踏实求效,勤奋自律。
单位签章
讷河市动物检疫站
实践(调查)目的:调查节假日期间肉类市场的检疫情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人人都说大学是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加油站,为了充实自己,更好的了解社会,以便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在大学的第一个寒假里,我走出家门,调查春季期间肉类市场的检疫情况,作此报告。
电视台经常报道一些令人震惊的消息:某地大批病死牲畜无故失踪,望各地检疫部门严格把关,不让病肉流入市场,让市民吃上放心肉,度过一个愉快的春节;某市某屠宰场逃避检疫部门的监督,擅自出售未经检疫的肉类,望广大市民购买肉类时注意检疫标志,不要买不合格的肉,同时发现后请立即举报,等等。看来无论是会如何发展,人类如何进步,总有那么一些人道德沦丧,以他人的生命作为他赚钱的工具。地沟油做油炸食品,发了霉的面粉制作面包……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都发生了,搅得人心惶惶,不敢放心吃东西。人们不禁要问,这个社会怎么了?人类为何变得这么自私?但调查结果表明,这个社会的主流还是好的。极少数不法分子不能代表这个社会。
在讷河市肉类市场,我查看了其全部肉类销售点,其中猪肉销售点十七家,牛肉销售点七家,羊肉销售点六家。经查看比较,一家猪肉销售点的猪肉颜色比其余几家的猪肉颜色暗了许多,价钱也比其他店要便宜许多。我感到蹊跷,但店主可以拿出检疫站的证明。于是我找到检疫站,向办事员询问。他们亦觉得可疑,便随我去了这家店。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终于水落石出了:该店伪造检疫站公章,违法销售病肉坑害市民。该店拥有猪肉四百七十三斤,占市场总量的10.29%,危害极大。幸好发现及时,该店肉类并未销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目前该店已被有关部门依法查封。
另一项调查也不可忽视,该市场现在日存肉类四千一百二十三斤。近几日,该市场肉类日销量为三千三百斤左右,也就是说每日剩余肉类八百余斤。大家都知道鲜肉好吃,可仍不可避免的买到一些"昨日肉",且如处理不好,则很容易变质。我将此状况反映给检疫站,建议他们少向销售点签批肉类。他们已决定从明天开始,每天少批八百斤,适当减少流入市场的肉类,以保证市民都吃新鲜肉!
确实,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一些人不甘贫穷,却又不肯脚踏实地的去劳动,投机倒把,坑害他人,危害社会,我们必须严厉打击这些人,明天才会更美好!
篇6
我们搜集的资料主要可以分成数据资料、文字资料、图像资料。数据资料主要以数据的形式反映出来,如统计数据、实验得到的测验值,像这次调查中取得的pH值、漂浮物数量、沉积物比例等都是数据资料。文字资料主要通过观察、访问和查阅相关图书得来,如对居民的采访、查到的河流历史资料等。图像资料主要通过拍摄等途径获取。
锦囊之二:整理分析
1.检查
认真检查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相关性,比如内容上是否有遗漏、笔误或逻辑错误,数据是否完整;如果从调查目的出发,就要检查所取得的资料是否都有用。为了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大家最好到图书馆或官方网站查阅比较权威的资料,例如环境保护部门、水务管理部门等的信息以及相关科研院所的调查报告等。对于那些毫不相关的资料要尽量删除,以免干扰结论。
2.归纳
数据资料的归纳显得更重要一些。调查时取得的数据往往会比较零散,这时不妨制作一个统计表,让数据更加直观。拿这次水质调查的数据来说吧,区域内漂浮物、排污管数量和水体pH值、水样沉积物比例等都与我们的目的相关,编辑图表也比较方便。文字资料和图像资料归纳起来比较简单,比如乔乔木搜集到的关于通惠河的历史资料、当地居民的访谈等,分别整理到一起,以便分析使用。
例如,区域内漂浮物数据统计表:
3.分析
有了资料,也进行了初步的归纳,现在就该分析了。要根据资料查找出存在的问题,比如水面漂浮物比较多反映了什么?水体呈现绿色反映了什么?河道淤泥较多反映了什么等,还要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篇7
反方:既然零花钱是我自己的,那当然是买自己想买的东西啊。
小编提醒:现在小学生们的零花钱越来越多,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应该有一定的理财观念,正确使用自己的零花钱。比如,不能把全部的零花钱都用在买零食上,而是要正确分配,把一部分用于买学习用具或者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上,在特定的时间里,也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给爸爸妈妈或者好朋友买一份贴心的礼物等等。总之,要合理分配使用自己的零花钱。
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陈利滢
调查原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家庭收入增多,我们小学生的零花钱也不断增多。所以,我怀着一颗好奇心对二十四位同学进行了一次零花钱使用的调查。
调查:在这二十四名同学里,有大多数人的零花钱不超过十元,多的也有二十元,但最多的也有几百元。当我问到这些零用钱用来做什么时,有些人犹豫地回答是买零食和玩具,而有人豪爽地回答是存起来,还有人却迷恋小摊上的小吃,一下课,像疾风般奔向小卖部,吃完就随手把包装袋扔掉,白色垃圾随处可见。
分析:中国一年销售地沟油是几千万吨,小摊上的烧烤和麻辣油大部分是地沟油,也就是说喜欢吃小吃的同学有更大的概率吃到地沟油,严重危害了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的白色污染,更是严重破坏环境。
建议:零花钱少用在买零食上,杜绝买小摊上的小吃。应多用在选购学习用品或者买些健康有意义的书籍带来学校与同学一起分享,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又开阔了视野,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指导老师:彭玉萍)
辣条的自述
俞勇飞
大家好,我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比“蟑螂还要小强”的靓仔先生――辣条!
说起我的身世,那真是一波三折,请听本靓仔细细道来:一座“黑龙江”环绕的工厂中,臭气熏天。车间里的长桌上,乱七八糟地摆放了好多塑料袋,一只锈迹斑斑的铁盆里盛满面粉,外加一些五花八门的佐料。只见几个面戴口罩的工人,在面粉里加入自来水,搅拌一会儿,然后倒入一些地沟油、花椒之类的佐料,当然,为了使我更有嚼劲,精明的老板还会添加些固体胶之类的东西。又经过一番周折,我被切成一根根长条,撒上一层辣椒粉,然后被装入一间美丽的“小房子”中。嘿嘿,小朋友们,我来了!
一个小朋友从地摊老板手中花五毛钱买下了我。“哼,我就值五毛钱吗?”我正抱怨着,忽然,“咔嚓”一声,“小房子”裂开了,我还没反应过来,便被一只小手送进了热乎乎的嘴巴里,但舌头上的味蕾好像不太欢迎我,纷纷避开了。只有牙,“吧嗒吧嗒”地嚼着我――好像在讨好我,请我按摩呢!过了一会儿,喉咙邀请我玩“滑梯”,于是,我被口水包围着,“哧”的一声,就滑入了那漆黑的胃和肠道里。
“哎呀,肚子痛!”那个小朋友刚进家门,就“扑通”一声倒在地上,痛苦地叫喊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全家出动,火速把他送到医院。医生问明了情况,斩钉截铁地说道:“都是辣条惹的祸,这上面的细菌太多了,吃了肚子能不痛吗?”这下可好,他的爸爸妈妈也附和着:“看你下回还吃辣条!”从孩子那痛苦、后悔的眼神里,我知道,以后他一定会对我敬而远之了!
唉,本靓仔竟然转眼间就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了。 小朋友们,你们还会那么欢迎我吗?
(指导老师:陈 超)
看过这篇文章后,新作文里的小编议论纷纷:
刘歌:哎呀,我可不能让我亲爱的宝贝女儿吃什么辣条。从现在起,就要告诉她远离一切地摊上小吃部里的垃圾食品。
篇8
当地老百姓惊叹:“专家,神了!”
原来,湖北、湖南和江西省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用机器碾米代替牛碾米,打出来的米,白白的,很好看。但是,米越白,米表层被打掉得越多,而维生素主要含在米表层里。在大家都在庆幸生活好了,吃上白白的大米的同时,脚气病却开始悄悄地流行了。
1998年7月,安徽省贵池地区棠溪乡又集体发生脚气病。
营养专家们又呼吁:要关注维生素B1的缺乏问题,并呼吁政府立法,在面粉中强制加入维生素和矿物质。
一、吃得科学吗?
太白的米缺维生素,许多人可能都已认识到。但现实中,仍存在许多错误的认识,比如:“饭量大,就不缺维生素。”“多吃蔬菜和水果,维生素就充足了。”
其实,蔬菜水果里所含的维生素,主要为维生素C。维生素C只是维生素大家庭里的一个成员。多吃蔬菜水果,虽补足了维生素C,但其他维生素仍可能缺乏。饭量大的人,不一定不缺维生素。许多缺乏者,饭量都很大。饮食要讲究科学,合理均衡的饮食结构才是最重要的。
据营养专家介绍,不少人饮食结构不合理、不均衡,导致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这已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我真缺吗?
中国人普遍缺乏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许多人仍顽固地认为:“别人也许缺,我才不缺呢!”“不补维生素,我不也活得好好的?”这是毫无根据的侥幸心理。
1 全国第三次营养调查结果显示,与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国家标准比较,我国人均摄入:
钙仅达49.2%;
维生素A仅达61.7%;
维生素B2仅达58.4%;
维生素B1、锌、硒、铁明显不足。
可见,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的状况比较严重。
2 中国营养学会研究得出的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黄金搭档配方,已公布并在局部地区推广。调查报告显示,约有80%的使用者出现相关的缺乏症消失或好转。
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状况还会进一步加重。比如维生素B12,所吃的米加工得越精缺乏得越厉害,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发现,城市人就比农村人多缺乏10%。
三、要补充吗?
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维持生命的元素,没有它们人体就不能生存;摄入不足人体就不可能健康,当然迫切需要补充。餐后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在我国大城市也已流行。
篇9
受菲律宾首届国际汽车博览会以及政府禁止进口二手车政策的拉动,2007年菲律宾汽车销量达到117903辆,比上年的99541辆增长了18.4%,创下10年来的最高纪录。其中商务车持续领先私家车,年销量达到76690辆,比上年增长25.6%。丰田车的年销量高达45091辆,占全部市场份额的38.43%,位居第一,其后是本田、三菱和铃木。韩国现代的年销量为8259辆,是非日本车首次冲入前五。奇瑞等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也于2007年进入了菲律宾市场。
罗马尼亚ERP软件市场火爆
软件产业和IT服务业战略咨询公司PAC(Pierre Audoin Consultants)公布的调查报告称,2007年罗马尼亚ERP(企业资源管理)软件市场规模增长了20%,而在2006年,其规模即已达到1亿欧元。2007年,ERP软件的主要用户是中小企业,需求最大的行业是零售和分销业、工业及公共管理部门。在未来5年内,ERP软件的主要客户将集中在银行业、保险业、工业以及中央和地方公共管理部门,其市场规模将超过2.5亿欧元,增长点主要是软件的应用和维护。就软件应用看,规模在50-250人的中小企业将是增长最快的用户群,到2011年,这些用户在ERP用户总数中所占比重将从目前的34%上升到36%。
黎巴嫩面包或涨价
由于小麦的国际市场价格不断上涨,黎巴嫩政府自去年起对面粉销售给予150美元/吨的财政补贴,但目前面粉厂的国际市场进价约为530美元/吨,而卖给面包房的价格却仅有320美元/吨,财政补贴难以弥补其间的差额,因此面粉厂要求政府将补贴提高到210美元/吨。但黎巴嫩财政拮据,即便是目前的补贴也已拖欠了2个月,若再提高标准,的确力不从心。面包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消费食品,以目前的情况看,涨价在所难免。
沙特食品价格预计上涨30%
尽管沙特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目前的食品价格上涨,但仍无法避免美元贬值、农业减产、出产国关税上调等因素对食品市场的影响。去年沙特市场上的美国大米价格上涨了23.6%,印度大米价格上涨了33%-52%,巴基斯坦大米价格上涨了25%-57%,食用油价格上涨了12%,鸡肉价格上涨了9.5%,大麦价格上涨了89%,牛奶价格也有大幅上升。虽然政府已对进口大米给予1000里亚尔/吨(267美元/吨)的补贴,对婴儿牛奶给予2-12里亚尔/公斤(0.53-3.2美元/公斤)的补贴,但这种对少数商品进行补贴的做法只是杯水车薪。沙特商工部预计,今年沙特食品价格将上涨30%。
喀麦隆水泥短缺
喀麦隆商务部在2007年11月底公告,放开该国建筑材料市场,允许自由进出口水泥,以满足市场需求。但到目前为止,喀麦隆市场上水泥供应仍旧短缺,很多建筑材料商店根本没有水泥,需要通过关系才能买到水泥。传闻有人囤积水泥,等待新一轮涨价,有人预计喀麦隆水泥厂的水泥出厂价可能由现在的4960非郎/袋涨到6000非郎/袋。
越南铁路建设需引资
篇10
营养专家指出,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当下,人们缺乏维生素B1最大的原因就是全谷物食物吃得越来越少,而精米白面越吃越多。维生素B1主要来自酵母、米糠、全麦、燕麦、花生、猪肉、大多数种类的蔬菜、麦麸、牛奶,其中植物种子的表皮中存在的维生素B1量更多,但是我们现在买米的时候会发现,米的外皮和胚芽都已经被磨掉了,这对于人们摄取维生素B1是不利的。
虽然瘦猪肉和一些内脏也是维生素B1的好来源,但是通过增加肉类的摄入来补充维生素B1不太现实,因为这很可能使脂肪和胆固醇超标。而开心果、花生之类的坚果并不是每个人都经常吃。
尽管维生素B1的缺乏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是人人都缺。一般情况下缺的是成人,比如长期吃快餐、吃食堂的办公室白领,还有一些吃得很精的老年人以及挑食的小孩子。可健康的饮食结构应注重粗细搭配,多吃粗粮、蔬果,然而也不能因为某种食物中含有大量维生素B1就专吃这一种。
缺乏维生素B1会引起多种疾病
维生素B1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属于B族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13种维生素之一。在人体内,维生素B1以辅酶形式参与糖的分解代谢,有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增加食欲。
维生素B1缺乏时,可引起多种神经炎症,最常见的就是脚气病。干性脚气病常表现为食欲不振、烦躁、全身无力、下肢沉重、四肢末端感觉麻木等,婴幼儿还可引起声音嘶哑和失音。湿性脚气病表现为水肿,多见于足踝,严重者整个下肢水肿,同时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并有右心室扩大,常可导致心力衰竭。婴儿型脚气病(脑型)则会出现食欲不佳、呕吐、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心率快甚至突然死亡。
中国古代医书中早有治疗脚气病的记载,中国名医孙思邈已知用谷皮治疗脚气病。在现代医学上,维生素B1制剂治疗脚气病和多种神经炎症有显著疗效。
最新医学研究表明,随着体内维生素B1浓度的降低,患上抑郁症的风险显著上升。维生素B1缺乏能够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和慢性氧化应激,这两者均被认为是抑郁症发病的潜在机理。实验研究证实补充维生素B1能改善产后抑郁症。
事实上,正常人群中也可出现许多轻度的维生素B1缺乏,但容易被忽略。它的主要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肌肉软弱无力,肢体疼痛和感觉异常,易水肿,血压下降和体温降低。
常感到疲劳者、消化不良者,经常喝酒者都是急需补充维生素B1的人群。通过食物还无法充分补充维生素B1时,可通过营养补品补充,如果将维生素B1、B2和B6一起均衡地摄取的话,效果最好。
从日常饮食中补充维生素B1
谷类、豆类、坚果类、瘦猪肉及动物内脏等食物是维生素B1的丰富来源,可以多吃。建议所吃主食不要过于精细,并注意各种副食的补充。同时,采用正确的烹调方法——不要加碱,尽量不用高压锅蒸煮,以避免维生素B1遭到破坏。
维生素B1是一种相当娇气的营养素,它既怕热,又怕碱,还怕漂白粉、氯气、二氧化硫等,而且还容易在淘米,洗淀粉的过程中溶在水里流失掉。所以,在日常烹调当中,维生素B1的损失率不可低估。以下几种是损失维生素B1的吃法。
1.早点摊上的油条、油饼、炸糕之类:煎炸油加上小苏打,会让面食中的维生素B1损失殆尽。
2.小吃店里的酸辣粉、凉皮、凉粉、米皮之类:因为要把面粉、米粉放在水中反复搓洗,制成淀粉冻,在此过程中去掉了蛋白质,也把溶进水里的维生素B1一起扔掉了。
篇11
一、领导高度重视
局党组和全系统干部职工对帮扶工作重视,局党组将对口帮扶工作列为局各年度专项目标任务,分工局党组成员、局领导主抓帮扶工作,落实机关具体处室抓帮扶工作。我局对帮扶单位邛崃市油榨乡川王村、邛崃市火井镇兴福村和彭州市桂花镇高峰村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实地深入考察和认真研究。局党组书记、局长率领局班子先后58次带领局机关和相关处室及基层相关单位的领导共310余人次深入3个村,与该村领导共商帮扶发展计划,同村民一起探讨脱贫致富的办法等,为帮扶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帮扶措施有力
我局专门成立了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帮扶工作组织。每年初,局党组班子带领机关党员干部职工到各村开展调研,访贫问苦活动,与该市的乡、村两级领导共同研究,进一步修订了帮扶工作措施,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建设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制定了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和林竹产业发展等措施,即可行又见效快。
三、帮扶五年对3个村实施项目和资金投入多
1、修建村级水泥公路和架桥。一是我局投入资金250000元,为川王村新修建一条3.5公里村级水泥公路,从此改变了该村不通公路的历史;二是支持兴福村改造修建了村级道路;三是我局投入资金15000元为兴福村二组修桥一座。
2、发展种植林竹产业。一是指导帮助3个村种巨桉共310亩;二是实施3600亩老化退化慈竹林改造建设竹源基地。兴福村、川王村、高峰村有低产慈竹林10000多亩,绝大多数为年产竹材0.8吨/亩的低效林,为此,我们先后投入资金共560000余元,开展了大规模慈竹扶壮工程,通过扶壮对比,当地干部群众看到了明显差异,扶壮后可以提高单产400公斤,亩均增收150元;三是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四是开展培训技术指导(共310人次)。
3、帮助发展养殖业。一是发展12户养猪大户,每年每户出栏生猪100头;二是发展养羊大户;三是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共26人次)。
4、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已建设了农用沼气池5口,现在使用正常,群众反映良好。
5、帮助指导3个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建设。一是新建川王村党支部、村委会活动中心,我局发动全局党员干部职工捐款50000元修建;二是为川王村党支部活动室购置了大彩电和VCD等设备,该村还组建了一支文艺宣传队,经常开展卡拉OK比赛和文艺演出;三是投资50000元为兴福村党支部活动室进行了改造。
6、积极开展捐赠活动。一是我局先后发动团员青年为川王村和兴福村捐科普等图书共2000余册;二是为川王村修路捐款4850元;三是为川王村捐衣服、棉被共250件(床);四是为川王村5名家庭贫困学生每人每年学费600元的支持(成都动物园);五是每年春节局领导都到帮扶村进行慰问送温暖,送去大米、面粉、腊肉、香肠和现金等。
7、文明新村建设取得成效。
四、帮扶工作的建议
1、对全市贫困村需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找出贫困的根本原因。分为二步走,第一步:由各区(市)县组成调查组进行深入调查,写出调查报告送市扶贫办。第二步:市扶贫办根据上报情况,在分别到各区(市)县、村进行核查情况,最后列出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村。
2、对贫困村进行发展项目的统一规划。
3、对贫困村的发展主要是当地党委政府和各村的能人来抓。
篇12
文章编号:1003-0751(2014)02-0136-06
漯河古为淮河支流沙河、澧河交汇处的一个渡口,又名螺湾渡或螺湾河,属河南郾城县管辖。据《颍川郡志》记载,明永乐年间,“螺湾渡在县东五里,乃沙河交会之处,钧、许、陈、蔡南北往来之冲,二水洄环如海螺,因得名。”①漯河沿河上溯可至北舞渡镇、襄城县,下游至豫东重镇周家口(今周口市川汇区)、界首。因得水运之便,明清之际的漯河已经成为贸易集镇。“舟行此焉薄,估客南来多。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②明代郾城知县王季立的这首诗就是对当时漯河水陆交通畅通、商旅云集这样一种盛况的生动描绘。其后数百年间,由于河南东部及中南部的区域经济贸易大多集中在以航运条件更优越的周家口、北舞渡等地,漯河的商业发展相对缓慢。清光绪年间,周家口镇取代豫东名镇朱仙镇成为河南重要的转口贸易中心。金针菜、芝麻、香油、小麦、杂粮等大宗货物由此南下汉口或北上京津,年营销额可达四五百万元。③相比之下,同期的漯河镇虽然位于淮河支流沙河与澧河的交汇处,但航运条件明显不及周家口(两地走水路相距约75公里,民船一昼夜可达)。作为周家口的上游门户,漯河只能依附于周家口之利发展商贸。
京汉铁路通车后,具有量大、速快、安全、便利等优势的铁路运输迅速取代淮河水运的地位,成为中原地区最重要的内外贸易通道。因处于水运与铁路的交汇点,漯河逐步取代郾城、北舞渡等地成为豫东南新的物资集散中心,周围20余县的农产品集中在此输出,汉口南来货物由此分销豫东南。“舟车之所辐凑,商贾于此萃焉,视昔且倍蓰过之,固为一都会。”④商业繁荣带动了工商业的兴起。作为一个仅有少量手工业作坊和商业店铺的小寨子,漯河在短期内聚集了数千商户而发展成为工商业重镇。由于一些新式工商业纷纷落户,漯河的常住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最终于1948年由镇改市。
作为典型个案,漯河的发展轨迹具有近代交通枢纽型城市兴起的鲜明特点。考察京汉铁路与漯河城市兴起的互动关系及近代漯河与周家口经济地位此消彼长的原因,对于研究近代河南商贸中心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有着重要意义。由于种种原因,有关铁路交通与漯河初兴及其与周家口衰落之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目前尚未看到,本文当属引玉之作。
一、京汉铁路与漯河运输业的发展
近代中原地区的市镇勃兴,大致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开始的铁路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起始年代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⑤铁路对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可以低廉的价格,使大量商品和人员在短期内进行长距离的交流,大大拓宽了人与物的活动空间”,⑥由此促进沿线城镇的兴起并对周边产生经贸辐射,形成以城镇为中心的区域经贸网络并与国际市场接轨。
1906年,京汉铁路全线通车。建于漯河寨以东1千米处的郾城火车站因靠近漯河,故以漯河火车站代称。从漯河火车站北赴许昌约54公里,北赴郑州约140公里,南到驻马店约56公里,到汉口370余公里。“汉口北来之货,豫南输出之货,多集散于此,故商务颇盛。”⑦铁路运输成本虽然为传统水运的两倍,但不受季节及河道深浅的影响,运输效率显著提高,运输时间大为缩短,存货、堆栈费用也得以减少,优势非常明显。1913年,漯河火车站客货总收入占京汉路的4.4%,在各站中排名第7,客运收入占京汉路96个车站中的6.6%,为各站客运收入的第4位,可见漯河车站作为头等站的地位。⑧
“自通商以后,有京汉、陇海两路之便”“向之航河转运者,均改集火车载运矣。贾鲁河上,帆航之盛,不可复观”“周口商务,因以重受打击,萧条日甚”,⑨不少商务和商业人口陆续转入漯河,其传统大宗茶贸易“十减八九,茉莉园存者,今不过一二处”。⑩周家口的运销路线和贸易的终点市场也发生变化。京汉铁路通车前,周家口贸易辐射豫东南地区,以安徽正阳、蚌埠为目的地,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后,周家口仍然保持一部分以蚌埠、镇江为终点的水运贸易,但大宗货物主要通过陆路或水路囤积至漯河,改由京汉铁路往南可直达汉口,往北可抵京津地区。周家口原有的贸易资源逐步西移至漯河。
20世纪30年代,周家口工商业发展的步伐并非完全停滞,尚有启新榨油公司、祥盛魁蛋厂等企业,手工业种类仍不下60余种。B11然而,京汉铁路开通后,周家口与漯河的工商业一衰一兴的变化趋势非常明显。二者贸易地位的变化真实地反映了铁路运输之于近代城市兴起或衰落的重要作用。
近代河南是“水系上一大中心之省份”“黄、运、淮、汉”四水中以淮河水运为最。铁路通车后虽“形势大变,南北货物之运输,多为陆路所夺”,B12但是淮河水运在沟通东西货物贸易、联系京汉铁路与广大农村等方面的作用依然较为明显。大宗货物、农副产品由漯河装船后经周家口和安徽正阳至上海、镇江等地。同时,舞阳、周家口、洛阳、开封等地与漯河都有公路相通。漯河作为豫东南地区铁路、水路、公路的交点,腹地“东西纵深180公里,约一万平方公里”,B13初步具有了区域交通枢纽中心的形态。
二、京汉铁路与漯河农业经济的发展
19世纪末以后,“华北农业经济环境变迁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经济作物加速发展和粮食作物商品化程度提高。适应这一变迁,一大批以集散棉花、花生、烟草以及商品粮为主要特征的集镇应运而生”。B14京汉铁路通车后,漯河周边的农贸市场日趋繁荣,农民开始进行经济作物的产业化种植,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迅速提高。从漯河输出的商品主要为“六陈”(这里指粮食中可久藏的大米、大麦、小麦、大豆、小豆、芝麻)、烟叶、牲畜、蛋粉、皮张、草帽辫、油料等,输入商品主要煤油、棉布、火柴等工业品和食盐等。
京汉铁路运输方便及外洋需求旺盛直接导致芝麻价格走高,河南的芝麻种植量和输出量由此大增。到清末,芝麻已居汉口港输出贸易的第二位,输出量由光绪三十二年(1905)京汉铁路通车前的50万担(约2500万公斤)增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的1641743担(约8208.7万公斤);B151931年汉口芝麻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60%。其中90%的芝麻来自河南,而漯河又是河南芝麻最重要的生产地和转运市场。漯河车站货物储存量的80%是芝麻,B16足见漯河芝麻种植量的剧增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如果没有京汉铁路的修筑,河南绝不会如此大规模地种植芝麻。B17
伴随着以芝麻、小麦为主的“六陈”商品化的提高及大量流通,漯河逐步发展成为省内较大的粮油集散市场和城乡物资交流的中转市场。据《河南省经济调查报告》记载:“民国以来,漯河之商业日渐发达,市场之活跃与否,全视粮食是否畅销为转移,故粮食业为漯河之命脉。”1906年,漯河寨内的粮行只有21户,到1930年就增至170余户,另有转运公司42家。“祥顺”“中和”“福太”“恒丰”“茂昌”“丰茂”“永隆”“兴昌”等都是当时比较有名的粮行。在中国近代,代客买货者谓之“行”,代客卖货者谓之“坊”。粮食收购者购买粮食后,转卖于“坊”,再由“坊”卖给粮食客商,然后交转运公司输往其他各地。B18正常年景,漯河小麦日均上市量40多万公斤,年输出量1.5亿公斤,芝麻日均上市量15万多公斤,年输出量近6000万公斤。B19数量十分惊人。
清朝末年,河南中部只有襄城、叶县两地种植烟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美烟草公司的势力逐步深入到河南、山东农村,并于1915年在许昌开办烟草公司。为提高烟叶产量、改良烟叶品质,该公司不仅有计划地给当地农民改用英美种籽,而且还专门组织传授肥料改良和熏烟等方面的技术培训。不到5年时间,漯河附近十几个县尤其是京汉路沿线的郾城、临颍等地,“除了佃农、雇农以外,几乎每家必种烟叶”。B20漯河各区约有24%—40%的耕地都种植烟叶。1930年代初,仅襄城、许昌、禹州、郏县四地的产烟量即多达1600万公斤。B21
由于水陆交通比较方便,物资集散容易,以周边畜牧业为支撑,自然形成了以牛皮、骡、马、驴皮为主的畜产品集散地。久之,漯河便发展成为与广西金城江、安徽界首、内蒙古包头等齐名的全国四大牲畜市场之一。
牲畜市场交易旺季一般在春耕前、麦收后和麦播后等农闲季节。上市牲畜70%来自南阳、信阳、驻马店及临近各县。此外还有安徽阜阳、太和蒙城的牛和骡子,湖北枣阳、应山、随县、孝感的牛以及来自广西、云贵的马匹,全年可上市牲畜80万头,成交量达28万头。其中,牛的交易量占牲畜交易总量的70%。漯河的牲畜贸易大多通过寨外牛行街的“公义和”“徳太成”“赵天顺”等牛行完成。据统计,1935年漯河的牛行多达140家,从事交易的人多达1400余人。为调解纠纷,保护同行利益,1921年还专门成立行业组织“马王会”,历任会长由牛行掌柜共同推选。B22
20世纪以前,由于受交通运输条件限制,河南的经济作物多在乡村附近以集镇市场圈为中心流通,属于小生产者间的互通有无。铁路的兴建使近代华北、华中等地的区域经济和贸易体系从传统的自给自足型向外向型发展。漯河农业经济的商品化不仅影响到农作物和牲畜品种的选择,而且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产业化与区域化发展。通过铁路与国际市场的联接,漯河的传统手工业不但没有遭到摧毁,反而在农村经济专业化与新技术引入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繁荣。
三、京汉铁路与漯河工商业的发展
为适应商货的长距离、大批量运销需求,京汉铁路开通后,漯河开始出现了以囤积货物和食宿商客为主要经营内容的行栈和转运业。
铁路开通前,漯河只有少数手工业作坊和小型商店。京汉铁路通车后,交易频繁,商户日增。初有汉口、周家口等地迁来的多家行栈,继而宁波、两湖、怀庆、济宁诸商帮以及北舞渡的客商云集于此,建立会馆,代客户包运货物,承揽车船,。此外,外籍商人的商业活动也很频繁。“漯河两镇商务,以民国九至十八年为最盛时期。每岁陆陈市开,商贾如云。各大粮行,各大转运公司,均仓廪充实,堆积如山。”B23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漯河有42家转运公司以及油行、杂货行等38个行业。其中,粮行就有170余户、牲畜行百余户、油行及烟叶行各50余户。个体商户2500余户,日用工业品店铺980户。其中,药房55户、金店13户。商人阶层兴起后,商人组织也相应地建立起来。1912年,漯河镇商会在寨内成立,内设商团,入会商号98家;1915年以“豫庆”“广兴”等18家转运公司为支柱的漯河车站商会成立。B24商会建立是漯河商业繁荣的突出表现,也反映了漯河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变化。
按照商业结构发展的逻辑,“机制棉纱、机具等生产资料出现于市镇交易中,当是集镇行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又一次新迹象”。B25处于交通运输枢纽地位并以转口贸易为主要功能的漯河,由于运输业和以行栈业为代表的商业发展,工业发展具备了资本、劳动力、原材料等条件,蛋粉工业、面粉工业、电力工业得以兴起。
如前所述,清末漯河地区烟叶种植面积大量增加。每年秋季收获烟叶后,烟商向农民收购烟叶后,通过火车集中转运至汉口或上海销售,并不就地加工。在出售烟叶外,农民将部分保留下来的烟叶制成烟丝、烟卷出售,郾城县渐渐出现了制作烟卷的手工作坊。1929年,冀宜亭等集资首建四友烟厂,从上海购进1台卷烟机,生产“羚羊”牌香烟,销往周围各县;1936年闫秀海等人创办大昌烟厂,有1台“七支带”卷烟机,生产“快活”牌和“摩天”牌香烟。后来“公试”“光华”“裕民”等卷烟厂陆续开业,繁盛时小型卷烟厂多达32家。B26
畜产品市场的繁荣与牲畜市场的兴盛紧密相关。作为京汉铁路上最重要的畜产品集散地之一,漯河的畜产品市场驰名全省。有“金记”“茂记”“庆昌祥”等七家私营皮行从事购销业务。他们收购各种原皮,经加工打包后出售,并直接向汉口、上海等口岸外调输出皮革产品;另有九家皮革商店,生意亦相当兴隆。B27
蛋厂从蛋行、蛋庄收购鸡蛋,将蛋白蛋黄分别制成粉,装桶封固,由铁路运至汉口转输国外。“凡蛋厂设立地多在铁路繁盛之站”B28,京汉铁路沿线“主要工厂,以漯河为最”。B291912年,有一浙江商人在漯河创办元丰蛋厂;接着,新乡同和裕蛋厂经理王晏卿在漯河先后创办“元隆”、“祥盛魁”两个蛋厂,蛋制品年生产能力约在1200吨左右。1917至1921年,先后又有“同裕”、“徳和”、“永孚”等三家新式蛋厂开业。以上几家蛋厂从业人员共有700多人,日碎蛋量10—20万枚,年生产能力可达300万公斤左右,产品主要销往德国、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B30
1933年,由绅商杨靖宇、许道远、黄自芳等人合股投资9.6万元创建大新面粉公司,从此开启了漯河的面粉加工业。坐落在大新街北端的大新面粉公司全部使用机器生产,有“米亚克”磨粉机和复式钢磨5台,平筛3台,洗麦机、打麦机、清粉机、小型气轮机、拉丝机及110匹马力发电机各1台。公司职工最多达120人,日产500—1200袋(每袋20公斤),是豫东南地区最重要的面粉加工企业。到1939年,漯河共有3家面粉厂,日产面粉3.3万公斤。B31
1935年,西平冯定和集资3万元在竹木街创办华光电气公司,初购置1台24千瓦煤气内燃机,次年又置1台52千瓦煤气内燃机,揭开了漯河电力工业的历史扉页。继而,机械工业亦开始萌生,“信昌”“振兴”“豫兴”等机器厂和翻砂厂先后建立,主要生产弹花机、轧花机、石印机等机器设备。B32
这一时期,时局动荡导致铁路的中断也对漯河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直皖战争、、和的相继爆发,导致京汉铁路时有中断,一些规模较大的工商业公司因此被迫停业,商民被迫搬迁,各行各业深受其害。每次战争结束后,市场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才能慢慢复苏。如抗战胜利后,因战乱撤走的商号又陆续向漯河云集,新建的复兴商场和东安市场又逐渐聚集了百余家商铺。
四、京汉铁路与漯河近代城市化进程
近代城市的发展,首先要拥有一定数量的人口。京汉铁路通车后,作为区域经贸中心之一的漯河可谓商贾云集,都市人口剧增。民国初年,镇内人口即达万余人。B33到1933年,包括漯河镇在内的郾城县常住人口多达41.7万人。B34据《中州新闻》的统计,1947年,漯河县城内有11473户,54829人。B35
漯河新增加的城市人口部分是来自汉口、周家口、怀庆等地的商人,另一部分则是来自当地的村民。一方面,工商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市政方面也可以安置一定数量的农业人口。伴随着铁路通车和公路、水运运输的需要,搬运装卸业发展迅速,搬运工或在车站、码头装卸,或在行栈旁听命搬运。1947年漯河的搬运工人已达1000余人,这些工人几乎都来自农村。B36人口的增加改变了漯河的职业结构,而职业结构的变化则是由京汉铁路运输条件所决定的。
外来人口的不断扩充与漯河商贸的日益繁荣,使漯河市区不断向外扩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空间布局和城市中心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铁路未通之前,漯河传统商贸活动均在漯河寨(亦称源汇寨)内进行。京汉铁路全线通车之后,“遂为附近物资集中地,交易频繁,商店日增,遂成繁华街市,外绕城壁,广袤略同县城。”B37距漯河寨东1公里之遥的漯河车站很快成为商贾、工人的聚集之地,火车站所在地不久就被划为“五权镇”。此时漯河寨内的商业以东西向之顺河街和南北向之小西街最为繁荣,两街以“六陈”、土布、棉花、烟叶、牲畜行点为主;寨外车站附近以煤炭、石油、百货、布匹杂货行点、银号、旅馆、饮食业和转运公司为主。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农贸市场的扩大,寨内空间已不能满足大宗货物的交易需求,一些贸易行开始向运输方便的漯河、沣河岸边聚集,从而形成寨内外的贸易往来及空间上的交流,同时也吸引寨内市场向外转移。1925年,一家叫“公义和”的牛行率先自寨内搬至南门外,接着又有20余家牛行也陆续迁过去。不久,牲畜市场也从寨内移至寨外。到第二年,南门外已经汇集了100多家牛行,形成了专门用来牲畜交易的牛行街。1932年,粮行也逐渐由寨内转到火车站附近。同一时期,火车站附近还兴办了淮漯汽车公司、蛋粉工厂、现代银行等新式工商企业,商人也纷纷在那里投资置地,兴建房产。这样,在火车站东西两侧很快形成了马路街、老街、煤市街、万祥街、天桥街等30余条街道。B38
20世纪40年代,漯河、五权两镇基本连成一体,整个城市以京汉铁路为中轴呈团块状形态,而郾城县城仍保持旧县城规模,商廛只集中于东西街,“繁盛不及漯河镇”B39。在京汉铁路运输能力及贸易转运的吸引下,工商业经营地域、商业中心和人口分布逐渐向车站一带转移,漯河、五权两镇渐成一体,漯河镇空间形成以车站为中心的扩张态势。由于京汉铁路与沣河、漯河的水陆联运便于货物集散,郾城的一些商业店铺也逐渐向漯河镇转移或迁至沿河流域,致使郾城县商贸重心越出城墙向东移动,在与漯河镇持续的接壤与整体融合中,两地空间上渐为一体的态势十分明显。
随着漯河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地位的上升,过去狭窄混乱的城市形象大大改观,城市面貌与城市生活都发生了明显变化。邮政总局、电话公司、红十字会、西式医院等新式机构纷纷在漯河设立。自电力工业产生后,用电灯照明的繁华街市也开始出现。福音堂、安息会、天主堂等西方教会活动逐步开展,信教群体不断扩大。这些都反映了市民“华洋并存”的生活方式。高级餐馆及“第一舞台”剧院等餐饮娱乐业的发展市民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此同时,在迅速发展的商品经济和西方重商观念的冲击下,漯河传统经济社会中的重农思想也日渐淡化。虽然一些保守绅士对这一新的社会风气多不以为然,认为“铁路既通,则侈心渐生,游子轻去其乡,闭户弦诵之声虑日微矣”。B40然而,从实质上看无疑展现了近代漯河商业文化形成一个侧面。京汉铁路的开通不仅为漯河带来了现代化的交通设施、社会组织和思想观念,而且为漯河的近现代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五、结语
在引入中国的现代经济设施中,铁路的影响最为深远。正是京汉铁路的通车,使得漯河转运业、农贸市场得到迅速发展,其技术、劳动力、资金资源的出现有力推动了近代工商业的兴起。京汉铁路和淮河水运构成的交通网,使漯河周边农村得以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互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农贸产品的现代化,进而保护了农村原有手工业,使之一度免受洋货的冲击。京汉铁路的通车使漯河的商贸中心由寨内转向寨外,最终形成以铁路为轴心、东西分区的经济格局。城市规模扩大、人口集聚增加、新的城市面貌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加速了漯河的城市化进程。
铁路未开通之前,中原地区的经济“属于区域内的封闭性的、内贸性的市场,商品流通主要是区域内的互通有无”“缺乏高层次跨区域的中心市场,也缺乏具有集散转运能力的中间市场”。B41近代铁路体系的形成,促进了中原地区的商品化生产、商品流通、人口流动和经济布局的重新组合。在近代,铁路沿线的漯河、驻马店、许昌、道口等一批新兴市镇迅速崛起。其中,漯河最具代表性。这些新兴城镇共同构成了水陆枢纽式新型市镇的兴起模式。分析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处于铁路、水路、公路交通的交汇点,以铁路运输为主、多种交通方式有机配合,从而形成区域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市场,对周边农村具有巨大辐射和吸引作用,构筑了城乡互动的经济关系,确立了趋向现代化的经济结构。二是通过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功能的强化,或对周边衰落城市经济资源的吸收,在人口、城市规模或经济总量上超越了上层行政机构,突破了原有的城市等级,由镇上升为市县。三是城市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铁路在城市空间的延展中都起到了坐标性作用,商人、工人阶层及其组织的形成使城市的职业结构与社会结构日益多元化。
透过铁路交通对近代漯河城市初兴的推动作用,我们不仅可以从中获取到更为丰厚的历史感悟,认清近代历史演进的复杂性、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变”与“不变”,而且能够体会到传统与现代性的张力及历史累积的经验和教训。历史以及传统,从来都不会外在于我们现代的生存方式和基本的生活样态。B42在近代河南,虽然以漯河为代表的新兴城市得以迅速崛起,但其发展历程也值得我们反思。一是中国近代的经济问题过于复杂,绝非增加运输效率、减少运输费用即可解决。铁路虽然能够带动新兴工商业及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但一个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往往还会受到其他诸多因素的制约。B43如果工商业经济基础过于薄弱,或者说现代经济发展要素不完备,就很难形成完备的工商业体系,这也是漯河等新兴城市的发展空间受到一定限制的根本原因。二是多个新兴城市相聚太近,必然会造成吸引力较高的中心市场的缺失。漯河与许昌、驻马店等城市类型相似而距离太近,势必会造成转运货物的分流与经济功能的分解,限制了城市向更高层级发展。铁路交通至今仍然是漯河等城市发展的最强劲动力,而上述制约因素在当今河南城市发展中仍然清晰可见。
注释
①陈链:《颍川郡志》卷十二,永乐十一年(1413年)刊本。
②⑧B13B19B22B23B24B26B31B32B35B36B38漯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漯河市志》,方志出版社,1999年,第1、502、1、559—622、15、1008、560、10、16、383、112、523—525、62页。
③⑨B12B37白眉初:《中华民国省区全志·鲁豫晋三省志》第3册,中央地学社,1925年,河南省部分第33、32—33、143、46页。
④B40民国《郾城县记》卷四《疆域篇》(下)。
⑤B14B25B39从翰香:《近代冀鲁豫乡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136、146、146、197页。
⑥江沛、熊亚平:《铁路与石家庄城市的崛起:1905—1937年》,《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3期。
⑦⑩B12B29吴世勋:《分省地志:河南》,中华书局,1927年,第210、165—170、202、36页。
B11《周家口特种工业调查》,《国际贸易导报》,第7卷第6期(1925年6月),第182页。
B15B17B43张瑞德:《平汉铁路与华北的经济发展(1905—1937)》,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7年,第92、92—93、142页。
B16《漯河调查报告表》,《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业务调查及一般业务往来函稿》,武汉市档案馆藏,1931年,卷宗号:68-3-383。
B18陈秀超等:《许昌地区粮食志(征求意见稿)》,漯河市档案馆藏,1984年,第20页。
B20明洁:《英美烟公司和豫中农民》,《中国农村》第2卷第7期(1936年8月),第1—2页。
B21南秉方:《河南产烟叶区之调查报告》,《农林新报》第12年第6期(1935年2月21日)。
B27B30漯河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编志室:《漯河市经贸志》(征求意见稿),漯河市档案馆藏,1987年,第18、44页。
B28刘景向:《河南新志(民国十八年)》(上册),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1988年,第193页。
B33[日]东亚同文会:《支那省别全志》(第8卷·河南省),东亚同文会,1918年,第56页。
篇13
一
先从家庭收支是否平衡和生活费用的分配结构来考察农民的生活程度。
家庭收支平衡与否,是衡量农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
据1934年初全国土地委员会对华北四省55县60万户的调查,收支有余者占28%,相抵者占34%,不敷者占38%,“农家经济困难,收不敷支,或虽平时收支勉可相抵,设遇以外势必出于借贷。”①二三十年代各地的具体调查也表明,入不敷出者的比例是很高的。如河北遵化、唐县、祁州(今安国)、高阳、邯郸5个县,1922年人均收入50元以下者占62%以上,按每人年收入50元为贫困线,“其入息离开‘应有之供给’的地方太远了”。②清苑县500农家,入不敷出者占62%,总计平均每家亏损20余元。③山西中部一个村庄,“各种农作每亩的平均收入为1元6角5分6厘,每亩平均支出为3元零9分4厘,收支相抵每亩实赔大洋1元4角3分8厘;如果除去已工不计,每亩仅可实赚大洋1分2厘。”④山东莱芜县,一个有地10亩(合官亩40亩)之家,入不敷出,负债积至400元之多。⑤潍县,一占地14亩之家,收入158.3元,支出191.05元,亏欠32.75元。⑥河南舞阳县,无衣无食、衣食不足者占全县总人口的40%,仅足自给者10%,衣食有余者仅10%。⑦辉县樊家寨134农家,入不敷出者占36%,收支平衡者占44%,收支有余者仅占20%。⑧
据当时农村经济的落后状态可以判断,上述所谓收支平衡者实际上大多是以降低生活水平为代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6—37页。
②冯和法编:《中国农村经济资料》,黎明书局1933年版,第31、33页。
③张培刚:《清苑的农家经济》(下),《社会科学杂志》第7卷第1期,1937年1月。
④张稼夫:《山西中部一般的农家生活——替破产中的农家清算的一笔账》(1935年7月),载陈翰笙主编:《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3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年版。
⑤王毓铨:《山东莱芜县农村实况》,天津《益世报》1934年9月15日。
⑥瓦格勒:《中国农书》,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732页。
⑦赵质宸:《复兴河南舞阳农村》,《农村复兴委员会会报》第8号,1934年。
⑧《乡村建设》第5卷第14期,1936年。
我们还可用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标准来衡量,以定县为例,农民生活一年至少不能低于250元,①但该县农民的年收人大多低于此数,李景汉说一般农户:“全家的收入在200元左右,除好年成外,不易超过250元。”②据1931年3月至1932年6月对123个农户的调查,年收入在250元以下者占60%以上。③1934年李宗黄调查定县时发现,平均每家农作物、副产品以及副业收入才195元。④1928—1929年34家的周年调查,农民年收入相对较高,250元以下者占32%,但这34家平均有地31亩,比全县人均23亩多8亩,并且“记账的周年内,农作物的收获也比较的稍好,又没有遭遇特别的天灾人祸,大致农家是比较的过太平日子。”⑤
在30年代,贫困农家有增长之势,这可以从农家阶级地位的下降得到证实。如河北临城县,1930—1935年,中农户由65%降至23%,小农由20%增至55%,无产农由6%增至17%。⑥枣强县杜雅科村,1930—1936年,自耕农户数由89.29%降至88.78%,半自耕农由5.95%增至8.16%。⑦唐县1937年初的调查也表明,近十几年来,中农阶层的数量有减少之势,“从事实上观察,似乎也只有走向贫农群里去,”相反,贫农和雇农的数量则逐渐增加。⑧河问县也是雇农、半自耕农日多,中农、富农日少。⑨河南许昌、辉县、镇平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涛鸣:《定县见闻录》,《独立评论》第4号,1932年6月。
②李景汉:《华北农村人口之结构与问题》,《社会学界》第8卷,1934年。
③何延铮整理:《三十年代初期河北省定县123户生活水平调查》,《河北文史资料选辑》第11辑,1983年。
④李宗黄:《考察江宁、邹平、青岛、定县纪实》,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全宗号236,第191—192页。
⑤李景汉:《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933年版,第302页。
⑥薛邨人:《河北临城县农村概况》,天津《益世报》1935年5月25日。
⑦杜连霄:《枣强杜雅科农村概况调查》,天津《益世报》1937年1月23日。
⑧刘菊泉:《河北唐县的农村经济概况》,天津《益世报》1937年1月30日。
⑨刘亚生:《外力侵略下的河北河间县农村经济》.天津《益世报》1937年3月27日。
县,1929—1933年,中农户由20.4%降至18.7%,贫雇农由59.76%增至62.3%。①
生活费用的分配结构,是反映农民生活水平的另一重要指标。
农民生活消费种类大致有:食物类,包括主食、副食;衣服类;房屋类;燃料类;杂类,包括医药、教育、娱乐、婚丧、嗜好、器具、宗教、应酬等。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Ernst.Engel)创立并广为通用的“恩格尔定律”(食物支出与消费支出之间的比例关系,称恩格尔系数)表明,家庭越贫穷,用于食物费用的比例越大,杂项费用的比例越小,生活享受程度越低,反之亦然。因为食物是满足人类生存的第一要素,只有在食物满足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其他生活消费。如果一个家庭的生活费用主要用于食物,说明它没有余力满足其他需要,没有能力提高生活水平,这样的家庭必然是贫穷的。
二三十年代的乡村调查表明,食物费用占农民生活费用的比例最高。20年代,河北平乡、盐山,河南新郑、开封,山西武乡5个县的农家,食物费平均占总生活费用的63.3%。其中,平乡为66.4%,盐山为55.9%,新郑为75.1%,开封为76.7%,武乡为50%。②又据李景汉1928—1929年对河北定县34个农家的调查,平均每家全年支出242.6元,食品费为167.9元,占总支出的69.2%;燃料费19.6元,占8.1%;房租费18.5元,占7.6%;其余各项杂费21.7元,占8.9%。在食品费中,米面杂粮又是最多的,占95.5%,调味品还不到3%,肉类仅2.2%,水果更少,才0.3%。③1937年日本满铁调查班对河北昌黎县前梁各庄、平谷县大北关村农家的调查也表明,生活费用分别占家庭支出的72.2%、62.6%。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编:《河南省农村调查》,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22—24页。
② 卜凯:《中国农家经济》,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14页。
③据李景汉:《定县社会概况调查》,第305—306页整理计算。
④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冀东农村实态调查报告书》平谷县统计篇、昌黎县统计篇,昭和12、13年(1937、1938年)发行。
1931年版山东胶县志也记载,“乡民终岁辛勤所得十之七八用之于食”。①
以上所举农家中,收入较低的家庭,食品费所占生活费用的比例更大。如河北定县34农家,收入250元以下之家,食品费占生活费用的72%,比所有农家食品费占生活费用的比例高2.8%。②
与发达国家做一下比较,更可以发现中国农民生活程度之低。30年代初,美国、日本、丹麦农民的生活费用中,食物费分别占41.2%、42.8%、33.0%,③比中国农民的食品费用比例低百分之二三十之多。
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恩格尔定律,将国民生活水平划分为5个档次:恩格尔系数为59%以上者属绝对贫困型消费,50%—59%属勉强度日型消费,40%—50%为小康型消费,20%—40%为富裕型消费,20%以下属最富裕型消费。④依此衡量,近代华北农家的生活大多数属绝对贫困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胶志》卷52,1931年铅印本。
②据李景汉:《定县社会概况调查》,第306页整理计算。
③乔启明:《中国农民生活程度之研究》,《社会学刊》第1卷第3期,1930年5月。
④参见张东刚:《近代中国消费需求结构变动的宏观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1期。
二
农民的具体生活状况,验证了上一论点。
先看农民的食物:
农民最主要的食品是粮食,兹据1936年中央农业实验所的统计数字,整理成下表:
由上表可知,华北四省有不少县份的主要粮食作物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消费需求,粮食短缺县份约占有调查报告总县数的一半。况且,这还是平常年份的统计,如果是歉收年,粮食之不足更可想而知。
各地的具体情况有助于对此问题的认识。以1933年河北定县为例,每人一年需要口粮51.77市斗,全县439729人需粮22763891斗。同年,全县出产粮食22964670斗。如除去种子、田赋等项,用于全县消费的口粮约2200万斗,距离口粮标准尚差69万余斗。①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据李景汉:《定县经济调查一部分报告书》,河北省县政建设研究院1934年版,第145、3—8页;冯华德、李陵:《河北定县之田赋》,《政治经济学报》第4卷第3期,1936年整理计算。
绝食的农民随处可见,韩家庄50个农户中就有30余户绝食,赵村也达20余户。①又据1936年平谷县夏各庄、小辛寨、胡庄3个村的调查,谷类收获量分别为280373斤、30742斤、l82400斤,距离食物、饲料和种子需要量尚差116135斤、61398斤、310291斤。②
粮食不足,迫使农民将粮食消费减至最低限度。
譬如,小麦口感好,营养丰富,颇合人们食用,华北是著名的小麦产区,本应在农民的食粮消费中占一定比例,但因小麦价格较高,农民将此视为商品经济作物,所以很少吃甚至不吃。30年代初河北定县的调查表明,小麦产量虽仅次于小米和甘薯,但农民的主食中没有小麦。③又据李景汉20年代中期对北平郊外挂甲屯村100个农家的调查,全年吃白面5次以下者约占一半,除年节外,平日从不吃白面,有的仅在新年吃一次;吃5—9次者占15%;10—49次者占25%;50次以上者仅占10%。④沧县,“邑之产麦为田产十分之四,而食麦者不及百分之一。”⑤其他各县也有类似情形,如山西屯留县,农民只是在春节时才吃一顿麦面面条。⑥河南新安县,也是“全县民众恒食之者廖廖无几。”⑦通许县,“全年食麦面者百不抽一焉。”⑧山东东平县,绝大多数农家也吃不起白面,“能终岁食面粉者不过少数素封之家。”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顾猛:《崩溃过程中之河北农村》,《中国经济》第1卷第4期,1933年4月。
②(日)《冀东地区内25个村农村实态调查报告书》上卷,昭和11年(1936年)发行,第147—148页。
③曲直生:《华北民众食料的一个研究》,参谋本部国防设计委员会1934年版。
④李景汉:《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第45页。
⑤《沧县志》卷11,1933年铅印本。
⑥高苗:《山西屯留县农村经济实况》,天津《益世报》1934年12月1日。
⑦《新安县志》卷9,1938年石印本。
⑧《通许县新志》卷11,1934年刊本。
⑨《东平县志》卷5,1936年铅印本。
即便是杂粮,许多农民也吃不饱,还要掺杂野菜充饥。如河北阜平县,据1934年初的调查,农民“吃树叶、糠秕、菜根、薯块,总是不可掩讳的事实。他们在秋天把树叶(杏、柳、槐……)打下来,浸在瓮里,预备泡淡了苦味,捞出来拌上糠秕,蒸窝头吃。遇有收枣年头,再把粜不出去的坏枣捣成泥搅和在糠里,为的便于下咽。”“小米粥、玉米窝头,虽算不得好,但贫苦的乡农很少吃到这些东西,家里要没点家私,谁吃得起?能够啜到小米粥,啃到玉米窝头的,他们觉得是在天堂上的人。”①定县农民的主食,也是极其粗劣的,1934年冬红学家俞平伯走访了几个条件较好的村庄,问村里出产的小米够不够吃,村民说除了有客人或有什么事情吃点小米,平常只以红薯、白菜为食。②如果说在农活忙的季节,农民每天还能吃三顿饭,到了农闲的冬季,大多数就只吃两顿,即使吃三顿,也有一顿是稀的。③山西中部农民的食品,最主要的是高粱和小米,但高梁面也仅限于午饭吃一次,早晚是小米稀饭或煮以南瓜汤之类的东西。④又如山东胶县,农民“通年食物以甘薯为主,杂以粟豆、高粱、小麦,冬春食甘薯居多,夏秋食粟居多,是为主食品。”⑤馆陶县农民,“食则以谷类为主,麦不常食,野菜充食品者正多。”⑥东平县农民大多也是“取树叶野菜及胡萝卜地瓜补充食料,而号寒啼饥之侣仍复数见不鲜。”⑦河南太康县,农民“半年多半以高梁菽粟为常食品,而食麦者廖廖。”⑧修武、焦作县,“一般农民生活极苦,吃高梁小米者,在乡间还算是中等人家,而一般极贫苦之农人,竟有吃糠者。”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李小民:《河北阜平县农村素描》,天津《益世报》1934年11月30日。
②知堂:《保定定县之游》,《国闻周报》第12卷第1期,1935年1月。
③李景汉:《定县社会概况调查》,第260页。冬季吃两顿,夏季吃三顿的情形在华北非常普遍,当时许多资料都对此有所记载。
④张稼夫:《山西中部一般的农家生活》,天津《益世报》1935年7月13日。
⑤《胶志》卷52,1936年铅印本。
⑥《馆陶县志》卷6,1936年刊本。
⑦《东平县志》卷5,1936年铅印本。
⑧《太康县志》卷2,1933年铅印本。
⑨龚逸情:《河南焦作的民众》,《向导周报》第165期,1926年。
副食在农民的食物中就更为简单了。
如蔬菜类,据20年代中期李景汉对北平郊外挂甲屯村100户农家的调查,全年蔬菜费不满5元者约占1/3,平均每家蔬菜费为10.8元,仅占总食品费的10%。①到30年代,昌平县,“蔬菜也是自己种,如果种不起,则所吃也不会高贵,只是些咸菜疙瘩,煞白菜或豆腐而已。”②河南林县,农民的常用蔬菜“一蔓菁萝卜叶,二豆叶,三红薯叶。三种皆秋问煮熟淘净掺蔓菁丝入缸,备常年调汤佐食。”③
至于鸡蛋、鱼、肉等较为昂贵的副食品,农民享受的机会就更少了。如上述北平郊外挂甲屯村100农家,大多数只在新年、端阳、中秋购用肉食,有的只在新年吃一次肉。除了年节之外,能吃得起肉者仅有13家,数量与费用也甚少。④河北卢龙县,农家也是“非喜庆年节或延客,不恒用酒肉。”⑤定县农民除了年节之外,大多数也吃不起肉。据1931年120家的调查,仅有两家在冬季每隔三五日吃一次,不到总家数的1.7%。⑥
调味品对农民而言,也是非常稀见的东西。定县农家的调料费还不到食品费的3%,6口之家一年仅用1角5分钱买香油与花生油吃,1933年1斤香油的价格虽然从1930年的0.276元降至0.116元,但1角5分钱仍是不够买1斤香油的。⑦所以,农民“每买几两香油,常常吃了一两个月还不见少,”就不足为奇了。⑧他们用油的法子,是用铁丝穿过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李景汉:《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第47页。
②蒋旨昂:《卢家村》,《社会学界》第8卷,1934年。
③《林县志》卷10,1932年铅印本。
④李景汉:《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第48页。
⑤《卢龙县志》卷10,1932年铅印本。
⑥涛鸣:《定县见闻杂录》,《独立评论》第4号,1932年6月;《研究村食物概况》,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全综号236,卷号115。
⑦李景汉:《定县社会概况调查》,第260—261页;李景汉:《定县经济调查一部分报告书》,第211页。
⑧鲁绍柳:《定县农村经济概况》,《文化建设》第3卷第4期,1937年。
个制钱的方孔,把它钩住,然后把钱放在油里,用油的时候把钱拿出来,放在菜里头,从不敢把油从油瓶直接倒出来,怕用得太多了。①如果食物里“偶尔放人几滴香油,竞致看为例外的奢侈”。②酱油醋等调料品在他们看来,也是带点特别意味的东西。定县6口之家一年仅用1角5分钱买醋,按比以前降低了的1933年的价格计算,也只能买2.6斤干醋或6.8斤水醋。③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但因价格太高,许多农家根本吃不起盐。定县在1933年冬季,吃不起盐的农家占20%,1934年达到27%,有的村子高达74%。④买不起盐的农民,便到阴沟里或潮湿的地皮上刮硝盐吃,岂不知“盐是属于国家的,私人刮取是犯法的,”他们惟一的办法只有少吃盐或不吃盐了。⑤临城县管等村,300户农家中也有100户吃不起盐,还有150户不够吃,二者占总农户83%以上。⑥河南获嘉县,“贫寒之家,更有时连海盐不用,惟佐以本地硝盐者”⑦
农民的穿着,也是简陋到极点。20年代北平郊外挂甲屯村,不少农民买不起新衣,就在海淀或北京买旧衣旧鞋穿。⑧30年代,河北的南皮县,农民穿的衣服都是“新旧大小辗转改作,至朽烂为度。”⑨望都县农民“寻常衣服,棉改夹,夹改单,敝而后已。虽褴褛之衣,犹作鞋履之用,不肯轻于一掷。”⑩又据定县34农家的调查,平均每家全年衣服被褥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涛鸣:《定县见闻杂录》,《独立评论》第4号,1932年6月。
②李景汉:《深入民间的一些经验和感想》,《独立评论》第179号,1935年12月。
③李景汉:《定县经济调查一部分报告书》,第211页。
④李景汉:《定县农村经济现状》,《民间》第1卷第1期,1934年5月。
⑤佛:《农民的伟大修养》,《民间》第1卷第1期,1934年5月。
⑥远:《河北省一个农村经济的调查》,《中国经济》第2卷第8期,1934年8月。
⑦《河南获嘉县志》卷9,1935年铅印本。
⑧李景汉:《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第51页。
⑨《南皮县志》卷3,1932年铅印本。
⑩《望都县志》卷10,1934年铅印本。
费14.86元,其中5.99元买本地土布80尺,1.1元买爱国布或洋布十几尺,1.82元买棉花,另外鞋料费2.56元,袜子费1.47元,被褥费1.11元,其他1元。①这点可怜的费用是连蔽体都不够的,结果是小孩、尤其是男孩,从春天起就脱得赤条精光,了。甚至到了霜降节令,当富人已经皮衣在身的时候,赤身露体的儿童仍是随处可见。至于老年人,仅求能蔽体而已。穿得上棉裤的农民大半只有一件,一冬不离身,里面状态不忍目睹。②河南南阳县的状况也是如此,“一般农民底衣一看总是破烂不堪,他们只有在年初一、三月三赶会,或者遇喜事等等时候,才把那仅有的一套总算不破烂的衣服穿上。”③
农民的住房,也非常糟糕。房屋主要有瓦房、砖房、土房、草房等类型,但瓦房、砖房造价较贵,一般农民是盖不起的,只有住土房、草房。如河北定县,“砌以砖覆以瓦者,一村之中实寥寥无也。”④望都县,“土屋占十之八九”。⑤怀安县,土房“约占十分之七,倘遇雨连绵,屋多漏滴。”⑥山东东平县,“建造瓦房者颇鲜。”⑦范县农民,也是“居住多土房。”⑧德平县,“住室普通概为土质,形式简陋,内容朴素,仅足供蔽风御雨之资。”⑨河南通许县,“农家多住草房,瓦房甚少。”⑩南阳县,草房占农民住房的80%。⑾灵宝县,“平原之中,中人以上之家始有房屋;其中人以下之家,多于平地下掘一深坑,坑内剜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李景汉:《定县社会概况调查》,第318页。
②李景汉:《华北农村人口之结构与问题》,《社会学界》第8卷,1934年。
③冯紫岗:《南阳农村社会调查报告》,黎明书局1934年版,第71页。
④《定县志》卷8,1934年刊本。
⑤《望都县志》卷10,1934年。
⑥《怀安县志》卷10,1934年铅印本。
⑦《东平县志》卷5,1936年铅印本。
⑧《续修范县县志》卷3,1935年铅印本。
⑨《德平县续志》卷10,1935年铅印本。
⑩《通许县新志》卷11,1934年铅印本。
⑾冯紫岗:《南阳农村社会调查报告》,第73页。
谓之地阴院。又有于平地纯用土壁砌起合成窑形,谓之锢窑,每遇阴雨,倾塌堪虞,其穷亦可怜矣。”①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农民没有自己的住房。如河北遵化县卢家寨,32个住草房的农户中,有10户是借典来的。②北平郊外挂甲屯村,100农家中只有24家有自己的住房,其他多是租房或住亲友房屋。③山东沾化县,没有房子的农民占14%。④
农民用于燃料方面的费用也非常低,如20年代河北的定县,据34个农家的调查,平均每家燃料费为19.56元,占生活费总支出的8.06%。燃料主要是柴草,平均每家用费15.16元;次为煤炭,平均每家用费2.26元,其中有14家未用煤炭;再次为煤油,平均每家用费199元,多在冬天短时用,夏季几乎不用;洋火费最少,平均每家仅佣0.25元。⑤30年代山东的沾化县,“燃料即以禾秸野草充之,用煤炭者甚少。”⑥
此外,农民用于其他杂项的费用也少得可怜。仍以定县34家为例,杂项开支共有十余项,平均每家支出仅21.72元,占生活总支出的8.95%。其中,以与亲友、邻居来往的应酬费最多,平均每家支出4.49元;娱乐、家具、医药、卫生、教育五项费用,平均每家才支出1.7元、1.62元、1.22元、0.61元、0.54元。⑦在如此低的费用之下,不难想见农民的娱乐生活是多么的贫乏、家里陈设是多么的简单、身体素质和教育程度是多么的低下。李景汉在调查中就发现,定县“农民除了耕种收获、娶妻生子、新年酬酢、逛庙烧香、墙根底下谈天等等以外,很少有其他复杂的社会生活,尤其是社会的娱乐,很是缺乏。”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灵宝县志》卷2,1935年铅印本。
②《冀东地区25个村农村实态调查报告书》上卷,第365页。
③李景汉:《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第51页。
④冯和法:《中国农村经济资料》,第14页。
⑤李景汉:《定县社会概况调查》,第304、317页。
⑥《沾化县志》卷1,1935年石印本。
⑦李景汉:《定县社会概况调查》,第305、320—324页。
⑧李景汉:《定县社会概况调查》,第325页。
农民死亡率在35—40之间,平均寿命仅30岁,而当时英美等国的人均寿命已将近60岁①,真可谓霄壤之别!
“行”也是人们生活的一个方面,然对于农民而言,它似乎是一个不太重要的概念,正如李景汉对定县的调查所说的,“行的方面就更为简单,拿起腿来走路就行了,大多数人仍然是洋车没坐过,马路没见过的。”②昌平县,农民出外的方法也是步行,或骑驴及其他牲口,土路虽然不少,但多洼湿,一到春夏,就不易走了。③
综上可见,农民生活水平距离最低限度的要求都相去甚远,贫困是农民生活的惟一写照。1936年,著名社会学家对中国最富裕的苏州地区吴江县江村调查后也说:“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农民的收入降低到了不足以维持最低限度生活水平所需的程度。”④慈鸿飞所谓中国农产品已经出现大量剩余,农民已脱离糊口水平,不攻自破。试问,在多数农民连最低限度的生活都是难以维持的情况下,农村产品可能会出现真正的剩余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李景汉:《华北农村人口之结构与问题》,《社会学界》第8卷,19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