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

篇1

为实现课堂结构的变革,我们精心构建教学模式,打造课堂流程,帮助教师明确改革的目标追求、重点难点、方式方法,把新的理念转化为教师在常态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引导教师“入格”,并引领教师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我们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基本理念和模式为: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提升——达标检测——反馈巩固。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把教学过程看作动态发展的、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激发者和引导者。

2、自主学习 学生个人的独立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导学提纲”自学,考虑好自己的见解,找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做好笔记,以备交流。

3、合作探究 在每个学生基本上完成了对系列问题的思考、探索之后,首先开展小组合作,通过交流,组内成员之间能取长补短,相互找到差距,共同进步,形成组内共识。

4、训练提升 运用自学和合作中学会的知识做题,解决有关材料题目或教师精选的模仿性训练题和拔高题,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认知水平。

5、均分评价 测评分为课时测评、单元测评和综合测评。课时测评在各学习小组内进行,多采用“无分数评价”的方法,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课时达标题后,各小组交换批改,然后公示各小组平均对题或错题个数。

6、反馈巩固 对达标检测中出现的错题进行合作研究,解决错误知识,让未射中的靶子再射一次。最后根据反馈情况进行总结,对未能完成学习目标的学生落实补救措施,力争“堂堂清”,并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给本组成员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实现全员过关。

小组合作学习和均分评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自我管理和合作意识的形成,也促进了校园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二 借鉴先进经验,制定教学常规

1、备课

教师应根据大纲的要求,制订好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教师应认真备课,同年级同科目的教师应进行集体备课。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写好教案,具体要求如下:

(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三维”,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

(2)教学环节明晰,符合高效高质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

(3)导入体现铺垫性(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趣味性(情感互动)、实效性等。

(4)探究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探究价值。

(5)学生学习方式的组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接受学习等)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多样,讲求实效性。

(6)注重学科学习方法指导。

(7)如何进行反馈矫正,要落实在每个教学环节中。

(8)要准备当堂训练题,实现“堂堂清”。

2、上课

(1)用简短的话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实现目标导向。

(2)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三大原则:

“三讲三不讲”原则:对于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问题必须讲,而且要讲透;对于学生已经会的、通过自学能会的、讲了也不会的坚决不讲。

实效性原则:将一些表演性、虚假性、无关教学效益与质量的环节坚决删除,减少无效劳动。课堂上该砸“死”的要千方百计砸死、记牢、练熟;该搞“活”的则必须调动探究、讨论、想象等各种手段搞活。

反馈矫正原则:将诊断性反馈、过程性反馈、形成性反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堂堂清”。

(3)控制“讲”与“练”的时间关系,训练时间总和每节课至少达到20分钟。

(4)规范课堂管理,提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提出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不举手就提问或回答问题。

(5)提高自身素养,创设学生喜欢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教师要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

3、作业

(1)“三布置三不布置”原则: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课外研究性、实践性作业。

(2)作业量:每周作业次数至少为周课时数的70%;每天每科作业时间不超过15分钟。

(3)作业批改:要标出学生出错的地方;要进行二次批改;备课组内批改符号要统一;提倡写鼓励性、人本性批语,使作业成为师生情感、知识交流的园地。

三 基于问题解决,深化校本教研

第一步——核心攻坚,初建规范

教改初期,学校组建了由校长挂帅,全体业务干部和10多名重点实验教师为核心的课题攻关小组,通过论坛、观摩研讨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初期实验探索,让老师们明确了主要改革措施的理论依据,明确了课堂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初步构建起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基本规范。我们先后总结并在各班教室内张贴过“学习小组管理办法”、“自主学习基本规范”、“课堂讨论基本规范”等,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策略,尽快养成倾听、质疑、表达等新课堂所需要的学习品质。

第二步——专题研究,突破瓶颈

我们采用专题研究的形式突破课堂改革中的“瓶颈”类问题,完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自主课堂有效性。学校梳理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如:自主学习效率问题、课堂学习中的游离学生问题、课堂讨论有效性问题等,作为招标课题提供给各学科备课组,备课组自主选择研究方向,确立研究课题,形成研究方案,组织力量集中攻关。

第三步——模块指导,提升效益

进入研究的第三阶段,我们把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研究深入到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上,将课程划分为:语文、英语、数学、理化、史地生政、音体美综五个模块。围绕研究的目的进行有针对性地研讨,重点是各环节的操作要点和注意的问题,如何进行有学科特点的学法指导等,着力提高各学科、各环节的教学效益。

篇2

二、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开展了新课程改革培训,组织部分校长、教师先后到山东、上海等地学习考察。同时邀请全国教育专家、课改实验校校长进行了专题讲座;开展了国家课程计划的执行现状研究,了解了学校对国家课程执行情况,找出了问题症结,研究了相关政策,确保了国家课程开齐、开足和开好。同时,加强了校本课程的研究,重点开发《太极拳》、《书法》、《国学》等校本课程,开发了一套符合地域特色的系列化校本课程材料,先后在实验小学、实验中学、阳邑镇南西井中心小学等校召开了课改研讨会,分别召开初中、小学校长论坛,推进了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强化了高效课堂教学的指导

篇3

二、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开展了新课程改革培训,组织部分校长、教师先后到山东、上海等地学习考察。同时邀请全国教育专家、课改实验校校长进行了专题讲座;开展了国家课程计划的执行现状研究,了解了学校对国家课程执行情况,找出了问题症结,研究了相关政策,确保了国家课程开齐、开足和开好。同时,加强了校本课程的研究,重点开发《太极拳》、《书法》、《国学》等校本课程,开发了一套符合地域特色的系列化校本课程材料,先后在实验小学、实验中学、阳邑镇南西井中心小学等校召开了课改研讨会,分别召开初中、小学校长论坛,推进了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强化了高效课堂教学的指导

篇4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发展使教育界发生了观念性的转变。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1]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时代全新的创新型教学模式,顺应了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潮流,符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宗旨,即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2]

二、概念介绍

1.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也译作反转课堂、颠倒课堂、颠倒教室)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Jon Bergmann和Aaron Sam两位化学老师,他们将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而引起众人关注。[3]到2011年,由于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和他创立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里程碑式推动作用,[4]翻转课堂开始为众多教师熟知,并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5]

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不同,翻转课堂的基本思路是: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完成知识的内化。[6]学习者在课前基于视频等教育资源完成知识点的自主学习,课堂则通过师生互动答疑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7]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班级教学流程和教师中心理念,符合建构主义和系统论的设计思想。[8]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让处于课程教学改革焦灼状态的人们看到了课堂改革的新希望。

2.Moodle平台

网络教学管理软件Moodle 平台为构建英语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工具与手段。Moodle是澳大利亚教师Martin Dougiamas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软件。Moodle 平台依据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即教育者(老师)和学习者(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他们相互协作,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9]迄今为止,Moodle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开放源代码CMS(LMS)学习管理系统,有近百个国家2000余个机构采用了Moodle 网络教育平台,其用户已达68万之多,拥有55万多个注册站点,分布在全球210个国家,课程数量达到2917923门。[10]Moodle平台应用于日常的英语听说课教学能充分体现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互动与合作。同时,Moodle具有面向服务架构功能,即模块化,这能大大满足教师在授课中个性化的需求。合理恰当地使用Moodle平台能够使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更生动,从而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11]

三、基于 Moodle平台的《英语视听说》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步骤

笔者针对自己的授课对象以及所授课程,选择Coach Shane的E3教学视频和长度为5-10分钟的TED演讲视频作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材料。

E3是Easy English Expression的缩写,百度输入“easy English expression”即可搜索到1200多个教学视频,每个视频教授一个英语词汇或者英语表达,从发音到意思到用法,讲解得清楚透彻,且视频长度大都集中在3-5分钟,非常适合高职英语学生课外自主学习。

TED是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科技、娱乐、设计)的缩写,TED演讲的特点是毫无繁杂冗长的专业讲座,观点响亮、开门见山、种类繁多、看法新颖,深受广大英语爱好者的喜爱。

第一阶段:搭建平台、上传学习资料

教改前期,教师要完成如下准备工作:①在Moodle平台上创建英语视听说课程;②班级导入,学生信息添加;③教师上传视频资料;④教师上传学习任务单;⑤ 教师建立班级微信群,用于及时课程信息,督促学生观看视频,并解答学生作业疑惑。

第二阶段:学生观看视频,完成任务单

教改实践阶段,课前师生要完成如下工作:①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英语水平,在Moodle平台的课程网站上选择观看一个Easy English Expression的视频短片,学会视频中教授的英语表达,准备好课堂上与他人分享;②学生根据任务单观看教师指定的Ted演讲视频,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调节观看的进度以及次数;并就任务单中的要求找到相关资料,准备好课堂小组讨论以及辩论;③教师在微信群督促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以及解答学生作业疑惑。

第三阶段: 课堂讨论与分享

教改实践阶段,课堂教学环节的内容:①小组分享: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各自从Easy English Expression中学会的英语表达,配合解释以及例句;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分享,给予即时的辅导;②课堂分享:老师选出不同小组的成员在班级中进行分享,教师就学生的分享情况进行打分;教师选择班级同学疑惑最多的一个短语的视频在课堂播放,进行示范性讲解;③课堂抽测:教师就之前学过的短语,随机抽取几名同学进行口头检测,要求其讲解意思和用法,并就学生的回答情况予以打分;④小组讨论:基于Ted演讲视频的主题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给予及时的辅导;⑤小组成员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就课堂主题小组讨论的结果上台汇报,如有事先准备好的PPT以及视频等资料可以在汇报的时候进行播放与展示;⑥学生互评:就每组代表的汇报和发言,班级同学进行提问与评价;⑦教师评价与总结:教师对学生小组汇报以及学生参与情况进行评价与总结。

第四阶段:巩固、完善与分享

①学生根据自身掌握情况,就课堂所学短语,课外再次观看对应的E3视频,并整理好自己的课堂笔记;②作业与成果上传:学生根据课堂汇报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给出的评价和建议修改自己的汇报稿或者PPT,上传到课程网站;③教师再次评阅学生上传的作业并打分;教师将好的学生作业及视频资源添加到Moodle网站拓展资源部分,实现师生资源共建与共享,进一步丰富与完善课程网站的资源库。

根据《英语视听说》的课程特点,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英语视听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流程设计见表1,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见图1。

四、结果与讨论

1.学生课堂发言时间明显增加,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明显提高

传统的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参与。课堂多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或者播放音视频文件,而改革后的课堂,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明显增多,学生有了更多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正如教师期末对班级学生问卷星调查显示(见图2),在接受调查的56名学生中,48.21%的学生反馈通过课前观看E3,课堂分享,对自己英语听力与口语的提高有较大帮助,46.43%的学生反馈,有一点帮助。

而笔者感觉学生在该环节,从最初的不知道如何与同伴对话,只能不停地重复“What?”、“Pardon?”、“OK! OK!”到后期可以自然地运用诸如“Excuse me, how to spell the word?”、“Is it one word or two words?”、“Can you make another example?”等句型顺利完成交流与分享,在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自信心等方面有着明显的提高。

2.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明显加强

调查显示,66.07%的同学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每周观看一个E3视频(如图3所示),83.93%的学生表示,即使没有视听说课程,他们还是会经常或者偶尔观看E3教学视频(如图4所示)。可见,大部分学生已经意识到这一学习资源对其英语学习的帮助,观看E3教学视频已经从一种被动的行为潜移默化成为学生的一种自主、自发的学习行为习惯。

3.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认可度明显提升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教师发现学生普遍反映,改革前的课堂,他们无论课上课下都没有压力,因为课堂上几乎从来不发言,或者是没话说,或者是不会说,也有个别是不想说,所以即便学了多年英语,过了四、六级,还停留在哑巴英语阶段。但是改革后的课堂,每个人在课堂上都要开口说英语,而且都会被抽到在班级里发言,或者小组讨论的录音会被拿来在班级里点评,为了不被同伴笑话,或是为了获得同伴的认可,在教师及同伴中展示自己,大家都会认真按照要求课前观看视频,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67.86%的同学感觉改革后的课堂自己更累了(如图5所示)。即便如此,还是有73.21%的同学反馈他们更喜欢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如图6所示),因为他们真正在做中学,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

五、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通过对应用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翻转课堂在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中的课堂设计与教学流程,给基于Moodle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听说教学的应用提供了借鉴与示范。

根据文秋芳提出的外语课堂教学“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输出既是语言习得的动力,又是语言习得的目标。输入是完成当下产出任务的促成手段,同时为培养理解能力和增加接受性知识服务。[12]学生要成功完成产出任务,必须认真学习输入材料,从中获得必要的帮助。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把语言输入环节放在课前完成,学生可以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按照自己的英语水平来选择观看英语教学视频以及观看的节奏和次数,必要的时候可以求助字典、同伴或者老师,大大提高了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也给课堂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听说练习,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学生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转变到翻转课堂学习模式,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逐步适应缓慢接受的过程,期间需要教师积极耐心地引导,从学生学习观念、态度以及方法的转变到学习效果的呈现,让学生从自身英语水平的提升中感受到收获的快乐,获得自信心与成就感,形成一个正向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王斌宏.“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英语,2014(1):9-12.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http:///zong_he_870/20120330t 20120330 _760603_3. shtml,2012-05-06.

[3]张跃国,张渝江.“翻转”课堂――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3):8-10.

[4]Katie Ash. Educators Evaluate ‘Flipped Classrooms' Benefits and drawbacks seen in replacing lectures with on-demand video[J].Education Week, 2012(10):6-8.

[5]杨刚,杨文正,陈立.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11-13.

[6]Kathleen F. Upside Down and Inside Out: Flip Your Classroom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J].Learning and Leading with Technology,2012(6).

[7]Sams A., Bergmann J.Flip Your Students' Learning[J].Educational Leadership,2013(3).

[8]钟晓流.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9]余秋莲.基于 Moodle 平台的大学英语交互式写作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7):146-149.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140-02

“焊接冶金学”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焊接方向的学科基础课,主要介绍焊接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力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焊接性的能力。然而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学生普遍反映“焊接冶金学”偏向理论、枯燥无味、难以理解,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教学中出现的这类情况,本文拟从分析教学现状着手,基于知识的多维性,探讨教学改革方法,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生过程,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课堂教学现状

首先,从生源上看,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作为独立学院,学生往往缺乏系统科学的学习方法,而焊接冶金学主要探讨焊接过程中高度抽象的共性问题,如焊接接头的化学冶金、焊接接头的组织性能等,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存在较大障碍。其次,我院培养学生的定位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学生更偏爱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而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主动的求知欲。

其次,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既不能拓展学生知识面,也不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甚至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个别教师试图采用课堂提问、视频动画、现场操作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但仍无法使学生掌握知识脉络,无法由点及面进行学习,更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提出了“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教育主张。[1]这个“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对焊接专业的课堂教学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践实训课程的安排无法实现交叉进行,从而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学归学、做归做”的现象出现,不能将教、做、学三者有机地结合,影响学生对于理论指导实践这一思想的理解。

二、知识的多维性

要破解课堂教学的迷局,归根结底就是破解知识有效传递的迷局,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在强调知识建构性、情境性、默会性、社会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上展开。[2]

1.建构性

建构主义认为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的经验各不相同,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各不相同。[3]因此,知识的传递也必须依赖学生在与情景的交互过程中自行建构,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运用到具体教学过程中,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思考,进行知识建构。

2.情境性

任何知识都是在特定情境中创造的,也就是说知识是与某个具体情境的具体认知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具体到学生个体,学生对知识的学是会联系自身所处的具体情境,因此有效的学习过程需要外界具体情境的支持。这样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结合具体情境,对信息进行主动的加工,从而理解、接受并建构知识。

3.默会性

知识的默会性是指藏于个人经验中的隐形知识,属于个人知识,包括个人信念、体验和直觉等无形因素,由于其无法编码、难以表达,因此“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工科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可以通过数字推导、逻辑推理导出的明确性知识,教师可以较好地“言传”给学生,但默会性知识的传递,则更依赖于“身教”的过程,以“学徒制”的方式获得。

4.社会性

知识并不是不可捉摸的东西,而是存在于各种社会性因素中的。通过工具的运用,以及合作、交流和共享等社会交往活动的开展,使人们在掌握知识的时候能超越自己的认识,经过这种交互作用,看到与自己不同的理解,从而积淀、转化为完整的知识。这种社会性,其根源就是实践,通过在社会中的实践,形成个人知识。

5.复杂性

随着社会进步,知识日益多元化、时态化和复杂化。其复杂性在于知识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其内部多层次、多部分且各部分相互联系、彼此嵌套。同时,知识还在不断进化,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并且促使新的解决方法出现,产生新的理论框架、观察视角和研究方法。此外,知识还具有文化性、境遇性和价值型。[4]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构件知识体系,理清学习脉络,在学习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应对复杂知识的方法。

三、课堂教学改革

1.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环境

根据知识的建构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学习环境要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能有效地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有所了解,再经课堂引导,完成建构。过去单纯地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必须创设一种能让学生建构个人意义的学习环境,真正确立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中心地位。

笔者在安排“焊接材料”章节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布置任务,自拟方案制作焊条,从选定焊条种类、设备、组成材料,到配方设计以及制作工艺等全程自主拟定,经教师审核后自制焊条,并用该焊条进行焊接。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地查阅相关资料,并实际动手,在其后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建立知识脉络,点拨课题内容与书本知识的关系,学生就能自己主动地以填空的形式,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2.创建情境互动的课堂教学体系

知识具有情境性,脱离了特定情境的教学只能产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尤其是对于“焊接冶金学”这类抽象、理论、概括性的科目,课堂的教学若是记忆表征单一化的,那么学生的学习也只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

为了突破传统教学的弊端,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对“焊接材料”、“焊接化学冶金”、“焊接接头”以及“焊接缺陷”等章节讲解时,结合实际项目设定焊条制作、焊接操作、焊缝金相制作以及焊缝检验的情景,使学生体会抽象的理论对具体实践的指导意义。其次在教学评价环节,进行融合性测验,一方面加大平时分比重,以平时分的形式使课题的完成情况在最终考核分数中得以体现,另一方面在测试中考查情景化试题,使学生在参与课题互动时更积极主动,如在期末试卷中设置试题——“某生用J422焊条焊接Q235钢板,预观察焊缝组织,请为其拟定实验方案”。

3.提倡体验式学习思路

焊接学科属于典型依赖实际操作的科目,过去主要依靠师父传徒弟手把手的教学,知识具有典型的默会性。如焊接过程中的位置、手势和力度对焊接缺陷的影响这类默会知识,很难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的说明,但这并不代表对教学过程毫无意义。在明确知识获得时,默会知识既可以起基础、辅助和向导作用,也可能干扰和阻碍相冲突的明确知识的获得。例如学生在观察实训老师的焊接后,往往会产生疑惑:老师在操作时是否会想到这些基本理论,或者压根不在意这些理论,那么理论知识的学习意义何在。

因此,在讲解焊接缺陷章节时,重视体验式学习,强调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必须人人上阵,每位学生必须亲自动手操作,体会在操作过程对焊接缺陷的影响。并创设对话机会,反思学习过程中的默会知识,尝试将模糊的知识表达出来,加以检验、修正、批判,进而加以利用。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创设各种实践条件,利用假期、见习等机会,到企业“偷学”那些书本上学不到的默会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已学理论并加以补充。

4.建立协作学习共同体

知识的社会性决定了学习应该是知识社会协商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起学习的群体,通过讨论交流、协商辩论,交流各自项目的开展过程、遇到的问题以及得到的成果,互相印证,各取所需,比较地学习。同时,批判地考察书本上各种理论、观点和假说,通过动脑子的探讨,进而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基于知识社会性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焊接这类工科的教学过程中,更是如此。“材料的焊接性”部分,涉及材料较多,仅从大类上就可以分为低合金高强度钢、不锈钢、有色金属,学生参与时,无法保证每个小组讲所有材料都做一遍。因此安排每个小组负责一种材料,完成之后,在课堂上以PPT形式进行汇报,所有小组汇报后,讨论彼此的联系和区别。在分析异同的基础上,探索、解释和讨论,进而掌握材料的焊接性,使理解得以深化。

5.关注复杂知识的教学

焊接冶金学属于专业课程,其内容是一线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在从事专业活动后积累总结得出的焊接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内容繁杂,涉及较多学科知识,组织松散,逻辑条理远没有基础课程清晰,学生往往学得一头雾水。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可以较好地掌握具体的若干项目以及结构良好的概念和事实。但这种将简单知识从复杂背景中隔离出来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忽略具体条件的限制,忽视知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对结构不良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进行推理和卓展,以便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例如在“材料焊接性”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建立3×4的结构进行教学。就是三种材料——低合金高强度钢(热轧钢、正火钢、低碳调质钢、中碳调质钢)、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双相钢)、有色金属(铝、钛、铜),每种材料探讨四个问题——成分及冶金性能、焊接性、焊接工艺、焊接实例。其中,成分及冶金性能可以联系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展开,焊接性可以联系焊接冶金特点和焊接性展开,焊接工艺可以结合金属工艺学展开,最后通过焊接实例将前面三个部分有机结合汇总。这样,弱化学科界限,强化科目交叉,就保证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脉络、知识的联系以及知识的迁移都有了清晰的把握。

四、结语

独立学院“焊接冶金学”的教学,须充分考虑其独特的学情和教情,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项目课题为抓手,基于知识的建构性、情境性、默会性、社会性和复杂性展开教学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改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彭立平.“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1,(3).

篇6

1项目教学法

1.1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TheProjectMethod)起源于16世纪后期的欧洲建筑与工程教育运动。1918年Kil-patrick发表了名为《TheProjectMethod》的文章[3],正式提出了“项目教学法”。该方法自1992年引入我国后,立即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主流模式之一。

1.2项目教学的内容

项目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它体现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性。目前实施项目教学法有两种模式:一根据较早的模式(如Woodward的模式),学生采取两个步骤:一是先系统学习某些技能和事实的课程,然后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和自我导向到合适的项目;二是根据较新的模式(如Richards模式),学生首先选择这个项目,然后讨论问题,并学习所需的技术和概念,选择所做的项目。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是“配角”。在角色转换中,促使学生带着项目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提升能力,完成项目。

2项目教学与课堂授课有机结合,提升学生自主性

教学改革仍受到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有限学时和教学大纲的规范化要求。因此,我校《图书馆利用基础》引入的是Richards模式的项目教学法,采取了项目教学与课堂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评分标准上体现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流程安排上包含3次教师课堂授课和4次学生课堂作品展示。学生的项目在第一次课堂授课时开始启动,项目实施过程与课堂授课同步进行,但不占用教学大纲的计划学时,全部在课余时间完成。小组长的推举、项目的确定、组织实施、完成项目作品、上台展示、学生成绩的组间和组内评价等各个环节均由学生自主,教师不干预,只负责全程指导和解疑。

3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践

3.1前期工作

我校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对象是大一新生,共1800多人,12个教学大班,14个教师,规模较大。为确保教学改革顺利进行,教研室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3.1.1各方达成改革共识

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指导,并提供上机教室及PBL教室。图书馆协调配备除教研室以外所有有教学资质的教师,组建优质的教学团队。教研室通过备课会和学期总结会,对教学改革的意义、教学方案的设计意图以及指导项目实施及评价等情况进行交流。

3.1.2制订详实的改革方案

包括情境材料、项目实施流程、项目作品模板、师生评分标准、分组登记表格以及师生联系方式等各类相关文件,按照“教师包”和“学生包”进行分发,确保教师和学生在实施方案时有据可依。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教研室精心组织15组不同题材的情境材料,涉及社会热点、医学事件、教育事件等。在材料的呈现方式上注意只做情境描述,不给予评论,也尽量不提示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并自拟问题,确定项目。同时,学生也可以不受现有材料的约束,自主选择其他方面的问题和项目。

3.1.3动员学生积极参与

第一次授课时由教师向学生解释方案设计理念和流程,展示情境材料,吸引学生由材料中提炼问题,拟定项目。同时,描述项目教学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崭新特点,使学生充满热情和期待地开始规划学习和项目的开展。

3.2实施过程

一个完整的项目由“情境材料引导并确定项目课题”“分析项目并制定实施方案”“执行项目”“项目探讨总结及评价”4个阶段组成。

3.2.1情境材料

引导并确定项目课题课程开始前教师先按各班的学生名单划分小组,由小组民主推选一名小组长。每个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材料自拟项目课题。

3.2.2分析项目

并制定实施方案组长带领全组进行目标分解、任务分工,分析实施项目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制订实施方案。

3.2.3执行项目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按实施方案执行任务,组长通过各种方式协调合作进程,教师全程指导跟踪。小组可根据各成员表现,对学生进行组内评分。

3.2.4项目探讨总结及评价

小组完成项目作品(展示PPT及项目课题的检索报告\综述)后,在课堂进行展示汇报和答辩。教师当堂对PPT进行评分,并在课后对小组的检索报告进行评分;学生则进行组间评分,小组提交本组学生的组内评分;最后将“教师PPT评分”“教师检索报告评分”“学生组间评分”“学生组内评分”4部分成绩按照既定的权重进行汇总,即可得出学生的总成绩。

4实施方案的调整

从2014级学生的反馈来看,新的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但在调动学生积极性、自主性和评分方案合理性等方面还有待完善。因此,教研室对2015级实施方案做了进一步调整。

4.1沿用“总分分配制”,调整组内平均分

学生的组内评分采用“总分分配制”。小组的人数×组内平均分=小组的总分,小组全体成员交流并讨论后分配总分,最终得到各自的组内成绩。2014级学生的组内平均分为90分,但若平均分设置过高会造成竞争性缺乏,导致部分小组成员怠工也能拿高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团结合作。因此在2015级方案中将组内平均分下调为80分,组员参与的积极性普遍提高,“干活少拿分不少”的负面现象大为减少。与2014级相比,2015级的峰值下降(平均分下降),成绩区间拉长(区分度增大),呈现更合理的钟形正态分布。因此设置适度的组内平均分,既可以改善学生成绩区分度,又是调控组内成员“竞争”与“合作”机制的关键措施之一。

4.2减少小组人数,提高组员参与度

2014级小组的人数受到班级人数、课时安排、教师分配等因素的限制,有的教学班小组人数多达10-11人。因此会出现小组内几名学生完成相同任务的现象,但个别学生合作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认真参与的积极性。故在2015级方案中将小组人数调整为6-7人,尽可能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充分参与项目的实施。

4.3增加作品展示课提问、答辩环节

2014级作品展示课中每个小组展示的时间为10分钟,汇报结束后就进行师生评分,课堂稍显沉闷。2015级方案中,汇报结束后增加了5分钟学生或教师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需求,在答疑、追疑、思疑、释疑的过程中,激发讨论与思辨。

4.4细化学生评分标准,增加评分的可操作性

2014级方案学生的组内评分和组间评分的标准不够详细,学生评分比较随意。因此,在2015级方案中将评分标准进一步细化,增强了可操作性。

4.5调整师生评分权重,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成绩完全由教师评定。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本方案采取了“学生互评”与“教师评分”相结合的方式。2014级学生总成绩评分是教师和学生各占50%的权重(学生组内评价40%+学生组间评价10%+PPT教师评价15%+报告综述教师评价35%)。由于学生的组间评分和教师的两部分评分都是对小组整体评分,并对每位组员同等赋值,因此学生最后汇总成绩的区分度主要来自学生的组内评分。为改善这种情况,在2015级方案中将学生的组内评分权重由原来的40%提高到50%,教师的权重则下调10%,各部分做相应增减。由此,2015方案的学生评分总权重调整为60%(组内评价50%+组间评价10%),教师评分总权重调整为40%(课堂PPT20%+报告综述20%),学生的自进一步提升,成绩的区分度也有了明显加大。

5讨论

5.1学生制订评分方案的可行性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改革后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自学方面有了质的改变。但目前教改方案的所有环节均由教研室制订,仍由“教”方导向。从锻炼和提高学生自主规划学习能力的角度看,可以考虑在现行的评分标准中纳入学生因素,如由学生自主讨论制订组间评分标准和组内评分标准,把“制订游戏规则”的自交给学生,无疑将会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但也可能会带来其他问题,如学生习惯了服从规则,可能一时难以在有限的学时内快速富有成效地制订规则,容易导致整个项目的实施出现拖延,图书馆的兼职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指导、协调相关工作。

5.2设计调查问卷的可行性

目前对教改效果的了解,主要基于教务管理部门网站的教学评价表。从打分来看,学生对教研室全体教师《图书馆利用基础》的整体评分已达92.37分,在学校名列前茅。但是,教务管理部门的评价指标面向全校所有课程。为提高针对性,有必要设计专门的问卷调查,以便深入了解本课程在教学方法、内容、方案设计等各方面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但问题在于,填写问卷对学生课程成绩没有贡献,并且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如果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会成为一个“一厢情愿”的“理想”方案。

6结语

经过2年的实践,我校《图书馆利用基础》采用的项目教学法受到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的肯定和好评。新的教学方法,不但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了课程目标,锻炼了学生自主规划学习的能力,而且大大提升了教师的自我价值和认同感。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尚需改善的问题,如图书馆作为兼职承担教学任务的机构,还应该注重提高馆员在教学理论和实操方面的修养。

【参考文献】

篇7

二、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及应用

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结构包含:教师启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汇报总结——巩固评定这五个主要步骤,因此我称之为“五步设想”教学。

1、 教师启动——任务进行的前提

在这种模式结构中,学生学习任务的进行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没有教师的启动,学生必将无从下手,也就谈不上任务的开始与完成了。教师在新的任务进行前,应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如介绍新的语言结构,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任务的进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扫清学生任务进行的障碍。这是任务开始的阶段,也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或动力的阶段,是任务进行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充分做好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渴望。例如, Unit 8 Reading的任务进行前,笔者就收集了一些有关奥运会的图片及材料,创造氛围,然后再利用猜词练习对奥运相关词汇进行训练,做好铺路工作。另外,教师在进行每一个单元的教学时应首先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如Unit 8 Reading的学习目标:走进奥运,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形成团队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教学目标及要求,也有利于任务的顺利进行。

2、学生自学——任务进行的基础

新课伊始,教师就应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水平,制定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型任务链,然后向学生提出任务要求及其所需准备。明确任务后,学生自学(可课前或课后),在这期间,教师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学习新的知识,让他们去发现、研究、解决问题,为任务进行打好基础。如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任务要求:

A. Learn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B. Try to get some knowledge about the Olympic Games.

C. Be able to expres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s a host city.

D. Learn how to give a speech.

在这一个总的目标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分步进行自学,准备交流。

3.讨论交流——任务进行的关键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受新材料的基础上,学生开始进行任务的讨论交流。讨论交流一般以小组形式开展。小组一般由4—6人,(优等生1—2人,中等生2—3人,差生1人)程度各不相同的学生组成,小组可以有意识重组,保持同组异质的程度。在课堂中,各小组成员就自学情况向其他人汇报,提出自学碰到的问题,小组长记录后向全班提出。最后,各组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交流任务准备情况。

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可以自觉解决问题,但教师也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巡视、参与,并对学生无法解决的困难设法引导。通过教师启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学生一般就可以进行任务的汇报总结了。

4.汇报总结——任务进行的主体

在解决基本问题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总结,一般仍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根据自学阶段教师设定的阶梯型任务链,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小到大,从分散到综合,逐一汇报,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总结。如本单元,有一组学生完成了两个任务:①基本型任务——按课文的词汇表,完成Word Study任务;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Olympic Games?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it? ②提高型任务——根据标题猜测文章大意、讨论利弊及演讲。

5.巩固评定——任务进行的循环

在汇报总结后,教师要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任务完成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及时地设计好适量、多层次、灵活多样的练习题。习题的完成也可作为一种任务进行,可在学生自练完成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同时教师可讲解关键点、重要点。这样,任务进行有了良性循环,从另一个角度巩固了任务进行的效果。这种方法,反馈迅速,校正有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五步设想”教学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1、强调团结互助,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由于“五步设想”教学强调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及汇报,评价学生行为时,不只是依据个体的进步程度,而是注重一个小组的整体进步,每个小组获得的成功都依赖于小组中每个学生的共同努力,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教材、学生、环境之间的多边多向的信息传递活动,突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之间互相联系,由此在学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爱、互尊的良好人际氛围,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发展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民主科学的良好心理品质。

2、突出以自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步设想”教学是以学生个人自学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首先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阅读教材,然后去思考问题,探求知识。同时学生也必须阅读、理解教师所布置的各种任务及其材料,从而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

3、着眼于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8

1.科研研讨化,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

将教师的科研课题应用于课程教学中,每一个科研题目都蕴含着某种科学方法与思维方法,都体现着多种知识与技能的交叉综合运用。如将哈密瓜果啤的研制项目、阿魏菇液态培养条件优化、微生物发酵法从麦糟中制备嗜热β-葡聚糖酶技术的研究等项目作为课堂教学和学生讨论的一部分,组织学生参与其中。通过科研研讨化强化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设计、研究或应用能力,需要开发贴近科研与生产实际的实验教学项目。

2.生产研讨化,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

发酵工程专业课的学习是工科院校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要培养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尤其是酿造行业的专业人才,必须和实践相结合。应联系学生到啤酒厂及葡萄酒厂进行短期生产实习或参观实习,并在企业与相关工作人员探讨课本上学到的东西与企业大型化生产的共同点,寻找不同点,如将啤酒工艺学、葡萄酒工艺学与工厂实践相结合,通过查阅资料和综合整理,进行课堂讨论。如可以利用本院的葡萄酒发酵罐和橡木桶酿造葡萄酒,让学生参与酒的酿造实践,并结合工厂实际或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法,分析原理,找出根据,从而使学生依靠实践或实验理解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解释生产中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

3.研讨内容安排、研讨主题设计、研讨形式

(1)第一次研讨(第一章发酵食品基础)

研讨内容:要求学生查阅发酵食品等相关书籍和食品类中英文期刊,自主学习食品发酵的历史沿革、食品发酵的特点、食品发酵的研究对象及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关系和食品发酵的发展趋势。

研讨主题设计:研讨主题设计:安排9组学生,分别查阅茅台酒、五粮液、剑南春、汾酒、泸州老窖、四特酒、郎酒、董酒、西凤酒加工工艺的特点。

研讨形式:每组派一个代表利用幻灯片汇报,让学生了解不同香型白酒的加工工艺特点。

(2)第二次研讨(啤酒、葡萄酒工艺)

研讨内容:安排学生在燕京啤酒厂参观实习,查阅啤酒工艺学等相关书籍和食品类中英文期刊,了解啤酒的工艺,课堂讨论糖化工艺中的三锅两槽体系、啤酒的功效、啤酒品评注意的问题。根据在张裕天珠葡萄酒业的参观实习和生产实习经历,查阅葡萄酒相关知识,讨论生产中主要原料、辅助原料和有关添加剂的种类、特点与质量要求、能陈述选择原料的基本原则、原料的种类、组成与生产过程工艺操作的关系、原料与产品质量、产品风格的关系。

研讨主题设计:通过啤酒仿真软件,结合图片、表格、动画、多媒体等,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邀请张裕天珠葡萄酒业有限公司郝东曙厂长与学生一起讨论葡萄酒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研讨形式:分组讨论、提问。

4.课程考核方式

(1)个人学习报告

要求学生在课程教学和讨论过程中找出目前理论研究和发酵实际的工业化生产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和综述,做成PPT予以汇报。

(2)小组作业

给定一个发酵食品生产,3~5个人为一组,合理分工,集体讨论,利用所学知识,结合企业工业化生产,了解掌握其生产工艺及注意事项,就工艺目前存在的难点给出解决方案,并进行汇报交流。

(3)研究论文

给定目前某种发酵食品领域学术界和企业存在的难题,要求学生在目前研究基础上,给出自己的思路和看法,并撰写成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1]闫东广.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化工,2013,(14).

[2]金玉顺.多媒体技术在“材料研究方法”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

篇9

以课堂“教与学”的改革为新课程实施的立足点,以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为生长点,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探索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研究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寻求适合于、满足于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教学途径,以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要求。

二、确立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

1、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小组,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2、紧紧围绕《小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开展课堂改革试验。

3、充分发挥本校教师的积极性,通过点面结合的方法,在不同层面上进行实践与研究。

4、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结合学科实际,不唯模式,掌握好“效度”,真正做到实在、有效。

5、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巩固深化所取得的成果。必须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切实向课堂教学改革要质量,要效益,求发展。

三、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过程

“实施方案”的实施分成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年3月~年5月

(1)、成立课堂教学领导小组,指导全校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

(2)、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改革的目的和要求。

(3)、开展领导下课堂听随堂课活动,调研、了解学校课堂教学实际,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意见,为制订方案提供依据。

(4)、制订《镇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由教导处具体负责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日常工作。

(5)、出台《小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并反馈给教师。

(二)、第二阶段:年6月~年7月

(1)组织学校教师召开专题研讨会,学习“学校新课堂教学评价”讨论稿,对“学校新课堂教学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2)组织教师开展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模式的研究,初步制订出学校具有学科特色的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和模式。

(三)、第三阶段:年8月~年12月

(1)、组织教师参与学校新课堂教学改革活动。

(2)、推荐教师参加县级新课堂教学改革大赛活动。

(3)、各教研组在组长组织下,总结交流开展新课堂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以及需改进的方面。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为了突出模式的时代化、科学化、人文化、个性化,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自读识字—合作交流—品读领悟—巩固延伸

1.自读识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利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此环节要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一般在教师指导下课内完成。

2.合作交流:用多种方式交流认识的生字、识字方法、初读课文的收获、产生的疑问,教师检查、纠错、引导。

3.品读领悟:在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读,结合语境领悟词、句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指导有感情朗读。此环节要避免平均用力,以讲代读,要重视体验,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读书的效率。

4.巩固延伸:进行背诵、写字、词句积累、运用等方面的训练,适当进行拓展延伸,提高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品读体验—巩固延伸

1.预习探究:出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充分读书,查阅资料,完成预习要求。此环节在中年级可在教师指导下课内完成,高年级逐步放在课前完成。

2.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预习收获、质疑问难。推荐代表在集体交流时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纠误、引申,落实易混易错及疑点问题,适当归纳小结。

3.品读体验:品读重点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赏读重点句段,丰富内心体验;评读重点句段,揣摩表达方法。此环节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重视课堂生成,适时点拨,反对一问(讲)到底,提倡精讲多读。

4.巩固延伸:根据本文基础知识点设计练习,补充相关阅读材料,进行片断读写练习。此环节要重视积累,读写结合,形成能力。

(三)数学情境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是与《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材》得叙述模式同步的,主要的形式可以这样归纳:创设情境、揭示问题---探究发现、建立模型---理解应用、强化体验---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创设情境、揭示问题:创设情境指上课开始创设一种宽松的、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喜闻乐见得、能够调动学生“情感参与”的课堂环境。揭示课题是创设情景的最终指向,要通过创设情境来生成一个学生需要探究的数学问题。

2、探究发现、建立模型:这一环节要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等活动,揭示出解决问题问题的基本策略,建立基本的数学模型。

3、理解应用、强化体验:这一环节相当于传统教学中的巩固练习,但在目标上又有所不同。传统练习过分强调“滚瓜烂熟”,新课程强调的是充分的“理解和体验”。

4、总结归纳、提升经验:这一环节要对本节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揭示规律,还要对探究发现的过程、方法、经验进行梳理。

这一模式由于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教师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及时地了解课堂的动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结合实际认真开展课改培训工作

我们以培养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重点,以培养教师适应新世纪、新课程、新教法、新学法的能力为出发点,开展面向全体教师,突出骨干教师培养的有效培训。我们举行了校本继续教育整体培训。组织教师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等研究成果,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国内外教育专家的有关的课程教育理论。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后,及时对培训内容依情况选择向全校教师传达或部分推广,同时做好建档工作。

六、课堂教学改革结硕果

按照《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方案》,我校广大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新课堂教学方法、策略与模式。在各个层面展示和汇报了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今年上半年进修学校举办的社会学科课堂教学大赛,我校教师张黎明参赛,该教师应用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贯彻新课程课堂改革基本理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获得一等奖。在数学学科教学大赛中我校董建平获得二等奖。下半年,在全县语文教学大赛中,我校陈冬梅老师获得第八名的好成绩。

七、存在问题

1、新教材老上法。有的教师无法把握新教材的设计意图,教学中注重落实知识目标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穿新鞋走老路”的课堂教学现象还存在。

篇10

“六学主导,快乐互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核心,通过对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学生学习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合作交流展示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体探究与小组的合作探究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六学主导 快乐互动”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六学主导,快乐互动”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个核心理念:以人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意识(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为中心。

两条脉络主线:

学生主线:明确要求 自主思考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自我完善

教师主线:引导探究 互动展示 点拨提升 检测反馈 评价激励

五大课堂环节:

情境引入 自主探索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反馈评价

六项学习模块:

自学、探学、展学、导学、检学、评学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五大课堂环节分析

情境引入 自主探索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反馈评价

情境引入: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新课改极力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课的一开始,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背景,把学生的情绪引入到新课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中。

第一,问题情境应当有利于将学生引向数学实质。一个问题情境是否创设得好,关键是看问题是否指向于数学知识的实质,而不是看外在情境是否精美、是否现代、是否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本与末不可倒置。

第二,问题情境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理解的。如果背景材料脱离于学生的“已有现实”,则此作用不仅不能实现,反而会成为学生理解题意的一个障碍。因此,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要能合理地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的已有现实融合在一起。

自主探索:

老师提出探究活动的具体要求、操作流程和探究目标,或出示学习提纲,或设置边学习边思考的问题,学生根据要求先进行自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借助自己的已有知识、方法和经验,充分进行尝试、体验、猜测、质疑、表达,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获取新的知识。

第一,实施启发引导。教师对自主探索进行启发、引导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这样能指引自主探索活动的步步深入,直至目标的实现。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出示给学生的探究学习提纲要具体、简捷,学生易于理解,要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引导学生明确探究方向,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的空间和价值,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第二,启发探索。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造合适的探索环境。要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并调控探索的方向,启发学生去探索,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从活动中产生自己的想法,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意识。

合作探究: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习更容易造成学生之间的差易,不同的学生对问题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这些想法或在数量上有差异,或在思维水平上有差异,教学中要实现各类学生都获得发展的目标,在组织教学的方式上,合理地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更充分地参与到学习进程中,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第一,建立合作小组,是合作探究的前提和基础。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这样让不能完全自主学习成功的学生通过与组内成员交流学习成果,对学习内容有进一步的认识,而优秀的孩子能把组内不懂的同学讲懂,对他自己也是一种提升。

第二,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首先要会与别人交流信息,每个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成员要认真倾听,然后再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既要会表达,又要会倾听,还要会思考,才能有所收获。其次要会在小组内任务的合理分工,明确目标。

展示交流:

篇1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应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旨在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主动学习,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由此可见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

二、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1.数学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学生全面发展整体提高。

研究内容:1.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2.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方法

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实施的具体过程及活动方法

第一阶段:立项申请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运用调查法、文献法和行动法,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素质教育调查和学量的关于素质教育方面的理论,认真研读大量素质教育和课改方面的文章,通过学习和研讨,我们确定把“寓素质教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作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从而形成课题,书写立项申请书,在我校申请立项。

第二阶段:开展论证阶段

1.课题获准立项后,我们召开了开题论证会,会上宣读了开题报告,会后对研究方案进行了修正。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计划,确立人员分工和实验班级。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

本阶段的工作任务是:根据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在实验班开展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素质教育改革试验工作,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分层进行教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符合素质教育理念,重点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并丰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边学习实验边反思总结,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各种实验记录及调查问卷,撰写论文、反思、教学案例、叙事、课堂教学实录等相关材料。主持人根据实验情况撰写调查报告和中期阶段性总结。

主要活动:2013年4月2日,设计问卷,调查聋校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现状及学生学习方式现状,然后分析和研讨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数学学科实验方案。

2013年4月13日,组织课题组会议,指导实验教师在课堂开展素质教育的操作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素质教育,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结构,全面分层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小组合作学习,科学分配小组,根据特殊学校班级学生人数少的特点,建议每个学习小组以3-4人为宜,每个小组的成员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办法来确定,小组内的人员应有一定的分工,要定期更换组员。合作探究问题设计要合理;教师要参与指导小组学习,注重实效性;要运用多维评价机制;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2013年6月6日,开始教学实验,实验教师在实验班采用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实验,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反思总结经验,科学改进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调查分析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2013年9月,组织实验教师开展听课研讨活动,两名教师讲了“引路实验课”,听后进行了研讨。

2013年10月28日,召开课题组会议,汇报调查结果和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原因以及改进措施等,并介绍成功经验,使课题组成员互相借鉴成功经验。根据研究出现的问题,制定二期实验研究计划。

2013年11月10日,开展集体备课和观摩实验班的研究课并进行研讨,提出改进措施。

2013年12月6日,验收研究成果,实验教师上交论文、反思、教学设计等资料。

2013年12月10日,召开课题组座谈会,汇报实验进展,研讨课题研究成果,拟确定最终研究成果。

2013年12月12日,聘请特教专家到我校指导课题研究,专家听了一节实验课并进行了点评,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给予了积极的肯定性评价。

2014年1月2日,召开会议,学校领导全部参加,确定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结果研讨商定出聋校新型的数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第五阶段:总结阶段

2014年2月,召开课题结题会议,整理研究成果,对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进行整理,按照开题卷、过程卷、结题卷、成果卷装订,写出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有效转变了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2.课题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和发展,数学成绩全面提高,学习方法全面优化,学习兴趣浓厚,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成功体验;师生关系和谐,民主;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成长,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成果的物化形式

课题组成员已有多篇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发表获省、市级奖励,还形成了优秀教案集、论文集等。

4.成果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1)研究出的“数学素质教育教学模式”适合所有聋校的数学课堂教学,为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真实可靠的实践理论。

(2)我校的研究成果为其他的特教学校教学提供了实用的经验材料。

(3)此成果有利于教研员对聋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解,调研和指导。本研究结果会给教研员的工作提供依据,更科学的了解聋校教学中问题。

综上所述,课题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个别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没有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只停留在表层,不能及时总结反思,教学效果不明显。

2.由于时间短,只在数学教学中重点试验优化教学设计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其他方面有些弱化。

篇12

集体备课每周两次。第一次集体备课为周四晚,主要是说课,在说课的基础上,主备人写出导学案初稿,再利用第二次集体备课时间对导学案初稿进行讨论,然后再修改,经备课组长、教务处审批后使用。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如下:

1、第一次集体备课既导学案初稿的形成

备课组长主持,所有任课教师参加,整个过程模拟课堂教学的演示。

第一环节:备课组长检查教师对教材的掌握情况。采取逐个谈相互补充的形式,备课组长把备课的主要问题进行统一,关键是统一思想、统一认识。通过此环节加深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第二环节:谈课时划分、学习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要划分几个课时,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这些目标应怎样分解到自学目标中去,怎样落实这些目标。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确保目标落实的完整、准确、科学化和针对性。

第三环节:谈教学实施。对每一节内容要谈“几学几教”以及问题设计和时间分配,如何设计才合理、科学,使学生处于紧张状态。重点谈“学什么怎么学,教什么怎么教,练什么怎么练”。集中大家的智慧,整理汇总出具体的导学案设计指导意见。(主备人根据汇总意见写出导学案初稿)

第四环节:布置下次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2、第二次集体备课既导学案定稿的过程

由备课组长主持,采取由主备人首先谈设计思路,其它老师逐个谈,互相补充的方式。集体备课的任务是审核每一个导学案的编写质量,对每一个环节的设计精雕细刻。重点审核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案编写的思想是否符合教改精神

(2)对知识产生、发展的顺序是否条理、恰当

(3)对难点的处理方法是否科学

(4)对于自学环节有没有如何学、如何练的方法指导

(5)对于各环节的时间划分是否合理

(6)练习题目的设计是否精选、典型

(7)课堂容量是否适当,预测学生能否始终处于紧张有序的学习状态

通过集体备课研究讨论,对每个导学案形成共识最后定稿,主备人再根据审核意见修改,审核人审核教务处批准后印刷使用。

二、精心策划、科学实施、优化课堂

基本环节:提前自学,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暴露问题,适时点拨,检测达标。

1、精心策划,抓好预习环节:预习课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80%的所学知识。

教师提前一天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预习课(或自习课)上根据“导学案”的要求进行预习。通过预习,自己探究、解决基础知识。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不理解或不明白的问题(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导学案”上,以备上课时讨论解决。

课前教师通过检查“导学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第三次备课。

2、科学实施,优化课堂:课堂教学目标是巩固预习成果,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有以下几个环节:

⑴出示目标。

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自主获取知识。

⑶对疑难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⑷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

⑸教师引导学生订正,并注意总结规律、方法。

⑹检测达标,巩固所学知识。

说明:当课时内容较多时,环节(1)(2)(3)在预习课上完成;当课时内容较少时,课堂教学按以上六个环节进行。

到目前为止,这种模式已基本形成,流程已基本完善,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形成特色。

三、我校在实际教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惑有:

1、部分教师教育理念还不能适应课改要求,行动滞后。

2、“导学案”的编写不够完善,在导学、学法指导方面还不够科学,有时与课堂脱节。

3、受课时数较少的影响,预习环节落实不到位,预习效果不够理想。,

4、学生对“导学案”还没有完全适应,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依赖性强。

5、教师的观念还不够开放,教学放不开手脚,不得要领,有时讲的比较多。

6、同备课组教师之间教学研究力度不够,集体备课质量还有待于提高。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继续加强学习,理念转变需要亲临体验。近期计划组织教师分批到杜郎口学校学习,促使全部教师观念尽快转变到位。

2、结合洋思、东庐、杜郎口经验,在目前“导学案”改革的基础上,力争在理科以“导学案”为主,文科以“杜郎口模式”为主,形成两大派系,别具风格,独具特色。

篇13

目前有很多“校企合作模式、工作坊模式、工作室模式、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改革模式。但是笔者认为教师队伍才是一切的重中之重。教师要以身作侧、言教不如身教,教师自身的修炼才是教育未来的出路。“如果一名学生在成长的路上遇到了一名好老师,世界将会更美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勇于走在教学的一线,不断创新,摸索总结,还要将自己的心得贡献出来,以供大家考验。

餐饮空间设计的培养目标

能够根据客户的餐饮经营市场定位,设计出与其合适的餐饮空间氛围与造型型式,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和设计能力。这就要求学生熟悉市场的需求,了解市场经营的特点,以便提高实际的餐饮设计能力。

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和方法概述

本次采取的课程实践改革的过程是以小组合作调研为组织方式。以调研目前南阳市场几家成功的餐饮店为主要的学习内容。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为导向,以分析总结汇报PPT,绘制现场图纸,再创作设计作为最终的具体形式。以师生互评作为课程最终评定。

具体的实践过程和方法

1.小组合作调研

将学生分为4人小组,收集资料、拍摄现场照片、上网查阅资料,除了每周固定的课堂学习外,学生还可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调研。比如中午饭间或晚上。这种小组教学有利于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帮助与交流。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在与商家的沟通交流中学生学会了与客户的交流,学习了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资料,应变、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还学会了判断哪些是自己需要的,哪些是最有价值的。发现了哪些是自己感兴趣的比较喜欢的课题,知道了学习的侧重点。有的喜欢研究空间设计、有的喜欢软装饰、有的对材料感兴趣,甚至有的开始研究餐饮行业的经营管理等等,开始了对餐饮设计及相关课题的好奇,而就是这种好奇就能引导他们自发学习。这就将学习的被动转为了主动。

2.PPT专题汇报演讲

小组分析整理出总结PPT汇报文件。PPT汇报文件必须对设计元素,如:文字、符号、颜色、空间、造型、灯光、材料、风格和陈设等,做出详细的分析、归类、总结。学习各个方案的深化设计,掌握一定的餐饮设计理念。在最终PPT汇报之前的教学工作有:教师有意的引导发问、学生课堂提问、讨论答疑、教师现场总结分析、师生的最终审定等多种形式。学生提出的疑问,发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和解决问题。当时学生学习气氛热烈,大家都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有意义的课题,比如:现有的餐饮业为什么有的经营良好,而有的经营惨淡,这与其环境设计有什么关系?根据餐饮业老板的经营思想,我们如何从设计上着手思考?功能布局是否合理,是否还存在隐患?包间、宴会区、4-6人座区、1-4人座区是怎么分配?他们各自的比率关系是多少?经营菜品的种类?就餐区人均占有面积?餐厨比是多少?等等。在这些问题的研究中,学生发现了:归本主义的设计思想;发现了南阳大汉王朝连锁经营集团的思想;发现了青年属地的广告宣言是“年轻就要敢做,年轻就要与众不同”;还有青年属地大幅墙面壁画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吻》的特点,等等很多很有意思的专题。

3.绘制出现场平面图、立面图、功能分析图、交通分析图,做出各部分空间的比率参数。最后根据照片绘制出至少两张有说服力的效果图。在绘图过程中学生们对餐饮空间的设计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熟悉掌握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手绘能力、电脑表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练习和提高。

4.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模仿他的形式再创作一个类似的。这就是模拟市场实际的设计创作,让学生在将来的实际餐饮设计中能够更接地气,与市场接轨。我相信通过多次这种锻炼与积累学生的设计能力会大有提高。

5.总结本次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在下文有具体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