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项目实施方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以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为目标,以“设施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政府扶持以“集中连片、示范带动”为原则,立足发展“名、特、优、新”品种设施大棚栽培,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逐步形成规模化、区域化的特色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热带高效农业的科技生产水平和整体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稳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经济基础。
二、设施农业资金安排及实施单位
2009年市政府投入设施农业发展资金7000万元,其中瓜菜设施农业和果蔬储存项目资金1900万元,花卉设施农业资金5052万元。
(一) 750万元用于在崖城镇朗芒田洋建设瓜果菜设施大棚150亩(三亚海源实业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崖城是我省重要的瓜果菜基地之一,为了更好地发挥设施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在郎芒田洋建设150亩钢架大棚发展无公害瓜菜生产。
(二) 880万元用于在崖城镇建设果蔬储存销售运输中心项目(三亚海源实业有限公司负责实施)。果蔬储存销售运输中心项目是我市在建第一家农产品批发市场,集农产品批发、集散、冷藏、加工、包装、检测、信息一体的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建成使用后将有助于解决崖城地区及周边地区果蔬“烂市”情况,解决农民果蔬销售、运销难题,提高果蔬的利用价值,带动农民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该项目是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8000万元,建设规模200多亩,目前企业已投入建设资金6000万,缺口资金2000万,政府扶持资金880万。项目资金由市农业局负责管理,实行报帐制。
(三) 270万元用于设施大棚地方标准化建设(三亚南繁科学研究院负责实施)。我市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建设设施大棚标准每亩1万、3万、5万、8万不等。在全省还没有设施大棚地方标准和大棚栽培技术地方标准的情况下,我市投入270万元用于建设样板工程,制定适应不同作物和栽培环境的6个大棚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由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验收通过。业主为三亚南繁科学研究院负责,项目实行报帐制。
(四) 420万元用于支持市公安局戒毒康复农场建设兰花基地。建设兰花大棚30亩,其中温室大棚10亩,扶持发展戒毒康复农场生产项目,解决1000多名戒毒人员和留场就业人员工作。项目资金由市林业局负责管理,实行报帐制。
(五) 499万元用于扶持三亚丛耕花卉专业合作社建设兰花基地。高峰地区老百姓脱贫难度较大,毁林开荒现象严重,为了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建议扶持该地区发展兰花产业。三亚丛耕花卉专业合作社建设兰花基地100多亩亩,计划投入1475万元,目前已投入300万。基础设施已完成、建好大棚20亩。根据《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加快兰花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的通知》(三府〔2008〕189号文件)第七条“支持农村兰花专业合作社扩大兰花生产规模,建设总体规模超过667平方米的,一次性给予60元/平方米扶持”规定,安排499万元用于扶持三亚丛耕花卉专业合作社建设兰花基地。项目资金由市林业局负责管理,实行报帐制。
(六) 4133万元用于扶持三亚兰德种业有限公司在亚龙湾建设都市农业示范园。该项目用地位于亚龙湾二期开发区内,规划为基本农田。项目总投资1.3亿元,公司自筹资金8700元,建设规模2755亩,建设成集玫瑰种植、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该项目可以填补我市玫瑰花发展的空白,做大做强花卉产业,美化亚龙湾环境,带动亚龙湾周边村庄群众致富。政府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建设基础设施和排灌系统。土地租金每亩1400元,每十年递增10%,政府扶持4133万元以固定收益回报金1100元/年,分14.2年全部回报给农民。业主为三亚兰德种业有限公司。项目资金由田独镇负责管理,实行报帐制。
三、相关要求
篇2
1.建立以医院为核心的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基地,培养20名左右长期兼职培训工作基地教师。
2.举办8期培训班。培训专业技术人员600人次,培训管理人员60人次。通过借助医学院的优良师资培训资源优势,有效提高卫生人员在职培训水平和培训效率,进一步提高卫生人才队伍技术和服务的整体水平。
3.借助“医学院附属医院远程医疗会诊及医学教育网”,与医学院、卫生政策研究所建立长期信息双向互通机制。
二、内容及方式
1、师资培训:由医学院对遴选的基地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及业务培训。
2.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由自治区级培训基地教师(包括自治区卫生政策研究所的专家)负责培训。所有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必须参加全部管理培训。
3.业务培训:由自治区级培训基地教师和基地教师共同完成,其中基地教师培训时由自治区培训基地办公室派人进行质控。
三、实施时间:年至年。
四、组织实施
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计划,安排学员学习,管理学员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高永斌兼任,负责培训项目的日常工作。
(二)培训实施
项目培训工作由卫生局负责组织,由医院负责具体实施。
1.师资培训(年10月-年6月):主要对级培训基地教师进行培训,共培训60人次。培训内容为国家卫生部规定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与本科室相关内容,并要求培训者在该阶段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本阶段结束后进行教学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成为基地教师。
2.卫生技术培训(年7月-年6月):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约600人次。举办五期培训班,每期为5个月,脱产理论培训和实践相结合。半年结束后对培训对象进行考核。卫生人员理论培训以县级基地为中心展开,实践学习在医院和医学院附属医院两个基地进行。培训结束后基地教师与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建立长期稳定的帮扶关系,培训结束后通过网络和电话等方式随时进行业务指导。
1.1第一期(年7-12月)培训120人,培训任务由自治区培训基地教师承担,级基地教师作为助教跟读、备课、试讲。
1.2第二期(年3-7月)培训120人,培训任务由及培训基地教师承担,自治区级基地教师作进行专题讲座。
1.3第三期(年-2013年1月)培训120人,培训任务由及培训基地教师承担,自治区级基地教师作进行专题讲座。
1.4第四期(2013年3月-7月)培训120人,培训任务由及培训基地教师承担,自治区级基地教师作进行专题讲座。
1.5第五期(年3月-7月)培训120人,培训任务由及培训基地教师承担,自治区级基地教师作进行专题讲座。
3.卫生管理人员培训(年7月-年7月):培训管理人员60人次,举办三期管理人员培训,每期四个月,前两个月脱产理论学习与参观考察相结合,内容为卫生管理基本知识,全科医学理念及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后两个月培训对象回到工作岗位,对本机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完成书面报告为培训考核的项目之一。卫生管理培训以自治区基地教师为主,并与卫生政策研究所建立长期联系。
3.1第一期(年7月-10月)培训40人,培训地点由自治区项目组安排。
3.2第二期(年7月-10月)培训40人,培训在本基地进行。
3.3第三期(2013年7月-10月)培训40人,培训地点由自治区项目组安排。
4.不定期短期培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向自治区项目组提出申请,不定期举办各项专题培训。
(三)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每年为项目配套经费10万元,用于培训基地建设、培训会议食宿安排、基地教师津贴等。
2.政策保障:经选拔最终被确定为基地教师的人员,由卫生政策研究所与共同颁发聘书,凡被聘用的基地教师,职称晋升和聘用时享有优先权。凡参加项目培训的人员按照继续教育规定经考核授予学分,培训考核作为人员年度考核、绩效考核的依据之一。
五、效果评估
通过前后对比、专家评估、目标群体评估、执行群体评估等方法,对培训工作进行进度评价、效果、效率评价、基地建设评价、师资队伍评价、培训课程评价;对学员进行知识掌握成度评估、技能和实践能力评估、培训满意度评估。
篇3
南木乡江村位于**市西南部,**河河畔,“318”国道贯穿全村,离****机场15公里,与县城20公里,距**市30公里,地里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
江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318户,1402人,贫困户38户,耕地面积3035.29亩,牲畜总数2125头,2012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273万元,同比增长24.39%,粮食总产量392.96万斤,同比增收24.47%.同时文化、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也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江村群众普遍都有养殖藏鸡的习惯,但目前处于自产自销、零星散养状态。经调查发现,目前**市场对于肉类,特别是对绿色无公害肉类需求量大,而我村养殖的藏鸡符合绿色食品要求,因此能够保证藏鸡及藏鸡蛋市场需求。通过实施该项目,能改变江村藏鸡养殖规模小,零星散养的状态,推动江村藏鸡养殖的专业化,规模化,并产生以点带面的带动效应。
2、藏鸡在**广大农牧区被普遍养殖,且养殖方式相
近,具备以下特点:(1)藏鸡喜好在灌木丛、草堆等生态环境中觅食,食物主要为青草、各类草籽、果实、小虫,小麦,青稞等无污染绿色食品。(2)、藏鸡善于奔跑,夜晚栖息在较高的树枝之上,具有肌肉发达,性情活泼,觅食能力强,耐粗放饲养,抗病能力强,遗传稳定等特点。(3)根据营养成分分析,其肉质是微量元素指标符合人体所需标准。踪上所述,藏鸡养殖方式简单粗放、发病率低,便于群众以户为单位进行养殖。
3、近年来,随着江村粮食产量的不断提高,农牧民群
众进一步增产和增收难度加大。青稞、小麦价格在0.8-1.2元/每斤区间浮动,农牧民家庭基本家家粮食满仓,但是现金收入增长不明显。如何实现农牧民增收,是近几年扶贫的重要任务之一。实施藏鸡养殖,发展特色养殖业,利用家中存粮喂养藏鸡,一是减轻了养殖户饲料负担,消化了积存的粮食;二是通过藏鸡的良好收益,实现增收目标;三是产生的大量鸡粪又可还土增加土壤肥力,有助于增加田间有机肥的保有量,形成良性循环,藏鸡养殖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项目效益
1、经济效益
产蛋效益:该项目实施后,按成活率85%计算,每户保
有40多只藏鸡,扣除种鸡每户保有下蛋母鸡为35只,按现在一枚藏鸡蛋市值2.0元,一只鸡平均每年产蛋100只计算:35只×100枚/只×2元/枚=7000元。
出售藏鸡效益:购置种鸡后,可繁育鸡苗,实现持续发
展。按一年更新一半即出售一半藏鸡和繁育一半藏鸡补充计算:每只藏鸡可销售价格在60元走后,20只×60元/只=1200元
饲料成本:按每月10斤粮食计算,每年一只鸡饲料需
要120斤,按当前饲料1.2元每斤计算。饲料成本:(35(母)+7(公))×120元×1.2=6048元。防疫费与管理费按每羽5元计算:42×5=210元,产生利润7000+1200-6048-210=1942元。
鸡舍修建后,基础设施可延续使用,购置种鸡就要实现
逐步壮大,滚动发展的目标;实现养殖业的规模化、特色化。
2、社会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有很好的示范宣传作用,对在村民中宣
传弘扬学科技、用科技、靠科技脱贫致富作用很大,社会效益明显。
4、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项目区海拔3620米,气候温和,环境优雅,土壤肥厚,适应多种农作物及经济作物的生长,318国道沿途经过,交通十分便利,“两桥一隧”工程的开通,江村成为内地至通往**的窗口村庄,另外,江村作为2003-2020年**自治区重点集镇规划对象,2005年,江村民房改造的实施,建设成初具规模的小城镇。对区外生产线和经营进入本村办厂、开店、投资、协作联合促进经济发展,达到共同富裕带来了无限商机。
5、项目概算
(1)鸡舍修建
江村40户家庭(其中2户为规模养殖),为每户修建20平方米鸡舍,按每平方米300元的工程造价,为一户修建鸡舍需:20/平方米*300元=6000元,其中5000元国家投资,1000元农户自筹。
5000元概算:(1)方数15方×80元=1200元
(2)水泥1吨×600元=600元
(3)石砖1100砖×1.85元=2035元
38户修建鸡舍国家投资需:38户×5000元=19万元。
鸡舍农户自筹:38户×1000元=3.8万元
(2)鸡苗购置
为每户购置藏鸡种50只,按50元一只的市场价计算,国家投资40元/1只,每户需:50只×40元=2000元,38户藏鸡种国家投资需:2000只×38户=7.5万元。
鸡苗农户自筹:10元×50只×38户=1.9万元
(三)2户规模养殖:
(1)每户建鸡舍150平方米,鸡舍农户个人自筹。
(2)鸡苗购置:为每户购置藏鸡种650只,按50元
一只计算,650只×50元×2户=6.5万元。(国家投资)
(4)饲料等全部由农户自行解决。
(五)人才培训费:5万元
该项目总投资44万元,申请国家投资38万元,农户自筹6万元。
篇4
(三)统一形象标识。农技服务大厅门面和室内背景墙形象标识由区农业局牵头统一制定,由各镇自行装修,但要符合方案要求。室内张贴的职责、制度牌、政策宣传栏及地方特色农业宣传栏等也由区农业局牵头统一设计,其中职责、制度和政策等内容由区农业局提供,地方特色农业宣传资料内容等由各项目镇提供。农技服务大厅门面、室内背景墙形象标识及职责、制度牌等,由区农业局交由广告公司设计,设计产生的相关费用由10个项目镇分摊,列入各镇本项目资金预算。另外区农业局统一联系的广告公司还具备形象标识、职责牌、制度牌等的制作与安装能力,各镇可自行选择是否将统一形象标识、职责牌、制度牌等的制作与安装交予该广告公司办理,也可由其他广告公司制作安装,具体选择哪家制作安装单位由各镇自行决定。
(四)统一监管。各镇在业务用房的装修过程中要落实专人负责、现场监督,对装修材料要进行质量检查,对做工粗糙等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整改。区农业局作为基层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单位,有义务对10个项目镇实施进行全程监管。区农业局将不定期对各镇装修现场进行检查,对监督不力,装修质量存在问题及进度缓慢的镇,进行通报。
(五)统一竞争性谈判确定装修施工单位。各项目镇结合本镇情况制定细化方案与装修预算报区农业局审批。细化方案需由项目镇出正式文件,并经镇长签字盖章后上报区农业局人事科教股审批备案。竞争性谈判工作由各项目镇自行组织,按竞争性谈判程序确定施工单位,竞争性谈判时应邀请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局及镇纪委现场监督,以确保整个竞争性谈判过程合法。
(六)统一评审。项目实施完成后,由项目镇申报验收报告,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监察局、区审计局、区农业局等部门组成检查验收组进行检查验收。对验收不合格者要求限期整改,直到合格为止。整改产生的费用由项目镇与施工单位协商,若是施工单位的责任,整改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若不是施工单位责任,由项目镇承担。项目验收合格后,由区发改局、区农业局出具验收报告,验收小组成员签字后生效。全区10个镇项目均完成后,按省市通知时间迎接省发改委、省农业厅、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等部门验收。
二、合理设置业务用房。
建议10个项目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向镇政府购置现有的办公用房及门市进行改造装修成办公室、培训室、检测室、农技服务大厅。在业务用房设置上要合理,办公室、培训室、检测室尽量集中,农技服务大厅尽量设置在街面上,以便于农民咨询,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建设资金拨付方式。
为确保建设资金使用安全,全部用于业务用房建设,各项目镇要建立项目实施专项账户、专人负责,并由镇纪委监督,严肃财经纪律,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项目资金拨付分两次:一是在区农业局与项目所在镇政府签定购置业务用房协议后,区农业局一次性划拨5万元到项目镇政府指定的专项账户,作为预拨资金;二是待装修完成后,由各项目镇提出申请验收报告,区上检查验收组根据项目实施方案要求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合格后,项目镇凭验收报告和相关票据,由区农业局再次划拨剩余的10万元,作为购置和装修费用。省上项目要求地方配套5万元,按照区政府座谈会议精神,由各项目镇落实配套。20万元项目资金,必须全部用于业务用房建设,不能挪作他用。
四、配套设施安装齐全。
篇5
20*年,省、市安排我县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20万亩,每亩补贴10元,共计200万元。按照市农业局统一核定的每亩播种量10公斤计算,每公斤小麦良种补贴1元。参照各乡镇2007年度统计面积,将我县2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推广补贴面积、补贴资金按比例、分品种分解到各乡镇(详见附表)。
(二)供种价格
经*市农业局、财政局组织统一招标,*大地种业有限公司和*县农艺种业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中标为我县该项目供种企业。补贴品种为石麦15、石新828、邯7*6、科农199、石新733五个品种,供种价格按中标价格执行,即石麦15、石新828、邯7*6、科农199四个品种中标价格为每公斤3.10元,每公斤补贴1元后,农民实际购种价格为每公斤2.10元;石新733中标价格为每公斤3.02元,每公斤补贴1元后,农民实际购种价格为每公斤2.02元。以上种子价格均为包衣种子或随种子发放包衣剂。
(三)资金拨付
1.按照省市要求,小麦良种补贴项目资金实行县财政两次拨付制。县财政在项目资金到达后15个工作日内,向供种企业预拨70%的补贴资金,以资助供种企业开展供种。供种结束后,于11月30日前,供种企业凭购种农户签字确认的统一供种清册和农业局的验收报告等相关报帐资料,结算其余30%的良种推广补贴资金。
2.供种企业在领取70%的良种补贴资金后,向农业局交付总补贴额15%的供种质量风险押金,以备解决因种子质量引发的矛盾纠纷。项目完成后,对无任何经济纠纷的供种企业退还质量风险押金,对纠纷已结案供种企业退还剩余款数。
二、工作要点
(一)准确把握补贴目标要求
1.加快优质专用、节水小麦新品种推广。优质专用小麦、节水小麦的良种推广补贴,以增加农民种植收益为目的,以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品质和延长产业链为重点,以标准化、规模化、模式化栽培和实行订单生产为保证,按照“提高质量、稳定品质、降低成本、节约用水、稳定产量、增强竞争能力”的要求,切实促进优质专用小麦、节水小麦的优势区域发展,统筹合理的确定补贴示范区,示范区良种覆盖率、统一供种率达到100%。
2、加大综合配套生产技术推广力度。县农业局协助供种企业制定适合本地特点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全方位开展技术培训,提高项目区农民生产技术水平,确保技术推广到位率达到100%。补贴品种全部推广小麦种子包衣技术,提高麦苗的整齐度和抗病能力。
3、完成小麦品质检测抽样任务。县农业局要积极开展品质检测鉴评工作,确保生产的优质专用小麦达到国家标准质量的要求,按期完成产品抽样率任务。
(二)加强供种环节管理
1.落实补贴面积
各乡镇要根据任务要求,合理划定小麦良补示范区,对补贴面积进行层层分解,细化落实到村、到农户、到地块,确保补贴面积全面落实。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以乡镇为单位,一村一品,整建制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规模效益。项目村农户自愿选择所提供的小麦良补品种,但购种不得超过分配面积。
2.实行供种到村
各乡镇根据县分配的小麦良补面积确定项目村,然后由包村干部负责,指导帮助项目村组织农户填报由市印制的统一供种清册和供种卡,注明购种农户姓名、补贴面积、所购品种、购种数量、种子单价、补贴资金、联系电话等,购种农民或农户代表在统一供种清册上签名并按手印,同时进行村级张榜公示。经公示无误后,村委会加盖公章,连同收取的补贴后的种子款,以村为单位交到县农业局下设的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供种企业根据农业局提供的统一供种清册将项目村所需小麦种子送种到村,由村干部负责发放种子和供种卡。
3.建立供种档案
各乡镇和农业局按照“县有区域图、乡镇有分解表、示范村有供种清册、示范户有供种卡”的总体要求,建立良种推广项目明细档案,其中乡镇档案要建立到村、到户,县农业局要建立供种电子档案。
(三)积极开展产销衔接
各乡镇要把产销衔接作为搞好良种推广补贴示范工作的重要措施来抓,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积极培育引导企业和各种合作组织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确保农民生产的优质专用小麦、节水小麦销的畅、卖的好。
(四)切实抓好技术培训和政策宣传
县农业局要充分利用县电视台《农民之友》栏目和*农业信息网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补政策、补贴面积、供种方法、供种价格等,让广大农民都能了解国家的良种补贴政策。要充分发挥县农技中心和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的作用,协助供种企业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板报、简报、明白纸、网络等形式进行技术宣传,组织好技术培训,并根据农时季节组织举办技术讲座,深入到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生产管理技术,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管理中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提高农户的科学种田的水平,加快规范化生产技术的普及推广。同时,要抓好示范方的展示和带动作用,定期举办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展示观摩,以点带面,将全县小麦生产推向一个新台阶,为促进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三、加强项目领导和监管
(一)加强项目领导
为切实将20*年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工作落到实处,县成立由县委常委、副县长高华树任组长,人大副主任高国甫、政协副主席刘伏生任副组长,农业、财政、工商、物价等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和各乡镇长为成员的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领导小组,协调处理小麦良补项目落实中的有关工作和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农业局副局长王建成担任。各乡镇也要明确一名主管副职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并在每个项目村明确2—3名村干部专门负责此项工作。
(二)实行项目公示制
篇6
实施单位:于田镇人民政府
技术依托: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实施规模:二晚优质稻示范和免耕抛秧新技术推广1800亩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00人次以上。
实施期限:2011年10—2012年10月
一、指导思想
以农业科技为先导,走现代农业之路。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农业科学技术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骨干,促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与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使项目区农业优良品种覆盖率和先进成熟适用技术入户普及率明显高于非项目区,从而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二、实施地点与规模
示范推广项目选择在交通方便、群众基础好、领导较重视的双季稻主产区于田地镇,示范面积1800亩。
三、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
本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有三项:优质稻示范推广、免耕抛秧新技术推广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一)、优质稻示范推广
示范区宜选择抗病、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品种,建议以国审组合丰源优272为主。该组合去年在我县种植5000多亩,表现为株高95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16天左右,米质优,抗病能力强,产量高,受到好评。
(二)、免耕抛秧新技术推广
水稻免耕抛秧是将水稻免耕(或少耕)技术与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栽培方式,具有轻型省工、节支省本的效果。
1、水稻塑料软盘育秧抛秧技术要点①把好播种关。亩用434孔的软盘60块,选用抗病高产优质品种1.5公斤,催芽至破胸露白,应用旱育保姆种衣剂0.3-0.4公斤拌种。②把好育秧关。严格控制好秧苗高度,以水控为主,要防止烧芽烧苗。③把好抛秧关。抛秧叶龄控制在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不要超过四叶。④把好施肥关。每亩大田撒施25%复合肥50公斤作基肥,抛秧后7-10天亩施尿素15公斤,氯化钾10公斤,拔节后7-10天看苗亩施尿素5-7.5公斤、氯化钾5-7.5公斤,始穗期每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0.3公斤。⑤把好灌溉关。前期实行薄露灌溉,后期做到干湿壮籽,严防串灌、漫灌和后期断水过早。
2、化学除草剂除草免耕技术要点①第一次施用除草剂:在早稻收获后的当天进行。亩用克无踪或百草枯250毫升,或免深耕、省耕宝、对草荒(选其中一种)200毫升,加氯化钾、碳铵各2-3公斤,兑水50-60公斤左右喷雾,喷药前田间应放干水,喷药24-36小时后,保持灌水淹没杂草和禾茬4-5天(此时可结合施基肥)。②第二次施用除草剂:在抛秧后7天左右结合追肥,再亩施丁苄类除草剂1包。施除草剂后保持田间浅水层3-5天。
(三)、农民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与安排
1、培训地点与方式二晚优质稻示范和免耕抛秧新技术推广培训以示范区中的行政村为单位,分别举办技术培训班,即有3个培训点。其他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在项目区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新农村建设实际,适时举办。参加培训的对象重点为项目区农民。培训人次要求达到500人次以上。
2、培训时间在年10月至2012年10月内完成。
3、培训内容聘请县农业局技术专家讲课。重点讲授内容为二晚免耕(或少耕)塑盘育秧抛秧新技术。其次讲授:①水稻病虫防治关键技术。②多用一斤种,增产百斤粮技术。③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⑤超级稻和优质稻的基本知识。
四、项目物资与经费
为了充分发挥项目区农民的积极性,方便他们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操作,以便达到项目预定的目标,从项目专项经费中列支用于购买项目必备物资、技术培训费用。①项目物资:免耕抛秧新技术推广项目区供应的物资为塑料软盘,每亩60块。②技术培训费用:主要用于技术资料打印费和专家讲课费。
五、项目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职责
为了确保本项目能够顺利实施,成立科技推广项目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项目实施小组。各小组的组成成员及岗位职责如下。
1、项目领导小组:
2、技术指导小组:
篇7
(二)项目建设规模:总规模30000亩,全部为油茶新造林。项目建设期为5年,其中前3年完成全部的造林任务,各年度的进度大致安排为33%、34%、33%;幼林抚育顺延2年。
(三)项目投资及构成:总投资规模3049.77万元,其中:欧洲银行贷款2134.84万元,占70%;省级配套121.99万元,占4%;市级配套121.99万元,占4%;县级配套182.99万元,占6%;实施单位配套487.96万元,占16%。
二、项目实施原则
(一)科学规划、选地适树、集约经营的原则。项目实施要求集中连片,面积不少于50亩,坡度在25°以下,土层深厚(60cm以上),排水良好,PG值为4.5-6的阳坡疏林地、宜林荒山荒地、迹地、灌木林地、退耕地等,水位高、碱性土地不宜种植油茶。
(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
(三)政策激励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谁借、谁用、谁受益、谁担风险、谁偿还”的原则。
(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三、项目实施的技术要求
为实现高产丰产的目标,项目实施必须按要求完成以下工序:
(一)林地清理。采用全刈方式清除灌木、藤本及高杆杂草等,可采用杂灌堆积烧毁(但应遵守禁止炼山的有关规定),将燃烧剩余物填入壕沟中,作为基肥。对疏林地清理时,必须保留山顶、山脊、山脚原生植被带。
(二)整地。采用穴状和带状方式,坡度15°以下的,实行全垦;16°-25°的先条状后挖穴,梯带要外高内低(斜面3°-5°),条带之间要有保留带,带宽1.5m以上,穴规60×60×60cm。在种植穴内施入基肥或有机肥(基肥每穴0.5kg,有机肥2.5kg),培土时要先将表土回穴,回填要高出地面15cm左右;26°以上的坡地,采用穴垦,按“品”字布穴,其它按前项要求执行。
(三)栽植。定植宜选1-3月的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雨天土太湿时不宜;造林密度111-167株/亩为宜(株行距2-3×2m),苗木力争随起随栽;嫁接口与地面平,有条件的浇透定根水。
(四)抚育、施肥、防病虫害、保护等。高产油茶必须进行抚育和追肥,这是保证按时高产、稳产的关键,项目要求造林后连抚3年(3年后由实施主体自筹资金进行),抚育每年进行2次,方式主要为扩穴培蔸、松土除草、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提倡套种;做好林木保护,防止人畜危害。
四、项目布局
为确保项目实施有序、有效,在项目乡镇的选择上坚持以下原则:一是根据我县各乡镇自然条件和现有油茶的经营水平,优先考虑油茶主产区及群众积极性高的乡镇;二是具有一定规模、适宜的土地资源;三坚持自下而上、自愿申报的原则。各乡镇具体计划见附表。
五、项目实施主体模式
(一)民营企业(公司)
通过林地流转获得林地合法完全生产经营权和林木及其产品处置权的民营企业参与项目实施,项目贷款以项目山场林权证或者其它有价证券(房产证、土地证、股权证等)为资金担保。林农以出租方式流转林地,获取租金,不参与项目实施。
(二)造林大户
有三种形式:一是林农以山场入股方式参与分成,项目的劳务可优先安排林权单位的林农,使林农得到一定的劳务报酬,但林农不参加山场经营;二是流转林地给造林大户,其生产经营模式与民营企业相同。三是有些农户自身有大片山场用于开发种植高产油茶,自身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造林大户的贷款方式设林权证抵押贷款和乡镇财政担保两种方式。
(三)农户联户
乡镇农户联合共同开发经营一块山场,各自承担自身山场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项目实施验收后推荐一人承担项目办理贷款,其他农户以合同方式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贷款方式也设林权证抵押贷款和乡镇财政担保两种方式。
六、项目的组织管理
(一)组织机构
根据精神,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林业的副县长为组长,财政局、林业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县发改委、审计、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及林业局分管领导为成员。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林业局,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管理的日常工作。
项目实施管理主要涉及财政、林业、审计、监察等部门,其中:
财政部门的主要职责:与上级财政部门签订转贷协议,管理本县欧洲投资银行贷款生物质能源林示范项目帐户,逐级向上申请提款,逐级向下进行债务分割,定期核对贷款债务,负责本县该项目的还本付息工作,定期向上一级财政部门提交项目财务报告,配合同级和上级政府审计部门对项目进行年度审计,做好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等。
林业部门的主要职责:设立专门项目办公室和办公场所,配备得力的专业项目管理人员3-5人;具体落实项目实施主体,组织项目营造林及配套工程实施、检查验收、科技推广与培训等工作;指导督促实施主体及时填写《项目造林手册》;编制本县内项目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按计划组织实施,并定期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全县的项目实施基础会计工作,汇编项目会计报表、会计核算工作,掌握项目资金使用,具体审核汇总本县的申请提款材料,协助县财政局做好向设区市财政局或省财政厅还本付息等;负责建立项目档案,管理项目抵押贷款林权证及其抵押物件,认真完成省、市布置的其它工作。
(二)资金管理
1、资金报帐与拨付
(1)提款报账文件上报程序:
项目实施主体完成项目工序申请验收——林业工作站验收合格后开具验收单及验收材料上报——县林业局项目办组织报帐资料——县财政局审核报帐资料——市林业局项目办、财政局。
(2)报账资金下拨程序:按担保方式分别为
①市财政局——县财政局——县林业局项目办——乡镇财政所——实施主体。
②市财政局——县财政局——县林业局项目办——实施主体。
2、资金报帐额度
每亩632.55元,其中:苗木:170.55元;林地清理:84元;
整地:168元;栽植:42元;抚育:168元(第一年67.2元、第二年67.2元、第三年33.6元)。
报帐共分四次,其中苗木、林地清理、整地、栽植费用为第1次,第1-3年抚育费用分别为第2-4次。
管护棚及林道按县项目办批准的实际施工情况验收报帐。
3、贷款利率采用固定利差浮动利率【年利率为6个月的EURIBOR+50个基点(融资成本)+约35个基点(银行工作成本)(如2011年10月28日,欧元的6个月EURIBOR为0.99813,即当天的贷款利率最多为1.84813%)】。
篇8
二、创新项目与主要内容
1.农村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项目
总结完善*市村民自治经验;以威海市和宁津县为试点,研究探索“两委负总责、协会当骨干、家庭为中心、群众做主人”的农村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省计生协办公室承办)。
2.城市计划生育属地管理体制改革项目
适应市场经济和城市化发展要求,围绕建立“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管理体制,在大中城市,总结推广*市的经验;适应户籍制度改革的需要,探索总结县及小城镇管理体制改革经验;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属地、单位、社区等各方面的职责、关系,特别是要研究落实好个体、民营、三资企业法定代表人责任制,实现责、权、利相统一(政法处主办,协会办公室在居民自治方面协办)。
3.建立流动人口“一盘棋”管理机制项目
对流动人口中容易漏管的人群进行分类排查,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管理措施,促进户籍地、现居住地和计生、公安、工商、劳动等各方面密切配合与责任落实(政法处主办,规统处协办)。
4.生育文化建设项目
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先进文化、转变群众婚育观念,深化计划生育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按照大联合、大宣传、出精品的思路,探索建立将国情国策、政策法规教育与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宣传相结合,集中宣传与面对面、个性化咨询相结合,新闻、文化、教育等社会化宣传与群众性宣传相结合的宣传教育新机制(宣教处承办、宣教中心参与宣传精品的制作、人口文化大院的建设)。
5.对外宣传窗口示范项目
通过建立对外宣传示范窗口,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体现以人为本的宣传教育、优质服务工作新机制,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生育文化、优质服务品牌,树立山东在国际、国内的良好形象(宣教处主办,办公室、科技处、宣教中心协办)。
6.优质服务工作运行机制示范项目
总结完善即墨市的经验,引入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积极建立以群众需求为中心的“信息采集-科学决策-组织实施-考核评估”优质服务工作运行模式,全面提升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办公室主办,规统处、信息中心协办)。
7.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三大工程”项目
制定“三大工程”管理规范,建立省级示范点;建立健全知情选择优质服务管理和评估体系;与卫生等部门共同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和生殖道感染防治工程;建立技术服务信息系统,以信息引导服务,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生殖保健服务(科技处主办、信息中心、科研所、药管站协办)。
8.基层服务站规范化建设项目
本着“加强县级、优化乡级、提高村级”的精神,合理调整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布局;科学规范服务机构职能,在市、县两级技术服务机构开展ISO9000质量标准认证试点工作,加快建立依法执业、独立核算、定项拨款、稳定发展的服务站所新机制;开展“四优一满意”服务站和优质服务示范站创建活动,力求形成一批区域性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中心(科技处主办,人事处、财务处协办)。
9.城市药具管理体制改革项目
针对市场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增多等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规范与城市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的药具供应渠道,建立以人为本的药具服务机制,满足城市育龄人群药具需求(药管站承办)。
10.统计管理体制改革项目
适应计划生育以现居住地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计生、民政、卫生、公安共同采集信息的现居住地统计模式;进一步完善适应优质服务工作需要的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建立事业统计管理监控平台(规统处主办、信息中心协办)。
11.计划生育决策支持信息系统项目
依托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和计算机专线网络,对涉及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相关信息进行动态收集和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及时、全面、便捷的信息支持(规统处主办、信息中心协办)。
12.改革考核评估体系项目
围绕“二次创业”,本着“简化指标、突出重点、明确导向、分类指导”的原则,改革现行考核评估体系,把各级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引导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和群众满意程度上来(规统处主办、办公室协办,有关处室参与)。
13.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项目
本着“精简、优化、规范、提高”的原则,对县、乡服务机构和村级计生干部队伍数量、结构、职责加以规范;建立完善公开选聘、竞争上岗、绩效挂钩、服务承诺、干部协管等选人用人机制;以开展乡村计生工作人员业务学习竞赛活动为载体,推动全省计生队伍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人事处主办、有关处室参与)。
14.建立完备的执法监督机制项目
依法规范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加大“三乱”专项治理力度;建立健全民主监督、系统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机制(纪检监察专员办公室主办,法规处、财务处参与)。
15.政策推动项目
指导各地以县域为单位制定落实独生子女奖励政策;推广莱芜市做法,推动有关部门制定完善有利于计划生育的优先、优惠、扶持、救助政策,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机制;总结推广潍坊市、潍城区、黄岛区的经验,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不同形式的农村养老、医疗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法规处主办、协会办公室参与计划生育养老保险的推广与探索)。
16.完善综合治理机制项目
依法规范相关部门责任,完善对有关部门的考核评估办法,推动至上而下建立健全垂直负责体系;明确各处室对口联系责任,通过与有关部门联合发文、联合调研、联合开会,促进有关部门出台有利于计划生育的政策措施(办公室主办,有关处室参与)。
17.建立稳定可靠的投入机制项目
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实行收支两条线、取消二胎社会抚养费等形势发展的要求,推动建立计划生育事业费由预算外投入为主向政府投入为主的投入体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计划生育公益金,用于有关计划生育特殊情况的扶持和救助(财务处承办)。
三、实施步骤
㈠确定项目和试点单位
3月上旬公布项目。3月底前确定项目试点单位。先由项目主办单位本着少而精和东、中、西不同类型的地区各具代表性的原则,在有一定工作基础、对该领域作了一定研究探索的地方初步选定并申报项目试点单位;再由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指导小组统一研究审定。
㈡制订项目文本
下发项目范本;主办处室与项目单位参照范本,从实际出发,共同制定项目方案和实施计划,组织有关业务骨干和专家共同论证。3月底前拟定项目文本初稿,4月份经省计生委综合改革指导小组研究审定。
㈢举办项目管理专题培训班
4月上旬,围绕项目运作,聘请有关专家举办一期由有关处室和项目试点单位项目负责人参加的项目管理培训班,保证项目运作科学、合理。
㈣赴外省参观考察
5月下旬,统一组织项目试点单位主管人到综合改革兄弟省市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外省综合改革特别是项目管理的先进经验。
㈤运作与评估
根据项目文本及实施方案,有计划地开展调研,分析问题、制定对策,狠抓落实,确保取得具有创新性、前瞻性、方向性、带动性的经验成果。承办处室与试点单位要分别于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写出进展情况汇报和终期自我评估报告。项目结束时,省计生委将组织力量进行检查验收,对总结出的典型经验,在全省加以推广。
四、组织领导
篇9
1.孕产妇死亡率:以县为单位下降20/10万以下。
2.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以县为单位下降到1‰以下。
3.消毒接生率≥98%。
4.产前检查覆盖率≥95%。
5.县、乡医疗保健机构产科“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考核合格率≥80%。
(二)国家妇幼卫生监测。
1.加强国家妇幼卫生监测点(县)监测人员的“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考核合格率≥85%。
2.进一步完善国家级妇幼卫生监测点(县)的网络直报系统,网络直报达到100%。
3.健全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方法,完成国家级出生缺陷人群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报告。工作合格率达到100%,并全部实现数据的网络直报。
4.按照国家妇幼卫生监测工作监督指导指南,规范监测工作,监测质控考核评估优良率达到80%。
(三)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
1.住院分娩率达≥98%。
2.补助资金使用效率达>98%。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
1.降消项目:全市八县一市七区的农业户口。
2.妇幼卫生监测:县
3.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我市八县一市七区的农业户口、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在获得助产技术服务执业许可的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的农村孕产妇。符合补助条件异地住院分娩的农村孕产妇原则上回户籍所在地享受住院分娩补助。
(二)项目内容。
1.降消项目
(1)人员进修和培训。由省妇幼保健院承担县级助产人员免费进修任务,重点培训产科急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术操作规范以及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等;省级组织各级项目管理培训及技术师资培训,全市卫生局负责对县、乡、村妇幼卫生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2)驻县专家蹲点。市卫生局组织实行驻县专家“一对一”包县蹲点,驻县蹲点专家负责监督和指导蹲点地区的项目实施工作,规范各项技术标准和操作常规,采取传、帮、带的方法,培训当地的乡村医生和妇幼保健人员,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和完善蹲点专家驻县考核制度,定期进行考核。
(3)健康教育。推行“以妇女为核心,家庭为最佳场所”的健康教育模式,对孕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等知识的宣传教育;针对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低,旧风俗习惯等问题,以多种形式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播;编写语言通俗、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资料,发放至孕妇家庭,广泛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因地制宜制作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知识宣传画,张贴于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和公共场所,使群众了解有关孕产期保健知识,并提高妇幼保健服务利用率。
(4)健全和完善孕产妇急救中心和“绿色通道”。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完善和发挥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和孕产妇急救中心的作用。村级负责高危筛查、转送高危孕产妇;乡(镇)卫生院要加强产科建设,做好平产的接生工作,严格执行高危孕产妇转诊指征;县级孕产妇急救中心负责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形成上下贯通的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和技术精湛、设备完善的急救中心。
(5)项目宣传。各县(市、区)要加强项目宣传,使广大群众了解“降消”项目的内容,增强保健意识,提高医疗保健服务利用率。
2.国家妇幼卫生监测
(1)加强对各级监测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继续开展各级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提高对孕产妇和儿童疾病的诊断、防治能力,及妇幼卫生信息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上报、跟踪随访、漏报调查的水平,保证出生缺陷监测网络连续稳定、高效运转、结果准确。
(2)加强人群出生缺陷监测点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基于村-乡-县三级数据采集报告流程及多部门参与的信息报告制度。
(3)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监督指导和质量控制,重点加强对培训质量、网络直报、出生缺陷诊断、漏报情况的督导力度,不断提高监测系统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3.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
符合补助范围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每人补助300元。补助程序如下:
(1)各县(市、区)统一使用省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经费四联单(以下简称“四联单”)。
(2)各县(市、区)有助产技术资格的医疗保健机构对住院分娩的农村孕产妇按照规定标准直接补助,费用可先行垫付。农村孕产妇出院时,凭住院分娩结帐单据、户口薄或身份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除外)等相关报销凭证,在助产机构领取补助并按规定填写“四联单”,由产妇本人或家属签名,并保留第一联。
(3)各县(市、区)医疗保健机构对所有获得住院分娩补助的农村孕产妇建立台帐管理,把“四联单”的第二联和相关报销凭证复印件交县(市、区)新农合经办机构审核保存;各助产机构留存“四联单”的第三联及相关凭证复印件建档备查;每月凭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经费“四联单”的第四联及相关凭证复印件,到县(市、区)卫生局项目办公室办理报帐手续。
(4)县(市、区)卫生局按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对上报材料进行逐一审核,对被补助孕产妇的基本信息及补助人数、补助金额进行登记、汇总,核实有关信息后,在1个月内将资金汇拨至医疗保健机构,并建档留存“四联单”的第四联和所有原始材料和单据,以备核查。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降消项目
1.市卫生局、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市财政局负责项目的管理与监督。
2.各县(市、区)根据部门分工,落实项目任务,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
(二)妇幼卫生监测
1.市卫生局负责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
2.承担国建监测任务的县卫生局要按照项目方案,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确保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
(三)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
1.市卫生局、财政局负责项目运行情况的监督指导。
2.各县(市、区)卫生局、财政局负责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工作的具体实施,落实相关工作经费,确保工作顺利展开。
四、项目执行时间
项目工作于年内完成。
五、项目监督与评估
(一)监督指导
市对县级督导至少2次,覆盖全部所辖的项目县(市、区);县级对乡(镇)每季度督导1次。督导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实施计划制订和组织管理情况、项目经费使用、人员培训、蹲点专家驻县工作情况、设备使用、项目宣传和健康教育、项目指标的完成情况、现场指导和专题讲座、群众反映项目实施和资金的使用情况;住院分娩限价的执行情况;项目目标完成情况;群众对项目的评价等。督导方法按照卫生部、财政部督导评估要求执行。
(二)资金管理
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专项资金管理的规定执行,加强项目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项目经费必须专款专用,有明细账目,不得挪作他用。市卫生局和市财政局将按有关规定对项目经费使用等情况进行考核。
(三)项目评估
1.市卫生局负责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和效果评估工作。项目地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专项资金使用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与管理,合理安排项目进度,强化对项目实施方案制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篇10
二、项目目标:深化社会管理创新,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6S”星级服务常态化,全力打造徐州“首善之区”窗口服务品牌工程。
三、项目推进
(一)优化便民窗口品牌建设
1、完善接待大厅区域功能建设:将接待大厅划分成咨询服务区、填表区、自助签注区、申请人等候区等多个功能区,引导标识直观清楚。(6月底前)
2、加强接待大厅硬件配置:引进自助办证一体机、智能排队叫号系统、电子触摸屏、无线WIFI、掌上IPAD等现代化设施。(7月底前)
3、增设社会服务项目:将银行收费POS机、免费快递、自助照相等社会服务项目“请”进接待大厅,为申请人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8月底前)
(二)强化便民窗口载体建设
1、缩短办证时限。将中管证件领证日期提速为6个工作日,外国人居留许可领证日期提速为12个工作日。(10月底前)
2、实现办证邮寄费用全免。凡在中心窗口办理证件的群众,经申请人同意,一律免费将证件寄回家,真正实现国家移民管理局要求的“只跑一次”。(11月底前)
3、开展及时温馨提示服务。利用短信、电话开展证件办理情况跟踪提醒服务,利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络媒体,开展即时预警服务。(10月底前)
三、深化便民窗口内涵建设:
篇11
困难残疾人家庭是指具有省户籍并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低保边缘或低收入的城市和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住房应具备改造条件,应有无障碍改造需求,5年内没有接受过无障碍改造;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重度残疾、多重残疾、老残一体、残病一体家庭。
二、改造内容及资金标准:
各地要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家庭无障碍改造指南》和中国残联、省残联相关要求,结合各区实际,根据残疾人家庭的特点及实际需要,科学确定无障碍改造内容。改造内容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发挥最大效用,真正改其所需。改造完毕后,在被改造家庭悬挂统一标识牌匾:省残联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万村无障碍改造项目,牌匾大小为40cm*20cm。
改造参考标准:
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内容和资金标准
1.肢体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内容:重点包括家庭庭院、厨房、卫生间、卧室等部位设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具体包括院落平整、入口坡化、安装淋浴器、坐便器、浴凳、扶手等。改造标准为每户5000元左右。
2.视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内容:重点包括铺设盲道或提示盲道,安装扶手、语音对讲门铃和盲人读屏软件、改装电器声控开关、安装热水器、浴凳以及配置具有语音提醒功能的生活用品等。改造标准为每户1000元左右。
篇12
二、工作目标
2009年,全区要完成省安排的69所村卫生室建设任务。新建的村卫生室在规模、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要基本满足当地人民群众预防保健及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努力配好、配足乡村医生,并逐步向执业助理医师过渡,使农村医生基本能够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断和危重病人的应急处理及转诊工作。
三、建设要求
㈠安排原则。优先安排在人员集中、交通方便,能发挥效益的行政村。乡(镇)卫生院所在的村、居委会不予安排。
㈡建设标准
1、房屋:建设方式为新建,按特区统一设计的村卫生室建设施工图纸,建筑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新建的村卫生室设置要科学,布局合理。诊断室、诊疗室、药房、观察室四室分开。另外,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村卫生室外建一厕所。房屋为砖混结构,要墙白地平,光线充足,周围环境整洁、无污染。
2、设备:由市统一采购分发。
㈢建设资金
建设资金以省级投入为主,每个村卫生室建设投入5.7万元,其中:土建部分5万元,设备部分0.7万元。资金包干使用,超支不补。建设资金由特区卫生局根据乡镇上报的工程进度及审核意见拨付。
㈣产权责任
建成的村卫生室属国有资产,乡(镇)卫生院为资产管理部门,按照“乡村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具体实施监管。
四、实施步骤
㈠筹备阶段(2009年7月1日—7月15日)
1、选址:由项目所在地的乡(镇)政府确定,但必须建在农村居民相对集中、交通便利、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寨,以方便群众就近就诊。村卫生室建设用地由乡镇、村解决。
2、图纸设计:按照特区统一的标准化图纸施工。
3、项目建设以特区卫生局为法人,乡镇为业主实施,由乡镇采取适当方式选择施工队伍。
㈡施工阶段(2009年7月16日—10月30日)
各乡(镇)政府负责做好本乡(镇)村卫生室建设项目的实施工作,每月1日、10日、20日之前定期向特区卫生局、发改局、财政局上报工程进度。
㈢验收阶段(2009年11月1日—11月30日)
土建项目完工后,由特区村卫生室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验收,结算审计,项目资产移交。土地、建设等相关手续待条件具备时再行办理。
五、单位职责
乡(镇)政府: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包括土地的协调,质量监管,资料收集,项目建设各阶段资金的审核。
发改局:负责项目计划、方案和资金的安排,会同财政、卫生部门下达投资计划,督促项目实施与管理。
卫生局:负责项目资金的管理,项目实施的督促、检查及项目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
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的拨付、监督管理。
建设局:负责村卫生室建设的技术指导。
篇13
近年来,村通过大力开展全域无垃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今年又实施了“四抓四促”念好“五字经”打好城乡环境整治攻坚战,全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提升。
但由于资金缺乏,整治工作仍旧存在不彻底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转运、填埋处理等一些基础设施跟不上,生活垃圾不能及时回收和有效处理。
这些问题仍严重影响着群众生活,制约美丽乡村的建设和经济发展,为扭转当前局面,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小康建设步伐,增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效应,整治项目势在必行。
二、项目建设计划。
项目名称:县镇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建设内容:采购勾臂式垃圾车X辆、垃圾箱X个、户外垃圾桶X个。
建设时限:X年X月X日-X年X月X日
建设资金:该项目概算资金X万元,资金来源为专项资金。
三、项目保障措施。
一是组织领导。为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开展,镇政府成立由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组长,村包村组长任副组长,镇包村专干、村干部为组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建设、落实及督促检查和验收工作。同时要把项目建设列入主要议事日程,精心安排,周密部署,抽调工作责任心强、组织协调能力好的干部蹲点包片,现场指挥,协调解决项目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明确职责。
为切实做好该工程,镇政府召开了多次会议、专题安排部署,并各方面协调,争取确保该工程建设项目圆满完成。
三是强化督查。
在上级主管部门督察的同时,镇领导小组加强对该项目做好规划。同时镇上将分阶段定期不定期的督察、抽查、检查和验收,全面促进该工程建设保质保量完成。
四、项目管理及实施办法。
(一)项目启动。项目领导小组接到批准项目计划后,要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共同讨论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项目实施要求。
(X)勾臂式垃圾车:主要由项目村进行管理维护,负责运转生活垃圾。(X)垃圾箱、垃圾桶:每个社分别在社区内分散放置,主要收集居民生日常活垃圾
(三)确定实施单位。
通过招议标形式确定中标单位,中标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供应性能优良的产品,供应商要与镇政府签订具体采购合同。
(四)后期运行服务。
项目建成后运行责任主体为村村民委员会,探索建立村民自治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的示范项目设施运行和管理机制。
五、项目验收及后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