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实习教学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生产实习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生产实习教学论文

篇1

1.3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习主动性不高很多学生认为实习只是走走形式,因为到工厂去也只是参观参观,并不能动手操作。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实习的目的和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实习中不认真听讲,不主动提问,甚至有离岗脱岗现象,加上考研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学生重视的程度不够,因而实习的效果不佳。

1.4实习指导教师缺乏现场指导经验。我们的实习老师都是普通的大学任课老师,有较强的理论知识,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和对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全面认识和理解,指导实习的经验非常欠缺。另外实习期间对学生的管理难度较大,安全问题需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影响教师对实习的指导。

1.5工厂环境嘈杂,学生动手机会少,实习效果差。化工企业嘈杂的工厂环境,企业中的主体生产装置具有易燃、易爆等危险特性,一部分岗位还具有剧毒、放射、高温、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学生眼睛观看设备外形,导出工艺流程,记录工艺参数。出于安全考虑,企业也不让学生到设备检修现场,学生看不到故障排除、设备调试、试运行等环节。只有感性认识、没有动手机会的实习方式削弱了学生对生产实习的兴趣,影响了实习的主动性,也影响了实习的效果。

2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2.1多媒体课件制作、仿真软件的应用等多种实习方式结合,改善生产实习效果为了改善实习效果,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1)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学校可以采用统一组织实习和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并存的模式。鼓励学生结合个人就业意向和兴趣特长,由学生自己或者教师协助选择合适的生产实习单位,学生自己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生产实习内容,完成生产实习任务,独立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工程技术问题。这种实习方式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改善实习效果。(2)现场实习与仿真模拟相结合:由于现场实习学生只能看到管道的表面,对内部结构并不了解,为了使学生对工艺流程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购买仿真软件仿真现代化工生产现场,仿真软件弥补了传统实习中学生无法亲自动手操作的不足,通过对化工厂实物设备的仿真模拟,为学校的实习环节搭建了平台。江苏大学化工学院购买了合成氨、氯碱化工两个工艺流程的仿真软件,一周的仿真模拟实习,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为现场实习奠定了基础,也提高了学生实习的兴趣。(3)多媒体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多媒体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搜索实习企业的相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实习企业的产品、工艺流程有着更为直观感性的认识。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将实习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高端设备、加工工艺、生产技术等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将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实习的兴趣。此外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从中得到锻炼,同样能够达到实习的教学目的。

2.2建立稳固实习基地,解决联系企业难问题为减轻联系实习企业难度,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与一些企业签订协议、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企业为实习提供住宿、饮食等硬件,安排专人负责接待工作,明确班长负责流程介绍和现场答疑,学院除组织骨干教师帮企业进行人员业务培训、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外,还可帮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2.3典型设备模具的制作,为学生提供动手机会,强化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化工类生产企业是一个设备密集型的企业,但学生在现场实习过程中往往只能看到各类设备的外型结构,不了解其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这种现象在传统的实习方式中没有办法解决,但是可以把这些典型的设备做成一些模具,让学生参与模具的制作,这样既可使学生对设备的内外结构和工作原理有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4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学习让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是邀请相关企业的总工到学校进行讲学,加强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这样既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同时也能与企业的技术改造、科研活动结合起来为企业作贡献,达到双赢的目的。

篇2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为: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能够独立按计划完成畜禽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及品种改良等技术工作,能够灵活运用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向相关专业领域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几年来我们虽然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但中职毕业生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间存在差异与距离。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改革,才能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论文,培养适合畜牧兽医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一、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现状

我国中职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特别是在那些农业省市中为养殖业(或其他行业)培养出了不少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适应农村的高素质劳动者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畜牧兽医专业发展很快,并在生产过程中培养了大批的畜禽疾病防治人员、防疫检疫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使他们掌握了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但近几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进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成绩不理想、不想念书、又不想做事的那一部分学生免费论文下载。与此同时学校在管理和教学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师资水平滞后、教学方式落后、经费投入少、教学设备不足、实习条件差等,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就读学生越来越少。

二、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可适用的校内、外实训场所

中职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畜牧兽医的实践性教学必须强调,加强实训环节教育教学论文,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人人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使人人都具备动脑、动手能力。但中职学校在实训方面缺乏可适用的校内、外实训场所(主要是供实训的设备、动物),然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给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

在教学内容衔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知识和技能的断档和重复,衔接效率和质量不高。目前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仍然是按学科系统化构建的,课程门数偏多,各门课程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课程之间缺乏联系、沟通和整合,学生所学习的是各个学科分散的知识,他们就业后难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综合性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厌学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资源出现严重浪费,使预期教育目的难以实现。

(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

目前各校多数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开上,只是二者交替的时间间隔不同:有的是一周/几周理论课与一周/几周实践课交替,有的是分成理论课和实践课两段,未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教学方法上,理论课教学还是在传统的课室里施教,只是比过去增加了多媒体教学;实践课在实训室进行,实习内容通常是学生动手操作。这样,理论课老师按教材讲,很少考虑这些知识在学生以后实习和工作中是否用得着;实习指导老师只是教学生如何按照程序规范操作,实操技能的传授往往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未能向学生渗透相应的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论文,造成理论课和实践课学习的脱节。

三、精心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

(一)依据职业岗位构建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

为了使专业课程体系顺应岗位群的变化,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以“应用”为宗旨设置理论教学体系,以“技能培养”为中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课程改革为基础,以行业需求为目标,进行课程整合,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针对“饲料”、“疫病防治”、“养殖”三大岗位群进行课程整合,可将《饲料学》、《动物营养》、《饲料分析》《饲料生产》等4门课程综合为饲料行业岗位群技术方向课程《动物营养与饲料》;可将《家畜内科学》、《家畜外科学》、《家畜产科学》、《动物疫病》等整合为课程《动物疾病防治技术》;可将猪生产、禽生产、牛羊生产整合为《畜牧各论》,可将职业认证课程的生产实训整合为《专业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

课程体系设计应包括课内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实训(验)教学、综合实训课程)、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实践、饲养实践活动、顶岗实习、综合技能培训与考核、职业工种培训与考核等)、人文素质活动及其他免费论文下载。

(二)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特点就是以兽医院为龙头的对外技术服务平台来搭建专业与产业、就业的互动,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

技术服务平台以专业、教师、学生、校内产业群为支撑教育教学论文,以兽医院为外显,形成内联专业、教师与学生,外接产业与就业的工学结合模式。在此模式中“技术服务平台”是工学结合的中轴,通过此平台,搭建专业平台、双师平台、学生实践平台与零距离上岗平台,再外联产业平台与就业平台。

(三)融入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建立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在“专业综合实训”、“岗位技能实训”中引入6个职业资格证(家畜繁殖工、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饲料检测化验员、家畜饲养工、兽医化验师)的培训与考核。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取得2个以上职业资格证,有效的实施了“双证书”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及时适应了岗位群变化的要求,大大的缩短了毕业生适应岗位工作的时间,自主创业的意识更强了,社会的满意率更高了。

[参考文献]

[1]殷俊,陈兵.动物组织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安徽农业科学,2008,27.

篇3

近年来,我国印刷工业以年增长率高于10%的速度发展,约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DP)2%。印刷业总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网络化、多样化、快捷化。政府已经确立了印刷业今后的发展目标:第一步是力争在2010年把中国建设成为全球重要的印刷生产基地之一,第二步是到2020年,实现从印刷大国到印刷强国的转变,加入世界先进印刷国家的行列。

数码印刷作为一项科技含量颇重的新技术,其在中国刚刚结束了其概念普及推广期。因此,数码印刷技术的专业人才基本上处于空白。“十一五”时期,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教育教学论文,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的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的转变、从传统的以升学为导向向以就业为导向的转变。现代制造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批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但是,国内目前的高职教育仍然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在湖北中部个东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现代制造业所需要的人才成为紧缺人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制定了“十一五”期间印刷技术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三个一百,两个一千”,人才目标全部指向了高技能人才。

目前国内开设数字印刷专业的高职院校只有3所,且其他院校大都以传统印刷技术为主,很少涉及到数字快印技术。在数字印刷人才的培养上,大都以基本理论和仿真训练为主,缺乏真实的职业环境培养和真实的操作锻炼,毕业后不能真正适应社会及行业的认可。 而 “双元制”的教学模式正好弥补了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双元制”,是指学生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又在职业学校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学校和企业分别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一元”中国学术期刊网。“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职业院校主要负责学生的专业理论教育,企业负责学生的实践与技能操作。

一、高职数字印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围绕校内基地,建设以“双元制教学、‘2+1’订单式”的教学模式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方式。

该模式即第一、二学年学生在校学习教育教学论文,学习内容的基础课和专业理论基础课为主,基础课由学校负责,专业理论基础课由企业负责,第三学年学生在企业学习专业技能,并安排顶岗实习。学习方式为:理论+实训+实习+顶岗。使师生在实训基地中接受企业化管理,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学习实践,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2)重构“项目式、情境式”课程体系。

围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的理论,以国家精品课程标准为依据,召开实践专家座谈会,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校企合作,制定学习领域和教学内容,构建“项目式、情境式”课程体系。如下图1。

 

情境1

实践项目与流程

检查

教学目标与项目

篇4

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坚持以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为目标,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引进、培养和稳定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配置先进完备的实验教学条件为保障,创新管理机制,实现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区域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作为实验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心以食品类专业本科生为主体,面向我校相关专业本科生进行实验教学,对我省食品科学类专业开放,满足食品科学以及生物、作物、园艺、动物、动植物检验检疫等专业开设食品加工类和微生物类课程的教学需求,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符合食品科学类专业培养目标,科学、合理、优化的实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本科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一、中心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创建由“专业实验、生产训练、科技创新”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 

1.构建了“五模块五层次”专业实验。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不断深化实践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突出学研产紧密结合特色,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素质高和特色鲜明的食品科学类专业特色的优秀人才,对原有的24门实验教学课程内容按照专业技能培养要求进行整合、优化、创新,构成5个独立的专业实验模块。每个实验模块包括基础实验(自学)、基本技能实验部分、综合实验、(设计)创新实验、网上拓展组成的“五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由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独立设课,独立教学,独立考核。 

2.生产训练。校内外教学基地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生产训练有以下四原则:“专业对口原则”——实习教学的地点能满足实习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和专业技能基本训练的要求;“就地、就近的原则”——校内有教学实习基地的优先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校内无实习基地的应就近选择实习教学地点;“先进性原则”——选择设备工艺较先进、规模较大、管理水平较高、对学生实习较重视且有一定指导学生实习能力和经验的企事业单位为实习单位;“稳定性原则”——为了保障实习教学的正常进行,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实习地点应相对稳定。 

3.科技创新。以毕业论文设计、参与教师科研、申报各级各类创新项目、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主要设备的配置及更新情况、利用率 

1.主要设备的配置及更新情况。中心现在拥有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达1650.08万元,现有仪器设备2047台(套),购置和更新5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54台(套),万元以上设备246台(套),中心建成的食品工程原理实验室、数码互动实验室、食品分析检测实验室和多功能饮料生产线实训实验室等达到国内同类实验室的先进水平,仪器设备的种类和数量能够满足目前教学需要。 

2.利用率。中心实验室面向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全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开放使用,实验室的仪器专人管理、预约使用,仪器设备利用率较高,设备完好率100%,仪器使用率达到100%。 

3.自制仪器设备。坚持将科学研究融入实验教学,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和设备,中心教师自制和改造仪器设备20台(套)。 

4.维护维修。仪器设备维护和维修经费充足。维护维修经费保障分为日常维护维修经费和设备大修经费,日常维护维修经费由学校按定额拨付,由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安排使用,中心每年列仪器设备总资产的5‰作为专项维修经费,设备大修经费由实验教学中心向学校申请,专款专用于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保证实验仪器设备的及时维修,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仪器完好率达100%以上。 

三、环境与安全(实验室用房、环境、安全、环保情况等) 

1.实验室用房。实验教学中心使用面积5242.0平方米。为了便于统筹管理,提高使用效率,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的不同特点,中心下设食品化学实验、食品微生物学及其应用技术、食品工程原理与食品机械实验、食品工艺实验、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创新实验平台等功能实验室。 

2.实验室环境。中心配有计算机设备的实验室,全部使用专用地线和防雷电装置。所有计算机组成的局域网络均可通过校园网接入Internet,相关实验室的地面和所有实验台、凳、架均耐酸碱腐蚀,符合技术要求。精密仪器室安装有空调、除湿等设备,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人性化的环境条件。 

3.实验室的安全、环保。实验中心安全责任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和中心建立了安全检查和督察制度,专门指派安全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登记。对有毒、易燃、易爆等物品的使用,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程,采取了有效的防护措施:①走廊设有实验知识展板、安全通道指示牌和防火警示等各种标识。②实验中心配有由防强酸、防强碱、阻燃等功能材料制作的实验台,实验台与实验台、实验台与墙之间间隔达1.5m。③建立了药品室,集中管理药品,避免药品的流失。④仪器设备高度集中的实验室(如大型精密仪器室)均设置防火防盗设施,并制定相应的使用管理条例,确保其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⑤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养成科学而良好的实验习惯。⑥实验室设置了专门的安全管理员。

四、主要教学成果 

近年来,获得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省级三等奖1项,校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主持教改项目20项;发表教改论文37篇,出版教材与专著20部,自编实验教材8部,建设省级精品课程4门,食品科学与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校级精品课程15门。拥有湖南省优秀教师1人、学校教学名师1人、学校优秀教师1人、农业部高级专家2人、湖南农业大学优秀教学团队3个,建设了湖南省优秀教学实习基地4个。 

学生省级、校级科技创新项目154项,近3年指导学生118篇;12名同学的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其中2人获得省级优秀论文;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9项,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5项,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项,“盼盼食品杯”烘焙食品学生创新大赛1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2人,湖南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1人,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1人。良好的实验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较高的就业率和考研率,食品类专业学生就业率达100%,考研率达30%。 

中心人员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科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4项,省级科研项目29项,到账经费3864万元。发明专利授权5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省技术发明三等奖2项。 

本中心长期注重在“产学研”结合中培养社会急需人才,为湖南省食品工业发展及湖南省的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产学研”密切结合良性互动是湖南农业大学的重大办学特色,得到教育部2001年、2008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业评估专家的高度认可。 

中心在校内外、省内外、国内外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本校园艺园林学院、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农学院、理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等学院实验室管理人员多次来本中心交流经验。中心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吉首大学、湖南科技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邵阳学院、长沙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外贸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高校培养了大批师资,提供了食品类实验室建设资料和经验。 

积极与国内外大学开展交流,如先后有英国萨里大学、泰国皇家理工大学、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菲律宾新比斯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几十所大学的教师来到本中心进行交流、学习。 

参考文献: 

[1]易有金,邓放明.食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0,13(6):1-2.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篇5

一、机构健全,管理有效

为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必须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机构,确立机构职能,并充分发挥它们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为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院建立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教学管理机构,形成教务处、各系部、各教研室教学管理网络,健全各部门的管理程序,岗位职责,不断完善和加强各职能系统的运行机制与调节手段。

首先,教务处、各系部依据学院的师资、学生情况、教学条件、社会企业需求等,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理论教学、实习教学),结合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合理调整教学力量,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原有的知识结构及各专业的特点编排课程表,安排教学活动,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

其次,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提出质量标准,对教学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如教务处、质量管理员进行抽查,各系部、各教研室领导每天进行检查,每一月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每学期对所有教师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学生评教),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第三,学院德育工作委员会,结合德育教学工作内容及企业社会对现代技术工人的要求,制定全校德育工作教育计划。不同年级、同一年级不同阶段制定详细周密的实施方案,如开展法制教育、感恩教育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教师结合教学活动,学习教学管理理论,举行各种讲座,建立“一帮一”“一对红”的帮教活动,研究课堂教学管理与控制,指导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二、课堂教学,求实创新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学习最基本、最主要的实践活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我院紧抓课堂教学控制与管理这一主要环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课堂教学的自主化。

首先,明确教学目的,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大力促进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相结合;教学模式由传统形式向就业模型转变,加强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训。为此,每学期制定教学计划时,理论教学本着实用、够用、会用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紧扣目标和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习教学结合专业特点和企业要求选择课题,加强教师的巡回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其次,调整教学结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理论教学删减不必要的深奥理论推导,在保证为生产实习教学服务的前提下,调整教学结构,抓好每个教学环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实习教学做到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实习前必须做好加工程序分析,绘制好加工图样,教师加强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质量意识,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

第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德育教学工作形式多样。结合不同时期学生状况,开展演讲比赛,征文活动,学生走出课堂,服务社会,在实践中感悟人生。实习教学开展技能比武,由教师命题,学生自行设计加工程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零件加工,设备安装和调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教研活动,常抓不懈

我院采用各种方法和必要的制度,调动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第一,建立教研管理体系,学院建立“教务处—各系部—各教研室—个人”四级教研体系,教务处每学期提出教研活动指导性提纲及要求,各系部、教研室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学院制定一系列教研成果,奖励政策,如教研论文奖、教研成果奖、教学特殊贡献奖等。

篇6

1.建立了合理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相关管理组织体系。

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管理机制和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是实施“双证书”制度的重要保证条件。学院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挂靠在教务处开展工作。所长由院长兼任,配备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和各系负责技能鉴定的干事,负责对全院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行统一管理,规范培训、鉴定工作的各个环节,协调、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对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在此之下,各教学系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

2.健全了保障职业技能鉴定发展的管理制度。

学院严格执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国家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实情制定整套切实可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如《职业技能鉴定所管理办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考核管理办法》、《计算机、英语和职业技术等级的认证规定》、《职业技能鉴定考证项目与专业对照表》、《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等,从鉴定队伍、考核条件、测评方式、考务组织、鉴定结果、证书管理六个方面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体系,按照职业资格证书等级标准严格考核,积极维护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Www.133229.COM

二、将职业技能鉴定纳入教学,促进课程建设

为保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落到实处,学院要求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与该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认证作为学生毕业条件之一,开设相应的考证课,将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内容纳入课堂教学,深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效衔接,促进课程建设。

1.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从培养目标出发,构建以岗位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导向、体现综合职业能力模式课程体系。

为了适应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培养更多更好的高技能人才,明确将自己的办学目标定位为:立足湖南,面向全国,突出民政特色,培养适应岗位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的,构建以岗位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导向、体现民政业要求的课程体系——综合职业能力模式课程体系。

2.深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效衔接

(1)课程设置的改革

针对专业的特点,打破学科限制,按专业需求进行整合,设置多个知识能力模块。以模块化结构形式,构建学生的专业能力平台,使培养出的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2)教学模式的改革

理论教学渗透实践内容,不仅重视讲,更重视练,重视知识的更新。具体做法是增加习题课、讨论课、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大作业,提高讲练比例,让学生有比较宽裕的时间去消化和理解理论知识,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意识。部分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理论教学到实训室进行,采取老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边听边动手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设备控制技时,通过老师的演示讲解和学生的动手操作相结合,来讲授继电器的控制和plc的编程方法等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进行创新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形成多向思维方式。例如在讲解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这部分内容时,把数控机床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常见故障作为教学案例,既提高了高职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3)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就要求教学内容必须不断的更新,特别是教学内容应跟上现场实用技术的发展;理论教学中的举例应尽量体现先进技术的工程实例,拉近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的距离。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短学时的专业新知识讲座,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及时了解本专业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

(4)教学手段的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采用cai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不再是难事。建立专用的多媒体电化教室,把一些抽象的不易表述的内容,例如《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图》、《数控制造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械cad/cam技术与应用》等部分内容通过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使教学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5)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不仅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基本建设之一,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它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近年来我院教师在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完成了30余部教材的主编、副主编工作。公开发表专业论文、教学论文300余篇。为结合有关综合课开发,我们还自编了大量的理论内部教材和实训指导书。做到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紧跟专业技术发展,教学计划紧紧围绕专业课程体系,各类教材紧密配合教学计划。

三、积极探索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衔接的教学方法、考试考核方法

改革,保证职鉴模式成为专业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1.针对不同生源基础特点、专业特点,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专业课教学广泛实行“整体计划,分段教学”,即改变传统理论课学习的周课时习惯,将每学期分成几个时段,每个时段集中学习一门对应于某种岗位技能的课程,提高学生对理论掌握程度。教学中还十分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训室融为一体,实现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做;广泛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结合项目进行,项目纳入课程教学之中;设置单独的实训环节,在第3、4、5学期末安排i周的时间进行课程综合实训,强化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多样化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

2.积极探索考试、考核方法改革。

在考核中,我们加大实践考核的比重,加大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考核的比重;对一些核心课程,把相关项目制作、作品获奖情况作为考核评定的重要依据。通过考核形式的改革,学院逐步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考核方法体系,并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人才市场就业准入的培训考核制度接轨。

四、依照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的标准,建设师资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素质,是办好高职教育,办出高职专业特色的根本保证。为此,在学院指导下,制订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以“立足培养,积极引进”为方针,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队伍。

(1)积极开展教师培训

为了加快师资水平的提高,学院积极创造条件与国内先进企业,院校协作,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近年来,20余名专业教师先后到德国、新加坡、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以及高职骨干教师培训班参加培训。在选派教师外出培训同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行国内学历进修与提高。

(2)“双师型”素质队伍建设的举措

近年来,我院坚持选择优秀专业骨干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优秀专业骨干教师不仅动手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而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在教学特别是实训基地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同时也带动青年教师尽快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学院还提出要求:一是所有专业教师必须考取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等级证,二是青年教师必须至少参加半年本专业的生产实践和实训(主要途径有三个:实验室、实习工厂、企业),为“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目前,85以上的教师获得中、高级技术资格等级证。我院积极聘请高校知名教授和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来院进行学术交流,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

为了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作用,激励骨干教师投身教育工作,鼓励优秀青年尽快脱颖而出,使师资队伍形成梯队,顺利实现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我院先后制定了“专业带头人评聘暂行办法”、“选拔和培养骨干教师有关规定”和“选拔和培养优秀青年有关规定”。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因为这支队伍是教学改革倡导者、参与者、执行者,是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通过引进和自身提高,我院现有教授人,副教授人,具有硕士学历人,在读硕士24人,36名教师具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85以上的教师具有中、高级职业技能证书。

五、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建设实基地,保证职鉴所需设备条件成为实训地建设的基本项目

为实现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效衔接,我院通过“3个计划”实施,普遍建立了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校内实训基地和可以满足学生顶岗实训并就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具有较完善的软、硬件实践教学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通过“3个计划”实现“3个一体化”。“3个计划”:一是原有校内实训基地的改造计划;二是校内实训基地拓展计划;三是校内实训基地运行制度建设计划。通过“3个计划”的实施,实现“3个一体化”,即课堂与工作岗位一体化、学生与员工一体化、教学与生产一体化。

篇7

随着全球“制造中心”向中国的转移,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需要有文化懂技术的“技术蓝领”。而宁海县是“中国模具生产基地”和“世界文具生产基地”。全县拥有模具企业1700余家,数控机床420余台,加工中心250余台,制模技工3万余人,年产值30多亿元,中国8%的模具产自宁海。全县共有文具生产企业近300家,年销售额达20多亿元。另有五金工具企业300多家,年产值20多亿元;汽车配件企业近100家,年产值达10亿元。随着模具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数控技术工人,每年需增加数控技术工人3000余人。宁海县职业学校机械大类专业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招生十分红火。据县科技局统计、预测,至2007年该县企业对数控技术工人的年需求总量超过1万人,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大型的设施设备齐全的数控技术教育实训基地,成为长三角地区数控技术人才的输送基地与储备库。培养急需的现代化数控技术人才,职校义不容辞担当此重任。由此可见专业现代化建设是培养现代化技术人才的核心,也是现代职校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之一。

二、专业现代化建设实践

(一)实验实训设备现代化

该校现拥有专业基础实验室4个,专业课实验室11个,实验实训设备总值321万元,其中万元以上仪器24台。基础实验室内配置了Auto CAD2000、精雕雕刻仿真系统和浙大辰光铣削加工仿真系统的软件,分为Auto CAD电脑房、精雕造型室、CAD/CAM编程室和电子阅览室,提供学生CAD制图、精雕编程、造型和cimatron编程、造型和模拟仿真。专业课实验室有3个钳工实习工场,200个工位、钻床20台、砂轮机1台,能提供200名学生同时钳工实习;1个数控(精雕)加工实验室,5台精雕数控机床,学生将编好的程序上机操作,同时对外加工;1个浙大数控模具加工实验室,1台浙大辰光CGM6500机床和5台浙大辰光CGM4300机床,学生将编好的程序上机操作或直接手工编程操作;1个数控加工中心实习工场,台湾高峰加工中心机床,学生编程操作;建有车工、铣工、刨工、磨工、电加工实验室各1个。

(二)师资队伍现代化

职业教育现代化,教育、教学及生活设施的建设是物质基础;教育体制、办学模式的改革是关键,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核心,而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宁海职教中心专业师资以本校教师为主,同时聘请高校教授和企业技术骨干为补充。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高级教师3人,双师型教师24人,已有6人取得高级技术等级证书。3名教师获得美国Auto Desk公司的CAD辅助设计培训师资格证书。外聘教师11人,外聘教师中具有高级技术等级的教师有8人,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精干高效的专业师资队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科研能力

机械专业是该校的龙头专业,专业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业务水平。每年承担两个以上校级课题、两个县级课题和一个市、省级课题,同时还进行校本教材开发和参与县重大课题的合作研究。近三年共有48篇专业教学论文在县论文评比中获奖,28篇论文在市教研室论文评比中获奖,8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学术性刊物公开发表,2部科技著作出版,已完成1项省级以上教学科研课题,2项市级课题。《精雕模式实践的研究》获浙江省第二届教学成果二等奖、宁波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第五届职教优秀论文一等奖。《分层教学实践与探索》获宁波市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该校教师编写的机械类专业复习训练——基础理论和基础理论综合测试卷校本教材被上海东方激光教育文化有限公司采纳,由中国大地出版社出版,并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2.专业技能

为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参加浙大数控辰光培训、车工培训、钳工培训、CAD培训和下企业实训。4人取得钳工高级工资格证书,2人取得高级计算机操作员证书,19人取得中级车工资格证书,9人获得中级钳工证书,3人具有AUTOCAD软件认证教师资格证书。在县、市各项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1名教师在市教师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3名教师在市教师技能竞赛中荣获二等奖。30人次教师在县技能竞赛中获奖。

3.教师的培训

该校一贯重视教师培训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2000年职代会上通过了《师资队伍培训规划》,力争在2005年前专业基础课教师达到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双师型教师达到85%以上,实习指导教师达到高级工或技师水平。目前该校已提前达到该目标。通过校本培训、研究生进修、学历提升、国内外考察学习,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内职教领先技术的教师;通过下企业实训,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学水平;派学科带头人到德国接受“双元制”模式培训。经过一系列的培养培训使教师知识得到了优化组合,一批教学能手脱颖而出。

(三)办学模式现代化

1.校企合作(紧密型)

走出校门、开放办学,成立专业委员会等,以打开局面,与企业、行业联合办学,建立起以联合促发展,以科技促教学,把生产转化为利润,用利润增强办学实力的良性循环,是职业学校办学的方向。

(1)“精雕模式”是以校企合作教育为前提,借鉴和吸收德国“双元制”模式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敏孚”机械系校企合作模式,抓住校企合作教育的关键点——共同育人,北京精雕公司负责提供软件、设备、指导老师和培训专业教师,并与该校教师一起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材,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写进教材,及时传授给学生,按照企业技术人员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具有很强的顶岗能力。该校把优秀的学生输送送到公司,作为公司的技术员为客户服务,同时该校还利用精雕设备为其他学校制作校徽、校牌,并为企业提供加工服务,这样不仅创造一定的利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顶岗的能力。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根据企业要求开展订单培训,向企业输送技术人员。三年来,该校向北京精雕公司输送了200多名优秀毕业生。

(2)与宁波双林集团的联合办学,借助模具厂的设备与工作实践环境,将课堂搬到企业车间,学生走进车间,为学生提供平时课堂实践的模拟教学与预岗实习的锻炼机会。

(3)该校利用现有设备,为一些模具厂开展对外加工服务,使企业生产走进课堂。校企互相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援助,同时为企业与学生就业搭建一个双向选择的平台。

2.与名校合作办学

该校采取“上靠、下挂、横联”的多维合作形式,积极与高等院校、兄弟学校开展“3+X”、“2+Y”模式的教育,实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在校际合作上不断创新办学形式,积极开展中职与高职衔接的教学实践。如:与浙江大学合作建立浙江大学数控模具宁海培训基地;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联办“3+2”机电一体化专业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与宁波技师学院联办“2+4”机械工程专业;与陕西省建筑工程中专机械专业联办“2+1”机械专业,为中西部大开发培养紧缺的复合型人才。该校是全国中西部联动教育合作顾问单位,在省内温州、泰顺县, 省外陕西、贵州等地设有教学点。

三、主要成果通过数控专业现代化建设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机械专业不断提升

目前机械数控专业是该校重点专业,县骨干专业,市现代化专业、省示范性专业、市首批高技能(数控技术)培训基地、浙江大学数控模具宁海培训基地、国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毕业生就业、学生技能操作、高职考成绩和社会培训等方面初见成效。

(二)课程体系改革和校本教材的开发硕果累累

该校按照培养机械数控技术人才的要求,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适应用人单位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借鉴“宽基础、活模块”模式,尤其是校企紧密型合作办学模式——精雕模式,对该校机械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革,同时采用选修课、分层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模式,使各个阶层的学生得到发展。该校还根据现有教材的现状和职高生的特点以及该县产业的需求,该校开发了四类校本教材——技能操作类:精雕雕刻软件JDPaint简明教程、钳工生产实习习题册、AutoCAD上机指导及练习、数控机床加工及编程;专业基础知识类:数控机床操作入门、计算机基础教程及练习册;健康成才类: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心灵故事、成长之路;高职类:机械类专业复习训练基础理论和综合测试卷集。

(三)毕业生供不应求

近三年累计毕业生908人,平均一次就业率100%,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当地企业的技术骨干,有的毕业生已走上创业之路,成为当地致富的带头人。殷永生同学已成为宁波贝发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兼任集团公司体系管理者代表,主要负责集团公司新产品研究开发、工程技术管理、产品质量管理、模具设计制造管理等。陈有甫同学进入双林公司后,由于技术过硬,工作出色,现任双林公司总部工程技术副部长,分管公司的模具和新产品开发工作。柴振炎同学毕业后自主创业成为宁海电子电线有限公司总经理。娄天鸿现任天鸿文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年产值达5千多万元。

(四)学生操作技能成绩突出

初级资格证书合格率100%、中级资格证书合格率95%以上。在各级技能竞赛中成绩名列前茅:省部级二等奖1项;市局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县级一等奖25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15项。经常代表宁海县参加市技能竞赛。

(五)利用专业优势,开展“订单培训”

时至今日,机械、精雕专业师生开展了5次科技下乡活动,共培训学员308名,其中283名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根据企业需要共培训中级钳工500名,合格率达100%。CAD制图培训共开展10次,人员达600名。2003年7月,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数控机床操作培训,共培训30人。

四、专业现代化建设的展望

机械数控专业近几年在现代化专业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在同类学校中已处于领先水平。建设好现代化专业,有利于促进机械专业的进一步做精做强,有利于培养更高规格的机械数控人才,有利于促进产业经济的更大发展。因此,该校将以机械专业为龙头,带动各产业的连续、滚动发展。经过几年打造后成为当地拳头专业,在完成宁波市现代化专业、省示范性专业建设的基础上,逐步把它建成国家级示范专业和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这就必须在师资队伍、实验实训设备和基地建设上继续努力。

(一)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到2007年,文化公共课教师和专业基础课教师达到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双师型”教师达到100%,实习教师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工或高级工资格;继续引进和聘任一批具有多年数控生产实践经验的技师、高工担任实习教学和就业指导辅导员,继续打造一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名教师,建成一支校企联合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二)实验室和实验工厂建设规划

该校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今后三年将继续分期投入800万元,建立机械数控系列实验室和生产型数控加工实验工厂,拟建数控车削实验室,内配10台数控车床;拟建数控铣削实验室,内配10台数控铣床;拟建生产型数控加工实验工厂,内配加工中心各1台;数控深孔钻床1台、电脉冲3台、数控慢走丝线切割1台、线切割2台、中捷摇臂钻床3台、行车(5吨、10吨)各1架、磨床1台。此外,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原有三大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在宁海范围内再建立3~5个机械实习基地。

篇8

实习学生作为患者的第一线“主管医生”,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于患者入院之初就全程与患者沟通交流、采集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获得第一手临床资料并完成大病历书写、评估伤(病)情做出初步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并参与到患者随后的治疗过程当中,在患者完成住院治疗出院或转到康复中心之后,仍然与患者保持联系,定期随访,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直至完全康复。整个治疗过程结束后,学生在带教老师的帮助下,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该疾病在诊断、治疗、康复及流行病学方面国内外的治疗进展,回顾本次病例的治疗过程,总结经验及该病特点,书面完成该病例的个案报道。创伤骨科在科室网站上建立了学生病例讨论园地,将每位学生撰写的病例在网络上开放讨论,让实习学生与其他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治疗过程、获得的经验与切身的体会,也使得学生们更加方便了解更多骨科疾病的治疗过程,并定期举办全病程管理学生论坛,为学生们提供展现自己的平台,讲述自己的病例,由创伤骨科组织教学管理的老师,内、外科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及多个年级的学生代表共同组成评委。对于有代表性的特殊病例,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在带教老师的帮助下,由实习学生撰写成病例报道的论文形式,投送国内外骨科专业期刊,争取发表,让学生了解临床科研的一般过程。

“全病程管理”首先提出要在临床实习阶段转换学生的思维模式,由将患者视为学习的对象逐渐转变为服务的对象,真正完成由学习型思维向服务型思维的转化,从而完成由实习学生向实习医生的转化,包括参与患者的诊断、治疗、康复的全部过程当中,使学生对骨科疾病的了解更加系统、全面、深刻,而不是疾病在诊治过程中的某些片段。在全病程管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的接触患者,培养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能力,将患者的“病”与患者的“人”有机地结合,而且培养为患者服务的意识,从而培养医学生的奉献精神。医学生在全病程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与患者、家属、上级医生及相关科室沟通,培养了其社会沟通能力及合作精神。学生全面参与整个诊治过程,将自己作为真正的“一线医生”来要求,主动思考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康复的各个环节,为全面提高临床工作能力打下基础。此外,医学生在带教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知识,了解该疾病领域的最新进展,提高了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并增强了幻灯制作、演讲及表述能力,为以后的学术交流及教学打下基础。在后期总结过程中,通过将优秀病例报道投送期刊发表,医学生可以了解文章发表的各个环节及注意事项,锻炼文章的写作能力,更由于可能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发表自己的文章,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网络的教学论坛将学生们自己的病例开放讨论,与老师、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体会,也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认识疾病的平台。在教师方面,带教老师在指导实习学生完成全病程管理的过程中,真正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在带教的压力和动力下,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从而提高了自身的医、教、研的能力。

篇9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逐步推进,高校科技战线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抢抓机遇,深入发展。为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同时解决企业用人难、学生就业难的直接问题,提升高校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主要切入点。关于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各地高校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如组织教师定期培训、增加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等,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整体角度上讲,还远不能满足我国实践教育缺失的发展需求。

一、我国教师实践动手能力教学现状

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日益繁重,授课压力加剧,再加上实践经验匮乏,多缺乏创新能力和钻研精神。当然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较快,学历水平和国际化层次也有显著提升,理论教学稳步推进,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育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有出色表现;部分教师能够参与科研,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多数科研成果仅停留在学术研究上,多以论文的形式体现,而实际应用较少,理论成果也大多难以解决直观的实际问题。由于高校考核机制、企业创新思维、政府行业导向等因素导致高校教师对自我的实践动手能力难以引起重视,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从教师组成结构上讲,许多高校都将学历、高水平论文、科研成果等作为师资引进的主要条件,关于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考虑较少,实践能力强的人才由于书面展示的学术成果少而被拒之门外。目前各个高校引进师资时大多要求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学历层次得到明显提高,但大多数博士理论知识扎实却缺乏实践动手能力,没有在企业或研究所一线的实际工作经验,进校后直接接触教学任务,没有一个系统的实践能力培训的过程;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来自企业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但该部分教师的比例较小,且该部分教师在进入高校后,时间和精力也逐步往教学工作上转移,在新技术、新工艺飞速发展的现今,不能及时接触市场前沿的最新成果,原有的实践能力已不能适应新的行业需求,进而无法为学生带来实际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指导。

第二,在对教师的考核管理上,从“985工程”、“211工程”到地方本科院校,都对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大部分高校也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但只是停留在一般的书面文件上,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高校也多以承接项目的级别、获奖多少、作为聘用、晋升、分配的考核标准,而积极参与实践创新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开发、成果推广和产业化等工作的教师,却得不到应有的评价和鼓励,激励机制的缺失,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导致高校教师无心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第三,从教师的授课模式来看,高校教育已经进入人才培养多元化的时代,尽管各地高校都在加快深化教学改革,但传统的理论教学对现今的教学模式仍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授课时只是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或是照本宣科,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四,从教师的自我意识方面来说,部分教师的实践创新欲望不强,意识多停留在教学任务完成即可,发表学术论文多是为了职称评定、升职加薪,没有强烈的自主意识想要投入到创新实践的科学研究中去,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自然远远不够。

第五,从教师的实践能力来讲,部分教师缺乏实践创新的能力,没有接触过或者长期脱离科研前沿和生产一线,不了解前沿技术,缺乏广阔的思维和创新实践的方向。等教师依靠论文评上高级职称后,往往由于面子问题不敢也不乐意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工作,从而导致其实践创新能力缺乏。

二、提升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提高教育质量是未来十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是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提高高校教师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提高上述能力的关键环节。

1.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是转变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的巨大阻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就高高举起了改革的大旗,但是在“重理论,轻实践”这种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需要在长期不断的教学实践的摸索中加强认识,从而从内心接受这种从理论化教学向综合实践型教学的转变。当前一方面要改变高校的传统教育理念,加快提升高校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在观念转变的基础上,还需要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使高校教师树立起强烈的实践意识。另一方面各地高校应着手建立高等教育分类体系,明确实践教育的内涵,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本校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各地高校还应不断开展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开展以教师实践能力为主要导向的研究和培训。

例如,笔者所在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制定2009年教学计划时,优化了大部分课程的理论环节,大幅度提升了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各类实习、电子竞赛等科技活动)的比重。规定教师每年必须进到实验室针对授课内容亲身带教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要求教师带队,组织毕业班学生到企业实习,通过现场的理论指导和与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的沟通,巩固和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的同时,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有了显著提升。近几年,学院先后在“挑战杯”大赛中获得奖励17项,2013年更是获得陕西省“挑战杯”大赛的特等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本科组获奖12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在近年全国自动化协会组织的机器人大赛中获奖10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在RoboCup机器人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在2012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中,电气类学生获得了14项国家级和校级项目支持。这些成绩的获得与学院注重实践环节教学的工作密切相关。

2.教师队伍的组成发生结构化转变,重视多渠道引进教师

目前我国多数地方院校的教师都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但却缺乏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引进教师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方法。我国兼职教师的比例很小,聘请校外企业高级技术管理人才进校做兼职教师,不仅解决了高校教师实践能力较低、建立校内实践场所的技术指导困难等问题;最重要的是,这些校外的兼职教师可以带来本行业最新的技术和发展前沿的信息,使得理论教学更好地结合实践,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促进全校教师整体实践能力的提高。

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从陕西省重机所、电子20所聘请高级工程师6名,参与教学并指导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的认识生产实习实践,这些兼职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具有丰富的实践项目经验,其在传授实践知识时更生动、更可行,真正提高了学生对实践的认识。另外,还拓展了学校与企业的横向合作渠道,提高了科研团队的实际动手能力。

3.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促使校企合作系统化、规模化

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政产学研用”高等教育发展方针的有效实现途径,是高校持续开展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保障。当前,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是困扰高校实践教学的主要难题,许多企业不愿接收在校学生入驻实习。对此,各地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通过政府干预以及政策扶持来保证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例如,采取减免税收的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大学生实习实践,协助高校建立校外实践基地;鼓励高校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在实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在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这样不仅可以解决高校校外实习基地的稳固建立,还可以解决企业用人难、学生就业难的尴尬局面。多年来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致力于提升学生和教师的实践能力,整合资源,在校内建设模拟实训教室,既能保证教师和学生的实践,又可以让教师在理论授课和实践创新中更加游刃有余。

(1)电子实习基地。占地约300m2,拥有SIM贴片、精密焊机、电路板腐蚀加工等设备,能够面向全校电类和近电类专业开展电子工程训练。

(2)电气工程实训基地。占地约250m2,拥有电气控制柜、PLC控制器、变频器和三相异步电机及触摸屏控制器等设备,能够面向电气类专业开展工业电气实践训练,完成控制接线图、控制程序和系统调试等近工程实践内容。

(3)机器人创新基地。占地约200m2,拥有足球机器人、跳舞机器人等设备,能够面向电气类专业开展机器人控制实践训练,为参加各种机器人比赛进行赛前模拟训练。

(4)课外科技制作基地。占地约100m2,拥有网络计算机、示波器、逻辑分析仪、信号发生器等实验工具,能够为电气类学生进行课外兴趣小组开展自由创新训练活动,配合学院科协完成各类科技竞赛活动。

根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校内实习实训场地为基础,有计划、有选择地与相关企业单位和科研单位先后签订了实习实训合作培养协议,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生产实习有了可靠的保证。学院现与三峡水力发电厂、葛洲坝水力发电厂、西玛电机厂、许继电气、西安金源电气、陕西石头河水力发电厂等单位联合建设了1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

4.积极推进教师管理制度的改革,提高教师科研创新实践的积极性

高校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不仅决定了高校的教育质量,同时也是评定高校层次的重要指标。一方面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不仅要考虑SCI高水平论文,同时要考虑教师科研成果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新进的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首先需要在企业或工程技术中心进行工程实践训练。政府评选各类科技人才时要向服务地方的科技应用性教师做一定倾斜,甚至专门给出一定比例,避免目前针对高校人员多以论文、专利等基础研究成果评定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的现象;高校考核往往重视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市政府部门科技项目,对高校与企业的横向课题认可度不高,为此需要政府针对这类横向课题进行认定并给予其“名份”。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合适的产学研利益分配机制,使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能够分享科技成果产业化带来的利润。

西安工程大学鼓励教师进入生产一线,电子信息学院多名教师被评为陕西省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学院设置专项科研实践经费,让教师在科研创新实践中无资金周转的后顾之忧;建立教学改革的课题立项制度,鼓励教师承接政企事业单位的纵向课题,既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又为社会带来了经济效益;增加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要求教师必须达到一定的科研实践能力,承接一定的实用型项目等;设立科研实践奖励制度,以创新性实践教学成果为基点,奖励实践教学团队和教师,对优秀实践课程、创新型实验课题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奖励,对体现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学生实践成果,如各类学科竞赛、优秀社会实践、公开发表的论文专利等,在奖励学生的同时,也对相应的指导教师给予奖励。

5.鼓励教师结合最新技术和实际教学,撰写高校实践教学类教材

高校实践教材是高校教学的基本工具之一,是体现高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载体。开展专业实践教材撰写工作,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有助于教师把握课程整体教学架构,还可以增强教师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水平。科学组织教材撰写队伍,合理吸纳青年教师参与编写工作,在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1)实践教材编写的理念。现有的高校教材多为传统的教学理念,理论知识分量过重,应用实践的内容较少,创新实践特点不突出,已经无法顺应时代潮流,切合当前的教育模式。编写实践教材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校方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实践教材应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性培养。在当前“宽口径、通识性”的教育模式下,如果没有一本指导性强的实践教材,教与学双方都很难真正实现“按需教学,按需发展”的教学目的。

首先,应当统一实践教材编写人员对实践教学及其教材编写重要性的认识,组织教师讨论实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明确各学科的实践教学应当从何着手,编写实践教学大纲,从而为编写实践性教材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校方也可以适当的在经费上予以资助,出台相关鼓励政策,调整教师科研比重,提高教师参与编写实践教材的主动性。

其次,实践教材的编写要体现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必须基于服务课程教学的总目的。很多时候,实践教学都不是仅仅局限于一门课程,而是很多课程紧密联系,还有可能跨专业跨学科,因此,实践教材的编写不宜独立开展,而是要系统性、多元化的共同开发实践性系列教材,将相近专业和学科的课程统筹考虑,融会贯通。要根据教学目标,细化课程模块,每个模块都应具备理论掌握、实践技能、综合巩固、课后提高等具体要求,这样一来,从教师到学生都能把理论内容与实践创新结合起来。

最后,实践教材应当充分整合教师的科研成果。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是大学的职能,教师在承接了纵向课题和横向项目之后,要及时总结反馈项目的最新进展,在教材中整合教师的科研成果。对于教师来说,授课变得得心应手;对于学生来说,结合实例的理论知识在学习中也不是那么枯燥。

实践性教材的编写应具有以下特点:科学性、实用性、完整性、适应性、实践性、可行性。科学性是指实践教材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结构完整,内容有条理;实用性是指教材编写的目的应是面向应用型教学的培养;完整性是指教材应当全面反应本学科专业课程所涉及到的重点知识点和方法;适应性是指教材需要贴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实践性是指教材要凸显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突出理论,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可行性是指在实践项目方面,时间、目的、内容、准备方法、步骤以及预期效果方面是不是具备一定的可行性。随着实践教学的不断发展,实践教材还会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实践教材的编写还应建立合理的教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的调查问卷形式,评价实践教材的满意度和缺陷在哪里,以不断改进和升华,紧跟时代,同步更新实践教材的最近知识点和技术方法。另外,实践教学类教材必须把握现状,紧密结合区域性经济发展,构建适合自己学校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编写出切合本校实际、特色鲜明的实践教材,以满足教学和学生的需要,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只有这种高质量的有实践特色的教材,才能受到广大高校师生的欢迎。

(2)学院实践教材的编写成果。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师积极编写教材和专著,先后出版了《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输电线路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变电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智能变电站原理与应用》等10余部教材和专著。结合教改项目研究成果先后在《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中国教育教学杂志》、《西安工程科技学报》、《中国电力教育》等杂志上发表了“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探索”、“构建面向二十一世纪电类专业实践环节”、“‘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等教学论文,为创新课程体系、实践体系优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基础。

三、结语

总之,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以服务市场为导向,建立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师资队伍,是各地高校今后仍要继续坚持和发展的重点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够顺应市场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又离不开高校的教学方式和整体环境,二者相互促进才能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李春燕.提高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36-38.

[2]王永利.工科高校教师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4):55-57.

篇10

经过这近半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我对小学科学课程有了新的认识:

一、思想有了大转变

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位科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想品质,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科学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学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转变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科学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二、对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首先,科学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事情具有较强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需要、兴趣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堂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第三、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应加强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

三、教学观念有所改变,教学思想有所更新

1、教学观念的改变。以前我们总认为教师是权威的象征,学生要绝对的服从,特别是教学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是容纳知识的容器。通过培训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而科学课程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是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的。因此,我们要改变教师的角色,成为学生的朋友。

篇11

冷作技师班学生如何适应社会

我们回头看看,企业生产一线培养出来的工人技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那是在生产一线中摸爬滚打实卡实干出来的,通常在企业里干上十几年。我们学校的学生要在四年时间里,取得大专或者本科毕业证,和技能方面达到工人技师水平。四年里两年的理论课和两年实习课,这仅仅是理论和技能方面达到工人技师水平需四年时间。而取得大专或者本科毕业证,还需要三年左右时间,和起来少说需七年。现在要压缩在四年时间解决,可见两年实习课时间不足,不足两年对着企业真枪实弹地干上十几年.这么悬殊差距怎样缩短,在这么短时间里要达到企业工人技师水平谈何容易。神是子弹喂出来的,同样,工人技师也应该是在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大家在困难面前没有屈服,找出自己的长处和差距取长补短。差什么、加强什么,少什么、补什么,硬是靠实习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不懈的努力,创出一片天地。在这里谈谈自己想法和做法。

一、没有学大纲

兴办冷作技师班从全国范围看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没有具体的实习内容;没有象中级工、高级工那样有成型的考核套题和成型的考核评分标准。这些都是靠实习教师自己不断地学习和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在实习内容的选择上我采取办法是,首先中级工、高级工的实习内容要熟悉,在此基础上精选课题,在中级工、高级工实习课题里去粗取精,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课题,在评分标准上比中级工、高级工要求更严格,在此基础上再上个层次。另外从各方面搜集本专业技师、高级技师课题进行训练。并且结合企业拓宽知识面,让同学清楚工艺过程,能看懂企业较复杂的产品装配图。具体实习时技师班面临问题,首先一方面要通过高级工的技能鉴定,取得高级工的职业技能资格证;另一方面在学校实习场能进行的内容拓宽知识面。最后教学内容要与企业接轨、贴近生产一线。因为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企业。我们的学生受欢迎,实习教师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课题选好后实习教师自己要先试着做一遍,自己制定出评分标准,在组织实习教学时,尽可能兼顾三个方面。以便缩短学生与企业技术工人的差距,从而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二、怎样与企业接轨

以前学生分配到企业,什么都是从头学起。在学校期间学习的知识与企业严重脱节,学生不适应企业,企业不愿意要学生。到企业没有头绪无从下手。其原因首先是学生本人胸无大志,上学就是为了毕业后找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其次是部分学生眼高手低或没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这一辈子到底能干什么,知识面比较小。我们通常实习时采用2mm板属于比较薄板,企业几乎见不到多采用厚板。我们再来看实习工件,通常是单件比较典型复杂的。而企业的产品是整体的,由许多单件组和而成的。对比之下,企业的产品比我们工件要复杂的多。我是从企业里出来的,了解冷作工的工人,他们在产品生产前首先要精通图纸。看不懂的地方与实物对照看就容易的多。而我们的学生不是一线工人怎样做?发动学生家长,由学生家长出面借图纸。后集中编排上号传看,你看到图纸发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解决不了的都一一列出来,而后统一讲解共性的问题,个别问题个别解决。如何将每个件从整体的装配图中看明白,搞懂装配图是通过什么视图表达的。掌握剖视图、断面视图、局部视图和管口方位图等内在联系,知道每个件与其他件怎样配合的。了解件的名称、数量、材质、尺寸、技术要求等问题和有待解决的问题集中起来。师生一块探讨最终妥善解决。

1、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与学生沟通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理解本专业,增强热爱本专业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从事本专业的自豪感和光荣感,从而使学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能满足于毕业后有个工作,有个铁饭碗就行了的雇佣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愧对家长、老师,不应该辜负家长老师对我们的帮助期望。

2、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

学生最终参加技师实习鉴定通常采用2mm的板做工件,比较典型复杂难度大。而且企业产品通常有许多件组合而成的,并且几乎不重样复杂,学生在学校实习到一定程度时,适时到企业实习锻炼。即开阔眼界也得到了锻炼,但是实际上好多问题局限你实行不了。到企业里去困难多难以解决。一是影响正常生产秩序,二是安全问题突出。所以只能采取措施,在学校实习达不到在企业实习的那种效果,尽可能缩小这种差距。在实习前与学生说明白,在完成课题任务后写出工艺流程。具体怎么干、怎么写,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在哪个车间、用的设备型号、工具集中填好工艺流程卡。并且把原来课题的厚度几何尺寸都分别放大五倍,然后给学生讲解板厚变化了,工艺流程怎样变化区别在哪里,弄明白后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变化后工艺流程卡。这样做使学生逐步弄清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让学生知道工艺顺序。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组织同学到企业参观学习,结合产品给同学讲解,这样做更贴近企业,扩大学生知识面。

3、增强学生识图能力

冷作工技师班学生看产品装配图难度大,可以说是在学校几年里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的一次大检查,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在实际中的具体运用。要想看懂产品装配图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机械制图》、《公差配合》、《材料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学校学习这些课时学的比较好,看图时在这部分知识就没大问题。反之,当时学习时不努力、混日子、不好好学习,不明白、这时就得停下来弄明白。哪里不努力哪里就别劲就卡住了,而且产品装配图内容繁多、复杂需要下很大力气搞明白。总装配图和部件图都配有明细表、标题栏、技术要求、管口方位表和零件图等等,都需要逐项搞明白。我采取办法是,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企业产品图纸,集中带着同学看,给他们讲解,把装配图逐步分解成象单一的零件图,知道零件图名称、材质、形状、尺寸、数量与哪些件配合,配合形式怎样、精度是多少、是否需要做展开图。然后把以前做过的课题与产品零件图、装配图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识图能力。而且也拉近了企业与学校的距离。

三、实习老师教育教学模范作用

我是国家兴办职业学校后第一届冷作工专业毕业生,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走上教师的岗位。算起来也有二十六年了,酸甜苦辣。我深知老师的含义,老师就是意味着无私、付出和奉献。所以在教学和实习中严格训练严格要求。

1.备课

编写生产实习授课计划、教案和实习课的准备工作,实习教师要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研究学生基础上,写出来的授课计划切实可行。实习需要的课题、时间、工具、量具、材料、消耗品等,上报时需要写明名称、规格、型号、材质、数量等。备课时都应该达到心中有数,其中设备应进行检查试车完好后做好准备工作。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清晰正确。本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激发兴趣,进行思想教育为目的具体明确的教学方法。要正确分析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切实可行。

2.上实习课

实习教师备课与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到位,体现在具体上课的效果上。实习课堂教学水平,不仅是实习教师文化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具体体现,也是履行职责优劣主要标志。熟悉所培养的学生最终目标,深入研究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教材。明确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是什么起点,起点是初中、还是高中、成绩如何。最终培养的学生要达到的程度,是中级工、是高级工、还是技师。围绕最终达到的目标,选择需要学习的文化基础知识,技术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需要进行的时间进行的课题。课题排列顺序、课题内在联系与区别、重点难点,采取怎样教学方法和步骤。实习教师只有抓住教学实质,结合学校的设备条件、场地,工件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动手能力等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措施。实习中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广泛参与,调动学生积极性。实习教师示范动作要准确明了,连贯动作分解示范。注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与学生需求相适应,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注意教学环节,指导时共同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单独讲解因人而异。所以在教学和实习中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对不愿干的不换工作服的,时常督促学生,多学些知识和技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经常用有出息的毕业生情况激励他们,告诫他们学习要脚踏实地奋发向上。实习教学中通过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恰如其分地精选课题,其目的是降低实习费用减轻学生负担。巡回指导要有计划有针对性,既能为技能好的学生的提高进行指导,也能为技能差些的学生提供帮助。还要强调实习教学时安全注意事项,消除安全隐患。

3.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

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科学合理公正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评定标准要统一要求实事求是。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实习任务。使学生增强信心努力学得一技之长,为自己以后打下牢固基础。

4.教研活动

实习教师要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增进教师间交流切磋。教师间要关系融洽,既有合作、又有竞争,优势互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态度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并能独立撰写教学论文,从而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促进作用,这样学校才有活力。

四.启迪与反思

时代在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这就要求实习教师及时学习,充实提高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能与学生有共同语言便于沟通。引导培养学生扬长避短,发挥出每个学生的聪明与智慧。国家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劳动者,离不开高素质技术人才。而保持和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教育是根本,现代的职业教育要求,不能仅局限在岗位操作能力上,而应该是从业素质的全面提升。把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同时,传、帮、带青年教师,进自己的力量,并取得可喜成效,有的已成为教学骨干。先后参与编写本院理论实习教材四本书《焊工实训指导书》、《冷作钣金实训指导书》、《冷作钣金加工工艺》、《冷作钣金工作页》。和自己编写的实习套题并在本院和社会同行中试用效果良好。

2012.05-2012.08培训社会和企业冷作钣金工取高级技师证,16名学员技能鉴定一次通过。

2013.09.对5706厂大学生岗前培训。培训钳工、冷作钣金工,130名大学生取得国家技能鉴定高级工水平。

2014.5我撰写的论文《冷作技师班实习课如何走困境》获大连市职业教育学会优秀科研成果。

我时刻提醒自己要适应时展。为此在完成实习任务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自费学习电脑作图。

2011.03.参加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CAD高级操作员培训。

2013.07.参加全国中职德育管理创新与新时期智慧型班主任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使我在教学基本功、专业技能上有较大的提高,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我有信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发扬成绩,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为职业教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目录

[1] 作者: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室《生产实习教学法》出版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出版社出版时间:一九八四年六月.

篇12

一、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的内涵与外延

“教学工厂”的概念最初是为满足企业对学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学校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情况下提出的一个先进办学理念。它是以学校为本位,在现有的教学系统中,包括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的基础上设立的,全方位营造项目引导、工厂实践环境的办学理念。

从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的内涵来看,它其实就是根据“工作过程导向系统化”的现代职教理念,在合理分析企业社会对市场营销学生需求和中职学生素质特点的基础上,改革原有课程构架,开发基于实施模块式一体化、项目化教学形式的适合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训教学场所和内容。

从外延来看,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应根据学生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层次划分不同类型:

第一类是用于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营销以及企业管理理念为主的专业实验室。

第二类是用于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营销实践能力为主的模拟或实体校内实训场所。

第三类是借助社会和企业力量,在“校企”深度合作基础上建立的用于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营销实战能力的校外实训基地。

二、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建设的对策与方法

从以上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内涵与外延的界定来看,要建设好这样的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整合与市场营销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其他经管专业实训资源条件,建立和完善营销大类专业实验室

与一般的工科类实验室相比,市场营销专业实验室应该由多媒体中控系统、网络服务器、教学投影机、教学电脑等一般教学硬件以及与市场营销教学相关的软件平台共同构成。根据学校规模和条件,在考虑实验室建成后利用率的基础上这些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可以与财会、物流等经管类相关或相近专业的实验室整合利用,即相同的硬件基础上配不同专业适用的软件平台。

以南京世格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SimMarketing市场营销专业模拟实验教学软件”为例,该教学软件平台可以为学生构造了一个虚拟的营销商业环境,学生可以集中演练他们所学习的营销理论和技能,充分体验企业从市场调查、竞争企业分析、营销战略制订到具体的营销战术的决策组织的全部过程。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的阶段,利用该软件组织学生进行集中的模拟训练增强他们的实务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此外,作为市场营销专业实验室也应包括近几年在中职学校兴起的ERP沙盘模拟实验室。与一般传统的实验室不同,ERP沙盘实验室是采用一种体验式项目化引导来开展教学的实验室。实验课程以手工沙盘和电子沙盘为教具,通过模拟制造生产型企业的实际经营运作,在团队协作中把握企业战略规划、市场开拓、产品研发、物资采购、生产组织、财务核算和管理等一系列企业活动,理解企业实际运作中各个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协调并对企业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有初步的认识。因此,此实验室不仅适用于营销专业学生,也适用于财会、物流等所有经管类学生,是整合后的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之一。

2.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建立一批由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日常经营管理的校内模拟甚至实体经营企业

中职学校在建设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此类“教学工厂”的模式不固定,无法像工科类教学工厂一样,只要有固定场所、有固定的几十台仪器设备就可以创建。但也正因为这一点,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的形式就可以实现多元化,建设主体也不必完全是学校。可以在充分利用校内学生创业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一批由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日常经营管理的模拟甚至实体经营企业,成为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校内实训的场所和“教学工厂”的一部分。

实际上,作为学生创业的企业,它们投资可以不多,规模可以不大,经营范围也可以很有限,甚至经营买卖也可以是模拟的,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在这些校内模拟或实体企业的自主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其所学之长,从而在体验市场营销经营实践乐趣的过程中,提高对营销管理知识的认识,锻炼营销管理的技能。

更主要的是,加强这些模拟或实体经营企业的建设,把它们作为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的一部分规划进来,教师就可以把《营业员技能实训》、《营销员技能实训》等实践课程的教学从传统课堂“搬进”这些模拟或实体企业,充分合理利用企业中的货物、道具、场地等一切资源,采用情景式体验式教学方法,把更多的营销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这不仅建设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校内实训场所和“教学工厂”的初衷,更是提高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质量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

3.充分发挥“双元制模式”优势,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一批学生校外实习基地

要进一步建设好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绝不可以关起门来“闭门造车”。利用“双元制模式”的平台,深化校企合作不仅是现代职教的理念,也是把“教学工厂”建设从校内引向校外的捷径。

中职学校在建设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过程中,可以加强与各类相关企业合作,采取订单培养、中间实习、顶岗实习等各种形式的合作,与企业挂钩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把“教学工厂”从传统的校内引向校外,利用校外企业资源让学生可以在实习中更多的获得实际上岗操作机会,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本企业和产品的情况,包括产品知识、企业概况、行业环境、岗位职责、业务规范等,培养学生在市场营销方面的产品鉴别能力、市场调查能力、推销能力、谈判能力、与人共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并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成才开拓现实途径。

当然,校外实习基地是校企合作的桥梁,是师生接触营销管理实践的载体。实习基地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学校要关注基地企业的营销与管理发展,多派遣专业教师积极开展业务交流与合作,善于从理论视角为企业把脉、为企业解决营销难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进一步完善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巩固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的外延。

三、结语

当前,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国家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和扶持。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我们只有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机遇期,解放思想,依据企业社会对市场营销人员的要求,不断加强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建设,提升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质量,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育教学才可以变得充满吸引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志勇.市场营销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

[2]姚丹,鲍丽娜.市场营销实训教程[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王新玲等.ERP沙盘模拟学习指导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篇13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大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围绕文件的要求,提出高校会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一、主要存在的教学问题

为了解决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率。应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有四:一是解决会计类应用型人才重知识教育轻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旨在改革会计类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胜任工作岗位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二是解决会计类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薄弱的问题,试图将职业资格教育引入会计类人才培养模式,并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三是解决会计类专业创业能力培养缺位问题,试图以就业为导向,将创业能力教育引入会计类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四是解决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脱节问题,试图通过校内外“双基地互补”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实现了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的无缝对接。

二、主要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类人才实践课程体系

探索适应市场需要的会计类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长期以来,知识教育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取向,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用人单位对会计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变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胜任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培养成为会计类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新任务。本成果力求探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方法与途径,在会计类本科教育阶段增加适应岗位需要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等实践教育的分量,从教学理念、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层面等多角度将实践教育有效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力图构建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育平台,以期大力提升会计类人才的技能及就业能力。

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原则,合理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得到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层面技能的培养,保证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优化了以实验课程、工程实训、各类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课外科技活动等不同教学内容与方式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系统衔接的实践能力培养平台。

(二)探索会计类专业创业教育实现途径

提出并实践了将创业能力教育引入会计类人才培养的模式。对会计类专业进行创业实践引导和教育,使其由被动就业到主动创业。为此必须更新观念,树立现代创业实践理念,积极探索创业实践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以加强会计类专业创业素质的培养,开展创业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对会计类专业进行创业实践引导和教育,使其由被动就业到主动创业。为此必须更新观念,树立现代创业实践理念,积极探索创业实践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以加强会计类专业创业素质的培养,开展创业教育,进而提升其参与社会的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内涵有二:一是指教师具有“教师资格”和“执业资格”;二是指教师具有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较早提出并实践了将职业资格教育引入会计类人才培养的模式。并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突破了传统教学体系羁绊,1997年开始经过15年探索,逐渐将初级会计师、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考试课程内容引入教学体系,利用实习组织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提升学生的执业能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2006年提出了会计类专业教师要符合“双师型”标准,教师通过职业资格水平考试,加快知识更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四)完善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

提出并实践了校内校外“双基地互补”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解决了实践教学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为培养高质量会计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实现了会计类应用型人才学校教育与社会引导的结合。

推行仿真的会计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建成会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探索了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会计职业人才综合实践能力的新途径。首先涉及到实训场地问题。实训场地建设应当按照企业化模式建设,建设过程中,可以由企业按照真实企业的岗位设置和办公场地布置提出建设实施方案。在场地建设时,尽可能做到:功能齐全、环境仿真。购置了网中网会计综合平台,用友ERP财务管理软件,用友NC财务管理软件,使学生在实训基地体会“职业”环境,从而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参加全国会计技能大赛获得全国三等奖和省级一等奖。通过模拟等训练,使学生协作能力、理论知识应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高。

建立了大庆市龙鑫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炼化分公司财务处、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财务处、黑龙江石油化工厂等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良好的育人与实践环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特别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明显提高,缩短了学生工作之后适应工作环境的时间。基地每年接纳实践学生人数达到学生总数的80%,保证了实习效果。

三、实践教学的效果

(一)会计类人才的推广交流和就业比重逐年增加

通过互访、调研、学术交流等形式多次与相关院校接洽,推广了“会计类应用型人才“1122”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在人才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益,毕业生深受社会好评。近3年的会计类大学生就业率呈上升的趋势,就业率为73.91%,78.70%,90.21%。就业前景较为乐观。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会计类专业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了解并认可本专业及其毕业生。

(二)会计类人才的职业资格通过率逐年提高

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和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三年来,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在上述二项资格考试中均保持80%通过率。在注册会计师资格证考试中30%以上同学能够单科通过,在大庆地区会计界引起了较大反响。

(三)会计类人才的就业能力不断提升

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中华会计网校杯”财会实务大赛、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黑龙江省市场营销大赛、东北石油大学挑战杯大赛和经济管理学院招聘模拟大赛等各种赛事奖项。毕业生还有的“全头螺旋刷毛牙刷”、“热感应自动出烟盒”等十项发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研发改良的“节能、环保型玉米餐具”拿到国家级环保认证,并已由哈市一家高科技环保公司批量投入生产。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果显著

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先后聘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炼化公司等单位专家为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2人担任黑龙江省管理学会常任理事,4人担任大庆市会计学会理事,3人担任股份公司独立董事,2人担任咨询公司兼职顾问。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5人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2人取得注册评估师资格,2人取得理财师资格,3人取得律师资格。“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果,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师资保障。

(五)会计类毕业生赢得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通过调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东北石油大学会计类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夯实,综合素质过硬,工作作风严谨,秉承并发扬了务实、奉献的大庆精神,获得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

专业培养的人才整体素质良好,适应社会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学生家长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考研与就业状况都比较满意。此外,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评价也较高,根据对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近3年毕业生的满意度分别为93.77%、94.56%和96%。说明了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优良的办学传统、师资力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六)教学研究与改革成绩斐然

完成“会计学”校级重点专业建设,建成电算化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学3门校级优质课,《高级财务会计》校级重点课正在建设;承担省级教改项目14项、局级教改项目9项;发表教研教学论文17篇;获得省教育厅、省高教学会优秀教学成果等奖励7项(篇);出版国家级教材2部,省级教材3部,优秀教材奖8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3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竞赛2项;省级优秀教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以上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为培养高素质会计类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