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机场实训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所有的帐记好了,接下来就结帐,每一帐页要结一次,每个月也要结一次,所谓月清月结就是这个意思,结帐最麻烦的就是结算期间费用和税费了,按计算机都按到手酸,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出错,要复查两三次才行。一开始我掌握了计算公式就以为按计算机这样的小事就不在话下了,可就是因为粗心大意反而算错了不少数据,好在霞姐教我先用铅笔写数据,否则真不知道要把帐本涂改成什么样子。
篇2
我县辖区内所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商品交易市场、个体工商户、临时性摊点。包括各种生产企业(产品质量除外)、商品流通企业、各种服务行业;各类生活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以及商业活动集中区域;适宜利用巡查方式进行监管的各类经营活动。
二、市场巡查内容
(一)检查辖区内各类经营主体资格:
1、是否按规定办理营业执照并将营业执照置于住所或者营业场所醒目位置;
2、是否在核准的地址从事经营活动;
3、使用的公章、名称是否与营业执照上核准的名称一致;
4、是否存在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营业执照的行为;
5、是否进行年检、验照并查验贴花;
6、是否超过营业执照上的经营期限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二)检查经营者的经营行为:
1、是否未取得专项审批而擅自从事该项经营;专项审批证件是否有效、内容与登记事项是否一致;
2、是否超越核准登记的生产经营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3、生产加工企业使用的商标是否注册或授权使用,未注册商标使用情况,是否有商标侵权行为;
4、抽查检验商品,看是否有销售伪造产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假冒、仿冒他人知名商品商标、名称、包装、装璜装饰,标识不全,过期失效、变质,数量不足,掺杂掺假商品的行为;
5、是否有虚假广告或对商品质量、服务、功效适用范围作虚假宣传的行为;
(三)检查经营者履行制度及义务的情况:
1、商品明码标价签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内容是否真实、货签是否对位;
2、是否从正规渠道进货,是否建立商品进货查验制度;
3、农资、化学危险品、食品经营者是否索证索票存档备查,是否建立购销台帐;对售出的商品是否提供信誉卡或发票等售货凭证;
(四)检查市场经营管理者履行责任的情况:
1、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的主办单位是否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履行所办市场内部安全、卫生及商品质量管理等相应制度的职责。
2、市场主办单位对市场内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义务和职责实情况,是否建立和完善索证索票及进货查验等制度,是否对不合格食品采取“拒绝入市”措施,是否设立违法经营者违反食品安全行为的“警示牌”。
(五)完成上级及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和完成的其他市场监管任务。
本季度开展了元旦、春节市场整治,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并及时收集信息、材料,做好材料、报表的上报工作,做好了本季度的节日市场、食品卫生、安全生产、清理无照、户外广告监管、粮食市场检查、红盾护农保春耕等各类专项市场检查工作,并建立定期检查制度。
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
1、证照市场专项检:年初是一年一度个体验照工作,基层分局、工商所结合验照、企业年检工作安排及时对辖区内个体工商户的证照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进行验照(年检),以及平时的日常监督,开展此项巡查我局共出动检查人员515人次,车次199次,检查经营户4680户,责改15户,立案2件。
2、开展食品安全检查:结合节日市场检查及专项工作的安排,我局对辖区内的经营户进行检查,此项工作我局共出动检查人员360人次,车次151次,检查经营户2346户。
3、校园周边食品市场检查:根据我县县委政府的安排,在年初由我局组织防疫、物价、文化、公安等部门对全县的校园周边食品市场进行清理整顿,此次专项检共出动检人员94人次、检车车辆26车次,检查经营户152户。
4、农资市场检查:扎实开展红盾护农保春耕行动,“红盾护农保春耕”专项执法行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把支持农业抗旱救灾和春耕生产作为当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全力以赴确保农资市场规范有序,农资流通渠道畅通,农资产品消费安全,把今年的“红盾护农保春耕”专项行动抓紧抓好抓出实效,为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深入开展“红盾护农保春耕”专项行动,我局结合辖区实际及个体验照工作及时对农资经营情况进行检查本季出动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人员177人次、出动执法车辆63台次、印发宣传材料1700份、开展宣传活动16次,检查农资经营户562户次,在日常巡查中,加强了对这些经营户进行宣传、学习农资经营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对部分合法经营但在经营过程中方式方法不规范的经营做了相关农资经营常识进行指导,如:“设置农药专柜”、“价格公示”、“亮证经营”、“如何规范建立进销台帐”。
5、节日市场检查:开展了元旦、春节市场整治工作,此项专项检共出动检查人员115人次、检车车辆50车次,检查经营户553户。
6、消防安全市场检查:结合节日市场检查及专项工作的安排,开展了消防安全市场整治工作,此项专项检共出动检人员16人次、检查车辆8车次,检查经营户32户。
篇3
1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概况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创建于1992年,2004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为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4年成功升格为本科院校。经过25年的发展,学院已成为云南省同类院校中综合实力强、办学特色鲜明、专业设置合理、办学水平高、教学质量领先、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职院校。2011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云南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唯一的一所民办高校。学院始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不断探索高职教育规律,深化“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模拟仿真、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到目前为止,学院已经与上百家企业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校企合作社会服务实训基地就是其中之一。
2昆明国际长水机场实践基地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是全球百强机场之一,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和连接欧亚的继北京、上海和广州之后的第四个国家门户机场。航站楼内百强商家云集,是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服务的最佳平台。
2013年5月13日,学院与机场实现了校企合作,共创共建共管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校企合作社会实习实训基地。学院成立长水机场校企合作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教学工作部等职能部门按照致力于培养“品德高尚、技能娴熟、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的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标准对实习、实训学生进行了严格管理,尤其是学院以爱心育人,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这所难,为学生办好事、办实事,在短短的时间里,投资了近60万元,使其成为了学院校企合作关系中最大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为适应人才培养需要,满足机场对服务项目的要求,学院坚持一个中心(做好岗位服务工作),加快两个转变(由学生管理转变到准企业管理、由学生身份转变到员工角色),夯实三个基础(安全稳定、后勤保障、内务作息),实现两个目标(打造精品项目,造就精英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3长水机场社会实践基地的构建与评估
为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探索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新模式,构建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输送渠道,实现资源共享,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全力推进了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校企合作项目。
3.1工作思路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将作为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校企合作的重点项目长期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校企合作的路径和方式,以求形成校企合作的典型模式进行推广。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志愿服务工作为平台,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进行深度合作,并作为学院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训练的主要教学场所,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共同开展一系列职业化教学及实习活动。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规定及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校企合作项目要求,学院优先选派优秀学生参加机场服务工作,完成既定工作后获得相应学分。凡到长水机场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均认定为校外顶岗实习,并按照相关规定对实践学生进行考核评定。
3.2人员配备及职责
学院成立长水机场校企合作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二级学院工作小组以及带队指导教师工作组,配合机场管理方做好各项工作。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做好志愿者招募、培训和项目运作工作;做好服务期间志愿者的培训、学习、业余文化生活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学校与机场的协调工作,及时反馈信息并解决突出问题等。
二级学院工作小组主要负责配合机场管理部门做好志愿者招募、培训工作;做好辅导员、学生干部动员、宣讲工作;做好教学调整安排、考核方案以及考级考证强化安排等。
学院要求指导教师常驻机场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及指导工作,做好机场与学校信息互通;配合机场工作人员做好志愿者岗前培训及上岗排班等工作;做好志愿者日常到岗管理、工作质量监督、排班考勤等工作;做好志愿者思想沟通工作,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问题。
3.3相关设备的配备
根据机场实际条件以及实践学生生活需要,学院后勤处、信息中心等职能部门配备齐全学生生活所需的淋浴房、宽带、电话、洗漱台、床、桌椅、衣柜、面盆、晾衣架等生活设施设备,保障实践学生的日常生活所需。
3.4工作措施
3.4.1成立机场实践学生招募工作小组,做好校内社会实践学生的招募工作
由学院统一组织,各二级学院积极配合,经面试及政审后再向机场管理方提供实践学生名单。
3.4.2按照服务岗位及要求,选拔适合工作要求的学生
(1)现场问询服务岗位,要求形象气质佳,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担任。
(2)行李手推车服务岗位,要求责任心强,吃苦耐劳的学生担任。
(3)行李打包服务岗位,要求动作敏捷,服务意识强的学生担任。
(4)电瓶车服务岗位,要求有驾照,一年以上驾龄的学生担任。
(5)行李寄存服务岗位,要求心态平和,责任心及服务意识强的学生担任。
3.4.3做好校内岗前培训工作
学院学生工作部、教学工作部组织做好实践学生的培训工作,学院提供培训教室,指导教师负责全程跟踪及考勤,以便实践学生及时到岗进行工作交接。
3.4.4做好实践学生的教学工作
学院教学工作部、继续教育学院、各二级学院对所涉及实践学生的校内课程进行调整,各二级学院根据招募学生具体情况进行课程调整,做好专业课程学分的归并工作;部分课程在机场完成教学,各二级学院根据各专业特点灵活处理。
3.4.5实施实习考核制度
由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就业创业部、教学工作部联合机场管理方对实践学生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按照机场管理部门相关工作要求及工作职责进行考核。由机场管理方负责工作业绩考核,协同学院团委评定志愿工作考核分数,比例占50%;指导教师及学生处对实践学生日常表现及出勤进行考核评分,比例占30%;按照实习进行考核,实习成绩与校内实训成绩互认,提交实习手册及相关总结考核材料,实习评分比例占20%;对完整参加并表现良好的学生,综合素质学分以满分(12分)记,公共选修课记6学分,社会实践记2学分,其他课程按照考核总分给予成绩及学分互认;考核成绩不合格则按照学籍管理规定进行相应处理。
3.4.6做好驻地日常管理工作
学院学生工作部、校团委、二级学院选派指导教师驻长水机场,负责所有实践学生在机场驻地的工作、学习、生活管理,全程参与校内外培训及机场实践学生的管理,协助机场管理方进行分组、分班、分床位等。及时处理日常问题及矛盾,召开专题会议,负责考勤及评优考核、干部选拔等。参考机场工作要求撰写《志愿者工作管理细则及服务指南》、《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安全操作手册》、《志愿者服务考核及评优标准》。
3.5建立突l事故应急处理机制
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突发事故、事件时,应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将防范和处置工作纳入到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故、事件的危害,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紧急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3.5.1成立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学院领导和机场管理方负责人共同担任。领导小组成员中有1人作为驻长水机场的管理人员对实践学生直接进行管理。
3.5.2制定突发事件的预防措施
(1)加强安全警示教育工作。在校期间,任课教师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结合本课程情况,对学生开展日常安全教育和职业安全教育。
(2)学生参加校外实习和其他实践性教学活动时,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3)驻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管理人员要树立责任意识,发现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存在不安全、不规范、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时,要及时制止,并立即向其家长和学院通报。
3.5.3形成应急处理程序
(1)驻地指导教师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维持秩序,及时了解、汇报事故情况;做好现场信息的收集及现场人员谈话记录、签字等工作。
(2)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及相关人员,进一步详细了解事故发生情况,做好相关人员思想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3)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事故、事件发生情况,研究处置办法,协助机场等相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
篇4
目前通行的旅游日语课程教材《导游日语》,以掌握语言知识点、中日社会文化和导游工作技能为主要内容,从实际看其内容已不能完全满足日语导游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笔者认为除了课本内容外,还要增加社交礼仪、时事政治等方面的拓展内容,选用或自编贴近生活、实训实用的课程教材。旅游日语课程按照导游带团的行程,分为机场迎送、车上导游、酒店入住、餐饮娱乐、景点观光和购物消费六个模块,它们囊括了旅游过程的食、宿、行、游、娱、购。依据这六个模块,笔者把本课程设计为知识篇和实践篇两部分,知识篇主要包括导游常识、中日社会文化、口语会话等内容,让学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提升作为日语导游的全面素质;实践篇以入境游的一系列行程为主线,通过“模拟导游”,实训实践日语导游业务流程。教材内容重点是:1.中国文化,这部分内容要提炼传统文化精髓,做到现代文化与时展紧密结合,补充相关课外知识,如中国节日、少数民族、宗教艺术、菜肴书画等,并同时补充了解日本历史、文化、礼仪及生活细节等知识,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2.名胜古迹介绍,选择代表性景点导游讲解,如水立方、长城、明陵、兵马俑、岳麓书院等,让学生从历史、人文、民俗、地理等角度,多方位、知识性地掌握日语导游词讲解技巧。3.导游会话及导游业务,教师授课过程中通过“模拟导游”的方式指导学生,在掌握日语导游常用词汇、句型等会话用语的同时能够口语讲述导游工作程序、职责范围、服务技巧、常见问题的预防处理等导游服务的基本原理、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同时注意训练工作中自然大方的仪表仪态,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
旅游日语课程实践性强,需要教师课本联系实际,不断创新、完善教学方法,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挖掘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最大限度地实现旅游日语课程学以致用的特点。教学上教师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差异化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能力,注重学生参与、教师点评。
1.讲授法与多媒体辅助
旅游日语课程教学要始终坚持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作用,进行全面的课堂教学改革,采取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性格特征、思维特点的教学方法,尽可能把枯燥的日语知识化为形象的、容易接受的内容,坚决避免填鸭式、满堂灌。教师要尽量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学习日语口语、导游技巧,把握日语导游工作特点。教师要充分地研究教材,课堂上精讲多练,教学中尽量使用日语授课,进行语言交际互动,积极运用多媒体观看日语影视、综艺、风光片等内容,通过编演日语话剧、到旅行社实习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日本社会文化,真实体验日语导游工作情境。
2.情景法与任务驱动
旅游日语课程要始终坚持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模拟情景或真实情景对导游的各种服务场景进行实训,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基础上,结合精心设计的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创新的能力。情景教学法主要通过机场迎送、车上导游、酒店入住、餐饮娱乐、景点观光和购物消费六个模块的导游接待为会话范例,将导游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日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导游技巧。如讲授“机场迎接”内容时,先通过提问、共同探讨导游在机场迎接时必需的准备工作和具体事项,然后让各小组成员课下自制旗帜、喇叭、接机牌等道具,下次课时,通过视频、录音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机场迎接时应注意的问题及惯用句型,营造出会话情景,让学生愉快地投入并充分地调动学习积极性。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围绕一个共同的导游任务,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真实情境。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导游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任务驱动教学法特别适合旅游日语这门口语化、实训化强的课程。
四、评价方式
旅游日语课程的实用性要求教师优化考核评价标准,加大实训考核比例,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适当引入企业人员参评。
1.过程性评价
平时的课堂授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现场评价,可以口头评价,也可以表格评价,具体方式是:首先学生自我评价,在学生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或导游任务后,从知识运用的准确度、表现形式的完美度,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其他学生评价,一名同学回答问题或展示完毕后,其他同学给出评价,指出优点,提出改进之处;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教师在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之后做出补充评价。
篇5
2008年3月,国务院同意海南设立国际旅游岛综合实验区,随之海南省出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地理上的优势及其国家和地方政策上的支持,使海南旅游业迅猛发展,尤其国际游客的人数逐年递增。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急需一批既有旅游专业知识,又有较高专业英语能力的实用型人才。而针对本校英语专业学生所开设的《旅游英语》这门课程就本着高职院校教学的要求:“以服务地方旅游业为宗旨,以提高学生就业为导向。”在课堂教学中重实践,学生在课堂中熟练掌握导游带英文团各个环节,能用英文讲解重点的旅游景点景区,因此情景教学法非常适用于这门课程的教学。
2.情境教学法的定义
情景教学法是指通过图片、幻灯片等手段为英语学习者创造一个必要的英语学习环境,以使他们更直观地学习英语。即采用实物、动作、图片、幻灯片、录音、表演及师生对话、情景模拟、游戏、比赛等手段,运用电脑的一些软件进行情景教学。
3.本院英语专业学生《旅游英语》学习的现状
3.1学生旅游专业知识欠缺
英语专业学生,在入校前一年半的时间都是进行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重点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而《旅游英语》这门课程作为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只是在第四和第五学期开设,学生之前没有与旅游相关的知识。
3.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尚未完全成熟
由于学校办学年限短,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联系正在逐步完善,就《旅游英语》这门课程来说,目前主要是旅游酒店、免税店、外币兑换中心等,而针对导游这方面的实训基地还相对较少,所以学生就少了校外实践训练。
3.3理论教材和课堂教学之间的转化
理论知识如何用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法呈现出来,这对高职高专学生非常重要。过于教条,就会使学生少了学习的兴趣;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导游技能和对语言的掌握毫无益处。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教材的选择上本院不仅贴合了导游带团的各个环节,而且包含了海南省重点景区景点的导游词。把这些书本上的知识在课堂上呈现出来,学生不仅掌握了旅游知识技能,又训练了口语表达,是目前《旅游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
4.情景教学法在《旅游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4.1角色扮演体会情景法
正如以上所述,本校英语专业学生之前并不具备旅游相关的知识,利用此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直接扮演导游这个角色,让学生模拟导游带团直接熟悉导游在现实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掌握常用的英语表达方法,这符合高职高专的教学的要求:“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发现《旅游英语》这门课程和之前学习的英语基础课程的区别:更注重口语的表达,导游技能的掌握,而不是单纯单词的学习,文章的阅读翻译等。
4.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再现情景法
在导游工作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景点景区和城市导游词的讲解,在课堂教学中,单纯地学习导游词很枯燥。此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景区景点的需要重点讲解的景点通过图片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理解书本上的英文导游词之后,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语言讲解出来,也可以发挥学生的语言优势,根据图片自由编一个小故事等。这样学生就不会惧怕冗长的导游词的学习,反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3视频等声像材料再现情景法
通过图片展示、角色扮演,学生对导游工作的内容有了形象的感知,此时播放导游在真实工作中的视频,使让学生将课堂中学习的零碎片段连接在一起,同时也使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练习英语的听力,更直观地了解感知导游带团的程序、注意事项,掌握常用的交际用语。
5.以一节课为例,利用情景教学法设计课堂
以Chapter 1:Receiving Guests为例:
5.1教学设计
视频展示一段导游在机场首次接待客人的片段,让学生了解导游工作的流程。此后学生扮演导游,去机场第一次接待客人。模拟两种情景,一种为散客的接待,一种为团队的接待。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导游,一人扮演旅游团的领队或是散客,之后进行角色互换。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掌握在机场首次接待旅游团和散客的流程,注意事项,紧急事件的处理方法及其常用的英文交际用语,教师做最后的评价。
5.2教学过程。
5.2.1视频展示导游机场首次接待客人,导入本章话题。
5.2.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本中的对话。教师概括导游首次机场接待客人步骤和常用的交际用语。
5.2.3模拟情景。学生两人一组,分别扮演导游和散客;导游和旅游团领队。表演首次在机场接待客人,清点团队人数及其行李,处理客人丢失行李等紧急事件,护送客人上大巴车。
5.2.4教师对学生的表演给予评价。总结课堂重点、难点,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
6.结语
《旅游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最为重要,而情景教学法以它独有的优势,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使学生实现学校和岗位的对接,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松.海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区域经济,2010:44-47.
[2]张燕.Role-play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职教广场,2011:230-231.
篇6
对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在校期间考取导游证是重要的学习任务,也是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敲门砖。导游证的获取,一方面在于考核学生对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导游基础、导游实务、汉语言文学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考验学生的现场讲解、特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对于还没有拿到导游证的在校“准导游员”,各校在夯实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都会安排导游实训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培养、造就服务于旅游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高考证通过率。校外实训是导游实训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战场,也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飞跃所在。优化校外实训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导游实训主要内容
我国导游翻译界著名人士王连义认为,当今导游员要真正做好导游服务工作,真正成为旅游者和自身工作单位所喜欢的导游人员,必须当好“员”,即国情讲解员、导游翻译员、旅游协调员、生活服务员、安全保卫员、情况调查员、座谈报告员和经济统计员。要当好这“员”,导游需对其服务工作做到细致周到、无微不至。一般而言,导游服务大体分为导游讲解服务(沿途讲解、参观游览现场的实地讲解及座谈、访问和某些参观游览地的口译服务)、旅行生活服务(旅游者出入境迎送、旅途生活照料、交通安排、安全防范、购物与娱乐引导及上下站联络等)、短途交通服务(兼任驾驶员,为旅游者在市内或市郊旅行游览时提供交通、讲解服务)。
导游实训教学内容设置基于导游员真实带团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一般采取“任务导向、情境教学”的教学活动模式。受教学时间、场地、资源配置等条件限制,教学一般采取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种方式。在课堂实训中,教师一般安排的内容有行程计划表分析、团队分析、导游词创作、导游词讲解、沿途导游设计、行程单设计、讲故事与做游戏、歌曲与诗词表演等。有的内容在课堂实训中无法实现,或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就需要借助课外实训,火车站/机场接团、办理酒店入住手续、核对商定旅游日程、旅游产品促销、购物退换货的处理、游客就餐服务等。此外,校内的情境模拟缺乏真实性,要增强实地带团气氛,让学生了解导游带团的全过程,提高实际带团技能,校外实训的方式技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校外跟团学习的流程
增加导游业务课程的实习实训机会,一般而言,班级组织出游活动,学生跟随专业导游学习带团服务流程、操作技能,以及节假日到旅行社、景区景点兼职锻炼,都是不错的方式。在每次带团实践中,学生按照“接受导游任务、制订行程计划、组织实施旅游团队活动、处理团队的各类事件、顺利送团、回社总结”等导游员岗位工作流程进行职业技能训练。
具体而言,以资深导游带队、班级出游跟团学习为例,对于一次完整的校外郊游,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环节的工作:①出游前,教师要求学生以跟团准导游的身份熟记沿途景点、旅游目的地的景点知识,做好心理准备、形象准备,备好相关的物品;②到指定地点集合后,练习集中清点人数、行李。在随后的行车途中,可考核学生对于漏接、错接、空接旅行团及误机(车、船)的处理,并请资深导游当场点评;③去往景点途中,让学生轮流致欢迎词、做沿途导游讲解。依次组织途中游戏,表演节目。到达目的地后,分组引导下车;④分组分配好入住房间、掌握住房分配名单,协助导游办理住店手续,照顾行李进房。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酌情安排要求调换房间等“事件”,锻炼学生的应变处理能力。离店时,协助导游集中交运行李、办理退房手续、集合上车;⑤到达景区景点,学生依次轮流充当实习导游,给大家介绍游览景点。讲、导、游相结合,观摩学习资深导游的现场讲解。在游览过程中,还提醒学生做好监督协助、联络协调等工作,注意保护旅游者安全;⑥到达饭店,向导游学习如何做好餐饮服务。此时,教师可酌情安排要求换餐、单独用餐、提供客房用餐、增加菜肴饮料、自费品尝风味等“事件”,现场教导学生对个别要求的处理方法;⑦返程途中,学生再次轮流做返程导游讲解。回顾当天活动,宣布当晚或次日的日程安排,提醒注意事项,安排叫早服务。若是行程结束,学生还需练习致欢送词、发放“游客意见表”、引导下车、移交行李、办理离站手续。
三、注意事项
除了班级组织出游进行现场模拟导游外,校外实训通常还有定期组织学生到旅行社参观、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等方式。在学生正式进入社会走向导游工作岗位之前,班级出游模拟带团实践无疑是最好的学习体验方式。要想取得实质性的学习效果,教师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旅行之前做好调研。为了让大家有一次愉快的旅行,教师要多比较几家旅行社,挑选几个旅游目的地,询问学生的旅游意向。一方面尊重学生的意愿能得到最大范围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顾及学生的经济能力,让大家体验性价比最高的旅行。除此之外,教师要先自行考查景区,了解实训路线,做到心中有数。还应与旅行社协商,请求派遣该社最优秀的导游带队前往,以便学生效仿学习。
2.旅行前制定计划、布置作业。出行前,教师应制定导游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并为学生做实训教学的专题讲座,校外实训不是纯玩,而是带着实训目的。因此,学生也要制定任务计划书,包括每位同学扮演的角色、具体的任务分配情况及承担的职责等。例如,准备好导游词讲解、游戏活动、节目表演等。上交实训指导教师进行审核,由指导教师提供指导意见。
3.全程有效控制引导。在实施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都由学生来操作完成,教师负责指导监督。保证学生充分体验导游服务的全过程,掌握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及环节之间的衔接。学生完成任务后,导游、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服务技能和水平做现场点评。鉴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教师还需合理引导审美,全程可利用相机、摄像机把典型的实训教学过程场景记录下来。
4.全程关注学生的安全。外出旅行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人身安全,校领导也会千叮咛万嘱咐,带队教师应深知责任重大。因此,每逢旅行车中途停车、到达一个景点、住宿、自由活动时,都要反复清点人数,交代注意事项。
5.做好总结评估。回校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分析实训情况,教师对照教学目标从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经验和措施等几个方面撰写实训教学总结,学生写出实训小结,分析利弊得失。
通过校外实地实训,学生对导游的实际工作有了更深切的了解,掌握了必备的带队技能,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有了应对策略。只有具备这些旅游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旅游局.导游实务[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江波.模拟导游[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篇7
发展现代综合物流,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发展现代综合物流,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现代综合物流是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重要措施;现代综合物流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一、杭州经济及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是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及杭州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大举措。杭州从“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的高度,以完善大都市物流功能、增强大都市综合竞争力为导向,坚持扩大开放,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围绕都市配送型、产业基地型和行业分拨型三大物流重点发展领域,大力培育物流市场,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提高物流设施现代化水平,优化物流产业空间布局,使现代物流成为提高企业物流效率、提高城市集聚与辐射能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把杭州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和浙江省的综合物流中心。
近年来,全社会的现代物流理念已初步树立,物流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物流市场体系逐步形成,物流企业开始步入正常发展轨道。根据浙江省统计局调查得出的结果:一是物流需求规模扩大较快。2006年浙江社会货物物流总额39469.25亿元,比上年增长22.3%,每亿元生产总值带动物流需求2.52亿元;物流业增加值为1472.46亿元,比上年增加17.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66%,占生产总值的9.41%。二是物流业增加值稳步增长。2007年,浙江物流业增加值为1328.5亿元,比上年增加18%左右。三是物流业务量快速增长。2007年全省货运量为14.85亿吨,居全国第三位,比上年增长21%左右;全省货物周转量超过2600亿吨,比上年增长23%左右。其中水运、空运物流依托独特区域优势和发达的地方经济,发展尤为迅速。总体来看,杭州现代物流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国际物流发展迅猛
航空物流蓬勃发展。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为国内重要干线机场,该机场2007年旅客吞吐量累计达到1173万人次,同比增长18.3%,在全国民用机场中排名第8位。航班超过10万架次,货物吞吐量突破30万吨,居全国前10位。
目前,杭州萧山机场已与香港机场管理局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合资合作。香港机场将帮助萧山机场进行航空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并无偿提供人员培训。杭州萧山航空物流中心的建设,为浙江及其周边区域众多的IT等高附加值产品空运提供了条件。
(二)城市物流快速发展
2007年杭州经济总量将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人均GDP按2007年平均汇率和户籍人口计算可超过8000美元。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卖店、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等新型流通业态快速发展,连锁经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社会化物流企业提供了市场需求,促进了城市物流配送的发展。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和旺盛的购买力吸引着国际“商业巨鳄”纷纷“抢滩”,麦德龙、家乐福、欧尚、百安居、好又多、欧倍德等约20家著名零售商已登陆杭州市场,城市物流的国际化日益显现。形成了国内外连锁企业、购物中心等企业的竞争与发展的局面,孕育并成长了如杭州富日物流等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
(三)企业物流设施建设加快
几年来,杭州市的工业企业物流注意资源整合,创新管理,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工程,并采用立体仓库投入企业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中国外运(集团)浙江分公司、杭州富日物流、杭州八方物流已能够提供较完整的物流服务;浙江八达物流、绍兴轻纺城国际物流中心等公司积极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浙江华瑞化纤、杭州v康电子商务的网上交易和物流配送业务成倍增长,杭州市新华书店系统、邮政系统、烟草系统等物流配送工作成效明显。与此同时,一批物流设施项目加快规划建设,传化物流基地、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超市配送中心等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浙江物产物流中心、杭州富日低温冷藏物流配送项目、浙江天天物流钢材配送等一批国债项目开始启动;上海―萧山国际集装箱海陆联运中转业务开通。浙江富阳口岸正在开展进口废纸从宁波港转关到富阳的试点工作,已被国家检验检疫局认定为全国首家试点企业。
二、杭州市现代中等职业物流教育存在问题
(一) 物流专业的自身特色不明显
物流是近年来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在政府和企业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物流教育的热潮。在热潮中我们清楚地看到物流出现在中职教育中,但是物流学科边界模糊,专业核心技能尚未形成,很多中职学校的物流专业都在原有工商管理、国际贸易、运输管理等专业上演变过来的,缺少物流专业的自身特点。很多中职院校物流专业建设不成熟,没有突出特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目前我市现有的中职物流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办学指导思想不明确,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短缺,实践性教学投入不够,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现代物流管理的要求,课程内容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差距较大,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简单化,理论研究不够等等,没有真正突出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特色。
尤其是杭州的物流主要集中在配送、仓储、包装、储运等方面,在日常物流教学中往往根据现有的模式集中在报关、海运、贸易等港口物流课程,这明显不适应于杭州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也不利于形成本地的专业特色,更不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
(二)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指导思想
中职学校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缺乏明确的人才定位。许多学校培养目标宽泛,对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将来能够从事何种物流岗位没有认真研究。另外,比较严重的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五花八门的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品种之多,让业内人事都搞不清哪种是比较适合就业需要的,哪种是纯粹为了考职称加工资的,哪种被社会认可含金量较高的,该方面管理的混乱对物流教育造成了负面影响。物流职业资格认证是否起到应有的作用,其知识体系能否满足企业的需要或者能否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又或者纯粹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对该校的考核而设置的这种缺乏应用性的人才培养项目,值得我们大家共同反思。而且我们应该看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往往是在物流行业中从事低层的操作性工作,而现今的教学中往往注重深层次的理论管理的学习,而大段的理论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学生的就业帮助也不大,同时忽视了简单的基本操作及实训教学,这对实践技能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
(三)高素质的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是生命线,培养出具有研究能力、具有国际水平的教师是在物流领域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学校从事物流教育的多是从管理、经济、计算机等专业转行而来,物流知识不系统、不全面、不扎实,而且目前教育体系的大部分教师缺乏物流实践经验,不懂得如何去实践操作,对于实训教学采取能躲则躲的态度,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学习。
(四)缺乏符合中职生的精品教材
由于目前物流教学善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物流的教材和学习资料还不统一,五花八门,缺乏权威性。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的系列教材还极其缺乏,有些教材是属于高等教育系列的,对于中职类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学习。而且对于杭州地区这类非港口物流中转地来说,有很多港口性质的课程只需要了解,而非重点学习,这往往与教材安排产生冲突。如果教师按照书本的内容来讲,繁杂的定理和推导,对于中职生来说是无法接受的,而且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与中等职业的教学理念也完全不同,这也必将影响中职物流教学的质量。
(五)学生专业技能实践场所欠缺,校企合作稀少
由于物流专业实训设备的投资额较大,中等职业院校一般情况下无法投入巨额资金,所以学生在校内无法完成必要的物流技能训练。同时物流企业一般也不原意成为学校的物流实训基地。不原意接受学生实习。因为一旦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就给这些企业增加了许多工作和责任。一方面要安排指导人员以及实习场地和实习用具,如果企业以无回报的方式来完成这些工作,是基本不可能的。企业对职业教育不愿承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对学校的设备投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缺乏应有的支持。目前学校与企业在产学研的联合方面困难重重,导致中职院校的物流实践教学薄弱。
(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简单化
长期以来,物流教育主要是课堂授课,注重理论上的传授,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差,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目标上的差距。长期以来物流教育一直培养的是满足某一个岗位的专门人才,在教育模式上就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创新差。(2)办学体制的问题。没有一个竞争机制与环境,是不可能造就出合格人才的。物流教育只看到对物流人才的需要,而忽略了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学生仅仅掌握的是书本的理论知识,而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创新。(3)对教学基本规律的研究不够,缺乏对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理解,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国外已经是成功的教学模式,在我们物流教育中却应用的较少。
三、杭州现代中等职业物流教育的改进方法
(一)加强中职院校专业建设,突出专业特色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现代物流业需要“宽口径、厚基础、综合性、应用性”的复合型人才。对于中职物流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其职业定位对应的不再是单一的职业层次,而是一个职位层次带。杭州的物流业发展要求多培养仓储类、配送类、包装类、空运类、类的人才,因此需要重在培养操作型为主的高素质劳动者如仓库管理员、配送员、叉车工、报关员、电脑操作员、网络管理员等。
同时可以成立杭州地区中等职业物流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并参与专业建设。成立由行业组织、企业等参加的物流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企业需求和发展,通过分析、研究、研讨和咨询等活动,参与物流专业发展规划、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教学方案的制订,帮助学校构建灵活有效的课程体系,并对实践教学过程和毕业生的就业提供必要的指导,加大对物流操作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和企业对物流操作人才的需求。
(二)构建、改革物流课程体系,形成适应杭州地区需要的课程设置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要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校首先要根据物流专业的特点和学校自身的情况来确定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操技能。可以把中职物流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定为:现代物流基础、物流客户服务、物流配送、物流运输、仓储管理实务和报关实物。并且按照学生的级别,由深到浅、从基础到专业,循序渐进的安排课程顺序。
(三)加快物流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建设直接关系到中职人才的培养质量,而“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是中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要素,也是中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特色之所在。建立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物流师资队伍是开展物流教育、办好物流专业的关键。因此,必须做到: 1、加大多学科人才的引进力度,并为在任教师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机会,创造一切条件带动全体教师一起成长,共同进步。学校可以派教师去各具代表性的企业参观、实习。2、专家进行引领,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因素。离开了专业人员等“局外人”的参与,校内教研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的反复,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可聘请区、市、省教研室的教研员作为学校教研活动的专家指导团,提高教研活动效率。
(四)选择符合实际需求的教材,合理利用、选择教材
本课程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课程从内容上应该包含原理、实务两部分,理论教学遵循中职教育“必需、够用”的原则,实务教学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注重案例教学,运用物流运作管理中的案例,关注企业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发生的新问题。 通过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物流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考取相关物流职业资格,取得“认证”。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材的选用极其慎重,考虑到学生的素质和水平,必须将部分教材的内容进行处理,有些内容极其抽象,难以理解,作为教师应该事先对其进行概括,将内容化繁为简,化大变小。例如,在讲到仓库堆码方式的时候,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搭积木的方式自己领会堆垛的方式,相对来说,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五)创新改善教学方法
1、现场教学法
专业课的某些内容可以直接在实习基地或实训室进行教学,可边讲边做。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是直观性强,可把所学知识马上付诸于实践。这样使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掌握,而且印象深刻。现场教学和参观法要求教师带学生到货代公司、物流公司上课和参观,可由教师亲自讲授,也可请技术员、工人等有实践经验者讲授。学生可以边学边做,获得一些实际本领,通过参观,学生获得了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牢固掌握,还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仓储管理实务》这一门时,可安排学生到企业的仓库或者专门的营运仓库进行参观学习,通过现场仓库管理员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仓库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2、案例教学法
大量的案例研究对本专业非常重要。由于其专业性质决定了理论学习多于实践操作,故学生会对周而复始的理论学习产生枯燥与反感情绪,如果这时增加适当的案例分析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在中职学校使用,采用案例教学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结合教学上的讨论法来进行。比如,在讲到物流中心的选址与规划时,先把物流中心选址应该考虑的因素一一列给学生,并详细的讲解每个因素的内涵,然后再提供一个有关物流中心的案例,让学生自己阅读案例内容,结合学过的知识,思考案例中物流中心的选址是如何进行的,最后分组讨论和发言,再由老师来进一步总结。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开展积极的讨论,可以发扬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第二种是结合教学上的发现法来开展。比如讲到物流配送路线的选择时,先举出一个有关配送路线选择的案例,并让学生先阅读案例,问他们会选择案例中的哪个路线作为他们心目中合适的路线。通过这样,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探索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启迪学生,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且做最终的总结。学生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能够巩固知识。
3、直观教学法
考虑到物流专业所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枯燥,许多事物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教学直观性原则,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直接的感知。如《现代物流基础》这门课程,该课在整个物流课程中是属于基础课,但它涉及的范围最广,容纳了物流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包装和信息处理七个方面,理论性强,这为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坚持直观性原则,对于抽象的概念与原理,尽量利用图片、图表为学生讲解,如配送与采购的基本流程。对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如手推车、托盘、堆垛车等,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关的图片与影片,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视觉上的感知。
4、实验室模拟法
以核心物流业务流程为模拟对象,以物流系统为模拟平台,以先进的物流设备,如条码、电子标签、GPS等为实现手段,设计成一套技术领先、功能齐全、性价比高、实用性强的综合性物流实验室;这种模拟,既区别于传统的电脑系统模拟,又区别于物流硬件设备的简单观摩和演示,而是通过物流流程将现代物流的核心活动:订单、仓储配送、运输、库存控制、客户服务与先进、实用的物流设备串连起来,达到一体化物流的模拟效果。
(六)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企业参与运行机制
中等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依托行业、企业,双方参与,平等合作,优势互补,实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联系与合作。这样,才能激活办学机制,逐步使行业、企业成为办学主体,使中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沿着职业教育的方向健康、持续地发展。行业或企业可以通过“企业配合式”、“校企联合培养”和“校企实体合作型”等参与模式,采用“信誉型”、“契约型”和“法人型”等运行机制,与院校建立平等、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关系,使双方在利益上找到平衡点,并保持长期、稳定、健康的合作关系,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态。
我市中职物流教育任重而道远,最近杭州市也在落实物流紧缺人才培养工作,中职教育必须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机制,建立起适应社会需要的与行业联系紧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物流中职教育体系,为物流产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何倩茵,《物流案例与实训》,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张清,《国际物流与货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篇8
职教专业英语校本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贴合学生实际,结合本专业本地特点,对现存中专英语教材作有益的补充,为高一普通班停课实习前三周使用(每周4节)。针对旅游班为小班教学(20人左右),我们制定了侧重英语口语的学习,兼顾阅读的编写宗旨。计划由六位骨干教师牵头,利用网络搜索、借鉴相关教材,再改编,通过分工合作,确定了涉及交友、业余爱好、旅行、酒店、时尚、体育六个单元。教材内容结构分口语对话、阅读小品两大部分。对话围绕各单元主题,要简单实用;小品文要控制词汇量,短小精悍,不超过300字。练习设计如判断、讨论,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拟订了教材编写大纲之后,经过教师的分工合作,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中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发丰富的电子教材,多搜集图片,图文并茂。对话的教材选编是跟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内容,要浅显易懂,可分为:日常生活英语、特定场合情景交际英语、体育英语等。日常生活英语:主要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话题训练,如打招呼、介绍、感谢、道歉、打电话等,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就生活中一般场合进行基本的问答交流。特定场合情景交际英语:主要是指一些社会特定场合,如饭店、机场等环境条件下的问答反应、情景会话等。针对性强的各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如各种职场英语。中职英语教育应以突出应用为原则,更新教学内容,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对话以听力材料呈现,展现专业职场情景。对话操练部分分为对对练习和小组练习,最后总结常见句型。而对话复习课则要求以上演戏剧的方式演绎所学对话语境,并要求学生认真准备。阅读小品文,读前有生词注释,以降低难度;讨论相关话题以激发兴趣,预测文章大意。读中有猜测词义,以提高学生利用上、下文理解生词的能力;寻找关键词及标志词和符号以训练学生的查读。读后的问答题和判断题,让学生细读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集体学习,之后老师再总结语言知识点。
篇9
许多人学了多年英语却不能学以致用,其根本原因在于缺少英语的应用环境。高职英语课程要以职场交际为目标,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在职场环境中的英语听说能力,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创建适合英语教学的职场情境。作为IT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必定会从事相关的软件开发项目的立项研究,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等相关工作流程或者与IT行业密切相关的商务接待,商务会议,合同洽谈,商务出行,商务会餐等工作情境,因此创建与此相关的职场情境,并在此情境下进行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有效缩短学生在学校学习与到企业就业的适应期。 所以IT实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在IT英语教学中就显得至关重要,关系着学生是否能够顺利适应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的瓶颈对接。
IT实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首先应该基于学生毕业后所将要面临的职场环境;其次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次,设计的实训课程要适合课堂展示,以便于能够做出合理的评价,学生能根据评价更好的掌握所需要的英语技能;最后为使实训课程成为提高学生英语职场应用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还要制定合理而有效的考核体系。
一、IT实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要基于职场情境
IT实训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学生毕业后能顺利适应所要面临的工作岗位,因此高职IT英语实训环节设计应基于相关岗位群所具备的能力,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基础英语、商务英语和行业英语三大模块,提高高职学生实际交际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在实训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职场核心技能,本着培养“听、说、读、写”的英语基本应用能力的前提下,以职场情境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在职场情境下的综合素质能力,做到既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又提高IT行业背景下的职场技能,以及与此相关的分工合作,展示自我的综合素质。学生在学校中经过相关的职场实训课程后,能够顺利地实现学校与职场之间的对接,缩短瓶颈期,并有效地将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应用到职场当中去,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
二、实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取语言交际能力,语言交际能力是在实际的操练活动中获取的,而学生是操练活动中的主体,因此在实训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其主体地位,使其身临其境,才能更加有效地获取相关的英语语言技能与职场技能。实训的主要过程为“给出任务―任务指导―任务实施―任务评价”。此过程的核心便是任务实施,应该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则起辅助作用,给出工作任务,并对相关的任务实施进行必要的指导说明,最后做出总结评价,而主要的工作任务实施过程则由学生独立完成,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操作能力,体会真实的职场情境。
三、实训课程应该适合课堂展示,以便能够做出合理的评价
由于实训环境,实训条件,实训时间以及师资等限制,很难将设计的职场环境真正地带到企业现场的工作情境当中去实施,而实训室的使用也有一定的人数或使用时间的限制,所以实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最好能适合在课堂上来模拟,利用现有教室里的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设施来模拟职场工作环境,将实训直接搬到课堂上来进行,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展示整个工作流程,教师可以请企业的工作人员亲临课堂对学生工作流程的展示做出评价与指导,提出意见,以便于能使实训课程的设计更加符合真实的职场环境,使学生获得更加实用的职场技能。
实训课程的设计适合课堂展示可以让实训过程的实施更加便捷。教师在讲授了相关的IT英语知识以后,可以随时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工作任务,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工作情境,并对任务做出相关的指导,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如何去准备实施此任务,如何利用教室里的条件去模拟职场环境,而教室就是实训室,就成了一个模拟的职场工作环境。教室可以演变成接待室、机场等候厅、会议室、餐厅等真实的工作环境。课堂的多维化教学得以实现,也使实训课程的实施更加便捷和有效。学生在准备任务时因为有现场环境作为参考,使任务的准备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准备任务的效率。
在课堂上展示实训过程,可以邀请IT行业的工作人员来到课堂观摩学生的展示过程,并对实训过程的实施作出评价与指导,提出改进意见,包括实训环境的模拟,以及学生展示的职场技能与真实的职场技能要求所存在的差距,学生可以现场根据专家的要求作出相关改进,重新现场演示。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职场化,课堂就是职场,职场就是课堂。
四、在设计实训课程时,还要制定合理有效的考核体系,保证实训课程的有效实施
整个考核体系分为小组自评,各小组之间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企业工作人员的评价四部分组成。其中小组自评为小组长对小组成员在整个工作任务的参与情况进行的评价,比例为30%;各小组之间的评价为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对其他小组的展示做出评价,比例为30%;教师的评价是教师根据每个小组在课堂上的展示情况做出的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语音语调,肢体语言,职场英语能力,工作任务的系统合理性等,比例为20%;企业工作人员的评价是企业工作人员根据每个小组在课堂上的展示是否符合企业中的职场情境做出的评价,比例为20%。最后给每个小组成员打出分数。
篇10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三次全国高等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指出:“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技能人才。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动脑,更要动手,经过实践的锻炼,在工作中能够迅速成长为技能人才。要完成好培养技能人才的任务,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中职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一)中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中职教育就是培养“实用型”人才,要求学生要掌握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必须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
(二)实践教学是提高实践能力的需要。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动手能力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限度。
(三)吸纳国外有益经验。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美国的“工学交替”蓬勃发展,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模式都十分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得培养第一线服务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我国越来越重视产学合作,采用了“工学交替”“学用结合”的教学模式,符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三、加强《导游业务》实践教学的方法
(一)强化实训教学内容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导游服务基本技能和应变能力,但实际中,大多数旅游院校使用的《导游实务》教材仍然忽视实训教学。要强化《导游实务》课程中的实训教学内容,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导游实务》教材,其次,教师在进行《导游实务》教学时可以精讲多练,根据教学进度和创造条件合理设计实训教学内容。最后,在强化实训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和实训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吸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在教学中利用真实情境,如在讲到空接、错接、漏接事故时可以到车站或机场进行实地模拟。(2)创设仿真情境进行模拟训练,如到导游模拟室模拟接站服务,到酒店实训室模拟人住饭店服务。情境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职业能力的过程.在情境教学中,学生因身临其境,积极参与,情感情绪体验达到,教师再联系职业特点进行必要点评,学生会有更直观、深刻的印象。
2、案例教学法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还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征。案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选择案例一定要注意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案例的获取方式除了教师的积累外,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各种书籍、报刊、网站上寻找素材加工整理,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同学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导游讲解服务,游客设置问题做评点。通过角色变换,场景模拟,反复训练,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4、假期见习法
见习根据时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教学时间由教师组织学生到旅行社见习导游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但由于时间和人数的限制,这类见习只能给学生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大致的了解,很难使学生对导游工作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另一类是学校和教师鼓励在校生利用寒、暑假到旅行社和旅游景区参加见习,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为每个见习生安排工作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导游担任指导教师。通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见习,学生不仅能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还能找出自身的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
(三)加强师资建设
由于在校教师大多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实践操作经验肯定不如长期从事实践工作的专门人士,所以应创造条件,让教师定期到旅游行业中挂职锻炼,将最新的行业动态传递给学生,学校还应聘请知名高校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教授做兼职教授,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积极从行业中聘请实践能力强的专家与在校教师共同担任学生实践指导教师,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四)改革实践考核方法
篇11
20世纪中期以来,在皮亚杰认知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对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条件的研究,斯腾伯格、卡茨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主动性的探索,维果茨基强调的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奥苏贝尔、布鲁纳有意义的学习和发现学习理论等研究成果奠定了当代建构主义的基础。
构建主义倡导的教学方式是学习者通过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这样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熟悉职业实践,具有跨学科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具有创设学习情境的能力。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习惯以及现代知识的特点,构建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新模式,包括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市场化的校企合作机制,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实战化的实训基地,实践化的考核方法等内容,符合现代高职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发展态势。
高职国际贸易人才比本科毕业生更具有实用性、技能性、一线性的特点,所以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打破传统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三段论模式,从岗位需求出发,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原则,构建立体化的课程整合方案,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教学要素相结合。
一、立体化的课程内容体系
《外贸基础与应用》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涉外性、时代性、法律性等特点,同类课程《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设置通常以教师讲授理论、学生练习案例为主,难以满足科学有效的课内实操教学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课程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走访了珠三角地区近50家外资外贸企业及其驻华分支机构并做问卷调查,收集资料,整理总结后重新调整教学内容的安排。创设出“一单工作、二角并行、三大模块、四项技能”立体化的教学体系。通过国际贸易实操中的一单完整流程,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企业的“旧员工”和“新员工”,两个角色先示范后模仿、互动演练,实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教学。整个课程内容分为外贸实务基础知识、合同条款、分岗模拟实训三个模块,通过三大模块的递进提升专业能力,最后以学生掌握的专业实操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学习方法能力、职业社会能力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
高职教育要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目前国际贸易结构和模式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产生了巨大深远的革命性变化,国际贸易商务场所和运行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电子商务出口在交易方式、货物运输、支付结算等方面与传统贸易方式差异较大。一直以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主要的四个方向为:对外贸易业务员,外贸类公司从事跟单、制单员,报关公司的报关、报检员和国际贸易口岸的相关工作岗位。
目前一般教材大多是以履行出口业务为纲进行编写,容易使学生重出口、轻进口,而实际近几年来进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甚至大过出口。通过对市场形势的分析构建外贸基础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地将人才岗位培养方向细分为外销业务、跟单制单业务、国际货运业务、进口业务和国际采购业务。从行业、职业、岗位、行动和学习五个层面对该课程进行剖析,并以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为路径,整合校企双方资源,形成具有鲜明工学结合特色、“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立体模式,达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零磨合”的目标。
二、立体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构建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鼓励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育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全过程深度合作。”随着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建设、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要随之相应变化。依照“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原则,《外贸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师课堂讲解、课后布置作业,还综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
1.多媒体互动式教学。每堂课的课前回顾给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针对学生的回答和疑问,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和解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动态性特点提高学习兴趣和乐趣,比如在讲授国际贸易术语时,责任、风险和费用的划分一向都是重难点,学生如果仅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透彻理解、深入记忆的。于是课程负责人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借助Google Earth演示出在不同交货地点,利用不同运输方式模拟交货的动画效果,把《Incoterms 2010》中的11个贸易术语极其形象的展示出来,加深并牢固学生对该模块知识点的掌握。
2.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外贸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综合运用,鼓励学生结合案例开展课内讨论。课外完善同步网络课程的案例库,建立Q&A交流互动版块。在教师提前布置好任务计划书的前提下,基于单元项目任务进行“颠倒课堂”的安排,可以由学生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借助讲解、板书、多媒体等方式,派代表上台演示本小组完成任务的设计,由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提问,最后由教师评价总结。
3.角色模拟教学法。选择典型的内容组成一套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程序,分别通过SimTrade平台上机模拟和缮制纸质单据对学生进行外贸实务岗位和单据流转的模拟实训教学。从进出口贸易磋商、合同签订、开立信用证、审改证、货物或货款准备、报检、运输、保险、报关、申办原产地证、装船到交单结汇、付款赎单、核销、退税、索赔等业务的办理,指导学生对整个外贸实务流程进行详细的模拟操作,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
4.业务现场教学。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到外贸业务现场参观,如校企合作的外贸企业、海关、机场、港口、货场、商检部门等,使学生对外贸业务有更直观的认识,对外贸的运作及工作流程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加深课堂知识的学习。
5.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聘请外贸企业经理和资深业务员为学生进行行业、职业讲座,配合学院举办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外贸知识竞赛、外贸口语大赛、模拟商务谈判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6.在线移动式教学。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应用,“微学习”的方式已经开始占据传统教育领域的一席之地。本课程也开始尝试利用博客、微信、微课程等现代教育手段构建立体化、移动式在线学习平台。
三、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外贸企业尤其重视建立与维护客户关系能力、外语运用能力、商务谈判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能力。根据就业岗位能力的需求,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基础技能与专业知识实训环节,侧重英语听说能力实训,注重校内综合模拟实训,设置校外实习基地岗位。由于外贸业务岗位的专业性,通常校内外实训基地往往只能接收少量学生或者短期的实习,而且学生难以真正接触企业的核心业务。课程负责人通过与涉外服务中介合作,共同推进专业建设,解决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易深入的难题。涉外服务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向外商在华分支机构提供工商税务、企业管理、商品信息以及政策法律方面的信息咨询,在行业内享有较高信誉和众多客户,不少境外客户请该公司协助聘请其在华分支机构工作人员。我校国际贸易专业以涉外服务外包公司为窗口向外辐射,联合建立实训就业基地,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拓展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丰富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具有RPO(招聘流程外包)和KPO(知识流程外包)的雏形,人才培养模式不断由传统的学院单轨制教育向与企业合办的多轨制教育模式转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在学校、学生、用人单位和合作单位四方当中均得到好评。参加实训的学生累计超过40人,学生在业务能力和英语口语能力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表现出较强的行业适应力,毕业一年后的收入普遍超过同类院校、同类专业毕业生的平均水平。
《外贸基础与应用》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发为高职商科类教学模式转变的探索提供了新的视野。优化课程内容设置,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从教室走到现代化的实训室、企业一线,从教师单向授课到开放式、师生交互式的学习,构建立体化、实时性的教学空间,培养素能结合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文广.《国际贸易实务》立体化教学包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4,(31):49-50.
[2]胡秋华.高职涉外经贸类专业实习实训环节模式的现状调查研究[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3,(12):10-12.
[3]谢富敏.企业视角下技能型课程体系的学习模式[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6,(9):28-29.
[4]郑军锐.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3,(8):108.
[5]詹晶.建构主义下国贸专业网络虚拟实训教学的优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2):87-88.
篇12
二、建议加强学生实习前思想教育工作。把学生在实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式通过灵活的方式,畅通的渠道传达到每一个学生;
篇13
荣乌高速荣文段、青荣城际铁路、威海机场国际航站楼及综合服务设施、威海港客运中心及航运服务中心、石岛核电、大唐风电、华能风电、华能威海电厂三期等一批重要的交通能源项目获得国家、省核准,工程建设陆续展开,为全市经济发展和创业就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环境支撑。
二、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创业结构层次
以科技创新产业化、产业结构升级和节能减排为切入点,争取拓展公司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威高集团医用植入器械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获批,确立了企业在国内相关领域的领军地位;争取三角集团高性能子午胎和新北洋打印机及相关产品两个省级工程实验室以及北洋集团光纤传感器等5个高技术产业示范项目;争取华东数控金切机床制造基地等18个重点产业振兴、能源装备制造、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在获得国家无偿扶持资金2亿多元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我市产业结构层次,加快了我市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为高水平创业工作的开展打造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三、抓好服务业发展,优化创业服务领域
建立重点产业项目推进机制,全面推进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21个市级重点服务业项目全部开工,实际完成投资6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44%,全市服务业投资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50%以上,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服务业项目上级引导资金争取、本级引导资金管理及项目融资工作规范开展,城区、园区和企业三大载体的统计监测稳步推开,在全省服务业三大载体考核中,威海市区获得优秀中心城区奖,荣成市、文登市获得先进城区奖,家家悦、西霞口获得优秀重点企业奖。服务业的持续发展,为创业就业提供了重要的服务平台。
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增加创业投资机遇
重点项目建设是保增长促发展的主抓手,保持适度的社会投资增量,能够有效增加创业、就业产业空间。一年来,发改委立足本职,建立健全配合联动、协调推进、稽查督导和考核约束四项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对市级重点项目的调度管理,确保项目运作规范、管理有序、进展顺利。百项市级重点工程总投资871亿元,97项开工建设,当年完成投资350亿元,华泰汽车、黄海造船、蓝星玻璃等一批过亿元投资项目竣工投资或部分投产,成为拉动投资增长、刺激经济复苏,促进创业、就业的强劲动力。
五、抓好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一是坚持“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终生学习有基础”的培养思路,突出招生计划的源头引导作用,会同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努力做好普通高、中等学校和技工学校招生计划的编制和争取工作,在全省招生计划比上年缩减1.5%的情况下,争取省下达我市招生额度增长11%。二是跑项争资,搞好我市中等职业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学校实训、培训能力,形成系统、规范、实用的创业培训机制。威海工业技校利用国家扶持资金200万元新建数控实习车间及购置部分设备项目全面完成,实训工位达到400个,年培训规模达到4500人次以上;争取文登高级职教中心实习车间及宿舍楼项目列入中央投资中等职业教育储备,申请中央扶持资金800万元,建设实习车间8000平方米、学生宿舍30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年非学历培训可达4000人次,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六、抓好农村民生项目,改善农民创业致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