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社情调查报告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社情调查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社情调查报告

篇1

我市我市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为什么产业优势不明显,缺少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原因在于资源优势与产业优势没有很好的配合。政府部门不够重视,企业缺少大型的投资扶植等原因。就拿本市畜牧产业来说,畜牧产业已经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生产总量仍然相对较低。牛羊的发展与丰富的草地资源相比很不相称。草食牲畜的发展步伐仍嫌太慢,与我州丰富的草山草坡资源很不相称。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畜禽产品开发兼顾不够。由于对地方良种的保护和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畜禽产品的开发兼顾不够,造成部分优良地方畜禽品种存栏数量日渐减少。特别是由于恩施黑猪数量的减少,对以恩施黑猪胴体作原料,制作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乳猪、火腿、香肠、土腊肉等肉食品受到了原料不足的限制,只能用杂交猪胴体作替代品,使得这些久负盛名的生鲜产品、腌腊制品失去了原有的风味和特色。

二、我市有优势的区位优势,为什么召不来大客商丶大企业?二问调研。

我市有优势的区位优势,但是招商引资方面确没有办法吸引到大企业大客商投资,原因在于我市产业存在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薄弱;二是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三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具体如下:

(一)工业块头小,企业经营压力大。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小,工业兴市任重道远。二是企业融资困难。三是企业缺乏竞争力。多数企业装备水平落后,技改投入少,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较差。四是企业人才匮乏。我市经济尚不发达,人均工资水平低,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选择在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就业,本地企业无法聘请到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人才匮乏导致企业的管理和技术都处于较低水平,企业无法发展壮大。

(二)农民收入结构单一,增速放慢。农民收入结构单一,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占95%以上,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较低。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受诸多因素影响,增长速度放慢。

(三)缺乏大项目,投资后劲乏力。投资目前还没有大项目支撑,后劲乏力,难以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四)受多方影响,财政收支困难。财政资金紧张,资金调度艰难,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

三、我市有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人才,为什么培育不全省乃至全囯知名的大企业家?三问调研。

企业家阶层的兴起,或者说企业家权利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国家的开放,企业家阶层的成长以及他们的发展和生存环境,都与对外开放所需要的规则体系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家阶层崛起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而我市对于优秀大企业家人才的培养在政策上说明还不够。

四、几点建议

篇2

1、 在活动中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关注身边的事,做一个社会人。

2、 通过调查、采访,知道社区的有关知识,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3、 进一步学会社会实践调查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撰写社区调查报告。

4、 学会交往与合作,培养动手、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三、活动的实施

整个主题活动分三阶段实施:

1、活动准备;

2、走入社区,实地调查;

3、了解社区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交流调查结果。

4、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 了解什么是社区

交流:家住什么小区?小区有什么特点?

二、根据住处自由分组,确定调查的地点和内容,设计调查表。

调 查 表

调查范围:

小组成员:

组 长:

调 查 项 目

调 查 内 容

公 共设 施

公共厕所

(   )个

IC电话亭

(  )个

停车场(棚)

(  )个

垃圾桶(箱)

(  )个

……

服 务 设 施

学 校

幼儿园( )所、小学( )所、中学( )所

医 院

(  )个

商 店

(  )个,类型( )

银 行

(  )个,类型( )

……

绿 化环 境

草 坪

(  )处,面积(  )平方米

树 木

主要树种(  )

……

建 议:

第二阶段:走入社区,实地调查

目的:了解社区,并对平时随处可见,但并未引起注意、关心及思考的一些地方,进行调查、采访,激发学生关心社区,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团队精神。

一:利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走入社区,分组分范围进行实地调查,初步了解社区。组长带领好本组同学进行实地调查,调查中做好记录,填写好调查表(可补充调查项目)。

二、注意安全,调查完后直接回家。之后,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放手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调查活动(其中一组访问新村社区居委会主任,其他组分范围进行实地调查)。

三、各组交流调查情况,指导学生梳理资料,对各组的统计数据进行归总,指导填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姓名

学校

班级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范围):

调查方式: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四、搜集资料

1、指导学生上网查资料,收集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社区发展情况。

学生以调查小组为单位在电子备课室里上网浏览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社区发展情况。

2、比较现实社区与规范社区,发现“问题”,就这些问题展开研究。

有比较才能发现问题。各小组讨论、协商,根据自己小组最想研究的方面定好研究内容,制定调查方案。(调查内容包括:环境、设施、人口、文明建设及治安情况等)

第三阶段:了解社区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交流调查结果。

交流展示调查内容,全面了解我们的社区,发现社区存在的问题,规划心中的社区。

一、进入情境,帮助学生回忆前段时间的调查、访问情景。

二、交流调查内容汇报方式

1、各组汇报展示调查内容,全面了解社区现状,学生间相互评价、提问。听汇报的同时注意做记录:

(1)在交流中全面的了解我们的社区;

(2)在交流中学会积极的思考。

(3) 记下汇报小组的名称;

(4)把你感兴趣的、想了解的问题记下来。

2、用一两句话概括对整个社区的印象。

学生发言交流,教师梳理、归整问题,:人口多而杂,环境美,交通便利,治安好,绿地少,设施不全,文化娱乐场所少。在此,可以看出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客观看待问题。

3、师生共同确立后续活动

篇3

一是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区政府把还房建设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还房建设指挥部,由区委副书记任指挥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分管城建副区长任副指挥长,具体负责还房的选址、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规划建设局有关人员构成。办公室分综合协调组、拆迁工作组、建设用地组、招投标预算组、工程项目组、财务组等6个工作小组,专门负责还房工程建设中的一些具体事务。

二是工作扎实,举措有力。为确保每个还房项目都是优良工程,放心工程,区政府一方面制定了《区居民拆迁还房建设标准》、《区居民安置还房管理办法》、《关于加强还房建设项目安全质量管理的通知》等条例,明确提出还房建设标准不能低于商品房。另一方面,加大还房建设督查力度,实行日查、周报、月结的工作制度,对还房工程进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办。据统计,督查组先后10余次深入施工现场督查进度,了解情况,有效加快了还房建设。

三是推进有序,进展迅速。还房建设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区政府及财政、国土、建设等相关部门精心筹措,认真组织实施,总体来看,我区还房建设推进迅速,成效明显,较好地解决了民生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据介绍,今年计划新开工50万平方米还房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鑫益路、惠泽、祥润3个小区安置还房共8.5万平方米,933套。已启动等7个点约81.61万平方米的还房建设。即将启动欣月小区、实验区、茶盘路等三个点约11.5万平方米的还房建设。

二、主要不足

一是用地保障不足。我区规划近两年将启动200多万平方米还房建设,有部分还房点土地属于集体土地,导致无法办理建设相关手续,影响工程进度。二是资金未全部到位。由于设计费、项目水电费等没有及时拨付到位,导致设计单位不交设计成果,市水务公司和供电局不安装施工用水、用电,施工队伍无法进场施工。三是拆迁难度较大。还房地块因个别拆迁户在思想攻坚和补偿到位的情况下仍拒不签订搬迁协议,影响了土地出让的顺利进行,导致还房建设搁置。油房嘴、、三区等至今还有1户企业和8户农民没有拆除,使地勘无法进场。

三、工作建议

还房建设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快还房建设责无旁贷,刻不容缓。

篇4

二.提高人防警报设施的科技含量,有效解决防空警报的二次报警,适应实战需要电机型警报器由于它的结构简单,生产容易,维护方便等优点,在我国的人防警报器装备中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也就是因为电机型的这些优点带来的它的一些不可改变的缺点,如:功耗大、效率低、声波的传输方向不可改变,更重要的是二次警报电源的很难保障,使得电机型警报器面临退出人防警报装备的危险。开发低成本的电声警报器和开发高效率的电机型警报器,以及给电声和电机型警报器配置高效率的柴油发电机组,已经完全可以实现的。2000年我站与常州顺风发电设备有线公司共同研制成功专门配2.2Kw三相电机型警报器和电声型警报器用的柴油发电机组已经开始装备运用,为我国小型发电机组填补了产品的空白,也为防空警报器的二次报警用后备电源有了科学合理的配置对象。而且成本只有进口设备的1/4。(同类进口设备中还没有三相发电机组的产品)关于第一代的电声警报器已有广电所研制成功,去年开始小批量安装,新一代全数字化电声警报器正在研制之中。电机型4Kw警报器已研制成功,并开始装备部分边远郊区。可以看出经过改进后的电机型警报器和电声型警报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是相互补充运用于防空警报器的装备领域。

三.建立人防警报智能化、多功能控制平台,实现多方位报警人防警报控制中心是防空警报网的心脏。

篇5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工作,坚持以维持最低生活、解决温饱和提高生活水平为目标,加大财政投入,规范运行管理,完善保障措施,以五大社会保险为基础,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救助等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多次受到国务院及省、市上级部门表彰。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XX年实施以来,体系日趋完善、总量不断扩大、受益扩面提量、服务更加便民,目前已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去年,全县新农合参合人数达63.5万人,参合率99.44%,参合农民受益228.37万人次;补偿资金19143万元,资金使用率达100.41%。新农合大病保险目前正在稳步推进。

4、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服务向基层延伸,基层平台机构建设和服务功能持续刷新,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100%。搭建了银行代扣代缴、网上业务查询等多种服务平台。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专款专用。成立社保和新农合基金监督机构,开展基金专项审计,确保基金安全运作。城乡低保基本实现申请、审批程序化,资金筹措制度化,档案管理规范化,资金发放社会化和信息传输网络化。强化城乡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平台管理,及时更新重点救助对象信息。动态管理残疾救助人员,强化核查,基本保证了合理救助。对县内外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协议管理,推行三合理制度、核心信息公示制度和费用控制制度。借用卫生监督力量加大新农合稽查监督,收到了预期效果。

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我县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参保意识参差不齐。尽管参保率逐年提升,但一些民营企业参保意识不强,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断保现象时有发生。此外低保、社会救助、基本医疗在城乡之间存在不平衡现象。

2、管理机制不够合理。社会保险由人社部门负责,城市和农村低保及医疗、社会救助由民政部门负责,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由卫生部门负责,形成政出多门、多龙治水的管理格局。加上救助制度和社保政策相互衔接不够,救助主体多元,既有人社、卫生、民政等政府部门,又有工会、慈善总会、残联等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各种救助资源不能有效整合,使得重复救助和救助遗漏现象难以避免。

3、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目前,我县五大社保信息分别在4个计算机系统运行,数据无法共享,信息化建设滞后。工作网络有待健全,尤其是专职人员较少,新农合经办机构工作经费尚未有效落实,人员待遇偏低,影响了运转效能。

三、对全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两点建议

一方面,要宣传落实政策,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工作水平。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加城乡社会保险。严格贯彻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文件,建立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政策促动、稽查拉动的扩面征缴的工作机制,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及时调整养老金、失业金、工伤抚恤金等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探索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大病医疗二次补偿制度,适时提高参保人员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积极做好医疗、生育保险市级统筹的相关准备工作;健全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物价上涨动态补贴机制,确保低保对象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创造条件推行普通门诊救助、特殊门诊救助以及大重病患者救助,逐步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提高救助比例和封顶线。同时,引导和规范各类社会机构和市场主体兴办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满足人民群众更高或特定的保障需求。

另一方面,增强工作合力,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便民服务。

篇6

一、基本情况

1.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为全面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县从2009年9月开始积极申请,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建设,整合现有资源,将乡镇农技站进行整改,三权归县,理顺管理机制,改变了以前乡镇农技机构只养人,不干事的被动局面,将乡镇农业技术员从乡镇中心工作中解脱出来,全身心投入到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中,有效破解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通过改革,县、乡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得到加强和完善,各乡镇农技站均完善了办公场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照相机、交通用车等办公设施、设备。农技人员待遇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2.实施四大科技工程,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2.1深入实施科技减灾增效工程

我县属高寒冷凉地区,低温干旱是我县的气候特点,严重制约我县特别是海拔较高乡镇的粮食生产。经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创造了以地膜覆盖技术为核心,集良种、良法、良制为一体的科学生产方式,改变了山区只能种植小日月农作物品种的历史,走出一条山区特色的粮食生产路子,使得我县如北寨、兰峪大部、社城、西马的部分地区农民粮食生产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提高。

2.2深入实施配方施肥工程

我县从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争取项目投资175万元,开出测土配方施肥单3万个,向3万多农户无偿提供配方施肥技术。截止2011年,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8万亩,提高肥料利用率5-6个百分点。同时,今年测土配方施肥作物正在由粮油向苹果、酥梨等水果作物延伸拓展。

2.3深入实施种子工程

为了加强良种推广,从2010年开始,全县共建立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10个,引进试验示范了一批农作物新品种,玉米、谷子、薯类、蔬菜等农作物都实现了更新换代,全县农作物良种应用普及率达到95%以上。

2.4深入实施绿色有机农业工程

充分发挥我县山区比较优势,科技兴农重点转向开发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先后涌现出了“河峪小米”、“社城黑小米”、“田禾小麻油”、“然晶蜂蜜”、“林场核桃”、“前庄酥梨”、“西马白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特色产品带动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带动特色产业基地,在我县掀起了绿色旋风。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3大类14个产品,分别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河峪小米”、 “田禾小麻油”、“然晶蜂蜜”等产品多次在农业博览会上获得名优产品等多种奖项。

3.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不仅经济效益低,同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日光温室、小弓棚蔬菜生产技术的引进和发展,改变了这一现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济效益也大大提高了。如水磨头的小弓棚,由2006年的4个,发展到现在的121个,户均1.5个小弓棚。再如更修村的日光温室,目前已有150个,占地150亩,实现蔬菜周年生产,周年供应。秋冬季节新鲜蔬菜上市,引来太原、大同、内蒙等地客商前来订货,一派繁荣景象。

目前,全县共有日光温室383个,小弓棚217个。另外谭村的芦笋、东庄的白灵菇、泥河掌的香椿等一批农业新品种也进入发展阶段。所有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的丰富了我县的农业生产模式,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4.科技培训力度加大

为尽快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我县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加快培养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2010年,我县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将全县9个乡镇,50个行政村纳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区,组织种、养、加、营销等方面专家50余人成立培训讲师团,重点围绕玉米、谷子、水果、蔬菜等优势主导产业,针对作物生长周期开展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优质玉米、水果、蔬菜等无公害生产以及农业产业化、农业法律法规等方面培训。与此同时,以农广校为主要培训基地,开展中等技术教育、绿色证书教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通过培训,全县2000户骨干农户直接受益,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力的促进了全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存在问题

一是对科技兴农的重视度不够,尽管县委政府确立了科技兴农战略,把科技兴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但个别单位和负责同志思想重视度不够,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不用科技是农民自己的事,不用政府多关注。

二是科技兴农投入不足。一方面科技投入经费不足,另一方面科技经费不能集中使用,不能满足农业科研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需要,使得科技兴农和科技创新工作受到一定限制。

三是农技推广体系弱化,科技队伍不稳定。县乡农业技术人员学历低,职称低,专业结构不合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农技人员长期得不到集中培训,更没有外出考察的机会,信息闭塞,视野不开阔,科技素质和专业要求相差甚远。另外,由于工作环境差,农技人员与其他单位人员相比待遇偏低,导致基层农技人员流失严重,专业队伍不稳定,也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效果。

四是农业科技推广难度大,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模式,土地流转难度大,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限制了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生产,制约农业科技推广。另外农业效益比较低,使得农民对应用农业科技缺乏积极性,造成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周期长,成果转化率低。

五是农民的文化素质低,许多文化程度较高、头脑灵活、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流向务工、经商,使得从事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的农民整体素质降低,科学普及、科技兴农的难度加大。

三、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确立科技兴农势在必行的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和竞争能力,只有靠科技兴农之路,要加大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奖励力度,政治上给荣誉、经济上给实惠、工作上给方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多途径增加科技兴农投入,要按照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进一步发挥村和农户投入的主体作用,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增加对科技兴农的投入,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增加对农业特别是农业科技的扶持和补贴,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辟稳定的资金来源,要严格按照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标准要求,从县财政拨出的科技三项费用达到财政总支出的1.3%以上,并琢年有所增加。

篇7

一、基本情况

(一)我区安置房建设的管理情况。从2011年开始,区政府明确了区住建局为区级层面拆迁安置房建设管理的牵头部门,主要负责年度计划的编制、统计、督查以及提供行业指导,并协调各方的关系。街道层面的安置房由各涉农街道和慈城镇各自负责,主要采取二次代建的形式,第一次是出资人(拆迁人)委托属地街道(镇)代建,街道(镇)再招标确定代建单位(房产商)或bt融资投资人。2013年,区政府又明确了区国土储备中心储备地块的安置房由区公建中心统一承建。

(二)我区安置房建设的建设类型。我区安置房项目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拆迁安置房项目、农村住房制度改革项目、村民联建房项目。其中,拆迁安置房项目又可分为五种类型:城中村改造项目、土地收储项目、大型线型工程拆迁项目、区域开发项目以及街道(镇)旧村改造和零星线型拆迁项目。安置房项目的建设方式一般分为三种:代建制、bt融资模式和自建模式。

(三)我区安置房建设总体情况。近年来,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围绕工作目标,不断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要素保障,完善配套政策,全区安置房建设工作推进较快。截止到2012年底,全区共竣工交付安置房项目20个,总建筑面积152.8万平方米,套数12708套,总投资约40亿元。

**年,全区共有安置房续建项目20个,建筑面积286.6万平方米,年度计划投资21.98亿元,其中竣工交付项目7个,完成综合验收项目4个;新开工项目4个,建筑面积57.74万平方米;前期项目10个,建筑面积132.6万平方米。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齐全。区政府始终把安置房建设及安置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实事工程来抓,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安置(保障)房建设领导小组,在区住建局设立区安置房管理中心作为安置房建设管理的牵头单位,各涉农街道(镇)设立安置房建设管理办公室,并落实相应的人员编制,形成了较完善的三级管理体系。同时,把安置房建设任务作为各街道(镇)、部门的个性化考核指标,为更好地开展安置房建设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

(二)块抓条保,合力推进。为使我区安置房建设工作有效开展,区政府落实块抓条保的工作机制,以各安置房属地街道(镇)负责建设为主,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征地、拆迁、审批、配套等各个环节,以及各类要素的保障上,给予全力配合和支持,确保安置房每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区政府还多次专门召开相关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项目进展中遇到的具体难题,为安置房建设的顺利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区住建局能充分发挥其在安置房建设与管理中的牵头作用,不断加强组织、协调、服务、保障以及行业规范、项目监管等方面的力度,为我区安置房建设的实施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精心设计,以人为本。区政府及安置房的相关建设单位,坚持以人为本,把拆迁安置群众的利益摆在最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完善规划的引领作用,使安置房的项目选址更加科学、合理。并充分考虑安置群众的现实需求,科学设计安置房户型结构,完善功能配套,优化建设标准,提升了安置房的整体品质。如湾头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采用人性化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等一系列节能、低碳、环保措施,并因此成为国内保障房类首个获得国家住建部颁发的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项目。

(四)加强监管,保证质量。为规范全区安置房的建设,区政府及时出台了《安置房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并实施了安置房阳光建设工程,推出项目建设公示制度,邀请安置群众全程参与工程的招标、建设、管理等。同时,通过每月通报、每季检查、重大项目巡查、列入区重大决策执行监察平台督查等形式,加强对全区安置房项目的监查力度,实现对安置房建设项目的全面监管,确保了工程实施的进度和质量。

(五)周密布置,确保安置。安置好群众、让群众有一个安心、舒适的家,是安置房建设的最终目的。为了做好这个关键环节的工作,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各街道(镇)精心策划安置方案,积极做好有关预案,认真周密布置,公开公正操作,使拆迁群众得到了较好的安置,没有产生大的矛盾。如白沙街道在安置大庆新村群众时,动员了全街道的力量,精心安排好每个环节的工作,特别是在抽签环节,邀请了人大代表参与监督,公正员现场公正,全程进行摄像,使整个安置工作紧张有序,群众满意度较高。

三、存在问题

就目前安置房建设推进情况看,由于受到土地资源匮乏、出资主体多、审批验收环节多、建设管理人才少且经验不足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全区安置房建设及管理工作还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拆迁安置供需不平衡,部分资产闲置。据了解,我区现行法规和政策允许调产安置与货币安置可以任由安置户选择,实际上选择调产安置的比例一般在70%以上。而从全区现状来看,一方面,安置房建设的整体速度在部分地区还相对比较滞后,拆和建在总量和速度上不相匹配,导致部分拆迁户不能得到及时安置;而另一方面,部分安置房产处于长期闲置的状态,包括部分安置小区的店面房、车库、管理用房等,导致国有资产闲置。如慈湖人家等安置小区有闲置的大套型房产600余套。

二是现行建设体制与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区安置房建设出资主体多、实施主体多,且多数是二次代建制,由属地街道和代建管理单位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批工作,完成后交由建设施工单位实施。这种建设体制,一方面由于街道(镇)人才少且精力不足,代建管理单位责任性不够强,容易造成审批周期长且与建设两者相互脱节,造成了个别项目审批承诺的内容与实际建设的情况不相符合,给后期验收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每个涉及安置房建设的街道(镇)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精力在项目的审批上,不但造成人力的浪费,而且运动员与裁判员的双重身份也不利于保护干部、不利于处理好基层干群关系,且增加了建设的成本。此外,调研中还反映,个别安置房项目未能较好地执行《**区安置房建设标准指南》,在绿化、装修等标准上存在不一致,导致若统一建造后,难以把握标准,群众会有异议;项目由区评审中心评审,虽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工期难以保证、评审与审计分离等问题;部分安置房地块确定后,周边道路尤其是电和排污管道等市政设施的规划、实施主体不明确,建设滞后,造成个别安置房项目竣工后可能难以及时用于安置。

三是资金、土地以及人才等要素缺乏保障。我区在建安置房项目较多,需投入的资金总量较大,加上近年来建设标准的提高和原材料的上涨,以及因拆迁安置过渡期所定时间短,后期过渡费双倍发放等因素,建设资金压力非常大,融资较难。由于涉及一个街道的出资人主体多,且一些项目出资人资金难以及时到位,导致各个街道往往疲于讨债与融资。土地方面,部分街道(镇)拆迁后安置房难落地,如慈城安置房缺口15~20万------平方米,现批而未用可供地1200亩,但多数为工业用地,安置房用地难落实,即使落实资金也不能平衡。此外,由于我区安置房建设主体过多,项目管理较为分散,专业技术力量难以有效整合,且部分街道(镇)并未将区编办新批的三名编制用于新招专业人才,因此造成现有的专业技术力量与所承担的建设任务量不相匹配,工作缺少人才的支撑。

四是农村住房改革项目推进举步维艰。我区共有四个行政村实施了农村住房改革项目,从目前推进总体情况看,慈城镇国庆村较为顺利,庄桥街道的灵山、西卫桥、东邵三个村,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进一步推进存在较大难度。特别是按照目前的推进形式,资金势必难以平衡,如果不及时调整建设思路,甚至可能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不少建设单位还反映,市政府出台的农房两改(包括拆迁安置房)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由于部分事业单位、中介组织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导致部分优惠条款难以落实。此外,安置政策上还存在不一致,拆迁政策群众普遍欢迎,而宅基地政策较难落实。

四、几点建议

安置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涉及到群众切身重大利益的民心工程,需要区政府进一步加强领导,各部门齐心协力,协调配合,合力推进。针对调研中掌握的相关情况,提出以下几方面工作建议。

(一)充分提高安置房建设的认识,加强政策的宣传与引导。区政府及各地、各部门要树立长远意识、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到安置房建设,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美丽品质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各种有力举措,上下左右团结一心,全力推进我区安置房建设取得稳步进展。不断加强拆迁及安置房建设的宣传引导,做好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解释和群众的思想工作,拆迁及补偿标准、安置方案以及农房两改政策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要及时采取多种形式予以公示,提高安置工作透明度,取得安置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我区安置房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推进全区安置房建设的合力。要充分发挥好区安置房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不断加大对全区安置房建设的组织协调力度,及时协调处理好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完善定期汇报、督查考核等一系列工作推进机制。相关职能部门要统一思想,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和效能意识,简化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加大指导、协调和服务的力度,及时通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在建筑领域有关建筑要求、收费标准等方面调整的文件和信息。在具体事情处理上既要指出问题,更要注重如何帮助解决问题,切实发挥好条保的作用。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还要加强与市级规划、住建、国土、供电等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寻求配合,争取支持,及时研究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促进全区安置房建设进度不断加快。

(三)探索有效安置方式,努力破解安置房建设各种制约因素。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拆迁群众选择货币安置方式,以利加速农民真正转变为居民,减少今后同村同地居住可能带来的不稳定隐患。在确定拆迁任务的同时,要足额落实好安置用地,尽可能减少过渡费的支出。积极拓宽安置房建设的各种融资渠道,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解决安置房建设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难题,缓解财政资金压力。切实落实有关税费补助政策,对于市级事业单位税费减免不到位的情况,区相关部门要积极向上反映,争取实行先按规定交费,后按政策予以补助的办法。要高度重视慈城地区安置房建设落地难的问题,按照就近安置的原则,做好与慈开公司的沟通协调工作,把因慈开公司开发建设而带来的被拆农户安置在新城内,或采取市场价补地价的办法,以解决当前安置房缺口大和资金平衡难的问题,也有利于慈城新城的早日开发和人气集聚。

(四)积极探索安置房建设的体制机制,提高建设效率。进一步改革当前的安置房项目建设模式,逐步由分散建设转为集中代建,相关街道、镇应由现在的直接参与逐步转为间接参与市场化运作。适当集中全区的建设人才,加强区安置房管理单位和统一建设单位的力量,明确区级管理单位、建设单位和街道(镇)的各自职责,切实发挥专业部门的专业化优势。具体建设模式上,可探索限地价、定标准、定工期、竞房价,按建设进度预拨款,通过公开招拍、择优选择信誉好的房产公司或公建中心建设的市场化模式。对代建管理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其职责,做到人员到位,并加大对其考核奖惩的力度。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区安置房竣工验收综合服务办公室的牵头协调作用,各专业验收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提前介入,加快安置房竣工验收协调推进的速度,进一步提高建设的效率。

篇8

1、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解放的程度逐步加深,能够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思路和决策部署。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能够正确看待当前阳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客观形势,尤其是对县委、县政府维护稳定、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是拥护的,在思想认识上是统一的,所采取的各项工作措施是得力的,是符合阳信实际的。各乡镇、各部门能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工作措施,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发展工业项目,努力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进一步加快城区建设,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争创活动,不断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等等。可以说,各乡镇、各部门求稳定、谋发展,要求尽快摆脱欠发达局面、实现财政状况好转的决心和信心很大,心情迫切,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显增强。各乡镇、各部门坚持“一岗多责、招商第一”,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干事创业的热情进一步高涨,在全县党员干部队伍中形成了想干事、干大事、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篇9

二、各地农网工作的主要特点和经验

这次考察学习的县市,县情不一,在农村网络建设和管理上也各具特色。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在网络构建、器材管理、用户发展、用户服务以及机构设置、人员管理、工资分配等方面,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给我们不少启示,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市的主要做法是,实行局台合一、网台分离的管理体制,公司设立工程科、线路维护科、管理科,各负其责,农村业务由乡站一条龙服务。公司对乡站分别下达总的经济目标任务,年终结算后,完成任务的给予-%的奖励,超额部分奖励-%。在财务管理上,实行收支两条线,即收入全部上交公司,支出由公司审批后返还,票据由公司统一管理,定期不定期对乡站进行审计。在网络建设上,公司负责前期投入,由于现在已经实现光缆全部入村,目前不需较大的资金投入,公司仅承担主干线路的维护费用。入村后公司全面放权搞活,由乡站自行筹资购买原材料,人员工资、网络运行维护等支出项目全部由乡镇站在安装费、收视费收入中自行解决,使乡真正做到了自负盈亏。收费标准是:初装费城区为-元,农村为260元,乡镇可以自行浮动;收视费标准为城区每月10元,农村8元,全年一次清的优惠两个月。此外,开通了-套数字加密收费节目,实行机顶盒有偿使用、节目分段收费。目前,农村用户达到5万户,其中20__年新增7000户。

-县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和-相近。广电局分设有线台和农村发展中心,有线台负责管理城区,中心负责管理农村。中心除办公室外,下设南北两个队,以该县中部的一条公路为界,实行分片管理,负责主干线的维护和用户管理,其工资由广电局支付。村里建设网络、发展用户时,在当地招聘一个管理员。管理员负责网络投资建设和收费、管理、维护。中心按照用户数量向管理员收取50%的收视费(每户4元)。没有实行原材料、发票的统一管理。目前,农村用户6000户。

-在收视费征收上,向收费人员返还-个百分点作为奖励,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收费员的奖金是一般职工的2到4倍。

-市在农村网络建设上遵循的原则是:1、坚持逐步延伸网络,平均每年发展光缆线路70公里;2、坚持优先发展重点村。网络公司下设-个分公司,对全网分片管理,其中城区-个分公司还管理周边的几个郊区乡镇。公司人员-人,其中农村-人。对分公司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目标分为总的经济目标、发展用户、收视费目标、维护服务目标、复通目标等5大部分。所有目标以上年12月31日统计数据为基础推算。当年各项目标分解到人。广电局下达的20__年的发展用户目标是-户,公司制定的目标略高于上级目标,为-户,其中城区两个分公司共-0户,其他-个分公司每个-户。收视费目标是5月底达到93%。维护服务目标规定为月报修率不得高于3‰、复通目标规定为完成去年断线户的40%。最重要的是经济指标。20__年计划网络总收入-万元。坚持城乡同价,初装费为360元,经过领导批准可以下浮,最低不得低于210元。收视费为11元。公司除每月对乡镇机房给予-00元补贴外,不负担分公司的一切支出费用。收视费的25%返还分公司,初装费收入扣除原材料费用后全部返还分公司。乡站费用全部在返还款内解决。另外,对实在困难的地方,公司以季度奖的名目给予补贴。截至20__年底,用户共5万多户,农村用户略多于城区。目前,分别与中国-、中国-合作,开展了拓展业务,拥有电话用户-000户,宽带用户-00户,20__年拓展业务收入达-万元。

-县实行局台合一,网台分离的管理体制。广电局设立网络公司,统管城乡网络,设立材料科,统管全局原材料。对公司下达利润指标-0万元的任务,其他由公司具体管理。公司对各个创收部室、乡站分解目标,按完成任务的比例核发效益工资。

-县全县-个乡镇,1-万人,约三分之二的行政村开通了有线电视,用户6.7万户,其中05年新增7000户。网络公司下设工程部、有线台(城区)、-个乡站。城乡区别管理。城区人员-9人,实行基础工资加效益工资的分配模式,基础工资为-60元,效益工资按完成目标任务的比例发放。乡站人员全部都是正式工,共-9人,站长由公司任命,一般人员由公司负责调配。乡站实行财务月报制度,单独核算,自负盈亏,间接管理,即人、财、物都不管。按照乡站用户数量的多少,公司征收管理费,标准为每户每月1.5元,全年18元。为鼓励、扶持乡站,超过1

000户的,只按1000户征收。乡站投入与发展的模式有:1、自身投入,公司负责投入主干线、机房;2、职工内部集资;3、社会融资;4、承包经营。原材料由公司统一组织,对乡镇只收成本价。对私人投资的管理方法是,产权归公司所有,由公司逐年回收。回收资金为收视费的分成部分。第一年,以三七分成,即公司收取收视费的30%,投资方收取70%;第二年,为四六分成,十年全部收归公司所有。-县对乡镇广播电视尚未实行垂直管理,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归乡镇政府管理。城区有线电视实行了分段加扰收费。

-是国家级贫困县。目前发展用户1.1万户,其中农村5000户。到乡村的光缆网络全部是乘网通的网络。广电局和乡站经费由县财政全供。广电局现在对乡镇网络不进行投资,乡镇发展用户由当地政府负责。广电局对乡站征收传输费,标准为每户每月3元,全年共36元。城区有线电视实行分片管理。共分为5个片区,每片6人,其中3个维护人员,3个收费人员。用户服务要求非常严格,服务非常到位,收费率高。为提高服务质量,坚持夜间值班到10:00,维修电话联系卡贴在用户的电视机上。为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工作量发放一定的津贴。为支持农村发展,实行城乡结对子制度,片区要为指定的乡镇提供技术服务。

-县大小、条件和-相近。1999年前实行条块管理,财政支持。县乡光缆联网后,农村有线电视开局良好。但是乡站垂直管理后,体制改为自收自支,由于政府支持力度减弱,缺乏资金扶持,人心不稳,造成发展势头迅速下滑,网络萎缩,经营困难。20__年开始经营机制改革,成立网络公司,下设财务中心,对乡站实行财务统管,收支两条线,花费一支笔。人员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形势逐步好转。

三、各地经验的启示及改进工作的建议

这次考察,我们一边学习、消化、吸收,一边思考、分析、总结。我们感到:1、各地有线电视发展并不平衡。有的县市发展快,网络规模大,质量高,用户多,管理规范,取得了突出成绩,令人鼓舞振奋;也有一些县市还刚刚起步,网络规模小,用户少;大部分处于发展阶段,和处于腾飞壮大阶段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远远落后。我们在县级网络中目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农村网络投资大、周期长、效益低。建设一张覆盖全县的光缆网络需要一次性投资数千万元,加上电缆网络,总投资更是惊人。即便分期建设电缆网络,每年也需数百万元。可是网络收益较低。单就20__年讲,-乡站毛收入420万元;-380万元;-300万元是比较多的,-、-城乡总收入尚未达到200万元。除去原材料成本、人员工资、高额贷款利息,实际上不少地方处于亏损状态。20__年-网络人员工资平均水平达到标准的90%。3、行政干预扶持力度减弱,网络投资乏力。县市光缆网络一般是在政府指令下靠贷款建立的,网络建设规模、用户发展目标靠县乡政策支持。不少地方的网络公司在广电局支持下带有行政痕迹,具备行政职能。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有线电视网络由公益事业逐步走向产业,管理模式由行政、事业管理逐步走向公司化,运作手段由行政指令转向市场化,政府行政干预支持有线电视发展的力度逐步减弱。由于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广电局作为网络公司的母体,已经不具备继续输血和条件。网络公司在建立时是靠贷款的,自身很弱小,不具备造血功能。这样造成目前不少县市网络公司投资减小,网络发展缓慢的局面。个别地方资金投入无以为继以致出现发展停滞、网络萎缩的现象。4、经营管理模式多样化。有线电视在各地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思想观念不够解放、经营理念不够成熟、管理经验不够丰富,为克服经济条件的制约,为保证网络正常运行,各地探讨摸索不同的思路,采取运用多种灵活变通办法,还没有形成科学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工作中难免有所疏漏。比如原材料不一致、网络质量不统一问题;用工随意、队伍不稳定问题;投资方复杂、业务纠纷问题。

同时,我们感到:1、有线电视发展大有可为。-、-等地网络已具规模,大部分实现村村通,用户较多,并且已经开展拓展增值业务,保证了温饱,初步实现了经济效益,展示了美好的发展前景,为我们带好了头,指好了路。2、各地精神面貌令人鼓舞。各地广电局、网络公司的同志发展有线电视的热情很高,坚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想方设法发展有线电视,进一步鼓舞了我们的斗志,坚定了我们的信心。3、各地的工作思路崭新、管理方法多样。各个县市因地制宜,善于创新,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显示了勃勃生机,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丰富的借鉴。这也充分说明,办法总比困难多,有线电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4、-发展农村网络有诸多优势。首先是网络整合带来发展的契机,人员的思想面[!]貌、经营理念焕然一新,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得到保障。第二是光缆主干线初步建成,网络结构较为合理,能够满足基础业务的需要。第三是队伍比较稳定,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较高。还有,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比如统一管理、城乡区别、成本核算、二次分配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先进县市的经验对我们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有多方面的启示。我们认为,在农村网络建设和管理上,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正确认识加强农村网络建设的重要意义。-农村有90多万人口,20多万个家庭,成百上千个基层单位,是城乡网络的半壁江山,发展潜力巨大,是可以转化为我们公司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资本”。我们发展网络的最终目的是壮大自身实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既是经营目标,又是政治任务。我们不仅要坚持发展下去,而且要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站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把农村网络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切实加强农村网络的领导。通过各地的经验和我们的工作实践,我们体会到,农村网络领导重视与不重视不一样,有人负责与没人负责不一样。同时我们认为,城乡之间确实存在差异,比如链路结构、用户需求、服务方法等。为此,我们要把农网的工作作为公司工作的一个重点,并且建议成立专门的农村网络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网络的设计、发展的规划、网络的建设、人员的管理、用户的服务等工作。名称可以叫做“-”。

篇10

(二)领导机构健全。目前,两城区的33个街办(乡镇)都成立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机构,各项工作机制建立。

(三)社矫工作者队伍加强。两城区各司法所多是一人所,为适应工作需要,两城区采取聘用社区矫正辅助人员的办法,选聘具有法律经验、心理学专业知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员充实到社矫办公室,确保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同时,还积极挖掘社区资源,发动退休老干部、知识分子、有威望的同志加入到社区矫正志愿者行列,使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两城区33个街办(乡镇)司法所共有专职人员33人,社矫辅助人员39人,社矫志愿者147人。

(四)工作措施有力。两城区各司法所均能坚持对每名矫正对象实行一人一档,详细记载了矫正方案、监护人协议书、公益劳动记录、每月小结、谈话记录、电话汇报等方面的资料,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基础性台帐。在管理机制上,充分发挥街道(镇)、社区(村、居)两级管理网络的作用,明确各自的工作地位和工作任务,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长期发展和司法所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制度上,两个区都出台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方案)》、《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工作职责》、《矫正对象须知》等规章制度,力求工作规范。

从试点的情况来看,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矫正试点期间两个区共117人接受社区矫正,经过矫正工作人员扎实有效的矫正帮教,没有发生一起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现象。矫正对象能够较快地融入社会,部分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还走上了致富路。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看,目前我市社区矫正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主要是:

(一)、社区矫正工作相关法律法规不尽完善

立法的滞后给工作开展带来了统一认识、统一做法、全面推进等方面的一定的难度。目前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的依据是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下发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客观上存在名义主体和实际主体分离现象,公、检、法、司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衔接,省际、市际之间的衔接都存在一些困难。

一是在目前立法依据不足情况下,有关部委的现行规章中针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缺乏系统性。致使社区矫正各成员单位在工作衔接、责权划分等环节上存在困难,无形中加大了工作难度。

二是工作主体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人民警察法》以及有关规章中涉及社区矫正的条款存在着滞后的问题。例如从现实看,社区矫正按照两院两部的通知精神是由司法行政机关来实施,这无疑是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的,但现行的法律未赋予司法行政机关执法主体权,这不仅与公安机关既有的执法主体权产生法律冲突,而且使得司法行政机关在开展工作时责权不一,处于十分尴尬和不力的地位。矫正对象大多对司法所的考核奖惩持无所谓的态度,有的矫正对象以经济、生活等种种理由不参加有关矫正活动,有的迁居或离开居住地根本不向司法所报告,由于司法所执法主体权,社区矫正工作者对这些现象也无计可施,严重影响刑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是程序方面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监狱办理假释、监外执行的手续繁复;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的信息不能及时;对人户分离的对象,户籍地与居住地之间缺乏衔接等。目前,两城区的矫正对象基本上是由本区所在法院判决后通知各司法所接收,而对于外地法院判决到本区的社矫对象,两城区司法局至今未收到过相关的法律文书,导致这部分矫正对象漏管、缺管现象严重,矫正工作也就无从开展。目前多数街办的社矫对象人数已呈逐年萎缩的地步。常此以往,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可能将难以为继。四是矫正工作还缺乏有效的法律手段支撑。目前,在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帮教工作中,由于缺少法律赋予的强制性手段,对那些拒不接受矫正或在矫正中表现不良的矫正对象,社区矫正组织一一特别是负责具体操作的司法所往往因有责无权,不能及时予以惩戒;而对那些积极配合矫正、表现良好的矫正对象的奖励,也因程序过于繁琐、规定较原则操作性不强、社区矫正组织没有法律授权等因素,实施起来难度较大,不能很好体现出奖惩结合的矫正方针。

(二)、社区矫正工作基础建设薄弱

社区矫正是一项以司法行政机关为主的新工作,从外省先期开展社区矫正试点的地区经验看,要保证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司法所须有3人或3人以上才能兼顾工作,须有独立的办公室实施矫正和存放档案,须有通讯、交通装备和工作经费以保障工作开展。但由于客观原因,两城区各司法所基础建设均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司法所人力相对薄弱,社矫辅助人员偏少且队伍不够稳定。司法助理员普遍存在“一人一所”的状况,且司法助理员在承担司法行政多项职能工作的同时还兼有街办(乡镇)安排的任务,人手少、任务重,使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矫正工作中难以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二是缺少基本装备,有的街道办公经费较为紧张。目前,两城区大多数司法所无车辆、无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工作装备,个别所连基本的独立办公用房也未解决。在办公经费上,我市社区矫正经费与兄弟省、市相比相差较大。上海市人头经费定的标准是6000元、苏州市社区矫正经费标准为3000元。我市两城区矫正对象均无人头经费可言,由于经费的紧张,导致一些工作流于形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矫正质量。

(三)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还未到位。社区矫正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单位,需要公、检、法、司、人事等多个职能部门就工作衔接、经费保障、矫正对象就业等方面加强合作,认真履行职责,才能形成较强的合力,确保社区矫正对象零漏管、脱管。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两城区社矫工作大多是由司法所独立承担,有的职能部门对这项全新的工作不熟悉、不了解,存在着一些配合不到位的地方,而仅仅依靠司法所单打独斗,矫正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三、对策及建议

在全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启动会上,省、市领导强调: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要按照“做表率、走前列”的要求,振奋精神,扎实推进试点工作的开展,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贵阳特色的社区矫正之路。为进一步推动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针对目前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领导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机制来推动这项工作。建议市、区两级成立党委分管领导为主任、分管副市长(副区长)为副主任、公、检、法、司、财政、人事等部门为成员的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司法局,以贯彻落实上级社区矫正的政策和工作部署,研究制定本地区的社区矫正工作规划,协调相关事宜,指导、督促、检查本地区的社区矫正工作。各街办(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贯彻落实上级社区矫正的政策和工作部署,落实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管理和改造以及考核工作;同时建立经常性的工作汇报机制,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情况,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二)明确权责

法院应当准确地适用刑事法律和刑事司法解释,充分使用社区矫正措施改造罪犯。检察院依法加强监督,确保公正。司法行政机关积极开展社区矫正的管理和考察以及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帮助工作。乡(镇、街道)司法所承担日常管理工作。公安机关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和考察,对违反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依法采取必要的措施。为加强社区矫正的衔接工作,建议将社区矫正内容纳入公、检、法、司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政府年度考核目标。财政人事部门加大财政和人员保障,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三)重视基础

当前要做的是搭建好具体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司法所这个平台。社区矫正需要一支懂法律政策、熟悉犯罪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精神医学等专业知识的队伍。根据现在的条件,社区矫正依赖三类人员:专业社区矫正工作者、辅助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建议党委、政府根据司法所承担工作任务的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趋势,加强司法所力量,配备专业社区矫正工作者,由懂业务的人员担任。其次,配齐辅助社区矫正工作者,现在云岩区配备辅助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做法是一个司法所招聘一至二名社区矫正辅助人员,经过培训后上岗,但因待遇太低(每月每人500元标准)而无法稳定队伍。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建议可借鉴兄弟省市的做法,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各区安排一定的事业编制,用于招聘社区矫正辅助工作人员,根据实际配备到各镇(街)司法所。编制不足的可以考虑招聘合同制的人员加以落实。此外,壮大社会志愿者队伍,尽量招募一些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离退休干部、青年学生、村(居)社干部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从事社区矫正志愿工作。

(四)加大财政保障

篇11

这些火灾事故,不仅给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

成了重大损失,更损毁了我们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旅游的珍贵的无形资源这些村寨灾前仍保存着从渔猎、采集到畜牧、农耕等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各种信仰、习俗、节庆、仪典,音乐、歌舞、语言、文字、建筑、雕塑各民族古老的手工技艺更是几千年保存下来的宝贵遗产。这些保存有大量人类文化遗产活化石之称的民族村寨,在中国乃至世界已不多见,

堪称无价之宝,其无形资源价值损失之巨,无法用金钱衡量,给后人留下了莫大的历史遗憾。XX少数民族自治州至今仍是我省乃至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民族聚居密度最大、贫困程度最深、农村火灾最严重的地区,全国农村火灾看XX,XX农村火灾看XX,每年仍有近万名群众因火灾返贫。

农村消防工作深层次的重大问题、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多年来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未能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农村消防工作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大意义和关联性,重视程度和领导力度不够,农村消防工作管理机制不健全,责任制落实不力;二是政策措施不配套,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群众利益的协调机制不健全,村镇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小、投资分散,农村综合改革滞后,实施建设项目时各自为政,单打独斗,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未能有效整合,形不成合力;三是为保护珍贵的民族旅游和文化资源,必须保留住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的木房建筑风格和民族习俗、文化,保留浑然一体的大寨风貌,但包括消防安全在内的硬件、软件保护措施十分滞后;四是科技含量低,未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装备技术建设改造农村基础设施,消防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五是农村消防保障机制尚未形成,经费保障不力,整治农村火灾仍停留在低层次和治标上,达不到治本的目的,反而浪费了资金和政策资源;六是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设发展缓慢,稳定性差;七是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不深入、不普及,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不强,素质不高,抵御火灾能力弱。

四、XX州农村消防工作对策措施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整合各种政策、项目、资金和行政资源,各司其职,各记其功。农村消防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涉及部门多,社会关联面大。要遏制农村火灾高发、防止火烧连营的重特大火灾,必须坚持治穷和治火相结合,挖穷根,送火神,打破越烧越穷、越穷越烧的恶性怪圈。因此,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分清责任,落实各级政府的职责,由政府统筹发改委、综治办、国土、建设、财政、民政、农业、乡镇企业、畜牧、农机、水利、电力、移民、扶贫、民宗、文化、旅游、林业、交通、安监、保险、环保、信息产业、公安、消防等部门,成立多边、多形式的协调机制,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各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抢抓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山区综合治理等重大机遇,以解决好农村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通道、消防水源、消防设施、消防通讯等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制约农村消防工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对农村的山、水、林、田、路、寨、房、灶、气、电、信息进行综合治理,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一张蓝图干到底,坚持数年,彻底扭转连年火烧连营、上万农户因火返贫的被动局面。

(二)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的投入是必要的,但建设的真正主体是农民,建设的持久动力和不竭源泉也是农民,必须充分激活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靠谁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他们才能以足够的热情和持久的动力创造自己幸福美好的生活。要满足农民的需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政府引导扶持,防止急功近利、大包大揽、包办代替;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经济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贴近农村实际、符合农民需要。

(三)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资建设机制。以国家立项为主,财政出一点,社会帮一点,群众捐一点,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充分调动政府、乡村、农民以及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和群众参与度。由于农民捐了钱,他们参与讨论、监督工程建设的积极性更高,可有效预防豆腐渣工程。同时应建立健全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谁负责长效建设和管理维护机制。

(四)积极争取国家立项建设。火灾的特殊性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老百姓的生产发展,三者相互交织。不解决好农村火灾问题,国家再投入多少,都会被一把火烧光,陷入再投入的无底洞没有良好的包括农村消防设施在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消防工作的根本性问题也得不到解决。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资金应该由公共财政来承担。XX州或省政府应尽快组织相关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治理火灾为重要支点,在全面摸清XX州包括农村消防设施在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底数的基础上,完成项目总体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和差异性,以州或省政府名义,将XX州农村消防工作涉及的寨改、房改、灶改、水改、电改、路改等农村消防建设项目与其它项目工程进行捆绑,作为整体项目,向国家有关部委甚至国务院申报,由国家作为试点项目立项支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资金上的投入,不宜再拖。若错失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农村消防工作的很多困难将越拖越大,损失越大。

(五)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优先完成紧迫、易行的建设项目。改变农村消防安全状况,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树立长期奋斗的、一盘棋的思想,对花钱少或不花钱的、易实施的、需求紧迫的项目工程,可发动群众抓紧建设,能搞什么项目就先上什么项目(如公路不通的先修路,水源缺乏的先建高位消防水池等),能快则快,并改革政府支持方式,实行以奖代补、以物抵资、先建后补等办法推进建设。特别要优先解决水和火的问题:①治火问题。从XX州历年的火灾看,多数火灾都是群众烧柴用火引起,不安全、不卫生,而且严重威胁着日渐脆弱的生态环境安全。面对严峻的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在农村开发利用沼气、秸秆气化等可再生能源,是新农村建设中能源结构的一场革命。

篇12

1、各级各部门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总抓手,进一步加强了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一是突出宣传发动。各地把发动群众参与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大事来抓,层层召开了动员大会或群众大会,开展了“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充分发挥各级新闻媒体的导向性,积极开辟《新农村建设专栏》,市、县两级共编发新农村建设稿件1.8万多条。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到目前为止,全市13个县(市、区)财政共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800多万元,其中溆浦、辰溪、靖州、会同、芷江等县都在100万元以上。三是落实工作措施。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在制定出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制订了示范村建设考核办法、工作进度报告、村支部第一书记管理、督查督办、目标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2、立足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全市落实优质播面230万亩、杂交玉米42万亩,同比分别增加5.8万亩和5万亩;建立无公害水果和优质稻基地50万亩,新建优质柑桔基地6万亩;引进优质蔬菜品种39个,建成蔬菜基地33个28万亩。完成牛冷配7000多胎次,出栏三元杂生猪59.6万头,推广稻田模式化养鱼56.4万亩。制定地方性生产标准5个,完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5个、“三品”认证20个。二是着力培植发展龙头企业。1-6月,全市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48.2亿元、工业增加值2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和10.6;农产品加工完成销售收入18.9亿元,同比增长12.6;新上泰格林纸、惠龙草业、绿兴源糖业、小丫丫食品等4家规模企业和会同贤胜精炼油加工、湖南金珠米加工、芷江和翔芷江鸭加工3个大项目。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到目前为止,全市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73个,其中今年新培育发展21个;直接联系农民9万多户,带动农民人均增收48元。四是狠抓农村劳务输出。截止6月底,全市培训农村劳动力21.7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64.8万人,分别占全年任务的64和85;实现劳务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8.9。通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1-6月,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84元,同比增长73元,增长7.2。

3、各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确定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其示范带动效应开始显现。一是点上抓示范村。各地在确定示范村上坚持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多种类型、注重平衡,经层层申报筛选,共确定了50个示范村,其中建整扶贫村18个;共确定县级示范村155个,下派村支部第一书记544人。每个市级、县级示范村都确定了相应的领导联系挂点,部门对口帮扶,力求抓好示范,增强带动效应。二是区域上抓“一线一圈”建设。各地在抓好市、县两级示范村的同时,鹤城、中方、洪江、芷江等县(市、区)立通较为便利、基础设施相对较好、经济相对发达的“一线一圈”(__城区周围和怀黔高等级公路沿线)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并把它作为新农村建设区域性的示范区。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重点启动了2万亩节水灌溉、31万亩生态公益林、工业“三废”治理、1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重点项目建设,组织开展了1000户科技示范户、100户营销大户及5个文明乡镇、55个生态文明村、500户文明户的评比活动。三是大面上抓“三清”、“四改”。各地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花钱少、群众最容易办到的事情入手,以沼 气建设为切入点,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帮助引导农民开展以“三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四改”(改水、改灶、改厕、改栏)为主的村容整治工作,为下一步新农村建设打基础。通过示范引导,“三清”、“四改”工作已在全市80的行政村开始启动。

4、以“54321”为切入点,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农村面貌有了初步改观。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五通”、“四改”、“三清”、“两解决”、“一提高”为切入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突出抓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五通”方面,通路有400公里县到乡公路、390个通畅通达项目、67个农村客运站点建设项目挤进20__年省计划笼子,资金总额达2.4亿元。已完成通村公路建设改造343.6公里,其中新建155.5公里,硬化道路219.2公里,完成农村客运站(点)建设16个;完成总投入4180.6万元,其中上级投入2246.8万元,群众自筹1933.8万元。通水已解决8个乡镇、24个村、1.9万人的安全饮水,完成投入 681.9万元,其中上级投入460万元,群众自筹221.9万元。通电已启动第三期农网改造,农网改造入户率达64.7;今年已投入农网改造资金8568万元,其中上级投入7620万元,解决自筹948万元。通讯今年新增农村固定电话3.4万门,新增移动电话1.8万门,分别占年度任务的51.4和52.7。通广播电视今年新增农户3.4万户,全市通广播电视率已达81.3。“四改”(改水并入“五通”)、“三清”方面,新建沼气池4129口,占年度任务的28,带动农户改厕3760个,改厨8600户,改栏1.2万间;完成清垃圾325万吨,清污泥784万吨,清路障3.4万处,新建垃圾站(池)2571个。“两解决”方面,解决就学争取到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60所,专项资金3470万元;已开工建设寄宿制学校18所,农村学校危房改造1.5万平方米,完成投入1020万元。解决就医方面争取到75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上级投入1650万元,已完成卫生院改造17所,完成投资613万元。有会同、中方、芷江3县被列为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参合农民达43.4万人。通过“54321”工程的实施,全市农村面貌有了一定的改观。如鹤城区石门乡双村村(现为区级示范村),村支部书记黄秀佳自筹资金110余万元,硬化村到组公路4.6公里,通组公路硬化率达82;同时,还上求下跑筹措资金20余万元,组织村民积极推动“一池三改”,全村新建沼气池38口,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5、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一是突出抓好财务公开,夯实民主管理基础。各地结合实际,着力于村级财务公开内容的标准化、公开方式的规范化、公开时间的制度化和公开程序的科学化等四项制度的建设。目前,全市的农村财务公开面达到了98以上。二是深入推进村民自治,提高农民法制意识。目前,全市690个村建立健全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占总数的95.6;3620个村建立了村务监督小组,占总数的93.8;3582个村建立了村民理财小组,占总数的92.8。三是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大力开展健康有益的群众文体活动。各地充分利用农民夜校等教育教学基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教育、道德评议活动,倡导爱国守法、文明诚信、团结在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开展了破除封建迷信、远离“黄赌毒”活动,消除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组织发动农村文艺队伍,利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和农村集市,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如靖州县贯堡渡村上半年列支8000多元,组织了蓝球赛、龙舟赛、演唱会,把群众文化活动搞得红红火火。四是以“星级”评选为载体,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地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广泛开展了“科技示范户”、“文明诚信户”、“文明乡镇”、“双带双强型党员”、“五好村支部”以及“好婆婆”、“好媳妇”等星级评选活动,广大农民群众诚实守信、守法护法、公民道德意识明显增强,农村打牌财博之风大大收敛,偷盗、抢劫、斗殴等治安刑事案件大幅下降,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少数地方群众发动工作不到位,农民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调查表明,广大农民群众对中央建设新农村的重大举措尤为拥护和欢迎,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值很高,但等、靠、要的思想比较普遍,对于如何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动农民投工投劳建设自己的家园招数不多,措施不力,个别地方没有什么实际动作,无所作为。

2、一些地方“点面”工作不统一,对大面上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乏力,缺乏整体性。按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新农村建设工作既有“点”也有“面”,但在实际过程中,一些县(市、区)“抓小放大”,所有的人、财、物力过度往示范村倾斜,忽略了非示范村的大面上工作,“点面结合”工作虚化,缺乏整体性和有效性。

3、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缺乏发展公益事业和改善基础设施的实力和后劲。由于大包干“两山变一山”时,将集体林场、果园等资产分到农户从而造成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据对新晃的调查,全县没有集体经济的村为240个,占到93。群众非常迫切需要的改水修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难以正常启动。

4、有的乡村各项工作不平衡,缺乏统筹科学性。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是“二十字”方针,其“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但一些地方在推进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产生了“重生产轻乡风”“重项目轻人文”、“重硬件轻软件”等不良倾向,尤其是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工作较为滞后。

5、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滞后,严重制约后续工作的开展。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是必须着力走好的第一步棋。但由于资金匮乏,目前市级50个示范村仅完成10个,155个县级示范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基本上还没行动,对后续工作的展开造成严重影响,势必影响全年计划的顺利完成。

6、资金投入不足,工作启动力度不大。截止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财政投入极为有限。由于资金投入乏力,融资渠道有限,特别是少数的市、县后盾单位对示范村的“挂靠”不到位,帮扶资金和物质没有落实,导致启动工作力度不大,一些地方面貌依旧,没有什么新的动作和起色

三、下段工作建议

1、进一步抓好宣传发动,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强化农民主体地位意识。要在宣传发动的深度与广度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__市新 农村建设网》、《__日报》、《__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广泛深入组织发动各级各部门干部进村入户,抓好“支帮促”工作,帮助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深入领会、全面理解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突出农民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地位,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引导与激励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来。

篇13

(二)工作作风简单粗暴。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工作作风粗暴,不依法行政的现象十分突出,特别是执行一些突击性任务时,常常采取强制性办法,有的甚至目无法纪,由此酿成严重影响农村稳定的群体性事件,造成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基层政权建设。

(三)财务管理混乱。有的村书记或主任在村级财务管理上没有充分发挥把关作用,甚至带头违反财经纪律,贪污、侵占、挪用集体资金;有的村级会计文化水平低,账务记录混乱。有的农村党员群众认为实行村财乡管后,不必再过问村内的财务收支情况,有的民主理财只是流于形式,财务未能完全公开;有的根本就没有进行民主理财,也没有进行财务公开。有的村对一些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没有进行村民会议讨论,按照大多数群众的意见作出决策,造成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尖锐,隔阂加深。

二、加强基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抓作风建设。一是要围绕服务发展抓作风。以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安全生产、惠农政策落实等中心工作为重点,围绕重要环节和关键岗位,加强对办、村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强化过程监管。二是要围绕能力建设抓作风。采取集中学习、撰写学习体会等方式,组织办、村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切实提高办、村干部的思想认识,自觉遵守各项党纪法规。同时要抓好政策理论法规和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增强党员干部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