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网络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2缺乏成熟的网络可视化技术。随着多网融合的不断发展,不同的网络运营商为了实现多网融合,需要不断的添加各种新设备、新业务,为此多网融合信息管理平台需要及时的了解网络拓补结构图,以便根据相应的业务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根据现在的网络拓补图分析,其结构存在很大的不同,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多网融合的可视化技术还不成熟,无法对多网进行完整的网络拓补结构视图。
1.3网络综合管理技术不完善。多网融合都是建立在传统的运营商运行管理模式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他们基于不同的网络运营模式,其管理方式也就必然会不同,而多网融合则是对不同运营商进行业务整合,这就需要不同的运行商改变各自为主的运营管理模式,建立综合性的管理技术,而这方面受到传统思想、人员专业技术以及资金设备等方面的限制,多网融合综合管理技术还不完善。
2、多网融合系统的管理需求
2.1多网融合的系统结构。为满足不同网络用户的需求,多网融合平台必须要完成以下功能:用户终端在异构网络中的切换、支持媒体流与终端的适配。因此多网融合控制平台应该具有多业务协同触发控制、异构网络注册和接入控制、资源调度、终端群管理、移动性管理等等。同时也要保障多网融合平台要具有适合各种网络资源的接口和各种服务接口。总之我们可以根据多网融合系统的要求分为:业务层、控制层、承载和终端层。
2.2业务控制面结构。①业务控制面结构。业务控制面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主要包括用户侧、IP网络侧,策略控制以及业务控制侧。②业务控制面功能。业务控制面的功能主要是对具体的业务进行控制,为实现这些业务需要外部服务器提供相应的功能,根据具体的功能,我们可以分为:注册模块、群管理模块、媒体控制模块、SIP模块、短信管理模块以及呼叫控制模块。用户侧用户终端群IP网络侧,策略控制策略控制路由业务控制服务器业务控制侧
篇2
本系统在设计中优先考虑系统功能的有效实现,达到用户操作简便,便于维护的目标,其次系统设计科学合理,便于开发,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根据数据存储的需求特点合理地选择后台数据库。开发模式上目前广泛采用B/S(browser/Server)、C/S(client/Server)两种模式。C/S模式即服务器/客户端模式,这种模式下因需要安装专门的客户端程序,这种模式不太适用点多面广,而用户群体不确定的使用环境。在B/S模式下,用户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界面完全通过浏览器实现,因此便于维护、升级,开发成本低。另外B/S模式下,可生动地与用户交流,本系统采用B/S模式开发。系统选用ASP动态页面进行开发,ASP具有简单易用,开发效率高的特点,是一种WEB服务器端脚本程序开发工具与运行环境,可用来创建动态网页及交互应用程序。页面中可嵌入VBScript、JavaScript等多种语言脚本。ASP可方便地与SQL、Access等数据库连接,在后台数据库选择上,选用设计简单,数据处理能力较强,成本较低的MicrosoftAccess2003。ASP网页在WEB服务器上运行,本系统运行平台为WindowsSever2003上的IIS6.0。选用可视化的DreamWeaverCS3作为编辑开发工具,利用CS3具有Ajax的Spry框架、CSS样式等功能可以大大提高开发的效率,并可以实时地进行功能及浏览器兼容性验证,完全满足设计需求。
3数据库设计
系统数据库包含6个数据表,如表1所示,这些数据表分别用来保存管理员账户信息、读者账户信息、图书基本信息、借阅信息、续借申请信息及留言板信息。系统数据库采用快速高效的OLEDB连接方式,用连接对象的Open方法打开数据库,用ADO对象集的Recordset对象操作数据库,并通过SQL指令实现对数据记录的读写。为便于利用条码扫描器扫描借书卡上的条码以对读者信息的快速查询,在Reader数据表中设置条码代码字段。在借阅图书的录入中为快速录入,在book、Book_manage表中设置图书条码代码字段,为区别同一版本相同的多本书,应在每本书上贴上唯一的条码,并与表中该书的条码代码记录对应。
4系统安全设计
系统在运行除依托网站的防火墙等安全防护措施外,在开发中进行了如下安全设计:
(1)在登录页面中添加验证码输入,防止对用户密码的暴力破解。
(2)防止未经合法登录的用户直接运行各功能模块,采用session()函数进行登录验证。
(3)把数据库的扩展名mdb更改为asp,防止数据库被恶意下载;
(4)在页面中设计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模块,及时对数据进行备份。
篇3
1.2内部员工进行内部破坏或非法途径访问
某些机关事业单位之中,有些人为了进行恶意报复或者单纯的恶作剧,故意毁坏或者更改档案文件记录,有些人故意变更他人的计算机程序设置,造成系统发生混乱;而有些人滥用权力处理各项公务,为了个人利益窃取各项机密数据等等,这些种种安全隐患都会对机关事业单位网络的正常安全使用造成严重破坏。
2机关事业单位网络管理维护方式
2.1网络环境的保养和硬件设备的维护
机关事业单位的计算机运行与网络设备的性能会受到电压、湿度、接地和灰尘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保证计算机使用过程中房间内的通风通气,并进行定期除尘等各种日常保养,这些工作是保证设备正常工作的首要前提。在主机房配线架上,需要依照不同的网络路段与接驳主机对网线进行编号或直接使用颜色各异的网线,以便于网络维护工作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故障因素。
2.2网络软件的管理维护
2.2.1病毒防护与系统升级机关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的正常使用,需要定期进行病毒库更新,完成对各种最新病毒的全面查杀,并且开启实时的防护监控模式,定期对系统做检查与扫描。定期定时的对计算机进行全盘杀毒,以避免病毒残存在计算机当中,并且及时补丁安装程序,包括了系统补丁与应用软件补丁等等,对系统和软件的漏洞做及时修复,另外严令禁止各个工作人员随意安装一些和工作性质无关的软件,有效防止这些软件对系统与单位网络造成的潜在伤害。2.2.2建立完善的网络数据备份方案因为各种自然的或者人为的因素而造成的系统瘫痪或者数据丢失与破坏等等情形,发生概率较大。因此使用系统保护方式,构建良好完善的制度化、科学化的网络数据定期备份操作有现实性必要意义。
2.3建立网络服务器安全模块设置
网络服务器的安全控制包含的内容有口令服务器控制台的锁定、服务器登录时间限制、非法访问者检测以及关闭时间的间隔等等。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最有效的方式便是防火墙安装,从根本解决黑客攻击、木马程序以及互联网病毒等各项危险性因素入侵的问题,保护上网安全性。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开展好单位内部的个人计算机IP地址与MAC地址之间的绑定,以方便网络管理人员对网络秩序的管理,避免一些因为个人因素随意进行IP地址更改情况的出现,维持单位内职工上网有序性,有效降低网络运行过程中不必要麻烦出现的概率。
篇4
CPA是美国图书馆资源委员会的团体会员,它的信息保护与存取研究受到某些基金会的支持,其研究活动受到大专院校、档案馆、图书馆、出版部门及有关协会与组织的支持。它的目标和任务是扶持与发展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的合作,以保证各种形式的信息能得以保护。CPA在英特网上有一个网页,专门介绍CPA的出版物。在网页的出版物一栏,可以浏览CPA的《通讯与交流》、《新闻文札》与《报告》。《通讯与交流》是对用户进行保护信息的教育,《新闻文札》是公布CPA的重要活动。在《报告》这一栏可以查阅到信息保护、电子存贮、非纸质文件保护及对国家信息网络的评价。这些研究报告有的可以免费浏览其全文与摘要,有的是以网络收费的形式有偿提供信息服务的。
加拿大国家档案馆网站:简称NA(NATIONALARCHIVEOFCANDA)网站,网址为:HTTP://WWW.ARCHIVES.CA。加拿大国家档案馆是加拿大唯一一个中央级的联邦国家档案馆,成立于1872年,由于历史原因,加拿大的档案采用英、法两种语言文字,因此NA的网站也使用两种文字版本。该网站在关于NA中说:“政府历史档案包括60多公里的文本、地图、照片,19000公里的缩微胶卷,2000多公里的数据卷宗,它们记录了加拿大从18世纪至现在的各方面历史。”它还和加拿大省和地区档案馆、国际档案理事会、加拿大网上档案资源、加拿大国家图书馆进行了热点链接。“在线研究工具——档案网”可以帮助用户从加拿大国家档案馆的各种数据库及自动系统中查找到大量信息。按载体形式分类,可分为文本档案、声像档案、胶片档案、照片档案等;按主题分类,则可分为“土著居民档案”,“邮政档案”、“战争档案”等。“公众服务”栏里,浏览者可进行家谱研究、军事档案和其他历史题材的档案发掘,这里还注明了来访、咨询、复制、借阅及有关法律、限制等信息。“政府服务”栏里提供了政府关于档案保管与利用的措施。“出版物”栏里刊登了国内最新的档案图书、《档案工作者》等期刊出版的情况,极大地方便了国内外的档案研究者。“展览”栏里展示加拿大档案珍藏。该网站较有特色的是保护信息网络数据库(CIN),CIN它可经由加拿大文化遗产数据库(CHIN)得到,是国际互联网上可免费浏览的保护信息资源。它的职能是便于用户检索有关文献、档案、文物保护与修复方面的资料。在数字环境下,磁盘、光盘、缩微品、远程网络提供等多种载体形式将大量运用。这样,利用者使用档案信息时更加方便和快捷,只需对档案信息进行简单处理即可直接使用,从而加快了档案信息的传播速度。CIN的信息资源来自以下几个部门:加拿大保护协会、加拿大保护分析实验室、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中心、国际博物馆理事会及国际遗址理事会。该数据库的大多数文献是以英文撰写的,主题关键词以英、法两种文字标出,文章标题保留出版物的原始文种,并附有英文译意。其中有:保护信息目录数据库(BCIN):BCIN是保护信息网CIN的目录数据库,共收入16万条保护技术方面的目录与引文,它们包括:保护技术报告、保护记录汇编、论文、著作、视听资料、未出版的资料,从世界各地网络上收集到的最新信息等大量有参考价值的保护技术文献。信息服务智能化,从而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新技术支持,使用户能够细化需求,分析结果,变换信息形态,更好地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保护用品数据库(MCIN):MCIN是保护信息网络CIN的保护用品数据库,它含有1000多种用于保护档案、文献的商业产品以及这些产品的技术数据、使用经验等。厂商数据库(ACIN):ACIN是保护信息网络CIN的厂商数据库,它含有全球范围内700多个制造保护用品销售商信息、224个零售商、43个批发商及217个可提供400多种以上保护商品的供应厂商信息。此外,还以表格形式列出保护用品及与40多个国家的保护技术厂商联系的信息及电子邮件信箱。
澳大利亚档案馆网站:简称NAA网站,网址为:HTTP://WWW.NAA.GOV.AU/。“馆藏特色”栏里介绍了内阁文献、英国皇家专门调查委员会文件、联邦政府与各部门档案以及总督总理部长的材料。时间跨度从“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成立时”开始,还包括一些“19世纪殖民地档案”。在“法律与管理支持”栏里,分别从控制与检索、处置、保护、贮存、保管、利用、电子文件、收费等方面详细阐明了澳大利亚的档案法律法规以及NAA的档案管理制度,还介绍了各州和地区档案馆、专业协会、其他专业档案馆等资料。PADI是保护数字信息存取工作组的英文缩写。它是1993年12月由澳大利亚档案馆、澳大利亚图书服务信息委员会、澳大利亚国家保护办公室与澳大利亚电影录音档案馆共同组建的特别工作组,用以指导电子格式的文件、资料的保护与管理。现今,PADI除以上主要成员外,还吸收了数学与信息学会、通讯技术部及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参加。PADI的目标与任务是为澳大利亚的数字信息和非数字信息的存取提供最大程度的保护,保护国家数字信息的调研,制定信息存取与保护的原则、策略等。PADI在国际互联网上有一个网页,在此公布PADI的研究成果(全文数据库)、提供数字信息保护与存取方面的最新信息、论文、研究报告,与保护有关的书目提要、情况研究、有关政策与策略及即将召开的学术会议。在该网页上还链接有数字信息保护与存取的其他数据库的网址。PADI在网页上留有该特别工作组的电子邮件信箱,可以在浏览文献过程中随时与PADI进行学术交流。
篇5
2高校网络管理工作的强化措施
高校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的工作,加上高校扩招给校园网络管理带来的诸多压力和困难。我们应该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从多个方面来创造有利条件,使校园网络能够充分发挥,为教育教学和科研作好服务。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大资金投入量,加强高校网络内部核心技术的建设。加强人员、技术力量的投入,特别是软件方面的投入,积极发挥机房的优势,指定专人及时搜索、限制、删除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和不当言论,避免进一步传播。组建一支政治可靠、知识丰富、数量充足并熟悉网络环境和运行规律的网络管理队伍。
(2)高校要做好校园网络管理工作,还要设计与建设好校园网络,使校园网建设出一个安全、可靠、便捷的计算机信息传输网络。主要就是为了提供教学管理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知识。它是高校校园内外进行沟通的有效桥梁之一。
(3)加强网络管理人员自身的思想建设,树立正确的导向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学习意识,网络管理员应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跟高校发展动向,教育青年学生爱校、爱党、爱国家作为重点,力争肩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社会重任!
篇6
2系统用户网络管理
云计算是一种通过Internet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的资源计算模式。云计算常与网格计算、效用计算、自主计算相混淆,网格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专门针对一些复杂的科学计算,经常用来执行一些大型任务;效用计算是IT资源的一种打包和计费方式,属于提供服务的模型,结合各地分散的服务器、应用程序和存储系统来提供所需要的资源;自主计算是具有自我管理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它主要通过现有的计算机技术来替代人类部分工作,使计算机系统能够自调优、自配置、自保护、自修复,以技术管理的方式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实际上,云计算有许多部署依赖于计算机群,也吸收了他们的特点。但是相较于以前的传统系统,云计算拥有着庞大的资源数目和广发的用户数量。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用户管理机制来对云计算用户进行管理,从而完善云计算技术。
2.1云计算系统用户
每个云计算系统用户需要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只有拥有这个标识才能向服务器表明自己的身份,才能进入云系统。因此,要注册成为云用户,需要经过权威机构审核、发放相应的标识,有了标识符才能成为云计算用户。
2.2云计算系统用户的命名
在云系统中,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一个标示符,并且每个用户的标示符相对而言都是唯一的,通过对这些标示符的了解,我们就能知道用户的特征,如果用户的名字不能区分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其他特征来进行甄别,这样就能形成比较完整的命名体系了。例如,我的标示符如果是李红,那么如果再有人想用这个名字作为自己的标示符就必须用附加特征来描述,比如李红@123等,标示符就像我们的身份证一样,即使人的名字一样,但是身份证号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样就能保证用户标示符的唯一性了,也能固定用户范围,有利于我们将不同用户进行区别。
2.3云计算系统用户网络管理
云用户是云计算系统上的实体,就像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一样,它们也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是通过人们创建标示符和注销标识符操作来代表它们的生命周期的开始与结束,在这一周期中,用户可以通过相应的授权与变更等操作来改变自己在与计算系统中的权利。云用户在操作方面有以下几点:首先,通过合法的手段创建自己的账号,新用户创建需要提交相关的身份证明的材料。创建完成后,就拥有了用户名和密码。用户信息采集主要由用户提供信息和云的信息记录组成。云用户活动是通过用户名标识来记录的,所以说,用户名标识对于云用户来讲非常重要,就像我们的档案一样,它记录着我们这一生的足迹。其次,云用户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创建相关的用户称号,在其登录时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但是如果有接入设置的话则可设置关联设备标识、用户名和密码,通过相关专用设备,云计算就能够识别,这样就不用重复输入登录操作了。再次,在云上我们可以找到各种资源和用户授权,但不会所有用户都有这个权利,这个授权是由权威的网络机构进行设定的,用户需要得到授权才能查阅和使用相应的资源。最后,如果用户要变更或者注销,也需要提交原始信息进行认证。云计算用户管理系统是一个虚拟组织,它是由用户注册的数据库和本地节点上的用户管理组成,要加入这个虚拟的组织,需要向管理员提供相应的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如果和协议要求一样,管理员就会将用户加入虚拟组织数据库。
篇7
1.2系统基本要求
1.2.1安全加密
系统应采用安全加密技术,强化各方面保密性。在访问权限方面,需将登陆用户分为不同的等级,并赋予不同的访问权限,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在用户登陆方面,使用全新的MD5加密算法技术,登陆需通过验证码认证。在信息保护方面,申报人只可查看自己的项目内容,杜绝资料外泄。
1.2.2易于维护
系统应采用科学而简单架构,容易维护和修缮。采用当今最为流行的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用户使用起来就像正常浏览WEB网页一样方便,此外,由于代码脚本修改只在服务器端进行,避免了一般软件需在用户端系统的升级,不需用户维护。
1.2.3功能实用
系统应具有多样化功能,且具有显著的实用性。如登录用户提交项目只需要填写简单数据,程序会帮助用户检查数据的正确性,并可预览表格并打印。设计电子备份功能,保证项目资料保存完整。无论设计何种功能,均要以降低用户操作难度、减少信息处理量、缩短申报工作时间为目的。
1.2.4实时互动
系统具有实时交流、多方互动、信息速递的功能要求。系统实现申报人和主管部门的实时双向交流,提供了科技信息交流的环境,方便用户、专家及科研管理单位相互沟通,使科技项目管理工作走向信息化。
2系统设计方案
为了实现信息数据采集、处理、输出、交换、分析、WEB等多种跨平台功能,采用MacromediaDreamweaver8、JavaScript和VbScript等多种开发工具,应用ASP、Web交通技术,综合多种工具的技术优势,实现相应的系统功能,并可满足系统升级需要。
2.1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Browser/Server模式(B/S模式),操作系统平台选择中文版Windows2003AdvancedServer,数据库平台选择Microsoft的SQLServer2000,客户端采用WindowsIE5.0以上的浏览器。系统使用全新的MD5加密算法技术,增加页面验证码。此架构既能满足上级数据集中管理的要求,又能满足远程客户端操作方便、运行稳定的要求,保证了科技计划项目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2.2数据库平台
为确保管理系统运行安全,服务器安装Windows2003AdvanceServer和SQLServer2000数据库,创建ODBC连接,应用MacromediaDreamweaverMX建立站点,连接数据库,再进行代码设计和调试。提供WEB页面FTP上传空间及系统运行专用域名或IP地址,为各级用户提供正常网上项目申报和审查应用。
2.3工作原理
系统工作框架主要包括项目申报、项目评审、审批流程、合同管理、项目进度跟踪、项目验收、成果推广、项目评奖等。基于“信息共享、决策支持”原则,设计“一站式”科技项目管理服务系统,实现科技项目承担单位与科技项目管理单位的统一管理。同时,提供多级科技项目管理模式,实现基层与上级管理层单位科技项目的同步管理及网络化信息共享与传递。
3系统功能实现
3.1用户身份认证
本系统建成后,在网站首页设置用户名和密码输入框,并提供用户注册和忘记密码功能。系统用户身份认证采用逐级授权方式,分为审查单位认证、推荐单位认证、申报单位认证、申报人认证4个级别。首先,由审查单位进行初始注册,认证成功后,直接登陆系统;第二,审查单位登陆后,设置推荐单位名称,通知申报单位分别注册;第三,申报单位注册成功后,经审查单位审核信息开通后,登陆到系统中;第四,单位登录后,设置本单位项目申请人,在其注册成功后自动开通,登录后即可填报项目建议书。
3.2申报管理
申报管理是指项目申报人随时登录、填写、修改、提交项目的过程,具体包括项目建议书管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管理两方面。推荐单位和审查单位不定期审查建议书内容,并给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审查不通过的项目建议书予以退回。通过审查的项目建议书进入项目库,开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申报程序。经过初审、复审、专家论证、复核等环节,合格的项目结束可行性研究报告管理阶段,所申报的项目列入年度计划,进入任务书管理阶段。
3.3任务书管理
任务书管理是指项目申报人按照任务书要求补充内容项的过程,包括课题经费的银行账户、开户银行、财务负责人等信息。任务书中绝大部分内容直接移自可行性研究报告,如目标任务、年度计划、成果指标、经费预算等,这些内容已经通过专家论证,无需重复审查。任务书的审查过程分为一次审查和二次审查,一次审查未通过的项目自动退给申报人修改,提交后自动进入二次审查。通过审查的项目申报单位身份转变成项目承担单位,申报人身份转变成项目负责人。
3.4实施过程管理
实施过程管理是指项目正式启动后,对于各项研究任务的管理过程,主要体现在实施方案、年中总结与年末总结等文件中。项目申请人填报项目实施方案,每年提交两次的项目总结。如无实施方案,不能填写项目总结,也将影响到本单位下一年度的项目立项。项目总结提交后,承担单位、审查单位和推荐单位逐级审查通过。如在项目实施过程管理中发现提交材料不合格,退回重新填写,被退回累计5次的项目负责人,将自动锁定其申报新项目的资格。
篇8
b.机密信息和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有可能被恶意篡改或被非法窃取。
c.信息可抵赖。
例如行车路线、生产计划等电子文件一旦被一方所否认,另一方没有已签名的记录作为仲裁的依据。就以上存在的安全问题可总结出系统网络受到的危险和风险为:网络病毒的传播;地址欺骗;序列号攻击;利用端口扫描、拒绝服务攻击等恶意攻击。虽然现在网络中存在安全机制,但没有一种安全策略是十全十美的,必须制定灾难恢复计划以确保一旦硬件和软件发生故障、系统受到恶意攻击时,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将列车调度指挥系统恢复正常运行,减小损失[3]。
2列车调度指挥系统网络的维护方案与管理
实施时应将管理与技术两手抓,具体方案和措施如下:首先,管理层面应考虑管理制度的建立、管理的组织及运行中的维护。系统安全不可能只从单个层面或单个环节就可解决,必须全方位多层面配合进行,建立统一的安全策略,完善管理制度,坚持运维。统一的安全策略可以规范整个系统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方法,便于管理的组织和实施,而只有坚持运维才能够保证系统长期、稳定、有效的运行。其次,在技术层面应注意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及应用安全等方面,在使用中,技术层面的安全问题分界模糊,可以交叉实现,具体可由以下几方面入手:
a.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是实现子网边界安全的重要技术。可以将整合了多功能的防火墙作为核心设备在网络中取代路由的位置,这样可以有效防护来自网络层和应用层的威胁,并且还能降低网络的复杂性。
b.网络防病毒系统。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由网络服务器、通信传输设备及车站终端机等设备组成。使用统一安全策略的集中安全管理中心对病毒进行统一管理,对客户端和服务器进行防病毒保护,并且使用云安全技术,利用大量的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及时的获取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并将获得的信息推送到服务器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以实现系统的网络安全维护。
c.网络拓扑结构。
利用网络分段技术划分vlan,改变网络拓扑结构,以实现系统网络中生产网、办公网和广域网的隔离,确保网络资源与非法用户的隔离,是一项基本的网络防护措施和保护手段。
d.身份认证系统。
目前采用的以静态密码为主的身份认证系统存在安全隐患,用户名及密码容易被窃取,安全风险很大。使用动态口令可解决此类安全隐患
e.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对网络的非法访问,通过监视、限制通过网络的数据流,防止外对内、内对外的非法访问,隔离内部网和外部网,为监视局域网安全提供便利。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从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系统当中收集数据信息,再通过这些收集的信息,分析有入侵特征的网络安全系统[4]。IDS不仅能检测出系统中违反系统安全规则或者威胁到系统安全的行为,还可以有效地弥补防火墙的被动防御弱点。当系统受到攻击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的网络安全防护,在被入侵攻击后,收集入侵攻击相关的各种信息,作为防范系统的知识,添入策略集,增强系统的防范能力,避免系统再次受到同类型的入侵[5]。
篇9
高校科研与成果数据是高校的宝贵资源,需安全可靠地存储在数据库中,因此数据库系统直接影响到科研与成果管理系统的性能,决定着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与数据的查询速度等。为满足系统各方面需求,本系统采用微软公司的SQLServer2008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的存储与管理。SQLServer2008允许使用Mi-crosoft.NET和VisualStudio开发的自定义应用程序管理数据库,使系统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来运行最关键任务的应用程序[7]。同时在数据表的设计过程中,使用了SQLServer2008提供的存储过程、视图与触发器等功能,保证了数据在查询与更新过程中的完整性与一致性需求。
3关键技术
科研与成果网络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是系统运行的保障,先进的技术是上述非功能需求的基础。本管理系统采用基于Microsoft.NET技术的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运行,用户通过浏览器就可以实现科研数据的管理与维护。B/S模式具有配置简单、灵活易用的特点。服务器端只需安装.NETFramework、IIS组件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进行必要的配置,客户端安装浏览器软件即可,系统的更新与维护均在服务器点进行[8]。系统的前台WEB页面采用基于.NETFramework的MicrosoftVisualStu-dio2010开发环境进行设计与制作。Microsoft.NET技术可保证前台页面具有较高的访问速度,具有稳定性、可靠性高的特点。后台科研与成果数据库采用MicrosoftSQLServer2008进行数据表设计与数据的存储。MicrosoftSQLServer2008可提供数据的存储、查询与并发操作、实现数据的自动备份与恢复,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与一致性。
4系统技术方案
通过上述分析与设计,本系统逻辑结构采用B/S模式的三层结构设计[9]。根据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结合B/S模式的WEB数据库系统分层结构,该系统的整体技术方案设计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系统包括用户接口层、系统功能层与系统平台层。用户接口层提供系统各类用户的访问接口,即用户界面;系统功能层与用户接口层相对接,实现系统各模块的所有功能;系统平台层是系统三层结构的基础,为各功能模块提供数据访问的接口,提供系统运行环境及数据库服务。实现程序节选本管理系统的后台程序代码采用C#语言进行编写。C#是微软公司的一种运行于.NETFramework之上的安全、稳定、简单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它在继承C和C++强大功能与高运行效率的同时去掉了一些复杂特性,以其强大的操作能力、创新的语言特性和便捷的面向组件编程的支持成为.NET开发的首选语言。后台将不同功能模块的实现程序封装在不同的C#类文件中,主要的类文件有:Common.cs、DataAccess.cs、Users.cs、Projects.cs、Achievements.cs、Basic.cs等,分别封装了系统的基本信息、数据库访问、科研与成果数据管理、用户管理与系统管理等的功能模块的实现程序。本文节选了数据库访问和WEB控件数据绑定两段程序。如下程序实现了通过给定的查询语句sql,返回对应查询结果的数据表DataTable对象的功能。
篇10
1.2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
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是定义网络管理系统的结构及系统成员间相互关系的规则和约定,是衡量网络管理性能优劣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按照网络管理的模式可分为集中式、分布式、分层式三种。集中式网络管理模式是以平台为中心,统管主网,一个集中的数据库中存储全网所有需要管理的数据。便于集中管理、系统升级,有利于厂商开发,但传输中容易产生瓶颈问题。分布式网络管理模式是将信息和智能分布到网络各处,在最靠近问题源的地方能够做出基本决策。分层式网络管理模式是在集中式管理中的管理者和者间增加一层或多层管理实体,使管理体系层次化。分布式与分层式最大的区别是:各个域管理者之间不相互直接通信,只能通过管理者的管理者间接通信。目前,采用分布式管理模式与分层式管理模式相结合成为发展方向。该模式中,把多个管理者分为元素管理者和集成管理者两类。集成管理者可管理多个元素管理者,而每个元素管理者可管理一个域。多个集成管理者之间也有层次划分,能够进行相互通讯与协调,便于开发集成,是新型的网管体系结构。
2总括计算机网络管理软件
网络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一定范围内的网络及其网络设备能够稳定、可靠、高效地运行,使所有的网络资源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达到用户预期的要求。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复杂度的增加,对强大易用的管理工具的需求也日益显得迫切,管理人员需要依赖强大的工具完成各种各样的网络管理任务,而网络管理系统就是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的软件。
2.1网络管理软件的作用
网络管理软件属于网络软件的一种,能帮助网络管理人员进行自动化的网络监测和管理,最终目的是减少故障,从而提高IT效率。
2.2市场上主流的网络管理软件产品
目前市场上的网络管理软件很多,被广泛使用的有网路岗、聚生网管、Ianecat网猫、北塔、网强等。
篇11
2)黑客攻击。黑客最早是指那些喜欢通过网络入侵其他人电脑搞恶作剧的电脑高手的称呼,没有贬义。但现在不少黑客更多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利用网络安全漏洞,通过编写病毒文件或脚本来出售或亲自入侵其他电脑,盗取用户信息,插入广告,改变浏览器主页等方式牟利,这实际上已成为一种犯罪行为。
3)间谍软件攻击。顾名思义,间谍软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在用户电脑上安装后门、收集信息。间谍软件可能利用用户电脑的系统资源,或在网络上散播用户的隐私、敏感信息等,尽干些损人利己的事情。
网络安全管理漏洞
1)网络诈骗。利用电子邮件、虚假信息和“钓鱼”网站等诱骗用户泄露自己的银行卡号、账户名及密码、社保编号等信息,或者利用假造的购物网站行骗,使人落入圈套,造成经济损失。
2)泄密损失。由于用户缺乏安全意识,密码、口令过于简单易被破解;或保密意识不强,随意泄露密码等造成网络安全隐患。另有些人“”,利用掌握公司企业电脑网络密码口令的权利故意泄密,以谋取个人私利。
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对策
1网络安全策略
应对网络安全问题的策略目前主要有: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数据加密策略和安全管理策略几个方面。只有综合采用各种安全策略并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才能有效应对网络安全问题。
2物理安全策略
对网络关键设备,如网络服务器、大型计算机等执行严格的网络安全制度,防止人为破坏、搭线攻击和受到自然灾害影响;严格控制使用权限;采取防辐射、防火、防盗措施;使用UPS电源等。对单位的移动存储设备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进行妥善保管;安装安全防护软件,防止因遗失而损失重要数据。
3控制访问策略
1)安装防火墙。防火墙既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防火墙可以在内外网之间建立网关,过滤数据包,限制访问权限,是网络安全的重要保障。但防火墙不能控制网络内部的信息传输安全,故还需要其他安全保障技术。
2)入网访问控制。作为网络安全保护的第一道屏障,限制非法用户登录服务器,控制准许用户访问有限的资源。入网访问控制是通过验证用户名、口令、检查账户限制等实现的。
3)其他访问控制策略。如网络的权限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目录级安全限制、属性级安全控制、网络监测、端口和结点控制等。
4数据加密策略
数据加密就是使用加密算法使信息被截取后不能轻易得到真实的数据。企业在传送重要数据时要使用密文传送,即加密后变成乱码,接收方收到后再解密还原为可识别的数据。
5安全管理策略
网络安全管理策略是通过规章制度保证网络安全,其策略包括:确定安全管理的等级和范围;制定网络操作规程和出入机房管理制度;制定网络系统维护和应急措施等。
6其他有效的网络安全措施
1)病毒和漏洞扫描。采用防毒软件定期扫描是防范病毒简单有效的方法,防毒软件需要经常更新病毒特征文件,以防范最新品种的病毒。防毒软件扫描病毒时一般执行一个独立进程,对发现的病毒进行清除或隔离。漏洞扫描是检查系统是否存在漏洞,有漏洞存在就要进行修复,一般是安装补丁程序。
2)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是识别并报告系统中存在非法入侵或异常现象的技术。入侵检测技术主要基于特征和异常活动现象,核心是将收集到的网络、系统的相关数据及用户活动行为等信息进行分析,识别非法入侵和异常情况。
3)数据备份。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系统随时都有可能因各种原因发生故障而不能正常工作,数据备份是保证系统安全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举措。当出现严重的问题时,还原数据可能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备份数据应通过网络将重要数据备份到远程客户机上。
篇12
(3)由于使用计算机网络而引起的信息外泄也会造成非常大的问题。在计算机网络结构的特殊性,其自身的数据属于共享性质的,这样主机同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就会通过网络系统进行联系,就可能发生秘密泄露的情况发生。如果计算机进行网络连接后,其传输线路大多由载波线路和微波线路共同构成的,这就让计算机在使用网络传输信息的过程中泄密范围增大了许多。由于计算机的网络覆盖率很高,线路分支也就越多,这样输送信息的区域也就越来越广泛。因此,被截取信号的可能性也会增加,截取信息的方法越来越简便。盗窃信息者只要在网络中截取一条分支信道就可以完成信息的截取工作,最终造成网络机密信息的泄露。
(4)管理不善也会造成信息的泄露与丢失。很多信息的泄露,都是由于相关主管人员不懂技术造成的,很多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员对计算机了解程度不够,有可能由于自身的疏忽,进而导致信息的泄漏。还有可能管理人员对计算机采取的保护措施力度不够,这样泄漏信息的情形会增加。很多人在泄密的过程中,是存在主观故意的,明知道相应的规章制度,但还是泄漏了计算机信息。在所有的数据泄密中,故意泄密的后果是最为严重的,在通常情况下,很多利益团体会因为想要获得对方的机密信息,而去笼络竞争方的工作人员,最终获得对方的秘密数据。因为硬件的损坏而丢失数据对于网络管理人员而言是最为棘手的。在很多地方,很多未经授权的人员能够随意通过网络阅览其他部门的文件与数据,从而获得秘密的数据。除此以外,即便是网络管理,也会遇到硬件介质遭到破坏而丢失信息与数据的事情发生(如火灾、水灾、被盗之类的事件),在很多的信息与数据参数对环境的要求标准是非常高的,因此,要注意环境对信息的影响,做好防火、防水措施等,这样才能使上述问题得到缓解。
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具体方法
(1)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方面,一定要加以重视。因为计算机在连接网络的过程中,就需要对账号和密码进行设置,并且不要将设置的账户名和密码告诉其他人;在身份验证时,尽量使用普通用户的身份进行身份验证,这样可以减少身份信息泄露的危险程度;在设置密码时,使用的密码最好结合数字和字母,这样可以增加密码的保密性。相关的网络管理人员要做好日常的病毒防护工作,要定期进行检查,防止病毒入侵计算机。
(2)要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相关的负责人要对相应的系统进行维护,系统的业务处理过程主要是通过相应的程序进行处理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生问题,就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更改。对于数据的维护工作,需要由专门技术人员来完成的,数据维护人员要对网络的安全性负责,从而让数据生成字典文件与其他数据的管理文件。如果计算机的硬件中没有检查出问题,要让恢复数据库的工作能力,如果用户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就应该对代码进行适当的变更工作。
(3)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实现文档的维护。在进行系统、数据及其他设备的维护时,要根据实际的维护情况,对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并根据相应的文档进行修改,这样可以保证系统的统一性,方便以后维护工作的进行。
(4)还要对硬件设备进行维护工作。硬件的维护工作也需要由专门的技术人员来完成。除此之外,专业的维护人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在日常工作中,要设立设备故障的登记表与设备检修的登记表,这样可以更加方便日后的设备维护工作。设备检查人员还要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并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解决,这样就可以保证设备可以随时处于最佳状态。
篇13
国外的网络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早,技术积累深厚,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IEEE通信学会所属的网络运营与管理专业委员会(CNOM),从1988年开始,每隔一年举办一次学界的研讨会。国外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对此展开了相关研究,提出了多种网络管理方案,其中包括SGMP、CMIS/CMIO等。在网络管理方面,国外已经开发出很多较为成熟的产品,其中以HP公司、SunSoft公司和IBM公司最为活跃。总体来说国内方面的网络管理起步较晚,水平还比较低,目前为止也没有开发出一套完整的通用网络管理平台。
3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安全策略分析
1)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
作为网络管理联系各个模块实现管理功能的重要基础,网络系统中的信息安全显得非常重要,而网络管理系统的信息流无时无刻不受着安全威胁。首先,计算机通过互联网在每个节点互相连接,网络的这种互联特性决定了计算机病毒从一台计算机通过互联网向另一台计算机传播,在网络管理系统中,一旦某个节点的计算机被病毒侵蚀,整个管理系统的信息流会遭到破坏,导致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其次,Internet底层的TCP/IP协议本身的不完善,程序与协议之间的冲突,会导致来自系统内部的安全威胁,致使系统运行不稳定,信息传递混乱等问题的发生;再次,网络内部的用户一般都有权限级别的划分,当网络用户的安全配置不当导致漏洞,使用户权限发生混乱或者权限乱用,就会发生越权操作,致使网络管理系统的信息丢失或者实现恶意操作;此外,网络管理系统有时也会面对人为的恶意攻击,分为主动和被动攻击,黑客在不影响网络的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对链路上的信息进行选择性截获、攻击、修改,达到窃取重要机密等目的;另外,跟其他计算机软件一样,网络软件同样是通过计算机编程完成编写,所以网络软件也同样存在漏洞,这为黑客提供了攻击的入口。不仅如此,计算机软件一般都会给编程人员留下“后门”,以方便日后对软件的维护和升级等工作,一旦“后门”被打开,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2)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安全策略。
面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所面临的诸多安全风险,开发和维护人员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对于来自各种可能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地防范,这样才能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目前网络病毒传播是侵蚀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途径,但网络病毒的防范并没有通用性可言,没有任何一套网络杀毒软件和防护工具能够适应任何种类的病毒,所以应该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多层次的设防,采用杀毒和防毒相结合的策略,应该对所有的入口和出口进行安全防护,保证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信息安全。为了保护网络资源不被别有用心的人非法使用和访问,对访问用户进行控制是维护系统信息安全的重要方法。访问控制主要体现在:入网访问的控制、网络权限的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网络监测控制、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和防火墙控制。数据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血液,为了防止数据丢失等故障问题,应该让存储设备和网络系统独立开来,增加对对数据的备份和对存储设备的保护。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中,要想使系统信息的交流处于封闭状态,就应该对信息进行较高级别的加密保护,并设置不同密级安全机制,以此来保证系统信息不被截获、修改或破坏。网络加密常在链路、端点和节点三个位置进行加密设置。为了防止人为的攻击或误操作导致的系统破坏,应加入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这样网络系统能够对外来的攻击做出反应并进行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