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电梯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电梯安全管理制度

篇1

2、每年由电梯安全管理员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电梯的检验计划。并在安全检验合格标志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并及时通知维保单位到现场配合检验。

3、使用情况需要变更的(如报停、报废、拆除等),应及时将变更情况书面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抄送相应检验机构。

4、对检验机构提出的整改要求,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应及时督促维保单位进行整改,如需要复检的,在整改结束后,及时通知检验机构前来复检。对于无需复检的一般整改项目,安全管理员也要督促、落实维保单位整改到位或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监护使用。

5、收到检验报告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后,将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张贴到设备的显著位置。

6、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电梯常规日检制度

为了保证电梯安全运行,必须对电梯进行经常性的巡视、维修保养。维修保养包括经常性巡视保养、周巡视保养、月保养、半年度保养和年度保养。电梯运行中维修保养周期应按照制造厂家规定的维修保养周期和表进行。

一、司机或电梯安全管理员每天应按常规检查表1观察有无滑梯、异常噪声和震动等异常现象,对运行电梯的开关门时间、安全触板、通讯、照明、应急和风扇等进行检查,并填好记录。

二、维保人员在维保时应重点对层门的门锁机构进行检查,尤其是对门锁的电气安全触点开关进行检查,填好检查记录,并经安全管理员签字确认。

三、司机或电梯安全管理员如发现电梯运行时有异常或故障现象,应立即停梯,并报告电梯维保人员,由电梯维保人员进一步进行检查和排除,并做好记录。

四、维保人员每月应对井道、底坑、机房、曳引机组、配电盘和控制柜清洁两次。司机或电梯安全管理员应对轿厢环境卫生进行清理,并及时清除门地坎槽内积有的垃圾,以免影响电梯开关门。

五、维保人员每月检查曳引机油量,观察油量是否在油尺两刻线之间、油量不足时,应加油至大于两刻线之间,按使用要求及时更换曳引机的油,并保持曳引轮及钢丝绳的清洁。

六、维保人员每年必须检查导轨支架的螺栓,上紧导轨和对重轨的导轨的螺母,并填好维修记录。

电梯安全操作规程

一、电梯符合安全运行前提条件:

1、电梯应是经国家认证许可生产的合格产品,

2、电梯应经国家核准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注册登记。

3、电梯运行的环境状态、电源等条件符合电梯的技术要求。

4、电梯作业人员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身体状况良好。

二、电梯日常运行操作基本规程

(一)司机或安全管理员在电梯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1、应查看运行记录,了解上一班电梯运行情况。

2、在电梯的整个行程范围内作空载或轻载试运行;

观察电梯的选层、起动、换速、平层、停车、消号、开关门及防止乘客被门扇撞击的安全保护装置(如安全触板,光幕保护)等动作是否正常,有无异常情况。

3、电梯的各种信号(包括内外召唤信号、层站信号、方向信号等)工作正常。报警、对讲装置完好,轿厢照明、通风良好。

4、进行轿厢内、尤其是地坎处、光幕处的清洁。

5、发现电梯运行异常或有部分功能装置失效的,应暂停使用电梯,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修复后才能继续使用。

二)电梯运行操作规程

1、对无司机操作的电梯:按照乘客须知内容进行操作。

2、对有司机操作的电梯:

1)在司机操作状态下,司机不得脱离岗位。

2)严格控制电梯载荷,不得超载,货物摆放均匀、平稳牢固。

3)轿内严禁吸烟,严禁载运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4)乘客不得在轿厢门口逗留,不得倚靠在轿门上。

5)严格禁止撞击轿门、层门、安全触板、轿厢。

6)严禁在任何开门状态下运行电梯。

7)运行中如发现有异常震动、异常气味、异常响声及麻电现象应就近停车,停止使用,通知维保单位检查维修。

8)电梯在运行中严禁进行擦拭、、修理拆卸机件。

(三)司机在电梯运行结束后的交接班

1)运行结束要进行清洁,关闭层、轿门和电源。

2)填写当班电梯运行记录。

维修保养制度

1、使用单位应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将电梯委托给依照条例取得相应维修资质许可的单位或原制造单位进行日常维修保养,严禁无资质单位维保。

2、使用单位电梯安全管理员必须对维保单位的维保次数及项目进行质量监督。应检查维保单位是否按时派出维保人员对电梯进行保养,保养是否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制定的维保计划按时逐项进行。

3、安全管理员应要求电梯维保人员提供有效的资格证件和做好每次的维修保养记录,安全管理员应在维修保养记录单(卡)上签名确认,定期将各记录整理归档,以备查阅。

4、维保单位必须严格做到维护要到位、隐患早发现、故障不放过。维保人员在维保过程中发现需更换零部件的,应以书面形式通知使用单位,经使用单位确认同意后予以更换,以保证电梯设备的安全运转。

5、维保单位应保持维修现场清洁畅通,材料和物件必须堆放整齐、稳固,以防坠落伤人。并根据任务单要求和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后,在层门外或轿厢内放置“电梯维修、暂停使用”的警示标志,方可进行维修保养。

6、电梯的维保周期和维保项目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或制造单位的维保要求。

作业人员岗位责任制

一、电梯司机岗位责任制:

1、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每天负责对电梯设备进行巡视,电梯运行异常或出现故障时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到位修理并通知管理部门贴出暂停使用的通知。

3、应对轿厢环境卫生进行清理,并及时清除门地坎槽内积有的垃圾。

4、在值班期间严禁脱离岗位,严禁让电梯带安全隐患运行。

5、电梯严禁装载易燃易爆危险品,禁止超载。

6、禁止小孩在电梯口周围玩耍,小孩应有大人带领搭乘电梯。

7、在轿厢内请勿吸烟或大声喧哗,维持公共秩序。

6、注意不要猛烈碰撞电梯门。

7、只轻触需要的按钮,请勿乱动按钮或用坚硬的东西去敲打按钮或任意跳动嬉耍,避免引起故障或妨碍他人。

8、搬运笨重或较长物品时,应在现场给予指导。

9、如遇电梯故障,致使乘客被困轿厢内,应及时通知安全管理员和维保人员,并安抚乘客不要试图强行逃离轿厢,耐心等待专业人员予以施救。切勿尝试强行释放乘客。在救援时应配合救援人员做好救援工作。

10、如遇火灾、地震等应立即停止使用电梯,疏散乘客。

二、电梯安全管理员的责任:

1、严格执行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在安全使用管理各方面以身作则,对电梯操作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保证操作人员应为具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的人员持证上岗。

2、经常进行安全使用检查,及时纠正和制止违章使用电梯的行为,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3、指导和督促电梯操作人员正确使用电梯。

4、负责电梯档案的管理工作。

5、负责定期报检的工作,应及时通知电梯公司对电梯进行定期检验前的检查调整,并与检验部门商定具体检验日期,配合检验工作,对于检验部门提出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6、对电梯使用过程中的违章使用情况和危险因素应予以制止。

篇2

为确保小区电梯安全运行,延长电梯使用寿命,保障使用人安全,小区电梯维保工作由专业电梯公司负责,并接受管理服务中心的.监督检查.

1、电梯实行24小时运行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应做好值班记录,发现事故隐患应正确处理,并及时上报。设备使用地点严禁吸烟,使用明火,放置杂物等。

2、电梯管理人员应持证上岗、并定期进行验证培训。每月应对电梯机房、使用情况、轿厢、维保单位维保情况、故障处理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3、电梯每年应由xxx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一次检测,限速器每两年检测一次,检测合格后使用合格证应及时张贴在显著位置。

4、电梯保养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关资格者进行此项工作。

5、平时电梯保养、维护、巡视及故障记录由维保单位进行,使用单位只做相关认可记录及签字。

6、发现电梯有严重隐患或电梯有震荡、异音、损坏时,应立即通知维保人员,并在维保人员到达时,详述电梯不妥之处,以便及时恢复故障问题。

7、在电梯运行中遇到突发问题应立即通知维保人员到现场解决,不得擅自处理。

8、对投入使用的电梯原始资料及注册备案资料应有专人建档管理。发现电梯有严重隐患或电梯有震荡、异音、损坏时,应立即通知维保人员,并在维保人员到达时,详述电梯不妥之处,以便及时恢复故障问题。

9、电梯机房除电梯维保人员、消防人员外,任何人不得进入。

10、严禁装运易燃、易爆、易污染的物品;严禁在电梯门外用水冲洗地面和物品。

11、电梯管理人员及值班人员在使用、检查电梯时不允许在门厅外用手扒启厅门;不允许作为载货使用,尤其是超长物品、易散物品等。

12、对乘客不文明乘梯行为工作人员应积极进行劝解、告知。

13、当电梯在运行中突然发生停运等故障时,当班人员应及时通知电梯维保人员,并安慰被困乘客,使其耐心等候,切勿自行开启梯门,以免发生危险。

二、电梯服务标准

1、电梯公司维保人员依据《电梯维护养护标准》,对小区电梯实施维修保养。

2、轿厢内须张挂“电梯服务标准”、和“乘梯须知”;

3、执行北京市房屋电梯运行标准:18小时运行,24小时有人值守;

4、司机须持证上岗,统一工作服,礼貌待客,按时交接班,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5、维修保养及时,严格执行保养规程,认真填写保养记录

6、轿箱环境整洁明亮,不得有油污,垃圾等。机房干净,整洁,各种应急设施,抱闸扳手,盘车轮,灭火器等齐全有效。

7、按计划进行大、中修,并提前2天通知管理服务中心,经同意方可实施。

三、安全质量管理

1、电梯公司质管部门定期对小区电梯维保工作进行安全检验并填写《年度电梯安全普查表》,电梯维修质量实行内检,互检,专职验检制度,填写《电梯维修保养检查验收摘要》确保电梯维修质量,电梯运行安全可靠,

2、电梯公司定期对电梯进行检查填写《电梯运行维修(周)检查表》。

3、维修、保养电梯时应在电梯基站张贴或挂立告示牌,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4、电梯设备出现停电、故障、火灾、浸水等紧急情况时,启用《电梯故障应急方案》。

四、电梯设备档案管理

1、电梯运行及保养、修理过程的记录表应建档,保存期为两年。

2、建立电梯设备台帐及设备清单,妥善保管电梯安装,调试等原始资料。

五、质量监督检查

篇3

1.1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就是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持久型安全可牵动全身的那“一发”所在,纲举目张,通过思想无懈怠、管理无空档、设备目标。本质安全是珍爱生命的实现形式,本质安全致力于系统追问,本质改进。强调以系统为平台,透过繁复的现象,去把握影响安全目标实现的本质因素,找准无隐患、系统无阻塞,实现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

1.2本质安全管理

本质安全管理以危险源辨识管理与事故分析为基础,以人、机、环境系统协调为着眼点,从本质安全型人员、机器设备系统、生产环境、安全管理和企业文化等五个主要方面消除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整个实施过程以安全信息与经营管理系统为实施支撑平台,最终实现企业生产本质安全。它与传统安全管理的根本区别在于:不是靠经验和个人的主观判断,而是通过综合分析与评价,按企业各类事故发生规律进行主动治理,即变被动的事故分析与事故处理为主动的事故预测和安全评价,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企业本质安全管理是主动的超前管理,其实质是本质安全化。

本质安全管理的基本特点:从总体出发,实现人、机、环境、制度的协调统一,实行系统安全管理;以风险管理为主导,对系统进行预先安全分析与评价,是一种先知先觉的主动管理,是全体员工的主动参与和自觉执行,是系统的自我检测与完善.

企业本质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构成:企业安全文化及安全生产风险分析系统,这是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的基础;本质安全型人员、本质安全型机器设备、本质安全型环境、配套的实施保障措施,这是本质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具有故障诊断功能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这是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的支撑平台。

1.3本质安全型企业

指在存在安全隐患的环境条件下能够依靠内部系统和组织保证长效安全生产。是建立在对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系统的、主动的、超前的、全面的事故预防安全工程体系。

2电力企业本质安全管理建设改进措施

2.1公司管理层上下合作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绝非哪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公司上下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取得成效。特别是电力公司各级管理层面,一定要从思想观念上真正认识到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带头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具体工作中要按照本质安全的要求决策和指挥。特别是当安全和生产发生矛盾是,一切要让位于安全:当生产与质量矛盾时,要坚持质量优先;当生产与培训矛盾时,要坚持培训优先;当生产与基本建设矛盾时,要坚持基建优先;当生产与接续矛盾时,要坚持接续优先。同时,为保证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和推进,各级领导要带头学习,要加强教育引导和培训,为员工搭建学习平台,要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和阶段性目标,把这项工作切实融入到日常的安全管理中去。

2.2强化安全生产,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意识

安全生产要求员工必须提高自己的安全思想意识。只有提高了全体员工的思想认识,才能真正摆正安全工作的位置,增强抓安全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因此,我电力企业要时时顺应不同时期的客观要求,制定符合本煤矿企业员工安全教育手册条例,加大员工对安全生产的深度和力度,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做到责任安全生产。

2.3创新管理理念

当前,电力公司在部分供电企业开展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正在大力推进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这一体系的提出,彻底打破了注重事后管理的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对供电企业的无形束缚,为供电企业实现本质型安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道路。建立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就是要一切从风险开始,真实地动态地辩识和分析及评估企业所面临的一切安全风险,针对风险,制订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消除或减小风险,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并加强作为应急的“事中管理”,同时要做到管理过程的闭环,按照PDCA原则,以安全结果为导向,更加注重过程的控制,实施规范化和精细化的管理。另外,在生产一线班组提倡自主管理,以风险管理为基础,实现班组管理的自主化和规范化,充分发挥班组建设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的主观能动性,让体系建设落到实处,落到基层,也应作为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当前我们要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六大机制”的常态化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体系建设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让风险管理在生产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这“六大机制”分别是:风险预控机制、责任传递机制、有效培训机制、过程品质与创新机制、安全督查机制、应急保障机制。通过以上管理理念创新,电力企业以风险管理为核心,逐步建立了现代安全管理体系。

2.4创新机制,实现企业安全本质文化升级

安全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制度保障,创新务实管用的安全管理文化是实现有效管理的途径。要在制度创新的同时开展机制创新,形成“知行合一”、“严谨管用”的安全管理文化。一是完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考评机制,激发员工创精品的主动性。根据本质安全型企业的要求,以打造精品工程为目标,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思路构建精品化管理体系。完善员工思想、语言、行为及操作的标准化建设,使员工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文明生产、规范化操作、精细化施工的安全行为。二是健全安全目标管理机制,激励员工安全生产自觉性。细化、量化岗位工种安全责任制,优化、实化企业安全目标体系,层层分解落实段队、班组、人头,形成逐级负责的运行机制。三是建立安全风险预警预防机制,树立超前防范的危机意识。要组织排查识别,确认风险等级,落实整改措施与进度,切实消除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四是建立安全信息平台,可以及时对企业安全信息进行整理,以弥补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降低事故几率。

3结论

总之,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电力企业只要切实加大安全机制创新,增加责任意识,夯实安全基础,强化安全整治,就能有效地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对事故进行有效预防,最终实现企业管理的本质安全。为促进电力企业繁荣和谐提供坚实安全屏障。

参考文献

【1】《强化安全管理,努力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性水平-大众企业管理

【2】王钦方-企业本质安全化模型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篇4

1 电力调度运行管理中的安全风险

作为综合性企业的其中一种,电力企业在日常运营时存在部分不稳定因素给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且还存在部分不安全因素给日常工作带来隐患。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市场风险

电力调度运行管理的市场风险,主要是本行业市场内各企业价格上较大的差异性,以及各自电力的较大波动引起的。而实际工作当中大部分企业都忽视了这些因素,给实际工作造成了巨大阻碍。

1.2 备用风险

人们生活水平的巨大改善,使得用电需求也有了大幅上升,相应的为电力企业的巨大进步提供了机遇。但是,传统的电力设备已经逐渐满足不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无法为电力调度运行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针对上述问题,电力企业还应该从充分挖掘电力调度运行的优化措施角度出发,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参考,在尽力保证电力调度运行的持续化发展,规避风险的前提下,实现电力企业效益的的最大化。

2 电力调度运行管理中安全控制措施的应用

2.1 电力调度运行管理的主要安全控制措施

电力调度运行管理的主要安全控制措施包含了事前控制、实时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部分。

事前控制,主要是在充分把握实际市场需要的前提下,对电力调度运行计划的可行性进行全面验证并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从而在优化原材料采购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企业的发展情况,对传统落后的设备及技术进革新。

实时控制,即是对电力调度运行工作的动态化监测控制。一方面它要求调度人员以认真细致负责的态度进行工作,通过对电力负荷进行动态监控,尽力保证电力运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它要求调度人员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进取心,能够及时对突发性事故做出处理。常见突发性事故包括输电网电压的不稳定、输电控制的继电不稳定等等。

事后控制,主要是强化电力系统运营时的通信功能,从而大幅促进控制管理中心同市场两个重要部分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为后续工作提供有力参考,提高效率。针对数据的分析,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电网模型,并对交易偏差及补偿等事后所消耗的费用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此外,电力调度运行管理的安全控制措施还包含了备用风险这部分内容,同样需要格外重视,利用三个阶段的不同控制措施的配合,实现电力调度运行的可持续化发展。

2.2 电力调度运行管理中利用新技术

2.2.1 完整的电力调度运行管理新系统的建立

新型的电力调度运行管理系统AEMS,以原有的WAMS系统为基础,能够对固定时间内各条母线及发电机的运行状况实现动态化监控,AEMS系统的应用包含了三个方面。

利用AEMS对电力调度运行资金进行高效在线核算,并进一步定出合理价格,利用其对调度运行方案及相关运营措施的合理性分析,降低因调度运行管理造成的安全隐患。

利用AEMS系统能够针对联络线跳闸引起的负荷转移等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针对电力调度运行管理中的较差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相应的总结出对策及措施,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采用应急预案解决之,从而防患于未然。通过利用AEMS对整个电力运营网运行状态的科学合理预计及对电力调度运行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隐患进行综合评估,在短时间内发现安全风险并综合AEMS提供的意见进行综合性修改。

此外,还需要利用AEMS系统,针对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可能存在的连锁性事故进行有效控制,对事故进行统一化调度,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动化控制。

2.2.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合理应用

该技术的应用,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电力运行过程中的高速稳定化数据通信,从而全面实现信息的共享。其功能主要包含了电度的采集、保护与重合闸等等。其主要运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结合Microsoft Excel及VB技术,将电力调度运行管理中所产生的系列数据转化为计算机数据并善加保存。对调度管理人员开放相应的权限,使其在原有数据基础上进行修改与整合。一方面避免了手动书写数据的效率低下问题,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手动书写给实际工作带来的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在重要的电力调度开关设备及附近区域设置数据采集装置,并同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内部通讯网络连接,从而实现数据的共享。最后将数据分别送往监控设备和工程师区,以此方法实现整个变电站数据的共享。该方法灵活实用,能够实现电力调度运行管理的动态化。

2.3 提高调度运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2.3.1 责任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调度运行管理及其相关项目的严格化审查,能够有效提高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工作质量。通过对调度人员定期进行培训,能够有效强化其责任意识,提高其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可靠保障。在审核调度相关项目时,还应当慎重仔细,违反规定的调度项目应该及时返工并重新填写好相关审查文件。其次,还应当确保调度工作的每个环节均能找到相应负责人,具体可以要求每个环节负责人在操作文件上签字。此外,还应当定期进行调度工作考核以保障调度员的综合素质过硬。

2.3.2 操作流程的规范化

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能够为电力调度运行工作提供有力帮助。这需要电力企业结合自身情况,确立出科学合理化的操作流程,在进行调度工作时,确保每个部门责任分清,通过各部门的分工协作和积极联系,提高最终调度工作质量。另外,针对相关设施的维护,应该根据气候、人为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掌握,避免因设备事故造成安全隐患。

3 结束语

应用完善的安全控制措施,对电力调度运行管理进行优化,应该先从分析相关风险入手,结合具体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将具体的风险控制方法同管理人员的工作及新技术的应用相配合,在电力企业调度运行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的合作中,促进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工作进行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玉金.浅析电力调度运行管理中的安全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9).

[2]赵丹,程雁.电力调度运行管理中的安全控制[J].科技传播,2013(09).

篇5

在电梯的日常使用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故障率高、运行质量差、使用者抱怨多的电梯,其绝大多数的原因是因为电梯管理方对电梯使用管理不重视,没有建立完善的电梯使用管理制度造成;而能够有效的重视电梯的使用管理、各方面规章制度都较为健全的单位,电梯运行质量都相对较好,其使用者也是较为满意的。

一、电梯故障种类及其原因分析

1、电梯故障的种类

对于电梯发生的故障种类,按照发生的系统位置来分,可以大体上分为冲顶或蹲底、门系统故障、及其他故障。相关数据显示,这些事故发生的概率分别是:冲顶或蹲底故障占到15%左右,门系统故障占绝大多数约为80%左右,其他故障约占到5%左右。

2、案例分析

笔者曾经参与过某大型超市2 台故障电梯运行质量及故障的检查。这2台进行载货的电梯,自投入使用以来就频繁发生各类故障,经常有关门后电梯不运行(死机)、轿门开关失灵、冲顶、平层不良、安全回路动作等故障的发生。

这2台经常出现故障的电梯,是专门用来给超市内部员工进行货物的运输使用的。因为超市的货物运送比较繁忙,货物搬运人员都争抢着使用电梯。而此2台电梯是设定在司机操作的状态下(按有关规定,电梯在司机状态须由持证上岗的电梯司机进行操作),但却没有相关专业持证的电梯司机,只是通过运货人员自行的操作。超市装卸货物都是通过手动叉车进行的。从外观可以清楚地看到电梯厅、轿门及轿厢壁下部都有来自外力碰撞所出现的凹陷、变形。通过对故障多发层厅、轿门检查,我们发现井道内多层门头、底坑及轿顶都有许多编织带、塑料包装纸及其它垃圾。我们结合对有关电气回路的多次反复检测及试验,没有发现异常情况,相关的回路工作均正常,各开关动作可靠、有效。用户统计的故障维修记录包括:1 号电梯25 次故障,外因造成15 次,占60%;2 号电梯24次故障,因外因造成15 次,占62.5%。故障维修记录多次出现“希望能加强对电梯使用的管理”等字句。

3、故障原因分析

厅、轿门的开关故障。由于层轿门遭到外力的碰撞,出现了错位,局部有所变形,或者是有异物掉到地坎、门导轨中造成厅、轿门开、关门受阻,导致厅、轿门无法开足或完全关闭,厅、轿门开关自然无法闭合。

电梯关门后死机。如果第一条的原因造成了门没有完全关闭,或者门联锁电气触点遭到异物的阻隔进而造成了连续多次门联锁回路没有能够如期的闭合,出现电梯控制程序进行自动保护而停机。

安全回路动作停机。此种情况在维修记录中有2次:一次是因为限速器绳夹到了老鼠,而另一次则是因为电梯在运行中遭到人为的强行扒门,门联锁电气回路断开,出现保护性停机。

平层不良。平层感应器出现了移位,这里不排除是因为轿厢遭受多次不同程度的碰撞,出现震动引起了轿顶平层感应器的松脱、移位或被撞坏,由此而造成了平层不良。

冲顶。有可能是因为平层感应器的移位或被撞坏导致失灵,由此就引发了电梯失去端站位置信号进而造成冲顶。

2 台电梯故障的发生率都没有超出标准规定的范围:1 号电梯起动220 386 次,减除外部原因造成故障10 次;2 号电梯起动166 369 次,减除外部原因造成故障9 次。

还有,现在许多新建大楼在建造过程中,往往先行安装几台消防梯、货梯,作为外墙梯拆除后大楼内唯一的垂直运输工具,运输几乎全部的建筑、装修材料。可以想见,在建筑工地上,电梯的使用环境更差,工况条件更恶劣。因此如果缺乏对电梯使用的合理的、科学的管理,这种情况下使用的电梯的故障率就更高。

二、管理方面的缺陷

由以上案例,我们可以认识到,由于电梯使用方没有充分认识到电梯使用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按程序建立或执行电梯使用管理的制度及相应操作,或者没有按要求配备相应必要的持证电梯司机,没有合理分配安排电梯使用,缺少对电梯操作人员正确操作的教育培训教育,也没有对电梯门头、井道等位置进行定期、必要的清理等,最终造成了电梯频繁出现故障。这些都将提高电梯运行的故障率,直接影响到电梯运行的质量。

上面所提到的种种没有做到事项,在日常电梯使用中经常会遇见。有的使用单位不重视电梯的日常运营管理,对于电梯运行管理制度只是虚设,根本没有做到贯彻落实。有的连这些管理制度都没有,电梯更是没有人管理,只要电梯能运行就行。而当电梯有了故障时,只是一味的抱怨电梯自身的质量问题,是维保单位没有做好工作。完全没有意识到之所以出现故障,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管理、使用不当造成的。部分单位为了不影响到自己的经营、生产,甚至是让电梯进行带病运行,一直拖到电梯无法运行了才找电梯维保方来维修。其完全没有意识到此种做法给电梯带来的严重后果。既人为地加速了电梯机件的损伤,造成电梯更加严重甚至难以修复的损坏,引发频繁的故障,导致其运行质量持续下降,还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此类方法对使用者及电梯本身都有着较大的损坏,须明令禁止。

三、电梯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

1、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的规范电梯的日常使用管理及保养,国家质检总局专门颁布了《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以此来彰显电梯使用管理及保养维护对电梯安全的重要性。《规则》要求电梯使用方需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并做到严抓落实。此安全管理制度需要有:安全操作规程、相关人员职责、日常检查制度、定期报检制度、维保制度、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意外事件或者事故的应急救援与应急救援演习制度、作业人员与相关运营服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

对于建筑工地上的临时用梯,更应由总包单位建立电梯临时使用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电梯安全使用。

2、管理措施

电梯使用方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具体有:

(1)规范安全操作规程,每一部电梯都需要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客梯应明令禁止运载货物。货梯需要配备有专门资格的电梯司机,以此来避免在货物的装卸时发生运送工具对电梯的碰撞,并有效的防止部分不规范操作行为,在第一时间清理进入到电梯厅、轿门地坎、导轨的垃圾异物。

(2)配备专业人员,完善电梯日常的检查制度;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电梯的异常情况,并及时有效通知有关的维修保养人员进行故障隐患的修复、排除,严禁电梯带病运行,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3)确立电梯操作人员以及运营服务方的培训考核制度,做好对电梯相关作业方正确使用电梯的宣传教育,严禁作业中出现的各类不文明、粗暴野蛮的操作行为,以降低对电梯的损坏。

(4)建立有效的电梯维护保养制度及监督制度,以此来督促相关工作人员将电梯的维护保养工作做得更细、更到位,能够对出现的各类故障隐患进行及时的调整排除,把各类可能造成电梯故障的因素降到最低等。

(5)建筑工地临时用梯,必须经过政府部门验收,取得准用证后方可投入使用。必须配备持证上岗司机来协调、指挥搭乘人员及货物上下。轿箱内应用木板围起,保护轿厢围帮、操纵盘、吊顶等;水泥、黄沙等材料不得散装进入轿厢;不得运输液体或者糊状材料;不得运输超长、超重物体等。

总体上,我们完全能够通过电梯安全管理制度,有效的减少电梯故障的发生,将各类隐患消灭在初期,保证电梯运行的更加安全、更舒适。

四、结论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现如今的电梯已经在性能、技术、质量等方面有了相当成熟的水平,电梯在经过安装、调试、验收,投入使用后,最终能对其运行质量有直接影响的是电梯的使用管理。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使用管理的重视,能够做到严格按国家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合理的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并做到严抓落实,这样就能极大的提升电梯的安全运行质量,让我们真正感受到电梯给予我们的工作、生活所带来的快捷、安全、方便。

篇6

另外杭州市电梯安全检察办法中第十六条中也明确:电梯使用单位应当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电梯,对本单位电梯的安全运行负责,并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问题是尽管现在的使用单位(现在小区和大楼基本都是聘请物业公司来进行管理)基本都制定电梯的安全管理制度等技术管理文件,但据调查使用单位对电梯基本没有做到相应的职责,可以说对自己单位的电梯基本不管不问,他们一直觉得我们有电梯维保单位,平时都有维保单位员工每半个月来维保一次,电梯坏了打维保单位24h招修电话,维保单位的维修人员会及时快速到现场维修。

所以,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有关电梯的一系列问题基本与使用单位脱钩,平时都由维保单位来进行,这就存在了一些弊端,因为一般电梯维保合同签订保养时间都是按国家规定至少半月一次的保养,也就是每半个月对1台电梯进行维护保养,那这半个月的时间电梯的运行情况还是要靠使用单位来巡查发现的,并且使用单位发现电梯有问题要及时通知维保单位来进行维修。

电梯作为特种设备,是载人载物的交通工具,就像汽车一样它是动态的,出现故障也属正常,关键是现在高楼商场越来越多,男女老少人人都离不开它,普通老百姓对电梯又缺少了解,对电梯有种恐慌的心理,其实电梯本身是很安全的,有很多的安全保护装置,现在新闻、媒体、报纸报道的电梯伤亡事故基本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不是电梯本身故障导致伤亡的直接原因。当然,我们电梯的主体责任单位加强对自己单位电梯规范管理,对保证电梯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维保单位进行保养质量的有效监督,目前绝大多数使用单位(特别是物业公司)存在的问题是认为有关电梯一系列事情都是电梯维保单位的事情,跟自己没多少关系。恰恰相反,使用单位作为电梯的产权单位、主体责任单位,更应该对自己承担的责任引起重视,将平时工作做到细处,所以本文主要从目前使用单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使用单位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 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形同虚设

按国家规定电梯的使用单位必须配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和监管好电梯,尽管目前使用单位基本都配置专职或兼职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但是大都数使用单位的电梯管理人员并没有按照电梯安全管理制度要求来做,带来很多电梯方面的安全隐患问题,还有目前小区或写字楼等基本都有物业公司接管,问题是一般一个物业公司少则接管几个项目,多则几十个项目,有些物业公司也只有一个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本身也没有真正到位,超市、公共场合如过街天桥、大桥等电梯和扶梯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使得很多有电梯的项目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管理人员。所以要改变目前电梯投诉率高的现象,首先必须保证每台电梯都有相应的电梯管理人员,其次电梯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相应的职责,严格按单位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要求进行日常巡查每台电梯的运行情况等工作。

2 轿内紧急报警装置24h值班问题

目前,尽管现在基本上轿内紧急报警电话能保证与24h值班室保持接通,但值班室保证24h值班吗,值班室电话挂好了吗,报警电话响了都及时接吗等等很多问题,被困乘客按电梯轿内报警电话因值班人员各种原因未能做到随时接听,导致被困乘客拨打新闻媒体或12345市长热线电话,把事情弄得复杂化,最后有关部门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事故调查。试想如果值班人员做好了本职工作也就不会发生关人投诉事件。发生此类的事情已经见多不怪。

3 使用单位节约成本

使用单位特别是由物业公司管理的小区或单位考虑到本身公司的盈利,加上物业费的上交比例不高,特别是小区物业,小区又就数经济适用房和拆迁小区。选用维保费低的一些实力不大的小型维保电梯公司,甚至个别小区有物业公司管理,物业就不落实电梯维保单位。

另外,维保单位在平时检查保养时提出的需要更换或修理电梯某些部件时,能拖就拖,就连如常见的轿内应急照明、报警装置的蓄电池电源,外呼显示按钮不好、甚至有些物业导轨油也不肯买等等,物业公司不肯出钱更换,也会导致故障增多,存在安全隐患,当然如果更换某些大的零部件或大修、改造电梯,由于涉及到费用比较高,考虑物业公司要业主同意等复杂情况也是情由可原。

4 要监督乘客文明乘坐电梯

篇7

一、案例分析

2012年9月13日13时,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风景区“东湖景园”的C区7-1号在建楼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一台施工电梯在升至离地100米处的高空时发生坠落事故,乘坐电梯的19名粉刷工人全部遇难,无一生还。这是近年来我国电梯事故最为严重的一次。

2013年5月14日8时许,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CBD沃尔玛超市正在运行的自动扶梯突然断裂,一位老婆婆随电梯一同坠落,当场身亡。

2013年5月14日9时许,陕西省西安市红庙坡幸福家园小区2号楼1单元,一对夫妻在15楼欲乘坐电梯下楼,电梯门打开后妻子习惯性直接进入电梯,却没想到电梯的轿厢并没有到达15楼,妻子直接坠楼身亡。

2013年5月15日11时36分许,深圳鹏程医院一名实习女护士的身子被电梯门夹住,女子随电梯先上行,之后又下行至负一楼,被卡住女护士当场死亡。

2013年5月16日,一名61岁的老人坠入云南省玉溪市中医院的住院部大楼电梯内,被救出时已经停止了心跳和呼吸。

据统计,我国去年共发生电梯事故36起,死亡人数为28人。而仅今年5月14日至5月16日3天的时间就发生了4起电梯事故致人死亡案件,如此高的事故发生频率,如此骇人听闻的事故过程,让百姓在沉痛惋惜之时,对国内的电梯安全产生了质疑。为此笔者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详细内容参见图1:

百姓遇电梯事故比例分析图(图1)

根据图1不难看出,在共计1万人的调查当中,仅有6.97%的人选择走楼梯,除此之外的93.03%都习惯乘坐电梯。而在这庞大的电梯人群当中,有39.82%的人偶尔会遇到电梯故障,有25.34%人经常遇到电梯故障,也就是说有超过64.5%的人遇到过电梯故障。经过换算在受访的1万人当中有将近7千人遇到过电梯故障,如此庞大的数字,如此高的几率,不得不让人为之胆寒。

据厦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统计,我们厦门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注册登记的电梯2012年5月31为22524台,2012年12月31日注册电梯23354台,2013年5月31注册电梯25006台,300多万人口的厦门每年新增电梯近三千台。电梯保修单位76家,然而电梯一次检验合格率仅为63%,2012年一年,电梯困人事件就超过了1000起。从综合角度上来看,目前厦门市电梯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强,维保质量不高,是导致厦门市电梯一次检验合格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电梯的安全性,厦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在2013年3月12日向媒体通报了今天厦门地区特种设备的工作重点,其中加强电梯安全监管工作是重点工作项目。

二、电梯安全管理现状

1.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笔者从事电梯管理人员考核工作多年,对50个居民小区以及20家商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的居民小区和商场普遍缺乏电梯管理制度,汇总后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可见多数的居民小区和商场都没有健全的电梯安全制度,有一些小区和商场虽然制订了管理制度,但是在安全管理方面很少提及甚至只字不提。

其次,由于部分企业的电梯管理者对电梯安全管理问题不够重视,以至于在电梯运行之前没有根据其特点制定出相关的管理制度。已制定出的管理制度也仅仅是在个人对于电梯安全认识的基础上而制定的,缺乏对电梯使用环境、人流量大小、工作时间等因素的实际调查和考虑,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使得在进行电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其相关制度很难得到落实,自然也起不到对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其实早在2004年我国质检总局首批《特种设备目录》时,就已经颁布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并在2009年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其中对电梯安全管理制度更是做出了明确要求,然而由于部分电梯安全管理者对电梯安全管理问题的不够重视,致使在进行电梯安全管理时缺少了实际工作准则。

2.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篇8

Key words: special equipment;safe operation;inspection and testing;record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234-02

0引言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公布,2009年修订)第二条规定,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高校拥有的特种设备,是教学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重要技术设备和设施。随着经济的高迅发展,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也稳步发展,全国高等院校的高楼大厦不断增多,高等院校作为人口密集型的公共场所,对所使用的特种设备设施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就江苏科技大学而言,目前特种设备、设施有:电梯25台,起重机械12台,锅炉3台,倾斜式夹层锅3个。南京工业大学能源学院院长张红代表在2010年人代会上指出特种设备、设施,其数量多,分布广,涉及面大,一旦发生事故,会使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人民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高校如何做好在用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确保其安全运行,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特种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责任难落实处高校特种设备的安全责任不能完全落实,存在主体责任缺失、学校主管和使用部门的工作责任缺位、机构工作责任不清的情况。首先许多高校把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划归给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管理部门目前的职责多数以设备采购为主。设备选型与厂家选择由招标办与使用部门招标结果确定,管理部门被弃在体系之外。其次,由于在用设备管理职能现都由使用部门具体负责,使用部门对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了解不够,经常在未经特种设备管理部门管理许可的情况下,只根据部门实际需求进行设备改造,把一些非特种设备改造为特种设备投入使用,无法管理到,结果,导致事故发生。

1.2 特种设备管理方面的知识宣传不到位,使用部门法制观念淡薄长期以来,高校把教学、科研工作视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特种设备法律、法规的知识宣传、培训工作也由于教职工安全生产主观意识薄弱,而无法真正做到深入人心。产生的现象有使用部门更新、改造或移动设备后,未及时履行相关手续。设备台账和技术档案不及时记录和调整,主管机构得不到相关信息,管理台账不能及时调整,设备未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监督检验,未登记注册就投入使用,从而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1.3 特种设备使用涉及面广、人多,管理制度难落到位现在许多高校为综合性、多学科型学校,拥有特种设备类型繁多:如放射设备、毒气体设备、锅炉、高压反应釜、高压蒸汽灭菌锅等压力容器、电梯、行车等等;使用场所多,有高层建筑的教学楼、实验室、学生食堂、基建工地等;操作人员涉及面广,有学生、实验人员、科研人员、还有生产工人等。目前,高校高层教学楼的电梯主要落实在后勤物业进行使用管理,但由于后勤物业的用工制度,导致较大的人员流动,即使主管部门给了培训指标和经费,培训不到一年人员又被流动到其它岗位。学生食堂、教工食堂的载货电梯更是各类人员都会去使用。实验室的行车使用,一般有一位实验老师有证,但经常会被做实验的学生在使用,虽方便了需要,却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使用人员安全意识差及侥幸心理,导致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如载货电梯的使用管理制度中有专门的钥匙管理制度及专责司机操作制度,制度规定电梯的钥匙必须是持证人员管理,事实上是钥匙常常在无证的人员手上。学校食堂的特种设备在专责司机制度执行上更加不到位,有时是食堂的职工,有时会是来勤工俭学的学生,还常常有一些外来送货的人员。

1.4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薄弱高校使用的特种设备设施种类繁多,型号复杂,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一些高校特种设备台帐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健全,由于管理体系的缺陷,技术档案存在缺失,归档不及时等现象,造成技术资料丢失。有些实验室设备管理不够规范,设备管理人员不明确,有些特种设备常随人员的教学科研活动而使用、保管,人员调整时无人问津该设备相关技术资料的移交,给日后使用与维护造成许多麻烦。

注册登记表填表时,使用部门填写、审核不认真细致常会有该填没填的许多空格、设备名称及型号不正确,设备出厂编号不符实际等错误现象。

2加强高校特种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广大师生生命安全与国家财产的安全,安全工作事关重大,特种设备安全是整个安全生产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责任重大。

2.1 完善组织机构,明确划分职责高校应明确指定特种设备主管负责人,负责本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负责牵头组织各部门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并严格执行。

学校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应负责特种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制定特种设备管理规定并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管理人员应明确所有设备的安装位置、使用情况、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及安全状况,应负责特种设备管理、作业人员的委外培训、日常业务学习及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复审工作,并建立特种设备管理、作业人员培训、复审管理台帐。负责本单位各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安全监督、检查、奖励与考核,及组织单位内责任事故的调查分析。

2.2 严把特种设备的前期管理关高校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特种设备设施,学校特种设备职能主管部门应报请上级质量技术安全监察部门进行审核、审批、验收。特种设备的选型、定型、定厂,由学校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牵头,并组织安全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参与,选择三家及以上有特种设备生产资质的制造厂家,对其进行安全、性价比等各项参数进行科学论证、反复比较,结论报招标办招标,招标结果报上级质量技术安全监察部门进行审核、审批。

特种设备的安装是致关重要的环节,学校的安全管理部门不能因交钥匙工程等因素放松了监督管理,应不定时去现场检查安装人员的资质,安全作业情况,保证特种设备安全、准确安装。

使用部门特种设备的大修、更新、技术改造,须向学校职能部门报请审批,选择有特种设备生产、维修资质的厂家实施。使用部门应派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提前介入,全过程参与。

使用前,严格交验把关,必须经核准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政府主管部门)会同学校职能部门,按照特种设备的检测验收要求进行检验,在验收工作中有验收明细,监察内容、设备检测合格的记录,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2.3 健全管理制度认真履行职责科学规范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是高校教学秩序正常、高效运行的有力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国务院令第373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人为本地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内容有:《学校各级领导及各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责》、《特种作业人员作业标准》、《各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日常检查记录》、《维修保养制度》、《定期报检制度》、《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事故应急措施、救援预案及救援演习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

学校的安全管理人员须狠抓安全防范工作,定期检查和纠正特种设备使用中的违章行为,及时发现和分析安全问题,消除事故隐患。发现问题应当立即通知相关部门人员迅速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学校有关负责人。

2.4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是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的唯一可追溯的技术文件。高校建立并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是管理好特种设备的前提,可方便专业技术人员随时掌握特种设备的详细情况,为设备的使用、日常维护、日后改造及处理潜在隐患提供有效参考,提高运行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完整、准确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工作有:特种设备交付使用时收集整套出厂的设计文件(技术原理与技术图纸 )、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监督检验证明、使用维修说明书、设备使用操作规程、易损部件等随机文件,安装、验收检验报告等资料的归档。

使用过程中收集的技术档案有:日常运行使用、维修保养和常规检查的记录;定期检验、检测报告和验收检验报告;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修保养记录,定期检验、检测报告;大修改造记录及其验收资料;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调查处理记录。

2.5 强化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特种设备多为频繁动作的机电设备,机械部件、电器元件的性能状况及各部件间的配合如何,直接影响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掌握设备运行参数和性能变化,能及早防范突发事故。

高校委托有资质的单位代为维修保养。学校职能管理部门不断收集当地有资质单位的相关信息,对信誉好的单位进行评价,选择三家以上单位组织招标或议标,从而确定维修保养单位。与维修保养单位签订合同,明确维修保养质量和安全责任,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况,一旦出现故障,保证在限定的时间内排除故障,恢复正常运行。

岗位操作人员对维修保养单位的维修保养工作要起到监督作用,必须在维修保养记录上签字确认维保单位维保工作执行情况,并且做好日常运行记录。定期将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送资质部门校验、检修。并做出记录定期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学校每年检查(或抽查)二次,使用部门每学期检查二次,主要内容是: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特种设备负责人和使用人员落实情况,特种设备建账情况,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建立情况。实验室每月检查一次,使用人员在使用前后要进行检查。内容是:设备及其部件的性状完好情况,保护装置的完整可用和校准情况,噪声、磨损、异常振动等运行状况。

2.6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文化宣传及作业人员的上岗培训安全工作事关重大,关系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危。特种设备安全是整个安全生产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对学校负责人、管理人员等的安全技术培训,通过分发安全手册、装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挂图、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等活动,提高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应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应特种设备的作业或管理工作。严禁无证人员操作特种设备,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现象。学校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条件审核,保证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身体条件等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促使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对所使用的设备能做到“四懂三会”即懂性能、懂结构,懂原理,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培训做好备案记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书到期前三个月,提出复审申请,复审不合格人员不得继续从事特种设备的作业。

3结束语

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对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科学、规范、合理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学校安全的重要保证,我们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按照特种设备管理的法律、法规,实现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环保,高效节能的运行模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9号令(2009年).

[2]段心龙.建筑施工企业特种设备管理的探讨[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9,(4):97-100.

[3]王文彬,扬尉.重视特种设备管理的基础[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6,(3):4-5.

[4]王福德,孙强.浅议基层特种设备管理中的几点不足[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7,(2):40.

[5]张文华.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J].企业标准化,2008,(3).

[6]李宗九.特种设备管理方法探讨[J].安全,2007,(12):42-43.

[7]李淑春.对高校特种设备管理的几点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5):187-189.

[8]李大鹏,刘军.强化特种设备管理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中国设备工程,2010,4,65.

篇9

学校是人员较集中的场所,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学生们活泼好动、好奇心重、遇事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行为上易盲目、冲动。

运行时间较集中

电梯的使用时间段主要集中在上学、放学和课间,这样容易造成此时间段电梯使用较为拥挤,并且超载等现象时有发生。

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较为复杂

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配合、教职员工和众多学生的配合、学校与职能部门的配合,也要考虑学生心理素质与行为能力特点等诸多方面,因此,学校的电梯应急救援与其他场所的救援相比更为复杂。

完善学校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几项措施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妥善保管电梯技术资料

电梯安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相关人员的职责;安全操作规程;日常检查制度;维保制度;定期报检制度;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作业人员与相关运营服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意外时间或者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与应急救援演习制度;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电梯技术资料交专人管理,为日后维修保养提供原始资料;需要改造和大修的电梯应及时按程序申报资料等。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认真履行职责

按照国家规定,使用电梯的单位必须配备至少1名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经过县级以上质监部门考试合格后发给电梯管理员证方可从事电梯管理工作。电梯管理人员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进行电梯运行的日常巡视,做好电梯日常使用状况记录,落实电梯的定期检验计划;检查电梯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应急救援电话号码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确保齐全、清晰、有效;妥善保管电梯层门、机房、电源钥匙;监督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定期检修、保养电梯;发现电梯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停止使用的,并有权作出停止使用的决定,同时立即报告有关领导;接到故障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电梯维修作业人员实施救援;实施对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和维保工作的监督,对维保单位的维保记录签字确认。

重视电梯维修保养工作

电梯的维修保养工作是电梯安全运行的前提,学校应当做到:与有资质的电梯维保单位签订维保合同;做好日常故障记录,便于日后查找安全隐患;督促电梯维保单位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对需要大修的电梯应实行特事特办的原则,及时修理、更换零部件。

加强电梯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要大力宣传电梯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形象的宣传海报、生动的游戏、电梯安全事故视频的播放、实景模拟等。宣传的内容应包括:告知学生们应当按照电梯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正确使用电梯,对一些明示不得使用的电梯要禁止使用,不能强行扒撬电梯层门、轿门;在电梯内禁止蹦跳、打闹等,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或者危险化学品搭乘电梯;不能拆除、毁坏电梯的部件或者标志,不能运载超过电梯额定载荷的货物,被困于轿厢时,切不可盲目自救等。

保证应急救援装置配置齐全

机房内救援装置应配备齐全,并放置在明显处,便于取用,紧急救援程序应正确、清晰明了,张贴上墙;轿箱内应急照明应保证在停电时功能有效,照明有效时间应能供1 W灯保持1小时,照度应以能看清操纵盘上的按钮为宜,这样能够降低被困人员的恐慌心理,可以及时地向外界传递求救信息;紧急报警装置应接至常有人接听的值班室、办公室,保证报警装置的有效,及时应答被困人员的呼救,安抚被困人员的情绪,及时与专业人员取得联系,尽快解救被困人员;有条件的学校可试行在电梯轿厢内安装电视监控系统,通过电子眼把实时监视到的异常情况传递给管理部门,有利于管理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重大事故发生。

制定符合学校特点的应急救援预案

要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建筑形式、人员分布散状况、学生年龄特征、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以及电梯数量、方位等多个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应包括:1)遇地震、火灾、突然停电、大型活动时等特殊情况下的救援方案;2)确定主要负责人协调涉及的各个部门,教职员工分工明确;3)制定救援措施、救援路线、方法以及注意事项;4)人员受到伤害后的紧急救助。

篇10

引言

进入21世纪,城市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高层和超高层的民居建筑开始交付使用。电梯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乘载工具,已经完全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随着电梯的普及,电梯事故也时有发生,电梯事故的发生除了给人身安全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以及涉及到事故责任单位的经济补偿外,有时还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事件的发生。因此,必须加强电梯的安全管理,为群众的安全提供保障。

一、电梯事故原因分析

1.1安装原因

根据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电梯安装要由具有相应安装资质的电梯安装队伍承担。无相应安装资质的队伍一律不得参与电梯的安装、维修和改造。但由于种种原因,电梯安装工程并不能严格按要求作业,有些工程被一些资质不够的队伍承担,有些工程被层层转包,这些安装队伍,既无技术力量,又缺乏安装设备。更有甚者在电梯的安装队伍中,出现了大量既不懂安装工艺又缺乏基本技能的民工安装电梯的现象,其工程质量不可靠性和不安全性可想而知。

1.2使用与维护原因

相当一部分电梯使用单位的领导缺乏电梯使用安全意识以及管理知识。单位无管理制度,管理规范不健全。有些单位即使有制度,但执行的却不多。电梯无专人负责,司机无证操作,随意脱岗现象严重。有的司机(一般为无证司机)或电工对电梯知识一知半解,只为图方便将门回路短接,使电梯长期处于开门走车状态。更有甚者将电梯安全保护电路短接,使安全钳开关,终端限位开关,轿顶急停开关等全部失灵,造成极大危险。有些电梯乘客,损坏矫厢内的设施,用硬物选层,损坏操纵盘。对电梯不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或使用非专业人士自行进行保养的现象较为普遍,如某物业公司严重违规,长期由无证电梯维修工和保安对电梯进行维保,该公司管理的小区一电梯由电工龚某从底楼操作行驶至一到二楼之间突然停住。龚某拍门呼救,保安听到后将电梯门打开,准备用梯子帮助龚某下来。但当龚某向外退出半身时,电梯突然向上启动运行,将龚某挤压致死。经技术鉴定,该电梯厅门、轿门电气连锁均为有效,但存在开门运行的情况,属人为事故。由此可以肯定的说无专业维保人员,电梯的安全运行无法保障。另外建筑设计者对电梯行业了解不多或土建已按某种型号电梯设计施工后,又进行电梯改型,给电梯的安装使用造成困难,其中常见的有顶层高度不够,井道壁机械强度不够,无单旬机房,无通风设施。

1.3事故所涉及到的人员

部分使用和管理者对电梯安全不够重视,认为只要电梯能运行就行,而对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完好有效,漠不关心。而且,部分使用单位的规章制度也不够完善,即使有一些规章制度,因管理者不重视,有章不循,形同虚设。据以往事故的统计,一般发生电梯事故所涉及的人员包括3类。第一类,乘客。通常情况下当电梯事故危害到乘客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乘客在乘坐电梯的过程中电梯设备本体的不安全状况所导致的事故。第二类,管理人员。在电梯事故所伤害对象为电梯管理人员时,其产生的原因通常是因为习惯性判断失误造成的。坠入井道。第三类,维修人员。据多例电梯维修人员受伤死亡的案例说明了一个极其普遍的问题,维修人员通常情况下都是因为违章操作或是在操作的步骤中因疏忽大意而造成的受伤甚至是死亡事故。

二、加强电梯安全管理的措施

2.1树立安全意识

由于电梯是特种设备,容易发生设备人身和伤亡事故,因此在电梯从业人员中要广泛宣传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时处处把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其次,建立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如电梯安全操作规程、电梯维修保养工作流程、电梯大修改造及应急事故处理工作流程、电梯轿厢困人解救规程、电梯新装检及年检检测规程、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设置相应的安全管理岗位,如电梯维修工、安检员、安全主任等,实行公司经理、安全主任、安检员、电梯维修工的纵向安全管理、层层落实的安全负责制,保证责任到人。再次,做好电梯的日常检查,按计划做好日检、周检、月检、季检、年检等。电梯维保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具体表现有:维修电梯上轿厢顶或下底坑之前未先打急停开关,维修时一人单独作业,维修现场不挂告示牌和放置护栏,轿厢里未粘贴电梯年检合格证和乘客使用须知标牌,自动扶梯入口处无乘客使用须知说明,电梯厅门钥匙随意乱放等。如果电梯维保单位不能严格制订和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2.2加强维修保养

做好电梯的日常维修保养是维保单位的主要工作,维保单位必须制订每台电梯的年度保养计划,严格执行国务院373号文件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6第32条,即每台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调整和检查等。根据电梯的各部件是否易损易耗、是否主要部件及是否安全部件等来划分该部件的保养次数,并按日保、周保、季保、年保的程序进行。特别是要做好5大部件即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抱闸及门锁的保养,要善于在保养中检测数据和发现隐患,如抱闸间隙的大小、刹车皮的磨损、门锁的啮合度大小、曳引轮绳的磨损、限速器轮绳的磨损、安全钳楔块间隙、安全开关是否有效等。由于电梯是机电一体化的高技术特种设备,启制动频繁,运行距离短,负载不稳定,开关门次数多,整机运行磨损较大,加上部分乘客不能正确用梯,导致电梯产生故障的概率高,因此必须对电梯进行较好的维修保养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维修保养的目的,就是使电梯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只要长期细致地做好维修保养工作,就能减少故障,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和消除安全隐患,使电梯安全正常运行。目前存在一种错误倾向:电梯重维修轻保养或者只维修不保养,电梯坏了才修,修好就放行。这样会导致更多的故障出现,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

2.3加强电梯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

电梯的安全可靠运行,不仅取决于电梯的制造和安装质量,还取决于电梯维修保养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一个合格的电梯维修保养人员,首要的就是要具备专业的工作态度以及高度的责任心。若维护人员素质低及责任心差,就很难对电梯进行准确的维修调试和保养工作,还可能会把小毛病修成大故障。电梯长期带病运行,极有可能造成设备及人身安全的重大事故。其次,电梯维护工作要求维护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机构培训。通过专业理论和业务技能的教育培训,具备应有的业务水平,并通过相关技能考试,持证上岗。“既要熟练掌握电梯的机械构造及电气工作原理、电气调整和修理等技能,还要掌握电梯安装工艺及要求,熟悉电梯维护规程的各项技术数据和使用安全操作规程。”维修人员在工作中应该严格按相关规定对电梯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当电梯发生故障时能迅速、准确地判断故障原因,并能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迅速、准确的检修,使其能及时投入正常工作。同时,维修人员还必须熟知国家规定的安全作业的法规、制度和规定,并能认真贯彻执行。

三、结束语

电梯设备安全事关重大,一旦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将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损害,因此,必须加强电梯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大对电梯隐患的安全整改,才能给广大居民提供安全、便利的使用环境。

参考文献

[1]许林.电梯的安全使用[J].电梯工业,2006,

篇11

因故障电梯停梯,某企业分厂厂长扒门出电梯不慎跌落井道,造成一起人员伤亡事故。依据事故调查组对相关人员的询问笔录以及现场勘查得知,某企业分厂厂长周六组织人员维修设备,在设备厂房的7楼查看维修状况时,接听了厂里另外一处维修工地员工的电话,随后便乘坐电梯离开。当电梯行驶到轿厢地砍在2楼层站地砍上方1.5m的位置时,电梯突然停止,此人在没有通过紧急报警装置请求专业人员来施救的情况下,扒开轿门、打开层门,趴在轿厢地砍上慢慢将身子往下放,在此过程中手没有扒住轿厢地砍,身子滑入井道中,摔落在底坑里。图1中轿厢护脚板上的痕迹可能是遇难者手划过的痕迹。后来,此人被发现并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被宣布死亡。

2.调查电梯基本情况

事故电梯是某电梯厂1989年11月生产的型号为JH30的3000kg的载货电梯,7层7站,额定速度0.50 m/s,事故电梯安装在炭素车间里,上次定期检验日期是2014年03月27日,检验结论合格。近期,电梯使用频次较低,近些年电梯主机维修过数次。

3.事故现场勘查情况

事故调查组人员通过检查机房、轿顶、门锁等装置没有发现问题,当将电梯由检修工作方式转成正常工作方式即快车运行时,电梯失电。调查人员随即到了机房查看,发现给电梯供电的线路跳闸了,随后通知配电房送电,此时电梯主电源开关的进线端在打火花,几秒钟之后,电梯曳引机的电机发出巨大的声响,供电线路再次跳闸。将电梯由正常工作方式转成检修工作方式即慢车运行方式,再次通知配电房送电,开动电梯,电梯可以运行。此电梯采用交流双速电机作为动力来源,电机内部采用低速绕组和高速绕组,低速绕组工作正常,高速绕组无法工作。调查人员通过详细了解情况发现,此电梯电机以前经常损坏,最近一次电机维修是在半年前。调查人员通过分析推断,电梯电机高速绕组短路引起供电线路跳闸,导致电梯失电停梯。

4.事故产生原因分析

此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遇难者自救不当,遇难者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缺乏对电梯使用的安全管理、应急救援以及被困电梯解救方法的了解;间接原因是此台电梯属于老旧电梯(图2和图3分别是电梯主机和继电器控制系统),由于此台电梯的使用频次不高,为了节省成本,使用单位将此台电梯的曳引电机的维修按照普通电机的维修方式进行即将电机的线圈重新用漆包线绕制,以致电机的性能指标难以达到电机制造厂家的设计要求,进而导致了此次的电梯故障停梯。

5.解决措施

在我们国家,乘客被困电梯因自救不当或由非专业人士(比如物业保安)救助不当而跌入井道摔在底坑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电梯使用的安全管理,其次,需要对老旧电梯的安全状况进行风险评估,识别电梯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评定风险等级,制定和采取防护措施,消除或减少老旧电梯的安全事故隐患,降低安全风险。

5.1 电梯使用安全管理

(1)使用单位的确定

使用单位是对电梯使用履行安全管理义务、承担安全首负责任的单位或者个人。电梯的所有权者、使用权者和管理者都可以是“使用单位”,这就需要明确一方为使用单位,来承担电梯的安全管理义务和安全首负责任。现实中,对电梯使用履行安全管理义务、承担安全首负责任的使用单位有时不明确,使用单位的确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

1)建设单位尚未将电梯交付其他责任主体的,该建设单位为电梯使用单位;

2)电梯所有权人或业主委员会自行管理电梯的,所有权人或业主委员会为电梯使用单位;

3)电梯所有权人或业主委员会委托相关单位管理电梯的,应当与受托人签订托管协议,明确受委托单位为电梯使用单位;

4)居民住宅小区聘请物业管理单位的,应明确该聘请的物业管理单位为电梯使用单位;

5)所有权多方共有或单方所有权多方使用的电梯在办理使用登记和登记变更时,应通过书面协议形式落实电梯使用单位,明确授权。其可以是:电梯所有人、承租人、实际使用者以及承担物业管理职能的物业服务企业等。使用单位发生变更的,应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变更登记前,原登记的使用单位仍为电梯安全使用的责任主体。

(2)管理机构及人员

使用单位应设置电梯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对电梯进行日常安全管理。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从事相关工作。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保证电梯安全。电梯分布在不同区域或地点的使用单位,应按楼盘、连锁店或分支机构等分别配备至少一名电梯管理人员;同一使用单位管理的大型物业区域,每一百台电梯应至少配备一名电梯管理人员,但是使用单位的各个机构共用一个电梯安全管理员证的情况很多。对于学校、医院、商场、车站、客运码头、展览馆、公园等公共场所且无人值守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在管理制度中规定作业人员巡查,确定巡查间隔和巡查内容,并在设备醒目位置设置长期有效的电梯使用标志牌和安全注意事项,标明使用单位名称、管理人员和联系电话,便于危机处理。

(3)管理制度和技术档案

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包括相关人员的职责、安全操作规程、日常检查制度、维修保养制度、定期报检制度、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作业人员与相关运营服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意外事件或者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与应急救援演练制度和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使用单位应按照“一梯一档”要求,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至少包括《特种设备使用注册登记表》、设备及其零部件和安全保护装置的产品技术文件、安装、改造、重大修理的有关资料和报告、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维保记录、年度自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应急救援演练记录、安装、改造、重大修理监督检验报告和定期检验报告和设备运行故障与事故记录。

(4)维修保养管理

使用单位应监督电梯维修保养单位认真履行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并在其维修保养、急修等工作记录上进行签字确认。当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变更时,使用单位应做好相关衔接工作,确保有相应许可资质单位对电梯提供不间断的专业维修保养。

(5)日常巡视和自行检查

使用单位应落实人员对电梯使用状况进行巡视并做好巡视记录,巡视中应加强对电梯紧急报警装置的检查,确保畅通,发现问题及时组织整改。使用单位应每月至少对电梯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做好自行检查记录以及电梯的故障记录和统计。

(6)安全标识

使用单位应将电梯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电梯使用标志、应急救援电话号码置于易于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并保持完好。电梯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可以采取图画配以文字的形式简单明了的进行说明,这样会吸引乘客的注意,加深对安全乘坐电梯的认知。

(7)停止运行

电梯运行影响乘客安全时,使用单位应立即停止电梯运行。停止使用后,使用单位应委托电梯维修保养单位或其它相应资质单位对电梯进行检查、修复,消除事故隐患,方可继续使用;经重大修理或改造消除事故隐患的电梯应由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监督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正常情况下,电梯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止使用:

1)电梯和电梯附件受潮,以及安装电梯和附件的机房、井道、底坑等场所进水或严重受潮;

2)发现安全装置、安全附件、安全开关、安全触点等发生误动作,厅、轿门工作异常;

3)电梯发生事故或存在事故隐患;

4)接到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因发现事故隐患而发出的电梯应停止运行的书面通知时;

5)监督检验或定期检验结论为不合格。

5.2 电梯风险评估

我们国家多个省份都在制定在用电梯安全风险评估规程,对在用电梯的安全性能进行风险评估,指出在用电梯安全风险的等级及主要风险,提出降低安全风险的建议和对策。在用电梯的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是对电梯的设备本体、使用管理、维护保养和使用环境四个方面进行评估。依据评估项目自身的特点和近年来发生的事故案例来确定各个评估项目在电梯风险评估中的重要程度。

(1)电梯的设备本体

电梯的设备本体主要包括机房设备、井道设备、轿厢、层站和安全功能几大部分。其中机房设备包括曳引机、制动器、紧急操作装置、电气控制系统和限速器;井道设备包括井道内防护、导向系统、对重、井道布线和底坑设备;轿厢包括轿厢结构与防护、轿厢面积、悬挂装置与补偿装置和轿厢设备;层站包括层门结构、层轿门运行、层门安全功能和层站部分;安全功能包括旋转部件防护、超越端站防护、超载保护、超速保护、曳引能力和安全回路。电梯的设备本体在电梯风险评估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2)使用管理

使用管理主要包括使用单位确定、管理机构及人员、管理制度和技术档案、维修保养管理、日常巡视和自行检查以及安全标识等。电梯的使用管理对于电梯的安全运行非常重要,好的电梯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电梯事故的发生。

(3)维护保养

维护保养主要包括维保单位、维保人员和维保质量。维护保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电梯故障发生的频次。激烈的市场竞争产生了电梯的低价维保,压缩了维保单位维保单台电梯的利润,进而使单个维保人员维保电梯数量的上升,最终导致维保质量的下降,给电梯的运行带来了安全隐患。

(4)使用环境

使用环境主要包括使用场所、机房和底坑环境以及供配电。使用环境的好坏对电梯的安全运行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乘客对电梯的破坏、乘客不文明乘坐电梯、机房漏水、底坑积水以及电压波动都会对电梯的正常运行带来隐患,增加了电梯事故发生的概率。

6.结论

本文所述事故的遇难者既是电梯安全管理的主体,又是电梯使用的主体,他缺乏安全意识和对电梯安全管理的了解;事故电梯属于老旧电梯,受当时条件限制,在设计上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磨损和老化等现象,导致工作不可靠,安全隐患较大。因此,加强电梯使用的安全管理和对老旧电梯安全状况进行风险评估,可以降低安全风险,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检验人员在电梯检验时应加强与使用单位的沟通,针对电梯使用的薄弱环节,指出所用电梯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以提高电梯的运行安全,降低潜在的事故风险。

篇12

近年来,我国化工企业发生的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案例较多,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较大的生态环境破坏,社会影响恶劣。引发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原因很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不善、企业对特种设备的管理不够重视是特种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3-6]。该文以摸清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遇到的主要困难为侧重点,分析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建议。

1.1 化工企业

化工行业是指从事化学工业生产和开发的企业和单位的总称,包含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石化、环境、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精细与日用化工、能源及动力、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行业。我国化工企业工艺复杂、工艺条件要求十分严格,介质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特性,生产装置大型化,生产过程连续性、自动化程度日趋提高。

1.2 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特种设备按照特点分类,可分为承压类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机电类特种设备(包括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化工企业使用的特种设备种类较多,以起重机械和承压类特种设备为主,通常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中的一种或几种。

1.3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我国特种设备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 为安全工作原则[7]。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特种设备正常运行、防止事故发生和减少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需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负责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和定期检验、组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制定特种设备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等的岗位职责、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等。国家、地方颁布特种设备的相关法规、标准等,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规定和要求。

2 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2.1 安全管理问题调查

该文调查区域范围为我国化工企业发展较快、企业分布相对较集中,以化工行业为主要产业特点的某地区;调查对象为该地区30家化工企业代表,涉及:能源、石化、燃气、炼油、轻工等不同领域。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会议交流和企业现场查看三种方式。调查、查看对象主要为化工企业主要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代表和化工企业在用的部分特种设备。调查内容主要为企业在用的特种设备的种类等基本信息、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等在特征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遇到的主要困难,包括企业内部、企业外部、特种设备本身和其他安全管理方面等。

2.2 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存在风险调查结果

收集调查文件、会议交流和现场检查三部分资料,整理得到化工行业在用特种设备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主要涉及:人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企业内部管理协作等方面。

经过整理分析,得出了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存在的主要风险,其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列于表1。

化工企业特种设备遇到的主要困难列于表2。

3 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建议

通过调查知,目前我国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面临风险的主要原因为:企业主要负责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人力资源配备管理不完善,安全管理形式落后,特种设备维护不当,企业内部协调不力和其他外部因素等。

为提高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针对调查整理的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1)根据企业规模配制相应数量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明确个人工作职责,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执行。

(2)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内部特种设备系统管理,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严格按照企业制定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执行。

(3)积极参加政府和企业组织的特种设备相关培训,保证企业负责人对特种设备相关知识有充分了解,在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掌握特种设备相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新技术、新方法等,满足最低培训学时要求。

(4)安全管理人员提前将下一年度(或季度)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和维护保养计划以书面等方式告知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当与企业正常生产发生冲突时,企业领导给予协调,保证特种设备相关管理工作的如期顺利进行。

篇13

(2)由于电梯是特种设备,维保单位维保质量的好坏,直接与安全管理息息相关,与项目整体服务挂钩,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不仅仅要承担电梯使用安全的监督责任,还要做好电梯安全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因此,对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要求相对较高。而第二类电梯使用单位,尤其是私人出租楼房的电梯管理人员(看护楼房兼管理电梯相关事务),难以实现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和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