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前一定要对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进行掌握,在课后教师也一定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一些失误。
2.对师生间的互动进行反思
化学教学一定要采用对话的形式来进行,这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往活动的重要过程。教师一定要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能否真正投入其角色当中;教师与学生在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是否和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身心愉悦,这些都是教师要反思的内容。教师通过对这些进行反思,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
3.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化学教师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是最重要的内容。其中包括课堂的教学氛围能否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所提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否对学生起到一定程度的指导作用;如何才能够为学生创设一种舒适的学习环境等。通过对以上这些情况进行反思,才能够使化学的整体教学水平有所提升。
4.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化学进行反思
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对化学过程的感受来体现的,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实践活动,教师要在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的时候,注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对化学知识的思考,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化学实践的过程。在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之下,要求学生一定要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做好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反思工作,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化学教学进行改进,从而能够创造出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而使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篇2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笔者试做些初步探讨:
1、教学后记反思法
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2、观摩公开课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3
一、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生活化教学是指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关注生活、社会、科学中的各种现象,利用各种资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方式理解化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
1.从生活现象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高中学生的大脑已不是一张白纸,在学习化学前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景,并从中引出学习课题,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动力。为了使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建构,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事实证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知识有真切的感受,才不会只是在抽象的水平上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记忆。因此,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有力的支撑是很重要的。如原电池原理的学习中,利用一位患者安装了金牙和钢牙两颗相邻的假牙,结果出现了心慌等一系列的病症,经检查是体内形成了干扰电流所导致的,引起学生的好奇从而引入新课,并引导学生最终找出该患者的解决办法。从实践效果来看这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比较高,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2.从情境创设着手,在教学过程开展生活化教学。用时事新闻、电视广告等创设问题情境,时事新闻里面蕴含着许多的化学知识。而将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中与学科知识有关的内容设计成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社会密切地联系起来,可增加形象感和人文性。化学课也不再枯燥乏味,课堂也总是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讲硫酸的时候,刚好遇到了报纸上报道某地的一辆运送硫酸的罐车侧翻,消防队员采取了一系列处理措施,结合事发现场的现象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这样,同时让学生分析消防队员的这么做的合理原因是什么,这样学习使得学生很越容易参与进来,也有兴趣参与进来。
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理解、掌握并运用于真实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1.生活化教学的素材需要开发整理
新课标和教材已经规定了教学内容的范围,但是生活中的化学可能还牵扯到其他学科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互协作,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将生活化教学推向整体化和系统化。
2.高中化学课不应只是生活化的化学
高中化学学科,其知识本身就是生活经验的积淀与抽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学生理解与接受学科知识。但生活经验虽然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但它并不能转存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之中,则学生还是不能在日常生活环境中真正走近化学。因此,高中化学知识生活化并不是教学的全部,它只是教学活动其中一个步骤而已,教师在将化学生活化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推进与完善学生生活学科化的过程,即在学生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重新建构和储存以生活经验形态存在的学科知识。这种情况下,学生才会真正地做到将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真正实现学生“热爱化学,学习化学,运用化学”。
总之,化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来,化学教学应回到生活中去。将生活中化学引入高中化学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从生活中的问题引入,也可以将化学向生活拓展延伸;可以在学校的小课堂,也可以是社会大课堂。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课程资源,只要认真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素材,通过有效形式将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与书本知识融合起来,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化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效地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使学生真正将其身心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郑挺谊,李华.生活化教学: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价值回归与应然选择[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陈景娟.浅谈由生活经验导入高中化学新课[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篇4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6—0054—01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且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与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研究。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高中化学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养成。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高中化学课程包括两个必修模块与六个选修模块。必修模块内容覆盖面广,注重化学基础知识的普及,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选修模块是对必修模块的拓展和延伸,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在本课程实施初期,笔者因对教材编写体例与课程模块功能缺乏深入认识,在教学中,出现了拓展内容过多,授课节奏过快等情况,进而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接受和消化新知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更是无从谈起。通过反思,笔者认识到,只有切实地把握高中化学课程的理念与目标,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在课程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地处理教学内容,协调好各章节教学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对学情进行反思
当代高中生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探究意识和自我表现欲望。然而,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知识层次要求较低, 虽然他们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但一些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对某些化学知识的认识模棱两可,无法用专业术语进行科学的表述,尤其是对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学方程式等难以准确把握;部分学生因中考成绩高而产生了骄傲、自负心理,出现了思维的惰性,在高中阶段未能主动更新学习方法;还有一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不善于总结完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要对学情进行反思。应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搭建起适合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素养与探究精神,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与主干知识、基本技能。要立足实际,强化化学史观的渗透和化学学习意义的阐释,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切忌一味求新求变。
三、对教辅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反思
篇5
通过新课标下的反思教学的宣传和改进,很多高中化学老师都具备了反思的能力,不仅在教学理念上不断反思,使化学教育的大方向不变,还会针对课堂上的具体内容进行反思总结,备课阶段和结课后都有反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反思的内容有很多,最重要的当属提高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将反思思维也要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
1 反思化学学科特点,优化课堂设计方案
化学是一门需要进行实际操作的学科,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想有所成效,必须要推陈出新,把以前那种满堂灌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彻底的去除,要牢记课堂中最主要的部分永远是学生,课堂时间也是属于学生的时间。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轻松地记住知识点,还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如果发现试验中的异常现象,还可以引起学生们探索的好奇心,对这些现象进行下一步的探究和学习,这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反思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化学教学就是要求学生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在某些情境下对化学亲自去理解和感悟。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化学。教师要尽量结合实际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灵活地安排课程学习,尤其对初级知识的引导,化学教育工作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高中化学初级阶段的概念性学习是很有必要的,旧的概念对新概念的理解有很大促进作用,在实践中要求学生对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发现其中的联系,在引入的新概念中有更加完善的知识总结框架,不对已经记忆理解的知识进行反思的话,在接受新概念的时候无法完全理解,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都是很有影响的。例如,在进行离子反应学习的时候,还有很多学生没有发展的看待问题,对复分解反应发生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概念死记,拘泥于此。通过实验可以促使认知有新的冲突,已有的复分解反应相关概念不再适应新的实验现象,这就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实践的欲望,深化概念的同时获取对应的知识。
3 反思教材特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篇6
高中化学课的教学反思要求化学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首先,高中化学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要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查不足,改正缺点,弥补疏漏。只有在摸索中前行,时时取长补短,才能让自己的教学实践日趋完善,才能有力提高自己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其次,高中化学教师还要善于反思他人。化学教师也可以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深入课堂听同行的新授课,在网络中观看同行的教学实录等,分析他人的得失、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听名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际,这样也能起到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再次,化学教师要善于集体反思。古语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切不可闭关自守,更不能妄自尊大,应该积极与同事、同行交流教学设计的依据、教学过程的创新、教育理念的界定、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纳等,听取同行同事的看法,从中取长补短,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提高自己化学课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二、高中化学课应对哪些内容进行教学反思呢?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
篇7
新课标下的教学改革进程不断完善,在推进和发展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了重视,反思教学就是改良自身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力的途径。对于反思教学,国内有很多教授学者对其理解都较为准确,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体根据自身行为经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的对这些问题进行改正,探究其中的原因,并反馈回自身的教学活动,使教学和学习在一定层面上统一起来,很多的教师都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努力更加完善了自己。
通过新课标下的反思教学的宣传和改进,很多高中化学老师都具备了反思的能力,不仅在教学理念上不断反思,使化学教育的大方向不变,还会针对课堂上的具体内容进行反思总结,备课阶段和结课后都有反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反思内容有很多,最重要的当属提高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将反思思维也要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
1 反思化学学科特点,优化课堂设计方案
化学式一门需要进行实际操作的学科,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要想有所成效,必须要推陈出新,把以前那种满堂灌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彻底的去除,要牢记课堂中最主要的部分永远是学生,课堂时间也是属于学生的时间。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轻松地记住知识点,还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如果发现试验中的异常现象,还可以引起学生们探索的好奇心,对这些现象进行下一步的探究和学习,这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反思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化学教学就是要求学生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在某些情境下对化学亲自去理解和感悟。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化学。教师要尽量结合实际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灵活地安排课程学习,尤其对初级知识的引导,化学教育工作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高中化学初级阶段的概念性学习是很有必要的,旧的概念对新概念的理解有很大促进作用,在实践中要求学生对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发现其中的联系,在引入的新概念中有更加完善的知识总结框架,不对已经记忆理解的知识进行反思的话,在接受新概念的时候无法完全理解,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都是很有影响的。例如,在进行离子反应学习的时候,还有很多学生没有发展的看待问题,对复分解反应发生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概念死记,拘泥于此。通过实验可以促使认知有新的冲突,已有的复分解反应相关概念不再适应新的实验现象,这就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实践的欲望,深化概念的同时获取对应的知识。
3 反思教材特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对于一门学科来说,学习的基础是对概念的理解,掌握了充分的基础概念后才能从根本原理上进行思维的创新,化学概念是人类根据自然界中一些化学现象和规律,总结出一些化学属性,对其进行法充分的分析和高度的概括,得到的一种文字性的知识产物。它对人类了解自然界的化学现象有很大的帮助,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学生来说,必须完全掌握和理解化学相关概念,通过这些基础的知识,对化学实验过程中的物质和反应有清晰的认识和解释。不能对文字死记硬背,没有自己的看法是不行的,要深入了解化学概念中的原理性知识,对化学思维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篇8
二、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思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因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完善教学手段。好的教学方式,能使我们的课堂事半功倍,使学生接收得容易,教师讲得更轻松,课堂效率不言而喻。首先,教师讲课的语言凝练、表述清晰、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这些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板书精当、书写工整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在教学实践中同样重要,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最后,教学用具的使用。新课标中对教师教学用具的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熟练操作实验用具,给学生做好示范,教师在课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操作起来轻车熟路、规范得当,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好的示范效果。
三、对教学方式手段的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忽略一个问题,每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能力、接收能力不是完全的统一,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班级各个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成功体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因材施教。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加强课后辅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忽略成绩较差的学生,而单单关注学习成绩相对突出的学生,这样只能导致成绩差一些的学生继续掉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这样对于后进生也是一种损失,因而我们不要轻易将学生定义为“差生”。
篇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深刻体会到教学法的重要作用。对于反思性教学这一概念的理解,熊川武教授认为:教学主体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to 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 to learn)”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河北省实施新课程三年以来,高中化学教师普遍具有了教学反思的能力,不论是对教学理念的反思,还是对课堂教学的反思,甚至到课后回顾反思,都做得比较充分,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如何将反思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思维能力,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反思不仅仅是对化学学习一般性的回顾、重复,而且也是对化学中所涉及的知识、思路、策略等的深究,这对训练学生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极为有效。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的教学过程中,本人试图从概念教学和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中尝试寻求突破,培养学生运用反思提升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化学学习能力。
一、反思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概念是人类对自然界中众多化学事物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进行深入分析、抽象、概括的结果,有高度的概括性,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建立有助于人类对化学事实、现象的观察和理解。化学概念的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化学素养的基础,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并运用化学基本概念认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之所以然,提高思维能力。
在高一化学的概念教学中,学生已有的概念对新概念的深化发展主要是顺应过程,要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学生主动建构而将新的更科学的概念纳入到已有的认知图式中。而学生已有的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概念对新的科学概念的习得一般起到前摄抑制的消极作用,不容易发展成科学的概念。如离子反应的教学,在高二测试时,还有学生局限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要消除这种不良影响,需要通过获得新的直观事实或经验来消除旧概念的消极影响,我们设计图1所示的简单流程来实现。
离子反应(复分解型)条件的教学是对初中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深化,同时也是化学反应原理中盐类水解的基础,特别是要将学生已有的复分解条件“生成水”转变成“生成弱电解质”。
“离子反应条件”教学片段设计如下:讲授过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后,学生练习、体验、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同时为后续离子反应条件和离子方程式意义的教学提供化学反应基础。学生一定会认为H+和CH3COO-不能反应。此时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设计实验:在2支试管中分别取稀盐酸(0.01mol/L)样品少量,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再分别加入CH3COONH4固体和氯化铵固体,振荡后再分别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分析并得出CH3COO-和H+发生了反应的事实。通过实验引发认知冲突,从宏观角度认识已有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概念不能解释新的实验事实,激发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同时也是概念深化发展的实验事实基础。通过学生的思考理解,把握共同特征,修正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条件:有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生成。
二、反思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的应用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化学概念、理论的载体,还承载着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教育功能。面对教材内容体系变化大、元素化合物知识涉及面广、知识点分散、易学难记、课时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如何领悟理解课程内容、课标要求的变化,优化教学设计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这就要求广大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不仅要对我们采取了哪些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对支配这些教学行为潜在的教育观念进行重新认识;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新课改的要求、是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充分利用了学生自身的课程资源、是否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只有这样,反思才能促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与发展。
我在教学高一化学“二氧化硫性质”时第一次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1.用多媒体播放“酸雨”污染的录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展示一瓶盛有二氧化硫的集气瓶,学生观察并探究、分析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3.演示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实验。学生讨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二氧化硫具有哪些化学性质?4.根据二氧化硫中硫的化合价,小组讨论二氧化硫还可能有哪些化学性质。教师介绍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5.演示二氧化硫的漂白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小组讨论二氧化硫与氯气漂白性原理。6.小结后反馈练习。
反思1.开始的录像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吗?学生会不会认为“这样一种污染物,学了有什么用?”学生看了录像很可能会对二氧化硫的学习产生抵制的心理,能否用其他方式引课,让学生对二氧化硫产生好感?
反思2.能否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究实验?怎样改进?
反思3.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能否采用探究方式,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
设计改进后的教学: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二氧化硫的有关资料,了解二氧化硫有哪些用途?(巨鹿县是河北省金银花之乡、枸杞之乡。学生叙述二氧化硫可熏金银花、枸杞。这样引入使学生在情感上容易接受二氧化硫,从而有兴趣学氧化硫。)
2.二氧化硫漂白性的探究采用趣味实验设疑:将盛有某无色溶液(过量二氧化硫通入品红试液后的溶液)且管口系有气囊的试管加热,气囊膨胀,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将试管浸入冷水中,气囊变瘪,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验证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和漂白性,教学互动氛围良好,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
3.当学生思维的空间已打开,此时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能使品红试液褪色的物质有哪些?其原理分别是怎样的?通过互动和发散思维,达到前后知识系统化的目的。
4.根据二氧化硫的化合价,启发学生回答二氧化硫还具有哪些化学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
结合实验桌上的化学仪器、pH试纸、试剂瓶中的试剂(氢硫酸、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新制氯水、新制的氯化铁溶液、氯化钡溶液)等,教师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学生小组讨论,代表汇报,教师点评,设计合理实验,学生探究,得出结论,写出化学方程式。
5.提出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用多媒体播放“酸雨”污染的录像,介绍大气污染及防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知道了学氧化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介绍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时,有学生提出“将鲜花放进盛有二氧化硫的锥形瓶中,观察颜色”的实验方案,这是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新,也是反思的又一次提升。
教学反思,融会贯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并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为己有;教学反思,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反思中,学生不断地自我超越、自我完善,并最终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在反思中,老师走近学生,让学生智慧的火花碰撞,形成融洽、共同提高的师生关系。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抓好反思教学,不失为一种打造优质课堂、进行素质教育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赵玉峰,张建莉.高一化学新课教学中概念深化发展的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6):24.
篇10
1. 抛砖引玉,激发学生思维的创新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以化学为砖激发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在氨气的喷泉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了喷泉实验,分析了本质是氨气极易溶解于水,造成瓶内外气压差产生气压差。然后抛出一串问题,追问只要有气压差就可以做喷泉实验了吗?怎么样可以产生气压差?消耗气体和生成气体都可以产生气压差。有哪些可以消耗气体?哪些可以生成气体?进而可以引发学生联想出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诸如HCl 、HBr 、HI 、S02 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然后再进一步启发联想,如果改变溶剂类型或采用混合气体能否做喷泉实验呢? 学生经过适当的启发很快就会联想出:如果改水为氢氧化钠作吸收剂,那么二氧化碳、硫化氢等也可作喷泉实验,如果用二氧化氮和氧气体积比按4:l 的比例混合,则同样能做出喷泉实验。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只要瓶内气体和瓶外液体接触能使瓶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即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以继续提问:什么条件下可以使液体充满整个烧瓶?本来略显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的所知发挥想象以寻找答案,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对未知事物和现象的新奇感,也让他们主动思考创造性地接受知识。也培养了学生针对问题、选择、重组,应用已有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学源于思,思考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是能力培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辨疑解难,有所进取与创新。这就要求教师要能熟练掌握提问技巧,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调动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2.授之以渔,修炼深层思维的习惯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以化学为载体通过类比迁移,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形成普遍应用能力,让学生终身受作用。
化学必修1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了氧气、氢气、二氧化碳,铁等物质的性质,在认识这些物质性质的过程中运用了观察、实验,比较等研究方法要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进行整合,并通过研究金属钠的性质,体验应该怎样更科学,更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并为学生提供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通过对氯气性质的研究,让学生体验如何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怎样处理程序中每个环节的具体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
金属钠和氯气的性质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它们又非常适合用于做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载体。教学时方法主线和知识主线的融合,即以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主线,以金属钠和氯气时性质为认识,研究方法和程序的案例,使其成为本节教材的暗线。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活动性栏目,在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方法和程序。在教学活动中讨论,交流、以掌握研究方法和程序的内涵,而不是死记硬背相关内容。
教材中的某些栏目中的问题,可作为作业提前布置,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在实验部分,可以改成学生实验,亦可采用演示的方式。实验前应提示学生观察,实验后可组织学生对反应现象的讨论,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现象进一步认识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果让学生动手操纵以体验实验的方法时,应注意规范学生的实验习惯,如目的明确,过程的观察和现象的记录,实验后的现象的分析和解释。同时要强调实验中的变量的控制。
在教学过程中,不应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留出思考,讨论,交流的空间。在分散处理后要引导学生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整合对物质性质的认识。
在氯气的性质案例中,案例的研究是抽象出理论即方法和程序的载体,在实验中要适时进行安全教育。可以根据物质分类的角度引导学生预测性质,初步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之。最后要从两个角度进行总结。
本节通过对金属钠和氯气性质的探究,学习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从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篇11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多年,在此期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可谓是轰轰烈烈,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改变和提高,许多地区出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虽然教学质量有了质的改变,但还有一些老教师,传统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基本上是沿着“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方法。青年教师追求课堂的活跃性,注重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双基”的落实,这两种情况在学校教学中还很普遍,给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新课标教学偏离了轨道。所以,教师静坐下来深刻理解新课程教学理念,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更新观念,努力鞭策自己向学者型教师转变,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思:
一、培养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是自己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查自己,追求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更新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二、深化学习,紧跟教育前沿,常在教育理念上反思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而老教师传统教学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求稳,求实,过分注重“双基”的落实,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学生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生怕知识落实不够,基本上改变不大,部分青年教师课堂只是追求活跃,注重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却没有深刻领会新课标理念,忽视了“双基”的落实。目前的这两种情形都是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够透彻,使得教育偏离了轨道。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要利用时间充分学习新的教学观念,去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决不能守旧。
三、紧抓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的反思
1、教学三维目标落实情况的反思
首先,教师要避免对三维目标错误的理解,如不能整体把握三维目标,随意肢解,将三维目标分割成三个目标,或只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忽视健康价值取向。其次,要整体把握好三维目标“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等形式来获取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使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成为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2、教学方法灵活性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教师应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根据教材灵活改变教学方法,对于“活动探究”课,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以提高动手能力。
四、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
篇12
但中学的化学实验教学历来只重视和强调化学知识的传授,而且在实验教学中化学知识是预设的,都是绝对永恒的,都需要强制性记忆。师生们重视的是实验结论或结果,实验教学的目的也在于获得并记住这些结论。对教学实验过程的探索,反而不太注意,至于素质教育中提倡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学科素养也很少涉及。
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依然是高分低能的考试“高手”,中国离诺贝尔奖将越来越远。我国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选手大多出自大城市的重点中学,而且这些学校的实验条件并不亚于国外,但选手实验部分远逊色于理论部分。
如何使化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构建新的课程目标体系,实行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必要对我们前段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反思,促进实验教学的飞跃。
反思一:要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传统实验教学,老师演示多,学生动手少。众所周知,学生亲手做实验比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这时学生由观看者变成操作者、实验者,其心情之激动、态度之积极、思考问题之主动都是显而易见的。可见学生做随堂实验既可以达到演示实验的目的,又可以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
案例1:教材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可设计成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钠,向试管中滴入水,并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分析结论;
(2)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上述反应生成的溶液,滴入装有4毫升水和两滴酚酞试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分析结论。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就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的思路以及得到的结论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对出现错误和偏差的实验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失败的原因。
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交际的能力。
反思二:在实验教学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传统实验教学,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完全忽视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实验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我们身边的事物,观察和探究身边的常见现象,从中发现问题、解释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真正的实验,不仅能验证理论知识,而且能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加强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做些小实验:采取何种方法可除去饮用水中的沉淀物;用方便材料制作分子模型;测定雨水的PH;用食醋和纯碱稀溶液改变花的颜色;制作橘子电池;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绿橘子;区分毛织物和化纤织物;用草酸洗墨渍;用小苏打或面碱清洗锅碗瓢盆上的污渍,等等。
反思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为保证实验的成功性,常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教材进行实验,学生按专本知识机械地模仿操作,创新意识逐渐被扼杀了。我们要在实验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间的讨论,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为学生营造创新学习的氛围。其中,探究性实验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预测结果,到设计实验、控制条件、搜集数据、分析结果等,均可为学生提供高度自主性的条件。适当增加探究性实验,可以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篇13
中学化学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反思做得不好。坚持教学反思,总结每节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反思一般分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主要指教师的备课,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现行的新教材吸取和积累了多年来教师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做了多方面、深层次的科学调整。新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服务于学生有个性、可持续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基于这一原则,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应该以实践为背景,以教材为主要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互动参与,找问题、答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效果的过程。现将本人的想法说出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盐酸和稀盐酸,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毫升,而盛稀盐酸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毫升,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对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教师选编试题要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现将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做些初步探讨:
1.教学后记反思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观摩公开课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效果,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