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谋划务虚会发言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作谋划务虚会发言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工作谋划务虚会发言

篇1

创新源于拉丁语,其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从社会学角度讲,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其内涵就是创造性地运用新的知识,变劣势为优势,化优势为胜势,实现新的突破、取得新的成功。我们之所以在市第三次党代会上提出将“创新引领”作为三大计划之一,是因为社会发展到今天,经济的发展不再是简单的量的增加,更多的是注重质的提升,一个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不是区域的资源禀赋、物质资本,而是该地区的创新、创造能力。大家知道,与全区其他市相比,最年轻,起步晚,基础薄,先天条件决定了我们处于一个相对劣势的地位。要在发展形势不断变化,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做到将我们的区位、交通、水、地、资源组合优势利用最大化,实现争先进位、跨越赶超,突破点在哪里?没有别的,惟有创新,才是唯一出路。因此,实施创新引领计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抢抓发展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增创发展新优势的迫切需要;更是突破自然环境、天然禀赋、资源能源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准确把握创新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要在思想上勇于创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新首先是思想上的创新。总的看,全市广大干部能够适应形势发展,不断与时俱进,但也确实存在着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比较陈旧等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事物发展变化无穷尽,探索创新也就无止境。对此,我们要以“创新引领”计划为指导,始终保持旺盛的改革创新精神和活力,结合实际,找准切入点,以科学实践推动工作创新,真正把建设和谐富裕新的事业推向新的高度。要强化战略思维。深刻认识当前我市所处的形势和环境的新变化,敢于抛弃不合时宜的落后观念,敢于扬弃习以为常、带有惯性的思维方法,坚决破除原地打转的定势思维,坚持跳出看,以全球化、全国性、区域性的视野审视优势,把握发展趋势,注重研究带有战略性、方向性和全局性的问题,对未来发展进行科学研究与深度谋划。要树牢共赢意识。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和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把推动科学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统一起来,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既瞻前又顾后的事,千万不能为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忘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铁律,始终要将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和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有机统一起来。要坚持民生优先。创新是为了加快发展,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在工作上无论怎么创新,创新什么,都要始终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愿望为第一取向,以群众满意为第一追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使发展成果惠泽人民。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创新工作思路必须弘扬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突破思想的保守性、思维的陈旧性和思路的局限性,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用新观念、新思路研究新情况,用新举措、新办法解决新问题。要破除害怕困难、害怕失败的工作态度,克服想干、又怕出事的思想束缚,牢固树立攻坚意识。任何工作都是从零开始的,出错、失败不可怕,怕的是不干、混日子。要探索,要创新,要突破,就要不怕失败、允许失败、宽容失败。只要我们所做的工作是为人民谋福祉,为群众办好事,就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敢于去试,坚持趟路。

二要在管理上勇于创新。管理创新是继思想创新之后提升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我们各级党政组织无论是履行经济管理职能还是社会管理职能,都要深刻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继承和发展长期工作实践中积累的一些成功经验,创造性地运用于新的实践中,不断赋予其新的生机与活力;要不断创新和实践一些富有时代特征的新方法,用以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发展,改善民生,构建和谐;要积极探索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工作实践中,综合运用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运筹学等现代科学管理理念和方法,更新发展经济、社会管理等工作手段和方式,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要深刻认识到创新工作载体是实现管理创新的桥梁和渠道,只有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才能有效地实现管理创新。一种新载体的出现,往往会带来某个领域工作的飞跃发展。如去年我们组织了千名干部下基层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建立了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的新模式,实行了市级领导包案、积案化解机制;以开展创先争优、评星定格、公开承诺等实践活动为载体,有力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等。这些创新载体的做法,都是一些管理创新的成功经验,对今后的工作都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下一步,我们要针对不同工作领域的不同特点,找准着力点,创造生长点,精心设计各具特色、务实管用的活动载体,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如以发展文化旅游为载体,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以城乡居民用水改造提升工程为载体,推动民生改善;以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活动为载体,推动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等等。

篇2

1、税收收入完成情况

全年完成税收收入约4300万元,占年度任务的101%,比上年同期增长11.6%,其中:地税收入完成3400万元,国税收入完成400万元,契税收入完成500万元。

2、预算支出完成情况

全年累计完成预算支出1596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00%,其中:一般预算支出为1452万元,基金预算支出为144万元。

3、本级收入及可用财力情况

预计全年本级收入数约为2300万元,可用财力约为1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

(二)涉农补贴资金发放情况

1-月份共发放涉农补贴资金457.57万元,资金发放项目为17项,发放农户数为3764户,其中:农村五保及抚恤资金为16.23万元,农村困难群众生活救助资金17.79万元,退耕还林工程补助资金71.6万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为49.7>文秘站:

(三)财务核算及管理情况

强化财务人员业务学习与培训,先后两次参加省、市举办的业务培训班,掌握新业务和新技能,财务电算化水平不断提高。能按要求及时进行各项财务核算,及时提供准确会计信息资料和财务报告。强化财务审核与审批工作,规范审核审批手续,严格票据管理,杜绝白条入帐,完善报帐和领款手续。强化合同管理,严格付款时间和比例,杜绝先付后批和多付现象。强化明细帐和台帐的建立,规范帐务处理,政府专门聘请财务顾问对全镇各单位、各企业的财务进行指导和咨询,效果明显。

(四)财政监督与管理情况

加强财政管理与监督,将其贯穿于工作的始终,以制度为保障,不断制定和完善各项财务制度,以督查为手段,不断加强内部控制与检查,做好采购、审计、招标、财务审核等工作,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1-12月份通过以上几项工作的有效开展,节约或避免损失浪费资金约200万元。通过加强财政监督与管理,一方面维护了制度的严肃性,预防腐败的产生,另一方面节约了一定的财政资金,提高了资

金的使用效果。在做好财政监督与管理工作的同时,能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和汤口镇工作的实际,适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努力当好参谋。

(五)对上争取工作情况

对上争取各类资金共计800余万元,比增长350%,资金涉及到13个方面,特别是项目资金比上年有较大增幅。今年对上争取工作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和突破,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领导和部门重视的结果。镇村领导特别是镇主要领导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在背景下,主动跑省、跑市、跑区,主动加强联系和沟通,主动宣传汤口,赢得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关注和支持。二是积极申报项目。多申报项目,申报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好的项目;三是汤口镇的发展和两个重镇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注和肯定,能得到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帮助和支持。

(六)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在做好自身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镇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做好各项后勤保障与服务工作;二是做好各项协调工作,统筹兼顾,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争取各方面对财政工作的支持;三是加强工作的计划性,每周每月做好工作计划,全所人员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合作,互相帮助。

(七)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财政调研工作做得不够,要进一步强化税源建设,加强收入征管,做好积极对上争取工作;二是支出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支出管理,加大资金拨付和调度力度,拓展理财渠道;三是财政职能作用有待充分发挥,要进一步加大财政监督力度,注重工作成效,提高管理水平,要在提高资金使用效果上下功夫;四是工作主动性有待加强,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做到多请示和汇报,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积极进言献策,努力当好党委和政府的参谋。五是工作效能有待提高,要讲究工作计划和工作程序,合理安排好工作,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二、工作谋划

(一)财政收支方面

1、税收收入规模

根据税收收入完成情况,目前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情况以及扩权强镇对税收收入规模的要求,经第四季度财税调度会安排,初步确定税收收入规模为5100万元,比收入任务增长20%。根据可用财力情况,初步确定财政支出规模为1万元,较支出增长1%。

2、本级收入和可用财力

初步预计(来源:文秘站 )年本级收入为200万元,可用财 力为1800万元,比增长20%。

(二)财政政策落实方面

要认真落实好各项财政政策,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策执行力,进一步做好涉农补贴资金的发放工作,服务好群众,讲究工作效率,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要注重业务知识的学习,注重同上级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注重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效果,注重向领导的工作汇报。

(三)财政管理与监督方面

收入管理方面:要认清形势,注重税源调查与分析,注重税源培植,强化收入征管,注重收入质量和收入结构。

支出管理方面:增强预算意识,优化支出结构,控制非生产性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建立和完善支出定期报告分析制度和支出分配研究制度,规范财政资金拨付和使用。

篇3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__*镇党委特别注重在学习中提高、在查摆中发现问题、在整改中取得作风上的转变,切实在“”和不落实、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上解决问题。

(一)深入开展学习教育。

一是明确重点。认真组织开展了学讲话、学文件、学必读书目,学典型的活动。每天坚持学习1小时以上,全体党员干部做到人人必学,学习笔记做到人手一本。截止目前,人均累计100学时以上。二是灵活多样。从群众路线教育启动以来,参加专题辅导培训6次,单位领导集中辅导讲党课2次,开展理论座谈5次,观看典型先进事迹题材片5部。三是明确思想理念。第一,坚持在统筹工作中用群众路线教育的方法“接地气”。第二,在认真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自觉抵制“”上改作风。第三,在群众期盼中解决问题。切实树立起清廉、为民、务实形象,积极为群众办事、办好事、办实事。

(二)广泛征求意见。

按照兼顾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要求,印制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表、评议表1200余份,下发至各村、各站所,广泛收集各方面意见;向上级主管部门、包保县领导、业务往来部门发放征求意见函征求意见,共发放征求意见函30余封;走访困难党员群众51户;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入户争取群众意见68条。

(三)及时梳理反馈。

对征求来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梳理,在“”、不落实、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等方面归类问题21条,并对有关问题组织班子成员主动认领、落到人头,做到“帽子”底下有人;对听取到的个人意见,原汁原味反馈给本人。

(四)积极整改问题。

__*镇党委针对查摆、梳理出的问题,做到边学边查,立查立改,使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更加扎实,工作创新意识进一步提升,工作思路更加开阔,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五)在边学边查边改方面。

一是加强了干部自身理想信念教育和执政能力建设。4位科级领导根据所学、所思,各自撰写了心得体会和理论文章,巩固了学习成果和执政理念思路。特别是在自觉遵守八项规定和坚决抵制“”上,不务虚,不摆谱,不在办公室拍脑门做决策。今年落实了2项续建项目,5项新建项目。这些项目的设计都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思路,提振镇域经济、惠及百姓民生、奠定绿色生态城镇基础上而谋划和实施的。二是加强了机关运行建设。一方面是精简会议和文件。做到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坚决不发。一方面是加强问题跟踪督办。针对为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不够的问题,制定了领导干部调研制度,确保及时解决到位。三是提高了问题处置能力。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镇共化解各类上访问题5件,有效的维护了社会稳定。完成镇区凉东村1200米的下水改造工程,彻底改善东侧街道脏乱差问题。重点对腰西线、镇政府所在地及凉东村进行全面绿化,栽植乔木2700棵,栽植灌木800株,栽花1900平方米、24700株,铺设草坪1900平方米,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集中力量清理占道经营和车辆违规停放情况,使集市和车辆停放秩序井然,镇内成立城管小队,专门负责日常管理。四是克服了领导干部“特殊化”。严格按照领导干部和一般公职人员办公用房面积标准进行整改,合理使用办公用房。严格限制“三公”经费支出。取消一切福利待遇,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困难救助和改善民生事项上。五是提高了工作执行力。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严格的监督、问责制。特别是对重点工作、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立健全了工作项目专责制,实行专人挂钩负责,全程跟踪督促协调项目审批、征地拆迁、工程进度等落实情况,使每项工作任务、每个工作环节的责任都具体落实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无缝责任链条。

二、严查细究,关键环节取得积极实效

为进一步做好承上启下,更加聚焦“”,更能体现“为民务实清廉”,把召开好民主生活会作为路线教育的重中之重。由此,在会前做了充分酝酿,并做了精心准备。

(一)学习教育进一步深入。

在前一阶段学习基础上,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继续采取自学和集中学习的方式,进一步学习《》,系列讲话精神,中央、省市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会议精神,认真研读教育实践活动的规定文件和学习书目,进一步深化对

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深刻学习了指导兰考民主生活会的精神要点,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了中央部署上来。(二)突出问题找准查实。

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结合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工作“回头看”情况,进一步聚焦“”,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查找形式主义问题18条,问题17条,享乐主义问题13条,奢靡之风问题13条,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3条,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2条,后经归纳、整合、认领,梳理出班子问题19条,班子成员问题46条。在认领中,防止了以班子问题代替个人存在的问题,以个人存在的问题代替领导班子的问题,以客观原因的分析代替主观思想的剖析。

(三)谈心谈话认真开展。

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方面的问题,先后进行二轮谈话,征求对方对自己存在问题的意见和改进建议,相互沟通思想、增进了解、化解矛盾。在进程中,主要采取了“四必谈”的方式,即: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各支部书记之间、班子成员相互之间、县委督导组与班子全体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负责同志之间,逐一进行了谈心谈话,在谈话交心过程中既做到了敞开心扉,坦诚相见,又进行了深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意见基本达成了共识。

(四)对照检查和相互批评更加聚焦。

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衡量尺子严、查摆问题准、原因分析深、整改措施实”的要求,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进行了“六查”,即查修身、查用权、查律己、查谋事、查创业、查做人,找准找实找全了问题,特别是在“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情况”、“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和“个人问题情况”做了说明。班子和个人对照检查提交领导班子会议审议通过后,又提请督导组进行了审阅,先后修改12次,报请督导组及县包保领导后,于2014年7月25日召开了民主生活会。我镇班子的对照检查中,列出班子存在的19个问题,其中“”方面问题14个,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方面问题3个,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方面问题2个。班子成员做了深刻的批评,__*同志检查了自身存在的工作重部署轻检查,缺乏务实精神;求稳怕乱思想严重,缺少大刀阔斧的勇气;缺乏自律意识,不注重小节等12个问题;__*同志检查了自己存在的政绩观存在偏差,重成绩轻实际;研究安排工作有时不深入,当“甩手掌柜”等15个问题;__*同志检查了自身存在的听不得不同意见;处理上访问题方法简单、粗暴等10个问题;__*同志检查了自身存在的工作思路不清,完成工作的效率不高;有超标准招待现象等9个问题。相互批评,被批评的同志红了脸、出了汗、排了毒。相互批评共提出意见38条,相互批评做到了有问题、有事例。其中,对__*书记提出了10条批评意见,对__*镇长提出了10条意见,对__*书记提出了9条批评意见,对__*部长提出了9条批评意见。“性格急躁”、“态度直横”、 “工作不敢叫硬”、“老好人思想严重”等词语虽然尖锐,但没有私心,受批评的同志都能虚心接受。县政协主席夏喜友、第五督导组组长高伟同志对我镇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批评与相互批评情况、下一步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进行了部署。总之,我镇的专题民主生活会达到了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的效果。

(五)基层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圆满完成。

__*镇党委下属__个支部。镇党委成立__个督导组,分别对上述__个支部进行了全程督导。一是确保了组织生活会召开质量。各支部在认真开展会前学习、深入查摆问题、谈心交心的基础上,各支委班子、班子成员撰写了班子及个人对照检查材料,普通党员撰写了问题发言提纲。经督导组、活动办、党委书记审核把关后,分别于8月8日至14日相继召开了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二是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客观公正。__个党支部应参加民主评议的党员__名,实际到会参加__名,其余__名党员通过电话沟通,参加了民主评议,参评人数占党员总数的100%。在民主评议党员中,__名党员评定为“好”,__名党员评定为一般。评定结果公布后,广大党员干部均对评议结果表示认可。

三、建章立制,延伸和固化活动成果

为在活动中取得实效,再次认真开展了“回头看”。对梳理出来的问题建立了问题整改量化分解台账,落实了具体责任人,明确了整改内容、目标和时限。

(一)制定了班子整改方案。

由班子主要领导牵头,一项一项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确定的思路是:既要注重当前,又要突出长远;既要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又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既要加强班子整体合力,又要坚持各个击破。在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班子整改方案的制定。

(二)形成了个人整改计划。

针对落实到人头的“问题”,一方面坚持行动自觉,一方面又做了硬性规定,要求有措施、有目标、有整改时限,根据个人制定的整改计划,落实监督考核措施,对届时未整改或整改不达标的,将作出严肃处理。

篇4

第三是发展战略。现阶段,我们*的发展战略是非常清晰明确的,那就是市委提出的“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全面小康是我们的两大战略目标,是我们所要努力达到的。全市的战略当然只有一个,在这方面,每个部门都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结合两大战略目标的推进,根据自身产业、行业发展要求提出具体的指导思想或工作部署,而不是每个部门都提不同的战略。

第四是发展目标。这方面,在总体思路研究中尤其要明确,包括指标分类,进度要求,水平比较等,你要说清楚。比如说2015年*GDP1000亿,人均达到6000美元,达到浙江省目前的水平,跟全省的差距缩小到五年。当然,在前五年的发展中,我们是占优势的,浙江省人均GDP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时,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是相对固定,而在实行汇率改革之后,我们这个阶段单靠汇率变动节省了不少时间。同样,在每个专题研究中要明确主要指标,有些是可以量化的指标,比如说卫生方面,人均床位数、人均医生数等等,另外还有些是宏观性的指标。最后一个就是项目保障,课题研究一定要搞出项目来,要有项目支撑。

二、进一步深化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认识

总的来看,我们*的“十二五”规划前期工作开展得比较早,动作比较快,进展也比较顺利,这关键是领导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对“十二五”研究工作非常重视,2月份时我们启动了课题研究工作,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有关文件;2月底召开了全市发改系统会议,在系统内部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要求县市区也尽快启动起来;3月份各部门上报了42个课题,我们邀请市里的一些专家进行论证,有政研室的、党校的、学院的,并征求了省发改委规划处的意见,最后我们定了32个课题,其中1个是发改委的总体思路,还有31个专项课题;5月份时我们与市政府督察室一起出了一个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确保总体进度和研究质量。我们一直是这样考虑的,课题工作早谋划、早安排、早动手,有好处,这已经为“十一五”规划工作所证明。整个“十一五”,我们只有1个总体规划和28个专项规划,14个重点、14个非重点,课题研究和专项规划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我们做得最早,做得最快,花钱最少,总体质量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我们2006年全部做完、评奖评完、奖状发完,而20*、20*年好多地方还有许多规划没有完成,有些干脆不做了,这样政府就没有公信力了,定下的东西不管怎样都应该做完,做出来的东西都是有所用的。

这次“十二五”规划整体思路研究方面,我们委托了两个单位,一个是浙江大学史晋川教授率领的课题组,史教授是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省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对全国全省的情况非常熟悉;另一个是省经济研究院吴总领衔的课题组,她对*的情况很了解,过去给我们做了很多专项规划,帮我们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我们将继续合作下去。实际上,大家看到我们也给他们施加了“压力”,让两个来比较一下,看看到底谁做得更好,谁更能提出符合我们*实际、符合领导要求的建议。所以在这里,我们在面上对大家也有这样一个要求。

一是要提高研究深度。在做五年规划的时候,对今后一个时期一定要做比较深刻、比较全面的分析,有些以后也许会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特别是县(市、区)里面,领导换届以后可以会有些变化,我觉得这个很正常,只要你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性东西研究清楚了,再怎样变化也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提升,就像沈市长在讲话中谈到的,我们的“三市并举”发展战略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深化的,是连续的,是符合*实际的。那怎样叫做在深度上下功夫呢?举个例子,比如说经常提到的产业发展,我们*经济到底是扩量还是提质,是转型升级还是加快发展?这个问题常常困扰我们,理论上你很好回答,实际上不是这回事,涉及到区域经济结构、招商引资政策和产业导向。因此,在“十二五”课题研究过程中,你如果对这个问题认识还停留在“十一五”期间的层面上,还是用“十一五”的观点去看待扩量提质、转型升级的问题,我可以不客气地说你这个规划是做不出新意的,对区域的产业发展是起不到很强的指导作用的。记得上个月我随市人大领导去庆元调研,我当时开玩笑说,*不存在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你看纳爱斯、方正、艾莱依等这些大企业或知名企业,肯定是好的,但关键是数量太少,人家发达地区大企业多啊。再看看我们庆元,梦天、双枪、天竹、可信、瑞翔、大山合等,这里有木门行业全国第一,有做筷子和厨房木制用具国内第一的,还有竹胶模板、汽车配件、香菇加工等,发展势头都非常迅猛。应该说,庆元的工业基础是比较弱的,但把他们这些企业一个个拎出来,有些是行业单打冠军,有些是浙江省冠军了,所以我说都是行业冠军还要调整什么?当然,讲这话不是说我们真的不存在问题了,不需要调整结构了,我们工业发展的问题还很多,路还很长。但关键是要客观看待,要结合实际看,要结合发展的阶段看。再来看看缙云的企业,包括以山蒲照明为代表的灯管灯具行业、带锯床行业、工模具钢行业等,他们面临的问题与前面讲到的庆元这些企业肯定不一样,山蒲的江总曾讲:我跟全球任何一家节能灯制造企业竞争都不怕,包括飞利浦、欧司朗等,他们很多产品都是山蒲代工的。而这样的底气和实力就源于企业多年来对技术进步、转型升级包括内部管理等孜孜不倦的追求,才会有今天这样的回报。因此,我说,不管哪个县,今天*工业经济和企业发展水平与五年前相比,情况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当然面临的宏观环境也不一样了,需要我们有新的思考。转型升级的问题你“十一五”时候不讲,那是因为整体发展还没达到那个基础和程度,但“十二五”时候你必须要讲,要超前地去看。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或者说,庆元的工业规划中可以不提或者少提,但你缙云就必须要提,要重点地提。上面讲的是产业发展,在宏观性研究方面更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对今后工作起到真正指导作用。比如说“两个千亿”,当时在写“十一五”时,有人说你们发改委的目标脱离实际,*的投资和工业哪能达到千亿水平阿,但经过认真分析测算,我们认为是可能的,现在看来这些目标不仅能达到还能超额完成,其它许多指标甚至去年基本上都已达到了。再如“五城联创”,当时各部门针对自己工作提出了很多创建目标,我们经过整合,提出*要实现“五城联创”,当时大多数人都没有在意,也觉得难度很大,现在市委把它上升为“六城联创”,成为创建生态文明最重要的载体,成为全市的重大行动。所以说通过研究,一方面要凝聚思想、统一认识;另一方面也为今后工作明确目标方向,这点在务虚性规划方面体现的尤其明显。未来发展中,我们社会更需要一些宏观类的、综合分析类的规划,更多的就是起到这样一种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在做课题研究时一定要做深、做透、做好。

二是要拓宽研究视野。你比如说城市规划,我们*的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一江双城”的发展格局,对中心城市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统筹规划和安排,完全符合*实际,具有鲜明的*特色。但我要说的是,简单按照规划把一个个高楼大厦建起来后,并不就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城市是要活起来的,是有生命的。我们的“一江双城”不是说建好高楼就能活起来,城市发展是一个有机的、动态的过程,这里就必须研究城市与人的关系,研究城市形态与管理,研究城市区块之间的有机联系,就需要我们作更深入的研究分析。就以杭州来说吧,我知道杭州市是非常重视这方面规划的,你们建设系统知道的,主要领导亲自抓规划。但除此之外,他们同样也非常重视前期性的、务虚性的研究。我编“十一五”规划时,曾和领导一起到楼书记办公室去汇报,他听完后送了我一本书,我现在还放在办公室里,叫《走向钱塘江时代》,王国平书记亲自作的序,内容包括六个专题研究和三个战略规划报告。当时杭州也是刚开始跨江发展,提出建设钱江新城和“一主三副六组团”概念,这本书里对杭州的城市功能定位、城市空间组织结构等做了非常深刻的研究,为杭州城市总规的修编完善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按道理说你城市规划有了,不需要做这些了。实际上城市的变迁是有脉络的,是延续的。两边高楼大厦建起来了并不就是一个城市了,缺少一种文脉、一个传承,难以形成一个有生命力的整体。我们现在也一样,从最早的处州古城到今后的一江双城,这种变迁能不能跟历史沿续起来,那是要研究的。包括道路交通,正如五年前你想象不到*有今天这样的交通流量,它的增长速度是加倍的。所以我说五年规划就如回家看小孩一样的,每天跟他呆在一起,是看不出变化的,隔一个月去看,孩子还真长高了,如果出去一年后回来,可能变得不认识了。五年规划也是一样,包括我们在做“十一五”的时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考虑的比较多了,对城市管理体制和城市道路没有系统研究过,现在我们明显感觉到这个城市管理的需求了,市政、环卫、交警等怎么划分,道路上都停满车子,要不要收费,怎么收,这些问题都出来了。有人说等问题出现了再研究,当然也可以这样,前阵子,我们市领导多次调研专题研究,明确责任分工,基本理清了这方面的管理要求。但如果我们可以前瞻性作些考虑,可能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就拿城市交通来说,我住在临平,城区大小规模跟*差不多吧,都包括老城区和拓展出来的新区块,余杭区的GDP跟整个*也基本接近,更关键的是这两个城市都是由原来的建制镇演变过来的,临平老城区就那么几条路,路面都不宽,外部新区的马路修得相对较宽,这就好像沙漏里面放一堆石子,形成了“瓶颈效应”。后来,人家就提出来一个系统性的概念,如老城区整体实行单行,对部分道路进行拓宽改造,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原来的拥堵现象,而这种靠修修补补是做不好的,需要做一些前瞻性的研究。在今年金融危机下,上半年车辆上牌10024辆,比去年全年还多,谁会想到几年后*车子会这么多,五年后会是怎样的?所以这些问题都要去研究,不要轻视这个课题研究,如果没有基础性的研究,你坐在那里是想不好的,你觉得这条道路要单行,这条道路要拓到多少宽,没用的。我们有句话,道路拓到哪里就堵到哪里,有这么一个瓶颈效应,这都是客观规律。既然有规律就要按规律去办事,要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按规律去研究,才能得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结果。

三是要创新研究角度。我们课题研究中许多都是一些经常性的问题,怎么能成为领导新的注意点,引起领导的关注,这个要有新意。就像写文章一样,我们讲“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不同角度写一个问题,效果就大不一样。刚才发言的几个部门有些是涉及基础设施的,务实性内容多点,相对比较好写;有些则是研究性为主,务虚的成分多点,特别是写过好几轮的,需要我们在研究角度甚至写作角度方面更多考虑一些。

三、做好课题研究工作的关键

一是领导重视。特别是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沈市长一直强调主要领导一定要亲自过问课题研究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数,下阶段他要安排时间亲自听取部门汇报。在这里,希望与会同志回去后,把会议内容和要求向领导汇报好,要确保进度和质量,这是关键。

篇5

如何判断是否进入“刘易斯拐点”?有两个维度,以日韩为例:一是务农人口占就业人数比重,日韩在30%—35%时进入“刘易斯拐点”,当前我国这一比重约为35%;二是二产占全部GDP比重,日本在1961年时比重为47%,随后逐步下降;韩国在1985年时比重为40%,随后基本保持稳定,1995年后逐步下降,我国在2007年时比重为47%。日韩在到达刘易斯拐点以后,用十年多时间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从最初劳动力密集型的纺织品,到中期资本密集的重工业,再到后来技术创新的电子电器、机械设备和交通设备。

对于江浙地区来说,“刘易斯拐点”什么时候到来,是否是2009年,有没有这么快,见仁见智。有学者研究,当一个地区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后,将出现“刘易斯拐点”。2009年,全省人均GDP达到6500美元,我区人均GDP已超7300美元,再加上上半年出现的“用工荒”,以及前段时间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这些迹象表明,当前江浙沿海地区正在接近甚至部分地区已经达到了“刘易斯拐点”。而这个时候,只有推进结构“重组”,才能实现经济“重生”,否则企业没有出路,发展将无可避免地进入了死胡同。所以说,“十二五”期间,我们要推进“重组”,其主题就是转型升级。

就当前发展形势而言,一方面将面临“刘易斯拐点”,另一方面正处于结构重组、优化升级的较大机遇期。

一是从中央的总体要求来看。我国在制定“九五”规划时就已经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几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重要的指导方针和工作重点。今年2月,中央举办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题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明确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要求、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总书记更是在会上发出“总动员令”:全党全国必须增强主动性、紧迫感、责任感,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同时,总书记在会上对金融危机进行了精辟理解:一是表面上看是对增长速度的冲击,实际上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二是现有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三是客观上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的发展态势“两高两低”,即高增长(GDP增长11.1%)、高就业(解决将近500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低通胀(CPI为2.6%、PPI为6.0%)、低顺差(同比下降42.5%)。由此可见,当前的发展形势,以及中央的要求部署,都需要我们承担起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使命,我们“等不起”。

二是从省市的战略部署来看。省在“九五”时期提出了“两个根本转变”,“十五”时期提出了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工作主线。张德江任省委书记时,提出了要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任省委书记时,提出了“八八战略”、“法治”、“平安”、“文化大省”、“生态省”等。赵洪祝书记又提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提出了富饶秀美,和谐安康,走生态立省之路,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5月18日,省委、省政府举办了转型升级市县长专题研讨班。研讨班上,吕省长作了一个主题报告,陈敏尔、葛慧君、金德水、陈加元四位副省长分别就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专题报告。同样,市委、市政府按照省里的相关要求,围绕保增促调,优增量调存量,提出了全力打造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战略目标,创设了“转型升级加速年”活动等抓手,初步走出了一条调整经济结构创新发展模式的科学发展之路。由此可见,从省市的具体部署来看,我们“等不起”。

三是从我区的发展需求来看。我们提出的“经济强区,和谐”,应该是建立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协调可持续的基础之上的,而我区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所累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粗放型增长格局尚未根本改观,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与区域科学发展示范点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迫使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把坚定转型、加快转型、全面转型,始终贯穿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应该看到由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涉及到发展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涉及到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如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和结构调整,体制机制的保证和技术支撑等等,而这些问题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需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这其中可能会有一个阵痛期,会对经济增长速度带来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毫无疑问可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运行进入良性循环,从而长期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由此可见,从自身抢抓机遇、实现跨越发展的要求来看,“十二五”期间,转型升级我们“等不起”。

那么,转型升级,到底转什么?

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转型升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核心的经济转型,这是加快转型的根本举措;二是以空间和产业布局优化为核心的城市转型,这是加快转型的基础;三是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转型,这是加快转型的根本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四是以克服经济、城市、社会转型的要素制约为核心的要素转型,这是加快转型的关键之举。四个方面:

(一)经济转型方面

经济转型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举措,其中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转型的核心。“十二五”是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打基础的五年,这一基础也应该体现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所以,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十二五”发展的重大任务来抓,具体采取哪些举措,我们要深化研究。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长三角“一核九带”的区域布局,即以上海为核心,沿沪宁和沪杭甬线、沿江、沿湾、沿海、沿宁湖杭线、沿湖、沿东陇海线、沿运河、沿温丽金衢线为发展带的空间格局;细化了长三角发展目标,提出到2015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2000元(核心区100000元),服务业占比48%(核心区50%),城镇化水平达到67%(核心区70%)。《规划》也明确了长三角发展的战略定位,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也就是说,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将成为长三角地区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

结合实际,我认为产业结构调整要在“二三互动、多元联动、双轮驱动、集聚集约”上做文章。二三互动,即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以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以先进制造业基地为载体,促进生产服务业发展。多元联动,即促进资本结构多元拓展,产业结构多元提升,空间结构多元优化,企业结构多元推进,促进产业上下游配套、纵横向延伸,整体快速推进的现代产业体系。双轮驱动,即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外商直接投资利用和对外投资转移并重,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多个双轮驱动下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集聚集约,即空间集聚布局,产业集约发展。

到2015年,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制造业基本完成转型升级,服务业得到加快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当前的6:48.2:45.8调整为4:48:48,基本形成以“二产、三产”双轮驱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展开来讲:

一是农业问题。就是紧扣“三精四化”要求,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民,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技于一体的农业生产和经营体制机制,加快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现代都市农业。具体是以省现代农业综合区和省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为载体,围绕打造长三角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提升农业园区建设水平,强化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专业合作社规范水平,强化组织化程度和经营能力;提升设施化水平,强化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盈利能力;提升农产品品牌水平,强化质量监管和市场供应能力,加快从集市农业向超市农业转变。到2015年,全区建成农业示范园区50个,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累计100家,“亿千”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家,全区农产品销售突破50亿元。我们要像搞工业园区一样抓一批现代农业园区,以此作为载体和抓手,解决现代农业在哪里做、靠谁去做、怎么做的问题。要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创新现代农业体制机制,真正走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二是工业问题。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举、产业内升级与产业间转型并举。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有所侧重地发展一些对长远经济结构调整乃至可持续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绝对不能放弃传统产业。这些产业相当长时期内在市场上还具有比较优势,关键是在新的竞争和挑战面前,怎么样降低消耗、减少排放,怎么应对成本上升、保持竞争优势。“十二五”期间,具体还是要做好“四个大”文章。打造工业化大平台。紧扣“一区五园”,拓展工业平台16.85平方公里,织东6.01平方公里,城南4.4平方公里,临港6.44平方公里。引进支撑型大项目。何为支撑型大项目?世界500强、国内500强、5000万美元以上、5亿以上项目。培育旗舰型大企业。大力培育龙头型企业,培育销售超百亿企业10家。发展战略性大产业,全力打造“3+3”产业板块,发展形成金属材料、装备制造、特色纺织3大主导产业和新能源、新电机、新医药3大新兴产业,形成竞争优势明显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服务业问题。发展服务业,不是孤立的产业结构问题,与消费结构和需求结构有直接关系。应该说,我区已经具备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条件,现在需要研究的是怎么样来加快,还要采取哪些政策举措。目前我区三大服务业领域中,生活业占主导,但缺乏规模,公共业与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不相适应。“十二五”期间,要坚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生产业与生活型服务业、新兴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城市服务业与农村服务业的“四个并举”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生产业,全面提升生活型服务业,迅速扩张公共业,最终形成生产业为主导、生活型服务业为基础、公共业为根本的产业格局。展开来讲,就是要大力发展9个方面的服务业,即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信息与软件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服务外包业。同时,要挖掘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即美食行业、茶楼行业、疗休养行业、演艺行业、化妆行业、保健行业、女装行业、婴童行业、运动休闲行业、工艺美术行业。

(二)城市转型方面

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县域经济的推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应该实行中心城市带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近日,省政府咨询委指出:“十二五”时期全省会把强化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竞争力作为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主题。这里有三个方面问题:

一是东部新区问题。今年,我们提出了“建新区”向“造新城”转变,“十二五”期间就是我们如何“造新城”,造什么样的“新城”。东部新区不能成为老城区的复制品,我们的定位是“科技城、生态城、知识城”,是有产业支撑力、经济辐射力、文化带动力、政治影响力、要素集聚力、社会凝聚力,就如天津的生态城、广州的知识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城市概念性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专项设计“八规合一”。具体来讲,今后五年,新区要在推进“东拓南跨北延中间完善”战略的基础上,通过“五个起来”,着力提升46平方公里的承载能力。“五个起来”,即东边热起来,南边聚起来,西边连起来,北边兴起来,中间靓起来。东边热起来,就是指织里童装产业,通过五个中心建设,切实延长童装产业链,尤其是突出设计和销售,真正把全国的童装产业聚焦到织里,把“中国童装名镇”的品牌打响打亮。南边聚起来,就是指中央商务区以南,着力打造居住商贸区,并充分利用主城区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设施来增强配套能力,集聚新区人气。西边连起来,就是以大道、湖织大道为两条主动脉,沿大道以商贸居住为主,沿织里大道以生产业为主,将新区中央核心与老城区相连,实现整体开发,连片推进。北边兴起来,就是指中央商务区以北,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以三一、中国高纤等为龙头,重点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做大做强金属材料、装备制造、特色纺织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成为整个东部新区财税来源的“主引擎”。中间靓起来,就是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充分挖掘“有山有水、依山伴水、显山露水”的绝佳生态环境,培育总部经济、创意文化、高档房产等现代服务业,有集艺术、影视、游乐、健身、美食、购物、演艺、会展、酒店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旅游综合体,成为今后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信息中心。通过“五个起来”,着力把东部新区建设成为区乃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在乃至浙北地区发挥“率先、带动、辐射、示范”的中心作用。

二是区域组团问题。组团发展的内涵是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培育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的区域经济组团。“十二五”期间,我们要按照“功能定位、合理布局、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原则,重点打造东部新区与埭溪—东林组团,道场—妙西组团、中心城区组团的“一核心三组团”空间发展布局,促进区域联动协调发展。东部新区这一核心,刚才已经讲述。以东林、埭溪为主的青山组团,要利用地丘缓坡开发优势,拓展发展空间,重点发展机械制造业、高效生态农业;以道场、妙西为主的城南组团,要利用良好的生态优势,重点发展绿色工业、生态旅游业;以5个街道组成的中心城区组团,要利用中心城区所在地的资源,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餐饮业、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组团发展的关键是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一核心三组团”要从实际出发,各打各的优势牌,各走各的特色路,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多的力气、用更大的力量,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的区域经济组团,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上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另外,要结合“南太湖特色新兴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积极建设八里店临港产业带区块和织东高新产业带区块,推动临港重装、生物医药、电机电器等高新产业发展。

三是新农村建设问题。二战以后,德国巴伐利亚州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使城市建设扩容太快,对城市造成很大压力,德国政府就在该州进行土地整理、产业布局、区域功能划分等方面的试验,最终使得农民能够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待遇,这就是“城乡等值化”理论。在国内,唐山也进行了“城乡等值化”实验,取得了良好成效。2005年,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后进行了不断深化: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统筹城乡、推进城乡一体化”,再到“推进新型城镇化”。对于来讲,“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城镇化,就是围绕将全区988个农民居住点整合为128个这一目标,扎实推进“城乡等值化”,让农民享受和城里一样的生活待遇。另一方面,要围绕“民富、村强、景美、和谐”的南太湖农村幸福社区,重点建设八里店南片25平方公里省级新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逐步形成“一区两地三园四样板五社区”新亮点,把新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引领我区新农村建设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要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置换,全力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激发生产要素活力。同时,积极探索城镇化建设新机制,实施织里小城市建设,八里店、埭溪等中心镇重点培育战略,推动中心镇向功能型小城市转型。

(三)社会转型方面

亨廷顿在其《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评估现代化进程中政治稳定性的分析框架,他用两个变量——民众政治动员程度和政治组织化程度,作为分析的基础,并提出:低动员度+低组织度=传统社会,如不丹;高动员度+高组织度=现代社会,如当今发达国家;低动员度+高组织度=威权社会;高动员度+低组织度=动荡社会,如吉尔吉斯斯坦。“十二五”期间,我们的社会转型要向高动员度、高组织度靠拢。具体来讲:

在劳有所得方面,以加快经济发展为切入点,通过扩大经济规模来扩大就业增量,把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贯彻落实积极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把统筹城乡就业的重点放在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以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上。

在住有所居方面,探索构建“政府+市场”的住房保障体系,以老小区改造,公共租赁住房、拆迁安置房、廉租住房实物保障、城中村改造等为切入点,加快市民保障性住房建设,努力实现居民有房住、住得起、住得好。

在学有所教方面,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突出学前教育规范化、普通中小学标准化、中职教育优质化等重点建设,充分保障不同需求的市民受教育的权利,缩小不同群体发展起点差距,促进教育的机会公平和效果公平。要按照“减少校点、扩大规模、集中优势、提高效益”的原则,认真规划、整体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使每一所学校都能按照省市有关标准,拥有大体均等的物质师资条件。

在病有所医方面,在城乡居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面狠下功夫,通过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体制机制的改革,建立一个从医疗到用药都能保障群众基本需求的医疗保障制度。要以创建省级卫生强区为载体,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健全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医疗服务体系均衡化、基本医药保障制度普惠化、基本医疗服务公益化”。

在老有所养方面,根据城乡居民不同的社会保障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继续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以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性投入,并重点向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和城乡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倾斜。高度关注社会的老龄化问题,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为目标,建立起覆盖城乡、适度普惠的养老服务体系,并使家庭无力承担照料的失能老人享受养老机构照顾服务。

在活有所乐方面,围绕“文化先进区、体育强区”创建目标,不断深化“之星”品牌和农村文化节、校园文化节、社区文化节等活动。以南太湖全民健身基地、移沿山儿童公园等社会项目为切入,加强基层文体设置建设,建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形成城镇居民能享有的“15分钟文化服务圈”和农村居民能享有的“半小时文化服务圈”,有效保障群众看书、看戏、看电影、看电视、参加文体活动的基本权益。同时,要以“平安”创建为抓手,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打造长三角最具安全感城市。

(四)要素转型方面

科技、人才、土地、政策等高级要素支撑,是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

一是高端人才支撑。省委蔡奇部长说过: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要素,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人才投入是第一投入。我们要做的是什么?我们要做的是变人口为人手、人手为人力、人力为人才、人才为财富、财富为资本。下一步,人才工作要做好引、聚、用三篇文章。引——突出产业引人才。根据新兴主导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引进高新技术人才,以产业化的人才来推进主导产业的升级,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落户一批项目、集聚一个产业”的目标(如马云和阿里巴巴)。聚——抢抓机遇聚人才。统一编制好人才工作总体规划,把人才引进的视野跳出、紧盯上海、放眼全国、面向海外,形成高层次人才、新兴产业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并驾齐驱”的局面。要建立完善招才引智考核办法,积极探索将招才引智工作纳入招商引资考核,招不来工业项目,招来人才项目同样是实绩,同样是对的贡献。要“走出去”招聘人才,利用猎头公司资源参与我区引才计划。用——转变观念用人才。继续强化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平台,借梯登高,借船出海;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柔性流动方式,积极鼓励各类人才以学术交流、技术咨询、项目使用、短期服务等方式贡献才智,实现人才智力的社会共享。

二是科技创新支撑。科技创新是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要充分发挥现有的科技优势,为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做实科技支撑,着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产业成果本地化。今后要着力发挥好三大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落实好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建设,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平台的放大作用。完善和发挥科创中心、上电科“一园三中心”、同济同捷等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按照“浙北领先,江浙一流”的标准,积极筹建行业研发中心,探索建立孵化器联盟;积极引导和支持国家级科研院所、“211工程”高等院校在我区建立研发机构。市场的基础作用。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集聚和配置创新资源的作用,积极推进合作稳定化、常态化的产学研联盟建设;鼓励科研人员采用多种方式与企业开展科技合作;扩大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