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议论文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认识议论文的重要性。
议论文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阅读练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中考试题中,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的文章,其实是呈三足鼎立的格局的。议论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花很大的气力来翻越的一座高山,同时也是初中教学中最后翻越的那座高山,翻过去,才会一马平川。
2、认识学习议论文的目的。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议论文的阅读有如下表述: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大纲以及中考对议论文的阅读要求:阅读议论文,能借助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把握议论文的论点,明确文章的论据,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语言的严密性;作文要求:能写简单的议论文。
3、了解学生学习议论文的现状。
在议论文的教学中,教师在课上也对课文花费了很大的气力来分析,但有一部分学生还是看不懂,理不清文章的思路,找不准文章的中心论点。在做议论文的练习时,同样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特别是思辨性比较强的文章,有的学生不知所云。作文方面就更是差强人意。虽然在考场作文中很多省市在体裁上没有设置障碍,但真正写议论文的学生不是很多。写出高水平议论文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有些上了高中的学生,回到母校,诉说上高中的感想时,很多人写议论文没有有深度的思想,议论起来,头上一句,脚上一句,缺乏清晰的结构,语言空泛,索然无味。
4、理性分析议论文课文的指导作用。
议论文课文出现在九年级上册。如果从认知能力上讲,九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都有所增强,肯定是便于议论文的教学。但鉴于九年级的特殊性,很多学校在新年一过也就结课了。真正的接触课文教学的时间也就只有半年,并且课本中出现的议论文只在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在现代文部分没有出现议论性的课文。只是在古文部分,出现了孟子的三篇文章。所以说,议论文,在初中三年的教学中,只是在九年级才进行的。出现的时间有些晚了,在学生的心底形成的印象比较浅,学生做练习的时间也相对短。在教材中议论性文章出现得较晚,这是学生不能很好掌握议论文的一个客观原因。
二、提早加入一些文质兼美的议论文
教师广泛阅读,从中选取一些文质兼美的小议论文,时代感要强,要符合学生的生活,让他们觉得离自己的生活是很近的。在八年级下学期或更早一些时候提早引入,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又可以对他们的思想有一定的指导性。对议论文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过去教材中出现的那些典范性的文章也可拿来使用。
三、课前优化备课,使上课有的放矢,收放自如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议论文相对文学作品和其他文体,显得比较枯燥,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就可能产生厌学情绪,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因此,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主动、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让学生真正愉快地参与教学中来。教师不能唱独角戏,不能将学生置于配角之中。要通过各种方法(如故事引入、生活现象引入、设置情景讨论引入等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要看效果,必须让学生思维行动起来,参与进来,并通过积极内化,才可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四、课中有效组织,调动学生,随机应变,促成教学目标的完成
课中活动的展开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如何有效组织是门学问,组织不当,不仅耽误时间,而且影响学风班风。对于提问,要根据问题的不同层次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尽量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言机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持续的学习兴趣;对于小组讨论,则要把组员各自的分工提前安排清楚;对于学生表演、演讲、辩论则尽量找反应敏捷有意愿有能力的学生,这样不仅少尴尬少冷场,还给其他同学一个学习欣赏的机会;教师的讲解应该饱含激情,用通俗而生动的语言去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在愉悦中去记忆思考;对学生的评价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引导他从正确的方向去努力;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则要分析原因,随机应变,通过改变策略或降低难度来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掌握。总之,学生是一个个思维、个性、能力迥异的学生,教师也应该是一个灵活善变的老师,课堂也应该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
篇2
议论文教学现状:学生阅读能力太低。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文言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基本任务,这几种文体进行对比,最难的就是议论文阅读教学,表现于:
1、学生不愿学。与其他文体相比,记叙文的小故事能引人入胜,散文以其优美的语言征服了同样爱美的学生,说明文难度小,容易理解和接受,科学现象又能给学生科学知识。议论文太抽象,逻辑性太强,论点的提出,论据如何支撑论点,论据的选择,结尾如何提高文章的深度,整篇文章的逻辑关系,段之间的关系,段与中心句的关系,凡此种种,导致个别学生看不懂,即使看得懂也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
2、教师教学中的困惑。笔者观察到,教师上研讨课时,在课型的选择上,一般都避开议论文,因为议论文的教学内容无法用课件或投影展示出来。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也不像讲其他文体那样激情四射,有的老师私下里抱怨说:议论文知识学生都掌握了,练习题做得不少了,考试中好学生议论文阅读才得了四五分,太让人失望了。
应对方法:
1、规范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的课堂教学,教师一定要认真谋划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分配,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本校其他语文老师的意见,整理出议论文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课型:新授课
环节设计(含时间分配):
(一)初读课文,找出文章的论点(10分钟)。
(二)分析文章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5分钟)。
(三)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及作用(10分钟)。
(四)深入课文分析(13分钟)。
(五)总结课文内容,整合议论文文体知识(7分钟)。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个教师的课讲得再精彩、再生动,环节设计合理,知识传授准确,如果节节都是一人堂、一言堂,学生都会厌烦的,我们不妨让学生当回“小老师”,让他们到前面讲讲自己的观点、思路,老师是聆听者,是事后的评判者,让学生的思维与自己的思维碰撞,产生的可能是智慧的火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3
一、备写作素材,引发“心动”
顾宪成有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与元九书》中写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们讲的都是关注生活,关注现实。
议论文的写作正合此理,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只要“合时”、“合事”,“入得我兴趣”,能“动得我心”就应该值得引起写作者的关注,就可以在“此事”上花时间、花精力去仔细揣摩、推敲、思考、领悟。
和同学探讨时下流行的“穿越体”、“宫廷剧”或“秘史剧”,先调动其兴趣,使之“心动”再对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加以合理引导,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比如,有学生就在作文《品位》中如是写道:
当《宫心计》正和街头巷陌奔走相告的观众热恋中,《美人心计》心计一动见势横插一脚,全场热播;当其中的热度还未消散,《步步惊心》又紧跟一步,惊艳亮相;《武则天秘史》自然不甘坐失江山,毅然决然趁热打铁霸气登场。这略显得阴盛阳衰的影视剧个个争奇斗艳的场面自然饱了观众的眼福和艳福。众人是饭前看、饭后谈。甚至连晚上做梦都进入戏中,自编自导。一时“暖”了“秘史”却“冷”了“经典”——难道这就是现在国人所追求的高品位吗?
漫步街道,这里播放的是《爱的供养》,那儿在兜售着《爱情买卖》,前方还一路哀叹着《伤不起》;这边追求的是杨幂,那边欣赏的是吴奇隆。试问,看了这些你又领悟到什么呢?
由此可见,学生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现象,只要教师准备得当,加以科学引导,学生就能“心动”,就能引起学生对现象关注和思考的兴趣。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备”字要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就是说为学生准备的“天下事”是经过筛选、分类、归纳的。
这“天下事”当然要是时下发生了或正发生着的事,这个事不仅要先“鲜”还要入得学生的“眼”,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兴趣。让心先动起来才能为“脑动”埋下“伏笔”。
二、备写作思路,促进“脑动”
议论文要有清晰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在“大众”之风盛行的时候,作为施教者能否和学生共同探讨和发现既符合写作规律又相对“小众化”的行文思路呢?如有学生针对时下热议“制假、打假”现象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打假有了新领域,实在是拓展了国人的新视野!
从假烟、假酒到假国医再到现如今的假学者,可谓无假不有。假烟假酒伤胃,假国医伤身体,假学者实在是伤了国人之心。(罗列现象)
年年打假,天天打假,时时打假,然而为什么打得假却无处不在了?
利益是其根本诱因。面对造假的日进斗金,面对造假的扬名海内外,面对造假带来的声名鹊起!造假实在是一本万利。造假者终于从中尝到了甜头自然甘愿为之铤而走险。(原因一)
除了直接的利益以外,良心的考量变得无从谈起了。在造假售假跟前,良心反而成“假”的了——良心的确不能按斤两买!(原因二)
造假者的良心缩水了,报废了!那么监管部门的监督力又哪去了?新闻媒体为了收视率丧失了辨别力,毕竟如今对他们而言收视率才是硬道理!所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有甚者,某些电视台、电台明知其中有猫腻,但到嘴的肥肉如何舍得吐出,又不愿意担待责任,所以就想出在屏幕的下方打出诸如“此纯属专家意见,不代表本台观点”。如此云云,把责任撇开。真假完全由观众自己去识别。(原因三)
所以对群众而言,打假成了技术活!
这样一段论述的文字,从材料上来看无疑同样是抓住了生活中备受关注的热点来展开讨论,但更难能可贵的是论述的过程中论述者紧紧扣住“制假、造假、假货横行”这一方面的问题,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即:假商品利益诱导的原因、造假者道德丧失的原因、监管部门和媒体责任缺失的原因进行问题的探讨,思路清晰,切中要害,并能层层深入。
为了能够使学生在写作之前科学地针对现象展开有效思考,能够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脑动”起来,师生可以就写作思路和方法的有效准备进行探讨。这样的探讨既有必要,又有价值;既能开动针对写作思路的思考,又能为议论文行有效的思路准备,真正实现有备而写。
三、备写作主体,实现“手动”
篇4
一、认识议论文
从表达观点、驳斥观点的角度看,议论文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类型。立论主要阐述自己的观点,驳论先驳斥对方的观点,再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术语称谓,在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里都有不同的名字,比较容易混淆,需要加以区别。如“比喻”这种手法,在议论文中叫做比喻论证,在说明文中叫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在记叙文中叫做比喻的修辞方法。再如“对比”这种手法,在议论文中叫做对比论证,在说明文中叫做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在记叙文中叫做对比的修辞方法。这些术语和称谓的不同叫法,很容易让学生混淆。如果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和本文的文体联系起来,就不容易弄错。
二、体会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议论文语言特色表现为准确、鲜明、概括、简洁。分析时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从逻辑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性、严密性。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一文,在注释什么是“敬”的时候说:“凡做一件事,将全部精神集中在这件事上,一点不旁骛,便是敬。”这句话准确说明了“敬”的外延。做事全部精神投入,就是敬;做事心无旁骛,就是敬。从修辞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彩。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辩论说理为基本内容,晓之以理的文章体裁。议论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它占了初中课文的一定数量。议论文写作能力是衡量一名中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尺之一,也是衡量学生理论思维发展水平的标尺之一。通过议论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社会和人生,训练辩驳思维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认识水平。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习写作,因此无论在语文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体现这一目标。对议论文的学习,除了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外,还要让学生经常性地写一些读后感,或针对某些事件、现象写一些一事一议的篇幅短小的议论性作文,将分析和运用相结合,让学生确确实实地提高学习议论文的能力。
三、深入浅出,系统讲解议论文的一般常识,全面了解议论文
轻文体常识记忆并不是不要讲文体常识。一种知识的学习,一项技术的掌握,都离不开对其基本常识的熟练掌握,熟练到了不假思索的程度,才能得心应手。如同学习汉语拼音要熟悉声母韵母,学习汉字书法要熟悉基本笔画、笔顺。这种熟悉不是记忆式的熟悉,而是眼见心应的直接反映。议论文教学也是一样,其基本知识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如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一般论证的方法(例证法、理证法、对比证法、比喻证法)等。再如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标题的一般形式等,也应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熟悉这些基本常识,不是靠讲解这些术语,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在议论文的讲解中让学生真正理解。这就不是单靠课本中的几篇议论文的教学所能解决的问题,还要找一些课外的议论文让学生大量阅读,在阅读中领悟,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记忆,在阅读中掌握。
四、找准文章的中心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所在。只有准确把握文章的观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中的论点一般是一个陈述句或判断句,不用选择句和疑问句,在形式上应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何辨析和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呢?首先要明确中心论点的真正所指,其次要掌握其表现形式。议论文中的中心论点是相对分论点而言的。在没有分论点的论文中,论点与中心论点是一致的,在有分论点的议论文中,论点与分论点不同。中心论点起统率分论点的作用;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分支,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议论文中中心论点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为指示型,即在文中明确标出中心论点,我们较容易看出来。另一种则是蕴含型的,即无明确所指,表述又不集中,而是作者把自己的观点蕴含于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当中。对于前者只要明确文中论点的指示位置即可顺利找到中心论点,论点常出现的位置:有的文题(标题)就是论点;有的在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有的则在文尾,在前面摆事实讲道理的基础上最后收篇得出结论;文中,作者在展开议论后才提出中心论点。对于蕴含型的论点,则要经过仔细阅读,归纳段意、层意之后才能概括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五、初中生怕写议论文的探究
篇5
借助网络环境,可以强化课堂的开放性,使学习方式合作、探究化,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进行体验、还原、交互、协作,实现议论文教学的高效运转。
一.多元体验:大力拓宽写作外延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议论文写作更不能囿于课堂。古人亦有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当下议论文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囿于教材传播和课堂传授,视野狭隘,平台残缺,学生吸取写作营养的途径单一。
网络平台能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写作资源库”,及时储备、增添、更换题材,以防止资源匮乏造成的创作枯竭。借助互联网的快速、便捷,学生在网上可随意阅读经典小说、名家传记、优美散文、时事评论等各类文章,积累素材。
例如,创作以“沉静”为话题的议论文,就可以依靠网络资源搜寻到大量有关的素材,如杜拉斯、海顿、欧里庇得斯、维特根斯坦、庸、纪伯伦、沃尔特・肯等人文类素材,关于“微博控”、“手机控”、“游戏控”现象等现实类素材以及名人名句、陌生化哲理语段等语言素材,以资参考。
网络环境下的议论文教学,既可以结合教材,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为经线,使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又可以借助网络,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线,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由此构建经纬交错的议论文教学网络,使课内外相得益彰。通过教与学的多元体验,大力拓宽写作外延,使学生视野更开阔,议论写作时能够做到信手拈来、纵深推进。
二.亲历还原:充分燃烧创作激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长期以来,枯燥、程式化、低效的议论文教学模式,不但长期困扰着教师,也使很多学生怕写甚至厌写议论文。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状况?是因为写作是一个动态的的过程,而课堂作文大都侧重于结果的评价。如果能够利用网络及时、鲜活特点,在学生的写作意识还未离场之际,教师进行鼓励和点拨,同学进行观摩和评价,就可以做到还写作以过程,把结论型教学还原至动态性写作。
例如,基于网络,我们可以设置“T型展台”,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观摩,让其成为学生竞相表演的舞台;可以设立“构思交流区”和“素材评点库”,单独为师生、生生提供及时互动、提升的平台;甚至还可以提供视频、动画、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丰富化的动态写作过程,会使学生爱讨论、评价和创作议论文。
网络环境下的动感议论文教学,能够创设激情氛围,拓展创作空间,挖掘写作潜力。从而走向高效多能模式,还原至写作的动态过程,教学充满平等气氛,形式生动活泼,过程新奇刺激,使创作分层次、有秩序地推进。
三.交互感悟:强力彰显主体地位
如果在议论文教学中,学生能真正成为主体,语感在赏析中生成,情感在体验中唤醒,感知在思考中获得,能力在探究中提高……这才是真正充满了经历过程、自主生成的和谐的教学过程。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基于网络的议论文教学,能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师生的交互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互相提升,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传统议论文教学中,作文评价的“生死大权”只决定在教师之手。教师评改的滞后性、评价的单一化、评语的同一性使学生写作议论文的积极性大为挫伤。而互联网可以提供聊天室、BBS论坛、博客平台、QQ群、电子信箱等平台,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地位,通过智慧交锋,情感碰撞,心灵激荡,思想交流,使写作成为一种富有激情的动感之舞。
笔者曾上过一堂“写作文如何有文采”的市级网络公开课,通过聊天室评论、修改学生习作,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通过博客平台进行现场作文比赛,激发了学生的求胜意识;通过QQ流,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完全处于平等地位,拉近了师生教学的距离……总之,教师的“教”尽量离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凸显,让师生的交互、感悟成为教学的主旋律。
四.协作探究:不断提升作品内涵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研究、探索者。”基于网络环境,教师能够做到以语言为载体,以网络为桥梁,以课堂为常态,从而充分设置探究性情境,网络博客、论坛、聊天室、QQ群等平台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顺畅和深入。
议论文教学探究的形式有“自馈”和“他馈”,而探究的内容则包含写作技技艺、道德体验、文化反思、人文关怀和哲理哲思。通过小组探究,不但深入探讨议论文写作技术层面的问题,还能积极引导学生用高尚的道德、丰富的心灵、睿智的目光去审视生活和人生,构建写作的精神家园,使议论文写作超越人文和思辩的贫庸。
篇6
一、确定学习议论文的具体目标。按系统论整体化的原则,议论文教学应确立整体学习目标和阶段学习目标。整体目标是指整个高中阶段学习议论文的总目标,阶段目标是指整册教材、单元、课文的目标。阶段目标的有机组合便是整体目标。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一进入高中,就应把三年学习议论文的目标告诉
他们,包括知识教学目标、能力发展目标、思想情感目标等。以后再把每册书、每单元以及具体课文的学习目标告诉学生。目标既要符合大纲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
目标明确后,备课时就要突破单篇教材备课的框框,把每篇课文都放在整个单元、整
册教材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宏观角度去考虑,从而确定讲什么,怎么讲,一方面要把握好每篇议论文各项训练之间的横向联系,明确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总结其共性的规律;另一方面是纵向把握训练序列,坚持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的层次性,使学生不断增加新鲜感。如此纵横交错、新旧沟通,就会使教学活动获得整体效应。
把具体的议论文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就开辟了一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强化学习意志的途径。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者;把学生的活动引向一定的满足需要的具体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磨炼学生的学习意志。
二、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讨论是由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议论文教学担负有提高学生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的任务所决定的。例如,教学《文学和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两篇杂文时,我就引导学生讨论两文在批驳敌论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深入钻研课文,分析比较,设法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论据,选择表述自己观点的最佳论证方法,智力活动异常活跃。大家畅所欲言,最后得出结论,通过讨论,轻易地解决了教学难点。
学生喜欢讨论,讨论能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满足其表现欲,保特愉悦的智力情绪,讨论能使学生观点与观点、知识与知识在语言上交锋,在思想上造成碰撞,因此他们的心理始终处于跃跃欲试,一显身手的最佳状态。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高中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强烈要求自主,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正好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
具体做法如下:
(1)生疑。教学议论文,我把预习引进课堂,通过课堂预习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生疑”。(2)激疑。就是开启学生的疑窦,激发其探究精神。(3)释疑。这是关键一环。首先要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准确抓住应发现的问题。为使学生容易掌握问题的线索,老师必须提供若干资料、知识;其次是鼓励学生提出假说,在学生发现问题后,可要求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这是通向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再次是验证总结,使问题得到解决。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人对事物认识的两次飞跃必须由认识者去实现,学习议论文也是如此。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老师讲是外因,学生质疑问难是内因,只有内因真正起作用,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应建立在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和对学生实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意见,哪怕有一点点正确的地方都应肯定,因为学生的看法并非科学发明,他们善于动脑,大胆质疑问难,这其中便包含着可贵的探索精神。
四、启发学生举一反三。高中学生学习议论文,不满足于只学懂课文,老师应启发他们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做到举一反三。
篇7
1 议论文的基本常识要掌握
写作之前,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什么叫议论文,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这三要素之间该如何衔接,再就是要懂得议论文结构一般由引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这几部分之间又是什么关系,最后就是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哪些,我们在写作中通常用的是哪几种等等。
2 议论文写作应从全局把握
2.1 提炼论点要“精选”
作为教师,对一些材料作文,我认为首先要整体把握所给的材料,然后拨开迷雾,提炼出材料中的本质意义,即论点,比如下边这段材料:
有个年轻人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辆有毛病的脚踏车,这个年轻人除了将车修好外,还把车子擦拭的光亮如新,其他学徒看到了,都笑话他多此一举,后来车主将脚踏车取走的第二天,年轻人就被挖到了那位车主的公司去上班。
要写好材料作文,关键是要找准最佳角度,比如从擦车年轻人的角度来看:可以以“干一行爱一行”(A)、“要做就做最好”(B),来突出年轻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如果站在其他学徒的角度可以用“成功需要多做一点”(C),“多做事不吃亏”(D)来命题;而如果站在全局角度来看,这段材料可以提炼出“得到机会很简单,勤劳一点足矣”(E),进一步说明机遇与良好习惯的关系,由此不难看出,从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来提炼文章的论点,以(E)项最佳,(C)、(D)两项次之,(A)、(B)两项有点偏颇,只看到了用心做事这一点。
通过这样的例子来引导学生要静下心来,力争从不同的角度多提炼观点,然后从中找出最好、最鲜活的主题论点,这是写好议论文的第一步。
2.2 应用论据要“细挑”
我认为对于论据的选择应该遵循“细挑”的原则。
比如对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的分析中,教师可以先就文章的标题《敬业与乐业》入手,引导学生先就“敬业”这个论点展开小组讨论,并以如果是你,你打算如何证明“要敬业”这个观点,让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思路简单写出来。然后让同学们大声朗读这篇演讲文,并勾画出作者的论点及证明论点的论据是什么?引导学生就文中的论据与自己所写的论据做比较,看哪个更有说服力,为什么?
通过同学们的认真对比,教师可以由浅入深就第三段作者为了对“敬”这个词进行论证时,所采用的论据进行讲解:首先运用了朱熹的名言,然后作者紧跟着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加以解释,即“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都不旁骛,便是敬”。为了进一步阐述“敬”这个论点,作者沿着自己设计好的思路继续深入,顺理成章地用凡人类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拉出“大总统”与“拉黄包车的车夫“这两个职业悬殊的个体作为论据进行论证,着力把侧重点放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这些论据的运用,把“敬”这个词立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清晰而又明快,说服力极强。
由此可以看出,为了突出议论文的论点,所用的论据必须要“细挑”,在这篇《敬业与乐业》的文章中,这些经过精挑细选论据的运用,使得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极强的说服力。
2.3 论证方式要“多样”
说到论证方式,运用最多的有以下四种:
a.例证法:即用典型的事例做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如此,在《勤能补拙》这篇文章中,作者为了证明这个论点,运用了梅兰芳年轻时学戏被老师否定的例子,以及爱迪生上小学时被老师称为“智能低下的人”为例展开举例论证,进而成功地突出了“由于勤奋而弥补了笨拙,最后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个论点。
b.喻证法:顾名思义就是采取比喻论证的方式进行,在这种论证方式的运用中,要注意一点,那就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要有一定的相似性,不能把两个毫不相干或者相似度不大的事物拿来运用,比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这篇文章中,他把文化遗产形象的比喻成一所大宅子,而把一个青年人对待大宅子的不同态度来比喻“拿来主义”这个论点,既形象又生动,还能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c.对比论证:这种论证方法在突出论点的作用上,能更加直观的表明作者的观点,可以说“憎爱分明”。例如,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作者先正面用“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来加以正面论证,然后又把“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反面例子拿来和正面事例进行对比,这样对比后的结果是: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更加突出。
d.引证:引证就是“旁征博引”,所以这点需要同学们平时要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警言格句以及好的古典诗词名句,通过日积月累,这些知识就会融汇到自己的作文中,作为引证的例子来加强议论文的论点,往往在增强说服力的基础上,更加出彩。
3 结论
总之,议论文作为中学阶段的重要文体,真正写起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写好的,所以在平时语文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除了针对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指导外,还应加强议论文实际操练,即从议论文的三要素上下工夫,对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进行逐一训练,话题可以是当前的热门事件,也可以是学生们关注的娱乐资讯,这样一来,议论文就不再是难啃的“硬骨头”,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篇8
与议论文中静态的“写”不同,辩论是动态的“说”,是辩论双方兵来将挡的思想交锋。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争论中,人的思维处于最积极的状态,思想的火花在争辩中不断闪现,因而经常开展辩论,对磨砺思想,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大有裨益的。
如我们开展了一次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为题的辩论,正方的同学围绕“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这一观点立论,在辩论中,这一观点受到质疑。远大理想与做一个好兵有必然联系吗?一个好高鹜远的人能做好普通士兵吗?只有想当将军才是远大理想吗?在反方毫不留情的诘难面前,正方的思想被激活了。所以,自觉地利用辩论来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对于克服学生写议论文普遍存在的“无事可论”“观点肤浅”等毛病,意义重大。
二、辩论中的思想交锋,有利于学生发现立论中的错误与漏洞,帮助其正确立论
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往往考虑深度不够,因而习作中每每出现“观点立不起,道理说不透,结论推不出”等毛病。而在动态的辩论中,这些错误一经说出,便立即成为对方攻击的靶子。这便逼着立论主角重新审视自己的论点、论据、论证过程,认清自己立论的逻辑漏洞,从不断的尝试中学会正确立论。
仍以上述提到的那次辩论为例。正方的同学觉得以拿破仑的名言为己方观点,可以稳操胜券。待到正式辩论时,反方以雷锋为例证,提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也可以是好士兵”的观点,正方才意识到自己立场的困难所在。事后,我让每个学生列三篇文章的学作提纲:(1)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2)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一定不是好士兵;(3)不想当将军的士兵才是好士兵。引导学生对辩题进行“必不然,不必然,必然”的逻辑推理,从而认识到正方观点的逻辑困难在于绝对化。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以“也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为题作文,不少同学都能辩证立论,既肯定这句名言能激励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的积极作用,又指出其片面性、绝对化的偏颇及其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并进而得出“只有把远大理想与务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方能取得成绩”的结论。
篇9
所谓分层教学是为了着眼于全体学生生动和谐地全面发展,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其理论依据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因材施教的理论。
一、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现状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作文训练的重中之重。它要求学生准确地表述观点,充分地占有材料,有力地开展论证。但是,一般说来,学生喜欢写故事性较强的文章 ,喜欢记叙、描写之类的记叙文,对议论文不大感兴趣,议论往往是有感而发,围绕话把子漫无边际地说;再则,语文教师大都重视记叙文的训练,忽视学生议论文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更不知道三者之间的关系,这议论文教学带来了困难。议论文写作教学成了高中阶段作文教学难点中的难点。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指导学生写好议论文,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笔者在教学议论文时大胆采用分层教学法,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并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就略谈一些粗陋的看法。
二、高中议论文写作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成绩。
2、“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分层教学正是由于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速度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了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3、因材施教理论
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议论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一刀切,教法单一,评价单一。分层教学首先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它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来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议论文的学习与训练,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针对学生的特点落到实处。其次,议论文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它能充分发挥各层次学生写作议论文的主动性,创新性。针对学生的学情而制定的目标方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所提出的要求既不会太难,也不会太容易;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至于使人望而却步。这样就能充分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与创新思维。能够改善部分学生“怕作文”的心理,增强写作能力较差的同学的自信心,缩小学生间的差异,全面提高议论文教学质量。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且真正面向所有学生。
三、议论文分层教学的实施
1、学生层次化
按照新课程标准在全面分析研究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比较客观地认定每个学生所处的层次,不能单纯地以学习成绩为依据来机械地划分。基本可以把学生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对议论文写作比较感兴趣、写作熟练的学生。他们在写作中能够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合理、逻辑严密。第二层指对议论文不是特别感兴趣、只是被动地完成作文任务的学生,他们一般能够达到议论文的基本要求。有论点、有论据、论证较合理。第三层指不愿、害怕、不会写议论文的学生,他们往往不能完成作文任务,或是勉强凑足字数,更有学生不知何谓议论文,议论文的要素全然不知。
当然,学生所处层级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作必要的层次调整,因人因时制宜,进行动态分层。把学生分成三层,是根据他们当时的写作议论文能力的程度,随着时间推移,这个“程度”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我把学生分层后,没有搞“终身制”,而是不断变化的。教师每次批改学生习作,发现学生进步了,就给他们提高层次,这种鼓励给学生树立信心,增加动力,使之取得更大的进步。
2、训练多样化、目标阶梯化
议论文的教学,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作文水平,制定相应的目标要求,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作文成功的快乐。目标要求的制定要适应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尝到“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那样的快乐。
多设题目,题的难易不同,适应学生的水平也不一样,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适合的层次,都有话写。这就需要在议论文训练中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题目,比如让学生做“逆境与成才”有关的议论文写作时,就可以给出不同层次的题目让学生选择:较低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成长需要挫折”“失败是成功之母”;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选择“逆境与成才”“论逆境”“在磨难面前”;表达较有基础,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选择“做生活的强者”“有志者事竟成”“善败者不亡”“失败未必是成功之母”……总之,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写,都有话要写。
同题分层即一个议论文题目分层设计要求,有针对性地培优辅差,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学生每次作文所要达到的目标,根据每次的训练内容而定,根据个体的差异性来定。如写作珍惜光阴类的议论文,要求:①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合理、逻辑严密、语言精炼。②论点明确、有论据、论证较合理、语言简洁。③有论点、论据,且论据基本能证明论点,语言通顺。不同能力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相应的目标要求,让他们都敢动笔写,能写,这就体现了目标制定的层次性。
3、评价丰富化
作文评价是语文教师对涉及学生的各种因素和现象做出的价值判断,多以作文的分数或评语的形式表现。作文评价的目的是为促进作文教学,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写作。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作文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从而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评价的标准的制定要根据学生分层的实际来考虑。
如:评分分层。传统的议论文评价,教师只以“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合理、逻辑严密、语言精炼”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这不利于激发学生写作议论文的兴趣。在分层目标制定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及层次要求,看学生在该层次中有没有达到目标即可。分别评出三层中的优秀同学,打出高分并给予表扬。这样会促使每位同学都能努力写作,并力争在本层次类取得优秀的成绩,从而切实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我们的教学真正面对所有的学生,并可整体提高的学生写作议论文的水平。
又如;评语分层。作文评语既有评价功能,又有导向作用。精妙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师批改作文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分别选择最合适的策略和形式进行,对第一层学生可采用“高分低评价”,多提要求,不让他们沾沾自喜,而是继续提高。对第二、三层学生则“低分高评价”,多肯定其进步与成功之处,使他们看了评语不灰心丧气 ,而是积极进取,扬长避短,增强自信心,也能尝到成功的甜头。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议论文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能调动全体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科学的划分层次、进行分层次的训练、在议论文评价中的遵循分层评价、鼓励为主的原则能够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激发优秀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兴趣、写作水平,切实解决学生写作议论文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10
一、语文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教学方式
1.教学重心需要侧重对该形式文体的把握
议论文的写作一般是在初中高年级的学习中出现的,因为从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发现,学生从学习汉字到对一些句子的描绘,再到写作一些简单的叙述文,最终到写作说明文和议论文,这些写作阶段的演变其实是学生在学习语文写作必须经历的重要过程,其中这些节点都是语文议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掌握的要素。但是不同体裁的文体写作其实有一定标准,因此在学习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议论文的写作特征进行明确的讲解,这也是语文教师必须给学生传递的重要教学要点。
2.议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明确的几个方面
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需要了解并且准确地把握议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比如,整篇文章的议论主体和议论形式以及写作中心思想等,这些都是议论文写作开始前需要格外注意的内容。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对于某一议题的选择是写作的前提,同时也是影响整个文章议论主体以及中心思想的首要内容,对于教师而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选择议论文的主体出发去加强学生对一些常见社会现象和人物行为的议论分析,这些分析不仅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辩证地思考一些社会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对于议论文的一般写作手法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还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长远来看,它也是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
二、如何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水平
1.议论文的写作需要具有辩证性思维模式
对于一些社会现象而言,往往都是存在于具体的事物发展规律中,而对于一些影响较大的社会现象而言,往往会有不同的声音环绕在我们身边。比如前段时间,一些媒体讲到我国旅游局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纳入个人信用系统中去,这种新闻类型使得我们在教学时有了基本的议论分析素材。在写作这类素材的文章时,学生在文中可以首先对事件进行评述,然后再去提出自身的想法,最好利用正反面的案例去对比,以便突出文中议论点;而作为学生,也必须试着这样去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相应的见解。正是在这种写作思维的影响下,学生在写作中的论点才更具有辩证意义。
2.写作过程中作文水平提升的要点
议论文的写作需要从整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出发,然后分层论述,最后提炼中心思想,发表自己的见解。议论文的写作思路基本上就是从这几个方面去加强,其中准确定位文章的核心思想是整篇文章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核心思想就如同该篇文章的大脑,它统领着整个篇幅的基本走势和核心要点。对于读者而言,一般都会寻找全篇文章的议论主题是否新颖,核心思想是否贴近社会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更需要从这几个方向出发,加强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能力和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三、议论文写作教学主要注意的要点
1.语文写作教学需要从学生自身的知识构成出发
针对不同学生对于语言和文字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前对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摸底调查,然后将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并且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写作内容的兴趣体现出来,而且对于学生而言,也能够较好地反映自身在语文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比如,教师准备在教学开始前讨论“如何看待自己的理想”这样的一个话题,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在脑海中去认定自己的理想,然后设想在接下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写作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特别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理想,这部分写作内容还必须包括理想给每个学生的激励作用。而且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对自己理想设定时的基本想法,因为学生在写作时的想法决定了写作的议论方向。以上这些内容都是教师在议论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
2.语文写作教学需要学生具有主动组织语言的意识
简单来讲,学生能否很好地将不同的词语和基本的语法知识融会贯通并且通过自己习惯的语法结构展现出来,这才是对学生最大的考验。因此,在具体的写作中,学生需要在课堂内外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阅读频率进行科学有效的调节规划,并且尽可能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运用到具体的写作中。
总体来看,在具体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对写作板块的认识和运用主要受到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写作形式与内容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开展具体的写作教学,并且对教学情况做及时的总结分析,所以说该阶段的语文写作教学也是教学主客体关系之间的联系和拓展过程。
篇11
2.教材体系上出现的差距
初中教材九年级上册“阅读”体系中有《敬业与乐业》、《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谈读书》、《不求甚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六篇议论文,下册有《谈生命》和《人生》两篇议论文。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体系中,没有安排议论文写作指导专项的内容,但在九年级上册,教材安排了五个“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专题,专题内容涉及思考议论的特点,如:《微笑着面对生活》、《青春随想》、《好读书读好书》、《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人教版的高中必修3、4“表达交流”体系安排中有一套相对系统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体系。它是由8个部分组成的: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学习纵向展开议论、学习反驳、学习辩证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套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进行详细、专项、系统地指导,是一套相当理想的议论文写作教材。而初中教材中没有作文教学体系,作文全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发挥,没有统一的议论文写作教学系统计划,学生没有写作提高的渐进梯度,就更不用说与高中议论文写作的衔接了。
3.教学现状中存在的差距
初中教材中的写作教学以叙事类的作文指导为主,加上近几年来初中升学考试大纲中“文体自选”的写作要求,及升学考试的功利性让初中教师在作文指导中偏向于记叙文的指导,而弱化了议论文的指导,甚至于避开议论文写作。据笔者在高一新生中问卷调查中统计,只有近30%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写过议论文,近38%的初中老师指导过议论文写作。议论性的文章虽然有所涉及,但是由于不限文体以及为了在考试时能得一个理想的作文分,老师总是建议学生写记叙文,不要写议论文。而进入高中后议论文写作却成为一门必修,要求高中生有思辩力、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写作教学现状必然导致初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衔接的裂痕。
4.思维能力培养上的差距
初中课标只有“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体现了形象思维的要求,再也没有其它的思维标准。而高中课标要求“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写作上初中缺乏必要的简单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尤其是逻辑思维的训练铺垫,导致了初高中写作思维训练在衔接上的裂痕。写作本身就是思维的运动过程,写作能力主要表现为思维能力,议论文写作更要依赖于思维能力。初中语文教材没有专门的写作思维训练,教师指导又不够系统全面,加上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制约,很多学生思考问题具体化、表面化、单一化,不能够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看问题,更难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议论时常常就事论事。
议论文写作教学在高中阶段尤为重要,如何提高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弥补裂痕,重在衔接。
一、注重学情研究,调整教学策略
篇12
议论文写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也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必备技能,所以,学习议论文写作也就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想成功地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就要先学习他人议论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这些方法的获得无疑需要通过议论文阅读来实现。通过阅读他人的议论文,从他人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发现看问题的新角度,发现看问题的新思路,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写作思路。议论文阅读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导师,所以,我们要充分重视议论文阅读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议论文阅读,高效吸取阅读所带来的精神财富。下面是我对议论文阅读教学几点新策略的归纳。
1.系统地理解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议论文阅读的第一步就是要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只有明确了议论文的结构与内容,才能做到举一反三,真正掌握议论文的知识,完成议论文的阅读。议论文构成的三要素有: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议论文的论述中心,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据是支持论点的资料,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方法主要有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的论述语言不同于描写类文章和抒情类文章,要做到准确、严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说服力强。
2.培养学生议论文文体的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要求中提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别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考查的内容除议论文的文体阅读能力外,更注重学生综合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近几年的中考议论文阅读的考点固定,议论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大方向也随之确定。在进行议论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议论文阅读能力。比如:(1)学会提取文章的中心论点以及某一段的分论点。(2)根据作者给出的论点及论据,补充新的论据以支持作者的论点。
篇13
新教材观认为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教材的取舍权在师生手里。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和创新。教师要整合三、四、五册的教材,先对学生进行论点、论据、论证的“宏观指导”,让学生初步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具体每一个专题教师再进一步深入,做微观指导。比如论点的提出,要教给学生常见的提出论点的方法: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摆出事实,引而不发;以事引论,发人深省;限定范围,不枝不蔓;委婉曲折,引人入胜;反弹琵琶,别出心裁;正反对比、严密周全。每一种方法教师都要列举实例加以指导,并让学生做片段训练。
微观指导和宏观指导是局部指导和整体指导的关系,两者必须相辅相成。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还包括整篇训练和片段训练互相结合,作文训练不能只搞单打一的成篇写作训练,而要针对学生写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片段的强化训练。相信只有整体和局部兼顾,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尝试将一些专题整合在一起,如专题“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可以和专题“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整合在一起。在议论文中经常使用叙述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叙述是议论的基础,并可以引出议论,议论是叙述的精华。学生写议论文,往往不会叙述,尤其是不会定向叙述。定向叙述不是把人物原来的经历和事件照抄照搬,而是服从议论的需要再创作。定向叙述要求吃透材料,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审视材料,转述为议论的观点服务,转述的文字要简洁明确,既要忠实材料,又要给人以新的启迪。两个专题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选择论据的同时选准角度转述材料。
二、读写结合
人教版高中语文写作教材除了专辟的写作专栏外,还有一块是读写结合的产物,从写作角度说,属于笔记作文。下面我们就以人教版必修三的课后习题为切入点,看出高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教学中蕴藏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要素,教师要以此为契机,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第三册第9课荀子的《劝学》研讨与练习第三题:“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分析这些比喻之间有什么关系,说明了几层意思。”设题的意图在于让学生了解本文运用比喻说明道理,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写作方法。再比如《师说》第二题:“课文第二段是用对比手法来写。说一说这一段用了几组正反对比的事实论据,这样对比有怎样的论证作用。”这题意在让学生了解对比论证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应悉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鉴赏的方式,细细琢磨经典文章的妙处,逐一将议论文阅读教学中所涉及的议论文写作方法进行合理的归纳、提取,从而实现议论文写作知识与写作能力的迁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训练
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教学应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论主要运用抽象的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通过分析综合的方法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写作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议论能力就必须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因为议论文要具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每个要素都离不开抽象思维能力。论点要正确,学生就要深刻抓住问题关键,科学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有创见地发现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证明”的问题,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要合乎逻辑,正确地使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等多种推理方式,合乎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充足理由律等思维规律,反对轻率概括、以偏概全,灵活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那么,如何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呢?
首先,中学生学一点逻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适当传授有关思维基础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将各种思维方法、思维形式运用于议论文写作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提炼论点,学会对论据材料进行选择、加工。
其次,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贯穿到有关论证方法知识的学习中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既学会论证的方法,又提高推理能力。学生写议论文最严重、最普遍的问题是缺乏论证意识,不知道怎样进行论说,往往用叙述事实代替议论,写作套路基本上是“观点+例子材料+联系现实”。教师要指导学生有了论点和事实论据,还得分析,只有分析才能把论点阐明,把道理讲清。所谓分析,是与综合相对的,运用思维互相联系的过程与方法,主要是对文中所举的事例、事例发表看法,使其同论点融为一体,更好地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此外,还要将具体材料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从形式逻辑思维来说,在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时还要正确运用归纳、概括和演绎的方法。比如让学生根据论点,找出典型事例并加以转述,再以这些事例为前提进行归纳推理,以推出所要证明的论点。
四、写作素材的积累
议论文写作要做到有理有据,很多学生在写作中总觉得没有确实有力的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陷入积累不足、写作资源匮乏的困境。议论文教学首先要求学生积累材料,可以从哪里获得素材呢?
1.取材课本范文
初高中教材蕴涵着成千上万个写作素材,再加上老师在教学中提供的补充素材,足以建立一个资料库,满足中学生的创作需要。如屈原《离骚》、司马迁的《鸿门宴》等,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古今文化名人的素材。
2.取材课外
阅读材料、文化经典、文学名著、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教师要求每人准备一本议论文写作材料积累本,从高一沿用至高三,力争积累上百条新颖典型的议论文写作素材。
3.坚持做时文评说的训练
“时文评说”更准确地讲叫“新闻评论”,即要求学生主要是对当前发生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说。要以具体的事实为由头,观点要正确,合乎逻辑,同时还要有新意,语言要精练简明严谨。进行时文评说的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深入生活,积累素材,同时训练学生思考与议论的能力。这类训练可以以周记的形式进行。如特级教师赵谦翔就坚持带领学生收看《早点新闻》、《时空报道》,然后要求学生写新闻述评,使学生将“做人”与“作文”融为一体。
显然,锻炼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教师要围绕每一个专题设计出具体可操作、合理的训练步骤,要进行一系列的过程指导,教会学生“怎么写”。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这种专题训练,只是解决了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入门问题,无法培养高层次的写作能力,但是,正如郑桂华所说:“探索一些作文训练的简单有效定势,对学生进行写作过程的初步指导,使作文教学有章可循,提高教学效率,效果还是可以期待的。”①
注释:
①郑桂华.从两个维度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