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推广普通话的诗歌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推广普通话的诗歌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推广普通话的诗歌

篇1

普通话课程具有极强的特殊性。与全日制的大中小学课程明显不同的是,它无法归类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普通话课程的课程来源是普通话水平测试这样一种国家法律规定的语言标准化测试,课程内容设置主要依据教育部、国家语委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由此看来它有些像国家课程。关于它的课程内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可以根据测试对象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决定免测“选择判断”测试项,例如湖南省就对“选择判断”测试项予以免测。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根据本地区实际,编辑出版并采用了各具特色的教材,由此看来它又像地方课程。它的课程实施的主要承担者往往是直接面向考生的测试站点,而这一般又主要依托中等及其以上的学校。每一个培训单位,在课程内容、师资聘用、组织形式、教学模式等方面常常拥有较大的自,这些又与校本课程很相似。

普通话培训课程学习者之间差异极大,如果同一课程采用混合组班的形式,同一班的学习者在年龄、智力、职业背景、学习和工作经历、学习动机与态度、学习时间和学习压力等方面情况不同;如果采用层级分类、合作互助、条块分割、课程延伸等其他教学模式,则对师资、场地设备、学习资源、教学管理等提出了更精细、更严格的要求:这些都决定了课程评价实施起来难度更大,更需要清醒的课程意识、科学的评价理论和合理的操作方案。

一、评价框架

本课题运用现代课程论,构拟并初步实施了普通话课程评价的初步框架。2012年以来,以该框架为基础,针对H学院①普通话培训测试站设计并实施了普通话课程评价,取得了初步成功。随即在Y市②普通话培训测试站进行区域推广,也取得了积极成果。

该框架涵盖了普通话课程评价的6个方面,简明回答了“为什么评价”“评价什么”“为谁评价”“谁来评价”“怎么评价”“靠什么来评价”等6个问题,即评价的目的、对象与范围、服务对象、评价主体、评价过程与方法、评价模式等。现简要介绍如下:

为什么评价?普通话课程评价,基本目的是准确、具体、全面地判断该课程促进学习者掌握标准的普通话、提高学习和运用普通话能力的需求之满足程度。

评价什么?普通话课程的评价对象包括课程标准评价、课程资源评价、施教评价、学业评价以及元评价。

为谁评价?普通话课程评价的服务对象包括:评价的委托人和利益相关者。具体到H学院和Y市,普通话课程评价的服务对象主要是H学院和Y市语委及其培训测试站、培训者、学习者及其家人等。

谁来评价?具体到H学院和Y市,其普通话课程评价主体既有站内担任培训的教师、学习者、培训测试站管理干部等内部人员,又有外单位的同行。

怎么评价?评价过程和方法很多。具体到H学院和Y市普通话课程,评价过程为6步评价法(确定方案、搜集信息、组织材料、分析资料、报告结果、实施元评价),采取的评价方法主要是文献法、观察法、访问法、叙事法、问卷法、录像法、录音法、书面测验法、个案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

靠什么来评价?课程评价的模式很多,迄今为止,使用最为普遍的是CIPP模式。CIPP是背景(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和成果(product)这四种评价,该模式由美国著名评价理论家斯塔佛尔比姆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创立。无论最初的4步骤的评价模式,还是后来的7步骤的评价模式,从理论上看,都比较适合评价普通话课程。

二、评价方案

2012年以来,针对H学院普通话培训测试站和Y市普通话培训测试站设计并实施了普通话课程评价。现将该评价方案的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一)评价原则

根据湖南省对省、市州和高校测试机构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进行检查评估的已有经验,确定评价原则为四条:注重实效与监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导向性、激励性与可行性原则,实行条件、过程、效果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二)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由6个一级指标(课程目标、课程方案、课程资源、施教情况、学业进展和教师成长)和若干个二级指标组成。详见表1《普通话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评价内容(检测要素)力求准确、全面地反映普通话课程状况。内部和外部人员联合打分,最后给出等级评定和评价报告。

表1:普通话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评价

内容 评价

要点 主要内涵 等级判定 评价

方法

优良 尚可 较差

背景

评价 课程目标 社会

行业期望 课程目标与社会和行业职业对

本课程期望的吻合程度 调查法、文献法、文件法、访问利益相关者

学生

发展需求 课程目标与学生个体对本课程需求的吻合程度

学校

课程资源 课程目标与学校课程资源可实现性的吻合程度

输入

评价 课程方案 内容

重构 课程内容与背景需求的吻合程度和科学性、可行性 调查法、文献法、文件法、访问其他方案、费用分析

计划安排 工作计划、日程安排、课时统筹的周密充足程度与可行性

课程资源 教材

组织 内容及组织、表达方式的科学性 调查法、文献法、文件法、访问其他方案

能够促进学生发展

与师生水平、学校资源环境和语言学习环境适应程度

资源配置 文字资源准确规范、具体翔实、便于自学 调查法、文件法、方案档案、现场考察、视像记录、个案研究、访问利益相关者、费用分析

音频资源发音准确规范程度、清晰度与保真度

视频资源的科学性、可视性与保真效果

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科学性、便捷性

过程

评价 施教情况 备课

教案 教学目标明确合理 调查法、文件法、方案档案、个案研究、访问利益相关者

过程方法符合普通话学习规律

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适当有效

教学反馈与评价及时准确

现场施教

教学目标明确合理 调查法、文件法、方案档案、现场考察、视像记录、目标游离评价、个案研究、访问利益相关者

过程方法符合普通话学习规律

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适当有效

教学反馈与评价及时准确

成果

评价 学业进展

摸底性评价 诊断性普通话水平测试、注音测试

形成性评价 注音测试、字词段落朗读评价、命题说话评价

总结性评价 普通话水平测试、测试成绩分析报告

教师成长 专业的发展 调查法、个案研究、访问利益相关者

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成长

教育教学技巧的进步

总评 汇总概括上述评价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评价者: 时间:

评价完后,再由另外的一组兼具内部和外部人员的评估人员给予元评价并给出评价报告。课程评价的元评价之所以必要,一是“监控评价本身,以确保评价的规范性、科学性,从而发挥形成性能”,二是“对评价本身作出最后的判断,发挥总结”(钟启泉,2007)。[1]

根据美国教育评价标准联合委员会制定颁布的《方案评价标准》,设计了《普通话课程评价的元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详见表2。

表2:普通话课程评价的元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评价

要点 主要内涵 等级判定 评价

方法

优良 尚可 较差

实用性

标准 满足意图使用者的信息需要的程度 调查法、文件法、方案档案、视像记录、个案研究、访问利益相关者、会议讨论、任务报告等

可行性

标准 确保评价的现实性、审慎性、平衡性和经济性的程度 调查法、文件法、方案档案、费用分析、访问利益相关者等

适宜性

标准 确保评价行为合乎法律、伦理的要求,充分尊重评价所涉及所影响人员的福利和权利的程度 调查法、文件法、个案研究、费用分析、评价报告、访问利益相关者等

精确性

标准 保证获得和传播合乎技术要求的关于评价方案特征信息的程度 调查法、文件法、评价报告等

总评

汇总概括上述评价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评价者: 时间:

(三)评价的有关说明

考虑到湖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课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课程方案评价重点放在根据学生需求重组课程内容上,课程资源评价重点放在非统编教材即自编补充教材和相关课程资源上,施教情况评价重点放在备课计划和实际课堂教学等方面,学业进展评价重点关注表现性评价和学习前后效果的评价。

上述“背景”“输入”“过程”“成果”4个方面评价,实际上即4个评价步骤,它们贯穿在从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到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全过程,也贯穿在课程管理与提高的全过程。如果一门课程3年或者6年学完,很可能每年一次评价,至少要进行3次或者6次。至于普通话课程评价,由于课时普遍不多、授课对象差异大、编班情况较为灵活,比较适合同类型班次完成课程之后作一次评价。

背景评价阶段,着重从社会行业期望、学生发展需求、学校课程资源等3个方面对课程目标的必要性、重要性、可实现性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方法有调查法、文献法、文件法、访问利益相关者。这需要收集与课程目标相关的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政策文件、不同类型学习者在普通话方面的发展需求的直接的和间接的资料、学校课程资源能否满足课程目标需求的条件保障等各方面资料。例如,至少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1.近三年或者更长时段以来,国家、地方和行业职业对相关从业人员普通话等级要求的政策、法规、文件。

2.本地区相关行业、企业对从业人员普通话等级需求现状分析及未来需要预测。

3.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学习者普通话水平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4.不同类型普通话课程目标确定的调研报告。

5.普通话课程培训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及现有教学设施等对课程目标的满足程度、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等。

6.社会、用人单位和利益相关者对普通话课程以及相关情况的反馈信息。

诸如此类的材料,都试图揭示学生背景知识的有关信息,目的是确保新课程和修订课程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他们对学生、教师、教学设施及其他教学情况的设想都是正确的。[2]

通常在大型方案如新课程改革的评价中,一般每年都进行反馈讨论会,并完成背景评价报告,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呈交给委托人和公认的利益相关者。普通话课程评价,大体上可以每一个同类型班进行一次背景评价并提供相关报告。如果时间允许,最好在课程正式实施之前,完成背景评价,以帮助改善与提高课程管理。

在输入评价阶段,着重对课程方案和课程资源进行评价。课程方案主要从内容重构和计划安排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课程资源主要从教材组织和文字、音视频和网络等资源的配置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不同的学习者普通话学习的基础、动机、能力和时间精力等千差万别,各一班的学习内容势必各不相同,总之,因学习者和教师情况的差异而呈现出各异的面貌。因此,内容的重组和具体的包括课时分配在内的计划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体现在教材组织上,除了使用省级统编教材外,还要结合学情、语情,有针对性地编写补充教材或者提供补充资料;同时,注重推荐或者提供适应学习者需求的文字、音频、视频和网络等资源。这个阶段可以理解为对课程计划的可行性评价,它能够为新的或修订的课程计划提供有用的信息,其目的是帮助评价者在课程实施前,作出最可行的决策。这样看来,如有必要,最好赶在课程实施前完成输入评价,以帮助决策者选择与确定达到课程目标的最佳的手段与方案。

过程评价阶段,主要对施教情况的准备工作与实际教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可涉及内容很多,在此只选择了教学目标明确合理、过程方法符合普通话学习规律、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适当有效、教学反馈与评价及时准确等4个评价点。同时,这2个方面的评价要点内涵保持了完全一致,就是希望便于对照、研究、评价。

成果评价阶段,主要对学业进展、教师成长进行评价,没有惯常涉及的学校发展之类的评价。三者之中前两者更为重要,学业进展好、教师成长好,学校发展自然就会好。学业进展评价,由摸底考试之类的诊断性评价而到形成性评价,再到总结性评价,较多考虑了普通话教与学的规律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际需要,采用注音考试、诊断性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字词段落朗读、命题说话、普通话水平测试等方式展开评价活动、收集评价资料。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正式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之后,应编写并提供测试成绩分析报告。这是一般的普通话课程都缺乏的,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考试之后的评价反馈,不应当缺失,应当负责任地编写并提交出来。教师成长评价主要关注专业的发展、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成长、教育教学技巧的进步等3个方面。无论新手还是专家级教师,这种成长性评价终究会让人受益良多。

最后是总的评价。一方面需要汇总概括上述各项评价结果,进行简要具体的性质优劣的描述;另一方面,更要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以帮助不断完善课程。

在元评价四大标准中,可行性标准最容易理解,也最容易实行,其他三个方面在实际的课程评价中存在较多问题:在实用性上,往往以委托人为中心,很少考虑到使用者的需要;在适宜性上,课程评价对有关人员权利尊重不够;在精确性上,既有评价技术的专业水准有待提高完善的问题,又有夸大优点、掩饰缺点等非科学的行为。在实施元评价时,可以专业人员为主,辅以部分利益相关者参与,尽可能避免或者减少上面提到的问题与不足。只有严格地遵循这个评价指标体系,普通话课程评价才能发挥其改善课程的功能,其评价成果才能为决策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充分利用。

三、评价情况与反思

2012年以来,普通话课程评价及其元评价的实践主要有:H学院普通话测试站湘方言班与非湘方言班以及混合班三类班别的普通话课程评价及其元评价,Y市普通话测试站幼师专业学生班与社会人员混合班两类班别的普通话课程评价及其元评价。涉及的人数虽然不到300人,但是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积累了普通话课程评价及其元评价的经验,特别是初步了解了湘方言班与非湘方言班以及混合班、较为整齐划一的专业职业班与社会人员混合班等不同类型普通话课程的目标、内容选择与确定、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一些带规律性的较好做法、制度机制。同时,也发现了普通话课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课程常规管理比较薄弱、课程方案针对性不强、研究学情不够、指导学习乏力、教师职业倦怠比较严重、课程时数普遍偏紧偏少、用于课程的经费不足等。这些问题,妨碍了课程目标的实现,制约了普通话课程的健康发展,需要重视并加以解决。课程评价的实施,有助于找准问题、提出对策,服务课程决策,改进课程管理,切实完善课程。

通过元评价,也发现了一些评价方面的问题:一是可行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这是对普通话课程评价这一新生事物意料之中的问题。二是在精确性上,评价技术的专业水准有待提高。三是在实用性上,主要考虑委托人,暂时难以顾及使用者的需要。

经过一个时期普通话课程评价及其元评价的实践,感到比预想的要难得多,主要是评价过程比较复杂,涉及面比较广,评价成本比较高,专业评价人员严重不足。更关键的是,推行课程评价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推力都十分缺乏。在目前政策条件和社会环境下,普通话课程评价及其元评价的春天还没有到来。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立项课题“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XJK012AYW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H学院”指湖南工艺美术学院。

②“Y市”指湖南益阳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美]阿姆斯特朗(Armstrong,D.G.)著,当代课程论[M].陈晓

端主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姚喜双.普通话水平测试概说[M].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11.

[4]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

学出版社,1996.

[5]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篇2

本届推普周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营造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语言生活为目标,全面、深入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法规政策,积极引导师生树立科学的语言观。促进推广普通话在全社会的推广普及进程,为构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活动时间:2020年月日——月日

三、活动主题: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拒绝方言,说普通话)

四、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推普周活动,进一步浓厚校园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氛围;养成“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校园用语用字良好习惯,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作出贡献。

五、宣传周主要活动内容及安排:

(一)宣传动员,营造氛围。

1.一次专题校会,向全体教师解读推普活动方案及落实。

2.

通过小广播、宣传栏、大型宣传标语、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向教师、学生、家长宣传说普通话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及家长学说普通话的热情。营造“说普通话,从我做起”的氛围,在全校、家庭、社会中形成说普通话的风气。(在学校大门、教学楼处,利用电子屏显示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

“说好普通话,沟通你我他;使用规范字,方便千万家”等宣传标语,形成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良好氛围。)

3、向家长宣传,鼓励他们参加有关普通话知识的活动,并在工作、生活中,用普通话、规范字与家人、朋友交流,增强家长与学生对全社会推广普通话的参与意识。

(二)利用传媒宣传。

1.一次国旗下讲话。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做推广普通话的宣传演讲,并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

2.一个主题班会。以“写好规范字,讲好普通话”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各班举行一次“写好规范字,讲好普通话”主题班会,学校德育处组织检查。

3.一次主题黑板报。以“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

(四)做好系列活动。

1.开展“中国梦”朗读比赛。各班在班级开展“中国梦”朗读活动,低年级以短小精干的诗歌为主,中高年级经典诵读。

2.开展“书写经典·传承文明”规范汉字书写活动。各班在班级开展“写规范字·做文明人”

规范汉字书写活动,低年级学生硬笔书法内容:一至两首古诗;中、高硬笔书法内容:紧扣主题字数不超过100。

3.总结评比。对各班推普实际情况作全面检查,如:课间学生交流普通话使用情况;教师讲课普通话使用情况;学生作业规范用字情况等等,对推普工作实施认真,确有实效的班级进行表彰。并要求全校师生,以推普周活动为契机,继续坚持时时讲普通话,处处写规范字,持之以恒,并养成习惯。

屿崆小学语言文字推普工作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在金风送爽的九月,我们二小又迎来了全国第17届普通话宣传推广周。从1998年开始,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今年的推普周从9月15日起至21日,为响应号召,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学校少先队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

1.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同学们要积极学习普通话,使用普通话,使用规范汉字。

2.学生上课回答问题,课上与同学交流,与老师交流时要使用普通话,逐渐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3.在校园里,请时时处处使用普通话,形成良好的校园语言交际环境。

篇3

在组长的领导下,分工负责,配合协作,把语言文字工作落到实处。组长:对全校语言文字工作负总责,负责目标责任制的签订和实施。副组长:负责语言文字工作计划,组织机构,负责监督及奖惩制度的落实。负责教学中贯彻落实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实施教师普通话执证上岗制度的落实,抓好教师和学生的普通话使用,进行业务培训,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宣传氛围。

学校有长期的宣传环境,使语言文字规范化深入人心。1、校园内有宣传标语,教室、办公室及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贴有警示语。2、各班黑板报开辟语言文字知识宣传专栏,每月更换一次,内容新颖实用。3、学校利用校广播站,每周广播两次,广播涉及语言文字政策及知识。4、每年配合语委精心组织“推普周”活动。5、我校每学年都要举行讲故事比赛,在各班初赛的基础上选出比较优秀的参加校级比赛。我们经常开展的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国旗下的演讲等活动,学生积极性很高,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全体学生又发现了人才,对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起到了良好的作用。5、今年,我们还要加强学校博客的建设,博客设有普通话栏目,利用博客推广普通话。

三、制定各项制度,发挥激励作用。

篇4

“热爱祖国语言”,当听到这几个字时,不知你想到了什么呢?而我,脑子里又浮现了这件往事。

那是我读师范三年级的暑假,老师叫我参加一个香港旅行团的普通话培训班,当一个辅导员。当我们好奇地向他们提出为什么要来这里学普通话时,一位中年女教师向我们叙述了她的一段特殊经历。几年前,她到英国的某所大学探望一个中国的朋友,两人久别重逢,坐在校园的草地上有说有笑。这时,两位英国大学生兴奋地向她们走来,热情地向她们俩问好,还不停地说话。但遗憾的是,这对中国朋友一句也听不懂。是她们不会英语吗?不,是因为两个英国大学生说的是普通话。后来通过英语交谈后才知道,两位大学生在校进修中文,看到她俩满以为是一个实践的好机会,却没想到遇上了既不会听也不会说普通话的中国人。英国大学生没趣地走了,只扔下一句话:中国人也不会说普通话。

这个故事,让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震撼了,我也不例外。对啊,当今由于各种因素而促使了中国出现“英语过热”的现象,大大小小的英语培训班、英文学校等,还有不少的孩子冲着到外国学英语,甚至有的几岁就到外国学习。所有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些活生生的事实,不能不-一站在手,写作无忧!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思考:长此以往,中国人还会说中国话吗?

当这个培训班结束时,中年女教师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我真羡慕你,能和祖国语言一起成长。”

是啊,与她相比我真的感到幸运,但同时她的话却又唤起了我的另一段记忆。

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在一节语文课上,语文老师给予了我一个赞美:你的朗读真好。这时,身边的同学都向我投来了羡慕的眼光。从此以后,我不断地练习普通话。就这样,掌声和鲜花一直陪伴着我,直到升上师范学校的那一年。

当时我参加学校举行的一个朗诵比赛,选取了台湾诗人舒婷的一首著名的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练习了几遍后,凭着我的基础,自以为一定行了。当辅导老师检查时,我行云流水般念完,正得意洋洋时,老师说话了:“字音很准,如果能领会诗中的精粹,一定能读得更好。”我愣住了,但又好象明白了些什么。第二天,我便钻进图书馆,查阅了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凡是诗中我不懂的词语都一一翻阅。慢慢地,我仿佛看到了神秘的飞天舞;仿佛看到了一个名叫“中国”的巨人正一步一步地艰辛地向前走;仿佛听到了作者在竭力地呐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后来,我知道的比我想像中的还要多。当我重新捧起诗歌一次又一次诵读时,每一次都有新的领悟,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我深深地领会到祖国语言文字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蕴藏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她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她以她顽强的生命力生存了五千多年,她以她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甚至全世界。

终于朗诵比赛开始了,我用我的理解饱含激情地朗诵了这首诗,我又再一次获得了热烈的掌声。但随着掌声走下舞台的时候,我知道:我和我热爱的祖国语言已经系上了一个永远解不开的情结。

凭着这个结,今天我考取了普通话的一级乙等水平,我感谢我的老师。但让我更庆幸的是,现在的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当看着孩子们,我像看到了自己在祖国语言陪伴下成长的经历。我能为祖国做些什么?我不同样能让孩子们热爱祖国的语言吗?

于是,我以此鞭策自己。上学期,当学校要求每位老师公开自己的教育教学座右铭时,我毫不犹豫地写上了一句话:愿与我的孩子们共同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每一节语文课,我都和孩子们沉浸在优美的祖国语言当中,与孩子们同喜同悲。我要让我的学生知道就像课文《最后一课》一样,当一个国家失去了自己的语言时,就等于失去了尊严,让他们把祖国的语言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让祖国语言永远地放射耀眼的光辉!

篇5

1.从基础抓起,学好汉语拼音。掌握语音知识,发好声母、韵母、声调,知道声母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zh、ch、sh、r;舌面音:j、q、x;舌根音:g、k、h;韵母中前鼻韵母an、en、in、un、vn;后鼻韵母ang、eng、ing、ong,掌握它们的发音要领。掌握语流音变规律,这是学好普通话必不可少的条件。语流音变现象有:变调、儿化、轻声、语气词“啊”的音变,只有掌握了这些语音基础知识,才能正确的进行语音辨正,并且正确说好普通话。

2.在课堂教学中,说好普通话。杜绝方言土语,说一口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不仅是对老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老师要时时处处,方方面面,努力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帮助他们尽量把字音读准。每节语文课我都要重点范读,给学生一些学习与感受的氛围。例如,新课文我范读时要求学生做到听准字音。要求学生读课文时,首先,初读要读准,做到不读错别字,不颠倒字词,不填字,不重复,不漏字。其次,要读正确流利,要不断句,不读破句,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不仅要看一个词读一个词,而且能够嘴里读这个词,眼睛看下一个词,然后迅速把几个词联系起来,变成一个句子,要做到停顿正确,就连标点符号也不要放过,逗号和句号要读出区别来,叹号和问号要读出不同语气来。最后,达到有感情的朗读,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语调训练,情感训练,培养朗读技巧。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亚于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一首委婉动听的歌。声情并茂的朗读,有助于学生积累名言佳句,扩大知识视野,增强语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声情并茂的朗读,能使学生在起伏跌宕、轻重有致的感情变化的波涛中受到多方面美的熏陶;声情并茂的朗读,能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养成高雅气质。一句话,朗读是我们搞活语文教学,促进推普工作,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3.在课外进行艺术语言的竞赛。每周要进行一次讲故事比赛,要求口语表达要流利,吐字要清晰,声情并茂,然后评出本周的故事大王,长期这样的比赛为学生说普通话创造良好的机会,学生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每周让学生朗诵一首现代或者古代的诗歌。定期举办“绕口令”比赛。每月一次演讲比赛,另外班级还定期开展说普通话班会,这些做法都让学生能时时处处在说普通话的氛围中。

4.在校外注重学生说普通话的培养。比如,在家让他们和父母学普通话,和家人一起纠正发音,跟新闻联播节目练习说普通话,跟着录音机学说普通话等等。

总之,只要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让语文教学与推广普通话相互融合,相互依存,一定会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新课标指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二、培养学生写规范字策略

1.培养热爱写字的兴趣。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了解古代和现代一些书法家的故事,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写字兴趣,而且陶冶了情操,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阅读他们的一些书法作品,多观看擅长书法的人们写字,多听听一些有经验的人们谈写字,这样在耳濡目染之下,慢慢产生了兴趣。

2.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从低年级开始就严格要求学生写字姿势要正确。为了让学生感兴趣,我编了儿歌让学生背会。学生每到写字姿势有错误的时候我就提醒说:“身体坐直。”学生接着说:“头放正,肩放平,脚放平、腰挺起,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课堂用儿歌来启发、纠正,学生一听就马上坐好,继续耐心正确书写。

篇6

一、主要工作安排

1.充分发挥校园的宣传功能,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

2.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校园广播宣传学习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文件,领会精神,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全体学生,在校内外各项活动中推广使用普通话,把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作为教师的职业语言。不断提高使用普通话的能力,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3.进一步推进全校教师及教辅人员普通话水平达标的培训和测试。

4.继续发挥语文教学主渠道作用,创办不同特色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素养。进一步规范校园用字、用语,定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写字读书比赛,普通话使用标准率进一步提高。

5.定期举办全校性的以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举办以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能力为主的作文比赛,鼓励学生参与教育局的艺术节比赛、知识竞赛等项活动,以年级为单位在每学期中举行演讲比赛、故事会、朗诵会等活动。“读革命史书,学革命先烈,讲革命故事”普通话讲故事比赛、 “我说身边文明事,我说身边文明人”普通话演讲比赛、诚信故事比赛等活动。积极参加教育局举办的读书征文活动。

二、加强组织、制度建设,确保语言文字工作顺利实施

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将推广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纳入教育教学要求,制定了专项的培训计划,小组成员明确职责,定期举行汇报总结,针对发现问题,共商共议,及时解决,另外,在教职工考核制度中明确规定: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即师生员工在教学、会议、宣传和其它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教师的普通话达标与评聘相结合,即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从而进一步完善校、班二级管理网络体系,确保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贯彻“三纳入一渗透”,增强语言文字工作的实效性

根据“三纳入一渗透”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水平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课堂教学,纳入教学基本功训练,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之中,把语言文字工作渗透到德、智、体、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

篇7

  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使之更好地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我校将继续深入宣传与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紧紧围绕有关语言文字工作要点,结合我校实际,加强宣传力度,做好各项常规工作,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以创建语言文字示范校为努力方向,使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主要工作

  (一)学校工作。

  在学校工作中,继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教育活动,以争创长春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为契机,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组织全校师生进一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多方配合、齐抓共管,使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1.定期召开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市语办的领导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计划。

  2.在学科教学和学校一切集体活动中,师生都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谈必须使用普通话。

  3.学校校牌及其它标牌、宣传栏、黑板报以及校园网等要严格遵循文字的规范,严禁使用不规范汉字。

  4.加强教师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方面的培训,鼓励并帮助教师提高普通话水平,从而为争创语言文字示范校奠定基础。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语言文字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性和运用能力,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教育氛围,本学期拟开展以下活动。

  教师活动:

  1.要求每位教师只要进到校园,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无论是跟学生交谈还是教师之间的谈话,必须使用普通话,并把使用普通话纳入到年终考核。

  2.在教师队伍中开展演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普通话实践活动,以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3.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全体教师的推普意识、写规范字意识。

  4.邀请有关语言文字的专家到校对教师进行语言文字培训,以切实提高教师的语言文字水平。

  5.加强全体教师推普意识,积极投入推普活动,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普通话素质。教师结合备课、板书练习钢笔字、毛笔字。

  6.对教育教学资料语言文字规范化进行检查:含教学进度、计划、备课笔记、作业批改、学生评语、成绩册等资料的检查。

  学生活动:

  1.继续培养一支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学生推普员队伍,加强推普员的培养,要求每班设有推普员,起示范与督促作用。

  2.校园、班级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均有长期的宣传和环境布置,做到常态化、制度化。

  3.将语言文字工作的有关要求纳入学生值周活动之中,要求值周学生做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表率。

  4.加强传统校园活动如金秋艺术汇演、红五月诗文朗诵会等活动的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工作相关活动,主要有:

  (1)中华经典诵读比赛;

  (2)书法比赛;

  (3)征文比赛;

  (4)演讲比赛;

  (5)汉字听写比赛。

  (三)发挥语文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素养。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为了充分发挥语文课在普及普通话和规范用字中的主渠道作用,学校对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提出如下要求:

  1.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除在语文课中加强语言文字规范的教学和口头说话训练外,还要进一步开展语言文字实践活动。

  2.继续结合教学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发动各班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内容,设计一期精美的墙报。

  三、做好校园文字规范化检查工作,做规范用字的表率

  1.各年级组、教研组、各班级认真做好常规文字规范工作,保证工作文字和校园公示文字的规范纯洁;各班推普员做好班级板报宣传文字规范的检查,并协助校园文字规范的检查,治理整顿学校校园用字。

  2.积极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市语委有关文件,及时报道我校有关工作动态、先进事例。校内设置语言文字固定宣传展板,定期做好布置、维护工作。

  3.健全语言文字工作网络。本校确定专人负责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4.继续搞好汉字规范化。校内的公文、印章、标牌,颁发的各种奖状、证书、牌匾,各种活动的会标、标语、张贴物、学校简报、撰写论文及其它情况下的文字书写等用字,要求书写规范。

  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道路还很漫长,任务还很艰巨。校园是传播知识、获取知识的地方。在以普通话、规范字的形式接受教诲,充实自我的同时,更要自觉地传播这种规范。我们师生有责任共同营造一个纯洁的语言文字环境,培植属于我们自己的净土。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xx中学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水平。

  最新语言文字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积极参与我区201x年语言文字工作开展的四大活动,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我校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之中,充分发挥其效能,促进我校教师的素质提高,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基础。

  二、主要工作

  1、健全工作机构和网络

  按照上级有关精神要求,建立健全“领导——教师——学生”语言文字工作网络,分工负责、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组织协调。

  2、做好宣传工作

  深入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充分利用橱窗、板报、横幅等多种形式开展规范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在校门口、办公室、楼道等处设立宣传标语牌,增强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营造人人说普通话,处处写规范字的良好氛围,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水平。

  3、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常规管理,推进素质教育

  切实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常规管理,认真落实“三纳入一渗透”。一是坚持将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切实做到有领导分管、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二是坚持将语言文字规范纳入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作为教师基本功训练和考核的内容。三是坚持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四是坚持将语言文字规范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渗透到德、智、体、美各项活动之中,真正使普通话成为教师的教学用语、学生的交际用语、全体员工的校园用语。

  结合自身特色,积极开展青年教师每周练习写粉笔字和钢笔字,每天安排学生15分钟练字时间,要求教师进行认真备课并指导。每学期初结合读书活动进行一次全校学生朗读比赛及阅读测试,促进学生用语用字水平的提高。

  4、做好语言文字工作检查督促工作

  结合我校的生源特点,对照评估标准,组织一次用语用字大检查,做到教学用字规范,防止滥用繁体字、异体字,乱造简化字,出现错别字的现象。在家长会上认真督促、宣传各位家长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课堂教学用语、教师集会、与学生和家长交流、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均要求说普通话。督促普通话水平未达标的教师积极参加普通话水平培训班,做好达标工作。

  最新语言文字教学工作计划

  现在社会对普通话的标准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了,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仅仅是个人形象的问题,也是现在社会的要求。这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所以每个人都要尽量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全社会应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为人类社会文明、为国家通用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主要工作安排

  1、充分发挥校园的宣传功能,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

  2、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校园广播宣传学习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文件,领会精神,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全体学生,在校内外各项活动中推广使用普通话,把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作为教师的职业语言。不断提高使用普通话的能力,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3、进一步推进全校教师及教辅人员普通话水平达标的培训和测试。

  4、继续发挥语文教学主渠道作用,创办不同特色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素养。进一步规范校园用字、用语,定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写字读书比赛,普通话使用标准率进一步提高。

  5、定期举办全校性的以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举办以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能力为主的作文比赛,鼓励学生参与教育局的艺术节比赛、知识竞赛等项活动,以年级为单位在每学期中举行演讲比赛、故事会、朗诵会等活动。“读革命史书,学革命先烈,讲革命故事”普通话讲故事比赛、“我说身边文明事,我说身边文明人”普通话演讲比赛、诚信故事比赛等活动。积极参加教育局举办的读书征文活动。

  二、加强组织、制度建设,确保语言文字工作顺利实施

  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将推广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纳入教育教学要求,制定了专项的培训计划,小组成员明确职责,定期举行汇报总结,针对发现问题,共商共议,及时解决,另外,在教职工考核制度中明确规定: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即师生员工在教学、会议、宣传和其它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教师的普通话达标与评聘相结合,即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从而进一步完善校、班二级管理网络体系,确保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贯彻“三纳入一渗透”,增强语言文字工作的实效性

  根据“三纳入一渗透”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水平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课堂教学,纳入教学基本功训练,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之中,把语言文字工作渗透到德、智、体、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

篇8

你们好!在这枫叶飘飘的晚秋,我们在这里相聚一堂,隆重行由语文组、校团委和教导处合办的“秋之韵”大型诗歌朗诵会,这是很及时的。同学们,秋天,不仅是农民丰收的季节,而且是你们丰收的季节,当然也是诗歌丰收的季节。你们,作为青春少年,不仅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中国诗歌的未来。

可是,现在这个物质极度膨胀的时代,诗歌离却我们越来越远,曾经一度被称为“诗国”的中国似乎已经成为历史。诗歌生存的土壤正趋于消亡。谁来作诗,谁又来读诗?已经成为一个时代性的问题。诗歌仅仅存活于所谓的`诗人圈子和大学的中文系里,其处境尴尬到了极点。

同学们,让我们救救诗歌吧!你们是中国未来的知识群体。有朝一日,你们之中有人必会成为某一学术领域的精英,当然其中也不乏诗人的诞生。你们要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学校这次举办本次活动,主要基于下面的考虑:一是为召唤诗歌复兴时代的到来,我们要让当代诗成为继《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后的再度崛起,让当代诗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二是为学习借鉴大家的文学性格、陶冶大家的性灵、铸造大家的诗魂;三是为推广普通话,让普通话为诗歌感情地飞扬插上伶俐的双翅。

就说这些吧,最后祝每一位参赛的同学取得优异的成绩,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朗诵大会开幕词3分钟范文2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滔滔江河水,淹不尽浩浩中华魂;

巍巍昆仑山,锁不住阵阵中华风。

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

又是一轮花好月圆日。

走进十月,我们用一样的眼神凝望金秋;

投入国庆,我们有一样的感慨发自肺腑。

长江,黄河,惊涛裂岸

中国,我们为您激昂的颂歌;

泰山,黄山,刺破青天

为您捎上征服的欢乐。

全中国都在欢呼,

全世界都在雀跃。

我们只想为您送上一句话:

我们共祝祖国生日快乐,共祝中华繁荣富强!

没有祖国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没有祖国为我们创造的良好学习环境,就没有我们新时代学生的今天! [河北教师网站-冀教网 ]

欢庆的歌声就要唱响,把颂歌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献给亲爱的老师,同学们,祝福我们的民族日益强大!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

朗诵大会开幕词3分钟范文3各位小朋友,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大家下午好。

在这枫叶飘飘的晚秋,我们将开展“祖国,我爱您”诗歌朗诵活动,我们每一位小朋友将满怀最真挚的情感,用最优美的语言,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献上最美的祝福,让我们用诗歌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下面我们进行升旗仪式。

1 小朋友们,当我们听着雄壮激昂的国歌,目睹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不禁感到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下面请欣赏大班全体小朋友带来的【好妈妈】。

2 小小蜡笔,穿花衣;红黄蓝绿多美丽,你画太阳我画国旗,祖国祖国我爱你,下面请欣赏中班小朋友带来的【祖国祖国我爱你】。

3 小兔子又白又可爱,但我们小班的小朋友更可爱,下面请欣赏小班朋友带来的【小白兔】。

4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请欣赏大班李超等五人带来的【五星红旗】。

5 滔滔江河水,演不尽浩浩中华魂。巍巍昆仑山,锁不住阵阵中华风。请 欣赏中班刘翔瑞,王星月带来的【沁园春。雪】。

6 每个人都有一双能干的手,你看,我们小班小朋友的手指还在做操呢!

7 我们爱爸爸妈妈,我们爱老师同学,但你要问我们最爱什么?我们最爱自己的祖国!下面大班的小朋友庹淇翔等8位小朋友给大家朗诵【我爱】。

8 是谁让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是谁让我们快乐的成长?噢!是您——祖国亲爱的妈妈。

9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是李绅【悯农】中的其中一首,下面由小班的小朋友为大家带来他的另一首【悯农】。

10 下面请我们大班的张诗雨等4位小朋友为大家献上【请埋葬我,大地】。

刚才听到各位小选手的精彩朗诵,里行间所包含的对于祖国的热爱,真的是让我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下面请家长代表讲话。

小朋友们,我们要爱我们的祖国,也应该爱我们的幼儿园。小朋友们,爱我们的幼儿园就不要乱扔垃圾;爱我们的幼儿园就要不打架、不骂人、不说脏话;爱我们的幼儿园就要尊敬老师、爱护帮助小朋友;爱我们的幼儿园就要爱护幼儿园的一花一草一木。小朋友们,大家能做到这几点吗?

好,通过这次《“祖国,我爱您”诗歌朗诵》活动 ,大家一定要将爱国与爱幼儿园结合起来。让我们的幼儿园变的更加漂亮!

现在,我宣布,这次朗诵活动圆满结束!

朗诵大会开幕词3分钟范文4老师们,同学们:

你们好!在这枫叶飘飘的晚秋,我们在这里相聚一堂,隆重举行由语文组、校团委和教导处合办的“秋之韵”大型诗歌朗诵会,这是很及时的。同学们,秋天,不仅是农民丰收的季节,而且是你们丰收的季节,当然也是诗歌丰收的季节。你们,作为青春少年,不仅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中国诗歌的未来。

可是,现在这个物质极度膨胀的时代,诗歌离却我们越来越远,曾经一度被称为“诗国”的中国似乎已经成为历史。诗歌生存的土壤正趋于消亡。谁来作诗,谁又来读诗?已经成为一个时代性的问题。诗歌仅仅存活于所谓的诗人圈子和大学的中文系里,其处境尴尬到了极点。

同学们,让我们救救诗歌吧!你们是中国未来的知识群体。有朝一日,你们之中有人必会成为某一学术领域的精英,当然其中也不乏诗人的诞生。你们要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学校这次举办本次活动,主要基于下面的考虑:一是为召唤诗歌复兴时代的到来,我们要让当代诗成为继《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后的再度崛起,让当代诗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二是为学习借鉴大家的文学性格、陶冶大家的性灵、铸造大家的诗魂;三是为推广普通话,让普通话为诗歌感情地飞扬插上伶俐的双翅。

就说这些吧,最后祝每一位参赛的同学取得优异的成绩,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朗诵大会开幕词3分钟范文5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在这书声朗朗,书韵留香的岁月里,我们迎来了“打造书香校园”主题诗歌朗诵会!读书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提起书,我们一定会倍感亲切。书就像我们的朋友,默默地与我们进行心灵的对话,无言地伴随我们行走人生之路。莎士比亚曾经这样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而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所学校的魅力同样来自于这所学校的阅读氛围。我们的学校是一所美丽的窗口学校,我想,她的美应该不仅仅是洁净、通透、精致,更应该洋溢着浓浓的书香气息。有了书香的薰染,我们老师和学生的人生就充满了诗意,有了书香的飘溢,我们的学校就会美得深刻,美得大气而厚重。

实验小学正在努力地营造书香校园,学校里,处处都书香扑面,才气四溢,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位公民,读书应该成为我们每日必需和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源泉。我们的校园应当始终充满着琅琅的书声,我们校园的每一株草木都应当散发着文化的芬芳。

篇9

话剧自从引入中国以来,由最初的诗歌朗诵式的夸张语言表演,带有某种舞台语言的假定性,随后在其他艺术门类诸如影视等的冲击下,逐渐向生活原生态接近,真正实现了本土化生存和发展,尽管在话剧语言中仍旧保留了某些必要的夸张和粉饰,但对比它的早期状况已经明显生活本真化了,夸张和粉饰不再是现代话剧的主要卖点和看点。因为观众和市场的要求变了,社会对话剧的需求和接纳,正是基于众多艺术的价值坐标系。话剧的发展不可能独立成章,由自身一家形成单独的价值坐标。话剧语言向原汁原味的生活接近,正是它适应观众需求,顺应市场化的显著特征,也是它自身创新求变、经过脱胎换骨的阵痛过程。

中国幅员辽阔,东南西北,各地语言区别明显,差异颇大。过去数十年间,国家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广普通话。作为舞台艺术先锋的话剧更是一马当先,始终奉行以标准普通话作为语言的主体。近年来,各门类艺术样式在不断翻新出奇,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事业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方言电视剧、方言小品的广泛兴起,颇受争议。话剧的主题语言也在悄悄地发生改变,方言话剧已然崭露头角。

有的地域方言接近于普通话。有的至少属于北方语言系列,由于多年普通话的推广,一般不存在大的语言障碍。而对于面积同样广阔,语言又千差万e的南方、西部地区,方言话剧就只能服务于本地域的观众,在推广上也出现较多障碍。

行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广大观众而言,他们大多就是想看个戏的热闹。这个热闹除了话剧所呈现的人物生动感和故事的悬念、结局外,更多的是指舞美。话剧语言的特殊在于它成为舞美整体的构件之一。观众有时对它要求严苛,很多地域的观众习惯性地认为,有乐队带伴唱才算看戏,这先入为主的意识在主导部分观众。他们认为话剧演出气氛太凉,不像看戏,一旦遭遇语言障碍,话剧就很容易失去观众。

不过,话剧在流失部分观众的同时,也在培养和吸引更多新的观众。近年来作为话剧演员训练表演的科目小品忽然大放异彩,广受观众好评。随之出阁的方言小品更使其顾盼生辉。这一特别的话剧现象正是基于话剧的语言变革,使观众看到了话剧的魅力,艺术家发现了话剧的生机。话剧可以说是生于语言,成于语言。

我们陕西省人民艺术剧院排演了方言话剧《钟声远去》,到农村演出后很受欢迎。过去我们也经常到基层演出,反响都很一般,没想到这次反响特别强烈,观众的情绪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从头到尾都认真地看,直到演出完都久久不愿离去。演出完我怀着忐忑的心情问一个观众:“这个戏看懂了吗?”其实这句话我们过去经常问,过去他们的回答很含糊,只说:“好着呢”,其实他们并没有看懂。而这次他们的回答是:“看懂了,这都是发生在咱们身边的事,你们说的方言都能听懂。”

这件事让我很纳闷,为什么过去我们用标准的普通话演话剧他们看不懂,而用方言他们就能看懂?我想了很久才想通,普通话尽管推广了很久,他们都能听懂,但是那毕竟是官方语言。而方言是他们的母语。有亲和力,他们愿意听才能看进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情”等俗语,已经告诉我们不同的环境会造就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社会风俗、生活习惯,地域文化对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演出过程中,观众有当地的也有外地的,甚至还有南方的。北方语系的观众可能能听懂百分之九十几,而南方语系的观众可能只能听懂百分之七八十,但是他们把戏都看懂了,甚至有些南方的观众还说:“方言很有意思,语言的趣味性很强。”这说明用方言演话剧,不会影响观众对戏的理解。方言还能帮助演员塑造人物,通过方言特点塑造个性人物,使其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例如:我们《钟声远去》里有一个角色叫三娃,在剧中就一句“散会”,让所有观众都记住了他。

方言还可以加强戏剧的色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文化底蕴,有不同的谚语、俗语、歇后语。这些语言在相声里经常运用,在方言小品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在方言话剧中同样能起到突出人物性格,加强戏剧冲突,丰富语言魅力,提高观赏性和趣味性的作用。

篇10

《普通话》类课程,在大部分高职院校最初都是为了满足师范专业学生的职业需求而开设的。随着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办学层次转型和学科结构所发生的变化,原来颇受师范专业重视的《普通话》类课程逐渐被边缘化。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摸索过程中,我们发现,该类课程不仅能满足师范生的职业技能需求,对其它专业学生来说,课程内针对语言能力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沟通”和“对话”的热情与能力,这一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求职、就业助力明显。《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曾明确表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并且要求各高校“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普通话》类课程作为实用性很强的人文素质课程,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增强学生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 改革缘起:适应转型 寻求突破

转型期的高职院校,原有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冲击。[1]原本单一面向师范专业的《普通话》类课程,要想满足其他专业的职业教育需求,就必须审视自身,寻求突破。我们发现,改革之前,课程的授课面临着一些窘境,诸如:授课中以普通话水平考证为重点目标或单一目标;同一班级的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不平衡,集中授课的单一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保证。学生无法自如地运用社交口语、职业口语,以至无法较好地融入职场和社会。脱离实际,缺乏实践,这是职业教育的大忌。为了适应新的办学环境,也为了更好地面向各专业推广开设《普通话》类课程,教改势在必行。

二、 教改思路: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服务职场

为了保证课程能对学生课外生活和将来的继续教育产生持续性影响,应坚持以“夯实普通话语音基础、培养社交口语表达能力、提升职业语言运用能力”为教改的整体思路。在课程设计中,落实完成“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知行统一的教学理念相结合,教学情境与生活、工作的实际情境相结合,教学目标与社会、职场的人才需求目标相结合”这四结合[2]。

三、 教改特色:层级分类指导 项目实训引领

1.模式改革

(1)设计训练模块、坚持项目实训引领

课程改变原来单一的普通话语音训练教学,结合考证的相关内容,设计相应的训练模块,并将之贯穿课程始终。

以普通话语音正音训练模块为开端,精讲简讲语音的理论知识,加大实践比重,努力提升学生的语音发音标准;以朗读训练模块为桥梁,连接普通话吐字归音和语调声音控制训练;以说话技能训练模块作为语音正音、朗读训练模块的继续和发展,为学生口语训练夯实基础;以学生的社交、职业口语训练模块作为前几个模块训练的深化,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善于倾听,强于捕捉交流中重要的信息,能清楚、准确、流畅、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一个模块的训练不仅涉及到学生的思维训练,还广泛触及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课程无论是在普通话语音学习正音阶段,还是职业口语训练阶段,都需重视学生观察、模仿、评价、学习语言的能力培养。

(2)密切联系职业需求,优化安排实训内容。

以师范专业学生为例,教师口语的灵活应用是未来教师基本职业素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教育、教学语言设计是本课程教学设计的重点内容。改革后,课程依托教学教法等课程的协助深化,利用科学的操练促进学生对语言概念的理解;通过精心设计的实训项目,培养学生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在实训课和课外实践活动中,结合师范专业特点,观摩名师课堂,有针对性地邀请小学名师参与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探讨小学教学、教育的案例,尝试设计教育教学中某环节的教师语言,力争使课程的训练较好地指向鲜活的教学活动。

在非师范类专业开设的《普通话》类课程中,以新闻和旅游专业为例,我们可将学生的自我介绍、求职问答、时事点评、新闻采访与播报、导游欢迎词和景点讲解作为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平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诵读、评述、讲解等综合语言能力。

这类实训教学内容的增加真正实现了《普通话》训练的示范性、实效性和前瞻性。

2.教法改革

(1)层级分类指导,有效因材施教

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是不平衡的。课程开设之初,可利用普通话语音自助测试和分析系统,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依据测试结果将学生初步划分为初、中、高三个小班,对这三个小班提出不同的达标要求:初级班着重于语音的发音标准;中级班进一步提升音准和表达的流利自如;高级班提升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沟通交流技巧。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随时调整高中低小班的组成成员。层级分类指导,为不同语言能力层次的学生都明确了可以实现的近期目标,有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习情境创设,浓郁氛围引领

分班的基础上,在班级内部建立若干个协作学习小组,教师挑选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同学为组长,由他带领并记录成员学习的难点及进步的情况,教师在课堂内外给协作学习小组设定阶段性项目目标,有效依托每日晨练等推普活动,做到天天训练、周周汇总、月月评估。使日常练习和阶段考证互为保证手段,以测促练。

课程还将依托学生自主举办的诗歌朗诵、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等课外活动,利用参与省市职业技能大赛的机会展开实践性延展教学。在提升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促进学生自觉内化知识与技能,使语言的课堂训练延伸到课外。

依靠规范的教学措施,有效落实教学的点面结合、课堂的内外结合,使学生的语言能力由量变达到质变。

(3)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可以依托语音分析软件,利用微格教室录制学生的诵读、讲演视频,使得抽象语音问题可以直观地得到分析指导,提高学习的实效性,教会学生自主、科学地学习。

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特别是大量的特色资源,如中华经典诵读大会、辩论大赛、导游词讲解等视频,解决课程学时紧缺及学生实际操作经验缺乏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展示模仿、创作的习作,组织师生交流与反馈,施行多元评价。这些举措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口语榜样,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真正体现了学中做,做中提高的延展性效果。

丰富的教学手段,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还有助于形成学习资源共建共享的生成型教学环境。

3.评价改革

课程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综合学生的考证情况、一般口语交际能力、职业语言能力及参与语言艺术竞赛的热情与能力,对学生的课程成绩做出综合评定。

(1)服务于模块的作业方式

作为一门操作性很强的技能课程,每一训练模块,都需要相应的练习去保障技能习得的有效性。在语音正音模块的训练中,可以安排学生通过书面的汉字注音,口头的声、韵、调上机模测来保证练习的质量。在社交和职业口语训练模块中,安排学生完成“谈谈态势语的要领”、“设计景点讲解用语”等书面作业,并且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每日3分钟话题”,主题可以是“自我介绍、求职用语、教育教学用语、新闻复述转述概述、时事点评、导游欢迎词训练”等。

(2)以过程为重的评价方式

普通话类课程的教学重在人人参与、勤于练习。学生的语言能力必然要经过练习的量变才能最终实现面貌的质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课内外练习的督促与及时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提倡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语言档案,其中包括学生的原始语音问题、小组的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性的点滴进步、个人的努力程度等,对这些学习练习采取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并将评价细化、量化。

(3)基于延展效果的考核方式

学生的语言能力基础参差不齐,传统的期末一考定成绩的评价方式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课程应采用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指标,坚持“评价方式多元性、标价标准多元性、评价主体多元性”。在新的、多元性课程标准中,我们采用:集“普通话考证成绩评价、个人练习进步程度评价、团队协作实训评价、社会实践评价为一体”的综合性评价方式;以学生的“普通能力和优势能力的综合表现”为评价标准;以“教师、学生、社会”为一体的多元性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课程成绩做出综合评定。鼓励学生将习得的知识和能力有效地延展到生活、工作中去。[3]

现代社会中,人们逐渐意识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对社交生活的质量和职场工作展开的顺畅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许多用人单位在进行职场新人培训时,都不约而同为新进员工安排了语言与沟通这门课程。改革后的《普通话》类课程,以就业导向为目标,以职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致力于提升各专业学生的职业语言技能。课程依托“模块教学、项目实训、创设情境、拓展应用”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教学工作;积极寻求网络、多媒体技术支撑,以资源共享为理念,完成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注重教学的延展性,依托各类学科竞赛,为学生搭建创新实践的训练平台。《普通话》类课程将成为高职院校各专业与社会职场之间的沟通桥梁,对学生融入社会职场生活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篇11

中职幼儿师范学校承担着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的任务,幼师生进行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口头语言,“教师良好的口语表达对正处于智力、知识开发和启蒙阶段的幼儿来讲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口语训练成为幼儿师范教育的最重要环节之一。

《教师口语》课程由“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部分构成,课程的三个部分内容逐层深入,要求各不相同。近年来,该课程的教学取得可喜成绩,同时存在不可忽视的紧迫性问题。问题之一,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投入使用后,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测试合格率明显下降,由原80%左右的合格率降至40%左右。问题之二,虽然部分学生取得了普通话合格证,据用人单位反馈,一般口语交际能力的薄弱使刚站上三尺讲台的她们时常陷入被动的尴尬境地,常见的问题是课堂“讲课”能力较差,口头表达水平的欠缺已成为幼师生发展的“瓶颈”。

二、中职幼师教师口语教学的现状

影响学生口语表达的因素众多,以往多数研究者主要从口语教学的具体训练对策方面进行探索,笔者以多年来从事该课程教学的经验和体会,侧重于对现阶段中职学前教育口语教学所采用的教材、教学方式及教学反馈等现状进行探讨。

(一)现用教材的局限性。

多年来,中职师范学校教师口语课程一直采用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教材,如《现代汉语》、《听话和说话》。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而言,教材缺乏指向岗位需要的针对性,其涉及的知识理论性亦较强较难,知识更替缓慢。近两年来,为了克服前述弊端,笔者所在学校对课程教材的选择重新作了多次调整。笔者认为,该举措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不少突出的问题,但因为近两年教材版本较多,导致教学活动过程中不稳定因素增加。虽然各个版本均加入了部分专业实用口语项目,但训练部分的内容依然缺乏,如语音、态势语训练章节,并且在实际授课中因课时不足等原因,部分训练技巧的教学最多也就是组织一下观摩,较少进行系统训练。再者,个别重点概念解释模糊。如,在介绍语音概念“音素”一词时,教材对普通话音素的基本组成情况未做重点展示,其中对元、辅音的定义缺少科学描述,类似情况并不鲜见。

(二)重理论轻实践,训练形式单一。

大部分中职学校由于受到专业课程的影响,普通话的教学课时普遍偏少。中职学生语言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在理论知识方面(如语音、词汇、语法)要做到必要的讲解,而教学中普遍的情况是,大部分教师在理论知识部分确实做了精细分析,课时的限制却导致实践练习只能泛泛而谈。更为甚者,课时的压缩,往往导致多数技能训练无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导致学生的不足或缺陷得不到纠正。虽然学校每周都设有由学生组织的推普课,但训练材料不够丰富,训练方法单一,如学生晨读、晚练的教材都是那一本薄薄的一二级常用字词,实训效果不佳。

(三)师资力量有待提高,教学方式尚需完善。

1.师资结构亟待改善。

教师口语是一门涉及知识丰富广泛的学科,它要求任课教师除具备教师的一般素质外,还要求普通话水平达到较高等级,具备方言辨正能力、较强的示范指导能力,并熟悉了解幼儿园教育常规实际。笔者所在学校普通话教师在数量、质量上良莠不齐,拥有国家级或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的教师只有三位。部分教师本身普通话表达缺乏规范性,语音辨正能力较弱,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对如何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等问题缺乏深入探索。

2.普通话语音学习设备匮乏,教学模式更新少。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虽然配备了多媒体教室,也投入使用了语音训练功能室,但只限于英语教学。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课堂教学大都依然停留在“教师+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上,教学方法老套,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大大减弱了学生的参与程度。

3.教学反馈手段方式缺乏有效性。

(1)口语教学评估手段匮乏。

长期以来,学术界除了对英语口语教学评估方式进行分析探讨以外,对汉语口语教学评估手段的研究甚少。在笔者所任教的中职学校里,口语评估常常被排除缺位,或者只是以期末口试或浅显的理论知识笔试为主要形式的终结性评估,这些做法对促进普通话口语教学作用甚微。

(2)课后反馈训练较少。

笔者通过对学生的面谈调查了解到,在课后反馈环节上,大部分教师只是象征性地布置几道相关的课外习题,较少涉及多样性的口语训练任务。因此,口语教学的实际功效堪忧。

三、现阶段优化教师口语教学的建议

(一)摆脱现用教材的局限性。

中职幼师口语教学一直都依据国家统一规定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进行教学活动,然而目前因中职生文化课基础差、教学课时被大大削减等因素,使得口语教材难以适应现在的实际需要。因此,教育者要有全新的课程意识,对教材内容做合理补充、精选。

笔者认为,当前幼师口语教学基础部分为语音技能训练,在教学中,边鼻音、平翘舌音、前后鼻音、音变中音素的变化等内容是教学难点所在,应设法搜集充分的语音辨正训练内容。其次,要提高教学内容系统的衔接性,适时解释概念,并明晰概念的外延。再者,教材中朗读训练部分针对性不强,可适当补充普通话测试朗读内容,并将幼儿园现用教材中的诗歌欣赏内容有机插入朗读训练中。最后,在教学口语部分,结合岗位需要,可插入幼儿园教学真实案例点评及优秀案例指导材料等,并针对教学内容附上幼儿园语言活动课教材实例、教学光盘及视听媒体等。

总之,教材内容既要能帮助学生提高普通话表达水平,又能结合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重实践,强化课内外活动,弥补课堂教学不足。

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声、韵、调上,虽然普通话考核取得较好的成绩,但一般表达能力欠缺,上台发言时常出现声音发颤、语调失常、颠三倒四等语无伦次的状态。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推广普通话和一般口语表达训练有机结合,明确双重任务的重要性。

1.应注重教学中的情境性实践训练。

纵观普通话教师在课堂上的教,依然习惯于教语音知识,缺少活动安排。除了常规语音教学外,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应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特点的情境训练,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口语交际的全过程。“所谓的‘情境’,就是某种图景和情感的结合体,有‘物’有‘意’,置身其中,将激起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产生‘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冲动,从而‘情动而辞发’,滔滔而不绝”。根据以往的实践,学生较为热衷的情境口语主要包括如下几种,如:角色表演、即席发言、应聘介绍等,训练内容都是针对专业性质及人际交往中口语表达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训练。比如,在上《口语表达中心理沟通的方法》这节课时,笔者为了加强学生对沟通方法的理解掌握,设置了一个幼儿园常见情境:

一天,你批评了一个犯错误的孩子,可是这个孩子的家长却找到你说了很无理的话,比如,说你是一名没有素质的教师,批评得不公平;或者说你算干什么的,怎么能对孩子要求这么严,等等。

首先,笔者设疑:如果你是这位教师,你会怎么说?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顿时,课堂上三五成群,学生七嘴八舌,人声鼎沸,教室里洋溢着一阵阵充满激情的对话……

然后,分别让几组学生模拟角色上台表演,强调注意沟通技巧的表达……

最后,由学生对角色表演进行评论后,引导其分析沟通中的认同和调控技巧,从而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感知和概括总结……

总之,只有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进行训练指导,才能达到一举多得之效。特别是中职三年级,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训练学生会说话、会讲课。这一阶段以“即兴型口语”和“职业口语”训练为主,“试教”训练也是本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所以,创设生活化、专业化的口语情境更显得举足轻重。

2.加强课堂教学外的实践。

师范学校每周都设置口语训练课程,如推普课、晨读、晚练课等。在各种训练活动中,应提供给学生灵活多样、富于针对性的实际训练材料,并加强对学生组织者的规范性辅导,以弥补训练材料匮乏、训练方式呆板等不足。为了强化训练形式,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社团多举办语言类的活动,如演讲、故事讲述、辩论赛、语言情景剧等活动,鼓励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出现,使学生意识到普通话的学习是大势所趋。

(三)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方式、教学反馈的有效性。

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完善教学设施。

针对普通话教学的特殊需要,应通过学习或进修提升普通话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中职幼师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从客观实际出发,探索出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不断提高个人教学技能和普通话口语教学质量。同时,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音训练环境,并尝试将国家先进的智能普通话口语评测技术引进本校,积极利用电脑室开展辅助计算机普通话水平测试,尽快扭转学生测试合格率明显下降的局面。

2.丰富教学方法,巧用媒体教学。

在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形成新理念,运用新手段、新方法,并把传统的教学方法、原则与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如运用微格教室、多媒体和远程教学)相结合。

(1)探索有效的口语教学方法。

对于语音训练中重难点音的训练,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受训者讲清语音理论再做一般的示范发音和跟读训练,则显然收效甚微。如能通过语音比较法,语音强化――还原法,口部操训练法等,便能提高训练实效。

此外,学者们更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多元情境策略,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有目的地创设多种具体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及思维活动,从而获得理想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如前面所述,通过符合专业性质的现场模拟进行的实践练习,能多方位地强化学生的口语交流及应变能力。再者,亦可利用语文科目中的《阅读与写作》、《语言活动指导》课程等进行活动情境创设,借此弥补教材编排的不足,丰富训练形式,增强教师教的延伸性和学生学的主动性。

(2)巧用多媒体教学。

在当今教育教学领域中,教育者越来越广泛地关注如何有效地发挥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对于口语教学来说,教师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课堂讲解是实现不了教育目标的。如在语音教学环节,由于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理论知识在传授过程中不易被理解和接受。比如平翘舌音,单纯向学生解释其发音的生理机制,学生最终并不能理解其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如果能通过多媒体3D效果向学生展示发音部位和流程,如:图面中显示的平舌音是舌尖和上齿背接触,发翘舌音时舌尖和硬腭前部接触,并且通过不同的流程图中线形上下前后的移动,代表形成不同的发音部位,即“平、翘舌音”、“卷舌音”或“缺陷音”。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不同的发音位置,远比抽象的一般讲解效果好得多。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现代网络语音室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同时借此锻炼学生听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普通话语感。

3.提高教学反馈手段的有效性。

教学反馈是指教师利用课堂上得到的各方面信息,及时调控课堂教学,提差补漏,使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

(1)完善课程评估体系。

课程评估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测的作用,笔者认为,教学评估活动的开展既要解决评估内容的问题,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策略、课堂活动参与度等,又要考虑评估形式,如自我评估或同伴评估形式的结合,还应注重评估手段,包括如何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口语录音档案或设计相关问卷与访谈问题等。只有不断形成并完善上述评估体系,才能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达到促进其口语能力发展的目的。

(2)重视课后的教学反馈作用。

基于本课程的特殊性,课后反馈往往不够充分、不及时或缺乏多样性。课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结果的机会,这既是对学习结果的检查,又是学生交流提高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书面作业、组织交流、提问等方式进行反馈检查和巩固,如让学生课后口头概括本节课内容或概括自己本节课的感想、收获,亦可让学生就刚学过的内容提问,同伴回答,或者在故事教学章节引导学生课后复述、口头续编等。这样,不仅让学生有学习的主体感和成就感,更有利于教师及时有效进行教学部署。

总之,影响中职幼师普通话口语交际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毋庸置疑,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教学反馈的有效性在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上尤为重要。口语教学实效性研究难以立竿见影,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深入反思和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陆文君.中职幼师口语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1).

篇12

在中国,从奴隶社会开始,歌唱就成为古代重要的音乐形式,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这些都是能够吟诵的民歌。我们的汉字具有声、顿、韵、律的特点。吟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解释,第一指泛指读书,第二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和“诵”两个单独解释为,“吟”有唱、咏,声调抑扬顿挫地念,吟咏的意思,是包含音阶曲调的古代读书方法。“诵”指背诵、诵读之意,指用高低起伏的声调念,没有乐音高低之分。郭沫若先生解释吟诵为“接近于唱,也可以说是无乐谱的自由唱”,赵元任先生对于吟诵的解释为“所谓吟诗诵文,就是俗话所说的叹诗叹文章,就是拉起嗓子来把字句都唱出来”。可见,吟诵体现了诗词和音乐的完美结合。吟诵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口传文化,是基于汉诗文含义的一种中国传统音乐。吟诵传承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小练孩子们依字行腔、依义行调,以说唱的方式来读民歌、儿歌以及古典诗词文,将吟诵与音乐紧密结合。

二、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学情分析

小学低年级是指小学的一、二年级,孩子们大致年龄在6~8 岁之间,这个年龄的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正处在接受外界事物快、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且适应性最强的时期。我们在低年级音乐课中融进吟诵,就能提升学生文学、音乐、美学、朗诵等的多重素养,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三、吟诵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的应用

吟诵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是融音乐、文学、语言为一体的传统艺术形式,当今教育人士看到了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教育的深远意义,各地也兴起了国学热潮,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上加大了对吟诵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欣赏中陶冶情操,感受吟诵带来的韵律美。

(一)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吟诵曲目的选择

1.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吟诵音乐的整理和选择上,要做到贴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需求,选择容易学唱且内容熟悉的作品。那么,在选择教材上应以近体诗为主。因为相对古诗词而言,近体诗在格律方面比较规整,在吟诵的学习过程中较为简单。选择儿童较熟悉的近体诗作为教材,可以使小学生尽受其中的意境,特别是学生能背诵的近体诗。学生在理解诗词内涵的基础上学习吟诵,就能够比较快地融入感情,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吟诵已经有数千年的文明史,如此历史久远的口传艺术虽然充满了中华名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但与当展也有很大隔阂。因此,我们必须中和传统吟诵与当代儿童的接受能力,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接受能力,有原则对吟诵内容进行继承和适当的调整。比如,对顿逗的处理只保留必要的变化,在节奏节拍上适当改进,提倡自由发挥等。

(二)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吟诵语言的要求

1.汉字作为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之一,最初是图画文字,也就是能读出来的图画。普通话作为目前全国推广的标准,其声母和韵母不同的发音方法发出不同的声响,包含着不同的情韵。以普通话为基础的吟诵,保留了吟诵本身的韵味。现在国家正在推广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绝大多数学校实现了普通话教学,所以采用普通话吟诵更便于普通话的统一学习和传播。当然,我们并不排斥方言吟诵,相反我们鼓励和保护方言吟诵,在以普通话吟诵为主的前提下,可以将方言吟诵作为欣赏内容部分引入课堂。

2.吟诵的音调应建立在原有诗文诵读的基础上,“依字行腔”,并保留原有“平仄”声调的艺术特征,遵循“平长仄短”“平低仄高”或者“平高仄低”“平直仄曲”的基本规律。

3.同一格式的诗词可选择同一曲调进行套吟。传统诗词中,很多诗词的调子相似,在选择教材时,将同一格律的诗词用同一曲调进行套吟,降低学生吟诵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愉悦。

(三)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吟诵教学方法的研究

1.以传情,创设诗词意境。

抓住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多媒体教学,自作PPT动画,把声音与图画相结合。很多古诗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这是因为诗人把情感都融入对景物或者事物的描写中了。在音乐课堂中引导学生了解这种情感,就必须从渗透了“情”的景物中入手。在低年级的古诗音乐课堂尤其有效,儿童会被眼前如诗如画的画面所吸引,再加上动态的情节,就会对意境有一种具体的感知,从而自然而然被引导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景中来,为乐曲的吟诵起到重要推动的作用。比如,在学唱《枫桥夜泊》吟诵版时,先让学生随着优美的旋律观看几幅根据诗意精心挑选的图画,这些图画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体现了作者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以及对家国前途的担忧,使学生比较快地深入意境中去。

2.以韵传情,诵读经典韵味。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聆听,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打节拍来感受其韵律,并结合一些音乐知识,如速度、音高、力度、节奏,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走进吟诵音乐的同时,也感受到音乐的变化,重视学生的音乐体验,尽可能让学生在对比聆听中找到吟诵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感受吟诵的韵律美和行腔美,提高学生对吟诵的兴趣,为自己的吟诵做好思想上的准备。然后可以引导学生多欣赏几遍,并自己进行模唱。或者老师在上面示范,学生跟着老师进行模唱,通过模唱,让学生感受到吟诵与唱歌的差异,唱歌曲调固定,而吟诵曲调则随着人情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韵律更自由一些。通过不断地吟诵,来陶冶学生情操,并逐步培养其儒雅的性格。

3.把握节奏,激发学生的兴趣。

目前,很多古代诗词都谱上了曲,从而变成了学堂乐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节奏,然后在此基础上画出正确的停顿符号。一般来说,五言诗的节奏是“一二一”或者“二一二”;七言诗的节奏是“二二二一”或者“二二一二”。按照这样的节奏进行,学生会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氛就会非常活跃,学生的情绪会被点燃。比如学习吟唱《悯农》时,教师可让学生反复地进行歌曲聆听,并进行对比学习。第一遍感受曲目的情绪和情景,第二遍感受曲目的节奏和高低快慢,第三遍让学生参与打节拍,甚至于可以拍手跺脚来表达抑扬顿挫的韵律和配合不同节奏的伴奏,他们会感到非常的快乐和兴奋。然后采用师生对唱、学生接口唱等方式来巩固歌词,加强韵律感。在一遍一遍的吟诵和拍打中,让学生感受劳动人民劳作的艰辛,从而学会感恩,传承中华民族朴素节俭的美德。

总之,吟诵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应该较好纳入基础教育中,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尽早接触吟诵,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的韵律感,提升文学和音乐素养,还可以使吟诵得到传承。音乐教学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更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因此,教师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个人音乐文学素养,实现吟诵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从而丰富低年级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篇13

咬定青山不放松

在鉴赏家眼里,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往往取决于细节。大体来说,泰州教育可谓形势大好,为什么还要搞“三进”?这并非空穴来风。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孩子们对于“写好字”的意识却日益淡漠。老师们反映,在中考、高考阅卷时,卷面上错别字特别多,字迹越来越潦草,有时甚至还出现一些“火星文”,真让人看不懂。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听写生字,也要用电脑“通过拼音输入查一查”,还振振有词:“练一手好字,不如打一手快字。以后都是通过电脑、手机进行联系,就算不会写、写得丑,也没什么。”这绝非个别现象。

泰州属江淮语系和吴语系混杂的地方,即便是在泰州市4市3区内,不同市(区)的人说起方言来,也往往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宋吕银局长在县市工作时,也曾遇到上级领导来基层检查工作,基层干部不会讲普通话而导致领导听不懂的尴尬场面。

担任泰州市教育局局长后,一次宋吕银到学校调研,校长、副校长都在场。校长红着脸说:“让我们的副校长介绍工作吧!”事后才知道,校长不会说普通话,有意回避。再深入到课堂,尽管教师讲得神采飞扬,但方言大行其道。“课堂里坐着不少外来人员子女,他们能听懂吗?”宋吕银内心有一种深深的忧虑。

随着对教育的深入了解,宋吕银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端地降低了教学要求,说、写、读的基本教学要求不达标;同时,又无端地拔高了教学要求,将大量时间花费在题海战术上。自2007年10月以来,泰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实施了“减负增效提质”工程,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逐步得以控制。学生在校上课时间短了,作业少了,却出现一个苗头,不少学生走进了网吧。“推进素质教育,不能仅仅做减法和除法,还要做加法和乘法。”宋吕银说:“不能让学生无所适从,应该让孩子们跳起来,动起来,自己学起来。要让学生多读多写,丰富课外阅读,学会自主学习,快乐获取知识。”在宋吕银看来,说普通话,练书法,诵读经典,就是“一种快乐的学习,也是提升学生素质最基础、最本真的内容”。

教育局并没有急着作出决策,而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他们发现,在普通话方面,学生说得比老师好,老师普通话考试虽然已经达标,但在校内,普通话并没有真正成为校园语言,尤其是少数教师在课堂上也不用普通话;在书法方面,学校之间差距较大,同一学校班级之间,作业书写质量差距明显;在诵读方面,教师只按部就班地完成语文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阅读缺乏系统安排。

经过广泛调查和慎重研究,2010年9月底,泰州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活动的意见》,决定从2010年秋季开学起,在全市初中、小学开展“三进”活动,旨在以培养中小学生“说好话、写好字、读好书”为切入点,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水平,提高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打造泰州区域教育特色。《意见》明确指出,到2012年年底,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建成“三进”工作合格学校,其中20%以上的学校建成“三进”工作示范学校。《意见》还对“三进”工作的“时间”、“教材”、“师资”等作出具体要求。如“落实时间”,要求学校将“三进”工作纳入学校课程,每两周安排1节书法指导课和1节诵读教学课,学生课外自主时间也可以安排“三进”的有关内容。

《意见》一经下发,立即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校长和教师们觉得“三进”是好事,同时又认为是“小事一桩”,是“小题大做”。普通话天天讲,字天天写,诵读内容教材中就有,为什么还要把“三进”当作重点工作、专项工作来提出并推进?因此,不少学校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甚至有的校长认为这是一项“运动”,一阵风而已,于是采取了一种观望、等待、应付的态度。

可他们没有想到,教育局认准了的事,还真有一股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2011年5月20日,教育局召开泰州市“三进”工作推进会,会上,宋吕银慷慨陈词:“全市上下,教育部门积极推进,学校主动探索创新,‘三进’活动已全面铺开,特别是教材、课时、师资以及渗透、融合等重点、难点问题都有了校本的或者区域的解决办法。要按照‘全覆盖、常态化、创特色’的要求,将‘三进’活动引向深入。”随后,教育局下发了《泰州市“三进”工作专项督导和评估的通知》。2011年9月30日,泰州市教育局召开“三进”工作交流会。宋吕银高调地谈道:“对于‘三进’的现实意义我们不是不懂这个道理,不是不认识这个问题,而是行动得不够。有的学校不是行动得不够,而是坚持得不够,‘恒’的问题没有解决。还有的学校是坚持了,但是被动、痛苦地坚持,没有当成一种享受,没有变成一种幸福的教育。”

在紧锣密鼓的行政推动和制度推动中,泰州教育人终于形成了共识:“三进”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很好的一个抓手,是为学生成长奠基的工程。

“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好字,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三进’切口虽小,但事关学生的精神成长,带给他们的是一种素质、修养和气质。走上社会后。他将会是一个大写的人,出类拔萃的人。”宋吕银充满自信地说。

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2011年8月,《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颁布。《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时隔近20年后,教育部重提“书法教育”的重要性,重拾书法教育的优良传统,这给予一年前提出并实践“书法进课堂”的泰州教育人莫大的激励和鞭策。

此时的泰州,“书法进课堂”工作已经摸着一些门道儿。这是兴化市周庄中心小学高志坤老师的一节书法课。

师:印度总理尼赫鲁对他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优美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伸缩》这一课,用我们会发现美的眼睛来感受汉字的“伸缩”之美。

师:什么是“伸缩”?

生:一字中如果笔画出现重复,就需要进行变化,延伸一部分,收缩一部分。

师: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生:经过“伸缩”处理以后的字就能避免呆板,使字形生动美观。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徘”字的伸缩变化。)

师:谁来说说这个“徘”字什么地方用了“伸缩”的处理方法?

生甲:老师,我发现“徘”字右部6个小短横从上到下逐渐加长,上缩下伸。

生乙:我发现“徘”字双人旁的两撇上缩下伸。

生丙:我还发现“徘”字的右部“非”的两竖左短右长,左缩右伸。

生丁:我还发现“徘”字的左右两部件左窄右宽,左缩右伸。

师:同学们真聪明!大家将“徘”字的伸缩变化基本上都找出来了。经过大家的分析,我感觉到“徘”字左右高低参差,富有韵律,横画长短排列有序,左右穿插避让得当,真是美不胜收。下面我们来讨论讨论,字中伸缩有什么规律。

生:数横并列或数撇并列时(如徘、降、素)上缩下伸;左右并列时(如惟、徘、降)左缩右伸。

(教师范写“降”字。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该字的注意点。)

师:书写“降”字时我们要把刚才讨论的四种伸缩变化都注意到,即写左耳旁时要窄,竖画要略短,且要和右部有呼应之势。在书写右上部时,首撇要短促,横撇的横非常短,撇要长而舒展。捺画同样要舒展,收笔和长撇相比略略上提,要做到上部既紧凑又舒展,右下部注意向上穿插不松散。

(学生描一写一,老师巡视辅导,并给写得好的字打上红圈圈,同时给予鼓励。将写得好的进行展示后大家再写一个。学生试写“徘”字,集体评价。)

师:同学们,刚才“降”字大多数都写得不错,下面我们自己试着来写“徘”字,也是描一写一,同样我们要把“徘”字的几处注意点注意到,使它富有节奏感。(写好后学生同桌互评,将写得好的进行展示,也找两本有典型缺点的书写本进行展示,并指出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扶到放,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伸缩美。通过背景音乐的烘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范写过程是一个优雅的、值得享受的过程,激发了学生书写的欲望,让学生沉浸在宁静、闲适的氛围中,享受书写带来的快乐。

高志坤老师是一位书法爱好者。原来,他自己书法写得漂亮,但对于怎么教学生,却苦于找不到对策。兴化市教育局小教科科长何伟俊原为语文教研员,他深入周庄小学,和高志坤等一帮书法爱好者一起研究,并申报了江苏省级课题“写字教学与书法教育有效策略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提高。“书法课,教师教什么呢?我们摸索出,一要教运笔,笔拿在手上,点横撇捺是怎么写出来的,如果教师不指导,学生写出的字就是硬邦邦的‘火柴棍’;教了如何运笔,他就知道轻重快慢粗细,他写出来的字就有了生命的灵动;二要教笔画的写法;三要教偏旁;四要教汉字结构。”何伟俊颇有心得。

早在1994年,靖江市城东小学就成为中国教育学会书法研究会“全国书法实验学校”。“三进”工作开展之前,学校一直注重写字技能教育,还编写了校本教材《100个关键字的书写》。“三进”工作开展后,学校开始思考“如何让写字教学走向写字教育”。“教育的着眼点应该是人的发展,从技能到素养和做人,我们总结为:严谨踏实写好字,一笔一画写好人。”校长朱俊杰说。在长期的书法教育实践中,城东小学的老师们认识到,书法对培养孩子严谨、踏实的态度,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意志,高雅的审美情趣,具有很大促进作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比较差,学校提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准备写毛笔字的笔墨纸砚。多年来,城东小学的孩子们一直坚持春节期间义务为社区居民写春联,笔墨纸砚都是孩子们自己准备,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

开展书法教育,离不开一支师资队伍。一开始,学校通过行政强行规定,所有教师每星期必须完成“一三五工程”,即认真书写100个毛笔字、300个粉笔字、500个钢笔字。起初,老师们有畏难情绪,“教学任务这么重,让书法爱好者练就可以了,何必让我们每个人都练毛笔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语文老师朱志明,专门研究硬笔字的教学,正是他,将自己多年写字教学的经验和思考整理成《100个关键字的书写》著作,确定为学校校本教材,并获得江苏省首批基础教育改革成果特等奖。如今他又开始研究“120个行楷字的书写”。语文老师龚尽冬,擅长毛笔字,天天坚持练习。他喜欢读书,对中国历史文化比较熟悉。语文老师郑彬,工作再忙,每天坚持三四个小时练书法,如今已是江苏省书法协会会员。在他们的带领下,学校45岁以内的所有老师,每天放学后都会自觉留在学校读书、练字1个小时。老师们从书法和读书中尝到了甜头,他们自觉意识到,教会小孩子写字是自己的一项使命。城东小学的书法教育逐渐蔚成风气,还带动了学校周边笔墨纸砚商业的发展。

书法教育需要持之以恒,正如美国诗人P.C.库利治所说,世界上没有什么能代替坚持!朱俊杰说:“书法进课堂,离不开文化积淀。大凡书法家,他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电脑网络游戏风靡社会的今天,这里的孩子却把每天的写字当成了最大的精神享受。“走出我们学校后,孩子们的书法情结也已经解不开了。即便在高三,他们每天不写50个字就觉得很失落。”朱俊杰说。

作为靖江市书法教育龙头学校,靖江教育局教研室每年都要组织学校到城东小学进行书法教学观摩活动。其间,学校每个孩子的书法作品都要展示在校园里,让前来参观的老师观摩、体会。这无形之中对孩子们是一种特别的激励。

为调动孩子们参与书法的积极性,教研室还模仿围棋段位评定,自创了一套书法段位评定细则。细则依据课标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书写要求和书法、写字本身的技能技巧来确定,分为九段。如一段的孩子要求坐姿和握笔姿势达到基本规范,点横撇捺等基本笔画要规范等。中级水平要求书写规范,而且要美观。九段是最高级,要求书写端庄、规范、匀称、美观,而且要达到一定的速度。一至三段是初级,不发证书;四段以上的孩子可以获得段位证牌,称为“书写能手”,八段九段的孩子称作“小小书法家”。“别小瞧这个小证牌,一旦获得,孩子们便爱不释手,他们上学放学时都会戴在胸前,扬眉吐气,连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要压在枕头下。”教研室副主任刘振铭笑呵呵地说道,“为了获得更高级别的段位,孩子们‘不须扬鞭自奋蹄’,勤学苦练,劲头可足了。”书法训练,其实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书写技能技巧迁移运用在日常书写中。教研室要求学校在日常的作文批改中把“书写分”单列,书写好,可以加分。如今,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也采用了靖江的段位评定细则。

“三进”以来,泰兴市古溪小学专门添置了42张写字临摹台,让学生午休时间练写毛笔字。每天中午,临摹台前总是人头攒动。学校明确提出“写好字、育好人”的理念,每学期在全校海选写字佼佼者书写这6个大字,放大并张贴于学校综合楼前。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的徐刚本是一个沉默寡言、不善言谈的英语老师。“三进”活动开展后,徐刚老师的书法特长有了用武之地,学校专门为其成立了“徐刚工作室”,引领全校书法教学,师生的练习热情空前高涨。教师中涌现了王涛、丁鸿儒、耿虎等一大批书法好手。整个泰兴市分区域开展的师生书法比赛异常活跃。让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

一天下午放学后,靖江马桥小学的朱炳林正在学校批改作业,突然听到校门口传来阵阵吵闹声。他放下笔,走到门口一看,一群人正围着几个老师大声嚷嚷:“我们的孩子就是听不懂嘛,怎么办?”原来这些人是外地务工人员家长,他们的孩子进入马桥小学读书后,普遍反映听不懂老师讲课,没法和同学交流。语言差异,成为外地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当地的巨大障碍。

这是多年前发生的事情,如今,朱炳林已成为马桥小学的副校长,但这一幕至今仍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中。“这种情况在泰州并非偶然现象,说明在人才流动迅速的时代,讲普通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朱炳林说。在推广和使用普通话这个命题面前,学校责无旁贷。

李华是泰州市寺巷中心小学的教师,他是在考人泰州师范后,才首次接触到普通话的。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发音深深吸引了李华,但是泰州人学普通话、讲普通话有许多困难。对于从小到大一直讲方言的泰州当地人而言,学习普通话无异于学习一门外语。为了练就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李华坚持每天听广播,大声朗诵,刻苦练习。虽然仍有个别词语说得不太标准,但李华的普通话在班里算是最好的。

毕业后分配到农村学校教书,李华仍然没有放弃使用普通话。作为当时全校唯一一个用普通话上课、与学生交流的老师,他显得很“另类”,师生还给他贴上了一个标签——“普通话老师”。对于这个称谓,李华把它看作别人对自己的欣赏。

因为对普通话的执著,李华是学校最早一批取得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的教师,不久又获得推荐,参加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培训。一年后,李华通过测试,正式成为江苏省普通话测试员。作为当时50名省级测试员之一,李华自己觉得非常光荣。但是,他的工作做起来却并不顺手,只能“偷偷摸摸”地行使普通话测试员的主要职责:推广普通话和参与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你这个小伙子真奇怪,没事总让我们说普通话。乡音难改,我们年纪大了,怕是学不好了。”每当李华宣传普通话的好处,倡导使用普通话时,其他教师总能找到推托的理由。“用普通话上课勉强还可以,跟学生交流不行,说着别扭。”年轻教师这样回答。普通话的推广需要语言氛围,单独靠一个人的力量,无异于蚍蜉撼大树。对于测试工作,李华也有很多无奈。更多的时候,他只能以家庭事由为借口向学校领导请假参加测试工作,只因这项工作并非自己本职工作范围内的。

事情转机来自于泰州市“三进”工作的展开。市教育局出台了一个规定: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教师必须取得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因为“幼儿和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孩子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候教师的影响尤其重要。”宋吕银对记者说。一时间,泰州市教师掀起了学普通话、用普通话的热潮。只有教师讲普通话,才能影响学生,进而影响家长和社会。

其实,绝大多数教师的普通话都不是零基础,师范教育中都接受过普通话培训。刚进人工作岗位时,多数教师还能坚持用普通话上课,但在纯方言氛围中,普通话的“存活率”很低。没过几年,方言在交流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很多人逐渐忘记了普通话的发音。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练习,参加普通话考级成为广大教师的首要选择。于是,李华成了“香饽饽”。

“李老师,请你抽时间去给我们学校的老师培训普通话吧!”“李老师,请教一个问题,‘幼儿园’的‘幼’是发ou还是e呀?”在学说普通话的热潮中,李华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不仅可以光明正大地宣传普通话,而且可以理直气壮地跟学校领导请假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学校非常支持他的工作,因为拥有一位省级普通话测试员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最先受益的是本校教师。

漆老师跟李华搭班,教四年级数学。在李华的影响下,学生们都能使用普通话交流。有时候,漆老师觉得,学生的普通话说得比自己还好。按理说,高年级数学老师的普通话等级只要达到二级乙等就可以,但是漆老师不这么认为:“我跟李华搭班,他的普通话那么好,如果我的普通话太差,那学生怎么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漆老师参加了普通话水平测试,但考试结果是二级乙等。漆老师认为自己的普通话说得还不错,怎么没达到二级甲等呢?她想不明白,找到李华询问原因。“咱们学校学习普通话的氛围这么浓,你又是测试员,你帮我辅导辅导,我也要考个二级甲等。”漆老师跟李华说。听漆老师读了一些词语和句子之后,李华找到了原因:“你朗读字、词时,发音基本都准确,但是一说句子时,一些不正确的发音习惯不由自主地就冒了出来,普通话不是用来‘考试’的,而是用来‘说’的。”漆老师恍然大悟。

她是个不服输的人,既然找到了问题所在,她开始更有针对性的训练。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讲课内容,反复听,寻找不标准的发音。她还坚持在办公室说普通话,请年轻教师随时纠正自己的发音错误。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再一次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时,她考了89分,属于二级甲等的高分。

漆老师的故事并非个例,泰州市“三进”工作推开之后,每一所校园里,师师、师生、生生交流都坚持使用普通话。课堂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听不懂教师讲课、同学说话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于诵读中积淀素养

2010年暑假,张晓骊第一次踏入兴化市大邹中心小学的时候,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悲壮感。这所学校位于泰州市最北端,是一所薄弱的农村学校。全校60多名教师没有一名县市级骨干教师,没有一项科研课题,没开展过一次面向全市的教研活动……张晓骊是带着任务来到这所学校的,作为新任校长,他要改变学校的现状。然而,他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把握。

当时,恰逢“三进”工作开展,张晓骊意识到,这可是一个改变学校的机会。他带着一种激动的心情向教师们传达了这一消息,然而教师们的反应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这种活动就是在城区树几个典型,‘春风不度玉门关’,这股风是刮不到我们这种地方的!”“我们何苦费劲折腾呢?”从这些“酸溜溜”的话语中,张晓骊听出了其中的无奈。看着教师们垂头丧气的表情,他的内心反而坚定起来。他的想法已不再是单纯地完成任务,而是要想方设法让这所学校的教师们扬眉吐气、充满自信。

要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必须从其自身的特色和资源人手。兴化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地,被称为“小说之乡”。学校所在地大邹,古称“双溪”,旧时为兴化十大镇之一,大邹的老城小巷中,走出了郑板桥、刘熙载等古代先贤以及房干森、费宗波等一批当代文人墨客。在几百年来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大邹中心小学也有一大批爱好文学的教师。何不把教师对文学的热爱与“三进”工作结合起来呢?张晓骊一下子找到了突破口——就从文学诵读开始。

在张晓骊的倡导下,一些教师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兴化当代名家的作品,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扩充学生的阅读量。没想到,学生对于这些本土作家的文学作品,兴趣十足,张晓骊又生出了一个新主意:编一本校本诵读教材,把教师的个体动作变成学校的常规动作,让诵读进教材、进课表。

编教材?这是这所学校的教师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就凭我们这些人能编教材?”教师的疑问并非没有道理,编写教材可不是简单的事情,从课程目标的确定,到结构设置、材料选择、实施与评价、经费保障等,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尽管困难重重,但张晓骊依然选择一往无前。在张晓骊的鼓舞下,一批有干劲儿、爱好文学的教师成为教材编写人员。他们广泛搜集资料,从几十位兴化籍作家的作品中精心挑选,分为低中高3个年级读本,分别以童诗、童话和散文为主题。3个读本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在试用过程中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历经大半年时间,校本教材《遥远的双溪》终于编制完成。这打破了这所学校从来没有校本教材的尴尬局面。这套校本教材还引起当地政府的关注,他们认为对于提升地方文化品位有积极意义,主动出资编印发放给学生,并成为政府部门馈赠来宾的礼品。

校本教材的编印引起了一系列积极的反响,远远超出教师们的预料。以此为突破口,学校“三进”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每天大课间3分钟集体诵读、午间15分钟“兴化作家作品”广播、每月一次诵读展示活动,孩子们诵着、读着、笑着,脸上绽放出了幸福的光彩。同时,诵读也带动了普通话、写字练习。

而张晓骊还有进一步的打算,以诵读的科研化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以诵读为主题,学校先后承办了泰州市名师送教活动、兴化市“三进”工作诵读现场观摩会、大邹学区青年教师乡土教材诵读研讨等活动,借助同课异构、现场讲评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这种氛围影响下,青年教师成立了读书班,间周进行诵读体会交流,读书、学习的种子深深植入每个教师的心灵。

全覆盖的“三进”工作让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小学弥补了教育科研、课程管理的空白,华丽转身,成为首批泰州市“三进”工作特色学校。“这不代表我们做得最好,而是因为我们在薄弱的基础上作出了一定的成效,在这种思路引导下,将来我们会做得更好。”张晓骊还有更远大的目标。

不仅仅是薄弱校,一些当地名校也在“三进”工作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高港实验小学是当地响当当的名校,社会声誉好,师资力量强。学校一贯重视诵读工作,但是做法比较简单——课外阅读,学生阅读的数量、成效都不好控制。怎么改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校长叶红。

在一次随堂听课中,叶红发现了问题。语文老师按照学习生字、熟读课文、段落分析等步骤按部就班地上课,这时,有个学生嘟嚷了一句:“这几个字我们早就认识了,老师还讲?”上课的老师没有听见,但叶红却听得清清楚楚。她没有放过这个细节,深入调研后发现,全校多数的语文课堂都存在这种情况。

“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情况,很多时候就是在做无用之功。”叶红说。原来几年前,学校就开展了“科学认读”实验,学生的识字量远超课标要求。对于学生已认识的“生字”,教师却还在反复讲解,其实这部分时间完全可以节省出来。在与教师商议之后,高港实验小学提出了一项大胆的措施:整合课时,大量阅读。“语文素养不是讲出来的,是读出来的。”叶红信心坚定。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高港实验小学的举措与“三进”工作不谋而合。整合课时之后,节省出来的时间全部用于诵读。学校将拓展的阅读篇目有计划地纳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广泛阅读书籍和勤于积累的习惯,积淀文化底蕴。此外,学校还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规定适当的阅读量。这些措施实施之后,学生6年的课外阅读量由课标规定的145万字提高到了300万字。

泰州市实验小学实践“最是书香能致远”的办学理念,在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的同时,先后邀请金波、王一梅等儿童文学作家走进校园。“大作家、小读者”共享经典美文,使得孩子们越来越爱读、越来越乐读、越来越美读。姜堰市第四中学利用每节语文课前3分钟“诵名言、对警句”的活动已坚持3年。姜堰市教研室副主任沙华中认为,学生深厚的文学素养积淀与学校多年坚持扩大课外阅读量不无关系。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朗朗上口的古诗词配上优美的音乐,由充满童真的孩子声情并茂地齐声诵读,孩子们或温婉或激昂的朗读引来与会者阵阵掌声;旁边的一群孩子正在端坐书写,他们书写的硬笔、软笔等作品或遒劲有力或清新俊逸,令人赏心悦目。这是2012年3月泰州市举行的“三进”工作现场会的场景。“诵读是以阅读为基础,以朗诵为形式,主要目的是在培养学生诵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万琳说。

在“三进”中成就自我

在靖江市外国语学校刚宣布启动“三进”工作的时候,刘艳有些费解:“说话、写字、诵读,这些不就是我们教师干的活儿吗?干吗还要推进?”刘艳的想法代表了一批教师的疑惑,他们不理解教育局的做法,认为“多此一举”。

但刘艳没有止步于自己的想法,她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解决疑惑。刘艳突然想到了学生的作业本。每次批改学生的作业,她都非常头疼,不仅字写得歪七扭八,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符号,学生还笑嘻嘻地称之为“火星文”。可是仔细想想,这能怨学生吗?作为语文老师,除了在讲解生字的时候讲讲笔画顺序,自己从没有专门给学生讲解过笔画的写法、字体的间架结构等知识。从这个角度讲,普通话和诵读也存在工作开展不彻底的问题。

刘艳突然明白了,“三进”不仅是“进入”,更是有“进一步”的意思,将普通话、写字、诵读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随后,刘艳将自己的想法发表在学校网络论坛上,引来大批跟帖。“原本,我觉得‘三进’是多了一项负担,听刘老师这么一分析,就清楚了。”“看来‘三进’不仅必要,而且是必需的工作啊!’''

认识上的改变带来行动上的突破。刘艳没让三项工作变成负担,而是巧妙地与学生的课业、学业结合起来,让三项工作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她从小处做起,在班里每天坚持举行“3个3分钟活动”:晨读3分钟、课前3分钟、练字3分钟。“我今天推荐的词语是‘翩跹’,这个词的意思是……”在晨读3分钟的时候,学生可以向大家推荐好词,还可以推荐成语、歇后语等。能向别人推荐一个新的词语,学生们都非常自豪。语文课前3分钟是诵读小诗的时间,“你是一只小狐狸,聪明有心计。从乌鸦嘴里骗肉吃,多么可爱的主意……”这些小诗朗朗上口,易读易记。对于练字,刘艳从不贪多,每天3分钟,学生工工整整地临摹4排字就可以。别小看这每天短短的3个3分钟,日积月累,效果明显。学生们的词汇量大大丰富,语感也得到了提升,而且在学校组织的写字评比中,他们班的成绩也名列前茅。

孩子们说普通话、读书、写字的兴趣浓厚了,每天都在比谁又学到了一个新词,可是这种相互比较的风气逐渐蔓延到生活中,慢慢地,他们开始攀比谁的书包好,谁的文具盒贵。如何把这种不良的攀比习气引导到正途上来?刘艳又动了一番脑筋。

她在班里发起了“评选藏书小明星”活动,每个学生都领到一张表格,在上面填写家里藏书的数量和种类。表格收上来之后,刘艳大吃一惊,有的学生填了2000本,有的学生填了1000本,“你们可别吹牛,老师可要调查的。”刘艳随后发给学生一张跟踪调查表,要求家长签字、居委会证明,并要用照片加以证实。这么一来,学生纷纷来找刘艳:“刘老师,我家的藏书数量需要改一改。”最终,评比结果揭晓后,藏书最多的学生共有500本书,他是班级公认词汇小达人、作文小达人,“你们家那么多书啊!怪不得你每次都有新词推荐给我们呢!”“回家我也让爸爸妈妈多买书看。”这项活动也刺激了家里藏书少的家长:“刘老师,太惭愧了,今后我们一定多买书,多读书。”不用刘艳多说,学生们开始以藏书、读书为荣,班级风气逐步扭转。

刘艳发起的这项活动得到了学校的响应,得以在全校范围开展。“这可以给家长一个正确的引导,也可以把‘三进’工作拓展到家庭,扩大了辐射面。”靖江外国语学校的校长缪明灿说。在刘艳等一批教师的努力之下,靖江外国语学校被评为泰州市首批“三进”工作示范学校。

“三进”工作不仅激活了学校发展的内驱力,也激发了教师的智慧,让他们在更大的平台上发挥聪明才智,有创意地开展工作。

一天自习课上,兴化市实验小学的顾文艳无意中走到一个学生身边,学生看到老师来了,赶紧把一个本子塞到了抽屉里。“藏什么呀?难道是私人日记,不能让老师看?”顾文艳带班一向宽松,时不时会和学生开个玩笑。学生笑笑没有说话,同桌替他说出了原因:“老师,不是日记,是他创作的长篇小说。”顾文艳有点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四年级的孩子能创作长篇小说?“真的,老师,咱们班好多同学在写小说呢!”这引起了顾文艳的兴趣,她想看看班里到底有多少孩子在写小说。“正在写小说的同学请举手。”学生们自豪地举起了手。顾文艳仔细数了数,竟然有20多人。这让顾文艳又惊又喜,一股幸福感油然而生。之所以能出现今天的效果,这与顾文艳坚持开展诵读儿童诗密不可分,其中的灵感来自于她的儿子。

有一次,她带儿子出去玩,儿子突然说:“天是云的家,云是雨的家。为什么会下雨?雨宝宝要出来玩。”顾文艳听后觉得很新奇,便问儿子:“这是幼儿园阿姨教给你的新儿歌吗?”“不是啊,是我自己想的。”顾文艳惊讶于孩子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孩子天生就是诗人,我们应该保护孩子这种诗性的语言。”有没有一种适合儿童吟诵、欣赏、阅读的诗歌呢?反复寻找之中,儿童诗进入顾文艳的视线。

在“三进”工作中,兴化市实验小学非常重视诵读活动,但也尊重教师的个性,在统一规定的诵读材料之外,允许教师有“自选动作”。顾文艳把儿童诗作为主要诵读素材,因为儿童诗“离孩子最近”。

“风跑得直喘气

向大家报告消息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花朵站在枝头上

看不见春天

就踮起脚尖,急着找

春天在哪里……”

每天早上,顾文艳都要带领孩子们读一首儿童诗,和孩子们一起徜徉在儿童唯美的世界中。因为内容、语言、想象都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孩子们对儿童诗的喜爱超乎寻常。有时候,孩子们闹腾得厉害,顾文艳会佯装生气,“要挟”孩子们:“如果你们淘气,顾老师就不读儿童诗了!”学生们一听急了:“老师,一定要读,我们会好好表现的。”

随着诵读量的增加,顾文艳惊喜地发现,孩子们说出来的话越来越有诗意。一天,一个孩子跟顾文艳说:“顾老师,你知道吗,我睡觉的时候,只关门,从来不关窗,不拉窗帘。”“为什么呀?”顾文艳问道。“我怕月光进不来。”多美的意境啊,这不就是一首诗吗?

“夜晚睡觉

我从不关窗

我怕月光进不来”

顾文艳把这首小诗寄给了《中国童诗》杂志,竟然发表了,孩子们朗诵、创作童诗的热情越来越高了。顾文艳在教室后面专门设置了一个“童诗专栏”,每当孩子们说出有诗意的语言,顾文艳就鼓励他们写成童诗,贴在“童诗专栏”中,并择优投给各种报刊。顾文艳的做法鼓励了孩子创作的热情,随着年级升高,他们的创作体裁也转向了小说领域。

长期的坚持结出了累累硕果,顾文艳和她的学生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了大量儿童诗,她在童诗教学方面的成果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多次在兴化市开设儿童诗诵读、创作示范课,被冠以“泰州童诗第一人”的雅称。此外,她主持的省级课题“儿童诗阅读欣赏与创作的探索与实践”也顺利立项。“‘三进’工作不仅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成就了我们。”顾文艳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