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五年级上册学习计划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五年级上册学习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五年级上册学习计划

篇1

        二、各单元复习目标与措施:

        1、小数的乘法与除法:

        进一步巩固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结合具体情境,根据数量关系,综合运用小数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让学生根据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要重点复习计算中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然后复习用小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到理解数量关系,运用运算定律、求结果的近似数,要引导学生灵活选择解题策略,根据实际需要处理运算结果。

        2、简易方程:

        要结合等式的性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解方程的方法。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复习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确定未知数,列出方程,同时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出形式不同的方程,以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1)、复习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一个数的平方的意义和写法。

        (2)、借助等式的性质理解解方程的原理,提高解方程的技能。

        (3)、引导学生抓住题中的数量间最基本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3、多边形的面积:

        重点复习多边形的面积的计算。记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培养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4、观察物体:

篇2

教材主要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电子邮件使用、制作网页、学科整合内容

电子邮件使用可以考虑构建校园Email服务器,便于使用和维护;

制作网页也可把学生制作的内容到校内的服务器上,“所见即所得”,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功感。

学科整合内容,有个别例子不适合教学实际,可以参考改进,使用适合本校实际的内容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

一、学会申请和使用电子邮件,发送电子贺卡;初步掌握电子邮件软件outlook express的使用。

二、初步学会使用FrontPage2000—20XX来制作简单的网页和个人网站。

三、初步掌握“计算机工具论”,利用电脑来解决平时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把计算机看作是一种工具,形成“学会学习”的理念。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

四、教学措施

1、主要以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动手实践、教师评析的方法参与教学。

2、运用多媒体教学,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3、运用网络教学,发挥学校网络的作用。

4、采用新颖的课程整合思维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注重利用机会,开展学生的道德教育,关注学生人文思想的发展。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起讫

日期 单元及总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篇3

1.争取7月份完成语、数、英三门课的暑假作业本。

2.抄写语文四年级下册与五年级上册第一至第三单元的日积月累等词语。

3.预习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开始的课文。

4.预习五年级上册数学相关内容。

5.复习三四年级的英语课程,跟读磁带并听写有关单词。

6.让爸爸妈妈给我买几本好书,每天抽一小时读读,并摘录好词佳句写好读后感。

7.写暑假日记一本,作文10篇,读后感5篇,并多练钢笔字。

第二,生活计划,具体如下:

1.合理安排好生活作息时间,每天要早起,不睡懒觉。早上7:30起床,中午饭后必须睡一会午觉,这样下午就会有精神,晚上9:00睡觉。

2.每天为父母做几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扫扫地,给父母捶捶背,帮父母买点东西等等。

3.要每天锻炼身体,坚持跑步,晚上去公园学溜冰。每个星期去游泳馆学游泳二次。

4.在假期中注意安全,没有家人陪同,不单独下河游泳,不单独骑自行车。跟人接触要有礼貌。

5.让爸爸妈妈有时间带我去旅游。

篇4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是围绕单元主题编排学习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单元主题的作用,上好单元通读课,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单元通读课是学习的主线

1.每个单元一个主题。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册八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中华传统文化”,《孔子拜师》《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语文园地五》都是围绕“中华传统文化”这个主题选编的。

2.单元之间相互关联。四年级上册的八个单元主题各自独立,但又相互关联。“自然奇观”为“世界遗产”做了铺垫,“观察和发现”为“科技创造的奇迹”做了引导。

3.潜在信息非常丰富。各个单元围绕单元主题选编的课文体裁各异,涉及古今中外和各个方面,使学生的阅读面更为开阔,接收的信息量更为丰富。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伯牙绝弦》《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都是围绕主题“艺术的魅力”选编的。学生在学习了课文后,能够激起了解课本以外知识的强烈愿望。

4.在口头、书面表达方面的指导作用。课文是学生模仿表达的范例。围绕主题从不同角度选编课文的方法,潜移默化地教会了学生表达时如何选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是“父母的爱”,单元学习重点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的爱。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父母的爱”;《口语交际・习作六》安排了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的口语交际和作文;《回顾・拓展六》 中的“交流平台”安排了本单元课文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三个句子,让学生体会单元学习的重点;“课外书屋”安排了世界著名漫画集《父与子》的选图。这些都在选材和方法上对学生进行了具体的指导。

这样的编排为单元的整体学习提供了教学的可行性;单元通读课把语文教学的重点从“篇”转到“单元”,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单元通读课是学习的钥匙

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具体步骤:

(一)谈话导课:爸爸妈妈爱你吗?说一说。

(二)进行单元通读。

1.学习导语。在导语中找出单元主题、单元学习重点,理清本单元的脉络,感知单元主题的思想内涵,单元重点是要求掌握的写作方法。

(1)读导语,展示观点,小组讨论归纳,确定单元主题是父母的爱;从导语中勾画出单元学习重点: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2)板书单元主题、单元学习重点。

2.找一找单元内容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具体感受同一主题可用不同的事例、不同的方法表达。

(1)课文。读单元主题,找一找每篇课文中体现了“父母之爱”的词、句、段,再读一读这些词、句、段,加深记忆;说一说每篇课文与“父母之爱”的联系,感知每篇课文围绕单元主题选用了哪些事例进行写作;说一说你最喜欢的课文,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2)口语交际。为学生的口语表达做好提示和准备。读口语交际的要求,知道围绕主题“父母的爱”进行口语交流;明确要收集体现“父母的爱”的资料准备在全班交流。

(3)习作六。为作文进行选材角度和写作方法做准备。读提示语,自己说一说写作主题;根据题目《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想一想写作内容。

(4)回顾拓展六。“交流平台”的三个句子,强调了单元学习重点,自己再找一找课文中类似的句子加以学习体会。

“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和“课外书屋”漫画集《父与子》的选图都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表现了单元主题,让学生明白父母之爱的丰富内涵。

3.质疑问难。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梳理出学习的重难点,在课文具体学习中加以解决。

(1)有什么问题是自己解决的?

(2)有什么问题是自己没有解决的?

(3)交流收获,提出疑惑,并互动解决。未解决的问题梳理记录,留在后面的学习中解决。

4.制订学习计划。通过制订计划,培养学生自学、合作的能力。

篇5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111-02

一、问题提出

现如今,农村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费时、低效现象:这固然有教师底子薄、基础差、负担重等原因,但大部分农村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良好语言环境,却是主要原因。儿童因发展特殊性,在情感方面更需老师的理解呵护。他们性格活泼、开朗、模仿性很强,对英语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也因刚刚接触到英语,很容易因难学而产生厌倦心理,甚至抵触这门学科。因此,排除影响学生学好英语的负面情感因素,施以积极的正面情感因素,意义重大。

二、理论基础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80%取决于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美国语言教育学家斯蒂芬·克拉申认为情感因素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学习。学习英语首先必须有大量的、被学生理解、接受、认识的语言输入,还必须有大量可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个性特征等都将直接影响他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

信息论指出,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的过程,表现在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输出等方面。所以,一个人在学习中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会直接影响到接受、处理、输出信息的质量。

英语课标指出:“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标准解读指出:“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影响学习潜力的发挥。如果学习者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那么再好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也无济于事。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愉快、惊喜等就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兴趣、自信心、动机等积极的情感因素,对小学英语教学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自觉、主动地关注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三、具体措施

1。创设好氛围,弘扬美好情感。真实的教学情境能够在促进体验语言环境,愉悦地接受输入的大量英语新知的同时,形成一种正能量,让学生用心灵去感受、品味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如学习PEP五年级上册Unit6 Nature park,课前,搜集与家乡有关的资料:承德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有最大皇家园林避暑山庄、世界最大的千手千眼佛、壮丽的小布达拉宫……课上,大家争先恐后地介绍:I like my city。 The water is clean。 The air is fresh。 The sky is blue。 The building is great……。同学们满脸自豪:家乡这么美,我们为生长在这么美丽的城市而骄傲,可我们该怎样保护家乡的美丽环境?笔者启发同学们描述在避暑山庄等地游玩时看到旳一些文明和不文明行为。学生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尤其对不文明行为感到特别气愤。周末回家主动地呼吁家长、朋友及周围人,遵守社会公德、爱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2。挖掘情感点,渲染积极情感。小学英语教材中蕴含的积极情感因素形式多样、非常丰富,也很贴近学生的生活。

(1)挖掘教材养成的教育点。如学习PEP五年级下册Unit 5 Look at the Monkeys,教育学生保护动物、森林和环境;学习PEP五年级下册Unit6 A Field Trip,教育学生保护文物、名胜和古迹;学习PEP五年级下册Unit4 What Are You Doing,引导学生积极进取,惜时好学;学习PEP2014新版六年级上册Unit2 Ways to go to school,让大家说说交通规则以及公路上出现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对其进行公德教育;PEP五年级下册Unit2 My favorite season中的Festivals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收集节日资料,介绍所熟悉的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习俗的差异性,学会尊重他人的交往。

(2)挖掘教材的美德训练点。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点滴中引领着学生走向宽阔舞台,而舞台剧中的每一个小插曲,教育意义都很重大。笔者教学西方文化时,充分融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如PEP五年级上册了解文化Mother’s Day 时,让每人用不同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给妈妈做一张卡片,替妈妈叠一次被子,为妈妈洗一次脚等,找到和妈妈正确的情感沟通方式,使对妈妈的爱得以升华。此外,笔者还利用一切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节日,如教师节、父亲节、感恩节等,用多种方式表达亲情。

3。关注学困生,铺就均衡机会。

(1)用爱擦亮学困生的眼睛。学困生是个特殊群体,本身自卑、外界压力使他们敏感、悲观,教师的关爱会给他们带来阳光和温暖。在英语课上,笔者尽量多给他们机会,把一些简单的题留给他们来做,让他们进行重复性问答,每次回答后笔者都作出特别惊喜的表情:You are so great! You are a clever boy/girl! 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紧紧地握住他们颤抖的小手。渐渐的,他们不再紧张、羞怯。一天,在讲到My Family 时,笔者竟看到了小川高高举起的小手:I love my mother! I love my father! I Love my family! 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看见小川眼中闪着激动的泪花。这样,在课堂上,学困生不再觉得“特别”,满足感、自信感也同样发自于他们的内心。

(2)用心倾听学困生的声音。学困生尽管情感脆弱,但内心世界很丰富,也特别需要鼓励与赞赏。在教学中,每学期笔者都会为他们量身定做学习计划。如六年级一单元学习计划,见表1。

笔者每天都相机掌握他们的完成情况,如果完成得好,下周就适当加些新单词;如果不太好,就采用别的方法进行巩固,通过“滚雪球”让学困生也有成就感。

4。用力课堂外,拓宽学习渠道。

(1)利用校园环境学习。由于学校是寄宿小学,学生每周吃喝拉撒睡都在校园,教师在教授学生英语知识的同时,也担负着培养好习惯的重任,这给英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环境。如PEP四年级下册Good to know的学习,为了学得不枯燥,更深刻地领会文明行为带给校园生活的美好,笔者让学生说一说在餐厅、图书馆、专门教室、楼道等处见到的一些不文明现象,讨论一下该怎么做,并尝试用Don’t…进行解释说明,在业余时间收集标志用于课堂展示。大家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如No smoking。NO parking。Keep off the grass。Be quiet…还把不认识的单词记在本上,查阅网络词库或英语字典,再弄不明白的就拿到组内交流,实在解决不了的请教英语老师。

(2)利用学科社团学习。组建英语社团,既是对课堂学习效果一种有效的巩固、提高,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如五年级社团每周讨论一个新话题“我们长大了”:向小组同学介绍,我们能做些什么,怎么能做好。本周社团活动前,要求学生先做后说:I’m helpful,I can do the dishes,I can make the bed……如英语课本剧社团,让他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小学生的童年总是伴随着动漫度过的,很多经典的动漫是他们永不磨灭的记忆。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像大家喜欢的《白雪公主》,他们用心去演绎善与恶,最终明白:人不只是外表美丽就好,心灵美才最重要。还有《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使他们懂得人不可贪得无厌,知足常乐才最幸福。这些自编自导的英语课本剧,不仅使同学们练了口,练了表达,记住了一些经典台词,还陶冶了他们的情操,美化了他们的心灵。

5。采用激励法,引兴趣到平时。

(1)作业评价。笔者每次审阅学生的作业,都及时评价“You did very well!”“Come on!”等,或画个小笑脸,小“奖”字;或小笑脸变大笑脸,小“奖”变大“奖”,累计叠加,积少成多。同时,及时与家长沟通信息,尤其是周末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这很重要。周一课上及时分类评价,学生就会既感到惊讶也很欣喜,对学习英语充满了快乐感。

(2)学有标杆。榜样是照耀学生成长的一面镜子,英语教学注重每个细节,多给学生开口机会,认真倾听发言,尊重每个学生的观点和意见,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就不会枯燥。每一次学生表现好的时候说 “Congratulations!”就会看到他们喜悦的眼神;和他们目光相遇时,一句“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就会看到他们兴奋的表情;天气变冷时,一句“It’s so cold,put on your sweater/jacket。就会看到他们惊喜的目光;交作业时,一句“Thank you。”就会看到他们真诚的微笑……

篇6

从2011年7月起,按照教育部工作部署,教材编写组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为依据,对教材进行了认真修订。修订后的教材先后于2012年4月和2013年4月经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并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统一改名为“英语”。

下面,就师生对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评价、教材修订的要求和重点,以及修订后的小学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单元板块及主要特点,作一简要说明。

一、对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评价

师生对教材的评价,总的来说,是比较好的。他们认为,这套教材主要有以下优点:

第一,遵循现代语言教学的理念,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思路,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有机结合起来,强调整合优化,突出整体感悟,体现灵活开放,有利于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获得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第二,遵照儿童认知规律,以主要人物为中心,围绕语言基础知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听、说、读、写等教学内容和活动,较好地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扩展”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打好语言基础。

第三,根据小学生好动爱玩的特征,设计了视、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大量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具体而生动的体验,获得比较充分的语言综合训练。

第四,按照儿童语言教学的特点,除教科书以外,还编写了教师用书、练习册、活动手册、词汇手册、挂图、卡片以及多种读物等配套用书,制作了录音带、多媒体光盘等音像资料,有利于学生从多种渠道、以多种形式,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

师生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前提下,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内容偏多、要求偏高、难度偏大。

译林版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有950多个词语;除基本的语法内容外,还出现了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等语法项目;5A至6B的课文篇幅偏长;册与册之间在难易度方面的过渡不够自然;整套书的中心人物偏多;每周开设3课时的教学任务,多数学校不能完成。

第二,词语、句型操练比较单调,情景不够自然;语言运用的训练,特别是阅读的训练不够;开放性活动比较少。

第三,部分课文的趣味性不够强,部分歌曲不够动听,部分歌谣不太顺口。

二、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修订要求和重点

根据2011版课标规定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分级标准以及广大师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确定的教材修订的总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德育渗透,注重语言实践,突出能力培养。教材修订中具体表现为:落实六项目标,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素质教育思想;落实2011版课标二级目标,合理控制教材容量和难度;进一步突显教材特色,提高教材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增强教材的时代感;增加学习策略的指导;优化教材中的评价体系。

为了将课标理念和各项要求较好地转化、落实在教材中,我们在教材的体例结构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作了重大修订。

(一)体例结构的修订

1.单元调整。

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共安排了80个单元,其中,新授单元64个、复习单元16个。修订后小学英语教材仍安排80个单元,其中新授单元也仍为64个,只是作了两方面的调整:

(1)原教材中的3A、3B都各为10个新授单元,4A、5B都各为8个新授单元,6A、6B都各为6个新授单元。这次修订,根据大多数教师的意见,

每册教材都调整为8个新授单元。

(2)小学英语教材将原教材中的复习单元(Review and check)改为综合语言实践项目(Project)。

2.板块调整。

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每个单元由6~8个板块组成,即:Learn to say/Listen, read and say(课文学习)、Look and learn/Look, read and learn(词汇学习)、Look and say/Ask and answer/...(情景操练)、Look and say/Read and judge/...(阅读训练)、Look, read and complete/Listen and write/...(综合操练)、Act and guess/Play a game/...(趣味操练)、Look, read and write (3A)/Listen and repeat (3B~6B)(字母学习/语音学习)、Sing a song/Say a rhyme(歌曲演唱/歌谣诵读)等。这次修订,我们采用“增、删、调”等方法,作了如下修订:

(1)将Learn to say/Listen, read and say(课文学习)和Look and learn/Look, read and learn(词汇学习)两个板块,整合为Story time(课文学习)。

(2)将Look and say/...(情景操练)、Look, read and complete/...(综合操练)、Act and guess/...(趣味操练)3个板块,整合为Fun time(趣味操练)。

(3)将Look and say/Read and judge/...(阅读训练)改为Cartoon time(趣味阅读)。

(4)在每个单元增设Ticking time(自我评价)。

(5)从五年级上册起,每个单元增设Grammar time(语法归纳)。

(6)保留Look, read and write(字母学习)、Listen and repeat(语音学习)、Sing a song (歌曲演唱)、Say a rhyme(歌谣诵读)等板块,但分别改名为Letter time、Sound time、Song time和Rhyme time。

(二)教学内容的修订

第一,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小学英语教材中,除了继续比较全面地渗透礼貌待人、说话文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热爱学习、勤思好问、团结同学、热爱集体、遵守公共秩序、珍爱生命、注意安全、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有益动物、积极参加劳动和有益的文体活动等教育之外,在五、六年级的4册教科书中,特地增加了尊老爱老(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时代变化(Then and now)、公共标识(Signs)、健康饮食(A healthy diet)、信息查找(An interesting country)、理想信念(Our dreams)、遵守交通法规(Road safety)、低碳环保生活(Keep our city clean)、保护生态环境(Protect the Earth)、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Good habits)等内容,且尽量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故事和事例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第二,为切实解决“内容偏多、要求偏高、难度偏大”的问题,教材作了如下调整:

(1)减少词汇。原教材有950多个词语,这次修订,减少了150多个,将整套教材的词汇量从原来的950多个降到800多个。

(2)删减语法项目。原教材安排了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等语法项目,这次修订,删除了这些项目,同时,对其他语法项目的学习要求也适当降低了。

(3)缩短课文长度。原教材5A和5B的课文平均有115个单词,现改为80多个,平均减少约30个;6A和6B中的课文平均有160多个单词,现改为110个左右,平均减少约50个。

(4)减少中心人物。原教材设计了2个外国家庭和16个主要人物。这次修订,删减了1个外国家庭和6个主要人物,且尽量使人物关系清晰明确,人物形象特征明显。

第三,为突出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语言能力和基本英语素质,教材作了如下调整:

(1)在Story time板块,增编了20篇包括故事、剧本、寓言等在内的短文。在高年级特地安排了如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金发姑娘和三只熊)、Cinderella (灰姑娘)、The king’s new clothes(皇帝的新衣)、The lion and the mouse(狮子和老鼠)等一些经典故事。

(2)在Fun time板块,设计了60多个表演、游戏、绘画、制作、调查等互动性比较强的语言实践活动。

(3)在Cartoon time板块,增编了64个生动有趣的卡通故事。

(4)将单纯词句操练板块Review and check 改为任务型综合语言实践活动Project。

(5)改写了部分歌曲和歌谣。

第四,为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这次修订,根据教学内容,在教材每个单元中都增设了Learning tips(学习提示),提供了诸如多练习、背诵歌谣、借助单词卡记忆单词、学习一些反义词、制订学习计划、使用词典等64条学习提示。

第五,为帮助学生粗略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从五年级上册开始,每单元增设了Culture time板块,介绍了诸如茶和咖啡、英美人关于楼层叫法的差异、中英美人们喜欢的体育运动、中西方餐具、中西方早餐的差异、中西方道路通行规定的差异等24条文化知识。

三、修订后的小学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单元板块及主要特点

(一)教学内容

1.语音:英语26个字母名称的读音、25个字母和18个字母组合的基本拼读规则以及重音、语调等。

2.词汇:800多个单词和8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3.语法:名词的单复数形式,主要人称代词的区别,主要的基数词和序数词,形容词的基本用法,表示时间和地点等副词的基本用法,

动词在不同情况下形式的变化,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介词,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等。

4.话题:服装、食品、玩具、动物、水果、个人情况、家人和亲友、家务劳动、家庭生活、日常生活、日常用品、日常活动、学校生活、学习用品、学校设施、学习科目、课外活动、体育活动、周末活动、居室、天气、生日、节日、医疗、身体部位、假日活动、个人兴趣、个人感情、故事、爱好、职业、交通工具、公共标志、环境保护、健康饮食、交通安全、节日活动、计划和安排、习惯、理想等40多个 。

5.功能:问候、介绍、告别、建议、感谢、祝愿、请求、赞美、道歉、劝告、喜好、提醒、邀请、年龄、喜欢不喜欢、数量、能够不能够、颜色、就餐、价格、特征、星期、时间、季节、形状、打电话、位置、存在、顺序、原因、方向、问路、就医、日期、遗憾、高兴、比较、打算、愿望、警告和禁止、应该不应该、意愿和打算、判断和评价等40多个。

6.文化知识:24条。

7.歌曲:24首。

8.歌谣:16首。

9.学习提示:64条。

(二)单元板块

小学英语教材每一册均安排了8个单元和2个Project,前4册和后4册的板块设置因教学内容有所变化而不完全相同。

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上册到四年级下册4册书由Story time(课文学习)、Fun time (趣味操练)、Cartoon time (趣味阅读)、Letter time/Sound time (字母学习/语音学习)、Song time/Rhyme time (歌曲演唱/歌谣诵读)、Checkout time (复习检测)、Ticking time (自我评价)

7个板块组成。

小学英语教材五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下册4册书由Story time(课文学习)、Grammar time(语法归纳)、Fun time(趣味操练)、Sound time(语音学习)、Cartoon time(趣味阅读)、Culture time/Song time(文化知识/歌曲演唱)、Checkout time(复习检测)、Ticking time(自我评价)8个板块组成。

单元板块的主要功能如下:

Story time:通过情景对话或短文,呈现语音、词语、句型、功能和话题等语言基础知识,着重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

Fun time: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通过趣味性、互动性较强的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熟练语言基本技能,提高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

Cartoon time:通过以小老鼠(Bobby)和小猫 (Sam) 等卡通人物为中心的对话或短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Letter time(三年级上册):通过字体、笔画笔顺的示范以及插图的形象展示,帮助学生从音、形两个方面熟练掌握26个字母,并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

Sound time(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通过例词和简短押韵的小歌谣,帮助学生了解单词中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基本读音;通过符号,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句子的重读、连读和语调等现象。

Culture time(五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通过照片、图片和简要的文字说明,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

Song time:通过唱歌曲,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身心,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听说和思维等能力。

Rhyme time:通过诵歌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身心,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听说和思维等能力。

Checkout time:根据本单元词语、句型和日常交际用语等方面的学习要求,通过听、说、读、写等形式多样的综合性语言测试,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主要内容,并检测掌握情况。

Ticking time:通过自我检测,让学生了解自己对所学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体验进步与成功,

认识自我,明确方向。

按照2011版课标的精神,在每个单元特地设置了Learning tips,在每4个单元之后还安排了一个Project(综合语言实践项目)。

Learning tips:通过简要的提示和说明,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一些英语基础知识以及在英语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Project:由几个环环紧扣、联系紧密的综合语言实践活动组成。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经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环节,综合运用前几个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完成学习任务,展示学习成果。

总的来说,教材修订比较全面地考虑了形成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

方面,并采用了比较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编排方式。

(三)主要特点

1.着眼学生发展,注重素质教育。

教材修订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了德育渗透,强化了语言实践活动,增加了学习方法指导(Learning tips)和中西方文化介绍(Culture time)等内容,使学生在获得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初步的语感和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国际意识,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2.遵照课标理念,突出语言运用。

修订后的教材做到以话题为核心,以任务为目标,以功能和结构为主线,重新设计了Story time和Fun time等语言学习板块,增加了Cartoon time 和Project等语言实践活动,使教学活动形式比较多样,情景比较真实,语言比较自然,趣味性比较强,进一步突出了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

“在玩中学、学中玩”,“用英语做事情”是教材的编写理念和主要特色,此次修订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点。修订后的小学英语教材大量删减了原教材中语言操练的内容,将原有多个操练板块的内容整合为趣味性强、操作性强的Fun time 板块,突出“在玩中学、学中玩”的编写理念。Fun time 形式多样,包括游戏、手工、模仿、调查等,鼓励学生两两合作或多人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的学习机会和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新增的Project板块,让“用英语做事情”的教学理念在教材中得到了切实有效的落实。Project 综合了每册书前4个单元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编排科学、新颖,操作性强,既能很好地融合所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有效使用语言和发展创造性思维。

3.遵循认知规律,重视教学引导。

修订后的教材在设计和编排上加强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引导。新增的Learning tips板块增强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Ticking time 板块优化了教材中的评价方式;Grammar time 板块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学会归纳与比较;教材练习或活动的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由易到难,采用分层设计:5~6 年级Story time部分的阅读理解活动从对课文的理解入手,Checkout time 则注重对整个单元的复习和检测。这些

设计和编排,既能导教导学,也增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

4.重视文化介绍,拓展学生视野。

修订后的教材对中外文化和习俗的介绍内容更为丰富,范围更加广泛。3~4年级,文化内容的介绍主要隐含在单元相关板块中;

5~6年级,在各单元中设置了独立的文化知识板块(Culture time),使原教材中隐性的文化内容显性化,将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原教材中没有将文化背景作为独立的内容进行介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补充。修订后的教材则根据单元话题,将独立编排的相关文化内容介绍合理地融入各个单元,更方便了学生对中外文化和习俗的理解,学生的视野得以进一步拓展。

5.根据教学需要,丰富课程资源。

根据教学需要,积极开发资源,努力使小学英语教材成为由教科书、教师用书、练习册、词汇手册、录音磁带、教学光盘(教师用)、学习光盘(学生用)、教学挂图、教材培训包、教材网站等组成的立体教材。教材的各个组成部分各具特色、各有侧重、密切配合、优势互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及英语运用。

篇7

近几年,笔者一直从事生命化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发觉课堂上能充分展现学生生命个性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等环节。可一遇到识谱,学生顿感索然无味,痛苦万分,原本生动活泼的课堂也变得呆板起来,缺乏生命的活力,导致整个音乐课堂教学的不和谐。识谱教学是音乐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如何在此环节中焕发学生生命的活力呢?笔者尝试着快乐识谱教学,使音乐课堂走出了识谱教学的困境,促进了生命化音乐课堂的和谐发展。

一、识谱教学困境的溯源

1.源于教师的机械训练

教师在知识技能的训练中缺乏适当的方法,较少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以至于把识谱教学教得过于死板和理论化,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晦涩难懂,于是兴趣索然,结果导致了学生在识谱学习上的抵触情绪,造型恶性循环。虽然新课改以来,教师对于识谱教学也做了很多新的尝试,然而有部分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因为学生的不喜欢,索性忽略了,甚至省略了识谱环节,大大降低了学生音乐学习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公开课,教师为了秀“亮点”,怕学生在识谱上“卡壳”,往往将识谱教学一带而过,给广大教师带来了错误导向。

2.源于学生的畏惧心理

小学生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词的能力是相当强的,但是让他们唱曲谱却十分困难。学生普遍喜欢唱歌词,害怕唱歌谱,这是因为歌谱唱来唱去就那么几个音,确实乏味,而且在唱的过程中思想要高度集中,否则就会唱错。再有,小学生毕竟年龄小,还不具备一定的音高概念,不跟着琴唱谱,大多会跑调,这使得学生缺乏成就感与自信心。而歌词形象生动,富有情感,朗朗上口,可以很轻松、自由地歌唱。所以,学生害怕唱歌谱是必然的,如果教师不想出很好的办法,相信不会有学生喜欢唱歌谱的。

3.源于教材的知识体系

目前的音乐教材都是按单元编排教学内容的,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围绕着同一主题展开,给予学生音乐情感的强烈震撼。但是单元体系也有其弊端,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知识体系不能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歌曲的选择也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例如,四年级上册《田野在召唤》歌曲中的难点是切分节奏,而切分节奏是五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另外,四年级的合唱曲目很多,几乎每个单元都有,有的单元还不止一首合唱曲,甚至还出现了三部合唱。可到了五年级上册,一共只有三首合唱歌曲。可见,教材在识谱方面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差强人意的。

此外,教学内容过多也不利于识谱教学。例如,四年级下册共有八个单元,欣赏曲目22首;歌曲21首;竖笛曲4首;还有表演、创作、采集与分享等教学内容。一般来说,一学期除去考试复习,可用大约17周34个课时,大约四节课就要完成一个单元的内容:2-3首欣赏,2-3首歌曲,1首竖笛曲,另外还有表演活动等。由此可见,分配给识谱的时间是少之又少。

4.源于升学的功利目的

迫于升学的功利性,很多幼时学习音乐的高年级学生无奈地放弃了自己的特长与爱好。学生在音乐素养培养方面的时间也少得可怜。有60%以上的中高年级的学生除了音乐课,平时大多只在汽车里听听音乐,绝大多数学生从不看音乐会。据调查,家长对于孩子的音乐素养的关心度与孩子的年龄成反比。

识谱是打开音乐世界大门的钥匙,而上述种种原因却使得音乐课堂上的识谱教学让学生处于痛苦的困境中。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用生命化音乐课堂的理念来重新认识和处理识谱教学环节,变痛苦为快乐,让快乐识谱促进音乐课堂的流畅与和谐,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快乐识谱的实践探索

1.化整为零――循序渐进的递进式导入法

学生的识谱学习是一个大的工程,识谱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低年级主要是通过节奏联系,掌握音符的时值;中年级开始视唱,能用唱名表现声音的高低、强弱等;高年级不仅要视唱,还要唱准,并且要具备一定的合唱能力。所以,从学生的第一堂音乐课开始,教师就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将节奏、读谱知识化整为零,确定每学期、每个单元,甚至每节课的识谱目标,并贯穿在每节课的教学中。

(1)合理计划,注重识谱的梯度

教材只给我们提供了素材,音乐教师要做一名“巧妇”,用好这些素材,依照一定次序分出层次,根据每一年段的要求制定明确的“食谱”计划,并结合每一课创造性地来做好这份“食谱”,让学生食之有味,常食不腻。

例如,四年级的音乐符号学习计划。

学期初,教师罗列本册的全部的音乐符号:

学期中,根据歌曲内容具体学习,并适当进行调整,启发学生用歌声表现出来。

学期末,将所有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或者融入一两首歌曲中,抑或让学生用这些音乐符号处理歌曲,将学生的所学知识转化成音乐能力。这样,歌谱知识也就牢牢地印在学生的心中,不易遗忘了。

(2)融入图谱,降低识谱的难度

在识谱教学中,图谱可以从音乐本身入手,通过欣赏、唱歌或演奏乐器的方式,把识谱建立在自然美学结构和音乐意义上,帮助学生把乐谱看成是已经得到审美感受的一种图像。这种图像既有音高,又有距离,但它又不是五线谱或简谱。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识谱途径。

例如,二年级《月儿弯弯》一课,在哼唱旋律的过程中,将歌谱转换成“月亮图谱”,图谱在“银河”中弯弯曲曲的。教师启发学生用动作感受旋律,再画一画、哼一哼、比一比旋律的走向。这样,图谱简化了歌谱,形象了歌谱,降低了学生视唱练耳的难度。

(3)聘请助教,提高识谱的广度

在识谱教学过程中,师生评价的中肯、激励唤醒、批评指正都将深刻地引领着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识谱的信心与兴趣。结合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测评,既可单个测评,也可采取小组合作形式评价,这能够提高学生识谱的准确度。

本学期,我在每个班都聘请了若干的“金牌助教”。他们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分散在课堂的每个“阵地”中,去帮助那些识谱慢或者不识谱的伙伴,教学效果显著。其中,有一个班一个月就消灭了不识谱现象,助教也由三位增加到十一位(全班44人)。有了这些小助教,班级识谱的普及率高了很多。

2.以学促教――个性自由的自主式学习法

识谱教学几乎是所有音乐学习的难点。如果学生一味被动地学习,容易即学即忘,兴趣不大。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挖掘他们发自内心的渴望,以学促教。

(1)自制乐器,自由地创编节奏游戏

低年级识谱教学以节奏训练为主,根据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理解力差的特点,从趣味的、新颖的教学形式入手,可以培养学生对节奏的兴趣。例如,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大自然的声响,做律动游戏,有节奏地朗诵歌词等。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觉学生对打击乐器非常感兴趣。所以,对于刚刚跨进小学校门的小学生,我就鼓励他们自制打击乐器,来辅助识谱的启蒙教学,他们在情趣盎然的乐器游戏中就能轻松掌握节奏知识。如《过新年》一课中,抓住歌曲中“咚锵”的节奏难点,让学生用自制的锣鼓进行节奏游戏。他们用月饼盒、鞋盒和筷子做成鼓,用锅盖、家里废弃的铁片当锣,在快乐的锣鼓声中感受到了愉悦的过年气氛。

一学期下来,学生们自制了很多乐器:各种材质的沙锤、响板、小铃、手鼓等。用自制的乐器进行节奏训练,学生们是非常开心的,节奏难点也能迎刃而解。有时,即使没有音乐课,他们也会带上自己的乐器在课间玩耍,课间“敲锣打鼓”的小乐队在校园里随处可见。

(2)趣味听辨,自信地歌唱音乐旋律

音准是视唱练习的核心,离开了准确的音高,音乐就会走样。因此,建立音高概念,训练学生唱准音,始终是视唱教学的核心问题。经过低年级阶段的节奏训练,到了中年级,学生开始接触唱名、音高、音乐记号等基础知识。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注意降低学习难度,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地学习乐谱知识,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我主要采用了“柯尔文”教学法、竖笛演奏法、情境创设法、旋律接龙游戏法、旋律听辨法等。

中年级的很多歌曲结构规整,旋律相似,可以采用听辨比较法,激发学生进行自主视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田野在召唤》一课我就采用了听辨视唱法,降低了学习难度。

①按节奏练习“梯里通巴”,感受附点、切分音的节奏感。附点音符的运用使田野的召唤更加热情。

教师配上呼唤的动作:“梯・里 通 巴―!梯・ 里 通 巴―!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仿佛是美丽的大自然在热情地召唤着小伙伴们“快快来吧”)

②听辨旋律,运用上、下的手势表示听到的旋律。

③两段旋律连起来用“啦”演唱。

④比较一、二乐句,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小节。

⑤视唱第一、二乐句,唱准同音反复和带切分音的节奏,最后填词演唱。

《田野在召唤》由四个乐句构成,曲调规整对称。前两个乐句节奏紧凑,同音反复和带切分音的节奏运用使得音乐欢快跳跃,极富动感。难点颇多:附点音符、切分节奏、同音符等。如果直接视唱,很难唱准。由于旋律基本相同,只是在句的结尾上稍作变化,节奏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己视唱找出变化。后两个乐句的曲调运用了变化重复的手法,节奏上变得较为宽松,旋律舒展,情绪热烈,学生不易唱准确。在解决难点的过程中可将“召唤”的情境与听辨游戏相结合起来,不仅让难点变得趣味生动,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在实际教学中,识谱难点的突破也非常顺利。

(3)大胆创作,自豪地展现音乐才华

高年级的歌曲难度大,识谱难度也大。一首歌曲中,各种节奏组合在一起,音乐的表情符号、力度符号增多,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要求他们对音乐结构、形式有所了解,对音乐的形象和表现也要理解。由于教学内容多,难度大,课时紧,学生容易出现识谱两极分化的现象,能力强的学生拿到歌谱就能唱,能力弱的学生因为惧怕识谱,就以听唱、模唱为主。这样,课堂上就会出现“慢半拍”的现象,能力弱的学生听到别人唱了才开口跟唱。长此以往,学生不仅没有进步,还会丧失以前的识谱基础。

但高年级学生也有其优势,就是自主能力增强,有自我表现的欲望,经常会情不自禁地哼唱小曲。此时,创作是很好的途径。在苏教版的高年级教材中,有各种各样让学生创编旋律的练习,如运用旋律重复和用“同头换尾”的方法创编旋律短句,对歌曲旋律的节奏、节拍进行改编,为曲调续编旋律等,对于学生创编的旋律,我鼓励学生自己填词、作曲、演唱,并录制下来,相互交流与分享。

①给学生一段旋律,先分析此旋律的特点,再让学生填词后小组交流,按照旋律唱一唱自己的词,并说出这样写的理由,比比谁写得好。

②出示几小节旋律,让学生编排顺序,并分组讨论,说出原由,看谁编排的效果最合理。

③给出单数小节的旋律,让学生创作出双数小节的旋律,赛赛谁的好听,再将原曲弹奏给学生听,和作曲家比一比,让学生感到只要自己有灵感,再懂得一点作曲知识,作个小曲并不难。

④给出个别小节的旋律,让学生创作更多小节的旋律;给词创作整首旋律;自己作词、作曲等。

唱一唱自己的歌,奏一奏自己作的小曲,让学生尝到创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一步肯定自我。通过创编,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学生的识谱问题,通过编写节奏、旋律等音乐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思维,利于学生识谱能力的提高。本学期,我收到了不少学生作的词曲,虽然稚嫩,却不乏灵气。

3.多元渗透――家校合作的立体式助学法

生命化音乐课堂的学习不仅仅是课堂的40分钟,还应有课前与课后的学习活动。当然,这些学习活动应该是快乐的,是学生真心喜欢的,而不该成为占据学生课余时间的负担。学生将识谱的快乐带回家,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家长共同完成。

(1)提倡前置性学习

前置性识谱作业针对各个年级,类型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点都是愉悦的,是学生乐意完成的。所以,对于音乐的前置性作业,教师要慎思而后行。例如,三年级的《七个小兄弟》一课,就可让学生在家里敲击水杯,听辨音的高低。探究的问题是:相同的水杯,里面水的多少和音的高低有关系吗?几乎每个学生都回家做了这个实验,并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学生有了音高的概念,学七个音符时,辨其音高就快捷多了。

(2)加强家校的沟通

音乐中的识谱学习有时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教师与家长的联系除了校讯通、QQ群,还可设置专门的音乐邮箱。学期初,将所学的音乐资料、重要的知识点放置在邮箱,供学生下载自学;学期中,和家长密切联系,鼓励学习进步的学生,增强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期末,也要反馈学生的收获,让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感觉到学好音乐的重要性。

(3)留住学生的作品

学生有了一定的识谱能力,音乐的表现能力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然而,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往往唱过无痕,学生唱得好与坏,是否有进步,自己有时无法准确感知。所以,每学期,各班都要不定期开展音乐展演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表演录制下来与同学分享,好的作品放入班级QQ群,供学生与家长共同欣赏。这种形式深得学生的喜爱,在一定程度上能激起学生表现的欲望,家长也乐意效劳。

识谱教学作为音乐学习的一部分,有着重要的意义。快乐识谱让识谱教学环节插上了快乐的翅膀,给学生带来了身心的愉悦,激发了他们自主、快乐地享受音乐生活,促使音乐课堂奏响了和谐的韵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 参 考 文 献 ]

[1] 苏霍姆林斯基著.唐其慈等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69.

篇8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领悟。教师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主动性,采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科学实验教学若脱离了具体的情境便会失去生命力,一堂脱离生活具体情境的课堂教师无法看到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也无法展开对学生的能力测评。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授课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外科学实验中去,课外实验课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科学实验能力测评。例如,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为“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教师可以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带领学生去校园里观察太阳照耀下影子的变化情况,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对班里的同学进行分组,然后向学生提出实验要求,并选择一个参照物记录其影子的变化。每个小组的人在实验中要分工协作,一部分人记录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另外一部分人记录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的关系。在学生真正展开实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然后根据学生个人的表现以及小组成员总的表现来对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这四个等级。通过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进行实验能力测评有利于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通过实验能力测评也帮助学生时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抓住课堂机会进行能力测评

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教师要充分抓住这段学习时间进行能力测评。观察是教师发现学生学习问题的前提,小学科学教师通过细心观察学生在科学实验课上的表现从而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耐心辅导学生并全面地评价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课堂上表现活跃的学生头脑灵活,善于表现自己,但是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的学生,或许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建议又或者他们对科学学习不感兴趣,教师根据这些学生的课堂表现对症下药,对于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教师可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们,并给他们一些小奖品。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例如,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的“温度计的使用”,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温度计去测量温度不同的水的温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自主探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并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在学生测试水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操作步骤来对学生进行能力测评,水温测试的步骤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温度计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玻璃泡、玻璃管、刻度,学生在使用时,手拿温度计的上部。第二,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第三,3~5分钟后,等温度计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第四,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持平。小学生的科学能力水平可以从温度计实验的步骤掌握情况看出,能把四个步骤都熟练掌握的学生显然具有较好的科学实验能力。

三、通过考试进行能力测评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多媒体网络技术经过不断发展其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对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进行测试可以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展开。每个学期可以进行三次测试,分别为开学摸底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开学摸底测试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上学期以及假期的科学学习有个了解,以便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新学期开始时能够对本学期的学习有个全面的规划。期中测试的目的是对开学所做的学习计划的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计划以便在期末测试中取得佳绩。期末测试的目的是对整个学期学习的反馈,收获努力的成果,给自己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画上完美的句号。

篇9

随着年级升高,学生的两极分化愈发严重,有些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甚至“惧怕”数学,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这种状况与新课程要求严重背离,也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成为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近几年,我对转化“学困生”问题做了一点探究,因此,有了一些心得。

一、课前先教一遍

数学学科有着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数学基础很重要。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在高年级得到继续发展,是防止分化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学困生”往往对知识掌握不牢固、模糊不清,学得快、忘得也快,而且接受能力弱。他们对一些疑难的问题,一时难以理解,又不敢大胆提问进而及时求得解决,造成数学学习上知识不扎实、缺漏多。问题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难点或关卡成了“学困生”兴趣和成绩的分化点。

我的做法是:选择重要内容在课前对“学困生”先讲一遍。例如,五年级上册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我考虑到学生已经有一年没有接触图形了,这一课的教学对渗透转化方法以及后续学习作用很大,正式上课前我给几名学生先开了一个“小灶”。教学中,我发现他们对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概念混淆不清,多数不会计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了,于是我强化了这方面知识的复习。在接下来的“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推导面积公式”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的基础基本一致,教学过程比较顺畅,课上有一名“学困生”清晰的讲解还博得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

课前给“学困生”开小灶好处很多,可以密切师生关系,可以为“学困生”“补缺”,还可以通过先后两次学习使他们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课上学生一知半解,课后再去“炒夹生饭”相比,课前先教一遍更有效。

二、注重学法指导

造成学生学习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习方法不当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他们学会预习、复习、制定学习计划和安排学习时间等,不断提升“学困生”的认知水平。

针对“学困生”知识迁移能力较差的特点,我采用了一种叫做“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只要上课认真听讲的应该很快就能计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而在实际的题目设计中,出题者喜欢把表面积的计算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周长、底面积等联系到一起。这对于知识迁移能力差的“学困生”而言无疑是个难题。如:已知正方体的棱长和为36厘米,求正方体的表面积。采用“阶梯式”训练法,首先教学生找准题目所给的条件(通过什么求什么),再根据解题的关键求解,最后就能得到答案。这让分析能力差的学生如同沿着梯子一步一步往上爬。

分析过程:

(1)找准题目所给的条件,由正方体的棱长和求正方体的表面积

(2)找准“纽扣”,由已知条件求正方体的棱长:36÷12=3(厘米)

(3)通过“纽扣”结合公式求解: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3×3)×6=54(平方厘米)

三、着力习惯培养

在对“学困生”转化的研究中,我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仅有少数是由于没有正确掌握计算方法而造成的,而绝大多数是粗心大意、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例如,抄错数字、漏写符号、加法忘记进位、减法忘记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除法等。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我们必须从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入手,从细微处做起,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可以帮助“学困生”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学习过程中的差错,有利于养成勤于思考、敢于攻克难关的品质。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养成以下几种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阅读习惯、听课习惯、作业习惯、复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

篇10

一、加强合作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一般小班只有二十人左右,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还是没问题的。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班化更容易管理。教师应利用好这个小班化平台,关注每个学生,引导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让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过程中,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提高数学合作学习能力。加强合作学习中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索、思考中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梯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学。由于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以及长方形面积公式,学生也掌握了一些图形拼接的基本操作方法。而求梯形的面积公式也正是检查学生前面学习效果的好机会,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 4-5 个小组,每组 4-5 名学生。让学生探究梯形面积公式的多种求法。最后通过交流讨论,能让大家学到把梯形拼接成:平行四边形 + 三角形、一个矩形 + 两个三角形等多种求法。通过合作学习,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又能拓展学生数学思维。

二、加强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开展小班化背景下的合作学习教学,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就要采用多种方法最大限度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由于班级人数少,教师能有更多精力用于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上。

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探究学习。通过给学生设置探究问题,以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导学案”,根据教学重点设置探究问题,这样学生就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预习,就能把握预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就能有效提高预习效果。

二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质疑能力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当学生有了疑难问题,才能产生探究的动力,才能让学习更深入。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可以质疑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可质疑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内容。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技巧,通过质疑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是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个性化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进行总结优点,找出并改正缺点或问题,明确下一步学习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三、加强激励评价,提高合作学习效果

对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能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合作学习效果。一是把对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相结合进行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是一种团体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模式,体现的是集体的力量与智慧,进行评价要能反映小组整体的学习成绩与效果,不能以少数人的学习效果来评价。在进行评价的同时,不仅要强调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对学习过程也要高度重视,这样能使学生重视合作学习的过程,才能为小组合作学习发挥自己的作用;二是把对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取得成功,需要每个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需要发挥好每个小组成员的作用。开展合作学习目的就是要在实现小组整体学习水平提高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学习目标。所以,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需要把对小组评价与对个人评价有机结合,把评价重点放在对小组评价上;三是加强激励评价。在小班化教学课堂中,学生本来就少,如果在合作学习中课堂氛围沉闷不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的,课堂教学就成了教师的独角戏了。因此,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要以激励表扬评价为主,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优点和点滴进步多进行表扬激励,增强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小班化背景下开展合作教学,教师应结合新课改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方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班化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高效教学。

篇11

他严谨治学,倡导“学以致用,知行统一”的学风,在他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求是创新的足迹:

1988年参加并承担了由胡礼和、夏金明教授开展的全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改革试验项目,1989年论文被全国青少年计算机教育夏令营录用,并作为湖北唯一的教师代表拿到了北京夏令营的入场券;1991年在全省率先开设微机选修课,开通了闭路电视,创建了“雏鹰电视台”;1992年又在全国首创了《学生成长素质音像档案》,课题实验工作得到了全国、省、市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原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中央/省电教馆、教科所专家称这是正进行的一项素质教育科学实验;在湖北省鄂州市新民街小学任职期间,学校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被省电教馆树为“城市学校电教的一面旗帜”,从1994至1999年间学校还先后接待了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际教育考察团,以及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国内教育考察专家的来访;2004年,他加入了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这个学习团队,创建了“硚口区信息技术首席教师工作室”,带领信息技术教师做课题搞科研,主持承担国家课题3个,出版个人专著一本,60余篇论文在全国教育技术专业刊物上发表,本人还被评为“全国电化教育先进个人”。这些实践经历与成果,是他作为学科教师、教育技术主管工作成绩的一个侧面折射。

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省现代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区信息技术首席教师等荣誉对于他这个早进不惑之年的人来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一直在行走,向着梦想、向着未来,一路高歌,永远向前!

(小波)

路走远了,常常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在应试的大背景下,追逐着成绩与分数的教育路走远了,也会迷失学科教学的方向。作为一位分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区信息技术首席教师、市教育学会学部委员、省现代教育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一直根植于学校和省、市、区域教育教学研究的田野,听了不少的信息技术课,做了一些实验,也搞一些研究,通过实践研究,有一种强烈愿望,那就是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改革,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一定要有学生立场。

当下,在追逐功利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存在“四个”偏离的倾向:一是教学内容偏离学生生活,二是教学设计偏离学生的学习方向,三是教学方法偏离学生年龄特征,四是教学评价偏离教学目标。这些问题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觉得学习无趣,教师无情,技术无用。

教学内容偏离学生生活。即课程内容选题、选材跟不上时展的步伐,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现实生活中的设施设备、技术更新了,但是我们课本上的选题、内容偏旧或过时,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就是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超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偏离学生的学习方向。即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多的是从自己怎么教、怎么高效地完成教学考虑,而很少基于学生有效地学、快乐地学考虑。突出的特点就是在教学设计中只注重教学环节流程的设计,忽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流程的设计;注重教学课件、资源的精心准备,而忽视学生学件或学习资源的准备等。

教学方法偏离学生年龄特征。即教师担心学生这样不行,那也不会,害怕学生学习出错,习惯走老路。教师往往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堂课一讲到底,满堂灌,教学无重点,讲解事无巨细,全然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偏离教学目标。学科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信息技术学科在终结性评价中,很少有教师将学生常规学习中的能力表现、思维状态、态度与情感等因素纳入考评范畴或在评价中占有一定权重,即在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中,更多地关注知识考试,而忽视能力的考查与考核。

以上种种倾向,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像大学生杀人,无视他人生命;中学生跳楼,无视本人生命;小学生沉溺于网吧游戏,逃学厌学,视力下降等问题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

教育是什么?有人说教育就是爱。本人认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爱,就是学生立场。爱就是唤醒,唤醒孩子们人性中潜在的真、善、美:真就是科学知识和科学规律;善就是良好的思想与高尚的道德情操;美就是兴趣、爱好与身心健康的高度融合。这些人性的本能、人性的光辉需要通过教育去发掘、去唤醒。对于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来讲,“培根”尤为重要。就小学而言,爱是什么?我认为,爱就是播种。播种本领(即知识与能力),播种健康(即情趣与生长),播种品行(即品德与习惯)。这样不难理解,教育的意义就是为人的生命质量提升,为人更幸福地生活活动积蓄潜在发展能量,包括精神力量。教育的责任就是要承担起全面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我们的学生,不能只有成绩,没有德行;只有智商,没有情商;只有分数成绩,没有身体健康。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怎样才算是全面、有效地履行了职责呢?我想站在学生立场,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为例,谈谈个人不成熟的思考与行动,供大家批评。

播种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乐学”

学习是学生为将来改造自然,融入社会,积蓄生存本领与力量的过程。有的学校为了强化学生学习的责任,提出“学校即社会,上学即上岗”的口号,讲的就是学习是孩子们的天职的道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一些传统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育方式方法已经适应不了未来社会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我的教学要追求有效,更要追求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体验。毕竟学习生涯也是人生经历中比较漫长、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要让这段经历丰富而有意义,就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有时虽然有点苦、有点累,但也是一件非常有乐趣的事情。要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或状态,我们教师需要做好下面几件事情。

与学生成为伙伴。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伙伴,关键是要有一颗童心,要深入儿童生活,能走进儿童世界,这样才能成为孩子们课堂学习的学伴,课间活动的玩伴。比如当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要善于洞察,对他们要有更多的关注与帮助,告诉他们自己小时候学习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结果改变了思考问题方式、学习方法,求助于教师和同学,问题很快就解决了。这样角色对等,情感融通,适当点拨,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探究合作学习中,当小组遇到不一致的想法和意见时,教师不能以我为王,强加自己观点,而应该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平等地参与学习、讨论,包括倾听与串联,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不会有压力与恐惧感,积极、民主、快乐的学习气氛才会形成;善于思考,平等对话,赋予创新的学习力会在课堂上迸发。课上是学伴,课下是孩子们的玩伴。40分钟之外的阳光锻炼一小时、大课间、小课间的时间一定不要占用,学习不是百米短跑。不仅如此,教师也要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以学生的身份参加一些比如“掰手腕”、“ 拔河”、“ 踢毽子”、“ 跳橡皮筋”、“ 抓小偷”、“拼音”、“口算射击”等游戏。教师有儿童立场,保持一份童心与童真,相信教师的魅力会越来越大,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

让学习内容变得更有趣。新课改要求,在课程内容改革方面,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当下的信息时代,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知识更新、教材出版速度,远远滞后于技术的发展速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偏”和“旧”的现象依然突出。比如就移动存储设备来讲,发展的速度非常快,由原来的硬盘、软盘、光盘,早就发展到移动硬盘、U盘、闪存、网盘等,但我们有的教材内容,还在讲软驱、软盘的功能与应用。这样的内容已经脱离生活,教师要对这样的内容进行筛选与删减,即使要讲,也顶多在存储设备的发展史介绍中一带而过。而对于时下,已经进入人们生活,贴近科技发展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QQ空间、微博、微信和物联网等新媒体、新技术、新平台知识应该通过选修内容,增进教材内容,列入学习计划。这样一些鲜活的学习内容,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人开玩笑说,现在幼儿园的孩子可能不会系鞋带,但不可能玩不到iPad,这里的关键是孩子们对其有兴趣。其实,对于现有教材教学内容进行增、删毕竟是少数,而对于大量的、基础性的教学内容,如何让学生有兴趣?我个人觉得,要善于二次开发和解读问题,也就是教师在教学时一定不能照本宣科,为了知识而知识,为了技术而技术,在备课、教学设计时,多从问题出发、从生活出发、从学习兴趣出发,还原生活、还原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的学习内容,学生一定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让学习形式变得更加生活化和情境性。以前我们读师范时,学过教学法这门课程,为我们介绍了比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等许多教学方法。这些是前人教学经验的提炼总结,都是理论上的东西,其实教学实践这些方法的运用是联系而不能割裂的。不仅如此,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情,教学的方法也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信息技术是综合性实践学科,教学方法应该以语言传递方法为辅,直观感知、实践操作、引导探究等方法为主。像主题探究法、任务驱动法、游戏学习法等是学生比较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比如教学武汉版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上册内容《服装搭配我能行》时,主要知识点是学习Windows“画图”工具中的复制和粘贴,从知识、技能目标看非常简单和枯燥。如果将其转化成解决我们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主题探究活动去学习,就比较有意思了。本课教学是这样设计的:(1)情境创设,提出任务。今年过春节,小明的小姨从香港回来给他买了四套漂亮的服装,有上装和下装,结果让妈妈在清理衣物时全都弄乱了,请你帮助小明找回小姨的设计搭配方案,并进行一个恰当搭配。(2)服装设计,设计构思。让学生在思考、探究活动中形成按照季节或颜色、款式搭配服装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提炼方法的能力。(3)心灵手巧,眼见为实。就是让学生通过画图工具复制、粘贴技术的学习,将上个环境理论思维的成果,转化成自己设计搭配的成果。(4)互评互助,天天向上。就要让学生依据设计理念和搭配方法,评价伙伴的设计、搭配、制作成果,尤其鼓励那些求新求异,言之成理,搭配有法的学生。

让成长、进步得到奖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位学生。学生有差异,教育无选择,这折射了教育的公共服务性、公益性和有教无类。过去,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偏爱那些考试分数高、成绩好的学生是不少教师的一种倾向,所以我们有的教师才有“这孩子只要是不谈学习,我觉得他什么都可爱”的真实感受。现在均衡教育背景下,义务教育应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个个成人。教师要全面关注每位孩子的成长,特别是那些学习困难生和调皮生。在我们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要能尊重每一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要让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有奖;守纪律,习惯好的有奖;认真学习,每月进步的有奖。优秀的教师总是能让表扬、肯定、激励成为习惯,不断形成学生的学习力,比如一个肯定的点头、微笑与抚摸,还有随机而发的小红花、小红旗、小星星、小月亮、小太阳和精心准备的绿色上网卡等,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强大正能量和自信的学习动力,激励学生不断进步,超越自我,突破上限,幸福地成长。

播种雨露与阳光,让学生“会玩”

现在是知识经济、终身学习时代,学习是人一辈子的事情,因此我们的孩子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还需要磨炼意志、锻炼体魄、接触自然、适应社会,做一个服务社会的人。怎样适应这一要求呢?我以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当下,除了读书,我们有不少的学生不会“做”(家务事、生活自理、动手创新实践活动等),也不会“玩”(运动、音律、旅游、交友等)。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话,导致家长忧心忡忡、寝食难安,陪读成为一种现象,导致孩子们课内课外连轴转,节假日变成了“纠结日”。前不久一位校长告诉我,他到一所重点中学进行督导检查,听了几节课,结果发现在化学课分组实验中,有不少学生连火柴都不会用。一次我在上学的途中,遇到一名骑自行车上学的中学生链条掉了,不知所措,竟然打电话给父亲让他马上过来帮助安装。记得前年在分校当校长的时候,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由于室内场地有限,准备在操场上搞一个庆祝表彰活动,德育主任报告讲:“前天某所学校在户外搞活动,不到一刻钟,结果学生被太阳晒晕、晒倒十几个,幸亏施救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她在暗示我一定要控制活动时间。这就是我们目前教育现状,学生的生存状态和体质状况。我们的教育到底是在发展儿童,还是摧残儿童。目前,党和国家也意识到了应试教育危害的严重性,正在通过深化体制和评价制度改革来扭转。作为一名学科教师,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呢?我以为,可以从学科入手,自身做起,做好以下三件事情。

活跃教学氛围,课内“玩”。课堂是承载教师教学生命的舞台,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身心发展、生命成长的重要活动场所。因此,教师要顺应儿童教育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课堂氛围、师生关系,促进积极、主动、快乐、健康地发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快乐、愉悦的心情学习,我们常常将表演、唱歌、讲故事、说笑话、玩游戏、游园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引入课堂,融入教学内容之中。比如在教学《特殊的侦察》、《话说黄鹤》、《我的卡通故事》、《小海龟算算术》等课时,就给孩子们讲故事;教学《书香校园——快乐与你分享我的朋友“伊妹儿”》、《招聘新“管家”》等课时就说笑话;教学《捉影子》、《桌面变变变》、《神奇的魔法信》等课时就让学生上台和教师一起表演魔术;教学《敲击露头的鼹鼠》、《我的时尚》、《服装秀、美化服装DIY》等课时就和学生一起进行游戏闯关学习;教学《转动的风车》、《永不停歇的弹球》、《武汉的小吃》等课时,就让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绝活。除此之外,我们还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技术、科学、科技作品展示的游园活动。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不苦也不累了。

培养兴趣爱好,课外“玩”。兴趣和爱好,对人一生的学习、生活、健康和成长有很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积极的兴趣与爱好能让学生在学习压力面前保持活力,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热爱生活,能够激发其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能更好地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世界上很多哲学家、文学家、心理学家和科学家的成功,都是从兴趣和爱好开始的。爱因斯坦沉浸于学习——兴趣是勤学的动力、丁肇中与物理学——兴趣是成功的动力、海涅热爱文学——专一的兴趣助力于成功、飞人迈克尔?乔丹酷爱篮球——兴趣是成功的第一步、瓦特发明蒸汽机——兴趣使他专注、法拉第爱好电学——实现了有兴趣才有创造。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的名言“兴趣是成功的秘诀”,也再次印证了伟大的成就与成功源于兴趣与爱好。因此,我们要努力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为了达到学生学习兴趣与学科的高度融合,我们在学校开设象棋、书法、绘画、舞蹈、作文、快板、小主持人、乒乓球等兴趣特长班的基础上,又开设了摄影、电子小报、机器人、动漫、课件等学科特长班,愉悦心灵,陶冶情操,开阔了学生视野。

坚持集体运动,户外“玩”。成人需要运动,儿童也需要,在某种意义上讲,儿童运动的意义显得更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副教授何玲指出,户外活动能帮助孩子提升运动、社交及认知能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也介绍说,运动可以使孩子拥有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这不仅能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拥有强大的心理和身体优势,并且会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学会利用同伴的力量,学会合作,进而适应社会。知名儿童教育专家小巫说,跳皮筋、掷沙包等运动能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和应变能力,促进大脑左右半球的沟通整合,进而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除了必要的学习时间外,要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这样既增进了与孩子们的感情,也能锻炼孩子的身体,又能开阔孩子的视野,还能结交很多的朋友。为了增强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和提升其生存能力,近年来我们在学校开展六个生存能力(即一年级学生“滑轮滑板滑起来”,二年级学生“游泳游起来”,三年级学生“自行车骑起来”,四年级学生“锅碗瓢盆动起来”,五年级学生“美在家乡走武汉”,六年级学生“爱我中华九州行”)基础上,结合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定期开展有组织的学生踏青、骑自行车、打乒乓球,游泳、散步、打羽毛球,长跑、跳长绳等活动。集体户外运动达到了健身、娱乐、交友、解压的目的。

播种品德与行为,让学生有“好习惯”

有人说,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来讲,影响是非常大的。而课堂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对于小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成就未来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都要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在多年的管理与教学实践探索中,我们总结、提炼、搭建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三级阶梯。

培养学生高度自治的五个管理习惯。小学生自治管理的五个习惯是:一是安全文明习惯,主要包括有校外安全、课间安全、上课安全、活动安全、财产安全、防疫安全、语言文明、行为文明、心灵文明。二是卫生习惯,主要包括有个人卫生、个体环境卫生、班级环境卫生、学校环境卫生。三是学习习惯,主要包括课内习惯(能有“三个一”正确姿势、能专注学习、能科学用脑、能大胆质疑、能主动研讨交流、能按时完成各科课堂作业)、课外习惯(能按课程要求准备学习用品、能坚持课前预习、能有意识使用学习工具自学、能有计划进行单元复习)。四是劳动习惯,主要包括班级劳动习惯(落实包干区的劳动、坚持扫地、倒垃圾、擦黑板等、参加班集体劳动活动)、寝室劳动习惯(坚持自己的被褥自己叠、坚持轮流打扫寝室卫生、积极参加生活老师组织的劳动活动)。五是锻炼习惯,主要包括早间锻炼习惯、课间锻炼习惯、做眼保健操习惯、竞技队活动习惯。

培养学科综合融通的六个学习习惯。各学科“高效课堂”的六个习惯是:听、说、读、写、看、做。听:包括听讲时能不受干扰;专注地听,记住他人发言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能边听他人发言,边思考相关问题,并能正确地解答。说:包括普通话标准,比较规范;能自信地大声发言,说话清晰、有条理,语言生动,重点突出;乐于与他人交流,交流时能做到不懂就问,并能积极商讨。读:包括能根据要求较好地预习读书,并能质疑;读书姿势规范;阅读有一定的速度,初步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写:包括写字坚持做好“三个一”;书写整洁规范,初步形成自己的字体,书面美观;书写有一定的速度,正确率较高。看:包括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尝试体验生活;坚持读报、看新闻,多看课外书籍,每天坚持阅读不少于30分钟,并注意阅读积累;有一定的阅读总量。做:包括独立完成各科作业,有一定的速度和质量;乐于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实践活动,自主完成实践作业;比较规范地操作各类工具和仪器;自觉做好上学、上课前的准备;用眼习惯良好。这六个学习习惯,在不同的年段也是有不同的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