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师教学设计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生涯中的重要课题。体现着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业务能力,对学科的教学有着直接的意义。教学设计能力的高低反映出教学实践的成绩,对提高教学质量改善课堂效率有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中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尤为关键。
2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的现状和问题
当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还处于一个较为低级的状态,缺乏成熟的设计能力和理论水平。许多教师都是借鉴国外的教学模式,虽然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和教育水平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在教学应用上比较牵强,并不是完全适应我国的教育现状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呈现的问题和矛盾如下。第一,不重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出现较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教师不予理解和重视。没有认识到教学设计对课程内容的促进作用和积极意义,因而就不采用这种教育方式,凭借过去的教育经验去教学,使数学教学缺乏科学的严谨性和系统的方向性。第二,部分教师一味的追求教学形式的改变,实施形式化、模式化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了解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课堂教学过于单调呆板,知识点难以走进学生内心,教学效率极低。第三,教学设计水平低。部分教师能够理解教学设计的理念,愿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意识的探索和尝试,但缺乏正确的导引和方向。例如:教学目标概念含糊,设计方案空泛模糊,文本研读不仔细,情景设置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形式单一,内容片面,无法针对问题展开深入剖析等等。教师缺乏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和学习,设计能力止步不前,课堂教学效率偏低。
3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问题的改善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态度是一个主要因素。数学教师应秉承对职业的热爱、对数学学科的喜欢和对教育的欲望去工作,探究数学教学的方向、目标和本质,主动积极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相互探究,形成数学的逻辑意识。例如,在学习三年级《量一量》时,教师全面发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学生的实践数据为积累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动手测量、合作帮助、分组交流、总结规律等几个环节的进行,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起“量一量”这一数学思维,找出问题的本源:只有统一了面积单位才能更准确地知道面积的大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提出问题、设计方法、动手实践、数据分析、总结归纳的整个思维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培训学习,通过细致详实的教案文本阅读,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会和培训等,不断调整、改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应具备严密的科学性和完整的系统性,通过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钻研意识,实现课堂教育内容的延展。如在学习《体积单位》教学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制定出课堂的教育目标是: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理解《体积单位》这一单元的概念知识目标——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达到能力目标——学生可以根据学到的知识建起了日常生活中体积单位的常识意义和实践经验,最后实现情感目标——可以顺利地用这些知识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在编写教学设计时融入更多的创新,这就需要教师在领悟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元素,选取较好的切入点,创新的分析讲解教学重点和难点,编写相应的练习,使教学设计更具针对性和层次感,内容更简洁鲜明。同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教师在课堂上组织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自己的逻辑分析、推理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关注思维的拓展。例如,在编写《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时,紧紧围绕“同一个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这一论点展开设计,循序展开、逐步深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领悟这一知识点。教师先让同学观察图形,找到特殊平面图形的特点、规律,推断结果。将由等长线段组成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置于同一个平面,让学生理解这些等长的线段3条、4条、5条……之间的关系,再进一步想象将所有的正多边形站成一列,第一个是正三角形,第二个是正方形,第三个是正五边形……由此分析得出结论——圆是最终极的那个图形。这样生动形象化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圆的概念认识,实现教学的趣味性。
4结语
教学设计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新型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能够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对促进教学改革、培养优质人才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数学教师在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的同时,既要有一定的开拓创新,也要采取科学的方式措施,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作者:李玉雅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联和小学
参考文献:
篇2
数学实验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改变了传统大学数学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等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动脑和动手相结合、内容和方法相结合、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所以我们从数学实验的教学角度出发,按思维的层次和实验的难易程度为划分标准,将实验分为基础验证实验、探索应用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项目创新实验。
(一)独立学院数学实验内容的改革
1.基础验证实验。
软件操作实验主要要求学生掌握Matlab数学软件,包括该软件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程序设计及简单编程等。基础验证实验比较简单,要求每个学生上课的时候独立完成。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计算验证数学知识,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例如我们在讲解极限的时候,先通过Matlab画出曲线的图像,然后再用limit函数求出极限,这样不仅在图形上可以直观的看出曲线的变化趋势,而且计算机也可以很快的计算出结果,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项目创新实验。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借助CDIO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根据不同系别、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别设置相关专业或实际问题的项目,要求学生以5~8人为团队在课程结束之前完成一个项目。学生可以自由组队,根据项目进行集体讨论,制订计划,设计方案,制定进度表,分工合作,付诸实施;最后,结课之前提交报告或小论文。例如我们会让学生做调查问卷,调查学院学生网上购物的情况:看一下男生和女生的每月购物金额大概是多少?购物的类型分别是什么?不同系别购物有没有区别?经常购物的网站是什么?谈恋爱的和没谈恋爱的购物是否有区别?宅的和不宅的又有什么区别?等等。那么,如何做调查问卷?如何根据数据建立模型、分析模型、求解模型?通过模型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有这些结论或情况出现?根据结果可提出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等等问题是我们值得研究的。
(二)独立学院数学实验方法的改革
除了上述内容的改革外,教学方法也有必要进行改革。首先采用案例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筛选案例或实验的过程中依照以下原则:(1)跟踪国际科技前沿,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补充与之相联系的科技前沿内容,如探月卫星的速度计算实验和飞机飞行航程实验;(2)将常规数学方法与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如死亡时间推测模型;(3)跟踪应用领域的新发展,及时介绍数学及相关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最新应用,如还房贷模型;(4)分层次、分专业选取案例,例如针对图形艺术系我们会介绍分形图,针对电工系我们会模拟仿真实验和电路分析中的微分方程求解实验等。其次,在讲授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和指导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情景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调动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自己思考、自己分析、自己完成实验并展示成果。
篇3
1 自主学习理论概述
自主学习实际上是让个体采用真正学习主体身份,主动开展有预见性的学习认识和实践活动,活动主体为学生,而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自主学习理论基础为“交往理论”与“建构主义”实施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哈马贝斯的“交往理论”指出,每一个学习个体是作为主体存在的,但其不将交往对方当成是客体。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知识并非是经由教师讲授来获取的,而是学习人员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经由别人帮助,经过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活动才实现的建构知识意义的整个过程。上面两个理论为自主学习理论奠定基础。
2 明确自主学习理论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关系
自主学习理论就是将学生作为中心,在教学环境内,由教师充当指导者与组织者,切实利用好协作、情景以及对话等学习环境方面的要素来切实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精神,让学生充分实现对当前学到知识的进行意义上的建构。采用这一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成为知识层面上的主动建构人员;教师是整个活动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更是整个意义的促进与帮助者;初中语文教材内所提供的知识不再为教师传授的方法与手段,而是用来开展协作学习与会话交流,也就是学生能够去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方式去学习语文。
3 自主学习理论指导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具体措施
3.1 分析学生学习需要
首先,分析学生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学习者学习成绩现状和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让学习者明确其当前的水平和希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的形式来了解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存在的一些学习困惑,并且让教师能发现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师将收集上的问题认真分析其原因,来确定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选定需要解决问题的路径。例如,在讲授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时,教师要让学生回想下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的区别,老舍先生为什么偏爱济南的冬天?教师这样问学生的话,学生自然就会出现学习上的困惑,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后,教师再向学生介绍济南冬天的景致到底如何,进而在解决学生困惑后还学习了有关写景方法,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优良品质。
3.2 启动学习策略,明确学习内容
首先,启动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一般来讲,包含三个方面: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其它策略。学习策略是对学习者基本需要来展开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来确立学习策略。比如,讲解朱自清先生《春》时,学生对春天景致是非常熟悉的,如何能激励学生抓住春光、努力工作才是最主要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能从文中感受到这一高度,成为学习的重点。因此,就从常见春天美景入手,来搭设桥梁,让学生明确课文意蕴。其次,明确学习内容。而学习内容是为更好实现教学目标,是学生进行系统知识学习以及行为经验之和。在进行教学设计的程序内,学习内容包含学科知识以及策略性知识两大类别。例如,课文《春》中是表达了珍惜春光积极工作、奋进的理念,教师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上来,抓住当前的大好时光,刻苦努力,让学生和作者实现共鸣。所以,教师重点应该放在策略性知识方面,也就是如何让学生学会提炼文章深刻内涵。
3.3 设计教学过程
首先,选取自主学习策略。教学策略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采用的形式,是探讨教学顺序、建立教学活动安排,选用科学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方法,充分解决好教与学的基本问题,“自主性学习”教学是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的组织、内容、指导以及帮助下让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基本活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将外部的教学目标逐渐转变为内部学习目标,之后,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新知识学习,推动学生经由自身学习来获得新知,进而内化知识,形成并不断发展自身学习能力。比如在讲解《范进中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丈人等分不同角色进行表演,让学生能体会到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毒害,以及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3.4 制定整体教学方案
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创建教学情境,并且能赋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能进行自主学习,开展自主探究,推动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提前进行安排,明确教学设计的重点,形成课堂教学教案。一般来说,包含以下几点:确立教学目标、准备好教具、明确教学设计理念、安排好教学过程。比如在文言文课文《期行》中,教学目标是:为人处事中应遵守诺言的基本道理,教学工具为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的理念:让学生能做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做个讲诚信的人,在整个教学中明确突出“守诺”这一主题。
3.5 做好教学设计评价工作
采用自主学习理论制定的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加以试用,并且明确该方案运转的实用性与可行性,如果是教学设计存在某些缺陷的话,可再进行修订,目的是进一步提升教学设计质量,确保好的教学效能。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事先设计学生以及教师对教案的反馈信息,并且将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与教师对该设计的反馈情况,加以综合性的分析与处理,进而发现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对教学设计加以修改与完善。
总之,在自主学习理论指导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应该采取分析学生学习需要、学习特征,启动学习策略,明确学习内容,做好教学设计评价工作等策略,从根本上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水平。
篇4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教学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它不仅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不足,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完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逐步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要真正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还应该注重网络课程的设计,网络课程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受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情境设计、学习资资源设计和课程评价体系设计的影响。做好网络课程的设计工作,使网络课程的学习内容与课程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合,设置科学有效的学习评价机制,对学习进程进行有效地控制,这对于整个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学习内容的设计
学习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系统学习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教学内容的范围规定了学生必须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的广度,教学内容的深度规定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深浅程度和能力水平。所以教学内容的设计首先要对学习者进行分析,只有确定学习者原有的学习水平和通过学习要达到的学习水平,才能更好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其次,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要有一定的系统性。一门课程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堆砌,而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在设计时应能够把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提炼出来,并形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再次,要注意学习内容的先进性。在网络课程中,往往存在内容陈旧或过时的现象,这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在选择课程内容时,一定要选择较新版本(同时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更新),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学习新方法。
2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者产生学习的需求,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建构主义强烈推荐学生要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因此,基于建构主义教学设计需要将设计的问题具体化,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丰富性。这就要求网络课程利用多种手段创设这种虚拟情境,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意义构建。在对网络课程的学习情境进行设计时应考虑以下方面:
(1)运用多媒体、超媒体功能和虚拟技术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这些技术具有多种信息通道的传播功能,它们把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增加教学内容的真实性、科学性、趣味性。提供相关知识和网站链接,为学生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以便其主动探索、发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同时,有助于学习者用“真实”的方式应用知识,整合多种知识和技能。
(2)创设灵活的交互活动环境。“协作”、“会话”是学习者学习环境中的两大因素,学习者常需与人协商、合作,以更进一步培养高级认知能力。同时,开放性、协同性、共享性是网络的特性,建立交流反馈机制,如电子邮件、BBS、ICQ等。网络的开放性为个别化的学习提供了协商交流的机会,学习者之间可进行问题的探讨与协商,教师也可以将网络作为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指导学生的工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注重创设协同学习环境,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
(3)教学课程的控制要采用学习者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原则。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所以,有些建构主义者特别强调学习者主动发现或探索式学习。但有关学习者控制策略的教学效果研究表明,学习者控制并非适合所有的学生,完全的学习者控制会给一些学生带来学习任务管理上的困难以及学习效率低的问题。因此,在网上课程设计时,要适当给与学生主控权,坚持学习者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前因内许多学校的校园网建设已基本完成,并且具备定的能力丌发网络课程。所以我们在进行网络课程的开发工具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跨平台性;功能强大和易于学科教师操作。由于网络课程是一个分布式的、交互的、跨平台的教学系统,故Web教学系统具有强大的功能,须综合采用多种先进技术,实现快速、高质量开发。
3学习资源的设计
学习资源是指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了更好的理解问题和建构自己的智力模式,学习者需要知道有关问题的详细信息。学生只有在占有大量信息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形成意义建构。丰富的学习资源足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网络课程对学习资源进行设计时,必须详细考虑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查闭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识,从而建立系统的信息资源库,或者推荐给学生一些相关网站,便于学生获得学习信息。同时,在没计网络课程时,要注意学习资源应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1)针对性
所建立的资源库或推荐的网站要与学习者学习的内容紧密联系,能收集或提供相关题库、相关文章的资源库或网站,可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如果对学习资料不加选择,全盘地搬到资源库中,不仅浪费学生查阅资料的时间,而且使学生不容易把握学习重点,导致学生低效率学习。
(2)启发性
一味枯燥的学习容易引起学习者疲劳厌烦情绪,所以网络课程在设计时,可以提供一些具有趣味性同时兼备启发性的学习资源,在娱乐中引导学习者主动思考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评价设计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侧重于学习者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程度,因此可以用定量的方法,通过搜集学习者练习、测验、考试、作业及课堂口头回答问题的成绩,然后运用统计、分析等数学方法进行处理,提取出规律性的结论。对于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则多用语言加以描述的,以定性评价为主,评价的结果缺少量化的描述性的资料。网络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因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了学习能力,还包括了学习动机、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协作精冲等非钙力闪索,因此,多用自然语言加以描述,具有模糊性。只要对评价标准的语言描述加以数量化,就能利用传统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模糊集合理论为把具有模糊性的语言描述进行量化提供了坚实的理沦基础和操作性很强的科学办法,模糊多级多因素综合评判方法,能很好地适用于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网络课程同测试内容及测试系统能帮助学习者完成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可使网络课程具备建构主义学习的诊断性和反思性的特征。在网络课程评价的设计中,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多采用形成性评价,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篇5
应用适应性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必须首先充分掌握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结构、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能力等差异。然后通过对教材和资源安排的灵活性来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个性差异。众所周知,教学设计最基本的四个环节是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开展教学评价。
一、通过“教学前诊断”,全面分析教学对象,初步渗透适应性教学
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能力和情感上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出适合于不同学习者的个别化的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新学期伊始,可进行“教学前诊断”,精心设计诊断项目。
例如:(1)你对“政治课”的印象是怎样的。(2)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几项政治课的教学活动。(3)请选择你最期望的政治课评价方式。(4)趣味大考场等等。通过学生广泛的参与,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了解他们对课程的期望。在掌握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这些信息归类、分析后,总结出学生普遍的认知水平及对课程的价值取向。对那些在“诊断”中反应比较“特殊”的学生,仔细做好记录。
当然,要更充分研究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差异和学习需求,还必须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反复“诊断”,进而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通过“问题导学”,实时调整教学目标设定,逐步落实适应性教学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对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能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研究教材与学生情况基础上的“三维目标”的整合与落实是适应性教学设计的真正体现。具体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以前期“诊断结果”为基础,同时借助“问题导学”这一环节,以求真正制定出“适应性”的教学目标。
例如:高一经济常识《投资理财》这一节课,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要深则深,要浅则浅,教材本身没有过多具体展开。通过前期的“诊断结果”发现,学生对于经济常识课外知识的掌握度差异较大,不适合“统一”目标。所以,就知识、能力目标而言,可以设计这样几个层次:(1)掌握投资理财的基本知识。(2)能够解答生活中普通的“理财”问题。(3)对比分析多种投资理财品种。(4)能制定较为完善的理财计划。(5)具备较强的理财能力和理财意识。
但是,具体教学目标设定的比例与坡度究竟是多少?还必须了解学生在这方面知识与能力的差异。因此,可以利用“问题导学”这个比较有效的环节,通过这一环节进行“再诊断”。
这里所指的适应性教学之“问题导学”,是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指导教师以最适应学生的方式设计教学。当然,这一环节的设置是需要精心准备的,因为它是适应性教学的深刻体现。首先,必须注意问题设置的适应性。要按照学生总体的差异,或浅、或深,或广、或窄地设计问题,争取最大的覆盖面。其次,必须注意提问方式的适应性。由于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等差异,学生都会有善于回答的问题和不善于回答的问题。所以,可以选择由学生“自主选择”答题的方式,即在所给的题目范围内自主地选择任意题目回答。
经过这样的“革新”,学生答题的积极性得以显著提升,由答题而产生的成就感显著增强。课堂上有时会出现一个问题有几个学生互相补充着回答,也会出现一个问题无人问津。这就让教师捕捉到了学生的认知基础、情感取向等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发现学生们的“热情所在”、“盲区所在”。
“教学前诊断”加上“问题导学”的复诊,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近乎“精确”。因此,可以迅速地对已经拟定的多层次教学目标进行再次调整和确认,以选择最适合当前学生的教学目标,开展课堂教学。
三、通过本校、本学科“适应性教学策略”的构建,全面贯彻适应性教学
教学策略是关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等的总和。“教无定法”,适应性教学也同样倡导实施适合每位学生学习的需要和个性差异的教学策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百变无常”。恰恰与此相反,贯彻适应性教学非常有必要根据本校、本学科学生的需求和差异,设计多种相对固定的、适合其发展的教学策略。然后,通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不断磨合,形成真正适合当前学生发展的适应性教学策略。
例如,某校政治学科针对多次“诊断”中发现的郊区学生掌握信息量较少、“质疑”能力较弱的普遍特点,确立了一种教学策略—“自学设问式”。具体流程是:展示或提供课内、课外大量信息,要求学生自行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寻找并发现问题。学生互相提出问题,互相解答,教师归纳、点评。通过多次的试验与改进,学生们从一开始的诧异、不解,发展到“习惯成自然”。他们“消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提问”的质量也越来越高。这种教学策略逐渐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适应并接受的有效策略。
在不断的教学探索过程中,各校可以形成诸如“自学设问式”、“合作探究式”、“审美体验式”等既适应高中政治学科、又适应本校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对教学策略作调整,使得学生对这些教学策略耳熟能详,乐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显著提高。
显然,这些在实践中发现差异与需求,继而确立推广的教学策略,能够使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与教师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在课堂教学策略的制定中真正贯彻了适应性教育。
四、通过“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适应性教学
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呢?以适应性教学为指导的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以往的课堂评价方式,评价必须打破单一的学科体系而指向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通过评价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本课程的学习活动,提升其综合素质。所以,教师在设计评价方式时,必须始终牢记:要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评价每一个学生,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反复的实践调整后,某校政治学科根据该校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的课程评价内容包括:1.学识水平:以传统的“考试”方式呈现。2.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以“时政演讲”的方式呈现。3.实践与探究能力:以“考察或调查报告”的方式呈现。4.协作交流能力: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呈现。5.分析论述能力:以“政治小论文或小课题”的方式呈现。
篇6
“数学味”与“生活味”的和谐统一,体现着教师对现代数学教学理念的理解程度和教学技巧的运用能力。传统的数学课堂,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以接受式教学为主要方式,以定势式思维解决同类问题为主要任务,所以其“数学味”比较浓。经过了新课程改革的洗礼,“生活味”逐渐融入了课堂,打破了数学味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得数学课堂充满了生气与灵气。从新知探究成功到巩固练习这一时间段学习内容的安排、练习方式的设计要逐步体现出“数学味”渐浓。
如本节课作这样设计:共设计了三道巩固练习题。第一题是分别用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表示图中三个学习活动情境的时间,有了前面尝试练习的铺垫,判断活动场景是一天中的前12个小时还是后12个小时已不再是教师提醒关注的重点,而重点落在了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这两者的对比和使用上。第二题,先观察一张从南京到秦皇岛的火车票,说一说几点前到达火车比较合适。将这道题置于此环节处理便是考虑了在“数学味”的基础上“生活味”的问题,但给学生明确地渗透了,生活经验的总结也是离不开数学思考的。第三题是给钟面画上时针。这是一道纯数学味的问题,再没有与生活、游戏相联系,学生完成该题的过程进行的观察和思考主要是从数学的角度和习惯。
篇7
(一)室内设计教学学习环境的设计若要更好地运用混合教学模式,在网络环境下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就要在教学资源的开发、设计方面提高重视,而重视“开放性”的设计,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开发素材和课件,更要开发自主探究和自主探讨的活动,让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校可以根据室内设计课程内容建立自己的电子教学资源库,其中包含视频课程、电子课件、素材库、习题库等一系列内容,做好教学资源的储备工作,充分满足教师在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时对教学资源的要求,同时也能够充分地满足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需求。电子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是充分考虑室内设计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需求,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宽的选择和自主发挥的空间,更加便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发现自我,发展个性化的学习。
(二)课内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在混合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也十分关键。在正式开始室内设计教学之前,做好教学设计十分必要,要详细制定一份具体可行的课程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规划,在网络平台上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的内容进行公示,让学生全面掌握室内设计的教学结构和教学安排,做好学习准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自身角色和学生角色的转换,真正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进入到室内设计的学习过程中去。教师更可以开发群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真正渗入、参与到设计中去,在课后要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改进,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引导;维系良好的师生情感,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十分有益。所以,教师要注意关心学生,和他们多沟通,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室内设计课程的在线教学在线教学模式是一种效果较好的网络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在线视频和网上答疑等方式,在线教学凭借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各种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体验,更加方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学生通过在线教学的方式,可以在线或下载观看教学视频,对于特别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反复观看加深理解,由于视频自身集合图像和声音更加具体,方便了学生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随时向在线教师进行询问,或者通过学生之间互助交流的论坛共同探讨,还可以通过自测题、作业题等方式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不断和授课教师进行交流,有条不紊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
(四)室内教学课程发展性的教学评价对于室内设计课程的评价,建议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所谓形成性评价,就是对课程教学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表现和态度,以及对教师所涉及的活动的反响。形成性考核的主要参考点是学生课堂听课的效率、课后作业的完成程度、网络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学习的情况,通过这样的考核,教师可以更加准确地对学生的状况进行把握,帮助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状态。终结性考核是针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程度进行检测,同时也是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由于室内设计教学的特殊性不能应用传统的考试模式,要用竞赛的模式予以代替,将学生设计的作品作为考试成绩评定,或者将平时的设计作品的成绩进行综合而作为最终的考核成绩。
篇8
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现状分析:AutoCAD制图教学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把握不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就会导致AutoCAD制图教学进入一个误区。目前,AutoCAD制图教学就存在着这样的隐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往往是相脱节的,在进行理论教学时,一些空泛概念与实践内容有很大的出入,学生对此往往提不起兴趣。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没有贯彻以理论为指导的原则,这使得学生只知其表而不知其理,由于没有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致使教学效果不佳。
改革设想:让教师充分认识到理论教学不应是空泛概念的文字游戏,而应是指引实践教学的参考原则,教学实践也不应是尝试错误的操作活动,而应是检验教学理论的试验园地。我们要认识到缺乏教学理论的教学实践是盲目的,失却教学实践的教学理论是空洞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具有相互依存性与和谐统一性。在AutoCAD制图教学中,如何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可通过案例教学来进行二者教学的检验,正如梅塞思博士所言:“案例教学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教学形式,它在理论与实践的沟壑之间架设了一道最好的桥梁。”
结合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现状分析:从AutoCAD应用领域来说,AutoCAD可用于机械、交通、地质、气象、建筑、室内装饰、园林规划等多种领域的制图表现。正因为AutoCAD的这种特性,导致AutoCAD在教学内容上安排较多课时,而AutoCAD制图教学只是室内设计制图课程中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为了完成所设置的内容,在实践教学中尽量地操作演示,在课堂进行上机验证的时间却很少,只能留在课后进行上机验证,而学生在课后没有教师的现场辅导,这就会导致学生对所传授的知识很难全面消化,主要表现在作业练习中错误不断。
改革设想:结合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安排进行改革,AutoCAD软件功能非常强大,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在制定教学大纲时,我们要根据我们的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如室内设计专业,我们利用AutoCAD只是进行室内设计工程图纸的制作,它只是我们进行设计时的一个辅助的绘图工具,我们只对它在进行制作室内设计工程图时所涉及到的工具命令、一些特性进行讲解,这样我们的教学内容既体现了针对性,又在很大程度上缩减了AutoCAD软件的内容。
改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现状分析:根据目前AutoCAD制图教学现状分析来看,其教学方法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形成了填鸭式的教学效果。二是在讲解的过程中,注重软件工具命令操作步骤的讲解演示,而其操作原理、在专业中的应用讲解得过少,使学生只知其果,而不知其因。三是在实践教学中,所操作演示的实例的针对性不强,与室内设计制图课程制图表现有所出入,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改革设想:针对目前的教学方法,改变原有教学思路,抛弃原有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要进行大胆地创新,AutoCAD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个教学环节,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如可先进行实践操作,在对AutoCAD获得感性认识后,再回到课堂学习理论,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案例的分析解剖,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到举一反三,对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要符合专业特点,反映当前的实际。要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师是指导者和推动者。
立足现状,完善考核方式
现状分析:在室内设计制图课程教学中,虽然AutoCAD制图教学是本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但其考核方式制度,对AutoCAD制图教学这部分教学的考核方式的制定却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考核内容的不完善,AutoCAD辅助制图是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但在考核内容的制定上,却只注重其实践操作的教学效果,而忽视了理论教学的成果,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忽视了理论教学而只注重实践教学。考核形式的单一化,即单一的理论考试或上机验证考试,这种传统的考核形式已沿用许多年并开始出现弊端,急需改革创新。
篇9
公共基础实验课程是本科实验教学的基础课程,目前国内艺术院校普遍实行“两段式”专业教学的前提下,基础教学具有共性。在一年级基础教学的同时开设公共基础实验课程,目的在于设计思维与视野的培养,培养设计思考、动手的能力,在低年级具备一定的技能,为后续的专业实验能力的拓展打好基础,符合现代设计教育培养的目标。通过实验课程解决实验技术认知的过程可分为;①对材料的认知:各种材料的基本特性、类别,材料与设计创作的关系;②对实验技术的认知:传统工艺、现代制造技术、先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材料是创作的载体,实验技术是创意表达的途径。
1.公共基础实验课程设计
通过材料的认知来设计实验课程:木材认知、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材料的认知是实验教学过程的根本,材料是造物的基础,通过每种材料不同的特性、肌理,设计合理的课程方法。按材料的划分,就可根据公共课程的特性设计课程体系。木材与金属的不同物理特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如木材肌理的认知,根据不同木材特有的肌理组成,完成谱系研究。在木材连接单元,材料的组合连接是材料特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基础的榫卯结构学习,利用木材可塑性,完成单个及整体的连接方式,全面认知木材的特性,为进一步研究木材的特性打好基础。
2.公共基础实验教学方法
基于实验技术的教学方法是区别于设计艺术理论教学模式的,实验技术的分类运用到课程教学中,课程教学中传统手艺的认知,传统手工区别于现代加工方式,注重加工过程中的手艺传承。机械加工应用“车、钳、刨、铣”的方式及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数字化科技的应用,在教学技术上特别体现在基于切割的精雕技术、激光技术及3D打印技术的推动下,学生在熟练掌握实验技术的同时为后段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近几年的课程中,推动3D打印在三维基础实验课程中的应用,学生的认知与创作手段都随着新技术的介入发生本质改变。公共基础实验课程逐渐向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新方式上来。
3.公共基础实验课程评价
(1)课程前期评价:课程前期准备评价,包含备课笔记、教学大纲的解读、备课完整性、实验项目设计的合理性和创新性。(2)课程中期评价:教学执行力的评价,包含教学指导、教学示范、教学互动——师生之间互动。(3)课程后期评价:成果评价,包含教师总结、作业评分、集体评分、学生互评,或以课程展览形式呈现。总而言之,设计教育的专业界限只有在公共共享平台上才能被融通,我们目前在硬件条件、教学体系的构建上都较完善。并将全院可跨学科、跨专业的实验资源统一整合至大平台,公共共享实验平台每学年承担基础实验课程及专业实验课程将近百来门,教学人时数每年递增,目前将近41万人时数/学年。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平台面向各专业师生开放,通过高效有序现代的管理系统,已实现自主化运行模式,教学秩序井然,实验室安全运行。以学生为本,积极探索创新实验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校企合作模式,探索生产模式与实验技术的无缝对接。随着教学中不断完善新的教学方法,对内涵建设从不松懈,今后结合虚拟仿真的项目实践,更好地开展公共共享基础实验课程。
参考文献
篇10
2.1教学目标
笔者认为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要让学生达到如下目标:推导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等式转换问题;培养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经验,概括总结抽象原理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性质原理用于解释分析具体的实例,强化演绎思维及知识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发现检验数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学习的兴趣。
2.2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题目标,笔者将本课教学重点设定为掌握等式的性质,即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以及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笔者认为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以及运用这个性质对等式进行有效转换。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笔者通过直观形象的天平平衡变化引导学生推导等式的性质;举反例帮助学生理解“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3教法、学法及教具准备
数学学习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推理、归纳总结,结合以上教学目标与学情分析,笔者设计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天平的性质,接着由天平的性质导入等式的基本形式;演示法,直观形象地演示天平的动态平衡,如天平两端同时增加或减少相等的重量的砝码,天平依然平衡;探究法,引导学生在观察天平动态平衡的基础上推导等式的性质;练习法,适当设置练习辅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学会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学法是教法同步的呼应,教法与学法相辅相承,教学过程才能流畅贯通,教学目标才能真正落实,结合以上教法设置,笔者采用以下学习方法:直观观察法,直观观察天平的动态变化,理解天平动态平衡的规律;迁移推理法,通过天平的迁移平衡规律,推导出等式的性质;练习巩固法,通过适当练习运用巩固等式的性质;归纳总结法,归纳总结等式的性质。依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难点,结合教法和学法,笔者认为需要准备如下教具:多媒体PPT课件、天平、砝码若干。
4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PPT图片呈现曹冲称象的故事,通过故事导入新课。(2)新授知识。①引出等式。曹冲称象的故事蘊含着天平的原理,如果我们可以把大船的船舱做成天平的托盘,那么把大象和石头分别置于两端的托盘,那么这个天平应该是平衡的,天平平衡也就意味着天平两端的重量就是相等的,为了形象的表示a=b,笔者采用天平和砝码为学生进行直观演示。②探究等式性质1。笔者在天平两边加上或者移除重量相同的砝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通过这种形象直观的演示引导学生推论探究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即如果a=b,那么a±c=b±c。③运用等式性质1。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如让学生判断如果a=b,a+75=b+75以及a+b=b+d是否成立),以检验学生对等式性质1的掌握情况。④探究等式性质2。笔者将天平两边的砝码重量增加到原来的3倍或者减少至原来的1/3,天平仍然保持平衡,通过这种形象直观的演示引导学生推论探究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即如果a=b,那么ac=bc;a/c=b/c(c≠0)5.运用等式性质2。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如让学生判断如果36a=36b,a/78=b/78以及a/c=b/c是否成立),以检验学生对等式性质2的掌握情况。(3)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等式的性质:①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即如果a=b,那么a±c=b±c。②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如果a=b,那么ac=bc;a/c=b/c(c≠0)。
5预设效果和教学反思
5.1效果预设
学生能够顺利推导运用等式性质1,能够推导应用等式性质2,但是对于其中乘以任意数或者除以一个非零的有理数条件限制,容易忽略。
篇11
1.2艺术形式认知与设计素质提升
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更是一个多元整合的强信息时代。就环境设计专业而言,不但要从本专业中获取信息,还要从其他各门类艺术中吸收营养,如从现代美术、时尚艺术、流行色、新潮设计等艺术形式里吸收信息。在大中发达城市有各种艺术类展览,组织学生参观这些设计作品的展览,可从中感受当代设计潮流、分析当今设计趋势、学习经典设计案例。例如中国设计大展、北京国际设计双年展、广州国际设计周等,这些展览专业性强,可供学习的资料全面,对毕业设计的创意能起到激发灵感的作用。再如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苏州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北京的798艺术区和上海的1933创意生活中心等等,既能从中感受缤纷多彩的现代艺术魅力,又能认识传统和现代的设计文化,提高综合鉴赏能力。
2专业考察教学指导
专业考察过程是轻松愉快的,考察课程的实际教学难度也是较高的。带队教师应根据课程要求和不同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指导。
2.1发现式考察指导
一方面根据考察目标,教师预先设定一些题目供学生参考,例如“公共空间园林小品表现形式调查”、“有特点地面铺装调查”“、金属装饰材料运用调查”等等,然后指导学生进行专项收集和设计分析;另一方面,在考察过程中启发学生主动发现和挖掘新的设计要素和表现形式,通过现场观测、空间体验,完成资料收集。例如在考察中,同学们发现湘西侗族建筑“三宝”壁饰艺术很有特色,柱头挂满金匾、对联,重檐下的彩绘,有龙、凤、鱼、鸟、葫芦、花草等图案,或正梁顶上塑有双龙抢宝、丹凤朝阳等浮雕。经过采访、拍摄、测量、写生,加深了对少数民族建筑的理解。
2.2研究式考察指导
在考察过程中,不是只停留在以写生或摄影记录对象的纯视觉认知形式上,而是引导学生对设计理念、设计组成、设计表现方法作深层次的探究,采用解读性、记录与分析并重的教学形式。例如:苏州博物馆,可采用一点多面的方法对建筑形式、空间组合,景观构成,材料,表皮,色彩,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进行观察指导;还可以采用多点一面的方法,结合拙政园的案例,找到两者统一性的一面;最后通过发散式思维,做出新的设计演变、设计改造等。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解构、重组及重新认识,可以加深学生对建筑实体的理解,提高在后续设计课程中的审美意识及创造能力。
2.3取经式考察指导
即以参观谈访、学科交流的形式探讨学习,获取设计经验。在考察的行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到专业的设计与美术院校参观访问,与师生进行座谈、交流,学习不同院校的教学设计思路,为设计创作取得有益经验,当然还可以到校友工作的设计企业进行互动、交流。因此在专业考察出发之前,要联系好走访的院校、设计企业,安排邀请好本专业教师进行学术讲座、与学生座谈,参观设计作品、企业工作室,与相关设计人员探讨切磋。教师可以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学生可以为设计创作取得新的信息和宝贵经验。
3专业考察课程作业
环境设计专业的考察课程作业形式易多样化。除了提交一份图文并茂的考察报告外,还应结合专业要求,加入一定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表达。在这方面,怀化学院艺术设计系做了一些实践探索,课程作业由“观测”、“表达”、“设计实践”三个步骤完成。
3.1“观测”
即观察测量对于考察对象,首先对其外观形态、色彩、材质、周边环境等方面进行观察,形成感性认识。然后使用随身携带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验证,掌握观察对象的准确尺度,获取第一手资料。如笔者指导的2012级环境设计专业考察课程,教师带领学生前往贵州镇远古城采风考察。在感受了古城的整体风貌后,辅导学生对当地典型的山地建筑进行重点观察和测量。例如,将中原四合院形式搬到山上改造成的山屋、吊脚楼、回廊等多种形式的山庄式院落。学生经过观测实践,不仅锻炼了自身在真实环境中的尺度感,还巩固了测量学知识,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3.2“表达”
即运用绘画技法、制图知识表现及还原观测对象的过程,如在镇远的考察中,学生完成“观测”任务后,便开始了写生及绘图工作。依据观测对象的实际形态、尺度、色彩绘制透视图,以采集的测量数据为基础绘制平面、立面、剖面图样,在二维图纸上较为完整的表达观测对象。同时借助摄影、文字记录进行了资料补充。这一阶段主要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细致的观察力。
3.3“设计实践”
即在完整理解考察对象的基础上,对其设计实质、传统设计元素、文化背景及设计局限性等方面作深入思考,并进行新的设计应用。例如,笔者带领学生结束考察后,分项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指导学生展开实验性设计。有的学生对原有建筑环境做出了设计改造;有的学生则将某些传统设计元素进行了演变并应用于新的环境中;还有的学生对镇远民居特色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制作出大量设计图样进行说明。通过设计实践环节,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达到了专业考察课程的教学要求和高度。
篇12
以往的实验项目都是按照制定好的教学大纲执行,做什么和怎么做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按以前的教学大纲设计好的来运行。中职本科的学生与普通本科的学生在学习经历方面有差异,对理论知识掌握较差、但动手能力较强,所以对培养模式上我们也做了适当调整,首先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通过学生和老师走访当地的农贸市场,以及一些食品企业,了解市场需求,选择市场反应好的产品,研究生产工艺,确定适合学生制作的,前景较好的产品应用于实验教学。学生可以走访市场,通过市场调查,了解本地市场需求,选择市场销量高的,消费者喜欢的食品,这样学生做实验的兴趣也很高。
1.2实验方案的设计
改变以前老师主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准备实验、完成实验。老师起辅助作用,协助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收集资料、制定实验方案、研究生产工艺、设计及改进操作流程,制定出适合学生操作的实验方案。这样能充分利用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1.3实验过程的管理
对每一个实验进行成本核算,加强经营管理理念,比如在制作酸奶及面包时,让学生对各种原材料的用量及价格等进行统计,核算成本,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经营管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习兴趣,例如学生通过成本核算,计算出自己生产出的酸奶成本接近1元钱,而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售价在1.7~2.0元,如果拿到市场销售是有一定的利润的,通过这个过程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方法,了解生产成本的及利润的关系,考虑降低成本的方式,进一步研究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及方法。生产出的酸奶、面包之类的产品,还可以销售,回收材料费用于下一次实验。
篇13
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掌握并实际去运用所学知识,作为教师可以让学生的作业练习与比赛结合起来,提升实践设计的能力,对自己的创意、专业能力都是一种检验,是提高创意水准与设计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同时学生们也会看到其他高校学生的作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运用比赛的形式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与国内外同专业或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竞争与比较。即便是没有得奖的同学也会有很深的感触,通过看到那些获奖同学的设计作品,明确了自身的不足与差距,更增加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学校内部的广告设计比赛,提高学生的创作欲望,并锻炼了广告设计的能力,积极参加广告设计的比赛,能够让实践教学更加的丰富起来。
三、广告设计教学应该与校企合作相结合
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可以让实践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可以通过实际的项目,让学生较好的明确广告的实际运作模式,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在进行广告设计调研,广告策划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创意表现出来,同时可以邀请企业的专业设计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指导与点评,让学生学到书本之外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