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学改革设想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篇2
目前,广科的财会教育与培养高素质、知识面、技术能力强的财会人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以下是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一)基础必修课程设置不合理。首先在师资配备上,很多新进年轻老师或者是完全没有实践经验的老师教授会计学原理和手工实训,理论很扎实,但是目前经济形势的要求是“理论适度,够用为限,实践为主”。再加之教学经验不丰富使学生很难理解基本理论,进而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其次,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由于所修课程较多便过多地压缩课时,学生理论知识没有学明白,实践操作能力也跟不上,学习积极性下降。
(二)实训课和手工课教学方法不合理。目前学校加大了对实训室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课堂的教授方法却并没有达到这一效果。老师基本上都是以一个学生为一个单位,很细致地讲解每一种岗位要怎么做,然后学生一人分不同角色去练习,却忘了实际并不是如此应该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学生也只是识记了该怎么做却并不理解,甚至不明白为什么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因为他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人可以分饰很多角色,会计主管、一般会计人员、出纳等。做完之后就全忘记了,因为没有深切的体会和理解。
(三)教材选用和课程开设不合理。当前经济形势日新月异的变化,会计准则和制度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每年变动很大,教材的编写虽没有可能及时更新,但是选用教材时应尽量选择最新的,内容不应有太多滞后的内容。另外开设的课程很多都是重复的内容。一方面加大了所需的课时,挤压了基础必修课时;另一方面模糊了重难点,学生产生挫败感,学习兴趣下降。
2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学习兴趣
(一)强化学科基础课程。基础必修课程的课时不能压缩,尽量让老师能有时间讲明白,学生有时间消化理解,而不单单只为了期末考试不挂科,学生强记书上的分录,碰到实质内容一样,形式稍微不同的业务题就不会做。更要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不会出现在后续课程中问“为什么确认收入在贷方而不是借方”这种问题。
(二)在实训课中采用情境教学法。鉴于目前老师在实训课程中单一的讲授法,并不能让学生深切体会真实的操作流程,反而让学生越做越糊涂。为了达到实训的教学目的,老师应该将学生以组作为单位,组内成员分别轮流扮演不同角色,再引入与实训内容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分角色解决实际问题,然后轮流处理,最后让组内互评。如:将固定资产、工资、资金管理、应收应付、总账、报表、财务分析等系统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工作站上,实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多个实验角色,将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模拟企业业务,在各自的工作站完成相应的会计核算。同时利用网络财务软件编制个性化的会计报表,进行相应的财务分析。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真的学以致用,帮助理解理论,提升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主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再是单纯的“填鸭”而导致“昏昏欲睡” 。将用友或其他企业级网络财务软件、模拟企业的会计资料文件安装在服务器上,
(三)切实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教师教学素质直接关乎学院财务会计教学的质量,要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师是关键之一。广科学院的财会老师大部分都是会计及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理论知识虽丰富,但是实践经验几乎为零。按照学校的教学培养目标,应当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质量”专职教师。基于学校成本,和校企合作的现状,学院可以组成“老带新,兼带专”的帮扶模式,让有经验的老老师和企业里的兼职教师帮助年轻新老师进到企业实习锻炼,提高年轻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进一步完善财会教学方法。另外,应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篇3
当今社会科学迅猛发展,体育科学及运动医学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作为基础学科的运动解剖教学重要性日益凸显。只依靠传统的讲授性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体育院校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精神及其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殊意义。
1运动解剖学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1.1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不够完善
运动解剖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其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都是课程的重要环节,它是以正常健康人体的形态结构为基础,在运动条件下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变化和适应的学科,内容涵盖解剖学基础和体育科学相关的基本理论。运动解剖学虽是基础课程,但它与运动实践联系非常密切,学习本门课程可以让体育专业的学生加深对体育技术动作、常用身体练习方法的理解,在掌握足够的解剖学知识基础上为提高技术水平、预防运动损伤等运动实践服务。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大部分体育院校对运动解剖学等理论课程课时进行了缩减,很多体育院校运动解剖学课程课在教学大纲中的设定由上世纪90年代的108学时减少到现在的72学时,由于总体课时的缩减,实验课时也相应减少,一般为10~12课时。并且在授课过程中,存在以人体解剖学授课内容为主,对在此基础之上运动解剖学讲解不深入,不透彻的问题。
1.2授课方式单一,现代教育技术使用不足
运动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范畴,直观教学十分重要。运动解剖学由于课程特点,专业术语、专业结构描述较多,知识繁琐,抽象难记,使该课程成为学生难以掌握的一门课。传统的授课方式基本由书本、粉笔和挂图组成,近年来随着电脑的迅速普及,Ppt课件已经基本取代挂图出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手段更新了,但还是没有脱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难以活跃课堂气氛,往往使学生觉得运动解剖学枯燥无味,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烦心理。另外,由于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主动思考的时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若不改变目前的教学模式,学生将失去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走入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的误区,这显然对他们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和本学科发展不利。
1.3教师学科构成单一,对外交流机会较少
目前,我国从事运动解剖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多来自医学院校,对体育专业知识了解相对较少,授课时把教学对象当作医学生来教,把运动解剖学当作人体解剖学来上。部分教师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及忽略了人体解剖学和运动解剖学的差异性。由于体育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不同,对运动解剖学知识接受能力不同,从事专项不同,对知识选择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大球类专项的学生对下肢各关节的结构和损伤相关知识更为关注,小球类专项的学生则对上肢各关节相关知识更为关注。另外,由于全国各所院校学生扩招的原因,学生数量大大增加,很多年轻教师毕业后经过短暂的培训甚至未经培训就直接走上讲台,与兄弟院校甚至本专业老教师学习交流教学经验的机会非常少。
1.4实验课重视程度不够
实验课课时比例偏少,一直是运动解剖学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一点常常被忽视,部分教师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验标本教具不足,而且,一般实验授课仍遵循理论课按行政班级的授课方式,现有本科院校,行政班级人数多在30-50人之间,理论课授课一般不受上课人数影响,而实验课如继续按传统行政班级授课,则会导致在实验设备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上课人数过多,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且学生课堂纪律差。学生对于实验课重要程度认识不足,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在授课过程中存在走过场,敷衍了事的现象。基于以上原因严重影响实验课授课质量。
1.5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多年来,对入学新生调查了解发现,绝大多数新入学考生在高考前都全力以赴地复习文化课,而报考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还要进行系统地训练,每天运动的时间较多,身体消耗比较大。加上之前多年的训练,学习文化课时间减少,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文化课的认识存在误解,不喜欢也不认真对待,所以当接触到运动解剖学这门专业性较强,术语、名词记忆较多,一些复杂的传导通路理解较难这样的课程时,很多学生力不从心,畏难甚至厌学者比例较高。
1.6考核方式、内容不尽合理
考核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大多数院校采用的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是笔试及平时成绩各占一定比例。从考核的具体内容而言,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解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而相对忽略了学生对于运用运动解剖知识分析体育实践问题的能力的考核。这也是教师在授课中重“理论”而轻“实践”的体现。学生需要背的东西很多,学起来内容比较枯燥,为了应付笔试,复习时更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结果导致学生们学得死,学得烦,记得陕,忘得快,脱离实际,掌握知识也不牢固,很难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的真实理解程度。
2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的设想
2.1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在实施教学过程之前首先明确运动解剖学的总体目标,然后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讨论,仔细钻研教材,找出不同符合专业各自特点的知识,重新修订和编排符合教学需要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原则是符合经济社会发需求,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依据专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筛选教学内容,要求精讲少讲但重点要突出、难点要明确,要安排好讲授的内容对学生自学的内容、范围进行认真的分析、安排和导,以解决授课课时数缩减所带来的教学难题,达保证教学体系完整的目的。在确定具体教学内容时要注意人体解剖学和运动解剖学授课比例问题。在讲述人体解剖学知识基础上突出其形态结构和运动的联系。
2.2采用多种方式授课,优化教辅手段
在教育观念上要破除一次性教育模式,教师要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结合体育实际,建立和完善一种既注意拓宽知识面,又注意培养实际能力的多层次终生教育体制。通过启发和讨论式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能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激发他们去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问题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课堂是自己的学习场所,不再只有教师的声音,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不再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强制性的枯燥无味 的事情,而看成是一种紧张愉快的求知增智的活动。从而对学习就会有兴趣,就会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单一讲述加板书形式,更多的采取文字叙述加CAI课件,配合活体观察、标本模型、计算机模拟等多种媒体并用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多种器官,让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取向信息互动。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通过体验来获得知识,使教学过程真正做到了“活、真、动”,从而实现了多信息、大容量、多趣味的高效教学模式。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只片面追求“高学历”是不对的,必须要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要把教材知识讲通讲透就够了,现在则远远不够,学生需要更大范围的“来龙去脉”。因此,需要在课堂上适时适量加入一些相关学科知识,通过校内培训以及外出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对体育运动及解剖学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体育院校教师知识层次。
2.4加强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观察能力
运动解剖学由于其学科特点,在教学中会出现大量名词、身体形态结构的定位等,单纯课堂理论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本学科知识的理解,还容易给学生造成枯燥乏味的印象。而实验课教学恰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例如在实验课授课时,课前应布置学生对本次实验课要进行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复习与预习,避免课堂上出现不知所云、一知半解等现象。实验课授课中要避免教师满堂灌,言简意赅的将实验内容讲解清楚,同时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穿插提问,提高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课后可以布置实验作业和实验报告,以强化学习效果。同时,可以利用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更为立体动态的效果,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此外,将传统行政班级,拆分为15~20人的小班授课,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还可以提高授课质量,是一举多得的选择。
2.5端正学习态度,促进自主学习
首先,教师要因材施教,特别是对于运动训练专业中一些文化课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多给与积极阳性的鼓励,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对于本门课程的畏难情绪。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具体知识的讲解,多举生活中和体育运动锻炼中的实际例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根据学生听课效果,及时抛出问题,提高其注意力。并鼓励学生针对某一研究热点,进行积极讨论,提升其参与意识和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第三,可以选取部分课时,让学生自主、自愿准备10-15min的教案和课件,轮流讲课,在使学生表达能力、胆量得到锻炼的同时,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2.6完善考核方式,促进素质教育
考核作为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学者曾对运动解剖学的考核方式进行调查,发现这是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在调查中,对此问题作出问答的114名学生中,87.72%的学生认为应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包括理论试卷、实际操作、平时作业等,避免一张理论考试决定结业成绩的应试教育模式。对公平、公正、准确地考核学生能力方法应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考核可分为平时测验、笔试、口试三个部分,平时考核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分,笔试是教学活动结束时,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作出评价考核,口试是对学生动口、动手能力、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能力做出综合评价。只有把这几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评价一个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这三种考核形式,能促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更加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运用,促进能力的培养。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能引导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不去死背书,死读书。才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动口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毕业后顺应社会竞争创造条件。3结论
总之,运动解剖学教学必须遵循教学规律,革新教材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从教师和学生双方入手,调动二者积极性与能动性,加强实验教学并完善考核方式,如上述几方面齐头并进,形成合力,则对于运动解剖学教学质量提高有一个巨大的促进作用。教学有法,无定法,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只有结合实践教学工作的经验,在教学实施中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才能提出对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有益的思路与方法,才能使运动解剖学教学得到不断发展,以满足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永贵,宋斌.解剖学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医药指南,2011(10),168-169.
[2]廖小华.对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110-111.
[3]宋高晴,石峰.对《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1):124-125.
[4]杨赳赳,王国军,王国基.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8):209-210.
[5]周红林.运动解剖学PBL教学模式的运用[J].科技信息,2009(13):141.
[6]刘宏骞,赵金良.运动解剖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0,18(2):69-71.
篇4
一、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主动性
在高职院校中,学学生年龄较大,具有一定的自觉性。而一般此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便极容易忽视徐学生的主动性,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这堂课中,关注的是教学目标是否完成,而并非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锻炼了什么能力。采用填鸭式的而教学方式,整个课程中,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而学生在一脸茫然。而对于健美操这样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来说,基本上是课程结束,学习的知识也跟着教师走了。长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也是确实的。这样的恶性循环,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专业素质必然是欠缺的。
2、教学内容简单,缺乏创新性
在高职院校的健美操课程的教学中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创新性。主要是采用一堂课学习一套操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学生的跟着练习为主,而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是说是学生的模仿为主,而完全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技能培养。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应该知其所以然。所以,教学内容仅仅是采用这样跟练方式来进行的,是完全不能满足学生发展要求的。因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很多能力是得不到锻炼的。
3、评价方式简单,缺乏教学反思
对于一堂课程来说,其中有很多无法控制的因素在里面,毕竟学生是具有主动性思维能力的人。所以说,一堂课程上完之后总会有点什么遗憾。坚实也能够从中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学生互动之间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为下一次教学改进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而就目前的健美操的教学方式来说,基本上是动作教学完成就已经足够了。而后期仅仅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而忽视了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毕竟,每一届的学生、每一名学生都是有着自己的特殊性的。所以说,教师应该在教师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
二、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的设想与构建
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虽然说,健美操教学是一趟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的还有很多。我们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学生更感兴趣,参与度更高,更好的推动了教学改革,而在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中锻炼更多的能力,能够有一个综合的提升。比方说,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毕竟现实中的健美操是学不完的,学生需要的是融会贯通,而采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给到学生比较多的健美操形式,而学生也在这个时间内,在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刺激中了解了健美操的其他一些形式。此时,教师进行及时的总结,在接下来的课中在把相应的总结加以实践运用,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2、教学内容的创新
高职院校中的健美操教学,教师应该力求做到基础性与创造性,科学性与生活性相结合,同时满足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健美操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包括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等。所以说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不断做出新的突破,比方说一些营养学的知识,一些形体美等的知识,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不断提供学生的人文体育素养。教学内容的创新,应该是紧紧围绕着健美操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的需求这两个中心点来进行的,从而让学生对健美操能够有一个更加全面、立体的认识。
3、采用多维度的教学评价方式
采用多维度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教师更好的了解一堂课中的“得”与“失”,从而为教师接下来的课程的改进提供必要的依据。首先是学生,学生这一趟课程的参与者、直接承受者,所以学生有着最为直接的发言权,他们的反馈能够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最近烦展区的。可以说学生评价是与教师沟通的另一种方式。其次便是,教师之间,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每一位教师都有着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思维模式,而多次进行教师之间的教学评价,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思想的碰撞,让教师在交流中学习到不同的思维模式,了解到同一课程的不同教学方式。采用多维度的评价方式,能够让教师更加立体的了解整一堂课程的最终效果。
三、总结
高职院校健美操改革的设想与构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社会的要求,进行教学创新,让学生的理论以及实践能够都能够得到一定的锻炼,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一、传统的会计教育的特点及不足
1、偏重于教育会计专业知识。传统的会计教育往往通过设置一系列会计课程来完成,这些课程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重通常在50%左右。其他课程不但课时数少,而且经常是相对固定不变的。这种格局与经济发展快速多变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
2、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在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下,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则显得不足。
3、侧重于教育国内会计制度,忽视了现代企业向全球性发展的趋势。在大多数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里,对其他国家的会计制度进行介绍或研究的课程几乎没有,最常见的是仅仅开设一门《国际会计》。这种框架显然不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4、传统的会计教育各科目之间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课程数量、授课内容等方面。如《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两门课,在授课内容上有很多重复之处,而在课时上却按完全独立的两门课安排,教师之间在这方面往往也交流不够。《经济法》与《税法》也存在类似问题。
二、改革后会计教育理念的基本特征及教学改革设想
(一)基本特征
1、注重于培养知识全面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会计教育,应当在培养专业意识的基础上,拓宽知识口径,扩展学生基础知识范围,使其具备较为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的基础和较为宽广的考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视野,真正构建起金字塔式的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未来日趋复杂的会计工作需要。
2、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
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当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为企业处理纷繁的事务。企业的会计人员将不再是仅仅担负着核算、监督等功能而是能提供五大核心服务。其中五大核心服务分别为:确认与资讯正确、技术服务、管理顾问服务与绩效管理、财务规划)、以及国际化服务。
3、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密切联系。
传统的会计教育,许多年来一直沿用相同(似)的教学模式,近年来教学内容虽有较大变更,但从总体上讲仍然偏重于照本宣科式的传授,而在如何与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结合方面做得还不够,各地的高校,应本着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思路,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一些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或讲座,为学生今后更快地融入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学生的适应性将得到大大提高。
(二)教学改革的基本设想
1、教学模式的改革
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应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动因,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以往的教学,绝大部分是面对面的教授,在学生对将要学的内容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要他们提出相关的需求,这无疑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们在每一门课程开始之前,应先给学生一个整体认识,然后再分部分讲解。比方说,在学生已有一定专业基础时,大二时先开设为期二周的"计划"课,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设想自己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描述自己的新产品、进行企业与市场分析、制定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策略,并作出书面与口头的报告。通过这个短课程,既可以使学生了解职业界对会计人员能力的要求,以及自己对会计课程的要求,又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可开设《中级会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课程,让学生针对自己两周时间内所发现的问题快速补充"营养"。当然,这种短课程的开设并无参考教材或范本,在学生整体减负的趋势下,也不允许我们在这上面花太多的时间,所以,更为现实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做一些企业的调查实践,到一些部门(如税务、财政、金融等)去实习。作为教师,则在授课时多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或许这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
2、会计课程设置的改革
首先,适当加大基础课程(尤指〈基础会计〉、〈管理学原理〉等)的课时数,并强调学生利用节假日外出实习,专业基本理论与方法应作为教育的重点之一。
其次,应根据会计结构的新变化、会计新的发展领域,全面设置相关课程,加强会计战略与策略的研究、经营风险与会计风险的研究、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在具体操作上,可通过开设专业讲座的形式来完成上述内容的学习。不过,这也要求教师在这些方面深有研究。
再次,会计教学不仅需妥善运用资讯科技,同时亦需与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及统计分析等领域相结合,使学生具备科技整合的能力以适应实务界的需求。
不论会计教育改革的方式如何,其理念始终应该与会计教育的需求为依托。使其能确实掌握时代变化的脉动。这不仅关系到整个专业未来的发展和前途,同时对中国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也有所帮助。
篇6
2009至2012学年度,我校大力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在结题报告会后进行了各个专业一体化改革专家讲座与科组经验交流。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我校汽车科组的“宽基础,活模块”一体化项目教学改革方案,让我深受启发。下面,谈谈我对电子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一些见解。
一、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内涵
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融为一体,边讲边实训,把课堂放到实验室、实训场。其目的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用工单位的需要,逐步改变过去的以理论课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理论和实际脱离的现状,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社会需求及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理论讲解向实际操作及技能训练
转变。
把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内涵贯彻到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内容与用工需求一体化
中职办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社会所需求的劳动力,是为社会、为企业而服务的,脱离了社会用工现状的中职办学方针或者是专业教学内容都是毫无意义的,因此,电子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符合珠三角电子行业的用工需求。根据2011年我校电子信息专业的就业情况,目前珠三角电子行业用工需求主要有:电子产品或零部件一线生产工、电子零部件装配工、电子设备检测工、电子电路图初期制作员、楼宇设备安装工、楼宇设备操作工、楼宇设备维护工、监控设备安装工、监控设备维护工、单片机编程技术员等。
2.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一体化
由于一体化教学需要在实训中渗透理论,通过理论指导实
训,因此需要电子专业的教师能够同时指导学生理论与实训,而且,还需要教师对电子专业的各个专业学科或者各个教学模块都能掌握。这一点,在下面的内容中,将会提到电子专业一体化改革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3.理论教学与实训室一体化
理论与实训的一体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把理论教学课堂搬到实训场中,然而如何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比例,成为一体化改革的一个重点。“理论讲得多,实训做得少”;还是“理论讲的少,实训做的多”,难道理论与实训在有限的课时里成了此消彼长的存在?实际上刚好相反,理论与实训并不矛盾,而应该统一起来。理论是为指导实训服务的,而实训是检验理论、运用理论的平台。所以,我认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理论教学的时间不是一个定量,而是一个变量,因应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难度、教学目的的需要而适当的改变,着重是讲的“精”,而不是讲的“少”,目的是讲的通俗易懂,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消化;而实训也不应是单纯的“多”,而是做得“熟”,凡是学过《教育学》的教师都知道,片面的、机械式的反复模仿操作连尚未进化的黑猩猩都能胜任,何况是人,然而我们的学生需要做得“熟”,“边做边理解,越做越生巧”,才能称之为“熟”。
二、如何落实电子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汽车科组的“宽基础,活模块”把汽车维修的教学内容分割为发动机维修、变速箱维修、制动系维修、系维修、汽车空调维修、汽车电路维修等模块进行教学,用灵活的学生分组学习、教师负责学习站教学的模式,充分利用了有限的课堂时间与场室设备,做到教师资源充分利用,教学设备不会闲置。与汽车专业相比,我们电子专业似乎不能把教学内容单纯地分割开来,因为汽车的内部功能结构基本都是固定的,发动机、变速箱、系、制动系、电路系统、空调系统,每一辆车几乎都具备,而且是有明显的区分界限。然而电子呢,由于目前集成技术的成熟,电子产品或电子电路板上的功能块区分的界限越来越小。例如,一块单片机就能把好几个传统的功能块集于一身。那么,电子专业该如何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进行改革呢?以下是笔者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不以电路的内部功能为模块,而是以现成的电子成品为模块,由浅入深,模块分两大类:
1.基础类模块
每一个电子成品能够实现一个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功能,而成品电路本身包含了若干个基础电路,集成部分越少越好。如,把12V直流稳压电源成品作为一个基础模块。作为基础,其中包含了二极管的作用与特性、三极管的作用与特性、电容的作用与特性、二极管整流、电容滤波、三极管串联型稳压等等的基础电路和基础知识,在完成这一项目的过程中,把以上需要的相关基础知识信息简要地、精辟地、通俗地向学生传送,点到即止,要想详细理解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自行探索、阅读材料等途径进行加深学习。在学生完成这一模块的同时,既能掌握基础知识也能掌握相关理论,这就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材上“第一章 二极管的特性;第二章 三极管的特性”然后“第六章 三极管稳压电路;第七章 整流电路”。
2.进阶类模块
成品实现的功能较基础模块的成品更为复杂强大,涉及的电子专业知识更为广泛。如,电子时钟,其中包括除了基本的电路知识与常见电子元件特性以外,还涉及数字电路的门IC、时序IC、单片机以及C语言编程等。但是,这样的模块项目教学,现有的教材、教师都有了新的要求。先是教材,必须是有电子科组的教师通过经验总结、素材搜集,对内容进行筛选后得出的各种模块项目,这些模块项目必须包括中职电子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也要与目前社会对电子行业的需求相对应,是电子科组全体专任教师共同合作完成的项目式、模块化校本教材;然后是教师,这样的教学设计、这样的项目式模块化教材,对任课的教师要求是掌握的知识必须是全面的,由电子专业的基础知识到单片机技术,甚至是社会上电子行业的最新科技都是必须的。而整体的教学过程,可以仿效汽车科组的做法,一个班的学生分成2~4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同时完成不一样的模块,完成后轮换着去完成其他教师所负责的模块,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教育设备的充分利用,还有利于教师个人的教学循环。
总之,模块化的电子专业项目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探究式学习的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对教师来说,有利于个人的小循环教学,有利于教师在个人所负责的模块、项目上做更多的教学试验,同时节省了教师重复备课的时间来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与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所以,我认为,以上模块化的项目式教学也是我校电子专业在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必须迈出的一步。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安文铸.在基础教育的真实世界里耕耘[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篇7
近年来,随着专业的拓展、招生人数的增多和师资队伍的壮大,该课程的发展与改革力度也随之加大,过去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培养新型人才的需求。面对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作为高等学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师,除了给学生传授该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更应该注意和研究新技术和新成果,进行科学研究。
目前国内一些院校也相应的采取了措施:一是增加实验学时;二是将实验独立设课,这样的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加强实践环节的作用。通过对实验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进一步设计综合性、设计型和研究型实验。将部分教学内容转化为研究型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学和查阅有关文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搭接实验装置,自己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最后撰写研究报告和答辩。通过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针对电工电子系列实验教学服务学科专业和课程繁多的现状,为建立优化实验教学体系,精选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手段和实验教学的考核体系,也建立电气电子信息类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多层次、开放式、模块化的实验教学新体系,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除了以上的两种措施之外,还采取了其他一些具体方法:
(1)构建电工电子系列实验教学大平台
(2)建立分层次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3)制定一套全新的电工电子系列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4)采取开放式的多元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开展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创新实验,主要应在EDA实验室、PLC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等训练环境,对拔尖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电子赛事培训及学生业余科技活动制作。经过此环节的训练,学生的理论水平及实践创新能力均可得到较大的提高。
(5)开发基于局域网的开放实验管理系统
为使我校电工电子系列课程的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实验室等全方位的开放,我们老师应自主开发基于局域网的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实现网上预约实验、成绩查询、成绩统计,实验室基本信息管理等。在网上建立留言板,师生可进行交流、答疑等活动。利用网络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打破传统实践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同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应配备多媒体投影设备,并能配套建设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实验教学课件等辅助教材,为合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创造条件。
(6)以EDA技术作为突破口,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
针对当今国际电子设计业界对人才培养能力的普遍认同标准,必须强化学生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仿真技能的培养。基于这点考虑,电工电子系列实验课程分为硬件实验和软件仿真两条线,每条线都能突出分阶段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特点。
(7)实验考核方法
考核是检查和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为了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有一个真实的评价,应对实验课程的考试方式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对实践的全过程进行评议,应该建立多元化的层次化综合考核方式,并上网上报实验成绩,这种考核形式公平、合理、有效,可以克服实验成绩为加分手段的弊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求异、探索、创新,对于有创见的学生,成绩从优。该考核办法能引起学生对实验能力的高度重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能有力地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这些具体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法,从而达到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树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求实创新,综合培养”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篇8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2010260),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A2010000908)
一、引 言
数学问题的多样性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及深入性,已经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特征.Napoleon的经典名言“国家富强,要靠数学发达”已被认为是一条不容置疑的真理.
数值分析是研究各种数学问题求解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其理论.大数学家笛卡尔曾经说过,任何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任何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任何代数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方程式的求解.由数学问题到方程式的转化以及解方程就是数值分析问题.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走向了定量化和精确化.数值分析是一门与计算机使用密切结合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数学课程,主要介绍科学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目前数值分析已经成为理工院校学生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教学目标,我们深入研究课程特点,并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中,我们将与同行们交流近几年推行的改革措施并提出一些设想供大家指正.
二、数值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多,课时少
这是一个各大院校共同面临的问题.首先,课程本身包含内容多.其次,数值分析方法是发展的,与时俱进的.随着数学应用越来越广泛,科学计算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经典方法与现代手段结合得到不断改进,新方法、新理论也不断产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把所有的内容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对老师是一个挑战.
(二)内容相对独立,缺少连贯性
大多数教材对各种计算方法的讲述相对独立,不能很好地体现计算方法的发展过程和进步性,各种方法之间的融合较少,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重理论,轻实践
大多数教材理论较深,例题较少,题型缺乏应用背景,使得学生掌握了方法,却只会做数学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
(四)直观性差
由于数值分析课程本身的特点,教学过程需要多媒体辅助.但是很多多媒体课件仅仅是一些PPT.虽然对课时的有效利用有一定帮助,但是呈现给学生的仍然是繁琐的公式推导,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学生对方法的理解仍停留在书面意义上,对授课效果的提升有限.
三、我们的教学改革实践
近几年来,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完成教改立项和组织各种教研活动,“数值分析”课程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
(一)教学手段
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深入挖掘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潜力,将越来越多的方法(例如三次样条插值、磨光算法等)制作成Flas,直观地展示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及其作用过程.例如一个正方形(立方体)经过几次磨光之后逐渐变成一个圆(球),可以通过动画展示整个过程及每次磨光的效果.再结合理论说明使课堂内容通俗易懂,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接受各种算法,还可以帮助他们深层理解,增强应用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
授课过程中注意内容的连贯性,还原学科发展历程,体现“方法源于需要,理论源于实践”.例如对于多项式插值我们给出如下关系图:
关系图说明:最古典的是多项式插值(包括:局部方法,一点处泰勒展开;整体方法,高次插值),但是由于次数较高时出现龙格现象,于是出现了分片或分段低次插值,克服了龙格现象但是分段点处不光滑,进而出现了样条函数理论.这样学生可以对课程有一个整体把握,同时感受数值分析方法的实用性与进步性.再比如多项式插值的Lagrange公式、Newton公式以及Chebyshev多项式三者的优缺点比较,以及Chebyshev多项式的节点选取是很关键的,再扩展一点,联系Leja点集和散乱数据插值的最优节点组的自适应选取便把学生带到了目前科学计算的研究热点.如此学生觉得数值分析不仅切实有用,而且仿佛站在了专家学者们身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三)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为“理论阐述+算法推导+程序设计+算法实验+数值解分析+算法实践”.以“崇术重用”为原则,对于每个方法,我们适当删减繁琐冗长的证明过程及运算技巧,更多地结合实际问题和动画演示,直观地阐述方法的来源、方法的作用过程及效果.保证课程内容的深入浅出.增加上机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符合理工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上机实践
引进Mahtematica软件并完成了与教学内容的融合,自主开发了一系列教学示范程序.我们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编程能力和数值算法以后,能对现有程序做改进,能将所学的计算技巧融合使用.例如要求学生在非线性方程组的简单迭代程序基础上,编写加速迭代算法程序,将比较成功的算法改进展示给所有同学,对于有创新的帮助他们写成.作为课外作业,我们选择一些应用性较强,但是计算量难以手工完成的问题,要求他们利用所学数值分析方法,在计算机上编写程序语言并最终解决问题,并将这些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课程期末考核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措施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和科学计算能力,收到良好效果.
四、教学改革的一点设想
各大院校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不同院系之间缺少交流,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互不了解,缺乏交流合作,更缺乏合作意识.我们设想将今后的数值分析教学过程与数学建模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跨专业分组,每组成员平时多多交流,对于上机作业以组为单位,发挥每个成员的专业优势,合作完成.学期末,每组随机抽取一个较为复杂的数学建模问题,限定时间内完成,作为课程考核的指标之一.鼓励研究生与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或老师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知识互补,共同解决研究中碰到的科学计算问题.让他们在学习研究中获得快乐.
几年来,我们以培养学生科学计算能力为重心,以“分析与计算并重、经典与现代交融、方法与实验互证”为理念的教学改革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必要的数学基础.同时也锻炼了教师队伍,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学相长,提高了教学水平,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
【参考文献】
[1]杜廷松.关于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综述和思考.大学数学,2007,23(2):8-15.
[2]刘春凤,何亚丽.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6,6(3):118-119.
[3]刘春凤,何亚丽.应用数值分析[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4]徐利治.关于高等数学教育与教学改革的看法及建议.数学教育学报,2000,9(2):1-2.
篇9
认识实习是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前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工科院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抓好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要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1],认识实习便是其中的第一个环节。认识实习通过现场参观的形式,使学生获得给水排水工程方面的总体印象,了解给排水专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鉴于认识实习的重要作用,不少一线教师对认识实习的教学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实践[2-5]。目前,我校给排水专业在认识实习的教学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进行改革,提高实习成效。
一、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实习基地不稳定,实习场所容量过小。目前,我校具有一批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如桂林市自来水公司下属的4个自来水水厂,桂林市排水公司下属的6个污水处理厂,但是这些实习基地仅能提供给水处理工艺和污水处理工艺方面的参观内容。建筑给排水方面的实习内容可以通过参观本校雁山校区图书馆的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来实现。由于本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施工知识,但是施工工地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合适的施工工地并不容易获得。认识实习的传统实习方式是大班实习,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集体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增加感性认识。由于实习场地的限制,能同时容纳的人数有限,实习时,队伍拖得很长,在队伍后面的同学根本就听不到讲解;而且在实习现场,生产设备的运行噪音很大,掩盖了指导老师或工程师、工人师傅的讲解声音,使得讲解的效果很差。
2.实习指导老师工程经验不足,教学准备不充分。本专业教研室的专职教师共有16人,其中所有老师学历学位均在硕士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10人,但其中真正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老师寥寥无几,而真正有工程经验的老师由于行政工作的关系,也无法指导认识实习。因此,在实习讲解的时候,带队老师能在工艺、原理方面进行详细讲解,但是对于构筑物实体缺乏了解,不能对照构筑物进行讲述,不能使学生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而实习基地的工人师傅由于没有相应的理论知识,讲解也不到位。这些都让实习效果大打折扣,不能真正达到实习目的。一周的认识实习内容不是很多,指导老师并不是很重视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一般情况下,指导老师在联系好实习单位后就等着把学生带到实习地点,交给实习单位的工程师或工人师傅进行讲解,参观结束后带回。在联系好实习单位之后,带学生去实习之前,带队的指导老师很少去详细了解实习单位、实习地点的具体情况,更没有向学生进行介绍。这就导致学生在到达实习地点前对其一无所知,没有一点准备,到了现场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听不到或听不清讲解,甚至听清楚了也不理解。可想而知,实习效果是很不理想的。
3.学生的实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我校给排水专业的认识实习一般设在第三学期,此时学生尚不具备专业知识,对于专业也仅有一些模糊认识,大多数学生是冲着修学分去的。在实习的时候,学生很盲目,随着老师走完一遍工艺流程,期间拿手机照几张照片就完事儿了,不会多问一句这是什么,这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这样做,更有甚者,远远地跟在实习队伍的后面,好奇地打量实习地的环境,完全没有将实习当回事。
二、教学改革措施
1.备课制度,实习动员(安全、实习地点介绍)。课堂教学需要备课,实验教学需要备课,同样实习也需要备课。备课是实习指导教师的一项教学准备工作,实习教师要带好学生实习,必须备好课。以带队老师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备课,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熟悉实习地点的工艺特点、运行管理情况等。实习地点虽然不多,但是都能代表每个专业方向的现有工艺特点,由于实际的生产情况不同,其运行管理与课本上的会有所不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要熟记于心。②具体分析各实习地点的实习重点,工艺流程的哪部分应重点介绍,哪个构筑物应该重点讲解,哪个构筑物要详细解释,要怎么组织语言,以最简练的方式让学生弄明白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在正式实习前进行的实习动员不再局限于实习安全教育,更多的要根据企业的情况,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要实习的内容,如实习基地简介、水处理工艺流程图、给排水设备结构示意图等,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实习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实习,这样便可达到较好的认识实习效果。
2.与《城市水工程概论》课程相结合,分阶段实习。《城市水工程概论》是本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主要内容有:城市水工程学科与水工业、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水质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工艺设备及水工艺过程检测和控制、水工程施工与经济、城市水工程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6]。该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一个学期。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对本专业所学知识进行了解,对本专业产生学习兴趣。这与认识实习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本人认为将认识实习结合《城市水工程概论》课程一起教学,将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的做法是根据《城市水工程概论》上课的进程,在学习完某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后,到相应的企业参观实习,同时完成认识实习任务。这样可以将课本上所描述的知识用实物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更有利于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实习时,学生会更具目的性,会带着问题去实习,让实习效果有质的飞跃。
3.加强教师工程实践经验。目前,我校给排水专业的专任教师工程经验缺乏,为弥补这一缺失,可利用寒暑假或者利用工作之余,到具有良好关系的设计院或施工单位与工程实际进行零距离接触。这不仅可以增强教师的实际工程经验,也可以在教学中引进实际工程案例,使教学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教学。
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保证其有效运行。实习离不开良好的实习基地。目前,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签订了一批实习基地的协议,但是真正起到具有实习基地意义的只有一半左右。要保证实习基地能够有效进行,必须与实习基地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将实习要求与实习基地的条件相结合,制定相应的实习计划。同时,实习基地建立好以后,要尽可能轮换使用,不要长期闲置不用。
三、结束语
实践教学环节是工科高校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认识实习则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学校应努力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达到认识实习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给水排水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规范[Z].
[2]邵青,程晓如,方正,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环节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8):241-242.
[3]林红岩,李芳,崔红梅,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价值工程,2012,31(15):261-261.
[4]张华,闭建红,陆燕勤,等.面向注册工程师制度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3,(36).
[5]武福平,李娜.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网络化”实习体系的建设与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9):240.
[6]李圭白,蒋展鹏,范瑾初,等.城市水工程概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篇10
1.2将课堂当作施工现场,不宜照本宣科
在讲课中时刻注意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授课教师应设法让课堂充满活力。③毕竟,土木工程施工这样的课程理论性较强,如果老师在讲课时不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学生很容易对该门课程失去兴趣。教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课堂就是施工现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授课内容不能只局限于教材或备课的PPT,可以穿插一些实际工程案例、事故分析、各地民情风俗习惯等。特别是对于知识点的讲解,应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例如:流砂的防治方法有枯水期施工、抢挖法、设止水帷幕法、水下挖土法、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等,④教师在讲授时如果只是这样简单地提一下,学生不一定能记得住,就算记住了也不一定理解。所以教师应该解释流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动水压力的大小与方向问题,只要是能减小动水压力或是改变动水压力方向的措施均可。
2应该重视课程考核
不能把考试当作一门课的终结,其实考试也是一种学习,我们应该把握好试卷的质量,让学生通过考试,更好地巩固学过的知识,并整合成一个完善的知识网络,甚至要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新的知识。这就对出卷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土木工程施工这门课程知识点多,理论性强等特点,出卷教师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试题宜每年变化,全面考查课程各知识点,同一知识点可以不同考查形式出现。其次,不能抄袭网上的原题,因为网上的原题不能很好地结合课堂的内容,命题宜始终跟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最后,不宜出强调死记硬背的题目,虽然本门课程要记忆的内容多,但是更应加强对其的理解程度,所以试卷里应多设置案例分析题,分值宜占50%以上。其实,土建类的学生大都是有思想的,若在试卷中尽出一些死记硬背的题目,是对不起那些真正爱学习、有思想的学生的。
3实习实训应该落到实处
实习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将课堂理论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很多普通本科院校教学资源有限,所以很难实现集体实习,大都是学生自主实习。这样一来,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不会很高,因为很多学生就直接到某个单位盖个章,也能拿到相应的学分与成绩,而一些认真参与了实习的学生,其实习成绩反而低一些。而且由于学生的实习地点过于分散,教师也无法很好地进行跟踪指导。建议:学生可以选择自主实习,但是上交的材料中应该包括实习日志、单位盖章和现场照片,照片中应该出现学生本人,至少每3天有一张照片,这些可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直接依据。此外,应给予认真实习的学生一些奖励,如评比出“实习先进个人”、“实习之星”之类的荣誉;而对于提供虚假实习材料者,一经核实,予以通报批评,不给学分,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习积极性。
4重视第二课堂的教学
除了安排正常的理论教学与实训之外,可在系内部每年度组织一次施工竞赛,并制定考核范围、形式以及评分标准。采用理论考核与动手能力考核相结合的形式。理论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可涉及到施工常识,施工方案比选、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等,动手能力考核方面可涉及墙体砌筑、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与养护、保护层厚度控制、预应力张拉、模板支撑以及拆模、施工缝设置等。系部专门设置竞赛指导教师组,主要负责施工竞赛的辅导以及竞赛成绩的评定。比如在系内部可开展砌筑技术技能比赛与钢筋加工技能竞赛。在系内部有了一定的竞赛经验,指导组老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国家竞赛。学生参与竞赛并获奖,不仅能很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还能提高学校和系部的声誉,提升本院系在业界的影响力。
篇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256-01
在职业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内容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及网络简单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学好了这门课程,不仅能掌握计算机的一般基础知识、日常应用操作,还可以为以后学习其他课程提供方便。
1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及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1.1 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中,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有操作过程的演示,还需要学生动手上机操作练习。因此,教学中既需要计算机,也需要有投影设备。考虑到本课程属于公共基础类课程,目前一般多采用的是,在有投影机的多媒体教室上课,而在机房进行上机操作的教学模式。
1.2 影响教学效果的学生因素:
(1)学生学习状态不良。据蔚振江等对高职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情况调查显示:能做到课前预习的学生只有11.9%;课堂上能注意听讲的学生有23.6%;能按要求进行思考并得出正确答案的只有12.1%;而上课开小差,看课外书、听MP3、发短信、玩游戏的占59.7%,聊天的有28.4%;但是,也有61.7%的同学认为自己学习能力很好,只是不太努力,可见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状态很不乐观!
(2)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由于学生来源地地分广泛,各地经济条件不同,各地学校对计算机教学的投入及重视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的运用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有的学生对基本操作非常熟悉,而有的学生则几乎是一片空白。这对教师的教学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1.3 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师因素
教师在学识水平、教学经验及教学态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而教学效果也不相同。而其中,最影响教学效果的则是教学态度,由于各种原因,有部分教师对教学缺乏热情,教学工作不能做到全身心地投入,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职业院校的学生少有勤奋且少有天才,教师投入少,学生蔫能成才?
2 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设想
(1)学资源。即在采用相同教学大纲、相同教材的前提下,所有任课教师,案,统一讲义、统一上机操作内容。学资源,是要组织相关专家及任课教师一起,集中大家的智慧,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研究确定统一的教案、编写统一的讲义,设计并建立统一的上机实践操作题库,然后由各任课教师分别授课。编写统一的教案、讲义,不仅可以编写出最优秀的教案、讲义,而且还可以使年轻教师少犯知识性错误。统一上机操作内容,是分模块建立起含有大量练习及测试用题的题库,包括各种理论题及上机训练题。“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建立海量的题库,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练习作业落到实处,使教学过程实实在在成为“边学边练”,还可以为教学效果测试提供有效手段。将教案、讲义、题库统一起来,不仅可以使每一位同学都尽可能享受到最优秀的、相同的教学资源,减少不同授课教师在教学投入、教学水平上的差异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还可以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便利,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将本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分别组织教学与测试。不同模块的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操作演示、案例教学等。上机练习时,则可采用自由练习结合上机题库进行。每一个模块教学完成后,都要随堂利用上机题库组织一次本模块的上机测试,由系统随机出题,学生的测试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师随时了解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由于上机有明确的任务,可以减少学生上机的盲目性,有利于约束学生在机房的不良行为;由于题库量大,测试题随机抽取,可以减少学生考试舞弊现象,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压力,推动学生学习。对于计算机操作比较熟练的同学,也必须参加模块测试以及期末测试,成绩优秀者,可予以免修。
3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需要利用计算机学科的资源优势,建立教学网站。该网站不仅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如教案、讲义、题库等,还能提供练习、测试,以及师生互动、网上答疑等功能。笔者曾采用Moodle建立过教学网站,教学效果良好,不过Moodle题库中没有操作题功能。
(2)题库组建的原则:理论知识部分,可建立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实践部分,则建立操作题。根据知识点,设计题目,重要知识点的题量要多点,难点的题目最好有简单的题目在前作铺垫。题目在录入前,要仔细检查,特别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的题目。题目要分章节进行组织,不可杂乱无章。
(3)资源的更新:一般每个学年,都要根据教学效果、学生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学内容、教案、讲义及题库等进行更新或纠错。
篇12
信息管理专业的全称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属于管理科学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要特色就是文理兼容,专业主要是研究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授课的内容一偏重计算机、涉及管理课程。学习的内容涵盖计算机学科和管理学学科的核心课程。管理学科方面有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计算机方面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两学科综合课程有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因此如何将两学科知识融合,培养符合专业要求的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
1教学手段的变化
信息管理专业本身就是一名综合性学科,学习的课程相对其他专业杂而言,涉及的就业方向比较广,即使是在本科院校,有四年实际开展教学,也难以顾及到专业要求的各个方面。因此,在专科学校,用三年的时间,有针对性的选择一到两个就业方向,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所以改变教学手段,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能弥补我们教学时间的不足。
1.1从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课程知识的系统讲解。但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而今,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发展起来。由于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和学习平台,因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对学生认知结构、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1.2从单一理论教学到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实践教学被看作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范畴。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进行学科理论的讲授,是理论的“灌输”,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学科理论的内涵。而实践教学则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课堂之外直接对经验的学习,是在实际操作环境中进行的,其主要形式是进行社会调查、参观、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表现为“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尽可能缩短见习的时间,降低培训成本。所以将实践教学融入理论教学中,以培育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人才为根本目的。
1.3从以“粉笔黑板”教学为主导到以电化教学为主
最传统的教学工具是利用黑板板书进行课程知识的分解与讲解。黑板是教师进行课题教学的中心,也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地方。教学提纲、教学图表等教学信息均在黑板上展示,往往受到空间的限制,课堂教学信息量不大。板书时间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不利于新时代教学的需要。
电化教育是指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即学生利用Pc机借助计算机网络进行自助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必须建立由多媒体教学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互动交流平台构成的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汇集了大量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教学资料、兴趣讨论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了一个资源丰富的、高度综合集成的教学资源库。我院校园网的建立为开展电化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能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与老师进行互动。
2信息管理专业的应达到的培养目标
根据学科的教学计划来看,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应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知识,还应具备经济管理、运筹决策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以及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该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是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培养从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我院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应达到以下培养目标。
2.1培养较好的管理创新思维
由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基于管理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一门边缘学科,所以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较好的管理创新思维。从基本的管理学原理、各类经济学理论以及基本的财会知识等。使得学生对企业的各方面业务流程非常了解,能够运用企业管理的系列方法和技术,对企业进行问题诊断,比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2培养很强的数据库分析能力
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必须达到计算机专业的专科水平。因此开设了大量的计算机相关课程,要求本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都进行系统的学习,但是能力要偏向于数据库应用方面。比如课程内容: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开发过程、数据库安全技术、数据库系统管理与维护等。本专业学生实际的培养目标是成为一名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2.3培养较强的系统设计能力
主干计算机课程一般都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加强实践环节的操作,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与课程相关的课程设计,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基本掌握运用计算机开发工具对所选系统原型进行实际开发的能力。
2.4培养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
在专业知识以外,培养学生掌握了与期权各类人员的沟通交往能力,善于挖掘企业的业务需求,对信息系统的正确分析与设计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在实践环节的学习,或者开设交际能力的选修课来实现。
3实践能力
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分析,统一规划并构建一个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专业课程教学互动平台,以便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求。结合专业特点,教学计划的课程可分成四大类: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环节。对于公共基础课而言,应当以课堂教学为主,通过加强实例来巩固基础理论。对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应当采用以网络教学为主,与问题讨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实践环节教学以问题讨论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4结语
篇13
l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及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1.1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中,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有操作过程的演示,还需要学生动手上机操作练习。因此,教学中既需要计算机,也需要有投影设备。考虑到本课程属于公共基础类课程,目前一般多采用的是,在有投影机的多媒体教室上课,而在机房进行上机操作的教学模式。
1.2影响教学效果的学生因素:
(1)学生学习状态不良。据蔚振江等对高职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情况调查显示:能做到课前预习的学生只有11.9%;课堂上能注意听讲的学生有23.6%;能按要求进行思考并得出正确答案的只有12.1%;而上课开小差,看课外书、听MP3、发短信、玩游戏的占59.7%,聊天的有28.4%;但是,也有61.7%的同学认为自己学习能力很好,只是不太努力,可见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状态很不乐观!
(2)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由于学生来源地地分广泛,各地经济条件不同,各地学校对计算机教学的投入及重视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的运用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有的学生对基本操作非常熟悉,而有的学生则几乎是一片空白。这对教师的教学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1.3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师因素
教师在学识水平、教学经验及教学态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而教学效果也不相同。而其中,最影响教学效果的则是教学态度,由于各种原因,有部分教师对教学缺乏热情,教学工作不能做到全身心地投入,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职业院校的学生少有勤奋且少有天才,教师投入少,学生蔫能成才?
2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设想
(1)学资源。即在采用相同教学大纲、相同教材的前提下,所有任课教师,案,统一讲义、统一上机操作内容。学资源,是要组织相关专家及任课教师一起,集中大家的智慧,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研究确定统一的教案、编写统一的讲义,设计并建立统一的上机实践操作题库,然后由各任课教师分别授课。编写统一的教案、讲义,不仅可以编写出最优秀的教案、讲义,而且还可以使年轻教师少犯知识性错误。统一上机操作内容,是分模块建立起含有大量练习及测试用题的题库,包括各种理论题及上机训练题。“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建立海量的题库,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练习作业落到实处,使教学过程实实在在成为“边学边练”,还可以为教学效果测试提供有效手段。将教案、讲义、题库统一起来,不仅可以使每一位同学都尽可能享受到最优秀的、相同的教学资源,减少不同授课教师在教学投入、教学水平上的差异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还可以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便利,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将本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分别组织教学与测试。不同模块的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操作演示、案例教学等。上机练习时,则可采用自由练习结合上机题库进行。每一个模块教学完成后,都要随堂利用上机题库组织一次本模块的上机测试,由系统随机出题,学生的测试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计人课程总成绩。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师随时了解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由于上机有明确的任务,可以减少学生上机的盲目性,有利于约束学生在机房的不良行为;由于题库量大,测试题随机抽取,可以减少学生考试舞弊现象,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压力,推动学生学习。对于计算机操作比较熟练的同学,也必须参加模块测试以及期末测试,成绩优秀者,可予以免修。
3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需要利用计算机学科的资源优势,建立教学网站。该网站不仅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如教案、讲义、题库等,还能提供练习、测试,以及师生互动、网上答疑等功能。笔者曾采用Moodle建立过教学网站,教学效果良好,不过Moodle题库中没有操作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