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建筑施工技术措施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筑施工技术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建筑施工技术措施

篇1

一、混凝土在生产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混凝土施工是施工中常遇到的问题

由于建筑物结构类型不同,各种混凝土构件的重要性也不相同。混凝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结构容易出现裂缝,数量多且宽度也大,特别是有害裂缝的出现,无法保证工程质量,同时建筑物也就不具备良好的耐久性和结构稳定性。出现裂缝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的。塑料收缩时引起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处在塑性状态时表面水收缩裂缝蒸发过快,容易造成混凝土急剧收缩,混凝土强度弱到零,不能抵抗这种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的开裂。混凝土中蒸发和吸收的水分的速度越快,塑性收缩裂缝越容易产生,混凝土为了满足可泵性、流动性、出机时混凝土的塌落度和砂率比普通的混凝土大很多,前期强度低水分容易散失,表面易形成裂缝。这种裂缝的形状不规则、长短不一塑性沉降引起的裂缝。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裂缝的走向和宽度出现原因是钢筋混凝土的厚度太高或是乱踩扎使承受负弯矩的钢筋保护层加厚,导致构件保护层高度减小,与受力方向的钢筋垂直方向出现裂缝。如果搅拌或是运输时间过长会引起塌落度过低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塑性沉降裂缝 主要是混凝土在沉降过程中受到钢筋或是模板的阻碍,这种裂缝产生的时间大约是在浇筑后的三小时之内产生的,会和钢筋的走向一致的地方出现塌落或是沉陷。如果在模板中绑扎不好也会沿着其走势出现裂缝而且宽度较大。温度应力裂缝 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 聚积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挥发, 使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升温,但是混凝土表面散热速度较其它要快,内外温差很大, 使混凝土内部压应力产生,表面产生拉应力产生。混凝土表面或是附近的温差较大就会使其表面拉应力较大,那么混凝土在极限抗拉的过程中在表面就会出现裂缝,其特点是深浅不一致,裂缝的强度会开展的很大,在施工过程中模板绑扎不好,末班沉陷,移动时也会出现这种裂缝,无法使其更好的运用到施工建设中去。

2.针对上述现象的解决措施

在施工的过程重要注重温度的控制和材料的控制,对钢筋、水泥等都要严格进行检查并且要进行抽样试验,便于再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施工时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混凝土在养护时要注重湿度的变化,因为湿度越高温度越低,可以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期,收缩性变小,裂缝现象就会减少;混凝土材料公司在满足可泵性和方便捷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到骨料的含泥量、出机塌落度要减少;在施工过程中要多注意模板的位置和混凝土浇捣的紧密情况,不要随意加水,在搅拌混凝土的时候要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搅拌,买足泵送施工的前提下,减少泥土的塌落度;

在施工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模板在施工的过程的管理。它的支架,必须承载能力强、刚度和稳定性能好,在施工时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看管, 以防松扣会使其出现下沉现象。保护好混凝土的成土,其混凝土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可以继续进行施工;由于混凝土易受温度的影响,要改善骨料的配制,尽可能采用硬质混凝土及添加剂量,使水泥的用量减少,用冷却的水来搅拌混凝土,以此降低温度。在施工在施工中减少裂缝的出现。浇筑时也要降低温度减少因温度的升高而也会使混凝土出现裂缝,要借助冷却水管对混凝土进行降温做好覆盖蓄水养护措施以免发生气温突降而使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升温的变化,如果在冬天施工要做好保温的措施。混凝土的性能也要也要改善,使抗裂性能得到提高,避免表面干缩现象发生。事实上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裂缝的出现可以有效地控制,裂缝出现后想恢复原有的功能及结构的整体性十分不容易。

3.施工工艺中注意的问题

施工工艺是依靠先进的技术水平来实现的,发展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建筑业的发展。混凝土构件是多种多样,对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特殊的构建,重点是悬挂构建,也就需要对挑梁、挑板位置进行摆置,内力作用大的部位如梁的跨中、文座,当构件拱起的时候要用钢筋的厚度保证特殊的位置。浇筑、振捣等重要的工序部分,要和钢筋的直径或是刚度进行配置,否则会使工艺水准失衡。

二、工程施工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的管理措施: 在施工的时候要仔细的对图纸进行研究,并把资料整理好;必须按照国家标准的验收方式进行,并且企业的验收标准要高于国家的标准;要把握好主要结构的质量安全首先要注重装饰材料的质量,施工时要把细微的部分处理好,不仅要有特色而且要有新的概念。在容易出现问题关键地方如底层、地下室等重要的部位,施工比较困难,在检查时要特别注意。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技术不断的涌现,新的材料得到广泛推广,这就要求施工企业要随时关注和掌握新的信息,引进到工程施工中。为提高施工的质量,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专业素质,以专业的技能水平上岗实践。要进行技术交底,在为施工前就让工人心中明白一定要达到要求的技术水平以及必须把握好技术难点来保障工程质量,使工人明白自己怎样才能做好,如何高质量的完成任务。监理不仅要对材料厂商了解也要掌握材料质量信息,把了解、调查信息及时处理,更好的把新的技术信息和材料信息用到工程建筑上来;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保证工程质量。

三、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在施工现场要注重安全管理,安全问题是建筑各环节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在施工技术过程中也很重要,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忽视了安全,那么出现问题后将会使公司受更大的损失。因此,在施工中始终把安全问题放在主要的位置。企业的领导者对安全生产要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要对企业中的骨干力量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或掌握一些安全生产的问题如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要有安全生产长远的经济效益观,把安全生产贯彻到实事中去。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要有安全施工的意识,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规章制度实行规范的的作业,减少主观经验判断,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使施工人员在标准化、规范化的体制下安全施工。

结束语:

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工艺技术上的不断创新,根据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施工技术、措施进行适时的调整,保证施工技术的质量。同时加强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要注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降低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全胜.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0.(12).

[2]刘黑龙.房屋施工技术措施[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04).

篇2

1.1施工准备阶段的初冬施工技术措施

房屋建筑施工准备阶段,首先就要针对工程量和工期进行推算,如果需要在初冬进行施工时,就要提前做好施工预案,一旦气温下降,初冬来临,就要及时实施预案,做到未雨绸缪。在施工材料的准备上也要做到齐全完备,并将其妥善保管。此外,进入初冬房屋建筑施工时,要提前做好施工人员技术培训和安全施工培训,切忌只顾工期不顾工程质量。针对当地初冬最低气温的变化规律选择科学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安捧好施工工序和施工进度。并将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设备进行防冻液及时更换,准备好相应的用油。做好初冬房屋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和各种原材的检验复试及材科的配合比,以及做好保温防冻工作等等,都是初冬房屋建筑施工的关键。

1.2施工阶段的初冬施工技术措施

砌筑工程施工。1)防冻剂的掺量应根据气温和实验配合比实施;2)当室外大气温低于-10℃及施工上需要时,对原材料进行加热,应优先加热水,当满足不了热工计算的温度时,再进行砂子加热,但要注意水温不得超过80℃,砂子温度不得超过40℃,水泥不可加热,但应放在不低于0℃的室内;3)砌筑砂浆使用温度,当气温在-10℃以内,在-10℃~20℃时,为+10℃。搅拌好的砂浆要注意运输、存放、使用时的温度损失,最好随用随拌;4)操作上应按照“三一”砌筑法砌筑。灰缝应控制在10mm以内,砖砌体在当日施工完毕后,必须在表面覆盖保温材料;5)砖上冰、霜、雪要清除,一般不得浇水,冬施工砌筑工程不可采用无熟料水泥,不得使用白灰砂浆或粘土砂浆,砂子要清除冰块;6)每日砌筑后,应及时在砌筑表面进行保护性覆盖,砌筑表面不得留有砂浆。

地基施工。房屋建筑地基施工如需要在初冬进行施工时,一定好准备好科学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检验地基土质是否适合作为地基土要求,如果不符合要及时进行地基处理,而且地基的捧水系统一定要处于开放状态,保证雨雪及地下水的捧放,防止地基长时间处于浸泡而坍塌,地基回填后,要保证充分的沉降,防止因不规则沉降的发生。

墙体和屋面施工。由于初冬气温低,用水的建筑材料很容易就会凝结成冰,不但给施工带来困难,还会影响建筑材料的特性,造成建筑质量的下降。因此,墙体和屋面施工一定要做好保温措施。墙体要按照“三一”砌筑法砌筑。灰缝应控制在10mm以内,砖砌体在当日施工完毕后,必须在表面覆盖保温材料,必要时要添加相应的制剂如盐、防冻剂等。屋面防水层施工必须达到温度和干燥条件,用于保温的材料必须保持洁净,做到初冬房屋建筑不会因为气温原因而发生渗漏或裂缝。

油漆、涂料及楼地面施工。油漆、涂料施工时,表层要保证干燥。当要在室外进行操作时,其环境温度不低于5℃,且刷浆要均匀,如遇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施工。刷调和漆时,需加入调和漆重量2.5%的催干剂和5%的松香水来达到最佳的油漆效果,楼地面施工时,要做好相应的保温措施和技术措施,保证正常施工和有效施工。

2.初冬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2.1钢筋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由于房屋建筑工程用到的钢筋长度大,必要进需要进行焊接,而焊接的牢固与否与工程结构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在初冬钢筋焊接时,必须根据当地的施工条件、气温状况进行试验,选择最为恰当的焊接参数和焊接工艺。另外,由于焊条受潮会造成钢筋焊接处有砂眼降低其承载力,因此,在运输和储存焊条时,要保证其环境的干燥,不要因气温变化或有雨雪的侵袭而受潮,如果受潮要进行相应的烘焙,干燥后才能使用。

2.2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工程在初冬房屋建筑施工中,多采用保温加热法工艺。将混凝土材料达到最佳的施工温度,构件基部用保温材料覆盖,使两者的温差处于合理范围之内,利于两者的完美结合,浇筑好后还要及时覆盖保温,必要时还要进行人工加热。冬期混凝土的养护管理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措施,一定要做好保温和测温工作,随时掌握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保证混凝土在初凝期不受冻。

2.3钢结构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钢结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多用到高强螺栓.高强螺栓连的好坏是影响钢结构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高强螺栓的扭矩系数在初冬施工中要重新进行标定,保证在连接时的安全性和拉应力,并能控制好松紧度,不至于过松或过紧而影响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

3.初冬房屋建筑施工的施工安全措施

初冬房屋建筑施工时,由于气温低,容易引发许多安全事故,如高空作业、脚手架操作等作业,由于气温下降,操作技术人员受气温影响其技术和准确度有所降低,必须做好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尤其是高空作业和特殊工种的教育,并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安全施工。

参考文献

[1] 代艳歧. 试论寒冷地区初冬施工注意事项[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2] 董勇. 初冬房屋建筑花. r&术措施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10(16).

篇3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s; Gree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Gree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绿色建筑

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它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他技术科学的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生机盎然、自然气息深厚、方便舒适并节省能源、没有污染的居住环境。

2、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

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一般讲,建筑活动使用了人类所使用的自然资源总量的40%,能源总量的40%,而造成的建筑垃圾也占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总量的40%。因此,在建筑领域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将对人类实现永续发展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恰恰是在这个领域,可持续发展工作最难推动,最难取得成效。对我们国家而言,坚持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我国人口数量巨大,发展任务迫切,年建筑量世界排名第一,资源消耗总量增长迅速,而许多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居世界平均水平以下。在46种支持性资源中,到2010年我国只有20种资源能够自给,而到2020年就只有6种资源能够自给,其余大量要依靠进口。也就是说,我国国土内的资源不仅不能满足后代的需求,甚至许多资源都满足不了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界一项意义重大而又十分迫切的现实任务。

二、绿色施工

1、绿色施工的概念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2、绿色施工的实施意义

我国正在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建筑业,发展绿色建筑,实施绿色施工从而达到改变当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模式,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是未来建筑也发展趋势所向。同时“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的指导思想,追求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环保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绿色施工模式,可以在保证施工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绿色施工管理

从绿色施工的定义可以看出,实现绿色施工要靠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二者缺一不可。《绿色施工导则》中绿色施工要点之一的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和评价管理五个方面,下面从这些方面重点阐述如何进行绿色施工管理。

1、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就是设计并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通过制定系统完整的管理制度和绿色施工整体目标,将绿色施工有关内容分解到管理体系目标中去,使参建各方在建设单位的组织协调下各司其职地参与到绿色施工过程中,使绿色施工规范化、标准化。

2、规划管理

规划管理主要是指编制执行总体方案和独立成章的绿色施工方案,实质是对实施过程进行控制,以达到设计所要求的绿色施工目标。

2.1总体方案编制实施。建设项目总体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管理实施的效果,要实现绿色施工的目标,就必须将绿色施工的思想体现到总体方案中去。

2.2绿色施工方案编制实施。在总体方案中,绿色施工方案应独立成章,将总体方案中与绿色施工有关的内容进行细化。

3、实施管理

实施管理是指绿色施工方案确定之后,在项目的实施管理阶段,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进行策划和控制,以达到绿色施工目标。

3.1绿色施工目标控制。建设项目随着施工阶段的发展必将对绿色施工目标的实现产生干扰。为了保证绿色施工目标顺利实现,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控制。

3.2施工现场管理。建设项目环境污染和资源能源消耗浪费主要发生在施工现场,因此施工现场管理的坏,直接决定绿色施工整体目标能否实现。

4、评价管理

绿色施工管理体系中应建立评价体系。根据绿色施工方案,对绿色施工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应由专家评价小组执行,制定评级指标等级和评分标准,分阶段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进行综合评估,判定绿色施工管理效果。根据评价结果对方案、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改进、优化。

四、绿色施工技术的评价方法

1、绿色施工技术评价原则

1.1清洁生产原则

清洁生产是指既满足生产的需要,又可合理地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它谋求将生产排放的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求减少环境负荷。

1.2减物质化原则

减物质化原则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包括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循环再生利用原则。减量化原则是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再使用原则是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而不是非常快地更新换代;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

2、绿色施工技术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由六个方面来进行施工方案的绿色评价:材料消耗量指标;能源消耗量指标;水资源消耗量;三废排放量;对周边环境安全影响;噪声、振动扰民。

3、绿色施工评价的定性定量方法

常用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有:专家评分法、敏感度分析法、灰关联度因素分析法、多因素模糊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可靠性分析法等。

五、绿色施工技术措施

1、清洁生产,保护环境

建筑施工对城市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现在扬尘、噪声、光污染、水污染、周边环境改变以及大量建筑垃圾。绿色施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尽量降低施工过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落实环境保护措施,达到环境保护目标。

1.1扬尘控制

施工现场扬尘控制不好,产生的悬浮颗粒则是大气环境主要污染源之一。所以,要着力做好扬尘控制措施,如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封闭严密措施;施工现场出口处应设置洗车槽以保证不污损道路;对易产生扬尘的地方如土方作业阶段、结构施工和安装装饰装修阶段、构筑物拆除等,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洒水、围档、清理积尘、高压喷雾等措施。

1.2噪声与振动控制

噪声污染被视为一种无形的环境污染。振动可能会使某些建筑结构受到破坏,或通过传播而引起再次辐射噪声。为了减少建筑施工对周围居住环境的影响,工程在距居民区200m的区域内不允许在21h至次日上午6h内施工;要使用低噪声、低振动的机具,并采取临时的声障等隔声与隔振动措施,如对电锯、电刨、固定式混凝土输送泵等强噪声设备搭设封闭式机棚,而且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要在施工场界对噪声实时监测与控制,保证现场噪声排放不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或地方标准规定。

1.3水污染控制

施工现场水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废水。施工现场区要建立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采取相应的有效处理措施,保证污水排放达标,沉淀物的清运处理需要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执行。施工废水应采取措施处理后回用,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保护地下水环境。

1.4光污染控制

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大型照明灯须采用俯视角,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离居民区较近的施工地段,必要时在夜间施工可设密目网屏障遮挡光线。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2、节约资源与回收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节约能源,建筑垃圾减量化与回收利用,提高效益,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2.1减少材料的损耗

采用科学严谨的材料预算方案,仔细的采购,合理的工程物资管理,充分利用以减少材料剩余率,减少材料的搬运次数,减少包装,完善操作工艺,大力推行一次装修到位,降低材料在使用中的消耗,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

2.2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加强施工现场生活用水的有序管理,雨水、污水、废水分流排放。通过监测水资源的使用,实施计量管理,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在可能的场所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重新利用雨水或施工废水等措施来减少施工期间的用水量。

2.3电能的节约利用

做好节能规划,制定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灯具,利用声光传感器控制照明灯具,并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施工临时设施充分采用自然采光与通风。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进度以最大限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用电量,节约电能。

2.4施工用地的节约与保护

施工组织设计要以节约和保护临时施工用地为目标。明确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基础设施管线情况,注意保护场地内现存的文物、地方特色资源等。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要求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平面布局合理、紧凑,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施工现场道路应考虑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或施工现场内形成环形通路,减少道路占用土地。

2.5建筑垃圾减量化

建筑垃圾是指建(构)筑物在建设、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减量化控制不好,不仅浪费资源,且会侵占土地、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影响市容环境,造成安全隐患等环境危害性。施工现场的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应分类存放。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其余建筑垃圾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并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清运。为了防止环境污染,施工现场设置封闭式垃圾站,进行垃圾分类、分拣和存放,并及时运至规定的消纳场。对危险废弃物必须设置统一标识分类存放,收集到一定量后,交有资质的单位统一处置。

2.6可回收资源的利用

可回收资源的利用是节约资源的主要手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用可再生的或含有可再生成分的产品和材料,这有助于将可回收部分从废弃物中分离出来,同时减少了原始材料的使用即减少了自然资源的消耗;二是加大资源和材料的回收利用、循环利用,如在施工现场建立废物回收系统,再回收或重复利用在拆除时得到的材料,这可减少施工中材料的消耗量或通过销售来增加企业的收入,也可降低企业运输或填埋垃圾的费用。

六、结束语

推广和实施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是时展的必然,是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灌输绿色施工思想,明确绿色施工要求,合理采用绿色施工措施,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施工成本。

参考文献

篇4

1.1制作放样

放样是钢结构制作工艺中的第一道工序,只有放样尺寸才精确,方可避免以后各种加工工序的累积误差,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对放样工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环节:放样前必须熟悉图纸,并核对图纸各部尺寸有无不符之处,与土建和其他安装工程有无矛盾,核对无误后方可按施工图纸上的几何尺寸、技术要求,按照1:1的比例画出构件相互之间的尺寸及真实图形。样板制出后,必须在上面注上图号、零件名称、件数、位置、材料牌号、规格及加工符号等内容“使下料工作不致发生混乱”同时必须妥善保管样板防止折叠和锈蚀,以便进行校核。

1.2 拼板

拼板时应注意的问题:拼板时应考虑下料切割焊缝的收缩量,适当放出余量,自动切割缝为2MM,手工切割缝为3MM,焊缝收缩量视构件长度一般应放20-30mm。拼板焊应按图纸对焊缝等级的质量要求进行,焊接前应清除焊缝口锈蚀、油迹、毛刺等,按要求开好坡口。单面坡口55±5,纯边高度1.5-2MM采用焊缝清根,焊剂烘潮,焊丝清洁等措施,以保焊缝质量。

1.3 CNC切割

CNC切割时应注意的问题:按下料图要求制作角度样板,经检查无误后方可使用。切割时应考虑割切、焊接的收缩余量及组装误差,长度一般应放20-30mm,切割宽度误差±lmm。编程后,切割机应空机运行,记录运行轨迹是否与下尺寸相符,无误后即可切

割。

1.4 组立组立时应注意的问题

翼腹板有对接焊缝时,组立应注意翼腹板焊缝错开200mm以上。组立时确保腹板对翼板的中心线垂直度偏差为b/100且≤2mm,中心线偏移≤lmm。翼

腹板间隙应≤0.8mm,以满足埋弧焊的需要。定位焊间距一般为300-400mm,焊缝高度不超过设计缝厚度的2/3,焊条型号应与构件材质相匹配。

1.5 埋弧焊

埋弧焊应注意的问题:焊接所采用的焊丝、焊剂应与构件的材质相匹配。焊前应对焊丝、焊缝进行清洁,除去油渍、锈迹,焊剂等。焊接时应加引弧板和收弧板,引弧和引出的焊缝长度应大干50mm,焊后应切割。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及合理的焊接程序,确保焊接质量,减小焊接变形。

1.6 制孔

钢结构安装时所留A、B级螺栓孔应具有H12的精度,孔壁表面的粗糙度Ra不应大12.5um,螺检孔的允许偏差超过上述标准,不得用钢块填塞,可采用与母材料眭质匹配的焊条补焊,再重新制孔。制孔方法采用钢模钻孔,各种钻孔全部采用钻床钻孔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构件的质量。

1.7 矫正

钢材切割或焊接成型后,均应按实际情况进行平直矫正:好的零件在加热矫正时,加热温度应根据Q345性能选定,不得超过900℃。钢结构在加热矫正后应缓慢冷却,不能用水冷却。矫正的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裂缝或损伤。

二.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措施分析

2.1 安装方案简述

该工程钢结构内容包括:钢柱、钢梁安装和其他构件安装。由于该工程跨度大、面积大,经多种方案比较,钢柱用1台50t汽车式起重机整体吊装,两支钢梁在地面上拼装后采用2台50t汽车式起重机同时起吊,辅以2台曲臂车进行就位安装。

2.2设备选择

综合考虑工程特点、现场的实际情况、工期等因素,经过反复比较各种方案,从吊装设备、与土建交叉配合要求及企业的施工实践,钢结构吊装选择2台5ot汽车式起重机,作为钢结构安装的主要设备。

2.3 地脚螺栓埋设

地脚螺栓的精度关系到钢结构定位,地脚螺栓的埋设须严格保证其精度,地脚螺栓的埋设精度:轴线位移: 土2.0mm,标高:士5.0mm。在柱地脚螺栓安装前,将平面控制网的每一条轴线投测到柱基础面上,全部闭合,以保证螺栓的安装精度,然后根据轴线放出柱子外边线,待安装钢柱地脚螺栓的承台架子搭设好以后,将所需标高抄测到钢管架子上。

2.4 钢架安装顺序

按照现场实际情况,结合甲方的施工进度要求,采用合理的安装顺序。安装顺序按内容分为:钢柱钢梁吊车梁连系梁水平支撑檩条拉杆隅撑。

2.5 钢柱吊装

钢柱吊装包括如下几方面:钢柱就位轴线调整:钢柱就位采用专用角尺检查,调整时需3人操作:一人移动钢柱 一人协助稳定;另一人进行检测。就位误差应控制在3mm以内。

2.6 钢梁安装

由于本该工程结构厂房的跨度较大,钢架梁吊装采用”双机抬吊法”吊装钢梁的主要方法如下:钢梁首先在地面胎架上拼接成整体,同时在钢梁上架设好生命线,安装檩条时可以在钢梁上来回走动,吊装就位后在钢梁的两侧用缆风绳将钢梁固定,保证钢梁的平面外的稳定,然后吊装下一跨间钢梁,待下一跨间钢梁安装完成后,在此跨间安装檩条,固定钢梁,保 证钢梁不会倾斜扭曲。安装人员以曲臂车为安装平台,对高强螺栓进行紧固。

三、钢结构建筑的施工测量

3.1 轴线方格网测设

全面复核土建施工测量控制网、轴线、标高。根据前期施工单位提供的控制点及主轴线,在±0.00处分别测设多个控制点组成矩形,在这些点上架设仪器观测边长和水平角,经平差计算和改正,得到4个控制点的精确坐标。根据测量规范要求,量边精度为1/30000,测角中的误差为土3.5”。距离采用往返观测,角度观察3N回,在矩形方格网的四边,按钢柱间距设置距离指标桩加密方格网,便于钢柱轴线的测设。

3.2 水准基点组建立

根据土建用水准点,选3-4个水准点均匀地布置在施工现场四周,建立水准基点组。水准点采用(&16mm,L=lm)的钢筋打入地下作为标志,其顶部周围用水泥砂浆围护。将水准点和水准基点组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两已知点间的高程必须往返观测,往返观测高差较差,附合或闭合路线的闭合差应满足规范要求。

3.3 轴线控制

做好竖向与平面测量控制是保证钢结构吊装顺利进行的首要环节,也是确保钢结构工程质量的重要工序。平面轴线位置控制采用内控法。

篇5

1.引言

在我国,对大体积的建筑施工要求是,混凝土自身的内部与外部以及外部与环境温度的差值都不能超过25摄氏度。这其中的大体积指的是在建筑结构中大于或等于1m的实体部分,大多数的转换梁施工要按照大体积来进行施工。

2.房屋建筑出现裂缝原因

2.1由变形引起

因为温度、湿度和沉降等因素造成的变形。在构件本身对其约束不能满足相关因素所需要的应力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此应力是与结构的刚度大小息息相关的。当有裂缝出现后,裂缝变形得到了部分满足,都会使结构刚度下降,应力松弛,此时就留下了建筑隐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此类裂缝有①因周围环境变化产生的:如环境温度或者湿度的高低、结构内外两面的温湿差、火灾或其他腐蚀性物质进入结构本身,致使钢筋生锈等,既而产生裂缝。②因材料本身引起:如混凝土的沉缩或者收缩等。③违章操作或工程施工管理不完善等产生的裂缝:如混凝土振捣不够、搅拌不够且原料配比不准、后期养护不足等。

2.2过度载荷引起

载荷裂缝是指在动载荷、混凝土梁板和次应力产生的裂缝,其分为直接和次应力两种裂缝。直接裂缝是由过度外载荷引起的直接应力变化所产生的裂缝;次应力裂缝是由过度外载荷引起的次应力所产生的裂缝。

2.3基础地基变形引起

作为所有建筑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水平、竖直方向上出现任何的位移或者不均匀的沉降都会让建筑承受更多拉应力,不均匀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如对当地地质调查不全面;地基本身结构比较复杂;基础受力条件发生变化等等都有可能造成这种状况。当这种应力超过了混凝土本身能够承受的拉力后就会发生开裂和坍塌,最终影响到建筑的稳定性和刚度。

3.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的相关措施

建筑单位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对整个建筑有着关键意义,因为这不仅可以合理的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分配而且还能降低施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使建筑发挥更大的效果。对混凝土裂缝进行控制重在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下面就简单的说一些有效控制裂缝产生的方法。

3.1振捣方法要正确

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时要注意三方面要求,分别是坡顶、坡中间和坡角。只有当这三个方面都符合相关设计要求才能保证振捣后混凝土覆盖整个坡面,达到想要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握好振捣时间和振捣棒插入的深浅,当要插入下层混凝土时,深度要控制在50mm以上,移动的间距在40mm左右并注意要快插慢拔;当混凝土已经密实后,要使用刮杠来弄平其表面,完后撒上碎石,要求碎石在5~25mm左右。在最后凝固前再次进行抹平,次数在两次以上为宜。

3.2掌握浇筑方法

在对混凝土进行施工浇筑时要按照以下几点流程:自然浇筑、水平分层、斜向分段、连续推移、一次到顶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浇筑过程中切不可往已拌好的混凝土中再次加水。分层的厚度要把握好,保证上下两层浇筑间隔在混凝土凝结时间范围内,防止因时间间隔过长导致裂缝。注意天气和气候带来的影响,尽量避免在天气不断变化时进行建筑浇筑。

3.3控制温度指标

我们知道,在建筑施工中控制混凝土温度的方法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改变骨料级配来进行有效控制,做法是:事先选择比较干硬的混凝土,再加入混合料,以此降低对水泥的用量。除了上述做法外,也可以在搅拌混凝土时,采取用水来对碎石进行冷却。同时在采取措施时要尽可能多得制造散热途径来控制混凝土温度。可采取的措施有:浇筑层散热,降低浇筑厚度,通冷水降温等。

3.4改善约束条件

如果混凝土的温度大于周围环境的气温,必须准确的把握拆模的时间,防止其出现初期的裂缝。我们知道,在对建筑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会在其表面产生水化热,这就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个应力再次相互叠加后就有可能会出现裂缝,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因此,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在通常情况下要求新浇筑后的混凝土要尽早拆模,同时可以在混凝土表面撒上海绵或者泡沫来进行保温,这样就可避免过大的拉应力来使墙体产生裂缝。

3.5管线的合理布设

我们知道对于建筑来说,管线的布设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对于那些管线密集处要采用放射形来分布,这样可以使混凝土更坚实。在对管线预埋时要注意固定措施,避免立体式交叉穿越,采用从板件中穿过并用线盒固定。在浇筑完成后要定期进行养护,尤其要注意对屋顶的处理,因为它的相对表面积比较大且位置高,会受到风或者雨雪的侵蚀,这样就会造成混凝土早期的收缩失水。有效的方法是,当我们压平混凝土表面时,要向其洒水,完后要用保温材料进行覆盖养护,防止“冷桥”现象的发生。一切完成后要在24小时内禁止踩踏。当表面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不超过20摄氏度且达到强度要求后,方可进行拆除。如果过早拆除会造成建筑结构载荷增加,引起后期变形裂缝,给建筑带来危害。

3.6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要求施工作业人员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扳筋进行调整,避免漏筋和踩筋的现象发生。施工管理工作在整个建筑工程中都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的目的是保证工程按照规范进行,避免出现工程问题。管理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就是,在对楼板进行找平时要符合规范,不应过大,保证在浇筑后进行压平磨光且一次完成,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

4.混凝土在选择和准备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4.1对骨料的选择

工程建设中对骨料即砂、石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其要满足高强度、无杂质、物化性能好等各项要求。对于比较粗的骨料,比较好的办法是采取碎石或者是自然级配等,具体的要求是其要小于钢筋间距的最小净距离3/4,最大颗粒要小于整体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骨料的质量。根据实际试验可以得到,对于细骨料多采用中粗砂,因为每立方面混凝土对水泥的需要量可减少2025kg。我们知道,每减少10kg的水泥就会让温度降低1摄氏度。

4.2对水泥的选择

因为水泥本身会产生水化热现象,所以其是造成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在选择时要选择那些有生产资质的企业所生产的水泥,确保质量的同时积极使用低热的水泥,做到准确把握其凝结时间和安全强度等。

4.3适当的配合比例

配合比例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自身的质量。对配合比进行设计时,最先要保证其强度等级和相关的性能指标,在达到相关流动性指标后,可采用水灰比较小的方法来有效的降低水化热。

4.4控制外加试剂的品种和用量

除了要考虑混凝土自身的质量外,还要选择合适的外加试剂来加强混凝土的强度。如采用木质素磺酸钙,其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会对混凝土中的颗粒产生分散效果,这样就降低了水的表面张力。相关的实验证明,加入相当与水泥重量的0.25%的木质素磺酸钙,就可减少10%的拌合水,这样就降低了水泥用量同时降低了水化热的产生;还可采用粉煤灰来防止混凝土开裂,因为粉煤灰可以很好的改善混凝土的水化热、脆性和干缩性等。

5.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屋建筑工程必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由于一些材料或者是施工技术上的问题,会给我们的房屋住宅带来很多质量上的问题。楼板混凝土裂缝是比较典型且我们常见的质量问题,其不但会影响到美观,而且还会降低混凝土的承受能力。解决起来不易且严重威胁建筑和人身安全,所以在这方面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篇6

进入21世纪以来,某地兴建了大量的高层住宅楼及高层办公楼,该地区地层中有3~6m的砂层和12~25m 的卵砾石,一般砂层埋藏在约10~18m ,卵砾层均在18~34m之间,通常该地区对8~12层建筑物设计Φ600沉管灌注桩,将桩端落在砂层内1~2m左右,但由于用此工艺施工,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并且桩长及桩径受到局限,满足不了高层建筑要求,采用普通钻孔桩能保证桩长及桩径,但钻穿卵石层却成本高,施工也非常难,而采用桩后桩底注浆工艺施工,可以做到保证桩径、桩长及单桩承载力要求。桩底后注浆工艺是在桩身砼达到终凝后,通过桩身预留注浆管,将具有流动性的水泥浆液,按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压入桩底或桩身侧面缝隙,使其充填密实,固化与桩身形成整体,从而达到提高单桩承载力目的。该地某大楼在桩基础施工中成功应用了桩底压浆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工地工程概况

拟建建筑物层高21层,主楼地下2层,地面19层,总高度78.2m ,附楼2层,结构为框剪结构,经过多个设计方案论证,桩基工程采用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桩荷载形式为端承――摩擦桩,共布设后压浆钻孔灌注桩290根,其中Φ700桩256根, Φ600桩34根,有效桩长17~18m ,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为2250kN。该工程工程地质条件(见表1)。

表1 工程地质描述

层号 层厚(m) 土性描述

1 2. 2~3. 2 填土:褐色稍湿、中密、不均匀

2 2. 4~4. 3 黄土状粉质粘土:浅褐色、硬塑、具湿陷性

3 3. 0~5. 5 粉土:黄褐色、中密、属中等压缩性土

4 3. 9~5. 5 黄土状粉质粘土及粉土

5 1. 8~3. 3 粉细砂、灰色、中密、局部为中砂

6 5. 0~7. 5 卵石、杂色、中密、粒径3~10cm、最大> 20cm

表 1

3后注浆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后注浆钻孔灌注桩施工工序为:钻进成孔吊放钢筋笼(同时预埋注浆管) 浇灌砼成桩后注浆。

3.1 成孔工艺

采用泵吸反循环全面钻进成孔工艺。开钻前在桩位处埋设大于桩径500mm的护筒,钻机对位偏差小于1cm ,刚开钻采用正循环钻进,待钻进4~5m后采用反循环钻进,钻孔过程中应控制好泥浆参数和钻进参数。钻进成孔均采用切削具疏齿状排列的三翼锥形钻头全面钻进。钻头直径Φ700mm、Φ600mm两种。

3.2 吊放钢筋笼(预埋注浆管)

(1) 在成孔后把两根注浆管连同钢筋笼下入孔内。

(2) 注浆管检查。注浆管必须经过检查,无锈蚀,无裂痕,耐压性能好,尤其管内不得有锈蚀及其它杂物,防止铁锈及杂物进入注浆阀,使注浆阀堵塞,造成注浆失败。

(3) 预埋注浆管:成孔检查合格后,两根后注浆管随钢筋笼下入孔内,注浆管绑扎在钢筋笼上对称安装,安装注浆阀时注意注浆阀高度为300mm 左右,且向内弯曲15度,以进入孔底锥面内,然

后填入级配合理的碎石,高度以填埋注浆阀高度为宜,注浆管在下入孔内过程中,应向注浆管内注入清水,以检查注浆管是否漏水,并可平衡管内外水注压力差,以防损坏注浆阀,下入孔内后在

注浆管上部安装丝堵,防止其它杂物进入。

3.3 砼灌注

砼采取水下灌注,砼标号为C25,在对孔深、泥浆等相关性指标验收合格后开始灌注。灌注前把0.2~0.5m3 碎石投入孔底。灌注时要求导管离孔底0.3~0.5m ,初灌量应保证导管埋深1.2~1.5m ,灌注砼应连续进行,并严禁把导管底拔出砼面。

3.4 成桩后注浆

(1)注浆技术参数

①采用525#R普硅水泥,水灰比为0.6 。

②注浆量:单桩设计注浆量为1.38m3,必须严格按设计注浆,实际注浆时需大于或等于设计注浆量。

③ 压浆速度:50~75L/min。

④注浆压力:初始0.5~1MPa。正常1.5~2MPa ,最大3MPa。稳压时间15min 左右。

⑤注浆阀门设计:根据注浆内径在下部打孔,孔径累计面积与注浆端面积之比> 1.05,且保证喷射有效面积。

⑥投石高度为50cm ,注浆阀的有效长度设计为30cm。

(2)注浆施工

压浆采用2SNS 型高压注浆泵并配以YJ340 型泥浆搅拌机,总功率14 kW。采用纯压式灌浆法,成桩3~5天后,把地面注浆系统与孔内一根注浆管连接,另一个注浆管丝堵打开,压入适量清水,冲洗孔底内注浆腔室,待另一注浆管内出清水后,开始注入按设计水灰比配制的水泥浆液,待另一注浆管内流出水泥浆液时,停注,安装上丝堵,继续注浆,待压力达到1.5MPa 时,稳压15min左右,堵上此注浆管,换另一注浆管二次注入水泥浆液,压力达到1.8~2MPa时,稳压15min,拆洗上部注浆系统,进入下一条桩施工。桩底注浆示意图见图1。

图1 桩底注浆示意图图2 桩底注浆机理示意图

4注浆效果及特点分析

根据质量监督部门桩基检测结果,该工程单桩承载力提高60%~800%。且地层卵砾层固化良好,达到微风化岩层效果。由于此高层建筑有2层地下室,开挖到基础桩顶标高-7m 处,可见部分桩身有3~10mm水泥浆层护裹桩身,还有部分脉状水泥延伸,厚度50~150mm ,长度2~3m。由此可见后注浆工艺产生的固化、劈裂、扩底扩径效应,达到了后注浆工艺提高承载力的目的。该大楼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成功地使用了桩后注浆这种新技术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特点为:

4.1 有效提高单桩端承力

由于后注浆的挤压、充填固结作用,在桩底形成扩大头且消除了钻孔灌注桩沉渣的存在,使桩体与桩端持力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且由于高压注浆使桩底产生反向预应力,能有效地发挥和增加单桩端承力。根据该大楼桩基检测中心做的高应变测试曲线分析,由于后注浆工艺使桩端持力层(卵石层)端阻进入微风化岩层,进一步证实桩端注浆的有效性。

4.2 有效提高桩侧摩阻力

由于浆液沿桩周向上扩散泛浆,能部分增加单桩摩阻力,根据现场开挖情况,部分桩在桩上部可见5~15mm厚的注浆层。

4.3 能消除一些不明不良地质现象,改善桩身受力情况

在施工中,桩注浆量均大于设计注浆量1.5t,部分桩浆量大于2.5t,个别桩达到9t。根据基础开挖到桩顶标高时(-7m左右) 发现脊脉状注浆物存在,厚为50~150mm不等,且不规则,说明后注浆工艺能消除部分不良地质的影响。

4.4 加固地基

由于全部工程均采用后注浆法施工,由于浆液对桩周土的压密作用,并使部分浆液渗透土粒、砂粒、砾石粒之间的间隙里,使其固结与四周地层紧密相依,从而使整个地基得到加固。

4.5 工艺先进

后注浆工艺在我国是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的一种先进的施工工艺,是科学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具体运用,由于其科学性和先进性,已在世界范围内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4.6 不足之处

高压注浆易损件多,易坏,成本升高,地质情况复杂时,注浆量不易控制。

5 桩端压浆工艺提高承载力机理简析

由于此工法应用时间尚短, 研究有待深入, 对其机理简述如下:

对于采用泥浆护壁工艺成桩时, 往往在孔底形成一个沉渣软弱层, 即使通过置换泥浆或抽渣筒排渣等认真清底措施, 也很难达到清除沉渣的标准。通过设置于桩底的柔性注浆腔压入水泥浆, 浆泡逐步扩大并向外挤压,就会压密沉渣软层而硬化此层, 继而对桩端土层产生压密, 从而大大提高桩底土层的刚度和强度, 促使端阻同步甚至超前发挥。同时, 压力胶囊在注浆压力作用下产生径向扩张的过程中, 将使其周围梨形区范围内的土体受到挤压和剪力作用( 近似于图2中的Ⅰ区、Ⅱ区) , 将迫使Ⅲ区土体压密并对桩身下端产生握裹效应, 使得桩侧阻力也会有所提高。至于能够对桩身下端产生握裹作用的范围, 参照梅霍耶夫承载力公式解约为桩径的4~8倍, 甚至更大, 并随桩端处土体抗剪强度增大而增加。桩底沉渣软层的压实硬化, 桩端土层的压密, 相应的支承面积的扩大以及在桩身下段土层对桩体产生的握裹效应等综合作用, 使桩端压浆能提高桩的承载力。

关于采用压浆工法提高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数值, 对于不同持力地层、不同长度的桩, 据已有注浆桩与普通桩试桩资料对比, 综合为0.2~2.0 倍( 这里的0.2 倍是指桩端持力层为软弱的粉质黏土土层) 。本地区的持力层多为中密―密实砂、砾石或卵石层, 桩端压浆桩的极限承载力较未压浆桩增幅一般达到60%~200 %。其变动幅值是与桩端持力层条件、桩土工作体系状况、工艺条件及工艺参数诸因素密切相关。当持力层为粉土、粉细砂层时增幅小。

篇7

一、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施工具体原则

(一)优先选择节能材料原则

在建筑工程施工任务中,建筑材料损耗是建筑施工整体能源损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企业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在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应当尽量选择节能材料,不能为了一时利益选择廉价材料。有些建筑节能材料的价格偏贵,建筑企业领导为了节省成本而选择价格较低的材料,损耗了更多的材料,造成了材料的浪费现象,实际上并不能提升企业利润[2]。例如在对建筑门窗材料进行选择时,建筑企业应当优先选择节能型封条材料。在对房屋进行隔热材料选择时,应当优先选择节能型的墙体和屋面,如聚氨酯、泡聚苯乙烯等材料,既能够达到保温要求也可以起到节能目的。

(二)遵守节能规范原则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施工规范中,已经设立了明确的节能规范标准。但是,仍然有一些建筑企业错误的认为,节能规范并不会影响建筑质量,因此不需要加以重视。甚至一些监理单位也更加注重建筑整体施工质量合格性,对于建筑工程的节能性关注度比较低,造成很多建筑的节能性不高现象。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应当严格遵守建筑节能规范标准,按照节能规范进行施工,真正实现建筑节能要求,满足人们对于建筑节能的要求。

二、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措施

(一)建筑工程墙体节能技术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任务中,墙体施工是重要施工内容,且消耗的材料也占极大比重。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墙体节能施工技术主要运用于空心砖承重墙施工任务中。在开展空心砖承重墙施工时,为了能够保障空心砖的完整性,若出现空心砖不够时,能够选择实心砖进行代替[3]。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墙体通缝问题,尤其是在对建筑外墙进行施工时,外墙出现缝隙会严重影响建筑质量。当发现外墙出现缝隙时,不能用水泥随意堵住,应当按照图纸要求或者规范要求进行处理。除此之外,在对墙体进行施工时,对粉刷裂开、热阻值低等问题都需要加以重视,才能在确保建筑墙体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损耗,实现节能施工的作用。

(二)建筑工程墙体保温节能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墙体保温的施工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墙体的抗寒能力。在传统的建筑墙体保温施工技术施工中,主要包含抹灰、干挂、粘贴等步骤。而建筑工程墙体保温节能技术中,主要分为墙体外侧、内侧施工。在墙体外侧施工方法,主要是通过在墙体外侧安装保温系统,通过该保温系统取得效果更佳的保温效果。在墙体内侧施工方法,主要是将保温系统安装在墙体内侧,来实现保温目的。但这两种方法都具有一定缺点,在墙体外侧安装保温系统,无法避免渗水或者开裂等症状。由于外墙经常会受到雨水、大风的侵蚀,容易对系统造成破坏。而在墙体内侧安装保温系统虽然可以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侵蚀,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保温效果。因此,在选择建筑工程墙体保温节能施工技术时,应当根据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三)建筑工程门窗安装节能施工

建筑工程的门窗安装是在主体工程完成之后,对于后期投入使用也十分重要。而建筑工程门窗节能施工技术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在选择门窗材料时,需要选择节能性更高的材料[4]。在选择时,首先应当选择质量合格的门窗材料,其次是根据门窗的材质以及耐热性进行选择。在门窗材料中,钢铝材料门窗耐热性较高,而木质与塑料材质门窗材料耐热性较差,遇热后容易出现燃烧现象。第二,在安装过程中,在实现节能基础上,必须保证门窗安装质量合格,不能在安装过程中造成门窗变形等问题。

(四)建筑屋面保温节能施工技术

建筑屋面保温节能施工技术主要有两种施工方法:第一是现场发泡浇筑技术。利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和水泥等泡沫混凝土进行浇筑。第二是反铺技术。核心要求是将防水层置于保温层下面进行施工。对两种施工技术进行比较,后者所需施工成本更高。因此,在实际生活中选择时,应当根据建筑项目的预算以及施工要求等方面综合考虑,目前在施工中前者的使用率更高。

三、结语

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不是统一的施工技术,面对不同的施工任务有不同的侧重方向。在选择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时,需要根据建筑项目的预算情况、项目施工情况、施工效果要求等全方位进行考虑,选择最适合的保温节能措施才能确保建筑工程节能施工质量。主要的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中,主要有墙体节能施工技术、墙体保温节能施工技术、门窗材料节能施工技术、门窗安装节能施工技术以及屋面保温节能施工技术等。只有做好上述节能施工任务,才能提升建筑行业的节能性,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立杰.房屋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1):221.

篇8

我国硕大的领土,不论是南北方,都有一定雨季时节,在进入雨季后,雨水多,气温高,对施工建设造成很多不便,对建筑工程质量会造成一定影响,雨季施工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也不是十分精准,雨季的降雨量大,可能雨势迅猛集中,可能会带来一些地质灾害。为了满足工程进度的需要,一些建筑工程不可避免的要在雨季进行施工。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工程特点进行技术的应用,发挥出施工技术的最大程度的优点,提升雨季施工的效率,保证工程的质量。采用安全的技术措施,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危险情况,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减少雨季对工程建设施工的不良影响。

1建筑工程雨季施工的特点

由于气象部门所受到气象技术水平的限制,有部分气象部分不能够及时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信息,例如暴雨、台风等这样比较恶劣的天气骤然出现,会给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极大的不方便。雨季时,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施工时必须要全面的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降雨时会对建筑结构、地基基础等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如冲刷、浸泡等,可能会带来比较严重的突发性的破坏。要及时、迅速的进行防护,以免出现工程安全、质量问题及产生工程损失。雨季对室外施工有很大的影响,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雨季施工的各项安排工作,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顺利、高效的进行。

2雨季施工遵守的原则

当我们在进行雨季施工的时候,要先安排进行建筑基础、建筑结构的施工。小雨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停工,大雨的时候要转到室内施工。应可能按照先室外再室内的施工顺序进行施工,建筑企业安排工程进度的时候尽量缩减雨季时候的室外及工作面的施工时间,从而有效的增加整个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在编制施工组织计划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雨季施工特点。不适合降雨季节进行的工程要安排在降雨季节之前或者之后进行;不能避免的,一定要适度的增加物力、财力、人力的投入,缩短降雨季节的施工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

3建筑工程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3.1土方和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措施

降水量比较大时会对基础、土方工程造成很大的影响,施工过程中需要做一些相关必要的、全面的防护措施,否则会降低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水平,严重的话会产生建筑物安全问题。因此,在降雨量比较大的时候施工一定要采取应对措施。进行开挖基坑或者管沟时,要保证边坡的稳定。必要时,要架设支撑或者减小边坡坡度。施工时,要注意边坡、支撑的质量检查。在工程进度允许的情况下,要将该分项作业安排在雨季之后。降雨量大的季节要尽可能的不进行室外施工,如必须的话,要尽可能的分片、分段的施工,基坑开挖达到要求。在协调各相关部门、相关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要安排专人领导相关人员立马进行混凝土垫层浇筑作业。开挖基坑时,要设置排水沟、集水井,避免雨水的浸泡,安排专人进行排水作业。如果开挖软土地基,日降雨量过大时,要停止进行土方作业。

3.2混凝土工程的技术措施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之前,施工人员必须查看最近几天的天气预报没有降雨时,才可以安排、组织作业人员在混凝土模板上粉刷隔离层,避免出现隔离层被冲刷掉的现象,降雨量太大的时候也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而且已经浇筑好的必须依照相关施工要求进行混凝土停浇缝的设置,用塑料布把浇筑好的地方覆盖起来。要避开雨天进行混凝土浇筑,而且要测定好粗细骨料的含水量,配置混凝土时根据测定好的数值调整加水量。要夯实回填到模板下方的泥土,土层的上方要设置垫板,降雨过后要查看土层是否下沉。

3.3砌体工程的技术措施

砌体材料及砂浆等粘合剂的含水量会对砌体结构的稳定产生很大的影响,降雨季节要确保其稳定性。砌体工程施工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工程中用到的砖块要堆放集中,而且砖上不需要再浇水;进行砌墙作业的时候要根据干湿情况搭配使用湿砖、干砖,湿度超标的时候,晾晒之后再用;降雨太大时,要通知相关部门不能再进行砌筑作业;砌筑作业时要内外墙同时砌筑,丁字墙、转角处的施工要连贯;稳定性不好的砖柱要进行临时支撑;大风或者强台风时要加载临时支撑,保证墙体不歪斜、倒塌。

3.4吊装工程的技术措施

进行吊装施工作业的时候,构件堆放地一定要足够的坚实、平整。而且要做好附近的排水工作,以免构件被水浸泡,使用塔式起重机的路基要比地面高出约15m,下雨天气不适宜进行吊装作业,雨水打湿吊车绳索或者构件后,两者间的摩擦系数下降,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加大两者间的摩擦力,暂停施工时塔吊的吊钩要靠拢塔身,不能在吊钩上挂东西,以免因大风造成塔吊摇晃,导致塔吊倾斜、倒塌,要做好整个吊装工作作业的安全工作。

3.5脚手架装拆的技术措施

施工人员需要在脚手架上进行高空作业,雨季进行作业时,要保证脚手架基础土层的强度,混凝土基础的厚度≥100mm;脚手架要和建筑物间有连接件,而且要定期检查,增加抗倾覆能力、稳定性;脚手架上的人员走道要做好防跌落、防滑措施;下雨时最好不好在脚手架上施工,如果必须施工,要控制好脚手架的构件,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要好电缆的绝缘隔离措施,避免人员触电。

3.6屋面工程的技术措施

在降雨季节到来之前,必须做好屋面的防水工作,依照图纸设计的相关要求做好落水管的设置工作。油毡屋面的施工要在晴天的时候进行,因保温材料、油毡等材料不能受到雨淋。雨季时,屋面施工最好用“湿铺法”进行作业。潮湿的屋面基层上先铺上卷材,水泥砂浆初凝后再刷两道冷底子油,要确保基层不渗水。

4结束语

篇9

Key words: housing construction; energy saving; construction; key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TU74

1、墙体节能施工技术措施

在国内现阶段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节能施工技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是由于施工单位难以准确把握其要点,进而导致节能技术的应用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在国内今后的房屋建筑施工中,加强对于节能技术要点的研究是极为重要的。

1.1墙体施工

(1)空心砖墙体

空心砖承重墙一般采用整砖平砌,孔洞垂直方向且长圆孔顺墙长方向设置,空心砖不宜砍凿,不够整砖时用实心砖外砌,墙中洞口预埋件和管道处,应用实心砖砌筑,并在砌筑时留出或预埋,不得随意凿孔和用水泥砂浆填孔。避免外墙体出现通缝、不密实、冷热桥的现象。

(2)空心砌块墙体

施工技术部门根据设计施工图和工程的具体要求及施工条件绘制砌块排列图。要针对砌块建筑的墙体热阻值低、砌体和粉刷易开裂、灰缝和裂缝处易渗漏等不利因素,从施工角度采取技术措施予以确保,提高砌块墙体的施工质量。主要从砌块质量、砌筑砂浆的质量和灰缝饱满度、砌块的整体性和均匀性、粉刷层与砌块的粘结性和变形协调等方面加强技术措施。[1]在砌块与构造梁柱交接处、门窗洞口部位、屋面檐口和女儿墙、有集中荷载的应力变化、墙面曲折和突变等重点部位更需要重视。

1.2墙体保温施工

墙体保温系统的施工是墙体节能措施的关键环节。墙体的保温层通常设置在墙体的内侧或外侧。设在内侧技术措施简单,但保温效果不如外侧,设在外侧可节省使用面积,但措施不当易产生开裂、渗水、脱落、耐久性减弱等问题,造价一般也高于内设置。施工工艺一般采用抹灰、喷涂、干挂、粘贴、复合等方式。针对不同的保温材料、不同的施工方法,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措施。[2]

1.2.1抹灰工艺措施

以各种轻骨料(如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超轻陶砂、聚苯乙烯粒、浮石、火山灰、粉煤灰等水泥、石灰、石膏、化学聚合物等胶结料,并加入少量助剂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保温砂浆,一般都采用抹灰的施工方式。保温砂浆应在基层质检验收合格,屋面防水层完工,与墙体相连的隔墙、门窗框、管线施工不破坏保温层的情况下方可施工,施工时环境温度不低于5℃,夏季应注意保湿养护。保温砂浆抹灰自上而下依次进行。施工中应注意:

1.2.2喷涂工艺措施

聚胺酯泡沫塑料、各种保温涂料等一般采用喷涂施工方式。根据不同产品的要求严格控制施工环境温度,喷涂前基层应清洁、干燥、平整、要特别注意保温涂层的均匀一致和厚度达标。要注意喷涂距离、角度、速度和流量。

1.2.3干挂工艺措施

干挂工艺一般用于外保温。不仅保温效果好,而且利用空气层可大大提高隔热和防水性能,但由于建筑成本较高,一般用于公共建筑,多层住宅很少采用,干挂系统要考虑风力、地震、温度、雨水、大气腐蚀、耐久性等不利因素。保证体系的稳定性、强度,施工中要特别注意与墙体锚固的可靠性、连接节点的质量、金属件的防腐、防水措施等。

1.2.4粘贴复合工艺措施

粘贴复合保温墙体。可分为内置式保温、夹心保温或外置式保温3种。夹心保温墙体是由承重墙、保温墙、保温层和围护墙3层组合,通过拉结筋将两层墙体连接起来,这种方法墙体厚、综合效益指标在冬冷夏热地区很少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建筑的复合方式常简化为在孔洞中灌注或插入保温材料。内置式和外置式粘贴复合保温应用面在不断扩展,施工工艺日趋成熟,施工中尚需注意以下环节。[3]

(1)内置式保温将保温层粘贴或加机械锚固时,需在内墙表面设平薄板、钢丝网粉刷层、胶粘剂加耐碱玻纤网抹面层等防护层。施工时应保持粘贴面平整、清洁、湿度适宜。且屋面防水层完好和上层无施工水下渗。施工顺序为自上而下,从阴角开始。粘贴前应做好踢脚线和门窗洞护角。挂镜线位置间隔从墙体中预埋木块穿过保温层用于固定挂镜线。厨房、卫生间等湿度较大的墙体防护面层应考虑防湿防渗和便于贴面。在墙体转角处,内外墙交接处以及踢脚线处易形成“热桥”或结露滴水,可根据工程实际在上述部位加强保温效果。

(2)外置式保温,通常将聚苯乙烯板、玻璃棉板、岩棉板、水泥聚苯板等保温板用粘结剂或锚固件将其与面层固定在基层墙体上,面层内设加强网,聚苯板作保温层时用耐碱玻纤网聚合物水泥砂浆作面层,岩棉板、水泥聚苯板等用钢丝网防水水泥砂浆作面层。外墙粘贴复合保温系统应满足保温层的抗脱落、抗撞击、抗温度变形、抗老化、防水、防火等技术要求。

2、门窗安装节能施工技术措施

门窗框和玻璃扇的传热系数及密闭性是外墙节能的关键环节之一。木质门窗和塑料门窗的传热系数比钢、铝门窗低30%左右,双层玻璃比单层玻璃低40%左右。[3]因此,价格比较好的是塑料单框双玻门窗。为保证门窗能达到预期的节能要求,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门窗时,要复查其抗风压性、空气渗透性、雨水渗漏性等性能指标。

2.2、安装门窗框时要反复检查框角的垂直度。变形严重、缝隙超标、密封条不密闭的门窗扇不能上墙。

2.3、在框与扇、扇与扇之间须设密封条,以防渗水、透气,推拉窗的轨槽处须增加密封处理,局部缝隙较大的位置可用单组份密封膏挤注。

2.4、在门窗框四周与墙或柱、梁、窗台等交接处,须用水泥砂浆进行严密处置,在靠室外一侧须结合外装修进行处理,以防渗水、透气。

2.5、粘贴密封条或挤注密封音时,应事先将接缝处清理干净干燥,无灰尘和污物。

3、保温屋面节能施工技术措施

通常屋面保温是将密度低、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有一定强度的保温材料设置在防水层和屋面板之间。按此种正铺法,可选择的保温材料很多,板块状有加气混凝土块、水泥或沥青珍珠岩板、水泥聚苯板、水泥蛭石板、聚苯乙烯板、各种轻骨料混凝土板等;散料加水泥等胶结料现场浇筑的有珍珠岩、蛭石、陶粒、浮石、废聚苯粒、炉渣等;采用松散料直接或袋装设置在尖顶屋面下或吊顶上部的有膨胀珍珠岩、玻璃棉、岩棉、废聚苯粒等;现场发泡浇筑的有硬质聚氨脂泡沫塑料和粉煤灰、水泥为主料的泡沫混凝土等。反铺法主要将防水层置于保温层以下,可有效保护防水层,方便施工检修,但由于造价较高,住宅建筑尚未大量使用。屋面同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通常在屋面结构上部或下部设置通风隔热层、采用高效保温材料隔热、屋顶结构上设反射层或蓄水植被等。

综上所述,在现代房屋建筑的建设中,节能施工技术要点的合理把握和控制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效果,而且影响到建筑的节能系数和技术标准等,因此,在房屋建筑节能施工技术应用中,相关部门和技术管理人员要加强对于设计方案的审核,并且了解和熟悉相关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而才能保证节能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4]

参考文献:

[1]赵乔乔,郭先文.浅谈房屋建筑的能耗问题及其节能设计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年第11期

篇10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问题

1.1基础工程中的问题

在基础施工时,有些施工单位为减少实际土方开挖量,采用直壁开挖而未采取支护措施,造成高壁塌方。基坑排水处理不当;基坑暴晒时间过长;基坑标高错误,无垫层;基坑边坡护壁失稳塌落等等。控制措施为:检查基坑土质是否与勘探一致,基坑支护方案是否安全合理;基坑排水是否通畅;要另有安全防范措施;桩基与基础完成后,按规定进行复测标高轴线,如需要移交上部施工单位时要办理交接手续,各方签证。

1.2混凝土中的问题

在土建结构中的一个重点就是混凝土技术,尤其是在框架以及剪力墙的部分,应该要特别注重这几个部分中的混凝土技术,因为其会直接的影响到工程的安全使用状况。如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如果振捣棒插入的深度不够到位的话。就会出现振捣不够密实的问题。或者是出现了蜂窝麻面以及孔洞等质量问题。控制措施为:首先要做的就是严格的控制原材料,比如说在运送过程中,要根据距离以及楼层的高度来进行及时的调整。根据不同情况,工程管理人员要及时的对搅拌时间进行调整。除此之外还有就是要对振捣的间距进行控制,振捣一定要保证表面出浆才可以,在密集之处应该使用人工振捣方式并用带有刀片的振捣工具来进行振捣。其时间不应该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1.3钢筋中的问题

现在很多建筑工程中都会出现使用再生钢材的现象,但是因为这种钢筋的抗拉强度因为已经使用过所以就会达不到工程技术的要求。再加上现在很多钢筋的生产厂商都不够规范。另外就是钢筋的绑扎搭接的长度以及焊接的长度都是不够的,或者是钢筋的焊缝不够饱满、其高度不符合技术性的规范等。还有就是很多梁板的钢筋搭接位置,是非常不恰当的。很多柱纵筋的搭接位置都没有根据规定来进行错开,还有就是板底的很多钢筋都存在垫块不足的现象,板顶的钢筋马镫因为支撑不足等。最后就是梁内很多纵筋之间的间距因为较小就会导致后期不方便进行混凝土浇灌。 控制措施为:应该要做的就是要在施工现场建立起严格的审查制度,要树立取样制度,不可以使用不合格的钢筋。在对钢筋进行绑扎之后,要及时的对其规格的数量以及位置等进行检查,然后根据设计图纸来做好校对工作,在进行混凝土浇灌之前要对垫块等进行仔细的检查。

1.4模板工程

常用的模板有钢模和木模两种模板,其中钢模质量较好,木模常常由于周转次数较多,东拼西凑,拼装不严、支顶不牢、变形过大等现象较普遍。主要表现在轴线偏位,标高不准确,模板拼接不严,缝隙过大而跑浆、支顶不牢,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任意拆卸模板;钢模主要是联结不牢模板变形未修整。控制措施为:逐层复查轴线位置、标高、梁、板、柱断面尺寸是否与设计相符。模板的拼制缝隙是否严密,封堵措施是否得当,支顶是否牢靠;支撑底部受力是否均匀;模板变形后未经修理不得使用。浇注混凝土前必须将模板内侧冲水清洗,清除模内垃圾,严格规定拆模时间。特别是悬挑结构的拆模时间,一般梁板结构可以先拆侧模,后拆底模,拆模时注意保护好棱角,防止缺棱少角。

2、完善建筑施工技术控制措施的建议

2.1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体系

为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有效运行,实现工程的技术质量目标,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技术质量管理,一般每月至少对工程的技术质量进行全面检查一次;在项目经理部和作业队形成体系完善、功能齐全、责任明确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全面的施工全过程的技术质量控制,全面实现工程的技术质量目标。严格按照有关验收规范和技术规程的要求对工程各道工序进行控制,并根据工程特点确定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设置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关键工序。对隐蔽工程施工容易波动、施工质量通病或对工程施工有较大影响的部位和环节,要加强中间检查和技术复核,对已完工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及时进行检查验收,做好技术等级的评定工作。

2.2利用先进施工设备来提升施工技术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即使建立了较好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如果只是单纯的利用手工进行施工,那么工程的质量也不会得到很好的保证。例如,混凝土的振捣,采用人工的方式振捣,往往由于人员的松懈和怠慢,经常会出现振捣不实的现象,但是如果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进行振捣配合人工的方式就能够使振捣效果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因此,从这点来看,只有在施工现场合理的利用先进的施工设备以及合理的施工技术,再配合人工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的加快施工速度,而且可以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和降低施工成本。

2.3大力提高建筑工程修建安全设置水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土建工程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出现事故所造成的风险损失后果将愈益严重,而为了提高工程安全程度所需要的经费投入在整个工程(特别是建筑工程)造价中所占的比重现在已愈来愈低,材料供应也十分充裕。过去的低安全水准只是适应了以往短缺型计划经济年代的需要,但决不是没有风险,如果规范的安全水准较高,有些安全事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在建的工程要为将来的现代化社会服务,安全性上一定要有高标准。低的安全质量标准在参与将来的国际竞争中也难以被承认,即使结构设计的安全设置水准能够提高到与发达国家一样,由于我们的施工质量总体较差,结构的安全性依然会有差距。

2.4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质量控制

2.4.1实行建筑工程的逐级技术交底制度

工程开工前,由工程师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向参加施工全体人员认真进行技术措施的交底。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由施工员重复交代单项工程的技术措施,班组长每天要向工人进行施工要求、作业环境的技术交底,坚决纠正 “只有编制者知道,施工者不知道”的现象。

2.4.2技术复核

技术复核是施工阶段技术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控制施工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对各项技术工作严格把关,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一般来说技术复核通常有以下几方面:

.建筑物定位:标准轴线桩、水准桩、龙门桩轴线和标高;

.地基基础:土质、位置、轴线、标高、尺寸、预留孔洞、预埋件健置等到;

.模板:内容包括尺寸、位置、标高、预埋件、预留 孔 洞、牢固程度、内部清理及湿润或涂刷隔离剂的情况;

.钢筋:主要是品种、规格、数量、安装部位、连接情况 ;

.混凝土:如配合比、骨料和外加剂材质、水泥强度等级和品种;

.预制构件:位置、标高、构件吊装的抗裂度 ;

.砖砌体:轴线位置、皮数杆、砂浆配合比、楼层标高、组砌方式、预留洞口位置尺寸。

2.4.3建立原始资料和技术档案

施工原始记录是施工活动的真实记录,是评定工程质量的主要资料。也为以后工程维修、改建、扩建提供宝贵资料,并为总结施工经验、提高技术水平、积累实践资料。因此必须严肃对待、认真记录、如实填写、妥善保管。施工原始记录应随工程进度如实填写,不得过后补填,数据也不得涂改,但可划改。记录应按合同要求格式进行,对于反映施工过程的其他重要原始记录。项目经理部可自行制定格式,但内容必须完整。对技术档案要有专人管理,收集要全面,内容要真实,数据要准确可靠,并制订有收集、整理、归档、使用等制度。

3、结语

施工技术控制是一个建筑企业的基本控制体系,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以及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在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认真把关,各施工人员和各工序的密切配合是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必备条件。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进行更多的探讨。

篇11

1.目前我国的施工企业在软土地基施工现状

就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的软土地基施工的状况来看,为了使得施工成本得以降低,施工企业往往省略掉或者简化前期对软土地基的勘测,从而致使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准确的掌握软土地基周围的状况,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软土地基施工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由于对软土地基的真实情况不能够充分了解,这就导致施工企业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忽略某些软土地基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这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性,对其施工安全造成一定影响。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如果能恰当的应用软土地基的基本结构,那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软土地基的施工难度。但是目前很多的施工企业对于软土地基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于软土地基的结构的认识还停留于最初始的阶段。在软土地基的表面存有强度较大的硬壳,这是软土地基中最承载力最大的部分,如果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充分的把硬壳加以应用,那么不仅能够提升软土地基的改造质量,也会最大程度的降低软土地基施工的成本。相反如果在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中忽略硬壳结构,一味的对地基进行承载力的提升,那么就会让硬壳结构被破坏,影响软土地基的施工的顺利进行。

2.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

目前,我国的建筑业在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情况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建筑发展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危害非常大,不仅影响建筑施工的正常进行,而且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了严重威胁。鉴于此,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从而减低软土地基的危害,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具体来讲,软土地基施工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水泥和石灰搅拌桩施工技术

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所谓水泥搅拌施工技术就是在软土地基中加入水泥,使软土地基中的土质和水泥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最终形成一定的桩体,以达到提高软土地基强度的目的。这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不仅施工比较简单,而且可靠性也比较高。在具体的应用中,这种施工技术主要在那些含水量比较大的软土地基中应用。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如果软土地基中含有较多的碎石,碎石就会增加水泥搅拌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宜采用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法进行处理。深层石灰搅拌桩是强制搅拌混合地基土和石灰,促使二者有化学反应生成,进而实现地基土稳定以及软土地基强度提高的目的。通过实践研究表明,这种方法比较的简单,有着较好的经济性,房屋整体沉降以及软土层沉降可以得到有效减少,软土层的承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提高,促使房屋软土地基得到有效的加固。

2.2换填法施工技术

在建筑软土地基处理中,换填法也是一种经常使用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顾名思义,换填法就是使用一些性能较好的土质对软土进行替换。具体来讲,在换填施工中我们需要把握以下两点。第一,选择合适的换填土。在选择换填土的时候,要选择那些强度高、稳定性好、承载力大以及可压缩性低的卵石或者碎石等进行换填。第二,做好施工碾压工作。在对地基中的软土进行换填的时候,还要分层对其进行碾压,从而保证建筑地基的密实性。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这种施工技术主要适用于那些软土层较浅的软土地基中。

2.3强夯法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如果软土地基中的含水量比较小,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强夯法施工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一般来说,强夯法就是使用起吊机把重锤调到高处,然后再让重锤落下对建筑地基进行反复夯实的一种方法。在软土地基处理方面,这种施工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软土地基的压缩性,提高地基的承载性能,从而使软土地基满足建筑施工需要。在具体的施工中,一般先对软土地基的周边进行夯实,接着再对地基的中间位置进行夯实,同时,在对地基进行夯实的过程中,还要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从而为以后提高一些参考依据。

2.4砂垫层施工技术

砂垫层施工技术在建筑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也相当广泛。简单来说,砂垫层施工技术就是选择一些砂石在软土地基上面进行铺垫,通过砂石铺垫可以在软土地基上形成一个固结的排水层,从而使软土地基沉降的速度加快,减少软土地基的固结时间,为建筑的顺利施工提供条件。在应用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注意铺垫砂石的选择,一般来说,在砂石选择方面,我们都选择质地比较坚硬的中粗砂石; 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把砂石搅拌均匀,提高铺垫的质量。总之,砂垫层施工技术不仅操作比较简单,而且使用的机械设备也比较少,对降低施工成本具有重大意义,它也是一种具有经济性和可行性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3.案例分析

某大厦建设工程基坑东西长度为100米,南北宽为85米,坑深度为10. 5米,天然地基无法满足上部荷载的要求;经过综合比较分析,选择了预制静压管桩桩基础方案;静压管桩有着较高的可靠度,它将预制的高强混凝土构件作为桩身。施工技术包括这些方面:

一是底桩定点:在具体的施工中,一般需要在每一个桩位处利用石灰或者贝灰以原定的桩心为圆心,然后以本桩桩径为直径,画一个圆形,以这个圆圈为基准压底桩,这样就可以尽量减少成桩的偏差。

二是桩身垂直度:因为通常会有一吊有重锤的绳线设置于静压管桩机驾驶室,因为开机员利用本线来对桩一个方向的垂直度进行控制,那么就需要另外控制另一个方向的垂直度,方法就是将一吊重锤的绳线设置于垂直于桩与此绳线连接的地方,利用两条绳线来对桩的垂直度进行控制。

三是接桩及焊缝:在接桩之前,两个节桩首先要保证是顺直的,并且控制两桩桩心的错位偏差在2毫米以内,将焊接接桩法应用到管桩施工中,在焊接之前,需要仔细的清刷两节桩的端头板,直到有金属光泽露出来。控制焊接层数在两层以上,要仔细清理每一层焊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发展新时期,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其中,软土地基处理问题就是建筑施工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建筑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危害非常大,我们需要从施工实际情况出发,对软土地基的状况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不断提高软土地基处理水平,从而保证建筑施工地基的稳定性,进而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为我国广大用户建造安全的建筑。

参考文献

[1]李革. 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0( 34) : 56 - 57.

篇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6-0152-03

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这直接导致城市用地的紧张,使得城市建筑朝向高层、超高层的趋势发展。高层建筑可有效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但其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建造成本高,特别是当前人们对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将简要探讨高层建筑施工中应采取的一些常用技术措施。

1 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特点

当前的建筑工程大多以中高层建筑为主,高层建筑大多具备以下技术特点。

1.1 高空作业较多

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运输大量的材料、机具设备,需要对其高层部分进行施工操作,因而难免会出现高空作业,增大了施工的难度和风险,所以在高层建筑的高空作业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人员高空安全保护,做好高空坠物事件的预防,防止施工意外事故发生。

1.2 建筑的基础埋深较大

由于高层建筑的上部荷载较大,为了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必须做好地基处理,当采用桩基时,至少要求要有一层地下室,所以高层建筑的埋深至少大于5m,而部分超高层建筑地下部分甚至达到20m以上。处理深基坑时,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地基情况,如何选择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案至关重要,地基处理方案对建筑的工程造价及结构整体安全性都有较大影响。

1.3 高层建筑的工程量大,施工协调难度大

高层建筑的总体工程量较大,涉及到的设计、施工、监理、业主及其他质检部门和人员众多,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和专业的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才能取得较好的整体施工效果。必须要做好严密的施工计划、组织、管理、协调,对关键部位和重难点部位进行有效集中管理。如果协调不力,某一环节出现疏忽,都可能高层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和进度。

1.4 施工周期较长

由于高层建筑的工程量大,涉及到的工种和专业诸多,使得高层建筑往往具有施工周期长的特点。要想缩短工期,就必须针对不同的建筑具体情况,科学的采用对应的施工技术方法,促进高层建筑施工水平的提升,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成本。

2 高层建筑施工中采用的一些技术措施

2.1 逆作法

逆作法是当代高层建筑施工中采用较多的一种技术措施,其施工原理为:沿着建筑物的地下室轴线修建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并在建筑物内部打设中间支承桩,以承受施工期间的建筑结构自重及其他荷载;而同地面相接一层的梁、板、和楼面结构刚度较大,可作为地下连续墙的支撑;然后通过这种方法依次向下挖土方并且浇筑地下各层的结构,直至底板封底。由于向下施工的过程中,地面一层楼面结构已经完成,故可同时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这种上下同时施工的方法有助于加快高层建筑的施工进度。

2.2 整体滑模法

整体滑模法也是当前高层建筑施工中常采用的一种技术措施,此法可减少运转 、附着、管网敷设等工作,减少高空交叉作业,有利于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并且此法还有利于使主体结构保持整体性,使施工作业面扩大,加快施工速度,同时又节省模板装置、加设工具等费用,降低工程施工成本。

2.3 高层建筑“三线”控制技术措施

轴线、标高、垂直度是高层建筑施工控制的重点,也是难点,工程中常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控制“三线”。

2.3.1 垂直度的控制

为控制高层建筑的垂直度,应先确定建筑四个边角柱的位置,安装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并通过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确保垂直度后,对准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完成之后予以拆模,然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线控制正面垂直度。为提高过程中的垂直度的正确性,可通过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较验,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小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

2.3.2 轴线的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脚手架随着施工楼层的增加而上升,使得从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这种情况下,可在±0.0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200×8mm钢板,并将主轴线控制点标在上面,上面各层施工时,在每层楼面对应一楼的基准点也留设200*200mm方洞,借助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校正后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

2.3.3 标高线的控制

从上面提到的各层预留的轴线控制洞口,选择至少4个洞口来定位标高,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标高是否相同,这样便可检验标高的准确性。在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可能影响这四个洞口标高的准确性,使其失去基准作用。所以应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严格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提高标高的准确度,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

2.3.4 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泵送技术

由于高层建筑施工所需的混凝土体量较大,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较高,国内大多高层建筑工程选用泵送混凝土。为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必须控制好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此外,还须具备一定数量的布料机和混凝土泵机。工程上通常高泵程混凝土会掺入一定的化学外加剂和粉煤灰。高层建筑的泵送混凝土技术综合反映了配合比设计技术、混凝土外加剂技术、掺合料技术、泵送设备技术、泵管布置铺设技术及泵车操作技术,使得混凝土泵送高度不断取得新突破,为高层建筑混凝土体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3.5 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控制技术

高层建筑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较高,应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控制混凝土体的强度。

(1)确保混凝土配置材料的质量。高层建筑所应用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大多采用商品泵送混凝土,应对其择优选择。混凝土骨料的粒径、沙石的含泥量都会影响其质量,所以应严格控制配置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沙石、掺合料以及水等原材料的质量,按照要求对其进行抽检,抽检合格才可使用到工程中。

(2)控制混凝土材料的配置比例。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受到混凝土配比的影响较大,如果各种材料的配比不当,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泵送性,从而影响到浇筑质量。应该严格按照设计的比例关系控制水泥、砂石、白灰、掺合料等材料的配比,控制好最佳含水量,尽量避免使用早高强型水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减少收缩、泌水现象,从而有利于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3)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的管理。浇筑混凝土结构的过程中,应严格振捣工艺的施工工序,推行二次振捣抹面技术,以减少混凝土体内部的气泡和水分,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浇筑过程中要根据需要留设后浇筑层。

(4)加强混凝土构件的早期养护。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影响较大,通过合理的养护,控制混凝土体的温度与湿润程度,有效降低混凝土产生的水化热,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从而防止出现结构裂缝。

3 结语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措施运用是否得当,将会对建筑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施工成本产生直接的影响。我们建筑工程人员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及时掌握先进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并在实际工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大胆创新,积极采用和推广更好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促进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水平的提升,为社会奉献更多的建筑精品。

参考文献

[1] 于德江,杨金星.高层建筑施工控制要点[J].施工技术,2009,(S1).

篇13

1 节能建筑施工要求

一般来说,节能建筑主要从外墙、屋面、门窗等方面提高维护结构的热阻值和密闭性,达到节约建筑物的使用能耗的目的。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应根据节能建筑设计施工图或节能设计专篇,结合其特殊性,制定施工方案,设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点,严格按操作程序施工,保证必需的施工周期。加强施工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

2 节能建筑施工技术措施

2.1 墙体施工

空心砖承重墙一般采用整砖平砌,孔洞垂直方向且圆孔顺墙方向设置,空心砖不宜破凿,不够整砖时用实心砖外砌,墙中洞口预埋件和管道处,应用实心砖砌筑,并在砌筑时留出或预埋,不得随意凿孔和用水泥砂浆填孔。避免外墙体出现通缝、不密实等现象。

现场施工员根据设计施工图和工程的具体要求及施工条件绘制砌块排列图。要针对砌块建筑的墙体热阻值低、砌体和粉刷易开裂、灰缝和裂缝处易渗漏等不利因素,从施工角度采取技术措施予以确保。依据的技术规范除砌体、混凝土结构、抗震、工程施工验收等方面外,针对性的有(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2004)等。

2.2 墙体保温施工

墙体保温系统的施工是墙体节能措施的关键环节。墙体的保温层通常设置在墙体的内侧或外侧,设在内侧技术措施简单,但保温效果不如外侧,设在外侧可节省使用面积,但粘结性差,措施不当易产生开裂、渗水、脱落、耐久性减弱等问题,造价一般也高于内设置。施工工艺一般采用抹灰、喷涂、干挂、粘贴、复合等方式。针对不同的施工方法,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措施。以各种轻骨料(如膨胀珍珠岩、超轻陶砂、聚苯乙烯颗粒、浮石、粉煤灰等)加入水泥、石灰、石膏、化学聚合物等胶结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保温砂浆,一般都采用抹灰的施工方式。保温砂浆应在基层质检验收合格,屋面防水层完工,与墙体相连的隔墙、门窗框、管线施工部破坏保温层的情况下方可施工,施工时环境温度不低于5℃,夏季应注意保湿养护。保温砂浆自上而下依次进行,施工中应注意:

2.2.1 基层应清洁、修平、湿润处理。

2.2.2 按设计要求弹标准水平线、踢脚线或墙裙线,门窗洞四周宜用水泥砂浆抹宽50mm护角。

2.2.3 每次抹灰厚度10mm左右为宜,当底层表面有一定强度后再继续下一层,应注意保湿养护但不能水冲。

2.2.4 保温砂浆一般设置内侧,用于外侧必须有防水、防裂、防脱落等保证措施。

聚氨酯泡沫塑料、各种部位材料等一般采用喷涂施工方式。根据不同产品的要求严格控制施工环境温度,喷涂前基层应清洁、干燥、平整,要特别注意保温涂层的均匀一致和厚度达标。要注意喷涂距离角度、速度和流量。

干挂工艺:一般采用外保温,不仅保温效果好,而且利用空气层可大大提高隔热和防水性能,但由于建筑成本较高,一般用于公共建筑,多层住宅很少采用,干挂系统要考虑风力、地震、温度、雨水、大气腐蚀、耐久性等不利因素,保证体系的稳定性、强度,施工中要特别注意与墙体锚固的可靠性、连接节点的质量、金属件的防腐、防水措施等。

随着新型保温产品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各种粘结材料和粘贴工艺。大部分粘贴工艺都结合使用机械锚固。水泥聚苯板、岩棉板、玻璃棉板、珍珠岩板都采用水泥砂浆、聚合物水泥砂浆、化学粘结剂粘贴,并用尼龙锚件、膨胀螺丝将外层的钢丝网砂浆粉刷层与墙体连接起来。粘贴复合保温墙体,可分为内置式保温、夹心保温或外置式保温3种。内置式和外置式粘贴复合保温应用面在不断扩展,施工工艺日趋成熟,施工中尚需注意以下环节:

(1)内置式保温将保温层或加机械锚固时,需在内墙表面设平薄板、钢丝网粉刷层等防护层。施工时应保持粘结面平整、清洁、湿度适宜,且屋面防水层完好、上层无施工水下渗。施工顺序为自上而下,从阴角开始。粘贴前应做好踢脚线和门窗洞护角。厨房、卫生间等湿度较大的墙体防护面层应考虑防湿防渗和便于贴面。在墙体转角处,内外墙交接处以及踢脚线处易形成“热桥”或结露滴水,可根据工程实际在上述部位加强保温效果。论文格式,措施。。

(2)外置式保温,通常将聚苯乙烯板、玻璃棉板、岩棉板、水泥聚苯板等保温板用粘结荆或锚固件将其与面层固定在基层墙体上,面层内设加强网,聚苯板作保温层用耐碱玻纤网聚合网水泥砂浆作面层,岩棉板、水泥聚苯板等用钢丝网防水水泥砂浆作面层。

2.3 门窗安装施工

门窗框和玻璃扇的传热系数及密封性是外墙节能的关键环节之一。木和塑料门窗的传热系数比钢、铝门窗低30%左右,双层玻璃比单层玻璃低40%左右,因此,价格比较好的是塑料单层双玻门窗。为保证门窗能达到预期的节能要求,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3.1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门窗时,要复查其抗风压性、空气渗透性、雨水渗透性等性能指标。

2.3.2 安装门窗框时要反复检查框角的垂直度,变形严重、缝隙超标、密封条不密封的门窗扇不能上墙。论文格式,措施。。

2.3.3 在框与扇、扇与扇之间须设密封条,以防渗水、透气,推拉窗的轨槽处须增加密封处理,局部缝隙较大的位置可用密封膏挤注。论文格式,措施。。

2.3.4 在门窗框四周与墙或柱、梁、窗台等交接处,须用水泥砂浆进行处理,以防渗水、透气。

2.3.5 粘贴密封条或挤注密封膏时,应事先将接缝处清理干净干燥,无灰尘和污物。

2.4 保温屋面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