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生本教育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生本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生本教育

篇1

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交流,享受课堂、享受学习成果呢?我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谈谈我的理解。

一、选题合理

首先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在众多的知识层面上找到适合学生交流的题目,这题目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个体是无法全面正确完成的,只有需要几个人共同探讨,合理分配任务,才能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总结出最完美的答案。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种问题设计我们的课堂

1.矛盾型问题。

即问题揭示教材中知识之间的矛盾之处,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2.假设型问题。

即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容易将学生置于一种非得思考的问题情境中,因此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会思绪飞扬。

3.发散型问题。

既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求问题的多种答案。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多种方法解答。由于这类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二、适当引导

孩子们的思想是十分活跃的,可能一个问题有若干古怪的答案,难以捉摸,但是孩子的思想又是最容易被引导的,教师合理而适时的引导,对于孩子抓住主题交流讨论而不偏离是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

三、有流可交

交流是指个人将自己的观点拿出来与他人分享,从而实现更深更高层次的获取,那么在交流之前就必须人人有”流”,而对于一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与感受,这个想法和感受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形成,并且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充实、完善与组织。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记住一点:交流之前一定要自主思考,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形成自己的认识,否则,便会在小组学习中出现”旁听者”。

篇2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是一个好演员,而更应该是一个好导演。要求教师克服传统教学的辛苦打拼的“汉水主义”,真正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全面依靠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相信学生的天赋和聪明才智。“生本教育”是“先学后教,不教而教”,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是基于自己的思考,在互相启发、质疑当中进行的,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空前提高。例如在讲《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时在黑板上写出如下提纲:

1、什么是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算原理?

2、“两个基本原理”是怎样推出来的?

3、“两个基本原理”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4、“分类”和“分步”各有什么特征,“分类”和“分步“时应注意什么?

5、你能列举出在我们生活中应用两个基本原理的实例吗?

篇3

对于生本教育我们在教学改革中,曾经注意到了方方面面,所有我们能想到的,新的,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做法,都摆到我们改革的目标里。我们也曾想要在教学中实行探究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想要让学生走向生活世界,但很快就感到完不成教学任务,实现不了教学计划,于是不得不退回到原来的做法。甚至我们根本不信任学生,总认他们根本探究不到本节课该掌握的知识。我曾经也这样认为,但我做了一些简单的尝试,发现我的想法是错的。

去年我带的是初三毕业班,课业非常紧张,复习阶段每天都是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然后上课我再对部分习题进行讲解,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效果并不好,很多知识都讲过了,但是再出现时学生还不会,甚至遇到曾经讲过的原题也一点思路都没有。这时我就思考,光靠我讲是不够的,学生们自己不去动脑,我讲再多他们也消化不了。于是,我想到了“生本教育”这个词,我便做了大胆的尝试。我把课堂交给了学生,由学生上黑板讲题,下面的同学提出问题,我再补充不足之处。刚开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举手上黑板讲,即使有举手的也是成绩较好的那几个,而且在讲题时有些同学根本不参与课堂活动,甚至走神。回到办公室我进行了反思之后便改变了策略。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参与进来,我每天都会提前布置讲题任务,按照班级学生层次安排不同的题目让他们准备,然后第二天再由他们进行讲解。结果我发现课下讨论问题的同学多了,而且到办公室问我题的同学也增多了,原因就是我给他们安排的题目他们怕讲不好上黑板上丢面子。在这种压力下班级的学习氛围浓了,而且全班同学都被调动起来。虽然课堂交给学生后,不如我讲题讲的多,但是他们却都接受了还能能够牢牢记住,并且我能在他们成功讲完一道题后看见他们脸上灿烂的笑容。阶段考试班级还取得了好成绩,我非常高兴。因此我们要充分的相信学生,他们自己能完成的我们就不要代替。这不仅使我变轻松,更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感受着学习的快乐。

把课堂交给学生也是有一定的技巧,学生就像是一群羊,虽然应该放出去让他们自己去寻找新鲜的嫩草,但是也应该有牧羊人引领它们去长有嫩草的地方。今年我带的是初一学生,我也信心百倍的打算采用生本教育教学,可是我失败了。初一知识非常简单,与生活也联系紧密,每天上课时我都会从生活出发引出课题,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学中我提出了很多问题由同学们讨论,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是学生迟迟没讨论出问题的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最后还没能完成教学任务。课后我反思了一下,不是学生笨不会讨论,而是我这个引路人没做好,没能给他们指引一个方向让他们去挖掘知识,也就是说我提出问题后,没能提出一些小问题做铺垫。因此,生本教育中学生为主是必须的,但是老师为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为生本教育我尝试了一堂新授课《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拿了学校一等奖,虽然只是校级,但我也很开心,这是我感觉最成功的一堂课。课堂内容虽然多,但是每一个环节我都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去研究,拿两个硬币当圆、拿准备好的两个圆环(抽象为圆)上黑板上展示、用幻灯片展示等,两圆位置关系中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也是由学生小组讨论出来的结果。就连例题也是由小组讨论,然后再派代表讲解,思路清晰,答案准确。这一节课我讲的还不到10分钟,但最后小结时同学们却没落下任何一个知识点。这节课的成功不仅证实了生本教育的可行性,也证实了小组力量的伟大。从这之后我将我的班级分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一个成绩好的学生作为组长。每天组长负责讲解作业中组员做错的题目和课堂上听不懂的问题,并定时检验组员的学习情况。这样不仅减少了我的负担,而且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帮助。光靠老师一人服务全班同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种“兵教兵”的方式效果却很好。

篇4

一、改革的背景:我们为什么选择生本?

1.高中新课改背景下的要求:

高中新课改理念下,在学习方式上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发挥其主体性、积极性、参与性,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当今众多的教学改革模式中,都做了有益的探索。然而在对考试分数追求的左右下,大部分学校教育很难摆脱师本教育的束缚,在贯彻高中新课改理念上也就大打折扣。

2.生本教育的理念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其所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高度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学生观和“少教多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的教师观,强调学生学习、讨论、感悟的“读”和“做”过程、教师“缓说破”的点拨作用,这就彰显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与教师“教”的主导作用。从大部分实验学校的经验来看,生本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最有效的途径。

3.我校教育的现状的呼唤:

我校是县域一级学校,生源来县城学校和边远山区乡镇,接受九义教育效果参差不一,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学生未养良好的成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个人规划能力欠缺等等。面对这样的现实,如何开发民族地区学生的潜能,是我校高中教育不容回避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生本教育是改变我校教育现状的最有效的途径。

二、改革的实施:我们走在生本的路上

2.宣传理念,营造氛围:为了把生本教育的理念、实施的必要性、操作的流程、结果的预设等问题让广大师生及家长了解,我们利用班会、班主任例会、师生集会、家长会等平台,积极宣传、阐释生本教育的理念;同时对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分析学生对生本教育的认可度,并有针对性进行引导。从上述途径的宣传,师、生、家长对生本教育的认可度达85%,为全校推广生本教育营造了浓厚氛围。

5.行政推动,制度保航:在生本实验取得初步成效之后,为了促使生本教育在全校范围内全面铺开,我们建立了学校生本教育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和教科、教务、政教等部门组成,便于在生本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学、德育管理双管齐下,有效协调工作。2014年秋季学期,学校以文件形式把《融水中学全面推进生本教育教学改革管理办法(试行)》下发到各教研组、备课组等基层教研部门,规定了生本教育实施的教研、评价、奖励等一系列措施,为生本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6.专家引领,助推提升:在我校生本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得到了生本教育专家的指导和引领。从2014年伊始,广州生本教育研究中心先后3次组织全国各地生本教育专家、教师到我校指导工作。郭思乐教授亲自深入课堂,走进师生当中,了解生本教育开展给学校、给师生带了的变化,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来自广东、四川、河南、云南等地的一线专家老师莅临我校授课,与我校教师共同探讨生本课堂驾驭技巧;柳州市教科所、区内各兄弟学校也多次派出专家、教师来校考察、指导我校生本教育开展工作。专家们从理论上、实践操作上的引领,使我校生本教育一步步在提高。

7.生本教育初见成效:从2013年秋季学期后半期起,我校的生本教育从实验起步到全面推广,至今将近一年时间。在这一年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师生各方面呈现的变化:(一)学生方面: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规划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明显提高;学习主动性、创新性增强;校园社团文化、民族特色浓厚;学生课程意识、民主意识、参与学校管理意识显著提高;道德品质、思想境界有了质的飞跃;高考成绩(尤其是一本上线和高校录取)较历年有显著提高。(二)教师方面:教师的课改意识、教研意识增强;在教学中的地位和角色发生真正变化,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对新课改的研究、教学问题的研究、教学方法的研究、高考的研究、班级管理的研究等各方面的研究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从以上师生各方面的变化来看,我们对生本教育充满着信心与期待。

三、改革的疑难:如何面对生本教育实施中的问题?

1.关于师生理念的转变:客观地说,目前在校的师生中,仍有一部分师生在传统的师本教育的理念上徘徊,对于生本教育仍持怀疑态度。对于这样的群体,我们认为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教育改革需要有一个过程,只有生本教育成效显著了,才能使人信服,使生本教育成为大家共同追求的愿景。我们目前需要做的是,踏踏实实、求真务实地把生本教育做好了,静待花开。

2.关于班级生本文化建设与学科教学推进:在生本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班级生本文化建设与学科教学是相辅相成的。班级生本文化建设诸如班规、组规、激励评价机制的制定与执行力、学生各职能岗位的培训是否常态化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科教学生本化;反之,学科教学生本化又推动班级生本文化建设。如何处理好班级生本文化建设与学科教学生本化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需要班主任与科任达成共识,形成工作合力。

3.关于校园文化建设与生本课堂教学的关系:校园文化是基于师生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在校内开展的系列活动的总和,而生本课堂教学则侧重在学科知识的学与教,如果把二者对立起来,学校就难以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也使学生在人文精神教育上的缺失。只有把二者统一起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这需要教师超越狭隘的教育观,引导学生参与——如此,打造统领师生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学校文化是我们的亟待。

4.关于学生公平参与与优生质量保证:生本教育倡导学生公平参与,机会均等,但往往会使一部分成绩优等生“吃不饱”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瓶颈?我们认同相关专家提出的建议:课堂教学中让中等生“讲”,让优等生“评”,在前置、后置作业上区别对待,在目标设定上合理定位——当然,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予以重视和集思广益。

5.关于激励评价机制与自我发展愿景:在生本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强调注重对师生的精神层面上的激励评价,在财力允许的基础上予以合理的物质奖励,使生本教育成为师生共同追求发展的愿景,避免生本教育成为“用钱砸出来的教育”.

四、改革中的反思:在生本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

1.师生要达成共同的愿景:生本教育在我校教学改革刚刚起步,需要学生在“学”中感悟知识,体验快乐,激发潜能;同样需要教师在“教”中提高技能,拓宽知识,幸福从教。只有教学相长,才能使生本教育成为师生双方共同追求的愿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宗旨。

2.各职能部门之间协同工作:生本教育包括生本管理、生本教学,学校应在统一的思想引领下,既充分发挥教务、教科、政教各部门的优势,又要团结协作,齐抓共管,方能取得丰硕成果。

3.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的生命线:在高考竞争的大背景下,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的立校之基,强校之本,不能把生本教育与高考对立起来,恰恰需要生本教育为提高高考质量服务,把生本教育作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4.生本教育理念引领下有效课堂的追求: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至于每节课教学是否都必须具备完整的“前置—小组合作讨论—展示—评价”这四个环节,应根据教学内容、班级学情、课型的不同而酌情而异,即生本课堂追求的是理念而不是形式。

5.社会各界的支持是生本教育的持久动力:作为任何一项教育改革,其终极目的都要惠及民众,生本教育也不能例外。生本教育是为了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主体始终是学生;生本教育操作过程中,教师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为而为。取得广大师生、家长、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生本教育才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跨上生本千里马,芦笙伴我走天下

——融水县民族中学

2013年末,融水县教育局赵彬局长率全县中小学校长到广州进行生本教育培训。培训结束后,首迎东校长感触颇深,回到学校后即亲自试水,主持开展了生本教育的实践工作。学校领导提出了“认认真真做生本,实实在在做生本,明明白白做生本”的指导思想,并全面推动生本教育的落地开花。“认认真真做生本”即真信生本、真做生本,把生本教育置于学校内涵发展的最重要地位;“实实在在做生本”即搞好学校生本规划、教师生本培训、生本教育过程评研;“明明白白做生本”即围绕核心理念、研究多种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指导思想明确后,学校轰轰烈烈开展了生本实验工作,南北校区科研处作为全校指导中心,全面布置具体的实验方案,48位骨干老师奔赴广州接受生本培训,其余所有教师都都参加了县级培训,然后高质量进行了生本实践。在生本教育课堂上,教师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达到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在生本的课堂上所见到的学生,个个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在课堂上,他们可以发挥想象,积极思维,对事物都有着执着的探索精神。课堂处处呈现出精彩,学生活起来了,快乐起来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知识。

践行生本教育,静待生本花开

——融水镇中学

一、学校基本情况。

二、学校生本教育开展情况。

学校要发展,改革是必然,在自治县教育局领导教育思想的引领及教育改革项目的引进下,我校选择了生本教育为改革方向,全体教师积极参加生本教育培训,努力学习生本理论,大胆践行生本教学,深抓生本德育管理,创新开展生本活动,推动学校教育改革不断向前。

2.课型引导生本教学。生本课堂教学是生本教育工作最重要最主要的环节,是展现教师智慧,提高学生能力,增长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自信,实现幸福教育的关键时刻。我校的生本教学分为“课型推进”和“环节研究”两个方面工作来开展。在“课型推进”上,学校提出了“常态课型保障、优质课型引导、交流课型提高”的授课要求。常态课型要求教师平常必须坚持根本简单开放的生本教学理念上课,要求科学设置前置,提前布置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课堂展示,要求学生质疑,设法形成学生思维碰撞,突出知识形成过程。在教师教学监测方面学校实行了前置设计检查、学生调查问卷、教师常态课型汇报等方面进行监测,保证教师生本教学的常态化。常态课型监测结果纳入常规工作考核。“优质课型”工作开展方面,学校科研团队非常注重优质课型工作的开展,认为生本优质课是生本课堂教学的导向,是引领教师开展生本教学成功的课堂标志。为此优质课型必须实行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备课结果必须上报教科团队审核批准方可上课。优质课型要求各个检验组及教师个人定时定量推出,纳入考核评价。交流课型是指学校对外校际教学交流活动而推出的课型,是学校生本课堂的代表。学校对交流课型的推出非常慎重,从授课人的确定到集体备课的要求,从生本教学理论的掌握到生本教学实践的经历都要慎重考虑,做到治学严谨,对外负责,树立形象,耀我镇中的要求。课题研究方面,在生本教育教学的总框架内,首先学校设立各教学环节中的子课题,要求各备课组选择子课题进行立项研究。其次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心得,形成体会,进行教师教学研讨交流。

3.行政推动生本管理。学校要改革管理是关键,学校把开展生本教育定位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其他工作都围绕着生本教育工作来开展,生本教育工作成为考核班子工作能力,检验教师工作成效的主要内容。为了抓好生本教育工作,达到学校的改革目标,学校提出了“行政推动,评价跟进,典型引导,氛围营造”的工作四大方针。“行政推动”工作方面,学校定性改革是学校主要领导的工程,生本教育工作由学校主要领导来抓。学校领导班子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全体教师提高改革意识,明确改革是学校现状的需要,发展的需要。生本教育是学校发展的方向,是学校改革的航标。为抓好工作,学校行政方面提供人力支持,资金支持,制度支持,并将工作过程纳入管理,实行考核,突出学校改革的行政推动。“评价跟进”方面,在生本管理中学校实行了“硬评价”和“软评价”相结合,即采分评比奖励和赞许质疑反对。在评价制度体系中学校制定了教师生本工作的采分制度、生本教学培训制度、生本教学过关制度、生本教育帮扶制度等并努力实施。在班级管理中,利用生本管理理念,学生自主交流讨论,形成了班级公约、小组公约、学习制度、卫生制度等。学校评价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保证了生本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形成了工作开展的长效机制。“典型引导”工作方面,学校应用尊重、信任、激励、提升的人文管理理念,搭建工作平台,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有改革意识有工作能力的优秀教师积极践行生本教育。学校有意识培养优秀教师,在全体教师中学树立典型,用他们的行动体现学校的改革意志,展现自己的教学风采,从而以点带面引领全体教师参与生本教育教学改革。梁雪玉老师的四川之行,广元授课,钱凤莲老师的红水送教,生本下乡,王爱珉老师的生本课型接待交流,龙柳珍老师的遵守交通安全第一生本主题班会等很多例子都是我校生本教学和生本管理的典型代表,并且学校还利用他们的智慧对新教师进行结对帮扶,共同进步。他们的工作对学校全体教师具有引领作用,他们的成绩功不可没。“氛围营造”工作方面,氛围是促使人尽快进入某种活动角色的重要因素。营造生本教育氛围对于促使教师进入生本教育工作角色非常重要。学校利用会议宣传、文化上墙、活动开展,媒体报导等方式努力营造生本教育氛围。市、县电视台先后三次对我校的生本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报导。媒体的报导,社会的关注,上级的支持,专家的指导,学校对生本教育改革充满了信心。

4. 结伴开展生本活动。有活动就有生命,开展生本教育活动可以看见生本教育生命的存在。生本教学强调合作学习,生本活动应该强调结伴活动。结伴开展生本活动体现着生本教育的开放理念和合作要求。按照这样的工作理念,学校提出了“校际交流、社团活动、团体竞赛、总结提升”的活动开展方案。校际交流方面,我校与其他四个兄弟学校联谊开展生本交流活动,形成了融水县生本教育“五校联动”工作机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五校联动”已经进驻四所学校开展活动,活动的开展营造了生本教育的氛围,加强了生本管理和生本教学的交流,进行了生本教育工作探讨,促进了各校生本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提高。我校还与杆洞中学、红水中学等四所学校结对交流,形成了生本教育结对帮扶的活动格局。近一年来,我校接待外校到我校交流活动的有11所学校,我校派出到校外交流的有10人次。社团活动方面,学校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爱好,让学生结伴组建学生社团,让学生在社团中发挥个性和特长,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升旗队、护校队、美丽镇中小小突击队、图音组、运动队、军姿方块队等是学生自愿组队而形成的学生社团。社团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爱好和个性。在活动竞赛方面,学校淡化个人单打独斗意识,提倡团体竞赛。体育竞技上开展了班级团体跳绳比赛,生活上开展了文明就餐光盘行动评比,开展班级量化星级评比活动,让学生形成团体意识,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工作总结提升方面,学校开展了生本教育阶段总结会,旨在总结生本教学工作,展现学生特长,发展学生能力,活跃学生校园生活气氛,激扬学生生命。

篇5

我就生本教育结合英语教学谈谈我个人的观点。以上一节英语课为例,教师把书本知识一点不漏地灌输给学生,教他们解决重点、难点,然后进行机械操练,以为学生只要掌握了基本句型、语法、词汇等就可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进而也使学生以为自己似乎学会了英语。实践证明,这种“满堂灌”的以师为本的教学方法是低效率的,很多学生并没有消化吸收,因此我们体会到学生在几年,甚至十几年里所学的其实是一种聋哑英语,也就是说,他们既不会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也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他们充其量也只不过是笔试过关罢了。

我在认真学习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之后,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我认为“授之以渔”的方法仍然是不够完善的,它体现在教学中仍然是师本教育。因为“生本教育”理论明白地告诉了我们,在师本教育模式中,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中心人物,他们随时可以把自己的意志传递给学生,或要学生依照自己的意志办事,学生的活动是为完成知识传授服务的。故这种以师为本的课堂教学越来越脱轨于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课改应与时俱进,体现“生本教育”,即以人为本。“生本教育”理论同时认为,课堂教学要视学生为教育的主体,一切依靠学生,反对空洞的理论说教,注重学生的自我内化,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由的活动氛围中去感知、去体验、去领悟、去升华。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尽量做到少干预的原则,即教少学多。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畅所欲言,并通过讨论竞争向上。

自我校开展“生本教育”课题实验一年以来,我与其他同事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有关著作、方法。同时也听了不少其他学校的课题实验课。虽然期间曾有过疑惑,但总的来说,课题实验既带给我们欢乐又增长了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我们大胆地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自身也在不断成长。我深深地认识到师生关系并不是单纯的主客体关系,而应是一种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外活动中都应该彼此信任、互助互爱。对他们的长处,我们应表现出无比的欣赏,对他们的不足之处应给予提醒、关怀、激励,使他们在友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样,他们就会乐于接受老师和老师的课堂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就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是一名英语教师,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发展的优秀的学生,在学习了郭思乐教授的著作《教育走向生本》以后,我不断改革英语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课堂上不再以我为中心,不再一开始就给学生找出文章的语言点,教他们读每个单元的新单词、新课文并找出问题的答案等等,而是尽量做到以生为本,以学促教,努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设立4人的学习小组(全班共有14个小组),积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课本内容找重点、难点、提问题,放手让他们之间进行Interview(采访)、Discuss(讨论)、Solve(解决)、Match(比赛),有时,我甚至鼓励学生上讲台体验师生角色互换的乐趣,这样,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死读书、读死书转变成为主动参与、乐于合作、竞赛比优,同时,我还让学生对各学习小组的活动表现给予合理的评价和小结,从而在提高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即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精神。同时,我觉得我作为一个英语老师我不再感觉自己是在空洞地说教,而是在迫不及待地分享同学们对不同问题的看法。虽然同学们个个争着发言,观点大相径庭,有的也许语无伦次,但我知道他们都是认真的,在积极的思考,在争论中得到启发。这一切,都是生本教育在教学中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和收获。

一年来,通过学习“生本教育”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改革,我发现学生普遍认为上英语课没有以前那种枯燥乏味、无精打采的感觉了,代替的是寓教于乐,趣味无穷。随着“生本教育”课题实验与研究在我校的深入和发展,我对新形势下的“生本教育”发展的认识和体会越来越深刻,收获也越来越大:我体会到生本教育是教育教学研究发展的必由之路。

篇6

作为一名从教十多年的教师来说,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作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那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让我们困惑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想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如果能很好的思考这些问题,那么再教育方面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篇7

暑假里,我认真阅读了2015年第四期《人民教育》,这一期的主题是"生本教育:课程与教学再造"专辑。以"生本教育"切入,众多教育专家从课程组织、教学形式、前置研究、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等不同角度阐释了课程改革的思路,强调了"课程与教学再造"的必要性。

读了这些精彩的文章,我深受触动。迄今为止,课程改革伴随教育发展有十几年了,一路走来,每一步无不浸透着探索者的思想智慧,无不浸透着教育工作者的辛勤汗水。改革给学校带来了新气象、新面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演绎着生命的活力与风采。只是,我们有多少老师舍得以生为本呢?

从词源学上看,不同语言的"教育"一词,都与儿童的培养相关,我们的教育本质上是要塑造人,要发展人,说到底,是一种遵从人性的教育。所以我们的课堂就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塑造孩子的个性,让他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孩子的天性是世界上最美好、最富有灵性的,任何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天性上的东西,教师要去了解孩子的天性,就应该和孩子站在同一地平线上进行交流,也就是降低课堂重心,少些说教,多些智慧的引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对孩子的教育落到实处。

在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文章时,我就从孩子的天性出发,设计了"弯弯的月亮像什么"这样的题来打开孩子的思维,展开孩子的联想,孩子们的天性得到了发挥。学完文章后,接着我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鸡为什么要过马路呢?"这下可好,鸡为了去对面找东西、找朋友、家就在对面等,学生跃跃欲试抢着回答。"能不能个性化一点呢?"我又提高了些难度,结果正如魔术师刘谦所说:"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

"绿灯亮了,鸡想不走也浪费了一个绿灯,为何不走呢?"

"鸡说别人都过马路,我也就跟着过马路吧!也许那边有热闹看"

"别人都在减肥,鸡也赶着减肥呢,所以过马路,多走些路呗!"

"鸡过马路也是无奈啊,周扒皮让他提前上班呢!否则要扣工资啊"

"刚上完数学课,鸡想证明,两点之间是不是直线最短!"

……

就这样,学生的个性解读一直到下课都没有结束。试想,如果教师只知道完成课时任务,不断地传授知识,一层一层束缚孩子的天性,缺失对孩子情感价值、意志价值、团结价值、合作价值、创新价值等价值的关注,那么孩子就会丧失灵性、个性甚至是天性,只能成为一个个教育流水线上来的产品,又何谈悟性和创新呢?

在学习马信德的《蓝蓝的威尼斯》这篇文章时,我也从尊重孩子天性的角度呈现了这样一个思考题,"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色彩,火红的北京,洁白的哈尔滨,文章说威尼斯是蓝蓝的,学习文章后你能说说你认为的威尼斯的色彩吗?"学生开始回答了:"威尼斯是红色的,因为那里的人热情";"威尼斯是绿色的,因为那里很和谐",这难道就是我想要的答案?没有打开学生的求知欲,我有些不满足,转念一想,有了!我打开了班得瑞的轻音乐《莱茵河的波影》,说:"这样吧!我们听一首轻音乐,在音乐的感召下我们把对威尼斯的感觉倾泻于笔端,勾勒一种你感觉中的美妙色彩,好吗?"于是音乐在教室里缓缓流淌,四处蔓延,一曲终了,4分29秒,精彩竟然诞生了。

威尼斯是透明的,水波中释出忧郁与空灵,船橹搅动,清澈的水面漾起一串串笑窝;船橹搅动,搅碎了炫目的灯影,如同一片片玻璃棱片,回旋出透明的水纹;船橹搅动,混入偶尔飘过的絮语,威尼斯是一个梦,一个透明的梦。

(张誓育)

威尼斯是紫色的,因为古朴的宫殿,大片的水域有着淡淡的神秘,像是蒙了一层紫色面纱的花季少女。也似天朦亮时天边的第一缕紫光,那种神秘感让人的一颗心变得宁静。傍晚时,城中的第一盏紫灯,渗透着华灯初上的浪漫。

(施天歌)

威尼斯是古铜色的,建筑中沉淀着岁月的目光,亦如碑文的颜色,一段不朽的记忆,一个城市,不变的历史,根基于心,在复兴时代,纷纷片片耀眼中不褪变的古铜,酝酿地深沉恒久。 (黄铭敏)

纯白的威尼斯

很少敢用纯白来勾勒一个城市的色彩。

不论它的压抑与否,亦或它的环境依旧,

而,威尼斯,虽是我未曾到过的地方,

也未曾在梦中游过,再撒泡尿写上到此一游,我心中的纯白却给了它。

人是纯的,水是纯的,连带着花香的风都不显得腻,反而是白的淌汁。

它是如此素洁,素得像个新生婴儿的第一次啼哭,

素的像白纸上用铅笔点下的第一缕阳光,像一只老去信鸽的回眸。

不必多说,只须走过。

但凡心的路过,神志也漂白了,一句话

哥看的不是威尼斯的水,

是意境啊!

篇8

一、 头脑风暴,让“生本”扎下深根

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为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校园带来了全新的气息。创建于1912年的弥阳一小作为我县新课程改革的试点学校,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重任,如何当好教育改革的尖兵,将先进教育理念转化为操作性强的方法措施,泽惠万千孩童,如何当好兄弟学校的标兵,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成为他山之石,推动均衡发展,是新时期全体一小人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2010年4月,作为红河州教育考察团的成员,我荣幸随团深入广东、福建等考察学习。郭思乐教授和他的团队,十年磨一剑实验成功的生本教育深深打动了我,于是坚定了我们引进生本教育理念、模式,并推广创新的决心,更立志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来成就一小新的跨越式发展。2011年3月,红河州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具体任务和目标后,在怎样从实际出发,深入贯彻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上,我们认为,要打造高效课堂,实施生本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的职责、我的阅历、我的思考让我深知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核心的教育模式,直接对症当代教育发展弊病,广东、福建、山东的成功范例,让我坚信生本教育的蓬勃开展,将给学校注入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1、强化培训,将生本教育理论植入教师思想深处,成为指导教师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 推广生本教育,缘于学校内部改革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确立了“广泛知晓、以点带面、积极实践、深入推进”的策略。2010年5月,我校召开教职工大会,对教师实践了“生本教育”进行思想动员和理论培训,我结合自己到广东、福建考察学习的感受,解读了生本教育的内涵,向教师们印发了有关生本教育研究的资料,为教师介绍了广东等地推进生本教育的现状和成果。学校还就生本教育的学习实践作了要求:一是加强学习,深刻领会生本教育的内涵,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二是关注全国生本教育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并作为学校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开展好研究工作;三是努力转变思想,大胆进行实践,勇于挑战和创新,学校将为生本教育创设最优的实践空间和土壤。通过大量真诚务实的学习,教师们对“生本教育”这一陌生而新鲜的理念和方法渐渐充满着向往和实践的冲动,从他们好奇而又追寻的目光中,我们坚定了学校教育创新实践的一个目标和方向,就是在今后三年内,以生本教育实践为学校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建设快乐、和谐、高效的课堂和学生自主管理的幸福校园。

生本教育,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老师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为加快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加速教育改革的步伐。2011年4月我校再次派出12位骨干教师赴生本教育发源地--广州,参加“第46期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通过与大师零距离的交流,与同仁感同身受的探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生本教育的理论体系,通过观摩专家名师的作课,亲身感受生本课堂的魅力。此外,在远程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在省州县组织的专家讲座和名师示范等活动中,我们号召参学教师随时留心生本理念的贯彻,生本思想的渗透。

2、开展生本教研活动,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挖掘生本教育的内涵,寻找课堂改革的最佳切入点。 对学生潜能的认可,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精神。认真审视近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已初步蕴含生本教育的一些理念,如我校开展的班级自主管理课题研究,其效果使不少班级和教师倍感欣喜。班级自主管理,以学生为管理主体和参与者,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分担管理职责和班级事务,并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方式,减轻教师负担,促进学生个体主动发展。当然,实践生本教育的核心目的,是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能量,寻找教材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最佳纽带。并在教学授导、组织形式上做了大胆的改革,改变学生的角色参与,使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要成为教育的最重要资源和推进自我发展的动力之源、能量之库。

我校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生本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揣摩生本课堂的基本流程,实践“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的教学方式。各年级教研组通过资料研习、观看视频、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等多种方式,继而形成了有一定实践借鉴价值的生本教学课堂模式。经历凤凰涅的阵痛,方能浴火而新生。如今,头脑风暴,让一小的教师对生本教育耳熟能详,对生本教育的内涵、核心、第一要义基本原则有了系统的认识,生本教育不仅占据了大家的工作空间,还洋溢在生活中的饭后茶余。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总是在自身查找失败的原因已成为一小教师自觉的行动。

二、殚精竭虑 摧“生本”焕发新芽

1、加大对实验班级家长的培训,为生本教育的组织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人最容易被最表面、最明显的的东西吸引和迷惑。如今的家长重视教育、关注子女未来的意识普遍较强,担心子女输在起跑线上心理和优质资源分配不均的社会现实,让分数一度成为衡量小学“名”与“不名”的唯一标准。生本教育,首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前必须进行大量的学习活动,包括预习、查阅资料、独立思考,课堂上必须有展示的空间,相反,教师的讲授空间被压缩。这一违反“常规”的教学组织形式会不会降低教学质量,无疑会遭到家长的质疑。

不能怪我们的家长,他们对教育教学的传统认知,对教育发展趋势的不甚了解,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与担心,以及生本教育还缺乏眼见为实的有说服力的实践范例,对教师知识能力的半信半疑等等,都是阻碍生本教育实践的诸多实际问题。

学校充分考虑了以上因素,挑选教学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在相应班级进行生本教育实验;采用小步子逐渐迈进的办法,使学生熟悉生本课堂的学习方式和参与要求,并乐于参与和展现自我,由学生将这一信息传递给家长;同时,对广大家长进行培训,阐述生本课堂对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介绍生本教育的研究成果和成功案例,提出学生参与生本教育的训练要求和技能要点,动员家长支持并帮助孩子参与学习;其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听取反馈意见,耐心给予释疑,家校齐心,为生本教学的实践、管理探寻更好的措施。

从我校一年多的生本教育实践来看,家长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学生的前置性学习主动而有效,在自主学习的习惯、搜集使用资料的能力、合作分享的良好习惯等方面都有长足发展,课堂上尽情绽放自我,实验班级的优异表现,更博得了家长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2、生本课堂,快乐无穷。 生本课堂必须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这个舞台是那样的广阔,总能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也正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和选择优质教育的心理,我校的很多班级超过了60人,个别班级甚至超过了70人,这无疑是实践生本教育的又一重大障碍。为使40分钟容量效益最大化,学校多次专门召开会议,集体攻关,最后终于形成“前置性作业延展”和“小组汇报提纯”指导性意见,确保每一堂课成为更多孩子的舞台。在我校的生本教育课堂上,学生能够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即使有时候由于个人观点不同,会引起争议,但最后得出答案时,如果学生知道自己错了,便会将正确答案铭记于心。有趣的生本课堂让学生学会了主动,学会了自已求知,而不再单纯地接受老师的讲授,学习过程一下子变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了,学习的收获也十分丰厚。“学习着,快乐着”这是我校生本实验班学生共同的体验和感受。

3、建立高效的生本班级管理评价体系。千人千面,多一把尺子就多出一批人才,评价是“泵”而不是“筛子”。 而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评价的方法比较单一,评价的观念比较落后,往往都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我校的生本教育的评价体系由三个维度构成,即:全息性评价、动态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倡导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智能发展和特长发展;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工具也要多样;让学生从评价中获益,而不是受罚;让评价贯穿于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整个过程,既重过程,也重结果;让评价真正为发现学生优缺点、确定改进措施、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服务。

在我校,各班班级依据《文明班级考核办法》,民主制订《班级公约》,包括学习、纪律、卫生、礼仪等几大块,均是对学生的操行评定作出具体的规定。之后,利用每周一次的班队会,及时反馈公布学生遵规守纪情况,并实施相应的奖惩,营造严谨、向上的班风和学风。若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不足或不合理的地方,又在每学期开学时召开“班级听证会”,对《班级公约》进行必要的改进或补充,尽可能体现出管理的人性化。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为班级出谋划策:看谁有“火眼金睛”,“处处细留心”,能努力查找班级的不足之处;征集“金点子”,集思广益,有的放矢地对班级管理进行整改。

我校有的班级采用“个人积分制”、“小组积分制”,按“班级公约”中的评定办法,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填写各种“积分统计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反馈,让人对每个学生一周中、一学期中在校各方面的表现一目了然,成为学期末操行评定的重要依据。评价的各项指标能得到贯彻、落实,而且能很好地解决许多老师担心的“自主变自流”,班级管理就能既轻松又高效。

三、天道酬勤,看“生本”精彩绽放

1、学生开心,家长满意。 如何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救出来,让孩子们学的开心、学的高效,这是所以教育人梦寐以求的教改愿景。在学校推广、实践生本教育之初,我们通过多次家长座谈会,潜移默化的向家长宣讲实施生本教育的好处,让家长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心甘情愿的配合学校实践这一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而老师,虽然不再是课堂的主角,但为了课堂的精彩,台前幕后的工作量空前增大。“你准备好了吗?”“你回头看的感觉如何?”常常成为老师自问和相互关切的话语。经过实践的考验,实施生本教育的班级、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优势,许多实验班级的学生家长都非常感谢学校实施了生本教育改革。随着学段的提升和年龄的变化,这些学生给家长的惊喜越来越多:首先最明显的是爱看书了,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二是喜欢写作了,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经历过的、开心的、伤心的、喜欢的、讨厌的事情,看书的感受及时的写出来;第三是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进步,能够灵活运用学过的成语、名言、格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第四是知识面比较广,经常查阅资料,丰富了各方面的知识;最主要的是学生养成了主动学习、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我们的生本教育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时时刻刻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喜悦,在无忧无虑的欢笑中掌握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拥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这样的教育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 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去学,愿意去学,开放去学。

我们的生本作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尽其所能让孩子们自主寻找答案,查阅资料,并有许多社会实践的过程。例如:调查报告“德克士为什么受欢迎?”;“孩子一定要挨打,才能长大吗?”;“年夜饭中的合作”;“生活中如何感恩”……等主题作业不仅让学生觉得有趣、有意,更能敦促家长主动反思,且在不知不觉的践行中修正自身行为。数学方面有意让孩子自己出题、编试卷,使孩子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和自主平台,特别是为此体验搜集生产生活中的素材。而师生间、同学间不同形式的英语听读、讲演等,则能有效强化孩子们自我学习的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孩子在做的过程中,愿意开放并积极的参与,同时能够对自我进行管理。如有效启发、诱导学生学会时间管理,家长同时也有收获,会更用心关注孩子的成长并提升自己的教育方式、思维模式及情绪的控制等等。

篇9

2013年8月,融水镇初级中学的招生工作刚结束,该校校长汪政华便眉头紧锁。“看了报读人数,老师们心里都很不是滋味。本来当年预计招9个班,可最后只勉强招了4个班,很多学生都选择到外面去读了。”回想当时的情景,汪政华显得有些无奈,“那时的学校是什么情况?是‘课堂睡倒一大片,课间爬墙一条路’,学生不愿学,老师的工作状态也很差。如果再不改变,学校就要‘关门大吉’了。”

“为了扭转局面,我们也尝试过很多方法,比如参与式教学呀,制定惩罚措施呀,但都收效甚微,校风、学风差的问题积重难返。我们当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汪政华校长说。

“其实,不仅仅是融水镇初级中学出现问题,当时我县的很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教育发展进入了低迷期,必须改革了。”融水教育局局长赵彬说。

2013年10月,赵彬局长前往北京学习,接触到了生本教育理念,感觉这一模式“比较适合融水的实际情况”,于是决定进一步深入了解。

2013年11月,赵彬局长亲自带领全县56位中小学校长前往生本教育发源地――华南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生本教育学习。这次学习让包括汪政华在内的校长们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培训回来后,融水高级中学、融水民族高中、融水镇初级中学等9所学校主动申请成为第一批生本教育“基地学校”。随后,一大批乡镇中学、中心小学、村小和教学点,主动与“基地学校”集成“对子”,积极探索生本教育之道。

生本教育实施后,阻力随之而来。赵彬局长告诉记者:“观念陈旧是实施生本教育的最大阻碍。我们之前也做过多种教改试验,但成效都不大,始终没摆脱‘师本、本本、考本’的怪圈,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对于这次改革,不仅是校长们,老师和家长中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为此,融水教育局掀起了一股旨在转变教师观念的培训热潮:派出教师18批637人次“走出去”学习;把生本教育专家“请进来”,实地培训教师1030人次;开展县级培训77次,共培训教师7310人次。频繁密集的培训犹如阵阵清风,吹散了融水老师们心中的“雾霾”,越来越多老师愿意接纳生本教育并付诸实践。

融水民族中学英语教师周丽珍是当地的英语名师,曾深信“课堂上讲得越多,学生就学得越多,教学质量就越高”,认为没有必要进行生本教育改革。可在一次赛课中,她以传统教学方式参赛,结果出乎意料,得了“倒数第一”。这让她受到极大的刺激,开始反思过去的教学,并学习生本教育的相关理论,重新设计了那节参赛课:让各小组将学习内容编成英语小话剧,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去说、去体会。“重新设计后我发现,老师虽然不讲了,但学生会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异常高涨。”她兴奋地说。

汪政华校长也感受到了学校的“华丽转身”:课堂上,学生“一片倒”的现象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积极展示、大胆发言、阳光自信;学生翻墙外出的情况少了,一到课余时间,学生就三五成群地“扎进”兴趣班、社团活动中,校园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教师的工作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消极倦怠的情绪一扫而空,积极研讨、乐于分享成了“新风尚”。

“我们的教育正在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巨变!”赵彬局长兴奋地说道。

探索:基于县域学情的有效尝试

“虽然知道生本教育的理念是‘简单、根本、开放’,也知道构建生本课堂需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可具体该怎么做?课堂教学该如何开展?小组要怎样建设?学生不会说该怎么办?这些问题让我不敢放手去做。”这是融水怀宝镇中心小学教师卢云英的心里话。

事实上,融水的许多老师在刚接触生本教育时都存在这样的困惑。“生本教育实施一段时间之后,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结果显示,老师们虽然认同生本教育理念,但对如何操作,不少老师还是云里雾里。师资专业化建设问题凸显出来了。”赵彬局长说。几经研讨后,融水教育局出台了《融水苗族自治县生本教育科研团队成员培养和管理办法》等文件,决定构建一个“名师引领,校际联动,整体提升”的本土培训模式。不久,由融水教育局教研室牵头,成立了10个按学段、学科分类的生本教育科研团队,每个团队分区域负责片区内教师的培训,每月至少深入片区学校一次,进行听课评课、现场指导、现场研讨,为当地教师现场解疑。

与此同时,融水“城乡联动,校际互动”的生本教育科研机制也逐渐成熟。学校内部的“抱团生本,研训共进”“小手拉大手”“生本开放周”“生本经验交流会”,校际间的青蓝结对子工程、名师引领工程、片区教研互动工程等,都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系统有效的本土培训体系,促进了县域教师团队的智慧交融与提升。

作为融水第一期生本教育青蓝结对子工程学员,融水杆洞乡初级中学教师韦芸芳在“师傅”的指导下,如今已经走出了迷茫期。她通过自己的尝试和总结,找到了“生本课堂的味道”,课堂操作开始得心应手。而她的“师傅”――融水民族中学的周丽珍老师,也在与“徒弟”的沟通交流中,对生本教育有了更深的领悟。周丽珍老师告诉记者,“青蓝工程”帮助的不仅是年轻教师,对老教师的专业提升同样有“反作用力”,“这是一种良性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交融”。

形式多样的培训、精彩有效的教研活动,推进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2014年,融水保桓初级中学毛金莲等几名教师参加柳州市青年教师汇报课比赛,包揽了一、二等奖;同年,融水选派教师参加2014年全国生本教育课堂大赛,有8人获特等奖、5人获一等奖。此外,廖凤紫、贾晓彬、马丽梅等一大批生本教育本土专家也成长起来了。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融水还创新了评价机制,从2015年春季学期起,县内各学校成立了“过关认定初评小组”,逐月开展本校“生本教育教师”“生本教育班级”过关评定工作;每学期末,教育局研究室还会对初评合格的教师和班级进行复核,为符合条件的人员、班级颁发过关认定证书,鼓励他们积极投身生本教育改革。

随着师资水平的整体提升,融水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研究也逐步深入和完善,形成了“学生前置研究小组讨论学生展示点拨评价”的教学模式。“课前,老师会发一些前置研究题目,让我们几个组员上网、翻书,寻找答案。我们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一拿到题目就迫不及待地要去解决它们。”融水中学学生杨晓芳说,“生本课堂让我们有了更多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学习更加自主了,学得更加起劲了。”

显效:从“师本”到“生本”的蜕变

走进融水民族小学五(2)班的教室,记者看到一个“小老师”正在讲台上讲解复习测试卷。“小老师”一边使用投影仪,一边讲解本小组的讨论结果,思路清晰、自信大方,颇有老师风范。当他讲解快要完成时,坐在教室后排的一名学生(由该节课的执教老师扮演)突然举手问道:“你们组为什么会想到用这样的方法?你们还有别的方法吗?”面对提问,“小老师”没有慌张,而是将自己和组员们思考的过程作了阐述,还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像这样的课堂,我们早就屡见不鲜了。课堂上,老师不再是主讲人,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讨、自主展示,学生成了真正的主角。”融水民族小学副校长韦茹花不无自豪地对记者说。其实,融水许多学校都在经历这样的“蜕变”,课堂上,老师“隐身”了,学生自信展示,“师本”让位于“生本”。

不仅在课堂上,在平时的学习和管理中,学生们也争当“主角”。在融水杆洞乡中心小学教师韦丽群的眼里,“学生真正从生本教育中活起来了”。她与记者分享了一个故事:4月13日下午下班后,她如往常一样回到办公室备课,忽然,几个学生走进办公室,说要跟她一起备课。“老师,我觉得这样导入同学们最喜欢了。”“老师,这题我有不一样的解法。”“老师,这里我给你提个建议。”……从学生口中蹦出的“创意”,像一颗颗“炸弹”把韦丽群震住了。“你能想到学生会提出和老师一起备课吗?你会想到学生可以提出那么多有创意的点子吗?我对他们真是又爱又佩服呀!”她的言语中毫不掩饰对学生的赞美。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融水民族中学教师莫彦荣告诉记者,学校每年科技艺术节都要求各班做一本文学作品集参赛,过去她总是绞尽脑汁去构思、审稿,就算累得要散架,成绩还是不理想。实施生本教育后,她班的学生主动参与,从撰稿到审稿,从录入到编辑排版,最后装订成册,很快就完成了一本名为《风中少年》的集子。这本作品集以丰富的内容和精美的制作,获得了全校一等奖。捧着奖状,莫彦荣老师兴奋地说:“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做,我只是偶尔过问一下,没想到学生这么能干。这就是生本教育‘要相信、依靠、尊重学生’的真谛吧?”

篇10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

0008-03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课堂教学理念和改进教学方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南宁市高新小学从2013年开始实施生本教育,在全体教师领会生本教育基本理念和熟悉生本教育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在部分年级和班级进行生本教育实验。生本教育实验立足于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优化教学过程,打造高效、和谐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成长。

一、生本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郭思乐教授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历经15年实验,取得了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被认为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的标志性理论之一”。生本教育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核心理念,主张把“为教师好(hǎo)教而设计的教育”转为“为学生好(hǎo)学而设计的教育”,实施生本教育必须由“教师为本”转为以“学生为本”,强调把“控制生命”转为“激扬生命”,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主动、积极、健康、活泼地成长。

生本课堂有4个突出特点:一是充分相信学生;二是舍得给学生机会和时间;三是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四是关注弱势学生。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学生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甚至不教而教。教学形式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模式。在生本教育中,教师要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校实施生本教育的意义

(一)学生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高考全面转向测试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能力,高考的变化推动教育教学回归到追求人的素养的发展上,从短期应试的追求向人的发展的追求转变。生本课堂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拥有较强的学习和应变能力。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教什么和该怎么教,最终指向人的积极性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人。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评价一位教师是否优秀不只是看学生取得什么样的学习成绩,还要看教师能否让学生体验教育带来的快乐,能否为学生素质的提高提供帮助。近几年,南宁市高新小学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增多,为了让这部分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在师生交往中学会尊重和赏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帮助和引领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学会反思和总结,在与同事的协作中学会合作和共进,担当起教育的重担,学校急需搭建一个平台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生本教育真正地释放教师,让教师善于教、乐于教,让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进行“生本教育”实验能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专业成长平台。

(三)打造学校幸福教育的需要

南宁市高新小学提出“幸福才是硬道理”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安・康・乐・勤・和”的核心价值追求,即“安全最重要,平安就是福;身心需修养,健康享幸福;不学必无术,乐学才有福;劳动最光荣,勤劳能积福;谨记和为贵,和谐同幸福”。学校把幸福作为学校的文化灵魂与师生共同追求的梦想,并努力构建全面、立体的“幸福文化”体系,使学校形成强大的“幸福文化场”,成就师生幸福的人生。生本教育理念契合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打造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快乐学习、素质发展、成绩优异”“幸福地做教师”是生本教育的理想,郭思乐教授曾说:“(生本教育)要使几乎是我们的全部教育理想的,似乎难以调和的生态构想、素质期望、考试追求,全都一体地实现。”实施生本教育有助于唤醒、激扬学生生命,帮助学生发挥自身的潜能,学得快乐、精彩;能帮助教师悟到教育的真谛,获得教书育人的乐趣,得到良好的专业发展;有助于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走出学校特色,促进学校的长足发展。

三、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一)酝酿实施课程改革

早在2010年初,南宁市高新小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们对郭思乐教授及其生本教育实验就有所了解,对“有困难找学生,要幸福地做教师”的教育理念深感认同,并曾在学校进行了生本课堂教学的试点实验,但由于教师岗位的频繁变动,课程改革研究一度止步不前。

2013年2月,南宁市高新小学刘英吉校长再次明确了学校一定要进行课程改革的发展思路,派出了以教学副校长为首的学习团队,组织教师到广州、深圳等地学习生本教育。学习团队回校后就着手进行生本课堂教学改革。2014年3月7日,学校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做了生本教育课程改革的总动员,会后学校就有54位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了生本教育课程改革活动,占全体教师的77%,教师们认真学习和领会生本教育的思想,边实践边摸索,共同探讨教学方法,经过探索实践,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已经深入学校教师的心中。

(二)教育理论学习

教育理论学习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批定用书,教师自学。南宁市高新小学在确定实施生本教育后,立即挑选了两本具有指导意义的书――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和荆志强教师的《幸福地做教师》,发给每一位参加生本教育实验的教师进行自学,并公布了“生本教育研究网”网址,以便于教师们自主学习。

2.专家引领,外出培训。2010年12月至今,南宁市高新小学派出了以教学副校长为首的学习团队共计五批次约70人次,先后到广州、深圳、贵港等地进行学习。教师们积极主动地参加了生本教育课程改革活动,目前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学科开展生本教育实验的局面。

3.组内研讨,加深认识。南宁市高新小学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学习和讨论,提高教师对生本教育的认识和兴趣,教科研行政领导经常到年级备课组与教师们进行交流沟通,并在校园网上传外出学习教师的心得体会,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使教师共同发展进步。

4.讲座汇报,操作实施。南宁市高新小学对外出学习的教师都布置了学习任务,教师们学习归来,或上交学习心得或在校内上研讨课或进行专题讲座,促使大家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反思,在教学中提高。通过一年多的学习,最终全校实验教师思想基本达成一致,确定了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须遵循“三个突出”和“四个基本程序”。“三个突出”是:(1)突出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2)突出合作:根据全班总人数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探究还是课中的交流合作与展示,每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作用。(3)突出探究:改变教师满堂灌的现象,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和发展能力。“四个基本程序”是:(1)前置性学习;(2)小组交流讨论;(3)班级汇报;(4)总结巩固(延伸拓展)。

(三)寻求家长支持

学校、家庭、社会是教育的“三驾马车”,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悉心教导和帮助,家校携手是使课程改革实验成功的保障。生本教育课程改革更重视学习过程,需安排很多观察、调查、查阅资料、实验等课外学习任务,很多学习任务尤其需要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家长要安排时间,利用自身资源,给孩子实践活动以支持,参与到孩子的研究性学习中。为了使更多的家长从观望、怀疑、误解生本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转变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中来,南宁市高新小学多次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生本教育理念,争取家长支持。例如,2013年5月9日晚,学校召开了全校学生家长会,引导学生家长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成为孩子学习的参与者和帮助者,成为家庭温馨学习氛围的营造者。会上还指出了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要求家长引导孩子学会质疑、探究和发现;引导孩子走出课本,走进社会;指导孩子多实践多探究,培养创新意识;帮助孩子学会合作,提高孩子的素质水平。

(四)扎实研究推进

1.校际互动。南宁市高新小学与深圳市育才二小、贵港市港北区新世纪学校、贵港市港北区石羊塘学校等结成友好学校,曾派出8名教师到深圳市育才二小实地学习一周,派出27人到贵港市港北区新世纪学校进行学习,另外,两次接待友好学校来校开展交流研讨活动。

2.校内研讨。实施生本教育以来,南宁市高新小学将每学期一次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的主题确定为“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教师观摩,课后组织教师以对话互动的形式进行研讨分析,教师们在研究中加深了认识,提高了实际操作水平。通过生本课堂的初步探索与实践,教师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学生具有很大的创造潜力。课堂中学生的精彩表现让教师们感慨不已:“放手,学生就拥有了展示空间;信任,学生就拥有了创造平台。”南宁市高新小学的教师们在新理念的吸纳和实践中,感受到了生本课堂带来的惊喜和变化。

3.科研助推。南宁市高新小学还定期进行生本教育优秀个案评比活动,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思考总结,提炼出成功的、优秀的课堂教学案例,以随笔或论文的形式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及措施。与此同时,学校还把在生本教育实践研究中生成的校级研究课题与学校原有的南宁市B类课题《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和C类课题《生本课堂理论背景下的多元化前置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力争使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成为高新区乃至全市有影响力的办学特色,为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建设积淀丰厚的底蕴。

四、实施生本教育实验的成果

实施生本教育以来,南宁市高新小学探索出了一条既符合本校实际情况又切合学生需求的科研兴校之路,并以此带动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使学校成为激扬生命的学园、共同追梦的乐园。

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学生有了随时质疑和发表意见的权利。课堂上,学生们积极交流合作、展示成果,在探究、质疑中主动获取知识,获得了成就感与自信心。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了。其次,学生有了自我评价和师生互评的权利,在教师面前、同伴之间可以随时进行评价,增强了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风景线。最后,学生有了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安排学习活动的权利,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选择与生成。正因如此,学生在学习中变得快乐了,有学生这样对教师说:“老师,这样上课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自己探究问题、讲解习题,记得特别牢。”在生本教育实验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学校参加生本教育实验的四年级5班为例,2014年春季学期,在南宁市教科所抽检中,该班54名学生取得了数学优秀率100%、平均分96.9分的好成绩。

篇11

一、缘起:听报告

“生本很真”,这是我在2009年的一次在库尔勒市第二中学的生本报告会上的第一感觉。当时听了几位同行的发言后,马上听了生本实验典型案例报告,通过这次生本教育报告会,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关键是你的教育给学生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什么?

二、生本教育思想的特点

(1)学生们的激情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在以前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地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地坐在那里听,只是听老师讲,而他们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即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也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几分钟而已。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他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学生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学生很放松,他们的激情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开放,对学习更加有兴趣。

(2)教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通过生本课堂案例的现场观摩我深有体会。以前的老师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学生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地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这样的老师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一厢情愿地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学生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发展,但到最后往往使自己失败。

(3)过去的讲堂、现在的学堂、今后的乐园。

“把时间放手还给学生”的课堂――生本课堂,这其实一个充满了各种新的尝试,激情四溢的“学堂”。这个学堂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观。学生在搜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阅读、查阅工具书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小组共同研究、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组织材料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汇报形式多种多样,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不就是我们正在努力追寻的新课程教学的课堂吗?

三、生本教育的启示

真实的教学实践告诉了我们: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走,课堂教学就会有效率,学生就会不断得到发展。教师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因此,今后的课堂教学必须转变传统思维定势,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奏响和谐的乐章,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尽情遨游,使课堂成为洋溢着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成为学生唤醒自我、张扬自我、成就自我的阵地。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奈比斯特断言:“在不断变动的世界上,没有一门或一套课程可以供可见的未来使用或可供终生受用,现在需要的最重要的技能是学会如何学习。”可见学会学习非常重要。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这对学生来说就是终生受益的,也是适合当今社会的一种素质教育。这就是我眼中的生本教育。

篇12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孩子上学前能解决的问题,上了学却不会解决了,是我们的老师教学水平问题?还是学生上学年龄问题?不,肯定不是这些,我认为是师本教育造成的。师本教育――我国教育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长期被我国教育届奉为金科玉律的传统教育,无论是1200多年前韩愈的《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还是半个多世纪前苏联凯洛夫的《三中心论》“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都是老师说了算,学生往往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其聪明才智受到限制、潜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和拓展。有一首《顺口溜》生动地描写了学校的学生面貌: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虽然,我国教育改革进行了三十年,但是效果并不显著的原因就在于此。把学校当成作坊、把老师当成师傅学生当成徒弟,单靠师傅传授经验和知识而没有徒弟的发明创造这样的状况,学校是无法办得好的!出不了优秀人才的!(郭思乐关于生本教育的论述)那么老师在课堂就不能一味的灌,不能让课堂成为老师的一言堂。

二、教师要成为课堂的主持人,学生成了老师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

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

我在课堂把自己当成了主持人,一节课里要做的就是调控:是组织:是把整节课的知识点串起来:是在课堂在生成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机智与学识鼓励并引导学生在主题范围内动眼、动口、动手与动脑,不断地实践、反思与总结,以达到理解、运用并深入探究的目的。

而学生是这个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他们要在这里表演,要在充分地展现自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要让自己的潜能在这里激发,要在课堂上产生思维的碰撞,要在课堂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要让自己成为“老师”。

三、讲在关键处

课都由学生上了,那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讲吗?叶圣陶先生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可见教师不是不讲,而是要讲;不是少讲,而是精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可以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一定要讲清、讲深、讲透。那么教师要在课上就学生们难以解决和模糊不清的地方进行讲解,举例我在教学人教六上数学广角时,学生就自己的解题方法进行讲解后,我观察到学生对于假设法,只是表面上会做了,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我就及时在这里介入,为学生们展示了课件,利用课件来帮助理解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学生的课堂不仅仅在课堂上

我教学的过程是:课前先预习,课上交流后,再由学生给全班讲解,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没有把预习局限于书本,而是从课外找到了不少知识,来充实自己课前准备。学生课下做准备已打破课本的界限,把知识延伸到了课堂之外。我们安排学生在上课之前,就进行前置的准备,而学生在课前就进行相关的阅读、研究和思考,比我预想的要好的多。

那么教师要做的就是在课前给予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学生也就有了充分的准备,尽可能快地激发,让他们能延续对知识渴望,对学习的激情。在这里,我认为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太多干预,这样对学生会成为一种思想的束缚!

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篇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7―0070―01

随着课改的推进,“生本教育”似一粒种子在教育的热土上落地生根。“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理念以及“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的方法论,让课堂再一次沸腾了。课改改到深处是课堂。这一次,它从理念走到了行为,引发了课堂前所未有的、实实在在的变革。

一、前置作业,培养自主能力

以往的作业布置,都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消化、提高,因为机械训练的成分比较多,大部分学生不爱做,不想做,不愿做,每次都需要在老师严厉的带有惩罚性的监督下才会完成。作为教师,也常常因学生完不成作业而大动肝火。

倡导生本的理念,拒绝零起点的课堂,我们加强了前置作业的设计。我们提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我能学会什么?第二部分:我还查到些什么?鼓励学生完成“三个一”:解决自己提出的一个问题,完成教师提出的一个问题,查找一些资料。因为问题比较有挑战性、自主性和思考性,学生都比较喜欢。当学生认真完成自己的领先学习,并且在课堂上进行很好的交流,得到周围人认同和赞赏的时候,他的自豪感、成功感、优越感油然而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无需别人强迫和提醒。

如我们在低年级前置作业中设置“我喜欢的汉字”这个环节,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汉字,运用自己独特的识字方法识记,课堂上交流,孩子们乐此不疲,灵光乍现。如:贝壳咬掉虫子的脚――(贵),大房没盖好,牛儿牵进来――(牵)。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预习前测,加强双基训练

全国名师薛法根老师曾经说过:“不管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对学生双基知识的训练不能松懈。教五六年级,我仍然每节课抽出三分钟时间听写几个词语,从不间断。”这是一位全国名师的成功经验。

在生本课堂上,这一成功经验得到落实和推广。每节课导入之后总有个“预习前测”环节,老师们采用不同的方法,首先对双基知识进行了落实:每组的同学,上台听写词语,或者老师问:“在领先学习中,你觉得哪个字、哪个词最容易出错?请你写在黑板上。”当台上学生写板书时,好多学生不住点头:这也是我最爱出错的字词。

教室里两侧黑板的增加,提高了板面的利用率。让更多的孩子有了自己展示书写的空间,老师看到了更多孩子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孩子们也更加喜欢上黑板展示,因为“写在本子上的叫作业,写在黑板上的叫作品”。

三、小组学习,落实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课改伊始,我们就开始探索课堂当中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那时就感觉,课程改革理念是非常好的,每节课如果不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环节,那就不能算是新课堂。但很多时候,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让学生交流,却仅仅停留在一说了事,走过场而已,至于这些不同的想法之间是否发生了真正意义上的思维碰撞,倒不在教师的关注之列。小组汇报的时候,又常常被优秀学生霸占了话语权,优秀的学生往往成了小组的“代言人”。形式上看似很活跃很热闹,实际上却是效果甚微。

生本教育,让小组之间的自主、合作、探究真正得到了落实,让每个同学真正动起来了。在小组长的分配下,生生交流更加充分和有序。哪几个同学交流,哪个同学记录,哪个同学汇报,哪个同学补充。如果这个组在全班交流,该如何整合小组内各人的想法。任何同学都会担心,因为他的回答代表着所在小组的水平,所以在讨论中每个人都要真弄懂、真弄会,生怕自己给小组抹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