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公路设计理念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中图分类号 : U412.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理念是人们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形成的观念体系。通过理性的观察, 理性的体验, 理性的思考得出理性的认识, 提出理性的概念、见解和说法。
公路勘察设计理念是公路勘察设计的总体思路、指导思想,是公路勘察设计的原则,是公路勘察设计工程技术人员的思维意识,是公路勘察设计产品的精髓和灵魂,是勘察设计产品的生命。只有公路勘察设计理念有生命力和活力,公路勘察设计工作才可能有生命力和活力。
1.我国公路设计理念的发展
第一阶段(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我国正处于建国后全面性恢复阶段, 这个阶段, 百废待兴, 国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且长期处于体制环境制约下, 国家对公路交通的基础和先导性作用认识不足, 导致投资严重不足, 公路建设资金十分匮乏。这一时期公路建设的任务是以通为主, 公路建设技术和工艺水平相对落后, 公路建设标准多为三、四级公路。
第二阶段( 改革开放后至90年代中期) 。这个阶段, 我国处于全面发展建设阶段, 经济开始步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综合实力日趋强盛, 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主要表现在: a) 公路建设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 公路建设的重要性逐步为全社会所认识; b) 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 开始了有计划的全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 明确了全国干线公路网布局; c) 公路建设在扩大总规模的同时, 重点加强了质量监管, 高等级公路迅速发展, 公路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提高; d) 公路建设资金来源趋于多元化, 提高养路费征收标准、开征车辆购置附加费、允许高等级公路收费还贷等政策的出台, 保证了公路建设资金的来源。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这个阶段, 国家采取了扩大内需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推动国民经济快速、稳步的增长, 扩大内需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大规模启动基础建设项目, 这给公路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加之交通增长对公路建设的强烈要求, 修建高速公路成为公路建设的主旋律。这个时期技术标准与工程造价之间的矛盾已不突出, 公路设计理念强调“安全、快速、环保、美观”。
2.美国公路设计理念
2.1美国与我国的高速公路现状对比
美国的高速公路不论是里程还是质量在全世界都是一流的,自1937年开始修建高速公路,到1995年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85万km,占全国总里程的14%,占世界高速公路总里程的近一半,实现了州州通高速公路的目标,而且一般使用年限为15年左右,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这与他们完善的路线几何设计是分不开的。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发展迅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得到加强,公路建设有了飞速发展,以高速公路为标志的高等级公路从无到有,进入一个新的建设时期,尤其是1998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我国公路建设投资数量之大、开工项目之多举世瞩目。高速公路作为现代化的公路运输基础设施,其发生和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截止至2006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4.64万km。而根据我国交通部制定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至2030年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8.5万km,形成覆盖全国、布局合理的国家高速公路网。
2.2美国的设计理念内容
2.2.1灵活设计理念
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 FHWA) 认为“在公路建设的同时加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景观、人文历史及社会资源的同时为公众提供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服务是他们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 由于充分的认识到公路建设的特殊性——每一个公路项目都有其独特的区域特征: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气象、社会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及审美观点等等, 这些都形成不同地区特有的公路建设环境, 在设计中应充分予以考虑并得到尊重。为此提出了“公路设计灵活性”的新理念。该理念并不是让设计者试图去创造一个新的标准, 而是强调对现有设计标准中的灵活性运用, 并鼓励设计者在处理具体项目时, 创造性的采用设计标准和规范, 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2.2.2宽容设计理念
道路交通事故“不应该以人的生命为代价”。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认识到交通事故的规律性和提高行为安全、车辆安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后,提出了从改善环境安全入手,通过优化道路设计,从而弥补行为安全、车辆安全的不足,消除必然交通事故、降低偶然交通事故概率。从道路设计角度,多个设计控制要素对交通安全存在影响,总体上可归并为包括平、纵、横的线形设计和包括净区宽度、路侧边坡、排水设施、交通工程的路侧设计。
围绕交通事故“不应该以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理念,美国宽容路侧设计理念提出了“路侧净区(Clear Recover Zone)”概念,并将路侧净区设计作为完整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路侧净区具体包括净区宽度、净区内边坡坡度、净区内排水设施和交通设施等主要方面。
a)净区宽度
在有条件的路段,包括中间带和路侧,提供足够的横向宽度,使得冲出路外的车辆在这个范围内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距离进行操作,转向并且返回到路面。
b)宽容的边坡
无论路堑或路堤,边坡坡度不能太陡,不可导致车辆翻车,甚至能够使车辆安全返回(美国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缓于1:3的边坡不会导致翻车,但车辆不能自行驶回;缓于1:4则能使车辆自行返回路面)。
c)宽容的排水设施
篇2
Keywords: highway design idea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声音环境的影响和对自然景观的影响。目前在我国, 公路对自然景观的影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公路建设造成的环境问题有:选线不当会破坏沿线生态环境, 防护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如坡面侵蚀与泥沙沉淀等, 公路带状延伸会破坏路域自然风貌、 造成环境损失, 公路施工可造成环境污染, 公路通车营运期间车辆对沿线造成污染等。 另外, 公路运输线路长,其间会穿越各种生态系统,如: 各类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栖息地,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森林公园,成片林地与草原, 水源区, 湿地等。 公路在穿越或接近这些地区时,有可能影响到这些地区的生态平衡, 破坏自然资源。
二、 公路设计的新理念
近年来公路设计的新理念主要包括灵活设计理念、 创作设计理念、生态公路设计理念等。灵活设计理念指公路景观设计中要因地制宜地运用指标, 而不能千方百计让地形、 地质等自然环境适合标准。目前, 公路美学设计已经逐步得到应用和重视, 公路美学与景观设计是相辅相成的, 两者缺一不可。要巧妙的将美学与景观设计与公路设计有机的结合是公路美学设计的基础和关键,在设计中应注意: 平面线形设计是美学设计的基础; 纵断面线形设计是美学设计的补充和完善; 景观设计是美学设计的关键; 公路绿化是景观路、生态路、 环保路的具体体现。景观选线时合理组合线形要素, 做到连续、 均匀、 协调、 舒畅, 使其具有良好的视觉诱导和优美的流畅线形,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 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线形走向与山川、 河流、大地之势相吻合。车辆在路上行驶, 人的视线随沿途景观连续运动。选择、 利用和保护沿途现有景观, 创造再生人文景观, 并通过形态、 质地、 色彩的渐进来达到景观的连续运动。创作设计理念指充分发挥公路设计者的想象力、 独创性及灵活性, 在运用技术标准时充分融入自己的考虑。公路穿过数个风格各异、 特点鲜明的生态区域地貌单元, 连接着数个具有不同人文背景的行政地域, 在某些有观赏价值的路段设计成具有鲜明当地特色的公路景观特色带。在设计时确定公路景观设计的节点和序列形式, 根据节点划分出景观单元, 次级景观单元, 路标, 风景点和景观分水岭等特征点;然后在景观设计中结合各个层级景观单元的特点, 考虑相邻景观单元之间差异的大小,对其进行组合、 归并,划分出风格各异、 协调统一的景观特色带、 景观特色点和景观过渡带,营造出形态、 色彩和质地不断变幻的公路动感行驶环境。
生态公路设计理念指公路设计要尊重自然、 正视自然, 充分肯定自然的价值。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破坏, 同时展现自然之美。公路建设不应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应最大限度地保护、 最小限度地破坏自然环境, 体现 “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 的原则, 努力维持生态环境平衡, 降低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生态公路提倡能源与物质的充分利用,不过分增加资源环境的压力,让有限的资源循环、 再生、 物尽其用。 因地制宜地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可用资源, 尽量少占土地, 特别是耕地、 农田、 林地等有价值的土地资源。 对不同品质、不同价格的材料在比较、 衡量的基础上合理选用,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最大限度地发挥公路建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 新理念在公路设计的应用
第一, 公路项目的环境保护设计贯穿于主体工程设计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公路工程路线设计中,应结合项目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遵守以维护生态平衡、 尽量降低环境污染为宗旨,以敏感点为主, 点线结合保护沿线环境为对象, 确定总体设计方案。 全面的调查沿线的土地利用情况, 尽量利用荒地、 产量低的地段, 遵照节约用地的原则, 少占优良耕地、 果园, 尽量减小对农田水利排灌系统的影响, 绕离水环境敏感点避免将来路面径流对水体的破坏。在山岭重丘区高填、 深挖对自然景观、 植被的影响很严重, 环境的破坏程度很高的路段就需要公路的绿化美化工作,以恢复原有的自然环境,对破坏环境的修复设计单位可根据公路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 设计公路绿化美化方案, 在公路的挖方边坡上,如果边坡高时一般情况下在接近公路边坡上种植草本植物,以防止乔、 灌木枝叶对行车的影响, 在草本植物之上的边坡上栽种灌木,可以减少绿化植物的管养工作, 节约投资。对于坡面高、 坡度陡的坡面工程常采用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相结合并达到绿化环境, 保
持生态平衡的目的,如喷附绿化、 袋筋绿化、 岩盘绿化及防灾绿化等坡面绿化工程技术。
第二, 公路路基加强防护工程的设计。对低填方路段、 互通区、 服务区匝道, 结合废弃方, 在有条件路段和不占用农田的前提下, 尽可能放缓边坡,既安全又美观。对挖方边坡, 结合路堑地质资料, 改变 " 一坡一式 " 的设计方法,对边坡逐段进行细化设计,合理确定边坡坡率,确保安全。对路基高度, 按照洪水频率计算水位、 河流通航要求、 主要交叉道路和沿线结构物功能及地基稳定性要求等进行确定。对路基横断面可结合地形, 采用抛物线形路基边坡设计, 将绿化植树防护和防排水相结合。对路基防护工程按照“安全、 耐久、 美观、 多变、经济” 的原则, 针对当地气候、 水文、地形、 地质条件和筑路材料的分布情况, 从安全角度出发确定路基防护方案。在岩土结构稳定、 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 提倡" 不见土少见石, 适应地形、 保持原样, 披上绿衣 " 的防护设计理念,坚持刚性结构与柔性结构相结合、 多层防护与生态植被防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边坡治理。填方段路基排水设施以排水沟为主, 将水引至附近自然水道或桥涵, 从而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边坡平台排水沟适宜采用砼预制的碟形排水沟。
第三, 积极推广有益于环境保护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包括设置公路防噪声屏障、对路面水进行处理、 推广土工织物类材料的应用等。 防噪声屏障采用的材料有金属、 轻型复合材料、 混凝土或多种材料组合在一起, 先沿道路方向按一定间距栽两排(间距约60cm)钢立柱, 立柱间加横撑形成金属网络, 然后在两排金属网络间衬上土工布, 在土工布间填土至顶部形成墙体, 然后在墙壁上插入攀缘类灌木苗, 在填土顶面设一道水管以保障填土有足够水份, 过一段时间后, 一道 "绿色" 防噪声墙就形成了。还有的用混凝土预制的大花盆砌成墙体, 底宽顶窄, 花盆内填土并种植灌木形成 “绿色”防噪声墙。由于磨损、 车辆漏油或运输货物中的微粒物质, 车辆排放废气中的颗粒物质, 都会积聚在道路表面, 当其与降水混合在一起形成径流后, 会对沿线的水源、 土壤形成污染。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将路面水与农业排灌系统分开, 并在沿线设置一些集水池, 把路面水导入集水池后进行净化处理。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污水受纳系统。 推广土工织物类材料的应用可以大量减少圬工砌体, 在坡度较缓时, 可采用土工格室、 三维植被固土网垫等代替六棱花饰或圬工砌体护坡, 成本低、 利于绿化。
篇3
Keywords: design concept; highway engineering; route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公路设计新理念
1.1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的理念包含 “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六个坚持、六个树立”。安全问题是该理念的最主要问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点增强公路结构的安全稳定:①对路线平纵线形进行适当改善;②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并确保其可靠;③采取必要的工程处理。
公路景观设计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应加强原有景观的保护,开发以及利用,使原始生态遭受最小程度的破坏,保持原有地貌,最终实现自然环境与公路相互协调。从景观设计入手,可以将公路沿线局部路段的优美自然风光露在行人视野范围内。从公路结构入手,路基边坡的线形主要是曲线,而且挡墙经过一定处理与路线线形温和,例如挡墙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渐变。
1.2选线设计
(1)路线方案的选择
路线方案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长度、工程量、投资等方面。但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应强调安全、环保等因素。总之,路线方案选择,除应做到地形选线、地质选线外、还应做到安全选线、环保选线,提倡节能选线理念。
(2)指标掌握
公路设计者必须对规范条文实质有深刻了解,并将之灵活运用。其基本原则是,强制执行主要指标、灵活掌握次要指标、论证使用突破指标。
确定主要指影响因素和计算参数有很多,这些参数一旦涉及安全性,就应从严掌握或严格执行。
次要指标是在保证安全性基础上,从美学角度提出的标准规范要求,而且一般情况下应尽量最受,如果遵循这些指标需要付出较大的能源、环境、生态等代价时,要灵活运用。
1.3 公路景观设计
公路景观设计的新理念
(1)灵活设计理念
公路景观设计不能破坏地形、地质等自然环境,使其符合标准,指标的选择应因地制宜,而符合传统的标准的公路往往不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且通行能力和安全要求得不到满足。
(2)宽容设计理念
宽容设计理念所体现的思想是“以人为本”。“使用者”是公路服务的主体,为保证其行驶时的自由度得到最大的扩展,公路设计应从“使用者”角度出发。允许“使用者”犯错,并将犯错后不失去生命作为公路设计的最低保证。
(3)创作设计理念
在设计时确定公路景观设计的节点和序列形式,根据节点划分出景观单元,次级景观单元,路标,风景点和景观分水岭等特征点;然后在景观设计中结合各个层级景观单元的特点,考虑相邻景观单元之间差异的大小,对其进行组合,归并,划分出风格各异、协调统一的景观特色带、景观特色点和景观过渡带,营造出形态、色彩和质地不断变幻的公路动感行驶环境。
1.4 路基防护设计
(1)在自然环境中,应尽量避免高大混凝土或浆砌工程结构。
如果岩层结构足够稳定,能够满足安全要求,对于边坡的治理应采用选择柔性结构与刚性结构相结合和生态植被多层防护与防护相结合的方式。
(2)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工程结构和植被相结合的方式对路基进行防护。
工程结构防护和植被防护都包含多种防护措施,对于防护措施的选择,首先要考虑是否满足功能要求,然后再从视觉质量和环境保护入手。
(3)应贯彻协调、自然的路基防护原则
为使公路与沿线景观实现有机结合,应从四方面入手:①防护措施与公路景观相协调;②防护措施自身相协调;③减少或避免连续的大面积保护墙的采用;④公路与沿线景观相协调。
2、公路路线设计存在的问题
公路跨线长,经历的地质非常复杂,所以在路线设计方面必然存在许多问题,下面仅从安全和线路设计间的联系两方面进行论述。
1.直线。直线是平面线形三要素之一,在公路中使用最为广泛。两点之间以直线为最短,在公路线形设计时,只要地势平坦、无大的地物障碍,定线人员应首先考虑使用直线通过。笔直的公路给人以短捷、直达的良好印象,也符合美学方面的某些要求。汽车在直线路段行驶,方向明确、受力简单、驾驶操作简便。此外,直线在测量、设计和施工时也比较方便。但是过长的直线线路会使得驾驶员因风景单调而产生疲劳,一旦有急转弯则会使得驾驶员措手不及而发生车辆倾斜或者颠覆而造成肇事,所以在线路设计过程中,不易过长的直线。
2.平曲线。平曲线的设计也非常重要,一般而言,曲线半径的确定无论纸上定线、实地定线或航测定线,在路线定线后,都要根据路线交点实际情况,酌情选定圆曲线半径。为了提高公路使用质量,各级公路的圆曲线应尽量采用较大的半径,而且大半径的曲线要比小曲线的半径事故率低,因为在弯道处,难免有些驾驶技术不全面的人员,如果曲线不能协调平滑的过度,那么就会给形成造成不安全隐患。
3.纵坡度。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坡道处发生的交通事故占据的比例还是很大的,深入分析主要是因为在下坡的时候,一般驾驶员都采用节油和熄火滑行的方式,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则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如果措手不及则会出现安全问题。
4.线形组合。不同的线形组合就会出现协调问题,不同的线性组合会诱发安全隐患,所以在线性设计时一定不要忽视与选线之间联系,不能忽视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进行勘测,要查清楚对高速公路的影响,采取一定的措施。
3、路线设计思路研究
3.1 典型地形选线研究
3.1.1对于拥有平缓和较低山坡的低山丘陵地形,公路路线的选择应最小程度的占有耕地和林地,利用荒山。废弃地等。
3.1.2傍山陡坡地形的坡度较陡,山势较高,为了避免开挖山坡,公路路线一般选择在山脚。当路段的拥有较好的地形自然生态,且受纵面高程控制时,为了避免高填深挖,在最大程度上维持原有的自然景观,减少损坏,路线可选择在山腰, 以桥梁形式通过。
3.1.3对于越岭地形,为应对其较大的地面高差, 一般可采用隧道形式穿过山体。但有些越岭地形的山体较小,山势较低,而且山岙狭窄,为了减少防护工程数量和边坡开挖高度,可选择从山中穿过。
3.1.4山间的平原地形,农田较多,地势较低, 地形平坦,为了保证耕地的完整性,公路路线应选在平原地形的边沿地区。如果有些地段填土较高,为减少占用耕地,应采用高架桥。
3.2 注重路线的景观选线
3.2.1路线的选择要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使其具有良好的视觉诱导和 优美的流畅线形,从而符合 “ 安全、 环保、 舒适、 和谐”的设计要求。
3.2.2保持线形走向与山川、大地及河流的势相吻合,实现“ 势” 的理念, 。
3.2.3车辆在路上行驶, 人的视线随沿途景观连续运动。选择利用和保护沿途现有景观, 创造再生人文景观, 并通过形态、 质地、 色彩的渐进来达到景观的连续运动,实现“ 动” 的理念,。
3.3 地质选线
选择路线方案,除了要考虑地形,地物,还要考虑地质条件,即路地质选线。在一些地质复杂的地区往往存在滑坡、软基、膨胀土,泥石流等,如果在设计路线前没有进行地质调查,深入研究,就无法避开前面几种地形,最终导致工程存在严重质量隐患,甚至有可能使工程无法实施。
结束语
公路的线形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自然景观。所以为了既经济又安全舒适的公路,在公路路线设计时,应根据根据地形等条件合理地选用各种线形要素,并进行巧妙地组合。
参考文献:
王顺兴,杨维国,傅琨 浅析公路建设新阶段景观设计新理念[J]. 工程技术,2007,12
王伯惠. 道路立交工程[M].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于恒栋, 唐蕾. 公路路线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J]. 科技资讯,2006(4).
篇4
1.2设计目标不同
传统公路在设计中,更加注重公路设计的经济性、便利性和安全性,没有考虑环境和公路之间的协调性。而生态公路设计是在考虑上功能的基础上,要求环境和公路的统一性。降低公路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维护沿线生物的多样性,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1.3设计方法不同
传统公路设计时,主要使用模拟图解的方式来测绘大比例地形图,然后利用数字化设备对地形数据进行收集。而生态设计多使用CAD技术、3S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公路设计的效率,为建立和谐公路、环境关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
2生态公路设计理念
2.1环境破坏最小化
按照我国当前的经济条件、施工水平,公路施工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即便是将来技术水平、经济水平提高,想要在零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完成公路建设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对于生态公路来说,其根本目的是尽可能降低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并对破坏的环境进行最大限度的恢复。
2.2节约资源
在生态公路建设中,更加重视对物资和能源的利用,不随意增加环境压力,尽可能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根据环境情况,充分发掘可以使用的资源。尽量少占用农田、耕地、林地等价值比较高的土地资源,将公路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充分发挥出来。
2.3可持续发展理念
生态公路的建设要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要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开展建设。不能以牺牲其他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为代价。站在自然环境、道路、经济、社会整体性的角度进行全局考虑,从而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4重视公路景观设计
一直以来,公路设计中都偏重于设计的安全性,没有将公路景观的设计理念考虑进来,不重视公路景观设计。在生态公路设计、建设过程中,除了要将环境保护理念体现出来还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公路景观环境。在保证环境功能和交通功能协调的基础上,进一步美化公路景观,为广大出行者提供一个愉悦、舒适的行车环境。
3生态公路的实现
某公路建设项目属于丘陵地区,植被比较发育,地势平坦。公路沿线经河流、坡地、山岭等地带,风景宜人。本生态公路设计的重点是将自然景观和公路景观有机的统一起来,降低公路施工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3.1公路边坡生态设计理念
传统公路在设计建设过程中,为了节约土地使用量,一般将边坡设计为陡边坡,然后使用强防护措施来避免边坡对人造成危害。由于边坡防护多使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护坡,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公路沿线的种群数量降低,物种严重退化。本生态公路设计过程中,根据生态公路的基本理念以及当地的实际环境,对坡率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并对生态边坡进行了防护。
3.1.1设计边坡坡率
本工程沿线主要呈圆型、半圆形和长月型,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设计,公路景观过于单调,达不到和自然景观和谐统一的效果。综合分析后,本工程在设计时,按照沿线山体的填挖高度、山体坡度,灵活的对边坡坡率进行确定。由于公路沿线的山体坡度多数都在15°以下,为了防止自然坡面和开挖坡面的坡度变化过于明显,决定将挖方边坡设计为缓坡。并且设计缓边坡可以有效提升坡面植物的存活率,为沿线边坡公路景观的设计以及边坡的防护提供更充足的空间。设计时,将路堑边坡的路堤坡角和边坡坡角的折角取消。使用弧线形设计来对边坡进行横向布置。使用圆弧过渡的方式和原地面线进行衔接。随着自然坡度的变化将圆弧半径设计为2~8m。在处理纵向边坡时,将边坡率逐渐从最大坡率过渡到自然山体坡率。从而使坡面可以更加接近地形的变化。通过使用缓坡比、渐变型的设计措施,使边坡和山坡更加接近。自然坡面和开挖面之间的连接也更加的平顺、圆滑,整个设计显得更加的自然、和谐。
3.1.2边坡防护设计
和传统的设计方法不同,本公路工程在边坡防护设计时,主要利用本地的植被来对人工施工的痕迹进行掩盖,抛开了以往强防护的设计措施。主要设计方案如下:①对于有稳定石质的边坡不予防护,可以在其顶部和底部用土覆盖后种植攀藤、草皮等植被;②对于土质相对稳定的边坡使用“植被+缓坡度防护措施,并在坡面8m的高度上设置了三维网。在使用以上防护措施后,使本公路边坡和自然环境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公路的景观效果。
3.2排水系统的设计
本公路工程在设计排水系统时,主要按照绿、隐、浅、宽的基本原则来进行设计,使用了比较多的地下排水设施。
1)绿色截水沟和排水沟的设计。本公路项目沿线有很多地方都是水田,为了在达到生态设计的要求基础上,节约耕地,对于无排罐要求的路段设计草沟作为排水沟,草沟的顶部宽度设计及为1.2m,两侧的坡度控制在1∶0.5~1∶1之间。对于有排灌需求的路段,修建浆砌矩形沟,并在排水沟的两侧种植灌木。
2)使用生态浅碟形边沟。对于浅挖、低填路段,设计使用碟形边沟,使用黏土将边沟夯实后,为了避免雨水冲刷沟壁,使用椰纤维网种植草皮。通过使用碟形边沟,使边沟路侧的安全净宽在8m以上,安全性佳。并且平缓、宽阔、带弧形的绿色水沟也增加了自然的美感,可以缓解驾驶员的疲劳,使公路和自然景观更加和谐。
3.3公路两侧的绿化设计
1)为了对公路绿化设计中景观单一的情况进行解决,在进行绿化设计时,主要按照“散丛结合、草灌结合”的基本原则,借鉴自然界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在坡面上构建出错落有致、高低不平的景观效果。
2)以往很多公路工程在绿化时,为了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会购买一些进口的花草进行种植,这类植物虽然有着比较快的生长速度,但是适应能力差,存活率低。并且不能很好地和周围的景观相协调。所以,在对本公路绿化设计时,多选用当地常见的植物,不仅保留了原有的生态景观,而且也节约了绿化成本。
篇5
一、生态公路的内涵
(一)生态公路理念
生态学最早来源于希腊语,是指研究生物栖息环境的科学。生态公路是将公路建设与生态学相结合,它是将公路整体置于整个生态环境的大背景下,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进行设计、施工、管理和使用。生态公路并不仅仅代表着公路的一个种类,更多的代表了公路的建设思想和建设方向、目标,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的,应对公路环境及公路周边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思想。生态公路的核心理念包括绿色、低碳的设计、施工理念;资源效用最大化理念;因地制宜理念等。
(二)生态公路建设的特点
自然是所有文明发展的基础与支撑,以破坏自然为代价建立的现代文明,其发展前景堪忧。公路建设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及代表,粗犷式的公路建设及发展模式显然已经与自然环境格格不入,因此,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是与生态协调、统一、共存的发展。生态公路建设的最大特点在于,公路建设前后的环境对比,即建设之前拍一张基准照片,建设之后再拍一张对比照片,两张照片进行比较,照片中除了多出一条公路以外,其他周边环境依然保持原样。这就是生态公路建设的核心要求,看似很容易实现,然而,就我国目前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而言,要达到以上的对比效果,非常不容易。我国常规的公路建设过程中,施工痕迹比比皆是,生态不仅在施工过程中饱受摧残,公路通车后噪音、光线等多种因素对周边环境一定范围内都会造成影响。此外,湿地保护是生态公路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公路穿越湿地的情况极为常见,绝大多数情况下湿地都被完全破坏,不复存在。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肺,在生态公路建设中,将会对湿地实行必要的保护,尽量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运用设计手段采用桥梁、涵洞等方式对湿地进行绕行回避,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湿地生态圈的完整。
二、生态公路的作用
生态公路理念作为在公路建设与环境冲突日益加剧的情
况下的产物,它所提倡的是实现公路建设与环境协调统一的
目标。我们现在居住的环境,整体而言生态系统都造成了极大
的破坏,保持及恢复生态系统是我们现在的重要任务,生态公
路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现代公路建设的
重要形式,它的作用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
生态公路的建设充分的尊重自然、正视自然,实现自然价值的最大化,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展现原始生态之美。它在建设中不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而是尽最大力量去保护或最小限度破坏,努力保持生态自然的平衡,降低原始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因此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
(二)有利于自然资源的节约
生态公路以能源与物质的充分利用为倡导标准,在建设中尽量减少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做到物尽其用。同时生态公路会因地制宜,利用已有的资源或当地的资源进行建设,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尤其是耕地、农林用地等有价值的土地,充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发挥公路建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最终达到节约资源的有效目的。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
原始公路建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及林地,影响了大片动植物的生存空间,破坏了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最终造成动植物的生存能力下降,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生物种类锐减。生态公路的设计与建造,以维护自然为宗旨,保持生物繁衍生存的空间,重视生物的生活环境,保证整体生态系统健康高效的运转,从而达到了保持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四)有利于整体景观的美化
我国公路的建设主要注重的是工程的设计是长久以来的主要问题,在过去的公路建设中,我们过分的强调安全,没有把整体的景观概念渗透到总体设计之中,造成现在的公路形式单一,缺乏变化性。在生态公路的建设中,设计充分考虑用路者的视觉感官和当地大的生态环境,保持公路建设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积极营造优美的景观,充分体现原始生态之美,为路人提供良好的视觉享受。
三、生态公路的实现方式
在我们充分的认识到生态公路的好处之后,我们就要在以后的公路设计中广泛的去应用。为实现生态公路的最终目标,我们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做好生态公路前期设计规划
前期的规划设计是实现生态公路的关键步骤,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最终公路所能达到的效果和对周边环境的破坏程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设计规划在总体过程中是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在生态公路的设计中,每一项内容都要联系周边的环境进行考量,把“生态”概念渗透到所有环节之中,保护好沿途的动植物,满足其生存发展的需要,维护好整体的生态环境。
(二)做好施工进程中的生态保护
1、施工的设计要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合理的安排施工程序与进度,最大可能的减少对临时用地的占用面积和占用时间,并要做到在工程结束之后恢复其原貌和地表植被。
2、具有环保意识,做到文明生产,减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在工程之中,要高效的利用各种原材料,完工后要及时整理废旧材料,不乱扔乱放占用空间;对于容易产生灰尘或粉尘的原料,要及时遮盖或洒水,减少粉尘污染;同时还要保证尽量减少噪音污染,禁止夜间作业,避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
3、建立严格的验收制度,对不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工程,要绝不姑息,一定要使其进行返工。
(三)做好运营中的生态保护
1、前期的工程之中虽然已经严格遵守生态环境,但是由于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后期的营运之中有可能会使原来的措施失去作用,像绿化带就可能因气候后期生长不良,对此就应该进行后期的整改。
2、在公路营运中汽车尾气、汽车噪音是主要的污染物。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降低此种污染比例。如:修建效果较高的隔音墙,禁止在像医院、学校等这样的地方鸣笛;制定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定期对路上车辆进行尾气排放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车辆要严格进行处罚,责令进行整改。
3、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充分进行考虑,做好预备方案,从而把突发事件造成的环境破坏降到最小。
(四)采用先进现代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公路建设的方法和手段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传统的公路设计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人们对环境保护的目的,甚至是严重破坏我们的生态环境,制约我国公路的发展。因此,为了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我们必须采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像航空摄影测量、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技术为公路建设提供很好的技术平台,加强这些技术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有利的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
(五)加强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环境管理必须贯彻与规划设计、建造及运营的全过程,我们要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对每一环节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为保护环境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同时我们还需要通过环境监测,随时的掌握环境的变化,应对突发的环境问题,制定有效的应对机制。环境监测也应该贯彻于全过程,为公路的选线设计提供可行性依据,评价工程施工进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破坏程度,及时发现营运中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改善。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对生活的质量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出更高的要求,生态环境的完善就是人们现在对生活环境提出的更高水平的要求。生态公路是现代公路的主要建造形式,它把“生态环保”理念贯彻于设计、施工及营运的全过程,符合我们现在环保的总体要求。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生态公路的概念,让人们从思想上充分认识生态公路,然后再从生态公路的作用中充分肯定生态公路的价值,这样我们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手段去运用生态公路,使生态公路成为我国今后公路建设的主要模式,从而保护好公路区域的生态环境,符合我们现代社会倡导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参考文献
[1]谢方成.生态公路设计理念与建设分析[J].路基工程,2009(04).
篇6
Key words: the United States; Highway design; Flexibility design; concept
中图分类号:U41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我国公路建设早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4.6万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4600公里,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8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近3万公里。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公路总里程稳居世界第二位,经次于美国。随着我国公路建设发展,公路设计与环境、自然风景、社会资源和人文历史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协调好公路设计与上述几个之间的关系,使高速公路为公众提供更好的交通运输服务,成为公路设计者面临的巨大挑战。
1997年,美国联邦公路局(FHWA)联合AASHTO协会等机构出版了《公路设计的灵活性》(Flexibility in Highway Design)手册,书中专门介绍了公路设计的灵活性。该书是美国公路设计时在总结过去三十多年公路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而编写指导性文件。它指导公路设计人员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和判断能力,保证安全与效率前提下,将公路融于周边自然与人文环境。
相对于我国而言,美国公路设计的理论和设计体系更加注重路线与地形、环境配合和协调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灵活的方法设计线性,能够起到降低工程造价、减少交通事故、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等作用[1,2,3]。本文介绍美国灵活性设计理念,对我国公路设计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灵活性设计理念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公路设计灵活性”并不是试图去创建一个新的设计标准,而是建立在灵活应用现有规范、标准、规章制度和法律规定基础之上,在不降低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灵活设计寻求达到更符合公路沿线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利益的目标。
在美国,其通过立法为公路建设提供建设资金,并利用上述资金的杠杆作用,在保证公路建设顺利完成的同时,确保有价值的自然风景和人文历史遗迹的留存。上述思想体现在设计过程上,则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具有创新的设计思维,在考虑公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与满足出行需要的同时,还要全面地考虑公路交通系统沿线的景观、历史遗迹、美学与其它文化价值。
不论在美国还是在我国,每一个公路建设项目都具有特殊性是公路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其中包括项目所在滴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条件、沿线社会环境特点等因素、公路使用者的需求以及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公路设计者面临的任务则是寻找一种满足安全前提下还要能够与周围自然以及人类环境相协调的设计方案。
2公路灵活性设计的应用
在美国,各州都有各自的设计标准、设计规范,但不论标准、规范中的细则差异如何,美国高速公路建设基本上有五个阶段,如表1所示。
表1 美国公路建设基本阶段
在美国,公路建设基本阶段分为五个,分别为规划阶段、开发阶段、设计阶段、征地阶段和施工阶段。其中,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建设项目的目标与需求、确定项目功能、面临问题与挑战及其他重大决策。“开发阶段”类似于我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设计阶段即为我国的施工图设计部分。与我国不同的是,美国的“征地阶段”和“施工阶段”在我国作为同一个阶段——施工阶段。
3灵活性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鉴于美国《公路设计的灵活性》思想,其主要体现在项目开发和设计阶段,对我国开发和设计阶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国公路设计过程中,以后应当做到灵活运用现有规范、标准、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在公路设计过程中应当重要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勘查和调查工作
灵活性设计的基础是对公路周围的自然风光、环境、人文历史等基本信息。在我国,公路设计过程中,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重视项目沿线的社会、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文化等环境调查,为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和设计指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公路设计的外业勘查和调查过程中,除了注重地质、地形、水文等工程建设条件的调查外,还应围绕公路设计过程中的详细问题进行调查,包括公路所处位置,旅游线路、制备、文物、特殊人群使用需求等。
(2)灵活运用相关标准
在美国,AASHTO了《公路与城市道路几何设计政策》一书,概述是美国公路设计人员最常用的参考书之一。美国的公路设计手册与设计标准和功能通常联系在一起。美国的国家标准、州、县、市标准之间通常可以灵活性的选择。在我国,同样存在国家标准和各省市各自的设计指南。我国未来公路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灵活选用国家标准、省市标准。
(3)灵活运用超标设计
公路设计过程中,一些关键指标存在着设计范围的灵活性,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即使使用最低标准,依然会对周围环境或高造价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以采用超标设计。
4结语
灵活掌握现有规范、标准、规章制度和法律规定,在不降低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灵活设计寻求达到更符合公路沿线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利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7
1戈壁荒漠化特征
1.1气候特征
青海省戈壁荒漠区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该区域气温较低,年平均气温为一5.6℃一5.2℃。四季不分明,气温日较差达15℃以上。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柴达木盆地太阳辐射量普遍高于6900MJ/m2,柴达木盆地全年日照时数在3000h以上,该区降水量少,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柴达木盆地降水量东部为150一180mm,中部在100rnm左右,西部为50rnm以下,西北部不足20mm,冷湖只有16.9mm,是省内降水量最小的地方。戈壁荒漠区气压低、空气稀薄、含氧量少,水的沸点在90℃左右。东西走向的山脉加强了西风环流系统,导致这里风速大,大风次数多,是全省风速最大,天数最多的地区。强劲的大风导致沙尘暴天气。沙尘暴给当地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1.2人口和土地
柴达木盆地人口稀少,人口主要集中在德令哈市、格尔木市、都兰县、乌兰县、天峻县,该区域有汉、蒙古、藏、等30个民族;其中蒙古族、藏族为主体少数民族,分别占总人口的25.2%和42.6%。
柴达木地区地域辽阔,国土总面积25.6万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面积为11.26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4%;暂难利用土地面积14.34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6%,主要为戈壁沙漠、高山荒漠和石质中山、盐沼盐漠。
1.3经济发展
戈壁荒漠区的经济产值主要出自柴达木盆地,2005年10月27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海西州“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被列入国家第一批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成为全国首批十三个循环经济试验区之一。柴达木在资源综合开发、废弃物利用、清洁生产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有力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开展。近些年,经济呈持续增长趋势。2009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289.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3%;人均生产总值65290元,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7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226.17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55.76亿元,增长12.4%。
2戈壁荒漠高速公路设计理念
公路线形设计应结合气候特征、人口土地和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性立体设计。
2.1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交通条件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舒适、美观等要求。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路线设计中要更多的体现对人的关注,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创造良好的生活生产条件,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戈壁荒漠区公路上汽车运行速度高,行驶距离长,周围景观单调;大风天气较多,大风将沙尘吹起,使空气能见度降低,导致视距不良;路面多有浮沙,增加了车辆产生侧向滑移的可能性;戈壁荒漠区公路远离城镇,沿线多荒芜人烟,一旦出现交通事故,救援及其困难。所以,在设计中要特别注意考虑行车安全的要求,采用良好的平纵线形,合理的组合各个线形元素,达到安全运营的目的。
2.2路线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戈壁荒漠区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敏感,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在戈壁荒漠区筑路,不可避免的会对原有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所以,戈壁荒漠区路线设计要把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对环境尽可能少的产生干扰,尽量使公路线形顺应自然、融入自然,做到路线和自然环境及宏观地貌相适应、相协调。当然,也不能一味的顺应地势,采用过多的、半径过小的平曲线或竖曲线。戈壁荒漠区的地形不全是平原微丘,也存在少量山岭重丘区,如果完全顺应地形布线,必然导致不良线形,影响交通安全,降低运营效率。路线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要合理的选用平、纵指标,在宏观上顺应自然地形,保持线形的均匀、连续,而不是为了迁就地形而随意降低公路线形指标。
2.3合理选用技术指标,设计创作的理念
技术指标的合理选用是青海省戈壁荒漠区高速公路设计的重点,高速公路的使用性能、服务水平和造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技术指标选择的影响,技术指标的选取还将直接影响公路运营的安全与畅通、沿线的自然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戈壁荒漠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2.4防沙保通
青海省戈壁荒漠区风速强劲,沙尘暴天气较多,防止风沙危害,保证高速公路畅通与安全十分重要,因此戈壁荒漠区高速公路的线形设计还要考虑减少风沙危害的问题。
①路线走向与风向夹角越大,集沙量越大,当夹角大于30度,集沙量猛增,所以戈壁荒漠区公路走向与多年盛行风向夹角宜小于30度。
②凸面迎风平曲线的背风路肩部位风速降速较剧烈,容易积沙,凹面迎风的平曲线整个路面风速较低,容易积沙,因而设计时要少设平曲线,必须采用时,以凸面迎着主导风的大半径平曲线为宜。
③若竖曲线两侧纵坡较大,凸凹形竖曲线段就时有积沙现象,尤其是凹形竖曲线路段积沙现象较普遍。因而纵断面设计时尽量使设了凹形竖曲线的纵断面高程处于不挖或少填状态,且半径应在20O0m以上。所以,公路线形设计应与戈壁荒漠区公路的防沙体系联系起来,结合地形地貌,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线形、横断面形式、防沙体系、超高横坡度等,综合设计,最终确定有利于风沙顺畅通过的路线线形。
总结,公路线形设计的概念出发,结合青海省戈壁荒漠区具体环境,提出了戈壁荒漠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的理念,即“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理念”、“路线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合理选用技术指标,设计创作的理念” “防沙保通”。
参考文献:
篇8
Keywords: highway quality first design concept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科学发展观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对于公路勘察设计质量也需要注入新的内容、新的要求,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必须转变传统的勘察设计质量观念。
一、工程实体安全需要质量
公路工程质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例如施工单位施工不合理或传统的习惯于不合理的工艺,为了赶进度等,监理人员素质低或检点不到位,都将造成工程质量下降或留有隐患,设计人员不认真或不用心、考虑的不精细,设计审核不够严格,同样会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过去传统的概念上大家都把工程质量理解为施工质量,而忽视设计质量。实质上把好工程质量应该从设计初就开始抓起,从加强设计质量的管理上来提高公路设计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工程质量。
公路实体质量是指工程实体具有安全、耐久的性能,把安全生产各项指标严格控制在达标范围内,合格率应在95%以上,功能质量综合应用工程技术,通过物质要素、文化要素和生态环境的有效整合,实现内在质量与外在质量的统一,全面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方针,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工程。
质量责任,重如泰山。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建立层层负责的工程质量责任制。这是工程质量质的组织保证。实践经验证明,提高工程质量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未雨绸”,凡属一切应做而又能做好的工作,均应扎扎实实认真地去做好,尽量少做“亡羊补牢”的事。
二、百年大计需要质量第一
公路是永久性的公共实施,必须经久耐用,而且应该有可观赏性。工程质量代表技术水平、代表诚信,百年大计离不开工程质量。公路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的优劣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只有以优质的勘察设计质量,才能产生既有合理工程造价又有一流施工质量的建设工程。
1、质量第一必须严格执行公路基本建设程序。要把握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开工报告和竣工验收等审查环节,项目可行性研究必须经过有资质、有权威的机构和专家咨询评估,重大工程还要聘请国外专家。专业机构参与评估。要按合理工期组织施工,不能违背科学盲目赶工期,要建立健全招投标制度,这是应用市场竞争机制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建设项目要认真选择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单位、要进行公开招标选择勘察、设计单位。通过竞争择优录用。
2、质量第一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队伍。要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时修改质量标准和设计规范。要认真研究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检查,验收和评定规程,积极贯彻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执行。
3、质量第一,必须加强公路勘察设计过程控制。传统把关设计质量的做法是当设计文件全部完成后再进行审查,最终评价设计文件的优劣,这样的结果管理模式,局限于设计文件本身的质量检查,而忽视了对设计成果形成过程管理,由于审查时间段,技术审查一般难以深入,修改发现的质量问题工作量比较大。加强勘察设计过程控制,必须实行公路勘察设计质量监理。做好总体设计,关键还是在于设计和监理两个方面的负责人。因为公路建设是为社会服务的,他们必须懂得工程经济,有助于在悠闲地资金条件下获得最佳效果;要懂得管理,把各个专业融会起来,有效推进项目进程;要懂得社会学和了解历史,以求知道社会需求,防止重犯类似的错误;还要必须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修改和调整不够完善的布局和方案。
4、质量第一,必须重视公路线形等设计。优良的线形设计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根本,可直接消除事故诱因,改善长陡纵坡设计是改善线形的有效方法。做好公路与环境的配合,展现公路景观美,线形美,是提高公路外观质量的基础,。深入设计,和谐工程各细部衔接,是提高公路外观质量的重要途径。
5、质量第一,必须强化公路设计服务意识。强化个阶段的校审管理和具体工作,以减少“错、漏、碰”等非技术性问题,在各环节控制上认真做好事先指导和中间检查,以减少成果评审时发现问题引起的返工。认真做好各专业间、主体单位与外协单位的技术接口管理,严格执行互提资料的传递确认,避免设计文件中由于协调沟通不够而产生的错漏或自相矛盾等现象。树立进度服从质量的思想,进一步加强质量意识、服务意识,要求各级技术人员树立严格认真的工作作风,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对待设计交底和图纸检查,加强设计文件管理并做好及时标识,、归档工作;设计代表在现场应积极收集与设计有关的设计质量、工程技术信息,认真填写各种质量记录,定时向主管部门汇报。
三、公众满意需要质量第一
公路外观质量是指工程外部属性的光洁度、造型、色泽等。社会质量是在于社会文化的状况如何,最终体现社会质量文化水平。
1、满意程度
全面质量管理的象征意义是质量文化,从公路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来看,强调的是全员参加、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从使用过程来看,强调的是使用者的全面满意(包括政府和整个社会)。使用者满意的工程质量不仅是技术合格、经济合算,而是在此基础上还要使用者感到满意,质量涉及的范围更广,内容更深。
这种社会质量文化一方面要求公路建设工程跟得上时展的步伐,加强企业内部质量文化建设;另一方面整个社会应作出质量要求,在质量法制建设、质量观念改变、质量道德提升等诸多问题上不断进步。可以说,这样的质量文化适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值得全社会共同努力建设。视觉传递美,和谐表达美。
2、资金投入
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不是免费的,社会质量文化的性质如何,往往反映在对工程优质优价原则的承认程度上,所谓优质优价,就是社会对优质产品的承认和投入。人们愿意为优质工程支付建设资金,实际上就是对建设优质工程的企业进行资金投入,从而鼓励和支持企业保持建设工程质量水平,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当然建设优质工程的企业也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管理、创造技术等手段来降低优质工程的成本。
篇9
在当今社会中的各个行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行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具有十分大的积极意义。工程管理服务系统在公路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对于成本的控制、施工质量的信息处理以及施工进度的动态监控,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广西南宁环城高速公路的建设为例,来说明该项目中,公路工程管理服务系统的设计理念。
二 、公路工程管理服务系统中的优秀设计理念
1.整个公路工程管理的生命周期化设计
在国外的一些大型公路的建设过程当中,管理服务系统设计的最新理念就是关于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信息化。这种理念的主要特点就是用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进行接受传送,这样,所有与施工相关的服务信息就会有一个网络数据库备份,同时实现电子化信息共享。如果能够再次利用,就会变得相当方便。这种公路施工生命周期化的设计理念在国外的项目中已经有应用先例。
日本就曾进行了相关的公路项目施工,通过项目施工管理服务系统,在取得成功的公路施工的项目中,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时,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这对于公路建设工程的竞争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2.公路工程管理服务系统应加强对施工现场人员的审查认证
对于一些公路工程的施工管理,加入能够采用绿卡认证的方式,将会很大发挥工程管理的监督作用,一些施工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比如说基本技能和工作经验、工作年限等等,都可以输入到信息管理绿卡中,然后利用绿卡中的信息来实现工作人员的身份认证。此外,还可以用监控录像的信息技术来监控施工现场 ,从而有效达到很好的动态管理,利用工程管理服务系统还可以对整个工程的图纸进行合理审查,这样能做到更好的信息技术共享服务,可以更加方便地将工程信息与施工的进程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对公路工程施工的全面管理。
三、国外高速公路施工管理服务系统给我们的借鉴和启发
1.日本公路工程管理中完善的信息技术战略
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信息的处理,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比较先进的经验。可以参考日本公路施工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并制订符合实际情况需要的措施,进行公路工程的施工管理,一些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技术,都应用到公路工程管理中来,构建一套完善合理的服务系统。这早已成为一些公路施工单位来赢取未来市场份额的重要方法。在工程管理服务系统的设计中,如果把比较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很完整的信息档案的备份,那么公路工程施工管理将会变得更加快捷。公路工程施工服务系统的设计内容涉及到很多的方面,比如说主管支持的系统、成本管理系统、员工管理系统、施工进度系统等,都需要对信息共享平台的充分利用。
对于一些公路施工单位而言,可能由于公路施工项目比较大,就会造成施工工作人员繁多,而施工往往还涉及到一些国际上的合作,那这样一来,就会出现比较多的复杂的与工程相关的信息和文件,这就意味着会有庞大的公路工程施工信息量需要处理。然而旧有的公路工程管理模式,显然不能再适用这样的情况,因此,开发设计比较先进的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就显得特别必要,比如说法国在公路施工中的信息化传输和管理等方面以及信息共享方面,就做得非常之好,而如果能够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构建成公路项目施工的网上办公服务系统,那么就可以在不同的单位之间、不同的工作人员之间,搭建起一个相互交流的便利平台,这就对于公路工程施工的进程来说,是极为有利的,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加快施工的进度,这就需要充分地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搭建工程施工信息共享平台,这将为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带来十分高效的施工速度和工作效果以及质量的保证。
2.开发高效的公路项目工程施工管理网络服务应用系统
对于公路工程的施工管理服务系统设计而言,网络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借助于互联网来进行公路项目施工的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对于一些公路施工企业而言,这也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公路工程管理的水平,可以在网络上召开投标和招商会议,这样会极大的加快公路施工过程中的信息交流速度。在网上的信息交流就会由纵向变成平行式,这对于公路项目施工管理中的沟通方式而言,是大为有利的。同时,还可以保证施工管理中信息交流的时效性。这样,在不同的公路工程施工阶段,采用互联网的中的信息技术软件,可以随时随地实现施工信息的传输,从而及时召开网络会议更好地解决公路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加快公路工程施工的进度,保证公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相对于传统的公路施工方式而言,管理服务系统的应用所具有的优势,是传统的施工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四、公路工程服务系统在广西南宁市环城公路项目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1.公路工程服务系统在该项目造价审核方面的应用
业主或总监办都可以利用公路工程造价审核管理系统,对各个施工单位进行审核及分类信息汇总,并把每期的支付与设计的数量进行有效比较,还可以增加审核预警栏,如果出现多计量、重复计量等问题,就可即时通知承包商进行更正,这样业主便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各施工单位计量支付的相关情况。
2.该项目工程公路造价信息网站服务系统的建立
目前各省市工程造价管理相关机构都建立起了工程造价网站,广西南宁市得这个项目也建立起相应的造价信息服务网站系统。网站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告通知和新闻、建设标准、政策法规、建材价格信息、指数信息、综合信息、造价指标等等。项目网站服务系统实现方式分为文本文件和数据库数据两大类。前者是文件、法律法规等的描述性信息,后者是经过分类整理的相关数据信息,如建材材料的价格信息,造价指数指标信息等。
3.该工程建立起了相关的工程量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公路工程量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用于依据施工图进行工程量的计算,这是一种应用发展前景很好的工程管理服务系统。一般都是采用作图法,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在识图的基础上,用该系统重新进行输入图纸中各种构件及尺寸,然后由系统自动的工程量计算,输出工程量的相关清单和相应的定额量,这种做法计算出来的工程量相对比较准确。
结语:以上是笔者在近几年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实际工作中对管理服务系统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设计与应用的浅析与认识。总而言之,目前的信息技术对于满足公路工程管理的角度来看,已经是足够了。公路工程管理中的服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应该紧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汲取新鲜的血液,加入计算机信息化的科技含量,相信公路工程管理服务系统在未来的公路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会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篇10
1 前言
近些年来, 公路交通建设规模和数量迅速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压力也与日俱增。交通建设工作本身会对自然环境带来大规模的扰动,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共存,公路交通建设在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很容易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长远看来, 公路交通建设是必然之举,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交通建设的规模还会不断扩大, 当前公路建设引发生态环境问题的现象必须得到及时遏制,必须尽快地寻求到一条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道路, 即树立起绿色交通的理念, 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公路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各个阶段, 努力控制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公路设计中应多方统筹考虑, 既要考虑经济发展的需要, 同时兼顾资源环境的承受力, 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当前公路设计优化工作的首要原则。
2 公路环境保护概述
2.1 环保的定义
所谓的环境保护主要指人类对自然资源有意识的合理利用并予以保护,避免在人类活动中使之受到破坏和污染,而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环境和已经受到污染的环境,则通过一定的措施进行治理使之恢复,从而创造出良好健康的环境。
2.2 主要内容
根据上述定义,公路环保即公路建设同其施工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之上的环境统一与协调发展对问题。通过以下两方面内容能够有效实现公路环境保护。首先对修建公路这一活动对其周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范围、种类、程度进行分析,如此便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区相应的措施对环境予以保护,避免了毫无头绪的环保工作。其次,公路各部分都应当发挥出其应有的环保功能,在公路的设计过程、施工过程以及运行管理中都应当予以显现,在发挥公路原本作用的基础上,将其对周围的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3 公路生态环保设计的措施
3.1将环保设计融入到总体设计当中
在公路设计中考虑环保性要求对公路设计者来说并不陌生, 但是生态环境保护并没有被真正纳人到公路总体设计要求中来,《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虽然提出了环保总体设计要求, 但是没有落实详细要求, 与其他方面对公路设计的详细要求规定相比, 环保设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要想将绿色交通理念、生态设计理念与现代公路设计真正融合在一起, 就不能将环保设计与公路设计割裂开来。作为设计人员,首先要对施工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严密勘测, 进而有针对性地对总体布局和路线方案进行设计。在勘测调查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 针对路线方案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生态恢复措施。整个过程不再遵循“ 先污染、后治理”的原则, 而是要实行同时原则, 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
3.2绿化设计中的环境调查
对道路所经过的所有的区域环境进行的调查叫环境调查。只有经过环境调查,才能够很好的掌握公路沿途的绿化情况和植被分布,了解需要进行绿化路段的基本地形及自然条件,从而确立绿化方案。同时,要对公路需要绿化路段的原有植物类型进行统计,并综合考虑当地的人文景观,准确的确认需要保护的对象,最大限度的降低公路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以便确定更合理的优化方案。
3.3绿化设计的功能
公路环保绿化设计不仅能够起到绿化美化道路,加固路堤、路段、边坡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对道路的沿途景观、烦躁防尘、净化空气等方面的现状进行有利的改善,在保护人们交通安全的同时,愉悦人们的身心。通过道路环保工程绿化设计,创造出一道风景优美迷人的绿色长廊,起到诱导人们视觉的作用,达到预告公路线性目的。例如,在道路的中央分割带、主道和辅道之间、对栽植的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运用具有一定高度和冠径的灌木丛,对向车流的眩光进行有效的隔断,达到防炫遮光的目的,从而保障人车安全。再如,可以在行车道的两旁种植防尘降噪的植物,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的行车环境。除此之外,公路绿化设计在帮助人们改善气候,保持地温气温、缓解路面老化问题、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等方面也有着重大的作用。
公路环保工程的绿化设计是以自然环境、公路等级、公路运输状况、行车需要等为基础,通过对植物的颜色、环境作用、形态表现的利用,在公路的作用区域和道路的两旁,进行植物艺术群体的建立,为人们创造和谐优美的环境。
3.4道路中央分隔带的设计
在对道路中央分割带进行规划设计时,一般较常采用的植物配置方式包括:花灌木与常绿灌木交错种植的方式、以常绿灌木为主,花灌木为辅的种植方式、以花灌木为主,常绿灌木为辅的种植方式。对防炫遮光角的控制范围为8~15度。这是对中央分隔带的最基本的要求。
3.5以边坡、土路肩、内侧绿化带及护坡道为对象的绿化设计
在对上述区域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注意:对于土质疏松的边坡、土路肩、内侧绿化带的植物配置中,适宜种植的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并具备耐寒、耐旱、耐贫瘠等优点。同时可以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下适应性较强的低矮灌木达到固土护坡的目的。
对于挖方路暂路段的处理,多采用垂直绿化材料对石质边坡进行覆盖来增加设计的美感。护坡道的绿化植物配置,应以管理粗放、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低矮灌木为主。浅根性的花灌木适宜栽植在边沟外侧的绿地中,对隔离栅栏进行植物配置时,适宜选用垂直绿化效果较好的藤本植物,达到隔离公路的目的。
3.6绿化防护带的设计对特殊路段的作用
特殊路段的绿化设计中,对设计中环境保护和防护功能的要求较严格。绿化防护带必须要满足环境保护和防护的要求。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时,一定要对该地区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详细认真的查阅,同时要对该地区的公路地质勘察报告内容进行全方面的了解,明确水土保持的方案要求。另外,还要对防护林的分布位置,长度、密度和宽度进行综合的考虑。在对特殊路段防护带的种植植物进行选用时,要以乔灌木为主,植草为辅,采用规则种植方式种植进行防护。对特殊路段的绿化植物的选用,还要满足其树种、草种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抗性能力较好这一要求。
3.7互通立交区的设计
篇11
1.1 生态恢复设计
生态恢复设计是会对整个公路的设计都有影响的。在进行边坡的防护设计时,要选择适合的植物、坡度和类型,有利于生态的恢复;在进行路域生态设计时,要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特点来进行植被的选择;在建设公路时临时征用的土地可以将其变为农田,这样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1.2 保护环境、融入环境
要将自然式的设计理念融入到传统式的设计理念中,这样能够做到对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的最小破坏;改变原有的设计方法,利用原有的景观植被来进行公路设计,尽量减少人工对环境的影响;另外还要尽量多引进不同种类的物种,对沿线的文物也要进行保护,让公路真正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1.3 采用乡土化技术
乡土化技术指的是将乡土材料、植被、文化等引进到公路设计中,使公路设计具有个性化特点。在建设生态公路时,要尽量选用本土的植物物种,这样能够避免外来品种对本土环境的影响,也利于植被的成长。
1.4 科学的生态绿化设计
建设生态公路,还需要对本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的特点进行分析,选用与本区域自然环境相融合的植被;在进行边坡绿化时,则要考虑土壤的结构特点。同时在选择植被时,要尽量做到多种类型相结合,避免物种单一,也可以采用散丛结合的方法,实现绿化的科学性。
1.5 公路工程和生态工程结合
环境的一体性,还能够全面考虑公路工程中各种生态环境的关系,减少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及优化。生态公路的设计是基于环境保护来进行的设计,它不仅能够体现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自然和谐,而且会将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减少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利于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
1.6 灵活创新设计理念
灵活性设计理念是指在不违背国内外现有标准的前提下,在不影响使用安全的基础上,运用灵活创新的技术来对公路设计进行改造,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公路生态设计则需要相关人员灵活运用相关理念,对区域环境进行全面考察,利用现有生态工程、恢复技术等来进行公路生态设计。
2. 环保理念指导生态公路的设计与施工
2.1 公路景观设计施工
公路景观是由公路和公路周围的景物组成的综合体。它不仅包括公路设计完成后形成的景观,也包含有沿线的自然、人文景观。因此人们对公路景观的印象就是公路及其周围景观的综合体。
(1)公路自身景观设计。公路的自身景观,我们常常可以接触到,那就是人们出行的道路;公路周边的护栏、排水沟、隧道、桥梁等;公路边上的服务区、加油站、观景台、收费站、标志牌等一系列辅助设施;还有公路边上的绿化带等。公路是人工修建完成的,因此公路的自身景观是公路路权的一部分,他为整个公路景观做出了突出贡献。另外,公路的自身景观,如服务区,是可以通过人们的设计而达到观赏目标的,因此它是可以由人为控制的。
(2)沿线自然景观设计。公路自然景观则是指公路所经路段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它是整个公路景观的主要部分,人们在行车过程中主要观赏的就是这些景观。自然景观就是由平原、丘陵、大海、森林、植物、动物、河流湖泊、气象变化等一系列自然现象组成的景观。它是大自然自身作用的结果,不受人为控制,因此需要通过根据不同地区特点来进行设计,表达主题,用当地的独特材质和设计过程来进行自然景观的凸显,这样就组成了不同特色的自然景观,为驾驶人员和乘车人员带去了独特的风景,驱除疲劳。
(3)沿线人文景观。公路的人文景观主要是指所经地区的文化、历史特征。由于公路行进区域和视野的限制,驾驶人员和乘客只能领略到所经区域人文景观的一部分,而且由于不同的排序,不同阶段给人的感受也不尽相同。人文景观的具体体现主要是村落、城镇、民寨等人类聚集空间,它们因城市化程度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形态,也有一些是散布在不同地区。某些人文景观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例如具有传统特色的寺庙等,它们互相融合形成了景观的宏观特色,这些能为路人带来不同的愉悦感。而一些人文景观可能会造成公路整体景观的不和谐,因此在对人文景观的改造方面需要了解和分析各地人文景观的本质内涵。与公路本身景观相比,自然和人文景观往往不属于路权范围,因此需要与当地政府进行协调沟通,对周边环境进行整体改造,以达到优化整体景观的目的。
2.2 路侧生态设计施工
路侧设计采用的最多的方式就是容错设计,它正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安全理念。首先,要在保证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针对当地地形特点,综合考虑工程造价,将路侧的宽度加大,将坡度放缓;其次,对于有挡土墙的,可以将其取消,并建设两米以上的平台,平台上的植被要注意保护;再次,为了方便排水,路侧净区应该采取与路面一样的坡度,这样也能够保证车辆的安全和环境的和谐;最后,对路侧边沟的设计也要按照以上原理来进行,采用隐形的边沟来设计,这样既能够增强路面的承载力,也能够将路侧的净区拓宽,这样可以保证路侧的安全,也可以种植植被,形成一条生态边沟。生态边沟的设计形式是指将开放式变为隐藏式,这样路面的集水可以通过边沟流入地下,在地下水渗透阶段设置排排的碎石垫层,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地上、地下、和基层的排水问题,也能够将路侧净区拓宽,这样就保证了道路的安全。
2.3 边坡防护与绿化设计施工
(1)工程防护。在工程中常用的防护措施主要有护坡、护面墙等。在选择防护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工程的比例、尺度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根据当地环境特点、施工状况等,来选择恰当的防护措施,这样可以减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也能够保证道路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2)植被防护。除了工程的防护措施,还可以采用植被来进行道路防护,这主要有挖沟绿化防护、喷播绿化防护、喷沟绿化防护等等一系列技术可以使用。生态公路的设计,则主要采用植被防护的技术。对于不同状况的路段,要采用不同的绿化技术来实施植被防护,如在坡度较缓的路段,则可以采用喷沟技术和挖沟技术;而对于高要求的地段,则需要采用喷播的技术来进行绿化,同时也要注意喷播的厚度和质量。
3. 结语
生态公路建设发展时间不长,还比较新,但它代表这未来公路建设的主流走向,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比较发达的城市这方面的研究则比较多。我们可以向发达国家借鉴经验,例如沥青路面、水泥路面的降噪工程,混凝土路面的尾气吸收等,都可以学习。另外还应该对先进地区的生态公路进行考察,学习先进技术,为生态公路的建设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篇12
目前公路交通发展的瓶颈仍是经济因素,以往“经济为主”的设计指导思想不利于公路交通的持续、快速发展,导致公路建设成套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在总体方案设计、地质病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1.1 建设指导思想
我国公路建设的指导思想,在经历了一般公路道路等级低、运行要求低、建设成本低的三低建设期后,步入了高速公路的起步发展期和快速建设期。在这两个阶段中,建设指导思想没有随着建设条件及时改变,引起了一些认识上的混乱。
1.2 总体方案设计对于山区高速公路,在选定路线方案时结合地形进行大范围的比较,在技术指标掌握和平纵横协调方面一般做的较好,这与工作深度和大量比较是分不开的。不过,在高速公路进入山区的初期,“多挖少填、纵向利用”,“填挖平衡、降低造价”的思想根深蒂固,加上对地质病害认识不足,对高填路堤和深挖路堑的安全问题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还是造成许多高填深挖路段,在地质情况不十分明朗的情况下,选择了深挖路堑方案。由于传统建设指导思想的束缚,在路线经过复杂地形进行多层次的方案比较时,即使进行高路堤与高架桥梁比较、深路堑与隧道方案比较、半边桥与高边坡比较,也往往将经济作为首选因素,未把对环境破坏及其恢复程度列为主要比较条件,很难使有利于环保、造价较高的方案作为最终选择。同时,由于设计手段落后和对全景透视检查的忽视,个别隧道进出口路线由于隧址的影响而略显别扭,个别桥梁为降低墩高而纵面指标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线形的连续、均衡和顺畅。
1.3 地质病害防治地形和地质条件是决定路线的主要决定因素,两者既有内在联系又存在矛盾。路线适应地形相对容易,而要摸清地质不仅比较困难,而且需要耐心和经验。
在高速公路进入山区的初期,一般认为山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好,而个别建成的山区高速公路更加深了这种误解。由于对地质灾害的严重性缺乏充分认识,对建设项目中存在的、可能发生的地质病害,未能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勘察、研究和预测,导致不少工程项目在建设时遭遇尴尬,被迫对发生的地质病害逐个进行治理。由于地质病害防治力量的不足,加之建设方、治理方的“安全心态”,过于保守的处治方案往往消耗了大量的费用和时间。
1.4 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环境保护在公路界引起广泛的重视,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南方地区,部分工程项目在生物绿化防护方面取得了成功,主要体现在路堑边坡、路堤边坡、隧道进出口等处,采取多种防护形式,尽可能地做了大量的绿化工作,特别是岩土边坡上的“喷砼植草”处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绿化工程措施,既恢复和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又起到美化路容的作用。
生态环境保护并非如此简单,公路路域应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路域环境保护应对区域环境保护做出贡献。一些工程项目由于取弃不当、破坏环境的事件,时常被传媒曝光,这提醒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大环保的概念,不能简单地把环保设计局限在种草、植树美化环境方面,对于取土、弃土等引起的环境问题,也同样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保持水土、复耕还林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倡导环保优先,转变设计观念
长期以来,我国公路建设亟待发展与资金短缺之间的矛盾,使得公路建设不得不一直围绕着“经济中心”来进行,传统的以“经济为主”的建设指导思想也为公路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公路建设的规模迅速扩大、差距大大缩小,经济制约和发展需求的对比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同时,生态环境问题逐渐突出也引起了我们的不安。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向山区的发展,暴露了植被破坏、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出现了较多的环境地质灾害。大量的建设、传统的思想,更加剧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而研究表明,即使在气候温和的亚热带地区公路环境下,植被自然恢复到原有状态竟然至少需要20年!
因此,公路建设的发展需要保护环境,也只有首先保护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三、 促进技术进步,保证持续发展
在明确了新的建设指导思想后,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技术进步了。不论多好的设计思路和方案,如果没有技术的支持,也只能是一纸空谈;落后的技术、陈旧的思想、保守的设计,对于建设发展而言,无异于饮鸩止渴。
篇13
1引言
公路设计的理念与理论基础都起源于上世纪中期,通过不断的完善与修正至今都可以发挥指导实践的有效作用。当前的公路设计理论是比较成熟和完善的,但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公路设计也必须不断更新理念,满足新时期对公路设计理念的更高要求,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公路设计的理念才能够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科技发展、实现人文景观的伟大目标。我国的公路设计在借鉴了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的基础上,也迅速展开了协调性与安全容错等一系列的设计研究工作,其中以同济大学和国家交通部公路研究院的设计研究最为突出。
2公路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体现
2.1人性化的设计理论基础
公路设计必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即人、车和公路,这三个因素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传统的公路设计理念是从车辆本身的指标出发作为公路设计的可控制因素,比如,车辆的外观轮廓和尺寸、速度以及交通量等与车辆之间有关。这种设计理论虽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尤其是在公式推导和计算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以车为基础的设计思想下,人们逐渐意识到公路设计的主要目的和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车辆的使用要求,是为了保证车辆的安全,但是人的安全却无法得到肯定的保障;虽然满足了车辆的动力性能,但是无法让乘客感受到舒适与放松。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就是由于传统公路设计理念中缺乏人性化的思考,人才是整个交通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也是人在操作汽车的形式、控制汽车的性能,人的活动是整个交通系统的重要环节。当前关于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已经普遍被交通行业乃至整个社会所接受。只有在公路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才能够让交通运输系统真正地服务于人的生活。
2.2动态与协调的设计理念
所谓动态,就是指人们在使用公路的时候是处于一个对公路设施的动态使用过程,而不仅仅是根据某些特定的参数进行路线的设置。而所谓协调,就是指在公路设计中,不能只是考虑公路这一个设计要素,而是应该充分考虑公路与相应的景观的协调一致,使得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因此,在进行公路设计的时候,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公路类型及地理条件,确定合理的动态的车速参数,在不同的路段设定不同的车速,以动态的观点审视当车辆连续行驶时进入不同曲线路段时候的运行速度,使得公路的设计速度与大多数车辆的行驶速度能够保持一致;其次,采用大半径平曲线的方式进行公路设计,并且曲线之间的过渡要做到顺畅与自然,使得车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时候速度大小方面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速度协调方面也做到比较舒适,使得公路的运营环境趋于优良。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欧美发达国家的公路设计都广泛采用了运行速度的理念,从而保证了公路设计中的动态与协调。而我国高速公路的设计也已经广泛采用了运行速度这一理念,《运行速度指南》以及《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等文件的下发,标志着我国的公路设计朝着动态协调理念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3安全与容错的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