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废气治理技术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废气治理技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废气治理技术论文

篇1

某齿轮箱厂对齿轮箱外壳喷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喷漆废气。喷漆废气主要成分为甲苯、二甲苯等有机废气。此类废气具有刺激性气味,通过呼吸或直接作用于人体,对皮肤、血液、心肺、肝脏、神经、眼睛产生危害,而且排至大气中会产生光化学污染,可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齿轮箱厂喷漆废气,包含实验室小试和工程项目两部分。工程项目由预处理系统、等离子净化器、通风系统三部分构成。处理后,废气达标排放。

二、实验室小试

图1 实验室中等离子体去除二甲苯

从图1中可以看出,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去除104mg/m3和198mg/m3二甲苯,当峰值电压在45kV时,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85.6%和79.5%,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二甲苯排放浓度不超过70 mg/m3的规定。

三、工程项目

本研究对某齿轮箱厂喷漆车间的废气进行去除研究。经计算后,确定喷漆设备产生的废气的风量为20000m3/h,并设计如下工艺流程:

图2 工艺流程

喷漆废气首先进入喷淋塔,由喷淋塔去除漆雾,再进入除雾器,进一步除雾。考虑到喷漆废气是易燃气体,在其进入除雾器前,设置防火阀,以保证安全。除去漆雾和水汽后,废气传送到低温等离子体净化器,其中的空气被放电电离,生成大量高能电子、离子、自由基等活性粒子,活性粒子与喷漆废气内的甲苯、二甲苯等发生反应,最终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本项目主体设备等离子体净化器如下图所示:

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经具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测定,排气筒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均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相关规定。检测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图4 检测报告

鸣谢:本论文在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LQ13B070006)的资助下完成。

篇2

1 废气排放监测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1.1 重点问题

废气是废物组成中非常最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废气种类多样、成分复杂,在监测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验收中还要把握好进度和速度,确保测算出的废气含量符合实际。通过一系列报告显示,在废气排放监测中最常检测到的气体物质包括Hg、Pb、Cd、HCL以及氟化物,它多为焚烧后出现的物质。在实际焚烧过程中,工况的条件不够良好,整个环境污染严重,对人体造成的伤害非常明显。因此,在监测过程中最难的一部分就是要做好现场处理和跟踪检测,确保记录好每个数据,对于进料还要设置独立包装,对于医疗中的该类物质更要及时、准确的记录下来,对辅助燃料的成分开展考量。

1.2 解决对策

从质量上而言,焚烧物配比的比值是把握好问题的关键点,首先要稳定热源,在规定的范围内控制热量负荷,控制酸性污染物和金属含量,用混合数据的正确比例延长焚烧物中可以利用部分,即消除污染源物质的使用寿命;其次,要确定配比的正确比值和比例,按照实际情况决定份数,固定实际验收中废气最大类别的含量,对数据进行全面综合处理,然后根据混合物的热值分配气体的含量;再次,对焚烧技术和性能进行指标性测算,考核技术特点,计算包括烟气停留时间、燃烧效率、焚烧炉温度等的数值,为检测提供准确的数据;最后,针对气体中重金属的数值要严格计算,由于现阶段各类方法的准确性受限,今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且监测项目的设置必须按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进行分析,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2 填埋场入场废物及填埋场膜下水、地下水监测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2.1 固体废弃物的监测

固体废弃物是填埋场监测最多的一类物质,在实际监测中必须选择好适宜的对象,对物种的类型进行确认。为了达成检验目标,使考核企业废物排放能够达到标准,就必须加大工作量,对监测费用做出具体的规定,统计好具体的种类,减少残渣数量。在治理过程中,必须采用科学原则确定固化比例,一旦遇到难以固化的废物则可以适当的加入稳定剂,稳定PH数值,核实生产条件按环评及批复的要求是否已达到。

2.2 填埋场膜下水和地下水监测和治理

膜下水、地下水直接影响坡面排水、集排水管等的质量,在渗透系数的确认中要达到标准,选用双人工衬层,降低危险区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提高监测的方便程度。另外,最常见的、也是最常发生的问题就是渗水,对于这类监测必须逐级分层检验,降低渗透率,按照地下水监测技术的规范化要求实施作业,抽水量也不得少于井内体积的2倍,确保监测的合理性。

3 二f英监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3.1 监测周期和频次的确定

污染废物中危害最大的一类物质即为二f英,它的浓度大、密度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严重,在实际的监测数据中必须保证焚烧物中包含的该类气体符合欧盟最高标准,根据国家出台的政策开展严格的监测,并遵循一系列原则。

其一,对于明显生产周期、污染物排放稳定的建设项目,对污染物的采样和测试频次一般为2-3个周期,每个周期3到5次.

其二,对无明显生产周期、稳定连续生产的建设项目,废气采样和测试频次一般不少于2d,每天需要采样至少3个。

其三,对于可能存在巨大污染物质的排放物,建议采取多频次监控的方法,平行样本不得少于三类,并确保排放的稳定性。

其四,对污染物排放不稳定的建设项目,必须适当增加采样频次,以便能够反映污染物排放的实际情况。在验收监测期间,危险废物项目进料坑的焚烧物已经事先配比好,不会中途换料。

3.2 焚烧飞灰中二f英监测的必要性

焚烧废气中的二f英类在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过程中绝大部分被除尘器截留下来进入到飞灰中。在飞灰固化后的监测项目中二f英是目前入场标准未规定的项目,却是验收监测的必测项目,不仅可以通过固化后二f英的水映固化情况和焚烧炉的运行情况,而且可以通过固化后飞灰中二f英水平提示填埋场的运行风险。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固化后飞灰中的二f英与之前的物质含量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在监测结果过高的情况下,必须将其再次放入掩埋场,通过技术处理方法减小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4 结束语

监测期间监督记录好焚烧炉运行工况和焚烧物配伍信息是保证废气有组织排放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代表性的前提,焚毁去除率的测定可以采用更加便捷且能减少二次污染的方法。对于环保验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项目竣工监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确保监测质量。

参考文献

[1]邱立莉,李曼,齐文启,敬红,杨伟伟.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环境监测,2015,04:62-67.

[2]孙宁,吴舜泽,侯贵光,王倩,程亮,孙钰茹.中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11:60-67.

篇3

现将会议征文及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论文征集的主要内容

(一)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1、国际先进的水泥工业污染物控制技术及在我国的示范和应用;

2、国产先进、成熟、适用的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在国外的示范和应用;

3、水泥工业除尘、脱硫、脱氮、脱氟系统工程典型案例与分析;

4、水泥企业粉尘污染治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5、电、袋复合式除尘器的开发与应用;

6、水泥厂袋收尘器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

7、脱硫除尘成套设备关键技术的最新研发与应用;

8、水泥工业高浓度煤粉的袋式捕集技术和设备;

9、大风量、长袋、低压脉冲除尘技术和设备;

10、水泥窑头、窑尾袋式除尘技术及高炉煤气袋式除尘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11、在水泥工业除尘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及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办法与解决措施;

12、水泥工厂加强除尘系统和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提高设备运转率的经验和教训;

13、水泥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实现预防污染、节能减排的经验;14、水泥工厂贯彻ISO14000实现减排、提高环境绩效的经

验;

15、水泥企业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实现CO2减排的做法与经验。

(二)节能减排的新技术与新趋势

1、水泥工业节能减排新技术展望;

2、水泥企业低品位石灰石资源利用新技术;

3、水泥企业用回转窑焚烧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的新技术;

4、水泥企业利用外行业尾矿、工业废渣、粉煤灰等综合利用的新技术;

5、水泥企业采用新型多通道燃烧器利用劣质燃料、二次燃料的新技术;

6、水泥企业采用低NOX生成分解炉的预分解新技术;

7、水泥企业采用低NOX生成的燃烧新技术;

8、水泥企业采用除尘、除有害气体一体化的收尘技术与设备;

9、水泥企业开放场合粉尘控制新技术;

10、全密闭电石炉尾气治理及综合利用;

11、水泥企业采用高新技术“留壳改仁”改造低效率收尘设备的经验;

12、水泥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措施预防与控制污染的新技术;

13、新型干法水泥企业提高型清洁生产审核技术与方法;

14、水泥企业开展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实现CO2减排新的做法;

15、水泥企业噪声治理新技术;

16、水泥企业工业废水治理新技术;

17、水泥企业治理污染物高浓度、高含湿量、腐蚀性、爆炸性、粘性废气的新技术;

18、低温余热发电、高效节能粉磨(立式磨、辊压机、高效选粉机等)、高效低压损预热器、高效熟料冷却器、散装水泥、高效密闭输送等节能减排型水泥成套技术装备创新及产业化发展。

希望各有关单位及相关人员,根据征文内容撰写论文。

二、论文征集

1.本次研讨会面向全国征集与主题相关的学术报告、论文、调研成果,将择优选用并安排会议发言。

2.个人简介:会议演讲者需提供3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供会场主持人向参会代表进行介绍。

3.论文要求:①采用A4纸规格,5号宋体字,每页42行,每行45字。一般不超过5页。文责自负。论文摘要在500字左右;②题目下方为作者姓名,单位,邮编;③会议只接收论文的电子版(或软盘)。;④论文截至日期为2009年3月1日。凡被录用论文,将汇编到题为《2009年全国水泥工业污染预防与控制技术及管理交流会论文集》中,同时论文作者获论文证书,参会人员每人一册。

三、主旨报告

1.环境保护部有关领导介绍我国“十一五”环保规划及当前环保形势和任务,国家水泥工业污染治理规划情况及大型水泥工业项目国家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申请等内容;

2.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领导介绍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节能减排等环保相关管理规定。

四、特邀报告

1.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介绍水泥行业面临的环保形势任务及环保治理技术需求信息;

2.为了吸收与引进国内外的水泥污染控制方面的理念、技术与管理经验,特邀请国内外一批知名领导、专家参加会议,并做基调发言或重要学术报告;

3.专家就中国水泥工业的除尘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概括分析和总结,介绍已经推广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水泥清洁生产技术和综合的解决方案。

五、参会人员

1.管理部门:政府官员、行业协会、污染控制部门管理人员;

2.研究单位:水泥、环保、系统研究单位、设计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监测机构、环评单位等;

3.企业:水泥生产企业、水泥装备制造企业、环保工程公司、脱硫除尘治理公司,环保工程施工、安装单位,工业企业燃煤锅炉单位技术负责人、科技及管理人员等;

4.其他有意参加研讨交流的单位及人员。

六、会议安排

1.会议安排:会期3天,相关政策主题报告、专题报告、案例分析、分组交流2天,考察1天。

2.工作语言:会议期间主要用中文和英文交流,会场配备同声翻译。

3.有关会议议程、日程安排等事宜将于会前一个月准时通知报名参会人员。

七、会议联系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联系人:

篇4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需求量和保有量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汽车价格的下降和消费环境的改善,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随着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我国汽车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攀升,这对我国的空气环境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如何让人们即享受到经济发展后的交通便利,又能有效地降低汽车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危害,越来越成为摆在各级环境保护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

一、汽油机排放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和生成机理

汽油机尾气成分非常复杂,有一百种以上,其主要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铅(Pb)、苯并芘(B8P)等。

1. 汽油机排放污染物的来源

汽油机排放污染物的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排气污染,是由排气管中排出的废气引起的,废气中含有CO、HC、NOx、铅化物、硫化物等污染物;二是窜缸混合气,它是从活塞环与气缸的间隙漏入曲轴箱,再由曲轴箱通风管排出的未燃烧的燃料混合物,主要成分是HC;三是汽油蒸发,从汽油箱、浮子室、油管接头挥发的汽油蒸发后进入大气,主要成分也是HC。

2. 汽油机排放污染物的危害

CO是一种化学反应能力低的无色无味的窒息性有毒气体,它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素有很强的亲和力,使血液丧失对氧的输送能力而产生缺氧中毒。当环境中CO的浓度超过100 ppm(100×10-6)时,人体就会产生头晕、乏力等不适感;随着CO浓度的增加,会进一步产生头痛、呕吐、昏迷等症状;当CO浓度超过600 ppm时,短期内会引起窒息死亡。

汽油机废气中排出多种氮氧化物(NOx),其中一氧化氮(NO)与人体血液中血红素的亲和力比CO还强,两者结合后会产生与CO相似的症状,一般情况下对人体的眼睛、鼻子、咽喉、支气管和肺部等会带来更大的损害,严重时至人于死地。

碳氢化合物(HC)为燃油未经完全燃烧后排出的气体,具有一定的毒性和易燃易爆的特性,其中的苯类物质又具有致癌作用。

铅(Pb)为一种有毒的金属,它由燃油中的铅化物添加剂(如四乙铅)经高温燃烧后还原而成的铅微粒。铅与血液中的血红素结合后,使血红素产生异变。科技论文。科技论文。当血液中的铅含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会积聚于肝、肾、大脑和脊髓中,严重地破坏人体的神经系统和造血功能。

3. 汽油机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CO是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它主要取决于混合气浓度和混合的均匀程度。

HC的生成主要是由火焰在壁面淬冷、狭缝效应、油膜的吸附和解吸、燃烧室内沉积物的影响、以及碳氢化合物的后期氧化所致。

NOx是在燃烧过程中高温条件下生成的,主要取决于氧的浓度、温度和反应时间。

二、汽油机排放污染物的净化措施

目前,控制汽油机尾气排放的措施大致有三种:一是前期净化,二是机内净化,三是后处理净化。

1.汽油机排放污染物的前期净化

前期净化就是提高燃油的质量,即实施燃油无铅化和大幅度的降低燃油中硫的含量,改进汽油中苯、芳烃、烯烃等组成性质,提高燃烧效率,使燃油充分燃烧,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2.汽油机排放污染物的机内净化

机内净化就是指从改善发动机的工作性能的角度来减少汽油机污染物的排放。科技论文。即采用汽油喷射电控系统、低排放燃烧技术、废气再循环技术、涡轮增压中冷技术和多气门技术等来改善发动机的工作性能,从而达到降低有害物质排放的目的。

(1)汽油喷射电控系统

汽油喷射电控系统就是利用各种传感器检测发动机的各种状态,经过微机判断和计算,来控制发动机在不同的工况下的喷油时刻、喷油量、点火提前角等,使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都能获得合适空燃比的混合气,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从而达到降低汽油机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2)低排放燃烧技术

低排放燃烧技术主要是依靠稀薄燃烧技术、分层燃烧技术和汽油直喷技术等来改善可燃混合气形成和燃烧条件,从而大幅度降低CO、HC和NOx的排放。

(3)废气再循环技术

废气再循环技术是在保证发动机动力性不降低的前提下发动机的温度和负荷的大小将发动机排出的一部分废气再送回到进气管,和新鲜的空气或新鲜混合气混合后再次进入气缸参加燃烧,这种方式使得混合气中氧的浓度降低,从而使燃烧反应的速度减慢,有效控制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降低NOx的排放量。

(4)涡轮增压中冷技术

涡轮增压中冷技术就是利用涡轮增压器增大进入燃烧室的进气量,并在混合气进入燃烧室前进行冷却,使混合气燃烧更彻底,排气更干净,从而降低CO和HC的排放量,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汽油机在高原地区的工作适应性。

(5)多气门技术

多气门发动机是指一个气缸气门数目超过两个发动机,在采用多气门技术后,能保证较大的换气通流面积,减少泵气损失,增大充气量,保证较大的燃烧速率降低汽油机污染物的排放量。

3.汽油机排放污染物的后处理净化

后处理净化就是对已经排出燃烧室而尚未排入大气中的废气,在排气系统中进行净化处理。主要采用三元催化转化器、热反应器和空气喷射系统等来降低汽油机污染物的排放量。

(1)三元催化转化器

三元催化转化器是安装在汽油机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净化装置,当高温的汽油机尾气通过净化装置时,三元催化器中的净化剂将增强CO、HC和NOx三种气体的活性,促使其进行一定的氧化-还原化学反应,其中CO在高温下氧化成为无色、无毒的二氧化碳气体;HC化合物在高温下氧化成水(H20)和二氧化碳;NOx还原成氮气和氧气。三种有害气体变成无害气体,从而降低汽油机污染物的排放。

(2)热反应器

热反应器通常是一种大型容器,备有绝热良好的隔热套,取代了常规排气歧管,被安装在紧靠发动机排气道出口处。它是通过均质气体的非催化反应来氧化汽油机排气中烃和CO的装置。当排出的废气经过热反应器时,使CO和HC在其中保持高温(800-900℃)并停留一段时间(平均为100ms),使之能得到充分的氧化,从而降低CO和HC的排放量。

(3)空气喷射系统

空气喷射就是将新鲜的空气喷射到排气门后面使尾气中的CO和HC在排气管内与空气混合,继续进行氧化的方法,又称为二次空气喷射。当喷射的新鲜空气与尾气混合时,空气中的氧与CO和HC反应生成蒸汽状的水和二氧化碳,从而降低汽油机污染物的排放量。

三、结束语

为了控制汽油机污染物的排放,治理大气污染,我国已经制定并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和相关治理办法,各大企业也在积极研发新技术,不断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高效能、低排放的环保车型和高品质的燃油、燃气,同时,消费者应该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节能减排,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汽油机污染物的排放,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郝吉明,傅立新,贺克斌.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2]龚金科.汽车排放污染及控制.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3

[3]李岳林,张志永.车用汽油机HC生成机理及排放控制技术.上海汽车,2006(1)

[4]催心存.现代汽车新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6

[5]王建昕, 傅立新,黎维彬.汽车排放污染治理及催化转化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篇5

一、城市环境污染的成因

(一)城市能源结构长期不合理

我国长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决定了我国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性,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我国的一次性能源的占有比重过大,不仅不利于维持城市空气环境,还有可能造成雾霾污染,燃煤是造成城市雾霾污染的主要原因。此外,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偏重,而化工行业和石油行业是工业废气的主要来源,由于化工行业的工业废气的种类较多,成分复杂,因此一定程度上给工业废气的治理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化工行业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排放废气的总量相当大,会给周边的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影响。一般来说,将工业废气按照成分的不同,分为固体颗粒粉尘污染物以及气体污染物两种。污染大气的颗粒物质按照来源性质的不同,还分为一次气溶胶性污染物与二次气溶胶性污染物。这两种气体污染物主要漂浮在空气中,如果含量超标,会引起严重的空气污染,从而影响城市的发展环境。

(二)城市水污染的成因

中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却位居世界第109位。水资源匮乏在我国城市中也很常见,造成城市河流水污染的原因一般分为两类,第一,工业废水造成的城市河流水污染。第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造成的城市河流水污染。不管是哪种原因,城市河流水污染都与城市人口的增加有不可分离的直接联系。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一批外来人口涌入城市,不但造成了工业废水的增加,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活废水的增加。工业废水对城市河流的水质量能够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尤其对冶金、造纸行业来说,会给城市河流的自净化能力造成沉重的负担。雨后污染也是导致我国城市河流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的空气质量标准较低,因此常常出现重金属超标的现象,这种现象也严重的影响我国城市河流水污染的防治工作。

二、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一)改善城市能源结构

为了实现对城市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首先要调整城市能源结构,降低一次性能源的比重,提高天然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从根源上杜绝城市雾霾污染的产生。同时,还要对城市能源消费主体进行调整,对于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如济南、北京、石家庄等雾霾严重区域的应该逐渐退出城市核心区,从而提高能源的清洁化程度。此外,结合空气污染治理技术,也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净化城市空气,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目的。微生物分解法是未来工业废气污染治理的发展趋势,在目前的空气污染治理技术当中,微生物分解法是最为环保的一种,通过讲解污染颗粒的介质,从而达到对工业废气科学管控的效果。催化燃烧法是治理空气污染工作最常见的防治技术,具有价格低廉,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尤其对未完全燃烧造成的有机气体污染,有良好的治理效果。催化燃烧法的原理是通过将空气中的碳氢有机气体污染以及含硫有机气体污染进行化学分解,从而把影响城市环境的有害气体,分解为对自然无害的二氧化碳与水汽。

(二)噪音污染的治理措施

可在城市的居民区附近,设置绿化隔离带,从而消减噪声,减少噪音污染对城市居民的影响。此外,针对工业噪音污染,可在工厂机房的进风、排风通道加装消音片,分散噪音源,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针对交通噪声,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交通噪声的传播特点,采取合理的降噪措施,可以在公路的周边设置屏障,也可以在学校、医院等公共区域附近实施交通管制,从而减少噪音污染对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三)水源污染的处理方案

水源污染的治理工作,需要按照每一个城市不同的污染状况,选择水源污染的治理模式。首先,要找出水源污染的源头,并建立水污染情况监测点,有规律的进行水污染情况的检测。对排污超标的企业,政府要严肃的予以惩罚,并且制定政策,促进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健康发展。其次,还要进行水源污染检测方案的优化工作,针对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开展差异化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地方政府也要加强环境管理部门的建设,从而对水污染严重的区域,开展持续的监控及管理,加快城市污染治理工作的进程。[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环境污染具有差异性,不同的城市所呈现的污染情况也截然不同,因此要求环境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体系,能够针对不同的污染,选择合适的环境治理措施,促进城市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兵,刘艳君,包丽艳.吉林省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分析及治理措施[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12).

篇6

1.1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重

1.1.1化学肥料污染。全县2007年化肥总用量(实物量)约12.268万吨,平均化肥施用折纯量为564kg/hm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6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2.16%;施肥中有约1/3的N、P营养元素通过地表径流和渗漏而进入水体,由于不合理施肥导致的N、P营养元素对水体污染的问题不容忽视。

1.1.2化学农药污染。全县2007年农药总用量1 388.4t,其中有机磷农药725.1t、除草剂517.2t。农药施用量很高,农业面源污染的隐患显而易见。

1.1.3农膜污染。全县每年农膜使用总量约为752t,平均回收率为26.2%,即每年大约有555t农用薄膜残留在土壤中,对环境造成污染。

1.1.4生活废弃物污染。全县年生活污水排放量达1 788.5万吨、固体废弃物排放量70.335 5万吨、生活用洗衣粉用量3 880多吨。

1.1.5畜禽粪便污染。全县畜禽粪便年产生量1 295.5万吨,养殖业废水排放量467.4万吨,其中规模养殖户废水排放量27.74万吨,每年直接进入水体的污水有8.8万吨;养鸡专业户鸡粪年产生量13.286万吨,其中进入水体的有10.6万吨。

1.2工业“三废”的污染在加剧

2000年前每年约146万吨废水进入农业环境,污染农业灌溉用水和水库、河流,10.9亿立方米废气污染物通过气流运动或随降水向农区扩散。2007年底增加到废水960万吨、固体废弃物14.55万吨、废气195亿立方米。如此多的污染物,给产粮大县的粮食及其他大宗农产品生产带来了安全隐患。

2 围绕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所做的主要工作

2.1开展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监测工作

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幅度增加,畜禽粪便及污水排放成倍增长。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明晰环境质量情况,查清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我们从2004年起在水稻、柑橘、蔬菜等作物上建立了农业面源污染长期监测点,2008年完成了全国第1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

2.2开展农业投入品执法检查

严查未取得登记证、无登记证或假冒登记证的肥料以及质量不合格的肥料、农药,突破对农资质量案件查处的瓶颈,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对较大规模的批发商进行重点监控;同时开展以农资打假为主要内容的“夏季百日行动”。

2.3依法开展农业环境污染事故调查处理

几年来,共开展了包括常张高速公路建设因施工导致的农作物污染受损事故的调查与鉴定;创元铝业含氟废气污染农作物事故的调查与鉴定;陬市镇东林村农作物遭受水泥厂废气、粉尘污染损害情况等多次农业环境污染事故调查处理。

2.4摸索整治农村面源污染的途径

2.4.1大力推广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全县共建户用型沼气池4.2万个,畜禽粪便通过沼气池产生沼气、沼渣、沼液,促进了全县多种类型的种养模式发展。如全县共发展猪—沼—稻模式、猪—沼—果、猪—沼—菜、猪—沼—茶、猪—沼—鱼等模式4.2万户,沼渣、沼液作茶园、菜园、果园有机肥,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目标。县百威有机肥厂利用畜禽粪便和食用菌栽培废弃料以及农作物秸秆,加工成优质有机肥,既符合国家有机肥商品化的产业政策发展方向,又为我县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利用方式。

2.4.2大力推广资源高效实用技术。一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07年推广测土配方科学施肥近6.67万公顷,增效节支375~450元/hm2。二是推广秸杆还田技术。全面普及稻草还田,提高了地力,减少了化肥施用量。三是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全面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威胁,提高了农产品安全水平。四是推广频振式杀虫灯诱蛾技术。2007年我县在水稻、棉花、茶叶等作物上推广频振式杀虫灯2 667hm2,减少了农药用量。

2.4.3开展乡村清洁工程示范。一是乡村清洁工程对村容村貌进行了整治;二是乡村物业管理力度加大;三是通过沼气、乡村清洁工程等工程项目的实施,农村“五改”工程明显加快;四是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

2.4.4大力发展农业“三品”生产基地。全县已建无公害大米、茶叶、蔬菜、水果等基地3.73万公顷,绿色食品基地3 333hm2,有机食品基地67hm2。

3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

3.1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事业。政府要真正纳入工作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3.2加大资金投入

农业环境保护是一项公益事业,财政资金不够,阻碍了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应当将农业环境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的增长逐年增加投入。

3.3加强环保设施建设

建议以一个乡(镇)或村为建设单元,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垃圾集中收集问题。办法是在行政村内合理布局建设垃圾回收池,并解决运输工具,做到户有垃圾分类回收筒、组有垃圾集中收集池、村或乡有垃圾填埋场,彻底解决农村生活垃圾乱扔乱丢的问题。

篇7

1概述

含铁原料、溶剂、燃料等经过配料、混料,经布料器,均匀布置在烧结机台车上,混合料经点火后开始燃烧,抽风带式烧结,空气从混合料层的上部抽入,燃烧过程产生大量的烟气中夹带粉尘被抽到烧结机台车下方,进入大烟道(重力沉降管),再经过除尘净化后由主抽风机通过高烟囱排入到大气中。

2烧结机头烟气的特点及污染物参数[1]

2.1烟气特点

2.1.1烟气量大、含湿高

每生产1t烧结矿约排出烟气3600-4500m3。烟气中所含粉尘的磨啄性强,除尘应采取防磨措施。含湿量高,烟气中含有SO2,其露点温度高,除尘设备应采用保温,以防止烟气结露腐蚀设备和粉尘粘结。

2.1.2废气中SO2含量高

烧结过程中混合料中80%-90%的硫燃烧转化为SO2,通过机头烟囱排入大气,其浓度与原料的含硫有关,浓度一般为600-800mg/m3。钢铁企业大气污染物中的SO2主要是烧结过程排出的。

2.1.3烟尘危害性大

烧结烟气中的粉尘分散度高,粒度小于10цm的占30%左右,长期接触粉尘容易患尘肺病。

2.1.4烟尘中含铁量高,具有较高回收利用价值

烧结机烟气是整个烧结工序最主要的粉尘污染源,每生产1吨烧结矿产生的烟气中含粉尘约6-20kg,烧结烟气粉尘中铁元素烧结矿相近,回收后作为烧结原料,重新参加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2.2污染物参数

2.2.1烟气成分 烟气中含有空气中带来的氧和氮,混合料水份蒸发和燃烧产生的水蒸气,烧结过程中产程的粉尘、SO2、NOX、CO2等。

2.2.2烟气温度 90-180℃,平均140℃。

2.2.3含尘浓度 根据操作状况,烟气含尘浓度约0.5-5g/m3。

2.2.4粉尘成分 粉尘成分取决于烧结原料(精矿或富矿粉)、燃料(焦粉或煤粉)、溶剂(石灰石粉、白云石粉、生石灰)及燃烧工艺等,一般含有Fe2O3、SiO2、Al2O3、CaO、MnO、FeO等。粉尘组成见表1。

2.2.5粉尘比电阻 烧结机烟气温度在140℃左右,此温度下的粉尘比电阻较高,一般接近或大于1010Ωcm,高时可达到1013Ωcm。

篇8

大米缘何会含镉

近期,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公布了第一季度餐饮食品抽验结果,其中一项结果为44.4%的大米及米制品抽检产品发现镉超标。广州市食药监局共抽检18个批次,有8个批次不合格。

在广东省食安办公布的抽检31个批次的不合格大米中,有14个批次来自于湖南,镉含量从每公斤0.26毫克到0.93毫克不等。

5月21日,镉大米来源地湖南攸县官方通报了不合格大米的镉含量范围,披露原稻主要收自当地农户,涉事米厂手续齐全,周边也无重金属企业。

既然生产环节无污染、原稻来源也没有问题,那么,污染大米的镉又源自哪里?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教授潘根兴说,这些重金属的确不应该存在于农田,因为它们原本来自矿山。

早在2007年,潘根兴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全国华东、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华北六个地区的县级以上市场中,随机采购大米样品91个,结果表明:10%左右的市售大米镉超标。研究还表明,中国稻米重金属污染以南方籼米为主,尤以湖南、江西等省份最为严重。潘根兴表示,大米镉超标的关键在环境污染,“这取决于两个因素:土壤和品种。”

“镉污染大部分来自开矿。工厂排放废气中含有镉,可能会通过大气沉降影响较远的地方。”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表示,此外,一些肥料中也含有重金属镉。即使冶炼厂距离远,其排放的废气扩散后也可能随降雨落到农田中。

专家表示,要寻找稻米镉超标的原因,需对当地大气、水和土壤都进行检测。

现状:

农业污染状况触目惊心

当前,镉大米事件已经引起了社会对于农产品特别是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安全及农田污染问题的关注。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呈日趋加剧的态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多年来,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张维理长期关注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我国土壤污染呈现一种十分复杂的特点,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污染混合的局面。”

农药化肥污染同样严重。据张维理分析,我国农药使用量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而据测算,每年大量使用的农药仅有0.1%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标病虫,99.9%的农药则进入生态系统,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属、激素的有机污染。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侯彦林指出,一项针对30多年来,近5000篇论文的统计数据表明,矿山周边、工厂周边、城镇周边、高速路两侧、公园等经济活动和人活动密集的区域,土壤几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且经济越发达,污染越严重,南方比北方严重。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罗锡文也曾公开指出,有调查显示,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达2000万公顷,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6。

专家指出,污染的加剧导致土壤中的有益菌大量减少,土壤质量下降,自净能力减弱,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危害人体健康。

环保部门一项统计显示,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治理:

法规和技术亟待完善

专家指出,控制镉污染,保障消费者安全食用大米的根本办法,是查清污染源,有针对性地治理环境。

“这是一项长期策略,需投入大量资源,短期很难见效。”侯彦林指出,切断污染源无疑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治理农田的重金属污染,不能破坏土壤原有使用功能。比方说有些化学药剂能析出重金属但会破坏土壤功能。要采取生态治理的方法。”侯彦林说。

侯彦林呼吁,建立国家级长期运行的预警和预测系统,对农田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及时监控。

篇9

引言

纺织业是中国纺织传统行业,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中国的服饰文化是古代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几千年的变化与延续中,纺织行业也由手工化开始向工业化转变。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纺织业更是蓬勃发展,据相关数据统计,2011年我国纺织工业产品出口总值占到全国贸易出口总额的17%,纺织品出口额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趋势日益强劲[1]。

在纺织行业日益增长的同时,却又为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纺织工业被纳入中国传统污染行业已经不再鲜为人知,纺织工业成为中国制造业中工业链最长、最复杂的行业之一。印染行业耗水、耗电、高污染的特点,导致其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废水、废气及废渣等污染物排出。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该行业的环保控制力度也越来越强[2]。

纺织工艺流程长而复杂的特点,赋予了该行业产生的污染物种类特殊性。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浆料、染料、助剂以及表面活性剂等物质,导致废水的碱性和色度都偏高,BOD/COD比值低等特点,使得废水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3]。特别是在2012年《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完成修订后,各项限值都在原来标准(1992年版)基础上加严,特别是如何降低COD排放数值已成为生产企业最重视的问题。

纺织过程中除了产生废水外,也存在大量的大气污染物。高耗能主要体现在纺织行业的加工过程中,特别是一些功能性面料的制造,一般都要经历较高的温度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在这些高温加热过程中,大量的有机助剂会出现挥发现象,使得在整个工艺的各个环节中,都会出现废气排放现象,特别是工业VOCs的排放。而且,在废水处理中的曝气处理工序,也存在大量的非甲烷总烃的排放物问题,由于国内一直缺乏相关大气排放标准对其限制,致使污染从水中转移至大气中。

纺织工业的固体废物排放则主要集中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沉淀物以及一些废弃的面料。根据我国印染企业的废水处理现状,废水处理中经过混凝沉淀的产物,以及后续生化、物化产生的污泥,至今为止,仍没有找到一种最佳重复利用的方法[4]。规模较大的企业,将其压制成块,重新回炉进行焚烧;规模较小的企业,甚至选择直接填埋等手段,这些无疑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进而污染地下水。

纺织印染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尽管现有的技术已经能在很大程度上将这些污染物质进行降解,但是最终仍然会有废物排放到环境中。纺织印染的三废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不可逆转的传递趋势。固体废物污染土壤中的水,废水处理中产生的废气污染大气。在《纺织印染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正式出台后,如何在现有废水、固废治理技术的基础上,切断易受污染介质之间的传递,将成为印染废水、固废治理环保工作人员的一个重要实现目标。

1 印染废水治理现状

纺织印染工业复杂,不同的工序产生的废水种类不同,同时依据我国纺织印染行业规模小、分布相对集中的现状,现有印染企业的主要污水处理方式也就不同。主要选择的处理方式有三种:一是就地在生物废水处理厂中进行集中处理;二是在场外的市政府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三是对于特定的单独的废水流可由地方自行处理[5]。

染料和助剂是纺织印染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印染加工主要涵盖4个工序:预处理阶段、染色工序、印花工序及功能后整理工序,这些工序均会出现废水的排放现象,由于印染废水主要是各类废水的综合排放,具有水量大、成分复杂等特点,运用简单的生物处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目前主要的处理手段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1.1 物理法

在印染废水的治理过程中,采用最多的是物理吸附法和物理膜分离法。物理吸附法的原理是运用比表面积大的多孔物质作为吸附剂,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吸附,实现废水的过滤。活性炭对于水溶性的染料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因此常被用于废水的脱色吸附剂[6]。活性炭吸附饱和后需要进行再生化处理,其处理费用昂贵,一般适用于深度处理或者浓度低、水量小的废水处理。

物理膜分离法是运用不同孔径大小的半透膜,在分子水平上将不同粒径大小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和过滤。常见的过滤膜有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NF)、反渗透膜(RO)等,膜分离方法具有出水稳定、悬浮物截留效率高等优点,但是这种处理技术对于装备的自动性能要求较高,分离膜的重复性利用率低,加之其处理成本较高,使得这种处理技术还无法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7]。

1.2 化学法

印染废水的化学处理法主要包括化学混凝法、臭氧氧化法和光催化氧化法。化学混凝法主要依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将废水中的小分子悬浮物、胶体物质通过化学物质的作用形成大分子颗粒物,后加以聚沉或气浮去除。常见的混凝剂主要有有机絮凝剂、无机絮凝剂和生物絮凝剂。有机絮凝剂上的特殊化学基团,赋予它具有絮凝、分散、增稠、粘结、凝胶等功能。无机絮凝剂一般多为金属盐类,如PAC、PFC等,这种处理方式在现有的印染废水处理手段中,运用相对比较广泛[8]。生物絮凝剂有微生物产生,它可以将水体中不易降解的固体悬浮物颗粒凝聚、沉淀。混凝法处理成本小,操作管理简便,在目前的废水处理中,应用较广,但是也存在缺点。运用混凝法需要对泥渣进行二次处理,同时对于水溶性较高的染料脱色效果较差。

臭氧氧化法是国际上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种水处理方式,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在用于处理废水色度和降低COD值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臭氧可以通过直接与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反应或者通过分解为羟基自由基·OH 与有机物发生反应。氧化反应是通过使水中大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不饱和键断裂,变为小分子物质,达到脱色和去除污染物的目的[9]。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紧凑,自动化控制程度高,便于集中废水的处理。但也存在弊端,通过臭氧的曝气处理,水体中的污染物被源源不断地吹扫到大气中,水体中的污染被转移至大气中,对大气易造成二次污染[10],见图1和图2。

图1 曝气池

图2 气浮池

光催化氧化法是通过光的催化作用,使得光催化剂被激发,从而产生电子/空穴对,空穴与液相生成·OH,通过自由基的氧化作用使有机物变成CO2和H2O。半导体催化剂中TiO2最为常用,其具有催化效率高、稳定性好的优点。但是对太阳光的利用率过低,限制了光催化氧化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1]。

1.3 生物法

生物法是指由生物催化的复杂化合物的分解过程。通过微生物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主要分为厌氧生物法及好氧生物法两种。

厌氧生物处理是在厌氧条件下,形成了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利用这类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厌氧处理过程中由于缺氧、游离氨和温度等因素的作用,可杀死污水和污泥中的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一般不需投加氮、磷等营养物质。同时,厌氧处理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有:经厌氧生物处理后的废水还存在一定的BOD及COD,必须再进行需氧生物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12]。厌氧降解的最终产物中有少量氨和硫化氢,出水伴有臭味,在排放前还要进行需氧生物处理。

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氧的情况下,借好氧微生物的作用来进行的。在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质透过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而为细菌所吸收;固体和胶体的有机物先附着在细菌细胞外,由细菌所分泌的胞外酶分解为溶解性物质,再渗入细胞。好氧生物处理分为接触氧化法、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生物膜法等,好氧生物法对于水中有机污染物有较好的降解效果。生物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运行成本低等优点;但是生物法对进水浓度有一定要求,对色度去除效果差,有污泥二次污染和出水难以达标的缺点。

以上所述方法,都是废水处理的主要手段,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废水种类的复杂性,特别是对于集中排放的废水处理而言,通常是物理、化学、生物方法联用,方能有效实现达标排放[13]。现有印染废水的处理工艺见图3。

图3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2 印染废水标准要求再现新高

随着环保标准的越来越严格、纺织印染加工业不断扩大,废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改进。我国于1992年就已经开始对印染废水的整治与监控,历经20年后的2012年,《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再次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标准限值比原来的限值都要低。

对比1992年制定的废水排放标准,2012年新修订的标准不仅在标准适用范围发生变化,在污染因子种类、排放限值和污染因子的检测方法等方面都做了相关调整。修订后的标准对污染因子的控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4-15]:

(1)1992版标准中规定的目标污染因子共9种;2012版新增总氮、总磷、二氧化氯和可吸附有机卤素(AOX)4项污染因子。

针对原有的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更高,括号中数值为1992版最严指标限值。见表1。

表1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现有企业的污染因子排放控制限值对比

(3)1992版标准根据企业水污染物排放途径不同实行分级监管;修订后的标准将分级监管改为“现有、新建企业排放限值和特别排放限值”。

相对1992年制定的废水排放标准,2012版标准控制的目标污染因子种类更多,排放限值要求更高,对印染废水污染物的处理技术要求更高。

依据2012年《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中提到的关于废水达标处理技术,主要涵盖废水色度、COD、氨氮和总氮、苯胺类等污染物质。在废水色度处理上,通过水解酸化和好氧处理,色度一般在70~80 倍;采用强化水解酸化,必要时再加脱色剂,可以达到40 倍的标准设定值。在COD处理手段上,采用pH调整和物化加药—水解酸化—好氧—二沉池—沉淀—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可达到COD排放浓度100mg/L的标准;通过加强预处理,如强化水解酸化、物化处理和增加深度处理,如生物滤池、生物碳技术等,可以达到COD排放浓度80mg/L的标准;如果在常规处理后,采用膜技术(超滤、反渗透)、活性炭吸附、硅藻土吸附或超低负荷运行等可以达到COD排放浓度60mg/L的标准。在总氮和总磷处理上,通过硝化和反硝化可以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和总氮,同时通过减少含氮化合物的使用可以达到标准设定值。在二氧化氯处理手段上,新标准中规定现有企业、新建企业和特别排放限值自标准实施之日起排放限值均为0.5mg/L。二氧化氯采用预曝气可以达到排放标准设定值。

从标准中提出的达标技术手段可以看出,主要还是采用常规的废水手段,并未考虑到污染的转移情况,特别是在很多曝气池和厌氧池处理过程中,降解的最终产物中有氨、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等有害气体[16],使出水有刺鼻异味气体。水中污染物虽然会减少,却在无形之中,为大气又带来一个新的污染源。

图4 退浆加料后废水中产生废气的成分分析图

运用最新的VOCs质谱检测手段(SPIMS-1000)可以快速地分析出废水中产生的废气成分,图4即为退浆废水加处理料后产生的气体污染物质分析谱图。从质谱图中可以看出退浆废水中挥发出来的气体成分还是比较复杂的,另外其浓度也相对较大。

3 《纺织印染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促进水污染处理手段的改进

随着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越来越严峻、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国家对于大气污染的监控力度不断升温,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工业企业生产、城镇建设所造成的污染,包括燃煤污染、汽车尾气排放、工业废气排放、恶臭气体、建设扬尘等,其中工业排放是最重要的因素。依据2013年环保部大气治理项目覆盖纺织印染、制药、农药和包装印刷4个行业,纺织印染工业大气污染物首次被提到了国家环保层面,《纺织印染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出与实施将更加有利于中国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纺织贸易中提升我国“绿色”纺织的经济地位和核心竞争力。据相关报道,该标准预计将在2016年开始正式实施。

考虑到纺织印染的复杂性,新标准的实施将着力于污染源的控制上,做到从源头开始杜绝污染物的产生,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出现的废气排放问题也会成为标准实施的一块绊脚石,如何在实现废水处理的同时,也能防止对大气造成二次污染,是对印染废水处理环保工作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同时环保标准的严格也将催生纺织专业化的环保技术产业的产生。

4 废水、废气处理,循环回收是关键

面对现有的污染监控现状,如何权衡好废水处理和废气处理的关系,是关乎标准是否能有效实施的重要原则之一。无论是对于废水治理专业人员还是对于废气治理人员来说,都将是一个新的挑战。废水、废气处理,循环回收才是关键。废水分质用水是一项比较成熟的处理方式,不仅可以做到污染物低排放,还可以实现资源再回收利用。在纺织印染废气标准还没有正式出台前,对于废气污染物的循环利用探索相对较少,加之现有的废气处理手段成本较高,如何实现循环回收必将是废气处理的主要趋势。

我国印染行业每天有400多万吨的废水排放,占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10,且每年要耗用100多亿吨清洁水,是耗水总量较大的产业,其废水的回收与循环利用一直是我国废水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突破点[17]。集中排放的印染废水具有高浓度、高色度、高pH值、难降解和多变化等特性,实行分质用水,不仅可以减少处理的能耗和成本,还可以实现废水的再利用,符合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

印染废水分质用水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在退浆废水的处理过程中,退浆废水水量较少,一般只占印染废水排放量的15%左右,但在整个印染工序的COD总排放量中,退浆废水COD占了50%~55%。退浆废水的主要成分有浆料、退浆剂和弱酸等,其中PVA是高聚物,化学性质稳定、BOD5/COD仅0.064,难生物降解,且价格昂贵,流失会造成经济损失。PVA属于大分子物质,其分子量在11万左右,采用相应的膜分离可以成功地处理退浆废水,不需外加其他药品和设备。透过水返回退浆浴重新用于退浆,浓缩液进入混合槽,调整到合适浓度再用于上浆或作为化工资源回收利用[18]。

环保标准的实行并不是为了压制污染的企业,而是对企业发展起到正确引导作用。在印染大气污染物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传统的废水环保治理技术需要关注的方面应该更多。标准限制是行业规范自我的主力军,随着印染废气标准的实施,必将催生更多废水治理技术的蜕变。

参考文献:

[1] 张会青.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低碳纺织经济[J]. 山东纺织经济,2013,(08):5-8.

[2] Anna Godayol, Monica Alonso, Emili Besalu, et al. Odour-causing organic compound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Evaluation of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s a concentration technique [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2011,1218(30):4863-4868.

[3] Jian-jun Ruan, Wei Li, Yao Shi, et al. Decomposition of simulated odors in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by a wire-platepulse corona reactor[J]. Chemosphere, 2006, 59(3) : 327-333.

[4] 施昌平,王蓉,何晓晶,等. 物化+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印染废水[J]. 工业水处理,2011,31(10):89-91.

[5] 左剑恶,李彭.纺织染整工业污染综合防治最佳可行技术[D].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6] 汤晓欢,毛勇,靳菁,等.吸附剂处理印染废水最新应用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2013,25(7):116-119.

[7] Wan Y Z,Huang Y,Yuan C D,et al. Biomimetic synthesis of hydroxyapatite /bacterial cellulose nano-composite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7,27(4):855-864.

[8] O’Connell D W,Birkinshaw C,O’Dwyer T F.Heavy metal adsorbents prepared from the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A review[J].Bioresource Technol,2008,99:6709-6724.

[9] 张蕾,孙贤波,许雯佳,等. O3/H2O2法对生化出水中不同种类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10):52-56.

[10] 陈思莉,江栋,李开明,等.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业园废水工程实例[J]. 工业水处理,2012,32(2):85-87.

[11] 彭晓春,陈新庚,黄鹄,等.n-TiO2 光催化机理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环境污染技术与设备,2002,3(3):l-6.

[12] 曹旭坤,白晓宇. 印染废水的危害及处理方法[J]. 科技论文与案例交流,2013,(7):136-137.

[13] 龚为进,窦艳艳,刘玥. 物化/厌氧水解/生物强化脱色处理印染废水[J]. 工业水处理,2013,33(08):80-82.

[14] GB 4287—92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S].

[15] GB 4287—2012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S].

[16] 李洁,王安磊. 纺织印染废水异味气体的污染与治理[J]. 安徽化工,2013,39(3):8-11.

篇10

    城市规划中的环境问题跟经济活动和人口的密度成正比,因而,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也接踵而来,加上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城市猛增的人口,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和升级的消费,都带给了紧张的城市环境和资源更重的压力。 

    (一)大气的污染和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目前已知的约有100多种。主要由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引发,后者更甚,特别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死带来的。城市中的空气污染源大致来自于以下方面:1、工业:工业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因为工业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性质复杂,种类繁多;2、交通运输:尤其是城市汽车,数量多又集中性强,它所排放的污染物能对人呼吸器官直接造成很大的危害,严重污染城市空气,是城市空气的重要污染源;3、各种喷雾剂,新增了空气中的有害成分,造成空气污染(如各种空气清新剂、杀虫剂等)。城市化日渐加快,相伴相生的工业、交通运输业也发展迅速,这些发展就导致了更多空气污染。当污染物:大量的废气、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臭氧等被排入大气中后,空气的质量就受到了严重的破环。 

    (二)废水污染 

    城市水污染主要涉及如下三点: 

    1、工业废水;2、生活污水。生活排放污水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有资料显示,有一半的废水是生活排出的;3、农业中用的化肥、农药,通过雨水进入到到河流中后,使地表水受到污染。据相关环境部门调查,我国城镇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中的污水每天至少有l亿吨。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的河段水已受到污染,全国不适合鱼类生存水占到1/3,不能用于灌溉的占到1/4,严重污染的已达到了90%,有一半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标准,40%的水已不适合饮用,甚至水体污染已经成为导致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的罪魁祸首。 

    (三)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主要涉及到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另外,也包括农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废物。固体废物一定要妥善处理后才能丢弃,否则就会对大气、水体和土壤带来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固体污弃物具有两重性,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对于不同的人而言,被废弃的某物品有可能是废物,但如果转换一定条件,废弃物也能变为资源。防治固体废物污染就是利用废物的这个双重性,使固体废物减量、无害化,并且变成资源。对于不能利用和一定会产生污染的固体废物,一定要妥善处理。

    (四)噪声污染 

    噪声一般可分为高、低两种。一般而言,低强度的噪声对人体是无害的,而且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高强度的噪声则会对人体有害,使人疲劳,情绪低落,甚至引发疾病。高强度噪声,无论是对人的听觉、视觉、智力还是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都有伤害。高强度噪声主要来自工业机器、现代交通工具、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文体娱乐场所所带来的喧闹声等。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音污染已发展为城市污染的严重灾害之一。城市的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数量的猛增。 

    二、防治污染的举措 

    (一)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的治理应当在维持现有城市的能源与交通状况的前提下,找出危害广,影响大的最严重污染物,以便能有针对性的有效治理。城市规划的大气污染治理方法主要有:1、合理工业布局;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3、绿化造林 

    (二)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生活污水主要是有机物的污染,工业污水主要的污染物就没那么简单了。虽然每个城市水污染的程度各异,但仍可普遍采取如下措施加以防治:1、提倡节约用水,对废水进行循环再利用。实在不能用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入水管道中;2、划分区域用水,在污染严重区域开办废水处理基地,尝试多种处理方法,采用新的科学方法净化水,严格杜绝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倒入江河湖海中。 

    (三)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计划 

    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填埋,另一种就是焚烧。虽说目前,我国填埋生活垃圾已经发展到稳步推进的阶段,但实施填埋时一定要妥善处理土地资源,确保最大限度的减少填埋场的污染和浪费,变填埋气体为资源。焚烧垃圾主要适用于可燃垃圾,东部沿海城市因其土地资源的宝贵性,就决定了焚烧处理会慢慢演变为这一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 

篇11

陕北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石油大规模开发以来石油工业不但已成为陕北的支柱产业,而且带动了榆林市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使得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陕北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榆林市近十多年来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为我国能源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榆林市石油工业发展不仅为全国所瞩目,同时受到世界极大关注。这种关注不仅仅是由于榆林市为全国作出了贡献,同时也包含了对环境问题的担忧。随着陕北地区油气大规模的开采,资源勘探开发对区域环境带来的污染日趋严重。因此,解决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环境问题,尤其是水资源污染问题迫在眉睫。近年来,石油工业已成为陕西省发展最快的支柱产业和陕北地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一方面,石油的开采使得革命老区脱贫致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使得老区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本已紧张的水资源矛盾不断加剧。

一、石油企业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油气资源采掘业企业应当承担起其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已是不争的事实。2005年集团公司重组以来,延长石油集团在陕西省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资源开发、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原则,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环保方针,坚持走“科技兴企”之路,确定了“还清旧帐、不欠新帐”的环境保护工作思路。围绕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的目标,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坚决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积极实施清洁文明井场、污水处理厂建设,推广污水回注、原油管输等先进工艺技术,加大废气脱硫及硫磺回收和污泥减量处理项目投入,大力开展伴生气回收利用、干气余热综合利用等节能项目研究。集团公司所属的油田公司、炼化公司、兴化集团等单位先后多次荣获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无泄漏工厂、清洁文明工厂、清洁生产审计示范企业、全国绿化400佳单位、绿色示范企业、环保贡献奖杰出贡献单位等称号,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延长石油逐步走上了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和谐并存的共赢之路。

延长石油环保治理工作经过了一个从少到多,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发展步子迈的较快,收到的效果十分明显。几年来,延长石油集团对各生产单位的环境现状进行了较为彻底的调研,并对国内外污染治理情况进行了认真考察,广泛借鉴国内外环保治理方面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成熟经验,在与陕西省环境保护斤共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了《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42亿元建成51个污水处理厂,使延长石油的环境面貌得到彻底改观。2006年全集团共投资8,8548亿元用于污染减排项目建设,2007年集团公司在污染减排方面的投资达26 5亿元,2008年安排了23,35亿元用于环境污染治理,至2008年底环保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8,7亿元。

二、延长石油集团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现状

目前,在污水处理方面,油田公司每天产生污水量47972m3,共有太小各类污水处理设施142个。污水处理能力49261m3/d。注水井2932口,注水能力为43417m3/d,污水回注率达到90%以上。炼化公司产生污水600m3/h,现有污水处理厂6个,合计处理能力最大可达1350m3/h。污水处理装置采用了浮动环流收油器、涡凹式自动气浮、自动射流溶气气浮(美国技术)、罐中罐强化除油、BAF生物曝气滤池等国内外先进技术,这些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大大提升了污水处理的技术含量,使污水处理质量显著改善,污水处理厂均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类一级排放标准。

在油泥处理方面,油田公司油泥主要来源于联合站、选油站、污水处理厂以及井场的罐底,均按当地环保部门要求送往指定厂家进行合理处置。在钻井泥浆处理方面,各单位的钻井泥浆除循环利用一部分外,均在井场内按照《榆林市清洁文明并场建设标准》要求进行防渗掩埋;炼化公司每年约产生7万吨油泥,目前已有五套油泥处理装置,处理能力达29.6万吨/年。废渣与煤、生石灰混合后在燃煤链条锅炉掺烧处理。目前正在引进三相分离技术和油泥干化处理技术,旨在从根本上解决油泥的无害化处理。

在废气治理方面,炼化公司主要是锅炉烟囱排放的废气和工艺废气。近年来,重点实施废气中二氧化硫的治理工作。一是将零散布置的小锅炉拆除,集中建设大型高效循环硫化床锅炉,除尘用先进的电除尘技术代替原来的麻石喷淋除尘技术,实现了锅炉废水的零排放。二是在三个炼油厂分别建设相配套的硫磺回收装置(延炼引进5000吨/年美国梅里公司Lo-cat硫磺回收装置为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装置投用后效果非常理想,榆炼和永炼的装置正在建设之中),不仅减少了污染,还回收了单质硫,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的统一。三是利用干气发电、锅炉掺烧等途径使干气得以回收再利用。

在清洁文明井场建设方面,目前全油田公司共有井场33445个。现有清洁文明井场31768个,待建1677个,清洁文明井场达标率95%。累积植树3982万株,绿化油区道路11571公里,绿化面积48288亩。

目前,管输公司拥有永坪一姚店(同沟敷设4条)、川口一姚店、甘谷驿一姚店、定边一靖边、靖边一榆林、双河一顺宁、七里村一姚店、子北一永炼、吴起一延炼、安塞一永炼、延炼一西安、小河、天赐湾一榆炼等14条原油、成品油管线。

“十一五”期间,管输公司计划投资294075 5万元,在省内建成总长约1340余公里的5个原油、成品油管输项目,形成北抵榆林、南至西安、西到定边的管道网络建设战略格局。届时,将使原油管输能力达到1 500万吨,年,成品油管输能力达到850万吨/年,油品管输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干线管道输油目标,淘汰公路运输的方式,每年节约油品运输费用5,98亿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兴化板块每年也投入了大量资金,重点建设了中水回用、污水管网改造、热电联产项目,实现了炉内脱硫和低氮氧化合物排放,总脱硫效率和烟气除尘效率分别达到了90%和99%以上。

三、延长石油集团落实环境责任的具体路径

1.强化环保工作责任体系建设

按照“一岗一责”、“一职一责”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原则,建立健全环保责任体系。各单位行政正职对本单位的环保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是环保第一责任人;分管环保工作领导负主管领导责任,其他领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其分管业务的环保工作负分管领导责任。各职能管理部门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对环保工作负管理责任;员工对本岗位的环保工作负直接责任,环保工作责任制范围覆盖了集团公司各单位所有组织、管理部门和岗位。

各单位签订安全环保目标责任书,并将目标责任与各单位领导班子年薪挂钩考核。各单位又将目标进行层层分解,逐级签订下达,年来进行考核验收,奖惩兑现。通过逐级签订《安全环保目标责任书》的形式,横向到边,竖向到底,将环保责任目标纳入各级生产经营责任考核之中,实现责权利的统一,为环保工作思想到位、责任到位、制度到位、措施到位、考核到位奠定基础。

2.加大污染防治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力度

始终贯彻依靠高新技术促进环境治理和污染减排的理念,广泛应用国际、国内“四新”技术,加快污染治理步伐。在石油开发方面:一是选用新型环保设备,加快锅炉更新换代步伐,矿区一律禁止使用烟煤,全部改用无烟煤,有效地减少了大气污染。二是建成并已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厂采用多项国内外新技术,有效的解决采油污水处理问题。三是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加强对钻井过程的管理,积极和科研机构进行联合攻关,研究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技术。四是按照“高标准、重实际、严管理”的工作思路,加大旧井场改造、油区道路井场绿化和清洁文明油井的日常管理工作力度,选择易活树种,加强养护管理,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做到清洁文明井场建成一口,完好一口,坚决杜绝出现反弹现象。五是加强生产、运输环节“跑、冒、滴、漏”现象的治理,利用管道输送原油、成品油,油气输送成本大幅下降,节能降耗效果非常明显,同时减少了车辆运输易产生的跑、冒、滴、漏等环境风险。六是大力推行丛式井注水开发模式,把过去的单井开发转变为丛式井注水开发。少修井场公路、少占土地,为减少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做积极的工作。

在石油加工方面:一是加大对炼油废水的治理力度,积极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扩能技术改造,炼化公司的三个炼油厂的污水处理装置运行良好,均可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标准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炼油废水的处理能力和水平,2007年炼化公司共投资9949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污水汽提装置扩能改造、硫磺回收系统、污水场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二是废气治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取得了成功。炼化公司延炼成功引进一套5000吨,年国际上最先进的美国梅里公司Lo-cat硫磺回收技术装置,投用后效果非常理想,为二氧化硫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三是十分重视对炼油废渣的处理,积极探索对炼油废渣的处理技术。多年来和多家科研机构坚持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对“三泥“脱水和干化技术进行研究、试验,2006年和中环公司共同制定了经济可行的处理工艺方案,签订了总计868~-元的“三泥”处理水系统改造工程总承包合同,2007年完成了“三泥”脱水减量化项目。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目前拟引进三相分离机和油泥干化处理装置进行配套试用,以便积累经验,为我公司从根本上解决油泥无害化处理问题创出一条新路子。

在合成氨、硝酸铵等化工产品生产方面: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生产模式,综合利用“废物资源”,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双赢,累计投资1.5亿元,完成了热电联产项目,实现了炉内脱硫和低氯氧化合物排放。兴化集团投资1300~-元与日本三菱株式会社合作开发的氧化氮CDM项目,于2009年4月30日接到联合国CDM项目执行理事会在联合国正式注册成功的通知。预计兴化股份可向日本三菱株式会社转让二氧化碳减排量为57.5万吨,年。

3.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

集团公司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的要求,加强了项目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后期管理等全过程环境管理,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单位和责任人,重大项目实施环境监理,确保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三同时”制度,把预防为主方针真正落到了实处,切实防止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建成投产使用后产生新的环境问题。

4.完善环境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我公司主营业务为石油天然气,属于高危行业,而环保事件和安全事件就像孪生兄弟,常常密不可分。因此,环境应急救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应对突发重大事件(事故)管理办法》、《应急与救援预案》、《安全环保工作月报表制度》等环保工作管理规章制度。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各单位编制了各类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处置方案,不断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仅2008年,集团公司就组织专家对各单位26个综合应急预案和涉及安全生产、环境污染、反恐等265个厂级专项预案、若干个现场处置方案进行了审查,并根据专家审查意见逐一进行了修改完善。在不断完善救援预案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应急救援演练工作,开展了不同层次、规模、形式的演练,全集团共进行各类应急演练17次,其中厂级以上规模的应急演练4次。2006年集团公司在榆林炼油厂成功主办了“陕西省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获得了安监、消防、环保等部门的认可和好评。2008年,按照省应急办公室要求,集团公司和西安石油大学共同调研探讨,完成了陕西省钻井重大事故应急示范项目可研审查及设计工作。同年7月21日,管输公司按照省维稳办和集团公司的安排部署,在靖边成功组织了防恐应急救援演练,受到榆林、榆林两地相关单位好评。通过建立、实施、完善和提升”四步走”思路开展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为集团公司应对和处置突发环境事故积累了宝贵经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结语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石油化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偿还旧帐、不欠新帐“的工作思路,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规范企业环境行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执行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各级环保部门的监督指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机结合,牢固树立“污染治理、科学减排、和谐发展”的全新理念,科学开发,有效保护,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在落实石油企业环境责任上要真抓实干,为老区的山川秀美工程的建设和陕西经济的腾飞作出石油企业应有的贡献。

篇12

煤矿区生态环境是一个多个生态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互动反馈的复杂系统,为了科学预测采煤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必须构建一组煤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定量化分析。该评价指标体系应科学地反映煤矿区生态环境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容、程度及方式等方面的属性特征,并按相互之间的层次隶属关系组成有序的集合。

1、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思路

基于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用系统的观点把资源、生态环境、人为因素纳入到一个统一体中,即资源-生态-人系统,通过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找出煤炭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结合社会经济因素得出影响矿区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此指标体系应该是一个严密而适用的量化纲量,依据各个指标的表现和变化,既可以分析、比较、判别和评价矿区生态系统运行状况、进程和发展趋势,又可以预测其未来演化、模拟其对策方案预选和监测预警,它可以作为决定者、实施者和社会公众认识、把握煤矿区生态系统运行状况的有效手段。为此,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内部逻辑清晰、结构合理,单项指标与系统的关系明确,对系统具有明显的标识作用;②层次性强,具有严密的等级体系;③具有对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把握的能力;④可操作性强,每个指标包含了一定数量的监控环境项目,并提供具体的计算方法。

2、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依据

煤矿区生态环境在未开发建设前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的生态系统,由于采煤活动改变了生态环境因素,使得煤矿区生态环境成为一个开放的、不稳定的、不断变化的生态系统。煤炭开采在建设、开挖、掘进、闭井等不同的活动阶段对矿区生态环境有不同的影响,同时,不同的采煤工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同,所以在设置评价指标时,除考虑生态评价的一般指标外,还应考虑采煤的特点。为此提出构建指标体系依据如下:①开采时期和工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煤矿在建设、生产、闭井等不同的开采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在建设阶段,采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常规建设项目在建设期内的影响基本相似,但是在生产和闭井期,采煤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决定了设置评价指标的非常规性。②短缺因子对整体生态环境有决定作用。影响矿区生态环境的因素很多,每个因素都在发生作用和产生影响,但按照“水桶原理”,矿区生态环境指标体系根据短缺因子(主导因子)进行设计,这样指标体系既可表征、描述、预警矿区生态环境的状态和趋势,而且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决定性和调控性。采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水分、土壤因素影响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土地等。③采煤对矿区经济发展有益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煤是以煤炭的开发利用为目的,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起特殊的社区,即矿区。经济发展在矿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起着主导作用,煤炭是矿区经济的基础,影响到矿区社会生产力、矿区职工生活水平和自然生态意识水平,同时经济发达水平直接影响着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程度。④矿区人为管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区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是有效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的前提,矿区环保部门的工作力度直接决定着环保政策的落实水平,矿区领导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及环保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是环境保护得以实施的保障。

二、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原则以及方法分析

1、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煤矿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地度量采煤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必不可少的工具。评价指标的选取应达到两个目标:第一,指标体系能完整准确地反映采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二,能为政府、环保部门决策者和科研人员把握和认识矿区生态环境变化趋势提供依据。所以,评价指标的选取应遵守以下原则:①科学性。评价指标体系应较全面地反映煤矿区生态环境状态,能够真实反映采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发展变化,充分阐述各个子系统指标间的相互联系,并能较好地度量建立指标体系主要目标实现的程度。②综合性和主成分性。这一原则要求指标体系涵盖面广,能综合反映矿区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强度及方向等方面的内容,但是,指标体系往往涉及到大量繁杂的指标,必须按各类指标的特点进行综合选择才能建立简化而有效的指标体系。③不可重复性。每一个评价指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应表示对生态环境一个方面的影响程度,各个指标之间应避免反映生态问题的重复性。④层次性。矿区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它可以分解成若干个较小的子系统,子系统又由更下一层次的子系统构成,这样的层次关系可以递阶到具体的矿区生态系统特征。各层次上的指标可以适当的调整,但最多只能调整一个层次。⑤适用性和易得性。评价指标要概念明确,易测易得,缺乏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很难达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评价指标的选择要考虑我国矿业发展水平,无论从方法上和人力、物力上,均要符合我国现有生产力水平,同时还要考虑各个技术部门的能力。为保证评价指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评价指标应尽量可测量,数据便于统计和计算,有足够的数据量。⑥动态性。采煤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用于度量和描述的矿区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反映矿区生态在不同的采煤阶段的状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⑦符合国家有关环境标准和法令。根据有关环境标准及大自然保护法令确定评价指标。国家、地方、行业标准中规定的环境标准是必须选取的评价指标;地区发展规划中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内容也是选取评价指标时必须考虑的。

2、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方法

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是指标选取及指标结构关系的确定。矿区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应该是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的相互结合。定性分析主要是从评价目的和原则出发,考虑评价指标的充分性、可行性、稳定性、必要性以及指标与评价方法的协调性等因素,是主观确定指标和指标结构的过程;定量研究则是通过系列检验,使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和合理的过程。因此,指标体系的构造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指标初选的过程和指标完善的过程。

①指标体系的初选。选用分析法进行矿区指标体系的初选。具体步骤是:将矿区生态环境影响状况按照指标体系设置依据和原则,分成几个子系统,并继续细分,到每一个子系统都可以用具体的统计指标来描述、实现。

②指标体系的完善。科学的指标体系是获得正确的统计分析结论的前提条件,而初选后的指标体系未必是科学的。因此必须对初选的指标体系进行科学性测验,即对初选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化处理。

三、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是能够客观反映生态环境状况,体现一定目的和功能的指标组合。选取指标时应遵守以下原则:首先,采煤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其次,生态状况、技术水平、社会及经济指标也是影响矿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建立评价指标时应从采煤对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生态状况、人为影响、生态恢复力及社会经济指标中选取。

1、生态环境影响指标

(1)移民搬迁

采煤使地表变形,当地表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破坏地表建筑物,必要时必须进行移民搬迁。搬迁次数、搬迁量、搬迁面积、搬迁后的产业规划、周围生态环境敏感因素、搬迁过程中对搬迁区及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都是影响煤矿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因子,涉及到的评价指标为迁移规模、迁移方式、原居民区未来产业情况及周围生态是否存在潜在生态问题和敏感因素。迁移规模越小,迁移次数越少,与周围环境的同质化程度越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小;反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大。

(2)生态环境污染

煤矿区生态环境污染物主要包括废气、废水、煤矸石和声污染。目前我国采用征收或加倍征收超标排污费的方式制止污染物超标排放,所以本论文的生态环境污染评价指标等级划分标准以《超标排污费征收标准》为依据。采煤过程中造成大气污染的评价因子主要有二氧化硫(SO2)、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氮氧化物(NOx),评价标准分别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7-2006)。废水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指对地表水的污染,地表水环境污染因子主要有:PH、COD、BOD、氨氮、石油类、硫化物、重金属离子等。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应根据地域区划和生态环境特征,把对地表水影响最大污染因子设置为评价因子,评价标准执行。

(3)生态环境破坏

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因素主要有土地问题、水均衡破坏和地质灾害。土地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占用土地、破坏土地、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降低,其中采煤破坏土地的主要形式是地表损害,而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表损害造成的土壤孔隙和土壤水分的改变,根据选取指标的不可重复性原则,选取占用土地和地表损害作为土地问题的评价因子,而这两个问题又是煤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问题,所以把这两个评价因子调整为所研究评价指标体系的第三层。

2、生态状况及治理技术水平指标

(1)生态环境状况

生态环境状况通常用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和生态资源来反映。非生物因子包括水、气、土壤等;生物因子包括物种多样性、层次级别数、种群密度、物种优势度等;生态资源包括物质贡献量,能量转化率、环境贡献率等。在评价煤矿区生态环境影响时,非生物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的第三层次上已单列出来;在煤矿区对生物因子影响比较明显且评价标准比较成熟的评价指标有物种多样性和种群密度,分别用生物多样性和植被覆盖率表示;由于采煤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根源是覆岩破坏和地表变形,所以生态资源指标应从体现土地、景观资源的物质、能量中选取,即本论文选取的评价指标为土地生产力、土地利用类型和景观破坏度,土地利用类型可用土地动态度表示,分为单一土地动态度和综合土地动态度,它是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度的指标。五项指标划分等级标准如表。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等级标准

(2)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采煤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根源是水分、土地和大气,由此引发景观破坏、地质灾害等生态问题。这些问题通过采取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可以加以缓解,如果技术到位,甚至能够阻止某些问题的发生。煤矿区废水治理主要是指矿井废水治理。对于地表水系的改变,运用较好的治理措施就是因势利导;目前尚没有治理地下水系破坏的成熟技术手段,只能通过改变采煤方法,优化开采工艺参数、调整采煤工序等措施尽量减少对地下水系的影响。矿区废气包括锅炉废气和生产废气,前者的治理属于锅炉废气治理的范畴,我国已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后者的治理难度比较大,在煤矿区多数属于无组织排放,无法准确测量排放量,主要是从产生源头上加以治理。因此废气治理的定量化仅局限于锅炉废气、生产及运输性粉尘及扬尘等能够在现行技术水平下能够测量的废气污染因子。

采煤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是对土地的影响,覆岩移动引起的地表变形直接影响到景观和土地生产力,土地复垦是恢复损害土地和景观的一种有效方法;矸石淋溶和废水渗透把重金属及土壤异质性物质引入土壤,土壤治理就是通过生物化学手段使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降解。地质灾害是一种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在瞬间对生态造成极大影响,地质灾害的防治就是消除地质灾害产生的条件,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治理措施。

对此由于煤矿区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较多,各因素之间相互关系复杂,因此需要继续加深对各因素的分析,进一步扩充矿区调查资料,充实评价指标资料及统计数据,减小定性指标定量化偏差,并时刻注意定量化指标研究动态,不断完善评价指标等级划分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篇13

环境影响评价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但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的现状是,环境影响评价仅仅通过影响项目投资额来作用于建设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对于项目建成之后运行期间,由环境影响产生的成本费用如排污收费、排污交易许可证收费、环境税等并没有在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阶段作为影响项目可行性因素考虑进来,深入研究分析。

1.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环评性质界定不明确

在项目立项论证的前期工作中,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估应该是一个决定其是否可行的关键因素。但是,在现有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环境影响评价只被列为一个普通的参考项。环境影响评价在决定项目是否可行方面到底发挥多大的影响力? 目前的实践中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存在很大的模糊。很明显,在分析项目对未来环境的影响时,如果技术上不能达标,则该项目不具有可行性;或者污染治理成本以及运行费用太高,也会导致该项目整体上不可行。但是,建设项目所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环评的约束力只停留在反映项目对环境造成的一般影响及相应的治理措施。

(2)环境成本分析缺失

原则上环境评估须包括环境成本效益分析,即通过项目的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先性,或者计算出项目实施后的环境污染经济损失, 以判断项目环境影响的可承受性和项目的可行性。虽然我国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早已起步,环境影响制度已经实施了近20 年,但是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始终是个薄弱环节。虽然评价内容也列入了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然而由于缺乏经济分析的标准方法和参数,实际上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对于项目建成之后运行期间,由环境影响产生的成本费用,现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都对此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项成本费用是项目现金流的组成部分,会对项目的可行性产生很大的影响,不考虑、不计入这个数字,严重地弱化了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准确性。

2.项目可研中环境影响经济评估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现有的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中一般从项目本身角度进行财务性分析,而项目的环境影响由环保部门进行,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估在可行性研究中几乎流于形式中国学术期刊网。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而没有考虑因环境影响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和费用的评价模式,忽略了环境经济外部性,不利于做出正确的项目决策。

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时期的中国,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解决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毕业论文题目,我国较早建立了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应该包括“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但是,目前我国并没有制定出环境影响的经济量化分析的实施细则或技术导则。根据有关研究,环境影响的经济量化分析对完善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通过把环境效益、环境损害和环境保护费用纳入投资项目的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的框架体系之中,有助于实现经济分析所强调的核心效率目标,即要求以最低的成本来实现最优的政策目标。

二.建设项目环境经济评估案例研究

1.案例描述

(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巫溪县300吨野生松籽加工生产扩建项目

建设性质:扩建

建设地点:重庆市巫溪县尖山镇大包村(原黄泥村)

(2)产品方案

本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加工松籽2250吨和年产松仁 450吨目标,满足重庆周边及国内外市场对天然野生松仁产品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充分利用、挖掘现有的基础生产条件和加工规模,在已有的松籽加工生产线基础上实现设备升级、加大研发力度、改善生产环境,购置包括松籽加工、松仁烘烤、松籽烘干、松仁脱红皮、松仁自动拣选等5套设备和运输车3辆;完成技术转让的引进;完成工厂绿化、给排水等基础设施的改善。

(3)项目效益

经济效益: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项目增量销售收入3600万元,增量净利润235.67万元,增量投资利润率22.75%,增量财务净现值1387.78万元,增量财务内部收益率41.42%,增量投资回收期3.87年。

社会效益:本项目的建设可直接带动当地农户5800户,2300户农户间接受益,安置农业就业人口200人。农户年均收入增加0.5965万元,人均增收0.376万元。对完善农副产品产业链条,提升种植业和加工产业比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生态效益:本项目建设实现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发挥林业建设的生态与经济、社会三大综合效益的结合毕业论文题目,有助于“森林重庆”目标在巫溪的实现。

(4)环境评估

环境影响:该项目对环境的主要影响为项目施工中和项目建成后所形成的废水、固体废弃物、废气和设备产生的噪音等,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开发利用野生松籽,可以提高林业附加值;有效避免成熟松塔落地发芽生长,造成树林过于密集,影响林木正常生长;有利于实现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促进林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治理措施:该项目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项目在施工期间产生的污水和交付使用后产生的废水,基本上不含有对环境污染的有害化学物质;拟收集、处理后排入尖山镇市政工程管网;在施工过程中做好临时的排水沟渠,采取可行有效的施工方案;项目建成后营运期间垃圾或废弃物送至处理场予以填埋处理或回收站循环利用;项目建成后产生的废气也会较少;在项目建成后,也会严格按照《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Ⅲ类标准,即:昼65dB,夜55dB。项目建设严格执行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在工程建设后期会有计划的恢复。

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经项目区环保部门综合论证认为,该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重庆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加工厂选址合理,污染治理措施可行,污染物能达标排放。对于环境的影响在相关规定许可范围内,同意建设该项目。

2.案例解析

案例简介中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涵盖建设名称、性质、地点、规模、技术方案、建设期限、投资结构、资金来源等,此外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还要做项目的建设背景、基础条件、市场风险收益分析、项目组织管理、投资估算、财务评估和社会效益方面的分析研究。而项目环境评估是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的一个环节。

案例中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估是从环境影响、环境治理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等三个角度展开,环境影响部分只是针对项目施工中和项目建成后所形成的废水、固体废弃物、废气和设备产生的噪音等,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影响进行定性描述和分析。并提出若干一般性的措施,集中在项目施工方案及项目建成后营运期间垃圾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等。但是毕业论文题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定量指标体系并没有建立,更谈不上实施过程中的操作性强弱问题。

如果项目方案的环境影响不能以货币价值的形式予以量化,就无法采用基于费用和效益量化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无法计算诸如经济净现值、经济内部收益率等经济评价指标,对各方案的经济费用和效益进行分析和比较以确定项目的取舍,因而也就无法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应借助于经济费用效果分析方法,对效益不能货币量化的环境影响效果进行定量分析。

三.结论与对策

通过以上对建设项目环境经济评估现状问题的总结分析,在案例剖析的基础上可得出如下结论与启示:现行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环境成本效益分析的缺失忽视了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可行性因素的影响力, 忽略了项目建成之后运行期间由环境影响产生的成本费用,国家在税费征收管理的内容和标准方面有很多空白等。

针对这一现状,在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纳入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估是亟需且必要的。如何有效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估不仅是环保观念的问题,更是制度设计的问题,尤其是现实可操作性问题中国学术期刊网。关于现实可操作性,本文提出“路径可行性”,这种“路径可行性”首先体现在项目环境经济评估的应用条件界定和使用方法的选择上。

1.项目环境经济评估的应用条件

经济费用效果分析是指当用于分析的资金有限、信息有限,难以用货币形式计算效益时,可以不考虑效益,只估算所有备选方案的费用,选择费用最小或在一定费用水平下效果最好的方寒。费用效果分析主要用于互斥建设方案的比选。环境所提供的物品和服务的效益无市场交易条件,很难用货币价值估算出来。当这些物品或服务的损失不可逆时,最优的选择就是选取某种方案,使环境破坏所造成的损失最小化。经济费用效果分析的应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l)待评价的方案数目不得少于两个毕业论文题目,并且是互斥方案。 (2)待评价的方案有着共同的目标和目的。如果待评价的各个方案追求的目标不一致,各个方案就没有可比性,费用效果指标也就失去了意义。(3)各方案的费用采用货币单位计算,效果采用非货币的同一单位计算。

2.项目环境经济评估的方法选择

常用的环境成本计算方法包括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恢复和防护费用法、影子工程法、人力资本法等。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按对环境造成的损害价值作为计算基础;第二类是以污染后果的消除与损失补救的成本作为计算的基础;第三类是以建设项目的环保设施投资及运行费用作为计算基础。第一类计算基础为众多专家学者所接受,认为其最合乎经济学原理,主要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环境成本的计量;第三类指标主要针对建设项目的环保设施投入量进行的,技术上最可行,信息处理量不大。综合对比,第一类的环境的损害价值与第三类建设项目的环保投入,在操作上最可行。由于相同的投入所带来的环境效益的不同和消除环境不良影响的成本差异的巨大,所以在项目可行性的论证中容易造成决策重点偏差,影响决策质量。而环境的影响有四大类:生产力、选择价值、健康和舒适性,所以在可行性研究的操作中,可根据项目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环境成本的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一驰、冯良华.环境影响评价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经济影响分析.林业建设.2007.2

[2]李开孟.投资项目环境影响经济分析的必要性.中国工程咨询.2008.1

[3]李佳、吴军年.建设项目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指标体系建立.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