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冶金安全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冶金安全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冶金安全论文

篇1

1.2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落后,粗放的管理给冶金生产带来隐患

当前,我国在钢铁企业的生产中,主要采用的是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企业生产的环节和生产工艺不仅多,而且十分繁杂,这就使得企业的内部生产管理很难真正地实施到位,导致企业管理粗放的问题,直接或者间接制约企业的生产发展。而在冶金生产的过程中,高温熔融金属以及有毒气体的逸散,很容易产生烧伤、爆炸、中毒等安全生产事故。而在许多冶金企业,依然实行着模块化管理,各个流程分开管理,不能实现生产流程的相互监督与监督,对安全生产的设备不能做到及时检查与维修,这很容易使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另外,一些冶金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没有明确落到实处,盲目地追求企业的经济利润,管理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作业环境较差。这些现象都是冶金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重要根源。

1.3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没有严格遵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生产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使企业的安全生产逐渐走向规范化与法制化的道路。但是,冶金安全生产事故依然时常发生。许多冶金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安全生产。企业在设立和审批新的项目时,对项目的前提条件把关手段不够强硬,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即使是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很难真正实施。在许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地方,安全生产的管理条例随处可见,这充分说明企业在冶金生产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生产,这些规章制度往往只是一个摆设。企业领导对冶金生产的重视程度不高,企业职工也不能够认真执行生产的规章制度,职业技能和素质低下,埋下安全生产的事故隐患。

2冶金行业安全生产的主要对策

2.1健全企业安全管理机构,落实企业生产主体责任

安全生产在冶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企业要积极健全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国家安全监管部门以及企业的领导要加强对冶金安全生产的重视,明确落实企业生产主体的责任,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保障冶金生产的安全。冶金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对企业领导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冶金生产的安全意识,让企业职工掌握先进的冶金生产技术,并能够严格按照相应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进行生产作业。另外,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冶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应急管理预案,并积极加强演练,以降低企业职工在冶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人员伤亡,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

2.2加大冶金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减少安全生产隐患

许多冶金企业在生产管理的模式上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对企业冶金的生产流程和生产设备监管不到位,这就给企业的冶金生产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冶金企业要积极结合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做好安全生产的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加强对企业日常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督力度,及时检查和维修冶金安全生产的设备,认真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整改的责任和方案制度,减少冶金生产的安全隐患,保障冶金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另外,对于一些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高危险工艺生产环节,以及一些重要的生产设备,企业也要积极加强监控,努力促进冶金企业的安全生产。

2.3严肃彻查安全生产事故,加大对事故的惩罚力度

对于冶金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这一现象,国家相关部门要对这些事故进行严肃彻查,通过加大对发生安全事故企业的惩罚力度,提高事故的成本,促使企业重视冶金的安全生产,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在安全生产事故查处的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要认真查清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根源,事故安全的主要负责人,企业在冶金生产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通过对安全生产事故的严肃彻查,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冶金的安全生产意识,减少冶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4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更新企业生产设备

在企业的冶金安全生产的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能够有效促进冶金企业的发展,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频率。在冶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河北钢铁集团为促进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已开始致力于全球资源、技术的科学配置,积极采用全新的生产技术,创新企业的生产工艺,积极研发新的钢铁产品,在生产与管理上,通过技术与设备的革新,保证冶金生产的安全。企业可以根据冶金生产技术发展的状况,并结合企业的冶金生产发展规模,选用科学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加大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力度,不断提高安生产的设备水平,实现冶金的安全生产,降低冶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概率。

篇2

(二)互联网舆情威胁不容忽视

互联网是广大网民获取信息资源、表达诉求最便捷和最有效的平台。微博客、网络社区、论坛等网络舆论平台飞速发展,成为社会舆论的发动机。网络舆论与摘要:我国金融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国内外信息安全环境深刻变化,金融机构须定期判断和分析国内外信息安全形势,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水平。本文分析了当前金融业面临的信息安全形势,并从完善信息安全组织机制、夯实信息安全基础、强化互联网风险防范等角度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关键词:金融业;信息安全;安全威胁;形势分析;应对策略传统媒体相互呼应,将迅速形成风险扩散的“蝴蝶效应”,放大信息安全风险。一旦金融机构局部的信息安全风险被网络聚焦、放大,会加大风险控制与事件处置的难度。此外,一些组织或个人出于竞争、报复或利益的目的,通过互联网关于金融机构的不实信息,营造“伪舆论”。还有一些小摩擦或小纠纷,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察觉和合理处置,引发网民围观,形成网络热点事件。这些不仅会严重影响金融机构声誉,还会给整个行业带来不良社会影响,甚至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实力相对较小的微型金融机构可能面临倒闭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使信息安全形势更趋复杂

2013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出现了快速发展势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各大互联网企业巨头纷纷进军互联网金融,推出“余额宝”、“微银行”、“京宝贝”等金融产品和服务。面对激烈竞争,传统金融机构积级调整战略介入其中。互联网金融为金融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同样引入了信息安全风险和威胁。除具有传统金融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外,互联网金融还存有信息技术导致的平台风险、技术风险、系统安全风险和基于虚拟金融服务的业务风险,且风险诱因更加复杂、风险扩散传播速度更快。移动互联网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互联网金融随处可及,互联网金融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将成为网络钓鱼、黑客攻击的新目标,金融业面临信息安全形式更趋复杂。

二、新形势下金融业信息安全应对策略

(一)完善信息安全工作的组织机制

组织机制是保障信息安全最基础、最有效的长效机制,金融机构要基于当前信息安全形势和监管部门要求,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工作的组织机制。

1.明确不同部门和岗位的信息安全职责。当前,保障信息安全已不是一个或几个部门的责任,而是机构内所有部门、全体员工共同的职责。金融机构要明确业务部门、内控部门与技术部门共担信息安全风险的责任,将信息安全保障纳入到各岗位职责中,将信息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努力形成全员参与信息安全保障的局面。

2.严格信息安全责任追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信息安全问责制,把信息安全风险的防范、识别、消除纳入业绩考核范畴,使所有员工意识到信息安全责任重于天。

3.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建立健全制度落实的规范流程和监督检查机制,关注各流程、环节之间的衔接性,实现部门自控与机构内控相结合。及时发现和解决制度执行中的问题,保证制度的有效落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夯实信息安全基础,提升风险防范水平

信息安全工作涉及内容较多,内外部的信息安全威胁不断发生变化,信息安全保障和风险防范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不断建设、持续完善的工程。金融机构应根据机构现状和内外部安全形势,科学制定机构信息安全发展规划,有重点、有层次推进机构信息安全工作,不断提升信息安全防范水平。

1.切实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工作。按照国家有关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开展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工作,严格遵照安全等级划分标准确定机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并按相应等级具体要求,建设安全设施、建立安全制度、落实安全责任,接受公安机关、保密部门、国家密码工作部门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监督、指导,保障信息系统安全。

2.稳步推进信息产品国产化进程。“棱镜门”事件后,信息安全国产化进程加快,金融业要牢牢把握国产化机遇期,以安全生产为底线,按照“推广成熟、扩大基本成熟、试点逐步成熟、攻关不成熟”的策略,稳步推进金融业信息技术国产化进程,逐步实现信息安全产品、关键设备、核心系统、系统等国有产品替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提高自主运维能力和水平,逐渐减少对国外企业外包服务的依赖。

3.安全管理与技术防护并重。综合使用多种安全机制,将不同安全机制的保护效果有机结合,安全管理与技术防护双管齐下,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立体防护体系。金融机构要摒弃“重技术,轻管理”的认识误区,突出安全管理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中的重要性,增强技术防护体系的效率和效果,弥补当前技术不能完全解决的安全缺陷,实现最佳的保护效果。

4.完善灾备体系建设和管理。灾备体系是保障金融业务连续性的重要防线,是维护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的重要措施。金融机构要把灾备中心建设规划提升到国家信息安全战略高度予以重视,扎实做好机构灾备中心布局规划和灾备建设工作。定期研究、评估当前灾备中心布局,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于核心业务系统,要实现应用级备份,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可及时恢复业务运营。确保备份数据的有效性,定期对冗余备份系统、备份介质进行深度可用性验证。

5.加强人员操作行为管理,防范操作风险。从风险防范角度进一步完善网络和信息系统的操作流程,加强操作流程管理和审查,实现人员操作事前能控制、事中可监控、事后有审计,使风险防范从“管住人”进一步发展到“管住行为”。善于运用技术手段加强对操作风险防控,达到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防范技术人员操作风险的目标,确保操作零风险。

6.提高机房设施保障水平。计算机机房是信息中心的核心部位,除承载机构的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外,还有空调、消防、防雷等保障机房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机房设施。要加强机房设施的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确保UPS供配电子系统、机房空调子系统、防雷接地子系统、设备监控子系统、机柜微环境子系统、安全消防子系统等机房设施健康运转,为机房这个“躯体”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血液”,保障作为“器官”的各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将机房设施安全放在同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同等重要地位,发现风险隐患及时整改,勿将本应发挥安全保障功能的机房设施变成风险易发区域。

7.重视应急演练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全面评估信息安全风险,建立风险全覆盖的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演练常态化工作机制。根据风险的等级和影响程度,合理确定单项演练、综合演练、跨部门演练、跨地域演练等不同类型演练的组合,具备应对不同类型风险的应急处置能力。依据风险的变化和应急演练效果完善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坚持在演练中锻炼队伍,持续提高人员的风险意识和突发事件的响应处置能力。

(三)强化互联网风险防控工作

篇3

目前,金融业的业务开展更加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以综合业务系统整合、数据集中为主要特征的金融业信息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因而,信息技术风险也自然成为中国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的重要方面。金融业信息安全工作正面临比以往更严峻的形势,围绕信息网络空间的斗争日趋尖锐,境内外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呈快速递增趋势,恶意代码和网络攻击呈多样化局面,金融业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难度加大,挑战增多。

一是人民银行的业务指导、监督管理滞后于金融业信息化发展。

与金融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相比,金融业信息安全的指导、监管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内曾有专家明确提出,在金融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信息资产风险监管是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核心理念。”信息资产风险指在信息化中,信息资产的规划、设计、开发、生成、存在、运用、服务、管理、维护、监管以及其他相关过程中产生的信用、市场、操作与业务风险。人民银行在金融信息规划、信息标准、信息安全等诸多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在2008奥运年中发挥了重要、积极的作用。但总体来看,人民银行及其分支行对金融机构信息安全工作的指导和监管,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各金融机构信息安全缺乏指导、缺乏统一的监管目标、缺乏完整的认识,以及缺乏监督管理的依据和标准,从而导致监管措施不到位,监管手段缺失,致使基层行监管缺乏主动性。

二是核心设备和技术依赖于国外,底层技术难以掌握,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我国金融业信息系统和网络中,大量使用国外厂商生产的设备,这些设备使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芯片也大多数是由国外厂商生产。外方不可能提供设备的核心技术和专利,我方很难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后门”、“软件陷阱”、“系统漏洞”、“软件炸弹”等安全漏洞。据调查,一些重要网络系统中使用的信息技术产品,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这些漏洞可能是开发过程中有意预留,也可能是无意疏忽造成的。特殊情况下,特定安全漏洞可能被利用实施人侵,修改或破坏设备程序,或从设备中窃取机密数据和信息。前一阶段国外炒作的IC卡安全问题以及近年来出现的微软“黑屏事件”,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三是境内外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呈快速递增趋势,新技术的应用使我们面临更大的挑战。

金融业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正成为敌对势力、不法分子进行攻击、破坏和恐怖活动的重点目标。金融业信息系统已经遭受到多次攻击,整体信息安全形势严峻。2009年国防科技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与互联网相连的网络管理中心有95%都遭到过境内外黑客的攻击或侵人,其中银行、金融和证券机构是攻击重点。

2005年6月18日,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信息安全案件在美国爆发,万事达、VISA和美国运通公司的主要服务商的数据处理中心网络被黑客程序侵人,导致4000万个账户信息被黑客截获,使客户资金处于十分危险的状态。

由此可见,基于开放性网络的金融服务对我国金融信息安全工作提出严峻的挑战。

四是数据大集中的同时,也使技术风险相对集中。

伴随着数据大集中的实现,风险也相对集中.一旦数据中心发生灾难,将导致金融业的所有分支机构、营业网点和全部的业务处理停顿,或造成客户重要数据的丢失,其后果不堪设想。

近年来,国内外金融机构因为信息技术系统故障导致大面积、较长时问业务中断的事件时有发生。2006年,日本花旗银行出现交易系统故障,5天内约27.5万笔公用事业缴费遭重复扣划或交易后未作月结记录,造成该行的重大声誉损失。

信息系统潜在的风险已引起金融业的高度重视,如何保障后数据大集中时代金融业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是需要整个金融业深入研究的课题。

五是我国金融业的灾难处理能力有待加强。

据人民银行在2009年对21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灾备中心建设情况的调查显示,仅有3家建立了同城和异地灾备中心,9家建立了同城灾备中心,6家建立了异地灾备中心,尚有3家没有建立灾备中心。返观国外同业.多数国外银行已经做到了分行一级的灾难备份与恢复。这表明,我国金融业灾备中心建设同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此外,国内金融机构的现有灾难备份中心布局不合理,过度集中在北京、上海两地,一旦发生区域性重大灾难,将对我国金融业整体运行状况带来极大危害,并造成过高的重建成本。

二、应对措施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新“三定”方案)规定,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之一是组织制定金融业信息化发展规划,负责金融标准化的组织管理协调工作,指导金融业信息安全工作。

在新形势下如何指导和协调金融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是人民银行尤其是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金融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依靠法律、管理机制、技术保障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加强金融服务指导和行业监管。

应建立跨部门的金融业信息安全协调机制以及重点时期的安保工作机制,强化信息安全手段和队伍建设,加强信息安全检测和准人制度,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立信息资产风险评估体系,提高信息安全水平,保证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指导,尤其是在核心业务系统建设、灾备建设和信息安全方面给予具体指导,帮助中小金融机构借鉴成功经验,规避风险,实现跨越式发展。

各级人民银行,应牵头成立金融业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并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通报制度、报告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一个运转灵活、反应灵敏的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协调机制,随时处置和协调金融机构安全事件,以迅速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降低或消除金融机构网络和主要信息系统因出现重大事件造成的损失。

二是研究建立跨部门的现代化金融业信息安全管理网络。真正实现对金融机构信息安全风险的及时、动态、全面、连续的监管。

在正确评估我国金融网络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组网模式,尽快建立适应我国金融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实际的高速、安全和先进的网络框架,在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网络的兼容性和拓展性,为下一步与各金融业的网络互联做准备。同时促进各家金融机构完善内控机制,保障运行安全。现代金融业高度依赖信息技术,必须充分认识到金融业信息安全对整体业务和金融体系,乃至经济体系的影响,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把信息科技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是人民银行要协调督促金融机构,加强自主创新,加大对国产软硬件采购力度,努力减少和降低一些关键领域的对外技术依赖。

对采购或使用的信息技术和产品,能自主的就要千方百计地推进自主,不能自主的,也须保证其可知可控,也就是说,要对信息技术产品的风险和隐患、漏洞和问题做到“心中有底、手中有招、控制有术”。

对须引进的,实行市场准人制度,并引进权威机构对其产品进行风险、安全、实用等综合性评估。

对各地区一些科技水平还比较低的中小金融机构,要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行业内部的交流合作。针对目前金融业,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的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和运维采用IT外包的形式,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和措施,促进IT外包健康快速发展,约定监管机制,规范服务商的服务标准和流程,使IT外包以服务行为的公司化、强大的配套支持能力、灵活的外包服务方式成为金融机构快速发展的可行之道。

四是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信息安全检查,加强网络安全攻击防范。

由于金融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运营方式,使网络必定要建成一个同Internet和外部线路有较密切关系的结构,各种网络访问上的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金融网络系统面临的攻击有来自内部的,也有来自外部的。攻击的后果将造成信息失密、信息遭篡改、身份遭假冒和伪造等,特别是在网络上运行关键业务时,网络安全问题更是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因此,应通过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制度、定期组织信息安全非现场和现场检查等方式,促进银行做好系统加固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安全产品强化网络安全防范,加强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做好安全日志分析、预警和监测工作,防止植入木马导致信息泄漏和来自内部的安全威胁。

五是增加业务持续动作能力,切实采取措施防范数据处理集中后的技术风险。

巴塞尔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共同论坛2006年8月了《业务连续性高级原则》将业务连续性管理定义为,发生中断事件时,确保某些业务保持运行或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的一整套办法,包括政策、标准和程序。

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实施在组织上的保证至关重要。人民银行应指导金融业参照国外先进经验,专门成立业务连续性管理指导委员会,将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IT部门有关业务连续性的管理职责融于一处统筹管理。

目前,国内银行灾难备份和业务连续性管理主要集中在系统故障、人员操作、机房维护和短时间电力中断等情况。在防范自然灾害、重大疫情和恐怖袭击等方面的应对管理还需加强。一是要强涮“突发”与“应急”。由于灾害事件的不确定性,应急管理与保障工作必须建立在高强度的实战性基础上,使灾难应急管理真正适应“应急”的要求。二是要扩大应急预案本身的覆盖范围。我国金融业灾难备份及业务连续性管理主要集中在IT部门,远远不能适应业务连续性的需要,应当强调业务部门的参与,与IT部门共同构建适应现代金融业发展需要的应急保障体系,确保运营安全。

篇4

企业长期、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与其安全生产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是减少生产伤亡事故。劳动生产条件的改善,有利于调动和提高企业员工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管理,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一、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概述

1.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指的是企业为了实现既定的安全生产目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和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与其生产有关的人、事、物、信息和时间等因素,进行组织、计划、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2.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内容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主要包括:责任制的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安全目标管理的强化;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良好安全文化的建立;安全生产的组织检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实施;安全事故的管理;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等基本内容。

3.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安全第一原则;预防为主原则;人人有责原则;科学管理原则;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专管和群众监督相结合原则;安全具有否决权原则。

4.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

企业的安全生产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企业长期、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提高、企业员工的生产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有良好的安全条件和安全生产管理来支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不仅关系着企业的高效、健康、稳定的发展,同时也关系着企业所在地的经济发展与稳定。企业搞不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将会接连发生重大事故,甚至会引起群死群伤的重特大恶性事故发生,这不仅会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的不安定,甚至会引起某个地区和国家的政治与社会动荡,引起国家之间的纠纷和矛盾。

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问题

1.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着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致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形式大于内容。有些企业的安全部门、安全管理人员和其他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协同合作,致使企业安全部门提出来的安全问题,被企业忙碌的生产所掩盖,无法引起企业相关部门的重视。

2.企业安全投入不足

目前很多企业的生产项目审批制度滞后,没有合理的安全论证和安全评价,埋下了安全隐患。有的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没有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有的甚至为恶劣节省成本,购买一些劣质的劳保用品。有些企业甚至连工伤社会保险都没有参加,致使生产人员患职业病或因事故遭受伤害时,无法获得经济补偿和医疗救助。有些企业生产中设备和工艺较落,同时缺乏一些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及安全设备,较差的安全条件使生产人员无法在生产中得到安全生产保障。

3.企业工人素质低,安全培训不到位

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或在生产旺季,通常会招用一些临时工或派遣工,由于受教育阶段缺乏安全教育和培训,技术和文化素质较低,致使他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同时企业为了节省成本,甚至不做安全培训,让工人直接投入到危险作业和特种作业中,致使企业工人缺乏基本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生产知识,埋下安全隐患。

4.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很多企业在实际的生产中知法犯法,进行违法生产经营,致使安全生产事故接连发生,甚至会出现群死群伤的重大恶性事故。有些企业因其生产效益不错,加上多年没有安全事故发生,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着侥幸心理。由于有些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不足,对企业安全生产不够重视,致使当地企业的生产经营普遍存在安全隐患。

三、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改进措施

1.加强安全生产的目标管理

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管理优势在于使人们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受他人支配的管理,激发人们的活力,用目标来控制和管理自己的行为。所以企业要:完善目标体系,层层制订目标;重视协商,吸收员工参与,避免由上往下强压;注重实效,强调成果,不满足于过程和行为;重视职工的培训和开发,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企业各部门之间相互交流、检查、控制;完善目标的评审制度,进行自上而下的考核。同时要注意缩短目标实现的时间,加强目标的反馈作用,激励和处罚并举。

2.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检查

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具有及时发现并消除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工作环境、人员操作等存在的可能发生事故的隐患,防止事故发生的作用。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对组织者和参与者要求较高,参与者应充分做好准备,熟悉有关的规定和标准,对照检查要求,认真检查。检查的内容要根据外部的环境,单位的内部状况进行制定。检查计划要按分线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制定。认真做好检查结果的处理,给隐患单位发整改指令书,明确整改内容、期限、责任人和整改结果的验收。

3.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建立健全自我约束、安全目标责任、安全目标考核、安全目标管理监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分解,建立职工、各职能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到岗、到人)。在责任制的层面上分析和把握安全生产的存在问题,并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进行严格的检查、考核、重奖重罚(责、权、利联系)。

4.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以改善员工的安全行为,企业要定期通过讲座或内部安全手册的方式进行对企业的主要经营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员工(新入职人员、换岗人员、重新上岗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了解安全生产的意义和任务,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辩识危险、危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熟悉岗位职责以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劳动纪律等。

四、结论

企业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是实现其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人员要有强烈的安全管理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还要学会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改善劳动生产条件,以减少生产伤亡事故,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进而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5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尤其是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和发展。其中火灾防范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在建筑工程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就显得极为重要,这也是保证建筑安全性的重要措施。因此,本文针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某市的A小区,地下一层,地上16层,建筑高度52米,总建筑面积26000m2,地下一层为一个防火区,室内消防的消火栓系统设置两套水泵,并设计了一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做好消防工作。

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概述

火灾自动报警相关系统能够在发生火灾时自动地或者手动地对建筑中各个位置的人们发出火灾警报,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分别为:警报触发器;报警系统;警报装置。

1、警报触发器

警报触发器是火警自动报警系统中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它能够探测到火灾中存在的烟雾和温度以及辐射等危险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再将所收集的信息第一时间传送给火灾报警系统。

2、火灾报警系统

火灾报警系统是整个火警自动报警系统的核心部分,能够接受警报触发器所收集的活在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判断,发出危险警报。火灾报警系统在整个火灾自动报警相关系统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不仅要对警报触发器进行监视,同时还要对活在警报装置继续控制,是连接警报收集和警报发出的关键部分,一般由显示器和报警器以及广播装置所组成【1】。

3、火灾警报装置

火灾警报装置主要是将火灾警报进行反馈,并在建筑之中发出火灾警报,一般是通过声响以及光照两种形式对人们进行警报通知,从而达到疏散人群和辅助灭火的目的。

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及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要求为:一是应设有自动和手动两种触发装置;二是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容量要比每一总线回路所连的火灾探测器和控制模块、信号模块的地址编码总数至少多出10%。

1、区域报警系统的设计

区域报警系统由通用型报警控制器或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火灾警报装置等组成,系统中也可设置一些功能简单的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其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区域报警系统一般用于二级保护对象,也可独立用于小型建筑【2】。

2、集中报警系统的设计

集中报警系统由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探测器和必要的消防控制设备等组成,是具备一定网络功能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中应设置一台集中火灾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和2台及2台以上的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区域显示器)。集中报警系统的典型结构如图2所示,其一般用于一级和二级保护对象。

3、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的设计

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由消防联动控制台、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和图文显示器等设备组成。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的典型结构如图3所示,其一般用于特级和一级保护对象(规模大,需要集中管理的群体建筑及超高层建筑),为智能型建筑中消防系统的主要类型。

3.1 报警装置的设计

报警触发装置有温度探测器和烟雾探测器以及光度探测器这三种,由于在火灾出发阶段,室内温度并不高,同时火焰所产生的光度也不强,因此温度探测器以及光度探测器无法及时地对火灾做出判断,而烟雾探测器则可以对火灾中的少量烟雾进行探测,因此人们在对触发装置进行选择时,应该将烟雾探测器作为主要出发装置。

在对火灾报警装置进行选择时,首先应该确定装置中带有全面且详细的活在数据显示器,同时选择24伏直流电作为电源供电。另外,人们还应该在火灾报警装置之中加入消防控制器以及广播设备,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对火灾情势进行控制并发出警报。火灾警报装置则应该包括声光报警装置以及广播设备和手动警报三类,使管理人员能够通过声光报警装置在建筑之中进行全面明确地警报,并通过广播设备对人群进行控制以及指挥,而手动警报装置可以使人们在普通办公以及生活场所中快速启动警报装置,从而在第一时间做出火灾预警反应。

3.2 火警报警电话的设计

火警报警电话应该安装于人员流动较大的房间以及火警报警系统管理室之中,在对楼层中的管理室进行选择时,应该尽量选择工作人员长值班的房室来对报警电话进行安装。报警电话的安装位置应该与报警按钮相接近,从而使工作人员在发现火灾情况时,能够在找到火警按钮并启动报警装置之后,及时对各楼层之中的火警系统管理人员发出火灾通知,从而更快速地与建筑中的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另外,建筑之中的火警报警电话应该具有专门的电话路线,并同普通电话进行区分,确保霍金报警电话自身工作运行不受其他电话线路影响。

3.3 灭火水源系统的设计

建筑中的水源系统是人们进行灭火操作时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源储存位置应该设置于火警灭火装置附近,确保发生火灾时火警灭火装置能够以最快速度将水传输与火灾发生场所,从而完成灭火。同时,灭火水源系统应该与火警报警系统相连接,这样可以是人们通过火警报警系统对建筑中储存的水量进行准确了解。

4、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现代火灾报警控制器除具有自动报警功能外,几乎都具有一定的联动减灾和灭火控制功能。消防控制系统为了强化灭火与减灾控制功能采用专用的联动控制器,通过RS-485接口与集中报警控制器和各类手动控制盘连接。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由火灾报警控制、自动灭火控制、室内消火栓控制、防烟和排烟机空调通风控制、常开防火门和火卷帘门控制、梯回降控制、火灾应急广播控制、火灾警报装置控制、火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的控制组成。在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中对消防联动控制的内容、功能和方式也有明确的规定。消防控制设备应根据建筑的形式、工程规模、管理体制及功能要求,合理确定其控制方式,主要有集中控制和分散与集中控制相结合的形式。

火灾报警后,消防控制室应能根据火灾情况控制相关楼层的正压送风阀及排烟阀、电动防火阀,并启动相应的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排烟阀至280℃熔断关闭,阀和风机的动作信号要反馈至消防控制室。消火栓泵、自动喷洒泵、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既可通过现场模块进行自动控制也可在联动控制台通过硬线手动控制,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4.1 消火栓泵的控制:一般情况下压力开关增压泵实施自动控制,从而维持管网压力,如果管网压力太低,就直接启动主泵。在完成消火栓按钮动作之后,就直接启动消火栓泵,消防控制室可以显示报警部位并对其反馈信号进行接收。消防控制室通过对模块编程的控制,自动启动消火栓泵,并对其反馈信号进行接收。消防控制室联动控制台上,可对消火栓泵实施硬线手动控制,并对其反馈信号进行接收。消防控制室可以显示消火栓泵电源状况,消防泵房可选择手动来启动消火栓泵。

4.2 专用排烟风机的控制:火灾发生时,消防控制室可以按照火灾的具体情况启动相关层的排烟阀,并要连锁启动相应的排烟风机;如果火灾温度达到280℃时,排烟阀熔丝就会熔断,排烟阀也会关闭,排烟风机吸入口处的280℃防火阀关闭后,也要联锁停止相应的排烟风机。

4.3 排风兼排烟风机的控制:通常情况,排风兼排烟风机主要是作为通风换气的设备来使用的,火灾发生时就被当做排烟风机来使用。火灾发生时,消防控制室来对火灾进行控制,消防控制室具有控制的优先权,它的控制方式和专用排烟风机控制方式是相同的【3】。

4.4 对常开防火门的控制:当门的任意一侧的火灾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后,防火门就会自动关闭,防火门关闭的信号也会送到消防控制室。加强防火卷帘的控制主要做到:在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两侧需要设置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组和警报装置,两侧需要设置手动控制按钮,两侧感烟探测器工作后,疏散通道上的卷帘下降到离地面1.8m处;感温探测器完成后,将卷帘下降到底,感烟、感温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及防火卷帘的关闭信号应送至消防控制室。

结束语

综上所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现代建筑物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居民生活安全的重要措施,在建筑工程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应用,为建筑以及居民的人身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具体的工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加强安全保障措施,为建筑的长久使用以及安全性奠定基础,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巫远雄.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调试及维护管理[J]. 技术与市场,2013,02:21+23.

篇6

珠江钢铁目前已与北京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江苏大学、重庆大学、钢铁研究总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等国内知名院所保持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并且每年都投入300万元以上的资金用于相应的合作课题。以解决公司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共同研究一些相关领域共同关心的科技问题。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钢铁研究总院、广钢集团CSP研究所共同开发的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Nb、V、Ti微合金化技术,在微合金化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薄板坯连铸连轧微合金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获2006年冶金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薄板坯连铸连轧微合金化技术研究及低成本高性能微合金钢的开发”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Ti微合金化高强及超高强耐候钢强化机理、控制技术及引用”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两年来,珠江钢铁不仅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励5项、获得经济效益逾2亿元:同时在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了以产学研带动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产学研带动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珠江钢铁自身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自成立以来珠江钢铁秉承“创造价值。成就你我”的价值理念,把人才视作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在以产学研为重要载体的依托下,铸就了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了一支精诚团结、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技术管理团队。形成了珠江钢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推行促进创新团队快速成长的员工成长计划

员工成长计划又被公司称之为“阳光通道”计划,是公司为致力于管理、技术、操作创新并取得创新成果的员工专门开辟的一条成长“阳光通道”,以引导创新人才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成长。此项计划以及之后提到的创新激励计划作为公司“价值创造”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身就是珠江钢铁与中山大学共同合作的成果。

“阳光通道”员工成长计划作为员工成长的具体执行方案,以“搭高梯子、建宽舞台、引入竞争、奖励卓越,储备、稳定、开发公司需要的战略性人力资源”为基本宗旨,把“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以能力提升为基础,以公平竞争为手段,以员工成长为目的”作为其基本原则。“阳光通道”计划具有较宽的员工覆盖面,依据员工的岗位工作业绩、创新业绩和个人能力的大小。设立了操作、管理和技术三个系列。分别设有勇士、明星、银星、金星和首席五个职务。公司成立了专门的人才评价委员会负责“阳光通道”职务的评定工作。每两年举行一次评定会。

这一计划结合公司的薪酬计划,获得相应职务的员工可以利用薪酬计划设计的宽带薪酬跑道实现工资的跨越式增长,达到首席级别的员工其待遇可以超越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向高层管理人员靠齐。这一计划结合了职业生涯设计的思想,为员工在管理、技术等岗位实现成长提供了制度平台,有效地避免了“官本位”思想的滋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励员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最能创造价值的岗位。

新的员工成长通道方案于2005年颁布并于2006年开展了第一届计划的评聘工作,共有40名优秀员工受聘珠江钢铁第一届“阳光通道”计划专业职务,受到了广大员工的好评,员工满意度和参与各个项目研发的积极性较之前有大幅度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大幅增强,业绩得到持续提升。第一届计划执行以来,各受聘员工奋发图强,进取创新。共进行师带徒39人次。开展培训工作60人次,47篇,工作建议60条,技术创新46项。

推行激发创新活力的创新激励计划

创新激励计划是公司为在生产、技术、管理等各方面进行的能够给公司带来效益的创新活动搭建的创新平台和给予的奖励政策,其设立“鼎新”、“博才”、“维思”、“锐智”和“奇才”五项奖项。分别奖励公司每年度不同层次组织和个人自主研发或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的技术和管理创新项目。创新激励计划在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管理与科技体系化和规范化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能极大地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和研发实力,对于培养公司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

公司每年定期举行的“两栖人才”项目成果会、科技与管理论坛和“五小-金点子”成果会是创新激励计划的重要载体。

“两栖人才计划”是以培养生产与维修、生产与科研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的一项员工成长制度。其运作方式是:员工在完成本岗位工作之余,围绕公司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三个方面由公司出课题或者自己找课题,组建课题组,并通过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通力合作进行研究,公司提供课题经费。最终实现公司通过将其研究成果运用于生产经营实践提升竞争力、获取经济效益,员工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该项目自实行以来实施项目超过200项,并获广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二等奖。

科技管理论坛和“五小一金点子”项目是员工针对当前公司生产经营的现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管理、技术、工艺、设备等相关问题调查和研究。并撰写论文进行评选的一项重要的智慧施展平台。

这些论文中的举措致力于在资源获取能力、资金安全运行和实现经营目标三大环节为公司求得突破,并在高成本运行中寻求公司整体发展的新道路和新对策。通过此举。吸引了公司最广泛的员工积极投身于岗位创新、技术创新等创新活动中去。成为了公司开展更高层次技术创新项目的基础。两个项目至今

已开展了7届,提交了论文数百篇,实施项目逾百项。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培养了大批创新型企业人才。

通过上述人才机制的建立,根据公司计划财务部评估,近两年的成果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超过5000万元,同时深化了产学研模式在公司中的运作,促进了公司和各大院所各项科研成果的快速生成。又使得公司一大批创新型人才队伍在良好的土壤中不断壮大成长。获得了成果和人才的“双丰收”。目前,珠江钢铁员工总数659人,大专以上学历363人。比例高达55%。其中,博士9人,硕士30人,广州市优秀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4人。中国冶金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广钢集团优秀专家4人。

对产学研带动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

在产学研的带动下,珠江钢铁通过“阳光通道”计划、“两栖人才”计划、科技管理论坛等有效形式,激发了员工科研创新的潜力。为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提供了充分的土壤。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珠江钢铁也不忘对此进行思考,总结一些重要的经验和教训。

以人才培养为基础

以产学研带动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改革。同时也是企业培养应用型合格人才的一项重要渠道。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已经强调多年,但现实状况却是不尽人意。为数不少地停留在口头上与书面上,对于高校培养高素质学生以及企业培养合格人才都是未达其效。珠江钢铁在执行产学研政策以来,一方面创新管理和技术,一方面把培养人才当作重中之重。如此才能保证产学研合作模式长盛不衰。而且,珠江钢铁产学研带动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光包含一批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领军人物,同时也在塑造管理和操作岗位上的卓越人才。

以创造效益为目标

产学研合作带动人才培养。在培养了人才的基础上必须以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目标,这符合珠江钢铁“创造价值、成就你我”的理念,更是整个产学研模式本身的最终目标。我国的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了大量的科技资源,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未能有效对接;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珠江钢铁自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以来,虽然取得了骄人成绩,但精力毕竟有限,未能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产学研三方必须精诚团结、通力合作。进行市场化创新。及时转化科研成果,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打开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并在此过程中识人育才。

以谋求共赢为导向

对于在产学研合作下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三方,都应该具备足够的积极性,把谋求三方的共赢作为其导向。一方面,企业通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利用其科研、教育、人才等优势,解决企业科研和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凝聚和培养优秀人才,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使自身在服务中发展,在贡献中提高。有了三方合作的平台,实施真正的产学研合作体系,确立长远合作机制,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目标,方能将产学研带动下的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建立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篇7

一家企业要想正常的运作,其稳定的经营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上能够做到有序进行,那么这家企业才能够长治久安的正常发展。在现代信息化的社会中,企业内部和外部进行充分的信息管理和交流,才能够让企业内部和外部融会贯通,形成一种有计划、有调控的控制方案。而在这个控制方案中,信息是占主导地位的,整个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加工、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共享以及信息的利用,这一切,都是在信息化的状态下完成的。而信息价值大小与否,则完全的取决于决策者的管理能力。一家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利用与否,将直接地影响到企业下一步的发展计划。因此,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不依靠信息进行运作,一个企业是没有办法发展的。企业的发展不单单是靠出色的经营策略,还依靠着与世界范围的联系,而这也是全球信息化的最终目的。因此,企业要想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发展,就需要在管理理念上不断地创新,只有放弃旧的管理模式,寻求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企业才能够不断地发展。

2.管理创新的定义

在现代信息化建设模式下,企业的管理创新主要是来源于管理的基本概念。所谓的管理,也就是一个企业或是一个组织,为了适应外部客观条件的发展以及内部文化、人员的变动,对企业或是组织的内部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及合理的利用,以达到所设想的目标的一个动态性的过程。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永远都是面对着无限的需求与有限的资源,并在这一环节中产生无数的矛盾。而为了能够合理的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无限的需求配置,就需要对其进行管理。以社会经济环境为主要的内容和目标,适应在不断变化环境中的管理创新的职能。

而管理创新的理论最初是来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在其提出的《经济发展理论》,其认为,在信息化的社会中为了能够实现生产要素与生产体检的组合,企业管理创新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情况:⑴当企业生产出一种新的产品情况时;⑵当企业采用一种新的方法生产出一种新的产品情况时;⑶当企业利用新技术开发除了一个新市场情况时;⑷当企业控制原材料与配件,并且发掘除了一种新的供应来源情况时;⑸当企业创新或是打破了一种垄断地位的情况时。在这几种情况下,就可以称为企业的管理创新。

3.管理创新的主体

一家企业要想在信息化建设模式中进行管理理念的创新,单单只依靠空想是不可能实现了,一家企业的主体就是管理创新的主体。而一家企业的管理主体主要包括企业的决策者、企业的管理者以及企业的众多员工。⑴企业的决策者在现代的信息社会中,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决策方法,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信息快速的交换和发展着,企业的决策者只有拥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在信息化越演越烈的现今,让企业以创新为名,在竞争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⑵企业的管理者是企业的决策者的执行者,也是辅助者。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在自己所管辖的职责范围内,对所管理的事物、人员、资源进行管理,而在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的思维必须要灵活,对于一些突发事故要有绝对的处理意识,而这些灵活的思维则是创新的主要动力。因此,在信息化企业中,从事管理层面的人员,是能够成为管理创新的主体部分;⑶企业的员工,其是整个企业运作的主要动力,他们是一家信息化企业的基础。企业员工是属于操作和服从层面的人员,虽然这些工作单一,但是在做起来确实需要十分细致入微,而在这个善于观察的氛围内,企业的员工能够在操作中得到创新。

4.信息化模式下企业管理理念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管理创新的理念,结合现阶段信息化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可以很明确地了解到我国信息化中在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只有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进而让在信息化建设模式下,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竞争力,不断地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之后,企业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运行下发展的,因此在管理上,有着我国独特特色的管理观念。当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信息化社会对我国企业的影响更是日趋强烈,因此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也慢慢地浮现了出来。

4.1自主意识薄弱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知识经济体系不断地对我国企业进行冲击。而这个时候,我国许多企业经营者就暴露出了其思想严重滞后的问题,其对于企业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创新意识、品牌意识以及对于商品的保护意识完全都没有苏醒,在这些方面的保护意识显得尤其的薄弱。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很多思想还未进步的企业这无法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冲击,从而导致企业跟不上市场的潮流,最终在信息化社会市场的洪流中被淹没。而这些都是跟管理创新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决策者、管理者以及企业的员工自主意识薄弱,无法保护自我的权益,也无法进行自主创新,使得企业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在2005年,我国企业中具有自主管理创新意识的企业决策者只有不到一半的人,也就是48%,并且在各项创新中,对于创新困难的企业决策者就占了42.9%,从上述数据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企业的发展是与企业的决策者有着直接的关联的,企业的领导者没有形成现代信息化企业的管理创新意识,也就无法对企业的效益做出更大的贡献。

4.2经营理念模糊

企业决策者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盈利,而在狂热地追求利润的同时,很多企业并没有制定出一个良好的经营管理理念,更多的是看中眼前的利益,从而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中的各项部门都有着其存在的理由,企业的管理者在现代的经济信息化社会中,要学会利用和学会管理企业的经营,拥有足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让企业长治久安。但是现阶段很多企业的管理活动中都只是局限在一个非常狭小的范围内,对于企业的经营理念都是处在一个非常模糊的状态。就以企业的财务会计为例,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中的信息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企业的当前现状以及发展前景,但是很多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并没有太大的重视,从而错失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谋划。使得企业的财务的工作职能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而这就是注重眼前的发展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4.3管理理念定为不当

很多企业在现代信息化的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下风的态势,甚至有些企业会一蹶不振。而造成这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总是惨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对于自身企业的管理创新的忽视,的确,一家企业要发展,需要靠强硬的技术实力、流动的资本实力以及人脉关系,而这些信息都是属于外部条件的,而对于企业的内部条件,很多企业却很少会去涉及。就比如说对于企业自身的管理创新、人力资本以及信息化网络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创新的忽视,这些现象都是造成企业在现代信息化企业中发展不畅的主要原因。

5.信息化模式下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对策

在上文了解到了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中,很多企业的发展现状,而根据这些发展现状,很明显的就看出当前信息化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针对于在现今信息话建设模式下的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下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简要的管理理念的创新对策。

5.1提升信息资源与管理的地位

在上文了解到,很对企业的决策者首先就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不单单是对自身企业的定位,还有就是对企业中各类物质资源管理的定位都存在着不科学的现象。也就是说,在现今,很多企业在管理上,只针对于对企业内部的物质资源的配置,而对于知识和信息化的配置,则是忽略太多,因此,首先企业就必须要对整体的信息资源的配置进行开发和管理。因为在当前的信息化建设的模式下,知识和信息就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因素,企业只有加大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才能够使企业在本质上处于领先的地位,才能够拥有日后竞争的优势。而这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求企业将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地位向上提升,提升到可以作为战略思考的地位上来。而解决的办法在国外一些国家已经有了答案,很多国外的公司都将管理信息的信息主管置于高层管理的位置,而何谓信息主管。在公司中的信息主管主要是对企业中大小部门的信息进行管理,以信息为武器,帮助整个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能够占得先机。从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两方面,对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性的支持。而这也就是将信息资源与人员管理进行同步的提高,因为如果单有信息资源,而没有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和创新,信息也无用武之地。

5.2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在我国的很多企业的决策者因为长久在计划经济体制的状态下,使得思想有些顽固和守旧,很多企业的员工对于企业的决策者也是唯命是从,有着领导可以决定一切的想法。其实该种想法是绝对错误的,一家企业没有领导者是固然不行的,而一家企业的员工无法为决策者出谋划策,光靠决策者一人进行运作,这家企业也无法长久的生存下去,因为一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以人为本,匠人的潜力全部地发挥出来,让企业和员工融为一体,能够双方共同发展。虽然该种思想并非是在信息化时代中才产生的,但是因为人是可以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升华,对于信息的吸收能力远远的大于机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是占有主导地位的。人是万千生物中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物,人的自主性、个性以及对于自我的认知,都是在企业中发光发亮的亮点。因此,企业当今的信息化时代的管理中,必须要以人为本,让以人为本成为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让人所持有的庞大信息量和灵活性与对物质的管理基础进行结合,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中,使其所拥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理想和行为规范都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决策者更是需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超越自我,这样才能够让企业随时保持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5.3信息化企业的知识管理

在当前的知识信息化管理的社会中,信息是在瞬息万变的全球经济中永远占主导地位的能力。在一家企业中,为了能够随时保持信息的交流,就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使得信息在每一位员工之间贯通,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资产。信息是死的,也是活的。信息在现代化企业内部中每一位员工。每一个部门之间运转,能够利用知识与人们之间的交流,使其不断的创造出具有创新价值的企业产品和企业服务,从而达到提高整个企业组织管理的目的。当今社会中的企业是在信息化建设模式中的信息化企业,针对于企业对于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就必须加强企业的知识的管理。在上文了解到,在当前信息化建设模式中,一些国外的企业在高层中都设立了信息主管,信息主管可以灵活的利用信息资源,帮助企业出谋划策,从而达到让企业不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目的。而知识管理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也越来越受到广大企业的认可,就以摩托罗拉公司公司为例。摩托罗拉公司被许多员工评价为最有人情味的公司,其不单单是指其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还因为该公司利用了知识管理体系,并在企业中设立了知识主管。利用现代化的知识,招揽人才,在现代信息化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利用科学技术水平,帮助企业管理,在原先的管理理念中不断地创新。将具有邮寄的、扁平的符合人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组织模式进行组合,从而达到利用知识管理来帮助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

6.案例分析――以碧生源企业为例

为了能够更为直观地对当前在信息化建设模式下的企业管理理念创新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将以碧生源企业为例。碧生源企业是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利用信息化建设,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首先在管理模式上,碧生源企业利用信息化改变了整个企业的观念创新,使得碧生源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造,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碧生源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职称,实现了其向高效的新型企业管理模式迈进的一个趋势。其具体措施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整个企业的人员进行培训,将信息化的思维和科学管理的方法关注在每一位员工的脑海中,让员工能够以科学的信息化的方式进行工作,合理的优化和配置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资源,让企业能够在信息化的建设模式中,更加规范化、系统化以及科学化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让每一位员工在当前信息化的建设模式下,利用与企业目标相关的知识,为企业,为自己不断地努力和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是信息化建设模式下,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的一些理论进行了解和分析,了解到我国一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模式下的弊端和漏洞,并针对于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力求其在信息化社会中能够不断发展创新,在社会竞争的环境下,不至于被市场的洪流给淹没。并以碧生源企业为例,对其管理创新理念进行了简要的了解和分析,旨在能够给予相关工作者一丝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