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1

1、树立“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的教育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2、优化课堂结构,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构建起“分组学习,小组竞赛”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切实落实“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新课程改革。

二、课堂教学改革具体内容

(一)小组建设

1、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成立学习小组:

(1)成立学习小组,以月考和期末成绩为依据,将学生平均分成N小组,每组六人,按组排序,按序排座。每组设小组长一名,副组长一名。

(2)、明确小组长职责:不但要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更要协助老师落实小组学习任务,起到组织和监督的作用。

(3)、组内科学建设: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每个成员都给分配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方法一:将小组分为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方法二:依据学科将小组成员分为不同的学科组长,在上某学科时,班级学科班长做好发言记录。小组的学科组长也要组织、记录等,组长监督并协调。小组学科组长将记录结果上报学科班长,学科班长核实记录情况,并上报当天班级值日班长,做好统计。方法还有很多,结合实践,灵活运用。我们鼓励组员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补充修改自己的看法。可采用计分的形式,调动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个人在活动中做到:会自主学习、会倾听、会表达、会讨论、会组织。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让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他个人对小组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4)、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组间、组内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竞争活动,实行不同等级的计分制。

(5)、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日记,每日填写。加强学习小组的考核评价,实行组间量化管理办法。

(6)、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机制。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7)、班内每天设一位值日班长(由学生轮流担当),负责统计班内当天的课堂情况及评价情况。每周设一位值周班长(由各班干部担当),负责统计班内一周的课堂情况及评价情况。

2、学科学习科研小组:

(1)、成立学科学习科研小组,成员由科任老师、学科班长、各组的学科组长。

(2)、每周召开一次科研小组研讨会,学科班长组织,任课教师参加,反馈同学们在近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商讨达成解决办法。

(3)、在课堂上帮助B层、C层同学解决疑难问题,主动展示、点评、质疑和拓展。

(4)、在课下检查各小组笔记本的整理、典型题目本的整理,组长负责协调每天各科的作业量。

(二)

学案导学

1、教师备课变“教案”为“学案”

教师站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编写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学案设计要符合学生自学的认知规律和课堂教学规律,教师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加工教材,科学补充教材。为学生设计课堂自主学习的方案,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增强了备课的实用性。关于学案设计的格式,可参考其他学案执行。

2、教学方式体现教师主导

学案式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体现的是教师的导和帮,学生的学是主旋律,教师的帮是画龙点睛,学生的“学”与老师“帮”协调互补,学习过程规范有序而有实效。

3、学习方式体现学生自主地位

学案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用学案教学,学生是在老师的组织下,依据学案的设计编排,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地进行自主的学习。

(三)逐步完善“问题导学型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型课堂”的教学流程包括明晰目标、学案导航、释疑解难、点拨提高、当堂训练、反思提高六个环节。

明晰目标是教师每节课必须首先出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和方法。

学案导航就是教师将“知识”设计成几个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编写成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阅读教材的重难点,从而使学生理解本课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对本模块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初步构建起知识体系。

释疑解难是对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学习内容最大限度的在小组内得到解决,记录员作好记录,以备展示,并找出本组未解决的问题。

点拨提升是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让中差生尤其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展示,学生找错误,或比较自己做法,自由更正,各抒己见。在展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所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形成结论。

当堂训练是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每一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检测中查找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错误。当堂训练要重在打好基础,让学生通过紧张的口头或书面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向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深化。

反思提高是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找出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并解决这些困惑与问题。锻炼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学会在反思中成长。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步骤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2月10日——2012年2月26日)

1、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2、组织教师学习“问题导学型课堂”教学模式,各教研组开展学习心得交流会。

3、制定出《抱龙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12年2月27日—2012年3月18日)

1、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体备课,编写学案,逐步完善我校的“问题导学型课堂”教学模式。

2、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深入课堂听课、评课,针对教改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指导、组织教师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和探索活动。全体老师相互听课,取长补短。

3、实行课堂反思制度,任课教师每堂课后要有短小的课后反思和教学心得体会,总结教改成败,纠错扬优,使教改走得更快、更好。

4、建立学生成长日记,记录学生每一天的自学情况。各班安排专人检查。

5、收集整理好各项过程资料,整理好各项档案。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3月19日—7月)

1、全面实施“问题导学型课堂教学”模式。

2、诚邀教研室领导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指导。

3、大面积提高学生能力及成绩。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1、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

长:刘

副组长:张雪冬、董慷

员:梁海山、芮青城、高震、兰宗国、魏超华

潘之业、杨振峰、申斌、魏华飞、张梅英

2、组织好教师的培训工作,着力抓好教师的校本培训。教师认真参加各年级组织的或积极自发地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指导自己教学活动,树立起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观念,为课堂教学改革奠定理论基础。采取课堂教学观摩、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引导教师解决课改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篇2

(二)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三)配合导学案树立“先学后教,合作高效、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观念。

(四)授课中体现精讲多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一堂课学生训练支配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等,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改革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应致力于提升各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全面提高课堂的效益;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学校实际、学科实际的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借鉴五步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达到课堂操作的基本要求。

“五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练习为主线,以探究为主翼,以发展为主题”的理想课堂教学改革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

“五环节”即“导、预、探、练、测”。

导: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个好的导课设计,意味着成功了一半。这里因科目、课型不同,采用复习旧知、迁移类推、谜语、儿歌、讲故事等多种方法,创设情境,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预:预习反馈,找出问题。预习因教学内容不同分课前预习和课内预习两种,但不管是哪一种,教师都要进行预习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教师课内检查预习情况,找出哪些问题学生会,哪些问题学生不会。做到心中有数,为精讲做准备。

探:尝试探究,点拨升华。对找出的疑难问题,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来解答,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对好的做法和困惑之处可以用口头、板书等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集体学习探究。

练:练习展示,巩固新知。教学中要精心设计练习,采用多种形势和方法进行练习,有坡度,有密度,有难度,拓展学生思维向深度发展,做到“放优生、促后进生”,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结合教学内容可选取设计基本练习、对比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实践练习的形式,在小组内展示或部分板书展示来进一步巩固新知。

测:课堂作业,达标测试。把作业权还给学生,师生都减负,要求各年级段不超过10分钟的作业时间。教师批改一般执行一、二年级当堂批改,三、四、五年级当堂做完。

三、操作流程

(一)连片教研促集体备课:

每两周乡镇小片区内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每个备课组成员带着自己的先周备课参加片区内组织的集体备课,同级部同学科的老师根据自己备课的体会谈对该课的理解,观点,设计思路和方法等。特别是重难点如何突破,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掌握到什么程度,老师要作充分、全面的估计。备课组成员之间互评教案的成功与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预设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改思路。同时确定好授课人员。

(二)每月进行一次全镇的集体备课、上课、评课。备课组成员由一人执教公开课(同一备课组成员之间进行磨课),其他人听课,在整个听课过程中,看老师如何突破重难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度及对授课内容掌握的程度,集体备课的内容在课堂上是否得以体现。课后授课教师先谈课堂的得与失,提出改进的思路。然后小组成员评课,针对课堂的方方面面表达真实的想法,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建议,思考自己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其目的一是集体备课中注意的问题是否避免,重难点的突破方式运用是否到位,是否关注了学生?二是从听课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在上课时,哪些是成功的地方,我要与人共享;哪些是失败的地方,我该如何改进。在这种“讨论—上课—反思评价”中,给老师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观摩、学习机会,达到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指导督促。每次集体备课时间,教研室人员分工到各备课组去指导,听取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参与展示课和评课反思活动,与大家同磨同研。每个片区的活动情况每月总结一次,若遇上大型教研活动,被推出的优质课酌情奖励。全体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主人翁精神,合作研讨,集中群体智慧,扬长避短,教研室要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特长,不断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五、措施保障

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加强学习和研究,大胆实践,全面提高我镇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

(一)各单位要成立由业务校长为组长,教导处成员及语、数、外教研组组长为组员的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学校实施方案,并督促实施。

(二)抓实校本教研,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如:校公开课、推门听课、连片教研、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三)形成“实践、反思、提高”的校本培训模式,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强对教学过程、学习效率的反思研究。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策划活动―实施活动―总结提升”的过程,改变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篇3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三、培训内容

1.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意见。

2.各学科新课程标准。

3.自贡市教育局关于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课程改革效果评价意见。

4.蜀光绿盛实验学校课堂模式改革实施意见。

5.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四、培训目标

学校通过课堂模式改革教师培训工作,帮助教师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时代意义,明确市教育局、学校开展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掌握学校课堂模式改革的整体框架,有效开展课堂模式改革实践与研究,形成学校课堂模式教学特点,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五、培训形式

(一)校本研训

1.开展新课标学习与解读培训

各教研组、备课组充分利用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时间,针对年级、学科教材内容,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解读课标主要和重点变化,把握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方向。各教研组要落实课标学习内容、时间、主讲教师,开展学习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

2.开展课堂模式改革教学研讨活动

教科室、教导处制定课堂模式改革教学研讨展示方案,学校为教研组提供课堂展示平台,开展间周一次全校性课堂模式改革研讨展示课,供全体教师观摩、学习、研讨。各教研组、备课组结合学校课堂模式改革意见,针对本学科实际,组织教师积开展组内加课堂模式改革教学研讨展示,认真开展观课、议课、研讨活动。提高教师课改能力

3.开展学科主题课型构建活动。

各教研组要针对学科主题课型特点,在学校课堂模式构建的整体框架下,积极探索学科主题课型(如拼音教学、阅读教学、口语教学、计算教学、概念教学、实验教学等)的教学方式,形成可操作、高效益、可推广,相对成型的主题课型教学方式,提高教师课程能力。

4.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模式改革心得体会交流活动。

学校利用教师业务学习、假期培训时间,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模式改革心得体会交流,分享课改经验与得失,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专家引领

1.邀请名师、专家到校指导。

学校结合课堂模式改革的实际,适时邀请教学名师、课改专家、教育名家、管理专家等到校为教师开展专题讲座、课改诊断、课程示范等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

2.选送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培训。

学校为教师外出培训提供外出培训机会和保障,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省级教育教学专业培训,开展外出培训教师心得交流、培训汇报展示课、专题讲座、指导教师等活动,实现培训资源共同分享、专业技能共同提升目标。

3.开展名校联姻活动。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共同体活动,开展名校零距离接触活动,让教师与名校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对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方式的快速转变。

(三)队伍建设

1.实施蓝青工程

学校开展绿青椒工作室、青年教师结对、影子培训等蓝青工程工作,通过活动载体,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良好的师德;指导青年教师学习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快速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快速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能。

2.实施名师工程

篇4

以课堂“教与学”的改革为新课程实施的立足点,以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为生长点,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探索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研究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寻求适合于、满足于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教学途径,以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要求。

二、确立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

1、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小组,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2、紧紧围绕《小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开展课堂改革试验。

3、充分发挥本校教师的积极性,通过点面结合的方法,在不同层面上进行实践与研究。

4、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结合学科实际,不唯模式,掌握好“效度”,真正做到实在、有效。

5、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巩固深化所取得的成果。必须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切实向课堂教学改革要质量,要效益,求发展。

三、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过程

“实施方案”的实施分成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年3月~年5月

(1)、成立课堂教学领导小组,指导全校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

(2)、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改革的目的和要求。

(3)、开展领导下课堂听随堂课活动,调研、了解学校课堂教学实际,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意见,为制订方案提供依据。

(4)、制订《镇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由教导处具体负责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日常工作。

(5)、出台《小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并反馈给教师。

(二)、第二阶段:年6月~年7月

(1)组织学校教师召开专题研讨会,学习“学校新课堂教学评价”讨论稿,对“学校新课堂教学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2)组织教师开展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模式的研究,初步制订出学校具有学科特色的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和模式。

(三)、第三阶段:年8月~年12月

(1)、组织教师参与学校新课堂教学改革活动。

(2)、推荐教师参加县级新课堂教学改革大赛活动。

(3)、各教研组在组长组织下,总结交流开展新课堂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以及需改进的方面。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为了突出模式的时代化、科学化、人文化、个性化,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自读识字—合作交流—品读领悟—巩固延伸

1.自读识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利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此环节要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一般在教师指导下课内完成。

2.合作交流:用多种方式交流认识的生字、识字方法、初读课文的收获、产生的疑问,教师检查、纠错、引导。

3.品读领悟:在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读,结合语境领悟词、句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指导有感情朗读。此环节要避免平均用力,以讲代读,要重视体验,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读书的效率。

4.巩固延伸:进行背诵、写字、词句积累、运用等方面的训练,适当进行拓展延伸,提高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品读体验—巩固延伸

1.预习探究:出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充分读书,查阅资料,完成预习要求。此环节在中年级可在教师指导下课内完成,高年级逐步放在课前完成。

2.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预习收获、质疑问难。推荐代表在集体交流时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纠误、引申,落实易混易错及疑点问题,适当归纳小结。

3.品读体验:品读重点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赏读重点句段,丰富内心体验;评读重点句段,揣摩表达方法。此环节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重视课堂生成,适时点拨,反对一问(讲)到底,提倡精讲多读。

4.巩固延伸:根据本文基础知识点设计练习,补充相关阅读材料,进行片断读写练习。此环节要重视积累,读写结合,形成能力。

(三)数学情境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是与《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材》得叙述模式同步的,主要的形式可以这样归纳:创设情境、揭示问题---探究发现、建立模型---理解应用、强化体验---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创设情境、揭示问题:创设情境指上课开始创设一种宽松的、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喜闻乐见得、能够调动学生“情感参与”的课堂环境。揭示课题是创设情景的最终指向,要通过创设情境来生成一个学生需要探究的数学问题。

2、探究发现、建立模型:这一环节要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等活动,揭示出解决问题问题的基本策略,建立基本的数学模型。

3、理解应用、强化体验:这一环节相当于传统教学中的巩固练习,但在目标上又有所不同。传统练习过分强调“滚瓜烂熟”,新课程强调的是充分的“理解和体验”。

4、总结归纳、提升经验:这一环节要对本节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揭示规律,还要对探究发现的过程、方法、经验进行梳理。

这一模式由于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教师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及时地了解课堂的动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结合实际认真开展课改培训工作

我们以培养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重点,以培养教师适应新世纪、新课程、新教法、新学法的能力为出发点,开展面向全体教师,突出骨干教师培养的有效培训。我们举行了校本继续教育整体培训。组织教师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等研究成果,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国内外教育专家的有关的课程教育理论。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后,及时对培训内容依情况选择向全校教师传达或部分推广,同时做好建档工作。

六、课堂教学改革结硕果

按照《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方案》,我校广大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新课堂教学方法、策略与模式。在各个层面展示和汇报了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今年上半年进修学校举办的社会学科课堂教学大赛,我校教师张黎明参赛,该教师应用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贯彻新课程课堂改革基本理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获得一等奖。在数学学科教学大赛中我校董建平获得二等奖。下半年,在全县语文教学大赛中,我校陈冬梅老师获得第八名的好成绩。

七、存在问题

1、新教材老上法。有的教师无法把握新教材的设计意图,教学中注重落实知识目标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穿新鞋走老路”的课堂教学现象还存在。

篇5

针对三级课程在落实中遇到的困惑,课程管理办公室出台了《怀柔区三级课程管理办法》,将工作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一是指导学校处理好三级课程的关系,督促学校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二是引导校长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立足学校优势资源研发学校课程,作为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三是激励教师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寻求自主发展,立足课堂改革教学方式,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与此同时,课程管理办公室按照怀柔区课程开发规划对本区地方课程进行统一管理,组织力量编写《怀柔地理》、《怀柔历史》、《怀柔生物》、《怀柔经济》、《美丽的怀柔》等地方教材,目前已有四册通过北京市地方教材初审,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怀柔汤河流域人文历史与经济、九渡河人文与地理、怀柔旅游、怀柔影视等内容纳入其中,起到了引导学生爱家乡的作用。

在学校课程的落实方面,倡导以讲义方式呈现学习内容,以选修方式满足学生兴趣,以选择方式体现因材施教,没有考试要求,只是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补充和完善。这样做的效果是学习内容多样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选择多样化,引导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激励学生摆脱学习的盲目性,更加自主地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选择能力。

聚焦课堂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学校校长如何提升课程教学改革的领导力?这是课程改革实施后不断研究探索的重大课题。众所周知,课程改革关乎学校的育人质量,课程实施的载体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学生学校生活的质量。从这个角度看,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取决于校长的课程改革意识、课程改革的领导力,其领导力最终体现在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真正为教师所理解并转化为教学行为。

为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区教委实行扁平化管理,按照教委主任、主管主任、责任科室、学校校长的纵向结构,建立课程改革的直接垂直领导关系,强化各级管理者的课改领导力和执行力。区教委先后制定《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计划》、《3-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地方课程开发建设规划》、《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方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课程安排指导意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监控与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等系列文件统一思想认识。这些文件中明确了校长领导力的内涵:一是课改先进理念的领导,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二是三维课程改革目标的落实,强化课程实施的育人功能;三是三级课程的有效管理,按照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比例结构完善课程内容;四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立足课堂寻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五是以学定教、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体现,面对有差异的学生探索有效教学;六是课堂教学和教育质量的监控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在课程实施中,我区逐步形成了多个部门服务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局面。区教科研中心中小学教研室配合行政部门负责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工作;教科所组建评价工作小组,制定学科教学的监控、测量、评价工作方案;进修学校办公室承担教师课程理念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电教馆深入学校与教师一起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推动了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了校长教师的不断反思、自主发展。

营造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

如何建立课程教学改革有效机制,促进教师和学生一起发展?我们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是学科教学指导机制。主要由区教科研中心中小学教研室承担,其任务是对各学校、各学科课程改革进行教学指导、质量监控、教师培训、课堂教学问题分析、信息沟通与交流。具体包括“课程标准”的解读与辅导,新课程学科实施方案的制定,课堂教学视导与情况汇总反馈,教师教学反思、教学质量评估。

二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主要由教科研中心、教科所科研人员承担。依据北京市课程改革质量监控标准,每月对区内各校进行全方位监控,了解学校干部、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对课改的反映,了解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发现典型经验与问题。

篇6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有关“减负增效”工作的文件精神,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有关规定为准绳,按照教育局的相关文件要求,以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突破口,以精致化管理为抓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以强化德育、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深入探索增效的策略、方法和途径,逐步建立和完善减负增效的长效机制,推进学校科学内涵发展,稳步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二、具体实施

(一)强化责任,成立“减负增效”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刘成龙(校长)

副组长:车建忠(教导主任)

成 员:全体教师

(二)广泛宣传,正确认识“减负增效”辩证关系.

1.召开教师会议,组织学习“减负”工作的有关文件,领会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减负增效”的深远意义;利用教师业

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开展“一堂好课的标准”、“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减负增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等专题研讨,辩证认识减负增效工作.

2.利用家长会、家访、发放传单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学生宣讲素质教育观、全面发展观,搞好减负的宣传工作,取得家长和社会的理解、支持和监督,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减负工作.

(三)落实“减负”,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相关要求. 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县有关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政策和工作要求,认真执行相关减负规定,做到有布臵、有落实、有反馈.

1.根据上级“减负增效”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奖惩制度,做到有“法”可依.

2.学校对“减负”工作定期检查,并将结果存入资料档案,并实行奖惩兑现.

3.通过学生代表座谈会、家长会等渠道,听取学生、家长对“减负”工作的建议和要求,结合实际按上级规定不断改进.

(四)“增效”减负,标本兼治创新推进减负工作.

1.构建新的学科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行为.

不断完善语文、数学、英语、副科各学科的常规制度,围绕教学认真细化每一条常规.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各科常规管理制度,学习各科课程标准,明确各科、各年级段的阶段目标,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

2.严格执行作息时间,落实大课间活动.

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小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每天不超过6

小时.午间不得占用学生休息和活动时间集中上课.教导处要严格按照学区统一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按时作息,并科学制定“课程表”和“课外活动安排表”, 并将其公布在学校显眼的位臵上,接受社会、家长监督.每天25分钟的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真正动起来,不断提高活动效率,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

3.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开齐开足各科课程.

在计划课程饱和、学生活动时间严格控制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发展以及学校特色发展的需求,科学设臵学校各类兴趣小组,想方设法保证活动正常开展.

副科也要认真备课,上好每堂课,决不擅自调课,如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调课的必须经教导处同意.学校将组织人员不定期抽查教师上课情况.

4.优化作业设计,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必须给教师一个统一的“减负”标准,特别是家庭作业,原则上要求一、二年级学生不留家庭作业,三、四、五、六年级作业要适当,尽量在1小时内完成,且作业必须经过教师的深思熟虑,作业设计力求形式多样,分层布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实行班主任负责制,负责协调控制语数英等各科作业总量.

5.加强教学质量调研,提升教学质量要加强各学科(包括副科)教学质量的调研工作,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做好各年级各学科的差生跟踪,建立好差生跟踪档案,制订补差方案,努力做好转差工作.同时做好培优工作,使不同的学生都能获

得尽可能大的发展.

6.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上好“常态课”,切不可因教师自身的原因,搞课堂不足课外补.要积极学习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先进教学模式,领会其实质,争取课堂效益最大化,逐步建立“高效课堂”.

(2)学校要建立由校领导组成的 “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小组”,开展随堂听课,了解课堂教学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指导,同时为尝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积累第一手资料,逐步形成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提高全体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3)充分发挥各类教科研骨干在校内外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在不同的范围内做好专题讲座,上好示范课,研究课,通过师徒同上一堂课,开展“同上一堂好课”的研究活动.

7.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的学习,通过品德课、晨会课以及平时的校园生活,让学生熟悉、了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并以此为指导,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校德育工作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认真做好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并及时矫正某些学生的畸形心理,做好档案记录.同时扩大宣传阵地,充分利用黑板报等形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8.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对减负增效的执行力.

(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爱护每一个学生,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应坚持正面教育,肯定成绩和进步,指出缺点和不足,不得讽刺挖苦、粗暴压服,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把“减负增效”工作与禁止教师“有偿家教”结合起来.

(2)要搞好校本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搞课外延伸(补课),确保“减负”不减教学质量.加强教师教学常规的执行意识;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的能力;加强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强大优势,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力.

三、保障措施

1.学校将全面抓好检查考核工作.对减负增效工作的落实情况,学科老师进行全程性的自查,学校教导处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通过学生代表座谈会、家长会等渠道,听取学生、家长对“减负增效”工作的建议和要求,促进各学校的“减负增效”工作有效开展.

3.学校将把“减负增效”工作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期绩效考评工作.

篇7

2.制订并向各乡镇教管中心、区属学校下发了《平川区“互联网+”时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实施方案》。方案明确要求全区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成立研究小组,动员全体教师开展“互联网+”、微课、“翻转课堂”的理论学习。教育局教研室收集并检查各校的实施方案,对大水头、平川二中等12所学校的方案进行了表彰,对内容空洞、操作性不强的学校提出了修改完善建议。

3.以微课制作为切入点,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在“互联网+教育”的研究中,教育局从微课制作入手展开工作。经过教研室教研员、各校优秀教师代表的多次会议讨论,2015年7月11日,在平川区向阳小学召开了“平川区教育局微课制作技术培训会”。会上,吴老师讲了录屏软件、格式化工厂、硕鼠、会声会影等软件的操作方法,展示了他的微课作品。

4.抓好校本培训,全面落实教师微课制作的学习工作。2015年的暑假校本培训,各校都以微课制作为内容。教育局教研室的相关人员还深入各校检查培训活动的开展情况,收集各校校本培训的计划、内容。在王家山小学,观看了教师们的微课作品,为全区微课制作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5.深入各校开展教研工作,解决微课制作中存在的问题。2015年9月下旬到11月上旬,教育局教研室的同志多次下学校展开教研工作。2015年9月22日至28日,教研员深入16所学校、教管中心,召开主管教学副校长、教研室主任、教师代表为主的座谈会,了解微课制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2015年10月13日,在王家山小学召开了《平川区“互联网+”时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推进会上,王家山小学、平川二中、白银九中、水泉教管中心等11名教师展示了他们的微课作品,王家山小学和小学的校长、教研室主任分享了微课制作方面的经验。

6.组织微课大赛、“翻转课堂”教学研讨会,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全区全面推广微课制作的同时,教育局举办了“平川区教师微课大赛”,制订了《平川区教师微课大赛实施方案》和《平川区微课评价标准》。2016年11月25日,在小学召开了“翻转课堂”教学研讨会,由、兴平、育才三所学校的教师上研讨课,全区小学教师代表听课并进行了研讨活动。

二、区教育局在推广微课制作、翻转课堂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部分学校校长、教师没有认识到“互联网+”时代的紧迫感,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观念落后,影响工作的开展。

2.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欠缺,设备陈旧,影响微课工作的开展。微课、翻转课堂都是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如果没有了电脑、网络,那么它就无法进行。现在,城区大部分学校有多媒体教室,教室配有电子白板,教师办公电脑也相对较多。但农村学校的电脑、电子白板就少,甚至没有。还有,城区部分学校的电脑配置太低,无法适应新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篇8

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力军,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让教师具有危机感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紧迫感,促使教师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一年多来,我校语、数、英三大科组的教师都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之中,虽然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但也收获了一定的经验,特别令人欣慰的是,年轻教师正在茁壮成长,教育教学等方面能力及水平显著提高。

1.加强学习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相关理论及课改成功的经验,转变思想观念。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途径,坚定教师进行课改的信心与决心;通过组织教师研讨学习,总结经验,分享课改过程中的成功喜悦;共同探讨遇到的问题,群策群力,寻找解决方案,不断加深教师对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认识。

2.课堂教学改革的落实需要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

只有按实施方案规定的步骤稳步实施,边实施边检测,边检测边分析,边分析边改进,边改进边提高,循序渐进,努力追求实际效果,才能逐步把经验上升为理论,把问题上升为课题。

3.改变备课模式

组织实施集体备课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集思广益,认真讨论,充分发挥同科同级科任教师的集体智慧,依据教材教纲考纲,结合学生实际,精选内容,精选题目,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老带新,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4.坚持听课评课。作为校长

,要深入课堂,掌握课堂教学改革过程的第一手材料。没有调查研究,不深入课堂,就没有发言权。在听课评课时,要注重挖掘教师教学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鼓励教师不断改进方法,帮助教师寻找适合于本班学生实际的有效教学途径,树立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教师打造激情课堂。

篇9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全面实施新课程学生评价办法,构建新课程学生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身心健康、习惯良好、基础扎实、兴趣广泛、特长明显的目标。

2、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和素质的培训,提高对教材的理解运用能力,提升对考试改革的认识和把握,领会新课程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新课程教学能力。

3、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建立课程资源库和校本课程教材体系。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过程管理

1、加强对校本课程实施的管理,重点查学生出勤和教师的教学组织,检查结果作为评价学生、考核班级、教师的依据。

2、对教师教学常规、学生学习常规加强检查督促。教师常规工作,每月检查一次(普查与抽查相结合),有检查有讲评,每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目标管理重要考核内容。学生学习常规每期全校抽查一次,各班普查,检查结果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素质的评价的依据。

3、继续实行校务会值日随堂听课制度,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督促和指导。

(二)落实考核评价

1、全面实施学生评价改革,注重积累学生平时关键表现,使评价结果更客观。

篇10

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市教育局文件《关于印发<开展高效课堂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以及《市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充分认识高效课堂建设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本次活动的指导思想以及实施过程中我们究竟应该做些什么。

二、强化组织建设,倡导全员管理,全面参与,全程监督。

要想全面促进素质教育,须从课堂教学入手。因此,我校建立了一个求真务实的,由校长任组长的高效课堂建设领导小组。采取学校校长统领全局,亲自抓教规教改,并由学校业务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及各科教研组长分包各学科及各年级的教改工作。上至校长,下到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构筑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网络,努力打造高效教学模式。使我校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三、规范教育行为,确保各项工作制度化,力求工作有章可循。

为了激励广大教职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长足发展,通过广泛征求教职工的建议,继续完善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制定了一系列高效课堂建设实施细则与方案等,让教师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由教务处、教科室牵头负责,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与实施方案,及我校校情实际,起草了本校高效课堂建设执行方案,校委会针对此方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研究讨论后定稿,形成了符合我校特点的可行性较强的高效课堂建设执行方案,并在教师大会上通过。

四、加强校本研训活动,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

为了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使他们尽快适应素质教育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品德高尚、有特长、有能力的教师队伍。

1.有针对性的组织校本培训。

一是集体学习解读了高效课堂的相关理论知识,使每位教师充分了解“高效课堂”的内涵,明确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根本目标;二是要求教师通过多种渠道自学他人关于高效课堂建设的相关论文、案例、课例等优秀资源,进一步加深理解,消除畏难情绪,同时为进一步的研讨活动储备理论依据和经验。为此,我校专门邮购了十本关于课堂教学、教师专业技能等方面的专业理论书籍供老师们学习、借鉴。三是积极派出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本学期结合上级教育部门培训要求与学校实际情况,加大了外出培训学习的力度。

2.观察反思教学行为,整体把握研究动态。

如何进行高效课堂建设?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活动中的教师个体,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为此,我校从帮助老师们观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状态方面入手:

一是积极落实并强化我校确立的“教研兴校,科研强校”的观念,教科研活动紧密联系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紧紧围绕“生成课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等课堂教学要求,紧紧围绕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获取的经验,紧紧围绕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等内容进行教科研活动,应揭开教科研的神秘面纱。树立问题即课题,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过程即教科研活动,问题得到解决即教研成果的意识。切实把教科研活动当作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杠杆。

二是组织听推门课,主要由校委会成员组织听,也鼓励其他教师随堂听,听后及时交流看法,帮助教师认识平时被自己忽略的影响教学效率的地方。

三是加强教学常规督查活动,促进教学规范。学校严格执行《市中小学教学管理规定》,注重教学工程规范化管理。一是认真制定学校及处室工作计划,做到计划可行、必行。同时督促教师拟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并监督落实。二是加强平时督查,随时抽查教师的备课及班班通“三统一”的情况,对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质量分析等环节进行检查,每月底全面检查每位教师的备课,次月初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作通报,对违规行为如实记载,通报批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三是在学期末进行常规工作检查,并用检查结果对教师绩效进行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常规管理的落实,让教学井然有序,为提高教学质

量奠定了基础。然后教师自查整改,教务处、教科室再组织复查,复查中若发现问题便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

四是教师自我反思教学行为。在老师们充分了解自身教学行为的基础上,分教研组召开专题研讨会。在每组成员的共识下,三个教研组分别确立了本组高效课堂建设研究主题:语文组——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是建设高校课堂的基础;数学组——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校课堂建设的第一步;综合组——落实学法指导,打造高效课堂。

五是开展“课堂教学比武”等常规教研活动。一是组织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比武”活动。二是参与“四优”评选活动。在老师们明确了研究方向,便以教研组为单位,再一次讨论并拟定教研组的具体实施计划,确定更细的研究目标,围绕本组的研究主题开展人人认真上好一节研讨课活动。在4月、5月两个月内上完研讨课,各教研组就活动的开展进行了总结反思。

六是认真组织了联片教研与校际教研活动的开展。一是为支教学校送课活动。二是积极组织教师参与网上教研活动。三是与辖区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联片教研活动。让老师们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提高了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

七是通过看名家教学光盘,提高广大教师的授课艺术,进行课件制作培训和微机操作培训,使广大中青年教师能熟练掌握课件制作技术并利用多媒体上课,高效课堂的雏形已基本形成。

五、以学习小组建设和导学案编写为抓手,切实进行高效课堂建设扎实有序开展。

1、积极抓好班级学习小组建设工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就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以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问题。我校要求教师在进行小组建设时做到: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性别、家庭情况、学科学习状况等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使各组之间达到相对平衡。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四是分组后做好组员分工与职责培训工作。

篇11

1.进一步加强学校过程管理,细化教学常规,提升教学质量。学年内开展四到六次教学视导活动,通过视导、蹲点、跟踪听课、互学互查等形式,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指导学校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

2.认真落实《区中小学教师备课工作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坚持备课笔记的检查与推门听课相结合、与教学检查评估相结合,杜绝备课敷衍了事。

3.推进实施“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帮助教师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民主合作的教学观和优质高效的效益观,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体系,科学、准确的把握课堂教学重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增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校本教研的本质要求,开展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现实问题的生成性课题研究,重点加强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研究,将校本教研重心下移,不断总结反思,提高全体教师的实践与研究水平,提高教育质量。

5.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十百千万”计划,组织骨干教师开展讲学指导活动,组织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进行结对拜师活动。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做好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转岗培训和跟踪指导工作,努力提升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水平。

6.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和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加强心理健康辅导,继续做好经典诵读工作。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建立绿色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情况。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推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7.推进优质高效课堂建设。一是组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课堂观摩活动、同课异构活动、教学评比活动,开展全区中青年教师信息化大赛活动,总结推广成功的课堂教学经验,发挥典型单位与个人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各学科集中开展针对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活动等各教学环节的“微格化”研究,提高教师施教水平,提高教学效率。

8.加强中考研究指导服务工作。继续抓好全区九年级毕业班素质检测及成绩分析工作;认真组织好教师参加市(区)级各学科中考研讨会;要求各中学要注意收集交流中考复习信息,组织好2015年《中考纲要》的解读研讨,科学备考,进一步提高初中教学质量,力争中考成绩再上新台阶。

9.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的保障系统。加强对全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的系统监控和管理,切实抓好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各级调研测试工作,使其成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10.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指导和管理,扎实做好教育科研工作。一是配合上级教研部门做好对已立项的省级和市级课题的管理工作。二是对立项课题进行培训、检查、指导与交流。三是指导《山区中小学生快乐成长》课题,使之学年内有明显成效。

11.认真落实《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实施方案》、《省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和《省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革实施方案》,推进教育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力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篇12

1、把握课堂改革的基本方向最重要

我们立志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因为学生在学校里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课堂里,课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源头和根本,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阵地!谁抓住了课堂,谁就抓住了教育成败的关键;谁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谁就掌握了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普遍不高,究其原因是因为它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主要表现为:一、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培养;二、学生学的只是符号化的知识,而知识与能力分离;三、教师醉心于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而忽略了能力、方法和情感的培养。我们都不否认孩子有学习的天性,他们渴望学习,关键是如何激发和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热情。换句话说,课堂教学如果最大限度地关注学生的学而不只是教师一味的教,那么,高效课堂的构建就会成为一种可能。我们可以进一步表述为:教学的核心是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而这就应该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2、不盲从、不迷信,走具有本校特色的改革之路

新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开展了,改革也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各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改革的弄潮儿,一时间,真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渐渐地隐没了,而有些却愈发生机盎然。洋思、杜郎口、经过长期的积淀如今已成为改革成功的典型,它们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但是我们在学习这些典型的过程中,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其一是改革的方向一定要明确,如上面所说,学生的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这就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不可改变的方向,偏离了这个方向,改革就会无果而终,甚至于越改越乱。杜郎口、洋思的典型意义就在于他们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摸索,深刻理解了教学成功的真谛。我们现在让大家借鉴的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就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为核心来设计教学结构,进行布局和安排,展开教学过程的。其二是坚持“本土化”,走具有本校特色的改革之路。改革可以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但需要有选择的吸收,并加以改造和创新。要重视开发利用本校的教育资源。比如,在我们的学校里,有很多教学水平高、教学成绩好、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同样的学生,他们就比别人教得好。这些老师是我们宝贵的资源,他们的教学思想、教学的方式方法、管理学生的经验是支撑学校生存发展的根基,他们的身上隐藏着成功的密码,我们一定要想办法研究他们,寻找他们身上的成功密码,并在本校发扬光大。事实证明,坚持“本土化”,走具有本校特色的改革之路才是最有可能成功的路。

二、构建高效课堂不是否定传统,而是溯本清源、立志创新

对传统教学中的合理成分不加选择地放弃,盲目追求课程实施过程中形式上的改革与创新,是当前课程改革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比如,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以讲为主,以教代学。现在,我们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但是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过去的“满堂灌”被现在的“满堂乱”所取代,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能体现了吗?其实未必,我认为课堂上教师要当讲则讲,这里的讲并不是“满堂灌”的讲,而是要设计课堂中的“讲点”。不能不管学生会不会都讲,而是要把握讲的方法、讲的分寸、讲的火候、讲的实效,作适当的点拨和精要的讲授。要讲在学生“体验”不到位时,讲在学生探究不出时,讲在理论升华不到位时,讲在组织学生活动时。再比如,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几乎所有的新课堂上都采用小组合作这一环节,这几乎成了新课堂的标志。有的教师一提出问题,学生还不知道干什么,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这样的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蜻蜓点水”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合作学习不能看成由传统的“排排坐”到现在的“团团坐”就叫合作了,它其实具有复杂的内容和严格的要求。

首先,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互动来达成目标的,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合作,这样,我们要选择思考性、开放性较强,凭一个人力量难以考虑周全的问题安排给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活动时,教师要奏好三步曲:第一步前奏:让学生明确合作的要求即干什么和怎样干。第二步序曲:合作交流前,要留有空白,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发现,那么小组合作时就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合作的实效,第三步进行曲:交流评价,组内分工,全班汇报。在这里,依然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教师如果没有对教学任务的了然于心,没有对重点、难点的深度把握,没有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准确掌控,也就无法带领学生徜徉于知识的海洋,无法触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更无法让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的需求从而使他们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愉悦!

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是突击冒进,而是立足长远,循序渐进

任何改革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更要在组织保障、机制建设、人力、物力的资源配备等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我认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文章。

1、领导重视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

我校开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对所有领导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当前,教学是学校发展中的头等大事,因为,教学工作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途径;而课堂教学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头等大事。苏霍姆林基曾提出了三个口号: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我们的领导需要到课堂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面对新形势,各位领导应该做到以下三点:一要深入思考学校的发展和改革,将课堂教学改革置于学校发展之中,作为突破口;二要当好设计师和指挥员,带领教师攻坚克难;三要有信心和决心,将课堂教学改革推向深入。

2、课题带动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策略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它涉及到理念引领、理论支撑、制度建构、实践操作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改革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它具有持久性、反复性。因此,改革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科研课题,需要我们以科学研究的精神去面对它。严格按照教育科研的要求,从规划到实施方案、从动员到研究探索,始终遵照课题研究的路子规范操作。目前,学校已围绕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制定了大课题,各教研组也都制定出了各自的课题,各位老师要在大课题的带领下,结合本组的课题,认真准备,开展各自的课题研究,形成全校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以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顺利完成课堂教学改革的各项任务。

篇13

Lu Zhidian Xiang Fei

【Abstract】The writer has analyzed the basic contradiction met often in teaching work applying the law of contradiction, studied the principle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for both contradiction sides coexisting and the way for actualizing it. Through extraction and summary, the teaching method that two pieces of thread forms a rope has formed and also practiced combin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work.

【Keywords】Law of contradiction Teaching method

矛盾规律(又称对立统一规律)构成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实质内容,“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当然,矛盾规律也是广大教学工作者探索和研究教学工作的根本原则。在教学系统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对基本矛盾,如何教引导着如何学,如何学又反作用于如何教,教法和学法作为矛盾的双方,共同构成了教学方法。诸如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习知识与专题研究等方法,都是教学中不同侧面的矛盾。运用矛盾规律探索教学方法,就是研究和探索教学中不同侧面的矛盾双方,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共处于提高教学质量的统一体之中。矛盾双方好比两条线,研究使之处于统一体中的方法,犹如拧成一股绳,因此,运用矛盾规律探索教学方法,也可形象比喻为“两条线拧成一股绳”教学方法,简称“两条线一股绳”教学法。

1.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两条线”,拧成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绳”。组织教学活动,研究教学方法,有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之分。一般来讲,课内活动是指课堂教学,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的学时,通过课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的教学。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类教育活动。即按照教师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学生个体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预习、复习、实验、作业、研究等自主学习活动。课内活动是最基本的教学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内活动的必要补充。从教学时间上看,课内活动时间规定严格,不得随意增减,课外活动时间较为自由,可视情而定;从教学要求上看,教学文件对课内活动要求明确、具体,对课外活动要求较为原则和宽泛;从组织形式上看,课内活动规范、有序,课外活动较为随意和多样等等。因此,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是一对矛盾,过分强调课内活动的重要性而忽视课外活动,难以使教学内容得以巩固和灵活运用,过分强调课外活动的重要性而忽视课内活动,必将降低教学内容深度和降低教学效率。同时,矛盾双方也有同一性的一面,因为无论是课内活动还是课外活动,其目的都是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如何使矛盾双方处于同一体中,统一于教学目标实现上,使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两条线,拧成一股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绳,需要进行系统设计和综合实施。

1.1 设计与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实施方案。课程实施方案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设计,它主要是用于指导具体的课堂教学改革。课程实施方案上承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下启讲课教案,要从教学模式、讲课方法、教学手段、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进行设计,要做到内容特点分析准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实施方法可行、传授知识与任职岗位需求融合自然。设计与制定课程实施方案,一是要分析该课程在形成学员知识、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阐明该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与其它课程特别是前后课程的关系,并从该课程的思想教育性、思维抽象性、方法多样性、应用广泛性等多角度、多视点透视课程特点。二是要分析制定课程教学目标,并将这些目标与课程中的具体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有机联系,为具体教学改革指明方向。三是要研究并给出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法途径,如应明确给出如何优化教学内容、拓宽信息获取渠道、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构建“大课堂”,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自习时间和课外时间等方法,梳理清楚实现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环节的相应关系等。

1.2 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实践训练计划。为了实现课程实施方案中确立的“大课堂”教学思想,把课内活动、课外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实施教学,还应设计制定与课堂教学对应的课外教育实践训练计划,充实和细化课外活动内容,与课程实施方案互为补充。为确保课外活动实施的可操作性,教育实践训练计划应按照训练内容需要将教育全过程分成若干教育阶段,各阶段根据培训重点确定相对集中的主题,围绕主题设计相应的教育训练活动。这种方法可概括为“阶段化、主题式”课外活动设计思想。设计与制定教育实践训练计划需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点:一是根据训练内容,合理划分教育训练阶段;二是根据各阶段培养重点,科学确定训练主题;三是做好课外实践与课内教学的有机结合,使二者协调一致。例如制定专业技能培训计划,可以按照“巩固、完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维修素养教育”、“信息和研究素养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自学改装能力培养”、“总结归纳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等六个专题逐步深入,并且对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活动方式、计划安排、要求和考核方式等等各个环节分别给以明确。为达到课外活动与课内活动协调一致之目的,要在课程实施方案和教育训练计划的设计上,使二者拧成一股绳。课程实施方案和课外教育实践训练计划为实现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两条线拧成一股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绳勾画出了具体蓝图,把蓝图变为现实还离不开具体的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的具体实践。一是要按照课程实施方案和教育实践训练计划组织并实施好课内、课外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对两个计划作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既要按照计划要求实施,同时也不能把计划看作是教条,教学过程还要对两个计划进行再创新;二是要加大对课外活动的投入,提高对课外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课外各种活动的引导、组织、管理和考评力度,使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两条线均能充分发挥作用;三是要做好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的结合,使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条线”,拧成共同培养任职能力的“绳”。在时间和空间、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方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占有量相互冲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作为一对矛盾,长期以来一直是教学研究中关注的问题。迄今为止,从我国工科高校“限定的专业性”实践教学时间占总教学时间的比例来看,大概为27%左右,与发达国家工科院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别,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在时间的安排上,脱节现象时有发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作为矛盾双方除了有对立性的一面外,同样有同一性的一面。对于院校教育来说,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其共同点都是直接为培养学生未来的任职需要服务。但如何组织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使矛盾双方处于同一体中,统一于任职能力培养上,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两条线,拧成一股共同实现任职能力培养的绳,在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坚持三个方面。

2.1 坚持融合性原则,提高促进作用。对于原理性课程与原理性实验来说,教学过程中,许多原理需要实验验证以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实践中多种现象需要理论揭示原因以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通过对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才能使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决不能各自封闭,互不相干。无论是采用虚拟、仿真实验进行课堂演示,还是专门开设的实验课程,都应进行有效的融合。例如,在讲授通信原理课程时,可以分别采用软件仿真和真实电路两种实验方法与理论教学进行融合。讲述编码原理内容时,首先把仿真课件引入课堂教学,除了教师用于演示编码过程外,学生也可自选数据,自己编码,其结果可由学生和课件两种形式做出评判,结合出现的问题教师最后进行小结。其次是课后要及时安排相应的真实电路实验,通过实践、分析、研究,完成实验报告。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和反复深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坚持交叉性原则,实现有机结合。对于仪器设备课程与实习来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既要求学生深刻理解装备的工作原理,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设备的检查、使用、保养、维护、修理等多项技能。因此,除了坚持融合原则外,还应坚持交叉原则。即在条件许可情况下,每讲完一个知识单元、一个部件、一部设备都要穿插相应实验、实习活动。学完设备再实习、讲课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叉进行、反复循环、逐步深入,使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得到有机结合。

2.3 坚持贯通性原则,达到完美统一。任职能力是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发展能力等等多种能力的集合。任职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周密的实施计划,需要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体系始终。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体系与实施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活动,需要遵循融合和交叉原则,同时还需要遵循贯通原则。任职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应始于入学,终于毕业,需长期坚持不懈,通过在校期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反复深化,通过连续、不间断的系统学习与训练,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交叉、贯通,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通过这种形式的循环往复,才能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美的统一,才能实

现和达到任职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

3.知识学习与专题研究“两条线”,拧成共同形成创新意识的“绳”。只强调知识学习,不关注研究能力培养,学习会失去目标;仅注重研究能力培养,放松对知识学习的要求,研究能力将成无源之水。对学员的认知结构来说,输入是接受学习,输出是解决问题。无论是哪一门课程知识的学习,都是开始于知识掌握,最终归结到对某一类问题的解决能力上来。知识学习与专题研究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一对矛盾,存在许多对立的方面,同时,矛盾双方也具有同一性的一面,知识学习是为了掌握新理论,科学研究是为了解决新问题,共同点集中表现在一个“新”字上。即知识学习与专题研究的共同特征就是认识和探索新的未知领域,知识学习与问题研究所培养和训练的重点都是创新意识。如何将知识学习与专题研究统一到创新意识形成上,使知识学习与专题研究两条线,拧成一股共同实现创新意识形成的绳,需要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

3.1 教学要讲究方法。通过学习激发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员应给以精心引导。一是要强化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学习。基本概念是学科拓展和创新的主要生长点,对学科基本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也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就教学内容设计而言,对基本概念要进行螺旋式过渡学习,对重要概念要反复加以强调。二是要重视学科发展的历史进程。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在理论思维中的再现。通过学习学科的背景知识和发展过程,使学员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形成的历史发展脉络,不但知道问题答案是什么,还知道了问题是如何出现的、如何解决的。无论哪一门学科的形成,都是一部创新史。三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实物、实景、实事。通过紧密联系实际,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融合更多的体验性内容,既为解决问题存储了更多可资提取和利用的形象材料,也更有利于发现问题和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

3.2 研究要联系实际。通过专题研究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应给以精心组织。就学员的知识基础水平而言,不能求大、求全,但一定要结合岗位和工作实际,力求有所突破。一是在组织和开展研究性学习前,要选好题目。贴近专业,贴近岗位,从实际工作中收集案例,从实际工作中发掘研究的问题;二是在开展和实施研究性学习中,要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要把理论与实践相分离,要用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实践,并通过具体实践检验理论成果,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反复深化,逐步加深对未知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三是专题研究结束时,要进行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解释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指导学员结合自己亲身的研究经历,向理论层面升华,提炼出符合工作实际需要、具有推广意义的新技术、新的操作方法和新的维修经验。通过“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等专题研究工作,将知识用于指导实践,解决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

3.3 学研要相得益彰。知识学习与专题研究属不同性质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作用不一,需要学习和研究相互协调,彰显各自的优势。一是学习要突出基本原理,为创新奠定坚实基础;研究要重在掌握基本方法,为创新磨练基本技能。二是学习要增加新理论、新技术,为创新提供知识储备;研究要涉足工作中需要解决和改进的实际问题,为创新引导研究领域。三是学习要加强创新思维能力训练,为创新提供科学方法;研究要注重严谨作风的养成,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和旁征博引的研究,为创新训练良好素养。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学习知识内容,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和开展自主性学习,其结果必然是将学习与研究两条线,拧成一股实现创新意识形成的绳。

参考文献

1 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