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智慧旅游考察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新岛咖啡塑造了办公室与家之间的美好空间。休闲、用餐、洽商、移动办公,在新岛,心动的不仅仅是一杯咖啡!
意境香醇,品味人生!自成为苏州国际旅游节和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唯一指定咖啡后,新岛咖啡又被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指定为唯一的咖啡、茶点合作机构,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得到了有关领导的表扬和高度评价,也赢得国际友人一致的好评。
新岛,是根植于辉煌而瑰丽的东方文明里的中国咖啡品牌,香醇中更有情义。追求合理,注重创新,每一家分号的登场,都是一个区域格调的提升,在全国,新岛已拥有四十余家连锁咖啡馆。
品牌,是智慧与勤劳的结晶,也是诚信与合理治业态度的回报;新岛将以接受加盟的形式,发展品牌连锁。为便于加盟商分享品牌的价值以及经营管理的经验,新岛公司投入巨资创建加盟中心,提供完善的技术辅导,帮助加盟商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开创未来,获取成功。同时开辟3000平方米,建成集管理、研发、物流、品牌事业、员工培训为一体的公司总部。
新岛咖啡,正已腾飞的速度健康地发展。热忱欢迎有志趣者加盟,轻松创业,快乐赚钱!
加盟新岛
一、 开业前规划准备,包括指导证照等手续的办理:
1、完整的市场考察报告:从潜在消费分析、门店规划、营业点周边消费水平、市场竞争状况作科学评估,预测开业后的经营情况;
2、代训专业咖啡馆从业人员:新岛培训部建设有教学吧台、理论教室、学员餐厅宿舍一体化的综合设施,为加盟者培训出称职的各类员工;
3、统一的门店装潢设计:保证统一的新岛咖啡环境格调,合理利用内部空间,装饰出一级品位的经营环境。
二、 经营期间的指导协助,解除合作伙伴的后顾之忧:
1、 提供科学的营业管理模式,保证经营的有序,以及工作的高效;
篇2
一、精心备课
正因为学生认为地理难学,地理教师才更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要认真吃透教材,理出每节课的重难点。认真分析学生,揣摩学生的难学点、易错点和兴趣点。认真思考,找到通俗易懂的教法,精心准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只有精心备好课,教师才能充满自信、充满激情地教学,才能更好地感染每位学生,教学内容才能对学生有吸引力。
二、充分利用直观手段,化抽象为具体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个学科,很多知识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单纯依靠学生的见闻和感受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各种直观教具,或多媒体、幻灯片等教学手段,才能把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也才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如笔者用篮球和墨水演示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看到地理教师拿个篮球进教室,演示还没做,学生的眼睛就亮了,兴趣也就来了。在讲解“地球的运动”这一难点时,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脑制作的教学软件,模拟演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目了然。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集中,兴趣盎然。假如没有适当的教学手段,那这些课的内容是非常抽象难懂的,学生也会觉得非常吃力乏味,久而久之,对地理的学习就兴趣全无了。
三、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
好多学生对地理没兴趣,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地理可有可无,学了没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到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地理,地理对生活有用,从而使他们努力学好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如在学习“宇宙环境”时,要求学生比较现实生活中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的不同、日出日落时间的差异,根据月相推测农历的日期和晚上的时间。在学习“交通线的区位”时,要求学生观察描述家乡交通线的路径并说出路径走向的原因。在学习“农业活动”时,分析家乡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要学生为家乡农业的发展出谋献策。学习“旅游地理”时,要求学生对家乡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评价等。这样学生就会领悟到地理对各个行业都很重要,为了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生活,必须学好地理。有求知的欲望,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来了。
篇3
二、认真查找不足、剖析存在问题
篇4
一、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研究目标:民族民间原生态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和最初形态,作为我国美术传统的主流,作为今天应该重点研究的,主要是指那些“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那些“自然形态”的东西,而不是经过专业工作者“取之”、“用之”后再创作的东西。作为大学教育――一个智能、知识、信息集合的现代基地,不了解本民族的现实、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存在,而只去学习西方文化,那么大学教育为社会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在能力实现上将受到怀疑。不是西方的月亮就比东方的月亮圆。文化既要多元化,更要本土化。只有保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可持续发展,才能在精神上独立、成熟起来。
二、研究视角、途径
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具有持久的审美价值和永恒的魅力,在时间、空间上的一种独一无二的存在,在复制品、批量产品泛滥的今天保持着神圣性、权威性、不可复制性,从而更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研究价值、收藏价值。民间工艺美术的作者(生产者),往往世世代代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等条件,陶冶不同地域居住者的气质。地产的资源,提供了在那个地区产生特定作品的物质基础。各民族的风格习惯和文化传统,有着各自特殊的爱好方式和心理因素。
1)“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保护与调研”――乌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象一个大海,每个人来到乡间田野,都会发现许多令人激动的民族民间艺术。随着老一辈艺人无声的故去,许多民间艺术也随之悄然消失。活态的民族民间艺术的消失是永远的,是不可再生的。然而我国的民族民间艺术的现状并不乐观,整个社会对民族民间艺术的认识不够,缺乏抢救与保护资金,民族民间艺术原生态传承受现代社会冲击大。随着乌江流域民族原生态民俗旅游市场对民族民间艺术遗产无止境、廉价的滥开发,由于对民族民间原生态艺术价值认知肤浅,缺乏文化规划,对原生态文化艺术造成文化误导和原生态破坏。近期形式有所改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科院也在积极准备民族民间艺术方面的普查抢救工作。我们希望通过对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传统特色的村庄和民间工艺、民间艺人进行有计划的考察和采访,文字记录、拍摄照片、录音采访、收集实物资料等同步进行,积累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考察调研、采风的基础上,分门别类的加以整理、研究,进行个案分析,并写出考察报告。民间工艺文化生态保护的具体内容和措施:举办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民艺藏品展,目的也是在唤起年轻一代对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认识和兴趣。感受到民间文化的魅力,意识到民艺在民众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借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项工作中,表明传统文化的生态建设是需要全社会的重视才能完成的,如同自然生态保护一样,它是全社会的义务。如果能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唤起人们对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的重视。应该说比仅仅完成一项科研课题更有意义。
2)“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引入高校审美教育――在国家大范围推行基础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院有幸承担了“重庆市中学美术骨干教师市级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对《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实施以及在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的应用与实践进行了探索,根据重庆市大农村的现状,在“新课标”的精神下,结合地域特色,开发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资源,建设特色教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中央美术学院在国内高校率先将民族民间艺术正式、系统引入高等教育。标志着建国以来,真正开始了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把本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引入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预示着更多与文化遗产相关新学科的延伸。目前中国民间美术史上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审美价值应用性研究几乎是片空白,地方志上有零星记载。随着电脑广泛应用,许多画家用电脑喷绘取代画笔,我们的学生一上装饰图案、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课程,只会想到用电脑做。提到外出写生只想到广西、陕西、云南丽江,而不想到乌江流域最具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的龚滩、龙潭等地。说明我们以往的教育忽略了对学生宣传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的教育,本文想通过“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审美价值应用性研究”,如苗族服饰审美功能研究、乌江流域传统建筑审美意识、乌江流域民俗文物审美情趣、乌江流域民族服饰文化符号与文化内涵、乌江流域民族民间色彩的“情感”特征、乌江流域民族民间色彩的现代特征、乌江流域民族民间蜡染艺术装饰图案美学特征等应用性研究,将乌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引入高等教育,非美术专业学生可以选修,美术专业学生必修课。我们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艺术教育,让学生了解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辉煌的历史,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今后他们走到哪里,就可以将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带到哪里。唤起更多的人们对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的关注,
三、研究价值
一个民族的发展,基因是不能丢掉的。只有守住自己的根,才能向上发展。我们相信本项研究形成的调研报告、研究论文等应用性成果将会唤起人们对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的关注,我们应在继承对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加强对民族民间艺术的探索,从民族精神、民族艺术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使自己的艺术创作、艺术研究更扎实,更富于中国民族特色!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是社会生活实践的产物,也是民风民俗的产物,不仅蕴涵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经验、知识,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具有真正的艺术魅力。也体现雅拙、粗诳的审美意向只有传承民族民间艺术才能真正自立于中华民族艺术之林,并对世界艺术产生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晓勇.《乌江流域民族文化与色彩崇尚研究》.中国美
术出版总社,2004.5
[2]李晓勇.《土家族神秘的图腾崇拜》.四川美术出版社
篇5
图3项目总体布局示意图 2.购物中心建筑设计特点 美国jerde建筑事务所负责六本木购物中心及公共空间设计,jerde在购物中心设计中非常注重将项目设计为旅游目的地,立面变化丰富,不断让顾客产生好奇心,延长顾客的停留时间,很多游客停留一天还没有单调的感觉,实践证明jerde的设计思想是成熟的。
图4 空间的构思—将综合体连接为整体
图5 露天广场与舞台 外立面设计变化比较丰富,采用空间向上退台的方式,与大阪难波城有类似之处。露天广场舞台上设置圆形顶棚,具有强烈的聚集导向作用。通过舞台活动,让顾客参与互动,空中庭院绿化空间,也是让顾客可以参与的公共空间。
图6 露天广场舞台使用场景 水晶岛的设计也突出了强烈的标识作用,它的内部是进出地铁的重要通道。
图7 从毛利庭院看项目立面
图9 六本木新城购物中心中庭 购物中心内部的中庭设计很有特色,采用内部地面盆景绿化,而且中庭内部立面设置空中绿化花池和水幕处理,增强了中庭空间的动态特征。中庭上空采用透明的天棚处理,同时适度遮挡阳光直射,创造了通透宜人的空间。 中庭主要通道采用曲线方式布置,让顾客在中庭方便找到自己喜欢的商店。 由六本木新城前露天广场和66广场组成公共活动空间,六本木新城经常举办营销及文化活动。 3.交通体系与停车特点 顾客可以乘坐地铁、公共汽车,也可以开车前来,总体停车位2762辆,共计12个停车场,方便顾客寻找方便的地方就近停车。 六本木新城设有摩托车与自行车停车位置,其中自行车免费。地铁直接连通六本木新城b1f。
图10 12个停车场分布指南 六本木地铁站
图11 六本木地铁站位置及入口
图12 一个汽车停车场入口
图13 普通地下停车场
图14 六本木新城采用立体自动化停车 4.园林设计与艺术设计 绿化与园林是城市综合体的必需的配套设施,空中花园与地上园林相互结合。
图15 六本木新城部分园林图片
图16 66露天广场鸟瞰图 高达10米的巨蜘蛛象征世界各地的人聚集在一起,交流新的信息。
图18 .六本木新城的艺术标志
5.关于屋顶庭院的绿化—空中花园的借鉴 六本木新城的空中花园,从人的最基本生存需要出发,设置了稻田、蔬菜等田园风格的景观,强调了业主的可参与性,人们在春天开始播种,为大城市带来清新的田园景观。
图19 春天的景观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春天是属于少男少女的季节。六本木新城为学生提供实习劳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学会在春天播种,通过实际劳动增强对生活的认识,在劳动中认识自然。 夏天是美丽的季节,所有的鲜花开放,青蛙为繁华的东京带来欢快的叫声。 鲜花怒放,青菜长势喜人,在六本木新城的空中花园感受夏天斑斓的色彩。
图20 夏天的景观 秋天到了,稻田中间插着的老鹰吓跑了偷吃水稻的麻雀,成熟的水稻在微风中摇曳。老师带着小学生来空中花园劳动,看到成熟的水稻,感受秋天收获的喜悦。
图21 秋天的景观 冬天到了,周边的树叶开始飘落,六本木新城精心选择的鲜花依旧开放,让严冬里的人们看到春天的希望。
图22 冬天的景观 6.六本木新城公共空间艺术作品 妈妈
蔷薇花
露易丝・布鲁乔亚作。高10米的巨大蜘蛛像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一堂,编织新的信息的场所之象征。
伊扎・简兹肯作。远远超出人的身长之巨大蔷薇是六本木新城的爱与美之象征。(由好莱坞美容美发集团公司提供)
counter void
壁画作品
宫岛达男作。玻璃屏幕上飘荡的数码式数字唤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力。
索尔・露维特作。这是为朝日电视台入口大厅而作的活泼多彩的圆环形象。(由朝日电视台委托制作)
安娜之石
只将爱……
托马斯・珊黛尔作。斯得哥尔摩海岸群岛旅行时的回忆是我的设计的全部。(设计师语)
内田繁作。与爵士乐名曲同名的椅子是根据想从东西中除去某种重力的思考而设计的。
公园长椅
day tripper
加斯帕・莫利森作。设计概念就是椅子本身。它的意图不是挑起好奇心,只是表现与环境的平衡。
朵鲁格设计集团/约尔亘・贝与克里斯查尼・欧珀瓦尔&尼尔万v.d.威尔登作。家具被结合在人类形成的波形上而形成一体。
卡里穆・拉稀德作。斯・克普是漂流的彩色岛。它是作为东京景色之延续而设计的。
城市综合体的公共艺术作品不仅点缀了空间,而且提升了城市艺术品位。
三、业态组合与动线特点 商业与旅游观光相结合,整个业态组合考虑了顾客的多种需求,顾客参观购物一天也不觉单调。 1.六本木新城业态组合 商业
具体包括服装、皮具、珠宝、电影院、餐饮名店
森美术馆
可鉴赏到深夜的以现代艺术为中心的美术馆,
以世界的现代艺术为中心举办时装、建筑、设计、摄影、影像等各种形式的展览会
电影 院
六本木新城维珍toho影城
城市观景
都市未来展览馆
处于地上50层的展示设施,从各种角度研讨过“都市”
学术中心
六本木新城森大厦第49层、第40层里集结着世界中的智慧。立足于此可以眺望整个东京之位置,通过学校、论坛、图书馆、研究网络这四种功能,人与信息的合作开始了
酒店
东京凯悦大酒店 提供包括28间套房在内的389间客房,最高级的厨师们用精选之食材创造出美味佳肴的10间餐厅、酒吧,绝对宽敞舒适的温泉浴场和健身房,13个宴会会场,教堂,神殿等优雅舒适的空间与无微不至的服务
住宅
六本木新城开发包含多栋高层住宅,立体园林何商业设施为住宅销售提供了支撑条件
电视台总部
篇6
一、上饶市基本情况
上饶,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联浙江、南挺福建、北接安徽,处于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区交汇处,是江西省对接长三角的最前沿,是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之一。上饶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自古就有"上乘富饶、生态之都"、"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门户"之称。
上饶与我们闽北毗邻,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与我区相近。近年来,上饶市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决胜全面小康、打造大美上饶"的战略决策,瞄准城市管理"一年见成效、两年大变样、三年创品牌",打造"江西一流、全国先进"城市环境的目标,以开展"全民共建、美丽上饶"城市形象提升和违法建设专项治理"两项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城市管理上新台阶,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城市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荣获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两次)、中国最佳投资城市等多项城市荣誉。
二、上饶市城市管理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
上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市委书记、市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多次视察调研城市管理工作,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为城市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高位推动城市形象提升活动
2017年,上饶市委、市政府召开了"美丽上饶、秀美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动员大会,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动员部署,特别是启动"全民共建、美丽上饶"城市形象提升活动,资金投入达29.45亿,分三年度完成,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2、高度重视城管保障工作,为城市管理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对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经费保障、班子建设和干部培养等,市委、市政府前所未有地关心和重视,可以说对城管工作高看一格、厚爱一分。
(二)、全民共建共管热情高涨
上饶市城市管理局以"全民共建、美丽上饶"活动为载体,主动联合、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管理,全民共建氛围空前高涨。
1、强化部门联动,开展系列整治活动
联合环保、建设、交警、运管等部门开展了建筑渣土和道路扬尘治理"百日行动".联合市场和质量监管、食药监、信州区等单位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共有4000多家沿街门店单位签订责任状。联合文明办、市场和质量监管等部门持续对菜场及周边市容秩序进行整治。配合公安局、交通局整治乱停乱放、摩的非法营运等交通秩序,等等。
2、部门共建美丽社区
共划出78个社区(村),由106个部门包干,共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完善社区设施,扎实推进社区环境建设。
3、全民参与系列主题活动
开展"我为城市管理献良策"活动,市民群众踊跃参与,收集上千条建议意见;开展"烟头垃圾不落地 饶城环境更美丽"主题活动,广大社会志愿者、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联合教育局在市区10多所中小学开展了"小手拉大手"主题活动;扎实开展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活动,市民积极参与举报,共同整治乱扔乱倒、乱摆乱占等城市不文明行为。
(三)、创新工作理念思路,实现"四个转变"
上饶市城市管理局提出并推行"四个转变",即从"为城管人"转变为"为人管城",从粗放管理转变为精致精细精美管理,从局部管理转变为"全程全域全覆盖"管理,从被动管理转变为源头综合治理。
1、创新工作方式,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
上饶市城市管理局坚持从领导干部做起,每天由一名县级干部带班开展"步行看城管"活动,现场督促整改。全面推行错时上班制度,及时处理早中晚上下班高峰时期流动摊点乱摆乱占、占道经营等一系列市容环境卫生问题。
2、创新管理机制,稳步推进市场化改革
加大城市管理领域市场化改革力度,在环卫保洁全面推向市场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园林绿化管养、市容市貌管理市场化,成效明显。
(四)、资金投入大,项目建设全面突破
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据统计,2017年上饶市共投入城市建设和改造提升项目资金达10亿元,全面完成了近30项园林绿化提升、市政工程建设、环境卫生、市容提升、便民设施等城市景观及民生工程,完善了城市功能。
(五)、以史上最严标准整治提升市容市貌
1、加大环卫机械化作业力度
对主干道坚持夜间冲洗,晴天洒水次数由原来每天2次改为3次,道路积沙积尘和扬尘污染问题得到较大缓解。对中心广场周边等繁华路段、重要节点保洁时间延长到20个小时,增加了20多名快保人员,整治摊点配备垃圾容器,确保落地垃圾得到快速处理。
2、持续推进市容秩序专项整治
以史上最严的标准,集中对城区主干道出店、占道经营现象进行处罚整治。2017年中,共清理流动摊点近20000次、出店(占道)经营近24000起、车辆乱停乱放3000余起、乱晒乱挂12000余起,查处违规占道装修1120余起。加强夜间市容管理力度,严禁城区各类零散夜宵摊点出店经营,多部门联合对露天夜宵烧烤开展突击整治。
3、大手笔提升园林绿化改造
完善园林绿化养护标准体系,将道路绿地、公园绿地全面推向市场。加大对广场、人行道、公园等地的补植改造,改造面积达10万㎡。同时,在城市重要节点、公园广场等实施了大规模的花卉添彩工程,2017年全年摆花达300万盆次。
(六)、提升队伍形象,增强队伍战斗力
上饶市城市管理局始终坚持队伍建设不放松,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为契机、以党建工作为抓手,不断创新队伍建设载体,全局上下干部职工想事、干事的热情和信心高涨,班子成员及全体干部职工空前团结,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创新建立城管党校+城管行政学院培训模式。成立了全国第一所城管党校+城管行政分院,全局中层以上干部和全市城管局长、大队长定期参加集中培训学习,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理论和实践知识。
三、对我区城市管理工作的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必要投入是保证。
在考察学习中,我们为上饶城市建设的大手笔、高品位、快节奏而感叹,连续多年的高强度投入,城市功能愈加完善,城市环境愈加优美,城市管理愈加有条不紊,为经济高速发展和市民生活质量提高创造了良好的空间环境。城市功能的提升,城市环境的改善,引发连锁效应: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增强,招商引资迭起;城市知名度不断提高,带动了旅游、商贸、房地产业等"第四产业"的发展;优美的居住环境,激发了市民对家乡的向心力和自豪感。
启示之二:素质教育是核心。
广大市民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最终受益者,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主体。忽视市民教育,忽视市民素质的提高,就很难形成人人参与的创建氛围,很难形成多数人管少数人的管理氛围,文明城市创建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必须把治城育人放在各项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始终抓住不放。
启示之三:持之以恒是关键。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靠一朝一夕是不能做好的,必须坚定不移,持之以恒推进整治,并持之以恒地巩固整治成效,不可松懈反弹。必须激发全员参与热情,必须形成部门合力。只有树立打持久战的意识、全员参与意识,才能形成最佳合力,取得实效。
四、对推进我区城市管理工作的借鉴
(一)、要牢牢树立"一个目标"
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推进城市管理工作从见成效、到大变样、再到创品牌,要牢牢树立奋斗目标,打造"内陆一流、全省先进"的城市环境,努力把建阳建设管理成百姓喜欢的城市,大家愿意落户的城市,市民幸福感强、自豪感强的城市。
(二)全方位打造"五个城管"
1、创新城管
全力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用新的理念、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标准来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大提升。
2、精细城管
研究制定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推进管理全域化、标准精细化、管控网格化、治理模式综合化。
3、智慧城管
推行"城管+"模式,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实现精确、快速、高效,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管理和服务,构建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4、民生城管
牢固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推行"721"工作法,即让70%的城市管理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同时,将着力打造一批流动摊贩疏导点,建设一批城管便民服务岗亭、环卫工人休息点,开展一系列城管爱心服务。
5、法治城管
统一城管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标识,严格实行执法人员管理制度,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做到执法规范化。
(三)、开展"三大行动"
1、开展道路本色行动
以国内外先进城市保洁水平为标杆,加大环卫装备投入,提高机扫化作业率,全面实施精细化作业管理,实现道路洁净见本色、见底色。
2、开展城市公厕革命
按照"便民、干净、有品位、凸显特色"的要求,完善公厕内外环境和各项设施,全面提高公厕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广大市民提供咨询、充电、雨伞、遮风躲雨等各种便民服务。
3、建设智慧城管平台
深入推进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相结合,建设数字化城管信息平台。
(三)、着力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1、全方位开展"全民共建、美丽建阳"城市形象提升活动。
通过全民参与,开展集中整治、系列主题活动、城市改造提升,建立长效机制,使我区的市容卫生、市政设施、交通秩序、小区物业管理、市民素质等各方面得到明显提升。
2、打好"两违"综合治理攻坚战。
以实现"两违"零增长为工作目标,保持打击"两违"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完善违法建设治理机制,坚持"露头就打、出土就拆".按照我区出台的分类处置试行办法,妥善处理好历史存量违法建筑。
3、实施一批城市景观及民生工程
重点实施与城市管理相关的城市景观工程和民生工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宜居指数和市民幸福指数。加快推进西区生态城几条道路的综合景观改造,以及城市广场、道路景观的亮化、彩化,完善一批市民休闲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一批公厕及垃圾中转站建设改造。
4、建立并运行精细化城市管理模式
推行"城管革命",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制定标准体系,细化城市管理空间,量化管理服务对象,优化工作流程,力求像绣花一样精细管理城市,像打理自家庭院和客厅一样打理城市,在细节中提升城市品位。
5、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
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完成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改革,推进住建系统行政处罚权的集中归并改革。进一步细化完善城市管理考评办法。
6、全面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
集中开展城市管理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城管人党性修养和业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管理精细化、执法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的城管队伍,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五、对提升我区城市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通过学习考察上饶市城市管理局各类行之有效的城市管理做法,结合我区实际,研究其可行性,我局提出以下十点建议:
(一)、成立园林规划设计院
在我局园林管理处下设园林规划设计院或公司,引进专业人才,组建专业队伍,负责我区城市广场、住宅区、风景区、度假村、公园、生态湿地、滨河绿地、美丽乡村、城市绿道、绿化造林等项目的总体规划、景观方案及施工图全案。
(二)、建设工地文化墙
为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建议我区城区所有工地沿线按统一标准建设闽北民居风格的工地围墙,相关部门负责工地围墙标准的制定,督促各施工工地围墙的建设以及负责建成城区所有无主工地的围墙。并紧紧围绕建阳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在工地围墙上手工绘画,把建阳的名胜古迹、民俗文化、地方美食、城市愿景、历史名人等文化元素搬上街头墙面,使工地围墙成为城区一道独特的街头风景。
(三)、增加市政配套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增加市政配套建设。按照"堵疏结合、科学管理、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管理理念,广泛征集商户和市民群众意见,规划建设二手车、洗车专业市场;在尚未建立专门的夜市、美食城的中心城区、水南等片区建设美食街区;加快推进考亭农贸市场项目建设,在西区生态城等新城区及火车站等人口聚集区增设农贸市场,合理、有效解决民生需求。
(四)、设置专业科室对城区所有广告牌匾进行统一管理
引进专业人员,结合房屋外立面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对全区所有广告牌匾进行统一管理,制作统一尺寸、色彩和材质的广告牌框架,商户只允许在框架内设置店铺名称。
(五)、加大不文明行为的惩戒力度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宣传活动,大力倡导文明行为、树立文明新风,引导市民在出行、卫生、出游、就餐、殡葬等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强化部门合力和"门前三包"管理办法,加强对乱扔垃圾、乱停放车辆、占道经营等不文明行为的惩戒力度。我局将先在城区三大片区设立一至两条不文明行为严管街,按照《福建省市容管理办法》,对乱扔垃圾、乱吐痰等不文明行为进行罚款。
(六)、设置临时摊位疏导点,缓解流动摊贩管理难题
在合适的地点或街道,设置临时摊位疏导点,同时,成立专门的管理处,进驻疏导点的每个摊位都要登记造册,实施规范化管理,做好维持秩序、清洁卫生、调解纠纷等管理和服务。
(七)、对房屋防水斜屋面统一改造给予补贴
按照居民申请,对确实有修漏、防水需求的居民住房,政府给予每平方米100元的补助,要求居民制作统一外观、格式、材质的斜屋面,以达到规范美观的效果。
(八)、对无烟烧烤提升改造给予补贴
为消除木炭烧烤带来的油烟污染,工商、环保及我局可联合开展整治,加强宣传劝说力度,引导商户购买无烟烧烤设备。按照购买金额,区政府或上诉三家单位给予相应补助。
(九)、强化全民参与
篇7
节目内容产制的集成经济优化与改进
不管是拥有全国重要影响还是居于区域领导地位的省级卫视,都应在观众市场竞争激烈、压力加大的现实境况下,一方面坚守影视剧、综艺、新闻、生活资讯等基本板块的创新定力与差异化发展战略,持续升级优势品牌节目看点和质量,坚持常态性内容形式不跟风不媚俗的经营策略,积极追求社会引导价值;另一方面,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生态与经营模式剧变,采纳集成经济发展之路,针对用户资源及其产生的大数据资源价值等挖掘,改善卫视节目的产品结构形态,增加内容产制的双重效益。
一是善借网络观众用户创作资源,达到优化节目内容和结构的提质增效目标。互联网技术蕴含的自由开放平等精神特质,使单向度的传受关系发生颠覆式变化,用户参与传播的主导性、主体性、主动性作用凸显,省级卫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接这种大势转变,开辟专门的台网融合平台,发挥互联网联通无限资源的互动传播潜力,推行UGC生产模式,吸引他们加入到内容产制中,集纳全国用户的众智、众才和众力丰富完善节目形态,生成其传播效益。诸如社会新闻资讯类节目,单独依靠省级卫视自身队伍,从新闻线索发现、原始现场捕捉到新闻资讯加工等产制流程,需要耗费较大人财物力,还因传媒从业者的视角局限造成涵盖面窄,内容形式模板化与时效性弱等而遭遇观众冷落。新媒体用户利用便捷的手机录音和拍摄等记录手段,参与上述新闻产制合作,产品贴近生活原生态,情感贴近民众、接地气而更受欢迎,如此将大大减少电视台投入,又能优化产出内容结构,且利于巩固与观众的互为支持关系。对于美食制作及生活妙招经验之类节目,亦可以巧借观众有用实用做法,集锦观众创造智慧;选播观众拍摄的微视、微影及雅俗共赏作品,表达公众悲欢离合,反映民间舆论呼声,借力尽职于电视监督重任;与其他视频网站互换部分优质内容等联合播出,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拓宽内容传播渠道……总之,省级卫视在做好社会新闻及资讯等内容的政治把关调控基础上,应和互联网时代进步传播内涵要求,以包容胸怀集成汇聚切合实际的用户创造资源,形成产制投入降低与节目形态完善的经济效益,赢取宝贵人气与影响扩大的社会效益。
二是依靠观众用户收看评议等行为的大数据趋势预测,增加内容产制的市场回报成效。“互联网+”时代的省级卫视内容产制,借重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及预测核心价值成果,产出市场受欢迎的精良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才能更好地留住观众用户。通过省级卫视运营现实分析可知:在相关政策规范导引约束作用下,出于经营发展考虑,综艺大片制作、国外娱乐节目引进、自制剧创作等纷纷加大投入力度,其意图获取可观回报的产制策略,也使风险如影随形,如果不能收获预期或折戟沉沙,将造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频道节目形象等多重损失。有鉴于此,经营者应把握宏观社会形势,既结合传统收视调查手段获取数据,更重视收集融合平台用户的节目点击、转发、评议等行为数据,关注微信、微博等移动客户的相关热点收视动态数据,集成不同来源、多维立体的海量大数据样本体系,挖掘整理分析预测观众需求趋势,强化节目产制前瞻工作,藉此避免投入盲目性,提高产出效益;最重要的是应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及时改进节目创作质量,以有效供应深度满足观众精神文化素养提升追求。国内多家省级卫视与一些大数据公司展开合作,利用全媒体传播大数据解读,服务节目策划和产制创新,追求内容服务形式精益求精,这正是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资源,实现集成经济节约成本、提高收益目标的明智之举。
营销网络延伸的集成经济协同与整合
“互联网+”时代的省级卫视优良内容服务产品营销,换来广告效益和节目频道影响力资本,除依靠原来节目预告和自我推广的营销路径之外,还要把超越疆域空间限制的传播优势与互联网平台无限拓展能量结合,把握省级卫视观众接触媒体与收视视频的行为动向,了解全国范围观众复合用户群体情况(他们集网络用户、移动手机用户、户外视频用户于一身)。据《大视频时代―中国视频媒体生态考察报告》研究显示,网民中三屏及以上网络视频用户和电视用户比例分别为75.7%和82.5%。①因此,构筑覆盖复合用户群体的全方位营销网络,是实现“互联网+”时代的集成经济整合协同效益的必然路径。
首先,转变以往的节目产品链式营销的单一形态,采用多元载体交织融合的网络整合营销形态传播,实现集成经济的协同发展和整合增值效益。“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渠道丰富多样,特别是社交网络用户群体异常活跃,省级卫视应该顺应复合用户群体新媒体使用现状,开发移动社交两微一端(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渠道,利用集成网络聚合用户交往关系资源,集成创新节目和广告营销活动手段,超越仅在电视屏幕播放内容广告服务的营销局限,如链接粉丝经济效应的明星微博微信推介,鼓励观众对节目、主持人、新闻人物、剧集看点、演员水平和剧情优劣等评价吐槽,激发观众二次传播、多次传播,形成用户良性互动、口碑营销的热烈氛围;整合电视屏幕、手机屏幕和电脑屏幕渠道资源,从事多屏深度联动的营销传播方式,产生1+1+1>3的广而告之协同经济功效,使集成传播网络产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叠加共振效益,达到覆盖不同载体用户,凝聚规模目标群体,降低卫视营销投入,提高营销传播范围,创建营销品牌的综合目标。众所周知,电视优质节目内容是激发观众积极参与的根本,但好新闻资讯、影视作品、综艺节目及其他有益信息效益最大化获取,需通过多终端、跨平台、多渠道的网络营销传播,最大范围观众接收互动才能完成。而观众用户在网络中传播互动,形成收视前、中、后的即时讨论评议等大数据价值,可供省级卫视再度进行增值开发。
其次,渗透到营销网络通道各个阶段不同用户目标群体中,精准联结社交资源与服务好广告客户群体,追求整合协同的互利共赢集成经济成效。省级卫视节目内容产品的推广、播出、反馈、改良等阶段,经营管理者全程聚焦广告客户的产品匹配特性,尊重广告客户主动介入的营销要求,制作冠名广告、贴片广告和其他异彩纷呈的植入式广告,使整个集成服务网络营销价值得到多重开发。由于互联网大数据具有即时检测技术优势,用户群体特征和个性化需求能够快速清晰把握,加上具备相对透明、公正、精确的检验结果,所以能够深度满足互联网时代广告客户投放看得见成效的知晓权益,并对以后如何投放、投放多少、何处投放等关联细节完善,改进广告策划与制作等流程,提供预测性的参考谋划高端服务,进一步增强广告产品营销服务的消费导引功效,而网络营销多方协同、互利共赢的集成创新与应用升级,带来的集成经济投入回报率,有助巩固双方合作信任理解和支持关系。此类营销可借鉴腾讯视频和唯众传播联合制作的真人秀《你正常吗》,节目嵌入微信关系链让观众随时互动,各种“你正常吗”小测试APP,通过大数据剖析观众内心并反馈到节目,观众边看边玩的节目黏性与传用关系的良善经营,引来日化品牌膜天下斥资亿元,与腾讯视频达成深度营销战略合作。当然,营销网络资源延伸的集成经济整合协同发展中,节目、广告的专项营销或整合性营销都需适可而止,处理好广告客户权益与观众用户收视权益平衡,绝不能因急功近利的过度营销,激起社交群体逆反心理和抵制行动,造成前功尽弃、得不偿失的后果。
商业模式拓展的集成经济创新开源
“互联网+”时代的电视传播形态衍变、经营角色转型、行业功能拓展,始终围绕制作引人入胜节目、开发易用产品、有助观众便宜接收为核心,而稳定观众市场,重新拉回年轻观众用户群体,“如何在好看、好聊、好玩儿的多个维度上进行节目模式和商业模式的研发,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新课题。”②这需要省级卫视经营者既注重抓节目内容形式的精品化生产,更需对应当前媒体生存与观众便利发展交往需求,着力抓新兴的商业模式运营战略拓展,从两个层面统筹兼顾协同发力,达至集成经济创新的开源增效目标。
其一,省级卫视的经营战略由竞争致胜为主,转变到联合创新开源增效的集成经济共同发展观。自省级卫视上星伊始,就与央视大佬、地方电视台处于争夺观众市场的竞争历程中。此外,面向全国观众的省级卫视之间,节目内容、收视高低、品牌营销、广告推广等不时出现的恶性竞争。如此你死我活、类似红海资源争夺的商业模式,增加了省级卫视节目创制、购买剧集、引进版权等成本,使原由电视传播捧红的各种明星出场价码畸形高涨,长远看去必然会多败俱伤。在传媒技术形态多变、网络视频分流青少年观众资源等外部合力冲击下,利益关联密切、地域文化接近、资源优势互补的省级卫视台,按照“互联网+”时代互利共生共赢的思维逻辑,加速传播智能化渠道融合,利用市场动能从事互为提升的联合集成创新,嫁接各自采购营销渠道长处,优化配置内外团队生产资源,整合播出资源,相互取长补短,以集群经济学习外溢效益提高整体业务能力,共同开发有形无形资本价值,规避竞争激烈的各种害处,获取各有所得、联合共进的集成经济运作功效,无疑是集体抱团发展的可取经营策略。
其二,创新省级卫视台网融合商业模式经营,转化为平台品牌应用价值增值的集成经济开发效益。如今观众群体特别是年轻群体个性化、分众化、多元化资讯的需求,情感体验参与的要求,快捷获得生活资料服务的追求,需要电视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连接一切的能量,联合更多社会资本和服务资源,以商业模式的创新经营运作予以全方位满足,从中延伸拓宽商业交易范围的空间。事实上这些方面的探索一直在进行中,从2015年央视春晚“摇红包”,到“摇电视”进入节目即时互动参与界面,移动手机微信平台与电视节目直播合作,提取用户评议和关联数据,服务节目改进与商家精准营销;用户看节目可预订产品服务并享受优惠等,实现电视节目转化真实消费行为的商业价值,“微信+电视”商业模式创新逐渐流行。这正是T2O应用创新模式,即视频与电商结合“边看边买”,观众对电视节目中的商品和服务感兴趣,通过扫码、客户端等下单交易,如美食栏目牵手吃货大本营的天猫、旅游卫视与淘宝网站合作探索旅游节目电商化、江苏卫视电影脱口秀节目《一票难求》选择格瓦拉结为独家战略合作伙伴,构成电视宣传、线上购买、线下观影的营销闭环。CCTV6、湖南卫视、青海卫视等T2O尝试,都是发挥电视海量、集群化属性用户规模优势,电商、广告和其他应用,形成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TV+电商服务变现,是“互联网+”的典型应用和场景。③只要省级卫视整合系统资源,瞄准市场拓展互联网时代的电商模式及其增值空间,在以人为本、服务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挖掘庞大观众群体潜在消费能力,就能与其他合作者互促互利,收割集成经济创新开源的经营收益。“正如社会主义社会最终目标是追求共同富裕一样,电视商业生态系统中各合作主体之间虽然也有优胜劣汰,但根本目的是促进各参与主体的协同创新、合作共赢。”④
结语
2015年全国“两会”确定“互联网+”发展战略,传统农业、交通、医疗、能源、教育等行业纷纷拥抱互联网,构建经营服务新生态。电视产业的“互联网+”实践同样热火朝天,而集成经济发展之所以为传媒未来的主流经济形态,是因为“传媒集成经济模式依靠网络技术进步,适应我国用户需求变迁和商家精准营销要求,建构传媒中介平台支点,凭借互联网跨地域、无边界、海量信息和用户优势,聚拢社交关系圈子资源和平等信任传播能量,消除产销信息不对称的格局,在充分传递沟通中创造针对易经济和新型体验经济价值,整合B2C、C2C和O2O等电子商务,方便消费者选择和商家营销而为自己带来经济效益。”⑤对于省级卫视的有效运营而言,遵循“互联网+”时代的集成经济经营逻辑,尊重观众复合用户群体的多元需求,通过精品内容产制运作创新提升节目质量,精准传播营销路径创新提高服务水平,精益商业模式拓展创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与合作者及社会互利共赢,可为当下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优选策略。(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浙江传媒学院)
注释:①吴晓东:《“大视频时代”电视不应被唱衰》,《中国青年报》,2014/10/30,第11版。
②牛梦笛,赵昱淇:《“微信+电视”:能“摇”出啥?》,《光明日报》,2015/04/17,第9版。
篇8
学习考察中,我们既学习了华东四市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标准的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民营经济和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当地政府积极营造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进一步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转变了我们的观念,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使我们看到了我区在观念上的差距,在发展思路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切实感受到发展的压力,同时在考察比较中也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
二、华东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㈠强化发展观念,一心一意谋发展。各地都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强化“项目是生命线,投资者是上帝,引资是功臣”,破除陈腐思想的束缚,树立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发展论英雄的观念,始终坚持以发展说话,发展以数字说话,数字以事实说话。温州树立和宏扬“四千精神”、“四自精神”,“四千”就是指“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出千方百计”发展商品经济;“四自”就是指“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强不息、自求发展”搞市场经济。各地都坚持围绕发展抓合力,形成合力促发展,四大班子之间、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都围绕发展这个中心,转变观念、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坚持“亲商、安商、富商、扶商”理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了“一心一意抓发展、万众一心求发展、千军万马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㈡依托自身优势,不断优化发展方略。杭州市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两港三区”为重点的“天堂硅谷”成为杭州建设绿色生态工业城市的主攻方向,取得明显成效。苏州在“依托古城,开发新区”的思路下,借助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在与上海的错位竞争中把自己变成上海大企业产品加工的“大车间”。温州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发展“走出去”经济、区域块状经济、轻工业为主的特色经济。昆山由一个60万人口的农业县,80年代大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发展乡镇工业,实现“农转工”;90年挥基础设施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内转外”,形成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同步推进的良好局>:请记住我站域名/电力、燃气、集中供热)基础建设为核心,注重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㈢坚持外向带动战略,增强发展动力。华东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与其坚定不移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扩大招商引资,牢牢把握对外开放不同阶段的重要机遇,不断巩固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密切关系。以招商引资为龙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扩大开放 ,华东四市在招商引资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政策招商,制定优惠政策,对有实力商家,适当牺牲一定的眼前、局部利益;二是网络招商,在网上信息,宣传自己,捕捉信息,寻觅商机;三是会展招商,派人参加各类会展,收集信息,结识朋友;四是以外引外招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亲商、安商、富商、扶商,让外来商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以此吸引外商的合作伙伴、朋友来当地兴业;五是产业招商,集中优势资源,把某一个产业做大做强;六是中介招商,凡对招商引资作出过实质性贡献的中介人,不论身份,形成“大招商大报酬,小招商小报酬,不招商零报酬”激励机制;七是运用行政手段推动招商,主要是加大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的压力,大力推行末位淘汰制、绩效工资制,将招商引资成绩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直接与干部的升迁挂钩。截止20__年底,来自8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在浦东设立了8397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420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170多家在浦东投资了328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12亿美元,具有投资金额大、技术层次高、产业链延伸广的特点。18平方公里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有17家在开发区投资项目26个,还引进内资75.3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年均增幅30以上。
㈣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增强经济总体素质。杭州以加工工业为主,逐步形成了以娃哈哈、养生堂等企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行业;以汽轮动力、万向等企业为龙头的机械制造行业;以东方通信、UT斯达康等企业为龙头的电子通讯行业;数量众多、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纺织服装行业这四大支柱产业,并全力打造IT产业和新药产业等新兴支柱产业,成为全国软件产业四大基地之一。温州打响“温州制造”品牌,建立14个国字号轻工业基地,创建世界轻工产品生产基地、集散基地、创新基地。浦东立足区域优势,以金融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高科技园区为基础,建设功能完备的产业园区。
㈤注重载体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在二十年的市场磨砺与整合中,规模化的园区建设为华东经济拓展发展空间,接轨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把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内辐射的基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园区建设强化了发展主体经济的拉动效应,使园区内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苏州工业园九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0多亿元,其中16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国际标准,并在项目审批、财政税收、海关物流等方面获得相应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良好条件。浦东新区在建好大载体的同时注重功能特色园区互补联动的发展格局,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形成聚合国际现代化金融贸易功能,拥有中外金融机构145家;张江高科技园区形成以现代生物与医药、微电子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金桥出口加工区形成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群,拥有中外加工企业520家;外高桥保税区实现区港合一,形成自由贸易、保税仓储、出口加工等功能,有效促进了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使得浦东新区成为上海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象征。
㈥优化发展环境,构筑社会经济发展的软硬平台。在倾力投入建设硬环境的同时规范政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和改善发展软环境。“你办项目,我办手续”,立项、征地、登记等都由政府代办,全程服务,创造“四个环境”:一是创造上下同心,开明开放的舆论环境。二是创造主动热情、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确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着力建立长效服务体系,推行服务全程制,从各个环节降低客商投资成本。确保政策不在自己手中截留,差错不在自己身上产生,企业不在自己这里受冷遇。三是创造公正严明,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四是创造优惠宽松、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创新管理体制,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科学地构筑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区别于一般行政区的管理机制,强化服务功能,寓管理于服务中,使政府的管理行为具有法制性、规范性、国际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2.92平方公里的“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实施“境内关外”的一系优质政策,由海关实行时间式管理,运行按电子报关,口岸直达方式进行,外向型经济特点明显,开发区已成为杭州市对外开放的创业基地、人才基地,以及享受国家特定政策,实现科技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基地。
㈦构建人才高地,以人才开发形成知识经济聚集点。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经济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华东地区经济的飞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一批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高水平、高层次、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他们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良好氛围,还通过多种措施,引进、培养了一大批思维创新、锐意进取、层次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为发展蓄积了后劲,满足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智力需求。苏州坚持“政策引人、事业留人、环境育人”方针,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化运作,引进了国内外一流名校、名师,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和智力支撑。杭州建设了占地10.12平方公里的高教园区,规划容纳15所高等院校及13万在校学生,为发展提供宽裕的人才资源和技术创新成果。浦东新区20__年投入26亿元发展社会事业,拥有上海科技馆、浦东图书馆、少年宫等,投资2亿元迁建华师大附中,目前浦东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卫生事业完全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吸引1/2—2/3的留学人员自愿回到浦东工作,50000多外籍人士入住浦东,人才的大量聚集,提高了整个社会效率。
三、加快九龙坡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如何应对新挑战,加快大发展,确保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认为应加快推进观念、战略、结构、科技、载体、环境六大创新,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市场竞争体系,推动区域经济超常规、跨跃式发展。
㈠实施观念创新,进—步解放思想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是变革 的前奏。我们感到,与江苏、浙江、上海等先进地区比,我们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强化“四种观念”:一要强化辩证思维抓机遇的观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在辩证把握大局的基础上,结合区情,冷静分析找寻面临的新机遇,在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方面,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结构调整方面,在利用强大外力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惰性,彻底深化改革方面,在吸引资本和先进的技术、管理、人才方面,以“拼、抢、赶、超”的精神状态,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二要强化竞争才能进步的观念。不主动同高手“过招”,就难以超越自我。唯有竞争才有生机活力,才有发展进步。我们要正视可能带来的压力和挑战,采取积极措施超前谋划、参与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前进。三要强化不发展就是后退的观念。切实克服“步子不大年年走,贡献不大年年有”,“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的陈规陋习,敢于想大事,谋大业,确立新的发展目标,拿出超常规的发展举措,迈出跨跃式发展的步伐和步频,实现以快补晚。四要强化适应变革的开放观念。积极清理废止过时的政策、法规,在经济全球化和世贸规则法律框架下,从游戏规则、组织形式、产品定位、科技素质方面迅速接轨,主动把经济联系的触角更多地伸向国内外各个角落,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为加快自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㈡突出战略创新,不断完善发展思路
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灵魂和核心。必须正确审视区情,讲究战略战术,科学制定规划,理清思路,推动发展。在区域战略制订上,一要做到胸有全局。敏锐观察、正确把握国内国际形势,研究了解制约经济发展关键因素,以战略的眼光、开阔的眼界,站在明天看九龙,跳出九龙看九龙。洞悉竞争对手变化,长远规划竞争方略,前瞻性科学把握未来。二要正视自身劣势。定位区情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必须正确把握劣势,取长补短,随机应变。三要注重发挥优势。要善于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学习借鉴东部先进地区多年的发展经验,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抓住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机遇、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实现经济总量的低成本扩张。四要优化发展方略。按照“动态调整,长短结合,粗细有度”的原则,结合不断发展的实践,拟定完善发展战略。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区第九次党代会确立新世纪前20年发展的目标,按照实施高新技术、城市化、都市农业“三大战略”,打牢结构、环境、人才“三大基础”,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发展区、以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商务发展区、以休闲观光旅游为方向的都市农业发展区这“三大经济发展区”的总体思路,从战略的层面上科学合理地指导推动发展,同时要伴随着新的实践,搞好信息研究,针对重庆市的宏观战略部署,不断细化、充实和完善这一战略构想,走出一条具有九龙坡区特色的发展之路。
㈢强化结构创新,提升内在运行素质
充分利用入世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的历史机遇,围绕市场需求,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运行素质。一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优化第一产业的总体思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摩托车、铝业、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努力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优势传统产业为支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要补充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二是调整所有制结构,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按照“全面、彻底、规范、配套”的要求,努力在民营化改造、开放式重组、企业破产、转换职工身份上取得突破,切实提高企业竞争活力。三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建立基地,培植龙头,拓展领域,创新体制”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服务型都市农业,加快建设重庆都市后花园,大力发展都市旅游、工业旅游和以都市农业为载体的乡村旅游,使旅游业成为我区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
㈣深化科技创新,增强经济综合竞争能力
实施技术创新,是挖掘区域经济潜力,增强整体发展后劲的核心所在。因此必须大力实施高新技术战略,具体要狠下“四个功夫”:一是在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下功夫。要重点抓好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的高效节能技术和新设备、新工艺、新管理方式的推广和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改造传统农业的结合,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商品率,推动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增值。二是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九龙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幅射带动作用,坚持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提升产业素质和经济质量的关键,尽快走出先手棋,抢占制高点。着力推进重点新技术项目与区域经济相融合,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内研外引开发高市场容量、高附加值产品。三是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上下功夫。大力普及生物灾害防治、规模养殖、新型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扶持和帮助民营企业提高自我科技创新能力,促其上规模、增效益。四是在健全科技服务上下功夫。加快“数字九龙坡”和“软件大厦”建设,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科技专业协会等中介服务体系,帮助引导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健全利益机制,敢于让科技人员先富起来,鼓励各级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企业、农村,领办或创办科技企业、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调动全区上下“科技兴区’的积极性。
㈤推动载体创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以推进城镇化和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大城乡建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一是以全市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加大城乡建设力度。不断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坚持管理、规划与建设同步推进,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本来经营,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加快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出让、转让经营权运作步伐,采取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私人资本、境外资本投资城乡建设,努力实现城镇建设投入的良性发展。西部九镇要把握加快城镇化步伐的现实机遇。要以产业的集聚、园区的整合,促进城镇人口、空间布局调整;着眼于富民安民,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实现推进城镇化和实施富民工程的有机统一。二是抓好以园区为重点的载体建设。以产业为纽带,从优化资源配置出发,大力推进园区整合,形成“数镇一区”、“数镇一带”的新格局,重点推进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东部九龙园区、华岩工业区和以西彭为中心的西部工业园区建设,按照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滚动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引大引强。坚持亲缘招商、信息招商,捕捉投资动向,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的责任,奖优罚劣,激励干部群众想招商、招到商。
㈥加快环境创新,增强聚集效应
投资与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已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实践表明,资金、技术、项目总是趋向统一、开放、有序的地域流动。因而,要实现九龙跨跃式发展最根本的是要靠优良的投资环境。一要优化服务环境。理顺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在政企关系上,下决心砍掉旧体制形成的不应有的既得权益,放权于市场、企业和中介组织,坚持要宏观不要微观,要规划不要计划,要服务不要事务,要政策不要决策秘书网网址:,形成政策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格局。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行政审批管理制度。切实转变作风,积极推行首接责任制、文明办公制、 服务承诺制、引导办理制和限时办结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二要优化硬件环境。用新思路、新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实施以交通、物流、信息三大网络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三要优化执法环境。进一步结合部门执法责任制,深化政务公开,规范执法和管理行为,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破坏投资环境等违法行为。积极探索和建立保护体系,切实维护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要优化人文环境。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加快“学习型城区”和“人才高地”建设,要把吸收、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大力培训,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加大干部的交流力度,创新领导工作方式和方法,做到守规不守旧、放开不放任、求优不求全,重引不重压,推动经济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和协调发展。
(区委中心学习组赴华东地区学习考察团)
珠江三角洲学习考察报告
一、学习考察的概况
为加快发展步伐,将区域经济做大、做强,区委中心组以区长秦敏为团长,副书记、人大主任廖涛为副团长的学习考察团一行30人,于7月6日至12日,赴深圳、中山、珠海、东莞、广州等地考察学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重庆驻深圳办事处的精心安排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热情接待下,学习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的鱼米之乡,是对外开放的门户。改革开放以来,该地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开启了这个地区崭新的一页,使珠江三角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当今,这个地区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昔日的边陲小镇、乡村农舍已发展为初具规模的花园式现代化国际城市带。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深圳招商物流集团、参观了深圳沃尔玛公司、中山古镇灯具市场、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云辅工业园区,与深圳市、中山市、珠海市、东莞市、白云区政府座谈,听取各地产业结构、产权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和政府职能调整,以及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招商引资、现代物流发展等方面的经验介绍。
在学习考察期间,既学习了珠江三角洲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特色经济和加强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政府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真切感受到了珠江三角洲发展速度快、发展起点高、发展路子新。通过学习考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做好工作的责任感,振兴九龙坡的使命感。在总结会上,区长秦敏要求全体同志将学到的经验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认真思考,找准差距,抓好落实,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体会和收获
(一)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是加快发展的前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问题层出不穷,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珠江三角洲能快速发展,除了地域优势、政策优势外,关键是当地的干部群众思想上不断有新的解放,实践上不断有新的创造。深圳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在第一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发展,并提出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战略。中山是一座文明富庶的名城,但中山人民居安思危,查找了与广州、深圳、珠海的差距,到长江三角洲学习后提出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现在已有“中国五金制造业基地”、中国灯饰之都、全国最大的红木家俱生产基地等一大批以镇为单位的特色经济。珠海本是一座现代化的海滨城市,不断引进一大批名校进驻珠海,以浓郁的学府氛围吸引了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落户珠海。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干部群众在前一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与创造。
(二)以产业为基础,创造多种经济模式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商品农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新技术新产业发达的地区,同时又是电子家电、通讯设备、纺织服装、机电、建材、医药保健,食品饮料等行业最集中的地区。一个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以产业为基础、创造多种经济模式才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这是珠江三角洲给我们的启示。它的经济模式虽多,但主要注重发展以下几种:
1、注重发展特色经济。
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深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发展迅速,每年都举办“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现在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9。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深圳动手早、出手快、下手“狠”。深圳市还利用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现在已拥有蛇口、盐田港、招商物流集团等完善的物流基础和平台。仅集装箱一项物流业务就给深圳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约450亿元。中山古镇坚持走“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的发展道路,以灯饰产业为主,现在拥有灯饰企业1800多家,民用灯具国内市场率达到50,形成了近1000家灯饰商铺,约7公里的灯饰一条街,成功举办了“99及20__年中国(古镇)灯饰博览会”,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灯饰之都”。
2、注重发展园区经济。
园区经济是经济科技中心,是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新载体,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龙头。珠江三角洲非常重视园区经济的发展。在我们参观的每个城市都有规模大、档次高、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深圳有规模宏大的现代物流园区、全国建立最早的高新科技园区;中山有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包装印刷基地和国家健康产业基地等大批工业园区;珠海建有大学园区,聚集国内10多所著名院校,还建有10多个工业园区,园区工业产值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广州白云区有8个工业园区和1个科技研发走廓,20__年园区工业产值接近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东莞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占地72平方公里,先期拆迁政府拿出了近60亿,规划设计政府又投入1亿多元,投入之巨,力度之大,无与论比。整个园区以圈层式分布。中心圈层为生态核心层区,中间圈层为产业服务、科研、教育区,外圈层为生产活动区。园区光湖面面积就达7平方公里,它将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为主,大力发展科技密集型企业。
3、注重发展龙头经济。
充分发挥国际跨国集团和国内知名企业的优势,以筑巢引凤的诚意,带来百鸟和鸣的效应,促进经济 发展,这是珠江三角洲的又一个典型经济模式。珠海市曾以零地价,转让1亿元基础设施,每年财政给2500万元补贴的优惠政策,吸引中山大学到珠海大学城安家落户,由此引来了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到珠海办学,从而使珠海借名校打造高科技成果孵化中心取得成功。中山市的南头镇通过引进国内知名品牌企业TCL、长虹、台湾最大的空调零配件生产企业瞬亿电器、台湾世联集团等大型的企业集团,使南头镇形成以家电为龙头,以空调和彩电为拳头产品的产业格局。东莞通过引进台湾四大电子厂之一的台达电子厂,使一个接一个的IT厂商进驻东莞,成为世界最大的IT制造业基地。
4、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
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以外向型为主,大部分的资金、原材料和产品销售都离不开国际市场。外资出口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出口市场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产品远销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档次越来越高,一大批国际知名大企业、跨国公司纷纷前来投资合作。在深圳,近40家全球500强企业在内的大型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纷纷来深,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东莞在80年代初,主要承接来自港澳台的服装,鞋帽和玩具等加工业务,现在已成为外商投资中国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成为国际性加工制造业基地。20__年低,外商投资企业13800多家,利用外资18.16亿美元,出口总额183.83亿美元。IBM的副总裁说过一句形象的话:如果东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车15分钟,全世界的电脑价格都会产生波动。目前东莞生产的电脑磁头、扫描仪、鼠标、键盘等电脑配件占全球产量的70以上。20__年世界500强东莞占30家,100强占12家,跨国公司124家,境外上市公司达800家。中山通过优化调整外经贸结构,已形成以轻纺和机电产品为主体,以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产品为新增长点的多元化出口商品格局,贸易伙伴遍及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5、注重品牌经济。
珠江三角洲人有句口头语:“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因为有了“要做到最好”的目标,今日的珠江三角洲才出现了品牌经济的效应。全国甚至世界的人们都是从认识“品牌产品”开始,再去认识了珠江三角洲。如家电产品,就拥有多个全国驰名商标,格力、美的、科龙、容声等等。还有中山的乐百氏饮料、耶鲁固力门琐、剀达精细化工、华帝燃气具等大批国内知名工业品牌。在品牌经济的发展中,地方政府除为品牌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有形服务外,还注重提供无形服务,如中山市重视营造品牌成长的氛围,每年评选十大品牌,并给国优、省优品牌重奖。
(三)改造城市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是加快发展的基础。
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视城市建设,逐步形成了海陆空交通顺畅,通讯联系便捷,水电供应充裕,生活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中山市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城市,珠海成为一座美丽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东莞大打城市牌,成立保安公司和城市结合执法局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同时大张旗鼓地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努力向现代化的制造业名城迈进。广州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推进强拆违章建筑工作,使广州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最适宜创业、居住的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三不”政策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即城市规划不惜工本,城市建设不遗余力,城市管理不择“手段”,通过全力建设和打造城市,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充分发挥了城市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加快发展的保障。
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的质量,政府工作人员的态度和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各地政府非常重视为企业服务。深圳市政府提出“服务多一些,管理少一点”,专门为大型企业开辟办理手续的“绿色通道”。中山市政府强化亲商意识,改进机关作风,致力建设“服务型”、“开放型”、“效率型”政府,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制度。东莞注重提高办事透明度,公开办事程序和政策;坚持每月用两天时间带领职能部门负责人到企业现场办公;给300家大型企业发放办件绿卡,快速便捷办理各种手续;还建立了特大型企业领导联系制度。政府周到、细致的服务,很好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一)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强化加快发展的意识
近年来,九龙坡区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社会事业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地区、发展快的地区横向比,我们的发展速度不是快了,而是慢了;与发达地区的距离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因此,必须跳出九龙坡看九龙坡,对照先进找差距,防止和克服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倾向,始终保持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强化机遇意识,防止和克服被动等待、消极无为的现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结合在全区各级机关干部中兴起的学习“三个代表”新,联系九龙坡区实际,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揽全局,积极实施“三大战略”,打牢“三大基础”,建设“三大经济发展区”,力求实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扬敢闯、敢试、敢冒的精神,把广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谋发展、抓落实上。二是增强忧患意识,引导各街镇、各部门对照发达地区从思想解放的程度、抢抓机遇的力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上以及观念上、思维方式上找出差距,并不断改进。三是机关干部要做推进九龙坡快速发展的表率,破除居功自傲的思想,树立谦虚谨慎精神;破除贪图安乐思想,树立艰苦奋斗精神;破除安于现状思想,树立开拓进取精神。
(二)把产业经济作为发展支撑
珠江三角洲二十多年快速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的发展必须以产业的发展为依托,其规模的扩张必须以经济的繁荣为前提。因此,我们必须紧扣发展这个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立足本地资源、区位、交通、人文等方面的优势,选准和培育主导产业,形成九龙坡发展的经济支撑体系。为此,区委、区政府应把培育特色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壮大产业规模作为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突破口来抓。一是狠抓园区建设,加快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园区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后劲所在、希望所在。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各类生产要素流动融合和产业聚集升级的重要载体。要以园区为载体,强攻招商引资,引导同类或相关联的企业和产品向园区集聚,迅速形成特色园区。要加快园区项目的建设进度,搞好协调服务,确保区内各项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竣工投产,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狠抓重点骨干企业,充分发挥支撑作用。重点骨干企业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顶梁柱。抓住了重点骨干企业,就等于抓住了全区工业经济的“牛鼻子”。因此要密切关注,重点指导,重点服务,促进骨干企业持续快速增长,充分发挥其支撑作用。三是狠抓扶优扶强,着力提高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按照社会平均贡献率和地方财政贡献率的要求,在全区确定若干优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签订 责任书,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争取用3—5年时间,把优势企业培育成区域经济的龙头和支柱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对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质量免检产品的企业实行重奖政策。四是狠抓技术创新,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我区目前技术水平较低的传统产业所占的比重过大,因此,要通过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逐步实现传统产业从局部到整体、从一些关键环节到生产主要流程的改造;切实加强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使老企业通过产品、工艺更新,改造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技术入股的股份制方式来改造传统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从而提高产业信息化程度。同时要集中力量解决一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突破产业结构瓶颈,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强大动力。五是狠抓特色产业的培育,增强发展的新优势。对一个区域来说,关键是要从建立比较优势出发,培育特色产业,面向全市、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定向集聚生产要素。只有形成具有相对优势的业务领域、产品行业群,才能体现出区域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有必要从21世纪战略定位角度,全面深入研究九龙坡的专业化特色产业集聚区,包括空间布局、组合关系、成长机制以及政府功能。选准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重点培育并形成机械制造、现代物流、汽摩配件、铝制品等全市性、全国性特色基地,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中梁山以西地区要以白市驿花卉苗木园区和西彭工业园区为龙头,注重培育一镇一品特色经济的形成,着力打造重庆都市后花园和新兴工业基地。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
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学习借鉴珠江三角洲等地的成功经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和手段。一是,依托现有的产业链,以商引商,吸引大企业和国际性企业和现有企业的上下游产业;二是,结合大规模、高标准的工业园区建设,吸引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科技含量高、投资密度大的项目。
以民营经济为重点,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利用“民资、民力、民智”,实现自身经济跨越式的发展。进一步破除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和体制上的障碍,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参与农业、新兴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投资和经营。进一步落实国民待遇。积极帮助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扶持民营企业实现管理组织和管理方式现代化,引导民营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把民营经济培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进国外及国内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吸引国内外大企业来九龙坡投资办企业,注重引进的质量和效益,积极拓展国家允许外资进入合作的新领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企业外资经营自,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办厂经商,促进外资外经更大发展。
(四)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
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服务领域,并以其高效能、低成本、专业化、信息化等多方面的优点正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界的关注。我区建设物流园区在地理位置、土地资源、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一是区委、区府要着手制定我区物流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将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推出,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将我区建设成为西部的物流重镇和长江上游的现代物流中心;二是成立九龙坡区物流建设领导小组,来推动此项工作,建立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管理体制;三是选择好发展物流的区域,采取一区多点的形式,确立核心区域和其它交易中心;四是抓好物流园区建设的配套工作,如做好企业退二进三工作,建设商务大厦、物展中心和广场等一批重点工程。
篇9
二、华东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㈠强化发展观念,一心一意谋发展。各地都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强化“项目是生命线,投资者是上帝,引资是功臣”,破除陈腐思想的束缚,树立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发展论英雄的观念,始终坚持以发展说话,发展以数字说话,数字以事实说话。温州树立和宏扬“四千精神”、“四自精神”,“四千”就是指“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出千方百计”发展商品经济;“四自”就是指“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强不息、自求发展”搞市场经济。各地都坚持围绕发展抓合力,形成合力促发展,四大班子之间、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都围绕发展这个中心,转变观念、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坚持“亲商、安商、富商、扶商”理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了“一心一意抓发展、万众一心求发展、千军万马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㈡依托自身优势,不断优化发展方略。杭州市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两港三区”为重点的“天堂硅谷”成为杭州建设绿色生态工业城市的主攻方向,取得明显成效。苏州在“依托古城,开发新区”的思路下,借助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在与上海的错位竞争中把自己变成上海大企业产品加工的“大车间”。温州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发展“走出去”经济、区域块状经济、轻工业为主的特色经济。昆山由一个60万人口的农业县,80年代大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发展乡镇工业,实现“农转工”;90年挥基础设施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内转外”,形成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浦东新区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工业基地为目标,以“三港”(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三网”(轨道交通网、市区道路网、越江交通网)、“三能”(电力、燃气、集中供热)基础建设为核心,注重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㈢坚持外向带动战略,增强发展动力。华东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与其坚定不移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扩大招商引资,牢牢把握对外开放不同阶段的重要机遇,不断巩固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密切关系。以招商引资为龙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扩大开放,华东四市在招商引资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政策招商,制定优惠政策,对有实力商家,适当牺牲一定的眼前、局部利益;二是网络招商,在网上信息,宣传自己,捕捉信息,寻觅商机;三是会展招商,派人参加各类会展,收集信息,结识朋友;四是以外引外招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亲商、安商、富商、扶商,让外来商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以此吸引外商的合作伙伴、朋友来当地兴业;五是产业招商,集中优势资源,把某一个产业做大做强;六是中介招商,凡对招商引资作出过实质性贡献的中介人,不论身份,形成“大招商大报酬,小招商小报酬,不招商零报酬”激励机制;七是运用行政手段推动招商,主要是加大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的压力,大力推行末位淘汰制、绩效工资制,将招商引资成绩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直接与干部的升迁挂钩。截止2002年底,来自8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在浦东设立了8397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420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170多家在浦东投资了328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12亿美元,具有投资金额大、技术层次高、产业链延伸广的特点。18平方公里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有17家在开发区投资项目26个,还引进内资75.3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年均增幅30%以上。
㈣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增强经济总体素质。杭州以加工工业为主,逐步形成了以娃哈哈、养生堂等企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行业;以汽轮动力、万向等企业为龙头的机械制造行业;以东方通信、UT斯达康等企业为龙头的电子通讯行业;数量众多、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纺织服装行业这四大支柱产业,并全力打造IT产业和新药产业等新兴支柱产业,成为全国软件产业四大基地之一。温州打响“温州制造”品牌,建立14个国字号轻工业基地,创建世界轻工产品生产基地、集散基地、创新基地。浦东立足区域优势,以金融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高科技园区为基础,建设功能完备的产业园区。
㈤注重载体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在二十年的市场磨砺与整合中,规模化的园区建设为华东经济拓展发展空间,接轨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把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内辐射的基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园区建设强化了发展主体经济的拉动效应,使园区内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苏州工业园九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0多亿元,其中16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国际标准,并在项目审批、财政税收、海关物流等方面获得相应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良好条件。浦东新区在建好大载体的同时注重功能特色园区互补联动的发展格局,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形成聚合国际现代化金融贸易功能,拥有中外金融机构145家;张江高科技园区形成以现代生物与医药、微电子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金桥出口加工区形成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群,拥有中外加工企业520家;外高桥保税区实现区港合一,形成自由贸易、保税仓储、出口加工等功能,有效促进了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使得浦东新区成为上海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象征。
㈥优化发展环境,构筑社会经济发展的软硬平台。在倾力投入建设硬环境的同时规范政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和改善发展软环境。“你办项目,我办手续”,立项、征地、登记等都由政府代办,全程服务,创造“四个环境”:一是创造上下同心,开明开放的舆论环境。二是创造主动热情、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确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着力建立长效服务体系,推行服务全程制,从各个环节降低客商投资成本。确保政策不在自己手中截留,差错不在自己身上产生,企业不在自己这里受冷遇。三是创造公正严明,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四是创造优惠宽松、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创新管理体制,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科学地构筑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区别于一般行政区的管理机制,强化服务功能,寓管理于服务中,使政府的管理行为具有法制性、规范性、国际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2.92平方公里的“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实施“境内关外”的一系优质政策,由海关实行时间式管理,运行按电子报关,口岸直达方式进行,外向型经济特点明显,开发区已成为杭州市对外开放的创业基地、人才基地,以及享受国家特定政策,实现科技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基地。
㈦构建人才高地,以人才开发形成知识经济聚集点。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经济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华东地区经济的飞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一批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高水平、高层次、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他们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良好氛围,还通过多种措施,引进、培养了一大批思维创新、锐意进取、层次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为发展蓄积了后劲,满足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智力需求。苏州坚持“政策引人、事业留人、环境育人”方针,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化运作,引进了国内外一流名校、名师,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和智力支撑。杭州建设了占地10.12平方公里的高教园区,规划容纳15所高等院校及13万在校学生,为发展提供宽裕的人才资源和技术创新成果。浦东新区2002年投入26亿元发展社会事业,拥有上海科技馆、浦东图书馆、少年宫等,投资2亿元迁建华师大附中,目前浦东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卫生事业完全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吸引1/2—2/3的留学人员自愿回到浦东工作,50000多外籍人士入住浦东,人才的大量聚集,提高了整个社会效率。
三、加快九龙坡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如何应对新挑战,加快大发展,确保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认为应加快推进观念、战略、结构、科技、载体、环境六大创新,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市场竞争体系,推动区域经济超常规、跨跃式发展。
㈠实施观念创新,进—步解放思想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是变革的前奏。我们感到,与江苏、浙江、上海等先进地区比,我们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强化“四种观念”:一要强化辩证思维抓机遇的观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在辩证把握大局的基础上,结合区情,冷静分析找寻面临的新机遇,在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方面,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结构调整方面,在利用强大外力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惰性,彻底深化改革方面,在吸引资本和先进的技术、管理、人才方面,以“拼、抢、赶、超”的精神状态,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二要强化竞争才能进步的观念。不主动同高手“过招”,就难以超越自我。唯有竞争才有生机活力,才有发展进步。我们要正视可能带来的压力和挑战,采取积极措施超前谋划、参与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前进。三要强化不发展就是后退的观念。切实克服“步子不大年年走,贡献不大年年有”,“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的陈规陋习,敢于想大事,谋大业,确立新的发展目标,拿出超常规的发展举措,迈出跨跃式发展的步伐和步频,实现以快补晚。四要强化适应变革的开放观念。积极清理废止过时的政策、法规,在经济全球化和世贸规则法律框架下,从游戏规则、组织形式、产品定位、科技素质方面迅速接轨,主动把经济联系的触角更多地伸向国内外各个角落,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为加快自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㈡突出战略创新,不断完善发展思路
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灵魂和核心。必须正确审视区情,讲究战略战术,科学制定规划,理清思路,推动发展。在区域战略制订上,一要做到胸有全局。敏锐观察、正确把握国内国际形势,研究了解制约经济发展关键因素,以战略的眼光、开阔的眼界,站在明天看九龙,跳出九龙看九龙。洞悉竞争对手变化,长远规划竞争方略,前瞻性科学把握未来。二要正视自身劣势。定位区情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必须正确把握劣势,取长补短,随机应变。三要注重发挥优势。要善于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学习借鉴东部先进地区多年的发展经验,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抓住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机遇、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实现经济总量的低成本扩张。四要优化发展方略。按照“动态调整,长短结合,粗细有度”的原则,结合不断发展的实践,拟定完善发展战略。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区第九次党代会确立新世纪前20年发展的目标,按照实施高新技术、城市化、都市农业“三大战略”,打牢结构、环境、人才“三大基础”,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发展区、以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商务发展区、以休闲观光旅游为方向的都市农业发展区这“三大经济发展区”的总体思路,从战略的层面上科学合理地指导推动发展,同时要伴随着新的实践,搞好信息研究,针对重庆市的宏观战略部署,不断细化、充实和完善这一战略构想,走出一条具有九龙坡区特色的发展之路。
㈢强化结构创新,提升内在运行素质
充分利用入世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的历史机遇,围绕市场需求,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运行素质。一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优化第一产业的总体思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摩托车、铝业、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努力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优势传统产业为支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要补充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二是调整所有制结构,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按照“全面、彻底、规范、配套”的要求,努力在民营化改造、开放式重组、企业破产、转换职工身份上取得突破,切实提高企业竞争活力。三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建立基地,培植龙头,拓展领域,创新体制”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服务型都市农业,加快建设重庆都市后花园,大力发展都市旅游、工业旅游和以都市农业为载体的乡村旅游,使旅游业成为我区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
㈣深化科技创新,增强经济综合竞争能力
实施技术创新,是挖掘区域经济潜力,增强整体发展后劲的核心所在。因此必须大力实施高新技术战略,具体要狠下“四个功夫”:一是在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下功夫。要重点抓好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的高效节能技术和新设备、新工艺、新管理方式的推广和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改造传统农业的结合,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商品率,推动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增值。二是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九龙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幅射带动作用,坚持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提升产业素质和经济质量的关键,尽快走出先手棋,抢占制高点。着力推进重点新技术项目与区域经济相融合,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内研外引开发高市场容量、高附加值产品。三是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上下功夫。大力普及生物灾害防治、规模养殖、新型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扶持和帮助民营企业提高自我科技创新能力,促其上规模、增效益。四是在健全科技服务上下功夫。加快“数字九龙坡”和“软件大厦”建设,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科技专业协会等中介服务体系,帮助引导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健全利益机制,敢于让科技人员先富起来,鼓励各级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企业、农村,领办或创办科技企业、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调动全区上下“科技兴区’的积极性。
㈤推动载体创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以推进城镇化和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大城乡建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一是以全市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加大城乡建设力度。不断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坚持管理、规划与建设同步推进,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本来经营,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加快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出让、转让经营权运作步伐,采取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私人资本、境外资本投资城乡建设,努力实现城镇建设投入的良性发展。西部九镇要把握加快城镇化步伐的现实机遇。要以产业的集聚、园区的整合,促进城镇人口、空间布局调整;着眼于富民安民,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实现推进城镇化和实施富民工程的有机统一。二是抓好以园区为重点的载体建设。以产业为纽带,从优化资源配置出发,大力推进园区整合,形成“数镇一区”、“数镇一带”的新格局,重点推进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东部九龙园区、华岩工业区和以西彭为中心的西部工业园区建设,按照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滚动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引大引强。坚持亲缘招商、信息招商,捕捉投资动向,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的责任,奖优罚劣,激励干部群众想招商、招到商。
㈥加快环境创新,增强聚集效应
投资与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已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实践表明,资金、技术、项目总是趋向统一、开放、有序的地域流动。因而,要实现九龙跨跃式发展最根本的是要靠优良的投资环境。一要优化服务环境。理顺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在政企关系上,下决心砍掉旧体制形成的不应有的既得权益,放权于市场、企业和中介组织,坚持要宏观不要微观,要规划不要计划,要服务不要事务,要政策不要决策,形成政策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格局。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行政审批管理制度。切实转变作风,积极推行首接责任制、文明办公制、服务承诺制、引导办理制和限时办结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二要优化硬件环境。用新思路、新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实施以交通、物流、信息三大网络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三要优化执法环境。进一步结合部门执法责任制,深化政务公开,规范执法和管理行为,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破坏投资环境等违法行为。积极探索和建立保护体系,切实维护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要优化人文环境。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加快“学习型城区”和“人才高地”建设,要把吸收、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大力培训,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加大干部的交流力度,创新领导工作方式和方法,做到守规不守旧、放开不放任、求优不求全,重引不重压,推动经济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和协调发展。
(区委中心学习组赴华东地区学习考察团)
珠江三角洲学习考察报告
一、学习考察的概况
为加快发展步伐,将区域经济做大、做强,区委中心组以区长秦敏为团长,副书记、人大主任廖涛为副团长的学习考察团一行30人,于7月6日至12日,赴深圳、中山、珠海、东莞、广州等地考察学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重庆驻深圳办事处的精心安排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热情接待下,学习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的鱼米之乡,是对外开放的门户。改革开放以来,该地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开启了这个地区崭新的一页,使珠江三角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当今,这个地区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昔日的边陲小镇、乡村农舍已发展为初具规模的花园式现代化国际城市带。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深圳招商物流集团、参观了深圳沃尔玛公司、中山古镇灯具市场、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云辅工业园区,与深圳市、中山市、珠海市、东莞市、白云区政府座谈,听取各地产业结构、产权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和政府职能调整,以及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招商引资、现代物流发展等方面的经验介绍。
在学习考察期间,既学习了珠江三角洲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特色经济和加强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政府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真切感受到了珠江三角洲发展速度快、发展起点高、发展路子新。通过学习考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做好工作的责任感,振兴九龙坡的使命感。在总结会上,区长秦敏要求全体同志将学到的经验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认真思考,找准差距,抓好落实,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体会和收获
(一)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是加快发展的前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问题层出不穷,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珠江三角洲能快速发展,除了地域优势、政策优势外,关键是当地的干部群众思想上不断有新的解放,实践上不断有新的创造。深圳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在第一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发展,并提出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战略。中山是一座文明富庶的名城,但中山人民居安思危,查找了与广州、深圳、珠海的差距,到长江三角洲学习后提出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现在已有“中国五金制造业基地”、中国灯饰之都、全国最大的红木家俱生产基地等一大批以镇为单位的特色经济。珠海本是一座现代化的海滨城市,不断引进一大批名校进驻珠海,以浓郁的学府氛围吸引了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落户珠海。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干部群众在前一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与创造。
(二)以产业为基础,创造多种经济模式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商品农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新技术新产业发达的地区,同时又是电子家电、通讯设备、纺织服装、机电、建材、医药保健,食品饮料等行业最集中的地区。一个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以产业为基础、创造多种经济模式才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这是珠江三角洲给我们的启示。它的经济模式虽多,但主要注重发展以下几种:
1、注重发展特色经济。
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深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发展迅速,每年都举办“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现在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9%。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深圳动手早、出手快、下手“狠”。深圳市还利用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现在已拥有蛇口、盐田港、招商物流集团等完善的物流基础和平台。仅集装箱一项物流业务就给深圳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约450亿元。中山古镇坚持走“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的发展道路,以灯饰产业为主,现在拥有灯饰企业1800多家,民用灯具国内市场率达到50%,形成了近1000家灯饰商铺,约7公里的灯饰一条街,成功举办了“99及2002年中国(古镇)灯饰博览会”,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灯饰之都”。
2、注重发展园区经济。
园区经济是经济科技中心,是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新载体,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龙头。珠江三角洲非常重视园区经济的发展。在我们参观的每个城市都有规模大、档次高、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深圳有规模宏大的现代物流园区、全国建立最早的高新科技园区;中山有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包装印刷基地和国家健康产业基地等大批工业园区;珠海建有大学园区,聚集国内10多所著名院校,还建有10多个工业园区,园区工业产值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广州白云区有8个工业园区和1个科技研发走廓,2002年园区工业产值接近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东莞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占地72平方公里,先期拆迁政府拿出了近60亿,规划设计政府又投入1亿多元,投入之巨,力度之大,无与论比。整个园区以圈层式分布。中心圈层为生态核心层区,中间圈层为产业服务、科研、教育区,外圈层为生产活动区。园区光湖面面积就达7平方公里,它将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为主,大力发展科技密集型企业。
3、注重发展龙头经济。
充分发挥国际跨国集团和国内知名企业的优势,以筑巢引凤的诚意,带来百鸟和鸣的效应,促进经济发展,这是珠江三角洲的又一个典型经济模式。珠海市曾以零地价,转让1亿元基础设施,每年财政给2500万元补贴的优惠政策,吸引中山大学到珠海大学城安家落户,由此引来了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到珠海办学,从而使珠海借名校打造高科技成果孵化中心取得成功。中山市的南头镇通过引进国内知名品牌企业TCL、长虹、台湾最大的空调零配件生产企业瞬亿电器、台湾世联集团等大型的企业集团,使南头镇形成以家电为龙头,以空调和彩电为拳头产品的产业格局。东莞通过引进台湾四大电子厂之一的台达电子厂,使一个接一个的IT厂商进驻东莞,成为世界最大的IT制造业基地。
4、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
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以外向型为主,大部分的资金、原材料和产品销售都离不开国际市场。外资出口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出口市场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产品远销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档次越来越高,一大批国际知名大企业、跨国公司纷纷前来投资合作。在深圳,近40家全球500强企业在内的大型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纷纷来深,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东莞在80年代初,主要承接来自港澳台的服装,鞋帽和玩具等加工业务,现在已成为外商投资中国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成为国际性加工制造业基地。2002年低,外商投资企业13800多家,利用外资18.16亿美元,出口总额183.83亿美元。IBM的副总裁说过一句形象的话:如果东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车15分钟,全世界的电脑价格都会产生波动。目前东莞生产的电脑磁头、扫描仪、鼠标、键盘等电脑配件占全球产量的70%以上。2002年世界500强东莞占30家,100强占12家,跨国公司124家,境外上市公司达800家。中山通过优化调整外经贸结构,已形成以轻纺和机电产品为主体,以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产品为新增长点的多元化出口商品格局,贸易伙伴遍及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5、注重品牌经济。
珠江三角洲人有句口头语:“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因为有了“要做到最好”的目标,今日的珠江三角洲才出现了品牌经济的效应。全国甚至世界的人们都是从认识“品牌产品”开始,再去认识了珠江三角洲。如家电产品,就拥有多个全国驰名商标,格力、美的、科龙、容声等等。还有中山的乐百氏饮料、耶鲁固力门琐、剀达精细化工、华帝燃气具等大批国内知名工业品牌。在品牌经济的发展中,地方政府除为品牌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有形服务外,还注重提供无形服务,如中山市重视营造品牌成长的氛围,每年评选十大品牌,并给国优、省优品牌重奖。
(三)改造城市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是加快发展的基础。
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视城市建设,逐步形成了海陆空交通顺畅,通讯联系便捷,水电供应充裕,生活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中山市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城市,珠海成为一座美丽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东莞大打城市牌,成立保安公司和城市结合执法局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同时大张旗鼓地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努力向现代化的制造业名城迈进。广州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推进强拆违章建筑工作,使广州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最适宜创业、居住的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三不”政策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即城市规划不惜工本,城市建设不遗余力,城市管理不择“手段”,通过全力建设和打造城市,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充分发挥了城市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加快发展的保障。
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的质量,政府工作人员的态度和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各地政府非常重视为企业服务。深圳市政府提出“服务多一些,管理少一点”,专门为大型企业开辟办理手续的“绿色通道”。中山市政府强化亲商意识,改进机关作风,致力建设“服务型”、“开放型”、“效率型”政府,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制度。东莞注重提高办事透明度,公开办事程序和政策;坚持每月用两天时间带领职能部门负责人到企业现场办公;给300家大型企业发放办件绿卡,快速便捷办理各种手续;还建立了特大型企业领导联系制度。政府周到、细致的服务,很好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一)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强化加快发展的意识
近年来,九龙坡区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社会事业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地区、发展快的地区横向比,我们的发展速度不是快了,而是慢了;与发达地区的距离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因此,必须跳出九龙坡看九龙坡,对照先进找差距,防止和克服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倾向,始终保持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强化机遇意识,防止和克服被动等待、消极无为的现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结合在全区各级机关干部中兴起的学习“三个代表”新,联系九龙坡区实际,牢牢
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揽全局,积极实施“三大战略”,打牢“三大基础”,建设“三大经济发展区”,力求实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扬敢闯、敢试、敢冒的精神,把广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谋发展、抓落实上。二是增强忧患意识,引导各街镇、各部门对照发达地区从思想解放的程度、抢抓机遇的力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上以及观念上、思维方式上找出差距,并不断改进。三是机关干部要做推进九龙坡快速发展的表率,破除居功自傲的思想,树立谦虚谨慎精神;破除贪图安乐思想,树立艰苦奋斗精神;破除安于现状思想,树立开拓进取精神。
(二)把产业经济作为发展支撑
珠江三角洲二十多年快速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的发展必须以产业的发展为依托,其规模的扩张必须以经济的繁荣为前提。因此,我们必须紧扣发展这个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立足本地资源、区位、交通、人文等方面的优势,选准和培育主导产业,形成九龙坡发展的经济支撑体系。为此,区委、区政府应把培育特色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壮大产业规模作为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突破口来抓。一是狠抓园区建设,加快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园区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后劲所在、希望所在。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各类生产要素流动融合和产业聚集升级的重要载体。要以园区为载体,强攻招商引资,引导同类或相关联的企业和产品向园区集聚,迅速形成特色园区。要加快园区项目的建设进度,搞好协调服务,确保区内各项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竣工投产,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狠抓重点骨干企业,充分发挥支撑作用。重点骨干企业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顶梁柱。抓住了重点骨干企业,就等于抓住了全区工业经济的“牛鼻子”。因此要密切关注,重点指导,重点服务,促进骨干企业持续快速增长,充分发挥其支撑作用。三是狠抓扶优扶强,着力提高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按照社会平均贡献率和地方财政贡献率的要求,在全区确定若干优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签订责任书,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争取用3—5年时间,把优势企业培育成区域经济的龙头和支柱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对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质量免检产品的企业实行重奖政策。四是狠抓技术创新,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我区目前技术水平较低的传统产业所占的比重过大,因此,要通过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逐步实现传统产业从局部到整体、从一些关键环节到生产主要流程的改造;切实加强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使老企业通过产品、工艺更新,改造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技术入股的股份制方式来改造传统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从而提高产业信息化程度。同时要集中力量解决一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突破产业结构瓶颈,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强大动力。五是狠抓特色产业的培育,增强发展的新优势。对一个区域来说,关键是要从建立比较优势出发,培育特色产业,面向全市、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定向集聚生产要素。只有形成具有相对优势的业务领域、产品行业群,才能体现出区域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有必要从21世纪战略定位角度,全面深入研究九龙坡的专业化特色产业集聚区,包括空间布局、组合关系、成长机制以及政府功能。选准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重点培育并形成机械制造、现代物流、汽摩配件、铝制品等全市性、全国性特色基地,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中梁山以西地区要以白市驿花卉苗木园区和西彭工业园区为龙头,注重培育一镇一品特色经济的形成,着力打造重庆都市后花园和新兴工业基地。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
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学习借鉴珠江三角洲等地的成功经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和手段。一是,依托现有的产业链,以商引商,吸引大企业和国际性企业和现有企业的上下游产业;二是,结合大规模、高标准的工业园区建设,吸引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科技含量高、投资密度大的项目。
以民营经济为重点,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利用“民资、民力、民智”,实现自身经济跨越式的发展。进一步破除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和体制上的障碍,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参与农业、新兴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投资和经营。进一步落实国民待遇。积极帮助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扶持民营企业实现管理组织和管理方式现代化,引导民营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把民营经济培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进国外及国内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吸引国内外大企业来九龙坡投资办企业,注重引进的质量和效益,积极拓展国家允许外资进入合作的新领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企业外资经营自,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办厂经商,促进外资外经更大发展。
(四)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
篇10
一、课程目标着眼于发展的理念
国外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立足于通过世界自然基金会等组织派遣专家到各国,以一种链接式多级培训的方式对教师教育工作者、教研员、教师进行培训,向广大的教师和儿童青少年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而且还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6000万教师设立远程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介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施并推广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与我国新课程目标相似,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课程目标也有三维目标,即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技能与能力,知识与理解。其中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主要包含生态保护、对未来负责、真正高质量的生活、公平等方面的内容,并且每个方面的子目标都有简明的表述:如对生态保护要做到欣赏、关心和保护;对未来负责要做到不因自己的发展而影响或危及未来的发展;真正高质量的生活是社会、经济、生态和政治的可持续发展;而要实现公平的目标表现在同代人之间的公平、代与代之间人的公平以及公平地分配有限的资源等。[1]这种解释,实际上为教师如何理解和达成目标奠定了基础。其他两种维度的目标也分别对内容作了具体的描述,以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要获得的学习结果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如技能与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如表述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意见,进行讨论,与他人合作,个人与群体为可持续发展负责等)、学习与研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最难能可贵的是,专家们根据这些课程目标为整个可持续发展课程设计了有利于课程实施的探究式教学活动,每个课程模块、单元、活动都作了精心巧妙的策划,与课程目标紧密相连,并且着眼于受训教师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教学方法、评价技巧和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素质的发展,使接受培训的教师在讲授、示范、游戏、参观和行动等真实或模拟的情境教学活动中体验、感悟出可持续发展的道理,认同和接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愿意为之采取行动。我们认为,新课程教师培训需要的正是这种效果。
二、课程设计采用审美视角
以往的课程设计,更多地关注学科知识和现象的科学结构和设计规范,如了解需要、设定目标、选择和组织内容、汲取经验、考虑平衡和顺序等方面。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课程设计,更多强调的是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与表现形式的艺术性相互交融,将传统上满足探索过程本身需要的解决问题方式,与情景中智力活动的愉悦、审美体验结合起来,在结构排列、内容穿插、背景布置、问题安排、活动组织上做到匠心独运。如在“教学策略”单元中的“叙述故事”活动有一个环节,要求教师引导学员通过倾听一个“修道院的故事”,然后组织讨论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生活方式应该是怎样的,并在这个平台上理解衡量这种方式的六个重要原则,即与自然和谐相处、讲究生活质量、自主自立、多样性与多选性、以小为美、合作与和睦等。[2]
这种课程的具体设计,试图把教学对象与教学主体之间的感觉、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挖掘出来,并通过一系列提问激发活动者的直觉和想象力。其他单元的活动也有通过情境中不完整的、冲突或争议话语的表述、场景变化、视觉交流、问题呈现等来表现审美的意境。课程的设计者不仅采用视觉对称、颜色悦目、动态感等来表现课程的形式美,而且还通过逻辑演绎和情感共鸣的交织来达到内容美的效果,把科学知识的艺术处理与教学主体的审美体验有机结合起来。概括地说,这种课程活动设计主要利用了几个审美体验的效果:1.运用视觉化和听觉化,即通过情境、比喻、格言等激发学员们的想象力和设身处地的体验,从而加深对主题的理解;2.采用知识的体悟方式,即借助活动、游戏、图表、照片以及聆听音乐达到科学探究与艺术表达交融的效果,使学员们学会对教学资源的开发、选择、表达和分享;3.引入移情知识,即通过理解、认同和分享他人的情感、体会,使之感到情感上的接纳和态度上的认可;4.形成归属感,即关注对本土知识、民族智慧、文化传统和理想生活方式的理解等;5.激活深层文化和激发内在动机,并试图在竞争、合作和独立学习之间取得平衡。[3]通过这些效果的运用,让学生由衷地感到:可持续发展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不仅是理性的,同时也是美好的。
三、课程内容强调价值与关联
过去我们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可能更多考虑的是,有效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掌握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技术理性,而较少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好奇心、兴趣和增进理解力与判断力以及潜能发挥的实践理性。因此,这种立足于技术理性的课程内容往往有几个不足之处:1.与应用情境(尤其是社会或社区)脱节;2.过于强调系统知识而忽略实践知识;3.虽然也关注问题的解决,但往往不考虑真实世界中模糊的、非限定的、疑难的问题。而这些被忽略的、与学生生活和未来密切关联的方面,往往对发展他们的职业能力、生存技能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着重要的价值。[4]
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和学科领域非常广泛,或多或少地与中小学开设的所有课程有关,并采用更为艺术、通俗的形式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通过实践表达出来,并加以检验。而且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说,大部分可持续发展教育涉及的知识,包括了人类的知识中结构良好领域和结构不良领域两种知识。[5]传统学科知识往往前者居多,而它们又常常停留在以字面编码为主的初级学习;而可持续发展教育涉及的知识不仅包括前者,而且也包括了属于高级学习的后者,尤其以后者居多。因此,其学习方式容易接纳结构不良领域知识的特征:知识应用的每个实例中都包含许多广泛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类的各个具体实例中所涉及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模式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可持续发展教育要求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下和行动的实践中理解概念的复杂性和实例间的差异性,并把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经验灵活地运用到新的具体情况中,对问题进行恰当的表征。例如,该课程所涉及的主题都是与世界发展、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真实问题,是人类现在或未来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如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生活质量、为未来着想等等。具体透过可持续发展的视野来看,这个课程引导学员(包括老师和学生)探求全球的现实,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做好迎接未来挑战的准备并争取主动,在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里进行公民、健康、消费等方面的教育,认识文化、宗教、本土知识、妇女、人口、饥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旅游和社区,怎样利用讲故事、价值澄清与分析、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户外学习以及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等。许多内容和命题,也是国际社会在寻求解决的问题及其对策。如该课程中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三个命题,启发学员用生态系统的方法拓宽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眼界:1.每件事情都与其他事情相关;2.人类生活质量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3.忽略了人类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就不可能有长久持续的经济发展
四、课程组织围绕核心问题展开
设计一系列好的问题来引领活动的深入,也是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非常成功的地方。每个单元主题活动的展开,都有十几个以上的问题引导。这里既有为掌握知识而设计的需要回答的问题,又有为发展学习者的思考力和处理事情技能而设计的议题和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那些引导学习者深入思考的问题,对教师学会在课堂上如何提问非常有帮助。如在“价值观教育”这个单元里,该课程以世界三个主要的环保组织(IUCN、WWF、UNEP)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性道德规范(如社会正义、人类基本需要、不同代之间的公正、人权、民主政治、保护、相互依存、生物的多样性、最起码的生活条件、物种之间的公平等)为例,提出了一系列引领活动的问题:你认同哪三个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价值观?解释一下为什么你要选择这三个价值观?能否列出目前可以改善你所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以及指导这些行动的价值观?等等。[6]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的“为可持续未来而教学”课程中,每个主题单元都设有引言、目标、活动、反思和资源五个大的环节。“引言”和“目标”是使学习者对主题的背景和课程了解后要获得的学习结果有明确的认识;“活动”则是学习者通过活动学习知识、技能、方法以及陶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反思”是对教学活动之后的收获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思考;而“资源”则是课程设计者为学习者提供与主题相关的参考资料、网址和专家名单。这五个环节中,后三个环节几乎都是围绕一些核心问题来展开的,并利用这些问题作为思考和活动的线索为整个教学服务。其提问方式不仅唤醒学员把已有的知识与当时的活动情境联系起来,对问题进行探究、思考、表述和交流,而且促使他们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进行分析和解决相关的真实问题。问题的设计以小见大,由近及远,清晰明确,长短适中,联系经验,发人深省,从各个角度突出此情此景与社会、经济、生态和政治的可持续发展这个主线的关系。例如,在“探求全球现状”的单元中,有一个“探求联系”的活动,要求教师在呈现包含有人口、弱势群体的社会与经济地位、妇女、军费开支、疾病与营养不良、不平等消费、工业污染、生物多样性、贫穷、全球变暖等十个因素的链接图,并在这些情景下提出一系列问题,促使学员进一步思考与讨论:你可以对这些因素作出多少种链接?你认为有些链接比其他的更重要吗?是哪些?为什么?这些链接又是怎样影响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解决的?你从这个活动中获得了什么启示?教师如何在新课程实施中学会提出好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和探究,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认识世界,在探究问题的行动中反思自己,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发展,这是摆在新课程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五、课程实施遵循易行和可选的原则
尽管可持续发展的课程设计有一定逻辑顺序和结构关联,但并非就意味着不能调整教学的过程和灵活安排时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的课程里,有四个课程板块,二十五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三五个活动,每个活动大约需要三四十分钟,但这些活动是可以根据学校本身的情况和需要灵活安排场所、时间和内容的。如果教师觉得某个主题与本校或社区的情况密切关联,可以从课程大纲中提供的网络资源和专家资源进一步扩展主题的内容范围。为了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推广可持续发展教育,这项课程利用远程教育的两种媒体形式──互联网和CDROM,把课程公布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网站上,让全世界的教师都来分享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和成果。该课程安排既用直观生动的文字、图表、画面和照片等,呈现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以及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及其小测试,又设计了许多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师生互动的问题、议题、讨论和游戏以及行动方案等。使培训者和受训者进入该课程,就可以有条不紊地从课程计划、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顺利地进行下去。该课程不仅对每个单元和活动的背景、概念、目标和要求都交代得非常清楚,而且还提供了实施课程可能需要的广泛资源(包括参考资料、网站、专家等),把课程与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由于设计比较简化、明晰,整个课程不仅实施起来方便,而且所提供的教学材料通俗易懂,提出的问题富有启发性和延伸性,示范的案例和方法典型可以借鉴,可以不断拓展成许多相关的问题和不同的答案,引发师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寻找解决真实问题的对策和办法。如“探求全球的现状”、“面向可持续未来的学校”的活动、“未来问题的解决”的主题等,都会令人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学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课程评价关注收获及生成
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的评价指标突出知识与理解,能力与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但在评价的方式上却提倡灵活多样,既可以是以过程为主的帮助学员认识自己的长处和弱势并促进其学习的形成性评价,也可以是以结果为据的判断学员学习效果和发展情况的终结性评价。既可以是传统的标准化测试(如多选、词汇、正误、简答等),又可以是反映学员能力或技能发展情况的考查(如图表解释、辩论表现、决策练习、命题论文、自选论文、实地考察报告、文献研究等)。从教师的角度而言,这门课程评价的目的主要是要求学员理解可持续发展教育学习情况的方向,分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并且对于针对有效教学所作的综合评估进行决策;掌握并适当使用评价可持续发展教育知识、技能和价值目标的方法和技巧。如该课程有项活动就是关于教师如何适当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它要求大家在选择不同评估方法的时候,应该与相关的教育目的联系起来,包括知识、技能、思考过程、价值观和行动等。因此,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课程评价,关注的不仅是学员在知识和技能上的收获,而且更加关注他们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个人潜力的发挥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并进一步生成新的理想、信念、设想和行动。同时,我们在参与可持续发展这项工作和研究时也发现,该课程的评价不强调或少强调容易测量的内容、精细的知识、知识量、单纯的成绩、使用专家单独设计的外在评价工具,而是强调具有较高价值的内容、丰富而又结构良好的科学知识、科学的理解和推理、学员的理解程度、成绩与学习机会的结合、参与过程的评价以及教师参与外在评价工具的开发等。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前正处于发展和完善当中,充分借鉴并合理吸收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课程理念与设计技巧,相信对新课程实施和教师专业成长会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UNESCO.TeachingandLearningforaSustainableFuture:AMultimediaTeacherEducationProgramme./education/english/sustainable/sustain.shtml/,2000.
[2]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教育中心,等.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师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0.
[3]ElliotEisner,KimberlyPowell.ArtInScience?[J].CurriculumInquiry,2002,32(2):131—135.
[4]BerndHamm,AntoniKuklinski,etc.GlobalEducation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uni-trier.de/zes/schriftenreihe/034.rtf/,2003.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