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自我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国培自我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国培自我总结

篇1

我想,可以改。首先我们要明白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受训时录像中专家的坐而论道有较大的区别,不要上来对自己的课程改革目标或者追求定位设置太高。只要我们在日常的每一堂课中体现一些或多或少的新理念新精神,这种改变了的做法——当然是探索中成功成熟的做法时间长了也会形成好的习惯,到那时我们的改变是自觉的行为,会比现在硬改效果要好得多。只要自己上的每一节课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就可以了。我们日常的课堂是原生态,和教学录像中的成熟的课有很大不同。不成熟不要紧,只要学生想学,会学并且可以在课上学好知识就行。一上来用不着追求过高,不然的话,很容易因为坚持下去难度太大而半途而废。

篇2

1.教师工作繁重

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工作变成了一种不只是拼脑力而且还“拼体力”的工作,在这种要求下,教师需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和充实自己。教师在亚健康的状态下,没更多时间和精力再去研究专业发展。

2.教师职业危机感缺乏

教师职业的生存危机在当今世界上是比较弱的,向来教师的职业就有“铁饭碗”之称,虽然教育走向改革,如现在有的地区在逐步实施教师资格证几年一考的改革。但对绝大部分教师来说,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教育生涯,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已能驾轻就熟地应对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另外,教师工作的弹性评价、合理评价体制目前还没有真正建立,在某种程度上很难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一个十分合理的评价,教育成效的优劣不能得到很好的区分,这些都促成教师职业危机感的缺乏。

3.教师研究意识的弱化

实际教学中,应付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标、本务性的、常规性工作的教师占有相当数量,他们往往认为过去的教育理念、方案也不错,对教育改革、新的理念表示认同,但觉在实施中很难掌握,加之需投入更多的精力,这些观念都会导致教师主动研究意识弱化。

长期以来,我们关注的焦点更多是怎样“育人”,忽略了还需“育己”。教育其实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促进自己专业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时候,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

二、挖掘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源

动力是内驱力,它推动教师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不断地去努力。人的一切有意识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力量推动下产生的,教师专业发展也不例外,教师个体和外界力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内动力受到外动力的影响,外动力通过内动力的作用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而外动力不是我们个人能力所左右的,唤醒我们的内动力才是最重要的。

三、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动力的途径

1.永不枯竭的职业热情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具有职业热情。这种热情要伴随终身,而且随着自己对教育工作的深入,这种热情还要不断地与日俱增。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的构想和希望,没有它很可能就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如此,又何谈专业发展的动力?

2.自我修炼

(1)认清角色,不断学习

现在的知识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教师要想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及职业要求,就要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就只能学习。教师必须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具备不断学习的意识,拓展科学人文的知识层面、加深学科专业功底、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提升专业发展。

(2)博采众长,兼容并蓄

教师不仅要学习所教学科的相关知识,更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因为知识是相通的,只要自己视野开阔,你的课堂肯定会精彩纷呈,给人留下难忘的记忆。

(3)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深入研究,不断反思,主动积极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是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是教师最为重要的精神。教师成才是岗位成才,离开教师这一特殊岗位,就谈不上教师成才。一堂课下来,好的方面在哪里?不足的方面又是为何?教师要通过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实现自身教学的专业化。至于反思的内容及方法,很多文章都有详细讲述,本文不再赘述。

(4)认真钻研,推进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一般分为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和创造期。很欣赏著名语文教学专家、杭州大学教授朱作仁先生关于“有准备”的阐述,他认为所谓的“有准备”不一定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去做刻意的准备,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工作中学习、积累、提高,使自己具备挑起更重的担子的能力。善于认真钻研教材;善于记录思想的火花;善于进行自我总结;善于与人合作交流。长此以往,教学能力肯定会飞速发展。

当然,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因素除了教师本人的态度,还有校园文化氛围,公平合理的考核制度,自我实现的机会,职业道德。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启动、激发和形成其自身持续发展的动机,树立自我不断学习,素质不断提升的信念,在具备了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后,有效地、持续地、稳定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篇3

一、“三心”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所在

所谓的“三心”包括:静心,尽心,精心。

1.静心(平常心)――我的人生追求。

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经济待遇却差强人意,导致很多有意投身教育事业的人望而却步,也使得很多老师心不在焉。比如,在独立学院这种有着特殊性的教育教学环境里面,就有一些老师忽视教学质量,为了多赚钱而盲目地多上课。久而久之,自身的业务水平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也无法提高。我认为,教师要面对最纯真的学生与满纸铅华,就要抛弃世俗权利之争。我们确实比他人要囊中羞涩,但我们手中攥着的一笔笔财富却是无人可比:我们的学生。人是充满着欲望来到这个世界的,我们不能否定自己对财富、对金钱的追求,但我们也要努力让自己拥有一颗平常心,抛弃浮躁,平静地面对一切。人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走好自己该走的道路,就会活得很开心,活得很精彩。

但是人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纯粹地杜绝欲望的人也是不存在的,关键在于:能否时时自省,不丧失自我的真性,追求真而自然的品格。诚如有学者所言:“保持自我的真性,不陷于贪欲和争斗,对于一个悟得平常心的人来说,即是正确而明智的抉择。”平常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贵在守恒。

2.尽心――我的职业追求。

有这样一则故事:埃及修金字塔,法老先派第一组人去修,这些人兢兢业业,铺石搭路,修到最后,需要将石头搬到金字塔的塔顶,第一组人想尽了各种办法,包括人垒人地运送石头,但无奈都失败了,最后只能告诉法老:“我们尽力了,实在没办法了。”于是法老派第二组人去修,第二组人起先用尽了第一组人的办法,还是没有办法靠人力将石头弄到塔顶去,但第二组的组长开始想办法:“既然仅仅靠人没办法弄到塔顶上去,那么可不可以靠其他工具呢?”他发动大家一起想办法,最后靠类似我们现在的滑轮作用将石头运送到了塔顶。建成第一个金字塔的荣誉当仁不让地属于第二组人,因为第一组的人是在尽力做事,第二组的人是在尽心做事。尽力做事看起来兢兢业业,但让人感觉累,并且不可能有所突破。尽心做事则显得轻松许多,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走上教学岗位以后,我时刻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在尽力做事?还是在尽心做事?”

尽,指力求达到最大限度。虽然某些时候,不能让学生的求知达到“尽”的程度。但是,对待我的职业,我一定是全身心投入,力求自己做到“尽”的程度。三尺讲台虽有尽头,但心思却无尽头。

3.精心――我的工作追求。

精,顾名思义,周密细心。对没有精心准备的人来说,学生们的提问是发难,是难堪;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学生的提问是交流,是探讨。我更希望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用我的智慧和耐心,精心打造我的课堂。

二、“二意”是教学创新的关键之所在

1.对学生的在意。

当人们走进彼此的视野,都期待着一份爱的关怀,一个“人”字,一撇一捺,看似简单,但它的结构却是相互支撑,教学也如此:谁在意学生,学生就更在意他。只有在意学生的人,才能教育好学生。现在很多大学老师跟学生的关系淡漠,仅仅是教与学的知识灌输关系,缺乏对学生的个人的全面了解,甚至一学期课下来连学生的名字都不叫不上来。所以,当很多老师在抱怨学生难带、学生要求多、喜欢挑剔、对自己教学评价分数不够客观的时候,可能需要从自己是否在意过学生这个角度去找寻原因。独立学院的学生较其他学校的学生而言在自信上是稍显不足的,他们更需要老师们的在意,以此激发他们的自信和对学生的兴趣。老师在意学生是对学生的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学生往往在意老师给他的一个眼神,在乎老师给他的一个微笑,在意老师给他的一次发言的机会,在意老师在校园里一次偶遇能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

有学者说:“物质的阳光照在人身,只能暖和他们的肌肤于一时,只有精神的太阳才能照临他们心灵深处,才能暖透他们一生一世。”我想做的也是让心中精神的太阳,照在每个学生身上。老师应该对学生满腔热情,用真心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教育学生,做学生的“生活导师”和“人生顾问”。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只有这样,教书育人才能得到完美的实现。

2.对教学的创意。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有些大学老师总认为自己利用自己的知识积累来“对付”独立学院的学生绰绰有余,直接导致收不到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我看来,这句名言里的这一桶水应该是源头活水,需要老师将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有魅力的方法表达出去,这就是:创意。创意里的“教学”不是指我们惯常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教学”,也就是说,不是指那种程式化的、可重复的、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授受式教学,而是一种身心自由的、不可重复的、以师生共同成长为主旨的互动式教学。这样的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总是充满“教学创意”。创意是教学的活水,让教学活化,创意让学生活跃。在我的教案本上,你可以看到:红色、黄色、蓝色……各种颜色在字里行间里流淌;方框、圆圈、引号……各种符号在天头地脚处涂划。有人笑我,这些是什么?你的备课本是在作画吗?我总是神秘地告诉他们说:这就是创意。

在三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总结出三心二意,用它们对照自己的言行,使得幸福的感觉每一天都在,日复一日地积攒着这样的小幸福,久而久之便沉淀为令我一生都很满足的――职业幸福。

参考文献:

[1]石中英.论当前多国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高度教育研究,1994,(4):35-41.

[2]卢盛忠.管理心理学,1998:401-414.

篇4

一、自主性学习的概述

何谓“自主性学习”?近年来,我国学者就自主性学习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学者认为,自主性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本质来说的,它不同于“机械性学习”、“被动性学习”以及“他主性学习”。另外,还有有关学者认为,自主性学习就是在进行学习之前,能够自己做到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计划的制定等等,能做好学习前的准备,在学习中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反馈等,在学习结束之后,还要做到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补救等。这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的特点包含有效性、能动性以及相对独立性等。所谓有效性就是为了使自己的学习达到一个好的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进行调控。能动性即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不是在别人的强制下有压力的学习。所谓相对独立性即由自己对学习做出选择或控制,不依赖于他人和教师。

二、当今体育教学的现状

1.教师的综合性素质偏低,教学观念落后

很多中学体育教师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其必定缺少一定的经验,能力也有待提高。另外,一些教师的认知水平、政治素养、审美情趣、创新意识都还不能够适应现代体育教师的要求。此外,一些教师没能认识到自主性教学,还是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开展教学。一般体育课就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简单的技术性传授,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等都被忽视,这就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发挥。

2.教学形式单一,内容缺乏深刻性

对于体育教学内容来说,体育教师向学生传授的内容过于肤浅,缺乏一定的深度,学生仅仅是了解,没有深刻领悟。另外,教学形式也很单一,一般就是教师指定,学生完成。而没有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

3.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还有待改进

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与态度还很不够。在一项调查中,对某学校的45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包含男生286人,包含女生104人,调查结果显示,有63名男生喜欢上体育课,仅占23%,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占到了67%,无所谓的人占到了11%;而对女生的调查中,喜欢上的人仅仅占10%左右,而不喜欢上的人占到了高达82%,无所谓的占7%。由此可见,喜欢体育的初中生很少,这就意味着体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4.教学评价比较单一

在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评价这块的欠缺,比较单一,仅仅是教师的单方面评价,而学生没有权力介入。这就存在着一些问题,因为体育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仅仅在一堂课的时间里,教师能做到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很难,甚至是有时候,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比平常要好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对学生加以表扬,更加促进学生的进步,但是,在短短的一堂课上,教师就有可能及时发现不了。

5.教学条件有待完善

体育教育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国家还倡导“阳光体育”。但是,学校里的教学设备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一些中学尤其是一些农村中学,设备还不能够达到自主性教学的水平,特别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教学设备还很落后。

三、自主性体育教学策略

1.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

体育教师的素质很重要,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教学的方式,因此,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当务之急。要提高教师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理论素养、人格魅力等等。另外,还可以推行教师上课挂牌、教师聘任制等等。此外还可以开展教师之间的竞争,优胜劣汰。

2.教学中要体现“美”的因素

在教学中体现出美的时候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

首先,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与当今的科技资源进行体育教学。比如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摄像机、录像等,来组织学生定期的观看一些大型的体育盛会,通过这些精彩的比赛,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带给他们美的享受,在观看中,不知不觉的就增加了他们的积极性与参与的欲望,提高了对体育的认识。

其次,通过一些美的动作来激起学生的运动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用语言来进行说教,而是应该多通过优美的肢体语言,促进学生的参与性。因为体育教学是一个很复杂的教学过程,仅靠语言的话就很难实现教学的目的。另外,优美的肢体语言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情感上的交流,使得所传递的信息更加富有感染力。

再次,教学内容美。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课内容其自身就蕴含着一种美。比如说,在铅球扔出时的弧线美,跑步中的运动节奏美,在排球中的鱼跃救球美等等,这些包含美得教学内容,教师就应该注意要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亲身感受这种美感,这样,才做到了在学中体现美,在美中更乐学,实现了一种健康体育。

3.教学环境的营造

首先应该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比如说体育教学的场地、器材等进行人性化设置,让学生随时都能体会到一种关爱。其次,还应该构建一种平等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加学习的自主性。

4.教学评价

在教学评价这一环节,不能仅仅是进行教师单方面地评价,还应该尊重学生的看法,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在评价之后及时的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及时改正调整,这样就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好评价的各种事项。教师应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状况提出不同的目标,在学生的表现相对于之前有所进步时,教师就应该加以表扬,给予肯定。比如说:“我相信你的能力,下一次还会做的更好”。在学生自我评价中,在学生进行学习上的分析时,教师要帮助他一起分析,找出不足或优点,促进下一次的进步。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要做到从不同的角度评价,用不同的观点进行交流,这就可以使学生向更深层次学习与研究。

总之,在初中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很有意义的,自主性学习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全面发展。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就要注意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景怡光,程培杰. 论自主学习实质的准确把握[J]. 教育评论,2007.(02)

篇5

3了解校外科研机构的实际工作情况,尤其是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学科如生物学、化学、医学、药学等学科的研究情况和前沿状况。

4从实际出发,检验自己在态度、知识、能力、技能等四项指标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实习时间]

2011

[实习地点]

中国科学院xx植物研究所

[实习内容]

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组培室

2、标本的采集、制作、鉴定、保藏技术---------标本馆内

3、植物分类、引种、栽培、鉴定、管理---------植物园内的苗圃基地

4、植物化学方面的研究-------------植物化学实验室

5、专业讲座、科普训练、学术报告----------专家指导

[实习人员]

xxxxxx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05级生物技术专业

[实习方式]

1以小组为单位轮转到各个点实习,根据指导教师的安排及要求完成各项实习任务。

2积极主动,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正文]

实习,是一种期待,是对自己成长的期待,是对自己角色开始转换的期待,更是对自己梦想的期待;实习,也有一份惶恐,有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不安,有对自己无法适应新环境的担忧,更有怕自己会无所适从的焦虑.

带着一份希望和一份茫然来到了来到隶属中国科学院的昆明植物研究所,开始我的实习生涯。为期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先后在植物所的苗圃、标本管、植化室、组培室进行了实习。这次实习让我见识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不仅仅感受在这的那份自豪与优越,而是感染他们的那份敬业、求实与无私精神以及实习给我带来的种种思考。

一:苗圃

苗圃主要负责花卉的培育,植物园的花都是在苗圃先培养到一定程度后,再拿到园内供游客观赏,如秋海棠、千日红、石榴花、一串红等等,都是在苗圃先通过各种方法培养。一般的步骤有:播种、移植、育苗。播种方法基本上都是相通的,无非是土,水,光照,温度的管理,根据种子的大小,还有自己的设施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

(一)播种

花卉播种一般在保护地区进行,至少应遮雨或适当遮光降温等基础设施,才能达到各种品种出芽所需要的条件,保证其出芽率。选择疏松透气的土壤(一般选用细粒的泥炭,草炭或腐叶土).装入花盆或播种盘里。将土壤浇透水(水里配点多菌灵或托布津或百菌清达到土壤消毒的目的,往往配八百倍液),把种子均匀的洒在土层上。细粒种子(如百里香,矮牵牛,瓜叶菊,海棠种子等)播种,不需要盖土,但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用细嘴喷壶喷雾状水来保湿.大水流的话易把种子冲走或者冲到土层深处,细小种子不易顶土出芽.大粒种子则要盖土厚度为种子大小的2-3倍。另外,覆土的多少,还跟种子出芽的好光性与嫌光性有关,如矮牵牛属好光性种子,播后可不覆土.而三色堇等嫌光性种子,播后必须覆土并不得露出种子.如果种子在未发芽之前,因其它原因,露出土面,则还要补土,直到看不到种子.花种播种后,必须保持土壤潮湿,但不要渍水,在出芽之前不得干水,这对于细粒种子尤其重要。

大多数种子的发芽适温在20-25度.需要注意的是,有的种子必须在低温条件下才能发芽.如花毛茛,飞燕草.大多数香草和秋冬播的种子,温度不要高于 25度.春夏播种子不要低于20度,如果达不到温度,用保鲜膜提高温度,保鲜膜同时还具有保湿作用.夏季的时候,所有的种子都要放在阴凉的地方,要遮阴遮雨.冬季则要注意保暖与防霜冻.种子发芽前还没有长根,需要人为补充水分来维持生命,土壤要保持湿度,但不能渍水。如果盖有保鲜膜,待种子发芽后,要及时去掉,及时将花盆搬到有散射光的地方见光。并且,种子发芽后要及时施一些液肥,比如磷酸二氢钾,肥的浓度在200倍左右,浓度不要太高.等长大些后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施肥。

等种子长到2-3片叶时,可以移栽.5-6片叶时及时定植.定植前盆度放一点缓释颗粒肥(比如复合肥)和腐熟的有机肥。如果想植株将来丰满一些,可以打尖或摘心,同时也起到矮化的作用.但鸡冠花不能打尖。

播种后要注意水分、温度、湿度的管理,只有各项工作都做到位,才能保证植物的完好发育。

扦插

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受能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在农林业生产中,不同植物扦插时对条件有不同需求。了解和顺应它们的需求,才能获得更高的繁殖成功率。

嫩枝插是在植物的生长期间(以雨季最适宜)所进行的带叶扦插。选择当年生发育充实的半成熟枝条作插穗,长度一般为10 cm左右,保证每个插穗带两到三个叶片,以便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促进生根。如叶片较大,可只留一片或将叶片剪去一部分,以减少蒸发量。草本植物的嫩枝插最好选取枝梢部分,可大大提高成活率,且能迅速获得理想株形。紫背大葵的扦插就属于嫩枝插。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石榴花的扦插水插,即把插穗基部先浸泡在水中,定期换水,等生根后再移植到土中。豆瓣绿的茎和叶都可以水插。

为了保证扦插的成活,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1.插穗的选择和处理。要选择生长健壮没有病虫害的枝条作插穗。选好插穗后要精心处理。嫩枝插的插穗采后应立即扦插,以防萎蔫影响成活。多浆植物(如仙人掌等),剪取后应放在通风处晾几天,等切口略有干缩再扦插;或用微火略烧烤下面切口,以防止腐烂。一般植物插穗的下面切口如沾一些刚烧完的草木灰,也有防止腐烂的作用。

2.温度。一般植物的扦插以保持20~25 ℃c生根最快。温度过低生根慢,过高则易引起插穗切口腐烂。所以,如果人为控制温度的条件,一年四季均可扦插。自然条件下,则以春秋两季温度为宜。

3.湿度。扦插后要切实注意使扦插基质保持湿润状态,但也不可使之过湿,否则引起腐烂。同时,还应注意空气的湿度,可用覆盖塑料薄膜的方法保持湿度,但要注意在一定时间内通气。

嫁接

嫁接是将优良品种的芽或枝移接到另一个生长健壮、对当地自然条件适应性强的植株上,使之成为一个新的优良品种植株的方法。

在嫁接方法中,取用的枝或芽称为接穗,承受接穗的植株称为砧木。砧木的强大根系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接穗的叶子制造有机物;接穗的枝上生长接穗那个品种的果实。接穗受到野生砧木强大生活力的影响,使它发育得更良好。如栽培“红玉”苹果是用“红玉”树上的枝作接穗,而用山荆子或海棠作砧木;栽培柑桔,常以柑桔作接穗,而用枳作砧木。

嫁接能否成活,关键在于砧木和接穗间的亲和力强弱。一般亲缘关系越近,亲和力越强,嫁接越易成活。如同种间、同品种间进行嫁接,较易成活。另外,还要注意嫁接时的季节,落叶树在春季枝条发芽前嫁接最适当;常绿树在发芽后的生长旺盛时嫁接最适当。

嫁接的优点是能保持花卉、果树的优良品质。通过嫁接花卉可提早开花,果树可提前接果;通过嫁接可以增进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害的能力和改良果实的品质等。如我国北方地区通过矮生砧木的嫁接,改良苹果的品质,使果树植株矮化,便于管理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对胡桃及枣树也通过嫁接改良品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嫁接尤其对不产生种子的果木,如无核葡萄、无核蜜桔的繁殖有着重大的意义。

嫁接法已成为繁殖果树、花卉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嫁接的方法很多,有切接法、劈接法、舌接法、皮接法、芽接法、根接法等等。

二:标本管

标本馆的工作是枯燥而单一的,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我从最初的兴奋归于平静。在这里我们学习了解标本的制作过程,将标本贴上标签分类保存以及采集、制作、鉴定、保藏技术。让我们认识到了许多植物的同时还了解到了它们的产地生长环境以及各种植物标本的分类方法和整理方法。从我学到的和与老师的接触中,我对他们产生深深的敬意,这一份份保留如此完整的标本,是对前辈们不辞辛苦,跋山涉水的最好诠释。

(一)消防安全,重中之重。标本的保藏要求是非常严格,因此对标本馆来说,防火、防潮、防虫尤为重要。指导教师的多次强调,让我认识到这些标本的来之不易及它们的重要。

(二)分类整理,耐心恒心。在几天的分类整理中让我充分体验到植物王国的丰富多彩。植物分类鉴定是需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才能进行,我们还没有那种能力,望而兴叹形容的就是此时的情形了。指导教师给我们讲解了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让我们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大概思维,便于后面工作。在老师指导下,我们学习分类(包括标本取放、查看翻阅、鉴别归类、保存等),并学会了根据《中国植物志》、《云南植物志》进行简单的鉴别。

(三)标本装订,粗中有细。学习标本装订虽时间极短,却意义非凡。一个标本制成是一项繁

琐而细致的工作:标本采集——>干燥——>筛选(正、副本)——>装订——>定型——>低温处理——>鉴定——>保藏。这只是标本制作的大概流程,当中还有很多细致的地方如用针线还是纸条固定或对标本脱落部分处理,都是需要我加强的地方。

三:植化室

在植物化学实验室学习天然化学成分的提取等知识。主要是协助老师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活性成分,涉及到的操作就是用分离柱分离然后进行蒸馏纯化。操作很简单但需要的时间很长所以需要很有耐心,每天要重复一个实验很多次有时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

植化室学习,我总结了前面的经验,充分发挥学以致问的精神,向老师学习实验精神,不懂就问,在协助老师完成实验过程中,能自我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当中虽有犯错但也从中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在这里我做的部分只是实验当中少少的一点,仍是一种宝贵的体验。老师们在长期的实验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遇到问题该怎样入手,如何解决,他们都能运筹帷幄,简单的分离点板分析蕴藏着深厚的功底。彻夜实验是家常便饭,“唯识求真,协力创新”是他们的真实写照,而这些都是我最缺少,也是该学习的科研精神。

四:组培室

篇6

怎样突破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难题?近年来,成都市双流县抓住“区域推进”力量综合与专业引力不足的症结,从区域性推力统筹、主体性内力激发、专业性引力培育入手,形成了统筹驱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县域路径。

一、战略定位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关乎教育优质、均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工程,也是一项从战略规划、资源统筹到专业引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正是由于这种特性,加以功利化、浮躁化、享乐化的消极文化影响,以及不断提升的教育改革压力和发展要求,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并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区域性推力整合聚生不足,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系统的机制保障;二是缺乏有力的专业引领,区域教师专业发展体系、路径和策略建构尚显稚嫩。

旨在以教师专业发展撬动区域教育发展,作为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教育水平长期走在全省前列的双流县,2007年开始实施《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其原初动力主要基于当时亟待改善的教师队伍状况。

由于专任教师人数多、半数处在乡镇和农村,全县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专业结构不合理,城乡落差较大、校际分布和学科分布不均;专业发展动力不足,部分教师专业发展主动性不强、主体性发挥不充分,处于被发展状态;专业发展引领和助力疲弱;教师自主发展能力较弱,学习能力、研究能力、资源开发能力、关系协调能力、学科育人能力等明显不足;发展质量不高,教师学科文化素养、学科教学素养、教学管理素养、教学研究素养等偏低。

面对深化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健全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特别是实施绩效工资以来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2010年双流在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深度聚焦《区域推进义务段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侧重从资源整合聚生、系统机制保障、全面动力激发、区域性专业引领等方面,探索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推进力量、路径和策略,整体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突破这项难度系数较高、缺乏借鉴范例的系统工程,双流立足县情“顶层设计”,展开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叩问、系统规划、分层推进、全程调控。坚持“以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教师发展理念,形成了“系统规划,创新机制,优化生态,富集资源”的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思路。

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双流采取“以点带面、分层负责、区域推进”的实践研究策略,构建起以总课题组统领、卷入全县义务教育所有学校的三级研究网络。教育局建立起研究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从行政、业务层面保证课题研究;片区建立起由具有较强研究基础和能力的9所学校牵头的课题联组,展开多侧面研究;各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和研究小组,展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路径和策略研究。

事实证明,双流起步较早、持续跟进、纵深推进的“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使教师专业发展由资源不足、力量失衡的校点突破,到区域资源整合、力量统筹、专业引领的整体推进;由浅层次的学历培训、教学技能提升,向学科文化素养、学科教学素养、教学管理素养、教学研究素养等综合性素养的培养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赢得了规律性探索的纵深突破。

二、“四大机制”保障教师专业发展

探索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支持系统,双流构建起系统的“区域推进”的动力、导向、保障和运行机制。

(一)构建贴近和激发内需的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机制

培育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激发教师自觉的发展意识和强烈的发展愿望,聚生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双流构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一是研究内容贴近教师实际需求,根据教师不同层次需要设计不同的专业发展目标。二是着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功感和幸福感,培训对象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中心,开展多层面多形式培训和各种研究展示活动;通过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引领、专业发展团体构建、适宜性研培活动等,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建立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研培中心每两年评选一次优秀教研组、校本研修先进个人,开展优秀教学设计、优秀备课手册、优秀听课记录、优秀学习笔记、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课件“七个优”评选活动;每学年进行一次教学能手评选、一次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每年评选一次校本教研先进、组织一次校本教研成果展。教育局每三年举办一届全县学科教学大比武活动,把通过县级决赛获得县级学科带头人称号作为申报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的必备条件。

(二)构建“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教师专业发展导向机制

双流多管齐下:一是以教师专业发展舆论引导、氛围营造、目标建构促进教师强化发展意识、提升发展质量。二是以系统的激励体系构建导向教师专业发展。三是改革督导评估方法,加大过程性评价考核权重,全面实行“6+4”教学督导评估方法:过程性评价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2009年以来,双流建立完善了以教学常规管理、课堂教学效益、学生学业水平为要素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能力。四是强化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创新师德教育方式方法,把师德表现作为考核、聘用教师的重要内容,与教师资格定期登记紧密挂钩,形成师德教育和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构建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资源保障机制

整合、优化配置教师专业发展资源,双流从三个方位着力:构建教育行政助推、研培中心引领、学校联组互动、学校主导、教师自主的“五位一体,聚生合力”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明确主体职责,加大考核力度,聚生教师专业发展的推进合力。充分保障教师培训经费,县财政对教师培训管理、教研活动、学科赛课、课题研究等经费全额保障,培训经费超过教师工资总额1.5%的标准。坚持“统筹城乡,倾斜农村”原则,师资配置优先保障农村学校,从基础性绩效工资中安排10%倾斜农村教师,实行农村名优教师差异奖励办法。

(四)构建动力内化、实践取向的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运行机制

贴近教师工作和发展实际,完善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制度和激励制度,建立课题考核评选、优秀研究人员评选、继续教育考核评价奖励等制度。建立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学科教学大比武、校本培训规范化管理、特级教师送教下乡、名师工作室建设考核评价奖励,及全员教师、新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教师和教师学历学位提升培训等制度。建立完善教育督导评估、教师管理、教师培训制度,使教师专业发展从区域保障激励到路径探索、专业引领,形成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

三、“五大策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打破教师专业发展各自为阵、力量耗散、整体突破困难的校本推进现状,整合教育行政、研培中心、学校联组、学校和教师力量,双流形成了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五大策略。

(一)“教研培一体化”培训策略

一是“教研培一体化”构建县域教师培训体系。双流整合全县培训与教研资源,坚持“统筹城乡,面向全体,突出骨干,聚焦课堂”的原则,建立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研培模式。构建了“一中心,两网站,三基地,四主系”县域教师培训运行体系:通过研培中心整合双流教育研培网和上级教师继续教育网资源,构建校本研修规范化基地、教师发展基地、教育干部高级研修基地,实现“县级主导、学校主体、教师主动、基地主政”的教师培训运行体系。

二是建立完善“县-片-校”三级研培网络。研培中心充分发挥教育教学视导、调研、服务、交流、研讨等功能,突出课堂教学中心、前沿教育理念、教师发展研修、教学质量监控的管理指导;强化片区内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交流互动,加强片区学校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教师培训、校本研修、质量监测等指导管理。构建“以校为本、研培一体”的校本研修格局:规范性培训由县、校两级共同组织实施,校级研培侧重整合教研组、备课组力量,对学科教学出现的重难点和疑点问题集中攻关。

三是创新学科研培方式,主题系列化、内容丰富化、形式多样化地开展县级培训。其一,突出“主题引路,课堂搭台,主体多元,交流反思”研培思路,进行“以学定培,按需设课”,按教师发展差异分类设置培训课程,开展引领性培训、基础性培训、系统性培训、专题性培训,建立全员教师培训、青年教师培训、县域骨干教师研修、名特优教师高级研修课程体系和运行模式。其二,运行承办主动化、时间科学化、形式多样化、活动主题化、课程菜单化、管理精细化、培训网络化的学科研培模式。其三,以赛代培,搭建舞台,开展序列化的教师业务能力比赛活动,构建起“校片赛课打底子,教坛新秀选苗子,明日之星引路子,挑战名师搭台子,学科比武给位子”的教师发展平台;其四,以课题研究平台提升教师研究能力:各研究联组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县级研讨活动,参研学校每学期至少承担一次县级研讨展示活动,增强教师研究现场感,分享教师成长经验,区域推广阶段性研究成果。

(二)课堂教学技能提升策略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双流构建了“三五三”教学技能培养模式。

首先明晰教师教学技能内涵,包括学科专业基本技能、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课堂语言表达技能、教学研究技能、人际交流技能。如课堂教学技能就包含教学设计技能、基本操作技能、组织教学技能、现代教学技能、课堂讲授技能、教学反馈技能、教学调控技能、课堂应变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则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的意识、解决问题的冲动、针对问题的改革行为、问题解决的表达能力。

第二,将教学技能培养体现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之中,运行“三五三”教学技能培养模式。课前把握教材和相关资料、备好教材和学生、拟定教学设计。课中实施“45678”法:讲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疑点、突显亮点;教学过程突出活(方法灵活,课堂活泼,思维活跃)、实(知识落实,基础扎实,情感真实)、乐(情绪快乐、学习快乐)、清(语言清楚、流程清晰、思路清晰)、明(重点明确、效果明显);教学过程抓好“六个一”:上好一节课、当好一个编剧(教学设计)、一个好导演(课堂点拨)、一个好演员(与生共长)、一个剪辑(教学反思)、一个制片人(课堂效益);教师课堂教学突出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课堂调控、课堂板书、语言表达、问题设计、检测反馈七个能力;教学语言做到讲述清楚化、举例恰当化、设问有效化、解释明晰化、概括精炼化、点拨准确化、追问深入化、口语交际化“八化”。课后测试效果,思考得失、写好反思,调整思路、调整方法、调整教案。

(三)校本研修质量提升策略

在研培中心指导下,各校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中心,通过开展沙龙式集体备课、“主菜+杂粮”菜单培训、课例研究、同课异构、小课题研究、反思研究等校本研修活动,引导教师关注、研究、反思课堂,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益和教师专业素养。如通过落实“个体研读,整体分解、主备先行”、“集思广益、典型引路、互动交流”、“课例展现、聚焦课堂、深入研讨”等环节,提升集体备课质量和教学设计能力。又如通过展开“校内、片区、县级课题研究课”“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展示课、名优特教师示范课”和县域内同课异构三个层面的课例研究,建构起“三阶段、两反思、一突破”的课例研究模式:课例研究经历原行为、行为跟进、新行为三阶段,通过原行为、新行为阶段的两次反思,凝练个人精华,形成有突破性的经典案例。再如体现“问题要小、贴近实际、周期要短、成果要实”的研究特点,形成小课题研究“确定问题——实践探索——经验总结——成果推广”的操作流程,既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又培养教师科研兴趣和能力。

(四)区域资源聚生共享策略

第一,建立资源共享网络。一是建立教育行政、研培中心、片区联组、学校、教师“五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资源和力量聚生共享网络。二是构建“三位一体”研培模式和“一中心,两网站,三基地,四主系”县域教师培训运行体系。三是集团为基,联校为网。采取“领办支持、指导合作、对口帮扶”等方式,把优质教育集团化发展作为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形成集团教师内部流动、整体考核激励长效机制。四是以课题为纽带建立学校联组,联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教师发展校本研修、科研课题研究等活动,积聚共生、互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五是促进教师横向交流,实施人才配置科学化工程,实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用”,建立完善“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机制,有效促进了城乡学校教师交流和均衡配置。

其二,搭建共生共享平台。一是满足远程网络研修、培训需要,研培中心建立了独立网站、公共邮箱、博客、QQ群、《研培简报》等媒体,促进研究信息共建和交流共享,发挥了资源存储、网络教研互动、远程教育考核等功能。二是开展网络远程培训,全县教师“国培”、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等以网络为平台展开,以网络为载体构建多样化的学习共同体,聚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三是以赛代培,开展序列化教师业务能力比赛活动。

其三,名师引领,专业支撑。以导师制、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讲师团为抓手,放大名师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团队共生效应:在骨干教师研修、新教师培训中实施学科专业导师制,通过捆绑考核、任务驱动,促进教师快速成长。2009年以来,以市级以上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挂帅建设“名教师工作室”,开展有声有色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发挥了名师群体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整合名优特教师资源组建特级教师讲师团,连年开展“特级教师讲师团”送教下乡活动,达到了专家引领、交流启发、共生共享作用。

其四,广泛合作,互惠共赢。按照“优选外部资源,提升内部资源,整合内外资源,实现培训效益最大化”的思路,广泛开发利用教师培训资源,组织教师参加北师大、华东师大高级研修班,赴日本、新加坡等地考察学习,邀请国家、省、市专家前来授课。寻求外部资源,拓展合作空间,积极引进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与中国教育学会及省出国留学中心建立联系,探索双流教育多渠道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项目,以及教师出国培训之路。

(五)综合力量支持策略

整合聚生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综合力量,双流找到了行政统筹力、业务指导力、联校整合力、学校主导力、教师自主力的“五力聚合”策略。

一是积聚行政统筹力。县委政府从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教育行政将学校教育科研成效纳入目标考核,教育督导、人才交流中心教育分中心、人事科等为区域教师发展制订完善了县域教育督导、教师培训等一系列机制,为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行政保障力。

二是增强业务指导力。研培中心充分发挥专业引领职能,建立“三位一体”研培体系,探索主题化、系列化、课程化的区域研培新路。学科教研员蹲点指导、管理片区教研、科研和教师队伍建设,指导、督促课题联组和学校课题研究,助力解决各种研究难题;聚合各级学术指导力量,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专业支持力。

三是开发联校整合力。构建县研培中心、片区联组、学校三级研究网络,强化研究资源、研究力量纵向沟通、横向整合,突出县级调控、指导职能,形成“横向整合、联动共生”、“以校为本、研培一体”、“以优扶薄、研培共管、成果共享”的联组研修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校际整合力。

四是提升学校主导力。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路径,开展丰富的校本研修活动,形成校本推进的“四七八”法,即“四查”“七帮助”“八培养”:调查教师基本情况、检查教师教学设计、考察教师教学过程、查找有待改进之处;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了解自身优势,结对发展,确定发展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查找教学中的问题,搭建展示和发展平台;培养教师教材把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调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评价学生能力、作业设计和处理能力、教学反思能力。

五是激发教师自主力。运行培育教师自主发展力的“三五六九”法,即“三比”、“五自”、“六动”、“九心”。也就是,横比在本校学科教学与其他教师的差距、纵比与其他学校同学科教师的不足、自比自己发展过程中的前后变化,通过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激励、自我评价,做到动心产生专业发展的需求、动耳倾听别人讲述、动口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动手设计教学方案、动脑思考自己教学得失、动脚外出学习他人经验,以及对待发展有信心、坚持学习有恒心、对待工作有爱心、设计教学要精心、课堂教学能尽心、请教他人有诚心、接受意见有真心、辅导学生有耐心、批改作业要专心。实践此法,老师们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和自身发展需要,开展了大量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活动,从长期困扰自身的被发展状态,跨入充分开发自身潜能的自主发展阶段。

行政保障力与专业管理力、专业管理力与学术引导力、校际整合力与校本主导力、学校主导力与教师自主力聚生共享,双流多路整合、聚生、释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合力,为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系统性保障、激发、引领、共振力量,营造了区域教师专业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区域推进”的创新价值与策略启迪

(一)区域推进的显著成效

持续、纵深展开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老师们通过自主学习、教学实践、反思研讨,提升了教学品质和研究能力。2010年以来,全县有400多名教师参加县级以上课堂教学竞赛和技能大赛并获奖,参研教师1500人次获得全市年度教改成果评选等级奖,全县有120人成为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双流县“明日之星”、“教坛新秀”,“学科比武”活动有198人成为县市级学科带头人、11人成为省市级特级教师。

在课题研究中,各课题联组和课题学校形成了丰厚的实践研究成果。如华阳小学联组、东升小学联组以课例研究为抓手,以专题研究为基础,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动力,以成果提炼为核心,开展了课例研讨、专题培训、主题探讨、科研论坛等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找到了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促进了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和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双中实验学校联组、东升一中联组围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策略,组织教师全员、全面、全程参与研修学习,重点从集体备课、学科建模、课堂调控、课堂行为优化和教学反思等方面,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策略,联组学校校本研修管理逐步规范、教师专业素养明显提升,涌现出一大批乐于研修、善于研修的反思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

(二)区域推进的开创性意义

课题研究把“区域推进”的重点放在区域性资源配置、合力聚生、机制保障、路径开辟、专业引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综合性保障力和激发力;同时把教师专业发展放到区域整合、校际联动的平台上,跳出了困扰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孤岛”效应,形成了撬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集群共生效应。

课题研究着力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唤醒、精神提振和行为自觉,以机制激发和专业支持,撬动学校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自觉自主性,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课题研究着力整体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相对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来自教育行政、研修部门、学校联组的行政性助力和专业性助力,帮助薄弱学校摆脱了引动教师专业发展资源和智力不足的困境。

课题研究突出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种优势:揭示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和变化趋势,通过“顶层设计”进行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叩问、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全层调控;侧重探索引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和策略,在专业发展目标确定、内容选择、动力激发、路径开辟、智力支持等方面发力,贴近学校和教师差异需求,进行分层分类指导和保障激励;促进区域内校际间互动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互补互动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和区域教育整体发展格局。

(三)区域推进的策略启迪

外驱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教师专业发展不能局限于教师自然觉醒和校本推进的点上突破,必须立足区域、基于校本,从区域角度提供资源和机制性保障激励;必须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平台创建、路径开辟、专业引领和考评支持,并贴近教师工作实际和发展内需,唤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力量。

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在“统领”和“自主”上做足文章。“区域推进”的行政统领,是注重资源和力量统筹,形成“系统规划,创新机制,优化生态,富集资源”的整体推进思路,侧重机制保障、环境营造、资源整合、能量激发;区域推进的业务统领,主要是研培中心充分发挥业务职能,在目标设定、课程研发、路径开辟、智力聚集、评价优化等方面,引领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自主”是指学校自主和教师自主,前者即充分发挥学校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者、组织者、引动者、管理者作用,自主设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利用一切因素引动、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后者是指教师自主设定专业发展所处阶段、找准发展目标,选准发展内容、发展路径,反思优化发展成效,提升专业发展质量。

篇7

2015年10月19日至10月29日,在广西师范大学学院参加高中政治教研员班国家培训,这次培训处处体现着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高水平的专家学者的讲授,创新的培训方法,美丽的环境,让我对教研员的角色定位有了全新的认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研员的教学研究、指导、服务的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向教研员提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教研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才能赢得广大教师的信赖。

(一)、要有终身学习的习惯与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我国正逐渐进入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对人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人们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建立起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报告《学习──财富蕴藏其中》强调:"今天,世界整体上的演变如此迅速,以致教师和大部分其他职业的成员从此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即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教研员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服务者与指导者,更需要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树立专业可持续发展意识。教研员的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成熟只是相对的,而发展是绝对的。教研员要经历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其专业发展内涵也是多层面、多领域、可持续发展的。

置身于新课改背景下,教研员要与时代同步,唯有坚持学习,向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一切可能要运用的领域学习。及时反思,不断加强务实意识和协作意识,努力提高管理和组织能力。

第一,教研员要及时汲取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新成果,把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趋势,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教学改革动态和学科发展走向,对新知识领域、新观念持敏感态度,善于引导教学改革新方向。要能认识到教育理论、教材教法永远不是凝固、僵化的,也在"与时俱进",因而教研员必须具备现代化教育观念。学习在前,才能了解教育发展的趋势,掌握国内外教育改革现状,才能对教育理论、实践的发展有一定的前瞻性。这就要求教研员至少要做到"三个一":

(1)要有一本摘录报刊介绍先进教育理论、教育现状的笔记,在笔记中要有自己结合本地实际提出推进教研方略的心得。

(2)要有一手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授课的技能。作为教研员,要能娴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兼顾城乡教学条件的不平衡,也能使用其它电教手段。

(3)要有一批创造性的精品在手,优秀课例、优秀论文、优秀教研模式,这些都应在一段时期内不断优化,推进教学研究工作。

第二,在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反思。要不断反思所学理论,反思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现象,并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第三,要有务实意识和协作意识。

教研员的根在学校、在教师。一方面,教研员来自基层,来自教师,另一方面,教研员实践在基层,课题、活动乃至成果要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因而不论从出发点,还是从归宿来说,教研员都必须务实。强化务实意识,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研究课题务实。要能根据学校条件、教师素质来确定研究课题,以符合校情。二是教研基地务实。教研员要能正确处理点上经验与面上推广的辩证关系,要有自己的课题实验基地,做到手中有典型,同时要有驾驭全区教研工作的能力,对业已形成的县区-学区-学校教研网络能提纲挈领,做到立足基地,能"撒网",也能"收网".三是示范务实。要能上好先行课,写好论文,介绍活动经验。并能以正确、流畅、简略的口头、书面表达向教师传递新的教育教改信息。增强务实意识,进而形成务实作风。教研员务实,这个"实"就是教育、教学、教研。

新课改背景下教研员还应具备良好的协作意识。协作是多方面的,包括与教研机构、与课题组、与其他学科、与教师团结协作。教研成果的获得是人员合力的结果。教研员应正确认识个体在集体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在活动中要善于创造宽容、理解的氛围,要善于激励自己所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精神,凝集周围人员的智慧,共同优化教研。

(二)、要具有符合先进理念的管理与组织能力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理念。教研员在与同行、教师进行业务交往时,应该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建立真诚、平等、有效的交流与沟通的氛围与方式。

第一,为广大教师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可争论的教研活动氛围。教师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畅所欲言,敢于表达不同的想法与建议。

第二,要尊重与包容教师的不同观点。在课改中,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的领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不同思想的碰撞,因此,我们要尊重教师的不同观点,并通过深入的研究加以验证。

第三,要急教师所急,想教师所想。要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认真研究、解决。在创设真诚、平等、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氛围的基础上,探讨教研方式的改进,增加互动式的教研活动方式的运用,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体性。采用参与式、合作式。对话等交流形式,与教师和教研人员共同对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新问题、新课题进行研讨、切磋,为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提供平台,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化的发展。

第四,教研员在深入教学,深入基层服务、指导时,要把握好强化规范指导与重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两者的关系。在教研工作中,教研员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和作用,强化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和指导,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广大的教师既是被规范和指导的对象,又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研员提出的规范和指导意见时,要尊重教师的主体性。

GP1503029107 福建省浦城第一中学 邱珍发

广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研员)班学习心得

此次有幸参加广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研员)班学习,这是我工作11年来第一次参加系统理论知识的培训,带给我的是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让我对教育教学有一种全新的认识,对自身的专业成长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变。

记得培训第一天,参加素质拓展活动时,教练叫我喊"好!很好!非常好!"时,有些学员表现不是很好。他说,为什么叫你们喊?第一个"好"是送个你自己的,等你们培训结束时,第二个"很好"和第三个"非常好"就知道送给谁了。

第一个"好"是送个自己。我想能来参加"国培计划(2015)"的同仁,都是在基层或一线教育教学表现优秀的代表,送给自己,无可厚非。

第二个"很好",我想送给那些授课的专家、学者、嘉宾、教练。像深大附中校长胡兴松,北师大教授李晓东等等,他们把渊博的知识,高屋建瓴的讲座,硕果累累的科研成就倾囊相授。讲座中显露出厚重的理论底蕴、充满人文的关怀,带着面向现代、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视角,带着理论前沿的发展方向,让来自五湖四海的48位一线基层教育工作者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与时俱进地提升了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适应了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从教师职业的小理想迈向教育事业的大境界。同时,也送给来自32个省市自治区的48位同学们,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团结互助、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工作态度,是我学习的榜样。

第三个"非常好",我想送给负责这次培训项目的广西师范大学学院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正是你们的辛勤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收获!几个月来辛勤付出,不仅为我们呈现了"厚基础、宽视野、重实践、促生成"培训理念,也为广大参培教师提供了周到、热情,像家一样的服务,为我们创设了温馨的学习环境,你们是最可爱的人。

"我们"用行动诠释广西师范大学的校训——尊师重道,敬业乐群!

GP1503029108 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林跃明

心得体会

1、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非常重要,能心理相容,团结合作,这是培训能取得较好成效的重要因素;本次培训先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学员的心理相容,团结合作,为这些天的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值得我学习借鉴。

2、本次培训优点很多,缺点也不少。作为学员,我觉得还是提点建议有助于今后的培训:建议每人发张集体照,背面有对应的每个人的名字;建议建个微信公众账号,服务学员联系;建议把课间点心省下来,买授课老师出的书或其它学科前沿的书送给大家;建议对大家的作业情况进行反馈;建议出个纪念册或手抄本让大家珍藏;建议设个课题让大家今后继续参与;建议班主任老师到各位学员的宿舍串串门。

3、体会到国家对师资培养的重视,体会到广西师范大学领导老师的认真、关心、辛苦及匠心独运,体会到培训也是一种福利,也是一种幸福,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GP1503029109 西藏拉萨那曲高级中学 巨海波

国培计划(2015)思想政治教研员班培训心得

金秋十月,来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来到了广西师范大学,我有幸参加了思想政治教研员培训班,十天的培训行将结束,在这里我想先表达感激之情。

首先,要感谢广西师范大学。正是你们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平台,让像我这样来自偏远地区的教师能够参加学习,早在今天暑假期间,广西师范大学的老师们就开始为这次的国培做准备,而且时时发来短信,提醒我们一些来时的注意事项,让我们感受到了你们的用心。经过这短短十天的培训,我感到培训课程安排紧凑科学,接地气,面向一线教师,学到的知识能很好的指导实践教学。请到的专家既有高校的名师,也有一线的特级教师,搭配合理,能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学到知识。在住宿、伙食等方面也尽力做到十全十美,班主任张鑫及助理卢桂梅老师更是时时陪同,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参训的教师都十分满意。

其次,要感谢给我们讲座的各位专家老师。他们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谢钟瑞添教授、顾震亚老师、罗松涛老师、周群老师、胡兴松老师、石兰松老师、李红勤老师、李晓东老师、吴国英老师、钱旭升老师等等一批专家的辛苦付出。专家们学识渊博,而且把他们的研究无私的与我们分享,我们不仅从中学到了知识,他们身上那种心系教育、不断学习的工作态度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好多专家都是刚刚结束一个活动从外地赶过来,就是为了给我们上一节课,为他们点赞。

再次,感谢参加培训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们。短短十天的培训,大家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尽管来自五湖四海,在第一天的拓展训练时,大家通过自我介绍有了初步的认识,后面的培训中大家一起上课、一起交流,越来越熟悉。通过交流,我们了解到了其他地区一些教研教改成功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参加培训的老师中本来一些就是专家,他们的发言更是让我们获益匪浅,如南京的杨健老师讲的课堂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观题如何训练提高等。我们教研班已经建了QQ群,等培训结束后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后,大家依然可以就教育教学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这是我们培训结束后永久的财富。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很高兴能与来自全国各个省区的四十余位一线教师教研员齐聚一堂,共话教育大是。在这几十位教师当中,我算是教龄较短的,通过交流学习,我深感思想政治教育任重而道远,有更多地方需要提高和改进。借此机会,我虚心向他们学习,学习他的渊博知识,学习他的人格魅力,学习他的工作热忱,学习他的敬业奉献精神。

总之,这次培训收获多多。我总结为"开眼界、长见识、增胆识、出思路",通过这十多天的培训我们的思想、灵魂得到了洗礼,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成长,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我们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去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这次培训学到的东西会让我终身受益。

篇8

我带的方队是土建卓越班,学习成绩都是学校数一数二的。面对这么多稚气未脱但一个个都是精英的孩子,我第一次感觉到了我肩上的重担,教官是他们大学的第一位老师,如果没有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开始,那就可能害他整个大学乃至将来成才。

所以我感觉到了责任重大,在每次训练前,我都进行了严格的准备,我准备的不是队列动作,而是训练中、休息时我该向他们传授的人生观念和生活经验,对于这些在成长道路上摸索的孩子们,或许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会改变他的观念,从而彻底改变他的一生,所以我总是认认真真,把我最好的一面去展现在他们面前,或许我还有点做作,特意去向他们展现那些我本没有的品质,但这一切我都只是想要让他们去了解和学习。

军训锻炼的目的是锻炼他们的坚韧品质,我记得我总唠叨的一句话是:要干大事业,那就得咬牙挺住一切痛苦。每次看到他们一脸抽搐想要松掉心中那口气时,我就会问他们:身体上的痛苦算苦吗?你连这点苦都受不了,谈何来承受人生路上精神上的折磨呢?

特别是在正步端腿时,很多人都想选择放弃和逃避,我宁愿他们记恨我,我也要让他们撑着,并不断的开导着:不是一个个心中都有大梦想吗?人活着不就为了口气,你能撑的住吗?不是都想尽快报答那田地辛苦劳作的爸妈吗?。我的开导效果很明显,本撑不住的那一个个,手都死死的抠住了武装带,脸上浮现出了一脸坚毅,我相信,这才是他们真正的成长。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教给他们的我要能让他们受用一辈子,这才是老师真正的意义所在。

二、科学施训做到功效结合

队列训练是很枯燥无味的,假若你掌握了方法和技巧,让训练场活跃了,训练效果也就会显著提高,我总结的经验有:

1、不做板着脸的教官,教官板着脸,那学生心里就很沉重,怕惹到教官。这样的话,一个个紧绷的心,并不能用心去想队列动作,都只是在敷衍了事,板着脸的教官是很难调动积极性的。所以,时常开些不打紧的玩笑,对训练效果的提高非常好,只有每个人都在用心做,用心想动作,那么这才是最有效果的训练。

2、罚人要罚到位,绝不许第二次发生。但惩罚人不适合重度体罚,可以适当带点娱乐性,比如说不准穿白袜子,但还是有人穿了,我就会叫他把袜子脱了训练,这样既不会让他受不了,也会给所有人一个警告。惩罚也要看人性格而来,如果他性格内向、自尊很强,那么就不要进行娱乐性的惩罚,这样他们会觉得是羞辱。能不惩罚性格孤僻的人就不惩罚,尽量只是口头警告为好。惩罚也要根据男女来分,女生自尊强,且不宜体罚,所以惩罚女生最好开个小玩笑,让她意识到错误就行。

3、每次训练都给队伍一个目标。比如说我会告诉他们:今天下午我们要把正步的节奏给压下来,压不下来不休息这样的话,每个人心里就不会迷茫,就不会不知道到底在练什么。而且这样的话,他们也会比较用心。

4、掌握军心。所谓军心,就是他们的思想动态,不要搞疲劳战,也不要太过放松,让他们自觉做好,时常鼓励,鼓励是必要的,不要总挑毛病,这样会使得士气低落。我带的那方队,自我感觉这点还是挺不错的,以至于后来训练他们都说:教官,再来一遍吧,趁热打铁,练得快。这让我感到很欣慰。所以只有整个军心稳住了,使他们自觉的想要练好很重要。

李主任教导教官的四点注意我时刻在思考,不断的去体现到实际训练中来,但科学施训非常深刻,所以科学实训之关键在于:勤动脑,敢创新。

这次军训带给我的是一次洗礼,无论从训练方法上还是在人生观的成长上,我都逐渐走向了成熟。这次经历将为我以后军旅生涯点亮一盏明灯。很感激选培办能在我们最需要成长的时候给予我们这样的机遇。成长中我们所学到的将会让我们受用终生。只有真正的带过兵才知道指挥是怎样的,理论学习不如实践有效。所以我很期望明年还能当最后一次教官。

【大学生军训教官心得体会二】 短暂的带训结束了,短短十几天的带训生活,虽然是我是以教官的身份去教和训大一的新生,但这次带训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这次带训,我体会很深。

从桂林集训回来,我就一直很期盼着这次带训。教官团训练时,我在学长的带领下,学会了很多带兵的方法和要领,因此也更加期待着将学到的东西,在带训中实践,对于这次带训,我充满了信心。

看着一批批新生入校报到,我对即将到来的带训工作又产生了些许紧张和担心,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能力完成好这次带训,但更多的,还是是我对未来这十几天的期盼,对我即将面对的这些新生的期盼,对我自己的期盼。

还记得分方阵面对他们的那一刻,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原本的紧张,当从面对他们那一刻开始,就完全消失了。面对着一张张生疏的面孔,我想起了一年前我刚来到这里时的情景,那时的我和他们一样,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对大学知识未知和憧憬,那一刻我忽然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在未来的十几天里,我将是他们这几十个人的中心,带好他们,是我现在最重要的责任,那一刻我下定了决心,要倾自己所能,尽全力带好他们,对得起他们,对得起自己,更要对得起国防生这个光荣的称号。

作为教官,我必须时刻保持着严肃的态度,也要时刻注意到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可能对我我来说是很简单的东西,以他们的承受能力却是很艰难的。教官,就要时刻把握好这个度,既不能让他们觉得训练太简单,也不能超出他们身体的承受能力。

这次带训给我触动很深的,是想要带好一个方阵,甚至是想要带好兵,最重要的不是用什么技巧让他们对这个教官信服,而是要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理,从思想上去影响他们,让他们从内心里改变对待军训的态度,从消极回避到积极面对,这才是最重要的。军训时他们上大学的第一课,也许对于他们来说,学会这种内心的改变,远远要比军训期间做的优秀不优秀重要的多。

记得重新分方阵的时候,几个方阵里的小姑娘哭的很伤心,也许她们自己也不懂为什么会难受甚至哭出来。那一刻,我明白了,虽然只是短暂的几天,但是每个人都在用心地融入这个集体,不论是教官还是学生,都在这个集体里倾入了自己的努力。分方阵对于他们来说,又是一课。于是,我把自己刚刚想通的东西讲给了他们,接下来要做的,只是静下心来,重新投入到训练中去。

军训之后,不再那么忙碌,我静下心来总觉得自己还应该从这里学会什么。后来和一位学长聊天时,他提醒了我一句:想想你这些天对他们的心态!这时我才恍然大悟。的确,开始的时候,我是装出的威严和愤怒,因为作为教官,我必须建立这种威信,可是到了后来,再去生气甚至发火,已经是发自内心的了,而我却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我不知道这种变化从何而来,但我知道,那时我已经学会了承担这份责任。

篇9

Key words: application 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literature data method;practice teaching;teaching objectives; construction of idea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5-0177-03

0 引言

随着企业对高校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实践型人才成为企业追逐的重点。因此,加强对高校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突破的重要方向,而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高校实践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但是,近些年来我国在实践教学方面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如陈利民、王亮等人认为,教学体系设计不合理,教学实践内容不丰富,缺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应用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构建贴近企业实际需求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成为当前思考的重点。

1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理论基础

应用型本科是为满足当地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而建设的本科院校,是教育结构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物。李高申认为,高等院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方面不仅只考虑企业对人才的现实性的需求,还应该关注人才培养的前瞻性、综合性等。因此,在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也应该遵守这个理念,对教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换句话说,与传统的研究型或者学术性人才的培养相比,实践型人才在不能再按照传统的以“狭窄于技术”作为唯一的培养目标,而应该确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宗旨,并坚持对学生个人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及思路

2.1 构建原则

根据上述的基本理论要求和实践教学的需要,笔者认为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严格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即系统性原则、突出特色原则、校内外结合原则。

2.1.1 系统性原则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通常分为广义和狭义,其中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教学目标、管理、内容和保障体系四个部分组成;而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教学内容体系,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环节,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本文所研究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为狭义的范畴。

2.1.2 突出特色性原则

在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和教学资源,突出学校或者自身专业的特色,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社会人才。因此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要精心策划,突出不同学科的优势,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兴趣的培养提供参考。

2.1.3 校内外结合原则

实践教学的开展中,必须充分结合校内和校外两种资源,并各自发挥这两种资源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其中在校内实践教学中,可采取不同形式,包括构建专业实训室等方式,让学生在校园内即可完成专业实践活动,实现对专业技术的培训和操作;而对于校外实践教学主要开展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企业实训等,以此更好的了解社会。同时借助校外实习基地,强化对不同岗位的适应能力,以此最短时间内缩短岗位适应时间。

2.2 构建思路

一般情况下,应用本科学院教学体系可根据院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某一个具有突出特色的专业进行试点,经大量的调研之后,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对其进行定位;其次,结合不同的岗位的胜任能力要求,理清不同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制定该专业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标准。而对本文提出的实践教学体系,其核心就是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这种培养是以具体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作为基础,并通过完整的学科体系对学生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建构。

3 特色应用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3.1 专业能力体系构建

根据上述的原则和构建思路,就应用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构建。对此,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对能力结构、知识等方面的要求,确定其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然后根据上述的要求,提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的综合能力需求模型;此后,依据上述的能力需求模型和目标,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相关的保障措施。而对于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中,最为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具备何种能力,这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也是关键。对此,结合特色应用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实际,可以将其职业能力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用能力。

它通常是指人们在从而某个职业或则专业活动时必须具备的基本工作能力、学习能力。一般来讲,主要包括开展工作步骤的能力、自我总结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如某岗位的工作人员在接受某项工作之后,需要结合工作岗位的要求,对工作岗位进行了解和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工作步骤和方法。在完成这项工作之后,对工作进行自我的评价。

②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通常是指人们掌握的某项专业的技能的能力。如在实际的工作中掌握了相关的新的技能和知识,然后人们运用这种技能去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常将专业能力看成是特色应用本科院校与一般院校的根本区别。

③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如在工作中需要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同时还需要和人沟通的能力。同时,社会能力中还赋予了人的性格方面的特质,包括人的责任感、公正、诚信等。

④创新能力。

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和专业知识进行的创新,都可以认为是创新能力的一种表现。这种能力是依托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社会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来的。

因此,根据上述的分析,将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专业能力培B目标设计为如图1所示。

3.2 教学内容体系设计

根据上述的专业能力体系,设计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而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中应严格按照设计的原则和思路,结合应用本科院校的特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性人才。以金融类专业为例,黑龙江科技大学的房红对金融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笔者在总结房红教授的分析基础上,将其进行提炼,认为教学内容的构建拓展到整体的专业,则可以通过图3表现出来。

通过图3可以看出,不同的专业可以按照图3整体设计进行补充,就可以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以此达到对学生四大能力的培养。

3.3 教学环节设计

根据上述的教学内容体系,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组织设计。而对不同教学内容的设计中,通常按照应用本科教学时间维度来进行。具体设计思路见如图4所示。

根据图4的设计,将不同的教学内容放到不同的时间段,从而有序、循序渐进的方式达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4 教学管理体系设计

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教学管理。制定和实施相关的制度,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有明确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大纲、实施教学计划和保障教学经费计划等。同时,还必须要有时间教学考核体系,从而发挥监督考核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改进,更好的促进实践型人才的培养。而具体到专业上,就必须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可量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如金融类专业来讲,就应该结合金融教学实际的基础上,根据金融实验、实训和学生实习需要达到的目标等,设定具有金融类实践教学的考评指标,最终形成自己的考评体系。

3.5 保障体系设计

在完成教学目标、内容和具体的时间安排后,还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建设,这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大力加强对校内实验室建设。一方面要将实验室建设和课程体系结合起来,同时确立每个实训实验室的具体内容,以此满足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需求;另一方面,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或实验环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氛围。

第二,加强校外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对具有资金优势的特色应用本科院校可建立自己的校外实训基地,从而培养学生应用和实践能力,对于资金欠缺不足的,可加强校企合作,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和作用。

第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采取双导师制的方式进行不同的分工,其中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理论和科研,而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实践,这样才能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应用,并在应用中对知识进行提炼和总结,再进行一定的创新。

4 结束语

总之,对于特色应用本科院校来讲,要紧紧围绕自身特色,在特色构建中下功夫,通过制定以实践为主导,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更好的满足地方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并体现出实践性教学人才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利民,杜金涛,王冬良.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工程专业为例[J].物流技术,2014(05):473-475.

[2]陈裕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分析及革新――以新余学院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2015(02):5-10.

[3]王亮,吴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对策――以铜陵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82-86.

篇10

在教育教学方面,我以严要求高标准来衡量自我,不断给自我施压,主动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活动。教学中,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同时,认真做好作业批改和辅导工作。

在纪律方面,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成绩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本事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挤时间自学中文本科并进取参加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学成绩得到了教研组内其他教师的一致认可。我所带的班级,总体来说,成绩较好。

当然,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在工作中还存在?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煌晟浦Γ谆八担骸敖鹞拮愠啵宋尥耆恕!痹诮窈蟮墓ぷ髦校一帷岸嘌啊⒍喽帧⒍嗨伎肌⒍嘧芙帷⒍?a href='//xuexila.com/fanwen/fansi/' target='_blank'>反思”,以期更大的提高。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师的个人工作总结2我担任初一级七班语文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普通话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而用广州话教学,又削弱语文语感教学的功能。另一方面,七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安塞腰鼓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认识和理解安塞腰鼓”,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一半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录象带,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教师的个人工作总结3回顾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可谓兢兢业业,平凡中有创新,忙碌中有收获。现将一学期的总结如下:

我认真钻研了教材、课标,及各种相关的资料,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学之初,认真地学习、研读了课标、教材,仔细研究了教材重难点及注意点和关键,了解了教材前后相关的知识体系,研究了班级情况,掌握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思想情况,家庭情况及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情况。认真撰写了课时教案。针对了解的情况内容情况,本期教案作了各章节的分析,写出了符合班级情况的教案,并注意分析了上课得失,写上了课后小记,以便知识的弥补和信息反馈。

认真上好了每一节课,认真批阅了学生的作业。在课前,我总认真熟记教案内容,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课堂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并遵循教学基本原则,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各方面,努力提高了随堂课的教学质量。课后,我总是留给学生适量的适度的练习题,对学生的作业,我做到了认真及时、全批全改。有的还适时注明批评,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后,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做好每一次的单元测验与课后辅导工作。教学完每个单元,就立即反馈检测,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单元测验,测验后我认真做出成绩单,对学生成绩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对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及时找出原因做相应的处理。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教师的年度总结4本期各种工作做得不足之处:

1、新课改下的教学实践力度不够,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对培养优秀生的拔尖工作做得欠缺一些。

3、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不足,缺乏与家长的交流。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中苦乐相伴。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总体感觉本期的工作较过去有长进,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勉,务实地工作,将再接再厉,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效,让各级领导放心,让家长满意,让社会肯定,让学生喜欢。教师的个人工作总结4

和每个教师一样,我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后进生,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下面我总结一下自己在本学期的点滴收获:

一、用德律己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在渭小大家园里,也深受各位领导、同事的熏陶,使我更加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把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甘为园丁,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本学期我没有因个人私事而耽误学生一节课。能主动、认真地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

二、用功学习

教学方面,学校非常重视教学常规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以“四微、四平台”为抓手,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立足校本,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渭小的一员,本学期我能积极参加数学组的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每次讲完课,我都认真写好教学反思,通过一次次的反思积累,改进自己教学中的不足。特别在微培学习上,积极争取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突破自己的教学模式,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教育教学中去。

另外,利用课外进行专业知识的阅读,本学期我主要阅读《名师备课新思维》、《前行的力量》两本书,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教学工作之余,我喜欢坐下来静静的思考,反思自己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学生的管理问题,品味工作中的苦与乐。用自己笨拙的笔法认真书写“渭爱”、“教育札记”,用实际的行动,不断的充实自己。

三、用爱育人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工作。初次上任,心里有些恐慌,我深知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繁忙的,同时也是极其重要的工作。每天除了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以外,还要关心他们的身体、纪律、卫生、安全以及心理健康等情况。在一个学期的摸索及同事的热心帮助下,顺利完成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总结反思我的一些做法:

1.常规习惯,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于是我制定出详细的班规,要求学生对照执行,使学生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

2.细处关爱,亲近学生。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孩子,热心的帮助孩子。我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

3.具体要求,指导到位。

我认为,首先要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和他们交流。其次,要注重细节教育,把该做的事指导到位,因为他们很想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很想把事情做好。

4.示范带头,直观引导。

低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班主任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他们会留心观察班主任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种表情,会细心倾听班主任的每一句话,他们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成为全班几十个孩子的榜样。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的学生。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做到,而且做得更好。

四、用心教学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力求吃透教材,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根据学校教研安排,本学期我听课30余节,每一次的听课都是一次课堂理念的重新定位,在听课中学习优秀教师的教法,不断完善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收获良多。另外,本学期我通过培训归来汇报课、王艳老师工作室展示课的磨练,收获颇多,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转变,自身专业素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的小课题——《小学低段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培训研究策略》,通过后期的一系列研究探索,顺利结题。现在课堂小组合作基本能有序进行,我的数学课堂逐渐活了起来,学生普遍都乐于上数学课,教学成绩也稳步提升。

反思这一学期,我的工作虽然很努力,但仍然还存在很多不足,如:个人能力还有待提高、班主任工作中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同时,我也深切感受到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今后,我一定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使自己的思想和工作都能更上一个台阶!

教师的个人工作总结5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转眼间我在成长中又度过了一年,回首这一路上自我留下的那一串或深或浅的足迹,盘点过去,期待未来。

一、让读书成为习惯

本人读书只凭自我的兴趣,依乎性灵,择己所好,有所会意,有所感受。专业的书目只读《教育新理念》和《给教师一生的提议》两本;杂书倒是看了不少,比如《问题背后的问题》、《品三国》、《读者》、《思维智慧》等。习惯于每一天浏览《智慧世界》网站、图片新闻、国内外新闻,及时了解最新的国内外时事动态;习惯于把笔记本看在电脑前,一年下来,也记上千把万字。一言以蔽之,让读书陶冶性情、启蒙自我。

二、让工作成为欢乐

“让工作成为欢乐,让追求成为乐趣”作为自我的座右铭。“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用心留意工作的每一处细节,以平和的心态,扎实地开展各项日常工作事务,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

学籍工作,学习不辍。为了成为一名功底扎实、技术过硬的学籍管理人员,一年来,在自学之余常向有经验的教师虚心请教,不重复自我、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严格按照新课标《学籍管理规定》,落实事业计划,做好小学新课程管理系统的培训,做好学籍管理工作;组织好成人教育相关工作,各种名册齐全;转入、转出能及时记载学生变动情景,取证工作全部到位。建全学生学籍大、小卡,认真做好各种报表工作等,顺利经过了“两项督导”检查,“泉州市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教育改革管理示范校”进行的动态跟踪检查以及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

常规工作,坚持不懈。根据《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细则(修订)》要求,从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周工作计划的开展等入手,深入课堂,走进教师,全面做好常规检查,较好地开展了《教育教学大检阅工作“回头看”活动》,共听课

教科研工作,实中求新。学期初认真制定教研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总结。深入开展“课改半月谈”、“课改展示周”等教改活动。月,组织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月,组织“发展式”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和《课改半月谈——“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会》;月,组织“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研讨会和市级重点课题展示课;月,课改半月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会。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并进取与之交流互动。另外,协助黄主任推进、深化教育科研,实施“创新校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组织申报全国及我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研究》。同时月在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的带领下,参加了在杨梅中心小学举行的上涌片区小学数学教研暨我校“送教下乡”活动,执教《圆的认识》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驾云》校报,细中求活。认真做好《驾云》校报第四版的组织、采写、栏目策划、修改、校对工作,一年来共完成了期。下阶段将努力尝试新的风格、资料、特色,比如想增加校报的亲和力,改善美工等。

其他工作,稳中求实。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组织选拔各学科中青年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及评选工作。认真撰写各种总结、讲话稿、方案及各类通知,其中有《你追我赶共同发展——“我为我的教学(管理)岗位订目标”工作回顾与展望》、《与时俱进谋发展,素质教育谱新章——浔中镇年教育工作总结》、《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细则(修订)》、《精细管理促发展,和谐共进谱新章——浔中中心小学秋学校工作总结》等;组织好各类比赛,如组织教师说课比赛活动和学生绘画比赛;月,组织学生硬(软)笔书法比赛活动;月,一、二年级讲故事比赛活动;,组织开展“亮我才艺,秀我风采——浔中中心小学'教师才艺展示’”活动等。月,本人参加县教育系统廉政文化书画作品展获二等奖,书法作品一并在第三实验小学展览。

三、让不足成为动力

生活不会亏待进取进取的人,在新的一年里我将勇敢直面自我的不足——业务技术不够精堪,开拓创新意识有些淡薄,工作缺乏主动性、对数字敏感度偏低等。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将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勤练内功和提高专业知识、技巧,扩大个人的信息来源和广泛的沟通技巧,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各项工作。

篇11

为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精神,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项目。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和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自2012年起联合承担了医药卫生类护理、药剂等相关专业的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工作。近4年来,先后开展了四批为期6个月的企业实践培训活动,来自9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含五年制高职学校)的45名青年教师参加了培训。目前,已有25位青年教师完成了该项目的培训。基地学校、基地企业与学员学校(校-企-校)联手实施“一本手册、两位导师、三方管理、四个阶段、五项考核”,共同建构护理、药剂等相关专业青年教师企业实践“333研训”模式,取得了显著的培训效果和引领示范效应,该项目在2013年、2014年连续被评为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优秀项目”。

一、“333研训”模式的依据

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是丰富企业经历、强化职业技能、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和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和路径,已成为社会共识,并受到各界高度重视。但是,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相对薄弱,诸如“企业实践的目标任务不明确,个性化不足、针对性不强,企业与院校联动不够、管理和考核不力,教师企业实践成果不能及时有效回馈教学”等问题,直接影响了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和有效性。“333研训”模式从实际出发,以确保培训质量为归宿,充分发挥培训学校、企业单位、送培学校的合力,优化、完善了培训过程,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三方通力合作是提高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实效性的前提。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是一项跨界、开放、互动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校-企-校三方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真正给力,也需要校-企-校三方管理团队的精诚团结并真正协力,还需要“一徒双师”的教学相长并真正努力,更需要校-企-校三个方面及领导-管理-教学三个层面上交互联动、相互理解、通力合作,有序、有力、有效地开展相关工作。

(二)“三标”连环是提高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针对性的关键。一是示标:校-企-校三方联手共同为参加企业实践的青年教师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和考核细则。二是达标:“一徒双师”三方紧紧围绕个性化培训方案,以任务驱动形式开展工学研训系列实践活动。三是测标:校-企-校三方依据考核细则对青年教师实践情况进行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成果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1]使示标、达标、测标连环合拍。

(三)“三元”贯通是提高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可操作性的保障。建立以目标责任管理为主体,责、权、利“三元”统一的有效执行责任体系,是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有效性和长效性的根本保障。在这个体系中,执行主体明确,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明确,工作措施明确,完成进度明确,考核标准明确,惩奖细则明确。校-企-校三方的分管领导、主管部门、具体指导教师和实践教师的三级责、权、利高度统一,贯穿于企业实践管理的始终。

二、“333研训”模式的内涵

三方联动。建立由校-企-校三方互动的联合体,共同研制实践方案、共同遴选指导教师、共同确定实践内容、共同制定实践制度、共同组织实践教学、共同开发项目课程、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共同研发技术标准、共同评价实践效果、共同分享实践成果。

三维并举。从专业实践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三个维度重点培训参加企业实践的青年教师。通过任务驱动、专家引领、团队合作、工学交替、研训一体方式,将微型课程开发和课题研究贯穿于企业实践的始终,将企业实践资源有效整合为鲜活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及时转化为课程教学能力,在有效提高青年教师“双师”素质的同时,提升了创新能力,凸显了企业实践的针对性、应用性、学术性和创新性。

三者共赢。通过“三方联动”和“三维并举”, 促进学员在提高“双师”素质的同时,具有“三能”:能运用理论知识,能进行实践操作,能开展科学研究;指导教师(基地院校和基地企业)在指导学员工学研训一体化的过程中,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提高了带教能力和科研水平。校-企-校三方在共创培训资源、共享培训成果中,提高了质量效益和社会美誉度,有效实现学员、指导教师及单位(校-企-校)三者共赢。

三、“333研训”模式的实施

(一)一本个性化实践手册。为每一位学员研制了一本个性化专业实践手册,内容包括实践指南、规章制度、培训方案、日程安排、阶段工作记录和考核意见等。其中,培训方案是根据学员学校对学员企业实践的具体要求,结合学员的学历结构、专业背景及课程教学等情况,由校-企-校三方共同研究,量身定制“一人一方案”。方案涵盖了实践技术项目的内容、流程、标准及考核细则,明确和规范师徒教学双边活动,并在实践前一个月发放到学员及其导师手上。以《专业实践手册》为抓手,辅以学员的《专业实践日志》、《专业实践教学记录》以及导师的《专业实践带教手册》等过程性文本材料,科学规范地实施培训项目。

(二)两位导师双重指导。为每一位学员选聘职业素养较高、工作经验丰富的临床和教学导师2位。根据学员学校对学员企业实践的具体要求及学员基本情况,由基地学校和基地企业共同研究,分别为每位学员遴选出能满足个性化培训的双导师,并将导师的相关信息反馈给学员学校,供学员选择和确认,实现“一徒双导师”。双导师密切沟通与交流,在实践之前为学员量身研制个性化培训方案,在实践全过程中以“师带徒”的形式悉心带教和务实指导,共同开展临床护理新技术的应用、专项课题的研究、微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在关注学员实践、关心学员生活、关爱学员成长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三)三方携手责任管理。校-企-校三方都明确教师企业实践项目的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成立了项目管理联合体,明晰三方的责、权、利,实现“三方共管理”。通过师徒结对、开班典礼、中期汇报、结业典礼、课题开题及结题等活动形式进行定期研讨交流;通过QQ群、电子简报等网络平台开展及时广泛的融会贯通,联合开展指导教师遴选、培训方案研制、管理制度制定、技术标准研发、专项课题研究、微型课程开发、实践教学组织、实践效果评价及成果分享,积极探索校-企-校融合发展的机制。

(四)四个阶段工学研训。将青年教师企业实践有机划分为热身、实战、转化、反思四个提升阶段,明确各阶段提升的项目内容和要求,通过任务驱动、专家引领、团队合作,将微型课程开发和专项课题研究贯穿于企业实践的始终,以研促训,研训一体,实现“四段研促训”。第一阶段(1周):学员在基地企业经历开班典礼的洗礼,感悟企业实践的意义;接受职教专家和医院专家临床实践岗前培训,加快角色转变;举行师徒结对仪式,明确和细化临床专业实践、专项课题研究、微型课程开发及实施的双边工作任务;参观医院和考察当地城乡情况,用临床工作的严谨态度和“华西精神”勉励自己求实务真,提升职业素养。第二阶段(17周):学员在基地企业的临床导师指导下,根据个性化培训方案的要求分科顶岗轮训,体验医院文化及先进护理理念,熟悉护理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熟练主要岗位操作技能;学习临床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查找文献,搜集临床护理案例、视频、图文资料;开展中期汇报和课题开题活动等。第三阶段(5周):学员在基地学校通过专家引领、任务驱动、教学导师的帮助,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微型课程开发和实施为主线,将在基地企业实践中获得的临床护理情境案例及护理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回馈课堂教学。第四阶段(1周):学员回到各自学校开展实践技能及教学、课程开发与课题研究等方面的成果汇报展示,通过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如何成为优秀的护理职业教育教师,实现自我总结与反思。之后,结合自身教学岗位实际继续在双导师的指导下深化课题研究,做好结题准备工作,结题于下一年度项目实施的第一阶段,为后续学员的企业实践提供借鉴和示范。

(五)五项考核评价效果。由校-企-校三方共同对学员的企业实践情况实施综合性评价,突出实践技能、职业素养、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及专业教学综合能力五个重点,强调过程性、成果性及创新性。第一、二阶段由基地企业根据护理行业标准重点考核学员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占比60%;第三阶段由基地学校重点考核学员的课程开发和实践教学能力,占比30%;第四阶段由学员学校重点考核学员的专业教学综合能力,占比10%。依据考核成绩,按照10%比例评选出优秀学员。

四、“333研训”模式取得的主要成效

参与“333研训”学员的“双师”素质普遍获得较大幅度提升。课题组分别在学员完成企业实践回到教学岗位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25位学员及其所在学校一致认为,参加国培项目后的青年教师的综合素养有显著提升,[2]她们很快成长为学校教学团队中的核心力量,并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显然,参训教师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和素养,而是思考、思维能力,尤其是评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将受益终身。目前,她们正在各自学校的教学岗位上分享和推广企业实践的成果,积极营造护理工作情境,努力回归护理职教本真,切实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一)建成了优秀的校-企-校联合教学和管理团队。校-企-校三方在联手实施国培项目过程中,积极倡导“责任明确、措施准确、细节精确”的工作作风,精心设计每一项教学和管理流程,精准把握每一个教学和管理细节,精心做好每一项教学和管理工作。教、学、管三方互为依托、相得益彰,营造了和谐、稳定、有序的互融互动氛围,组建了优秀的校-企-校联合教学和管理团队,有效推进了培训教学和管理的精细化,在提高了培训效果和品质的同时,也提升了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胜任力。

(二)探索了校-企-校融合发展的路径。培训理念、机制、文化的交流、互动和创新,催生了校-企-校联合体的雏形,初步建立了管理共同体、师资共同体、专业共同体、资源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与产学研共同体,探索实践了校-企-校“共创培训资源、共享培训成果”的融合发展路径。

校-企-校联合体的基地企业将用人标准、管理文化及医院的发展前景直接传递给职业院校及教师,为其培养符合岗位要求的准护士,同时获得规范管理学校文化,提升了医院教学科研能力和知名度。学员学校不仅获得参培教师的“双师”素质的提升,还通过交流共享平台分享所有教师企业实践的成果。如每个学员已形成的“十个一”物化成果:“个性化”培训手册、临床实践日志、实践教学记录、研究课题、微型课程、前沿护理技术实践教学录像、护理临床情境案例、职业生涯规划书、论文及导师指导手册等,及时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标准与用人标准的对接、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的对接、教学过程与临床工作过程的对接,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了学校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基地学校在密切校企-校校合作、搭建交流学习平台、开发共享教学资源库、指导学员转化企业实践成果中积累了宝贵的师资培训工作经验,提升了办学综合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三)产生了示范引领效应。“333研训”模式的建构,切实提高了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青年教师企业实践质量,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不仅得到了参培学员及其学校的一致认可,也得到各级领导、众多专家以及兄弟院校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极大地调动了青年教师及职业院校和企业参与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的良性循环态势。2013年以来,该项目连续被评为“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优秀项目”,被列为江苏省教育厅重大研究课题的子课题。该成果先后在全省专题工作会议上大会交流4次、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研讨会报告3次、省高职师培基地和项目负责人培训讲座2次。2014年分别在教育部、省教育厅开展的专项工作调研会上主题发言,该模式得到领导、专家的肯定和好评,认为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333研训”模式的建构有效提高了中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的质量,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为全面推进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素质提升探索了有效路径。特别显著的是,参训学员在训练后回到工作岗位后,无论在省“两课”评比、省信息化大赛、专业技能大赛,还是在精品课程建设、教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完善中职护理青年教师企业实践“333研训”模式,还需要在政府主导性、企业主动性、职业院校主体性等作用下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为进一步提升护理职业教育教师素质及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季宁东.企业实践: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J].江苏教育研究,2013(4).

[2]赵文平.“双师型”教师的人才特征分析[J].专业技术教育,2014(19).

The Construction of "333 Training" Mode of Enterprise Practice

for Young Teachers in Vocational Schools

JI Ning-dong & ZHAO Jing & HOU Jie

篇12

然而,“尽心尽力为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奉献一生”包含的意义太广泛了,对于一名普通教师来说,到底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到这一点呢?换言之,就是教师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培养自己的幸福感呢?结合自己三十四年的学校教学经验和离休后的社会教育实践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扎实的教学能力。这是教师干好本职工作、谋求更高发展的基础。基础打不牢而一味好高骛远,往往会寸步难行遭遇挫折,这就会影响教师的成就感,进而影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教学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以课堂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最具代表性。

以课堂教学能力为例,高超的教学能力离不开深厚的学科素质、课堂调控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师在入职前后,可以通过多看书、多交流来提高学科素质和课堂调控力。但是落实到具体教育工作中,很多细节往往会对教师的课堂造成影响,最明显的就是升学压力往往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在这样的升学指标下,课堂往往会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一味给学生灌输考试内容,不停地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也许教师本身的知识积累和教学形式都很不错,其结果是,部分学生脱颖而出,但大部分还是中等或者偏下。特别是面对传统意义上的“后进生”,教师就会产生挫败感:为什么我努力教了,学生还是不能进步呢?结合我自己的教育经验,这时候教师不妨放缓节奏,适当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学生是不一样的,就像枝头的花,有的先怒放,有的尚是花骨朵,但是不能以怒放的花来规定花期。对每一个学生给予尽可能多的耐心,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开花”。同时换一种角度,学生不能考上大学,但是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这正是成功教育的一种表现。

我教了三十年书,接触过很多“好学生”、“差学生”,他们中后来既有各行各业的精英,又有普通岗位的劳动者,但无论他们取得何种成绩,我都为他们骄傲。这样的情感,就像艺术家面对自己的艺术品时的心情,那种欣慰感和自豪感是发自内心的。当然,如何平衡升学压力和教育理想,如何解决后进生问题,只是教师繁杂工作中的一部分。但是无论面对何种问题,教师都不能有敷衍应付的心理,一定不要忘记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应多多倾听学生的要求,随时调整教学策略。

其次,要教研结合。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师通过科研,可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的转变。教师的工作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就复杂,这要看教师如何定位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每年反复教授相同的内容,这是很简单的;但是如果仅仅把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位在“讲课”上,那么很快就会产生职业倦怠感。目前,我国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家每年都会拨专款支持教师发展事业,例如每年的“国培计划”,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短期集中培训机会,对他们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但是一些教师却缺乏自我发展意识和规划,思想上“等”、“靠”、“要”意识比较强烈,常常只有在教育部门的督促下才会机械地、被动地谋求自身的发展。

我认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科研也是一辈子的事情。虽然我年届九十,但仍笔耕不辍,坚持记日记和写论文。离开讲台三十年,我没有停止过教学研究和反思,通过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己,更清楚地看到目前自己所处的真实环境,即“现况景象”。研究表明,当在超越目标的过程中,脑海中同时存在“现况景象”及美好“愿景”的时候,心中便会产生一种“创造性张力”,教研结合,就是“愿景”与“创造性张力”的结合,这不仅能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更能给教师带来成功感和幸福感。无论是日常的课堂教学反思,还是科研论文,都可以成为我们研究的内容。走下讲台,很多老师会反思这堂课哪里好哪里不好,可是往往只是停留在自己的脑海中。我建议大家不妨把这些思维瞬间写下来,一来可以作为自己日后论文写作的来源,二来也可以与大家分享,相互切磋。

第三点,要全心全意爱学生。陶行知先生曾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颗心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父母之爱谓之“父爱”、“母爱”,朋友之爱谓之“友爱”,情人之爱谓之“情爱”,那我姑且将教师对学生的爱称之为“师爱”。我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教学技能和研究水准之外,还必须对学生抱有满腔的“师爱”。《礼运大同篇》中有云:“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本是先贤对世界大同的美好寄望,对于教师来说这句话正是勉励自己的良言。学生不是自己的孩子,但我们要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亲人。其实就像父爱、母爱是天生的,师爱也是一名教师的本能。看着自己的学生,内心不由自主地就会升起一股爱意,盼他们成人,望他们成才,希望他们能够踏实稳健地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当自己的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则会自然而然地伸出援助之手,给予深情的关爱。

期间,我任教班级有位学生的母亲病重,需要糖票。粮票、糖票、油票对于现在人来说有些陌生,但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明白,在计划经济时代,所有的生活物资都是定额发放。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每月能分配到的数额也非常有限,而且还有一家人需要养活,但是我毫不犹豫地把我的糖票全送给了学生。现在回头想想这件事,觉得当时我尽了一名教师的义务,内心无憾。学生在我眼里都是一样的,无论是成绩优异的还是成绩落后的,无论是功成名就的还是默默无闻的,我对他们的爱都是一样的。就像太阳会给予牡丹阳光,对田间地头的野草也不会吝啬自己的光热,我打从心底爱我的学生,希望他们成人成才。几十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爱是相互的。我爱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予我相同的尊敬和喜爱,“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爱上我,喜欢我的课,那么他们就会不知不觉听从我的教育,慢慢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而当学生懂事了,成人了,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之后,我内心感到由衷的幸福。正是因为满含对学生的爱,我才能从平凡的教育工作中不断汲取幸福的力量;也正是因为这份“师爱”,我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教育岗位上,默默耕耘。

最后,要把教育工作提升为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中获得幸福感。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得的。对教师来说,教书育人不仅仅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更是一份实现自我价值的事业。南京师范大学赵凯博士在“组织行为学”的课堂上曾举过一个例子,他曾经问大约十个南京人:“什么是工作?”“苦钱呗。”十之八九这样回答。对职业的错误认识由此可见一斑,每一项工作都不应该只停留在赚钱养家的层面,尤其对于教师来说,工作的责任感和神圣感更明显。2007年9月9日,教师节前夕,总理在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座谈中曾经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试想以一己之力,却能影响和感染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成千上万的学生经自己的教育都能明晓事理,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又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徐特立先生就曾说:“教书是一种很愉快的事业,你越教就越热爱自己的事业。当你看到教出来的学生一批批走向生活,为社会作出贡献时,你会多么高兴啊!”

“生命是人生的存在面,是过去现在未来的一条‘流’,在生命的层面,人生与过去的生命存在与未来的生命存在都联系在一起,是为‘生命之场’。”而具体生活则强调的是现实的感受,故而在生命和生活层面,人们追求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在生命的层面,人们往往追求更高更永恒的东西,比如说个人价值的实现、情感共鸣;在生活的层面,人们追求的往往是现实可感的东西,如金钱、温饱等。有意义的生命应该是能兼顾到生命和生活的不同诉求,追求更高的生命意义的。1986年秋我办了离休手续,但我并没有停止我的教育梦想。1990年我设立“南京八中世雄奖学金”,后改名为“励学奖学金基金会”,迄今已筹集基金16万元左右,其中我家庭捐款4万余元。每年九月,我都亲自为南京八中品学兼优的学生颁发奖学金。很多媒体报道了我的事迹,但我却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既然有能力为教育事业作贡献(也就是生活层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了),那么尽一点力是完全应该的。离开讲台,不等于离开教育事业,教育这项事业是伴随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将“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s)”定义为人的最高层次需要,超越“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要(security needs)”、“归属于爱的需要(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和“自尊需要(respect & esteem needs)”。教师自我实现的必由之路就是终生从事教育事业,以自己有限的能力为教育事业尽心尽力。

我和教育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反思过去自己走过的路,与绝大多数人一样,几十年的奋斗、工作、生活体验和追求,一直在憧憬自己的幸福。可喜的是,我找到了它的真谛,那就是尽心尽力为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奉献一生。扎实的教学能力是发现幸福的基础,教研结合的过程是寻求幸福的有效途径,满腔的师爱是享受幸福的源泉,而终生追随教育事业则是实现自我价值、体验幸福的必由之路。

篇13

项目管理模式在我国的使用还是近几年才开始的,而国外企业对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则较早,管理模式也较为先进和成熟,我国当前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多是借鉴外国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当前我国的项目管理模式存在较大的弊端,如制度健全不足、模式创新力度不够等。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若想谋求更大的未来发展与前景,就必须对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利用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企业组织形态来改善企业当前的发展困境、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创新力,所以,企业必须从整体观念上、战略观念上对企业项目管理工作进行创新,这也是笔者基于战略视角对企业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探究的原因所在。

二、企业战略项目管理产生的背景及依据

(一)企业战略项目管理存在的不足

在管理问题上,当前的多数企业存在诸多问题,权责不明、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新时期下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第一点,缺少专项的管理机制,企业内部的各部门泾渭分明,没有从整体上对企业各部门进行管理,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甚至部分企业根本没有正确的企业管理理念或者对企业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没有清晰的管理思路,管理模式的运行根本就是照搬其他企业,管理制度僵化,这样情况下企业项目管理模式根本无法有效运行,更别谈提高全其偶也生产力了。此外,部分企业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上存在随意性和自由性较大的问题,想起什么做什么,没有有效、规范以及确定的企业管理模式,这种情况下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的运行根本没有质量保证。最后,当前大部分企业不具备反思的思维,在活动或者项目完成后,没有自我总结和反思的习惯。在这种企业背景下,企业如若想在新时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就必须开展战略视角下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

(二)企业战略项目管理产生的理论背景及依据

企业项目管理受到广泛的重视始于美国“曼哈顿计划”的成功,在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工作后,该计划获得了显著的成果,在此背景下,项目管理工作开始受到重视并被广泛研究,项目管理也开始向着多领域、多元化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在不断应用过程中,企业之间开始创立和使用一种广泛的、科学的项目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被不断创新、改革,沿用至今。随着项目管理模式的科学化以及应用效果的显著化,项目管理模式不仅被应用于生产型企业,政府、社会机构也开始应用项目管理模式,这进一步扩宽了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范围,项目管理模式也在各领域的应用中不断完善,依照项目管理模式来进行企业组织生产活动已成为当前社会各行业的共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各种理论的提出,计算机技术、心理学、经济学、控制理论等被不断融入于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中,基于企业战略视角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逐渐走向集成化研究,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也在这种背景下被进一步发展并展开了更深层次的研究。

(三)企业战略项目管理的确立与特点阐述

基于企业战略项目管理目标,实施全局的决策与管理、建立基于战略视角的企业项目管理集成模式与一体化平台是新时期企业项目管理的任务拓展与延伸。即从企业的整体战略角度出发识别、分析、量化、评价所有的项目并制定相适应的管理策略。经过系统的分析笔者认为企业战略项目管理具有整体理念清晰、符合战略化思想,企业服务目标明确,充分遵循顾客的需求;管理对象系统明确,充分树立一体化整体管理的思想,而非孤立化、单独式的管理方式;组织上力求全员的努力与配合,注意群众基础的树立与参与;职能划分清晰、注意企业项目管理职能与战略管理职能的有机融合;能有效的将企业专利管理目标融入到独特的企业文化中,细化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能有效的建立来自于项目组、企业层面的统一管理模式并能促进企业战略项目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等特性。

三、建立企业战略项目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建立企业战略项目管理模式,就是用项目管理实施企业战略,建立一定程序将项目管理纳入企业战略管理过程,这个过程中所有部分都彼此相关,任何部分的变动都会影响整体,在此基础上分配组织的稀缺资源,达到组织绩效最优化。在企业战略项目管理系统模式中,项目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的控制形式,高级经理可以把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手段,确保控制系统能跟踪企业的战略进程,确保重要战略以一种有效的方式完成。当项目经理制定和执行重要决策时,高级经理要审核这些重要决策,看它们是否和公司战略一致,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脱节。

四、企业战略项目管理的系统模式

(一)企业战略项目管理的内涵

企业战略项目管理模式将项目管理平台、战略管理思想、集成系统建设目标有效的整合,通过其多变的体现方式、丰富的内容、周密的结构、系统性、前瞻性的理念反应现实环境下具有不确定性、不可控制性、难于预测性的企业项目管理问题。(1)以联合、发展、变化、整体的观念、战略化的目标促进单个项目的横向扩展与特点研究。(2)完善建立企业战略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管理目标、决策方法、系统信息及企业文化,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的使之朝着系统性、规范性的方向发展。(3)企业战略项目管理理论体系需要创新思想的强有力支持,需要抽象意义的理论分析与结构化研究,从而为企业战略项目管理建设的谁进行指引明确的方向。

(二)企业战略项目管理模式的系统结构

企业战略项目管理目标、管理组织、信息系统、系统方法以及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战略项目管理模式的主要五大结构。基于企业战略视角下的项目管理工作就是在企业战略发展策略的领导下对企业的项目管理目标进行制定,再将企业所有的管理工作调整为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服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必须保证目标的合理性,在进行企业管理活动调整时要立足于企业发展整体,立足于企业整个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单一的项目或者单一的目标。管理组织的作用就是让企业的全体成员都能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努力,能够让全体职员都为企业战略目标而奋斗,在保证企业职员良好参与度的同时还要保证企业项目管理活动的有效运行,为了保证管理组织的良好运行,必须在企业中成立一个专门的管理组织机构为管理组织工作服务。系统方法则是指在遵循规律的前提下寻求有效的战略实践方法。信息系统主要指建立和利用信息集成网络系统,方便企业各部门、职员之间的信息传递,提高企业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效率。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管理,而企业管理也要根据企业文化的建设去适应和改变。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紧密相连,两者互不可缺。企业文化的形成要归功于企业管理措施的执行,而企业文化形成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服务于企业管理。所以,我们要认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白企业文化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的,是为了企业在未来能够更好的发展而被创建的。企业管理要根据企业文化进行改变,当然,这是建立在企业文化属于良好文化的前提下的,若是企业文化存在缺陷,要采取合适的管理措施对其进行纠正。

五、结语

市场竞争遵循着优胜劣汰的原则,若是对市场变化没有敏锐的嗅觉,不能随着市场变化进行企业内部的改革和调整,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今天,企业发展机遇与危机是并存的,如何更有效的应对市场的调整,将市场变化真正转化为企业的发展机遇,这是当前企业需要思考和探究的问题。项目管理是企业运行的一层保障,良好的项目管理能够为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保驾护航,而战略视角下的企业项目管理更是对传统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它改变了传统的企业项目决策、运行方式。所以,当前企业必须重视基于战略视角下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究,建立更加智能化、系统化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为企业应对新时期发展危机和把握发展机遇做准备。

参考文献:

[1]沈鑫.浅析基于战略视角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J].商场现代化,2016(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