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育工作者的扶贫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部分教育工作者在日常交谈过程中,忽视自身的语言习惯,偶尔夹杂污言秽语,或者黄色笑话。他们认为只要不是面对学生,只要不步入课堂,就应该享有绝对的言论自由。在他们的眼里,认为这些语言习惯无伤大雅,只是一个“口头禅”或者“冷幽默”,导致同事、师生之间的不能文明交往,引起其他老师甚至学生的侧目。更有部分男性教师忽视自身的行为习惯,无顾别人的感受,公然在学校公共场合抽烟,使得整个办公室“乌烟瘴气”。
对于忽视自身言行举止的师德问题,不仅诱发教育行业的不良思想和不良作风,影响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人际交往氛围,引起不同素质水平群体之间的内部矛盾,更会从侧面影响学生的道德素质,误导学生的道德标准,损害教育工作者在学生心目中的优秀形象。
2.狭隘偏激思想,阻碍师德建设
部分教育工作者因为在日常工作中得不到上级的认可,竞赛活动中得不到展示的机会,期末考核过程中得不到优异的成绩,或者在竞岗过程中得不到领导的肯定,产生了狭隘思想,影响和谐交往。如猜想是否有同事与其作对,从中作梗;是否有同事运用阴险的手段,获取功名等等。教师队伍中的这些空穴来风、捕风捉影的主观猜测,容易产生偏激的言论甚至过激的行为。如经常在同事身边挑拨生事,在同事背后搬弄是非,目的在于营造同事之间产生不和谐的气氛,获得心理的平衡;甚至采用胡编乱造、污蔑造谣的手段,肆意在网络平台或者私人场合妖言惑众,宣泄内心的不满情绪。
狭隘的思想和偏激的言论,不仅损害了同事之间的和谐交往,破坏了校园纯洁高尚的文化氛围,更严重贬低了自身的人格和教师的形象。
3.价值取向偏离,限制师德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师工资水平的逐步提高,促使部分教育工作者产生了越来越强大的消费投资欲望。日常交流的话题从原来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转变成买车买房、投资理财,从原来研讨的教学科研活动,转变为“股票行情分析”“W络营销策略”等研究。交流场所、交往环境充满了金钱的气息,物质上的欲望迅速膨胀,对教师的工资待遇不屑一顾,甚至鼓吹“弃文从商”,诱发“一切向钱看”的势利观念。
“以财富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是现代社会的负面思潮,过分注重金钱和利益,容易使人轻视精神上的成就,忽略精神上的满足。当教育工作者与商人混为一谈,踏入到追名逐利的漩涡当中,教师行业将难以体现其神圣和高尚的特质。
4.沉迷庸俗娱乐,玷污教育行业
部分年轻教育工作者队伍,伴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逐渐转变成“老油条”角色,开始沉迷庸俗的娱乐活动,却淡忘原有的职业理想。完成了“常规教学工作”后,肆无忌惮的利用“私人时间”,开展如打麻将、打扑克、打游戏等娱乐活动。某些过度沉迷的教育工作者俨然把教育工作当成儿戏,上班就开始“约局”,大肆谈论“战绩”,甚至还积极拉拢其他同事共同参与这些带有赌博性质,腐化思想的娱乐活动。
沉迷庸俗娱乐会使人丧志、不务正业,不仅影响工作效率、教学质量,更会贬低教师身份,玷污教师行业,沦落至受众人鄙视,受世人唾弃的不堪局面。
二、探索教育工作者在人际交往中师德问题的解决之道
1.在人际交往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并不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而是内外兼修的善行者。在课堂上大力宣传礼貌用语、文明规范,课后却背道而驰、粗鲁庸俗;在课堂上努力宣扬言行自律、关爱他人,课后却肆意妄为、损人利己。这些违反师德规范的日常行为习惯将严重损害师德形象,阻碍师德建设。
身为世范,为人师表,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除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更需要在日常交往中,认真研习师德内涵、师德规范,懂得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时刻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学会推己及人,明确教师身份的社会价值,反思自身言行会诱发的不良影响。更要做到表里如一、严于律己,树立崇高的师德形象,自觉营造健康文明的交往环境,努力成为学生的模范榜样。
2.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高尚的师德品格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师,首先要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要抱有宽广的胸怀,拥有宽阔的气度,用谦虚恭敬的态度学习优秀师德典范,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学会不断总结和检讨自身的言行得失,“好言一句暖三春,恶语一句寒三秋”,努力做到慎言谨行,构建和谐融洽的交往氛围,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爱因斯坦曾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教师,是美的耕耘者,也是美的播种者,教育工作者要学会端正自身的思想品行,由内而外地散发心灵之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拼搏,成为行业专家;通过不断地研习和深造,成为行业典范,实现最伟大的职业成就。
3.在人际交往中保持清廉的生活作风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教师必须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教师的身份是崇高的,神圣而不可替代的,清廉的形象不仅体现在教学当中,更应该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保持清廉的工作作风。
教育工作者要摆脱金钱的诱惑,端正价值观的偏差,首先要学会辨别交往的群体,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不务正业、贪图享乐、金钱至上的人群应该适当疏远,对于积极进取、心胸阔达、德才兼备的人群应该主动靠近。自觉融入健康向上的交往群体,可以得到思想上的熏陶,精神上的升华。其次,可以通过学习一门高雅艺术,如琴棋书画,培养宁静致远的文雅气质,修炼纯洁高尚的心灵神韵。还可以参加各种有益健康、修身养性的团队活动,如拓展、登山、探险等,体验生活的意义,感悟人生的价值,找准奋斗的目标,散发清廉的魅力。
4.在人际交往中传播师德的仁爱思想
曾提出好老师的四项标准,分别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好教师除了在教学工作中,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名学生,促成学生的出成长进步;以仁爱之心开心每一名学生的心灵之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更应该在人际交往中也应该时刻传播仁爱思想。
篇2
过去的一年,是*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全县教育工作者团结奋进、成绩显著的一年。一年来,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勤奋工作,团结奋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教育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一)各级高度重视,教育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20*年,县八届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县”战略,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县人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乡镇教育工作职责》,要求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共同为全县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好务。同时,坚持实行县四套班子领导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定期到教育部门现场办公以及县四套班子领导和各职能部门挂钩联系村级以上学校制度,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研究教育工作的常委会、常务会、县长办公会,领导到学校现场办公6次,对学校灾后重建、县一中新建、*乡*小学建设、*乡中心校迁建、*县*小学建设、县五中建设、职中建设、教育综合改革以及“普十三”教育等重点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充分体现了教育在全县各项事业中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战略地位。县人大、县政协充分发挥对政府教育工作的监督指导作用,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校舍危房改造、县一中建设、**小学建设、**小学建设等重点工作进行了多次专题调研和视察。县政府各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各司其职,协调联动,多次对校园周边环境、建筑安全、校园周边网吧、商业网点、噪声污染、食品卫生等工作进行专项整治,为全县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加强统筹协调,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20*年,全县新增民办幼儿园2所,幼教和学前教育达80个教学班2757人,学前教育入学率72.2%,比20*年提高4.1个百分点,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7.32个百分点。小学入学率99.37%,巩固率99.42%,分别比20*年提高0.14和0.01个百分点,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直升率97.83%。初中入学率98.34%,巩固率98.42%,分别比20*年提高0.05个百分点和0.23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3.3%。
(三)强化内部管理,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各级学校牢固树立“质量是第一生命”的办学理念,强化内部管理,突出办学特色,狠抓教学工作,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及综合评价手段,促进了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小学毕业班统测综合优生率15.85%、及格率71.92%,分别比20*年提高13.68个百分点和9.71个百分点。中考录取率57.87%,比上年提高2.33个百分点。高考参考1097人,上线率91.16%,比上年上升4.13个百分点。县一中在全市教学质量综合考核中获得一等奖;云天化中学在全省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中荣获二等奖;全县教育目标责任管理获得十一县(区)第一名。
(四)围绕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不断加强。坚持教育优先、德育为首、素质领先,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要求,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努力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全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率75.5%,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及格率93.8%、优秀率69.14%、满分率7.53%;体育达标率初中85.24%,小学81.39%;体育合格率初中92.42%,小学91.28%;全县体育代表队在昭通市中小学生田径和游泳运动会上获团体总分第三名和金、银、铜牌36枚的好成绩。全省首批“三生教育”、“农村艺术教育”试点县工作全面展开。
(五)深化改革创新,师资水平不断提高。采取引进、招聘、公开选聘、培训等措施,不断完善教师准入机制、培训提高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教师结构日趋合理,素质明显提高。20*年,全县共补充教师27人,县城学校公开选聘紧缺岗位教师5人。校长公选、教职工全员聘任和绩效工资制等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对各中小学校(园)长进行了任期目标责任考核,中小学内部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有效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骨干教师培训、新课程培训、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西发项目“参与式”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选命名等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71.71%,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37.58%。
(六)切实加大投入,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积极争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发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积极向省、市各级反映我县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困难,努力争取各方支持。20*年,我县争取将地震受损的42869平方米校舍列入国家危改库,争取到各级专项资金1485.79万元,争取到“特殊党费”项目资金捐建县五中、红十字会捐建*县*小学、台塑集团捐建永安*小学。完成**小学建设、14*9平方米地震受损校舍除险加固、县一中迁建场平工程,启动县一小与云富中心校合并工程、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职中、马脑小学、大坝小学等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启动了*乡中心校迁建,投入70余万元添置电教设备和36万元添置图书,进一步改善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全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证。
(七)采取有力措施,热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面启动校方责任险工作,全县所有在校学生均纳入保障体系,学校安全管理措施落实,管理规范,教育大局总体稳定,全年没有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全面做好抗击冰凌雪灾和抗震救灾工作,教育系统3位同志受到全国表彰,确保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各项招生考试考务管理进一步加强,招生工作在人民群众中的信任度大幅提升。全面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教师职业素养进一步增强。认真实施好“两免一补”、“教育阳光工程”等各种惠民政策,确保了贫困生不因贫失学。“两免一补”政策惠及学生285*人次,“教育阳光工程”救助各类贫困生1623人次,“营养工程”帮扶贫困生7038人次,香港苗圃行动资助贫困生540人,三峡总公司捐资20万元资助贫困高中生,各乡镇政府和社会各界资助贫困生上百人。
(八)强化监督检查,督导评估机制全面形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督导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的有关文件要求,成立了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聘任县级督学21人、特聘督学8人;建立了县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机制,全县各级各部门历经4个月的奋战,顺利通过省政府对县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并初步评定为“教育工作先进县”。政府教育督导室成立后,对县政府各部门、各乡镇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进行了督导评估,对7所半寄宿制学校进行了评估、奖励,进一步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九)坚持高点定位,全县教育发展迎来新机遇。20*年底,县政府在经过深入调研和精心测算的基础上,制定了普及十三年教育实施方案,向省教育厅提出了在全市率先实现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的专题报告。“普十三”教育实施方案和报告的提出,得到了省、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充分调研、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把我县列为全省“普十三”教育试点县之一。我县教育事业发展又一次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篇3
一、课外教育资源的内涵及其分类
(一)课外教育资源的内涵
目前国内对课外教育资源尚无明确的定义。但在教育经济学领域对教育资源内涵的探讨则较多并颇具借鉴意义。较具代表性的有:“教育资源作为社会资源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指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与个体发展需求所必需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所有相关资源”“投入教育过程的一般也是人力、物力和财力,它们的总和,即教育资源。”据此,笔者认为课外教育资源是指在第一课堂以外的,在第二、三课堂中,能够被教育者开发利用的、有利于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课外教育资源一般具有数量的有限性、质量的可塑性、类别的多样性、结构的兼容性、功能的多元性、使用的共享性等特征,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阵地。因此,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课外教育资源,可以使课外教育资源的种类更丰富,功能更强大,效果更明显,这对于把握大学生课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二)课外教育资源的分类
在不少高校学生、教师看来,课外教育就是课外校园文化活动,课外教育资源就是举办的各种各样活动及其主体。实际上,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活动资源以外,还有很多。笔者认为,大学生课外教育资源,大致有如下几类:
1.活动资源。即各级各类组织、团体和个人组织开展的可用于大学生教育教学、有利于高校教育目标实现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1)按活动举办空间的不同,可分为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2)按活动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学术科技活动(如学术科技竞赛、科研实践、研讨交流、报告讲座、科普与科技作品展示活动等)、文化体育活动(如文学沙龙、主题论坛、演讲与辩论赛、书画摄影作品竞赛、文艺晚会、影视鉴赏会、球赛、运动会等)、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四进社区”、挂职锻炼、主题调查、专题体验、勤工助学、创业见习等)、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义工、支教扶贫、敬老扶弱、结对帮扶、专业援助等)。(3)按主办单位的不同,可分为:党团活动(如入党入团宣誓、党团组织生活、干部培训、主题团日、党校团校活动等)、学生会活动(如竞选考核、学代会、师生座谈会、权益保护活动等)、社团活动(如社团大会、社团节以及社团组织开展的各类文化体育、学术科技、公益服务活动等)、部处室活动(如评奖评优、总结表彰、典型宣传、专项会展、培训竞赛等)、院系活动(如院系庆典、学风建设、班际共建、联谊交流、专业竞赛等)、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学科竞赛、互助促学、纪律检查活动等)、宿舍活动(如文明共建、互查互纠、卧谈会、读书读报活动等)。
2.组织与人力资源。即可用于大学生教育教学、能为高校教育目标实现做贡献的组织、机构、部门等团体和个体资源。组织资源,分校内组织资源与校外组织资源。校内组织资源包括党团组织、学生会组织、社团组织、院系或班级组织、党政部门、科研机构、后勤与教辅部门以及其他学生非正式组织、自组织、虚拟组织等;校外组织资源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街道社区村委理事机构、民间组织(国际国内)等。人力资源,包括校内的专职教师、管理干部、思政专干、学生骨干、师生典型,校外的校友、名人名家名师、社会典型、时代模范、历史人物、家长亲属以及校内外的朋辈资源等。
3.财力与物力资源。即可用于大学生课外教育教学、有利于高校教育目标实现的财力和物力的总和。财力资源根据来源渠道不同可分为校内与校外两类,校内的包括学校行政拨款、专项资助、院系部门支付、自筹经费等;校外的包括政府拨款与立项支持项目、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赞助、社会团体与民间组织项目资助、横向合作项目经费等。物力资源包括校内的图书馆、实验室与其他科研场所、文体活动场馆、专业与人文展馆、校园景观以及校外的各种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自然与人文景观,校内外的技术设备等。
4.信息资源。即可用于大学生课外教育教学、有利于高校教育目标实现的各种信息。按信息来源不同可分为:图书信息、报纸信息、期刊信息、电子库信息、光盘信息、广播信息、电视信息、互联网信息、手机信息、橱窗板报信息、电子屏幕等户外传媒载体信息等。
值得说明的是,除以上主要的四类课外教育资源外,实际上,由于划分方法的不同课外教育资源还有许多不同的划分。如按存在形态不同可分为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按资源属性不同可分为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按存在形式不同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按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按时间先后不同可分为历史资源、现代资源和未来资源等。
二、目前课外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课外教育资源认识不足,开发利用的意识不强
高校相关主体对课外教育资源认识不足或存在误差,资源开发意识不强。不少人片面认为课外教育就是搞活动,活动就是资源的全部;多数人认为课外教育是团委、学生会和学工干部的事情;有部分人认为课外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因此,很多教师和学生认为,课堂教学才是最重要的,课外活动可有可无,甚至认为课外活动会影响课堂教学,而没有认识到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没有了解到课外教育资源的相对优势及其在素质教育方面的巨大潜在功能,导致发现不了课外教育资源,也很少主动去开发资源的新功能,使得不少资源处于原始、低效状态,更不会去积极培植新资源。
(二)对课外教育资源重视不够,人、财、物投入不足
主要表现在:没有明确专门的部门负责规划、统筹、管理课外教育工作;不重视对课外教育组织管理队伍、指导教师队伍及学生骨干队伍组织开展课外教育的能力培训;专业教师、管理干部较少参与课外教育活动,而思政专职干部作为课外教育的骨干力量参与课外教育指导、管理的时间和精力也很有限;经费投入主要依靠学校拨款和自筹,数量十分有限;课外教育活动场地缺乏,技术设备落后、严重老化;对师生参与课外教育活动的有效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课外教育活动的数量不足、质量参差不齐,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明显不足。
(三)开发与利用课外教育资源工作处在较低水平
校内资源闲置、浪费现象严重,资源配置不合理,校外资源的开发、整合尚处在低水平状态。主要表现在:校内名师和专业骨干教师在课外教育中很少发挥作用;学生组织、社团在其中的作用还没充分发挥;不少质量不错的活动,学生的参与面十分有限;图书馆、实验室、专业和人文展馆等许多有益载体利用率低;网络、广播等信息载体的潜能也没有充分发挥;对校外的校友资源、企业资源、社会机构的其他教育资源的吸纳、整合还处在低水平状态。
(四)课外教育资源的潜在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
资源开发存在盲目性,课外教育资源的巨大潜在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主要表现在:一些学校或部门开展课外活动过于频繁,使少量学生因过于热衷参加活动而影响了课堂学习;部分学校文体活动的比例过大而学术科技活动偏少,没能让课外活动较好地延伸课堂教学;一些活动举办单位片面追求活动的形式和规模,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活动的质量和实效上;目前课外教育资源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功能发挥相对较好,而在促进专业教育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诸多方面的潜在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综上,高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的课外教育资源观是缺失或滞后的,专业教师参与课外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待提高,学生参与课外教育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目的性亟须引导,课外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机构设置与制度安排尚需健全和完善,课外教育资源的科学、全面、可持续开发已经成为必须重视和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大学生课外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树立科学的课外教育资源观是前提
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因此,要做好课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高校教育工作者树立科学的课外教育资源观是前提。具体地说,就是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课外教育资源的内涵、特征、种类、功能以及其开发与利用对教育目标实现的意义和价值,要从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高度来看待课外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要从课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联系中把握课外教育资源的相对优势和独特价值,并主动树立全面的资源观、发展的资源观、开放的资源观和资源的整合观、资源的效益观,积极进行观念更新、模式创新、举措更新,使课外教育资源的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掘和发挥。
(二)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主导性和创造性的作用是基础
主导性决定着方向,创造性决定着质量。高校教育工作者在课外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定位、内容、形式、运作模式、实施细节等的总体设计和把握上,而其创造性则主要体现在对目标定位的吸引性、内容的贴近性、形式的新颖性、运作的有序性、实施的有效性的追求与实现过程中。在本课题组对精品活动资源的个案调查中发现,所有得到师生普遍认可的精品活动,无一不与指导老师的策划与运作的投入程度、创新水平等密切相关,而对反面案例的评估也发现,缺乏老师指导是活动成效低甚至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高校应采取有效举措,要从打好基础的战略高度,深入地激发包括教师、管理干部和其他教辅与服务岗位工作人员在内的全体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其中的主导性和创造性。
(三)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主体性和互动性的地位是关键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否得到尊重和实现,决定着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觉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也因此决定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尤其是课外教育活动,它具有时间的随意性、空间的开放性、形式的多样性、组织的动态性、参与的广泛性等特点,因此它对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要求则比一般的课堂教学中的要高。同时,相对于课堂教学,课外教育的优势表现在互动性强、选择性多、个性化程度高等方面,如果互动性没能得到实现,则课外教育的价值和吸引力就不复存在。因此,高校应从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三方面下工夫,从满足学生的需求、符合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选择、关注社会的需要出发,不断增强课外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参与性,积极促进大学生在其中的主体性、互动性的实现。
(四)加强和改进相关职能部门规范性和导向性建设是重点
课外教育工作作为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纳入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范畴和体系中。尤其是在目前课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尚面临如上问题的现实背景下,高校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加强统筹、规划和管理,实现对课外教育活动管理的规范性、发展的导向性,应成为当前做好该项工作的重点。高校应尽快探索建立有利于课外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管理体制、评估体系、竞争机制、奖励机制、整合机制,通过抓规范提效率,树导向出效益。
(五)抓好教育载体的培植和创新是突破口
从以上论述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高校的大学生课外教育工作,不是没有资源,是现成的资源没被利用,是资源的潜在功能没有得到开发,是资源的现实功能没用好,究其原因,是整个课外教育没有经过精心培植和着力创新。课外教育资源具有数量的有限性、质量的可塑性、类别的多样性、结构的兼容性、功能的多元性、使用的共享性等特征,这就决定了课外教育的教育载体是需要培植且是可以培植的,而创新的主旨就是要解决课外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实效性问题。高校要从战略突破的高度出发,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狠抓一批龙头载体建设,如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等,以点带面,全面做好课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切实增强大学生课外教育工作的实效。
篇4
近年来,全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改革创新,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保障不断增强,发展趋向均衡,质量稳步提升,公平得到体现。离县委、县政府“201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越来越近了。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极大地激发了全县上下办好教育的信心,树立了我县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
一是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年至年,我县教育经费总投入分别达到了2.189亿元、2.78亿元、2.80亿元、3.004亿元、3.35亿元,县级教育经费投入连续5年保持增长。“两个比例”、“三个增长”基本达到“两督”要求。随着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工业园区的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不断壮大,县级财力的显著增强,这种增长势头也将会延续下去。我县教师福利待遇将会逐步提高,县委、县政府保障教育发展的财力支撑能力将会更强。
二是教育公平不断体现。我们本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以教育公平为重点目标,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全面落实“两免一补”和“生源地信用贷款”等国家助学政策;逐步完善扶贫助学机制,湖南龙阳助学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助学活动富有成效;严格控制城区学校班额,建立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努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教育出台了方案,加快了建设步伐和品牌创建,民办教育出现了龙池实验中学、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等亮点学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义务教育新生免费课桌椅配套工程”连续实施5年。我县教育的公益性不断彰显,普惠面不断扩大。
三是教育管理得到强化。县教育局党委一班人发展思路清晰,工作措施得力:逐步完善目标管理,先后多次修订考核办法,不断完善竞争机制,改革队伍管理机制和绩效工资制度,激发了教师队伍活力;重点抓好教学管理,修订教学效果考评办法,完善质量奖励方案,突出抓好“两三”视导,确保了教育质量重心;持续加强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常抓不懈,维稳机制完善,确保了我县教育局面的和谐稳定。以上种种,体现了教育中人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的优良作风。
四是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今年,在认真做好教师招考、编制管理等常规工作的同时,我们还注重苦练自身内功,打造教育品牌,系统上下以“提升教育形象,创办满意教育”为总体目标,以“加强工作考核”和“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继续推进名师名校工程。涌现出了一批本地乃至省市都有影响的名优教师、知名校长和特色学校。这些学校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我县教育发展的品位。
五是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在周边区县教育发展竞争十分激烈,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日益强烈的形势下,教育局党委班子头脑冷静,勤勉务实,团结和带领系统上下,尤其是各位校长和学校骨干改进作风,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的高考成绩“一年一大进步”,今年再创辉煌,不仅本二以上升学率再次超过参考人数的三分之一,而且清华北大文化生录取实现了突破,充分说明了我们在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上都取得了重大的进步。
二、经验值得总结,建设教育强县的思路更清
近年来,全县上下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走出了一些成功的路子。这些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坚持并发扬光大。
一是必须大力弘扬“宁可苦干,绝不苦等,穷则思变,后来居上”的龙阳教育精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书育人必须脚踏实地,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领导苦抓、老师苦教、学生苦学,学习才会出成绩,教育才会出成果。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欠发达县,更应该大力弘扬苦干精神,在苦干中变面貌,在苦干中谋发展,在苦干中求超越。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低重心、高起点、厚基础、强管理”的工作思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育工作具有周期性的特点,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重心下沉,关口前移,从基础教育抓起,从起始年级抓起,从薄弱学科抓起,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会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是必须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帮建、多元投资”的投入保障机制。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办学是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面对“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在县里想方设法逐年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必须继续采取招商引资、社会融资等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下功夫解决校舍建设、教育装备、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四是必须不断拓宽“择优引进、多方培训、改革机制、激发活力”的师资建设路子。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导者,教师素质是决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多方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切实加强教师培训,努力改善队伍结构,不断提高队伍素质,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充分激发教师活力,才会为全县教育事业的快发展、大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
五是必须努力营造“党政重视、部门支持、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教育工作环境。教育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的系统工程。只有全县各级各部门、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多方提供经费、项目、人力资源、治安环境等各方面保障,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教育事业的发展才会有比较坚实的基础。
三、志向当存高远,推进教育强县的责任更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师德高尚、学生爱戴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为全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始年份,建成教育强县的时间日益临近,发展形势十分紧迫,我们的担子也更加重大。
第一,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个好的校长,要懂业务、会管理、团结人。懂业务,就是必须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真正成为广大教师的“领头雁”;会管理,就是要潜心谋划学校的发展,在学校事务和教学管理上有想法、有招数,能出思路、出成绩;团结人,就是要善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合力干工作。建设高素质的校长队伍,关键是选准人、用好人。我们要把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把那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成绩优、群众基础好的优秀教师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加强考核考评,对个别思想僵化、作风飘浮、不思进取,致使内部管理混乱、质量长期低迷的,要及时从岗位上换下来;对那些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教师,要交任务,压担子,多方培养,破格选拔,努力建设一支在全市乃至全省“叫得响”的名校长队伍。
第二,要高度重视教师培训,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广大教师只有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科学求实的态度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要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大力实施“骨干教师成长计划”,多层次、大规模地开展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评比活动,积极推进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和结对帮扶,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要高度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要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有计划地选派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稳定提升农村教师队伍,促进中小学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第三,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师队伍良好形象。教师是人类知识的传授者,是人文精神的传播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是无字之书、无言之师。广大教师一定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忠诚教育事业,锤炼高尚品格,把青春献给教育,把才智献给社会,用爱心点亮学生。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铸好师德、树好形象。要坚决纠正个别学校负责人疏于搞教学、上讲台,个别教师违规办班搞创收、变相推销教辅材料等不良行为,促进教师队伍作风建设,努力塑造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篇5
高职院校主要偏重对高等技术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学校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填补了国家对职业类型和技能类型人才大量需求的空缺。高职院校的发展还处在探索阶段,其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
一、思想教育工作概述
对于思想教育有很多不同的理解,通常较常见的看法是:所谓思想教育就是正确引导学生好好学习时事政治,做心怀理想、关心国家大事的人。我认为这种看法属于一种狭义的理解,结合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实践总结出:思想教育工作需要教育者以自身的言行举止教导学生学会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大学生所面临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修养等都需要以当代各种学科的知识进行熏陶、感化,使他们正确树立人格和自尊,明白该如何学习和发展智能,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集体意识,使他们建立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成为合格的大学生。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创新的主要原因
1.学生自身思想的现状要求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思想状况与普通学生的思想状况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年龄多在20岁左右,生理已经成熟,但思维简单幼稚,心理介于成熟和不成熟之间。与普通大学的学生相比,这类学生认为自己考进了高职院校,多数抱有失望悲观、缺乏自信的态度,对未来感到渺茫,会出现谈情说爱、贪图物质享受、追求时尚等放任自流的现象。基于学生自身思想的现状,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要考虑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思想、机制、方式和方法上的创新。
2.思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需要通过创新解决
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首先,观念过于陈旧和封闭。就目前来说,高职院校还处于转型的特殊时期,学校的重要决策多倾向于物质基础和环境建设,在思想教育方面还不够重视。当务之急就是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把思想教育工作当成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其次,说服教育和思想灌输严重与现实社会脱节。某些学生对思想教育存在疏离和厌恶的感觉,这说明学校的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不断涌现的新状况;最后,缺乏工作上的预见性和先导性,造成工作效率跟不上。以上诸多问题都需要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
三、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路
1.思想观念上的创新
人的思想观念支配行为,高职院校要将转变观念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进行改革创新核心。思想观念改革创新的第一步就是解放思想、强化意识,树立新观念,努力做到与市场经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相适应,具体包括:创新意识、参与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教书育人意识、社会信息意识、新型人才观、知行统一观和素质教育观等。另外,还要坚持“素质为基础、能力为中心”的现代化思想教育模式,改变以往呆滞机械的思维教育模式,树立适应全面发展中对人才培养的新思想。
2.方式与方法上的创新
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一定要改变以往那种被动的疏导和硬性的灌输等教育方法,采取多种灵活的方法,将思想教育的各种载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工作方法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思想教育工作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教师要把课堂上的教书育人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不但要树立教书育人的良好意识、努力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还要发挥“两课”的优势,并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2)思想教育紧密结合素质教育。素质修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灵魂,在开展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思想精神、素质修养,还要对综合素质的提升加以重视。
(3)群体意识与个性发展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群体意识差,传统思想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学校在开展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既要给学生的个性发展留有空间,又要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和群体意识。
(4)寓教于乐,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校内文化建设活动,如知识竞赛、专题讲座、朗诵会、歌舞晚会、经验交流会、社团活动等。另外,多开展社会服务类的实践活动,即社会调查、献爱心活动、敬老扶贫等。这样的社会实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而且增强了学生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四、育人机制和队伍建设上的创新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关键是建立全新的、健全的育人机制,组建一支以现代化的思想教育网络为核心,由党委成员、主管部门、相关基层成员、校领导、班主任老师、学生干部等组成的庞大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形成多渠道、多环节、全方位的育人机制和一岗双责、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思想教育工作模式。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队伍的深入学习与理论培训等,提高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道德修养和理论素质,使教育者以自身优良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引导学生和教育学生。
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学校向社会输送全面人才的重要保障。教育机构必须针对现代高职学生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大胆创新,将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真正做到师生互动、交流,为社会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思想先进、技术过硬的全方位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静.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06).
篇6
学校有很多父母离异、单亲或成绩差、行为习慣差的“问题学生”,对此,我语文教研组开展“一助一”活动,每位教师至少帮助一名学生,以谈心、家访、资助等方式给予他们关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
在学校开展的“扶贫帮困、关爱工程”活动中,全体语文组教师踊跃参加,为王奇、薛倩霞、诸国成同学捐款近三千元。我校语文教研组青年集体还被评为二00三年度武进区级“青年文明号”。
二、立足于常规贯彻
《*市中学学科教学常规》对于规范教学过程,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促进作用。教研组始终以落实教学常规为立足点,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学习教学常规,领会精神实质。在每学期开展的“学常规、领精神”活动中,教研组都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首先,要求教研组成员熟悉常规的具体内容,基本观点及目标要求;其次,在教研组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中学语文教学常规实施细则》,初步确立了教学目标、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成绩考核与评定、论文撰写、业务进修、课题研究等九项一级指标,使常规要求具体化,教学工作规范化。教研组在期中、期末配合教导处对教师的各项常规工作进行检查,评出优秀教案等,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
2.积极“充电”,提高业务素质。
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先导。当前,初、高中语文教学在努力探究新课程改革模式,因此,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语文课程新标准》、《课堂教学论》等理论及有关教学经验文章,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转变教育教学思想。组织教师参加区级新课程培训,配合教科室对初一、初二年级进行新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新教师利用暑假、双休日进行岗位培训,走出去“取经学艺”,并及时总结学习心得,增强全体教师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于团结协作
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是教研组建设的灵魂。为此,语文组狠抓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的“实”。
教研组把具体工作细化到各年级备课组,要求备课组的老师共同做到:①备课扎实,不仅吃透教材,还要吃透学生,按学生的基础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②同一备课组统一进度,同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练习。至于教学方法,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③作业全收全批,提倡面批,尤其对成绩较差的学生。④备课组一周定时活动一次,共同备课,集体研究教材。同年级老师一周至少互相听一堂课,听后认真评议,共同探讨适宜的教法。
课堂教学效率取决于课堂45分钟教与学的质量。我们特别注重公开课教学的效果。每学期我组至少有10人进行公开课教学,其中包括老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开课后及时组织评议,大家本着学习提高的原则,谈感想,提建议,热烈发言,毫无保留,教研风气浓厚。每次公开课教学后,无论是开课者还是听课者,都感觉到收获很大。
近几年,语文组老师相继退休,教师队伍迅速年轻化。现在语文组四十岁以上的老师只有三人,能否顺利完成新老交替,能否培养好一代新教师,这是一个组织成败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采取具体措施来培养锻炼青年教师。
组织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举行拜师仪式,签订协议书,规定师徒之间每周互相听课1-2节,师傅对徒弟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要把关并听课、评课指导,徒弟要主动虚心请教,经常进行思想汇报,总结教学心得,上好一节汇报课。在“帮、带、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中,张同江、袁莉娜、边慧等几位新教师很快胜任高中教学,而且得到学生的爱戴。现在毕业班都有比较年轻的老师,各备课组长大多由年轻教师担任。
另外,支持青年教师外出业务进修。现在我组有2位老师在读南师大教育硕士研究生,4位老师曾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大部分老师本科函授结束。
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竞赛活动中展风采。
通过学习,“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我组青年教师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在“省前中杯”中学教师专业技能竞赛中(作文)潘少波、王桂香老师分获高中组一等奖、二等奖。在“校级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张同江、华岩、陈洁等五位老师的课都被评为优秀级,受到区教研室庄焕方主任的好评。
同时,我教研组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竞赛活动。
高二(5)班的钱华同学在“*市中小学生传统诗词比赛”中获三等奖。在校内03年9月-12月,围绕课题“生活化、创造性高中作文“开展征文活动,收到稿件70多篇,有的被《*晚报》录用;初一、初二年级举行”名言警句默写比赛;全校举行“钢笔字比赛”;04年4月配合政教处开展了“祖国明天更美好”读书征文和演讲比赛。高一年级结合教材,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和以“自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潘少波、王桂香等老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李清照与辛弃疾的词风小较》、《口才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等研究成文。一系列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综合素质,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五、专注于教学研究
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还要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因此,我们语文组重视引导教师开展专题研究,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构建科学而实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在课题研究方面,全组成员参与省级课题《由“维持学习”走向“发现学习”的研究》。全组成员参与武进市级课题《课堂目标教学的实验和研究》,积极探索适合我校特点的课堂目标教学的具体模式,强调教学目标的导向、反馈和调节作用,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改进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们还尽量做到目标要能够体现发展差异性,让学生的个性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差异的发展,鼓励学生多参与,建议老师少讲解一直是课题组成员的努力方向。我们根据“创设问题情境”原则,尽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多让学生发表见解,然后加以适当点拨,从而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组成员还积极参与武进区级课题《初中语文开设课外活动课的研究》,这项课题已结题,获武进区评估二等奖,另外,高中组课题《高中作文“生活化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和研究》2002年12月份向区教研室申报,并按计划分步实施。一方面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先进的作文教学理论,钱国雷、施孝丹、潘少波等老师开设作文公开课,探究新型作文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学习资源,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和积累的指导,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和思想底蕴。认真指导学生创作,在多篇学生习作在《*教育》上发表。
课题组就是这样生机勃勃又扎扎实实地开展科研活动的,在学校教研活动中真正起到了“龙头”作用。
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在语文教研组也蔚然成风。03-04学年各级论文评比中,有5人获一等奖,7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另有多篇发表于报刊。
七、着眼于素质教育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说:“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强调素质教育,是教育指导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变革,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由“应试型”人才转变的“素质型”人才的现代化教育观,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语文教研组积极倡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想,具体做法是:
篇7
1、确立地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镇教育工作的目标,我镇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镇政府工作计划,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做到“三个”优先:即在制定发展计划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在制定年度经费计划时优先保证教育事业的需要;在研究具体工作时优先安排部署教育工作。我们把落实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为教育办实事、组织协调各部门关心支持教育工作和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作为常规工作来抓,并建立了有效的运行机制,教育的优先发展的地位得到保障。如:镇党委、政府对教育工作实行定点包干责任制,建立健全了目标管理责任制, 建立了镇党委督查机制,全面开展督政督学工作,建立了教育工作执行情况、通报制度,从而增强镇、村两级及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
2、履行职责。镇党委、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顺应教育发展形势,在制定__镇“十五”、“十一五”规划中把教育的发展纳入规划中并出台了奖教奖学及村两委履行教育工作责任制等一系列文件和决定,确保了义务教育政策得到落实。如:结合我镇人口出生及经济发展情况,就近就便推进了小学布局调整,将x、x、x等较远山村的学校撤并到x和x小学,借城市道路建设之机异地新建更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x小学,既优化了教育资源,又适应义务教育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为推动__镇教育事业发展,充分发挥镇村组织在农村义务教育中的作用,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充分发挥学校综合功能,实施“三教”统筹,服务“三农”,把加强劳动专业技术培训作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手段。
(二)经费投入与管理
为了推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镇党委、政府积极谋划,保证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投入,同时规范了经费管理,使经费用在刀刃上。
1、根据区财政文件规定,对全区教育财政拨款,预算内年生均教育事业费、教师工资、预算内年生均公用经费实行以区统筹的原则,明确了对教育事业经费的保障责任,保证了教育事业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工资逐年增长和及时到位。从未出现拖欠、扣发、挤占教育经费和教师工资的现象。
2、预算外资金、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全部及时足额拨付,并用于学校教育。20__—20__年,镇财政对教育总投入预算内支出合计x万元,预算外支出累计投入x万元。
3、保证了“两免一补”资金。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费制”收费政策,全面推进公示督导、责任追究、教育收费资金“收支两条线”制度,严禁截留、平调、挪用、挤占学校经费。“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得到落实,上级下拨的“两免一补”及资助贫困学生的资金专款专用,足额发放到贫困学生手中。
4、建立健全助学制度,开展多形式的助学活动,镇政府和学校都建立了完整的帮扶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体系,建立了贫困学生档案,采取学校减免、社会捐助等形式,对贫困学生进行扶助。我镇适龄少年儿童无一例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促进我镇义务教育发展。
(三)办学条件
1、为确保教育发展,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学校布局合理、班生规模适中,文化户口、综合报表健全;建立了文化技术学校,
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培训材料齐全,实现了劳动力的适时转移。2、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既重视学校管理与维护,更重视学校基础设施的整改与建设。对学校安全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排查,并建立排查档案,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有关会议研究整改措施,并把每一个安全隐患整改责任落实到具体学校及人员身上,限期整改,确保了学校安全。
3、调动村级办学积极性。镇多次召开教育工作会,协调解决学校实际困难,20__、20__年村级社会投资x万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__心系家镇教育事业于x年x月x日委托其女儿将节俭下来的x万元捐赠给__中心小学建食堂。从20__年度起__村对属__村籍的在校小学生课本费、本子费、保险费全部由村负责支付。镇、__村及x村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更换学生课桌椅。
3、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近三年__镇为__十中解决综合楼及教工宿舍、学生公寓及谢洋小学欠款,镇财政实际支付x万元;同时为x小学解决操场历史遗留问题,每年由镇财政支付x元。多次召开镇村学校协调会,解决x幼儿园、__中心园的遗留问题,为x小学食堂建设积极筹资x万多元。
(四)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坚持把校长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重头戏来抓。一是完善校长负责制度。择优聘任了德才兼备的村小学校长,中小学校长都按要求参加各级举办的校长岗位培训班和提高培训班。二是规范教师编制管理。根据小学生源和边远地区学校实际情况,在上级下达的编制总额内,调整了各完小教职工编制。三是教师的继续教育。加强教师岗位培训,中小学专任教师全部参加岗位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学历进修,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四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教育管理
1、依法治教,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认真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使教育法律法规进村入户,深入人心,形成了依法治教氛围。
2、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加大教育支持力度
我镇积极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重点整治,对辖区中小学和所有的幼儿园不定期进行安全大检查,消除了不安定因素,同时对辖区网吧的清理整顿工作坚持每月开展一次。镇综治办、__法庭、派出所和司法所积极开展“以法护航,关爱青少年”活动,深入学校与师生座谈,上法制课,进行以案释法,并到学校上法制课,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镇妇联对在校家庭贫困女童实行扶助。镇将教育工作纳入对村及镇干部的目标考核当中,形成大家关心教育的良好氛围。
3、认真对待区级教育工作督导检查,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及时组织开展镇级教育工作督查,并完善了检查机制。
(六)教育改革与发展
制定并下发村两委履行教育工作责任制对辍学学生实施跟踪管理,由学校摸底建档,镇政府发出复学通知,下村干部入户动员,教师分类指导教育,保证进得来留得住。教育事业发展指标得到落实,各项表、册、卡健全,义务教育档案完备,并实行滚动跟踪管理,通过加大控辍保学力度,我们扎实把好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关,建立了“三残”人员档案,我镇 “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保障了我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初中辍学率控制在x%
3、农村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做到教学场所、培训措施、培训经费、教学制度和培训活动四到位。文技校备有兼职老师,有教材教案,有教学管理制度,并作出了每年度培训计划及培训总结,有学员花名册、签到表等有关资料,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加大劳动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不仅促进劳动力转移,也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有力推进产业的调整。
(七)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1、设立奖教奖学制度。镇每年教师节评选一批先进教育工作者,并对其进行表彰奖励;镇对__中学中考、高考实行奖励,各村对各完小教师实行奖教。根据学校及教师在同类校的评分结果实行奖励,积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经济条件好的村对本村学生中考、高考进行奖励如赤水村对学习好的本镇学生,镇政府给予一定奖励。
2、建立扶贫助困制度。协调关系,采取社会的帮扶、采取与贫困生结对子等措施,解决他们的学习费用来源;努力贯彻“两免一补”政策,让所有的贫困生都能继续上学。
二、存在问题
我镇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镇教育改革和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教育事业发展还不能很好适应城市建设及经济社会的需要,特别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很重,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是由于镇、村财有限教育经费投入还不能完全满足教育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学校建设和发展经费比较短缺。
2、要实现“教育强区”目标,任务艰巨。从教育工作督导评做复查的情况看,“办学条件”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等各项指标得分率不高。因此,实现 “教育强区”目标还有较大距离,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发展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才能真正实现
区委、区政府确定的20__年实现“教育强区”的目标。三、“督导评估”验收后的奋斗目标
尽管我们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教育督导评估后,我们将更加扎实地工作,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想方设法增加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力争在短时期内使我镇的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2、继续巩固成果,确保“督导评估”各项指标不反弹,大力推进普及高中教育和抓好学龄前幼儿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真正实现“教育强镇”的目标。
篇8
十六大的报告有一句话,“文化的力量深深融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文化是根,是灵魂,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五千年的历史没有被割断,文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文明能够薪火相传,发扬光大,这里头靠的也是文化。文化的传承靠的是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关心教育就是关注未来。所以说,教育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这点在古今中外历史中已经得到证明。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它不仅在提高人口素质而且在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在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强烈。在这种竞争的背后,是人才和国民素质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尤其是我区处于赣州改革发展的前沿,对人才、对教育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办好教育事业是优化发展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集中力量办了一个黄金实验小学,较好地解决了中心城区、工业园内学生就学的问题,受到了好评。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今后我们还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办更多更好的学校。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大批农民在失去土地、改变身份后,如何真正地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在办好现有基础教育的同时,办好职业教育,实施好“农民知识化”、“公民职业化”工程。否则,实现跨越发展、协调全面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要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从均衡协调发展这个长远利益着眼,切实办好学校,办好教育。
二、广大教师要不断进取,以身立教,努力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教师为本。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办好新世纪的教育,迫切需要我们广大老师尽快适应新时期教育的要求。成为胜任新时期教育的新型教师,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是人民寄予我们的期望。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认清肩负的重任,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成为新世纪的合格教师。
第一,广大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做崇高师德的力行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教师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行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灵,塑造学生的性格和品质,而且通过学生和家长对社会产生影响。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就要模范地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德修身、以德治教、以教育人,高风亮节,为人楷模。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崇高职业理想和道德追求,要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感,要有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道德准则,要有严于律已、为人师表的道德形象。
第二,广大教师要育人育心,爱生如子,做优秀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的知识,帮助学生去发现,获取和运用知识,更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通过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的人;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维护社会正义,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的人;使我们的学生成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正确面向世界的人。育人比单纯的教书要难得多,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学生充满爱心,无微不至,循循善诱,用热爱和真诚去浇灌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第三,广大教师要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做实施素质教育的优秀园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必须是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我们的教育要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就必须实实在在地实施以学生全面发展的为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我们的广大教师要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为他们将来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第四,广大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做终身学习的模范。在现代社会中,停滞不前、抱残守缺、凭借经验,都不能适应现代教师职业的要求,我们必须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发展自己,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增加自己的情感。广大先进教师、骨干教师要做不断学、不断进取的模范,因为先进和骨干都是相对的,今天是先进、是骨干,如果放松学习,停止进取,明天就不是先进、不是骨干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给我们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提出了新的挑战,展示了新的空间,教师职业专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更是对我们职业态度、教育能力、知识结构的严峻考验。我们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是前提,没有新的观念,就不会有新的实践,理论和观念是不断发展的。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同时还要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跟上日新月异的改革形势。
三、要举全区之力尊师重教,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光靠某一部门、某一单位,必须全社会共同参与。要让教育成为政府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下决心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为教育事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第一,各部门、各镇、街道办事处都要以发展教育为已任。各部门、各单位在发展规划上做到优先安排,在财力安排上坚持优先投入,在工作部署上体现优先位置,主动为教育事业排忧解难,共同支持和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各镇、街道办事处也还要把抓好教育当做工作重点。适龄儿童入学、保障入学率、扶贫助学、建立“控流保学”机制,这些都需要镇、村一级干部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到每家每户去做工作。改善办学条件,维护和优化学校周边环境,保护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这些也是“三民”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和放松教育工作。为官一任,不重视教育就等于失职,不抓教育就等于不抓未来。
第二,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化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去年我们把黄金实验小学建起来了,但目前学校各方面的状况与建成省级示范校的目标都还有不小的差距,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加快提高和完善。我们现在还没有一所自己的高中,中心城区也没有一所较好的初中。这些也都需要我们不断地提升水平,树立开放意识,主动开拓教育市场,开发各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多铸造教育品牌,多推出几个教育亮点。不仅要办好基础教育,还有职业教育、“农民知识化”、“公民职业化”工程,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大家要好好琢磨,必须探寻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
篇9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它不仅在提高人口素质而且在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在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强烈。在这种竞争的背后,是人才和国民素质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尤其是我区处于赣州改革发展的前沿,对人才、对教育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办好教育事业是优化发展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集中力量办了一个黄金实验小学,较好地解决了中心城区、工业园内学生就学的问题,受到了好评。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今后我们还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办更多更好的学校。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大批农民在失去土地、改变身份后,如何真正地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在办好现有基础教育的同时,办好职业教育,实施好“农民知识化”、“公民职业化”工程。否则,实现跨越发展、协调全面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要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从均衡协调发展这个长远利益着眼,切实办好学校,办好教育。
二、广大教师要不断进取,以身立教,努力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教师为本。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办好新世纪的教育,迫切需要我们广大老师尽快适应新时期教育的要求。成为胜任新时期教育的新型教师,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是人民寄予我们的期望。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认清肩负的重任,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成为新世纪的合格教师。
第一,广大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做崇高师德的力行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教师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行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灵,塑造学生的性格和品质,而且通过学生和家长对社会产生影响。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就要模范地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德修身、以德治教、以教育人,高风亮节,为人楷模。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崇高职业理想和道德追求,要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感,要有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道德准则,要有严于律已、为人师表的道德形象。
第二,广大教师要育人育心,爱生如子,做优秀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的知识,帮助学生去发现,获取和运用知识,更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通过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的人;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维护社会正义,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的人;使我们的学生成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正确面向世界的人。育人比单纯的教书要难得多,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学生充满爱心,无微不至,循循善诱,用热爱和真诚去浇灌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第三,广大教师要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做实施素质教育的优秀园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必须是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我们的教育要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就必须实实在在地实施以学生全面发展的为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我们的广大教师要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为他们将来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第四,广大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做终身学习的模范。在现代社会中,停滞不前、抱残守缺、凭借经验,都不能适应现代教师职业的要求,我们必须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发展自己,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增加自己的情感。广大先进教师、骨干教师要做不断学、不断进取的模范,因为先进和骨干都是相对的,今天是先进、是骨干,如果放松学习,停止进取,明天就不是先进、不是骨干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给我们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提出了新的挑战,展示了新的空间,教师职业专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更是对我们职业态度、教育能力、知识结构的严峻考验。我们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是前提,没有新的观念,就不会有新的实践,理论和观念是不断发展的。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同时还要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跟上日新月异的改革形势。
三、要举全区之力,尊师重教,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光靠某一部门、某一单位,必须全社会共同参与。要让教育成为政府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下决心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为教育事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第一,各部门、各镇、街道办事处都要以发展教育为已任。各部门、各单位在发展规划上做到优先安排,在财力安排上坚持优先投入,在工作部署上体现优先位置,主动为教育事业排忧解难,共同支持和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各镇、街道办事处也还要把抓好教育当做工作重点。适龄儿童入学、保障入学率、扶贫助学、建立“控流保学”机制,这些都需要镇、村一级干部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到每家每户去做工作。改善办学条件,维护和优化学校周边环境,保护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这些也是“三民” 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和放松教育工作。为官一任,不重视教育就等于失职,不抓教育就等于不抓未来。
第二,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化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去年我们把黄金实验小学建起来了,但目前学校各方面的状况与建成省级示范校的目标都还有不小的差距,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加快提高和完善。我们现在还没有一所自己的高中,中心城区也没有一所较好的初中。这些也都需要我们不断地提升水平,树立开放意识,主动开拓教育市场,开发各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多铸造教育品牌,多推出几个教育亮点。不仅要办好基础教育,还有职业教育、“农民知识化”、“公民职业化”工程,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大家要好好琢磨,必须探寻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
篇10
十六大的报告有一句话,“文化的力量深深融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文化是根,是灵魂,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五千年的历史没有被割断,文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文明能够薪火相传,发扬光大,这里头靠的也是文化。文化的传承靠的是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关心教育就是关注未来。所以说,教育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这点在古今中外历史中已经得到证明。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它不仅在提高人口素质而且在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在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强烈。在这种竞争的背后,是人才和国民素质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尤其是我区处于赣州改革发展的前沿,对人才、对教育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办好教育事业是优化发展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集中力量办了一个黄金实验小学,较好地解决了中心城区、工业园内学生就学的问题,受到了好评。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今后我们还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办更多更好的学校。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大批农民在失去土地、改变身份后,如何真正地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在办好现有基础教育的同时,办好职业教育,实施好“农民知识化”、“公民职业化”工程。否则,实现跨越发展、协调全面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要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从均衡协调发展这个长远利益着眼,切实办好学校,办好教育。
二、广大教师要不断进取,以身立教,努力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教师为本。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办好新世纪的教育,迫切需要我们广大老师尽快适应新时期教育的要求。成为胜任新时期教育的新型教师,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是人民寄予我们的期望。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认清肩负的重任,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成为新世纪的合格教师。
第一,广大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做崇高师德的力行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教师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行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灵,塑造学生的性格和品质,而且通过学生和家长对社会产生影响。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就要模范地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德修身、以德治教、以教育人,高风亮节,为人楷模。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崇高职业理想和道德追求,要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感,要有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道德准则,要有严于律已、为人师表的道德形象。
第二,广大教师要育人育心,爱生如子,做优秀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的知识,帮助学生去发现,获取和运用知识,更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通过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的人;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维护社会正义,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的人;使我们的学生成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正确面向世界的人。育人比单纯的教书要难得多,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学生充满爱心,无微不至,循循善诱,用热爱和真诚去浇灌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第三,广大教师要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做实施素质教育的优秀园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必须是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我们的教育要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就必须实实在在地实施以学生全面发展的为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我们的广大教师要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为他们将来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第四,广大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做终身学习的模范。在现代社会中,停滞不前、抱残守缺、凭借经验,都不能适应现代教师职业的要求,我们必须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发展自己,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增加自己的情感。广大先进教师、骨干教师要做不断学、不断进取的模范,因为先进和骨干都是相对的,今天是先进、是骨干,如果放松学习,停止进取,明天就不是先进、不是骨干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给我们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提出了新的挑战,展示了新的空间,教师职业专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更是对我们职业态度、教育能力、知识结构的严峻考验。我们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是前提,没有新的观念,就不会有新的实践,理论和观念是不断发展的。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同时还要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跟上日新月异的改革形势。
三、要举全区之力,尊师重教,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光靠某一部门、某一单位,必须全社会共同参与。要让教育成为政府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下决心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为教育事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第一,各部门、各镇、街道办事处都要以发展教育为已任。各部门、各单位在发展规划上做到优先安排,在财力安排上坚持优先投入,在工作部署上体现优先位置,主动为教育事业排忧解难,共同支持和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各镇、街道办事处也还要把抓好教育当做工作重点。适龄儿童入学、保障入学率、扶贫助学、建立“控流保学”机制,这些都需要镇、村一级干部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到每家每户去做工作。改善办学条件,维护和优化学校周边环境,保护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这些也是“三民”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和放松教育工作。为官一任,不重视教育就等于失职,不抓教育就等于不抓未来。
第二,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化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去年我们把黄金实验小学建起来了,但目前学校各方面的状况与建成省级示范校的目标都还有不小的差距,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加快提高和完善。我们现在还没有一所自己的高中,中心城区也没有一所较好的初中。这些也都需要我们不断地提升水平,树立开放意识,主动开拓教育市场,开发各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多铸造教育品牌,多推出几个教育亮点。不仅要办好基础教育,还有职业教育、“农民知识化”、“公民职业化”工程,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大家要好好琢磨,必须探寻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
篇11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它不仅在提高人口素质而且在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在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强烈。在这种竞争的背后,是人才和国民素质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尤其是我区处于赣州改革发展的前沿,对人才、对教育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办好教育事业是优化发展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集中力量办了一个黄金实验小学,较好地解决了中心城区、工业园内学生就学的问题,受到了好评。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今后我们还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办更多更好的学校。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大批农民在失去土地、改变身份后,如何真正地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在办好现有基础教育的同时,办好职业教育,实施好“农民知识化”、“公民职业化”工程。否则,实现跨越发展、协调全面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要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从均衡协调发展这个长远利益着眼,切实办好学校,办好教育。
二、广大教师要不断进取,以身立教,努力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教师为本。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办好新世纪的教育,迫切需要我们广大老师尽快适应新时期教育的要求。成为胜任新时期教育的新型教师,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是人民寄予我们的期望。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认清肩负的重任,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成为新世纪的合格教师。
第一,广大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做崇高师德的力行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教师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行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灵,塑造学生的性格和品质,而且通过学生和家长对社会产生影响。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就要模范地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德修身、以德治教、以教育人,高风亮节,为人楷模。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崇高职业理想和道德追求,要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感,要有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道德准则,要有严于律已、为人师表的道德形象。
第二,广大教师要育人育心,爱生如子,做优秀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的知识,帮助学生去发现,获取和运用知识,更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通过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的人;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维护社会正义,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的人;使我们的学生成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正确面向世界的人。育人比单纯的教书要难得多,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学生充满爱心,无微不至,循循善诱,用热爱和真诚去浇灌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第三,广大教师要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做实施素质教育的优秀园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必须是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我们的教育要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就必须实实在在地实施以学生全面发展的为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我们的广大教师要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为他们将来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第四,广大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做终身学习的模范。在现代社会中,停滞不前、抱残守缺、凭借经验,都不能适应现代教师职业的要求,我们必须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发展自己,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增加自己的情感。广大先进教师、骨干教师要做不断学、不断进取的模范,因为先进和骨干都是相对的,今天是先进、是骨干,如果放松学习,停止进取,明天就不是先进、不是骨干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给我们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提出了新的挑战,展示了新的空间,教师职业专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更是对我们职业态度、教育能力、知识结构的严峻考验。我们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是前提,没有新的观念,就不会有新的实践,理论和观念是不断发展的。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同时还要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跟上日新月异的改革形势。
三、要举全区之力,尊师重教,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光靠某一部门、某一单位,必须全社会共同参与。要让教育成为政府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下决心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为教育事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第一,各部门、各镇、街道办事处都要以发展教育为已任。各部门、各单位在发展规划上做到优先安排,在财力安排上坚持优先投入,在工作部署上体现优先位置,主动为教育事业排忧解难,共同支持和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各镇、街道办事处也还要把抓好教育当做工作重点。适龄儿童入学、保障入学率、扶贫助学、建立“控流保学”机制,这些都需要镇、村一级干部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到每家每户去做工作。改善办学条件,维护和优化学校周边环境,保护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这些也是“三民”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和放松教育工作。为官一任,不重视教育就等于失职,不抓教育就等于不抓未来。
第二,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化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去年我们把黄金实验小学建起来了,但目前学校各方面的状况与建成省级示范校的目标都还有不小的差距,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加快提高和完善。我们现在还没有一所自己的高中,中心城区也没有一所较好的初中。这些也都需要我们不断地提升水平,树立开放意识,主动开拓教育市场,开发各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多铸造教育品牌,多推出几个教育亮点。不仅要办好基础教育,还有职业教育、“农民知识化”、“公民职业化”工程,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大家要好好琢磨,必须探寻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
篇12
云师大为帮助梁河打造一支由各学科专家引领、以梁河县教科中心教研员为核心、以中小学一线教师为主力的强大而稳固的教师培训团队,每年派遣高年级师范生到梁河县中小学和幼儿园实习一学期,置换出当地教师到云师大附属中小学、幼儿园跟岗研修;同时落实“特岗计划”,针对梁河县申报“国培计划”等教师培训项目。
在具体工作中,云师大党政领导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组建专家团、工作组到梁河调研、指导,按需确定培训方案,设置培训课程,及时安排集中培训。2016年10月10日至31日,梁河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挂职副主任朱彩梅与全县初中、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等21个学科共45名教研员、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2016)”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云南师范大学培训班(梁河)第一阶段集中培训。
培训中,云师大根据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教育扶贫实施方案及梁河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上报的教师队伍情况、培训需求与专家团、帮扶工作组前期调研情况,专门定制的培训方案,分“培训公共课”“跟岗研修”“学科培训教学”3个时段实施。第一时段培训由成教院负责组织,邀请阵容强大的专家团队集中开设综合学科知识课程、专业课程、综合课程。校外专家中,云南省教育厅师范处处长雷韬讲授《教育法规、政策及运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李学容讲授《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云南省教科院中学特级教师方贵荣讲授《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分析》,明德中学高级教师谷润老师讲授《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校内专家原一川教授讲授《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行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国培”首席专家李辉教授讲授《送教下乡培训活动设计与实施》,张承明教授讲授《示范课、研究课的设计与实施》等。
第二、三时段由文学院、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等负责组织实施。第二时段,学员到昆明市各学科名师工作室、云大附中、云师大实验中学、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云南财经大学附属中学、滇池中学、师大附小、五华区莲华小学等中小学跟岗研修,进行案例教学、优质课观摩、评课议课,以及“送教下乡”观摩学习、交流探讨等。第三时段的“学科培训教学”实行导师制,学员按要求完成指定阅读书目,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第一时段学习内容、第二时段跟岗研修中产生的教学疑难问题,在导师指导下,形成一个专题讲座,并在团队中试讲、打磨,最后到本科师范生中讲授,导师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议、指导,为下一步的“送教下乡”打好基础。
增强梁河教师团队“造血”功能,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
在国家开展“挂包帮”“转走访”脱贫攻坚背景下,云师大借力“国培”项目,有针对性地培养学员,旨在增强梁河造血功能,为其打造一支强大的教师培训团队,以扎根梁河,有力、持续地培训当地一线教师、教育工作者,使之专业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云师大“国培”首席专家李辉教授细致指导培训工作。他提出在“送教下乡”活动中,要改变以往教师离开学校、离开教室、离开学生而进行讲座、讲授的模式,让“送教下乡”真正进入学校、深入课堂,获得更高效的教学效果,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重点注意加强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力,自我完善,提升培训能力;送教活动要遵循4个阶段的内在逻辑,即问题诊断――磨课研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
“送教下乡”梁河负责人、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杨发达一直在思考、规划后续工作。他表示,回梁河后,将结合所学,与云师大共同推进“国培”项目的开展,促进梁河县各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发展。教科中心将遵循省市统筹,区县组织,依托本县培训团队,整合区域外专家资源,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定期开展送教下乡培训,以送教下乡培训带动校本研修,创新乡村教师培训模式,提升乡村教师培训实效。主要落实好以下任务:第一,分学科组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送培团队;第二,分阶段开展主题鲜明的送教下乡培训;第三,现场指导乡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第四,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第五,加工生成一批本土化培训课程资源;第六,完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遵照李辉教授指导的四阶段分步法,制定好送教下乡培训年度计划和周期计划,原则上同一乡镇同一学科每年送培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2天,确保送教下乡培训落到实处。
云师大针对梁河县教师的培训,意在通过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促进全县教育发展。通过精心组织悉心落实,参训学员们普遍得到收获。
梁河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杨早芹表示: 乘着云师大“挂包帮”梁河县的“东风”,金秋十月,我以“国培”学员的身份参加了培训学习。这期间,我每一天都在感动:为云师大提供的优质学习资源,为导师谭晓云教授的悉心指导,为云师大文学院挂职我们教科中心副主任朱彩梅老师的真诚帮助,同学们的友好相待……有幸参加这样专业、高端的培训,我感受到了仰望名师的幸福,提升了认识,获得了方法,坚定了信念。名师们的讲座、风范犹如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我决心做个有温度、有情怀、有素养的教研员,与我县的初中语文教师一起成长。
篇13
三、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我既是一名教师,又是一名党员、一名中层干部,担任总务主任工作以来,我时时注重言行举止,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学校采购管理工作中,严把质量价格关,各项工程的招标采购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接受监督。施工中严格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先后利用假期及节假日时间完成了本部科技楼电路改造,教学楼、科技楼、艺术楼屋面防水维修及两校区卫生间隔断改造。极大改善了学生活动场所、用电安全隐患,使学校整体形象提升。按照学校建设领导小组指导意见,组织实施湖畔分校薄弱项目改造、综合楼建设相关事项。为建设综合楼,做好前期相关手续,拆除了看台、足球场。完成了薄弱项目改造的设计预算招标。做好平时各项维修维护工作。自2018年2月25日以来,累计维修记录为50多页,共计750多项。及时带领总务人员完成上报单位能源消耗报表、学校用水计划,完成全区教育装备测算统计工作。完成学校办学条件统计报表并上报。完成冬季学校火灾防控排查、整改工作。及时做好学校固定资产报废、下账工作。完成了学校出租房门头、本部教学楼柱面、墙砖维修及桌椅凳的维修。组织人员检修了所有照明设施、供暖设施设备,保证冬季正常供暖。做好了年度水系维护工作,完成公共区域玻璃幕墙的清洗工作。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先后组织施工单位增添了楼道文化建设宣传展板,学校门厅的文化布置、南门精神堡垒制作,楼梯墙面人物宣传展板,完成了西吉县李张村扶贫土豆的分销工作。做好一年级9个班,二年级4个班教室桌椅、储物柜的采购配发。完成了五六年级办公室的调配、办公桌、柜的制作安装工作及学校多功能室会议室的装修,会议桌的采购工作。做好两校区卫生间改造施工、验收定案结算工作。协助邓建华副校长做好湖畔综合楼建设开工前期手续、招标控制价、楼体建设设计招投标工作,监理的招标,直至开工完成至正负零的建设工作。完成了本部科技楼、艺术楼主暖管的更换维修,教学楼楼道窗户安装、全校窗户的加固。按照计划完成了湖畔分校广场道路,暖管外网、室内暖管及暖气片的全部更换,部分区域的电路改造项目的招标、施工、审计结算的全过程。完成了200米跑道和运动场的预算、招标工作,做好湖畔分校体育馆木地板维修、消防水管铺设预算、招开标工作。
四.重视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加强安全意识,对各个教学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安全卫生工作以预防为主、突出重点、落实责任、从严管理。加强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公共区域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排查,监督物业每周要对分管的区域作认真检查,作好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并及时整改。 做好活动外派学生的接送租车、疾病的防控、学生饮水安全工作。监督物业加强门卫管理工作。外来人员来校要登记,做好夜间的安全巡查工作,做好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五. 加强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进一步完善购物、保管、使用等资产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完善购物申请、进出库手续。继续按惯例对各班级、各部门、各专用教室公物实行登记承包管理,兑现损坏赔偿制度。组织资产管理人员做好固定资产的核实报废手续。期末做好各室固定资产的检查核实,杜绝因管理不到位造成资产流失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