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船教学设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小的船教学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会认字。(10个)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 正确流畅读文并进行背诵。

3、 规范书写生字:月儿

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2正确流畅读文

教学难点:规范书写生字:月 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欣赏歌曲《小小的船

2、 齐读课题:小小的船

(1)的读法

(2)指导读:小小的

3、 船

(1)见过哪些船?

(2)这些船有什么共同点?

二、初读文

同学们见过这么多的船,那我们课文中小小的船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来读一读吧!

(一)读文:

1、 自读

2、 指名读

3、 听范读再次练读

4、 齐读

(二)读词:

出示会认字,开火车连读。

PPT出示叠词。

齐读 指名读

指导读叠词(借住动作读)

边读边连线。

(三)将词语带回原文,再次读文。

三、细读文本

1、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看书,看诗歌一共有几句话?

指名读

男女生分读。

师生共读

2、现在,同学们知道小小的船是什么了吗?是我们划的船吗?

预设:月亮

出示:满月 半月弯月

为什么小小的船是月儿呢?月儿和船哪里一样呢?

PPT出示对比图,找出相同点。

找出文中对应的句子,美读。

现在我们知道了:原来小小的船就是月儿啊,她是一只月亮船啊!月儿和小船真像啊!再齐读。

3 、让我们和小姑娘一起坐上弯弯的月亮船,去看看美丽浩瀚的夜空吧!

指名读第二句。

问:坐上了月亮船看到了什么?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

问:除了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还有还有其他的吗?没有看到我们叫什么?

讲解“只看见”

出示图片猜字: 看

讲解看字的由来。

5、 再读文。

四、学习生字

写字前活动

1、 学习:月

观察

新笔画:横折钩

强调:书写注意事项

生描红练写。

2、 学习:儿

观察

竖弯钩的占格位置及写法。

生描红练写

五、作业

篇2

当前,我国视觉传达设计行业存在着过度沿用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和方法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存在着丧失自我个性以及作品日益同质化的倾向。要纠正这一弊端,要求我们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注重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活学活用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能力。将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与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进行融合,能使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更具有民族性、文化性和社会性,也有利于指导教学实践。

二、概念界定

传统装饰纹样: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劳动生息中创造,并与中国的礼制和儒家、道家、宗教以及风土人情等融合,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的用来装饰或美化青铜器、陶瓷、丝绸、漆器、金银错、玉雕、牙雕、砖石雕刻、刺绣等工艺品的图案形式,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逐渐发展、成熟,成为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装饰造型体系。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广告设计、印刷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招贴设计、产品包装设计、VI设计、展示设计等。其培养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各种设计项目的设计规律与表现技法,让学生熟练使用多种视觉传达设计软件,使学生具备完成视觉传达设计任务的能力。

传承与创新:传承即是取舍,创新即是扬弃。所谓传承也就是指对原有事物中合理部分的接续,是否定中的肯定,克服中的保留,是“取舍”。所谓创新就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是扬弃。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传承的发展。两者之间是内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传统装饰纹样的传承与创新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三、传统装饰纹样融入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之中的意义与价值

(一)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可见,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不仅是培养设计创造能力的教育,而且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与艺术素质、创造力为目标的教育。

传统装饰纹样融入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之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开辟高校觉传达设计教学为文化建设服务的方法和途径。同时, 中国创意独特、风格鲜明、技艺精湛、形式丰富多彩的传统装饰纹样资源的发掘和传承,也迫切需要借助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这一途径得以实现,这为本选题的提出奠定了更为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价值

首先,我国虽有比较丰富的研究传统装饰纹样的资料和成果,但对传统装饰纹样的分析、艺术价值的挖掘、文化传承以及创新应用还有所欠缺。但是很少有结合传统装饰纹样与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来研究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应用的成果。本课题尤其关注传统装饰纹样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互动规律,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行思考,探索传统装饰纹样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而总结将传统装饰纹样融入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所要遵循的传承原则和创新应用路径,可使研究成果更具现实性与适切性。

其次,当前不乏大量生硬地照搬传统装饰纹样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传统装饰纹样的全面、深刻的理解。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有丰富多彩的样式和韵味深厚的内涵,将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与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相结合,能找到适合本民族视觉传达设计的新方向,可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开创无限的发展和设计空间。

再次,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有着完整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属于文化遗产的范畴,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挖掘传统装饰纹样的时代美感,可使中国的设计界借此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同时,为中国软实力的提高添砖加瓦。

四、结语

伴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我们的眼球却遭遇着大量生硬地照搬传统装饰纹样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它们缺乏对传统文化全面、深刻的理解,以致降低了作品的设计品味,丧失了作品的民族特色和国际传播的影响力。

鉴于此,作为高校应在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影响。很有必要将传统装饰纹样与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进行融合,构建传统装饰纹样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传承与创新应用的良好格局。

篇3

高校的教学改革不仅包括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包括教学管理。教学管理者是高校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纽带,教学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单位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学管理在高校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二、艺术专业中教学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的信息传播中,教学秘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现阶段,由于信息传播模式的局限性,大部门教学秘书只是机械地传播信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

艺设系教学信息的传达方式是:首先经教务管理人员传达到教学秘书处,然后经教学秘书传达至学生班长处,最后经班长传达给各位学生。这一层层的传递,很容易导致信息失效。由于信息本身就具有时效性,一旦中间环节传达不当,容易导致学生错过某些重要的信息。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意见为教学管理中的信息能够更广泛和高效地传递提供参考。

虽然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传播模式越来越现代化,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来实现教学管理,但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与其他文科或者理工类专业的学生相比有其特殊性,因此,在教学管理的信息传播方面应更具有特色。

第一,教学管理的信息传播模式越来越多样化,呈现现代化特点,例如,信息可以通过微信、QQ、飞信、短信和网站等模式进行传播。但由于学校教学信息传播路径单一,大部门学生都是从班长那里获取信息,而班长是从教学秘书那里获得信息,班长经常会出现漏发信息的情况,这样容易导致学生没有接收到有用信息,从而影响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第二,艺术与设计系大部分的信息都是通过班长进行传达。无论是教学管理中的信息还是学工部的信息,这种单一性的分工导致班长信息传达效率较低,容易造成混乱。

第三,信息传递意识欠缺。信息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高校中的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是信息传递的中坚力量,但由于教学人员的教学任务繁重,管理人员的行政事务烦琐,因此,他们对于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意识相对比较薄弱。

三、针对艺设系学生,教学管理方法的改进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并针对艺设系学生的特殊情况,在教学信息传播方面:

首先,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教学信息传播系统平台,将学生联系方式输入进去,并及时更新。要传播特别重要的信息时,教学秘书可以通过此平台直接将信息发送到每个学生的手机中,不需要通过层层传达,避免信息的延误,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发挥班主任的监督管理作用。由于艺术系的学生思想活跃,行为有时较散漫,很多时候不会积极地获取教学信息,而班主任和学生联系比较密切,传达信息会比较及时,很多重要信息可以通过班主任传达给班级的每个学生。

再次,班委分工需要明确。艺设系中,辅导员和教学秘书的信息大部分都是由班长传达给各位学生,这样很容易导致信息混乱,尤其是拿材料或交材料时,学生经常搞错方向,材料交错地方。因此,辅导员方面的信息可以专门由团支部书记和组织委员进行传递,并且在信息最后加以标注,教学秘书方面的信息可以由班长和学习委员进行传递,其他班委辅助班长和团支书工作。信息传播分工明确,学生在接受信息时会更加清晰明了,有利于高效地完成任务,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

最后,信息传递要充分利用QQ、微信、飞信等新技术平台。设置分类群,在群中,教学秘书、辅导员以及相关教师都应当标注清楚自己的姓名,以便学生能够清楚了解信息来源。目前微信成了人们交流的主要工具,逐渐超越了短信和QQ,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迅速地接收到信息,教学管理中,应当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可以建立艺术与设计系相关公共平台,将学校的重要信息通过此平台进行;艺设系学生可以通过关注此平台,及时获取准确的第一手信息,弥补学生忽略学校网站信息的弊端。

四、结论

为了保证高校的教育和管理,实现高校的战略目标,可以建立专门的高校信息传递机构,组织管理学校信息传播任务,规范信息传递渠道,减少高校信息传播的纵向以及横向层次,为学生提供全面和准确的信息。高校的教学人员以及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提高沟通理念,增强信息传播意识,e极主动地将信息传递到学生手中。尤其是行政管理人员,要加强信息传递的理论学习和培训,使优秀的信息传递方式能够在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利用,进而提高高校的教育和管理水平。

篇4

"Health Education on Patients of Bronchus Asthma"

Micro Classroom Design

ZHAO Hui, LUO Wenping, GE Xinling

(Lianyungang Higher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7)

Abstract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s limited by space and time and become unabl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tudents. Howev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croteaching is proposed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article discusses "health education on patients of bronchus asthma" at the form of microteaching.

Key words microteaching; teaching design; bronchial asthma; health education

微课分为“微课堂”及“微课程”两类,其中“微课堂”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①一个微课堂应该提供教学视频、与该课堂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其中,以教学设计最为关键。由于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容量小、模块化、情景化、半结构化的特点,②所以微课堂的设计不宜过长,一般在3~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1 深入分析教材,提高上课兴趣

本次微课的教学内容是选自由马秀芬、张展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科护理学》第二章第三节《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主要内容,更是护理临床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由于当今社会空气污染严重,频繁出现雾霾天气,致使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普遍增高,其中就包含了支气管哮喘。目前根治哮喘有一定的困难,但有效的健康指导对预防和治疗哮喘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非常必要。

2 根据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本次教学目标除了要求学生能熟记支气管哮喘健康指导的内容,达到普及预防疾病相关知识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健康教育的能力、掌握护患沟通的技巧,并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关心爱护病人的职业道德和情感。

3 透彻分析学情,突显教学主体

笔者所面对的是我校2011级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她们是三年级。在此之前的两年,她们已经学习过了解剖学、生理病理学、护理学基础等医学基础课程,有一定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我校是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都是从初中毕业后直接入学,与普通大专院校的学生比较年龄普遍偏小,所以她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爱玩好表现,但是她们学习的主动性欠缺,厌倦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所以教师上课时一定要注意调动课堂气氛,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多引用临床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她们主动学习。

4 联系学生实际,运用教法学法

根据微课特点的要求,我将使用创设情境、问题引导、指导归纳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可以快速的引入课题,并能较好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问题引导法可以使讲授的线索更加清晰,并能突出教学重点;指导归纳法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并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们将采用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5 按照微课要求,精炼教学过程

5.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分钟)

上课之初,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景,直接引入课题。情景如下:假如你是一名社区门诊的医务工作者,王女士是社区里的一名哮喘患者,你和王女士约好于明天上午9点,到其家中做关于哮喘疾病的保健指导。在去之前,你翻看了一下王女士的病历:王女士,40岁。自述因气候变化而出现咳嗽、咳痰、气短不能平卧。检查发现病人烦躁不安、发绀明显,胸廓呈桶状,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满布两肺哮鸣音。经吸入沙丁胺醇后症状缓解,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此时,学生认真阅读病历,并思考如果自己工作后遇到这种情形该怎么做。

5.2 根据情景,展开教学(8分钟)

(1)模块一(3分钟):第二天上午九点,你如约来到了王女士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家居环境,这个时候教师用PPT播放几组图片,分别是王女士的客厅、卧室、卫生间和厨房。从而引出哮喘病人健康指导的第一个方面――家居环境的要求,内容包括:①不宜使用尼绒厚垫等制做的软椅和沙发;②勿挂壁毯,地面勿用地毯及草垫等;③避免使用丝棉、皮毛、羽绒等作被褥和枕芯材料;④室内不要养猫、狗等小动物;⑤室内温度保持在20~24℃,湿度50%~60%,注意通风;⑥室内避免吸烟,杀虫剂、化妆品、樟脑丸等有挥发性气味的物品,避免浓郁的花草;⑦打扫卫生尽量用湿布擦拭,勿用干布抹或各类掸子拍打。知识点讲授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们结合PPT上的图片,来帮助王女士按照要求整改各个房间的环境,学生们讨论并指出图片上不恰当的地方。

(2)模块二(2分钟):你帮助王女士收拾好房间后,也该到吃午饭的时候了,这个时候,教师用PPT展示王女士中午饮食的内容:米饭、虾、酸菜鱼、青菜豆腐。教师提问:“王女士的饮食合理吗?”从而引出哮喘病人健康指导的第二个方面――饮食的要求,内容包括:①戒烟戒酒;②注意营养的平衡,多饮开水不喝含有防腐剂及添加色素的饮料;③饮食宜清淡,不过咸、过甜,禁辛辣、鱼腥;④多食新鲜蔬菜、水果;⑤根据过敏检测结果,禁食某些过敏食物;⑥尽量不食用从未用过的食物。讲授结束后再次提问:“王女士的饮食合理吗?”学生们讨论指出饮食不合理之处。

(3)模块三(2分钟):吃完饭半小时后,王女士应该吃药了,从而引出哮喘病人健康指导的第三个方面――用药的指导,结合病历王女士主要的服药方式是吸入沙丁胺醇,所以教师先通过图片展示沙丁胺醇气雾剂使用的六个步骤:①开盖摇匀;②尽量呼气;③将喷嘴放入口内;④用力按下并深吸气;⑤屏气十秒钟;⑥慢慢呼气。随后抽取一名同学现场演示气雾剂的使用方法,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4)模块四(1分钟):最后临走之前,你给王女士总结了“六注意”:注意避开过敏原;注意避免感染;注意随身携带药物;注意参加锻炼;注意树立信心;注意自我诊断。总结归纳的内容以学生自习的方式完成。

5.3 布置任务,拓展能力(1分钟)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布置课后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学校周围的社区,为小区内哮喘患者做一次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活动。活动结束后要求每组上交一份通讯稿,详细描述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时间、地点、内容等,同时提交参与者签名、活动照片、宣传海报等佐证材料,以此作为评分的依据。通过任务的完成,希望能打破课堂的局限,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微课程以短为特色,虽然它在广度、深度和复杂度方面还存在不足,但是它能够满足学生按需选择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微型移动学习的需求,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③文章从微课程的角度入手,提出了《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健康指导》的教学设计,为开发更高品质微课程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案,同时希望能够促进微课程教育深入渗透到五年一贯制高职护理专业的一线教育教学当中,创造出更适合微时代的教与学的新方式。

篇5

计算机技术普及以来,很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被列为视觉传达专业开设的低年级基础技能课。为之后的设计专业课程做技术铺垫。通过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和对教师学生访谈得知高校的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如何适应信息化环境

在信息资源不充足的情况下,课堂作为主要知识和信息来源,计算机辅助设计课内容较为偏重软件技能的传授。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课外学习资源从某种程度上冲淡了课堂教学的技能知识部分的价值。因此为了避免教学资源浪费和低价值重复性教学劳动,课堂教学的侧重要有所转变。

2.如何应对知识碎片化

苏加特分析,在今后的大数据时代,只有三种最基本的东西对于学生是必须的:一是阅读、二是搜索、三是判断。现今的信息化技术条件让学生的学习资源成倍扩展,面对大量的公开课与视频教程,以及种种其他课外学习资源,学生们需要加强判断力和自身知识系统建构及管理能力。

3.如何应对知识更新

就视觉传达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课内容来讲,核心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但随着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是持续更新的,甚至要面对更多新开发的软件产品,课堂教学内容如何不滞后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除了以上的问题之外,高校里还普遍存在课业负担重;知识的有效性和关联性弱;知识的转化率低等一系列的普遍问题。在高校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体系里,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的定位就是解决学生的软件技能问题,为之后的标示设计、插画设计、界面设计等创意性较强的专业课做准备。课程功能比较单一,虽然课程会结合案例进行教学,但学生依然会感到枯燥,很多专业教师也不愿意上这类课。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数字化信息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条件,可以让学生视野更加开阔,选择更加丰富。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技能是必须的。但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课如果只解决技能的问题,尤其在信息时代,其课堂的价值其实很低。所以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能够传授有效技能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及创新性思维。在知识层面,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和特点,避免重复性劳动。课程的教学改革期望达到3个效果: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原创意识, 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建构与管理自身的知识系统,成就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效果。3、在课题实施和创作的过程中提高技能应用的水平,并能持续更新技能。要达到以上3个学习效果,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的改革提出了以下3个基本思路:

1.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融入创意项目实践过程中

作为一个设计专业的学生,一个创意的实现的过程往往是他们的乐趣所在和有效学习动力之一。将创意创作课题导入,贯穿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可以避免学习过程中技能和创意的割裂,更能让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由此看来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的主要形式可以转型为项目组织结合技术指导、信息整合与问题讨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网络和书籍等课外学习资源可以作为课前的铺垫和课后的补充。

2.组织、引导与管理,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

教师角色的定位不应该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兼备教学活动的组织、引导与管理的职能。在笔者看来现在的大学生对于从网络获取知识有着较强的适应性,且对软件学习领悟的更快。在这样的前提下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的课堂教学可以导入相应难度的项目课题,教师是课题的组织者,策划与设计整个课程的课题及实施路径。教师在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经验的前提下,推荐优质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管理者,设置课堂教学活动规则,维护课堂秩序,调动学习气氛。依据当前学生的学习条件,自学可以设置为一个学生学习的环节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课堂的形式不再是一言堂,而是能够平等地讨论,一起面对难点、重点和知识更新的问题,以期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避免单一视野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实体课堂的时间可以更多地放在互动和探讨问题上,让学生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将知识内化。

3.分阶段地实施课程改革

改革的教学理念要落实,需要因课制宜。课程改革需要考虑整个学科发展的需要和课程本身的定位及目标,分阶段地落实与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课是视觉传达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科发展的趋势需要本课程突破单一技能学习的局限性,古话讲“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了学习方法、提高了知识更新和信息整理的能力,课程的作用力将扩展到整个职业生涯。课程改革的初级阶段,教师对于软件的具体的功能讲解及演示案例实际操作是必要的。在课程改革后续阶段,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引导其学习自主性,推进其学习的探究性及合作性。这样教师就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在课题的设计与教学活动的组织、引导和管理等工作上。分阶段地实施课程改革,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适应新的教学理念。

三、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的教学改革实践

1.创作课题的设计及课外学习资源的分享

以本年度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 Shop课为例,结合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课前设计了一个艺术课题――超现实主义视觉与寓言,作为创作的任务在教学的第一堂课上,分享了课题相关的设计网站、教程网站和图书作为课下学习资源,并鼓励学生扩展知识。艺术创作课题的设定融入了人文思考,既有主题性又有扩展性,要求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创作,运用软件技术实现创意,在创作过程中将思想、美学、创意与技术融合起来,从而实现技术在图像文化上的介入。我们训练的不仅是技术,更是通过技术在美学和创意上的实现及思想的表达。创作课题――超现实主义视觉与寓言选题主要有以下几个依据:

1.1超现实主义是一种艺术表达的主张和风格,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超现实主义视觉艺术和寓言在创作主张上有着共通性,即通过表象的提炼与重构来追求和传达内在的真实。本课题有一定的想象发挥空间,可以引发学生的人文思考,寓言可以联系当代的社会现象和自己的生活感悟进行联想和想象,可以有新解。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也保障了学生创作的原创性。

1.2抽象的文字语言或概念转换为具象视觉语言是贯穿设计师整个设计生涯的一种必备的能力。因此课题的设定不论从技术层面还是从创意能力及表达能力层面的训练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1.3 Photoshop是一个强大的图像后期处理软件,学生对应本课题的创作,能够充分挖掘这个软件的功能,在提升应用技能的基础上也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

2.设置课堂的规则及学习路径,营造学习情境

围绕艺术课题,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shop的课堂活动主要分为几个环节:

2.1课题相关作品案例分析

由教师带头示范超现实主义风格视觉作品案例的分析,后续每次课学生以组为单位,轮流进行收集案例的分享,要求内容不能重复。这就需要学生课下做资料搜集和分析的工作,每个人的信息来源不同,观看的角度和观点不同,这个环节的设置从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每个人视野的局限性。

2.2软件的功能讲解及实例训练

这个环节在初学设计软件阶段是避不开的,教师引导性地讲解软件的主要功能,并鼓励学生结合课下学习资源进行知识扩展和补充,并在课堂上分享,课堂的实例训练让学生通过临摹学习技术和艺术结合的技巧,以备在自己的创作中有所发挥。

2.3重点难点总结及答疑

每一次课的结尾,教师都会以提问的方式将课堂上的重点、难点进行回顾和总结,并针对个别同学的提问进行答疑。

课堂围绕课题及技术、美学和创意的关系进行学习和各项能力训练,每一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课堂营造了一个主动探索,独立思考,互动分享的学习情境,在技能掌握和训练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作品汇报及相互点评

从第二次课开始,我们每次课都要用Photoshop针对课题创作一幅作品。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观摩及点评,充分调动课上的交流互动气氛。在课程的最后一次课,将让同学们结合图文并茂的课件,就自己的创作和学习所得进行一次综合的汇报,把自己的学习过程及知识结构整体梳理一遍。课件包含以下内容:(1)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及作品的创意、制作过程;(2)关于创意、美学、科技三者关系的认识;(3)自己在这门课里所学到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最终的汇报是展示自我的一个舞台,很多人尽其所能地表现自己的个性、不同的思路和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整理的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篇6

一、基于编码与译码的信息传播模式

从信息传播的视角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我们开展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把它作为一个信息传播的结构和过程来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信息传播作为一个过程存在,实际上是由众多回路、多层网络组成的复杂传播模式。简化起来,则基本由信息源、教师、信息内容、编码、媒介、译码、学生、反馈和效果等要素构成。从信息科学的角度来理解,信息的传递和接收是一个编码与译码的过程。编码是基于传递方式的要求,把信息内容转换成符号形式,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成为一定的序列。编码过程就是信息内容符号化、符号排列的过程。用信息传播理论的方法对教学过程作一番考察,旨在启发我们从多侧面揭示教学过程的内在机制及其规律性,以深化我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认识。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过程发起者的教师要根据一定目的,从信息源(包括教材)中挑选相关的内容进行传递。在确定了传播内容之后,教师还要通过多媒体课件把信息内容转化为适宜于传播媒介和能够使学生接纳和理解的各种符号(文本、图像、视频等),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认知—表述过程,即信息内容符号化的过程,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编码”。学生要把接受到的符号重新还原为信息内容,以便得出它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表述—理解过程,即符号还原(解读)的过程,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译码”。如果符号没有办法还原,信息内容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信息传播就会中断。如果传递的信息内容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引发其认知、情感等需求,学生一般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内容进行译码接受。学生在接收教师发出的信息内容后所作出的反应过程,我们称为“反馈”。从理论上讲,没有反馈的传播是不完整的传播。

二、当代大学生的信息接收与接受模式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把握他们的信息接受模式非常重要。从传播学角度看,学生在教师传递信息的刺激下,产生了选择性心理。其中,选择性注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传向学生的通道上的第一关。当今大学生在接受信息方面,具有很大的选择性。他们大多在“读图时代”成长起来,对视觉的敏感多于文字,因此,视觉上具有差异性的东西最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嘴巴和黑板(声音和板书)、表情和形体等教学媒介向学生传递信息,能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这对当今大学生来说,信息内容的表现形式比较单一,信息刺激的强度、对比度、重复率、新鲜度等相对有限。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选择性注意的关联度和强度。

学生在信息的刺激下接收了该信息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接受了该信息的内容,学生还要面临选择性理解这一关。传播不是教师传递意义,而是学生“引出”意义,引出意义越接近传递意义,传播的效果越好。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及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因此,了解当今大学生的需要、情绪、经验、挫折以及价值观念等因素,了解学生对信息的选择性理解这一特点,将有助于提高师生关于信息沟通和传播的自觉性。接收体现在选择性注意,接受则反映在选择性理解与选择性记忆。影响学生对信息接受的选择性记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在传播通道上设下的最后一关。选择性记忆在记忆信息的倾向性上不仅受学生的需要,学生对信息的态度、情绪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信息传播的环境、形式、强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前提条件,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使教学内容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短时间内以直观、生动的形象,有声有色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和感染学生。

三、多媒体教学设计的编码决策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传播中,教师作为传播过程的控制者,发挥着传播效果定向作用的重要机制。教师编码知识、能力、水平的多少、强弱、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符号解读、意义接收和接受,其发挥的作用会对传播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现实的传播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信息内容实际上有三种表现形态:第一种是教材文本语言所承载的实际信息内容;第二种是多媒体课件客观上所表达的信息内容;第三种是学生对符号进行译码所认知的信息内容。我们以教师编码是否正确与学生译码是否正确为划分依据,分析信息内容的三种表现形态,可以得出下列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教师编码正确,学生译码正确;第二种情况是,教师编码错误,学生译码错误;第三种情况是,教师编码正确,学生译码错误。学生译码是否正确关键在于教师编码后能否与学生实现语法层次上的知识共识、语义层次上的经验共享和语用层次上的价值同义。下面分别对不种情况加以说明:

(一)第一种情况:“一传即通”—编码正确而且译码也正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文本信息内容,传递给学生的思想、理论和观念,与所选用媒体符号客观上所表示的信息内容,正好是教师想要传递的思想、理论和观念,即编码正确。教师想要传递的思想、理论和观念,被学生完全正确地认知和接受,即译码正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编码、译码都是正确的,从而保证了教材文本语言所承载的实际信息内容与多媒体课件客观上所表达的信息内容相一致,并且多媒体课件客观上所表达的信息内容与学生对符号进行译码所认知的信息内容相一致。根据信息一致且具有传递性的特点,所以,教材文本语言所承载的实际信息内容与学生对符号进行译码所认知的信息内容相一致。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传播过程及其效果中最理想的状态。但是,在现实的传播活动中,这种理想的状态不是以常态出现的。

(二)第二种情况:“传而不通”—编码不正确并且译码也不正确

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播过程及其效果中,属于无效的状态。对教师来说,出现“传而不通”的情况可能与下述两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是错编和误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传播活动中,学生现有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状况,是教师实施传播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在制作和传递符号时,脑海里应该有一幅学生的“图像”。一般来说,教师是根据这幅“图像”来选择其传播的内容、媒介、手段与方法的。教师要想达到有效传播效果,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研究,内容涉及学生的自我价值和自我属性,即价值观和统计学上的属性,’人格、性格特点及其自信心等。只有这样,教师得到的“图像”才有可能真实、完整和清晰,否则,“图像”失真就导致传播效果的失效。

二是教师可信性要素。可信性要素主要涉及两个要素,第一是教师的信誉,包括是否真诚、客观、公正等品格条件;第二是专业权威性,指教师对特定问题是否具有发言权和发言资格。这二者构成了可信性的基础。一般来说,教师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因此,对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师来说,其自身素质必然会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效果。必须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以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正确有效的传播。

(三)第三种情况:“传而半通”—编码正确但译码不完全正确

这种情况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及其效果中属于最常见的情景。这种情况通常有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学生只接收了符号(多媒体课件)的表面意思而没有接受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

这里,符号(多媒体课件)的表面意思属于信息内容的语法和部分的语义层次,它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属于语义层次的深层结构和语用层次。如传播者在阐述“坚持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把握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时,受传者可能只是理解到“指导思想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等信息内容的语法和部分的语义层次;至于“坚持用发展着的指导实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整合和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文化追求,在坚持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囚等在语义层次的深层结构和语用层次上,由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则没有接受和领会。

篇7

引言

我校的包装设计专业历史悠久,在湖南省高校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包装设计专业发展至今,包装设计的创新设计日益受到市场的关注。包装设计如何兼顾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高校包装设计专业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适应未来发展是我校包装设计专业发展的瓶颈所在。要使学生在未来的创作中思路更开阔,在竞争中更具优势,就应该让学生充分吸取湖南民间美术的养分,借鉴民间美术的创作思维,学会将地域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这样才能创作出蕴含湖湘文化特色与精神内涵的作品,切实为地方社会发展服务,实现地方高校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一、湖湘民间美术资源挖掘与湖南省工艺美术产品工业设计中心平台互动

湖南省工艺美术产品工业设计中心主要围绕我校设计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特色和优势,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为我省企业的产品及包装设计创新提品设计、数字化、信息化等关键技术服务,主要开展湖南省工艺美术产品的设计理论体系研究、创新设计、产业的数字化推广及醴陵瓷器、长沙窑陶瓷、漆器等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开发设计,以及数字化动画创意设计、虚拟产品研发和数字展示等,中心以工艺美术产品创新设计为核心,注重于相关企业建立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培养产品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创新人才,促进设计成果的推广运用,为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往往经历千百年的积淀,表现出一定区域特有的文化风格与审美需求,具有较强的民族性、民俗性、地域性与传承性。民间美术保留着众多的古老习俗、观念信仰、情感诉求和文化符号,以活态化呈现原生态特征和多样性文化面貌,是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的真正代表。“民众正是通过这种情感的寄托和表达,唤起人类本性中真正美好的东西,使人类心灵不至于冷漠、孤独、疏离。”这与工艺美术产品工业设计中心创新理念形成了有机互补,也是建立多元化工业设计中心平台体系的需要。加强湖湘民间美术资源与湖南省工艺美术产品工业设计中心平台的互动与交流,借用工艺美术中心的平台与资源,致力于民间美术与产品包装设计相融,促进包装设计与企业对接,并使包装设计本土化、国际化。

二、湖湘民间美术资源在包装设计工作室中的传承与创新互动

我校视觉传达设计系包装设计工作室专注于品牌包装设计及一切平面设计教学和设计服务的工作室。着眼于包装设计课程的实践性,完善包装设计课程的环节、流程,为开辟包装设计新的发展方向做一些实验性、前瞻性的探索开发设计;为设计专业学生与社会设计需求建立直接联系,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培养适应市场的创新型包装人才,促进包装设计产、学、研一条龙的教学模式。工作室以强有力的包装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领队,高年级包装设计特长学生为重点培养对象,并向全院以及全校辐射,鼓励交叉、跨界学科的加入,培养包装设计创新型实践人才。

丰富的、独具民族和地方风格的民间美术资源,为创新发展包装设计工作室提供了更多可能。因此,在民间美术的视角下,在包装设计工作室中整合湖湘民间美术特色文化,形成湖湘文化特色浓郁的包装设计,并应用到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艺术专业人员和学生对各种民间艺术的艺术形式有着很强的洞察力和敏感性, 可以从艺术的视角发现这些原生态的艺术美感和创造性,我们可将本区域内的民间艺术循序渐进地逐一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每一项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艺术语言、生存方式、文化关联等有准确的认识,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对民间艺术进行认知、理解、研究、传承,并逐步形成自觉运用。

三、湖湘民间美术资源融入我校包装设计教学与实践互动

我国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基础理论研究已经在多年的积累中收获了比较理想的成果。这促使广大艺术工作者和教育者对它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在我校的包装设计教学中体现出民间艺术的无限力量,并为艺术设计提供无限的灵感,构建了一个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包装设计教育体系,为当代多元化、多视野、多层次的综合性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提供了丰富的非物质资源,并为应用型包装设计教育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用新兴的艺术手段来演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现代包装设计已经慢慢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包装设计的教学也要向这个方向发展。作为艺术创作人才的培养基地,各大艺术院校的包装设计专业也势必要沿着这条线路前进。建构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包装设计教学与创作体系对高校包装设计教学的发展和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我校包装设计教学中不断挖掘民间艺术的深刻文化内涵,把握民间文化和包装设计文化的本质,将民间艺术的造型观念和手法创作融入包装设计设计理念和设计表达之中。从而创作出独具民族风格特色的包装设计作品,增加包装设计教学的文化底蕴。

四、湖湘民间美术资源发展与我校包装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互动

我国各高等院校的包装设计教学有明确的目标,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适应不同层次的岗位需要和从业要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包装设计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推动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的延续和文化创新,利于促进当代设计教育的多元化、个性化与特色化的形成与发展。

要想使传统民间美术资源传统地域艺术源适应现代包装设计教育的需求,教育者需要对地域文化资源的教学开发进行精心设计和策划。其一,教学内容改革。选择有代表性、经典的湖湘民间美术资源开发包装设计系列课程,使其进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系统的、渐进的教学模式。其二,教学手段改革。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对民间美术的图片、视频、实物以及文字等素材进行搜集,并通过写生、图形设计、艺术考察等方式为后续的包装设计创作积累素材。其三,教学方法改革。重视民间美术视觉语言与现代生活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从当下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出发,启发学生依据民间美术的创作形式和理念大胆实验创新,试用民间美术创作思维解决生活实际,并设置合理的实践小组等。

结语

将湖湘民间美术资源融入我校包装设计系列课程研究,有利于学生真正认识民间美术的艺术性、实用性、精神价值,以开放的视点、平等的视角看待、发掘民间美术的新资源;有利于对民间美术进行专业化和系统化的研究,促进传承人培养和艺术样式的再创造,推动民间美术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包装设计教育模式,使民间美术通过包装设计教学的载体得以挖掘、传承、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海姆(美).滕守尧,(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2]华健心.艺术设计教学的限制与突破[J].装饰,2004,(9):16.

[3]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4]李辉.浅谈中国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大陆桥视野,2013(6):47.

篇8

1.1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1.2 识字:九个;巩固已学的子,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1.3 写字:6个,“小”作偏旁变形。

1.4 词语、句学习“谁在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比喻句。

1.5 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6 口语交际:老师,请您评价我的字。

1.7 学法:基本掌握听读识字法,培养自检,互检习惯。

2.教学重难点及其他

重点:用听读法识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听读识字。

难点:听读识字法。

教具准备:图片、字词卡片。

教法:谈话、讲授、创造性作业。

教时:2课时。

3.教学过程

3.1 故事引入。

在远古时代的人就想飞上月球,有一个神话故事叫《嫦娥奔月》。据说嫦娥听说月亮上很美,于是想尽办法飞到了月亮上,当然这只是个神话。

3.2 回忆、想象、表达交流。

3.3 指导看图。

3.3.1 示图:我给小女孩起名,说在什么地方?相机贴字:玲玲。

3.3.2 词语卡片: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哦,原来玲玲在月亮上。(好奇心由此激发)

3.4 反复练习,熟读课文。

3.4.1 自己练读,圈去不会读的字。

3.4.2 教师带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

3.4.3 学生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问一问旁边的同学或找老师。

3.4.4 指名读,众生评。

3.4.5 师范读,生评议后标出停顿。

3.4.6 齐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从小培养,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朗读的规律,训练朗读的基本技能)

3.5 识字。

3.5.1 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5.2 板叠词卡,这几个词语有什么特点?比较“弯弯的月儿弯”,“弯的月儿弯”?教师范读,生练读,同法练习读“小小的船”,“闪闪的红星”,“蓝蓝的天”。

3.5.3 有感情朗读课文。

(要求:把月儿读的弯弯的,把船儿读的小小的,把星星读的闪闪的,把天读的蓝蓝的。一边读,一边想象星星、月亮、天空)

【充满童趣和美感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加以深对诗歌意境的体验】

3.6 认单字。

3.6.1 贴字卡:小朋友你看这是什么?

3.6.2 生从小黑板上取下一个字,大家认,领读一次组词,里,月。

3.6.3 多音字:只(zhi zhǐ)

3.6.4 小组合作识记一类字。

分析部件:只 尖 里

字理识字:月

数比划:在 见

(“宝宝”形状的字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满足了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又使教师真正站在了组织者、引导者位置,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前提下合作记字)

3.6.5 拓展识字方法,这些字你还在哪里见过吗?比如:电视里、商店里、街道上的广告牌等。

(课堂内外沟通,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展学习空间)

3.6.6 互检识字情况(自主合作学习方式)

3.6.7 摘果子拼盘: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进行变句训练。

3.7 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创设情境,在读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

3.7.1 拓展想象空间,弯弯的月儿像小船,你觉得月亮还像什么,对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3.7.2 大家想象玲玲那样到月亮上去看夜空吗?闭眼放松、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3.8 写字。

3.8.1 观察田字格的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由学生观察发现,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一起突破难点)

3.8.2 “里”,“在”指名说笔顺,生书空。(边书写边说笔画名称)

3.8.3 余下的字,指名说笔顺,一生领书空。

3.8.4 观察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与同桌说,指名说。

3.8.5 指二人上黑板写,生观察,对比,评议。

3.8.6 练写生字(基本书写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3.8.7 口语交际训练(生与生交流字写的好坏)

(充分利用具体真实的交际情境,提高学生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3.9 课外作业。

3.9.1 观察月亮的形状,明天与同学交流。

3.9.2 想想玲玲什么时候结束了她在月亮上的旅行回来了。(教的结束不是学的结束,学习的延续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随笔:《小小的船》系本组课文的主体课文,为了突出这一重点,突破难点,执教者设计了八个部分即:故事引入,指导看图、读文、自主识字、朗读感悟、拼句、写字、课外作业等八个教学环节,力求达到各方面的教学目标,体现课标精神,发挥双边互动,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造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展示平台。

篇9

交互式电子白板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于一身,一方面继承了黑板的书写功能,另一方面又克服了投影仪只能展示的缺点,教师如果能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辅助教学优势,就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密度,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可是,许多教师应用电子白板欠灵活,有的教师不联系学生实际频繁使用书写、拖拽、遮屏等少数几个功能,有的教师则把所讲内容的提纲简单地展现在大屏幕上,这样的应用都未充分发挥出白板的独特优势。因此,加强电子白板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是教师当前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1.巧用白板的常用功能,突破教学重难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交互的平台,利用电子白板的常用功能,如聚焦、拖动、放大、回放、批注、等,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方式中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电子白板的聚焦功能灵活多变,简单容易上手,是教学的好助手。电子白板神奇的聚光灯可以刺激学生的眼球,突出教学的重点,分散教学的难点。例如,《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寓意就必须了解青蛙产生错误观点的原因。教师可以先在白板上出示一张天空的背景图片,随后在白板上迅速调出聚光灯功能。瞬间,周围大片天空被一层黑色覆盖,只有在聚光灯聚焦的区域才会出现一个圆圆的、小小的井口。透过这个井口,看到的天空真的如青蛙所说的那样只有井口那么大,瞬间使学生明白了青蛙产生错误观点的原因。

电子白板拖动文字、图片更加简单,教师只需要直接选中图片或文字就可以随意拖动到屏幕的任何位置。传统的多媒体课件在演示的过程中内容很难更改。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了技术基础。例如,在教学《比尾巴》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教师可以先依次拖出六个有尾巴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尾巴的特点,然后教师出示没尾巴的六个小动物图片和它们的尾巴,请学生用拖动的方式给学生添加尾巴,在兴趣盎然的游戏中,让学生的注意力回到了课堂,了解了猴子的尾巴长,公鸡的尾巴弯,兔子的尾巴短,鸭子的尾巴扁,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的放大功能,可以针对教学重难点呈现,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放大功能将田字格及生字放大,让学生观察字形。通过观察,仔细思考,学生头脑中就会重现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大致轮廓,写起字来也就得心应手,不会随意涂写了,学生的书写能力也逐渐得到了提高。

2.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丰富的库功能,其中有软件自带的公用库和教师自建的资源库。如注释库、图片库、活动库、链接库等,每一类库中含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中的所有资源都可由教师根据自己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随时调用、添加、改编、重组。

交互式电子白板库中的所有资源,教师只需“点击”或“拖动”就可以用,课堂上表现出快捷、高效。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可以把“詹天佑人物介B”“时代背景资料”“铁路建设视频”“詹天佑青铜像”等资源保存到电子白板资源库中。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调用资源:在导入新课时,拖动显示“詹天佑人物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詹天佑,激起学生了解詹天佑一生伟大业绩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引向了全文的重点部分,即介绍詹天佑如何成功主持京张铁路的内容;在学习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过程时,调用“铁路建设视频”资源让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感受“人”字形铁路设计的独创性,让学生感受开凿八达岭隧道和居庸关隧道的方法,体会詹天佑勇于创新的精神;课文总结时调用“詹天佑青铜像”,让学生续写:假如你站在青龙桥车站的铜像前,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深化学生对詹天佑的认识。

3.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著名的教育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的。”电子白板以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媒体呈现出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解决重认知、轻情感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在于“重情境”,以白板呈现出的大量情境贯穿教学,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统一。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阅读教学,白板课件让孩子仿佛亲临现场,可以让学生在生动逼真的画面、良好的视听效果下阅读。例如,在教学《小小的船》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绘图”的功能,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在白板上画出弯弯的月亮,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弯弯的事物。然后,讨论交流: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学生的答案可能很多,教师最后要引到书上的“小小的船”,利用白板的放大镜功能让学生看出“两头尖”。接着,教师可利用白板的“演示”功能,将“船”与弯弯的月亮相比较,使学生很快明白月亮与小船的联系,理解儿歌中“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这样的白板应用,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又巧妙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总之,只有恰当地利用电子白板,才能丰富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要我学”向 “我要学”的学习型人才转变,使语文课堂更加丰富高效。

参考文献:

[1]沈雯.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使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3(12).

篇10

所谓集体授课,就是对于同一教学内容由同一教师在同年级的不同的几个教学班开展教学活动。具体来说,集体授课活动这样进行:参加集体授课的每位教师提前选取一节不同的教学内容,担任同年级同学科的其他几位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留出这一内容。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先在自己班里开展教学活动,然后再分别到其他班开展。每一次教学活动同年级同学科的几名教师都随堂听课,课后执教教师进行认真反思,听课教师给予集中指导,汇聚集体的智慧,共同进行改进。参加集体授课的几位教师要依次进行,即一位教师在各班教学活动开展完之后,再进行其他教师。目的是集中精力,使每位教师在每节教学活动中都最大限度地得到提高。经过全面而慎重的考虑,我们觉得,集体授课能够将同一教学内容反复锤炼多次,再加上课后的认真反思和其他教师的集中指导,肯定会使教师素质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

集体授课在理论上认可后,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二年级组开展了几节语文阅读课的实验操作。我校一、二年级各有三个教学班,同一教学内容可以进行三次教学。现以张会巧老师的三次执教的《小小的船》一课为例,说一说集体授课的实施过程。

第一次教学活动是在本班开展的,教学流程大致是:复习生字――引入新课――学习新课――扩展知识――巩固练习――歌曲欣赏。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夜空的美丽。但课后经过执教老师认真反思及教师们的研讨,又发现了一些问题,集中进行了改进。

第一、学生的认知要考虑

在引入新课环节时,出示课题“小小的船”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是真的小小的船吗?”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可是这首儿歌学生大都在幼儿园学过,对字面意思早已熟悉。所以,这一问题显然有些多余。在第二次上课时教师把问题改为“看到这个题目,你想问点儿什么呢?”学生纷纷提出“为什么把弯弯的月儿说成是小小的船呢?”这种问题的设计就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情况,保证了教学环节的严密性。

第二、教学环节要合理。

在学习新课环节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然后带领学生理解诗句,感受夜空的美。这两个环节顺序不太合理,因为只有感悟到了夜空的美丽,才能产生喜爱之情,才能去有感情地朗读。在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教师将这两个环节调换了过来,产生了极好的效果。

第三,情景的创设要到位。

在学习新课环节中,由第一句向第二句过渡的时候,教师创设了一个情景,教师出示夜空图,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来到了月儿上,会看到什么。创设情境的设计很好,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但是教师语言没有到位,很难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到自己还是坐在教室里在看夜景图。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教室里放着轻音乐,学生闭着眼睛,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引向天空,学生的想象就放飞得很远了。

第四、知识的拓展要有层次性。

在拓展知识这一环节中,教师提出了两个问题:“还有什么东西是弯弯的?”“弯弯的月儿还像什么?”第二个问题不能完全顺着第一个问题想,问题就显得有些散,于是第二次上课的时候,老师把第二个问题改为“还有什么东西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第一个问题说事物,第二个问题把事物说成句子。这样,问题就有了一定的层次性,教学内容就紧凑了。

经过改进,第二次上课,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教学环节清晰明朗,教师语言亲切、生动、准确。

第三次上课,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了完善。对于一些可要可不要的内容进行了压缩或删减,对于教学环节的衔接进行了加工锤炼,并增加了一些趣味性的语言和环节,如“你读得真美,能再给我们读一遍吗?””谁来挑战他?”指导学生带动作读课文,等等.在课的结尾处,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爱科学,展望美好前景,把课堂推向。整整一节课,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兴奋状态之中。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夜空的美丽,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而且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由此可见,集体授课对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有着毋庸置疑的作用。教师内心清楚,这种形式的授课,目的就是提高自己,因而会非常珍惜每一次机会,努力去上课,努力去改进。在给他班上课时,想到的是对该班教师负责,会更加认真对待每一次上课。同一教学内容反复锤炼多次,每一次课后的认真反思和其他教师的具体指导,会使教学得到进一步改进。在改进过程中,促进了教师对如何上好课的思考,更加明确了课应该怎么上。并切实地感受到怎样的教学环节是合理的;合理的环节,科学的方法,会使课堂教学活动得以怎样地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带来的是怎样的一种教学效果。同时,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得到极大的提高,为使课堂更加生动,教师对语言进行反复锤炼,练得更加准确、生动、流畅。进而也提高了驾驭课堂的综合能力。另外,在互相观摩的同时,教师之间看到了差距,找到了不足,弄清了原因,更加促使教师努力去提高自我。

篇11

那么,什么是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

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是指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最适合发挥教学媒体优势的地方。课堂教学的最佳作用点找准了,教学媒体的作用就会事半功倍。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主要有:

一、突出、强化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利用现代教育

技术手段,将课文重点用文字、画面等形式醒目地展示给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加深理解。

如:我在教学语文第六册《舟夜书所见》一课时,紧紧抓住教学重点“根据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制作多媒体课件:月黑的夜晚,一只小渔船点着孤零零的一盏渔灯,仿佛萤火虫的光亮,那情景多么宁静;微风吹来,河上荡起波浪,映在水中的一点光亮,随波散开,那闪动、荡漾开去的情景,又是多么迷人。以动画演示画面,创设一种富有动感的形象情景,情景交融,学生有了亲身感受,展开合理的想象。最后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悟情感受,心灵受到感染、熏陶。

二、突破、解决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是由知识的深度、学生

的经验以及认识的模糊造成的。教学难点并不一定是教学重点,但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有效地突破解决教学难点。

如:我在教学语文第一册《小小的船》一课时,在突破教学难点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小小的船》这一课是一首浅显的儿歌,它的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感受到蓝天、明星、弯月的美感,体会登上月亮的无穷乐趣。我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把教学媒体的作用点定在了理解字词上,制作了一连串词语的解释与运用,通过对词的感受来体会课文的美,感受蓝天、星星、月亮的美。试教时课件展示后,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说词义简直太难了,当时的教学效果让人不知所措。经过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组的再研讨,我把教学媒体的作用点定在了对画面地想象和感受上,制作了“如船儿般慢慢移动的月亮、一闪一闪的星星”这样一个动态的画面,配以音乐烘托气氛,以充满激情的语言渲染:星星一闪一闪,向我们调皮地眨着眼睛;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我们坐上这月亮船,仿佛看到了……,学生产生了情感冲动,思维敏锐新颖,迸发了强烈的创新意识。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借助适宜的教学媒体,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客观场景,让文字动态化,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三点水的写法与运用》一课时,有这样一个运用多媒

体手段教学的精彩片断,把一堂写字课上得生动有趣:1、游戏:说出带有“水”字的成语2、欣赏激情悟趣:来段“请你欣赏”,谈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点击出现:古筝配乐各种动态流水图);(听、看同步)了解“三点水”的来历及演变过程(听:配乐讲述)(看:三点水的演变过程),动情讲述:……不管它如何演变总与水的形态息息相关。3、点击课题,出示方法与要求。4、点击出现“氵”,(配乐)想象:点点像什么?提像什么?5、看一看:点点提排列成什么形状?怎样摆才美?(师生同摆,生人人摆学具,师课件演示)6、练习写字,指导规律。(略)

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作用点还设置问题、引起思辨,提供事实,提供示范,

篇12

一、注重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走进21世纪,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把一本书、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作为手段的原始教学已经不适应新时代教学的要求,因此,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更新教学观念。教学观念能否与时俱进必将决定教育的效果与价值。多少年来喊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口号,在课堂上却看不到“主体”,“主体”被指导者所代替。教学上老师们任劳任怨、口干舌燥,却不知因此误导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他们的自主意识萎缩,甚至隐遁。老师不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处处为他们铺设一条共同通向书山的坦途,像个导游,引领一泼游客,口若悬河地向他们介绍沿途的风景……不顾小学生各自眼里看到什么,有什么样联想,能不能跟教师起共鸣都无所谓。

转变和更新教学观念就是放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学观念的转变体现在教学方式的转变。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是主角,没有谁给谁当配角。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主人的朋友,教师和学生既各司其职,各行其道,又相互照应,各尽其能,各取所需,各有所益。

二、注重课前备课的目标与预设

1.教师备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师钻研教材,储备知识,设计课堂教学方案的过程,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关键。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材,更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分析了解学情。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以及接受能力差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识水平,把握学生学习语文的“最近发展区域”,优化教学过程,以致更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例如:为了让刚学过的知识得到巩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加工、预设一些目标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以便在课堂上一同达成目标的实现。如第一册《小小的船》,《教师用书》的教学建议有一段用于生字巩固的例文:“星期天,我和妈妈去划船。我看见湖水很蓝很蓝,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可漂亮了。我坐在小船里,看见湖边的游人特别多,有弯着腰的老爷爷,有可爱的小妹妹,还有高鼻子的外国朋友呢……”考虑到有的学生没划过船,教师可另编一段:“星期天,我坐在家里看电视,看见很多小朋友划船。太阳很亮,只看见,蓝蓝的湖水闪着星星点点的波光,真好玩。湖边的柳树,把弯弯的柳条垂到湖里,像在钓鱼……”

教师把两段文字都制作成精美卡通课件,上课时,诱导学生分别一句一句地说出来。催进读熟。比如把划过船和没划过船的分成两组比赛说一说、读一读。

当然,我们还可这样编:“坐船坐船摇呀摇,摇过弯弯的双虹桥。抬抬头,只看见,高高的蓝天白云飘。白云白云快飘走,夜晚夜晚快到来,我要看,星星一闪一闪对我笑。”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活用教学参考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同时激发兴趣,才能很好实现课堂的真实有效。

2.学生备课。不单教师备课,学生也备课。学生的备课就是预习。课前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生词,做课文后面练习(教师指定较易的,如第一册《小小的船》读读背背 ),做教辅材料中的相关练习,把容易的先学好,课堂上预留足够的时间去学较深的知识。总的来说,教师备课重要,学生预习同样重要。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与实效

1.教学展示互动中注意问题生成。教学中,展示互动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有小组内的相互探讨,有全班的交流互动。如果老师在此过程中只流于形式,没有注意课堂问题的生成,对暴露出的问题避而远之,视而不见,担心“节外生枝”,破坏老师课堂设计的完美,延误时间。这种只注意形式而忽略了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是空洞的。学生汇报、交流的问题,老师注意适时地追问、点拨、启发、拓展,引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同时,又推进学生踏上高层面的认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课堂。

2.关注学生的学习实效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都是达成课堂实效性的基础和条件,老师应该关注和了解并积极调整课堂状态。小组交流探讨时,学困生漠然无语;课堂展示互动时,优秀生唱“独角戏”;老师讲解重点时,多动学生交头结耳……这些现象是课堂上存在的弊端。老师给每个组定下规矩,小组内要轮流发言,小组长指导每个组员讲解,尤其是不沉默不语的学困生。通过不断强调训练,教孩子们学会倾听、发言、互助,使教学始终保持一种“互动”和“对话”的状态。

3.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例如课堂上,学生对一些问题产生兴趣,很渴望知道问题的答案,教师却不以为然,有的还指责学生:“你的问题最多,这不是这节课所学的东西,把该学的学好就行。”等之类的语气秒杀学习兴趣,这无疑是给燃起的课堂浇了一盆水。在这些问题上,教师应该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表扬学生,并鼓励他课后继续寻找答案,给全班同学一个最满意的见解。

篇13

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表现,有意注意时间短,仍然保留着学龄前儿童具有的对游戏的兴趣。只有在游戏的时候,他们才感觉自己是自由的、放松的、不受约束的。在拼音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他们这样的心理特点,注重用愉快教学法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快乐游戏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夯实基础。因此,通过两个月左右时间的拼音教学,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游戏互动,使我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被学生接纳。

首先是开展一些与组织教学相关的游戏活动,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搭建了一座成功的桥梁。我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节奏,带领孩子们用手、脚等表现出来,这是非常美妙的。我们还自由创作一些互动操。如:“请你照我这样做,我就照你这样做”;“小手拍拍,小脚跺跺,抬起头儿坐端正”。

其次是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儿歌或游戏,它使课堂变得丰富而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自主学习的价值,真是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编一些有趣的儿歌,有效地带动学生自主地学习。而且,我还经常把一些游戏带进课堂:如(1)小兔采蘑菇;(2)邮递员叔叔送信;(3)大风车,转转转游戏等。又如一年级的教材内容都是一些学生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儿歌,给课文配上有趣的动作,演一演,加深了记忆,巩固了知识,学生们往往乐此不疲。一句话,只要教师有一颗童心,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乐学生所乐,再枯燥再乏味的内容也能在“玩”中学会。

二、积累感悟的互动,丰富阅读理解的体验

语文互动教学,要求教师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导学的步骤,尤其要重视阅读的感悟,加强学生语文学习的体验。

在此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感知、理解、体验、参与、合作、表达来体现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感受成功的愉快,拓宽知识面。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小小的船》一文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播放配乐朗读和课件,学生看书听读课文。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可以站着读、坐着读,可以与好朋友一起读、与教师一起读,可以大声读、也可以默读,并且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如果是你在这样的船里坐,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其次,学生三读课文,思考:我在小小的船里看到了什么?还会看见什么?学生自己理解、合作、交流后知识得到提升。最后学生看图自由说说我会和星星说些什么话。在此过程中,我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的点拨,发挥导向作用,坚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因此,互动教学的设计比单向传意教学设计更富有挑战性。它需要教师具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高度责任感,它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有驾驭课堂互动的能力。放得开,收得拢,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因而,教学方式必须有所创新。

三、语言表达的互动,拓展作文教学的途径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方法,古代孔子给我们开了先河。《课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师生互动”是要彻底变单一、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研究、动手操作,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实践的。

大家都知道,一年级的作文教学,它只是存在于学生语言表达和很少一些的看图写话中,只是萌芽状态的作文教学。如在教学一年级《愿望》一单元后,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愿望,然后说说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低年级学生的愿望会遥不可及,但是第二个问题要他们说出原因,又把他们拉回到了现实。因此,在要求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能力要充分的显示出来。我班的一个小朋友就这样写到:我的愿望是做一个像康老师一样的老师,因为她非常关心我们。孩子的话很朴实,没有过多的修饰语,但全来自她真实的内心世界。

低年级的作文教学虽然还不能完完全全地称之为作文,但低年级语文教师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由于师生互相参与对方的活动,教师及时排除学生说话上的障碍,激起来了学生写话的兴趣,写话水平大大提高。

四、适时适度的互动,完善复习教学的完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