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档案管理实践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发展,教育领域逐渐普及了信息技术。高职学校的档案管理方式逐渐趋于多样化。例如,利用Excel以及Word等相关的办公软件来对高职学校学生的档案实行文字输入以及数据处理。因此,高职学校需要构建多个含有各种功能作用的数据储存库,通过这个数据储存库来记录存储学校中教职工以及学生的档案信息。由于电子档案具有一定的收集数据能力、统计数据能力以及整理数据能力,在高职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大部分学校都使用电子档案管理来替代了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简化档案管理工作,从而提高学校档案管理的效率。为了达到新时代背景下对教育事业的标准要求,各个高职学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对电子档案管理的有效方法进行深入探索,促进高职学校的良好发展。
一、电子档案的优点
(一)将工作效率提升在使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的时候,如果要修订一些档案信息,必须要先在数量庞大、信息繁杂的档案信息内容中逐一寻找所要修改的学生档案,修改完成之后再放回原本的位置中。这样的查找方式不仅过于繁琐,而且极其复杂,同时,在反复翻找的过程中,纸质档案材料极易受到损坏。然而电子档案管理方式与之相比起来就简单方便得多,只在搜索框中输入所要寻找档案学生的名字,就能马上找到该学生的档案文件,对档案的信息的更改以及处理也极其快速、简便,只要确保计算机的网络环境足够安全就能完成一系列的相关操作,最终使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二)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从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为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地飞速发展是社会进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也逐渐应用于高职学校的教育以及管理中。例如,常见的电化教学以及多媒体技术教学,教师的办公室也逐渐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了紧跟时展脚步,使高校的档案管理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高职学校应当积极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电子档案,从而使高职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和学校中的现代化教学技术维持在同一水平上,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快高职学校一体化教学及管理的形成速度。
(三)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以及水平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无法实现永久保存,但是这一目标随着电子档案管理的到来得以实现。在高校过去的档案管理方式中,通常情况下的档案管理方式均为纸质管理,使用纸质管理来归类以及储存学生的档案,由于受到外部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影响。例如,温度、湿度等,无论是储存环境湿度过高还是温度过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坏纸质档案,从而导致档案管理人员不得不定期将档案转移到其他地方。然而,这样的情况在电子档案管理中却得以避免,电子档案管理通过计算机就能实现快速存档,并且没有外部环境因素的限制,档案管理人员只要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就能将快速存放档案以及管理档案实现,并且能够使学生的档案信息完整性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得到有效保障,从而将高职学校的档案管理质量提高。除此之外,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注重职业教育领域的发展,从而将高职学校招收学生的人数扩大。因此,高职学校中的学生数量呈现一个逐年攀升的趋势。学生的数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学生信息进行记录的档案管理所需的纸张数量。在这样的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建立档案的成本以及储存档案的成本均随之大幅度提高。这也促使高职学校在档案管理的工作中应用电子档案。当电子档案管理的方式逐渐在高职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展开以后,使纸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难度以及储存难度得到了有效降低,同时,使用电子档案管理的方式来对高职学校学生的档案信息进行管理还可以节能环保,缩小档案管理所占的物理空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纸张资源,与我国当前提倡的绿色发展理念相符。最重要的一点,电子档案管理的方式使纸质档案管理中潜在的湿度影响以及温度影响均被有效地消除,继而使高职学校的档案管理保存以及储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二、高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转变为电子档案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高职学校应当加快完善自身档案管理制度的速度,及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积极建立一个属于本校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这套系统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以及有效性,从而构建出高职学校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但是,观察现阶段中的高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发现,在高职学校的档案管理系统以及制度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相关制度不够健全。例如,档案定位准确度不高,相关管理人员的权限以及责任分配明确性不足。在大部分高职学校中,其所具有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均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不匹配,假如在档案管理的工作中发生档案被篡改、被窃取以及档案遗失等相关不利状况时,由于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导致相关工作人员无法对以上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最终对高职学校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职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以及质量。
(二)电子档案对计算机设备的依赖性比较强因为电子档案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对学生档案的输入以及编制的,因此在检索相关档案信息的时候,必须使用一些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使达到读取目的,例如,在对一些程序类的档案进行检索时,必须使用到一些类似于Matlab以及CAD的软件以及程序。因此,在对档案进行建立、储存以及备份的过程中极易被软件系统的网络环境以及运行状况所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一旦计算机的硬件或者软件的系统出现故障,将会对档案的建立、储存、备份以及保存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电子档案管理在高职学校档案管理中的实践策略
(一)重视电子档案管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电子档案逐渐在各大高职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普及应用,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也开始重视电子档案。为了使电子档案的应用得到落实,从而使高职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高职学校的领导以及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先在自身的理念中形成具有一定正确性的电子档案管理理念,对电子档案在高职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具有一定的认知以及了解。除此之外,高职学校的领导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必须使电子档案在自身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得到有效的落实以及应用,加大对高职学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使高职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以及管理精神有正确的了解以及认知。同时,高职学校还应当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监督管控力度,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以及标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高职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对高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以及规范性,继而使在高职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电子档案管理的顺利开展得到有效保障。
(二)提高职工对电子档案的认知作为信息知识以及人才高度汇集的地方,高职学校应当积极向所有教师职工宣传电子档案的相关知识以及好处,将教职工对电子档案的理解以及认知进一步提升[1],继而愿意主动配合高职学校完成电子档案的实践工作。第一,高职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应当将自身具备的带头作用发挥出来,积极了解电子档案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技能知识,并且主动参加相关的培训,继而使其他教职工对电子档案管理引起高度重视;第二,高职学校必须将电子档案在学校内部的宣传力度加大,让学校的教职工能够对电子档案管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继而积极配合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将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以及效率提升。
(三)加强安全管理对档案进行安全管理是电子档案管理中尤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但是,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较强的特点,而电子档案管理是基于互联网的一项信息技术,从而也将面临着黑客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威胁。因此,高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校电子档案管理的相关安全管理工作,使档案内容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在具体实施的时候,首先高职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在建设电子档案的过程中,对计算网络的安全性进行检查[2],在确保计算机不存在病毒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建档。其次,高职学校一定要安装正版的、具有极强防护功能的杀毒软件,实时监测计算机的安全性,及时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处理,及时更新计算机的硬件设施以及软件程序。最后,高职学校应当积极安装防火墙,避免发生黑客攻击或者是病毒侵入的情况,确保电子档案不会被盗取或者是丢失。此外,为了做好应对各种突况的准备,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定时对电子档案进行备份。通过以上的方式来加强对档案的安全管理,有效防止电子档案出现问题。对自身的电子档案设备开展定期的检查以及维护工作,使设施中存在的隐患以及故障得到及时的发现以及解决。同时,必须要求高职学校档案管理中负责电子档案技术的工作人员对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的隐患以及漏洞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学习相关技术,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从而对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开展真正的修复工作,最终使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除此之外,相关的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对电子档案的相关管理软件进行及时的维护、升级以及更新,使电子档案的应用能够更加符合高职学校的需求。高职学校应当积极对电子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进行及时的更新以及升级,将那些老化或者破损严重的设施淘汰,积极购入与现阶段信息技术发展相符合的新型设施,使电子档案管理的设施能够达到电子档案运行系统的标准,继而实现电子档案管理在高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实施应用。
(四)健全档案管理机制对于高职学校的发展而言,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促进学校高效发展的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为了能够将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做好,高职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结合电子档案的相关特点来健全电子档案的相关管理机制,从而使电子档案的管理质量以及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3]。第一,高职学校应当规定,每过一个特定时间就要对电子档案进行归档,同时还要对电子档案的质量进行严格的审查检验,一旦发现存在问题应当立即进行解决处理,使档案能够及时归档;第二,高职学校必须提升档案管理人员对于电子档案的理解以及认知,从而有效地制定规范的电子档案管理机制以及相关的操作方法,使档案整理、档案鉴别以及档案归档等工作更具专业性;第三,高职学校必须严格地监督电子档案的编号分类工作,使人为失误的概率得到有效控制,继而有序开展高职学校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
篇2
一、病案的概念
病案是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对病人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以及诊疗经过所做的、以不同载体形式记载并由医疗机构集中归档保管的诊疗记录。病历是医务人员对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检查、诊断、治疗和转归等医疗活动过程的记录,也是对采集到的资料加以归纳、整理、综合分析,按规定的格式和要求书写的患者医疗档案。
病历:是指病人在诊治过程中,还未经病案人员加工整理的医疗记录;病案:是指经过病案人员整理过的医疗记录,病案是医药卫生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门诊病案的保存期不得少于15年。住院病案的保存期不可少于30年。
病史:是对病人疾病发生发展史的描述,是病案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学对病人的诊疗记录称为:病案、病历、病史。
二、病历和病案管理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医疗记录一般称为病历。病历和病案是有区别的。病案管理学涉及多个相关学科,包括组织管理学,心理学、流行病学等,但不包括行为管理学。病案管理学是一个实用性较强的边缘学科。不属于基础学科、管理学科、档案学科等。
病案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与功能是满足院内、外及社会需求,提供信息服务、提供各级各类信息和统计报表,参与医院管理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单位病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但不具有审批申报病案表格,监控病案记录内容、项目格式的设置,提出表格印刷、样式的要求。病案档案室保存有大量的病案,而且贮存量与日俱增,因此室内至少应有5年以上贮存常用病案的空间。病案档案管理人员对病案保护工作的意义在于最大限度的保护病案的完整性,而不是方便性、适用性和耐用性。
三、完善病历管理措施
病历既是临床实践工作的总结,又是探索疾病规律及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病历对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医院管理等都有重要作用。对病案的管理,建立从上至下的档案管理制度制,及时解决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病案的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为临床工作和广大的病员服务。
一是规范病历书写行为,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各医疗机构严格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对病案进行管理。住院病历必须有取得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年3月)卫生部》的住院病历书写标准及时书写。各医疗机构均建立有病案室,并落实专人负责对病历书写质量进行审核,对病历书写质量较差的人员,给予处罚和通报。
二是严格登记,做好病历的保管。病人出院后及时填好病历首页,写好出院记录,交相关人员及病案室,并做好登记建册手续。相关人员及病案室将上交的病历进行初始分类编号,按序号排列上架,妥善保管,不得丢失,确保住院病历的完好率。同时做好病案室防火、防盗、防光、防尘、防虫、防霉等工作,及时更换防虫、防霉药物。经常检查库房内各种安全措施,及时排除隐患,确保病案室安全。
三是严防病历丢失,是病案管理的核心。患者在医疗机构住院期间,病历由病区负责保管。患者离院后,病案室负责全院病历收集、整理和集中统一保管;除涉及患者疾病诊治和护理的医务人员及病历质控人员外,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患者的病历;实行借阅登记制度,借阅病案要办理借阅手续,按期归还,要求妥善保管和爱护借用病历,不得涂改、转借、拆散和丢失;医保及上级行政部门借阅,需出具采集证据的法定证明及执行公务者的有效身份证明经医院核实,方可借阅或复印病历;医院医护人员因工作需要查阅病历者在病案室办理相关借阅手续后,方可借阅相关病历;对死亡及有医疗争议等特定范围内的病历,需经医院医务科批准后借阅;病区和病案室不准擅自接待无相关证明手续的机构和个人查询患者的病历资料;借阅病案应在三周内归还;病历复印严格按照卫生部《病历复印管理规定》执行等。
四是病案计算机无纸化病历是发展方向。如何安全有效地管理这些庞大的历史病案资料并能满足快速查询的需求,建立一套完整的、自动化的、扩展性强的医疗病案信息管理系统十分必要。病案资料的收集是病案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对于住院病案工作流程应始于住院登记处,并不是挂号室、病案室和医生工作站。按着资料的来源排列的病案称为SOMR(资料来源定向病案),按病案的形成方式还有IMR(一体化病案)、POMR(问题定向病案)等。病案加工是将资料中的重要内容转换为信息,一般采用索引形式。目前,电子化、自动化的医疗系统,是利用现有的网络来实现对电子病案库的访问的,这样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电子影像系统的效益,另一方面也大大拓展了系统的功能,从而加快信息的流转,提高工作效率。根据目前医院已经建立起的OA网络基础,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实现对数据的跨部门、跨地区的资源共享及统一的管理。目前国家卫生部正在实施建设医疗信息网工程及中国医院信息系统工程,用计算机管理病案,实现电子病案正是这些工程的基础,是病案管理变革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胡光阔.病案数字化影像管理系统在医院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01):69-71.
[2]林昕.电子病历系统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1.
篇3
1.1加强对乡土文化档案的收集一般来说,一个地区虽然蕴含丰富的乡土文化档案资源,但这些档案往往没有实现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安全和完整得不到有效保障,档案作用也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加强乡土文化档案的收集力度,可以采取很多方法。可以用开展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例如,学校于2000年提出《走进沙地——萧山某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并明确了相应的子课题,集中全校力量投入到乡土文化的研究之中,收集并积累了大量反映乡土文化的档案资料,再把这些档案资料按照一定规范和要求进行归类整理,使这些档案成为开展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料。还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组织学生收集档案,学校以校学生会为主体,通过参观访谈、田野调查、考证研究等手段,组织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厂矿企业、民居民宅,收集大量的乡土文化档案,不断丰富本校的乡土文化档案资源。
1.2加强对乡土文化档案的研究学校主动邀请教育科研机构和高校专家对研究工作进行指导,并邀请本地区的乡土文化专家参与进来,以他们的专业视角推动研究工作的开展。具体方式是邀请专家利用档案资料举办乡土文化讲座与座谈、撰写乡土文化方面的文章、为学生授课并组织学生参加乡土文化读书会,通过多种渠道教会学生研究乡土文化的方式方法,激发他们传承乡土文化的兴趣。专家还与本校教师编撰了《乡土文化研究》一书,通过档案资料对乡土文化作深入挖掘、探究和诠释,多角度展示萧山区的地理、物产、人文和风俗,推动乡土文化传承工作进程。
1.3加强对乡土文化档案的宣传展示第一,建设校内乡土文化展示场馆。在区教育局和当地街道的支持下,学校在校内辟出专门场地,建立了一座建筑面积达650平方米的乡土文化馆,在馆内举办乡土文化展览。展览通过大量实物、书籍、图片、视频等档案,全面展示萧山区的乡土文化。此外,学校还在文化馆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成果、举办乡土文化节等,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如今,文化馆已成为萧山区开展乡土文化教育与研究的重要平台。第二,编纂校本教材。学校利用乡土档案资料编纂《乡土文化》一书作为校本课程的教材,并以教材为蓝本组织常态化的乡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进本土、融入本地,不断接受乡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
2若干建议
篇4
项目档案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包括从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招投标、勘测、采购、施工、监理到竣工验收全过程活动中形成的各类档案,它形成的周期长、来源广、内容繁杂。为加强总承包工程项目中对项目文件的控制和管理,避免项目档案材料的流失,确保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超前介入”到工程总承包项目每阶段工作中,特别是前期准备工作中。项目档案管理的“超前介入”,能够使档案人员掌握主动性,了解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情况;掌握项目文件产生、流转的规律;监控项目文件的流向;及早制定有关项目档案管理的标准、制度;及时对参建单位、项目部各部门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进行指导,从而对保证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提供保障。项目档案管理人员刚到马鞍山总承包项目部时,项目还没有最后核准,许多部门的人员都没到达,他们觉得档案工作介入太早,没有多少事可做,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工程后期。在完整经历了整个工程后,才深刻体会到工程初期项目档案管理超前介入的重要性,档案管理的前期介入为今后高质量地向业主移交完整准确的档案提供了有力保障。要做好项目档案管理的“超前介入”,首先,要争取项目领导对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将项目档案管理纳入到项目管理中,及早设立项目档案机构,及早配置项目档案人员,及早建立档案库房;及早制定项目档案管理标准并纳入项目管理标准体系。其次,要有业务能力较强的档案专业人员的及时介入。总承包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的专业性和服务性的工作,它既有项目管理的技术基础工作的特点,又有自身独立的工作对象、内容及工作方法。由于工程参建单位众多,涉及面较广,档案工作人员不仅肩负着项目文件的收集、保管和利用,还要及时准确地传递各单位(业主,监理,设计,施工,设备厂家等)的技术文件,成为文件流转的枢纽;还要协调各单位的文件管理,及时指导和培训各参建单位的档案工作人员。项目档案负责人在工程前期,要能参与工程项目的开工启动会,了解工程项目的总体安排和规划,以便及时收集工程前期文件并做出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计划;要能参与合同、协议的评议和签订,把有关工程档案资料各项具体要求(归档责任,归档时间,归档份数,档案编制质量要求等)纳入协议条款中,借助合同、协议的约束力争取档案管理工作的主动权;要能及时与业主、监理档案主管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具体要求,以便提前制定档案管理细则,统一归档要求,统一文件编号办法,统一工程用各种表格,避免各参建单位档案管理各行其是。
3项目档案管理的“全过程控制”
项目档案管理的“全过程控制”,是指对总承包工程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产生的各种有价值的文件材料在承办、运转、收集、积累及整理归档中始终处于受控范围,确保档案的真实、准确、系统完整。其工作内容包括:前期准备,中间检查,竣工审查验收。3.1前期准备首先要加强总承包档案人员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管理水平。总承包专职档案人员必须熟悉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电厂的主要系统,熟练掌握火电企业档案分类表,通晓工程档案形成的阶段性特点,从而高效率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其次要要求各参建单位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并进行系统的档案培训。在熟练掌握档案管理的国标、行标及总承包项目部制定的档案管理制度下,统一标准和要求。实行帮监结合,制定出奖罚措施。可以先由总承包档案管理人员帮助建立一个示范性文本,使其后续文件材料的分类整理有参照标准,达到规范统一。另外,要根据现场条件,建立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的库房,并配备相应的设施。如:空调,去湿机,温湿度计,灭火器材等。订制适量的各种规格的档案管理工具和耗材。如:资料柜,档案盒等。3.2中间检查在马鞍山工程项目建设中,同样存在档案意识淡薄的现象,认为档案工作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且琐碎繁杂,在紧张繁忙的工程施工中,大家对工程质量和进度的重视影响到对文件材料的控制管理不能与生产同步;另外,由于各参建单位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是临时聘用的未通过档案上岗培训的人员,对文件材料的编制要求、分类管理等知之甚少,极易造成文件内容不完整,文件格式不规范,文件编号不统一等现象,为今后档案整理和验收留下大量隐患。因此,中间检查工作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能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偏措施。在马鞍山总承包工程中,档案“中间检查”工作的具体措施是:制定对各参建单位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的工作计划。每月定时组织监理专工、技术专工和档案专工对参建单位技术资料的归档整理进行核查。具体来说,根据各标段项目划分表中的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进展情况进行核对,制作出文件材料中间核查表,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列出检查结论(完整率、准确率、预立卷合格率等);监理专工和技术专工从案卷内容的齐全完整,真实有效上把关,以确保主要施工技术记录,质量检验记录,出厂证件及检验材料等原始产生的文件材料完整有效。档案专工从案卷质量是否符合档案管理各项标准上把关,以确保文件为原件,签署完备,字迹图表规范等,同时检查是否按要求正确进行预立卷分类编目等。对检查后发现的问题以整改通知单的形式下发,并以整改报验单的形式提出整改措施,以便复查。总之,总承包方档案管理人员只有经常“走出去”检查监督各参建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强化中间检查,才能保障将来“坐下来”较好地审查验收各单位的竣工档案,按时向业主移交,确保高质量通过竣工档案基建达标和档案专项验收。3.3竣工审查验收随着工程的推进,项目经过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几个阶段,各参建单位分包的各标段的工程都即将竣工或已经竣工,这时对各参建单位的工程档案进行验收成为总承包方档案工作的重点。在马鞍山总承包工程中,当第二台机组也顺利通过了168h满负荷试运行并通过业主验收后,我们依照《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的规定,联合业主、监理档案负责专工对各参建单位的工程档案进行预验收。首先下发通知,要求各参建单位档案自检,并提交自检报告,再由总承包档案专工对其重点档案进行抽查,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完成。最后还要检查整改后的闭合情况,由档案主管签字确认,确保各参建单位档案的顺利归档和移交。对接收的竣工档案及自身形成的工程管理文件进行汇总整理,统一分类、编目、编制检索工具,编制档案整理情况说明等。在项目正式通过竣工验收后的三个月内,总承包方应根据《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规定,编写项目档案验收申报材料,填写申请项目档案验收申请表,按程序向当地档案主管部门申报,完成建设项目档案验收;最后,按总包合同向业主及相关单位办理档案移交。移交时应明确档案的内容、案卷数、图纸张数等(含电子版)并进行清点,签字等交接手续。
4项目档案的“网络化管理”
马鞍山电厂扩建工程作为较大的总承包项目,其参建单位多,产生的文件材料数量大,流转时间要求紧迫,必须要求总承包单位和各参建单位的所有文件材料上网运行,以各单位网站为节点,构建自总承包单位到各参加单位纵向沟通、横向链接的信息网络体系,开发具备文件浏览、查询、表格填录、文件编辑、删除、恢复更替等各项功能的动态管理系统,实现区域信息共享。在该项工程中,我们使用了较先进的工程管理软件“POWERON”。若通过该项目管理系统与业主要求使用的档案管理软件的“无缝连接”,就能了解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文件形成情况,保证项目文件材料收集的完整、准确、系统,保证电子文件的及时归档;同时利用用户权限管理对文件材料进行预归档,开通网络查询系统,就能为项目建设提供便利的档案查询利用,也能为档案工作人员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最后,还能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提出对今后总承包项目有借鉴的各专题报告、优化设计方案等重要成果。这里最重要也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较好地做好软件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这受到项目建设时限、项目管理软件和档案管理软件开发时间周期及用户应用水平等多种因素限制,当这两个都很优秀的系统软件的“连接”不够完善时,往往会使档案管理工作回到以单机版档案管理软件进行辅助管理的简单方式,失去了在网络环境下对项目档案进行管理的巨大优势。目前,网络版档案管理软件已逐渐取代单机版的档案管理软件,使档案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在网络环境下,在线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移交和提供利用,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因此,建立一个能将工程管理与档案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的统一工程管理信息平台,成为总承包工程项目“网络化管理”的当务之急!
篇5
1.重视程度不够
农业档案管理工作在我国相关部门管理中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与我国农业地位不相符,我国是农业大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基层也有庞大的农业科技服务群体,但是各级政府部门对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缺乏科学认识,甚至在有些地方政府没有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这些都表明了我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2.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机制落后,管理手段单一。主要表现在:信息科技迅速发展,很多机关单位都已实现计算机办公,而农业科技档案依然沿用传统的纸质保存,不仅效率低,还存在安全隐患;其次没有形成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对于农业科技档案的使用规章不明确,使用制度不统一。这些管理工作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也难以使农业科技档案有效服务与农业科技活动。
3.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素养不高
随着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工作人员文化素养偏低,部分工作人员没有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其次是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技术人员,在职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中,档案学科专业出身的工作人员较少,很多都是其他专业的;最后就是工作人员缺乏工作创新意识。很多工作人员的意识停留在人工操作水平阶段,缺乏创新意识。
二、改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现状,促进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
农业科技档案主要为农业生产工作服务,各个农业部门的工作对档案的需求越来越多,利用频率也在不断加大。因此,相关部门要做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使之更好地服务与农业生产。第一,档案管理工作要向深层次转化,工作人员要树立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意识,有传统的封闭性向开放型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第二,根据农业科技部门的工作需求,做出相应的档案调整,比如根据查阅文献的需求,编选相关的参考文献,为农业科技活动开展时需要查阅资料提供便利;第三;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档案管理。事实表明,随着现代信息量的增加,传统的纸质的档案归档和人工操作管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活动了。
三、做好农业科技档案编研工作,开发农业科技资源
在农业科技档案中涉及到大量关于农业生产活动的信息资料,因此,对这些档案进行深层次的编研和加工,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有效的农业信息,对于提高农业科技生产效率,具有深远影响。比如,对农业生产活动影响最大的就是天气因素。每年的农业生产结果都与当年的天气有关,天气会影响作物的生长,收割,还会影响林业和渔业的生产活动。其中,科技人员对新培育的一种农作物,从种植到收割,需要经历几个月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涉及到施肥、除草和生长情况以及产量的记录等,因此,形成的档案信息量会非常大。据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这些农业生产特点进行档案文献编研,将这些信息进行归档,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农业科技档案的利用率。编研文献的途径很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到农业科技生产活动中,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开发出有效的农业资源,同时,也丰富了农业科技档案的内容。
四、采用联合服务形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篇6
二、水库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
(一)科技档案设备不完善,投资少
虽然我国在水库工作方面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是在科技档案设备这一方面的投入量却有一定的有限程度,导致了科技档案设备不完善,管理工作效率效益不高的现象。其实水库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和管理设备都需要资金做强力的后盾,这样才能提高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使管理更加的合理标准化和科学化。
(二)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匮乏,自身素质有待加强
很多水库的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一般都是用非档案专业管理人员代替,这些工作人员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因此缺乏管理的专业知识技术,对科技档案知识进行一般的收集整理、归纳存放等,电子科技档案也是如此,致使科技档案管理问题成为一个难题,无法充分发挥科技档案的作用。
(三)有关部门管理意识薄弱,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责任不强
管理人员对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不给予高度的重视,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上面,只觉得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任何意义,就是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存放而已,而且又没有任何经济价值。除此之外有关部门的管理意识不强,没有对有关项目的各种资料进行管理,同时也没有加强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存放,等到项目工作完成后,才把大量且凌乱的资料拿给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国家针对这些现象,应该加强对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对有关部门进行责任制,落实责任人,明确管理人员及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严格要求按照“同步管理”的有关要求开展工作。
三、科技档案在实践中的利用
对科技档案进行管理保存,其根本目的在于水库对它的利用。由于科技档案的利用价值非常高,运用范围非常宽广,我们就只选取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在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的利用价值
第一点就是要查阅科技档案的资料,对水库的历史和工作运行有个全方面的了解熟知,提供了安全鉴定工作的可靠依据。第二就是很节约时间和资金,因为有了水库大坝的各方面齐全的资料,就不需要有关工作人员再去勘测计量等,这样既节约了时间,有节约了资金。
(二)在生活生产的利用价值
相关的技术人员可以调出科技档案中的水情档案各方面的资料进行认真的分类归纳总结,从而设计出灌溉用水使用的科学方案,从而满足人们在生活生产对水的需求。并针对现有的科技档案资料进行讨论,可以对用水的调度设计方案不断的修改,从而把它的利用价值全部发挥出来。
(三)在水库规范管理的利用价值
众所周知,水库建立以后,对水库管理必须要连续进行,而科技档案也必须随之连续,因此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是水库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有助于水库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科学化、合理化,从而提高水库工作的管理水平。
四、水库科技档案管理与利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第一,有关部门领导应该加强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专业知识的水平,例如,让他们熟悉熟知《水利科学技术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等。第二,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素质,不进要求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自觉的学习有关方面的专业技术。第三,由于科技档案管理需要用到计算机做管理工具,因此这就要求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计算机操作的学习。第四,有关部门的领导还应该要求工作人员对有关水库工程的水利方面基本知识的学习,这样有助于准确无误的找出档案使用者需要的资料。第五,还应该加强系统内部管理人员的交流培训,借鉴优秀的管理方法,摒弃不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而满足实现水库对科技档案的工作需要。
(二)完善管理制度,落实责任人
有关部门的领导应该加强管理意识,投入相应的资金在阶级档案管理的工作上,定期的对设施设备进行维修维护;同时还要树立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完管理制度,配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对科技档案进行管理,落实责任人,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除此之外,还要严格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确保科技档案与工程项目的“同步管理”。
(三)利用现代化技术,提高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
篇7
在众人眼中医院就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单位,实则不然,医院在履行医疗救助职责的同时,还会进行教学和课题研究。而后者的开展不仅能促进本医院的业务成长,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医务工作者。此时,就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表明,正是因为长期以来未能充分挖掘档案管理的功能,导致诸多文档资源无法构成医院核心竞争力的组成元素。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医院档案管理的功能定位
若要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功效,首先就需要解析其的功能定位。笔者认为,在遵从一般档案管理的功能外,病历档案还具有自身特殊的功能。为此,以下将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一般定位
1.汇总整理资料。与一般档案管理一样,管理人员需要将已发生医疗活动的文档资料进行汇总和整理。汇总和整理的目的在于妥善管理这些敏感信息,从而避免造成患者隐私的外泄。同时,作为本单位医疗活动的记录,将在汇总和整理过程中,形成医院宝贵的历史资料。
2.提供业务资料。当各业务科室针对某一患者进行诊断时,其不仅需要借助以往的治疗案例进行对比;若是复诊病人,还需要根据他以往的治疗记录给予比较。因此,这时档案管理还涉及到提供业务资料的功能。当然,这依赖于档案的标准化管理模式。
(二)特殊定位
特殊功能的形成归因于医院社会职能的多元性,其不仅扮演着众人熟悉的救助职能,还承担着临床应用型课题和教学任务。此时,在以案例教学为导向,以及将以往治疗经验融入课题研究中时,档案管理的特殊功能便产生了。
1.辅助科研。不可否认,并不是任何医院都能承担起科研任务。但至少存在这方面的需求,即使在与医科大学或其它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研究的情况下,将本单位病历档案作为问题载体,也将促进自身业务的提升。
2.辅助教学。诸多医院都会接受实习生,甚至部分医院就属于教学、科研、临床为一体的大型机构。这时的档案管理就能在充实教学人员的授课内容,以及进行专题讲座提供关键的案例支撑。
二、医院档案管理的实践
尽管解析出病历档案管理的诸多功能,但在现实中似乎只是满足了一般。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状况下,这种功能缺位的存在也就并不奇怪了。为此,以下将围绕着上述三项建设进行实践探讨。
(一)档案管理组织建设实践
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在医院组织结构设计中实则已经考虑到了组织建设问题。但随着目前诸多医院逐渐步入内涵发展的道路,以往的组织结构已难以适应当下的信息化管理要求呢。因此,在现有组织基础上应增设信息化管理科室(或专职人员),从而为各项功能的发挥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档案管理的职能隶属关系应给予明晰,从而在实施汇总、整理、信息挖掘等功能时,能得到相对独立的决策权。
(二)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实践
无论医院档案管理的功能如何重要,它本质上都体现为一个服务部门。抓住这一点,就要求该部门首先应与各业务科室建立起互动、交流的长效机制。为此,制度建设的切入点就在于,促使档案人员履行跨部门的协同工作。期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不断获取各业务科室以及教学、科研的需求需求信息,从而为挖掘档案资源提供方向。同样,各业务科室将病历资源及时送报和归还,也应在制度约束下来进行。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
目前,大部分医院都开展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借助信息化平台,不仅加速了部门的服务效率,也在准确性上得到的显著提升。然而,当下仍需开展一项工作。那就是根据本医院的要求,运用数字化管理形式来为档案进行编号和归类(如使用条形码技术)。这样一来,就能全方位的履行医院档案管理的各项功能。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不难看出,本文在独特的视角下对文章主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三、小结
根据本文的探讨,医院档案管理的功能定位可区分为:一般和特殊。实践表明,特殊仍处于缺位状态。因此,在实践中应围绕着: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展开工作。
参考文献:
篇8
“互联网+”内容丰富,其思维的本质特征表现在“融合”方面,其功能主要是“效率”。因此,在档案管理中实践“互联网+”思维,或通过对其思维的转化、落实到实际管理工作方面,需要增加“融合”性推进措施,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实践该思维,需要增加匹配性的人员培训、机制完善。
1 从“融合”层面运用
“互联网+”思维实践运用中,主旨在于通过其思维,将档案管理与其它资源进行融合,既包括以信息技术为基底的技术工具融合;也包括“互联网+”思维与其他思维融合。实践技术工具融合,要求在现有档案管理电子化完成的基础上,引入“信息传输”所必需的其他技术工具。比如,电子邮件及其类似形式。由于档案管理中的软件平台操作系统属于固定化系统,需要从技术方面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制作可分割、可直接划分为多个“文档”的系统平台,然后,将其与其它新媒介进行融合式推进。
在思维融合方面实践,需要从档案管理出发,将系统思维、“互联网+”思维、以人为本思维进行融合。比如,在实践档案管理中,始终以“人”的管理为核心,引入系统思维,将各个部分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在与其他资源融合方面,可实践多种可利用资源的融合,并使其得到科学配置;其实质是将档案管理作为一个“项目”实施具体管理,并关注每个项下设置,从而在整体―部分原理之上,实现设备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融合。在“融合”实践方面,具体是在电子档案管理平台,设置查询、共享、传递、数据统计等各个页面功能,将其融合到一个系统之中,利用技术之便达到专业平台的操作。然后,将这种专业化的操作平台,与其他技术工具实施融合,如内部网络间的融合,类似QQ、微信之类手机平台工具的融合。在这个方面因涉及档案管理高效化利用,所以,在实际的融合路径中,建议从档案管理的现实情况出发,借助技术工具实践App制作,可直接委托信息公司完成制作事宜,并将其安装在其管理人员及应用人员的手机之中,通过任务式分发提高融合的最大化。
2 从“效率”层面运用
“互联网+”思维实践的最终目的即是达到对档案管理的高效化利用。为了达到目标,除了上文所说的媒介融合、思维融合、操作平台融合之外;需要突显出档案管理中的管理“效率”。档案管理属于人力资源管理,其特征在于人才信息资源的利用,技术工具融合、管理思维融合能够满足其外在制度化、流程化、专业化实践。为了效率进一步提高,需要对档案管理的信息资源本身进行革新,促进效率提升。我国档案管理的利用率并不在技术之弊,而是来自于“应用程序化不足”“执行力度较弱”;可以借用资源融合简化程序、提高执行监督。
“互联网+”思维中的“效率”功能运用,要求将现有的档案管理中的“信息资源”实施重新分割与组合。以人事档案管理为例,实际的电子档案在录入系统中因其“姓名、年龄、籍贯……”等太过烦琐;所以,对于一般的基本资料需要实践信息资源的重组,利用“身份证模式”直接扫描上传。针对其工作经验,则需要按照年份,进行“互联网+”思维下设的“系谱”方法进行细致罗列;还应该利用系统平台查询之便,将信息资源中的“档案利用率”进行数据统计,从而实现“应用频率表格”制作,以图谱显示方式进行排列,使其利用得到优化。完成信息资源融合之后,必要按照所采用的系统,进行程序化编排,使其利用达到“一站式”应用。针对执行力度较弱的问题,应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解决;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系统打卡实施监督;并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之中成立半自主化讨论小组,组织以“电子档案管理”为专题的讨论会,不断增加档案管理工作中实际遭遇难题的探讨,从实践提炼经验改善其不足之处。
3 配套建设
目前电子档案的管理思维基于纸质档案模式,只是形式上的更新。为了达到“融合”效果,提高管理“效率”,建议在技术融合、信息资源融合后,按照现有档案管理流程设置,增加针对岗位方面的专业化培训;同时,需要增加电子档案系统操作训练,计算机应用维护及一般故障排除训等。从技术层面可以引入技术人才,实施针对机构自身档案资源管理融合后的系统开发;如App开发、扫描功能开发、系统简化。最好按照电子计算机原有构建模式,利用多个App组建一个以档案管理为核心的App网络;最终推动其实现“一键式”档案管理,使“互联网+”思维达到最终的高效化实践。
在管理方面实践“互联网+”思维,应逐渐导向人才资源利用中心,⒂肴瞬潘具备的知识、能力进行对接式全面评估。虽然会花费较多时间,但有必要将人事档案管理、文献档案管理进行一些必要的对接;并把各个类型的档案管理实施“融合”,从而以人为主体的资源、以信息为主体的资源“融合”。扩大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范围,从交叉、关联中,实现知识与人才资源复用“效率”提高。美国高校在这个方面经验较多,人力资源管理发达,尤其是作为互联网发明者,目前已实现了不同类型档案管理的交叉与融合;因此从该方面可增加研究并提高“互联网+”思维的应用能力。
需要注意制度化革新需要落实到运行机制的实践层面,进而提升改革后的执行力,强化监督效果。在这个方面,应该按照上文中的运用实践,从中摘录出具体的技术指标、管理项,并将每个指标明确列入到每个对应项下;再按照这种思路出发,制定与其匹配的评估体系。以当前现代企业的评估考核体系构建经验与实证结果观察,必要采用三表法,提高考核的精准性。具体的方法是设计三栏表格,左右两栏加下设横栏;通常左边为考核指标,右边为评估内容填写,下栏为数据的表格制作、图表的趋势图谱,以及附录性质的文字说明。在这种评估体系之下,可以将原来的结果评估,扩展到包含有过程评估与自我评估、互评等多种方式共用方面;以此增加档案管理中的绩效管理与岗位监督;并且能够满足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当前需求。另外,就是以制度、运行机制为主要依据,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置与信息化档案管理相适应的知识培训、技能操作训练,以及团队建设;重点挖掘管理潜力,提高知识复用水平。
4 结论
本次探讨后认为在运用“互联网+”思维的过程中,重点在于思维转用,并在经验总结与方法提炼路径选择下透过体系建设,将各方面的匹配措施进行资源整合,从而获得融合后效率的最大化提升。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经验中,可以针对该主题收集更多的资料,在材料增加的广度、深度方面,更好地完成档案管理中对“互联网+”思维深度运用的细致研究。
参考文献
篇9
2.缺乏有专业技术的档案管理人员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的档案管理缺乏专业人才,工作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缺乏实践锻炼,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赶不上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步伐。医院对在职工作人员的培训往往只关注医疗技术人员,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不够重视。
3.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尽管各级医院都程度不同地制定了一些档案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但不够完善。在考核过程中,基本没有把档案管理纳入应该考核的范围,各级医院大都是根据自己的意识和实践进行管理,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档案没有纳入管理,造成档案管理细节方面存在漏缺的现象。
二、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1.强化档案意识加强宣传组织工作
领导重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是医院档案实现数字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只要医院的领导重视起档案管理工作,有了强化档案管理的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组织系统,形成协调一致的规划,把档案管理与医院的发展连接在一起,与医院业务技术方面的工作一块抓,使各个岗位工作人员都来配合医院统一的档案管理工作,使全体员工都能充分认识档案管理的重要价值和存在意义。
2.注重法制意识加强《档案法》的学习与贯彻
在平时工作中养成依法归档的习惯,大力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促进全体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法制意识的认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必须完整保护档案,便于今后的查找和利用。
3.形成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建设
建立医院档案三级网络管理模式,形成一个以分管院长全面领导,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负责,各科室负责人和专、兼职档案员为成员的医院档案三级网络管理模式。医院的档案管理应统一领导、整体协调,统一操作、专业保管,有专人负责监督各职能部门的档案工作,强化医院档案收集和利用工作。
4.改善档案室硬件设施的配置
各地要根据医院和工作中的实际情况,适当逐步配备专业的计算机、摄像机、照相机、打印机和扫描仪等数字化设备,并采用最先进的专用软件进行档案管理系统的构建,更好地辅助医院档案管理过程中立卷、编目、检索、统计等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篇10
1.档案管理工作的要点与弊端
1.1认识上的混淆
建设工程方面的档案管理不同于一般人事档案管理。人事档案只需要进行人事调查、收集、整理与分类的工作,而建设工程的资料无论是在管理对象方面还是管理范围方面都与人事档案管理有很大的区别。
对于一项建设工程而言,主要的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氛围记录与文件两大类别。记录包含了工程从设计初期开始,所有的培训工记录、设计记录、招标投标记录、会议记录、台账记录、总结记录、材料采购记录等内容,总之就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活动都要详细记录在案。文件的档案管理包含自制文件以及外来文件,主要是工程过程中发生的文件形式的签订内容,例如招标合同、劳动合同、各类审批文件等内容。建设工程的档案管理除了有这些文字形式的资料之外,还有大量的图片、影像资料,这些资料是用来记录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进度、施工中质量问题、以及工程介绍的。
1.2档案管理人员不专业
工程的档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工程项目一无所知的人是没有办法对资料进行有效管理的。因为在工程的资料收集方面,需要管理者亲身进入到施工现场拍摄图像资料,并且还需要与整个工程各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保障资料的完整性与及时性。
现如今,工程的档案已经基本实现的电子化与信息化,因此档案管理人员除了要拥有对工程设备的了解与对施工流程的明确,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要求能够有效运用计算机软件对工程的档案进行管理。但就目前工程档案管理水平来看,专业化人员并不多,有档案管理工作的员工已经年龄偏大,无法快速接受新的档案管理手段;而新招聘的年轻员工又缺乏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有效认识,因此从全局来看,档案管理人员方面存在着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知识匮乏的状况。
1.3机构设置不完善
工程建设应设有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来进行资料的收集、核对以及管理工作。目前许多的工程为了节约经费,只是让人事部门或是工程监管部门来完成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这些部门并不具备专业化知识。并且工程各部门也应及时将自己部门的活动状况整理成资料形式上报给档案管理部门,若是由非专业的人员 管理档案,就无法进行有效管理,容易造成档案的遗失或是混乱,致使工程无法有效使用这些资料,造成日后在审批以及验收时出现问题。
1.4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大多是纸质形式,在保存与交接上容易造成档案的损坏。且一些纸质档案需要经常性的使用到,像是工程设计方案、前期的批复性文件等,纸质档案在工程各部门之间进行交接,一来浪费时间,二来容易造成档案的遗失。
2.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实践与创新
2.1档案管理模式方面
档案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在工作上加强创新,保障在管理过程中有法律可依。近几年,一些工程项目已经将质量责任终身制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这种做法的优势在于让工程项目负责人严把质量关,从源头上保障施工质量,降低事故发生几率。同时,终身制的职责能够让各部门领导在制定给部门项目活动是更加严谨,提高了档案编制与档案报送的责任意识,让各部门主管自觉将档案保送到档案管理部门中去。这种模式上的创新让工程项目的负责人与资料收集人员在签子时感受到责任感,从而更加细致的完成档案管理工作。这样一来,传统档案管理中“重建设、轻档案”的现象能够有效缓解。
在具体操作方面,工程档案的编制工作需要与各部门进行有效沟通,确保档案资料的有效性,并且由于设计人员在工程设计时并不是经常深入到施工场所进行调查研究的,因此当地的地下管道、土质、土层结构等方面都会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造成一定影响。这样一来,工程的施工图纸就要进行细微的改变。在需要改变时,施工人员需要逐级上报给工程监理部门,监理部门在进行实地考察之后才能对图纸进行修改。在档案资料的管理中,在修改的地方要详细标明,不能直接将修改后的设计图放进档案。
2.2创新协作机制
建设工程的档案管理牵涉范围很广,因此需要施工方、建设方以及监理方协同合作,否则无法保证档案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档案报送工作也无法落实到位,因而无法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如今,我国市政工程和其他重点工程越来越多,针对此现象,主管部门不再局限于市建设局,而是交由其他分管部门分级、分散来进行建设管理。因此,各城乡建设档案馆则要加强与各市政、重点工程的主管部门以及重点办等单位的联系,创设高效协作机制,并主动去了解市政工程或重点工程的相关信息,及时签订相关协议书。同时,要创新服务,使用个性化服务的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和具体规范,从而保证市政工程和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不留死角,落实到位。
2.3优化存储方式
对于项目业主而言,工程的档案管理关系着日后在验收以及审核方面的有效性。因此档案的管理方式不能够像传统那样采取纸质档案,用保险箱来存放。随着我国网络化、信息化与电子化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也应该朝着电子化的方向发展。办公自动化技术能够保障工程档案被快速的检索、调用、存储与传输,同时还能够保障档案的安全性。
2.4严把质量检验关卡
在工程完工之后,质检部门与项目业主需要对工程进行验收工作。质监部门有专业的人才与设备进行检验,而对于项目业主而言,工程的档案就是检验的有力依据。档案的验收包含了对档案基础管理的审验、对档案完整性以及系统性的审验以及对档案安全状况的审验。其中,第二点是验收的重点,其它两方面都是保障第二点有效实施的基础。项目业主通过对工程档案的严格把关,能够了解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的进度以及变动情况,系统性的了解整个施工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勒令整改,以免在交付之后发现问题造成资金的浪费。
3.结语
建设工程的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且严谨的工作,需要工程建设部门与施工部门经过有效沟通之后共同制定出完善的管理计划,抓住要点,通过不断地实践优化档案管理。相信通过不断的深入研究,档案管理工作必将有效推动建设工程的持续发展。
篇11
20世纪90年代以前,高校毕业生档案基本上是由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单位、高校学生工作部门、招生就业等相关部门全面负责管理,与档案部门的综合档案管理是两个各自独立的管理体系。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我国高校就业体系的改革,同时根据高校各自的实际情况,各高校的毕业生档案逐步转入社会人事中心与学校档案部门馆进行统一全面管理。
2008年,国家教育部第27号令-《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颁布,明确规定了学生档案作为高校档案管理之一门类进行统一管理,各高校都在筹备学生档案的统一管理工作,这才真正意味着学生档案纳入到了高校档案管理的范畴。它标志着高校毕业生档案两极存放体系的真正建立,即出校毕业生档案由各地人事中心档案部门存放,留校毕业生档案由高校档案部门统一存放。
2 高校毕业生留存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环境日趋复杂,高校毕业生在双向选择的就业形势下,越来越多地到各种体制的单位就业。这些用人单位的档案管理体制也各不相同、良莠不齐,甚至有的单位根本就没有完整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加之毕业生本人在就业过程中缺乏重视自己档案管理保存状态的意识,造成了高校毕业生档案的大量遗留。
2.1 毕业生档案内容匹配问题
在高校留存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内容匹配错误、档案归档混淆的问题并不普遍,可以说只是个别现象,但是这类问题一旦发生却不易及时发现,并且给下一步的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留下严重的隐患。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日益繁重,毕业生档案在归档管理的过程总越来越多地出现材料不全、同一个毕业生的档案材料分散保管、不同毕业生的档案混淆的现象。
这种档案内容陪陪错误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过程中档案要进过多个管理机构、多人次管理,在这些管理环节的交接过程中,就可能出现交接档案不完全、多次归档的现象。另一方面,在学生档案由各院系转往毕业生档案管理机构的时候,由于不同院系之间或者相同院系不同年级之间对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互不联系,导致了一个人的信息相似的档案内容发生混淆、难以区分的现象。出现档案内容匹配问题的学生档案一旦归档,就很难发现问题,一般只有等到相关毕业生在档案流转规程中发现问题,再逆向追溯档案归档管理的过程,重新整理匹配错误的毕业生档案内容。
2.2 毕业生档案缺乏统一规范
毕业生档案缺乏统一规范的问题看似是档案管理工作的表面形式问题,但正是这种形式上的不统一,造成了档案管理过程中无法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毕业生档案缺乏统一规范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两点:一是材料手续不完备;二是材料规格不统一。
材料手续的不完备,主要是指毕业生在校期间的档案材料的完整性问题。毕业生在校档案是毕业生在入学后生成的一系列相关档案,包括党团材料、学籍材料、奖惩材料、课程成绩材料、鉴定材料、学位授予材料等。由于没有统一化的材料管理标准,使得毕业生档案材料中不完备的现象时有发生,给毕业生档案在下一级档案管理机构的管理工作带来不便。
材料规格的不统一,表现在各种毕业生档案材料中缺乏统一的格式管理要求。目前,毕业生档案已经由过去相对单一的档案形式发展成多样化的档案形式,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各种材料表格的规格各异、不同材料的使用纸张各不相同。这些不同规格的档案材料,一方面,使最终形成的毕业生档案看起来杂乱、不美观,同时,也给档案的正常装订带来麻烦。另一方面,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在信息分配上的重复或者缺失、毕业生档案无法统一辨识,都给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不便。
3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管理策略研究
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现状,本人从毕业生档案的主体与客体角度提出自己的应对策略,改善现有的毕业生档案管理的不合理性与被动性,搞好资源整合,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3.1 加强对毕业生的宣传教育,从思想上提高毕业生的档案管理意识
毕业生作为国家的知识储备资源,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大计,毕业生档案是这些知识资源的另一种载体,它对毕业生是否能够全面融入社会,知识能否转化为国家的发展动力关系重大,因此我们应该利用社会宣传媒体入电视、广播、报纸等加强宣传,让全社会重视毕业生档案,纳入关注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之中。
3.2 统一管理存放地,实现资源整合
现在异地存放体系对毕业生档案管理极为不利,不利于毕业生档案的明确去向,也不利于毕业生档案明确转递。更为主要的是,这种状况使得毕业生档案工作成了两方的边沿工作。国家应该从资源整合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把毕业生档案重点纳入地方人事中心进行统一管理,让地方人事中心真体体现社会、国家、和地方人事资源的中心职责,把这项职责从高校档案管理职责中解放出来,让高校档案管理部门专职为高校教育事业服务,以此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和社会档案管理工作的双重发展。
3.3 更新管理观念,变被动为主动
篇12
一、电厂企业档案管理的整体原则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企业的档案工作也面临着复杂的局面。而由于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其档案管理就尤为显得重要而艰巨。电厂的档案管理工作,首先应从档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入手,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具备这些基本的理论素养。对归档的材料遵循最基本的整理原则,电厂档案材料整理的基本原则是:寻找材料之间的形成规律,探索和保持材料之间紧密而有机的联系,对文件材料做不同的价值区分,以便于保管和利用。同时,对声像档案进行严格管理。在时间上,应在摄录工作完成后的一个月内归档。在材质上,必须是原版、原件,照片和其相应的底片应一并归档,应没有污迹、水斑、磨损和未发生变质。
二、电厂企业对档案文件的整理方法
在多年的实践中,笔者所在企业摸索出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档案整理方法。即以“件”为单位的、分别进行分类、排列、编号、编目等过程,并使之形成有序的联系,以达到档案管理的要求。
分类是档案管理的基础和关键。笔者所在企业的对档案分类的主要要求是:对归档的材料根据年份、问题(主题、机构)、保存时间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类,一个全宗内(企业给立档单位编制的代号)应采用统一、稳定的分类方案。在这个总体分类要求下,具体再进行细分。比如,凡企业内比较齐全、职责固定的机构,均采用“年度―机构―保管期限”的分类方法;企业里,简单或职能交叉不便分类的机构,采用“年度―问题―保管期限”的分类方法;产生档案文件数量少的、内设机构规模较小的,可采用“年度―保管期限”分类法等。
此外,笔者所在企业对档案的保存期限做了划分。凡是反映企业历史面貌和重要职能活动的档案文件以及对企业和国家建设有影响和长久利用价值的档案材料,需要进行永久保存;记录企业一般的生产活动,在一定长度时间内有参考价值的档案文件,进行30年的定期保存和管理;在一定时间内对企业有一定参考和利用价值的档案文件,划为10年的定期保管。
从机构规模和时间性需求两个方面对档案文件进行厘定,解决文件的保存和主次等问题。一般来说,经过装订、分类等处理之后,归档章表现出一个规范、条理的面貌,其具体内容包括: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件号、类别、页数等。在此分类原则下,再对归档文件进行逐件编目。对归档的文件目录设置件号(填写归档文件的排列顺序号)、责任者(制发文件的组织或个人)、文号(文件的发文字号)、题名(文件标题)、日期、页数等项目。此外,归档文件目录要制作和编制目录索引,索引的主要内容包括:保管期限、所在页数、起止件号、备注等项目。最后,归档文件整理完毕,企业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按照年度分别填写年度归档文件的整理说明。在这些说明中,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要说明年度归档文件的总数量,注明该年度归档文件补充、修改、移出等情况。此外,档案管理人员还要注明归档材料的负责人。
需要注意的是,笔者所在企业对声像档案的分类基本按照“年度―问题”分类法,比如,“1行政管理”“2经营管理”“3生产业务”等。声像档案按载体形式分别分为:照片、影片胶片、录音磁带、录像磁带、计算机光盘等。其中后四种载体的声像材料的母胶片或原带、原盘与其拷贝片或复制带、拷贝盘不分别设类、以相同编号的正、副本方式区别之。同时要求在录音、录像带分类时要把永久性和周转性的分开,机密性的和一般性的分开,不同版本(原版、复制版、播出版)分开。
经过这样一个有序化的档案整理过程,档案呈现出有序、富有逻辑、可资利用的信息架构,从而让档案成为企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依据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电厂企业档案数字化处理
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档案数字化是企业档案管理和建设中的一个终极指向。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的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笔者所在企业在档案管理、整理方法上所做的大量工作均为档案的数字化做了富有“技术含量”和富有“逻辑成效”的工作。主要如下内容:印刷品档案的数字化、照片档案的数字化、音像档案的数字化、实物档案的数字化等。同时要求,如果对室藏档案无法一次性全面数字化,可以按照特殊载体优先、重要程度优先、共享性强优先等原则分步实施。
对档案数字化设计了一系列的环节,主要包括:数据转换、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挂接、数据验收、成果管理等。在档案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笔者所在企业对档案数字化做了进一步严谨的要求,以确保档案数字化质量。比如,强调和规范档案里面的相关目录内容;在不去除装订物情况下,影响扫描工作进行的档案,应拆除装订物等。
一个基于良好方法论和数字化逻辑的档案信息系统,是一个现代化的电力企业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电厂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追求目标之一。电厂企业对档案管理模式和数字化高度重视,并不断探索,以努力适应和满足企业制度和信息现代化的要求,助推电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雅琴.电力企业档案管理:问题、成因与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1(9)
篇13
一、准确区分社区公卫档案的内容分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与基层医院、卫生院实行“院站一体化管理”,社区公卫档案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总体分类方案和归档范围。社区公卫档案主要由疾病预防控制类、卫生监督类、妇幼保健类等组成,分别列入分类方案的一级类目设置。(一)疾病预防控制类包括:疫情、急性传染病、免疫预防、艾滋病传染性皮肤病、消毒与病媒、慢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因监督、人口监测、慢病监测、地方病、寄生虫病、学生常见病、健康教育等。(二)卫生监督类包括:建立乡镇街道公共卫生站所的机构设置、职能、人员、经费等文件,卫生监测检查员的聘任、培训、考核材料,卫生监督所没有归档保管的本地相对管理人名册、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指导材料,群众投诉举报登记本和协查材料。(三)妇幼保健类包括: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工作材料。
二、严格社区公共档案的整理质量
社区公共档案的整理具体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卫科负责,公卫科长为第一责任人,具体整理工作由科室兼职档案员负责,科室其他人员完成各自分管业务材料形成后的初步整理。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要求,社区公卫档案首先区分年度,年度下按疾病预防控制类、卫生监督类、妇幼保健类分类,再区分内容按问题排列,按“件”整理装订。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公卫档案形成的特殊性,有些“件”页数较多,如登记本(册),为保持文件的内在历史联系,均应以一本(册)为单位装订为一件,维持登记本(册)的封面等原始面貌,每件内页均打印页码,件内设置目录以方便查找利用(特种载体另按要求整理归档)。
根据科室兼职档案员较为熟悉业务工作的特点,归档文件的分类、整理、装订、排列、编号、编目、目录的著录一般由公卫科兼职档案员负责,根据中心档案室提供的EXCEL表格样式进行著录,著录的标准同中心档案室的要求一致。著录完毕后由中心档案员审核,并导入档案室的专门档案管理系统(龙宇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单机版,如是网络版就直接著录到档案管理系统中)。中心档案室在档案装订前负责对永久、30年保管期限的社区公卫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
三、强调社区公卫档案的保管要求
鉴于社区公卫档案内容的特殊性,上一年形成的档案与下一年的工作密切相关,时常要查阅或参考,形成材料的科室利用档案很频繁。借鉴会计档案形成后隔年移交的方法,社区公卫档案采取在公卫科先暂存一年后,于次年一季度向中心档案室移交统一保管。中心为公卫科配备标准档案柜用于一年暂存期档案的保管,明确档案保管责任以及平时借阅利用登记制度,特别注意社区公卫档案涉及到疫情、传染病、艾滋病、死因、人口监测等管理,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一般只有本公卫科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可以借阅利用社区公卫档案,其他人员利用须经得中心领导批准,按制度办理借阅手续方可利用;强调社区公卫档案一律不出借原件,以确保档案的安全。
四、注重社区公卫档案的业务指导及考核
市卫生局每年负责邀请市档案局业务监督和指导人员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每年要求中心档案员完成省级档案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档案业务水平。如有档案员更换,则当年度必须参加省档案管理岗位培训取得上岗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档案员负责对公卫科档案整理的监督和业务指导,对兼职档案员进行业务培训,以及年终对公卫科档案工作的检查评分。
市档案局将社区公卫档案工作列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争创市级“合格档案室”的要求;市卫生局将档案工作的考核列入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度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尤以对公卫档案的考核为重,与奖惩密切挂勾,年终评选系统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将社区公卫档案管理列入中心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内容,形成环环相扣、层层负责的良好局面,促使社区公卫档案得到较好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