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一下数学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期:___________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一、单项式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___时,通常省略数字“___”。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二、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整式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3、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4、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5、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分式。
四、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五、同底数幂的乘法
1、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幂),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an的结果叫做幂。
2、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
3、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m﹒an=am+n。
4、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am﹒an。
5、开始底数不相同的幂的乘法,如果可以化成底数相同的幂的乘法,先化成同底数幂再运用法则。
六、幂的乘方
1、幂的乘方是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am)n表示n个am相乘。
2、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m)n=amn。
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am)n=(an)m。
七、积的乘方
1、积的乘方是指底数是乘积形式的乘方。
2、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然后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n=anbn。
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nbn=(ab)n。
八、三种“幂的运算法则”异同点
1、共同点:
(1)法则中的底数不变,只对指数做运算。
(2)法则中的底数(不为零)和指数具有普遍性,即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式(单项式或多项式)。
(3)对于含有___个或___个以上的运算,法则仍然成立。
2、不同点:
(1)同底数幂相乘是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是指数相乘。
(3)积的乘方是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将结果相乘。
九、同底数幂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m÷an=am-n(a≠0)。
2、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am÷an(a≠0)。
十、零指数幂
1、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___次幂都等于1,即:a0=1(a≠0)。
十一、负指数幂
1、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p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次幂的倒数,即:
注:在同底数幂的除法、零指数幂、负指数幂中底数不为0。
十二、整式的乘法
(一)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1、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2、系数相乘时,注意符号。
3、相同字母的幂相乘时,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4、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一起写在积里,作为积的因式。
5、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结果仍是单项式。
6、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1、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率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a+b+c)=ma+mb+mc。
2、运算时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3、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4、混合运算中,注意运算顺序,结果有同类项时要合并同类项,从而得到最简结果。
(三)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1、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n)(a+b)=ma+mb+na+nb。
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必须做到不重不漏。相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即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在未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等于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3、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含它前面的符号,确定积中每一项的符号时应用“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4、运算结果中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5、对于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时,可以运用下面的公式简化运算:(__+a)(__+b)=__2+(a+b)__+ab。
十三、平方差公式
1、(a+b)(a-b)=a___-b2,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之差。
2、平方差公式中的a、b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3、平方差公式可以逆用,即:a___-b2=(a+b)(a-b)。
4、平方差公式还能简化两数之积的运算,解这类题,首先看两个数能否转化成
篇2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一个民族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这个民族未来的发展。在这个不断进步的时代下,国家社会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育事业发展主导力量的教师队伍,更要有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课程应运而生,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又一次变革,我国的教育发展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从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师生积极交流互动,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数学,也包括其他教学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但是由于新课程教学改革使现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和手段与传统教育脱离,又没有与新课改衔接上,导致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下降。新课程改革在促进教育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制订教学目标没有真正地考虑学生,只是形式主义
有些教师的教学目标设定的过于机械化,片面地追求程序化,未能将新课改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充分地融合。把师生之间的对话,只是当作简单的问答、机械式的互动,将知识灌给学生。
2.数学课堂讨论混乱,把自主变成了自留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提倡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都会采用学生自学或者小组讨论的形式,盲目地、没有指导性地让学生自主学习,造成了课堂的无效性。好多学生自己想怎么读就怎么读,造成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流逝,没有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和方法,造成课堂的无效性。
3.多样化的探究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教学课堂展开探究性的学习,在一些非探究型的课题上,探究性的学习被扩大化了。实际上不是所有的数学课题都需要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如,那些概念性的、事实性的陈述类的知识,靠理解的方式就能够掌握。所以,数学课堂去研究那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将数学课堂效率最大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三、新课堂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1.反对形式主义,务实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由于初中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的积累程度是有限的,要以接受性的学习为主。在新课程改革以后,课堂教学依赖于形式,表演的痕迹过重,效率不高。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与现实相结合,建立以数学现实为主要内容的认知过程。
2.加强课堂上的交流与合作
数学教学特别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自主探究,加强小组合作。但是每一节都让学生小组讨论,会影响课堂效果。小组讨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
有些初中的数学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较喜欢将座位靠的近的同学分为一组,对课堂上的重点难点进行小组讨论,以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印象。但是有些学生习惯懒散,影响问题的完成质量。所以,采用按照成绩分组的方法,促进优势互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明确个人责任,完成既定任务
由于有些学生懒惰,不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因此,在讨论之前制订好要完成的目标,明确分配职责、任务,在合作中使自己能力得到升华。有明确的目标,就有讨论的动力,不要让小组讨论停留在形式上。
(3)老师及时地引导、鼓励
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没有形成数学思维,在一些问题的谈论中很难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因此,讨论遇到了瓶颈,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出面来解决一些学习讨论中面对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对于一些错误要及时地纠正,正确地处理错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路。对于好的方面不要吝啬鼓励,实施在客观公正的原则上以鼓励为主的策略。
3.先操作后讲解,增加题型的变形演练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教师将知识简单地灌输,而是在原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之上,进行实践活动。在初步了解知识点之后要学做题型演练,形成自主数学知识框架,不要只停留在基础的层面上,要从低到高、由浅入深地构建起自我数学体系,形成知识的理解和积累。
常言道:“教无常法,学无常规。”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有效教学理念一直被我们所倡导,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一直被我们反复研究,并且是广泛实践的课题。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践教学中,改善现在的教学环境,解决存在的教学问题,全面推行有效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使我国教育改革与实践接轨,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篇3
摘 要:初一是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初一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初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和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为学习打好初一数学基础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初一数学;学习策略;数学基础
很多人认为,初中数学关键是初三,因为初三的考点最多,而且初二数学难点多;但初一的数学同样重要,虽说初一数学知识点比较简单,轻松易懂,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感觉轻松,压力不大,但是如果不注意把知识点搞懂、弄透,慢慢地将小问题积累起来,随着知识的深入,大问题在后面就难以解决。虽然很多初一学生由于原来小学数学成绩比较好,进入初中以后自己在思想上就放松了,觉得初中数学和小学是一个样的,还是按照小学学习数学的那一套方法在学习。比如:有的同学把书上的黑体字都能一字不落地背下来,可就是不会用;有的同学不重视知识、方法的产生过程,死记结论,生搬硬套;有的同学眼高手低,“想”和“说”都没问题,一到“写”和“算”,就漏洞百出,错误连篇;有的同学懒得做题,觉得做题太辛苦,太枯燥,负担太重;也有的同学题做了不少,辅导书也看了不少,成绩就是上不去,还有的同学复习不得力,学一段、丢一段,学习效果很差。究其原因,是由于小学数学相对比较容易,小学数学考95分以上很正常,但是到初一经过一个学期后,一下子掉到70-80分也很快,而到了初二不仅分数下滑,而且影响到学习的动力。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要认清学习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的差别。简单概括一下就是几点:
第一,从“自然数与分数”到"实数"。在小学数学中,只涉及了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知识,也就是正有理数。而当升入初中后,在代数课程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负数"。负数是一个全新的抽象概念,完全要靠学生理解性的知识,而负数的计算、正负号的变化一定会让学生头痛不已,而接下来的就是相反数、绝对值、数轴等一些问题,遇到一些要“拐弯”的难题时更是无从下手。
第二,从"数"到"式"。小学六年中学习的主要是具体的数以及具体的数之间的运算,而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用字母来表示数,建立起了代数这个概念。一般人从表面看,"代数",就是用字母来表示一个数,但实际上绝非这样。初一的数学先是讲了"用字母表示数",接着就开始深入到了"方程",再由此讲述了"包含字母的式子"这一概念,然后又开始了学习关于"函数"这一概念以及一系列运算。
第三,从"算术法"到"方程"。小学的应用题大多都可以用算术法来解题,我们讲的"算术法"就是指一个全部由数字和符号构成的式子,因为计算简便,成了小学生主要解题的方法,即使小学里学习了方程,一般情况下,学生们还是喜欢用算术来解决,方程只是偶尔用一下。可进入初中后就不同了:自从初一上学期详细的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后,我们会发现,凡是应用题第一反应就是设未知数列方程,而对原先的"算术法"却不再这么运用了,这是因为,用算术法来解应用题很多要用逆向思维,而方程所用的很多是正向思维,这样解题的方便程度当然一看就知道了。
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主要反应在以下几个问题上:第一,对知识点理解不全面,停留在表面;第二,解题不懂技巧,不会举一反三;第三,解题经常会出现粗心错误,使得整个题目没有一定完整性;第四,解题效率低,速度太慢,考试时间里经常有没有完成的试题;第五,未养成总结归纳的好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这些问题就是一直在学生学习中发现的,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在接下来的数学学习中,肯定会出现更多的问题,成绩就会滑坡。
所以,关键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学习态度问题:有的同学在学习上态度暧昧,说不清楚是进取还是退缩,是坚持还是放弃,是维持还是改进,他们勤奋学习的决心经常动摇,投入学习的精力也非常有限,思维通常也是被动的、浅层的和粗放的,学习成绩也总是徘徊不前。反之,有的同学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力强劲,他们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总是想方设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主动向同学、老师求教,具有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和创造学习条件的能力。二是学习方法问题:有的同学根本就不琢磨学习方法,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上课记笔记,下课写作业,机械应付,效果平平;有的同学今天试这种方法、明天试那种方法,“病急乱投医”,从不认真领会学习方法的实质,更不会将多种学习方法融入自己的日常学习环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多的同学对学习方法存在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比如,什么叫“会了”?是“听懂了”还是“能写了”,或者是“会讲了”?这种带有评价性的体验,对不同的学生来说,差异是非常大的,这种差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效果。
学习成为贯穿人的一生的事情,一方面不仅要关注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完善以及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愿学,会学,掌握学习的方法、技能,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一、培养学习初一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一个人的学习进入良性循环,越学越有兴趣,越学成绩越好。毕竟小学数学和初一数学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教师在初一教学活动的开始就注重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能力大小不在于只“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怀着浓厚地兴趣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操作来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动机。通过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和手段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调整学习初一数学的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事半功倍,初一数学学习的方法与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差别。光做题目还不行,总结最重要,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把做错的题,你自己认为经典的题,和教师上课一直在讲的范例,一定要用笔记本记下来,有空拿出来反复看。这个过程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一类题目只要做过二三次,同类题目就可以掌握了。
力争一题多解,开拓思维,只有平时掌握多种方法,考试的时候才知道,采用哪种方法最快最好,教师在平时也应该开设数学学法指导课,并列入数学教学计划。我教初一的时候,就每两周一课时给学生上数学学法的指导课。结合正反例子讲,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知识和学法特点讲,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讲,边讲边示范边训练。
三、养成学习初一数学的习惯
首先养成自己看书的习惯,这是自学能力的基本功,也是耐心的考验。根据美国和前苏联对几十所名牌大学的调查表明,那些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有20%—25%的知识是来自学校,而75%—80%的知识是靠他们离校后通过工作、自学和科研来获得的。其次,养成笔记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中学数学内容丰富,课堂容量一般比较大,为系统学好数学,从初中时期就必须重视培养做课堂笔记的习惯,课上做笔记还可约束精力分散,提高听课效率。一般,课堂笔记除记下讲课纲目外,主要是记老师讲课中交代的关键、思路、方法及内容概括。特别注意随时记下听课中的点滴体会及疑问。听和记必须双管齐下,才能有效。第三,养成质疑的习惯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一贯主张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就是对事物不但要问“是什么”,更要问“为什么”。 这是基础的,你要把老师上课讲的弄懂,课后,先回顾一下, 再去做作业,要变通老师说的,灵活机动。从简单的题目开始做。先做课本每小结后的习题练习,再做其它学习资料的作业。不懂的一定要多问,问周围同学老师都可以。
四、培养学习初一数学注重实战的经验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 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总之,初一是初中数学知识奠定的根基时期,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课堂与课后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真正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为日后进一步进行数学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一、转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法
我们农村大部分学生一般在校上课时学一点知识,课后的预习也不进行,学习自觉的学生回去完成一下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就算了之,而那些学习不自觉的学生甚至连教师布置的作业也不完成。面对这些学生我们教师该如何施教呢?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等,应进行分层次、分步骤指导。
1.教师把新课内容进行改观
数学知识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喜欢预习。要改变学生的这种现象,教师只有改观新课内容,把那些枯燥的例题变成较有趣味性的小故事,这样学生就喜欢去看。然后指导学生怎样去预习,先粗读教材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再细读,对有关概念公式、法则、反复阅读、体会思考;这样学生很有可能达到预习效果。
2.听课方法的指导
要求学生上课时必须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要想学生认真听本节课的内容、知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要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这样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学习知识,从而由“思”到“记”,这时教师就要提醒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3.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从某种意义土讲:一堂教学课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练习的设计,尤其是每堂的后20分钟要以巩固练习为主,充分体现以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后半堂课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面带倦意,兴趣开始转移,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调控,把练习设计得新颖有趣、多样化,如游戏式、抢答竞赛等可扭转局面;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并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
4.总结方法指导
总结包括课堂小结、单元小结以及学期总结等。而初一学生在这方面比较欠缺,大部分学生依赖老师,习惯老师带着复结,这样会影响今后的学习,所以我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的总结方法。
(1)先从课堂小结开始锻炼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哪些地方理解得比较透彻,哪些地方需要弥补等。
(2)再从单元小结锻炼
让学生通过单元的测试,看看自己哪些知识学得到位,哪些知识还不够需要努力等,都让学生自己去体验。
(3)学期总结
通过学期中、学期末的考试,知道自己在半个学期或整个学期学到的数学知识,掌握的好差,自己心中有数,今后该如何学习,可能就要有目标了。
二、数学方法指导
1.把数学概念渗透问题中
不要机械地讲授数学概念,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解答,这样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直线a与直线b,添加什么条件时,a∥b。让学生根据平行线定义进行添加条件,这样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2.让学生关注各自的学习方法
篇5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
我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5)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篇6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一、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二、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三、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四、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五、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篇7
现在中考网的初二学员中,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初一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初二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参加我们的辅导班来弥补的。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 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篇8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存在着差异。小学数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初中数学则是要培养学生用数学关系进行说理的能力。也就是说,初中数学中有一些开放性的题,还有些一题多解的题。所以对于刚刚升入中学的学生来说会有些不适应,对此,学生们不要心急,这是个思维转变的过程,今后会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不断积累和做题来调整。初一的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公式及定理,这些知识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学生应该按照老师指点的方法,或是自己寻找的方法来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来掌握这些定理和公式,这样不但记得牢而且用得活。
初一学生刚刚接触应用题,会觉得很难。因为应用题中有许多文字表述,学生可能会读不懂,继而找不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就很难解出答案。扩大阅读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多读书,多看报来开阔思路、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另外,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做完后检查一下,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恐惧心理也是初一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共性问题。因为多数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恐惧心理,久而久之,有的学生见到数学就害怕,不喜欢数学。刘老师认为,兴趣是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喜欢学、愿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学生可以试着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培养兴趣方面,还可以有选择的看一些好的电视节目。比如《三星智力快车》、《科学与探索》以及中央十套的一些节目,都很适合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同时,还应该养成好的学习规律和生活规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初一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所以学生在上课时要“多说,敢说”,说白了,就是要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要害怕自己说错,要把课堂当成自己的家,把同学当成朋友而不是敌人,对于回答错的问题课后要自己总结。
篇9
本篇文章由中国教育查字典语文网为您精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觉得我们站不错的话,请把它加到您的收藏夹里面以便下次访问。
一)作为初中数学教研组组长,担负着整个初中数学教学教研发展方向的重任,因此在学期初就制定了本学期的数学教研计划。由于今年初中部教学班级增多,教学任务加重,数学作为一门主学科,任重而道远。尤其是初一,两位老师都是新聘任的,需尽快熟悉教学。在数学教学与教研中,我们坚定不移进一步深化“杜郎口”和“洋思”教学改革,将每周的周一下午第一节做为固定的数学教研时间,在教研活动中,对各年级本周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进行把关,并对各种公开课和教研活动进行集体教研和通告,努力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切实做到了使数学教学工作不拖学校工作的后腿,有效的杜绝了教学事故的出现。 热点推荐:2009年个人工作总结
本学期由于初一数学课本及教学内容变化较大,两位教师都是新聘任的教师,因此我们将初一的教学内容作为本学期数学教研的重中之重,对两位教师进行了长期的追踪听课和指导,听评课20余节,使两位教师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学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期末考试中初一的一、二两个班数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三、四两个班成绩仍需加强,其他各年级的数学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作为初四年级一班班主任,担负着明年中考的重任以及学校的期望。由于,这一届学生仍然是新接的班,对学生情况不熟悉。学期初,我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逐步了解、认识、熟悉了全班学生,接着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细心挑选班干部,大胆鼓励他们在班上开展工作,同时加强指导,让他们尽可能快的成熟,有力地进行班级管理。在班干部逐渐成熟的时候,在班级内实行了议会制管理,对班级内的事物进行了量化管理,并对老师的教学进行可行性分析,使教学尽力向师生都有利于教学的方向发展。并进行每月一次选举,使得责任心强的同学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开好主题班会是我们的另一个工作重点。作为初四学生,学习是重中之重。在主题班会中,我们注意加强科学用脑方面的思想教育,以及学生个人心理调适,科学的休息法,记忆法,科学的身体煅炼,营养搭配,科学用脑的最新成果等,各项工作都以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为主,力争明年中考取得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
篇10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初三,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现出来。所以要从初一开始就注意打好基础。因此,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应从下面几方面去做好:
一、课前预习
课前通过预习,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讲,提高听课效率。由于初一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进入中学后,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但他们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刚一进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他们虽然有求知欲和思考能力,但自学能力是较差的。初一教材涉及数、式、方程,这些内容与小学数学中的算术数、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有关,但初一数学内容比小学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复杂,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尽相同;而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中学生也不尽一致,他们往往认为看书就是预习。因此,找不出要点,也不知自己有无问题,上课时只得把老师讲的内容“胡子眉毛一起抓”。显然,这样做“疲劳有余,效果不佳”。为此,在上某一新课前,应给学生介绍课型、特点及预习方法。如对概念课,一般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编排相应预习题,让学生看书思考去找答案,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认真听课,注重听课方法
初一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学生只有掌握好正确的听课方法,才能使课堂上的45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我结合数学课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要求学生会围绕老师讲述展开联想,理清教材文字叙述思路;要善于从特殊到一般,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遇到问题后,要多想几个“为什么”,思考一下“怎么办”。只有会想,才能会学,也才能学会。要善于观察,勤看。既要观察老师表情和手势,因为数学上有许多抽象的概念,通过教师的眼神、手势往往会表达的更生动、更形象,利于理解。又要仔细观察知识语言的表现,多方面增加感性知识。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听,要听出教师讲述的重点难点,听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针对旧知识要学生耐心听,新知识要仔细听;跨越听课的学习障碍,不受干扰;听完一节课后,概念的实质要明确,主次内容要分明。课堂上学生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掌握技能,学会做笔记,根据教师讲课特点和板书习惯,抓住中心实质,在理解基础上扼要记下重点、难点;思路有时也可以记下。教师形象比喻,深入浅出的分析等,尤其是技能的形成必须亲手操作才能逐渐形成。
三、及时复习
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复习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
1,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
2,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
3,一部分同 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二)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 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 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三)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 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四)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篇11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篇12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一、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二、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三、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四、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篇13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一、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二、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三、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四、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五、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