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物化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医学生物化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医学生物化学

篇1

由于学生基础差异大,所学专业不同,教师应该尝试结合教学大纲和社会实际需求情况来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选定的教材,教师也可量体裁衣,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有目的地删减、添加教学内容。例如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教学中应该合理搭配临床实例。课堂上引入实例教学,学生往往兴趣盎然,有学以致用的切身感受,对临床工作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实际上,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本身与临床工作联系紧密,增加实例教学并不困难,关键是方法、时机和内容等的合理搭配。学生普遍对临床科室的检测项目、仪器使用及工作程序等有浓厚的兴趣。为了学生就业和今后从事科研工作考虑,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介绍相关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等前沿内容。总之,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应该结合医学各专业的特色,从实际到理论再到应用,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在激发兴趣、启迪思考中将枯燥且难理解的知识转变为有趣、有用的知识储备、能力训练和素质养成[4]。

3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包括目前教学现状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教师还应不断作出灵活的调整,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切不可太过单调,只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进行填鸭式的教学[5]。每个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风格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由于医学生物化学理论知识体系深奥,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到其中的核心知识点,而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充分运用,其主要优势是更大容量和更灵活的组织形式,通过幻灯片、动画、视频等表述方式及交互性制作技巧有机地整合各章节知识结构,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对于DNA双螺旋结构的演示问题,应用计算机特有的三维显示技术就能轻而易举的解决,学生掌握了DNA双螺旋结构的概念,易于理解与这个结构相关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机制。

3.2运用医学实际和生活实例教学

实例教学是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综合思考能力的一种好方法。为了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鲜活、具体,教学中结合课堂内容,将实际生活和临床工作中密切相关的生化知识和技术穿插介绍给学生,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增加他们的生活知识,对其一生都是有益的。生活、临床、法医、食品、考古、体育等都有医学生物化学的应用,可以选择最有代表性的阐明机理,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比如将RNA生物合成机理与临床艾滋病治疗相结合;讲解DNA损伤修复时,将DNA损伤修复系统的缺陷与遗传性着色性干皮症和早老症等遗传病的发生相联系;讲解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时,介绍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机理等;通过这样的联系,无疑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记忆为主动摄取,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的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不再是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知识,而是可以实际应用的手段和武器,使其掌握的知识经久难忘,教学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6]。

3.3运用名人名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医学生物化学是一门医学前沿学科,这一领域的许多科学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课程教学内容的导入可以利用讲故事、民间俗语、生活中的小常识或科技新进展等进行导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介绍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研究故事,用名人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激励学生,激发他们对生物化学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授复制和转录的时候,就可以讲述父亲KornbergA分离纯化了DNA复制需要的DNA聚合酶,儿子KornbergRD发表了第一张RNA聚合酶的全动态晶体,父子两位科学家都曾在不同年代获得诺贝尔奖的传奇故事。与此同时,在课堂讲授时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思维来理解生物化学,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4运用练习测试巩固知识

每堂医学生物化学课给学生介绍的知识点很多,随着课程的延续,学生不理解的方面越来越多。根据以往的评价和反馈,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医学生物化学难懂难记,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弱。对此,教师应该在每节课结束前3-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几道题目对学生进行随堂测试,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重新梳理回顾。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对主要的知识点理解透彻,课后再复习时,就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学生对课堂练习测试普遍反映良好,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6,7]。

3.5培养文献检索和查新能力

医学生物化学学科发展非常迅猛,知识更新很快,新理论与新技术层出不穷,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组织自我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习医学生物化学时重记忆、轻思考的特点,笔者培养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检索和查新的能力,向学生反复强调不能单纯依赖课本,要注重学习查阅文献和网络相关资讯作为学习的补充。同时结合不同章节的要点,辅以相关文献研究进行讲解,包括立题的依据、课题的设计以及讨论的要点等,并适当安排时间利用电脑给学生展示对某方面内容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对国内外有关专业网站进行推荐。同时,笔者在中国知网和Pubmed上还筛选一些生物化学专业期刊介绍相关的基础和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的知识系统尽可能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对于文献检索和查新的学习,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对生物化学新知识和新进展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7]。

4教学模式的反思

4.1理论教学精益求精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是高深难懂、枯燥乏味,以理论讲授为主,内容繁多,涉及面广,教学课时有限,学生往往难以消化和理解。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该通过同行评课和与高水平的督导员交流,从板书、语言、导入、讲解、提问、演示、课堂组织、强化、练习指导等环节着手,分析教学中运用了哪些教学技能、策略和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来进行反思,矫正实际教学。教师只有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力争精益求精,才能使理论知识的传授做到深入浅出、通识易懂。此外,教学中难免会出现教与学的偏差,教师应该即时帮助和指导学生,同时进行反思。

4.2实验教学必不可少

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普遍对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实验室精选实验项目的前提下,实验课的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问题。学生做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结果,而是应该知道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所蕴含的基本原理,进而通过理论指导实验操作。这就需要教师不是简单的讲解实验步骤,而是将教师对理论的讲解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导向其思维,指导其操作。同时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也很重要,学生习惯于用实验成功或者失败来总结本次实验的结果,而实际上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分析某种现象或实验结果的原因,以及实验结果存在的误差及其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

4.3利用临床见习辅助课程学习

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中的部分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临床见习的方式来完成。这种方式既解决了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又使学生直接接触医学前沿阵地,感受到医院的工作氛围、工作方式和工作秩序,为将来的临床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学习肝脏的生物化学这一章节,就可以让学生直接在临床医院检验科见习常规肝功能生化检测的项目,了解黄疸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依据。

篇2

本文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正常人体功能》生物化学部分第二章第一节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节为例进行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医学生物化学是高校医学各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和掌握其它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在三年制医学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中起奠基作用。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是放在这本教材绪论后的第一章第一节来讲,可见其在生物化学这门课程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因此,本节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酶、生物的新陈代谢等核心知识的基础。学生要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探索生命本质,必须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掌握蛋白质的化学组成以及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掌握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熟悉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建立从微观认识生命本质的思维方式,树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

4.学情分析及教学重难点: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护理专业大一学生,学生刚进校门,对临床医学相关的课程还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知识相对薄弱。大部分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中,对细胞的结构及其组成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知道蛋白质这一概念,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蛋白质相关的案例,所以并不陌生。但是,学生对于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及其结构并不了解,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也不清楚,因此,针对学生特点,为达成教学目标,本章节教学重点为掌握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教学难点则为氨基酸和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三、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3]。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并结合传统的板书设计,授课过程以讲授法为主,结合启发式教学法、举例法、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 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师生互动。

所谓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长久受益、事半功倍。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本节课建议学生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课堂上展示的图片、动画等相关知识,进行发散思维、联想记忆,能够将枯燥生硬的知识转化为更加形象生动的内容。掌握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对今后继续学习糖、核酸、脂肪酸等其他生物大分子有很大的帮助,学生能够更轻松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问题式教学)5min

通过询问“大家早饭吃了没?”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拉近师生的距离,通过牛奶、鸡蛋等食物引出今天授课的主角――蛋白质,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要补充蛋白质”、“三聚氰胺为什么会被掺入到奶粉中”、“为什么烫发可以改变头发原来的形状”,带着问题开始新课的教学。

2.讲授新课(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教学、对比教学)70min

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教学法,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什么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功能有哪些?蛋白质有哪些组成成分?这些组成成分如何形成蛋白质复杂的结构?破坏这些结构是否会引起功能的改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在课堂中找答案,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才能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对比法讲解氨基酸的分类和结构特点,并编写一定的顺口溜,方便学生记忆,如八种必需氨基酸――甲(甲硫氨酸)携(缬氨酸)一(异亮氨酸)本(苯丙氨酸)亮(亮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来(赖氨酸);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图片及动画,并结合实例如烫发、镰刀形细胞贫血、疯牛病等,来阐述蛋白质的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使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识活跃起来,更利于学生联想记忆、理解和掌握。

3.反馈练习10min:

篇3

伴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生物化学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所以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的手段也应该进行创新,对学生想象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医学生物化学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动手能力能够与时俱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将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将它们给予多彩的表现形式,对教学结构进行完善,这样能够充分的满足学生们对于医学生物化学的好奇心,提升学生们在一定时间内接受知识的速度,使学生对于医学生物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对生物化学比较先进的知识进行了解,还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学手段进行了创新,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有了比较全面的要求,这个时候就必须要求学生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对医学生物化学知识点进行想象创新,比如酶的诱导契合学中,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图片以及动画信息的传递,学生在观看了相关多媒体信息之后,可以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对酶的实际形态进行联想,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酶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在实验技能教学实践中,如蛋白质组学研究、几种电泳、层析方法的区别与实践等一些微观、抽象、机理复杂,难以重复,实验难度高,成本大,难以实地、实景、实体操作训练和无法示教的教学内容,可以运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环境,使学习者仿佛身临其境,既节约成本,又提高教学效率。

3突破教学难点,重视学生课后复习

在对医学生物化学课程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对教学大纲进行了解,然后根据自身实力以及学生们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教学难点的剖析,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教学问题进行明确化。教师在进行难点教学的时候,应该对难点进行层次分析,从简至繁,逐渐的加深教学程度。学生们的学习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们的课后复习,在课程结束之后,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习题,但是学生对于这种布置很是反感,教师必须对习题进行选择,尽量挑选一些趣味性比较强,但是理解程度又不深的题目,让学生在进行问题解答的时候不会产生抵触心理,甚至会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索,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们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有所上升。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很是丰富,所以必须要求教师对难点进行准确把握,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课后复习,才能避免学生出现知识点认识模糊的现象发生。然后再加上课堂上教师大方的举止、幽默的语言和活跃的课堂气氛,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逐渐改变生化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不利局面。

4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分开教学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由于涉及到的教学内容繁多,分子结构复杂,且物质代谢变化多样,所以学生们对于这些知识点认识不够彻底也是比较常见的,加上还有繁重的实践知识,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知识的接受程度不佳,所以必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分别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医学生物化学中繁多的理论知识,应该进行分类,在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结构以及功能学习的时候,可以从分子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将发病机理进行总结,并且以营养学的角度进行饮食调节。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将抽象的知识进行具体化,联系实际情况进行知识分析,让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进行认识。而对医学生物化学中的实践知识,教师首选需要对学生的基础实验能力进行训练,然后对学生的综合性实验操作能力进行提升。对于生物化学实验可以对半分为基础实验以及综合技能实验两大模块。通过综合性实验将生化基础知识串联起来,培养学生基本操作的相互衔接,锻炼综合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对生化化验单做出基本的评价,体现学生对生化知识的应用能力。

篇4

Discussion of Network Teaching in Medical Biochemistry

ZHANG Wei, ZHANG Yu, YAO Zhaoyang, SHI Ruling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xiang, He'nan 45300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twork teaching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teaching mode and one of the major research directions for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medical colleges in China. In this paper, several related aspects, including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for medical biochemistry, the advantages of online education and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online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medical biochemistry; network teach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生物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但医学专业的学生所修的课程普遍较多,特别是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学校给基础课程的学时数却越来越少。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化学与免疫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及细胞生物学等学科交差融合的增加,使得涉及的相关教学内容也越来越多,从而凸显与课时不足的矛盾。进入21世纪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了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网络教学因其高效、灵活的特点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

1 医学生物化学传统教学的局限

多媒体教学是当前使用最普遍的教学模式,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也是以该模式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而教师却占据着主导作用,学生缺乏和教师的互动只能被动地接受讲课内容,教学效果就稍差。而作为大学教师不但要给学生讲生物化学的授课内容,并且要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从而能将所学的知识和专业联系起来并能够主动思考和反思,但学生对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感到厌烦,像中学生一样只会一味地接受老师讲授的内容,但对知识点没有进行反思和思考,从而只会应付考试但不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应用。生物化学物质代谢过程和遗传信息的流动性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直观地体现出来,如何使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更为直观生动、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目前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所在。因此,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构建一个生物化学的网上教学平台,不但可以使学生求学的主动性得以提高,也以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医学生物化学网络教学的优势

网络教学是采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结合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模式,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图、文、声、像等。生物化学的发展非常迅速,新概念、新知识层出不穷。通过网络教学的平台可以整合更多的新的教学资源,对于知识难点多采用视频和动画的方式,使学习内容生动,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及方式,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它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丰富教学资源

目前高等医学院校都在建设精品课程资源,以精品课程为依托购买及自建增加网络教学平台,同时与国内外各大名校的网络课程及教学资源进行链接,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点击和下载名校的网上教学资源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同时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还可以听取一些名家名师的教学,从而得以弥补未能上知名大学的遗憾。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在传统的课堂上只会放一些经典的视频及动画等,而通过网络平台教师们可以将每个章节的视频、动画、课件及图片等进行全面的整合,解决了理论与实验教学脱节的问题。学生们也可以充分的利用平台获取资源和信息,不仅提高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也使自己学习到更多的识识,拓宽了知识的视野,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对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与热情。

2.2 创建新的教学模式

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网络教学中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中心,教师不再主导教学,而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考量来进行网络平台上资源的配置与共享及内容的引进等,大大提高了学生进行网络教学平台来进行医学生生物化学的主动性。网络教学这个新的模式也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和查阅学习资源的能力,也可以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及交流。医学生物化学的内容和知识相对比较抽象与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教学效果不理想,利用了网络教学平台,网上的教学资源丰富并更形象化,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目前大多数学生都使用的是智能手机,上网方便,上课教师可以将生物化学相关内容利用网络分享给学生,不仅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宽。

2.3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图形、影像、文字、考评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形成一个整体,组成了内容多样化的学习环境。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将枯燥抽象的内容得以形象化和理解化,有利于学生掌握及应用。网络平台上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方式也更灵活,以及教学的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通过网络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与外界交流及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有助于将生物化学的学习内容与后来的专业课相结合,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增进师生交流

由于医学院校的医学专业学生较多,生物化学采用的是大班授课的方式。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只有短暂的时间和少量的学生进行交流了解部分学生的学习理解情况,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机会和教师进行交流。应用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与教师的交流的机会增加,学生有不理解的学习难点可以在线向老师请教,进一步加强了学习的效果。另外,教研室可以专门建立网上生化学习论坛,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后,上课的老师在论坛上及时进行解答,其他的学生也可以参与进来讨论,促进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

3 提高网络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3.1 加强培训,丰富平台资源

医学生物化学的理论性及抽象性较强,建设理想的生物化学网络课程应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分几个版块来设计涵盖的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医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相关的中英文教材、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每章教案、课件及知识点、教学录像、相关图片及动画、师生互动区、在线答疑、历年考研题、相关生物学网站链接、重要的科学家的发现及相关介绍等,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及维护都是很繁重的工作,由于授课教师还要给学生们面授,所以再参与网络教学尤其是在线互动,教学的效果可能不会理想,所以学校要加应网络课程构建的培训工作,配备专职教师负责网络教学平台接到学生的疑问及在线互动,并要不断更新教学平台的内容。尤其在师生互动的板块可以采用视频及语音的形式,模拟在线会议,对学习的难点展开讨论,学生分为几组,依次发言讨论,从而使教学平台更加高效与灵活。

3.2 掌握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兴的辅助教学模式,学生们可以随时的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自主进行学习。因为医学生的学习任务很繁重,再加上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再加上其它课程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任务就会增加很多,学习的压力增加,求学的兴趣和主动性就会下降。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很丰富,但是学生如何快速寻找出自己感兴趣和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还是要花费一些时间。因此,学校每学年定期举办如何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讲座,操作网络教学平台入门知识的介绍,如何检索到准确的学习资料及教学音频、动画及视频,使学生能够高效利用网络教学,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3.3 考核方式的改革

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生物化学的考核方式由传统的卷面考核进行改革。教师在网络平台上传一些相关的考试资料,试题应多样化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及简答题等,学生在线解答并提交,老师及时评阅并点评,从而使学生可以随时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能够随时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教师也能够及时通过考核的结果,发现学生对知识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的内容及进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 小结

网络教学,这一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新兴产物,不仅为教学提供了一种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实际教育工作中的新模式,同时也以一种必然趋势为现代医学传道手段和授业方式的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奥秘的学科,但其概念抽象、分子结构式多、代谢途径多、内容深奥,淡化了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及信心。网络平台的教学应用,将生物化学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了充分而新颖的整合,使得这一门课程中抽象难懂的知识在教育与学习上实现了全新的突破,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充分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双方面发挥和受益均有改善,网络教学所创建的和谐教学情景,大大推进了把学生教育转变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进程,为学生学习和发展奠定了科技时代教学的基础,成为21世纪人才教育的新鲜动力。

基金项目:新乡医学院高学历人才资助计划(505001)

参考文献

[1] 李宜川,胡灵卫.高等院校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2.21:92-93.

[2] 倪向东,李盛林,曹杰,等.网络教学平台在课程辅助教学应用中的利弊[J].现代教育科学,2010.4(8):70-71.

篇5

医学生物化学是一切临床学科的基础专业源头,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是在完全的脱离临床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后,才能够进行临床实验,虽然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临床的熟练度,但是却降低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在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中,消磨了对医学生物化学学习的热情。而病例式教学法就是通过病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其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主要是通过将病例的分析加入到教学当中,从而更加全面的对当时病例发生的情景进行描述,学生就要融入到当时的医生的角色中,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教师也要进行一定的引导,师生间和生生间进行激烈的讨论。例如,在发生糖尿病的过程中,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由于其中的葡萄糖分子不能及时的进入细胞内,发生氧化分解,而导致了血糖增加,胰岛素细胞功能发生障碍。学生在得知问题后,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最为简单的就是让患者不适用高糖分的食品,控制饮食;而也有学生认为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方法,由于胰岛细胞功能障碍,就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来改造胰岛细胞基因,恢复其功能,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治疗糖尿病。在学生们进行交流探讨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三、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法

在新课改出台后,各个教育层次的教学方法都有了一定的改进,多媒体教学法作为最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受到各个阶段的教育工作者的喜爱。在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法的作用更为突出。就现阶段的生物化学技术发展速度来看,生物化学作为高等专科学校中的必修专业课程,若是仍然使用原有的传统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是无法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的,在课本、粉笔加黑板的教学辅助用具的教学下,教学的效率无法得到提高,在面对生物化学中繁杂的知识体系,这种教学的方式不利于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多媒体教学法的应用就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教师进行教学时,应用多媒体能够节省大部分的板书时间,更拓宽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深度和广度,帮助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高等专科的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还要进行忙碌的临床实验操作,若是在高度的精神集中后再进行枯燥的知识点学习的话,无法最大限度的吸收知识,起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准备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实验操作模拟,局部细节放大等方式来记忆学生的注意力,将文字难以表述的细节运用动画展示出来,使得知识点不再抽象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发展创造性思维。

篇6

1酮体代谢的3种导入方法

1.1承上启下的问题导入

通过分析饥饿状态下大脑的能量供应问题,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脑组织不能直接利用脂肪酸的β-氧化进行能量供应,从而引出问题“饥饿时脑细胞由什么物质提供能量”。具体导入方式如下:首先分析血糖水平正常时细胞的主要供能物质是葡萄糖,同时对糖代谢相关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血糖水平逐渐下降的过程中,细胞的供能物质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可以提示学生:饥饿时脂肪组织中三酰甘油通过脂肪动员产生大量的脂肪酸,可为机体绝大多数组织细胞提供能量;但是,脂肪酸在血液中必须和清蛋白形成复合物才能运输,而这种复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难以穿透血脑屏障。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饥饿时脑细胞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1.2“阿特金斯减肥法”导入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名人明星”等人物的“瘦、胖”照片对比,激发学生对“减肥方法”进行探讨的兴趣,紧接着引入“不走寻常路”的“阿特金斯减肥法”,该方法是由减肥医生阿特金斯创立。阿特金斯医生认为,食用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糖、淀粉等)才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此方法由于不限制脂类食物的摄入,且减肥效果良好,曾经风靡一时。但是,却在很快的时间内消声匿迹[11-12],说明该减肥方法虽然有效,却也有其致命弊端。紧接着提出问题:阿特金斯减肥法的弊端在哪里?由此问题入手,展开讲解。

1.3真实故事导入

通过电影《127hours》中探险家ARONRALSTON的真实故事导入,在2003年4月,ARONRALSTON选择了位于美国犹他州东部的蓝约翰峡谷探险,这里地处偏僻,人迹罕至,但风景极美。但是,在他攀援峡谷的时候,不小心发生了意外,滑落的山石把他的右臂夹在了峡谷的中间,一开始他试图叫人,打电话求救,但无奈的是这个峡谷很偏僻,附近根本没有人,而且这个峡谷中间手机也没有信号;所以他只能自救,他试图将胳膊从石头中间拽出,但他发现这也只会消耗他的体力,而要想等到救援,就必须保存体力,因为他背包里只有2个墨西哥玉米煎饼,几块口香糖,以及仅剩的约350mL饮水。这是他仅剩的食物,他尽量节省,希望撑得久一点。在坚持了5d5夜之后,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截肢、自救。然后,他用随身携带的一把折叠刀为自己做了截肢手术,术后用单手攀下20多米的峡谷,成功自救。故事讲完后,引出120多个小时以后,主人公还能清醒地做出截肢自救的决定,并成功实施,说明其大脑及机体各个组织在当时可以正常运转,紧接着进入前述的第1种“承上启下的问题导入”方法,引出问题“饥饿时脑细胞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23种导入方法分析

2.1“承上启下的问题导入”方法分析

“承上启下的问题导入”是本课经典的导入方法,在这一导入中,通过复习糖代谢,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将糖类和脂类物质代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同时也有助于提醒学生要按时复习之前学习的内容。但是该方法也有其缺点,即一开始就以生化课程中的内容导入,缺乏新意,很难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兴趣。

2.2“阿特金斯减肥法导入”方法的利与弊

“阿特金斯减肥法导入”,首先通过“明星人物”减肥前后的图像比较,加之探讨的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减肥”话题,可以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冲击;其次,该方法提倡的饮食方法———高脂低糖饮食,与传统的减肥食谱大相径庭,进一步诱发学生兴趣,最后告知学生该方法已经停用,其原因是会引发机体代谢异常,再一次吊学生的胃口。让学生在一连串的疑问中进入课程的主要内容,在听课的过程中思考、分析。最后,通过讨论或问答的方式,总结出阿特金斯减肥法的弊端在于:这种饮食方案属于“生酮饮食”,会引发酮症酸中毒。这种方法还有一个优势就在于:提出了后面课程中将会出现的酮体代谢中的相关内容“酮症酸中毒”,如此,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联系、建立代谢的“网络”概念。但是,这一导入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这样狂轰乱炸似的问题可能会让学生“难以招架”,从而放弃思考;另外,对一个已经“过时且有害”的减肥方法,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效果未必良好。而且在这一导入方法中,提到的问题都较深入,和前后章节的联系紧密,对教师的要求也较高。因此,不建议新教师使用此导入方法。相反,对于经验丰富、资历较高的教师和基础扎实的“好”学生,这种导入会使本课内容显得有趣又有用。

2.3“真实故事导入”方法分析

篇7

2生物化学教学如何联系临床案例

2.1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课堂中不再是主角,而应该起到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教师提出案例后可为学生提炼讨论内容,在讨论中总结学生发言,指出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不仅具有生化知识还要有一定的临床知识,并能把知识形成连贯的体系,融会贯通,归纳总结学生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的可行性。

2.2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利用和收集各方面的学习资料,并学会共享和沟通,在遇到问题时不急于寻求其他人的帮助,学会自已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从中总结要点,最后将知识内化。

2.3教学的实施:

课程开始前一两周时,教师将教材中某基础知识相关的案例提供给学生,布置讨论题目。将本班学生平分为多个小组,可自由组合,也可按学号分。分组后选好组长,由组长安排组员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收集资料。组员积极收集资料,成员之间要经常沟通交流,可由组长安排时间地点讨论个人的收集成果,这样既促进相互的学习,且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多次讨论后组长组织汇总,整理资料,制作成课件用于课堂汇报。课堂中,各组的组长进行总结发言,用课件的形式把各组的讨论结果一一展示。每组汇报完,其他同学可对该组进行提问,可由本组成员回答,如回答不了也可由其他同学回答。最后,教师把学生的所有方案进行总结性的分析,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评价学生的表现,指出不足之处。

2.4生物化学教学中涉及的具体临床案例举例

篇8

一、新医学模式下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现状

生物化学在医学教学当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是医学能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重要支柱。在当前医学中,生物化学为医学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意见[1],让医学能够从生物化学角度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从根本上提高医学的质量和水平,让医学发展向着分子学进行发展。同时,生物化学在医学当中占有重要作用。生物化学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糖、脂、非营养物质等。它还包括基因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让人从根本上认识到人类性状是由一些基因控制的。与此同时,生物化学还包括一些人体生物新陈代谢功能。例如:三羧酸循环、核苷酸循环等。它指出在人体代谢过程中,是怎样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这样在医学中,对于一些疾病来说,医生可以从根本上认识到发生的原因和病理,让医生可以从本质出发来认识到其中的原理,从而为更好地解决患者医学问题服务,使其尽快发现病灶并做出理论支撑。

当前,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当中,它为培养一批优秀的医务人员做出了杰出贡献。它让更多医生能够对人体有更为清晰的认识,让医生知道人体正常新陈代谢是怎样进行的。这样,我们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医学知识、了解足够的医学常识,以对一些疾病治疗有一套合理的实施方案。这就让我们当代医学治疗从表层转到本质,从根本出发认真发现其中的基本原则,从而为更为准确发现病情、合理安排治疗病情做出重要支撑。但是,生物化学教学当中,我们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学生对于学习生物化学的积极性不高,学到的内容没有得到很好地实践检测,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中不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二、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当中,学生对于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不是很了解,只是知道其中的一些原因,对于深层次的了解缺乏认识。从而导致学生对于生物化学的学习收获不是特别明显,不能更好地在医学中进行创新发展,以促进医学朝着更高水平去发展。(1)学生对于生物化学知识了解不是特别深刻,不能清晰掌握其中的原理。生物化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需要学生能够从微观中认识到其中的一些知识和原理,懂得从微观上来看待一些表观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自主发展和自我学习。生物化学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有很多,包括糖、脂、蛋白质及生物大分子的代谢反应。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去深入了解其中的原理,懂得其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只是简单停留在记忆当中,对一些知识进行背诵从而记住。但是,对于这些知识是怎样贯穿于整个生物化学的就不知道了。生物化学需要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把握,让学生能够充分学习到整体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对生物化学有清晰认识,让学生能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解决医学的实际问题。(2)教师传授生物化学知识方式相对单一,不能很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生物化学教学当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仍采用传统“教师讲解―学生听课”的模式。这样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基本课堂当中,对于学习这一部分知识而言,不知道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提高和重视。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当中缺乏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查,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懂得其中的原理,但是没有让学生在实践当中进行深层次的了解。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教师讲解内容不能通过实践操作呈现在学生面前,只是给学生描叙了一种过程。这样很容易使学生理解不透这部分内容,同时还会造成理解上的误差,不能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其中的原理和方法,也不能让其真正了解这些知识。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不仅能够对这些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一个模型,以帮助学生记忆这些内容,保证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能够学到最多的知识,让学生不再被动地学习生物化学,而是主动进行创新,让学习动力更为高涨。(3)生物化学教学实践内容相对欠缺,学生不能很好进行知识实践。在生物化学教学当中,学校投入较大时间和精力在基本知识传授当中,但是对于实践操作内容相对欠缺,从而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够不足,不知道该把知识如何运用到实践当中[2]。这就需要学校为生物化学教学创造更多的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够在实践当中对于知识进行充分学习和检验。这不但对于学校培养创新性人才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还能为学生个人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同时学生在实践当中获得灵感和创新,让学生知道在实际医学中如何将知识进行运用,保证学生在实践当中充分获取知识。

三、新医学模式下发展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的对策

在新医学模式下,要求我们医学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基础,懂得如何进行医学疾病的预防和检测,让医生能够及时发现其中的病因和导致的因素,为更好安排医学治疗,对于病情有准确把握,合理安排治疗过程,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手段,解决他们身体上的问题。同时,还要积极进行知识的创新和发展,从原本掌握知识中找到疾病解决的对策,从而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让我国医学事业能够有更高层次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医学有一个广阔的空间,能够在世界医学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引领医学前沿的发展。(1)创新和丰富医学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学到最为宝贵的知识。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来进行,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最为丰富的医学知识,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要让学生能够从心底认识到其中的原理和基本过程。教师要改变以往传授知识的方式,不能单单从课本上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对于知识进行现实讲解,让学生能够理解透其中的基本原理。例如:在讲解三羧酸循环中,需要给学生传授最为基本的医学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能够通过视频学习到抽象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在哪些环节中需要加上羧基,在哪些过程中进行脱氨基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对每一过程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让学生不仅可以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同时还能对每一个循环过程有深刻认识,让学生能够从课堂之上学到最多知识,为以后的医学问题的解决和处理打下坚实的基础。(2)注重对于学生实践操作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合理运用各种知识到实践当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当中学生能够重视到哪些内容是我们常常会忽略的,哪些内容是需要我们着重重视的。对于学生实践操作的培养,可以让学生知道在实践当中,医学生物化学是如何进行运用的。在病情诊断中怎样去运用生物化学进行病情确诊和病情治疗,让学生能够懂得这些知识不是死板的,而是活的、能够解决人民实际问题的科学。同时,注重对于学生实践操作的培养,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加深对于一些内容的重视,知道怎样进行医学创新来解决当前医学。并且,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当中,给学生提供实验室进行生物化学知识的运用,真正了解一些基因在复制、转录、翻译中重要的途径,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其中的重要原理,为更好地进行医学创新打下坚实基础。(3)创建生物化学学习教学途径,让学生之间有更好的交流学习的平台。学习生物化学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让学生把自己不懂的知识及时反馈给教师,让教师知道学生在哪些方面中存在疑惑和难题,这样可以更好地解决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还要给学生之间创建交流平台,让学生之间进行很好地交流学习,让学生之间学习生物化学成为一种兴趣。学生当中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可以互相帮助解决,较大程度地提升其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平台一些好的学习视频和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进行下载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时间都能学习到最好的学习资料,方便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柏青.新医学模式下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1,(1).

[2]新医学模式下免疫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张红欣,何浩,康莉,宋文刚.医学教育探索,2010,(02).

篇9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Nanchong 637000,China

[Abstract] Bio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basic medical subject.To improve the medical biochemistry teaching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we report our 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based on the ten-year teaching experiences.The teaching strategy and methods are concluded,the teachers′ ability,planning and preparation,teaching method,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nd solutions are discussed,in order to improve and promot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Medical biochemistry;International students;Teaching experience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教育各方面的高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对外交流不断扩大和深化,我国内外全科医学士(MBBS)教育对国际留学生吸引力增强,具备MBBS招生资格的医学院校增加,医学留学生的数量也日益增多[1],对这类医学院校的教育模式、教学手段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生物化学是从分子层面、微观角度来研究生命体内的各种分子及其发生的化学反应,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又渗透于生命科学及医学其他专业领域中,如遗传、免疫、营养学等,是生命科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工具。该学科属于基础性研究,同时又是20世纪以来发展最快且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知识更新迅速。对于医学生来说,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学好生物化学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临床课程打好基础,也为日后从事医疗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其基础概念多、理论体系抽象、内容庞杂,学生需要适应学科特点,从分子层次来理解生命现象及进程,生物化学成为一门医学生普遍觉得困难的学科,全英文教学,更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双重挑战[3-4]。我校生物化学教研室自2006年开始承担留学生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任务,继而开始全面承担理论教学任务,在教学实施及师资培养方面积累了部分经验,现对教学实践、问题及思考进行总结。

1 教学实施前的准备

要确保留学生教学质量,一方面需要提升学校配套的硬件水平,严格执行《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另一方面对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生物化学全英语教学要求任课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良好的英语口语和交流能力,同时这样的要求也有利于中青年教师的能力培养和个人发展。生物化学教研室选派了教学经验丰富、口语基础较好的中青年教师,在教学前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教师口语提高训练、学生情况摸底、教材选用等。负责留学生理论和实验教学的教师均参加过一年外教口语培训和专业医学英语的培训,并赴国外进行三个月口语培训。在留学生进校第一学期,对留学生的化学基础及生物学基础知识进行摸底测试,以做到心中有数。

教材方面,我们参考了几本经典的中文、英文原版生物化学教材,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系列《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6],《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7],《生物化学――基础理论与临床》[8],《哈珀图解生物化学》[9]等。以《哈珀图解生物化学》为主,该教材对基础知识的阐述简明清晰,大量图、表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方面,需要注重与国际接轨,教师在备课和安排各章教学时数时参考留学生回国后执业医师考试对应的内容和题目,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加相关的练习题目。

2 教学实践

2.1 适应学生实际,调整教学内容

由于招收的留学生来自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加纳、索马里等不同国家,学生的主要常用语言、文化和教育背景差别很大,部分留学生基础相当薄弱[10]。随地域不同,留学生们的知识水平差异较大,学习态度各不相同,自学能力及组织纪律性两极分化较为严重。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生化课程的开始阶段,专门安排了化学基础和细胞生物学基础的复习专题,着重复习与后期生化内容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如化学分子,尤其是有机分子的结构特点;化学键的种类及特点;同位素的概念及应用;细胞、细胞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等,以帮助基础欠缺的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减轻了他们学习生物化学的畏难情绪,学生反馈良好。

2.2 多种手段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讲授、基于问题的学习、案例讨论等,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局限于传统方法,也没有一种适应任何内容、任何学生的万能方法[11]。针对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生化课程缺乏兴趣的现状,我们在课程中引入了较多与生活和临床紧密联系的实例和比喻,使学生对于难以想象的抽象概念及代谢过程,尽量可视化,以生动的图示和动画帮助理解记忆,如“蛋白质”一章中,结合小组讨论“为什么三聚氰胺可以使凯氏定氮法测得的蛋白质含量偏高?”以核酸口服液为例子,讨论“核酸和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由减肥产品左旋肉碱引入“脂肪酸β-氧化”等。通过PBL与多媒体结合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12]。我们参考了国外制作的各种生动准确的Flash动画,如显示DNA空间结构、DNA如何复制,蛋白质如何合成和进行翻译后加工的过程;三羧酸循环及其他营养物质的联系;呼吸链的结构和ATP的生成;基因重组等,这些动画帮助学生想象和理解了不可见的生化过程,并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他们的兴趣。很遗憾的是我国在多媒体教材、动画制作这方面尚欠缺,并没有多少原创的优秀动画可供学生参考。即使在对中国学生授课过程中,教师也倾向于使用国外优秀动画。

另外,我们发现多数留学生没有记笔记的习惯,喜欢拷贝教师的课件作为课后复习的参考。虽然学生的基础背景知识两极分化,整体相对于同级的中国学生较弱,但他们很喜欢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如果长时间进行单纯的讲授,学生很难保持注意力集中和积极参与。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尝试在课堂上增加提问和讨论,并在每节课结束前进行小结,给出一些选择或判断题,以供学生检查自己对课堂讨论要点的理解。在每章课件后都附上要点总结和本章思考题作业,要求学生及时复习和完成,教师定期收集作业批改。作业成绩以一定比例纳入总成绩计算。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生物化学的理解程度和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影响。口语标准、讲解生动易懂、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及临床的教师很受学生的欢迎,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本教研室承担留学生教学任务的都是中青年骨干教师,但是他们在国外学习的时间毕竟较短,在口语交流方面受到限制,一方面需要教师们自己不断努力提高听说水平;另一方面也需总结各地留学生发音的差异,以便更好地适应于与他们的交流。多数留学生对中国的文化传统等充满兴趣,非常乐意在课后时间与教师、中国同学交流。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学任务的加重,大学当中的师生交流逐渐减少。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尝试每周安排固定的教师答疑时间,在课余时间与学生多交流,并积极参与留学生的各种活动,如圣诞晚会,以加深师生的了解,介绍学习经验心得等,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

2.3 适当测验练习,及时反馈调整

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跟踪学生学习情况,正确运用考试及各种调查反馈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13]。很多留学生基础较差,自制力较欠缺,课后缺乏动力去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在考试中及格率较中国学生低。为提高教学实效,我们增加了作业、课堂小测验和月考的次数,并在实验考试中增加了口试环节,以检验学生的学习进展。虽然这样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加大测验密度便于教师获得及时反馈,把握学生学习进度,针对问题可进行适当调整、改进,并可有效避免学生平时学习不抓紧、期末集中学习备考的情况[14]。学生总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月考成绩和作业成绩三部分成绩组成。据学生的反馈,他们也更欢迎这样的考核方式,有效避免了平时拖拉,期末集中备考压力太大的现象;也更好地促进了他们的平时学习,可更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4 重视实验教学,提升应用能力

生物化学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生命体内的各种分子及其发生的化学反应,理论学习常让某些同学觉得不够直观,难以理解,而实验课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性、互动性强,是帮助留学生进一步理解基础知识、锻炼应用能力的优秀平台[15]。我校留学生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分为两学期,首先开设生化基本实验,对学生进行基础技术训练,熟悉相关理论知识和锻炼动手能力,再进行探究性、综合性实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实验技术,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锻炼形成基本的科研能力[16]。在进校初期,留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普遍较差,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设置了高于中国学生的实验时数,以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从移液管、微量加样器的准确使用,到离心机、电泳仪、分光光度计、PCR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等,都需要从头开始,帮助他们打好基础,锻炼动手能力,并促使他们形成严谨细致的操作习惯。在此基础上,开设了与临床联系较紧密、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如尿样异常成分的检测、血糖检测等,既可帮助学生熟悉和理解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也进一步锻炼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尽量严格要求,每次实验除主讲带教教师外,还有2位助教教师观察及辅导学生操作和回答疑问等。严格规范实验报告的写作,每次实验报告均增加2~3道需要学生进一步思考或查阅资料方能回答的思考题,以扩展他们的思维,进一步帮助他们理解相关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应用。

在实验考试中,我们借鉴国外经验,操作考试、笔答和口试三种形式结合,综合进行打分。虽然这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反馈效果却很好。可惜由于教研室教师人数的限制,我们并未能在中国学生的实验教学中进行同样的考试改革。

3 经验及反思

我校从2005年开始招收留学生,对师资培养提出了很大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师资建设和学科发展。教师通过留学生教学,提高了英语水平和沟通技能,锻炼了自身能力,并促进了本校双语教学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17-18]。

篇10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0-0148-02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科技飞速进步,各行业就业压力空前巨大。用人单位对于就业者的要求也有了新的变化,不再一味注重学历,而更青睐于选择实践能力强、具有岗位胜任力的毕业生[1]。而培养适应基层的高素质技能型、实践型医护人才,对于推进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全面医疗战略的实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2]。因此,广大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顺应时代变化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基层护理人员是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主力军和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如何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目前护理教育改革的着眼点[3]。为了切实提高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水平,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优秀护理人才,从教学大纲、考核形式、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等多方面对护理学专科生物化学教学进行改革,开展以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实践与改革。

1 重新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师开展课程和专业建设、规范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指导方案,是引导教学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的“指挥棒”[4]。为了突出体现护理专业人才的技术性和职业性特征,培养实践型护理专业人才,增强其岗位胜任力,教研室与护理专业负责人经反复沟通及研讨,重新制定护理学专科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在新修订的大纲中,从面向基层、服务基层、胜任基层的培养目标出发,在已有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基础上,对教学内容、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比例等方面进行改革与调整。

新制定的教学大纲更侧重于基础知识与临床病理现象的关系以及生物化学基本原理与临床护理工作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识到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夯实理论基础,并进一步将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相联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新版教学大纲从护理工作实际需要出发,缩减遗传信息传递、基因表达调控等与临床护理工作联系不大的分子生物学内容;删减和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科相重叠的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此外,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训练,大幅增加实验学时比例,切实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 考核方式改革

以往的生物化学考核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考核内容及形式片面单一,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实践型护理人才的要求。为了激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对医学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切实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教学大纲的修订过程中,将护理专业的职业特性与生物化学知识相融合,对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进行改革,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的考核,并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及平时学习能力的考核。

在期末理论考试试卷中,根据护理学专科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专业特点,以考核学生基础知识为主,适当增加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应用能力的试题。此外,对平时成绩的考核制定量化标准,从学生的课堂出勤率、课堂提问及听讲情况、平时作业和专题讲座等方面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考核。既往实验考核成绩的主要依据为实验报告书写情况,容易造成学生投机取巧,轻过程、重结果的实验习惯;改革后的实验考核项目更为全面,包括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书写、主动实践能力及协同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考核。

3 理论教学改革

一直以来,学生普遍反映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难度大、内容抽象繁杂,理论知识难以理解掌握。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畏难心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理论授课过程中,教研组从护理学专业角度出发,定期开展教学方法研讨会,确定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案。

1)问题式教学法,即教师提出与临床护理实践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生物化学知识的学习[5]。如在讲解维生素D之前,首先向学生介绍儿童佝偻病及成人软骨病的临床实例,然后引入问题:“佝偻病及软骨病和维生素D有什么关系?对于佝偻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有什么样的特殊性?”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对相应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护理要点产生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使学生能够在课后主动学习,查阅相关资料,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研究性学习法,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自主分析、寻找研究性问题的答案[6]。例如:在进行基础知识讲解后,确定研究专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在讲解完糖、脂类及蛋白质代谢后,启发学生将胰岛素代谢异常在糖尿病中的作用进行总结归纳。通过这样的训练过程,不仅使学生全面复习三大物质代谢及调节过程,同时对临床常见病的发病机制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3)小组合作式学习法,即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为一组,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开展学习及讨论[7]。如在讲解完蛋白质构象病后,让学生对帕金森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要点、治疗及预后等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文献查阅,形成论文综述,小组成员集体学习讨论,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分析及应对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

在全面实行教学改革后,为了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各任课教师在课堂授课的同时,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经常通过课代表及班级干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力争解决问题。同时,教研室建立生物化学师生学习QQ群、微信群、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网站及Web学习平台,在网络上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物化学图片、视频、PPT等资源共享。并通过QQ群和微信群及时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问,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通过上述多种渠道的努力,加强师生交流,使教师同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

4 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教学整体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强化实验教学,对于巩固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规范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习惯具有重要意义[8]。实施教学改革后,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及生物化学课程需要,课程组精选与临床联系较密切的“血清转氨酶活性的测定”及“血清胆固醇测定”等实验。在实验教学结束后,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转氨酶”“胆固醇”等检测指标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及意义,书写学习报告,将枯燥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与生动的临床生化指标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医学基础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以往的实验教学过程为教师讲解及示范―学生实验操作―书写实验报告。在实施实验教学改革后,增加学生的实验预习任务,强调预习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将实验涉及的生物化学基础理论、实验方法及原理、临床意义进行总结,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从整体上认识实验内容的重要性,并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实验结束后重新回顾问题,讨论及解决问题。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实验教师难以对每名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全面指导。因此,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小组成员自主分工,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先由实验小组讨论、分析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当小组成员意见不一致,或找不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时,教师并不马上给出答案,而是逐步引导提示,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最终自主完成实验任务。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提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并能够逐渐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学习习惯。

5 结语

生物化学是护理学专业必修的重要医学基础课程之一,但又一直是让学生头疼的“难课”。护理学专科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要想切实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力,教师必须深入了解护理专业特点及学生特点,挖掘生物化学理论、实验与护理学专业的内在联系,深入浅出,联系实际,以“朋友”的身份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逐步克服畏难情绪,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合格、胜任的基层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何丹丹.高校毕业生求职的问题与对策[J].安顺学院学报,2015,17(6):46-47.

[2]王黄磊,毛乐乐,卢星星.医学教育改革的多方需求[J].西北医学教育,22(3):432-434.

[3]吴小飞,王莹.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6,3(1):159.

[4]邢红.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教学大纲的指导作用探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29(4):46-47.

[5]崔波.“问题式”教学法在一体化课程中运用的探讨[J].职业,2014(6):97-98.

篇11

一、易混淆的字

1. 必需的“需”。医学生物化学中,在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讲解中涉及的必需氨基酸、酶分子中的必需基团以及脂类生理功能中提到的必需脂肪酸,这3处提到的必需都是指必须需要,强调其对于结构或是正常机体功能的重要性。这里的“必需”进行词义拓展的话可扩充为“必须需要”,含有不可缺少之义,强调其重要性。学生在学习中经常错误写成“必须氨基酸、必须基团和必须脂肪酸”,这样都是不正确的,未将概念中强调的重要性进行正确理解。

2. 谷胱甘肽的“肽”。谷胱甘肽是机体内重要的三肽,其还原型的存在能保护红细胞细胞膜的完整性。这个名词将其化学本质进行了揭示,是体内生理活性多肽。但学生在学习中易将其错误的写成谷胱甘酞。“酞”是有机化学词汇,是一个分子的邻苯二酸酐与两个分子的酚缩合的衍生物。其常用词组为: 酚酞、酞菁、酞量计、酞花青、酞氨酰。一字之差所代表的化学本质完全不同。这种错误不仅仅出现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个别期刊出版中也有出现,如《****农业科学》杂志2011 年第16 期,篇名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一文中,“对脂肪浸润的肝有祛脂作用,与谷胱甘酞合用祛脂效果更明显。”其中的“谷胱甘酞”一词有误,应该改为“谷胱甘肽”[2]。

3. 血氨的“氨”。血氨是指体内代谢产生氨及消化道吸收的氨进入血液所形成的,在机体内处于较为恒定的动态平衡中。血氨的代谢是医学生物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临床实际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性,也是历年来资格考试的热点内容。但在学习中,学生常常将血氨中的“氨”误写为铵或胺。三者区别如下:氨是一种无色、有臭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铵是一种原子团,它必须出现在与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如氯化铵;胺是氨的氢原子被烃基代替后的有机化合物。而在医学生物化学讨论血氨指的是代谢中产生及消化道吸收的氨气,之后通过运输主要在肝脏合成尿素排出体外,所以“铵”和“胺”的写法都是错误的。

二、易混淆的词

1. 肽键和肽链。这两个词均来自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中。肽键指的是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它是一种稳定蛋白质结构的作用力,主要维持一级结构的稳定;肽链指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等化学键连接后所形成的线性链状化合物,部分小分子量的肽链已经具有生物活性,如仅有三个氨基酸形成的谷胱甘肽,九个氨基酸形成的催产素等。这两个名词应主要注意其形成方式和是否具有生物学活性进行区分,才不致混淆。

2. 结构域与亚基。结构域与亚基也出现在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中。结构域出现于蛋白质的3级结构中,是指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在形成3级结构时,肽链中某些局部的2级结构汇集在一起,形成能发挥生物学功能的特定区域;而亚基出现在4级结构中,指4级结构中的每一条具有独立3级结构的多肽链[3]。这两个名词应只要注意它们存在于哪一级结构中,这样就不会混淆了。

3. 生物氧化与生物转化。生物氧化与生物转化是医学生物化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在反应物、生物学意义等方面含义却相差很大。生物氧化指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要进行一系列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满足生物体所需的能量的过程;生物转化是指机体内非营养物质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等反应,使其极性和水溶性增强或活性改变,易于排出体外的过程 [4]。它们的反应过程当中都有氧化反应,但是反应物却不同,生物氧化针对营养物质,生物转化针对非营养物质。生物氧化主要的生理学意义是氧化营养物质产生能量满足机体需要;生物转化主要的生理学意义是使非营养物质的极性和水溶性增强,生物学活性降低或丧失,对于部分有毒物质的毒性能减低或消除。分清两者的反应物和生理学意义,对这两种机体内重要的生理作用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四)尿素和尿酸。这是两个在代谢中产生的终产物,但分别来自两种不同物质的代谢。尿素是氨基酸分解代谢中产生的氨在肝细胞的细胞质和线粒体中经过鸟氨酸循环(尿素循环)产生的代谢终产物,水溶性强,随尿排出体外,是体内血氨代谢的主要去路;尿酸是核酸分解代谢中嘌呤碱基代谢的终产物,水溶性差,若体内血中尿酸含量升高超过0.48mmol/L时,尿酸盐晶体可沉积于关节、软组织、软骨及肾等处,引起痛风症。识记两者要分清其产生的代谢途径不同,水溶性不同及体内浓度升高产生的效应不同。

以上是笔者在医学生物化学十年教学过程中,根据讲授情况及学生在参加历次考试中容易混淆的字和词所做的部分整理,这些字和词的混淆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影响了学生的生物化学学习成绩。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区别和强调,帮助学生进行正误间的辨析,相信对于学生的医学生物化学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避免部分低级错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何丹,姜建辉.浅谈医学生物化学教师的备课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4):66-67.

篇12

1生物化学实验课“实用性”教学优化

1.1“生活实用性”优化

“生活实用性”即贴近生活.生物化学实验贴近生活的典型例子为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该实验取材为新鲜的蔬菜水果,我们选择大家熟悉的橘子为实验原料.在实际实验中每组只需少量橘子就可以提取足够量的维生素C,该实验原料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选用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验原料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对维生素的来源以及理化性质等留下深刻印象.与此类似的是胡萝卜素柱层析分离实验,该实验原料我们选用炒干的红辣椒,在研磨后提取胡萝卜素.在该实验的讲解中,要提示胡萝卜素为脂溶性维生素,因此,炒过的干辣椒要保持干燥研磨,并加入有机溶剂去提取.通过该实验,学生加深理解了理论课所讲解的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为颜色鲜艳的水果蔬菜这一特点.分光光度法与层析法都是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如果单纯讲解技术原理,或者只是重点讲解测定方法等都会让学生觉得兴趣不大.我们通过在实验中选择贴近生活的实验材料,同时在讲解中适度引导,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该实验.另外,在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中,所使用的酶是学生通过口中含水做咀嚼运动后产生的口腔淀粉酶,学生测定的是不同因素(如温度、时间等)对自己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同样在尿淀粉酶活性测定中,使用的也是学生自己的尿液样本;在提取全基因组DNA实验中,则要求学生用棉棒取得自己的口腔黏膜细胞.在这些实验设计中,通过使用学生自己的“原料”,而提高了学生对该实验的兴趣.

1.2“与时俱进实用性”优化

社会在发展进步,随着我国经济的空前繁荣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一些与代谢有关的疾病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我们根据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血糖仪使用逐渐普及的特点,在血糖浓度的测定实验课教学中不仅加入尿糖试纸定量检测,还加入血糖仪的使用.我们发现,学生对应用血糖仪实时检测血糖兴趣非常大.通过亲自动手测量血糖,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糖代谢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对糖尿病的尿糖定性检测、血糖监测等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4].而我们对世界糖尿病日的介绍等也使学生对我国糖尿病的严峻现状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1.3“职业实用性”优化

“职业实用性”,即该门课程与临床的密切联系.医学生从进入医学院校开始,就会不断从思想上自我加强职业感.入校后的“医学生誓言”宣誓等具有强烈仪式感的活动更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感,这会使医学生对有关临床的东西更感兴趣.利用医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适当联系讲解临床知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在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实验中,往往会讲解有关清蛋白与水肿症状,清蛋白与肝脏、肾脏疾病的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类似的为血清三酰甘油的含量测定,在该实验中,联系目前中国高血脂患者增多,适当讲解生活方式与肥胖、肥胖与高血脂的关系,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往往也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临床专业还可以应用案例教学法[5],加入简单的病例探讨,从生物化学的物质代谢角度来认识这些疾病,这些都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知识.

1.4“后续实用性”优化

“后续实用性”,即科研思维、科研习惯以及协作精神等的养成.医学本科教育不仅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疗人才,也是医学科研人才培养的第一阶段[6].那么,科研思维、科研习惯的培养就必须贯穿始终.科研习惯与科研思维的养成需要从点点滴滴积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我们要把每次实验课都当成是一次科研习惯培养的好机会.例如:在第一次实验课中,在讲到实验室规则中的实验课必须穿白大褂这个简单要求时,往往会将实验室分级、实验室污染区、半污染区等概念,甚至实验的无菌操作等做简单介绍,让学生认识到实验的严谨性,能够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每次实验,同时对生物污染与安全有足够的警觉意识;而我们在微量移液器的使用讲解中,往往会系统介绍微量移液器的类型及适用范围,枪头的选用规则等,都为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奠定了良好基础.实验课重要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施实验的能力.尽管实验室开放日、大学生实验基金等为部分学生提供了熟悉、了解实验设计以及独立设计实验的机会[7],我们依然会要求在每次实验课前预习[8],体会该实验设计的优缺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验设计的重要性,有意识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在实验中以具体实例给学生讲明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如每个实验设计中必须设置对照等;而在实验课中则给予学生独立操作的机会,在讲明实验基本原理与仪器使用规则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实施,发现问题后也要求学生先自己解决;实验课中和课后,通过检查实验记录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记录习惯[9].所有这些良好的实验习惯都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要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既需要学生的自我努力,也需要教师有计划、有意识、有选择的恰当引导.另外,要强调协作精神与集体意识的养成.当今社会知识信息量极其庞大,每个人都难以掌握所有知识与技能.在这种情况下,协作变得越来越重要,现代社会每一项重大的发明、发现都离不开良好的协作.而无论个人之间、团队之间的协作,都需要有集体意识,共赢意识.我们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中的小组内合作、小组间协作对于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都是很重要的.作为教师,要学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引导大家养成集体意识.

2教学效果

2.1“实用性”教学优化效果调查

我们将该文所提出的“实用性”教学优化应用于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并于2016年9月到2017年1月随机抽取临床医学专业上过该实验课的学生共230人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30份,当堂回收23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问卷共设计8个问题,其中第一二个问题主要考查通过该教学优化,学生对该门课的兴趣是否增加;第三四五个问题主要考查该优化措施是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化学理论课知识,同时考察学生对该课的主观评价;第六七八个问题则主要考查该优化措施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科研兴趣与科研思维.问题答案采取5级记分:1分为完全不符合,2分为基本不符合,3分为不确定,4分为基本符合,5分为完全符合[10].所有结果采用Excel表录入,并采用GraphPdPism6ar软件分析.

2.2“实用性”教学优化调查结果

“实用性”教学优化调查结果,由我们的调查问卷设计可知,得分越高说明该“实用性”优化措施效果越好.第一二项得分均超过3分,说明该“实用性”优化措施实施后,学生对该实验课的兴趣比较浓厚;第三四五个问题中第三与第五个问题得分均高于3分,说明“实用性”优化措施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达到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目的,第四个问题得分为2.37,说明学生依然觉得生物化学比较抽象难懂;第六七八个问题得分均高于3分,说明通过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中应用“实用性”教学优化措施,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3讨论

“实用性”教学优化中,“生活实用性”与“与时俱进”实用性措施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如表1中所示,教学中应用该措施,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兴趣,同时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理论课所讲内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中“职业实用性”与“后续实用性”优化措施的应用,则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总之,兴趣是最重要的教师.提高学生兴趣,深度挖掘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潜力是教师的职责所在[11G13].“实用性”教学思维改革实质为站在学生的立场[14],根据学生的需要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思维及教学内容所做的深度调整.该“实用性”思维改革首先拉近了生物化学与学生的距离,使生物化学走进了学生生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其次,学生通过该实验课所学到的科研思维、科研能力甚至科研习惯,为其今后职业或者深造打下了良好基础;最为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通过我们适当引导所培养的协作精神、集体意识等优良品格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查锡良,药立波.生物化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

[2]王桂花,赵国芬,刘杨,等.通过实验课改革提高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研究与实践—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8):95G97

篇13

1生物化学实验课“实用性”教学优化

1.1“生活实用性”优化

“生活实用性”即贴近生活.生物化学实验贴近生活的典型例子为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该实验取材为新鲜的蔬菜水果,我们选择大家熟悉的橘子为实验原料.在实际实验中每组只需少量橘子就可以提取足够量的维生素C,该实验原料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选用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验原料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对维生素的来源以及理化性质等留下深刻印象.与此类似的是胡萝卜素柱层析分离实验,该实验原料我们选用炒干的红辣椒,在研磨后提取胡萝卜素.在该实验的讲解中,要提示胡萝卜素为脂溶性维生素,因此,炒过的干辣椒要保持干燥研磨,并加入有机溶剂去提取.通过该实验,学生加深理解了理论课所讲解的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为颜色鲜艳的水果蔬菜这一特点.分光光度法与层析法都是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如果单纯讲解技术原理,或者只是重点讲解测定方法等都会让学生觉得兴趣不大.我们通过在实验中选择贴近生活的实验材料,同时在讲解中适度引导,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该实验.另外,在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中,所使用的酶是学生通过口中含水做咀嚼运动后产生的口腔淀粉酶,学生测定的是不同因素(如温度、时间等)对自己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同样在尿淀粉酶活性测定中,使用的也是学生自己的尿液样本;在提取全基因组DNA实验中,则要求学生用棉棒取得自己的口腔黏膜细胞.在这些实验设计中,通过使用学生自己的“原料”,而提高了学生对该实验的兴趣.

1.2“与时俱进实用性”优化

社会在发展进步,随着我国经济的空前繁荣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一些与代谢有关的疾病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我们根据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血糖仪使用逐渐普及的特点,在血糖浓度的测定实验课教学中不仅加入尿糖试纸定量检测,还加入血糖仪的使用.我们发现,学生对应用血糖仪实时检测血糖兴趣非常大.通过亲自动手测量血糖,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糖代谢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对糖尿病的尿糖定性检测、血糖监测等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4].而我们对世界糖尿病日的介绍等也使学生对我国糖尿病的严峻现状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1.3“职业实用性”优化

“职业实用性”,即该门课程与临床的密切联系.医学生从进入医学院校开始,就会不断从思想上自我加强职业感.入校后的“医学生誓言”宣誓等具有强烈仪式感的活动更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感,这会使医学生对有关临床的东西更感兴趣.利用医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适当联系讲解临床知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在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实验中,往往会讲解有关清蛋白与水肿症状,清蛋白与肝脏、肾脏疾病的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类似的为血清三酰甘油的含量测定,在该实验中,联系目前中国高血脂患者增多,适当讲解生活方式与肥胖、肥胖与高血脂的关系,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往往也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临床专业还可以应用案例教学法[5],加入简单的病例探讨,从生物化学的物质代谢角度来认识这些疾病,这些都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知识.

1.4“后续实用性”优化

“后续实用性”,即科研思维、科研习惯以及协作精神等的养成.医学本科教育不仅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疗人才,也是医学科研人才培养的第一阶段[6].那么,科研思维、科研习惯的培养就必须贯穿始终.科研习惯与科研思维的养成需要从点点滴滴积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我们要把每次实验课都当成是一次科研习惯培养的好机会.例如:在第一次实验课中,在讲到实验室规则中的实验课必须穿白大褂这个简单要求时,往往会将实验室分级、实验室污染区、半污染区等概念,甚至实验的无菌操作等做简单介绍,让学生认识到实验的严谨性,能够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每次实验,同时对生物污染与安全有足够的警觉意识;而我们在微量移液器的使用讲解中,往往会系统介绍微量移液器的类型及适用范围,枪头的选用规则等,都为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奠定了良好基础.实验课重要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施实验的能力.尽管实验室开放日、大学生实验基金等为部分学生提供了熟悉、了解实验设计以及独立设计实验的机会[7],我们依然会要求在每次实验课前预习[8],体会该实验设计的优缺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验设计的重要性,有意识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在实验中以具体实例给学生讲明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如每个实验设计中必须设置对照等;而在实验课中则给予学生独立操作的机会,在讲明实验基本原理与仪器使用规则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实施,发现问题后也要求学生先自己解决;实验课中和课后,通过检查实验记录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记录习惯[9].所有这些良好的实验习惯都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要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既需要学生的自我努力,也需要教师有计划、有意识、有选择的恰当引导.另外,要强调协作精神与集体意识的养成.当今社会知识信息量极其庞大,每个人都难以掌握所有知识与技能.在这种情况下,协作变得越来越重要,现代社会每一项重大的发明、发现都离不开良好的协作.而无论个人之间、团队之间的协作,都需要有集体意识,共赢意识.我们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中的小组内合作、小组间协作对于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都是很重要的.作为教师,要学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引导大家养成集体意识。

2教学效果

2.1“实用性”教学优化效果调查

我们将该文所提出的“实用性”教学优化应用于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并于2016年9月到2017年1月随机抽取临床医学专业上过该实验课的学生共230人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30份,当堂回收23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问卷共设计8个问题,其中第一二个问题主要考查通过该教学优化,学生对该门课的兴趣是否增加;第三四五个问题主要考查该优化措施是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化学理论课知识,同时考察学生对该课的主观评价;第六七八个问题则主要考查该优化措施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科研兴趣与科研思维.问题答案采取5级记分:1分为完全不符合,2分为基本不符合,3分为不确定,4分为基本符合,5分为完全符合[10].所有结果采用Excel表录入,并采用GraphPdPism6ar软件分析.

2.2“实用性”教学优化调查结果

“实用性”教学优化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由我们的调查问卷设计可知,得分越高说明该“实用性”优化措施效果越好.第一二项得分均超过3分,说明该“实用性”优化措施实施后,学生对该实验课的兴趣比较浓厚;第三四五个问题中第三与第五个问题得分均高于3分,说明“实用性”优化措施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达到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目的,第四个问题得分为2.37,说明学生依然觉得生物化学比较抽象难懂;第六七八个问题得分均高于3分,说明通过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中应用“实用性”教学优化措施,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