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档案局意识形态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档案局意识形态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档案局意识形态

篇1

1.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建设工作不断完善。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作为督促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基本制度,其系统地建设和落实,是顺利开展档案行政管理工作的必要准备。自 2005 年 12 月国家档案局下发《国家档案局关于全国档案系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意见》以来,我国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建设已具备了系统工程的模型,其基本制度、结构体系、工作实施方案、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等都得到了系统化的建立和完善,全面推行责任制体系工作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相关责任制尚需进一步改进,但我国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全面建设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向前迈进。

2.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制理念、法治意识不断增强。顺利地开展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各级相关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应在思想意识方面跟上法制建设的步伐。近年来,随着各级档案系统的大力宣传,许多部门的领导以及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相关培训、认真系统地学习档案法律法规以及了解相关行政执法制度,在意识形态上进一步重视“依法治档”,保证了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在部门内部顺利地开展和完善。

3.建设档案行政执法专门机构,进一步推进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的深入和改进。随着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的不断推进,许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开始针对档案行政执法工作设立专门机构,以负责整个部门的档案法制建设工作。这些专门机构负责制定每年的行政执法以及法制建设工作计划,确立工作步骤,并将之纳入整个管理部门的年度工作任务当中。此外,这些专门机构还针对档案行政执法工作整合和培训人才队伍,并贯彻和落实档案行政执法的监督和检查工作,例如许多部门的工作人员持有“档案监督”执法证。这些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的专门机构的设置,有力地保障了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的深入细致开展。自我国档案法制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国档案行政执法工作一直在不断进步,其取得的成绩也较为显著,但看到进步的同时,面临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二、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

1.一些部门领导的行政执法理念还不强、重视程度还不够。近年来,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领导的档案法治意识取得了普遍提高。但是依然有相当一部分部门的领导认为学习和贯彻档案法律法规、了解档案行政执法工作,这些应该只是档案管理部门的事儿,还有一些领导对“依法治档”的认识程度不够,认为档案工作只是一般事务性的工作,保证档案保管有序、不遗失就可以,因此对档案行政执法并不重视。这就导致档案法制建设以及行政执法工作在部门内部就受到层层阻碍。

2.档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还不完善。尽管许多部门设立了针对档案法制建设和档案行政执法的专门机构,但许多地区和单位限于人员编制,大多数由档案业务指导部门兼任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导致执法程序、执法依据不准确等问题,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很难顺利推进。

3.档案行政执法力度不足、执法审查手段不多。许多档案执法人员认为《档案法》是“软法”,因此加大档案行政执法力度得罪人不值得。这些想法导致档案行政执法工作不敢真刀真枪,实际查处力度偏软,往往限于形式主义,将严肃的执法工作变成了一般性的业务指导。此外,我国目前的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定期执法检查多,不定期抽查少;综合性的执法审查多,专项性的执法审查少,导致执法审查方式过于简单,影响档案行政执法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对档案行政执法工作改进的对策思考

1.进一步增强档案法治意识,提高对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视。为保证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增强档案法治意识,需从两个方面同时入手,即普及性的宣传和针对性的宣传相结合。一方面,将档案法制宣传工作列入本地区的普法工作计划,与有关部门联合,采用各种媒体以及相关手段开展面向全社会的档案法制宣传工作,加强社会的档案法治意识;另一方面,针对各级领导,特别是主管档案工作的部门领导以及档案工作人员进行重点的宣传和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档案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增强其对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视,保证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2.设置专门机构,提高档案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素质。具备独立设置专门机构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应当尽力争取领导和编制部门的支持,设立专门的档案行政执法科室。不具备单独设立科室条件的部门,也要将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独立出来。此外,要建立一支能顺利完成档案行政执法任务的专业执法队伍。档案行政执法人员要改变传统观念,在重视业务指导工作的同时,更要重视档案法制管理工作。档案行政执法人员不仅要积极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和学习,还要加强档案法规知识学习。建立起一支既精通业务,又熟悉业务法律,敢于执法,善于执法的档案行政执法队伍,保证“依法治档”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丰富档案行政执法的手段,将综合性与专项性的执法审查、定期执法审查和执法抽查相结合。为巩固档案行政执法审查结果,防止执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再次发生,一定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大整改力度。对于档案行政执法的结果,要做到赏罚分明。

篇2

篇3

1.1 研究的来源。2008年末,广西全区总人口5002万人,其中,壮族人口1605万人,占总人口的32.60%。壮族人口较多(10万以上)或壮族人口比重较大(30%以上)的广西县市共54个,占总数的50%,这些县市全部分布在桂林——桂平——钦州连线以西。因此,笔者根据壮族聚居情况,将从上述县市中选取主要的34个县的档案馆以及广西境内14个地级市的档案馆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档案事业进入了空前的大发展时期,但是,在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报纸和期刊上刊登的论文数量少,尚未发现少数民族档案保护研究专著”[1]。针对本课题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方向多是就基本原理、少数民族档案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而针对少数民族档案保护现状的研究较少。笔者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了解壮族历史档案的保存现状,为其他学者提供一些信息,同时,也针对档案馆工作的问题提出一些想法。

2 广西壮族历史档案的概念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定义在学术界依然没有得出定论。通过核心期刊发现,当下,学界的分歧主要有两点:第一,定义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依据不同。有的以文字为依据,有的以地区为依据,有的以形成主体作为依据,还有的以内容作为依据。第二,定义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时间标准不同。有的以功能来划分,即非现行的文件皆可入历史范畴,有的以1949年为历史分界点,1949年以前的档案即为历史档案。

笔者认为,为壮族历史档案下定义,应该根据其特点进行诠释。壮族历史档案的特点有三:

首先,壮族历史档案具有历史性,即史料价值。“历史指对人们过去行为和思想,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2]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民族的意识形态、文化素质都有着历史继承的联系性。”[3]例如,范西姆的《壮族音乐史》就是在继承历史遗产和新理念的基础上写成的。根据壮族历史的特点和“档案保管应该做到四不:不散,不乱,不丢,不坏”[4]的要求。笔者认为,壮族历史档案的时间分界不应严格以1949年为分界,相关的非现行历史档案也可归入其中。

其次,壮族历史档案具有民族性。壮族历史档案定义的外延包括经济生活、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和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各种记录,这些记录充满了独特的民族色彩。体现在三方面:一、形成主体的民族性。壮族历史档案形成主体的原生性是指档案是由壮族本身产生的,包括土官、贵族、文书、师爷以及其他民族知识分子处理壮族事务而生成的档案。二、形成载体的民族性。壮族历史档案的记录载体在制作方式和外观形式上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三、记载内容的民族性。壮族历史档案大多记录的是自己的思想、立场和历史事件。

最后,壮族历史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档案在外国的定义是:“经鉴定值得永久保存的供查考和研究之用,业已藏入或者选出准备藏入某一档案机构的任何公私机构的记录文件。”[5]国内最新的定义是:“档案是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6]中外学者的定义虽然略有不同,但都明确表达出档案的基本属性——原始记录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壮族历史档案的定义应该为:“组织和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能反映壮族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有史料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

3 广西壮族历史档案保护现状分析

20世纪60年代,区档案局颁布了《关于调查收集少数民族档案资料的通知》,强调要收集和整理好壮族历史档案。在加强法规建设的同时,各级政府也均把档案建设纳入政府工作,虽然成绩卓著,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广西壮族历史档案的保护现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3.1 保护的自然阻碍因素

3.1.1 时间跨度较大。早在旧、新石器时代,壮族先民们就使用各种石器工具,创造了石器时代的原始文化。壮族历史档案究其先祖距今有4000多年,抑或从有文字的历史记录算,距今亦有2000多年。例如广西宁明、龙州等地的断崖陡壁上,留下了壮族先民绘制的众多崖壁画以及铜鼓,距今也有2000多年历史。其庞大的时间跨度,既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是我们对其进行保护的巨大阻碍。

篇4

[中图分类号] G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187- 02

0 引 言

地方文献记载着本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状况及意识形态相关的信息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情报价值,对促进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文献资源的大量数字化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多元化的合作和服务要求日趋突出。

襄阳市图书馆作为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它既是构成全省地方文献体系的基础,又是区域地方文献的中心。近几年来,襄阳市图书馆经过不懈努力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热心支持,通过捐赠、搜访等各种方式和渠道,将富有地方史料价值的文献不断充实,为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多元合作模式下地方文献工作的主导作用

地方文献工作的多元合作是以图书馆为主导,联系地方文献各职能部门与社会团体机构,并根据各系统部门的特点,统一规范与标准,在地方文献资源搜集、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进行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协同服务。

近年来,襄阳市图书馆发挥阵地优势,积极与各县(市)、区图书馆、地方志办、档案局、新闻出版局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全力打造区域地方文献中心。截至2016年底,共征集各类地方文献资源8 000多种,17 000多册。

2 多元合作模式下的地方文献工作的内容

2.1 分工合作,拓宽地方文献征集渠道

地方文献的征集范围涵盖本地区历史资料、时事资料、本地作者著作和地方出版物等。它的征集工作虽然有呈缴本制度作为保障,但其实施范围较小,且要得到地方政府、新闻出版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襄阳市图书馆除了与出版机构、作者联系,了解其出版信息之外,与博物馆、档案馆、地方志办、政府文化宣传部门等通力合作,协同互助,搜集实物,拍摄照片,录制音像视频,进行文献采集,以丰富馆藏。

2.2 统一规划,建立特色馆藏文献资源体系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和电子出版物的普及,使地方文献资料的保存与管理已由最初的纸本文献向数字化发展。许多图书馆都相继建立了其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题数据库或专题图书室。

有着三国历史文化遗存和深厚的三国民间文化积淀的襄阳市,被誉为“三国故事源头城市”,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120回的故事中有32回与襄阳有关。襄阳市图书馆联系本地知名文史专家、高校教授等人员及单位,在他们提供的理论支持和宏观指导下,建立了“三国文化特色馆”。根据三国文化的特点,重点收藏地方文献,建立具有以三国文化、旅游为特色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

襄阳市图书馆还先后建立了《汉水文化特色资源库》《襄阳市老照片数据库》《地方戏曲资源库》等多个特色资源数据库,其中收录反映本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的地方文献资源800余种,我馆持证读者可直接登录我馆网站浏览这些数字资源。

2.3 多方合作,深度开发与利用地方文献

为了更好地开发与利用地方文献资源,襄阳市图书馆除了编辑本馆地方文献目录索引,进行二次文献开发以外,还与不同系统部门合作,拓展文献服务工作,以此来推动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地区经济规划提供历史借鉴与决策依据。

2.3.1 对地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地方文化是地方文献产生的基础,对地方文献进行开发与利用,将进一步推动地方文化的发展。襄阳市图书馆依托自身的各项资源设施,与民间文化组织“拾穗者工作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的春节过后的正月二十一是襄阳的传统节日“穿天节”,襄阳市图书馆与“拾穗者工作群”等单位共同承办这一传统盛大的节日活动,截至2016年底已成功举办了十届,为襄阳的老百姓打开了一扇接地气的文化之窗。

2.3.2 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地方文献提升地方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将其文化内涵进行产业化拓展。襄阳市图书馆与旅游局合作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从自然景观、风土人情、文化艺术等方面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吸引人们来襄阳参观旅游。还与商业、工业部门联系,对建立专业化地方信息服务平台,市场信息、产品销售与原材料供应等行业动态文献资源,满足他们快速获取本行业信息的需求,促进行业的发展。

2.3.3 为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情报依据

地方文献是典型的动态情报,它包含着本地区从古至今社会科学领域及天文、气象、地质等自然科学领域的众多内容。襄阳市图书馆积极与当地政府机关联系,为他们制定法规、条例提供可参考的相关信息,使他们能统揽全局,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

2.3.4 拓展地方文献的宣传教育功能

地方文献记载着本地区悠久历史、风土民俗、杰出人物等内容,充分利用这些文献及实物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襄阳市图书馆联系学校、机关、团体,通过展览、征文、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使人们加强对本地区历史、人文、社会状况的了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 多元合作模式下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意义

地方文献工作的多元合作,首先,通过资源的统一协调与优化配置,减少重复建设,既节约经费,又利于文献工作的现代化、规范化与网络化;其次,拓展了地方文献资源的征集与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服务层次和服务能力;最后,多元合作也促进了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发展。图书馆在与不同系统部门之间的合作过程中,提高了馆员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锻炼了沟通协作的技巧,提高了^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地方文献资源的收集、开发和利用是一项长期而烦琐的工作,今后我们要增强公关意识,积极主动与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开展多元合作模式,襄阳市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必定会开创一个新局面。

篇5

一、《玄门仙姬送子》简介

此书为光绪年间三都水族自治县布依族摩师吴世邦所抄,为七言式句。不分卷,1册,32页,为全堂傩戏。于2012年由三都水族自治县档案局送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评审为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少数民族文字珍贵古籍)布依族古籍26册其中一册,现藏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档案局。书中通过人物对话和对唱来描述太白星等为无子夫妻向玉皇求子的前因后果和仙姬送子后阐述十月怀胎到孩子出生的经过。抄本中收录了《玉皇》、《太白》、《刘三》、《杨四》、《李龙》、《占将》、《千里眼》、《顺风耳》等剧目唱词。此书潜藏着本民族大量的古老词汇与本源文化,展示其社会生活、伦理道德、风俗规范、历史文化、思想信仰等行为特征。

《玄门仙姬送子》共有五节,第一节为开场白,唱道:玉皇座在雲霄殿,耳烧面热不安宁。叫声左右忙喧招,喧招多为太白星。太白听说忙不住,来到殿上听命明。吾今领命忙不住,即时就到南天门。来到南天门外看,看是何人发善心。经问无有别一事,乃是某府某县人。夫妻缺少麒麟子,求神但愿保清平。起个善心天来大,驚动上界不安宁。看看青天不可欺,为曾举动吾先知。来到殿前辅伏陛,起奏吾主皇在上。凡间无有别一事,乃某府某县某司某处某人。夫妻缺少麒麟子,焚香设供酬神愿。故此惊动吾家主,耳烧面热座不安。玉皇便来开金口,便叫多为太白星。差你斗牛宫内去,去叫侄女听事由。第二节为传命,张大娘被喧招后唱道:闻听父王来喧招,忙忙殿上听事由。来到殿前忙跪下,辅伏金陛地埃毕。第三节为授命,玉皇唱道:只因某府某县某司某处某人,夫妻缺少麒麟子,焚香酬神愿人等,善心太大驚寡人,耳烧面热座不安,吾将此子命与你。前去赐送与他们,后来封为国都臣。此子今日交与你,急急忙忙下天门。命你送与他家去,去作擎天住一根。第四节为领命,张大娘(仙姬)领命后腾云驾雾离开仙家来到凡间。唱道:某主东,某主人,请你堂前听原因。请你堂前忙礼拜,礼拜仙家有根生。只因你的善心大,驚动我主不安宁。我领玉皇青勒令,要到你家送儿孙。要知奴家名和姓,后头一二说根生。原在斗牛宫内座,斗牛宫内是家门。我是玉皇亲生女,嫁与牛郎结成婚。一年只许会一次,七月七日得成婚。去年七月会一次,一夜夫妻百夜恩。梦见龙蛇生贵子,想必有孕在其身。想起怀胎十个月,后头一二说分明。正月怀胎在娘身,一无踪影二无行。无踪无影娘身上,谁知有孕在娘身。二月怀胎在娘身,我娘身中不安宁。思想杨梅并苦李,又想鲜鱼火上焚。三月怀胎在娘身,见在娘怀替替成。长成骨节三百六,不见身中一养成。四月怀胎在娘身,见在娘怀打翻身,左边翻身是男子,右边翻身是女人。五月怀胎在娘身,坐在房中懒动身。有义丈夫向前问,无义丈夫骂几声。六月怀胎在娘身,面容黄瘦不成人。容颜黄瘦行似苦,不比先前月下人。七月怀胎在娘身,坐在房中闷沉沉。日里身上如山重,夜里行游懒动身。八月怀胎在娘身,啾啾即即路难行。上坡如似抬重担,下坡如似落深坑。九月怀胎在娘身,妯娌姊妹都不行。三姊四妹要吃酒,恐怕孩子路上生。十月怀胎在娘身,房中生儿母心动,一阵痛娘十二变,两阵痛娘失三魂,孩子落地斗一声,堂前公婆放宽心,妯娌娣妹来抱起,金盆打水洗儿身。一週二岁娘怀内,三週四岁长成人,五週六岁身长大,莫忘爷娘养育恩。孩子今朝交与你,他是擎天柱一根。我在天宫常照看,时常常照你现身。后来成人登金榜,莫忘仙姬送子人。第五节为转程,唱道:好要堂前久久唱,仙家不可久住停。仙姬送子来到此,辞别姑娘象六亲。满堂六亲辞别后,仙姬送子转天庭。最后描述仙姬回天庭情景时唱道:驾起东方青云起,南方赤云又来生。西方驾起白云起,北方黑云足下生。五色祥云齐驾起,祥云托起上天庭。二郎敲动龙凤鼓,仙姬送子转回程。

二、傩书的价值

1、文学与文化价值

书中虚构了许多的人物、仙境、天庭、宫殿、东家(主家)等活动场地、场境及活动方式、内容;所有的人物都充满了灵性和人性,所有这此既可看出与现实生活有类似之处,但又不是现实生活的死板照抄照搬,其实是对现实生活进行了艺术加工,增加了很多想像的内容,使之与现实生活处在似与不似之间。这完全符合文学创作的特征,其内容是叙事的,语言形式的诗歌的,同时还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完全通过剧中人的对话来反映故事情节,是布依族最早的话剧;书中内容有部分文字为布依族古文字。所以说《玄门仙姬送子》是布依古文字的载体,是最久远的代代传承的民族语言资料,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及至文化价值。

2、思想价值

早期布依民族生活在人与自然混为一体的环境中,以守猎、捕鱼、及耕种为生,过着自劳自给的生活。以自然向来都是非常敬畏的。因此,对人类的生、老、病、死、伤、残等突发现象感到无可奈何,他们认为种种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都是某种神秘的意志在驱使,于是出现了“万物有灵”观念,然而又力图用自己的意志或行为去影响自然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就用“摩”,通过摩来与自然和鬼神对话,以求平安、健康、和谐。《玄门仙姬送子》中虚拟了仙境、天庭、宫殿等活动场所,通过剧中人物玉皇、太白、刘三、杨四、李龙、占将、千里眼、顺风耳的行动和对话来为无子夫妻求子,希望通过这种特定的仪式和念唱特定的话语让神能知晓并得到神的帮助、庇佑。法师充当了人与神的桥梁,把人们的愿望通过傩戏仪式转达给神灵,建立人与神沟通,向诸神焚香敬酒祈祷,希望得到诸神与祖先的保佑,又把神灵的“庇护”转达给人们。反映了布依族原始的哲学思想、。

3、伦理教化价值

此书的唱词唱道:“看是何人发善心、起个善心天来大、善心太大驚寡人、只因你的善心大”等,唱词中多次提到“善心”,其意是告诫人们平时要多行善,这样善心才能感动上天和天庭的各路神仙,遇难遇险时才能得到他们的帮助,达到愿望。还有仙姬的唱词里唱道:“五週六岁身长大,莫忘爷娘养育恩”和“后来成人登金榜,莫忘仙姬送子人”这一简短的语句则体现了布依族儿女感恩尽孝的伦常道德和知恩图报的道德思想。其中的惩恶扬善、劝人向善、孝顺父母、感恩他人、弘扬人间真善美的思想,构成了布依民族文化最具价值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布依民族的行为规范。

4、民俗研究价值

书中仙姬对主家唱的“十月怀胎”歌,这段唱词能够把妇女长达九个月的漫长历程中,随着胚胎和胎儿的不断长在,各方面营养的需要也自然不同,自然会影响到母亲的饮食取向;从胎儿在腹中的运动方位来判断胎儿的性别;从孕妇的脸色、心情、心事、身材变化、行动吃力、临盆前的阵痛等来表现妇女怀孕及生育的艰辛;从孩子落地时公婆的心情、妯娌娣妹的帮忙来反映布依族婚姻家庭的关系等。以上这此都是妇女妊娠经验的总结,没有宗教色彩和迷信的成分,是古人纯粹的生育经验的总结,也是布依族人民一笔货真价值实的历史精神财富。此段唱词内容集中反映了布依族的生育习俗、家庭生活习俗等,对研究布依族民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结束语

篇6

人类伊始,妇女们的地位是很高的,在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内,都是一枝独秀,唯女性的马首是瞻,人们只知有其母,而不闻有其父,此“母系氏族制”是也。至奴隶社会萌生,男女在公共权力方面才有所倾斜,男性渐强,女人渐弱。

封建社会的出现,“男尊女卑”的概念开始形成,并渐至扩张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孔夫子的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闲话,又进一步将妇女推向没名分、没地位、没人格的苦难深渊,就连称谓也带有明显的语言歧视,诸如“丫头”、“拙荆”、“内人”之类。男子可以出将入相,治国安邦,女人只能固守家园,生儿育女,侍奉翁姑。男子可以三妻六妾,灯红酒绿,女子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套在她们头上的“金箍咒”。因此,妇女一直是处于被压迫、被的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亡从子。一个“从”字深深烙在了广大妇女的心坎上,贯穿了她们生命历程的全部。“烈女”、“贞节”是对她们的最高褒奖和赞誉。

虽然,从国家政权的最高统治者,到社会最底层的贩夫走卒,其灵魂深处和潜意识里都视妇女为“附属物”,但历朝历代的女性们并没有自轻自贱,甘为“附属”,而是忍辱负重,自觉地担当起了为人妻、为人母的重任,撑起了“半边天”,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谱写了一曲曲或幽雅委婉,或气壮山河的美妙乐章,名彪古今,永垂青史。

本书的编著者,站在历史的峰巅和时代的高度,怀着对女性崇仰和敬畏的心情,披沙沥金,独具慧眼地选取了《唐仇夫人墓志并序》、《唐戴夫人墓志》、《明诰封一品夫人郭室李氏葬志》、《明文学郭十公暨配张氏继配陈氏合葬墓志铭》、《明敇封孺人荆妻秦氏墓志》、《明尚镰暨元配秦氏合葬志铭》等,意在以史为鉴,勉励新时代的女性,要取先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修行品德,提高素质,与时俱进,为改革开放的伟大祖国,为亿万同胞的福祉,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华夏子孙都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尤其是对自己世代居住和生活的环境,更是珍惜,呵护有加。《重修太山老奶奶洞王母阁龙母殿碑记》等,就表现出了历朝历代的乡民崇尚自然,热爱家园,美化环境,追求和谐与温馨的宽广胸怀及高尚品德。

龙母大殿、太山老奶奶洞等,系殷商故都安阳西南二十里许处的风物景致。亘古至今,这里的景色都十分幽雅秀美,每每为文人学者所称道。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殷商王朝的后裔们,也同曾创造了甲骨文的先民们一样,充满激情,充满浪漫,充满幻想,充满智慧,对自己家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着深厚的情感,并用勤劳的双手将其点缀得如花似锦,富丽堂皇,同时也给它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赋予了灵性和人文色彩。是洞者曰“黄龙”,是坑者曰“碧潭”,是池者曰“南海”,有竹者冠以“竹林”,有松者名以“松涛”,狭窄之处筑一亭,宽敞之地立一庙。小亭供人歇脚赏景,庙宇的菩萨保佑乡亲平安度日月。

大自然的美景,如果没有人们的精心维护,是不可能千秋万代景不移、色不变的,而人文景观的存在,则是靠乡亲们一砖一瓦、一石一木去营造的。安阳县“小南海”景区里诸多闻名遐迩的建筑,就是四乡八村的乡亲们用心血和汗水浇灌而成的。而记载这些美好景色和乡亲们胸怀、情义的,正是这里的一通通庙碑。《掠影》中着意选择了多篇这些庙碑的拓片,也恰恰透露了编者欣赏这里的景色、敬慕这里乡亲的品质、情义的想法。

“书法艺术”是中国文苑里,从古至今开放得最光彩夺目,清香四溢的奇葩。因年代久远,再加上一次次的战乱,刻在竹简上的、泼墨在纸帛上的书法作品多已不复存在,惟有镌刻在石碑上的尚星星点点流落人间。

《掠影》“书法”一章,从艺术的角度一一分析其流派渊源,风格特点,艺术魅力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是很有见地的。

文人方面,编著者选取了黄庭坚书写的《幽兰赋》和“五言诗”为代表。黄庭坚在北宋时期,诗、书均与苏轼齐名,他的书法追求“韵胜”,个性鲜明,特点突出,是“尚意”书风一派的执牛耳者。“大字作品豪放纵逸,小字作品巧中寓拙。”

武将选取了民族英雄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满江红》和《宝刀歌》等为代表。岳飞率部抗金路经南阳时,夜宿武侯神祠,“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这里所谓的“挥涕走笔”之作,便是刻在河南省汤阴县岳飞庙内的岳飞草书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因是抒发胸臆之作,所以,“用笔在潇洒流畅中见力度,结字在攲正相生中见风神。章法以强调纵行的感受为主,追求书写的从容、沉着与痛快,传达出书写者豪迈的气概和不凡的胸襟”。《宝刀歌》也是“一气写来,从容不迫,行笔稳健,单多独立,偶有连缀。书法源于晋唐,与文辞相应,折射出书写者内心的坚定与自信”。

另外明人朱常淓、清代刘镛、近代康有为、于右任等著名文人书法石刻也尽在其中,书中对这些作品的书法艺术,一一评说,言简义丰,如电石火花飞闪,启人思绪,静心读来,俨然就是一次书法艺术王国的快意巡游。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文盲和半文盲始终占居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获得历史知识,接受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思想熏染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靠戏剧舞台和民间的说唱艺术,二是靠绘画。

庙宇墙壁上和石碑上的绘画,虽只有疏疏朗朗的几根粗犷的线条,但它却能将一个完整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范畴,明白无误地给表达出来。

《诸葛亮躬耕南阳歌石刻》,但见古圣贤之一的诸葛亮端坐在古松、翠竹环绕的茅庐内,双手持羽扇,头戴三梁进贤冠,身穿宽袖长袍,仿佛正向来访者娓娓叙讲他躬耕南阳的心得体会。昭然揭示的是以诚信为本的道德标准和自耕自足、自寻其乐、摒弃烦恼的生活理念。

《明周文王像碑刻》、《周公画像赞碑刻》、《孔子画像赞碑刻》、《明关羽像碑刻》,传递的是先民们对创造了人类文明,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的英雄豪杰的崇敬之情和无限怀念之意。在他们的心目中,周文王是那样的睿智和勤奋,不是坐在案前沉思,就是伏在案前挥毫,为混浊愚氓的众生民开启智慧的海洋。

孔夫子是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开山鼻祖,历代帝王之师,人们对他的崇爱是十分真诚的,歌颂备至也是发自内心的。《孔子画像赞碑刻》中的孔子神色庄严,气度非凡,双眸里闪耀着大智大慧的光芒。颜回、曾参、子思、孟轲四位得其真传的弟子,依次坐于两侧,聆听恩师的谆谆教诲。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以英勇威武、重情重义而名扬四方,被誉为“武圣人”,与孔夫子并肩齐名,在官府和民间都享有很高荣誉。《明关羽像碑刻》中的关羽凤目隆鼻,长髯垂胸,头扎巾帻,身着长袍,手拿书卷,高大威猛,义薄云天,同时也不失儒雅之气。

篇7

一、打造文化强区创建进一步丰厚华舍的文化底蕴

文化的力量在于它不仅能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更在于它能动员群众的积极性,以创造出精神世界与物质基础有机的结合。华舍街道历史积淀深厚,文化资源丰厚,群众文化艺术类型丰富,积累了较多的文化资本。在丰厚的文化资本中,蕴藏的是勤劳人民的智慧,也是教育后一代人的活教材。

1.抓好传统民间文化资源的挖掘

华舍以创建为契机,进行了广泛的历史文化普查,如对“村落文化”的收集与“天南地北绍兴人”的调查等,通过挖掘、整理、汇编等大量细致的工作,村落文化已成稿206 篇,字数达十八万多现已出书。天南地北绍兴人收集250余篇。另外还于2009 年4 月全面启动了《华舍村志》的编纂工作。自全面启动编纂工作以来,领导重视,人员落实,经费保障。至今,已采访当地村民(居民)百余人次,挖掘名人50余人,熟悉了地理环境,走访了40余处古迹,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资料。同时多次赴县档案局、县史志办、浙江图书馆等处查找资料,大致了解了华舍的历史沿革及发展情况与一些重大事件。现已摘录相关文字资料达20万多字,基本撰写成十章节,并已交于区史志办预计至年底可出书。《华舍村志》及《华舍村落文化专辑》的出版,将给华舍人民带来一笔丰厚的精神食粮,也必将对华舍的文化事业建设带来一片新天地。

2.抓好企业、校园文化建设

在抓好传统民间文化资源挖掘的同时,落实因地制宜发展企业文化、校园文化,逐步形成特色文化体系和网络。

⑴企业文化。我们把镇街企业文化作为街道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载体。街道文化站把精工集团、华港集团、宝业集团等作为企业文化的示范点,每年与3个企业举办至少二次联谊文艺活动。如去年上半年我们与精工集团合作开展了四街道青年干部联谊会;与华港集团合作举办“新华舍、新华港”联谊活动;在“幸福水乡才艺秀”会演中,以宝业集团为主要力量,积极配合街道文化站搞好街道“幸福水乡才艺秀比赛”活动。在抓好典型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充分发掘企业文化潜力,因势利导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⑵校园文化。以华舍实验学校为校园文化示范点,配合学校开展种类技艺特长班的培训活动,配合并帮助学校编写校本课程教材《禹会丝绸坊》、《华舍地域文化》等,并以此带动全街道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培训和挖掘文艺人才。

二、文化强区的创建进一步活跃了群体性文化活动

群体性文化是广大群众为满足自身精神需要为目的而进行的文化行为。是人民群众在文化氛围的熏陶下自然体现的气质和精神。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是时展的必然,那么在此过程中群文人如何从思想观念上跟着时代节奏应变?作为最基层的群文人如何在群文事业中做出应有的奉献?华舍街道结合本街道实际,以创建文化强区工程为有效载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立足转变观念,树立大文化的概念

基层文化站,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一般以配合当地政府中心工作为主,没有其主动的地位。工作的被动性导致了对文化事业建设推进的不力。华舍街道周边乡镇,曾有一个村级阅览室,开放两年来,借书只十一人。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新书结构不合理,缺少农技方面的书籍,不符合老百姓的胃口,大量高档的新书只是摆设而已;二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报刊、书籍、城区图书流动车等逐渐进入家庭,老百姓接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也使得村民不愿意再花时间去村阅览室。有鉴于此,需要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赶上时代的步伐,将创新融会贯通。没有新思维、新方法、新形式,就不可能经受得住时代的检验。只有创新思想,树立大文化概念,才有群众文化的发展,才具群众文化的先进性。只有创新才能叩响开展群众文化建设的大门。

2.抓好“2131”工程

以创建文化强区工程为契机,以活跃群众文化为出发点,华舍街道在积极抓好影剧院电影放映的同时,有效实施农村“2131”工程。首先对电影放映工作又作了新的调整,对各村普及放映工作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积极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由街道办事处补贴400 元一场电影,要求华舍影剧院的放映人员定期轮流到各行政村居社区放映。其次与放映员签订经营协议书,对完成或未完成放映场次作了奖罚措施。另外,还把此项工作与村干部年终考核相挂钩,确保办好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实事工程。活跃了群众文化,丰富了群众文化业余生活,更是教育了广大群众。在13年共有3万多群众在家门口看到了电影。

3.抓好文体性娱乐活动

华舍街道实行“自发与引导结合,普及与提高并举”的方法,对群众队伍实行有效管理。首先要挑选乐于奉献、善于组织、和业务能力较强的文艺骨干,参加区级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班,然后再由各社区组建的广场健身操队、太极拳、太极剑、腰鼓队邀请老师进行集中辅导。到目前为止,全街道在册群众文体队伍18支,参与群众骨干200多人,为开展各项文化体育活动培养有生力量。

4.贯彻原则,使广大群众成为活动的主体

在举办华舍街道幸福水乡才艺秀暨民间人才“”文艺巡演活动中,街道文化站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为他们搭建舞台,提供展现的机会。采用专业团队和从“农民种文化”、“欢乐乡村”、“幸福水乡才艺秀”等中的获奖者及社会戏曲爱好者同台演出,本次幸福水乡才艺秀暨民间人才“”文艺巡演”共有文艺骨干41名在全街道演出了16场,所演之处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好评。兴越幼儿园、东周居委会、亭东舞蹈队通过积极排练表演了舞蹈《好一朵茉莉花》、《红梅赞》、《荷塘月色》等展示的节目,其中由兴越幼儿园表演的舞蹈《好一朵茉莉花》、参加全区复赛直接晋级进入十强。使观众一饱眼福,在这次的群众文化大展演中,也涌现出了更多的优秀业余演员,文体活动变成了百姓生活中的喜闻乐见的美事。

5.抓好文化村、文明村(单位)的双创活动

在创建文化强区工程的同时。华舍街道还积极开展创建文化村、文明村(单位)活动,对各行政村的创建活动给予业务上的指导,街道并拨出专项奖励基金30余万元,保障相应的活动经费。街道文化中心也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中心,积极指导各行政村创建县文化村。至今已有一级文化村居8个,二级文化村居社区10个。同时,以创建文化村为载体,积极开展文化村指导员业务培训活动,这极大地促动了街道文化队伍素质的提高。另外,在文明村(单位)的创建中,收获也颇丰。目前,全街道18个村居被评为县级文明村,达100%,文明单位也达98%以上。

三、文化强区工程的创建进一步发展了特色性文化活动

积极发展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是说服引导群众的基本途径和有效载体。我们以文化强区工程创建为抓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地发展了特色性文化活动,活跃了群众,提高了生活质量。

1.加强文化阵地应成为发展特色性文化活动的着眼点

把阵地建设好了,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引导和教育广大群众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通过近二年的努力,我们构建了以街道、村、(居)社区企业基层党校为龙头,以文化示范户、党员活动室为载体,以图书室、黑板报、阅报栏、宣传窗等为依托的阵地网络,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组织在思想上解惑、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的作用,创建了一大批优秀的基层文化组织和群众文化先进集体和个人。他们,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是传播先进文化的窗口、前沿阵地,是党和政府听取群众呼声和要求的舆情点,拓展先进文化阵地的延伸点,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支撑点,服务百姓教育群众的落脚点。

2.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应成为发展特色性文化活动的生长点

发展先进文化是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食粮需求的过程。街道要着力提供一些精神文化产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市民,使人民群众彻底告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告别牌桌、酒桌、神桌。一是要坚持文化下乡活动,积极探索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文化下乡方式,不仅要鼓励各类文艺表演团体,坚持文化下乡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良的文化服务。而且政府要安排必要的经费,组织各支文艺团队送戏、送书、电影、送文化科技知识到基层,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二是组织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文化活动。在基层举办群众歌咏、音乐歌舞、民间戏曲、健身游艺、舞龙灯会等深受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三是坚持不懈地搞经常性的社区文化、镇街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设。四是抓好重点群体的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妇女经常开展群体性的健身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文明上网,加强外来人员特别是流动务工人员的管理,关心支持积极引导他们的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他们的文化生活需求。只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生长点,才能保证街道的文化活动有特色、有品位。

3.加强村级文化建设应成为发展特色性文化活动的落脚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