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法语实训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法语实训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法语实训总结

篇1

⒉使学生掌握汽车总成、各零部件及其相互间的连接关系、拆装方法和步骤及注意事项;

⒊学习正确使用拆装设备、工具、量具的方法;

⒋了解安全操作常识,熟悉零部件拆装后的正确放置、分类及清洗方法,培养良好的工作和生产习惯。

⒌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习要求:

1.学会汽车常用拆装工具和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

2.学会汽车的总体拆装、调整和各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正确拆装

3.学会汽车的主要零部件的检查测量

4.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与基本工作原理

5.理解汽车各组成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实习常用工具:

普通扳手、螺钉旋具、锤子、手钳。

二、实习内容

掌握汽车的传动系统、行驶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中各主要零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的拆卸、装配和调整方面的操作。

(一)变速器的拆装

先将外部螺钉旋下,然后拆下变速器外壳,观察变速器的安装位置以及与发动机的联结关系。了解变速器操纵机构的结构特点,观察各挡位齿轮的传递方式,然后拆下齿轮对变速器进行清洗,在清洗完以后,在老师详细讲解完工作原理后把各个零部件重新组装起来。

(二)离合器的拆卸

在变速箱体中拆下离和器总成:先拆下离合器盖与飞轮联接螺栓,然后将离和器从飞轮上去下。

仔细观察各零部件的结构特点,熟悉各零部件的名称和作用。同样在了解完其工作原理后对其进行清洗并按要求组装起来。

(三)发动机的拆装

在老师的安排下,我们五个人一组进行发动机的拆装,我们小组拆的是一个四缸直列水冷式发动机,先按要求拆下化油器,由于时间原因,对化油器内部零件没有进行拆装,不过事先我们已经拆装过化油器,这里就没有特别要求。然后卸下分电器等外部零部件,拆下电动机和发电机等组件。然后拆下进,排气只管,卸下气缸罩,然后把两侧的汽油泵以及节温器,这样发动机外部组件基本拆卸完毕。

然后按如下要求拆卸机体组件

1)拆下气缸盖13固定螺钉,注意螺钉应从两端向中间交叉旋松,并且分3次才卸下螺钉。

2)抬下气缸盖。

3)取下气缸垫,注意气缸垫的安装朝向。

4)旋松油底壳20的放油螺钉,放出油底壳内机油。

5)翻转发动机,拆卸油底壳固定螺钉(注意螺钉也应从两端向中间旋松)。拆下油底壳和油底壳密封垫。

6)旋松机油粗滤清器固定螺钉,拆卸机油滤清器、机油泵链轮和机油泵。

2、拆卸发动机活塞连杆组

1)转动曲轴,使发动机1、4缸活塞处于下止点。

2)分别拆卸1、4缸的连杆的紧固螺母,去下连杆轴承盖,注意连杆配对记号,并按顺序放好。

3)用橡胶锤或锤子木柄分别推出1、4缸的活塞连杆组件,用手在气缸出口接住并取出活塞连杆组件,注意活塞安装方向。

4)将连杆轴承盖,连杆螺栓,螺母按原位置装回,不同缸的连杆不能互相调换。

5)用样方法拆卸2、3缸的活塞连杆组。

3、拆卸发动机曲轴飞轮组

1)旋松飞轮紧固螺钉,拆卸飞轮,飞轮比较重,拆卸时注意安全。

2)拆卸曲轴前端和后端密封凸缘及油封。

3)按课本要求所示从两端到中间旋松曲轴主轴承盖紧固螺钉,并注意主轴承盖的装配记号与朝向,不同缸的主轴承盖及轴瓦不能互相调换。

4)抬下曲轴,再将主轴承盖及垫片按原位装回,并将固定螺钉拧入少许。注意曲轴推力轴承的定位及开口的安装方向。

3、发动机零部件清洗

1)清除发动机零部件的所有油泥和污垢,刮除气缸、气缸盖及活塞积炭。

2)在专用油池中清洗发动机零部件,尤其是活塞连杆组件和曲轴飞轮组件。

4、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多媒体教室,并观看了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及各组件的功能,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更一步了解了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5、发动机总体安装

1)按照发动机拆卸的相反顺序安装所有零部件。

2)安装注意事项如下:

1.安装活塞连杆组件和曲轴飞轮组件时,应该特别注意互相配合运动表面的高度清洁,并于装配时在相互配合的运动表面上涂抹机油。

2.各配对的零部件不能相互调换,安装方向也应该正确。

3.各零部件应按规定力矩和方法拧紧,并且按两到三次拧紧。

4.活塞连杆组件装入气缸前,应使用专用工具将活塞环夹紧,再用锤子木柄将活塞组件推入气缸。

5.安装正时齿轮带时,应注意使曲轴正时齿形带轮位置与机体记号对齐并与凸轮轴正时齿形带轮的位置配合正确。

篇2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秸秆综合利用相关要求,坚持源头治理,多措并举,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1 以机械化还田示范方建设为引领,全面提高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率

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中最有效的一项措施。我市坚持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整合资源、要素聚合为抓手,充分运用市场、经济及法律等各种手段,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推行统一签订合同、统一切碎机收、统一秸秆还田、统一收费标准的“四统一”模式,加快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方建设,以技术培训、召开现场演示推进会,加快全市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迅速普及。今年以来,采取集中培训、各镇区自行培训等方式,全市累计培训秸秆机械化还田专业技术人员1066人。夏熟和秋熟前夕,市政府分别在东台镇和溱东镇召开秸秆机械化还田现场会,现场示范演示联合收割机收割及切碎,全力推广大中拖配套的秸秆还田机、反转灭茬旋耕机、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小型秸秆还田机等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2.2 以草业合作社和收购加工实体为载体,加快建立农作物秸秆利用产业化运作体系

近年来,我市针对秸秆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收获期长的特点,大力扶持发展草业专业合作社、收购加工点等市场主体,加强政策扶持、业务指导、绿色通道和市场开拓服务,提高秸秆购销、加工的组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重点在稻区的五烈、溱东、时堰以及安丰等镇区建立了一批草片场专门收购秸秆点,年收购秸秆达10多万t。溱东镇蓝绿草业合作社和进之辉草业合作社自2010年成立以来,在农委的指导下,按照统一打包钢绳、统一打包标准、统一上门收购、统一收购价格的“四统一”服务模式运作,在环保部门的协调下与双灯造纸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规模迅速扩张。目前,几草业合作社已拥有专门从事农作物秸秆收购的草场38个、液压式打包机80台,带动农民经纪人300多个、农户7.1万户;收购量达到6万多t,覆盖范围扩大到邻近镇村及兴化、姜堰、海安等县市;干草的收购价格也由成立时的每t100元左右提升到今年的280元,大大提高农民售草积极性。蓝绿草业合作社还与周边的6个草场合作,利用秸秆压块制粒作为锅炉燃料,年加工秸秆颗粒3.9万t。

2.3 以多途径利用技术推广为重点,全面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的综合效益

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实际,我市及时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调研,总结出秸秆综合利用的多种技术措施,全面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我市能源化利用秸秆1.15万t,覆草还田、稻麦双套、腐熟还田、高茬还田等肥料化方式利用秸秆31.35万t,作为燃料等其它形式利用26.5万t,落实秸秆各类临时堆放场地4000多个。一是留高桩收割技术。目前,我市夹作麦田收割时留茬高度基本都达到1尺左右,还草量达300kg/667m2,留在田里的麦秸桩,在农事操作中被踩倒,夏秋高温多雨很易腐烂;后茬种植水稻的,则普遍采取留高茬水旋耕的方法。二是覆盖还田技术。全面推广棉花、玉米、大豆、桑树等旱作物的行间覆盖秸秆或颖壳技术,覆草数量多的每亩可达千斤。覆草不仅可提高地力、改良土壤、保墒抗旱、抑制杂草、调节土温、保持水土,桑园铺草还能防止大雨溅起的泥浆污染桑叶。三是堆制还田技术。将雨后潮湿的秸秆堆好踩实,进行高温堆沤,利用纤维分解菌产生的高温来加速养分的转化并杀死大部分的病原物,堆制的秸秆用作基肥。四是过腹还田技术。我市利用山羊等草食性牲畜饲养量大的优势,在头灶、南沈灶等镇重点推广油菜、大豆秸秆机械粉碎养羊技术,在安丰、唐洋等镇主要推广玉米秸秆青贮养羊技术,在富安、溱东等镇推广秸秆饲养奶牛技术,既能消耗部分秸秆,又产生了大量的优质有机肥。头灶镇以海联、永红、兴灶三个村为轴心的秸秆养羊示范带,区域内户平养羊达30只。富安镇弓湾村奶牛场利用青贮玉米秸、粉碎油菜秸等饲喂奶牛,奶牛存栏量超过100头,年消耗秸秆达200多t。安丰镇充分依托华东山羊市场大力发展养殖业,年可消耗秸秆近700t。五是栽培食用菌技术。及时总结推广大小麦秸秆和稻草混合配制蘑菇料种植蘑菇技术。安丰镇红安村大力发展秸秆种植蘑菇,安丰镇红安村,浙江人在五烈镇大力发展秸秆种植蘑菇,年消耗秸秆近7000t。六是编织技术。安丰、梁垛等镇动员农户用秸秆编织草帘、草绳、草苫及一些工艺品,其中丰西、洋洼、红安等村的秸秆编织发展已形成相当规模,秸秆消耗量逐年增加。七是秸秆直燃锅炉应用技术。抓住煤炭资源紧张和价格上扬的契机,积极鼓励有关企业应用秸秆直燃锅炉,直接使用成捆的秸秆作为燃料,仅富安茧丝绸有限公司一家今年就消耗秸秆1万多t。八是保温砖制作技术富安、安丰部分建材企业将秸秆粉碎后添加到保温砖中,每万块砖消耗秸秆0.8t。九是秸秆发电技术根据国家能源局有关专家的指导,我市将利用原热电厂搬迁改造的机会,建设一条秸秆和城市垃圾发电生产线,努力实现项目建设的效益最大化。十是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通过秸秆沼气发酵技术、秸秆气化、秸秆固化技术等多种能源化得用途径,将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产生清洁能源,实现再循环利用。

3主要对策

3.1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深度研发

农业和农机专业技术人员,正在积极试验示范,通过对秸秆综合利用深度研发,在大中型联合收割机安装一种压缩颗粒机,颗粒直接抛洒在田间,或抛洒在行中,农户愿意收集的,也可用袋收集当成饲料使用,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这种机械,如果真的研发成功,不仅能解决秸秆深度利用,而且能节工省本,同时能提高经济效益。建议从省级层面甚至国家层面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不断完善现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以及探索新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3.2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宣传力度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社等开辟专栏、专版,制作、播发专题视频,多角度、多层次、大容量开展宣传活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要利用农村广播,加强对秸秆禁烧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村民遵守《村规民约》的自觉性。市教育局要发挥教育主渠道的作用,组织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采取“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让学生来影响家长,把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要通过宣传,营造全社会抓“双禁”、防污染、保环境、树形象的浓厚氛围。

篇3

一、建立欧标体系下法语写作课程的意义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简写CEFR)是一个权威的体系,可以为教学、考试、教材提供标准。它描述各个级别需要达到的语言程度、掌握的文化常识以及应具备的沟通能力,定义各个语言工作者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认证学生的语言能力。以欧标为参照的法语写作课程标准设计的首要意义,旨在更新课程标准与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写作课程设计思路

1.与欧洲语言通用标准相匹配的教学内容

欧标所规定的写作标准,主要是针对具体生活化场景和职场中所需的应用性文章的细则,因此将写作课程分为以下几个主题:(1)描写与叙述,包括:人物描写、景色描写、描述场景和动作。(2)应用文写作,包括:简历、私人信件和公务函件。(3)说明和论证,包括:演讲、论证(自由格式)。(4)商务介绍,包括:说明书、公司宣传册、项目招标细则。(5)论述表达看法,包括:引论、结论、本论和文章详评。(6)汇报,包括:摘要汇报。(7)表达观点,包括:电影评论、深度报道。

同时,新设计的写作课程每课包含四个部分,对应学习的四个步骤:(1)Article――文章实例:给出学生该主题的范文并进行结构分析和讲解。(2)Exercises――习题: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3)Travail personnel――个人写作: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开放性主题写作,然后教师进行批改和讲评。(4)Travail en group――团体作业:由教师给出一个任务,比如团体撰写一个调查或者商业广告等,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围绕交际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欧标要求法语写作具有生活化、情景化、职场化的特质。新的法语写作课程设计参考了这些特质,使学生浸润在法语文化之中。实施行动教学法,倡导以行动为导向,强调每一次写作都是为了完成特定的环境下的交际任务。这恰恰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语言应用能力,更契合欧标实用性的特质。

根据写作课自身特点,兼顾课内与课外、讲授与训练的关系。课内教师通过实例训练讲授写作技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课外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写作任务,对相关词汇、语法和句型进行总结。同时,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理解各种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培养运用法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3.教学评价和考核的调整

一是考核原则:(1)考核原则应全面考查学生写作能力,不能只局限在一张试卷上。(2)考核不能只是一次或几次的考试,应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二是考核方案:(1)平时成绩,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①课堂出勤参与度;②课后笔记、书面作业;③个人、小组写作练习和报告。上述这些项目作为学生平时成绩一并记入考核成绩。(2)期中测试、期末测试。主要检验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三、欧标参考下的法语写作课程实施建议

1.教师资质

大学本科为法语专业,法语基础知识扎实的教师。先期对教师进行有关欧洲语言学习统一标准的知识、内容以及等级考试要求等的相关培训。

2.实训条件

实训基地应该有多媒体教室,相关多媒体设备配备齐全。

3.教学资源

以欧标要求为指导,建立法语写作素材数据库。

综上,欧标体系作为法语写作课程参考体系的引入,带来了法语写作课程的创新和改革。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进一步以欧标为框架,强调写作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篇4

(一)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着重培养学生作为“岗位人、职业人和创业人”的专业核心能力——英语交流能力、国际商务业务能力和商务服务与管理能力,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吻合,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二)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以5门核心课程建设为重心,打造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3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以“教、学、做”一体化为导向,推进《国际贸易实务》、《英语函电与单证》、《商务英语翻译》等课程的“任务引领、项目驱动、情景模拟、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改革;建设商务英语专业资源库;引入行业标准,改革考核模式。

(三)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构建“内外衔接、三级递进”的实训教学体系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落实工学结合实训环节,构建包括国际商务体验、单课程实训、校外内外短期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内外衔接”的实训教学体系,实现仿真模拟——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三级递进”;建设融教学、实训、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服务于一体的省级“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基地”,涵盖国际贸易和商务管理两大技能训练,辐射商务英语专业群,服务企业和社会;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和规模,保障学生的半年顶岗实习达到100%。依托现有校企合作企业,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与广州本荣贸易有限公司、广州米泰贸易有限公司签订校内生产性实训协议,开展网络平台销售实训和生产性国际电子贸易实训,以企业实体经营为运营模式,安排商务英语等专业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实训和顶岗实习;与国际货代联合会和广州桥集拉德国际货代有限公司开设定向培养的“桥集拉德班”;与企业共建外语培训服务机构。

(四)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完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在构建大思政格局的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进行系统设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特色第二课堂活动、素质拓展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赴美带薪实习项目、就业指导等内容与形式,培养人格健全、爱岗敬业、职业道德与素质良好的人才;大力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专业技术技能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利用麦可思数据,逐步实现毕业生毕业后三年的跟踪调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五)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教育团队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创新管理体系,落实“专任教师企业经历实践工程”;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度,拟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从企业行家聘用1名专业带头人;培养6-7名“双师”素质骨干教师;聘请6名国际贸易和商务领域的行业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实现基础性课程以具有专业背景的校内专任教师主讲为主,实践性课程主要由企业、行业技术技能骨干担任的校外兼职教师讲授为主,构建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双师”素质比例达90%以上的教育团队。

(六)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加强团队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利用专业师资,开放教学资源,加强服务团队建设,在商务活动、资料翻译、语言培训、考证辅导、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积极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每年服务社会达500人次以上。

(七)以商务英语专业为重点,带动其他语言类专业群建设

篇5

1 问题的提出

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2016年中国旅游发展报告》显示,全年国内旅游44.4亿人次,较2015年同比增长11%;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同比增长3.8%,出境旅游人数1.22亿人次,同比增长4.3%,自2012年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客源国。面临日益增长的游客,导游队伍也在持续壮大,根据刚刚考完的2016年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统计,全国有15万人报名参加考试,导游已成为热门职业,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向往。然而,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城市名片和国家形象代言人的导游,由于近几年网络媒体的负面报道,其职业形象和社会评价急剧下降,冷静反思,除了与导游入行门槛低,导游队伍参差不齐有关外,更与当前的教育培养有关,致使其在职?I技能和职业素养上呈现诸多问题,主要表现有:第一,语言技能不足,转行现象严重。随着近年来入、出境游客的增加,小语种导游人才的需求量增长迅速,如泰语、越南语、柬埔寨语、缅甸语,还有韩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但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大多为市场已经饱和的普通话导游,市场竞争力差,以致学生就业后转行现象严重。第二,专项技能匮乏,游客安全缺乏保障。旅游是导游引导游客发现美、享受美的综合性审美活动,在旅游活动中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更有不可预知的危险发生,这就要求导游除了能说会道在讲解上下功夫之外,更要在卫生急救、攀岩、漂流、自驾安全等专项技能上接受专业培训。但当前的高职旅游教育中,这类培训寥寥无几,仅有的卫生急救知识在《导游业务》课程中也是一带而过,更谈不上动手操作,所以学生一旦就业遇到此类状况总会显得不知所措,职业信心遭受严重打击。第三,利欲熏心,强迫购物,缺乏责任心。近几年,网络上不乏导游强迫游客购物,甚至打骂、持刀威胁游客的报道,在带团过程中由于游客数量少,在游客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意转让旅游团,职业素养低下,职业道德丧失,旅游市场管理混乱,严重伤害了游客的旅游热情和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而《导游业务》教材中有关职业素养的内容较少,且抽象化,不仅没有引起教师、学生的重视,编写教材者在这块也是一带而过,要解决以上问题,首先应从更新导游人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内容上着手。

2 导游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指标体系构建

导游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指标体系的建立,为导游业务教学工作明确了方向,有利于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2.1 指标体系构建的程序与方法

导游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指标体系的建立共分三步骤进行,首先通过查阅大量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关的资料、文献得出初选指标;其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和头脑风暴法确定指标重要性;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确定指标权重,即确定各指标的重要程度。

2.2 导游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指标体系的构建

2.2.1 文献初选指标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和整理,形成导游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初筛指标,初步构建导游职业技能指标内容由带团技能、语言技能、专项技能、认知技能[1]四部分构成,导游职业素养由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意识和职业形象[2]四部分组成,初步形成了导游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初选指标(详见表1)。

2.2.2 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确定指标重要性

我们对导游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各要素进行了归纳整理(见表1),并设计了问卷调查表,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单位――太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法门寺、西安中旅三家旅游企业作为调研对象,并随机对景区的游客、一线导游实施访谈,通过对调查结果和访谈内容的分析、总结,经SPSS20.0和EXCEL统计分析,对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名。

从表2的综合排序中可以看出,排在第一、二位的是职业道德和是职业形象,第三、四分别是职业行为和职业意识,排在第五、六、七、八分别为职业技能中的语言技能、带团技能、专项技能、认知技能,由此可以看出,在市场需求中职业素养比职业技能更重要。

3 导游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优化措施

3.1 注重德育教育[3],强化职业形象

当前,高职教育在注重学生核心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德育的培养,除了在课堂上因势利导外,更要在校园里、校园外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教师应结合系部加大对校内外典型模范的宣传力度,树立追赶超越,争当校园道德模范的风气,增强学生爱国、爱家、爱旅游事业的高尚情怀。良好的职业形象能拉近游客距离,让客人感觉亲切,进一步激发强烈的旅游意愿[3]。因此,在这里我们提出十二字方针,即 “重心灵、强仪表、活语言、优气质”。重心灵,即注重内在美,心灵美,在校园内外实现热情友好,互帮互助,以善良和真诚对待每一个人;强仪表,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做到端庄稳重、落落大方,自然优美;活语言,即灵活的语言,在课堂内外加强语言训练,使学生养成说话准确精炼,言调悦耳,热情幽默,文明礼貌的好习惯;优气质,即注重培养自身气质,与游客交流时应表现出对客人真诚的关怀和对导游服务的诚意与信心。

3.2 培养职业意识,规范职业行为

职业意识的培养应从导游职业氛围的营造开始[4],首先从对学生的称谓、上课开始语、下课结束语以及学生服饰和礼仪、礼貌入手;其次,重视课堂教具的应用,如课堂上运用导游旗、导游证、扩音器,签单、景区门票展现一个完整的全陪、地陪导游环节;最后,建立班级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个性化导游词创作,导游之星、礼仪之星评选,旅游服务故事会,旅游安全月等活动,增加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在职业行为规范上,要求学生有严格的时间观念,同时在模拟操作环节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实施,如接团前的准备工作、认找旅游团、欢迎词、参观游览、用餐、购物、送团等,对学生的发型、服饰、妆容、手势、表情、话筒使用上制定标准规范,并要求学生认真执行,从细节中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3.3 提高语言技能和带团技能

俗话说“祖国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语言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导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旅游满意度[5],因此加大对语言的训练习尤其是导游语言的训练至关重要。首先,开设专门的导游语言课程,而不仅仅是作为导游实务里面的一个章节出现,多听、多看、多模仿,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展示自己的个性化语言天赋。其次,增加实训和实践课时,针对导游带团中需要的人际交往技能、应变技能、组织协调技能及危机处理技能进行模拟演练和实践操作,在真实的环境和场景中总结反思,逐步提高。

3.4 学习专项技能,升华认知技能

篇6

二、构建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决定着高等性与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所以以“市场需求为目标, 就业为导向”一直以来是高职国贸专业的办学核心与根本任务,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以能力为本” ,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力,主动顺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实现基于STC 理念的国贸专业、电子商务和商务英语、三个专业的相关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为学生实现“学校到职业生涯”的转变创造良好条件,培养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职业人才。

三、构建“双证融通、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根据对长株潭地区国际贸易企业行业企业的市场调研确定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对接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形成了本专业“124”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教育规律以基于工作过程和项目导向方式重构知识、能力、素质以形成专业课程体系。

2、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

专业体系的整体设计围绕“能力”为中心,针对国际贸易的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把课程体系分成3个一级模块课程、7个二级课程模块、52个科目课程。其中一级模块为基本素质课程模块、双证融通职业能力课程模块及职业定位顶岗实习课程模块。基本素质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开设的课程包括:法律基础与思想品德修养、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原理以及采购管理等。双证融通职业能力课程模块下设职业资格证考证课程模块针对岗位群的核心技能开设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外贸跟单操作、国际货运、外贸业务操作、进出口货物报关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职业能力实习实训课程模块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复合型要求开设了相关专业课程如企业物流管理、消费心理学、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等;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选修课)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开设的课程如:会计基础、文学赏析、广告策划、社交礼仪、市场营销策划等课程;在职业定位顶岗实习课程模块中举行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就业指导专题讲座等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很好的规划以期完成职业定位专项模块,通过设计方案、毕业作品、实习报告等总结在顶岗实习中的经验与不足。

四、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体系构建完成后,我院在2012级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了应用,在实施过程中还对教学方法、师资结构、外语能力培养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做了调整,以期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成为全省有一定影响和鲜明特色的品牌专业。

1、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我院在教学上要求教师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比如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任务驱动法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利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开发网络课程;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课堂,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方式,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让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独立计划、独立决策、独立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并行,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技能和经验,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2、实现教师队伍的多元化

目前很多学校的国贸专业教师都是单纯的学术型教师,比较习惯于按学科体系组织理论教学,具有一定外贸职业经历和职业资格的专业教师所占比例较小。我院领导在意识到这点后,积极加大引进国际贸易企业中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学工作的投入,自2011年以来具有职业经验的国贸专业教师已经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还让部分教师利用假期下企业锻炼,完全投入到企业的正常运营中,锻炼结束后企业给出评价结果来激励和鞭策后来人。此外我院和美国劳伦学院合作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教师出国进修相关专业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教学经验以及外语,力争专业核心课程全部实现双语教学。

3、构建外语课程群

在调研的过程中,很多外贸企业对外语的要求都比较高,在以往的招聘企业中也要求学生能进行一定的商务交流,但是我国的高考制度决定了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不高,针对高职毕业生普遍存在的口语交流障碍,我们在课程设置上除保留原来的大学英语、外贸函电这些英语课程之外,还增加了英语听、说、读、写课程以及一些对其他语言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修其他外语(如日语、韩语、法语、西班牙语等),由经验丰富的外籍教师执教,使学生在良好的语言氛围中轻松掌握。并对部分课程开展双语教学试点。另外对和英语相关的课程如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也充分发挥我院外语的优势要求老师采用英语教学,教学生学会如何在全英文的电子商务平台上信息、进行商务采购、寻找潜在客户和市场、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获取订单、实现支付等一系列活动,实现电子商务和外贸流程的有机结合。

4、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

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传统的单一的考试评价制度已经不能很好地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程度,我院国贸专业对高职课程的评价标准进行改革,实施“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标准,采用项目评价、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强调教学过程,并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考核,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形成的过程;这从根本上杜绝了学生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或者在考试中作弊的现象,对学生系统掌握知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5、建立基于企业实战体验的全真贸易实训环境

篇7

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构建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就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对外汉语专业要培养语言教学和文化交流方面的实践型人才,既要强调专业性、实践性,又要与学院的整体办学理念相吻合。

根据教育部加强实践教学的精神和越秀外语学院应用型本科办学理念,以及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性质———实践性,对外汉语专业建设须重视实践体系的构建。这也正是越秀对外汉语专业在建设过程别强调的一个重要目标:专业自身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对外汉语专业,须以越秀SPT主导性办学理念为指导,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外语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三个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专业建设。专业实践体系的构建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专业教育水平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在建设过程中,逐步探索建立了一套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综合实践体系,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就整个体系的框架和内容来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进一步落实人才培养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逐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二对外汉语专业实践体系的内容构成

近年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指导下,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逐步探索具有越秀特色的对外汉语专业实践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

第一,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以教育部相关文件内容和越秀SPT主导性办学理念为指导进行专业实践教学构建。在大的方向上,教育部已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各所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具体到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自身,已明确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SPT主导性办学理念是学院性质的最好体现,即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外语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三个核心能力为人才培养的重点。

第二,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注重汉英(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有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在总的专业培养目标的大前提下,我们将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定为:在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将其知识转化为能力,落实为学生的专业实际操作技能,融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整体框架中。

第三,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块构成。在越秀对外汉语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尝试着初步建立起了一套人才培养综合实践体系。这个体系强调了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的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的相结合。我们将实践教学的模块划分为课堂教学、校内实践、基地实训和社会体验四个部分。

第四,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四大模块的具体实践形式多样并且可以相互交叉但不完全重合,如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在四个模块中均可实施,主题征文、演讲辩论等可在校内实践模块中进行,与外国人士日常文化交流可放入校内实践和社会体验模块等。

第五,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激励机制。为实现专业实践教学的最佳效果,我们建立了一套评价激励机制。在学生从事专业实践活动过程中和结束时,指导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评价,点评学生在专业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及进行成绩评定,促进学生实践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对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实行精神表彰和一定程度的物质奖励,更好地推动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

第六,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机制。为保证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我们还建立了一套质量监控机制。从专业实践计划的制定、专业实践活动的启动到专业实践活动的进展、结束和总结,综合设计一套指标体系,要求专业实践活动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化展开。

三对外汉语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模块与具体形式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又要具备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关系就是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将对外汉语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活动,必须让学生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做到所学知识在具体实践中应用、延伸。实践教学的主要模块及具体形式如下:

第一,课堂教学。能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是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学工作的主要开展地即为课堂,因此,培养和锻炼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是首要环节。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学生们通过《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和《对外汉语教学法》等核心课程学习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技巧,与此同时,还必须要通过模拟及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保证能力的真正获得。对于指导老师来说,要提前做好教学准备工作,组织学生详细讨论教学内容和实施计划,将教学任务具体落实。先将本班级内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假定为非母语学习人群,进行模拟教学,待学生熟练后,分期分批安排给在本校学习的留学生授课。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每周均为留学生讲授实践课,完成一个学期的完整教学活动;一类是为留学生教师担任教学助手,不定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两类实践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均需经过搜集资料、讨论试讲、课件制作等教学环节,多次操练,以保证实习效果。

第二,校内实践。充分利用本校留学生资源,与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之间结伴学习对方的语言,创建“语伴”互动实践模式。语伴之间的语言学习交流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他们之间的交流能形成有利于语言教学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教学相长,相得益彰,既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外语能力,又可以进行中外文化交流与对比,无形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是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各种中外文化论坛。如近年来,我院组织了中美英语网络与教育国际论坛,中韩国际文化节等,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和国内的诸多专家和学者,专家们的报告和讲演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此外,西班牙语、德语、法语、俄语等语言与文化沙龙活动,英语集中营训练,日语、韩语文化体验基地,一年一度的“英语文化节”、“东方风情节”、“欧情风尚节”等都让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们不出国门便能置身于异域语言文化环境之中。

第三,基地实训。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没有合适的实习地点与实践场所,实践也就只能是流于形式。长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发达,拥有较多的外资企业,也有很多的外籍人士工作、生活于此。我院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前往绍兴新东方教育培训学校、义务三维外语培训学校等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锻炼对外汉语教学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技能。同时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还在课余时间到中小学、双语学校或幼儿园开展实训活动,走上讲台授课,为将来向全世界推广汉民族语言文化做好准备工作。我院目前已在越秀双语幼儿园、越秀双语小学等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目前我院正逐步探索在海外合作学校建立实训基地,以国际教育合作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第四,社会体验。根据学校的SPT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我院为学生开辟了丰富多彩的海外活动。赴美海外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赴美企业专业实习,赴韩国企业文化语言实践,赴国外大学进行学生交流,赴新加坡半工半读,暑假赴合作大学学习体验等等,使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学生们通过这些海外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体验,增强了跨文化交流能力。除海外实践活动外,课题调研也是社会体验的主要内容之一。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内容,拟定目标课题,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和爱好,选定课题,组成若干调研课题组,调研后形成调查报告。如对本地外教和留学生对汉语学习需求、学习技巧进行调研,对文化差异的体验等进行调研;还可以结合绍兴本地及长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较为发达的现状,组织学生走访外资企业及外事机构进行外国人汉语学习、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参与社会调研,有助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专业属性、深化专业认知及增强专业归属感。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对外汉语专业实践体系,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未来职业的认同,了解本专业实际,获得本专业的一些感性经验,有助于发现现有学习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明确接下来专业学习的任务和要求,为未来专业实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梁京.CDIO理念指导下的对外汉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0).

篇8

一、公安院校法学课程主要的教学方法评析

(一)课堂讲授法

此种教学方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法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法,但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首先,课堂讲授法容易导致教师主导讲、学生被动学两个极端。讲授法本质上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传递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记忆活动参与较多,智力活动参与较少,大大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其次,讲授法不能使学员直接体验知识和技能,在培养法律职业伦理道德方面是空洞而无力的,不利于实现法学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因此,在法律教学中既要不断完善此教学法,发挥其在传授理论知识上的优越性,还要探索采用多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以使学生在实践的身临其境中把握职业道德标准和职业技能。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最基础的实践教学形式,在我国的公安法学教育中已被广泛采用,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案例教学法在实践的运用中却丧失了其应有的功用和魅力:一是由于认识上的误区,许多教师将案例教学法视为课堂的举例说明。许多教师在授课中,为了解释说明某一法学理论、法律规范、法律条款或某一实践问题而举一个或几个案例,这样的案例往往比较简单和直白,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实际上,简单的举例分析法条和理论的教学行为并不等同于案例教学法。二是案例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主要借助于课堂描述的方式,教师描述的生动性或选取案例的复杂性、情节性、代表性决定了学生能否和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如果教师选取的案例不够典型,不够丰富,就无法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课堂讨论教学法

课堂讨论教学法能够集思广益,强化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但也存在缺陷与不足:一是把握不好易浪费时间,没有效率;二是没有重点易偏题;三是教师难以维持课堂秩序,缺少教学经验的教师很难驾驭;四是大班课的讨论组织是个难题;五是如何合理的考核评估是教师面临的难题。一旦课程设计有所欠缺就会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四)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教学注重理论知识与法律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法学教育模式的弊端,有利于实现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但是,模拟法庭教学也存在以下缺点:一是运作成本较高,其开展受硬件设施、经费投入和教师实践经验的影响较大;二是受时间、空间和参与人数的限制。传统模拟法庭整个学年可能只有一两次,每次教学仅有一部分学生有机会担任法庭相关角色,其他学生只能旁听,而且旁听还受到模拟法庭规模的限制,这样的背景并不能实现对全部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综合锻炼。一些高校组织了模拟法庭大赛,参与学生相对多一些,但由于受角色定位和角色职责的限制,学生只能进行与自己角色相关的活动,有一定的局限性。三是多数院校的模拟法庭过多追求表演性和对抗性,对庭前准备工作不重视,导致实践性缺失。四是实践活动组织困难、缺少优秀师资且不便监管,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有效考核评价。

二、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现状分析――以刑事诉讼法学为范例

近年来,许多公安院校对实践教学有所重视,并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实践教学内容缺乏深入细致研究,教学内容与公安执法工作相脱节

目前,许多院校公安法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和实战性,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方面的设计上与公安执法工作相脱节、与岗位职责任务不符,教师不是围绕实际应用(即实战)而教,学生不是围绕实际应用而学,实践练习不是围绕实际应用而练,这就使得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无法真正体现法律知识应用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实践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与刑事执法的方式方法不能有效对接

当前,许多公安院校的教师在刑事诉讼法的教学中仍存在较多“惯性”,使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仍是课堂案例分析,由于受课堂时间、课堂人数等限制,教师作用所占的比重较大,学生参与度不高。而且,这种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全面了解公安刑事执法的实际工作过程,与复杂的刑事执法工作不相适应。因此,转变教育理念,完善实践教学内容,探索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新方法支撑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显得十分必要。

三、公安法学实践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构建

笔者在深入调研和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应用性较强的刑事诉讼法课程为范例,以岗位职业核心能力为重点,探索总结了多种有效的体现公安特色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分阶段、分步骤使用,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今后工作岗位上最实用、最急需的知识和技能。

(一)录像视频评析教学法

一是选取典型案例视频,设计问题,由学生讨论评析,然后由教师予以点评。如观看律师视点中相关视频,让学生以犯罪嫌疑人、律师的视角发现警察在收集、固定证据方面存在的问题,认识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引导学生把握警察执法行使权力的尺度及在以后的刑事执法中应注意的问题;还可以选用最高人民法院制作的普通程序庭审录像组织学生观看,以加深学生对庭审证据运用规则和认定标准的认识,提高其审查、判断、固定证据的能力。二是将学生办案过程实录,组织学生观看,由学生进行讨论评析,最后由教师就学生办案的程序、方式方法、证据运用等方面予以点评。三是通过直观感性的真人实景AB剧的方式演绎公安刑事执法过程中存在的执法规范性问题和规范操作标准,强化学生对相关程序的把握。该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热情,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

是指学生相互交替扮演模拟案件中的警察、犯罪嫌疑人、公诉人、法官、律师等不同角色,并进行换位思考,然后针对不同案件、不同的立场尤其是控辩双方的立场进行证据设计,不断完善案件的证据体系,从中真切体验理想化的完全合乎证据规格要求的证据体系的形态标准,明确常见刑事案件的证据规格及法官认定案件的证据规则、证据标准和证明要求,从而形成一种心理定式,为日后从事公安工作,收集强硬的证据信息奠定基础。

(三)执法程序模拟演练教学法

是指教师和学生或一线专家共同选取案例,设置模拟情境,由学生对相关执法程序进行模拟演练或综合仿真办案的实践活动,包括接案、受案、立案、调查、询问、勘查、讯问、搜查、扣押、辨认、拘捕程序训练等等。该教学法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办理刑事案件的基本程序,掌握公安机关侦查取证的方式方法及常见刑事案件的证据规格,会收集、固定、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提高规范化执法能力,法语表达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

(四)情境模拟教学法

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公安工作实际情况、使用一定场景道具,安排不同角色,模拟设计相应问题情境,以供学员学习训练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侦查讯问、人身检查、搜查扣押、拘捕程序中,可以设置一些突境以考察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在现场勘查程序中,可以设置不同场景,以考察学生发现、收集、保全和固定证据的能力;在讯问程序中对犯罪嫌疑人可以设置多种反审讯情境,以考察学生的侦查讯问能力和职业素养。

(五)现场演示指导教学法

为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模拟案件的室内和室外现场或专门的实训场馆,邀请公安一线的专家或办案能手到现场进行讲解和指导,边示范边讲解,边讲边练,在练中讲,在讲中练,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尽快掌握相关办案程序和方式方法。

(六)阅卷教学法

是指由教师根据实践教学需要将从公安一线复制的已经结案的刑侦案卷进行分类,然后将学生分组,将不同类别的案卷分发给不同小组的学生观阅,各小组学生对本组案卷进行交流讨论,并对其操作流程的规范性、收集证据的合法性、证据组证的完整性、法律文书制作的规范性、案件处置的妥当些、案件装订的合序性进行评价,完成阅卷评议报告,最后由教师予以总结。通过阅卷学习,能够达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

(七)质量考核评议教学法

一是复印基层案卷式考核评议法。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核评议规定》和《省级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实施规则》,让学生掌握上级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办案质量考核评议的内容和标准,掌握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进行考核的程序和要求,对教师从一线复印的案件进行考核评议,找出每本案卷存在的问题、扣分点及扣分原因,并列出问题清单,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形成评议报告,由教师予以点评。

篇9

中职通信服务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通信服务业的初中级服务人才,即培养掌握通信服务专业知识及相关专业技能,具有较高通信行业综合职业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能够在各大通信运营公司或相关行业从事业务受理、终端产品和业务营销、呼叫中心客户服务等岗位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能力的中等技能应用型人才。他们的主要岗位群有三种,即电信业务员、电信营业员以及客户座席代表。如何达到上述能力要求呢?

课程设置与教材选取

(一)专业现状

国家暂未出台相关的专业课程指导意见。成都市虽有本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方案》,但是属于试行方案,具有参考意义却不能完全照搬。各学校在本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上均在根据行业需求的变化灵活设置。在核心专业课《通信网络基础》、《通信服务基础》上,各兄弟学校有共识,但其他专业课和技能课的开设仍处于研讨阶段。课程教材没有合适的教育部规划教材,开设该专业的各学校基本都在用课本教材。

(二)专业课教材选取的建议

服务营销和产品营销是通信服务管理专业教学的重点,而学好《通信服务基础》只是进入通信行业的基本技能要求,要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有进一步的提升,应该开设专业的营销理论及技能实训课。我们曾用过《市场营销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电信营销与管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电信服务营销技巧》(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电信服务与服务营销》(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这几种书作为通信服务管理专业补充教材,但它们不是理论性太强,就是普适性太强,所以,需要针对本专业特点编写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营销服务教材。开设本专业的学校大都采用了校本教材,但其科学性、合理性还有待提高。《通信营销服务实训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可以选为本专业的营销服务实训教材,但这种书对营销理论知识介绍太概括,主要侧重于营销服务的方法、技巧实训,对培养学生营销服务理念方面稍显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建议用这种教材的教师多补充和穿插一些通信行业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营销理论,形成营销服务理念。

(三)宽基础活模块的技能课设置及教学建议

培养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一直是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与要求。不但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培养,而且要注重知识面的拓宽,加强对学生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各种综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所以,我们需要以培养学生的通信服务行业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优化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围绕综合职业能力,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开设通信运营服务专业的学校基本上都开设了以下几个宽基础的通用技能课:《计算机文化基础》,《普通话》,《礼仪》。通过对通信行业的调查,通信企业除了在这三方面的高技能要求以外,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也有较高要求。职业教育要让学生能够毕业即胜任通信行业相关服务岗位及拥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就需要增加具有通信行业特色的通用技能课。比如,通信行业服务人员主要是和客户打交道的,良好的客户沟通能力会直接影响到服务的效果,建议开设训练客户沟通技巧的通用技能课;在营业厅前台收费的电信营业人员收费压力很大,注意力长时间集中于收费,就容易出现差错,建议补充财经方面的记账规则和报表计算填写知识,加强学生点钞、验钞的通用技能,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使学生通过提高工作能力,减少工作失误。

选修技能课,相当于活模块技能课,应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或职业能力发展目标自行选择。

由于通信服务从业人员在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有可能接触到态度不好的客户,客户激动的情绪、提出过高的要求和不理解,都会打击营业员的自信心,造成工作压力更大。再加之从业人员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客户期望不断提高,营业员不仅要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接受监督考核,同时还必须不断接受各类培训,这些都给营业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过大的压力会造成营业员情绪不良,负面情绪不仅会带来低劣的客户体验,同时还会影响周边同事乃至整个团队的业绩,导致跳槽现象频繁出现,令学校和企业都头痛不已。事实上,各个行业都有压力,让学生学会压力情绪管理及心态调节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源。所以,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配合通信行业各工种特点教一些缓解身体压力的瑜伽课,以及压力、情绪管理及心态调节技能课,让学生学会更快地适应岗位,调整身心状态,干好工作。

根据行业调查的初步分析,通信行业服务人员的人均年龄是比较低的,呼叫中心客户座席员对员工的年龄没有什么限制,只要求普通话标准、音色好、具有亲和力。但是相对而言,营业员、营销员属于直接面向客户的服务人员,职业寿命较短。宽基础活模块的技能课设置,会让学生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关于“双证”要求下的通信行业职业资格证培训课,目前,通信各大运营公司的一线服务人员上岗,除了需要相关专业毕业证外,还需要有通信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如电信业务员(初级、中级、高级)、电信业务营业员(初级、中级、高级)、电信话务员(初级、中级、高级)。各校应结合通信行业职业技能指导中心的相关资格认定要求,开设相应的资格证培训课,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兴趣选择相应的资格培训课,由本专业课教师结合考证要求进行教学,亦可聘请通信认证专业人员进行短期的考前集中培训。

教学素材的选择与教学建设

(一)教学素材选择

在教学素材选择上,可以更加灵活。选取图片、视频等素材辅助教学,学生容易产生兴趣和感性认识。建议录制本专业学生工作过程中的技能应用视频,通过大量包含营销技巧的视频,提高教学效率。但由于视频制作难度较大,《通信服务基础》的VCD教学视频录制工作现在还没有出版社做。

(二)对主干专业课《通信服务基础》教学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客户座席员、营业员、终端产品营销员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在本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企业的服务规范和沟通规范,要让学生形成迎来送往、解决常见实际问题的岗位能力。但是,这部分教材内容多是以条款式描述为主,如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会感觉非常抽象,很难达成教学目标。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活动,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进来,这就需要教师有很好的教学设计能力、服务示范能力、有效模拟营销能力。在这部分教学过程中,我一般采用以下模式进行教学:感性材料示例教学规范化的视频示例教学分组模拟实训教学讨论总结。

实训案例:通信营业员用户接待规范和服务用语规范实作和讨论。(1)感性材料示例教学:展示性图片加条款式接待规范和服务用语规范。(2)规范化的视频示例教学:教师示范或通信行业优秀员工录制视频示范。(3)将一个班学生分成两个班组,每个班组安排以下实训岗位:值班经理、营业员、导购员、迎导员、观察员等,根据不同岗位训练学生用户接待服务规范,合理使用文明服务用语。(4)讨论:各岗位人员谈得失和建议,同时评出礼仪明星和服务明星。

关于职业生涯教育。通信部门工作岗位的优点是工作环境好,竞争相对公平,缺点是工作强度大,压力大。所以,就业初期很多学生干不久就自己走了,没有一个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建议在通信服务基础教学过程中加入学生对本行业岗位的正确分析和工作指导。

(三)对主干专业课《通信网络基础》教学的思考及建议

在接受移动行业专家和电信行业专家培训的时候,我和她们进行详细沟通得知,在岗位上学生用到的通信网络专业知识非常少,但对服务素质的要求较高。专业知识真的没有用吗?通过和一线的毕业生交流后,很多学生都说,通信网络知识非常重要,比如知道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就会理解手机没有信号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在给顾客进行解释时就会胸有成竹,而没有学过的在这方面就没那么自信。所以,《通信网络基础》是通信运营服务专业学生入行的最基本的专业技术支持。

建议《通信网络基础》课的教学采用“理论+实验”的教学模式。通过适当的理论铺垫和部分通信原理实验,学生很快就可以理解基本的通信原理。其中,通信技术原理的理论教学是让很多教师头痛的,建议将信息传递中如何控制及工作原理、模型作为黑箱处理,以掌握网络功能和实现方式为重点。亦可对通信原理中比较难理解的内容,用生活中的例子来类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晦涩的术语和复杂的逻辑,使内容变得形象、直观、通俗且简单易懂。这样既适应了职高生的实际,又满足了职业活动的需要。

比如,笔者在移动通信的多址技术教学中给学生这样类比:大家想象我们的教室被均分成很多的小隔间,每一个隔间里都有两名学生正在交谈。这样由于隔间的分离,谈话都不会听到其他人交谈。这就像一个“FDMA”多址接入系统。同样,想象我们的教室被均分成隔间,我们可以把教室的隔间做得大些,这样一隔间可以容纳几对同学交谈。但是大家的交谈有一个原则,只能同时有2名学生在讲话。如果再把交谈的时间按照交谈者的数目分成若干等分,就类似一个“TDMA”多址接入系统。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宽敞的空间,在这里正在进行着一个聚会,其中的宾客正在两两一对进行着交谈。假设每一对人使用一种语言,有说汉语的、英语的、法语的等等,所有交谈的人都只懂得这一种语言,所以,可以正常交流。对于正在谈话中的任何一对来说,他们可以交谈,而别人的交谈只是一种背景噪音。这就像一个“CDMA”多址接入系统。比如,在讲解交换技术中,在讲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时笔者给学生这样类比:交换机相当于单位或小区的书信收发员,是能把用户线路、电信电路和(或)其他要互连的功能设备根据单个用户的请求连接起来的设备,负责将发信人的书信收集起来送与邮局部门,或将邮局部门送来的书信送到每一位收信人的手中。交换机是负责将主叫方的电话线路和被叫方的电话线路连接起来的设备。教师对通信原理进行黑箱处理,然后再通过交换机工作原理的教学实验,让学生理解并且掌握电话用户是如何通过交换机进行接续的以及交换机在电话通信网络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昕莉.以实践为导向,改革专业课教学[J].职教论坛,2003(24).

[2]化希鹏,欧阳洁.宽基础、活模块——中职计算机专业多方向设置的探索[J].中等职业教育,2009(24).

[3]贾新征.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1(8).

[4]Jerrydeng.FDMA/TDMA/CDMA 3G基础知识讲堂[OL].(2010-10-18).[2011-11-04]..

篇10

【关键词】英语听说;国际化;人才培养;西餐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5.06.008

流利英语是国际化人才的通行证。近年来,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英语教学改革研究在国内数量激增[1]。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历来重视英语教学,国际化办学在学院“四化”建设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定期选派优秀学生参与游学或赴国内外交流,制定政策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国际化平台、积极参加各类海外实习、研修、就业和留学项目。从2011年开始,营养与烹饪系西餐工艺专业学生与旅游外语系法语专业学生一起赴法国孚日省学习和实习,为期一年,已经连续五期。西餐专业学生还可以选择到美国西餐或中餐连锁企业实习,也可参加阿联酋多家豪华酒店、新加坡丽晶等酒店或餐饮企业、澳门新濠天地集团酒店及至国际豪华邮轮等海外实习项目。

西餐专业践行营养与烹饪系“重专业、强能力、重实践、宽适应”的办学思想,培养系统掌握西餐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餐饮服务业和食品行业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在大学一年级两个学期开设基础英语、英语听说和法语三门课程,每周8课时;进入大二,开设英语听说和法语两门课,每周各2课时。这就为学生将来通过海外面试、顺利实现出国梦想提供了可靠保证。

随着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省级特色名校建设工程的有序开展,英语教学改革得到院系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多年英语教学改革成果基础之上,经过认真准备和积极争取,获准在2014级西餐专业两个班共66名学生的英语听说实施教学改革,换用符合本院教学实际的校本教材,强调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尝试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各种教学方法,努力寻找切实可行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西餐专业特色品牌,推动学院的国际化建设。通过周密计划和扎实教学,实施一年来,英语听说课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特此总结。

一、学生入学英语水平分析和学习问卷调查

(一)学生入学英语水平分析

无论是通过普通高考(春季和夏季)还是单独招生考试,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按照这两种考试入学方式分别考查,对2014级西餐专业学生英语水平进行分析,可参见以下两份表格:

表1普通高考学生英语水平分析

班级 普通高考 及格人数 英语平均成绩 最高分 最低分

14W1 15人 2人 72.53 111 31

14W2 24人 3人 65.88 112 18

合计 39人 5人 68.44 112 18

(注:班级代码W选用西餐专业英语名称Western Cuisine的首字母。)

从新生入学电子档案中可以查到其高考各科成绩,英语单科成绩满分为150分。从两个班39名学生的英语成绩来看,只有五名学生得分在90分以上,平均成绩低于及格线90分近22分,最低成绩只有18分。这表明,普通高考生总体英语水平很不理想。

表2单独招生考试学生综合学习水平分析

班级 单独招生 及格人数 语、数、英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14W1 18人 7人 80.50 105 40

14W2 9人 4人 74.56 95 47

合计 27人 11人 78.52 105 40

单独招生考试,无论在考试题量或难度,还是考生等各方面重视程度上,都要比普通高考差一个等级。由于这类学生的入学电子档案只显示文化课总分,不体现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成绩,因此只能从总分来评测单招生的学习能力。三科满分各50分,总共150分,及格线可视为90分。两个班27人,及格人数不到一半,平均低于及格线11分之多,最高分为105分,最低分为40分。从整体来看,这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不理想。

总之,两类考生入学成绩都不理想,其英语平均成绩均不合格。这就要求,高职阶段的英语教学,不能再延续小学、初高中英语课程各自为政的现状,有必要另起炉灶,帮助大部分同学夯实英语基础知识,切实提高英语听说表达能力,在专业学习和就业入职等方面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二)学生入学学习问卷调查

在2014级西餐专业两个班开学第一堂课上,通过发放问卷表格,实名调查学生的学习条件和目标。学生学习条件十分优越。两个班66名学生均使用智能手机,能够通过校园网或流量包无线上网。38位学生在校或家里有台式机、笔记本或平板电脑,会用计算机常用软件完成老师布置的打字或PPT课件等作业任务。学校计算机房和电子阅览室等场所也为全体学生提供了理想的学习条件。学生每人都有QQ,班级Q群十分活跃,还加入各种社团或群体。大部分学生也开通了微信和微博,接受外界信息渠道多样。相对而言,博客已经受到冷落。

表3 班级同学对未来学习方式的意愿调查

班级 学生总数 确定参加海外实习 感兴趣 不出国

14W1 33 20 10 3

14W2 33 17 13 3

合计 66 37 23 6

学生海外实习愿望十分强烈,这也是西餐专业的亮点。两个班各有33名学生。一班同学从报考学校到完成军训正式开学,笃定学习西餐专业;二班同学则有17人从本系其他专业或者外系转入。统计显示,两个班共有37人在入学或转专业学习西餐时,就确定要参加海外实习,锻炼自己,开阔眼界;另有23人表示对出国项目感兴趣,在集体出国实习氛围深厚时,选择出国的可能性更大;只有6人明确表示不出国。

二、更换使用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

不少有志于海外发展的学生,因为英语达不到外方面试要求,始终无法实现出国梦想。这已经成为制约学院国际化建设在更高水平发展的一大瓶颈。在国内实习的学生,也需要在校期间努力提高英语表达能力,从而实现在旅游行业中的良性成长。

突破这一瓶颈的重要途径,首先就是要采用符合学院教学实际的教材。这也是学院办学水平和特色的重要表现。学院公共英语课程在大学一年级主要开设《基础英语》、《英语听说》和《英语口语》三门课程。课程名称有过两次大变更,也使用过多种统编教材。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都存在一些对高职学生针对性不强问题。近几年来,学院教师写出多本教材,解决了诸多突出问题,展示了教师自身实力和山旅办学特色。经申请,获准在2014级西餐专业实施英语听说课教改,在大一和大二两个年级,分别使用校本教材《新表现英语》和《旅游英语基础与实务》,尝试新的英语教学模式。

《新表现英语》[2]以一位大二男生参加英语面试的自学介绍正式开篇,围绕大学生个人简历,结合与日常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24个话题,通过不超过130个英语单词的短文和二百多个单词的长文,建议采用英汉双语背诵的方法,有效提高英语口语表达水平。全书二十五课,切合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最新情况,适合学生模仿练习并逐步达到背诵的程度,对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生词展示采用了拼写、音标和汉语意思上下对应的形式,希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汉语拼音水平,扎实记忆英语单词。

《旅游英语基础与实务》[3]系统地介绍了涉外旅游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涵盖旅游业各个环节,从实际出发,将专业基础知识、英语语音和语法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重视模拟和巩固训练,具有明确的职业导向性,是实用型旅游英语教材。本教材适合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及有志于从事涉外旅游工作但英语基础较薄弱的人士选用。全书分16个单元,涵盖涉外旅游服务的主要场景,如涉外酒店前厅、餐饮、客房、康乐各岗位英语,国际旅行社的基本业务以及国际机场基本英语等。每个单元由对话、课文、语音(或语法)、旅游应用文写作及各项巩固练习组成。

按照教改计划,2014级西餐专业学生英语听说课在大学一年级使用《新表现英语》教材,大二两个学期学习《旅游英语基础与实务》。第三年是毕业实习阶段,学生将会陆续出国或分批奔赴国内酒店进行顶岗实习。

三、具体教学策略总结

(一)听说为重

相对于英国英语,美语在人数、地区和用途等方面都占据绝对优势。桂灿昆建议[4],学哪一种发音就得按照哪一种发音的主要特点去摹仿、练习、掌握,否则听起来既不顺耳,又影响交流思想的效果。《新表现英语》是一本美语教材。西餐专业学生,可以不必按照英语专业的标准来学习和要求,但是他们应该了解美语的一些发音特点和表达方式。

听说为重,首先强调要熟练掌握每课生词的正确发音。利用三位一体、上下对应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起英语单词拼写和国际音标发音的对应关系,发挥所掌握的汉语拼音优势,尽快记忆英语单词,努力争取实现在英语词汇上的突破。对于常见的英语44个国际音标,绝大部分学生只有少数音标存在发音问题,需要在老师指导下弄清其正确的发音方法。个别英语极差的学生,可以从附录中的英文字母开始学习,再下功夫记忆课文生词,认真完成学期考试,从而不会出现对英语学习自暴自弃的极端现象。多媒体课件的生词展示,强调了三遍发音,即第一遍以80%速度慢放降调单词的朗读,再用升调、后用降调正常朗读生词。英语中的升调表达了疑问或委婉等语气,只需要学生在英语国际音标基础上稍加适应,就能取得比较理想的表达效果,对处理句子的连贯语气也有很大的帮助。

听说为重,必须要掌握地道的英语发音技巧。每课语音练习系统介绍了失去爆破、功能词弱读和连读三项技巧。英语中有三对爆破音/p,b/、/t,d/和/k,g/,任何一个出现在音节末尾时,很容易形成学生发音的难点;如果后续是辅音开头的单词,经常会失去爆破。这有两种常见处理方式,一是摆好相应口型、给予适当停顿,二是干脆省略不读。至于功能词的弱读,学生在熟练掌握生词的重音后,注意体会弱读音节的处理方法,就能够准确加以把握。同样,连读现象在英语中十分普遍。对于不适应连读的学生,只要能够发现连读之处,并注意模仿,也能轻易解决。

听说为重,在短文学习中尤其突出。这首先体现在每课短文都是从学生角度来表达,具体话题如自学介绍、学习、一日三餐等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其次,课文学习,必须进一步大量模仿、朗读,努力做到背诵,绝对不能只满足于理解文字和知识。背诵是成功之母,否则学好外语就是空谈。

听说为重,强调英语听说能力,要求达到良好的听说表现效果。这不同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听说教学法。刘润清[5]总结了听说教学法的几大特点:重视听说,轻视读写;主张大量机械操练;多教实际话语,少讲语法知识。此次英语听说课教改,更多考虑了高职学生外语学习特点,综合运用了各种练习形式,动口动手并重,提倡学生创造性地用英语表达自学,在英汉对照学习中自然体会语法的指导作用。

(二)任务驱动

由于课时有限,上课学生人数多,每学期只选取五篇短文,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掌握英语生词和地道发音技巧,努力模仿美国外教发音,直到熟练背诵为止。通过完成背诵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英语听说能力的切实提高。这种任务驱动学习方式,分解了每个学期的规定任务,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学生的发音问题需要老师当面给予耐心指导,真正明白发音错误的症结所在。44个英语国际音标中,学生出现问题的音标只有少数,最终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加以克服。失去爆破、弱读和连读三项地道英语发音技巧,也需要进行大量实践。学生能够背诵,按时完成任务,应该得到鼓励和表扬。教师的作用,更多体现在帮助学生学会从背诵中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办法,举一反三,争取实现英语听说能力的突破。

两个学期期末考试,均全程采用一对一英语口试。学生事先可以准备三个问题,然后回答两个无法预知的扩展性问题,体验英语面试的模拟效果。学生通过努力表现,可以根据期末成绩总评来检验自己的英语水平。

(三)分组互助

英语学习课堂既是学生进行模拟交际的社会,也是语言操练活动的实体。张正东[6]提到了学生的教师作用。在不少场合下,这种教的作用比教师教的效果要好。实施分组教学,弄清成员间的实际关系,有计划改变成员之间的关系,使尽可能多的成员通过不同方式发挥领导作用,适合高职学生学习实际。

高职院校传统英语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受制于学生人数多、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习惯不好等因素,实际效果不理想。如以宿舍为单位或学生班级卫生值勤表等形式适当分组,更多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开展课堂教学。上课前可以用手机拍照全家福和各小组,既可作为很有纪念意义的班级教学档案材料,也可以视为出勤点名的凭证,并帮助老师事后尽快记住学生姓名和形象,更多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

(四)自拍背诵

双语背诵是培养高职学生良好英语语感的一种学习方法。先听几遍汉语译文录音,领会汉语要表达的意思,进而努力掌握英语短文,再对照模仿美国外教发音。学生所拥有的优越学习条件可以充分发挥威力。多媒体课件在电脑上的助学作用强大。用手机拍下短文英汉文本并下载相关英汉音频,可以随时随地轻松学英语。

学生自拍背诵,能够更好发挥个人表现力,扮演好编剧、导演、演员、摄像等多个角色。只要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就可以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自拍,当然也可以让同学拍摄全身视频。海外面试最初都是外方经理在现场口语测试学生,近年来视频面试更为普遍,也有更侧重语言能力的电话面试形式。自拍的最大优势是全身拍摄可以体验现场面试的效果,上半身自拍主要模拟将来的视频面试[7]。通过个人不懈努力,经过教师指导和自学分析,一定会取得理想的英语学习效果。自拍,也是学生英语学习成长的阶段档案。由于自拍必须在课外完成,这就节省了课堂检查时间,在有限课时内能够保质保量完成教学计划。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逐渐适应了这种模式,积极参与,英语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营养与烹饪系将英语背诵比赛列为全系名校建设工程的重点学生活动,要求西餐专业学生全体参加。背诵前,教师给予学生细致的指导,努力纠正不良发音,尽量达到地道的英语发音水平,帮助学生实现英语提高的满足感,增强其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平时多选择在宿舍背诵,也有在厨房操作间见缝插针练习,较少在教室自拍。六月下旬比赛周,学生都穿着西餐专业厨师服,选择合适背景,认真背诵,按时上交自拍视频,表现出色。与各种院系大型比赛相比,这种背诵比赛,强调个体参与和表现,是一项受欢迎的草根活动,也是选拔优秀英语学生的好方式。

四、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总结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于1998年派出30名优秀学生东渡扶桑,迈出赴日研修的第一步,也是山东旅游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步。近二十年来,中日双方密切合作,近千名学生学成回国,成为山东乃至中国旅游业界的优秀人才。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2004年起开展赴阿联酋研修实习项目,至今已选派了数百多名优秀学生赴世界顶级酒店、国际机场免税店等实习工作。先后与英国波恩茅斯和普尔学院、法国拉罗谢尔高等商学院、韩国信兴大学、金泉大学校、韩北大学校、韩国资源评价研究院、新加坡厨艺学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采取“ 2+ 1 ” 、“2+ 2 ” 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中外双学历、本科直读、攻读研究生等多种留学选择。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为海外留学和实习学生提供“保姆式”离境保障,服务工作更加细致入微。

西餐专业重视实践教学,在大一第二学期开学初,两个班66名同学先后分四批,在百川花园酒店(四星级)厨房顶岗实习,为期各一个月。这种校内生产性实训,对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使其熟悉酒店工作环境、尽快进入职业岗位角色,有很大帮助。

2015年五月,西餐专业三位男生报名参加了韩国游学项目,率先走出了国门。九月,又有四名西餐专业同学赴台湾高雄餐旅大学进行半年学习和交流。游学和海外交流,可以极大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锻炼其自学能力,是走向成功的重要一步。

大一期末考试后,十名西餐专业同学报名参加了山东大厦(五星级)和南郊宾馆(四星级)的暑期实习。这两家酒店是第22届国际历史大会的指定接待单位。在一个半月的暑期工作中,这批学生在餐饮或客房服务岗位上得到了很好锻炼。另有多名同学选择在学校百川花园酒店工作,参与了章丘卫星会议分会场服务接待。还有几位同学作为志愿者,也在大会期间做出了贡献。这种顶岗实习、特别是在豪华酒店的工作,全程参与重大接待服务活动,为海外实习积累了宝贵经验。

进入大学二年级,学习新教材,英语听说课教学效果可以继续得到强化。结合陆续而来的海外面试机会,需要更加关注学生动态,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学会分析并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争取顺利通过面试出国。

五、结束语

学院西餐专业英语听说课教改一年来,在英语听说能力提高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实效。最终成果,可能需要一到两年至其毕业时,才能得到真正检验。这需要继续努力,完成第二年任务,与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践密切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水平,探索出适合学院实际情况的英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罗万琼.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应该作何努力――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8):147-149.

[2]王鹏.新表现英语[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

[3]刘峰、李彩霞(主编).旅游英语基础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桂灿昆.美国英语应用语音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14.

[5]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183.

[6]张正东.外语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70.

[7]王鹏.手机自拍视频英语教学的实践分析[J],山东青年,2014,(7):59-61.

Fortifying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mpetence to Train Globalized Talents in Tourism: A Case Studyfrom Major of Western Cuisine, Shandong College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WANG Peng; LI Caixia; JIN Yu

篇11

一、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

人文与艺术学院法律事务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来自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以、甘肃、四川等地的学生为主,15级和16级有10名来自新疆的学生。这个招生特点与传统意义上的法律专业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是有较大差距的。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藏族学生的汉语水平相对较低,发言紧张,吐字归音不是很清晰,部分学生音调、语速存在严重问题,导致以往年级中藏族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或者课堂表现不是十分理想。

通过问卷调查,少数民族学生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有以下几点期望:

1、68%的疆、藏学生反映大一第一学期有普通话障碍,经过一年的训练这个方面有所克服,但是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会因无法克服自身心理障碍而不想表达,尤其是藏族学生,建议在大一设置专门的普通话训练的课程;

2、89%的学生反映大一期间专业课较少,希望多开设几门专业课,减少一些公共课或者通识课;

3、75%的学生对于学习期间的规划较迷茫;由于和老师交流较少,遇到问题也不敢和老师交流反馈,建议设置专门的就业规划课程,进一步拉近师生距离;

4、汉族学生在课堂中发言的机会较多,领悟能力强,少数民族学生要等待老师去点名才会发言,极少数会主动参与,少了许多锻炼的机会,68%的藏族学生建议多设置口语表达占主导地位的听说课程。

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因此,在制作培养方案时一定要贯彻“以人文本”的理念,要从原始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模式中跳脱出来,通过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把传统的一些不合理的教学模式予以剔除,探索选择适合藏族等少数民族学生法律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让学生接受与之程度相适应的专业课知识,训练好职业操作的基本口语,为学生毕业后服务基层打下一个较好的职业基础。

二、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的改革

1.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通过“根本变革课堂教学结构”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前置,强化知识内化环节的教学,而知识的内化与深度理解恰是应用理论指导时间的前提条件,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指导实践问题的解决。因此,“翻转课堂”在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方面有着较大的潜能。

在实践操作中,要想真正实现“翻转课堂”,要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综合评估翻转课堂对于颠覆传统课堂带来的影响。我校法律事务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的自信心较弱,师生互动的主动性不足,有些学生还存在普通话交流障碍,这些都是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不可避免的问题。本课题组的成员均为来自法律教学一线的专职教师,经过长达两年的实践和跟踪教学,我们总结出了适合我校法律事务专业学生“翻转课堂”的“四部曲”。首先,教师应该合理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程度,设计适当的教学项目并布置合理的课堂任务;其次,学生进行分组抱团,由组长分配任务,共同完成下一堂课的课堂展示内容,并选择解说人对项目的完成进行讲解;再次,现场提问,先有展示小组解答,无法解答的由任课教师答疑解惑,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头脑风暴;最后,教师要及时做好总结和问题分析,并记录翻转课堂取得的阶段性考核成果,予以期末汇总。

2、项目任务

“项目引领教学”是本课题组成员在参与实际教学模式改革中反复提及的理念。将学期教学内容以专题的形式讲解,并把教学目标切割成一个一个的项目,贯穿整个教学周期始终,根据项目要求制定学习任务,并交由学生完成,教师进行验收和评价。在法律事务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本课题负责人多次使用项目任务教学法,积极组织学生设计和完成多种专业课程项目任务。此举不仅使枯燥的课堂氛围得到极大改善,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回答问题的同学越来越多,崭露头角的积极分子让每一次期末实训都变得精彩有趣。经过两年的课题研究,目前法律事务专业的教师都认可了这一教学模式,并推广使用。

3、视听教学

传统的课堂总是教师一厢情愿唱独角戏,得到的往往是学生的被动配合和强烈抵触。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特点,要想达到教学目的,必须要改革原先的课堂教学资源模式。组织学生进行视频的拍摄和音频的录制,是法律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修订后,配套产生的新型教学方法。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特点注定不能采用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既要使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当中来,有要使学生发自内心爱上专业课的学习,就要不断创新和变更教学模式和方法。

采用试听教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难度,在发现问题后能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使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此举被课题负责人应用到了《法言法语口语训练》和《刑事法律与案件处理训练》的课程教学中,反响较好。并且经过两年的教学积累,负责人已经收集了14级、15级、16级共计30余部学生自主拍摄的法律微电影。

4、情境模拟

对于学习法律事务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将来直接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数虽然有限,但是这并不会影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法律情境的模拟训练。每个学期的期末实训,安排了24个课时的教学时数,通过本课题组的调研发现,基本上任课教师都是采用案件庭审模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专业训练。通过案发现场的情景再现和庭审现场的角色模拟,学生对法律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被学生搬到实训中心和模拟法庭,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法律职业的工作需求,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充分实现实训课程的存在价值,达到教师预期的授课目标。

5、第二课堂活动

法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各级、各类法律人才,在中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们为少数民族地区输送的法律人才应当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素质和能力三者结合的人才。即我们培养的法律人才不仅要有法学知识、理解法学理论,我们还应有服务社会,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法律问题、疑难的能力。所以课题组积极推行“第二课堂”制度,举办模拟法庭比赛、“开心法典”大赛、辩论赛、法律大讲堂、法律微电影比赛等,在注重传授法律知识和进行理论熏陶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社会实践中出现的具体法律问题的能力。

三、院校合作平台的建设

院校合作,是指地方人民法院与高校法律事务专业共建实习实践或科研基地,开展相关合作。2013年12月19日,我校与九江市星子县(现改为庐山市)人民法院举行了“地方基层法院与高校合作”签约仪式和“九江市星子县人民法院司法实践与科研基地”揭牌仪式,这标志着院校合作的正式启动,是学校开展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让学生走出法律课堂走进法院,将法律知识与现实相结合,学习的对象不再是枯燥、严谨的法律条文,而是活生生的案例,使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的就业。在我校大力推行院校合作的大背景下,自2014年以来,每年暑假期间都组织学生到星子县人民法院进行为期至少10天的实习,以“三下乡”活动为依托,推进院校合作的进程,拓展合作的方式和深度,有利于提高南昌工学院在九江市星子地区的知名度,而双方的科研成果也会进一步加强合作力度,拓宽合作领域。

院校合作,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注意调研的起步、进度和节奏,合理安排整个活动环节,保证学生在参与实习调研期间,能够学到知识,有所进步。实习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组织学生查阅相关文献,拟定相关调查问卷,掌握相关的理论背景。在实习调研过程中,在老师和法官的悉心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其中,实习结束后要及时撰写心得体会并存档。经过两个暑假的实习,本课题组成员汇编了南昌工学院与星子县人民法院的院校合作材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是本课题最终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杨小峻、许亚锋.翻转课堂在高校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效果――基于学习空间的准实验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6年第四期。

[2]胡志新、钱军.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实现路径探究[J].职教论坛,2016年第29期。

[3]苏妍.关于高校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关政策的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第3期。

[4]朱兴琳.民族地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你第29期。

[5]韦晓英、朱良杰、谭雪燕.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院校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年第11期。

[6]张帆、李小红.少数民族地区应用型卓越法科人才培养模式探微――基于贵州民族大学法学本科教育的思考[J].中州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7]土登、耿亚军、汪卫琴.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应用型、精英型人才培养必要性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12期。

篇12

“微课”的雏形出现在2004年,当年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①为了帮助远方的表妹解决数学问题,制作了一系列学习短视频,并将这些不超过10分钟的分段视频放到了You Tube网站上,给每位有需求的学习者送去了全球共享的免费高效家庭教师。短小精炼的视频很快受到广大网友的热捧。2007年,可汗成立了非营利性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网站(http:///),后来他又陆续制作了2300多段视频辅导材料,内容涉及很多学科。视频被翻译成西班牙语、法语、俄语、汉语等10多种语言。为此,该机构曾获得2009年微软教育奖和500万美元的比尔・盖茨慈善基金;2010年获得谷歌教育项目200万美元的资助。

两年以后,国内的专家学者也对微课展开了研究,急先锋有任职于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育技术系的黎加厚教授。黎教授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学界的著名学者。他教过小学生,也带过研究生,有着极其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丰厚的教育理论功底。黎教授认为微课的时间要短,力求10分钟以内;微课的内容要精,集中说明一个问题。

2.微课的特点

微课拥有鲜明的个性:短小精悍,设计精良,迎合广大受众的心理。

首先,微课时长短,往往只有几分钟。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学习的信息量多而杂,干扰人们学习的因素随时随地出现。微课往往是教学类的视频。对多数人而言,长时间观看专业性较强的视频会心生厌倦,容易疲劳。有关研究表明,人们注意力集中的高效时间约在10分钟左右,所以5、6分钟的学习视频更加适合大众。

第二,微课内容具有单一性和指向性。精心选题,题目不空乏,着眼细节,就一个问题、一个知识点、一个操作要点等说明。微课有很明确的目标。

第三,微课呈现的形式丰富多彩,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第四,微课的展示平台决定了它具有使用频率高、使用成本低的特点。目前中国微课网http://,为官方网站。

第五,微课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少数人的辛苦付出为绝大多数求学者提供了更多免费学习的机会。

微课的特点还有很多,它建立在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之上,只要学习者愿意,随时随地就可以学习。

3.微课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

微课与传统教学之间既有差异又有联系:

一是空间差异:传统教学往往是在课堂、在实训基地完成;微课则不受限制,随地可以进行,学生有空间选择权。二是时间差异:传统教学有明确的上课时间,一堂课一般为45分钟,时间比较长;微课时间极短,随时可以观看,学生有时间选择权。三是显性人数差异:传统教学一般是学生济济一堂,课堂气氛浓厚。若是纪律松懈,则学习者可能会受到不良学风的影响,导致群体学习质量的下降;微课的学习基本可以单独进行,隐形人数可以很多,但互相并不干扰,还可以在线参与讨论。四是传统教学进度要兼顾大部分同学,难免会出现有人吃不饱,有人又难以消化的两难境界;微课可以有效防止这一弊端。五是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针对性更强。

当然,微课与传统教学之间也有松散型的联系:微课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传统教学的延展和有力补充。明天要上的课程可以提前通过微课先了解疑点难点,那么上课时会有所侧重。如果还需要用到以前学过的知识点但又有些模糊不清,那么可以重播相关微课温故知新。微课这一创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而不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同时,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内容,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巩固强化已学知识,让学生畅游于知识海洋。学生易于接受这种短小精悍的学习视频,无形之中,思学、乐学、会学,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

4.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

从职业教育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中职生通过两年的强化训练,动手能力大大增强,甚至强于高职生;本科院校学生通过四年学习,专业理论基础更深厚,知识更加系统化。高职院校的学生介于二者之间,现实情况是“手动不及中职生,脑动不及本科生”。通过多年教学发现:高职生比较喜欢上操作课。我们可以在操作课上放一段微课视频,这段视频涉及与操作相关的某个重要知识点,这样的学习效果一定强于单纯讲十个知识点。

高职教育者一方面应根据高职生的特点制作精良的实际操作类的微课,结合在实训室边讲边练,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要把相关理论知识做成“微课”的形式,让高职生在坐得住的几分钟内愉快学习一些相关理论。

如何才能更好地将微课应用于高职教学中?

首先,一线教师需要认真制作微课,保证微课的数量、质量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连续性。在表现手法上风趣幽默轻松一点更好。高职学生想学习但又坐不住,没有耐心,在学习中一遇到问题就没辙,微课为他们提供了一条解决问题的便捷通道。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操作要点,只要内容合适,教师就应尽心尽力以微课形式呈现给学生。例如:焊接元件这一实操课,贴片元件的焊接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动作要领,我们对焊接过程进行多角度的拍摄,同时配以解说,讲解焊接要点,再放上一段令人愉快的背景音乐,做成几分钟的微课。学生乐意反复观看这段视频,结合老师在现场的实际操作和指导,仔细揣摩,边看边练,很快就能掌握焊接技能。整个过程虽然老师辛苦一点,但学生很乐于接受,边看边做边讨论边总结,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与学的良好互动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再如:电路基础是电子类学生大一必修的一门课程,也是令很多同学头疼的一门功课。传统教学的效果是“吃力不讨好”――老师费劲,学生糊涂。但它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对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影响比较大。我们把重要的定理定律通过例题的讲解彻底消化。把这些内容制作成微课以后,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通过多次观看,参加在线讨论,解开了心中的疑问并学以致用。学生扫除了一个又一个学习障碍以后,自然会增强继续前行的勇气,自信心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微课是自助餐,更是一道营养快餐。就像番茄、黄瓜,可口营养,唾手可得。微课以独特的方式为人们开辟了更多、更便捷的学习途径和更广阔的学习视野,满足了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的需求。

5.对微课存在的误区

误区之一:有人认为,微课就是45分钟的课堂教学的压缩版。

微课的特点之一就是说明白一个问题。45分钟课堂的信息量要远远超出微课的信息量。怎么说也不可能把45分钟的信息量做成“压缩饼干”。

误区之二:经常上课播放微课代替正常教学,过于夸大微课的作用。

微课不能替代传统课堂,更不能在传统课堂上经常以播放微课视频替代老师面对面的授课方式。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微课只是一个现代教学辅助手段。

误区之三:给微课绑定过多的条件。

比如:有竞赛中要求微课视频师生互动的场面,要有老师的身影,要有……诸如此类的“要有”看似生动,其实有些刻板。不同的内容选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求大同,存小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误区之四:为了微课而微课。

一道题、一个知识要点、一个操作要领等,微课的选材是很用心的,设计、构思也有讲究。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做成微课。

6.展望

目前,网上很多微课都是为比赛而制作,缺乏系统性,我感觉有点“高大上”。我希望微课能够“平民化”,让它逐渐成为普通的、高效的、大家都乐于接受的教辅手段。从小处着手,以点连片,从而提高系统性学习的效率。

正如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一分钟教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所描述的,微课其实就是一道道“知识脉冲”(KnowledgeBurst)②,不断刺激着我们的求知神经,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提高我们的各项技能。

注释:

①萨尔曼・可汗拥有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学士学位、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哈佛大学的MBA学位,曾从事金融业.

②据百度百科:微课程词条.

参考文献:

[1]《中国教师报》第39期课改研究周刊特别报道《景宏“微时代”》.

篇13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很多学校都开了C语言公选课,将其作为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一个入门。学习C语言需要掌握的抽象概念和语法规则较多,同时又需要通过实践培养编程实用技巧。由于计算机专业必修课程(例如C++,数据结构等)都需要具备一定的C语言基础,所以对C语言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后续课程的教学效果。[1,2]长期以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一直都在许多高校中探索和实践,提出了项目教学法、[3]案例教学法、[4]自主学习模式[5]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的C语言课程教学中,诸多因素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学生程序设计基础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程序,有些学生对学习程序不感兴趣,有些学生沿用看书加背诵学习方法,他们感到枯燥厌烦,跟不上教学进度;还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时积极主动,对编程产生较大兴趣,不但能够完全掌握老师讲的课程内容,而且能够积极查阅课外程序资料,教师讲授的课堂内容不能够满足这部分学生。传统的教学方式造成教师在教学无法兼顾这两类学生。学期结束后,第一类学生普遍感到程序设计课程晦涩难懂,不会应用,无从下手,因此失去了学习热情。

其次,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课程的理论知识点为主线组织教学,依照从讲解概念起,接着讲解语法语句,最后举例加以细化。部分教师缺乏对该门课程的整体性把握,在教学上过多注重语法结构的知识,没有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师生间的互动很少。甚至有些教材内容的结构安排缺乏合理性,语法部分编写过于繁琐,学生接受的是枯燥无味的理论规则,导致学习没有积极性,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考核形式等都比较陈旧,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学生学习效率非常低,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最后,实践环节薄弱。上机实践是学习编程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授课中,重视课堂教学而轻视上机实践,理论课上既要讲基本的语法知识又要讲编程方法,占用了过多的课堂时间。实验课上进行基本的验证性实验,学生机械式的运行程序,无法真正学会如何编写和调试程序,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通常情况下,C语言程序设计目前的考核方式主要以笔试为主,主要考查语法和基本的逻辑推导能力,无法进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查,从而造成了大部分学生即使理论知识掌握较好,却不会上机编程。

二、C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一)采用分层教学模式

首先,对象分层。新生入学后,系部首先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技能、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以及课内外学习方式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计算机水平摸底测试。根据学生的实际测试水平,打破以班为集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将他们分为不同的层次分别授课。将程序设计兴趣较强、数学逻辑基础较好、有一定编程基础并且测试成绩较好的学生编入A层;将测试成绩较差并且没有编程基础的学生编入C层;其余多数学生编入B层。教师依据各层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即针对学习者不同的学习能力、态度等个体差异施行不同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使三层学生各有侧重、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次,教学分层。分层授课是分层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对所教层次学生的编程水平有准确的认识,才能真正激发其学习激情,培养其学习能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A层学生一般理解力较强,学习具有主动性,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除了掌握教材知识点外,推荐课外参考书,尽快参与软件开发项目或兴趣小组。B层的学生通常情况下能够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及编程方法,但是对编程缺乏总体思路,就需要教师及时将学生学过的知识加以复结,在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外可通过综合实训练习进行编程水平提升。对C层就要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耐心的作业辅导、适时的课后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分层教学从各层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人制宜”,关注各层次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差异,给予学生不同级别的指导,刺激学生向高层次目标努力,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淡化各层间的人为界线,避免分层带来的负效应。

最后,分层评价。分层评价是针对各类学生的学习水平,建立一套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学习方法、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各成其才。对A、B、C 三层的学生不同的目标要求体现在评价体系中。对平时成绩的考核对应不同层次,A层同学分组考核,分工协作完成预设项目,根据小组中的表现进行组员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B层和C层的同学则通过上机实操进行编程水平的测试。期终试卷可在同一份试卷上进行分层,分别对应于不同层次。试卷分成基础和提高两部分。基础部分主要考核学生是否达到基本教学大纲要求,这部分是三个层次学生共同的必答卷,对于三个层次的学生同分但不同值,成绩作为课程的考核分。例如编程题标注10分,则如果A层学生做对考核分加10,B层和C层学生做对加15。第二部分为提高卷,也是A层学生的必答卷,B、C层学生的选答卷,成绩作为课程的考核分。分层考核的目的是使各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获得较高的分数,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基于实践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

以实践为导向在教学活动中要求,以专业能力要求为依据,将“教、学、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融入教学课程设计中。根据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确定课程内容的选取与安排,课程设计是采用真实项目贯穿教学全程,项目按照内容分成若干模块,实现将化整为零进行学习。

任务驱动下分组学习讨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发挥主动性自由分组,依据编程能力水平给每组指派一名组长,上课时以组为单位,分析、讨论项目任务,具体包括需要收集资料、项目进度以及具体的工作任务。小组长主要负责小组内任务分配、协调组内成员等工作,老师轮流在每个小组旁听学生的讨论并接受学生的咨询。

教师所指定的任务主要包括两类内容:一类是课本课后习题,并对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说明;另一类是具有实用性的项目任务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应该如何与实践相联系。第二类任务需要教师进行设计,尽可能具有综合性、可分割性,适合小组讨论解决及协作完成。

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来综合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是激发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完成任务后,先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任务完成情况评论。最后由老师对每组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讲评,对其中的不足进行点评,对比较好的做法给予鼓励,并据此对每个学生计算平时成绩,将小组整体得分与组内个人得分进行综合。课程采用综合测试考评方式,突破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将平时作业、课堂讨论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三、结束语

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热门的高级编程语言。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分析和总结教与学的不足,通过分层模式教学改革和以实践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探索,不断地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使课程更具科学性,把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尝到乐趣。

[ 参 考 文 献 ]

[1] 杨理云.“C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5).

[2] 丁群,文明瑶.项目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 学术交流,20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