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物理教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医学物理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医学物理教学

篇1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中专学校的教学目标培养模式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中职卫生学校虽然是中等教育的一个特殊模式,但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也有了很大的不同,从而使物理教学困境日益凸显。

1.学时压缩给基础课带来冲击。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明显压缩,其教学已由学科教学转向职业技能教学,教学目标培养模式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培养的是技能型、实用型的第一线卫技人才。在课程综合化改革的大环境下,基础课首先受到了冲击,课时严重削减,医学物理课当然也是难逃课时压缩的厄运,甚至有些医学专业总共物理课时不到40学时。

2.生源结构的改变,对医学物理教学能力形成挑战。从教育部实施中职教育放开招生以后,生源情况有较大的变化,中职学校大部分生源都是挡在普通高中大门外的后进生,生源质量严重下降,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弱等使教学难度不断加大,给当前中职卫生学校的基础课教师带来了许多实际困难,数理化教师困难更多。

3.行业认识上的局限,成为医学物理教师的盲点。中等卫生学校医学物理教学强调服务于医学行业,而物理教师本身又不熟悉专业的基本情况,做为刚步入教坛的年轻老师更甚,隔行如隔山,专业课程的不了解,行业发展的不明确,都将成为教学中的盲点。要更好地服务于专业课程的教学,服务于学生的专业技能,服务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必然要求基础课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思考。

二、物理教学困境解决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如何超越医学物理教学困境,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我们应该认真地分析困难、认清学科发展的形势,用主动积极的改变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用正确的心态去破解这一难题。

篇2

(一)类推法和对比法的应用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能够愉快主动地学习[3]。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类推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到实际液体的层流运动规律时,用一个问题引出:一个底部关闭的漏斗,装上三层不同颜色的沙子,问打开漏斗底部的阀门,最先流完的是那种颜色的沙子?最后流完的是那种颜色的沙子?这个问题立刻引起同学的兴趣,然后因势利导,指出实际液体的运动轨迹和沙子向下流动的轨迹类似,进而能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实际液体的层流运动规律。在讲到各种物理公式时,可以采用对比法。如直线运动规律在高中知识的基础上是很容易理解的,而刚体的转动规律学生则是初次接触,因此在讲授刚体时适宜采用对比法。因为刚体的转动规律与直线运动规律有很多相似之处,只需把直线运动规律公式中的物理量换成对应的转动规律的物理量,就变为转动规律的公式。如:质点直线运动规律公式:速度V=dsdt,而刚体的转动规律公式:角速度ω=dθdt许多公式都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来记忆和掌握,这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同学们能很快联系起高中所学的知识,学习起来感到轻松和简单。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医学物理教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多样性。如看不见、摸不着的射线、流场、电磁场等;还有在做无规则热运动的气体分子,这些研究对象很难凭借口头之言向学生解释清楚,但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则可使难以理解的物理过程具体化、形象化,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增加教学的信息量和知识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介绍更多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二、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基础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往往感到枯燥而不容易掌握,如果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探索其中的奥秘,其乐无穷,不仅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一)精选教学内容,密切物理知识与医学的结合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上课时重点讲述与医学联系密切的章节,可以强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物理学知识和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讲授医学物理基本原理过程中多采用与医学相联系的实例。如在讲气体栓塞时,可提到学生们所做的动物实验,提及常用的处死动物的方法:静脉注入气体。然后问道为何动物会死亡的原因,这样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使学生懂得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可将高科技内容引入教学中来。物理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变更。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一些高科技在医学上的应用,把医学推向了新的高度[2]。如果把最新发展介绍到物理教学中来,那我们的教学就会充满活力和朝气,也更具吸引力。如B超、螺旋CT、激光刀等,使学生掌握这些高尖端医疗仪器的物理原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

(二)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篇3

医学是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的生命科学,而生命现象是物质的一种高级运动形式。现代物理学是医学发展的基础,一方面,物理学是揭示和阐述生命现象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物理学所提供的技术和方法也不断地应用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反过来,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又不断地向物理学提供新的研究课题。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1]。回顾现代医学的发展历史,它几乎是与物理学同步发展的[2]。

医学物理是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讲授医学物理的目的,一是让医学生掌握系统的物理理论知识,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物理基础,二是让医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1]。但是目前的医学物理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本研究归纳了当前医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2 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医学物理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川大学胡新珉教授、北京大学喀蔚波教授和第四军医大学杨继庆教授等前辈的努力下,医学物理教材得以不断完善,相应的辅导教材也层出不穷。但是,一门课程的发展和教学改革,靠几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仍应面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上不重视

对医学物理的不重视是教学中的最大障碍。大家都明白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及其运动,但很少有人把生命体和新陈代谢理解为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很多医学生不明白学习医学物理的实际意义,没有把医学物理当成是一门专业必修课,表现为学生学习兴趣严重不足,其学习的动力仅是为了通过考试。而有些高校的决策者对医学物理的认识也存在偏差,表现为一些高校把医学物理设置成选修课,有的医学专业甚至不开设医学物理,或者减少课程的教学时数。在这种思想环境下,许多担任该课程的教师,只能以一种应付的心态进行教学,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2 内容上不统一

医学生学习物理的目的一是为了掌握物理理论,二是为了培养物理思维,因此,医学物理的教学内容也应围绕这两个目标进行。但现在各大高校都有一套自己的教学大纲,教学时数不同,内容上不统一。有的学校侧重于物理理论的教学,为医学生开设的课程是《大学物理》;有的学校仅讲授有限的几章内容,把医学物理中与医学联系较少的章节从教学中删除。各高校所开设的实验内容也不统一。

2.3 学科发展落后

我国医学物理学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或其他发展中国家。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医学物理不只是一门课程,而是一个完善的学科,如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物理研究生学科和威斯康星大学包括本科生在内的医学物理系等已有数十年的历史[3]。而国内现在许多医院的放射科、放疗科已经引进或购置了大量的的高端设备,我们培养的医学生要进入这些科室工作,仅靠医学物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有资料表明,中国对医学物理学人才的需求是几十万人[3]。

3 教学改革思路

我国的医学物理学学科目前还没有建立,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医学院校的医学物理教育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当前国内医学的飞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对医学物理教学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

3.1 明确教学目的

教师要明确医学物理的教学目的,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去。以我校为例,原来医学物理的教学安排在大学第一学期,学生没有学过高等数学,普遍反映物理听不懂,学习困难大。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在教学中安排两个学时向学生讲授微积分,尽可能使学生能够运用微积分的方法去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理论的同时,也掌握物理学的思维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的两个目的。

3.2 规范教学内容

目前各个医学院校的教学内容差异较大,这不利于学科的发展,也为各个高校之间的合作教学造成了障碍。物理学中的各个部分都与医学紧密联系,如分子动理论与呼吸系统、热力学与消化系统、流体力学与血液循环系统等等。因此在教学中不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章节性地删减。

我校五年制临床本科教学采用的是四川大学胡新珉教授主编的医学物理学第6版,安排68学时。为达到教学目的,我们安排51学时完成前17章的理论教学,后3章安排学生自学或通过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授,实验安排17学时,由原来的每实验3学时减为2学时,以保证理论教学的课时数。实践证明,学生在2学时内能够完成实验。

3.3 提高医学修养

医学物理是用物理学中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医学中的问题,教学对象是医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两者的联系。但目前承担医学物理教学的老师大多毕业于物理系,没有医学基础,从而影响了学科的发展和教学质量。为让学生掌握物理理论的医学应用,医学物理的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系统地学习医学基础知识,找出物理知识和医学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把它充实到教学当中;物理学的发展推动医学的发展,现代医学已经从宏观形态的研究进入微观机制的研究,从细胞水平的研究上升到分子水平的研究,并日益将其理论建立在精确的物理学基础之上[4]。因此,医学物理教师还应随时了解当前医学研究的新进展,并把这部分内容也充实进课堂。当前,很多医学物理教师已经认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5,6]。

3.4 激发学生兴趣

医学生对物理学缺乏兴趣是一种普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没有高等数学基础,上课听不懂,我们把安排在第一学期的医学物理课调整到第3学期,在学生学完高等数学、人体解剖学等课程后再进行讲授;学生觉得学习时间少,教学内容多,我们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开设网络课堂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学生觉得学习物理学没有实际意义,我们通过强调物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课堂上的例子也尽可能采用医学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医学问题;有的教师则通过安排学生去医院相关科室参观学习[4],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或者在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7],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5 医学物理师培养

我国各级医院大量进口高档医疗设备,每年要花费大量的外汇,我国自己开发的医疗设备,虽然价格便宜,但档次低,口碑较差,很多医院仍然首选昂贵的国外设备。

为了培养能够从事高端医疗设备开发和操作的人才,教师首先应重视医学物理学科的建设,提高科研能力,把科研中产生的新思想灌输给医学生,从医学生中培养医学物理师。目前,北京大学在核技术及应用学科内已开设了医学物理方向,2001年成立了医学物理和工程重点实验室[3]。

4 结束语

随着现代物理学和医学的发展,两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医学物理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增加,教学中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教师只有努力学习新知,发现问题,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新珉.医学物理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陆申龙、马世红,等.医药类物理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物理实验,2005,25(12):20~22.

3 包尚联.促进中国医学物理学科的良性发展.中国基础科学,2004,4:48~53.

4 岳萍. 医学物理教学探讨.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15(2):47~48.

篇4

医学物理;教育创新;应用实践

医学物理教学是现代化医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医学教育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现阶段医学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物理学专业并没有得到系统性的发展,其教学模式的构建出现了很多制约性发展因素。因此,在我国医学物理教育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创新性的发展机制,通过对医学物理专业中设备系统的优化分析,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其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实现医学物理教育体系构建的核心含义,为医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理念的应用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我国医学物理教育中的现状分析

医学物理学教育机制的建立是将物理学的原理及方法应用于人体疾病的治疗及诊断之中,其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随着我国临床肿瘤放射治疗以及医学影像理念的发展,面临着很多放射治疗以及医学物理成像等因素,因此,在医学物理教育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应该对医学教育现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制定科学化的教育实施方案,为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充分性的保证。与此同时,应在物理学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熟悉掌握剖析学、生理学以及遗传学等课程体系的构建理念,为实现医院联合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保证。在现阶段医学物理工程监理的过程中,通过人才的培养可以为医院提供更多专业性人才,更能为医学物理教育体系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2医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理念的应用实践探究

2.1STS医学物理教育的思想实施

在现阶段医学物理教育事业的建立及发展过程中,应该系统的引入STS教育机制。STS是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的英文缩写,它将教育思想与科学知识进行系统的转换,将其应用在医疗技术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开放性、人文性以及综合性的教育理念。在现代化教育技术STS教育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可以合理运用PPT课件教学体系,很多医学院校在医学物理教育的过程中,要精心选择适合的教学课件以及视频资料,完善物理知识教育体系,为创新教育理念的建立提供充分保证。课程体系实施中要充分展现物理学以及医疗教育的关联性,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原理的基础上实现医学实践技术的优化。例如,在物理医学课程教育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在讲解“液体表面现象”的过程中,添加了“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强”,课程内容详细的介绍了肺泡中表面活性物质,并讨论了肺泡表面液体对人类呼吸的重要作用,在讲述的过程中要系统了解共振吸脂仪的工作原理,寻找适合性的人群等,从而在医疗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其潜在的物理价值。

2.2建立科学化的物理学教育体系

为了实现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在医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建立医学物理学的教育体系,根据物理学本科生、研究生的教育机制设计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大纲,同时可以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机制,为教育体制的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物理学教育模式构建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肿瘤放射治疗的人才培训计划,院校可以与有条件的医院联系,为人才的培养提供科学化的依据。与此同时,在临床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确定并培养医学物理教育的基本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科学、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体系,实现特色化的教育机制。同时,也应该确立正确的思维体系,实现并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在医用物理学教育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实现教育体系的完整性,但是在传统教育机制中,医学物理过于注重物理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忽视了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疗技术与物理课程之间的系统管理,对现代化物理医学的发展造成了制约性的影响。而且,传统教学中由于物理医学教育的单一性,医学专业的学生在长期学习的过程中会失去学习兴趣,也就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因此,在现阶段医学物理学教育机制建立的过程中,院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运用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将物理学与医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课程内容的优化提供有效依据。通过物理学社会价值的分析,使学生在掌握医学物理的基础上实现知识体系的优化应用,为教育机制的优化分析奠定良好基础。

2.3实现医学物理教学的在职培训

在我国现阶段医学物理学教育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全国的放疗医师与医学物理人员的比例为5:1,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放疗医师与医学物理的人员比例为2:1,这就意味着我国医学影像以及核医学方面存在着医学物理人员严重不足的现象,制约了临床医生之间的合作及发展,而且,在以往医疗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很多医学物理专业的在职人员,由于职、权、利不明等现象的出现,会被很多外国医疗社会的公司聘用而离开企业,对医疗事业的运行及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现阶段医学物理教学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应该逐渐优化在职人员培训机制,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科学化的依据。在我国医学物理学教育体系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强继续教育在职培训,在一些医院中从事放射医疗工作的专业物理人员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人员,由于专业技能的缺乏造成了人才的缺失。所以,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构建在职培训机制,向学生介绍临床应用的新型设备、新技术以及新理念,通过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强化临床放疗工作诺的专业性,逐渐缩小我国医疗事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应该建立继续教育的在职培训模式,提升医学院校中物理教师的专业性,为人才的培养及物理专业人才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我国医学物理专业建立及发展的过程中,专业学位的教育现状及发展应该得到系统性的优化。目前大型的医疗企业需人员上岗持证,应该适时推进并完善医学物理师的培训,强化继续教育工作的完善及发展,推进并完善医学物理师的培训。与此同时,教育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应该明确界定相关职责,从而在根本意义上保证我国医学物理专业队伍的建立及稳定性的运行,使我国医学物理教育以及医学物理职业资格的相互促进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韩永平 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篇5

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在医学物理课堂中的探索和应用,充分满足了医学物理抽象性、实践性的特征,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讨论活动中来,围绕着课堂活动的核心进行深层次的讨论,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并促进学生的综合水平的提高。

一、问题讨论时教学法在医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医学物理教学中,采用问题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它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他们能够发现问题,经过共同的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主要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久以来,他们对医学物理这门学科感到厌烦和枯燥。而在医学物理教学中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可以在问题的刺激下,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使他们在讨论中进行独立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紧贴教学内容的问题,并使他们进行热烈的讨论,培养他们探索的能力,从而可以使他们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在众多的学科中,物理知识具有其自身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面对着众多的挑战,因此,他们的接受能力比较慢,经常难易理解,而通过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个问题。在医学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设置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对课堂内容进行充分的把握。

二、医学物理教学中问题讨论式教学法的内容

(一)联系生活实际

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趣味性会陡然增加。依据教学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特别是一些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的产品和技术的应用等,推动物理知识的应用。比如,在学习流体运动这一章节时,在让学生了解流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伯努利原理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探讨伯努利原理的生活应用,比如刮台风为什么房顶容易掀掉,风中打伞为什么伞容易翻上去,烟囱为什么越高越好,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无处不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加深对伯努利原理的理解。物理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验性。因此,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活动,使他们在实验中论证学到的物理知识,并在实验中进行归纳、总结。

(二)联系专业知识

医学物理是临床等相关医学专业的基础课,在学习物理的同时与专业课联系起来,即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助于专业课的学习。比如在学习第二章物体弹性时,可以联系人的骨骼,骨折从物理角度来讲也是因为受力而发生形变,骨骼受力不同发生形变也不同,从而进一步了解骨骼的受力特性。

三、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在医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设置内容时与实际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和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题材,而且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对问题进行合理设置,使他们在和生活的接触中,进行充分的讨论,提高他们的主动性,从而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就“激光的特性”来说,在对问题进行设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激光的应用,比如激光笔、激光碎石、激光全息摄影,然后让学生把应用特性对应起来,例如,激光笔是利用了激光的方向性好的特性,激光碎石是利用了激光的高强度,激光全息摄影是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好。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可以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活动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活动的模式也叫导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讨论探究”,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进行相互地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并纠正他们的错误。比如,在学习“眼睛”时,可以对“近视、远视、散光”等现象进行讨论,然后提出:“是什么原因导致产生这些现象”,学生通过讨论可得出,近视是用眼姿势不正确,引起眼睛发生形变而近视,再进一步提问学生“近视眼睛的形变是怎么样的呢”,从而得出近视的生理成因。通过一步一步地引导,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有利于降低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在积极引导学生并参与到讨论活动中的方式,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梯度,使学生培养物理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节奏,保证讨论和课堂教学的可控性。

四、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不适应学生发展的要求。在物理教学中引入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物理教学中应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法,设置的内容要与实际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活动,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物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6

医学物理学是以物理知识为基础,研究和解决与医学、特别是人体有关的科学问题的交叉学科。近代以来,人类为追求健康长寿,越来越来越多地将高科技产品用于人体研究和医疗保健的全部过程,物理科学不仅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手段,也提供了了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依赖现代科学、特别是物理科学的进步和应用。因此医学工作者和医学生不仅要掌握人体正常和病理状态下形态、生理和心理学知识,还要懂得必要的物理学知识,从而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1 医学物理教学现状

为适应医学教育的需要和医学科学发展,我们通常都在医学院校低年级学生中开设了《医学物理学》课程,其实际内容和普通工科院校的《普通物理学》是同一性质的课程,都是理工、农、医等各专业学生在低年级开设的、以应用为目的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它严格说来应该叫《医用物理学》,这门课程对学生培养科学能力、科学方法以及科学规范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条件的限制和认识的不足,医学物理特别是在医学院校,特别是地方性医学院校中的教学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教学现状与社会的要求与期望之间还存在着以下较大的差距:

教学观念落后,教学目标不明确。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专门人才,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观念的转变,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要求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作为其它自然科学的基础,要求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系统学习能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较好地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又强调物理学对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独特功能,要求利用物理学的基础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及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思考、实际动手操作和创新创造等各方面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以及世界观及意志品德等的教育熏陶,发挥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但较少的学时、物理学科丰富的内容以及物理知识的系统性与为专业服务的针对性需求和素质培养需求的矛盾严重使我们教学目标不能明确,教学上进退失据,目的不明确反映在教学上就是教学观念得不到改进教学思想落后。长期以来医学院校的物理教学还是沿用了老式的教学思想,即注重对学生“三基”的训练,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讲解,然后辅以大量的习题训练基本技能,使整个课堂充满抽象的理论和繁琐的数学推导,所研究的问题也基本上是高度抽象的模型,这样的教学理论性、逻辑性强,但比较抽象和枯燥,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教学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了。结果学生在基础理论方面或许差强人意,但缺乏独立思考,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性,不会灵活运用学到的物理概念和方法,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就差了。学生所学会的知识、技能就只能局限于对一些经典物理题的求解,远远不能满足新世纪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

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由于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步伐,加上地方院校这些年大量扩招导致教师教学任务普遍较重,教学研究活动,还有很多老师来自于中学,中学所习惯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可避免地被带到大学课堂里来,他们注重讲解,而缺少和学生的互动,注重解题应试技巧,缺少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学往往用传统的教学工具,缺少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能力。这种被动式的教学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帮助。

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设备老化、落后。近些年来,各院校在教学条件的改善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教学设备和条件有了一些进步,但这些进步多限于住宿等条件的改善,而与教学、科研相关的条件改变不大,特别是扩招以后,所增加的设备马上被扩招的效应给稀释了,因此,实际的投入与教学要求相比较任然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①教材建设落后,在实际的物理教学实践中,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和条件限制,至今有不少学校仍在使用老教材、老教法,或者即使使用的教材是新的,但讲课的内容、思路仍以前的,用的仍旧是以灌输和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的单纯讲授知识的传统教育模式,教学等同于“教书”,“照本宣科”,把概念、定律、原理讲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没能体现出素质教育特点。②实验室建设特别落后,很多学校的实验设备还是十多年前买的,即使买了新设备,但实验的内容也是陈旧的,不能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发展。③现代化教学设备不足,很多学校都还在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进行多媒体的教学,即使用了多媒体课件,由于教学观念没跟上,课件也仅仅起到代替粉笔的作用,没能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因此,如何有限的资源效益最大化,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融为一体,体现当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仍是当前医学院校(特别是地方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题。

2 医学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思路

针对以上所述问题,我们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对医学物理教学进行系统深入的改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是要增加投入。首先是硬件,近年各高校的财力较以前有了较大的增长,但对于实验室和信息技术建设的投入仍然重视的很不够,特别扩招以后,加强实验室建设已经刻不容缓。另外就是软件建设,教师是教学的主题,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关系教育的最根本的问题,由于教师培训投入少,加上教师课时增加,教研活动不够已经导致很多教师教学观念和手段落后,加强教师技能培训和教师队伍建设也已经是当务之急。

其次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展教学教法研究,在教学中要明确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跟上时代的步伐,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医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需要和学生加强互动,真正从灌输式教学转到素质培养上来。再次要强化师资培训,加强教材建设,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特别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 吴静,张鹏程,朱本超.医学物理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及教学实践.西北医学教育,2008,16(4):725~727 .

篇7

首先,医学物理学和物理学一样不具备其它课程那种从简单开始,循序渐进的结构。美国学者C·基特尔等曾说过:大学物理课开始部分是最困难的,学生要接受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要比以后学习中多得多。一个学生如果清楚地理解了力学中所阐述的基本物理内容,即使他还不能在复杂的情况下运用自如,他也已经克服了学习物理学的大部分困难[1]。

其次,课程所接触的医学知识为全新内容,医学生无法与高中物理已储存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鉴别,建立联系。必须另开辟一个储存单元,记忆深度受到一定限制。再者课程又兼备了医学课程初始阶段新内容密度大、教学内容大幅增加、需要记忆量直线上升等特点,再加上缺乏高等数学、医学等预备知识,学习跨度过大,也造成了理解困难,加重了记忆负担。

再次,记忆还需要通过多次循环往复、反复深入理解才能达到步步加深的程度。而医学物理学课程各章节间的联系相对较少,再加上按学大纲教学,教学内容偏多,教学时数偏少等因素,使学习过程中循环加深理解、记忆教学内容等教学环节和中学相比明显减退,导致记忆的再生强度较弱。

面对课程的这些特点,学生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感到记忆负担非常沉重,进而产生紧张、厌烦和情绪上的对立,思维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也对记忆起着一定的阻碍。

2.2 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

由于众所周知的应试教学的弊端带来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存在严重问题。为数众多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学能力较差,对教师的依赖性强,且不去钻研教材、阅读相关参考书和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的习惯。学生只依赖例题和习题进行记忆,否则记忆深度就会受到影响。尤其在高中最后一年,学校只对高考知识重点反复模拟,使学生出现一段接受新知识的空白期。对于大量教学信息涌入大脑,又缺少和过去相同的、足够的练习时间、练习力度,学生会出现较强的“逆反心理”,大脑思维无法积极参与,从而出现记忆阻碍。要想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需外力推动,但这种外力不能过于突然,过于猛烈。否则会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

另外医学生学习负担较重,缺少自修时间,也是使记忆处于浅层次的一个重要因素。

2.3 教师教学理论等的影响

教师的目标定位和教学理念,主宰着整个教学过程,对教学效果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有两种较极端的教学倾向:一是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无视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走教学“理论化”、“数学化”之路;二是对“少而精”的原则误解,在生源较差的医学院校,通常的错误教学思想是:教得少一些,教得细一些,让学生减少理解难度,减少教学信息量。这种教学的结果,可能会使学生分数有所提高,但教师机械、重复地强调和复习不仅不能较快的解决引起记忆困难等的关键问题,还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减弱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能力,并引起厌烦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3 措施

3.1 教师的目标定位一定要准确

系统地记忆本课程的全部知识点并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知识是学生锻炼抽象思维和培养自学等各种能力的载体,所以对于一部分知识并不一定要求死记硬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需要时可通过查找有关参考资料获得。比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而对于重点、难点则必须要求熟练记忆,它是形成、改变学生整体知识、智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以上目标定位,在教学中有必要优化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地弹性处理,要认真地确定每次课的重点难点内容。

3.2 在讲授医学物理基本原理过程中多采用与医学相联系的实例

如“声波多普勒效应”一节,可列举多普勒诊断仪测血流速度等实例,这样即理解了物理原理又同时了解了物理原理在医学上的应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把光波的多普勒效应及其在星系观测中的应用或相对论的基本知识作为专题讲座让学生进行讨论。实行一种把基础知识教学和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采取两者穿插或分阶段进行。在专题讲座中介绍现代医学物理学的新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以拓宽学生视野,为今后的医学基础和医学专业课打下牢固的基础,也为学生在记忆过程中更好地去利用联想提供丰富的题材。

3.3 基础教学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原则

在进行基础教学时,要注意防止出现前紧后松状态,易采用从慢到快,逐渐加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原则。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进度,既要引发学生求知热情,又让学生接受足够的教学信息量,跨越一定学习台阶,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从而获得不可替代的记忆能力和其他学习能力的训练。同时在上第一次理论课时教师要首先交待学科特点及正确的学习、记忆方法,使学生对将要面临的困难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一般《医学物理学》在第一学期开设,是和《高等数学》同时进行,所以在前阶段教学中要注意不要用高等数学进行大篇幅的公式推导,以防由于复杂推导给学生设置许多难以逾越的记忆阻碍,而是应该定性讲授医学物理学的新概念或与医学应用有关的基础知识。

3.4 建立知识结构图及其联系,提高记忆效率

知识结构化不仅能帮助学生较深刻完整地理解教学内容,也是减轻记忆负担的有效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复习构建知识结构图、逻辑结构图和信息传输图等,指导学生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组块,掌握组块间的联系,组块和整体结构间的联系,达到提高记忆效率的目的。在教学中还要及时对医学物理学相似的概念、规律、公式进行归类、辨析、比较,使学生了解确切内涵,防止其回忆时用一种知识代替另一种知识,产生记忆混肴。

3.5 充分发挥好作业的作用

课后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用以矫正学生不良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但不能仅仅局限于通过作业巩固基本概念和定律的应用,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及教学的实际情况自己编拟或精心选择一些题目,包括预习、复习提纲、小型研究课题等作业。在学习开始阶段要在作业中加大对预习、复习的督促力度,提前对可能引起较大理解困难的内容作适当的铺垫。

3.6 采用多元化教学评价标准

传统的考试方式,很容易导致有的学生在学习时知之不多,但在考试前花大量时间突击记忆,考试结束后,知识记忆所剩无几,记忆效率极差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采用更灵活的考核方法。如撰写小论文,在学生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教师加以必要指导,一方面可使学生视野更开阔,思路更活跃,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可达到对部分内容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深度,从而使知识获得良性迁移。

篇8

1对象与方法

1.1授课对象

以我校2014级临床医疗专科21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6名。对照组男性为65例,女性为41例,年龄为19~24岁,平均年龄为(21.6±2.2)岁;观察组男性为60例,女性为46例,年龄为18~25岁,平均年龄为(21.7±2.5)岁;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

1.2教学方法

(1)对照组学生给予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讲解章节内容,以内容教授为主要方式,学生主要是听课、记笔记,最后由教师作总结。(2)观察组给予案例教学法教学。具体方法如下:①精选教学案例:老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及教学的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加工,编写成具有代表性及典型性的案例,即与物理教学密切联系的典型案例。然后根据教学的内容,对案例提出有关临床诊断、物理教学重点知识、仪器的原理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思考题,以便于学生思考、分析、讨论。②通过案例强化知识点:案例发给同学后,组织学生以小组进行讨论,例如以气体栓塞案为例,在给患者输液的时候应注意什么,输液管道中为什么不能有气泡;导致机体产生气体栓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静脉注射时为什么不能留有气体。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气体栓塞,如何避免。在小组讨论后再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可以充分阐述自己的意见,或对别人的意见提出异议,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老师总结:在讨论结束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细节上的补充,对于没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解答疑惑,增加学生的理解;对案例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易于学生掌握。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讨论结果进行深度剖析,对于观点创新的同学予以鼓励和肯定。

1.3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之后由教研室统一命题和阅卷,两组学生在同一时间进行考试,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其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这个4个级别,比较两组学生的满意度[2]。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课程结束之后,两组同学均采用统一命题考试,比较两组同学的考试成绩。观察组考试成绩为(89.2±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2±4.2)分,差异显著(p<0.05)。(2)两组对教学满意度比较。

3结论

由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医疗应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要培养面向新世纪,把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自身素质融为一体的实用型人才,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的质量。案例教学是以病例为引导,其融合了物理学知识与医学及临床应用,将抽象的物理学知识与医学临床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医学物理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考试成绩为(89.2±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2±4.2)分,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对教学满意度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差异显著(p<0.05)。说明,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满意度。这是由于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优点在于: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深刻感受和理解知识,培养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老师提高教学水平,做好教学相长。此外,还能够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重点所在,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也是为学生构建一个学习的框架。案例教学还可以提高教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创新精神,帮助教师理解教学中所出现的两难问题,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3]。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满意度及教师综合素质等,值得在医学物理教学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艳霞,伍建林,潘志达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0,23(3):373-374.

篇9

SHEN Hong-tao,LI Rong-feng.

College of Pharmacy,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1,China

【Abstract】 Medical Physics,the basic course in medical college,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biological medic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owever,the teaching contents of Medical Physics,lag behind the cutting edge of medical,remain unchanged for a long time,which can hardly satisfy the needs of modern bio-medical devolopment.In this paper,the current status of Medical Physics teaching in China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were analyzed,some suggestion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in Medical Physics were given.

【Key words】 Medical;Physics;Teaching

作者单位:541001桂林医学院药学院(沈洪涛);百色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李荣峰)

教学和科研是高等学校的两大基本职能,教学质量及科研水平是衡量一所高等学校的重要指标。它既决定了学校的社会地位,也体现了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将科研融入教学、 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医用物理学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科研,对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改善教学过程的软硬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何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科研成果尽快地体现在教学过程里,更是医学院校物理教学工作中所关注的课题之一。

1 我国医学院校物理教学及科研工作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理学在医学上应用日益广泛与深入,但是医学院校的物理教学仍然是墨守成规,学科和科研没有及时调整,科研和教学滞后于医学前沿,使学科缺乏活力,远远满足不了现代生物医学的需要。

1.1 教学、科研脱节 教学、科研两者分家,交流传递信息不够,互相脱节,造成了教学中知识老化,而医药学涉及的物理前沿知识又难以迅速系统化、理论化。我国的医学本科教育普遍只重教学,不涉及科学研究,忽视了两者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学中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方法改革,而对教学质量起决定作用的科研没有足够的重视。

1.2 缺乏系统化、定量化的研究 从事医学物理学教学的老师大多是从师范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物理系毕业的,他们具有较深厚的物理学知识以及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医学知识十分缺乏,因此,不能将物理学与医学的知识技能成功地整合起来,很难触及医学发展的前沿。并且由于缺少必要的物理学实验设备。大多数医学物理学科研都局限于普通物理教学范围内的一些浅易的物理现象,对于与医学联系紧密的物理学前沿问题没有太多的涉及,缺乏系统化、定量化的研究。

1.3 学科横向交叉研究缺乏活力 现行的医学物理学教学研究过于注重物理学的系统性和深度,而忽略物理学与医学的横向联系、学科交叉新进展[1]。医学物理教研室与其他医学科室交流少、合作少,与外单位的项目合作更是凤毛麟角,许多科研仅限于物理学课本上的内容,搞封闭式的的科研,或者从根本上脱离物理与医学的联系,与其他综合性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搞一些与医学无关的研究,缺乏医学横向交叉研究的活力。

2 医学院校物理教研室必须搞科研

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科研活动能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环境的改善,科研成果能充实和改革教学内容、使教学与学科前沿相联系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从而形成科研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

2.1 科研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根本条件,而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不能单靠埋头读书,只是重复已有的教材,还必须开展科研.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教师参加科研活动的每一环节都是锻炼自己,提高教学水平的极好机会。例如,科研立题时要检索大量相关文献,查阅大量资料,这使教师能很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科研工作能使教师本身具有严谨的科研思路和良好的科研作风,言传身教,这对学生的能力也具有很大的影响等等。大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学术水平、创新能力、治学态度和师德风范。而参加科学研究对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2.2 科研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科书上的知识是固定的,但时代对于人才的知识要求须不断更新,书本上的知识总是不能满足培养人才的需求,书本和时代要求之间的知识断层必须由教师来填补,需要教师不断地汲取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和研究现状来充实自己的大脑,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2];而教师从事的科研工作正好满足了这个需求,弥补了单纯教学的不足。例如,本科室某教授曾在血液流变学领域进行大量的研究,在教学的“流体力学” 这部分内容中就以此为例将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流动性与形变规律的流变机制融合进去,在讲授中将这些新知识贯穿到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内容更为具体、富于实际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或灵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3 科研促进实验室条件和教学环境建设 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实验室建设能否与现代科学技术同步发展[3]。为了满足教学更新和新技术发展的需要,要求实验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科研和实验室条件和教学环境条件是相辅相成的,有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就能促进科室科研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如果科研的规模、档次上去了,一方面会得到国家和学校的经费扩充再投入,另一方面又可以面向社会,把科研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继而,随着学科经费和科研经费的大量投入,教研室、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就会得到了充分改善,同时为教学提供进一步的发展空间,为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教学环境和条件建设。

3 医学院校物理教研室如何搞科研

许多教师认为医学物理学作为基础的基础,搞科研非常困难,所以在很多人的眼里,物理教研室科研上不去是理所当然。但是,我们认为物理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很多方面都是应用学科的基石,许多学科中都会涉及到物理知识的科研,这些项目我们都可以搞。医学院校物理教研室要搞好科研,我们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3.1 需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医学物理科研是一门边缘学科的科研,其学科性质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它的学科性质决定了科研内容的复杂性,因此对科研人员的知识水平与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提高科研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是完成高质量科研的首要条件。由于科研内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懂物理与科研设计方面的知识,也要对医学基础与临床各学科的内容有广博的了解。只有对医学各学科有相当的了解,才能更好的进行科研。所以任课教员一定要在物理与医学两个知识系统中,不断完善与进步,以胜任不断发展变化的医学科学研究。

3.2 科研应与教学相结合 科研选题时除了考虑医疗上的需要外,还要考虑到教学的需要,需结合医院现有的教学基础、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首先选择与专业学科特点相适应,具有起点高,创新性强,有利于发挥医院优势的研究课题,要本着有利于医疗,有利于出成果,有利于出人才的原则。科研计划安排要注意结合教学的要求,在研究内容上,不仅要注意医疗的实用价值和研究技术的要求,还要强调相应的基础理论的研究。注意总结科研经验,在取得大量科研成果的同时,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将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内容,这样就拓宽了医学生的学习内容和以后工作时研究课题选择的领域。

3.3 将学生带入科研,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是促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学只能培养一般人才,只有与科研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级人才,科研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成功的科研体验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让学生进行研究,完成设计性实验,并在实验课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所进行的实验方案予以实施,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这样会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学生从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用品到分析实验结果,每较好地完成一个目标,都会使他们获得主观上的成功感,以此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 考 文 献

篇10

1 医学物理教学中引入医学物理学史的必要性

1.1 医学物理学科自身特点的需要 医学物理学是把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人类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保健的交叉学科1,其知识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种是静态的知识体系,即医学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另一种是动态的知识体系,即它的研究过程。医学物理教材内容属于静态的知识体系,学习静态的知识很重要,但是医学物理学还有自身的发展历程,这种动态的历史知识体系不仅包含它本身,还包含了美学、哲学、方法论等人文科学诸多内容。可以这么说,与知识相比,思想和方法是更重要的智慧结晶。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展现知识体系的发展进程,让学生充分理解蕴含其中的思想与方法、哲学内涵与美学意义,把医学物理学史引入教学是正是体现了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辩证统一。

1.2 医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需要 医学生学习物理学不是为专业课服务,而主要是从它的内容、方法、工作语言、概念和物理图像,它的历史、现状和前沿方面等做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将其基本常识、规律和思想方法运用到医学理论及实践中2。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诸多问题:对物理知识的传授多,对科学思想和方法的讲授少;对科学结论的内容关注多,对其形成及发展历程关注少;对数学公式的推导关注多,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少。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求教师做到认真备课,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外,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医学物理学史,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 医学物理学史的教育价值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学生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教未见趣,必不乐学”,学生对所学兴趣浓厚,就会刻苦钻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适当讲述科学趣闻、物理学家的小传以及物理学史,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体温计是在物理学家伽利略发明温度计的基础上,历经三个世纪由多位医生不断改进而来的;现代意义的内窥镜检查是随着光导纤维内窥镜的发明而逐渐形成的;100多年前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开拓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突破,而每次突破都促进了医学的发展3,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医学的今天。教师在课堂上讲述这些激动人心的医学物理学史,引导学生充分理解物理学的进步医疗实践的深远影响,学生才能充分认识学习医学物理学的重要价值。

2.2 学习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物理学理论的突破和技术发展,为现代医学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医学物理的研究和发展充分运用了观察与实验、类比与联想、猜想与探索、分析与综合、佯缪与反正、归纳与综合等大量创造性思维方法。1914年,法国物理学家郎之万利用电容发射器和一只放在凹镜面焦点的磁粒微音器在水下进行了回波接收实验;19世纪德国著名科学家赫姆霍兹精确地测量了人类眼睛的光学常数,远视与近视时水晶体屈度的半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过程都充分体现了卓越的科学方法和丰富的物理思想,这些思想和方法已经超越了知识本身的意义。在讲授医学物理知识的同时把学习的方法、科学研究的方法、逻辑思维的方法也同时教给学生,促进学生的质疑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具有开拓性素质的现代医学人才,这也是医学物理教学的核心价值体现。

2.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在已经进入21世纪,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除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外,还应当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4。教师必须认识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例如在学习核医学内容时,可以向学生讲述居里夫人的伟大事迹,她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和丈夫、女儿和女婿一起向人类社会贡献了镭,但是全家人都在工作中遭受了大剂量的辐射,被镭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居里一家感人的事迹定会感染、触动学生,使他们投入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之中。医学物理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人文史,物理学家们在科学研究中展现出的人格魅力与人文素养会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对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逸民.中国医学物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物理,2007,36(1):51—54.

篇11

    12介绍物理学研究成果对医学发展的推动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物理学研究成果对医学发展的推动,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对医学研究的重要性。例如显微镜的发明使医学研究从解剖水平提高到细胞水平,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医学研究从细胞水平提高到亚细胞水平;X射线衍射技术、波普技术的应用,使医学研究从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结构,实现了医学史上的飞跃。

    2课堂教学重概念、稳基础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物理课采用的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共有十五章,包括力、热、光、电等普通物理学及原子物理知识。书中涉及的内容广泛,教学时间为一学年,每周四学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给学生讲述如此多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有计划的选取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应注重概念的讲述,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不是一味的推理演算。在教材中钻难度,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数理基础知识较薄弱的学生而言,只能让学生对物理学习望而怯步。

    21在教学中就简避繁,倾向医用物理在教学中应把与医学有联系的物理知识讲透、讲清。例如《液体的流动》一章中先向学生讲述连续方程与伯努利方程两个关于液体流动的基本规律,然后分析血液流动时流速及血压的变化。伯努利方程的推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教师演算即可,而学生应重点掌握的是方程中所叙述的内容,以及在医学和生活中的应用。

    22教学中注重讲述人体内部的生理过程与物理过程中的密切关联为了让学生在医学知识的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中应注重讲述人体内部的生理过程与物理过程中的密切关联。例如人的神经传导、心电、脑电、肌电等生理过程与电现象的联系,体温调节与热现象的联系,人的机械行走与机械运动的联系,眼的成像原理与光学知识的联系,听觉与声学知识的联系。

    23教学中注意介绍一些与医学相关的新知识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不失时机的向学生介绍一些新信息、新进展,拓宽学生的思路。例如超声原理、核磁共振技术、激光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等。这些内容新颖,贴近现代医学水平,颇受学生欢迎。

    3注重学前预习

    由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数理知识较为薄弱,而预习是为了学生在学习前做好准备,对不能理解的内容进行标注,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解的时候,选择性的听取,有助于学校效率的提升。同时,作为教师,还可以安排适当的预习作业给学生,让他们找出本次学习的重点、难点,然后课堂教学时,重点讲解和解答。从形式上来看,课前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没有教师具体指导的情况下亲身感受和学习新知识。从功能上来看,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医用物理教材的特点是知识性、逻辑性强,预习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教材,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从教学效果来看,有预习的学生对教学内容会提前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也有一些困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通过思考,带着问题来听课,就会有利于提高上课效率。

篇12

一、医用物理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第一,物理学是基础课,是解释生命现象的基础,却不能代替生命科学去解释生命现象,因此大部分学生认为物理学与跟自己的专业关系不大,学物理没什么用处。第二,主讲教师绝大多数不是医学专业出身,而是来自于物理学或物理教育专业,具有物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和能力,但从事医用物理教学还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正是因为我们教师自身对医学知识了解不够,教学中不能很好地阐明物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以及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所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第三,我校90%以上的学生在高中分科的时候,选读的科目是生物或化学,因此物理基础相对薄弱,很多学生认为物理学比较难学,存在畏难情绪。例如:我们学校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05(2)班共63人,高中选物理的只有4人,占总人数的6%。

2、教学内容不合理

医用物理学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为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去解释生命现象,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做好铺垫。而我们的医用物理学教学中往往注重物理学体系的完整性,教学内容以讲授物理规律为主,仅仅是在每一章的最后一节加了一点物理学知识在医学上的应用,不能有效地把理论联系实际贯穿在整个授课过程[2]。另外,目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医用物理学讲授的内容有:流体的运动、振动和波、电磁学、波动光学、几何光学、量子力学基础、原子核与放射性等部分,而与医学联系非常紧密的X射线、激光和核磁共振等,由于学时数不够没办法讲授。同时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日益突出,物理教学以理论课为主,实验操作很少,使学生缺乏锻炼,仪器设备适应能力差,动手能力差。

3、考试内容不尽人意

考题内容多以理论分析、定量计算为主,偏重于物理理论的掌握和定量分析计算,纯物理味过浓,考试内容的应用性与医学相关性较差,较少涉及医学相关内容,不能体现医用物理学的特点[1]。

二、医用物理学课堂教学改革思路

1、改革教学内容

(1)精选教学内容。由于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极为突出,根据基本保证物理学本身系统性,兼顾医学专业需要以及医学物理学的发展趋势的原则,选择物理学中与医学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建议将原来的量子力学基础部分换成x射线和激光。

(2)重视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特别是在医学中的应用。第一,主要介绍物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知识。例如,流体的运动部分侧重介绍与人体血液循环和呼吸过程有关的流体的运动;振动和波动部分主要介绍与人的声音和听觉有关的振动、波动和声;电磁学部分主要介绍对深入了解生物电磁现象和有效使用现代医学仪器而必备的电磁学知识;几何光学主要介绍人眼的光学结构,还有激光、X射线以及核医学物理基础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引入临床医学问题,有助于综合应用物理学现象和物理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学中尽量避免纯数学的推导和计算,增加与医学相关内容的讲授时间。由于高等数学与医用物理学都是大一上学期开课,医用物理学的有些内容需用到高等数学,但由于课时方面的原因,进度不能保证一致,如静电场中电场强度与电势的计算都需用到定积分,然而讲授静电场时,学生还没学到定积分。因此把高等数学中微积分的分析思路引入即可,不必定量计算,等到学生高等数学课跟上节拍后,自然就能解题。对重要的物理定律、公式、结论要讲清思路,讲明来源和应用思想,让学生了解、明白,会定性分析即可[1]。第三,注意物理新知识的延伸[3],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近代物理知识及与医学相关的物理学成就,也可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临床医学中的实际结合在一起,开展专题讲座。例如:激光医学专题、医学影像专题、电疗、磁疗等。

2、提高教师素质

(1) 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构建具有“医用”特色的物理学体系,就必须找到物理与医学的最佳切入点及生长点,以推动医用物理学的改革。这就要求医用物理学教师必须有较完善的知识结构,既要有充分的物理学的知识,又要有解剖学、病理学以及生理学等方面的医学基础知识。然而,主讲教师的医学知识缺乏,不能很好的将理论联系在医学实际中。为此,物理学教师必须主动适应知识的动态需求,走出课堂、调查研究、更新知识。首先,在保证教学的前提下,通过进修、攻读学位等方式,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其次,鼓励和组织教师跨学科听课,以增长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拓宽知识面,促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样化、综合化发展。再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及时追踪学科发展新动向及新技术、新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临床和科研对物理学的需求,架构起二者联系的“桥梁”。[4]

(2)加强集体备课。整合每一位教师的专长,定期召开研讨会,学重点,分解教学难点,争论教学热点,分析医学与物理在实践中的典型例子,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3 、 优化教学方法

(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中学的学习方法上。中学教师每节课讲的内容较少,课后做大量的习题,而大学课堂上每节课讲述的内容多,习题相对少,学生一时很难适应。因此我们在学期初应该在学习方法上对学生加以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3]。例如:每次课结束的时候告诉学生下次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并把看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另外,也可以把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分成几个主题,让学生分别去准备,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或者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学生通过预习书本上的内容和查阅相关文献把答案准备好,上课的时候由学生来讲,老师负责纠正错误并进行总结。这种方式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使讲课内容更加丰富。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类比教学法:物理学中有些概念、规律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我们可以拿学生熟悉的概念、规律与它们类比,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例如:我们讲到电势梯度的概念时,由于高等数学中与其相关矢量的知识没有学,因此有些学生不理解,如果我们拿学生很熟悉的速度的概念与电势梯度进行类比:速度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快慢,电势梯度实际上就是电势沿空间某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等势面的法线方向)的变化快慢,这样学生就恍然大悟。归纳总结法:每学习完一节内容,我们应该做一个小结,学习完一章或者物理学一部分(例如:电磁学、波动光学、几何光学、原子核物理与放射性等)也要做总结,并且总结的时候要讲究方法,例如:对于相似的、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或者规律,可以采用对比归纳法,这样更容易记忆,并且不容易混淆。例如: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都描述的是光的波动性,它们二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和归纳总结: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产生的条件;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的分类;不同类型的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中明暗条纹的条件;条纹间距;影响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的因素等等。我们可以采用列表或者框图的形式,这样更直观、更容易记忆。另外,对于有共性的物理量或者规律,可以放在一起来记忆。例如:静电场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困难。例如我们可以把静电场力做功跟重力做功进行类比等等。当然,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教师做好所有的归纳总结,然后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这样是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我们应该督促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让所学的物理知识在他们的头脑中构建一个清晰的系统结构。

4、认真批改作业和讲评作业

每次布置的课后作业,都认真批改,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处,并且把学生出错的地方都做好笔记,然后把各种不同的错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做好相应的电子课件,该课件不仅展示作业的参考答案,而且还列举各种不同的错误做法,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告诫他们以后不要出现此类错误。除此之外,对于学生频繁出错的地方,教师应该作自我总结,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着重强调这些地方。

5、改革考试内容

改变过去以计算题为主的做法,增加论述性、主观性、综合性、应用性(与医学相关的内容)和设计性的题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图形表达的能力。

总之,为了适应医学生物理基础培养的需要,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医用物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的宗旨应该是改过去枯燥、乏味、难学、缺乏实用性的教学模式为轻松愉快的教育形式。从总体培养目标出发,本着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原则,改变过去物理教学中求精求深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内容实用化,加强与医学的有机结合,既保证医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的掌握,又保证大纲的完成。

参考文献

[1]艾拜都拉肉孜,马远新,樊孝喜. 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2,25(3):347-348.

篇13

当今社会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使教育改革备受关注。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有关教学改革的新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范式不断创新发展。教学是一个共同体,教师主导得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主体参与的结果。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特点及不同教学方式。医学物理课是医学、物理结合形成的交叉学科。如何实现该学科的高效教学?笔者立足于教学的主要形态构成,从教师、学生和教材各构成及整体性分析“教”与“学”的交互作用,以此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辩证看待主导与主体的作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永远是教与学相结合和统一的双边活动过程。”医学物理以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具体的医学现象为应用目标。物理知识本身的特点要求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领悟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设激发学生思维的医学情景,使其集中注意力,充分发挥自我想象、思维能力,根据前物理经验主动探索问题解决策略与方式,期间教师适时予以启迪、疏导。如建立理想模型、提供数理技巧等。学生通过思维操纵学习,挖掘潜在的心智技能,构筑新的个性化的认知结构,并有意识地借助有关医学经验进行积极内化。反过来,学生的认知成效及差异表现将反馈于具体的教学环节,促使教师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方案。

总上,医学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效主导是学生主体参与的有力支撑;学生的真正参与又为教师的主导提供了丰富的内涵,二者作为教学的两个主要变量,依托教学主题互为调适,和谐共长,促使“教”与“学”达到动态平衡,进而促进教学质量螺旋式上升。

二、高效教学

1.高效教学的一般意蕴

狭义上高效教学指占用尽量少的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等消耗来获取尽量多的教学效果,旨在教师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合理设计、规划并执行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主动根据个体的认知经验对新事物、新知识进行建构,扩充自我认知领域,包括知识技能的习得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定意义上,高效即教学的生命。

2.实现医学物理高效教学的必需性

医学物理是物理与医学的有机结合,物理学的理论是阐释医学现象的基础;物理因子对人体的作用研究使诊断、治疗技术不断发展。“学习《医用物理学》可以改变学生的智能结构,使学生既从形态学科中学到形象思维,又从物理学中锻炼抽象思维能力。实践证明,改变医生的智能结构将扩大其视野,增长才干,提高工作和科研水平。”[1]物理应以其自然科学的特点,发挥功能性作用,如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及笃实的求知精神等多元目标。但鉴于各种教学要素的制约,医学物理课通常处于从属地位,其教学重要性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教学研究与实践实施不力,物理未能尽其最大效用。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改善医学物理教学效果显得尤为必要。

三、可行性方式

1.主体方面:增强学生的学科情感度

“学习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泉”,[2]它对于学习效果的好坏起着第一位的作用。医学物理作为基础课,通常在新生第一学期开设,正值学生学习态度、情感处在中学到大学的适应期,加之中学和大学教学、学习方式缺乏有机衔接,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医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

首先,在绪论中,教师应创新地结合实际中常见的诊疗技术及生活中的一些医学现象,有的放矢地介绍物理对医学的指导、支持和促进作用,此外还应紧密联系物理学科特点,引导学生认识物理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包括培养个体分析事物的能力、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其次,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自身对学科热情的表露,通过以物、以事件阐述物理的知识。另外,在抽象中进行信息加工是物理本身的特点,教师要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借机合理引导、亲切交流等方式,积极生成并凸显个性的教学魅力,充分利用其主导性感染学生的激情,使学生尽量“亲其师”,从而对医学物理具备理性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情意。

2.主导方面:有效处理教学内容

(1)微观上:因学定教,寓学于用。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理性处理教材,而非教教材。教师在兼顾物理知识逻辑性的前提下,可适当突破章节内容的文本限制,调整一些富有基础性、应用性的物理知识,重组教学单元体系,将物理的概念、规律等有机融入医学现象、实践中,合理创设具体情境,促使学生想象穿越,生成能够激发并活跃思维活动的教学形式。

如对于流体力学的基本定律,教师预先组织学生阅读血压测量、心脏做功等关于血液流动的内容为背景知识,导入核心任务即流体在流动过程中遵循何种规律的问题。适时引导学生横向迁移,利用物理惯用的抽象法提取模型理想流体,建立稳定流场、流线等概念;启迪学生主动构建研究对象流管,师生共同推证压强、高度和速度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即伯努利方程。在对这一流体力学基本定律进行逐项的意义及单位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自主限定任一参量,讨论其它两者的变化,如计算人体倒立时头部的平均动脉压,计算药液从水平注射器的针尖流出的速度等,期间教师予以细节性的疏导,以此强化学生对伯努利定律的基础性掌握及不同条件下灵活应用。

上述方式融学于用,突出思维过程,拓宽了学生的认知维度,促使医学生基于个体的主观需要与客观情境作用,产生一线的学习体验,提高其学习中认知情意的发展,使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的高效感。

(2)宏观上:加强“医”“物”结合,促进课程背景化。当前我国教学理念变革的一项主要表现是课程资源的整合,传统的以传授专门知识为主要任务的具体科目教学,有悖于个体思维的综合性发展。医学物理是一门交叉学科,客观上要求多元整合。如组织物理与医学教师围绕具体课题交流学习,商榷教法,增强物理教师的医学素养,以丰富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内涵。另外,基于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学情调查,如个体的数理功底及文理偏向,设计能够体现学生差异性的专题式导学案:或侧重医学技术应用,或偏向医学现象阐释等,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思维活动的维度。同时,将物理的思维方法迁移到医学学习中,实现个体认知活动的一体化。最后采取开放的评价措施,以考试为主辅以其它阐述性的考核方式,使学生的各种认知能力得以有效发挥。教师要及时总结教学日记并不断反思,在此基础上逐步生成医物类校本课程。

总之,依据物理课程特点,结合医学的实践应用,以增强师生间的碰撞交流为中心,挖掘教学活动的潜在资源,包括教学中有形和无形的各种因素,形成授——受——授教学活动循环,创造出医学意味的物理教学范式,以纠正不少医学生主要应对考试的功利化学习动机,强化物理知识的功能性作用,从而多维度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