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层干部考察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队伍活力有所增强,但人员流动不畅,整体年龄偏大。2002年,我县曾推出县财政局预算科长、县建设局公用事业管理科科长等10多个部门20多个一线热门中层岗位,由县委组织部统一组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中层干部跨部门竞争上岗,有效地推动了各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的规范开展。各乡镇、街道也纷纷引入竞争机制,探索实行了中层干部聘任制、缺位竞岗、末位待岗等制度,干部队伍活力得到增强。但是,整体而言,中层干部队伍的流动性还是相对较差,尤其是一些业务部门和部分效益较好的单位,“中层板结”现象较为突出,有的中层股级干部如果没有被提拔,就一直待在原地,甚至10多年不挪位。据统计,截至到今年4月底,仙居县共有中层干部1214名(县级机关部门876名,乡镇街道338名),其中,30岁以下的153名,占12.6%,30-40岁的465名,占38.3%,40岁以上的596名,占49.1%。年轻人偏少,直接局限了中层干部的选拔余地,有的单位想实施内部竞争上岗,也因符合条件的人选太少而形不成有效的竞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员的不能正常流动,不仅造成了中层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的老化,使队伍缺乏应有的活力和激情,而且容易产生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滋生腐败的土壤,从而影响整体工作。
(二)学历结构得到改善,但经历相对单一,基层工作经验较缺乏。据统计,仙居县目前的中层干部队伍中,研究生学历的1名,占0.1%;大学学历的421名,占34.7%;大专学历的521名,占43%;中专或高中学历的247名,占20.4%;初中及以下学历的24名,占2%,干部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学历结构有了明显改善。近年来我县先后选派了80多名年轻干部到基层、企业、农村、一线和招商引资一线培养锻炼,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但是,由于各单位内部的交流轮岗一般不多,跨部门交流更少,不少中层干部一直都在一两个固定岗位上工作,接触的工作内容、范围、对象,处理工作的方式基本类似,就容易导致部分干部尽管工作多年,工作阅历、基层实际的工作经验还是比较缺乏。同时,部分单位对中层干部的任用仍停留在论资排辈上,老的中层下去了,下面挨着上,形成40岁干部接替50岁干部的现象,不少优秀年轻干部不能及时上台阶经受锻炼,阻碍了他们成长的步伐。
(三)编制管理难度较大,超职数配备和政事混岗使用现象较为普遍。按照“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方案规定,一个单位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都是一一对应的,而实际上,目前各单位事业编制人员从事行政职位工作的不在少数。据初步统计,目前县级机关配备的421个中层职位中,由非行政编制人员混岗使用的有113人,占26.8%,这其中若除去不存在混岗现象的181个公检法司中层职位,混岗的比例则高达47.1%;乡镇、街道中层干部混岗使用的比例为34.1%,而且,从目前情况看,这个比例还呈上升趋势。同时,根据机构改革有关文件规定,科室配备中层干部原则上是,4人以下设1职,5-7人设1正1副,8人以上设1正2副,人员特别多、任务特别重、工作性质特殊的科室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增设职数。据统计,全县机关部门按照“三定”方案可设科室367个,实际设置了412个,平均每个科室实际配备中层干部2名以上;各乡镇、街道规定的内设科室数为120个,实际设置的科室包括下属办事处超过了160个,平均每个科室也配备了近2名中层干部。这其中还不包括由于各种原因“三定”方案没有明确编制、职数和规格的单位。作为干部晋升的第一个台阶,尽可能多地设置中层干部,短期内是有利于调动本单位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但从长远看,由此导致的“官众兵寡”,不仅不利于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而且降低了中层职位本身的含金量,最终影响到整个干部队伍的优化。
(四)制度逐步建立,但个别单位执行不够到位,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为进一步规范中层干部的选任程序,强化监督管理工作,2004年,仙居县率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股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中层干部的任用原则、条件和程序,建立健全了中层干部任前审批和任用备案、交流轮岗、选拔任用工作检查等制度。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关于中层干部选拔方面的反映明显减少,新提任中层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中层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在调查中发现,各单位在上报竞争上岗的方案和正副股级干部任前请示、任用审批、备案方面做得还比较规范,除极个别外,都能按规定的程序要求进行规范操作。但在超职数配备股级干部、注明拟任干部曾受党政纪处分情况等方面,个别单位却打起了“球”,一定程度上存在自行任命或隐瞒不报的现象。部分单位对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缺少系统和长远的选拔、培养、教育规划,重提拔、轻培养,重使用、轻管理的倾向较突出,一定程度地影响了中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对中层干部的考核和监督管理的制度还不够完善、有力,容易导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现象的存在,也助长了工作懒散、敷衍了事等不良风气的滋生,挫伤部分干部想事的主动性和干事的积极性。
二、原因分析
从调查的情况看,仙居县中层干部队伍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公务员进口环节存在瓶颈。按照规定,各单位的行政编制数都是固定的,只有在出现编制空缺的情况下,才能拿到进人指标,并主要通过全省统一招考的渠道录用公务员。但实际上,由于各单位间的横向交流不多,内部人员除去被提拔到其他单位或到龄退休外,很难腾出空余的编制,同时实行领导干部退居二线的制度后,有限的行政编制又往往被退二线的老同志所占用。这样就直接导致各单位年轻人缺乏,人员整体老化严重,在街道和一些“热门”单位尤为明显。
(二)干部交流制度不够完善。我县尚未统一出台关于科级以下干部交流的规范性文件,2004年制订的《关于加强股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若干意见》中虽然提及股级干部的交流轮岗制度,但有关表述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固有属性,干部单向趋利流动的迹象比较明显,大家都希望从落后乡镇流向发达乡镇,从乡镇流向街道、部门,从“冷门”单位、岗位流向“热门”单位、岗位。而且现行的机关、事业、企业三类干部条块分割的状况,也给干部的正常交流增加了难度,没有全县统一的政策和有力的措施,跨部门、跨地域的双向交流轮岗显然很难开展得起来。这也是造成“领导干部临时工,一般干部长期工”、“中(层)梗阻”等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干部出口不畅能上不能下。乐上恐下、上荣下耻的传统“官”念深入人心,而中层股级干部虽然是“将尾”但好歹还是“兵头”,或多或少的实惠和荣誉感,更促使干部“保官进位”,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下”的难度。在一个单位内部,除非有很明显的失误或年龄因素,否则要“下”一个中层干部,谈何容易。同时由于机构改革后的职位限制,中层干部晋升的机会相对较少,“后备”中层干部十来年仍原地踏步的不是少数。原有的中层干部很难“下课”或晋升交流出去,下面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需要及时调动,自然而然,超职数配备中层干部也就在所难免。
(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乏力。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逐步建立健全了一整套针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约束机制。相对而言,对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的关注度还是不够,干部任用的公开度和民主程度都还偏低。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县中层干部选任方式比较单一,单位党委直接任命的比重偏高,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力度还不够大,中层干部提拔任用的话语权和决定权很大程度上仍掌握在少数领导者的手中。尤其是在超职数设置和混岗使用中层干部方面,赋予所在单位领导太大的自由裁定权,带来的弊端更大。
(五)干部年度考核失之于宽。省市对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出台了具体的政策规定,提出了量化测评打分的详细标准和栏目。我们姑且不去谈论考核方法和指标体系本身的合理性如何,实际上,各单位在执行这些规定时,走过场决不是个别现象,“排排坐、分果果”,“轮流坐庄当优秀,你好我好大家好”一直大行其道,除非有逃不掉的“硬伤”,一个单位干部年度考核出现“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作为干部中的一员中层干部自然也不例外。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营造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
要求各单位把加强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利用周一学习会、专题讨论会等形式,切实加大对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各项规定和程序的宣传力度,形成鲜明的工作导向和强大的舆论氛围,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和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旧观念,增强广大机关干部的民主意识和参政热情。各单位党委(党组)尤其是主要领导要解放思想,敢于放权,敢动真格,引导广大中层干部提高认识,正确对待改革,正确对待权力,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全局利益的关系,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为推进本单位的干部人事改革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抓住源头,严格机构和职数管理
进一步明确中层干部管理权限与选拔培养途径,严格按照职位设置和标准,把好中层职位配置和职务升降任免关,从源头上堵住超编超职数配备和不严格按程序选拔任用干部的现象。已超职数配备的单位,要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及时将职数调整到规定的范围内。未经批准擅自增设的内设机构和增配的中层干部,组织部门在后备干部选拔等工作中将不予以承认。乡镇、街道办事处中层岗位原则上由班子成员或科室中层干部兼任,个别出于工作需要另设的,作为培养年轻干部压担锻炼的岗位,不归为中层职数。下属事业单位干部提任机关中层职务,要从严控制,一般要求年龄在35周岁以下,大学以上文化程度;提任中层副职,一般应具有4年以上工作经历,提任中层正职的,一般应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且担任中层职务两年以上。对不按照要求任用的股级干部,组织部门坚决做到“四个不批”:即超职数配备的不批、不符合任职条件的不批、未按程序选任的不批、公示有反映未核实的不批。
(三)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各项配套机制
篇2
二、对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必须填报《**县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审批表》。各乡镇、县委直属单位和群众团体组织的,由县委办审核后,报县委书记或副书记审批;县政府直属单位组织的,由县府办审核后,报县长或分管副县长审批。出省考察从严掌握。
篇3
一是执行力不够问题。破除接受任务讲条件,执行任务找借口,工作敷衍了事、阳奉阴违现象;树立无论工作多难,都无条件服从工作安排,不讲条件、不找借口,千方百计完成工作任务的意识。
二是主动性不够问题。破除工作懒懒散散、被动应付,没有紧迫感,上班迟到早退、随意脱岗、上网聊天现象,树立干工作有计划,干事有激情,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是作风浮躁问题。破除思想松懈、骄傲自满;工作标准不高、推诿扯皮、牢骚满腹现象,树立向高标准看齐,知难而进、勇于破题,不干则已,干就干好的意识。
四是铺张浪费问题。破除公车私用、私客公请、公务活动花钱大手大脚等现象,树立厉行节约意识。养成随手关灯、关水、关电脑等自觉节约的好习惯。
五是老好人主义问题。破除工作原则性不够,怕得罪同志、怕得罪企业的老好人主义现象,增强工作的原则性和工作的底气、锐气,敢于说不。
二、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学习阶段
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邀请党校、市局专家就党性修养、业务经验等进行理论授课,观看反腐倡廉等教育片,并组织开展学习《“恪守从政道德、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读本》、廉政党课等主题教育活动。
第二阶段:考察集训阶段
组织全体一线干部分批到外地考察学习,主要内容是监察执法、污染减排、生态建设三个方面,并进行一次集训,考察结束后,每组都要形成考察报告。
第三阶段:查摆问题阶段
在学习、考察的基础上,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局领导召集分管科室人员召开座谈会,副科长以下工作人员人人发言,内容包括查找出的问题、学到的经验、意见和建议等。局里召开中层以上人员会议,中层干部根据本科室人员的提出的意见建议和个人实际进行发言。召开党组会议,党组成员人人发言,发言内容主要是自身存在的问题、学到的经验以及意见、建议等,并研究确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第四阶段:整改总结阶段
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局长代表党组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会后,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各科室制定有针对性、便于操作的整改措施,坚持边整边改,注重实效,切忌走过场。通过整改总结,进一步统一思想,戒骄戒躁,加压鼓劲,确保全面圆满的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三、有关要求
篇4
丰富“贴心文化”,加强青年员工交流沟通。一是开展青年工作调研。由团委牵头,抽调10名青年员工组成调研组,采取组织问卷、跟踪跑点、面谈交流等方式对全行28岁以下青年员工的成长情况进行调查,对其工作、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形成调研报告,梳理出青年员工管理和素质培养问题9个,提出相应对策建议12条;二是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及时了解大学生青年员工思想动态,及时研究解决团员青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基层,接触了解青年员工,倾听他们的心声,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给青年员工以实实在在的关心和帮助,拉近和团员青年的感情。
篇5
1、规划龙头作用得以增强。
2008年以来,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快速推进,规划引导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一是计划引导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职能充分发挥。2007年底,我局即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发展需求,超前启动了《2008年度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编制工作。《计划》将规划愿景细化为具体项目,实现了城乡规划战略意图的贯彻,避免了项目实施的盲目和无序。二是规划引导城乡科学发展职能充分发挥。围绕高质量实现规划全覆盖的工作目标,起草并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2008年中心城市规划编制及研究计划》,同时,我局又下发了《2008年县城及村镇规划工作要点》,对全市规划编制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目前,中心城市21项规划编制任务中,部分规划编制因总体规划修编暂缓,其余18个项目均已编制完成或正在调整完善;各县规划编制工作也在快速推进。全市城乡规划全覆盖的目标基本实现。三是政策引导城市产业发展职能充分发挥。年初即起草并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明确市区高层建筑重点发展区域的通知》,以此提升中心城市发展档次和品位。围绕进一步促进中心城市房地产业和商业发展,于10月初起草了《关于促进中心城市房地产业和商业发展的政策规定》。《政策规定》实施以来,市区商品房销售量迅速提升;大润发超市、国泰广场、一百三家大型商贸设施开业。四是挂钩引导新农村建设职能充分发挥。大力开展乡镇和村庄规划调研,编制并印发了《市农村集中居住点规划实施分类指导目录》,提出了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的意见。同时,全力抓好全市15个康居示范试点村规划指导和服务工作,开展了对15个康居示范试点村的规划方案、建筑设计方案把关审查工作,提升了示范点建设质量和建筑品位。目前,全市已完成252个集中居住点建设规划编制任务。在规划的指导下,全市康居示范村和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快速推进。
2、改革创新工作取得突破。
2008年初,提出“致力创新突破”的总体目标,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工作力度,推动城乡规划水平的持续提升。为此,我们印发了《市规划局2008年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对年度改革创新工作提出了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在《方案》的指导下,各项改革创新工作深入开展。围绕精心精细服务,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制定下发了《免费规划报建服务实施办法》等四项制度,使规划行政许可工作方面更便民、更利民、更符合发展需求;围绕规范规划编制工作,推动规划设计招投标及规划市场管理创新,出台了《市规划编制项目招投标暂行管理办法》、《市城市规划设计市场暂行管理办法》;围绕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启动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总体框架编制,2.4平方公里的三维虚拟城市演示系统、元数据管理系统等三大基础平台建设,8555平方公里航测影像图、400平方公里航测影像图和市区113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数据采集录入工作正加速推进,地下管线数据普查工作即将开展。围绕提升测绘院发展水平,拟定了改革创新工作方案,从企业内部管理、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等方面明确了改革目标,测绘院年内即将实现资质升级。围绕促进规划院科学发展,帮助企业多方开拓市场,强化内部规范性管理系统建设,确保了规划院企业经济效益和自身建设的齐头并进。预计2008年度该院合同总收入将达到1200万元,比改革前的2006年增加3倍。
3、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2008年我承担了多项重点工程牵头推进任务,经过精心组织,严格督查,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897及东大街项目:完成项目三套规划方案及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积极联系,多方出击,项目合作开发单位基本确定,项目将择机启动。百栋高层推进工程:制定了市区百栋高层推进工程实施方案,确立了年内已建、在建高层建筑80栋的工作目标,并通过政策引导、督促检查、现场观摩等形式,大力推进工程进度。目前,市区已建、在建高层建筑已达到105栋,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安居工程:精心组织各片区和相关主管部门,加速推进市区蓝领公寓、拆迁安置房、廉租房等安居工程建设。目前,市区经济适用房开工建设并完成主体工程17.3万平方米,占目标任务(15万平方米)的115.3%;蓝领公寓开工建设并完成主体工程23.02万平方米,占目标任务(21.6万平方米)的106.6%;拆迁安置房开工建设并完成主体工程39.6万平方米,占目标任务(37万平方米)的110.8%。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雪枫公园:积极配合公园管理单位,高标准推进公园维护和后续管理工作,积极服务好公园配套用地开发项目建设,科学严谨地组织好公园决算审计工作,确保公园建设画上圆满的句号。同时,还积极协助市水务局完成大运河水利博物馆选址,并积极做好规划方案编制工作;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商检、海关大楼、古黄河滨水核心区、明城墙遗址保护等市政府实事项目规划服务工作,促进了项目的快速推进。
4、和谐团队创建效果显著。
在全力推进各项业务工作的同时,狠抓规划干部队伍建设,和谐团队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强化服务创新,行风建设深入推进。围绕政(行)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工作目标,不断强化工作措施,重点围绕创新服务理念,出台了《市规划局免费规划报建服务实施办法》、《市规划局特别快车绿色通道服务制度》等四项规范规划行政服务工作的新机制、新制度,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在上半年全市民主评议政(行)风活动中,我局在15个行政执法单位中排名第五,局市政规划处在热点岗位评议中排名第二。我局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多次获得“流动红旗窗口”和“十佳窗口”表彰。二是强化和谐发展,争先创优扎实开展。围绕打造和谐社会、和谐规划的工作目标,以扶贫、双拥、等工作为着力点,以竞争考核为抓手,全力推进争先创优工作。扶贫工作中,以确立发展规划、培育致富产业、实施实事帮扶和帮扶困难户为工作重点,大力实施实施四大帮扶工程(规划帮扶、科技帮扶、实事帮扶、贫困户帮扶),已完成扶贫工作投入12万余元,较好地实现了扶贫工作目标;双拥工作中,进一步强化与驻宿广大官兵的联系沟通,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工作中,以解决群众的困难为出发点,坚持做到“有登记、有交办、有责任人、有处理、有结果、有监督”等“六个有”,充分发挥规划的协调和引导职能,帮助群众化解矛盾,处理问题,并通过采取回访、下访、约访等有效形式,深层次推进问题处理,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三是强化竞争考核,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全面引入竞争考核机制,以此激发干部职工的创业热情和创优激情。完成了局机关中层干部轮岗工作,促进了业务工作交流,激发了干部职工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热情;完成了部分分局局长助理公推公选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干部队伍梯队建设,使一部分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得到充分调动;实施了部分重要岗位工作人员的公开招聘,引入了一批专业型年青人才,使得干部队伍得到了进一步充实,促进了各项业务工作和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理论学习和廉政建设
1、理论学习
坚持将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市委重大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确保做到自身素质和水平的与时俱进。坚持做到“自学与制度化学习紧密结合”、“学习与交流紧密结合”,在认真抓好规划专业理论和管理知识自学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市委中心组学习活动,全面领会和掌握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制定了市规划局制度化学习机制,组织开展了党组中心组学习、办公会学法、菜单式学习等多种长期性、制度性、刚性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还坚持学以致用,加强调查研究,先后完成了《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考察报告》、《桂林“两江四湖”考察报告》、《增强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点问题研究》等多篇论文,并先后两次在市委党校组织的干部培训班上就自身学习成果及工作体会作了讲座。
2、廉政建设
篇6
这次考察的目的是学习和借鉴x等市院目标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和经验,提高我院目标管理工作水平。
x、x、x市院目前在全省检察机关目标管理工作中成效明显,已连续三年在全省检察机关目标的综合及各单项考核中名列前矛,同样在地方党委政府的考评中等次及排名较好。这三院的目标管理工作成效突出,诸多经验值得我院学习和借鉴。在学习考察过程中,我们与三院目标办进行了交流,听取了他们的经验介绍,收集了部分工作资料,请教了疑难问题,探讨了搞好目标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深感受益匪浅,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这次目标管理工作考察学习在全省检察机关尚属首次。省检察院目标办和三个市院予以了重视和支持,确保了学习考察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便捷的交通路线上,学习到了工作成效较为突出的内地先进市院的工作经验,确保了学习考察的质量,为取得较好实效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几点体会
通过到x、x、x市院的学习考察,与他们进行交流,我们感到,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目标管理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健全的工作机制是确保目标管理有序开展的基本保障。只有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工作机制,才能全面实现目标管理工作机构的工作职能,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各项目标管理工作的开展规范有序,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全面实现。我们所到的成都等三院,均构建了以目标管理领导小组为核心的责任和组织体系,设立了目标管理工作机构,落实了工作人员(x市院日常工作人员有=人,资阳市院由办公室和政治部各定=名日常工作人员,x市院由检察长办公室主任负责目标日常工作),对辖区内两级院实行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形成了纵横贯通、内外并行的工作机制。从主要领导至干警个人形成了良好的目标共识。x市院还根据自行编制的干部职位说明书将目标分解到人,推行了对个人的绩效考核(由政治部负责组织实施),实现了目标管理工作与绩效管理的有机结合,较好地解决了不同职务层次、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工作间无法比较的问题。
——目标方案切合实际是确保目标可行的基础。目标方案是领导决策的具体分解,是各项工作的导向。因此,合理配置目标任务,科学制定目标方案是目标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目标过高会导致脱离实际而成为空中楼阁,目标偏低会导致因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而流于形式。如何科学合理制定目标方案一直是目标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考察中,我们感到x等三院的目标方案在结构和内容上结合实际,各有侧重。x市院分类区下达各基层院的目标方案,x和x市院逐院下达各基础院的目标方案。x市院将目标管理作为实现院党组意图的有效手段,解决了省院、市委下达目标与本院党组意图的结合问题,所制定的目标指向明确。同时,该院在目标运行上还另有特色,=月底前便制定下达了年度目标任务,待省院及市委的目标下达后再作相应调整,做到了早部署、早运行,充分体现了目标的导向性。x市院将目标管理作为落实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在全面分解落实省院下达目标的同时,纳入了综合工作目标,硬化了各项管理措施,所制定的目标内容全面。x市院将目标管理作为规范办案行为、提高办案质量的有效载体,除省院下达目标外,不再设置其他考核指标,但在分解省院下达目标时,对量化指标均按增加==%的指标下达,对定性指标,则相应提高标准下达,确保获得==%的考评加分。该院所制定的目标方案主旨突出。
——执行有力是确保目标实现的关键。目标确定后,关键在于组织实施。因此,对目标运行情况的跟踪督查是目标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x等三院均对目标的执行管理高度重视,实施了强力监控。各院的目标分析会均由市院检察长亲自召集,泸州的部分区(县)院还自行召开目标会。三院均实施了定期通(汇)报、分析、评价制度,其中,x市院实行按季通报制;x市院实行按月通报及评价制、按季分析制及半年全市检察长目标工作专题会议制;x市院实行了前期月通报、年末周报告制,同时,还推行了目标责任制、目标预警制、案件督查制、办案质量责任终身制、市院党组成员片区联系制,注重案件分析和内部资源的合理调配,形成目标管理的合力。
——严格考评,兑现奖惩是增强目标管理公信力的重要条件。目标考评是对年度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差距、有效激励的过程,只有通过准确的目标考评,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一个院、一个部门、一位干警的工作实绩,真正发挥目标管理的激励约束作用,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x等三院的考评机制完善,考评标准明确,考评工作透明度高。各院均将考评结果作为评定工作实绩的主要依据,并将考评结果与干警晋级、晋职、奖惩挂勾,拓展了目标考评结果的转化利用,充分调动了干警的积极性,争先创优意识浓厚。三院均对基层院和部门采取分类考核,日常检查与年终全面考评相结合,单项考核与综合评定相结合。x市院采取分类区、分部门、按比例综合考评;实施了绩效考核反馈制,并把绩效考评结果计入干部个人档案;加大了对特色工作、突出贡献工作及宣传工作的鼓励,促使全市检察机关走出就办案而办案的模式,提高检察工作的整体效应。x市院还实施了目标考核集中考核、现场评分、交叉复核制,切实增强了目标考核的透明度。三院在表彰先进,发放奖金及对干警晋级、晋职评定时,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基本条件,优先考虑完成目标任务成绩突出的部门及个人,激励积极争取获得上级表彰。对发生重大责任事故、违法违纪、重要目标任务未能完成的,取消评选先进资格。x市院各部门年终目标奖以部门的年终考核得分为依据,低于===分的按比例扣发;个人目标奖金分配以对个人的绩效考核为依据;对副科级以上领导及担任目标领导责任的处室以下负责人,按追加目标奖金发放办法执行。x市院对目标长期完成不好的中层干部,责令其辞职或免职;一般干警先进行诫勉谈话,三次以上仍无明显进步的予以待岗处理;对完成目标任务特别优秀的干警,院党组提请上级检察机关为其记功。x市院对连续几年未能在省院的目标考核中评为优秀的部门,其负责人要引咎辞职;市院党组成员的工作业绩、年终目标奖与所联系的基层院及分管部门的目标考评结果挂钩。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x、x、x市院的目标管理工作分别始于====年、====年、====年,近两年作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改革,目标管理工作由初步探索阶段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良性状态。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感到:由于我州的目标管理工作起步晚,发展速度滞缓,还处于初步摸索阶段,我们的工作与内地兄弟院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实际,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增添可行措施,努力使我们的目标管理工作上取得新的成效。
一要提高认识,树立目标理念。目标是工作的导向,是狠抓落实的重要依据。目标管理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党委、政府、检察职能工作的方方面面。要着力抓好各项工作目标的制定、分解、实施、监控、考核、奖惩,实现任务、责任、措施三落实,形成人人心中有目标的良好目标共识。
二要定好方案,科学配置目标任务。要坚持把加快发展、增强实力、力求突破作为目标管理的主题。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改进目标方案制定方法,认真总结目标完成情况,明确工作重点,针对薄弱环节,实事求是制定目标方案。
篇7
以下我们将四校较为有特色的方面予以介绍,供有关同志参考,对于与我校相似或基本相似,甚至落后于我们的方面则一并略去。
• 上海机电学校
该校五十年代建校,目前规模学生2600余人(校本部)61个班,其中住校生1800余人,全校教职工320人,任课教师140人,离退休职工较多。
我们走进校园,其校园干净整洁,绿化美化非常好。参观过程中我们发现其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均为老式建筑,显得有些破旧。
印象较深的是该校学生宿舍脏、乱、差,空气不好;学生就餐在大礼堂,桌面、地上一片狼籍,剩菜剩饭到处都是,这两项工作看来很糟糕。
该校食堂伙食非常好,饭菜品种多,质量好,价格便宜。
该校的学生工作,实行所谓“二级管理”,即“学生科、专业部”。该校将所设专业划分为三个专业部——机电专业部,计算机与控制专业部,基础与管理专业部,各专业部有主任、副主任、支部书记,支部书记主要分工负责学生工作。
在这个管理结构中,在主管校长领导下的学生科,起到“主管校长办公室”的作用,由职能部门变为“协调和服务”部门,更多具体教育和管理工作则由“专业部”负责。(其学生科的作用有点类似于我校教务科的作用。)据专业部支部书记讲,此种管理方式,较好地解决了“教育、教学”脱节的问题,由专业部统筹抓教学和学生工作,教师不但要教好课,还要带好班,还要参与学生各项管理活动,教师的聘任、班主任的聘任,工资奖金等等统筹考虑,学校将各类资金全部下拔到专业部核算。据学生科长讲,他们的工作内容比较简单轻松,学生的常规管理及各项教育活动,学生科要管,但专业部主任与支部书记比他们着急。学生的分配工作也由各专业部负责,分配办起协调服务作用。
我们感觉到这种管理方式,虽能较好地解决“教育、教学”脱节问题,调动了任课教师的“育人”工作积极性,但多头管理,容易职责不清产生推诿,甚至因全校步调不一致而造成混乱;多环节管理,节点过多,不利于上传下达,信息沟通不畅,难以保证效果。
该校为了解决住宿生问题,专门成立了宿舍办公室,每天除了宿办干部值班,还要求一男一女两位班主任必须值夜班
该校对班主任的考核工作激励力度较大,比如若班主任在一年的工作考核中名列前茅,表现突出,学校将为他晋升一级工资,以资鼓励,时限为一年;如果班主任连续三年均达到一流先进标准,则由浮动式奖励定为终身制。采取了这种奖励办法后比较有效地调动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使班主任队伍更加稳定,工作效果更好。
对该校另一个印象较深的工作是,学校校级副职,行政部门中层干部轮岗制,使他们相互了解,熟悉工作,从而增进协调,轮岗时间一年,我们去时学生科长刚从食堂轮岗回来。
从上海机电学校我们了解到,上海市有统一的“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体系,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行为规范、学习方面的综合量化考评,做为评优、操行等级、奖学金评比,以及就业推荐等的依据。这一细化的管理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学习。
另外该校附有独立核算的校办工厂,生产实习一体,并有自己的产品。
2、浙江机械工业学校
该校占地 60亩,在校生3000人,教职工204人,任课教师104人,行政、后勤人员53人,其余为独立核算的校办工厂职工。
我们来到该校在校办主任带领下,较详细地参观了学校整个设施。学校校园整洁,环境优美,教学楼也很干净,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好。美中不足的是学生宿舍凌乱,味道不佳。
据校办主任讲,该校已由省政府确定搬迁,迁往市郊。
我们分别与老师和学生进行了座谈,我们了解到,该校有三个方面较为突出:一是全校改革力度较大;二是学生三自教育抓的非常好;三是班主任考核抓的严。
自 94年以来,该校已连续三轮以“人事、分配、教学”为核心的全面改革,改革后有部份人员下岗,全校行政、后勤人员十分精简,校办工厂及三产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教学部门教学管理也很规范,对外聘教师学校有庞大的“人才库”,学校选择余地较大,从而能加强对外聘教师的管理,较好地解决了各专业师资问题。
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学生工作较为重要的一环。该校团委学生科为一个部门,团委干事负责组织指导“学生团委”及“学生会干部”,工作,学生科有一专职干事负责指导“学生自管会”的工作。“学生团委”侧重团的日常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生教育活动;“学生会”侧重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而且已形成体系,比如辩论赛、文化艺术周、各科知识竞赛、文艺团体活动等,省级电视台来校为其编制录相全省公映。学生参加各类文艺团体及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在其“综合考评”中占有一项,以激励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培养素质。该校也制订有“学生日常管理、行为规范、思想和学习”的综合考评体系。该校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还有另一学生组织即上面提到的“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与校“学生团委”、“学生会”是平等的学生组织,专门负责在各日常管理活动中发挥作用,相当于我校学生会的纪检部职能,以及生活部、体育部的部分职能,但工作内容更多,更细,组织更为周密。据学生科同志讲,浙江地区的许多中专校都设有这一组织。我们看到该校的所有学生干部均挂牌,团的干部为“红牌”,学生会的干部为“绿牌”,学生自管会的干部为“黄牌”。该校的老师也挂牌。
据校办公室主任讲,该校实行“全面巡察督导制”,学校成立有“巡察督导小组”,成员每周不一样,由“校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普通任课教师、学生自管会”组成,从学生早晨起床,到晚上熄灯睡觉,全面巡察督导各项工作,包括学生的、老师的,“督察小组”,只对校长负责。
另外,该校也要求班主任,每月在宿舍值班1—2次。
该校的“劳育课”称为“三自教育课”,有专任教师指导,同时也将学生分到各部门,由各部门出“带教”老师指导,监督其工作,并给予打分,分数也在学生“日常综合考评中”占一项。
该校的班主任工作抓的比较严,比较细,其班主任考核思路分为两部分:一是班主任本身应做的工作;另一是班主任工作实际效果部分,即班级各项工作。
班主任本身应做的工作占 60分,考核的内容与我们大同小异,考核办法除了班主任自报、考核员抽查外,还有“所带班学生(包括班团干部若干名)打分”“宿舍办打分”、“专业科长打分”,以不同权重,记入60分之中;而“工作效果”即“班级各项工作”的分数则以百分制乘以40%以后记入班主任本人考核分数中。这样班主任的考核分作为津贴发放及班级奖惩的依据。他们的奖学金体系,评优干、三好等也与班级考核相关联。
另外,对基础不同的班,他们在班级考核中采取了“系数校正法”,分为“ 0.9、1.0、1.1、1.2”四个校正系数,依据是城里及农村同学的比例,以及住校生、走读生比例和入学途径(面试否)等。
从他们的班主任考核看,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特别是“学生自管会”参与班主任考核,“校督察组”、“专业科”参与班主任考核等做法,有利于更公正地反映每位老师的真实工作情况。对于“所带班学生为本班班主任打分”这一问题,我们问学生科的同志,这样会不会导致师生对立,甚至同学乱打的情况,他们讲如果班主任在工作中没有处理好师生关系问题,本身就是工作方法中存在不足,教育也是不成功的。在后续的考察中,我们发现常州轻校也采用此办法,而且对提高班主任同志的责任心和全面提高工作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班主任费,浙江机械学校人均 100元/月;常州轻校人均40元/月,另有固定部分按班内人头给每个学生1元,他们每年都要组织全体班主任旅游。
3、常州轻工业学校
该校总体给人的印象是干净整洁、规范、设施齐全先进,校园占地 150亩,十分优美宽阔,是我们所去过的中专校中硬件条件最好的学校。该校是江苏省重点学校,目前正准备评全国重点学校。该校校本部3600余名学生,教职工240人,任课教师120人。到达该校正逢周日,校办主任、学生科长及学生科、教务科的老师是专门加班接待我们的。
该校多学制,多种形式办学,总规模 5000学生,其中有高中二年制、初中三年制、初中四年制、高职五年制(3+2),以及与多所分校联合办学。该校自80年迁新址,抓住了三个机遇:一是82年乡镇企业红火时,为乡镇企业培养人才,得到乡镇企业的大力资助;二是86年省党校需要培养档案专业学生,与之联办,拔下大笔经费;三是93年自费生出现,该校走在前列。
该校的学生工作体制与我们相同,给我们印象较深的是,学生主管校长,除了主管生源办(目前与学生科一同办公)、学生科外、还主管保卫科,学生采取全封闭管理。学习时间宿舍锁门,校园锁门;晚间教学楼锁门,校园锁门,保卫科带学生治安队。我们一到校发现周日也有带袖标的劳育同学劳动,原来他们的劳育课周六、周日也要进行。
该校的班主任考核工作与浙江机械学校相似,学生及各专业科等也参与考核,班主任津帖依据考核分数有所区别,而且与班主任任职年限挂钩,这一点与我们相同。
该校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各年级分别结合各自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管理活动。
在与领导及老师座谈中,我们体会到,该校在各项工作中,自加压力,有一种紧迫感。他们认为只有培养高素质,有能力,有水平的学生,才能创出自己的牌子,因此他们提出要建设具有一流学校、一流设备、一流质量、一流效益的全国重点中专。学生科长讲,由于他们学校在江苏省有较高的声誉,因此目前上门要毕业生的单位很多,学生分配也不错,但这种情况不会持久,居安思危,才能有备无患。对于生源问题,就学生科长讲,目前本地区农民已开始不太重视户口,而重视工作就业,因此解决好学生的去向问题,将关系到学校的发展。
该校学生工作较为全面,为了解决特困生问题,他们建立了“扶困基金”,学校每年拿出 6万元,另外由女工工会发起,每个教师每月省节10元钱注入基金,加上工厂募捐,事业有成的毕业生赞助学校等,他们较好地解决了特困生问题,按学生科老师讲,“真爱才能教育学生”。
另外,该校的热情接待,也另我们十分感动,要加强联系,相互协做,并邀请我们带班主任、学生干部等到那里参观、游玩,他们将给予大力帮助。
4、无锡机械制造学校
无锡机械制造学校为我们考察学习的最后一站。
该校 3100余学生,全部住校,70个班级。该校也为老校,设施齐全,学校的实验实习搞的较好。他们建有“工业中心”,使专业实习更贴近工厂实际;按他们的思路讲,他们的毕业生所使用的专业设备是行业中最先进的,学生到单位后,马上可从事生产,因而他们的毕业生包揽了本地区三分之二的企业就业需求。他们经常请本地区企业领导参观他们的管理及教学,注重宣传自己,全社会公共关系搞的比较好。
该校的班主任考核一学期两次,每次依据考核结果发放奖金,平时则按月发放津贴,每月每位班主任 20元。
该校建立了“党员联系班级制度”以及“专业科长带班主任的办法”。每个党员必须成为一个班的副班主任,参与学生思想教育等活动。专业科长带班则为了解学生情况从而在要求教师教学时考虑学生因素。另外,该校特别重视学生党员的培养与发展工作,每年发展学生党员 20余名,学生党校搞的比较好。后来我们了解到,该校党委书记主管学生工作。
在座谈中我们注意到,该校认为作为毕业生,成绩是第二位的,能力突出才是首要的问题,因而他们认为应大力组织学生各项活动。就演讲来讲,他们要求,一年级学生可带稿;二年级学生可带提纲;三年级学生要脱稿;四年级学生可现场就某个问题发表层次清楚的演说。学生科长讲,他们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从一年级开始的,每个年级在就业问题上要求学生有不同的认识和心理准备,从而使学生从一入校就知道如何发展自己。
该校建有“校内希望工程”,无锡市有专项资金下拔,另外学校自筹,吸收赞助等也较好地解决了特困生问题。
该校的其他方面工作与我们大同小异,比如学生宿舍工作,基本与我们相同,效果也不错。
篇8
2010年以来,上海市电力公司率先在国家电网系统试点推行劳动组织综合改革以来,新组建的上海久隆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隆电力)整合了原市区供电公司所属的4大集体企业,成立了新的久隆电力,其业务范围也由过去的以电力工程总承包为核心,转变成为以电力工程总承包和电力综合服务为重点的发展模式。随着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如何做好人才储备,适应企业快速成长需要,已经受到公司上下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作为久隆电力对人才储备和培养的重要手段,以人才“蓄水池”为核心的人才储备系统在一年多的实践中,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为企业输送了各类人才累计超过320名,有效保障了企业转型过程中的人才需求,也为企业发展的人才储备作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久隆电力人才储备系统实施的经验,以期为类似的电力集体企业解决人才结构性缺员问题提供借鉴。
一、久隆电力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及问题梳理
新组建的久隆电力整合了原上海市区供电公司所属的各类控股多种经营企业,从业人员中全口径员工人数达1630人,多种经营从业人员中全支集(即主业支援集体,编制属主业)人数为1126人,集体编制人数504人。尽管人员数量众多,但由集体企业性质所决定,一部分人员为主业安置型人员,导致久隆电力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关键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久隆电力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力资源结构亟需优化
从年龄结构上看,工程类分(子)公司员工平均年龄超过47岁,年龄结构明显老化,青年员工只占20%,而科技类分(子)公司又呈现年轻化趋势,中年员工只占14%,缺乏具有一定经验的员工,对公司的发展也十分不利。
从学历上看,员工总体上学历层次偏低,大专及大专以上仅占36%,具有硕士及以上的高学历员工更少,从整体上影响久隆电力未来的竞争力和成长性。
从工程类分(子)公司职称结构看,员工职称等级比较低,中高级职称仅占职工总人数的5.57%和0.98%。工程类分(子)公司与市场上的标杆企业差距非常明显。
2.关键岗位人才储备不足
久隆电力及其所属电缆工程公司具有一级总承包资质,其“名义上”已经具备一级项目经理40人,但是专职的项目经理中4/5并不具备一级资质项目经理证书,造成证书与岗位分离。公司非常缺少既具有证书又胜任项目经理岗位的人才。另外,公司建造师、安全工程师等专业人员数量也有一定不足。久隆电力人力资源实际现状与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3.缺乏人才成长竞争机制
受体制影响,久隆电力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无法引进企业需要的关键人才;晋升机会不太多,对核心人才的吸引力不强;KPI考核设置存在不合理的情况,考核结果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偏于形式化;没有一套科学的人员测评系统,人才也不能合理流动。
造成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效的人才储备与评价机制,以致于人才不能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脱节。基于这种考虑和认识,久隆电力借助劳动组织综合改革之机启动以人才“蓄水池”为核心的人才储备系统工程。
二、发挥人才“蓄水池”效用,构建人才储备系统平台
1.人才“蓄水池”的概念
人才“蓄水池”工程是久隆电力启动的在企业内部培训、培养、储备优秀管理人员的一项长期人才培养计划。一方面是面向企业内外遴选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从一线岗位开始实习,通过在项目部、基层单位和本部职能部门岗位培养,使其熟悉公司业务模式与运作,从而将其逐步培养成为公司业务或管理骨干力量;另一方面,建立社会专家人才队伍,企业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的沟通跟踪机制,让这些专家人才参与到企业管理和发展中,形成潜在的专家人才库。它是通过这两方面“储备”,使人才数量和结构能够满足久隆电力发展要求的一项系统工程。
久隆电力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要以获取人才信息为核心,借助内外部人才市场,在内外部人才信息与内部人才需求之间建立有效的“缓存”。其好处是:一方面,延长了企业对于人才的考察期,可以提高人才甄选的准确性;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储备了足够的人才信息,可以提高公司人才招聘的及时性。
2.人才储备系统的输入与输出
久隆电力人才储备系统是以人才蓄水池为核心,以人才(人才信息)的输入、输出为要件,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信息存储、更新、甄选等功能。
(1)系统输入。系统输入端明确了输入对象、输入标准及信息获取通道等问题。在获取大量基础人才信息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作进一步的评价,然后才能进入战略性人才储备系统的人才蓄水池。人才储备的实施步骤是:
1)人才需求预测。根据久隆电力“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公司人才需求可以划分为两类,即围绕企业愿景组建的电力科技研发人员、电力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工程管理、项目投资管理等战略性人才,以及依据公司发展战略和产业拓展急需的经营管理、项目管理、综合服务以及采购、法务、工程预算等相关人才。
2)人才信息收集。人才信息的收集是人才储备系统建设的基础,采取内外部两种方式相结合搜寻相关人才信息。研究表明,各个公司60%至90%的领导岗位都是由通过内部晋升的人员担任的。这些人才的专业经历和受过的专业培训是晋升的台阶。因此,久隆电力非常注重内部人才的挖掘,并尝试采用人才派遣的方式挖掘外部人才,由人力资源部专业人员负责填制《人才储备信息表》。
3)人才入池评价。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内外部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对前期收集的人才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哪些人才可以进入公司的人才蓄水池。评价的基础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前期填制的《人才储备信息表》。人才信息入池评价只是初步评价。久隆电力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还需要通过面试、笔试、心理测试、情景模拟等手段,最终做出较为科学全面的测评。
久隆电力人才入池评价除了重点关注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等共性标准外,还重点关注岗位任职标准和个人成长性、适用性及职业性等的个性标准。对于同一职位,原则上都要有3-4份人才资料的储备。人才的匹配度根据初步评价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经过专家评价认定通过的人才信息,即可进入久隆人才蓄水池,人力资源部负责录入相关人才储备管理信息系统。 转贴于
4)入池人才管理。对于进入人才蓄水池的外部人才,久隆电力通过组织相关研讨会、交流会、项目短期合作等方式进行联络,以体现公司对他们的关怀,增强企业以人为本的用人形象。对于内部人才,久隆电力则以培训成长为主。一方面,公司根据不同层次的员工及其具体的工作性质,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另一方面则引入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挖掘各类人才的智慧和潜能。
5)人才考核评价。根据企业每年制定的培养计划,久隆电力人力资源部组织定期进行考核。对于确实取得实际效果并在工作中有良好表现的入池人才,人力资源部进行备案并记录进入人才储备信息管理系统,还对整个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6)系统信息更新。对已进入人才蓄水池的人员涉及主要职务变更、工作调动、职务调整、重大奖励、调离本企业或离职(含退休、死亡等)以及新增的符合条件的新入池人选等重要变动信息随时更新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系统输出。系统的输出是对人才蓄水池人才信息的综合运用,即根据公司人才需求,对人才蓄水池的人才做进一步的面试、测评,以招聘其进入久隆电力相关岗位。
1)输出方向。人才信息输出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通过招聘程序进入久隆电力对应岗位,二是由于信息的可获得性以及人才个人意愿等原因,将该人才信息清除出人才蓄水池。
2)输出程序。从人才储备系统输出人才,原则上依然需要通过公司《员工管理办法》规定的招聘流程,即要通过面试、体检、品德鉴定等步骤,然后签订劳动合同。
人才输出后,人才信息依然保留在久隆人才储备系统,并对该人才日后的工作情况继续跟踪评价,并记录在人才储备信息系统存档。
三、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的应用与实践
久隆电力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分准备、实施、阶段性评估三个阶段开展实施。
1.准备阶段
2010年1月起,根据上海市电力公司劳动组织综合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企业发展规划,久隆电力结合人力资源子规划的制定过程,全面分析、审视人力资源现状,对公司劳动组织综合改革涉及管辖范围内的全部64家公司(含原4家集团公司本部)的电业编制人员进行了全面的人员结构统计、分析,针对公司实体化运作和工程总承包要求,对工程类公司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形成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落实到具体措施,为人员结构调整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公司还建立和完善未来人才需求岗位的《岗位描述》、《岗位任职资格标准》、《招聘管理流程》、《录用管理流程》、《合同(协议)续签流程》、《离职管理流程》、《工资结算流程》等配套制度和措施。
在此基础上,久隆电力领导层和人力资源专家根据近期发展规划和岗位设置原则,经过充分讨论和协商,确定部门、机构的定岗定编(其中公司本部定编105个,15家基层单位专职及以上岗位定编455个)。
根据电力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和企业发展要求,久隆电力将近期人才目标分为四类,由电力科技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电力工程专业技能、综合服务等人才组成,初步预测目标需求人数分别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人才50人左右;电力工程专业高技能人才150人左右;电力科技专业技术人才100人左右;综合服务专业人才50人左右。这些人才缺口按计划逐步实施,每年需引进或培育70人左右。
公司还研究确定了人才储备系统管理办法,做好相关组织、人员保障工作。至2010年6月,久隆电力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2.实施阶段
久隆电力实施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以来,2010年上半年,久隆电力在企业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根据企业对“蓄水池”储备人才统计分析功能的需求,对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进行完善和升级,全面实现了系统输入与输出设定的全部功能。
在此基础上,久隆电力全面开展内外部人才信息搜寻和培育工作。公司建立的人才“蓄水池”着重从以下5个方面做好工作。
(1)敞开视角,建立人才“蓄水池”。公司各级领导和人力资源专家在人才选拔和梯队建设上承担更大的责任,用心研究目标人选的性格特点、工作作风及心理状态,做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挖掘培养后备人才。久隆电力结合年度人才招聘工作,每年都有选择、有目标地招聘“蓄水池”人才。对入池人才管理,公司借助系统管理平台,根据民主推荐得票率、个别访谈记录、年龄、学历职称条件等,形成入池人才考察报告,经报党委会讨论同意后,初步建立公司入池人才人事信息档案,为后备干部考评提供依据。
(2)循序渐进,全力培养梯队人才。久隆电力根据入库人员的核心优势安排合适的岗位和工作,并根据核心能力与职位要求之间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一年来共开展各类培训项目共50余项,参加培训人员达5000余人次,有9人获得一、二级建造师、经济师、监理工程师等证书,组织92人参加高压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复证等培训,150余人参加财务人员继续教育、造价员、合同员等复证及培训,280余人次参加安全生产三类人员继续教育、安全干部、消防安全等培训课程,并对取得企业急需的各类资格证书的员工进行了奖励,对引导员工主动参与学习培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鞭打快牛”,让储备人才在压力中成长。久隆电力给予梯队人才能力发挥的空间和绩效目标的压力。为了加速其成长,公司实行“鞭打快牛”,将纳入“蓄水池”储备系统管理的人才全部安排在生产和服务一线,给他们压担子,使其接受一个又一个高目标的压力,督促其全身心应对挑战,在学习中提高,激发潜能,提升素质,良性竞争,让人才在压力中成长。一年来,在久隆工程分公司、电缆工程公司工程一线的储备人才有1人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2人获得上海市文明服务标兵,5人被评为闸北区青年岗位能手。
(4)竞争考察,大胆使用梯队人才。久隆电力在选人用人上,坚持有德有才者,大胆任用;有德小才者,量才录用;无德有才者,坚决不用。领导干部首先破除论资排辈的观念,把确实是基础好、作风正、有朝气、能力强、有潜力、能服众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看准就用,这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年轻人才的特长和才能,还能防止埋没优秀人才,使其职业生涯更加明确。经过努力,一年来,久隆电力共提任中层干部46名,调整中层干部岗位10余名,有效改善了干部队伍结构,保证了公司改革的平稳过渡。
篇9
公信力是指公共权力领域与公民社会领域中,以组织形态存在的行动者及具有公共性的抽象物因赢得公民的普遍信任而拥有的权威性资源。[1]公信力表征公共组织因其具有公平、正义、效率、民主、责任等信用资源而获得公众认同、尊重和信任的状况,是公众对公共组织总体印象所做出的一种判断和评价。教育评估公信力反映了公众对教育评估的广泛认同、普遍尊重和系统信任。“教育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生活环境中一定的内部氛围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一定的情感态度。”[2]参与者对教育评估的态度、情绪等直接影响着教育评估功用的发挥。良好的公信力是教育评估和谐发展重要的社会资本,也是整个教育管理体系最具根本性的保障。
一、公信力严重透支:本科教学评估的实践困境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以美、英、法等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先后开展了认证、评价、审核等诸多教育质量保障活动。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内外部管理中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以提高质量为目标的教育评估活动。2003年开始2007年结束(实际于2008年上半年完成)的首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标志着周期性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确立,期间589所高校参与评估。对首轮本科教学评估,人们褒贬不一。有调查表明,74%的高校师生认为教学评估改善了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学质量。[3]也有调查显示,认为有效性“较好”和“很好”的比率之和占24%,认为有效性“一般”的比率占40%,而认为有效性“较低”和“很低”的比率高达36%,[4]李延保先生曾经做过调查,其中96%的高校领导和中层干部认为评估非常重要,非常有效[5]。然而,他的另一份调研却显示[6]:
就连那些亲自参与并深深感受到“评估”给高校教学建设带来显著推进作用的学校领导和评估专家也讳言‘首轮评估’的积极意义和作用,生怕沾上了“评估的腥气”,真叫人不可思议。冷静下来,许多问题,包括“评估”的社会性问题值得高校管理者反思。
对此,教育评估组织的领导者亦发现[7]:
高教战线对待评估工作存在一定的偏差,其中就有认识误区,对评估的认识停留在上一轮评估出现的一些问题上,认为评估是搞形式主义,例行公事,害怕评估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干涉学校办学自,“谈评色变”。
公允地讲,首轮评估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正如吴启迪所指出的那样[8]:
教育评估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历程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在促进政府加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高校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9],
世纪之交,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资源投入严重不足,质量面临下滑的危险,这种形势下,开展教学评估可谓非常及时、非常重要。评估最大的作用在于促进了高教战线和全社会质量意识的觉醒,明确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教学工作的方向,促进了教学资源的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强化了教学管理,确保了教学质量。
张会杰:提升公信力:本科评估中的信息公开及参与协商虽然“成效是客观的,不能否定的”,但评估相对人、利益相关者及社会公众对教育评估的尖锐批评提醒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评估活动之于教育教学条件改善方面的表面成就。一种社会制度仅仅具备技术合理性的条件是不够的。评估不仅要评出效率、评得准确、符合评估的目标和精神,还应使人感受到评估过程是公平合理的,即正义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教育评估公信力属于关系性范畴,既取决于评估理念、评估行为与评估效率,也与公众的认知及判断密切相关。当前阶段,公众对教育评估认同、尊重及信任的水平还很低,“生怕沾上评估的腥气”、“谈评色变”现象的存在表明教育评估公信力透支状况的严重性。这种状况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很大程度上与评估信息公开的程度不足及参与协商机制的缺失有关。2011年10月,教育部正式《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本科评估新方案”),这一文件的意味着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正式启动。为提升教学评估的公信力,切实改善教学评估在教学质量推动方面的作用,有必要从信息公开及参与协商的角度对教学评估加以探讨并对评估程序进行适当改进。
二、信息公开及参与协商对本科教学评估公信力的影响
现代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高等教育成为社会利益的汇集点和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在公共舆论场内,教育管理者、师生、自由评论者、大众媒体等针对高等教育、教学评估的各种主观立场、态度、情绪与意见持续不断地相互碰撞,相互竞争。教育评估有着鲜明的公共性,“恶猜公权”本是原则的公共理性之一,基于公众的负面感知与评论,不能简单抱怨公众不理性,反而应当坦诚相待,强化信息公开及参与协商,主动接受师生与公众的监督。评估主体必须做一些公平而谨慎的努力来帮助所有的利益相关团体至少在能达成一致的(原本有可能存在分歧的)地方取得共识。[10]186
(一)信息公开影响师生及公众的知情、参与和协商
评估信息公开指评估参与主体将评估活动中产生、获取的评估信息及时、准确地向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公布,这些信息允许用户以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收听、观看等方式使用。信息公开制度的构建意在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落实服务性理念。[11]评估信息公开是师生和公众知情权的本质体现,是师生对教育评估参与和协商的逻辑前提。当前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组织机制,从迎评高校的角度看,通常成立由校领导、教务处长等组成的评估领导小组,这是高校迎评工作的权力机构。通常由教务处(部)抽调人员组建迎评工作小组,一些高校也有专门的评估办公室,他们在评估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处理评估的日常事务,联络、协调校内各院部系所的评估事宜,以及协助评估专家组进校的实地考察等。评估工作小组或评估办公室是迎评工作的办事机构,是评估信息的集散中心,诸多评估信息如自评报告通常由该机构起草,并由评估领导小组组长审核或小组会议审议,评估过程中产生的评估信息,如正式的评估报告文本等也反馈给评估工作小组。
本科评估新方案强调低重心、常态化的教学质量保障,从评估政策初衷上看[9]:
高校的自我评估是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和广泛群众性,尤其是强调发挥高校师生员工在自我评估中的主体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自我评估实际上是高校全方位的自我反思,是建立学习型、反思型和创新型学校的内在需要。
从实际的运行程序上看,学校的评估工作还是采用面向上级主管部门、面向专家的迎评思路,评估工作小组与师生的评估合作关系是不对等的,师生有义务向评估工作小组负责,但评估工作小组掌握的信息向师生公开的程度并不充分,广大师生是被动的参与者或旁观者。整个迎评体系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这种单向度的评估工作机制无法为师生和公众的广泛参与、对话与协商提供必要基础,难以发挥师生员工在自我评估中的主体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前景是模糊和不确定的。从评估赢得公共信任的角度来看,这些抽象的、宽泛的评估信息难以使师生与社会公众心悦诚服地认可并接受评估结论,难以增进他们对评估权威性、合理性与公正性的普遍尊重和系统信任。
(二)信息公开及参与协商决定着对评估的监督效力,影响评估的形象与声誉
教学评估是对教学的价值判断,任何一个判断都是主客观标准的结合,评估专家有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12]大学领导者及行政主管部门在追求公共利益的同时也会夹杂着自身效用函数实现的愿景,本科教学评估的优良表现成为显示办学政绩的主要渠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教育评估也面临社会诚实守信的考验。季平认为[7],
在上一轮评估中也发现,有些高校不是把主要经历放在“自评自建”和“自查自纠”,而是“弄虚作假”和“等查待整”,甚至有的学校费劲心机到处“游说”和“公关”。
从评估组织方来看,因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政府主导的评估评比常常成为“权力寻租”的载体,近几年,仅在政府部门,全国共撤销评比达标表彰项目73726个[13],这一数字表明各类评估评比活动的泛滥。在本科评估的实践场域,评估过程中失范及诚信缺失现象也比较严重,“生怕沾上了‘评估的腥气’”,“谈评色变”现象说明教育评估的公信力已被严重透支,评估组织、评估专家和迎评高校的形象和声誉令人堪忧。对此类问题,《第四代评估》有专门论述[10]3:
如果拥有信息本身是权力,那么隐瞒信息是对这种权力的削弱,如果委托者可以决定公开哪些信息,对谁公开,何时公开及用何种方式公开,那么,这一规则明显地有利于那些早已掌握这些信息的人,甚至有助于扩大他们的权力,从而剥夺那些处于信息劣势的人的权力,甚至是知道得越少越无权。
本科评估新方案第12条提出,“切实推进‘阳光评估’。评估机构、参评学校人员和评估专家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自觉遵守评估工作规则规程,规范评估行为。建立评估信息公告制度,评估政策、评估文件、评估方案、评估标准、评估程序以及学校自评报告、专家现场考察报告、评估结论等均在适当范围内公开,广泛接受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然而何谓适当范围,并未明确界定或列举说明,缺乏具体标准和操作细则,巨大弹性使得公开什么、公开多少、何时公开取决于迎评学校。缺乏明确的标准成为制约信息公开的主要原因。迎评学校首先会考虑自己的便利或本部门的利益,选择“有利”的信息予以公布,而回避相对不利的评估意见,个别情况下甚至公布一些失真信息。
控制评估信息使得评估参与主体通过对特定领域知识的排他性占有,成为满足自身效用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评估失范与诚信缺失源于监督不力,而监督不力又与信息公开不足直接相关。信任一定依赖信息,信息公开是赢得公众信任的第一要素。美国前教育部长斯佩林斯指出,为应对21世纪的挑战,高等教育系统必须创建一种强劲的问责制和透明文化。[14]公开原则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程序公正的基本标准和要求。信息公开属于教育评估活动的社会性要求,信息公开是治理评估失范的一剂良方,通过提升评估工作的透明度,形成对评估的有效监督,防范行政权力的恣意,防治评估过程中的不规范和腐败行为的滋生。基于笔者所参与的评估实践,笔者发现,信息公开对评估主体亦是一种保护,公众更方便、准确和全面地了解和监督评估工作,他们就会切实感受到评估过程的规范和评估专家的辛劳,从而对评估工作更加理解和信任,评估的形象与声誉也能得到较好的维护。
(三)信息公开与参与协商改变着评估的范式,影响评估的专业化水平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中国的传统文化崇尚中心、权威、统一、稳定,强调秩序与服从。中国的公共组织不习惯公开其活动与行为,他们缺乏将私人与公共领域加以区别的观念,也缺乏公共领域内的行为应当接受大众监督的理念。受这种文化的影响,教育评估尤其是官方主导的评估范式主要建立在价值唯一或确定的基础上,价值判断被强势主体的价值所统治,评估活动较少听取弱势价值主体、被评者的意见。评估专家作为学术权威、行政权威甚至道德权威,他们的任务是将主流价值认可的知识、规范、技能等传递给受评者,受评者的任务就是接受。加之“官治民”政治思维的实际影响,受评高校习惯于被动的教学评估,自我诊断、自我改进的质量主体意识尚未确立,评估信息收集与处理中缺乏师生的广泛参与、价值协商与共同建构。这种评估范式容易形成绝对理念与统一规范的行动,但行动常常是表面的,短期的,有着较强的权宜性和功利性。换言之[15],
如果公共观点是在缺少争论的情况下达成一致,与总有不同意见者不断提出改进建议相比,人们就失去了接触不同观点的机会。因此,与开放的社会相比,在封闭的社会里,更容易出现普遍的无知。
现代教育评估理念认为评估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面向改进的教育评估必然是互动的、是合作的。教育评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利益相关群体共同参与才能达成目标,也只有经由受评对象的理解和认同才能进入师生个体的经验,教育评估才能获得存在与发展的意义。大学的治理相比较于其他许多机构的治理而言,必须更加注重平等参与性。[16]建构主义主张评估主体与客体的平等对话与协商研讨,对话与协商是一种对他者及其经验的尊重,接纳和开放的态度,是评估主客体之间的经验、视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共享和融合。基于价值的多元以及大学治理对平等参与的吁求,教育评价范式也面临着全面转换的现实需要,应形成具有协商共识、开放、公开、理解等特点的评价模式。[17]评估主体不应高高在上,应从传统的评估传播者向评估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转变。迎评学校尤其是师生们也应抛弃消极接受者的传统角色,从被动参与者或旁观者转变为“共同建构者”。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在参与协商的过程中,评估行为中的瑕疵与疏漏都有可能被关注,评估专家会更加自觉地追求“看得见的公正”、“可感受的高效”、“能认同的权威”,信息公开与参与协商改变着评估的传统范式,影响评估的专业化水平。
三、信息公开及参与协商:程序改进及策略选择
(一)制定信息公开的执行标准,为评估参与协商奠定基础
教育评估应把信息公开作为基本原则,要求评估工作都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除涉及学校及个人隐私的,一律向社会公开,并在顶层设计层面加强信息公开的规划部署、制定信息公开的执行标准、确立信息公开的程序,对信息管理主体、公开的内容、公开的时间节点、公开的渠道、公开的范围等进行规定,以推动信息公开的规范化建设。
第一,明确评估信息公开的内容。本科评估新方案中提及的公开信息涉及到的评估政策、评估文件、评估方案、评估标准、评估程序的公开并不困难,在教育部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网站上均可自由下载。为增进教师学生对本科教学评估政策的了解,这部分信息同样有必要在高校内部以宣传公告的形式公开。新方案指出,高校要建立本科教学自我评估制度,根据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包括院系评估,学科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等。建立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并要求高校对数据及时更新,及时分析教学状况,建立本科教学工作及其质量的常态监控机制,作为内部质量保障重要组成的院系评估、学科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学状态的基本数据,学校的自评报告、专家考察报告、以及评估结论等也应面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公众公开。专家现场考察活动也应作为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包括专家组集体或个人分工活动,如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座谈会、深度访谈的纪要,专家听课、教师说课的活动纪要等。对专家组招待标准及招待行为也应予以公开,这类信息的公开有助于防范评估过程中的奢侈浪费和形式主义,真正做到厉行节约,提升评估工作的良好形象。
第二,确定评估信息公开的时间节点及信息公开的渠道。迟到的正义是非正义。信息公开应确定公开时限,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完整地公开信息,确保师生和公众及时知悉评估工作,有针对性地参与协商。迎评学校应至少提前5-7天完成并公布自评报告,自评报告的公开服务于评估专家,使他们能提早对迎评学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高进校考察的效率和质量。高校还应面向校内分阶段评估报告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并为教职工和学生们参与教学评估提供适当的途径。评估信息及办学信息的公开还应服务于社会公众,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的参与提供现实可能。除评估反馈会、座谈会等传统渠道外,评估报告及教学数据可以通过学校网站、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会议纪要或简报等渠道公开,也可以与社会媒体合作予以公布。
第三,审慎确定评估信息公开的范围。信息公开的范围和程度既涉及公众权利保障问题,也涉及隐私保护问题。如古贝和林肯所言[10]4:
评估是牵涉许多人的活动(比如委托人、利益相关者、信息提供者以及以其他方式参与评估的人),因此评估者有责任在与上述人员交往时尊重他们的身份、相信他们的诚信、保护他们的隐私。这里谈到的尊重身份、诚信原则和隐私保护…提倡一种全面的积极参与,要求利益相关者和其他相关人在评估当中处于平等地位,……意味着所有评估参与人都有权分享彼此的理解,并努力形成一种公认的、符合常理的、信息量更大的、成熟的共同建构。
信息公开是对教育评估公权力进行民主控制的制度安排,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信息公开的标准和要求并严格执行。将评估置于阳光下运行,公开评估报告、公开评估结论、公开证据及论证过程,公开专家组的合议意见,公开关键的评估行为,评估信息的公开,有助于减少评估主体与受评对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助于打消社会舆论和公众等外部群体对教育评估的质疑,也有助于增强师生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关注,促进师生和公众进一步认识、理解和思考教育教学评估,也只有在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增进信任,才能共同致力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鼓励师生有序参与,自觉构建评估参与及协商机制
现代大学制度的演进,就是在师生与管理者在大学、国家和社会的竞争与合作中,以师生的有效参与为主线构建并加以规范的。[18]如果仅仅是评估者和委托者有权决定调查哪些问题,使用何种手段和数据分析模型,以及作出何种解释等,那么很有可能剥夺其他利益相关者追求合法利益的权力。[10]3《第四代评估》主张在评价过程中通过交流、协商减少不同价值标准之间的分歧,缩小不同观点之间的差异,达成价值标准的共识。信息公开着眼于保障知情权,这只是评估民主化的开端,师生及社会公众的有序参与着眼于参与权,表达权和对评估公权力的监督权,评估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协商才更加完整地表达了评估民主化的意蕴。
在评估公信力严重透支的当下,应自觉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估参与机制。在现有参与途径,如调研、公示、座谈会、论证会、书面征求意见、旁听和列席评估会议等基础上扩大更加便利的参与途径,搭建更加人性化的参与平台,注重发挥现代媒体在参与协商中的积极作用。客观理性、全面准确及时地对评估信息进行公开,积极引导师生和公众参与评估事务并进行良性互动。坚持重大问题事先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在一定范围内定期或不定期就重大问题,重大决策和公众平等对话和民主协商,要认真研究、分析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并将吸收采纳的情况以适当形式适时向社会反馈,对没有采纳的意见,应进行说明,通过沟通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取得谅解。
基于民意构建服务性评估体系。拓展民意表达渠道,伴随师生及公众参与诉求的提升,保持沉默、回避质疑必然丧失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客观强化着公众对评估失范行为的主观认知,并助长公众的消极否定情绪。斯科特(W.Richard Scott)认为,“正是场域层次上的组织之间的互动,建构了它们之间的‘集体理性’”。[19]了解民情,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形成对公共需求变化的敏感性和快速反应机制,评估专家、学者、评估组织要认真对待,仔细了解和分析,全方位地回应公众质疑,引导公众对不当的价值认知及逻辑推理进行纠正,在对话和意见整合中促成普遍的公共理性。建立评估与公众良性互动关系,展现评估民主、开放、廉洁、务实的姿态,体现评估主体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开放透明的理念,促进师生理解和认同评估的价值目标,是教育评估维护自身声誉的必要选择。
(三)落实信息公开及参与协商的工作机制并纳入元评估方案中
教育评估信息公开及参与协商作为评估范式转换和制度创新,着眼于对评估公共权力进行监督与制衡,信息公开及参与协商理念的形成和嵌入,相关制度的设计与执行将面临多重博弈。评估参与主体为追求自身理性最大化,即通过一定程度和范围的行为公开和“抽象”的评估形象来降低交易费用约束和竞争约束,从而尽可能维持现行评估的稳定性。处于信息劣势的“散沙状”的公众更难以将强烈的制度需求愿望转化为制度创新的集体行动。[20]如果师生的正当诉求不能通过制度途径进行表达,将降低对评估的认同和信任。为增强科学性及针对性,避免被虚化和空置,教育评估中面向有序参与及对话协商的制度设计,需要发挥公众的组织化力量,建议在“信息公开+意见汇集+深度互动+集体协商+合作建构”等方面建立健全评估工作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配合部门的职责。元评估是教育评估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元评估对评价活动起着规范、监督和改进的功能。信息公开及参与协商是衡量评估文明状态的重要尺度,建议把信息公开及参与协商纳入本科教学评估元评估方案中。通过评估参与、对话及协商,通过评估制度的切实改进及评估水平的全面提升赢得公众的普遍信任和积极支持。
教育评估公信力的建构是一项关乎宏远的基础工程,其建构过程将伴随教育评估存在与发展的全部历史。信息公开带动师生和公众参与评估的运行过程,为增进互动,沟通、对话、协商等提供保障,信息公开及参与协商对于防止评估过程的失范行为,保证教育评估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评估程序改进及策略选择的重要方面。希望通过评估信息的公开及参与协商机制的构建提升评估的公信力水平,推动教育评估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治伟.公信力的概念辨析[J].攀登,2007(1):76-78.
[2]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李其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1.
[3]高耀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高校教学工作影响的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5):89-94.
[4]周光礼,周湘林.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有效性研究――基于社会问责的视角[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27.
[5]李延保.我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实践与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19.
[6]李延保.从首轮本科教学评估的社会效应看评估理论研究的学术文化责任[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9):38-42.
[7]季平.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扎实搞好合格评估工作――季平主任在研讨会上的讲话[EB/OL].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2012-04-27) [2012-06-16]http:///modules/news_detail.jsp?id=1501.
[8]吴启迪.中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教育发展研究,2009(3):38-41.
[9]刘振天.我国新一轮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总体设计与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12(3):23-28.
[10]古贝,A.G, ; 林肯,E.S.第四代评估[M].秦霖,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1]阎桂芳.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1(5):30-33.
[12]程雁雷,梁亮.我国政府高等教育评估法律治理之路径[J].江淮论坛,2009(6) :104-110.
[13].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J].求是,2012(8):3-8.
[14]Margaret Spellings. A Test of Leadship: Charting the Future of U.S.Higher Education――A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Appointed by Secretary of Education Margaret Spellings (September 2006)[R/OL].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s.d)[2012-09-10]. http://www2.ed.gov/about/bdscomm/list/hiedfuture/reports/prepubreport.pdf.
[15]库兰,D.偏好伪装的社会后果[M]. 丁振寰,等,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5:17.
[16]博克,D.大学的治理[J].曲铭峰,译.高等教育研究,2012(4):16-25.
[17]戚业国,杜瑛.教育价值的多元与教育评价范式的转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11-18.
篇10
二、固本强基,打造队伍
xx省级示范高中成功创建以后,我校即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强以师德师风和专业技能为重点的师资队伍建设上。在这方面,我们一是严格挑选,荟萃良师。对于“薄弱”学科新招聘的教师,都是通过笔试、上课、演讲或入编考试等形式,最后确定而聘。他们的教学效果、工作表现也受到师生一致称赞。二是岗位练兵,坚持不懈。我们以校本培训为抓手,或鼓励教师立足校园,苦练内功;或组织他们外出学习,充盈内涵;或开展“青蓝工程”,让新老教师结队帮扶,或搭建展(!)示平台,在校内经常性地开展见面课、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等教学活动。三是师德教育,不断加强。学校着眼于培养“知识+能力+态度”三位一体的师资,以活动为载体,经常开展“砺师志、铸师魂、博师学、精师术”等一系列师德教育,以学校的大发展、大变化凝聚人心,以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办实事温暖人心,以“名师出高徒,高徒抬名师”感召人心,以上级制订的教师行为规范岗位职责促动人心,努力打造一支具有高尚师德师风、高超业务技能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教师队伍。四是鼓励冒尖,培养使用。对于在一线教育教学中表现突出的教师,我们大胆使用,在年级部、学科组分别安排一定职务等。由于措施到位,目前我校大部分教师都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忘我工作。有的即使累病也不下三尺讲台;1xx省优秀教师称号,16xx市级先进个人、骨干教师,有两位同志因事迹典型被推荐参加“xx年感动**优秀人物”评选,广大教师着书立说,见报、获奖论文25篇,有一位老师开发撰写的计有20万字 校本教材《高中备考快速作文法》即将脱稿。
三、聚焦高考,强力攻坚
目前情况下,xx市XX名之外。针对这个问题,我校既不怨天尤人,也不随遇而安。一是精研考纲,制定计划。在整个高三阶段,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始终在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基本能力上下功夫,使每一个轮回的复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重点。二是整合师资,集体备课。学进度,学方案,针对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让有经验的老师予以把关。三是请进走出,优化队伍。在今年四月份,我们曾邀请**的高考备考专家到校讲学;五月份,我校又从合肥一中请来四位名师,分别对学生作关于语文、外语、数学等学科的专题辅导。六月份,我们还把名师李扬请进校园,开办“李扬疯狂英语班”。与此同时,我们还多次主动安排教师去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地参加高考备考研讨,回校后及时反馈信息,以增强备考的时效性、针对性。四是营造氛围,减压鼓劲。针对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学习拼劲小、高考无信心的现状,我们采取多种形式,或举行铸我辉煌誓师大会、迎战高考百日动员大会,让师生作表态发言,让返回母校的在校大学生现身说法,或借鉴先进学校的做法,在校园、班内张贴励志名言、挑战书、给学生的一封信,高考倒计时牌等,或请国家级心理咨询师给学生作心理辅导,以使学生振奋精神,以拼搏姿态迎接高考。五是重点帮扶,师生结队。六是对艺体类考生单独开班、强化训练。我们从高三教师中精心挑选出各科骨干,在高考之前从各班将艺体考生抽出来,单独安排教室和班主任,实行小班上课、专门补习文化知识。这一做法,引起学生家长极大兴趣,一些外校学生也想方设法前来听课。由于我校齐心协力抓素质,一心一意谋升学,我校今年高考在数量上取得校史新突破,令人可喜的是,xx市分别名列2362、2875位,而高考均突破600分大关,xx市百名行列;艺体类考生升入本科比率为46%。如此生源质量和高考成绩,无疑增加了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四、创新模式,狠抓课堂
进入今年9月份以来,我校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针对学校生源质量较差现状,整合外地成功做法,致力于高效课堂,着力打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结构模式。主要采取了四步走的程序:第一步,先后多次组队,xx省永威中学、xx省如皋、栟茶中学等5所学校参观学习。这几所学校前期都是所谓的“二流师资、三流学生”,经过大胆改革,创新模式,达到目前的“一流质量”。情况和我校目前现状差不多,在很多方面都有可比性,使我们深受鼓舞。第二步,精心准备,稳步借鉴。外出学习后,对形成的多份考察报告,在不同层面以不同形式宣传动员,座谈讨论,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强调教改的必要性、紧迫性。并播放外地教改、教学录像,增加大家感性认识。之后,一出台初案,指导课改;二联系实际,分科完善;三建立队伍,明确职责;四完善制度,统一要求,使我校的教改工作在较短时间内,经过反复论证,拉开了序幕。第三步,真抓实干,抓点带面。这一步至为重要,因为它直接检验着教改的得失。为了慎重起见,我们采取了先点后面、稳步推进的措施,先后做到了“分级引领、骨干先行;设计个案、组长示范;集体备课、案;随机抽查、人人课改;推门听课、坚持不懈;学生评教、力求实效”,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我校闪亮登场,活力四射,引起了师生的极大兴趣和社会的广为关注。而校领导班子、中层干部推门听课、每周一节的做法,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第四步,及时总结,认真整改。做法是:分层开会,认真反思;教改进展,及时通报;优化组合,及时帮扶;激励机制,兑现落实;针对实情,改善条件。我校大兴教改之风、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xx市政府、市教育局的关注:我校主要负责同志撰写的教改做法和建议材料,被有关领导签批登录教育网站;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和科室多次莅临界中,听取汇报,肯定做法;市内一些中小学也闻讯前来学习借鉴。
五、联系实情,彰显特色
鉴于我校艺体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有关设备较为齐全,生源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的现实,xx省、市两级评估专家的意见,本年度,我校启动了“弱中求强、特色兴校”工程。意在精雕细琢,抓两头带中间,走出一条振兴界中、再铸辉煌之路。我们在人力、物力、精力上付出了超常代价,做出了不懈努力。首先是在招生上,xx市教育局同意,专门开设了两个艺体班,这在校史上从未有过。其次,为了提高艺体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又派出了由校领导带队的考察组,远赴江苏常熟八中学习,借鉴特色兴校经验,并形成我校相应的办学指导思想、教学思路和管理模式。再次,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部分艺体学生学习压力大、厌学、倦学的实际,我们一方面聘请名师作心理辅导,另一方面又召开有关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师座谈会、研讨会、采取补学、慢教、激励等不同做法。目前,这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得到不同程度提高,教学秩序良好,在今年**市举办的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蝉联总分第一名,使我们看到了特色兴校的曙光。
六、依法治校,细化管理
为了外塑学校良好形象,xx省示范高中示范作用,本年度,我校还继续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系列活动,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向管理要质量。第一,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利用暑假完善制度。高考一结束,我们就组织中层班子成员和部分骨干教师,利用暑假宝贵时机,先后去临泉田家炳中学、**红旗中学、城郊中学、**二中等周边兄弟学校,重点借鉴其管理方面的成功做法,在对原制度修改后,我校又出台了较为完善、切实可行的《**中学量化管理暂行办法》,经教代会通过后实行。第二,多措并举,齐抓共管。一是成立了量化管理考核领导小组,逐天考核、记录、公示、存档。二是继续坚持由校领导带队的督导组值日。从每天的早晨到晚自习,范围涉及方方面面,坚持天天值班,周周碰头,月月汇总,风雨无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由治保处24小时值班,在学校的一道门、二道门、教学区设立固定岗和流动岗,恪其职守,严格要求;四是安排社会实践班参与查勤。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丰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细化量化制度落实,从本学期开始,让有社会实践任务的学生参与学校管理,高一、高二每班两天,轮流值日。社会实践班分别设立了礼仪岗、值勤岗、保洁岗等7个岗位。五是安排三名副校长分管三个年级的工作,靠前指挥,顺畅上下联系通道。这些配套措施的落实,既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又丰富了校园管理内涵。学校管理纵横联动,互相配合,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井然有序,《**青年报》还以《**中学开展“自育自学”社会实践活动》为题,对我校社会实践的做法给予报道。第三,对细化管理中出现的不同声音,我们也虚心听取,耐心解释,并吸收其合理成份,经过研究酌情采纳。
七、多轮驱动,共建和谐
在其他方面,我校的工作也环环紧扣,统筹兼顾,并较出色地完成了上级领导安排的任务。xx市教师培训基地,我校今年重点开展了“上好课”专题培训,由于宣传发动早、组织安排有序、各方通力配合,xx市5000多名中小学教师的“上好课”业务提高培训,受到**市教育局师训科好评。二是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单位,我校党委紧密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实效明显,多次受到领导表扬,并被安排去**、太和等地介绍经验。三是学校团委会、政教处充分发挥部门功能,把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和常规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国旗下讲话、每月之星评比、演讲比赛、“廉洁文化进校园征文”等系列活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创建和谐校园形成共识,并落实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之中。四是学校总务处始终把教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主动服务意识强,工作效率高,在财务制度管理、勤俭持校上措施得力。五是安全防范警钟长鸣。学校始终坚持开展安全教育,重点抓好交通、食品、消防安全、寝教室安全,以及h1n1防治、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并通过法律知识讲座、普法宣传竞赛等提高师生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六是工会、计生等部门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较好完成各自任务,共同推动学校发展。在今年刚结束的计生工作评比中,我校又连续取得满分。
总之,xx市委、xx市教育主管部门的的正确领导下,由于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年度内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xx省示范高中殊荣外,xx省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示范学校、**市第六届文明单位、**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市依法治校示范单位、**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市教育收费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学校着力于建设学习型学校,着眼于打造品牌学校,风清正气,生机勃勃。特别是我校在创建中形成的“团结拼搏、务实开拓、自强不息、敢争一流”的界中精神,正激励着全校师生继往开来,成为学校健康发展、一路高歌的不竭动力。但是,经过反思,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学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现有经费与实际需要上的矛盾、各项制度的建设仍需完善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决心扬长补短,乘势而上,再写新篇。xx年,是我校确立的教学质量提高年,具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一个中心,激发两个积极性,突出八项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