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集团党委、董事局提出的集团20XX年经济工作目标,认真履行集团董事局赋予的职责,全面监督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突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资金和重点环节,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加大力度,在审大违法违规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将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从事后查处转向过程控制,“以监督促进过程”,从治理、机制和制度层面揭示问题,提出建议,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工作措施
(一)深化监督,进一步强化审计评价职能,揭示资源配置和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审计的根本使命在于协同保证各企业的业务战略与集团的总体战略保持一致性,并能够按照集团发展战略的要求制订规划和分配资源,以保证在集团战略框架下的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在其中,审计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并在监督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有效评价企业战略制订的一致性和资源利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以发现是否存在游离于集团战略之外的经营行为,是否存在不合规的占用资源,是否存在资源的闲置、浪费等,诸如此类,均应该通过合法的审计监督予以揭示,促进集团资源的更优化分配。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专项审计力度。
20XX年,集团审计部将在常规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开展以下几方面的专项审计工作,并希望达到两方面目标:一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自我完善;二是总结最佳实践,以便有效推广利用。
1、管理流程审计。管理流程的合理、科学、健全和规范,决定了一个企业的运作是否顺畅和有效率,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规避企业的各种风险。比如,完善的财务操作管理流程能够规避一定的金融风险,完善的投资决策流程能够规避一定的投资失误风险,完善的生产管理流程得以规避一定的产品质量风险。对管理流程进行审计,重点是要检查各企业管理流程是否健全规范,特别是要检查各项重大决策是否经过了必要的讨论和审批程序。走程序,就是守规则,只有守规则,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的发生。
2、投资效益审计。投资扩张是企业发展的普遍模式,也是集团目前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同时,投资失误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颠覆性危机,因而也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最大的风险所在。对投资效益进行审计,就是要对投资活动进行全方位的事后跟踪,从投资并购项目的发现和选择,到评估论证,审批决策、建设投产、或者重组整合,以及产出效益与预期效益的比较差异,差异发生的原因等等。投资效益审计的着眼点不仅在于发现投资管理中的问题,还要重视总结和推广最佳实践,使集团投资管理的丰富实践可以成为共享的无形资产。
3、采购供应链审计。采购供应链管理既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还是企业利益攸关的重要环节。采购供应链管理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的成本效益。而采购管理的缺失,则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甚至导致企业发生重大经营风险。因此,重视和加强采购供应链的管理,
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节点。对采购供应链管理进行审计,目的在于推动企业完善采购供应链的管理制度,规范采购人员的行为准则,健全采购供应活动的文档记录,使采购供应管理更加有效率和效益性。
(三)更新思维,进一步加强审计咨询和服务职能,寓帮助于监督,切实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
篇2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单位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所进行的独立评价,它由独立于被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来完成,是为了检查单位内部各项既定的政策、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企业的目标是否达到。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主要体现在一个企业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中,必须有完善、严密的内部审计制度、独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和高素质、高责任心的内部审计人员,它既是内部控制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分支系统,又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内审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同时,内部审计还能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应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正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如何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一般企业中的内部审计,从内容上 讲主要是围绕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定的遵循,保护资本的安全,资源的节约和有效使用,经营目标的完成等方面来展开的。但内部 审计从机构的设置、工作重点、审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审计方式和规范管理等方面,还未发挥出应有的支持内部管理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首先,内部审计机构应重新合理定位。目前企 业大部分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有些中小企业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这样 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机构一般不对同处一级的总公司财务部门及其他经营部门进行审计,只审计二级企业;即便对总公 司财务部门进行审计,通常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按照《会计法》 和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的要求,企业应在股东会下设董事会和监事会,在监事会下设审计部,审计部的设置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审计部应 对董事会负责,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其机构设置示意图如下:
董事会
监事会
总经理室
审计部
总经办
经营部 其他职能部门 财务部 行政部
其次,内部审计的职能要从查错防弊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其主要职能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作出、 评价和作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帐本、凭证及其相关资料,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如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往 往审核投资协议是否完整,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按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了正确的核算,至于是否应该投资,投资回报率 是否合理,合作对象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有更好的选择方案等,一般都不去作深入的分析。
随着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外部约束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的逐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帐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也应从传统的防错向服务转变,内部审计的重点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转变。
再次,内部审计应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转变。目前,一般企业的 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主要起监督作用。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的作用将更多的体现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 位的监督和评价。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均应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内部审计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最后,企业还应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拓展,审计机构在人员的构成上也应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的审计人才,而且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丰富业务经验的人员加入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加强内 部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快知识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规则、不断更新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以更好地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内审,能有效防止内控失效
(一)一般企业内控失效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信息失真。近年来,由于企业会计工作比较混乱,核算不实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帐外帐、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的现象时常发生,既使是已在沪深上市的众多公司中,上述现象也屡见不鲜,其它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就更加堪忧。
2、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如企业在业务活动经费的管理中往往就存在着较大的管理漏洞,对业务招待费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制,造成了严 重的挥霍浪费现象。再如有的企业对应收帐款、库存物资的内部控制管理薄弱,有的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健全,有的虽然有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是各行其是, 制度形同虚设。如现在有的上市公司每年提取的坏帐损失或商品削价损失动则就是几千万元,有的甚至一次就报损几亿元,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上已是这样触目惊 心,其它企业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3、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如有的企业主管领导、业务经办人员、财务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 公款、挪用、盗窃资金。如幸福实业的前任董事长与企业分管财务与证券业务的领导相互勾结,大肆侵吞企业资金、大量行贿的案件,就表明企业的内控制度在他们 的眼里已是废纸一张,哪里还有什么约束力可言。
(二)为遏制内控失效,必须强化内部审计
针对内控失效的现状,在重新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时,就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方面的内部审计工作。
1、根据各部门的特点,建立“防、堵、查”为主线的递进式的监控措施。即在企业“产、供、销”的生产经营一线,建立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内控制度,重要业务最 好采用双签制,所有业务均要经过复核,禁止一个人处理业务的全过程,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在会计部门常规性核算的基础上,内审部门对各个岗位、各 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内部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纪律检查、专项审计等手段,建立以“查”为主的监控防 线。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内控措施,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而且对于防范和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加强内部考核的力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就必须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和考核,由内审部门结合财务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来具体执行内部检查工作,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现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某项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能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 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迁挂钩。只有做到压力和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随着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外部约束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的逐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帐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也应从传统的防错向服务转变,内部审计的重点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转变。
再次,内部审计应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转变。目前,一般企业的 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主要起监督作用。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的作用将更多的体现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 位的监督和评价。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均应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内部审计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最后,企业还应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拓展,审计机构在人员的构成上也应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的审计人 才,而且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丰富业务经验的人员加入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加强内 部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快知识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规则、不断更新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以更好地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内审,能有效防止内控失效
(一) 一般内控失效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失真。近年来,由于企业会计工作比较混乱,核算不实造成
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帐外帐、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的现象时常发生,既使是已在沪深上市的众多公司中,上述现象也屡见不鲜,其它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就更加堪忧。
2、 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如企业在业务活动经费的管理中往往就存在着较大的管理漏洞,对业务招待费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制,造成了严 重的挥霍浪费现象。再如有的企业对应收帐款、库存物资的内部控制管理薄弱,有的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健全,有的虽然有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是各行其是, 制度形同虚设。如现在有的上市公司每年提取的坏帐损失或商品削价损失动则就是几千万元,有的甚至一次就报损几亿元,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上已是这样触目惊 心,其它企业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3、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如有的企业主管领导、业务经办人员、财务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 公款、挪用、盗窃资金。如幸福实业的前任董事长与企业分管财务与证券业务的领导相互勾结,大肆侵吞企业资金、大量行贿的案件,就表明企业的内控制度在他们 的眼里已是废纸一张,哪里还有什么约束力可言。
(二) 为遏制内控失效,必须强化内部审计
针对内控失效的现状,在重新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时,就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方面的内部审计工作。
1、根据各部门的特点,建立“防、堵、查”为主线的递进式的监控措施。即在企业“产、供、销”的生产经营一线,建立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内控制度,重要业务最 好采用双签制,所有业务均要经过复核,禁止一个人处理业务的全过程,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在会计部门常规性核算的基础上,内审部门对各个岗位、各 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内部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纪律检查、专项审计等手段,建立以“查”为主的监控防 线。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内控措施,不仅可以及时发现,而且对于防范和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加强内部考核的力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就必须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和考核,由内审部门结合财务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来具体执行内部检查工作,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现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某项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能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 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处罚,并与职务升迁挂钩。只有做到压力和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3、建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能对违法违规现象起到震撼作用。对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属于违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其出现违规现象的原因,如是属于主观原因的,要报请企业决策层,坚决予以查处,责令有关部门及时纠正;如属于制度设计缺陷的,要会同有关职能,及时对制度中的相关进行完善,以保证内控制度的先进性和权威性。在内部审计中如有发现违法、违纪案件,要决不姑息手软,积极和司法部门取得联系,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在公司内部给予通报,以起到警戒的作用。
四、要顺利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也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1、建立、完善符合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机构,形成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是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之一,在企业内部建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就是达到上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科学的 内部控制组织框架中,内审机构应是独立于财务部、人事部的一个独立部门,它应直接对监事会负责,如有必要,遇有重大的内部审计事项或企业内部发生重大的违 规、违法事件时,还可直接向股东大会极其常设机构董事会报告。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中,内审部门应有不可置疑的权威性,以保证内部审计报告能引起企业管理当 局的足够重视。针对内审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处置建议,应及时予以并给予反馈,这样才能保证在科学、完善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下,最大力度地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
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企业财产完整,也是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同时这也是内部审计机构的基本职责。通过对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内部审计,防微杜渐,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违法、违章的苗头,就是内部审计人员在日常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重点。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库存商品的管理,无疑是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重点,而库存商品的盘盈、盘亏的处理,是在日常管理中最容易出现漏洞和盲点的环节,是内部控制制度重点规范的内容之一。在日常的流动资产管理的内部审计中,这就是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通过对照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库存商品的盘点资料、盘盈及盘亏报表进行重点抽查,查明资产报盈、毁损产生的原因,如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盈亏要和责任人的经济责 任直接挂钩,给予相关人员相应的奖励和处罚。如是内部管理制度、内部运行过程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所造成的,就应对相应操作规程、工艺流程进行调整,以堵住漏 洞,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还应审查资产盘盈盘亏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帐务处理是否正确及时,就可在很大程度上防堵库存商品盘点中可能存在的漏洞,保证 企业资产的完整。
3、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国家有关、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是内部控制的又一基本目标。内部审计在保证内部控制达到这一目标上更是大有可为。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是内审的基本内容之一,内审是对企业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再监督。
企 业的会计工作,由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规范。企业财会部门,应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建立必要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对会计资料的取得、记录、保管都有相 关的制度进行约束,并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尽可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但由于制度设计的局限性及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人为主观因素,在企业的会计中 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漏洞,内部财务审计就是发现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可及时发现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向企业管理当局提出建议,促使会计工作达到内控的要求和目标。
五、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有机结合来有效进行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
企业除在企业内部设立内审部门进行自我检查和评议以外,还可以同时也必须聘请中 介机构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以及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也应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但这些外部的检 查监督都不能取代内审的职能,只能是内部审计的补充和对内审的再监督,两者只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
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依法对受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并据实作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社会监督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正性而得到法律的认可,具有很强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但由于外部监督包括政府监督(如财政、审计、税务、工商等部门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如注册会计师、公众媒体等的监督)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其监督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情况时常出现,其具体表现在:
1、各种监督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2、各种监督不能按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主要目的,只顾收费,全然不顾监督效果,监督弱化问题严重。
3、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使社会监督的作用远远没能发挥出来。我国刚刚改制完成的会计事务所,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所以,在执业过程中,效益往往被放在首要的位置,在不出现大的问题的情况下,从业的注册会计师往往迎合企业管理当局的意图出具审计报告,普遍存在着消极监督的现象。
由于以上现象的客观存在,就大大降低了社会监督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而内部审计不仅对企业内部运行环境比较熟悉,而且还不存在恶劣的竞争环境,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外部审计的审计效率,而且还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企业内部运行不顺畅的症结所在,有利于提高外部审计的质量。
内部审计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的独立的评价活动,它的内容十分广泛,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有效进行,首先就必须强化企业的内审工作,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企业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工作得以顺利推广。
资料
1、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
篇3
信息化环境给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比如施工企业获取信息与数据的渠道快速化、信息化,施工企业内部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开始自动化,信息的处理开始高效化等等。信息化环境对于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也是较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化环境下对于施工企业控制环境有着较大的影响
信息化环境有着快速获得信息和数据的特点,施工企业的领导层和管理层能够迅速的通过审计部门的数据了解企业总部及其分部门的发展、运营情况,更全面的掌握和了解施工企业信息系统,可以针对企业发展的基本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估,针对施工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策略调整,更好地降低管理的成本,减少管理的层次,以实现施工企业的组织目标。
(二)信息化环境下给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
在信息化的影响下,施工企业的信息贮存方式早已经由纸质档,向磁盘或者光盘、贮存卡转换,便于保存与整理、加工。
首先是由于受到科技条件的限制,有些光盘或者磁盘、文件一旦被损坏,恰好有没有备份的话,就会产生信息丢失,给信息呆了风险。其次,由于信息系统的不稳定或者不安全,会导致信息的外泄,也给施工企业审计工作带来了难以预计的风险。
(三)信息化环境能够加强审计部门与其他各部门的沟通
我国很多企业内部系统庞大,由于地域限制,不方便信息的传送,传统的是通过人力方式来传递信息。在信息化环境下,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软件、通话工具、传真机等等信息手段来传导信息。这种信息化的手段都具有传播速度快、即时性、便捷性等特点。审计部门通过使用以上各种信息化手段能够与管理层、其他各部门加强沟通,保障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二、信息化环境下施工企业审计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环境下给施工企业带来了不容置疑的积极作用,但是在企业审计信息化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了一些问题。
(一)审计人员素质不高,业务不熟练
我国审计人员队伍基本来源于财务系的学生,难以适应施工企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专业面广、经济关系杂。我国施工企业是我国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企业承担着铁路、公路、机场、住宅等众多的建设任务,常常会有施工周期特别长、服务差异特别大、项目分布较为零散等现象。也给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带来了繁重的审计任务,也给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国的有些审计人员无法满足这些基本业务要求,给施工企业的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信息化环境的来临,更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审计人员越加需要精炼的专业技能才能满足审计工作要求。
(二)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受重视
许多施工企业的审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常常受到了财务部门的限制,不能及时向管理层反应真实的情况。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审计部门往往会不断地获取最新的数据信息,由于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对于审计工作的理解与了解,常常会忽视这些电子化信息的反馈,缺乏对于审计工作的重视。
(三)审计部门的监督制度不够完善
施工企业内部,很少有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而对于审计部门来说,更是少之又少。在信息环境下,审计部门面临了更多的业务与风险挑战,给施工企业内部的管理带来了风险这就考验着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价值观。但是,施工企业更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的监督制度以保证审计工作的真实客观性。
三、信息化环境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应对措施
(一)完善审计信息系统,加强审计的真实性
由于信息化使得业务处理过程中的纸质凭证减少,常常会出现审计过程的存储数据与业务数据不一致,给审计人员带来了麻烦。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的个别性与特殊性建立一个与企业审计相匹配的信息系统,系统只能由审计人员操作,与更新信息、数据,正确的利用信息系统的程序,将计算机技术不断纳入自己的信息系统中。此外,企业内部人员可以根据信息系统内部进行监督与管理,企业管理层可以根据信息系统内部具体信息为决策提供参考,掌握企业发展动态。
(二)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对于信息系统相关者的监督
审计人员作为施工企业审计工作的主体,承担着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项目审计投资管理审计、工程物资采购审计等众多的审计任务。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相当复杂与繁重。施工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对于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强其业务能力的培养,提高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使得审计人员能够明确其经济责任,为企业排忧解难,杜绝风险。信息系统相关者包含了施工企业内部的众多部门,比如网络管理员、软硬件维护人员等等,加强对这些人员的监控,加强对他们的安全意识教育是降低审计工作风险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篇4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企业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对企业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建设项目或者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工作。
第四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照内部审计规定、准则的要求,认真组织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明确经济责任,纠正违规行为,检查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五条省国资委依法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相应的内部审计人员,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规章制度,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
第七条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应当依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备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
第八条企业审计委员会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审议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二)监督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与财务信息披露;
(三)监督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提出有关意见;
(四)监督企业社会中介机构等的聘用、更换和报酬支付;
(五)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并接受有关方面的投诉;
(六)审议其他重要内部审计事项。
第九条未建立董事会的国有独资公司及国有独资企业,应当按照加强财务监督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做好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监察(纪检)、财务、人事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第十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直接对企业总经理负责;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审计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一条企业所属单位应当设立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尚不具备条件的应当设立专职审计人员。
第十二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审计岗位所必备的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取得内部审计岗位资格证书;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应当具备中级以上相应专业技术职称资格。
第三章内部审计机构主要职责和权限
第十三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出资人财务监督和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制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编制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二)按企业内部分工参与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工作,并对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质量进行监督;
(三)对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适宜或者未规定须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年度财务决算审计的有关内容组织进行内部审计;
(四)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其他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
(五)组织对企业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六)组织对发生重大财务异常情况的所属单位进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七)对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基建工程和重大技术改造、大修等的立项、概(预)算、决算和竣工交付使用进行审计监督;
(八)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物资(劳务)采购、产品销售、工程招标、对外投资及风险控制等经济活动和重要的经济合同等进行审计监督;
(九)对企业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和意见反馈,对企业有关业务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和意见反馈;
(十)对企业年度工资总额来源、使用和结算情况进行检查;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要求办理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质量监督应当根据企业的内部职责分工,依据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生产经营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要求。
第十五条为保证企业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的真实和完整,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按照省国资委相关工作要求,对下列特殊情形的所属单位组织进行定期内部审计工作:
(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涉及国家安全不适宜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特殊所属单位;
(二)依据所在国家及地区法律规定,在境外进行审计的境外所属单位;
(三)国家法律、法规未规定须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企业内部有关单位。
第十六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经营绩效及有关经济活动的评价工作,依据国家有关经营绩效评价政策进行。
第十七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开展企业及其所属单位有关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及相关业务活动工作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并做好社会中介机构聘用、更换和报酬支付的监督。
第十八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相关审计工作应当与外部审计相互协调,并按有关规定对外部审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相关工作资料。
第十九条企业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内部审计管理规章制度,保障内部审计机构拥有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限:
(一)参加企业有关经营和财务管理决策会议,参与协助企业有关业务部门研究制定和修改企业有关规章制度并督促落实,召开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议;
(二)检查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簿、报表、凭证和现场勘察相关资产,有权查阅有关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的文件、会议记录、计算机软件及其电子数据等相关资料;
(三)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相关证明材料;
(四)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法违规和严重损失浪费行为,可作出临时制止决定,并及时向企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报告;
(五)对可能被转移、隐匿、篡改、毁弃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资料,经企业主要负责人或企业董事会授权可暂予以封存;
(六)企业董事会或企业主要负责人在管理权限范围内,应当授予内部审计机构必要的处理处罚权。
第四章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第二十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对内部审计工作作出合理安排,并报经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主要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一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和内部管理需要,制定具体项目审计方案,做好审计准备。
第二十二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审计前3个工作日,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对于需要突击执行审计的特殊业务,审计通知书可在实施审计时送达。
被审计单位接到审计通知书后,应当做好接受审计的各项准备。
第二十三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应当与被审计单位交换审计意见。被审计单位有异议的,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不提出的,视为无异议。
第二十四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上报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主要负责人审定后,企业应当根据审定意见,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报告(决定)。
第二十五条被审计单位若对企业下达的审计决定书有异议,可以提请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省国资委申诉。
第二十六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已办结的内部审计事项,应当按照国家档案管理规定建立审计档案。
第二十七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每年向企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提交内部审计工作总结报告。
第二十八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主要审计项目应当进行后续审计监督,督促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的采纳情况和对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
第五章内部审计工作要求
第二十九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内部管理需要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内部监督,纠正违规行为,规避经营风险。
第三十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行为及时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对发现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漏洞,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十一条对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工作人员不及时落实内部审计报告(决定),给企业造成损失浪费的,企业应当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于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还应当按有关规定向上一级机构及时反映情况。
第三十二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下列工作事项应当报省国资委备案:
(一)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报告;
(二)企业所属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重大资产损失情况、重大经济案件及重大经营风险等,应向省国资委报送专项报告。
第三十三条根据出资人财务监督工作需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按照省国资委有关工作要求,对企业及所属单位发生重大财务异常等情况组织进行的专项审计,应当向省国资委提交审计报告。
第三十四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业务质量,并依法接受省国资委、国家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业务质量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对其出具的内部审计报告的客观真实性承担责任。
第三十六条为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客观、公正,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与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三十七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原则、客观公正、恪尽职守、保持廉洁、保守秘密,不得,,泄露秘密,。
第三十八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时,应当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检查、抽样和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
第三十九条企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应当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企业内部各职能机构应当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对认真履行职责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
第四十条企业对于认真履行职责、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作出显著成绩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给予奖励。
第四十一条企业应当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所必需的审计工作经费,并列入企业年度财务预算。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考评、聘任和后续教育,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执行。
第六章罚则
第四十二条对于企业出现重大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和企业内部控制程序出现严重缺陷,除按规定依法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总会计师(或者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及财务部门负责人的有关责任外,同时还相应追究企业审计委员会相关人员的监督责任。
第四十三条对于、、、泄漏秘密的内部审计人员,由所在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四条对于打击报复内部审计人员问题,企业应及时予以纠正;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受打击报复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有权直接向省国资委报告相关情况。
第四十五条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不配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拒绝审计或者不提供资料、提供虚假资料、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企业应当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各企业可根据本暂行办法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篇5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单位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所进行的独立评价,它由独立于被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来完成,是为了检查单位内部各项既定的政策、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企业的目标是否达到。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主要体现在一个企业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中,必须有完善、严密的内部审计制度、独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和高素质、高责任心的内部审计人员,它既是内部控制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分支系统,又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内审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同时,内部审计还能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应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正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如何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一般企业中的内部审计,从内容上讲主要是围绕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定的遵循,保护资本的安全,资源的节约和有效使用,经营目标的完成等方面来展开的。但内部审计从机构的设置、工作重点、审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审计方式和规范管理等方面,还未发挥出应有的支持内部管理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首先,内部审计机构应重新合理定位。目前企业大部分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有些中小企业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这样 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机构一般不对同处一级的总公司财务部门及其他经营部门进行审计,只审计二级企业;即便对总公司财务部门进行审计,通常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按照《会计法》和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的要求,企业应在股东会下设董事会和监事会,在监事会下设审计部,审计部的设置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审计部应对董事会负责,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其机构设置示意图如下:
董事会
监事会
总经理室
审计部
总经办
经营部 其他职能部门 财务部 行政部
其次,内部审计的职能要从查错防弊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其主要职能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作出、评价和作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帐本、凭证及其相关资料,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如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往往审核投资协议是否完整,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按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了正确的核算,至于是否应该投资,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理,合作对象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有更好的选择方案等,一般都不去作深入的分析。
随着内控制度的建立,外部约束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的逐步提高,电算化的普及,帐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也应从传统的防错向服务转变,内部审计的重点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和评价转变。
再次,内部审计应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转变。,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主要起监督作用。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的作用将更多的体现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均应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内部审计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最后,企业还应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拓展,审计机构在人员的构成上也应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的审计人才,而且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丰富业务经验的人员加入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加强内部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快知识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规则、不断更新的、法规的要求,以更好地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内审,能有效防止内控失效
(一) 一般企业内控失效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信息失真。近年来,由于企业会计工作比较混乱,核算不实造成
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帐外帐、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的现象时常发生,既使是已在沪深上市的众多公司中,上述现象也屡见不鲜,其它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就更加堪忧。
2、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如企业在业务活动经费的管理中往往就存在着较大的管理漏洞,对业务招待费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制,造成了严重的挥霍浪费现象。再如有的企业对应收帐款、库存物资的内部控制管理薄弱,有的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健全,有的虽然有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是各行其是,制度形同虚设。如现在有的上市公司每年提取的坏帐损失或商品削价损失动则就是几千万元,有的甚至一次就报损几亿元,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上已是这样触目惊心,其它企业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3、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如有的企业主管领导、业务经办人员、财务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挪用、盗窃资金。如幸福实业的前任董事长与企业分管财务与证券业务的领导相互勾结,大肆侵吞企业资金、大量行贿的案件,就表明企业的内控制度在他们的眼里已是废纸一张,哪里还有什么约束力可言。
(二) 为遏制内控失效,必须强化内部审计
针对内控失效的现状,在重新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时,就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方面的内部审计工作。
1、根据各部门的特点,建立“防、堵、查”为主线的递进式的监控措施。即在企业“产、供、销”的生产经营一线,建立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内控制度,重要业务最好采用双签制,所有业务均要经过复核,禁止一个人处理业务的全过程,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在会计部门常规性核算的基础上,内审部门对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内部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纪律检查、专项审计等手段,建立以“查”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内控措施,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而且对于防范和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加强内部考核的力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就必须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由内审部门结合财务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来具体执行内部检查工作,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某项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能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处罚,并与职务升迁挂钩。只有做到压力和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3、建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能对违法违规现象起到震撼作用。对内部审计中发现的,属于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要其出现违规现象的原因,如是属于主观原因的,要报请企业决策层,坚决予以查处,责令有关部门及时纠正;如属于制度设计缺陷的,要会同有关职能,及时对制度中的相关进行完善,以保证内控制度的先进性和权威性。在内部审计中如有发现违法、违纪案件,要决不姑息手软,积极和司法部门取得联系,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在公司内部给予通报,以起到警戒的作用。
四、要顺利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也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1、建立、完善符合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机构,形成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是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之一,在企业内部建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就是达到上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科学的内部控制组织框架中,内审机构应是独立于财务部、人事部的一个独立部门,它应直接对监事会负责,如有必要,遇有重大的内部审计事项或企业内部发生重大的违规、违法事件时,还可直接向股东大会极其常设机构董事会报告。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中,内审部门应有不可置疑的权威性,以保证内部审计报告能引起企业管理当局的足够重视。针对内审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处置建议,应及时予以并给予反馈,这样才能保证在科学、完善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下,最大力度地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
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企业财产完整,也是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同时这也是内部审计机构的基本职责。通过对企业业务活动的内部审计,防微杜渐,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违法、违章的苗头,就是内部审计人员在日常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重点。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库存商品的管理,无疑是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重点,而库存商品的盘盈、盘亏的处理,是在日常管理中最容易出现漏洞和盲点的环节,是内部控制制度重点规范的内容之一。在日常的流动资产管理的内部审计中,这就是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通过对照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库存商品的盘点资料、盘盈及盘亏报表进行重点抽查,查明资产报盈、毁损产生的原因,如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盈亏要和责任人的经济责任直接挂钩,给予相关人员相应的奖励和处罚。如是内部管理制度、内部运行过程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所造成的,就应对相应操作规程、工艺流程进行调整,以堵住漏洞,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还应审查资产盘盈盘亏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帐务处理是否正确及时,就可在很大程度上防堵库存商品盘点中可能存在的漏洞,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
3、规范企业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国家有关、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是内部控制的又一基本目标。内部审计在保证内部控制达到这一目标上更是大有可为。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是内审的基本内容之一,内审是对企业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再监督。
企业的会计工作,由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规范。企业财会部门,应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建立必要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对会计资料的取得、记录、保管都有相关的制度进行约束,并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尽可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但由于制度设计的局限性及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人为主观因素,在企业的会计中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漏洞,内部财务审计就是发现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可及时发现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向企业管理当局提出建议,促使会计工作达到内控的要求和目标。
五、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有机结合来有效进行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
企业除在企业内部设立内审部门进行自我检查和评议以外,还可以同时也必须聘请中介机构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以及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也应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但这些外部的检查监督都不能取代内审的职能,只能是内部审计的补充和对内审的再监督,两者只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
监督主要是指社会中介机构如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依法对受托单位的活动进行审计、并据实作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社会监督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正性而得到的认可,具有很强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但由于外部监督包括政府监督(如财政、审计、税务、工商等部门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如注册会计师、公众媒体等的监督)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其监督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情况时常出现,其具体表现在:
1、各种监督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2、各种监督不能按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主要目的,只顾收费,全然不顾监督效果,监督弱化严重。
3、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使社会监督的作用远远没能发挥出来。我国刚刚改制完成的会计事务所,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所以,在执业过程中,效益往往被放在首要的位置,在不出现大的问题的情况下,从业的注册会计师往往迎合管理当局的意图出具审计报告,普遍存在着消极监督的现象。
由于以上现象的客观存在,就大大降低了社会监督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而内部审计不仅对企业内部运行环境比较熟悉,而且还不存在恶劣的竞争环境,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外部审计的审计效率,而且还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企业内部运行不顺畅的症结所在,有利于提高外部审计的质量。
内部审计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的独立的评价活动,它的十分广泛,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有效进行,首先就必须强化企业的内审工作,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企业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工作得以顺利推广。
附:资料
1、 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
篇6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认识不深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是增强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是为企业领导层提供企业重要发展意见的顾问,但就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现状来看,多数企业领导层没有意识到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性,认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只是负责在企业内部查错纠弊,或者将内部审计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混淆。这样一来,企业领导层直接就将内部审计工作定位成了查处违法违规的工作,使得整个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偏离原有的工作定位,整个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根本得不到企业的重视。
2.对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设置不科学
通常来说,企业会为内部审计工作制定一个审计机构,并为其配备专业水平较高的审计人员,通过审计人员直接完成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但从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构成和设置模式来看,还存在着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首先,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调查来看,目前只有不到20%的企业设定了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为其配备了高水平审计人员,其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直接管理人员是由企业经理或会计主管担当,并没有选取有经验、有实力的审计人员负责,最后,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直接由企业董事会直接安排,没有真实性可言。
3.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管理较为落后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往往能够直接决定最终审计结果的质量,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高标准、极其严格的工作,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同时还要掌握财务管理、审计、会计、法律等相关知识。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管理较为落后主要是由以下几点引起:第一,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与企业需求量不符;第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稳定;第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培训工作没有得到支持;第四,企业对内部审计机构考核不合。
4.企业内部审计技术不合理
对于企业内部审计项目和企业内部审计对象、内容等缺乏系统的评价,尤其是只会采用经营分析、管理评审技术等,使得整个企业内部设计技术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另外,由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内部审计人员只能采取最简单的查账方式或者对财务支出进行分析,内部审计工作根本没有发挥其本身意义。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问题的应对策略
1.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既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关系着整个企业的发展,是作为帮助企业客观评价经营活动有效性和效率性而存在的,那么不同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自然而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目标也会有所不同。要提高企业领导层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首先,应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与企业领导层的交流,尤其是应该让企业领导层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要对企业发展目标进行结合,最后,要对企业体系有大致了解,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
2.设置科学内部审计机构
设置科学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帮助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关键,第一,选择一位有经验、有能力的直接负责人来负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第二,内部审计机构要与企业领导层有着直接联系;第三,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应与企业领导层商议和备案;第四,定期提交内部审计工作报告。
3.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管理
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自然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第一,提高企业领导层对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度,尽早解决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与企业需求量不符的问题;第二,及时引进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第三,从内部审计机构中培养可造型审计人才;第四,安排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和内部审计咨询人员,并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4.改进内部审计流程技术
只有改进企业内部审计技术和改善企业内部审计流程,才能看到企业内部审计的可能性发展,首先,应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流程,并按照这一流程完成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其次,应及时培训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并让其尝试使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来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最后,对新技术、新方法进行评价和研究,确定是否能够用于改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三、结语
虽然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及时改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技术流程,提高企业领导层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度,这样就能看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未来发展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崔飚.我国企业内部绩效审计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会计之友,2011(16):82-85.
篇7
1.健全内部审计工作领导体制,是保障内部审计工作运行的关键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有组织、有领导的工作,是在企业党政负责人领导下开展的。事实说明,哪个企业领导重视、大力支持,哪个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就搞得有声有色。否则,内部审计工作就难以开展。所以说内部审计离不开企业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认真落实。要想进一步搞好内部审计,必须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相应的工作责任制,必须争取企业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行政主要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参与,才能使内部审计工作真正取得实效。自1995年我公司成立审计部门以来,内部审计部门始终坚持服务企业中心的思想定位,争取企业负责人的支持,从多年的实践来看,只要审计工作定位建立在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上,做到与企业负责人对企业的总体思路相融合,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契合,就能赢得企业领导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物质条件上的全力支持。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企业负责人也会亲自出面协调解决。
2.健全部门参与机制,是开展实施内部审计工作的保证
通过加大事前监督力度,将审计工作融入业务部门管理工作中去,让其真心实意地参与。业务管理部门之所以被动参与审计工作原因,就是害怕通过审计暴露本单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严重的管理问题,担心受到责任追究。审计部门若要改变这种局面,让业务部门真心实意地参与配合审计工作,就必须注重突出审计的服务意识,通过开展事前、事中以及跟踪审计,将审计融入到业务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中去,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从而消除业务部门对事后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可能被追究的担心。近两年来,我公司先后开展工程检维修改造等项目跟踪审计,协助工程检维修部门完善了工程管理制度,促进了工程项目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使跟踪审计工作取得了实效。工作方式得到了相关业务部门的认可,为以后开展审计工作营造了宽松的氛围。
3.健全内外结合的审计工作机制,即内部审计和外部(委托)审计相结合,是搞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
目前,企业面临的是内部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严重失衡的矛盾。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应群策群力,多管齐下,增强审计力量,改善知识结构,加强专业培训,稳步整合审计资源。应积极争取领导和有关部门支持,扩充投资审计所急需的各类专业人员数量,为审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另外,还应合理利用中介审计力量,采用招标等方式,选择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审计。通过委托审计解决当前项目审计任务重、工作量大、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可减轻审计部门工作压力,从繁重的审计任务中腾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从事机关日常管理工作,修订完善各种制度和办法,以便进一步提高整个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夯实基础工作是强化审计工作的根本途径
作为辽阳石化的集体企业内部审计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机制还有待健全完善,队伍综合素质还比较薄弱,精细管理还不够规范。因此,建章立制和提高队伍综合素质,严格工作程序,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根本途径。
1.抓基础,完善审计各项规章制度
(1) 内部审计部门要根据国家和上级部门审计工作规定,加强调查研究,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具有操作性的工作制度。我公司的投资项目是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内部审计部门围绕如何拓展工程审计范围、提高工程审计质量、更加有效开展工程审计,制定了审计工作程序。一方面,确立工程审计范围,即确定投资额在一定范围内的建设工程和修缮工程项目,属于必须审计的范围,保证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另一方面,审计范围内的工程项目必须经过审计方可进行结算的制度,凡是没有经过审计的项目,财务部门不予工程结算。规范化的规章制度不仅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硬性规定,也是对内审部门与人员的规范性约束。只有这样从制度上进行制约,自觉地加强管理,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2) 内部审计部门还要进一步规范审计文本,应结合审计规范和上级部门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对审计工作文本格式、内容进行审核。我公司根据集团公司审计信息系统的要求修订了审计立项审批表、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记录、审计决定书、审计报告等六个文本,进一步推动了审计基础资料的管理。
2.抓培训,不断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综合素质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是加强和改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此,应加大职业后续教育力度,努力增强“三种能力”,即依法履行职责能力、正确运用策略的能力、组织协调推动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打造一支“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审计队伍。
(1) 加强知识学习,精通审计业务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知识要求高、覆盖面宽、涉及部门多、组织
协调和实施难度大的系统工程。随着内部审计工作领域的拓展,要求从事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主动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深入认真学习经济、法律、工程、科技等现代科学知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分析研究、处理问题的能力。
(2) 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加强业务技能研讨
目前,内部审计人员在内审任务繁重和各种条件制约下,不可能大批参加脱产培训,这就要求我们采取一些新的方式尽可能给审计人员创造一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例如内部审计经验交流会、业务技能研讨会和审计案例分析会等,都是提高业务经验的直接
方式。
3.抓关键,严格规范审计工作程序
在工作实践中,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把审计工作与内控体系紧密结合,树立风险管理、规范流程、全程控制理念。努力在各项工作中做到“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方案,步步有确认,事后有总结”,切实规避监督风险。明确在审计项目的主要环节中做到“三个必须”。
(1) 必须组建好审计项目组,选配懂管理,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的同志担任组长,及时召开项目组协调会,针对项目组成员专业特长落实具体工作内容、工作责任,明确审计目的和审计重点,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实施方案。
(2) 必须对审计实施中发现的重要问题进行核实,并附上事件依据作为支撑,在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后录入审计工作底稿,并在做好督促整改工作上下功夫。
(3) 必须深入现场,提高审计覆盖面。例如工程类审计,审计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对隐蔽工程量进行审核、对签证进行验收、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监督、对工程造价进行主动、有效的控制。综合各种方法开展审计,形成项目审计报告,要实事求是地对审计事项做出评价。项目结束后,既要归纳总结成绩和经验,也要深入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具有深度的、针对性较强的管理建议。
做到“三个必须”基本上能够保证审计项目的质量。我公司多年开展工程检维修审计,走访物资、工程、财务、机动等多个单位进行重点检查,各个工作环节坚持按程序进行,文本使用规范,对存在的问题隐患督促整改,促进了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收到较好效果。
三、管理创新是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必由之路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企业免疫系统,对它的组织构成、行为活动、运行过程、管理方法也都必须进行规范,以保证其高效、顺畅、持久开展,特别是在企业现代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应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加快提升审计工作管理水平的步伐,不断拓展审计领域,创新审计方法,与时俱进。
1.在基础管理上要健全专业管理制度
一方面由于内部审计管理规范是基本的和宏观的,而处于执行层的各个企业又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各个企业进行细化,建立具体的实施细则,才能符合不同性质企业的实际。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已经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项环节中,这就必须有符合各环节管理的专项规范,有了细化的专项规范,内部审计操作就更简便,管理水平会上一个新层次。
篇8
一、供电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现状
1.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强
当前,很大一部分供电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在国家法律或者是命令的要求下而设立的,并不是处于企业自身管理的需求而设定的,因此内部审计机构本身就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内审人员一般都是从企业内部的财会部门中抽调出来,与企业人员长期共事,相互之间容易存在一些利益关系,因此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涉及到具体的人和事,往往无法遵循审计回避的原则,审计人员很难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出发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造成了企业设计风险的增加。
2.电费计费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电费计费系统规模庞大,不仅涉及到的用户数量众多,而且时间跨度很大,性能也较为复杂。当前,有的供电企业在电费计费系统方面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随着系统业务数量的逐渐增加,涉及到的业务也较为复杂,这时系统自身的滞后性就逐渐凸显出来,其缺乏科学性和安全性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在系统资料的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当审查某一时点的应收电费、已收电费等信息时,无法提供全面的资料,更加无法体现审计的痕迹,这就造成了管理上的缺陷,导致风险控制难度加大。
3.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上述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的因素影响,有的供电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从财务部门中抽调出来,缺乏专业的审计知识的培训与学习,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尤其是在一些县级分公司,往往只有一个审计人员,却要分管几个甚至十几个供电所,种种因素造成了审计人员的素质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审计风险大大的提高。
二、强化供电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途径
1.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首先,供电企业的领导要给予内部审计工作足够的重视。领导的重视能够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也有利于维护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同时,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也需要领导的支持与鼓励,从机构的设置、人员的调配以及经费等方面给予最大的支持,使内部审计机构独立于其他部门之外,顺利的开展内审工作。其次,对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要进行理顺,确保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的相关业务活动相分离,确保内部审计报告中的相关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避免审计人员参与企业经营活动以及财务管理活动,对于审计项目的选择应当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从而改变内部审计人员地位不高的现状,使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不断增强。
2.改进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
第一,随着审计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审计工作的复杂性也逐渐增加,在很多情况下,审计工作都无法做到全面审计,职能依靠抽取审计样本来对整体进行推断,在这种情况下,运用统计抽样技术有着更高的可靠性。第二,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前,制定完善的审计工作计划。围绕审计目标开展审计工作,根据审计项目的需要组织安排有专长的审计人员,尽可能收集有关审计对象的信息资料并加以分析,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有效。完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复核制度,审计项目的负责人应对整个审计过程负责。第三,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审计的标准和准则。改进会计软件的评审机制,积极开发和使用电算化审计软件。
3.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作为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对自身的职业风险具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通过学习与培训,不断的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此提高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和防范机制,对内部审计报告中的问题能够及时的给予解决。企业的领导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要给充分的人文关怀,关注审计人员职业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如果在企业额你不出现利害关系人与审计人员之间不协调的现象,要给予及时的疏导,确保内部审计工作顺利的进行。同时,要不断的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素养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借助计算机的功能来辅助审计工作,不仅能够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也能够极大的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有效的化解审计人员的职业风险。
结束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工作面临的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容易形成审计风险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只有不断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观测和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观念,切实增强审计人员素质的建设,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科学的管理与规避,才能够使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逐渐的提升,以此促进供电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卫萍.小议供电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措施.致富时代:下半月.2011(12).
[2]黄苏荣.关于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思考.品牌.2010(11).
篇9
1.2内部审计工作的机构定位
内部审计机构是内部审计工作得以实现和开展的物质组织载体。内部审计机构的定位,主要包括:围绕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心,确定审计重点,编制企业审计工作计划;协调企业与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协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关系,形成围家、企业内部、社会和行业管理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共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开展资产保值增值审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现代企业制度需求,不断拓宽内部审计领域;加强对外投资审计,根据董事会决定,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事前、事中跟踪审计;加大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力度,促使企业健全内部控制系统;实施管理审计、经营审计、环境审计及人力资源审计,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全方位服务;在审计重点上,以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为主要内容,突出对经营管理状态的动态监督;避免投资决策出重大失误,防范投资风险;根据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配合企业管理部门和企业财会部门等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等管理制度。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组织开展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2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景展望
2.1环境、风险审计将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内容
经济活动的不断细化、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的等社会问题纷至沓来。新时期环境污染等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不仅各国政府都将投入巨额资金解决此类问题,而且企业也将逐步增加环境投入。但企业投入既要考虑成本效益,又要比较投入和税费,还要考虑企业形象。因此企业最高管理当局必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加强对此类资金运用的效益审计。
篇10
(1)内部审计风险的含义。内部审计是独立于行政管理部门的一种监督行为,主要负责本单位以及所属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政情况,最终达到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目的。企业内部的审计风险是说明该企业的会计财务报表出现了很大的漏洞,而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后有可能会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2)内部审计风险的特征。一是客观性特征。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审计人员如何努力,内部审计风险不会控制到零的程度。二是普遍性特征。内部审计风险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导致最后的审计结论与预期出现偏差,形成内部审计风险。三是潜在性特征。内部审计风险无法通过数学计算精确得出,只能依赖于职业判断:同时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是以审计责任的存在为前提,审计责任决定了内部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潜在性。四是可控性特征。虽然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风险面前无能为力,只要审计人员保持职业谨慎,运用职业判断,制定并实施合理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内部审计风险是可以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之内的。
二、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
(1)内部审计体制的缺陷。现行审计体制下,内部审计往往无法进行外部调查,部分违规事项因此不能取证确认;加之违规事项的处理一般须经当事人确认,而多数审计人员缺乏这种必备的素质也不愿充当这种检察官角色;而且即使确认也很难执行,所以审计人员迫于压力往往回避审计质量。(2)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增加了审计风险。现代内部审计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专业活动,不仅要求内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其必须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责任和职业道德也是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3)内部审计人员选用审计程序不当。由于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审计目的不同,采用恰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并不容易确定。如果审计程序和方法选择不当,会造成审计时间延长,成本增加;还会使审计结论与实际不符,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
篇11
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分析
1.1 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保障我国的国有资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一直都存在私自利用国有资产进行投资、出租等不规范行为,这直接导致我国的国有资产收益流失,严重的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灭失。而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全面的掌握企业内部资产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而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率,同时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1.2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当前存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并没有发挥作用,反而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及时的发现内部控制工作的问题和不足,科学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1.3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始终不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始可以及时的发现资金使用中不合理现象和违规行为,并能够对各种腐败、挥霍行为进行严厉的查处,并可以及时的给出科学合理的审计建议,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1.4 促进事业单位机关廉政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有利于遏制单位内部的腐败现象,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机关廉政建设。内部审计工作采取定期和抽查的形式对事业单位进行检查,这种方式对不法分子起到了很大的震慑力,避免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尤其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离任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在任期间的经济行为、遵纪守法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对领导的经济行为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遏制了领导的腐败和犯罪行为,促进了事业单位机关廉政建设。
2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2.1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内部审计人员,而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缺少综合素质能力高的专业审计人员,这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缓慢、工作效率不高。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的特殊性,以及审计工作对工作人员要求的严格性,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采取如下方法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严格筛选人才。行政事业单位用人必须要通过单位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了解决当前事业单位存在的知识结构单一、水平低、学历低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把人才筛选关,在选拔内部审计人才时要限制学历和专业,虽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也能够确保审计人员的从业水平和专业能力。其次,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的开展主要针对单位内部的在职人员,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聘请专业教师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培训,使单位人员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整体的提高。同时,也要鼓励审计人员进行自我提升,在单位内部营造竞争氛围,树立内部人员的竞争意识,可以采取竞争上岗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单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他们认识到提高自身的重要性,促进员工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
2.2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长远规划
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内部审计工作必然成为促进企业高效运营的关键力量。从事业单位的发展角度来看,内部审计工作内容会不断的扩充,同时也要严格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和标准,审计工作人员的水平要不断的提高。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用发展的角度来看到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做长远规划,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审计工作的方式、人员、技术等等,确保内部审计工作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在制定内部审计工作长远规划的基础上,还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计划,当前的内部审计工作绝大部分是按照上级部门要求进行设置的,这与单位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使得该项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时要全面的考虑到单位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确保审计工作计划的有效性,同时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情况发生变化时,也可以及时对审计工作计划做出及时调整,使计划得到顺利实施。
2.3 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本身就是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监督工作,监督对象是指单位被审计部门和下属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保证准确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因此也要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和制约,内部审计工作是在单位内部开展的,在开展这项工作中各成员扮演不同角色,所以监督和制约内部审计工作不能由单位内部人员进行,建议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和制约,以确保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和制约作用。一是由当地审计部门来做这项工作,由地方审计部门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如发现问题视问题情况给予一定的处罚;二是采取信息公开方式,建立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体系,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结果直接公布到媒体上,设置专门的监督电话、邮箱,及时对社会各界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反馈,进而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透明化,以及内部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行政机构,其所应用的资金都是纳税人的钱,为了保证每一个纳税人的钱都能够花在刀刃上,做好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想要真正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就必须要建立起长远、科学的设计规划,并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审计监督制度。在此基础上,做好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使每一个内部审计人员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基础保障,也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科学性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篇12
(一)审计机关监督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审计机关对企业内部审计进行监督,是国家实现良治的重要途径。国有企业属于准公共部门范畴,占有大量的公共资源,并受托对其拥有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如果没有有效的约束制衡机制,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将不可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也难以阻止。企业治理是国家治理这一大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提高其运行绩效是实现国家良治的基本要求。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确认”与“咨询”,发挥着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功能,帮助企业化解风险,实现增值和有效运行。在中石化“天价茅台”等事件曝光后,要求审计机关加强对国有企业监管的呼声很高。由于政府审计资源的有限性,使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监督的时间间隔较长,加之政府审计是外部审计,不能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当中,通过事后的审计监督,缺乏及时性和针对性,不能起到预防的功能。可见,政府审计的劣势恰恰是内部审计的优势,但是二者的目标一致,因此,政府审计要加强对国有企业运行绩效的监督,就需要通过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来实现。只要内部审计的“免疫”功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国有企业的有效运行才有保障。2.审计机关对企业内部审计进行监督,可以有效地化解内部审计增值功能所产生的内部冲突。IIA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不论受雇于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内部审计师在执行审计任务时,保持独立性与客观性是非常重要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人员履行职责的必备条件,只有这样,内部审计人员才能提供客观、公正的确认、咨询服务。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处于企业内部,内部审计的职责与整个组织有关,同时内部审计人员须对董事会、管理层、被审计单位和自己的部门等负责,其身兼多重角色,而且这些多重角色之间往往相互冲突,使其承受角色压力,从而制约或损害了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目前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大政府”格局依然延续,政府与企业,尤其是与国有企业之间仍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突出的表现是国有企业经营者仍然是通过政府任命,还没有摆脱“准行政化”的治理模式。在这样的环境下,专制式的管理不可避免,在实践当中,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内部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管理层,发生的冲突主要是与管理层之间的冲突。很显然,这种由于压力给内部审计人员所带来的冲突在企业内部是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的。这就需要依靠政府提供的制度、准则等公共资源进行引导甚至进行一些必要的干预。审计工作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由内部审计工作所产生的企业内部冲突,应当由既有专业性又有权威性的政府审计部门来协助解决,化解内部冲突,以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3.审计机关对企业内部审计进行监督,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内部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果。200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了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作业标准和报告要求等。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4年8月颁布了《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规章制度,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编制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按企业内部分工组织或参与组织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工作,并对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质量进行监督;对本企业及其子企业的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其他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等”。尽管有内部审计准则等约束,但事实上这些都是“软”约束,是要求企业和内部审计人员自觉执行,内部审计工作有没有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去做,审计方法是否科学,审计质量是否可靠,审计的职能是否得到发挥,外部机构没有实质性的审查与评价。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时,虽然需要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进行评价,但评价的目的是确定其审计的范围,是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服务的,不是对内部审计工作专门进行的评价。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导致了现实中内部审计的不作为,也就制约和影响了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发挥。
(二)审计机关监督企业内部审计的可行性
国有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为全民所有,其经营管理的资源属于公共资源,在经营过程中除了追求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外,还应追求社会效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可以说国有企业属于准公共部门,政府审计对其监督,代表的是公众的利益。国有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运行,除了自身内部审计监督之外,还需要政府审计进行外部的再监督,以形成审计监督链条。从理论上来讲,政府审计源于公共受托责任,有义务按照法律法规对国有企业利用公共资源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监督和评价,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从审计实践来看,在对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上,内部审计属于第一层次的监督,政府审计属于第二层次的监督,内部审计监督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政府审计监督的效率和效果,如果内部审计的审计结果可靠、有效,政府审计在再监督时就可以充分地信任、依赖内部审计的工作结果,有利于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李金华(2006)提出,希望学者、专家、教授要研究有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理论,不要照搬国外的东西,借鉴是可以的,绝对不能照搬照抄。在目前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主导力量的形势下,政府审计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可以说是中国特色内部审计理论研究的具体应用,既有法律保障,又有理论支持与实践需要,是现实可行的。
三、审计机关监督企业内部审计的实现路径
(一)建立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
内部审计工作的检查制度鉴于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实质性的外部审查与评价,为了规范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切实提高内部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果,借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会计师事务所执行中国注册会计师准则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制度,建立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检查制度。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情况的检查,可以发现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提高内部审计监督的水平和质量,使内部审计有效发挥其“免疫”功能。这样,也可以使政府审计从具体的审计业务中解脱出来,转而评价企业的内部审计,既提高了政府审计工作的效率,也解决了企业制度层面的问题。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健全、有效,就会为企业良治提供了保障,政府审计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监督企业的目的。
(二)建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结果的公告制度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审计机关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向公众公布,通过社会舆论监督达到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刘家义审计长强调:在不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的前提下,加大审计结果公告力度,推动公共资金的来源、分配、管理、使用、审计等情况置于人民群众和社会监督之下。可见,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政府审计推动国家良治的一个重要途径。“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腐败止于公开。国有企业属于准公共部门范畴,其财产所有权归社会公众所有,其对公共资源的经营和管理情况,社会公众也应拥有知情权、监督权。效仿政府审计结果公告的做法,建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一方面,可以增加国有企业对公共资源经营管理的透明性,将内部审计查出的问题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对企业治理层、管理层有着较强的威慑力,督促其及时整改,保障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使社会公众参与到对国有企业的监督中来,真正实现所有者权利;另一方面,使内部审计在监督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和人员的同时,自身也接受了社会公众的监督,对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提高审计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实务操作中,首先,公告的程序: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结果,需要经审计机关审核后才能予以公告,以保证不涉及国家的安全和秘密;其次,公告的内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应包括内部审计工作的依据、方法、过程、审计查出的问题,以及作出的审计决议等,对于整改落实的情况也应在审计结果公告后适时予以公告。
篇13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存在的问题
将默霖消毒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实例,本文对该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该企业在创业初期是一个中小型的民营企业,由于受到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所采用的模式是“重经营、轻管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企业的业务量逐渐增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因此,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否则就会各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概括来说,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采购工作与销售工作之间存在控制缺陷
在默霖消毒科技有限公司中,原料采购工作与产品销售工作是最主要的业务,但是,目前该企业的这两种业务之间存在着控制缺陷。根据我们的了解与分析,原材料价格对公司产品价格的影响非常大,一般情况下,原材料价格上下波动,公司产品价格也会随之产生变动,所以,合理选择原料供应商显得尤为重要。该公司的销售环节发生频繁、业务量大,客户信息管理尤其是还款信息管理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目前该公司的客户信息管理工作所采用的方式仍是传统的手工记录,这种方式最为明显的一个缺点就是不能及时反应出公司的销售情况、客户的还款情况,导致信息不能迅速地在各部门之间传递,从而给内部审计带来了诸多不便。
(二)规范化建设不足
目前,很多民营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所模仿、学习的是“民间审计”,这种方式可以满足企业在成立初期的内部审计需要,但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规范化建设不足的缺陷逐渐显露出来,对企业的声誉及整体形象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德州默霖消毒科技有限公司在实施内部审计时,采取的是常规审计工作计划,在常规审计工作步骤上的制度不够完善。
(三)缺乏专业人才与技术支持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采用的是封闭模式,从而导致了内审人员缺乏通畅的技术沟通渠道。在开展多元化经营时,民营企业内审能力的不足就显得尤为突出,其经营审计能力比较弱,职能应对非常简单的财务审计工作。由于受到专业能力、审计成本等因素的限制,这个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四)内部审计模式封闭
企业负责人认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是私密性、内向性的。一般情况下,只有外部审计工作需要的条件下,内部审计工作才会提供一定的配合,除此之外,内部审计工作不会与外部联系,也没有加入内审协会。总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着重强调“私密性”。
(五)权责分配不合理
根据调研情况,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企业负责人的领导方式决定着内部审计的发展情况。若是企业负责人认为没有必要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就会与财务工作或是其他业务管理职责进行合并。若是有法律法规的刚性要求或者企业的内外经营环境比较恶劣,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也会有一定的提高。
二、推动内部审计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入内审协会
在德州内审协会的帮助与引导之下,默霖公司学习并借鉴了不同经营模式、不同产业类型的民营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的先进经验,推动了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开展。
民营企业的业务活动比较复杂,涉及面也比较广,因此,需要培养既能全面掌握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又能熟练掌握审计技巧的专业型、综合型人才,应当致力于改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
(二)识别主要风险,明确审计重点
通过调研了解到,德州默霖消毒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是医用酒精、84消毒液,在我国市场上,这两种产品均属于竞争非常激烈的产品,生产此类产品的厂家非常多,分布也比较集中,同时,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就导致了各生产厂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于销售量,市场占有率逐渐提高,从而形成了规模经济。经过进一步地市场调研发现,目前,行业内部出现了企业价格同盟,其主要目的是控制价格利差,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由于默霖公司的研发能力比较强,且进入市场比较早,利用质量稳定、不断开发新品等优势,在市场上已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相对应的,企业也应该将质量控制放到内部审计建立的重要位置上,通过质量控制影响服务质量、产品质量的作业环节,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推动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构建高效的、科学的内部审计机制,从而为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确定内部审计内容与方法,转换审计模式
内部审计内容主要包括:第一,领导干部的勤政情况、廉洁状况;第二,重大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决策程序是否合理、合法;第三,遵守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国家财经法规的情况;第四,企业资产、企业负债、企业损益情况,此外,通过数据分析,还可以评价该民营企业在审计期间的业绩;第五,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状况,主要经济指标指的是能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效果的经济指标。
为实现审计目的所使用的工具就是审计方法,审计方法的合理选择对构建审计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民营企业来说,应当将提高内部控制、经济效益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关键在于对统审计方法进行改进,可以通过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以避免出现舞弊现象。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审计软件的研发与应用。
民营企业若要通过内部审计实现企业价值增加的目的,就必须转换传统审计模式。德州默霖消毒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尤其是家族式企业,可以选用审计委员会模式,由监事会、董事会领导下的,以使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得到提高,改变原来内部审计工作难、地位低下的现象,从而使内部审计的功能及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民营企业为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的重视。怎样有效监督企业中的各级管理层,成为民营企业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而内部审计机构能否有效发挥其职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审计机构框架是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有力保障,不仅能够使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得到提高,也可以充分保证内部审计能够履行其自身的职责,从而使审计效率得到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长翠,李翠霞.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模式新探[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02:11-13
[2]谭劲松,陈小林,郭群,黎文靖.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理论框架与发展对策[J].审计研究,2003,01: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