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美术观察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美术观察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美术观察论文

篇1

西方著名艺术家马蒂斯的轶事,颇能启人心智。有人问他:“一个西红柿在你吃它的时候和要把它画下来的时候,看上去是不是一样?”“不一样。”他回答说,“当我吃的时候,它看上去就是普通人看到的那个样子。”

清代文艺理论家金圣叹这样说过,艺术家妙手所得纯是妙眼所见。艺术家要想敏锐而准确地发现和摄取到生活的美,就需要用审美眼睛去观察具体的生活形象,把握事物的独特性、个别性。

所谓“观察”,“观”,就是用眼睛看,接收外界信息。“察”,就是审察体察,用脑子想。只“观”不“察”,只用眼睛不用脑,不能称之为观察,“没有思想支配的眼睛,眼睛是盲目的”。所以,在观察生活的同时,必须认真思考生活。杰出的艺术家都具有在平凡事物上发现形象和“性格”的本领。而对一座宏伟壮丽的教堂,贝多芬看见了音响、旋律和节奏,另一位画家看到的是线条、色彩和明暗对比。正因为他们审美视觉中始终活跃着生机勃勃的具体“性格”,所以,在常人看去毫无意义的事物,他们也能迅疾而准确地捕捉到美的形象。鲁迅说:“如果创作第一要观察。”这便说明了对生活的观察是写作的首要条件,离开活生生的形象,艺术材料往往成为僵死的堆砌。一个先天性盲人不可能成为杰出的艺术家,因为他不可能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当然,审美体验中积累的生活形象,还只是“毛坯”,有待于在形象思维过程中进一步取舍、加工、改造、制作,方能成为完美的形象或典型。郑板桥谈其创作时说:“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中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很清楚,竹子在不断地“变相”,对三者不可等量齐观。板桥经验,生动地提示了审美观察同形象制造的辩证关系:前者是集结材料的功夫,后者是加工制造的过程。

虽然创作并不神秘,但要闯关,并非易事。

篇2

一.户外写生在高职学院美术类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户外写生是艺术类及所有相关专业学院所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涵盖风景色彩写生、生活速写、素材收集、摄影、创作练习与构图练习等。户外写生不仅仅是色彩风景写生课,也不是单纯的速写课,它是学生搜集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获得创作灵感的重要方式,是理论与实践、艺术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是培养合格美术人才专业技能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不可否认,对艺术创作来说,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户外写生课,就是引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捕捉感觉,去观察自然,到生活中去感悟生活,为学生以后的艺术创作提供更大的空间,引导学生逐渐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培养学生在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高职学院美术类专业户外写生教学的现状

根据高职学院教学大纲的要求,户外写生课程在整个基础课教学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一般被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在基础素描、色彩、设计基础课程之后,衔接二、三年级的专业课程。以往的户外写生课教学主要以色彩风景写生教学为主要内容,重点研究色彩风景写生的技能技巧,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专业特色,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特征不明显。硕士论文,教学尝试。笔者认为,作为高职学院的美术类专业,目前我们的户外写生课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沿袭原有绘画专业的教学模式

美术类专业的基础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沿用工艺美术教育的模式和体系。所以目前的户外写生课程在相当程度上沿用了纯绘画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户外写生课以风景写生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整体的观察方法,透视规律的认知,运用色彩色调描绘、塑造形体和进行空间关系表现的训练,水粉技法的应用训练,构图能力的训练,观察力和表现力的培养。通过风景写生的学习,学生掌握风景写生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技巧,能够运用水粉画的干、湿等画法,以及不同的色彩与色调塑造、表现各种形体及其空间关系,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物象的能力;从取景构图、色彩关系方面训练学生的绘画能力。但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角度来衡量,传统的风景写生课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需求,即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的作用和效果不大。对于高职学院培养人才的目标来说,美术类专业的户外写生课,除了通过传统的写生训练,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观察能力、准确的描绘能力以外,还应加入新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未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职学院以培养高技术、高技能、专门职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硕士论文,教学尝试。高职学院更加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高职学院的美术类专业,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和其他学院的美术类专业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户外写生课的教学中应突出高职学院的特点,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专业知识外,还应着重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应从学生具体的专业方向出发,教会学生有取舍地搜集资料,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实战能力。

(三)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紧密

我院美术类专业主要包括平面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艺术设计及影视广告设计。目前的户外写生课教学对于所有专业的学生大多采用的是相同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基本相同,主要突出的是一般性的写生问题,诸如风景写生的基本规律、基本构图的训练,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得不够紧密。这也是大部分高职学院户外写生课教学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户外写生课以色彩风景教学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面对复杂环境的构图能力,理解在自然环境中的光与色彩的关系等,主要还是从纯绘画的角度提高学生的色彩绘画能力。这种教学内容更适宜于专业的艺术学院,对于培养以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学院来说,户外写生课的教学内容应有所改革,应该把基础的写生能力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方向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户外写生课在具体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组织形式有待改进

由于主观和客观的种种原因,多是沿用原有绘画专业的一套模式,这样下去会影响艺术类各专业教学的发展方向,影响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正常接轨,学生在两套观念前也会不知所措。所以要针对各专业的具体要求,对基础课程中户外写生课训练进行新的探索,重新定位。在教学观念、内容、方法及手段上都要突出“专业课程”的内涵。如在学院美术类设计专业的“户外写生”专业教学中,就要突出“设计”的内涵。设计教学应强调的重点是创意,创意是设计的灵魂,也是对基础课教学方向的定位。教学中,通过对视觉语言基本元素的理解,以感性而丰富的客观物象为出发点,以个人主观意念为表现目的,使学生尽快地从考前训练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对色彩进行再认识,养成多方位、多角度的思维习惯,从而达到设计素质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创新意识的培养。硕士论文,教学尝试。

三.美术专业户外写生教学的尝试

我院对艺术系2006、2007、2008级学生的户外写生课进行大胆的尝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传统的户外写生课进行改革:

(一)户外写生教学方法的定位

户外写生在各高职学院的绘画基础教学中,已成为重要的基础训练课程。户外写生课程训练应有利于学科的发展方向,适应培养现代美术人才的需要。使专业教学更能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更能与社会需要相呼应,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这是各高职学院相关美术系部基础课教学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

在户外写生课教学中,我们应突出高职学院的特点,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教学。不同专业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也相应地有所侧重。如对于设计类专业的户外写生课应强调“设计构成”的元素,如形体构成元素,色彩构成元素,这样就相应地要求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写生过程中,对于画面的组织和控制要更有理性,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表达对象,这样学生就能从对自然的模仿中释放出来。对于色彩风景写生要以分解色彩的色块、色点来表现,并且色块、色点的大小有变化,形式多样化。硕士论文,教学尝试。风景速写,主要以点、线、面的构成形式来表现自然,其用线可以分为竖线、斜线、折线等多种样式。硕士论文,教学尝试。如将房子、草垛等概括为点,将田野、天空概括为面,将道路、远山等概括为线。平面广告设计专业的户外写生课教学应突出装饰性造型的培养,让学生逐渐地从光影与空间中走出来,追求平面、简洁、含蓄、夸张、变形和抽象,强调学生的个性化表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户外写生课教学中,我们主要培养学生解决用快速的方法记录和表现的能力。课程以风景写生为主,调整后以现代建筑风景和特色民俗建筑或室内陈设速写为主,表现手法上从水粉色彩画改为水粉、水彩淡彩画为主,这样的调整使教学对快速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对素描、透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承继性,对于快速表现技法课程具有很强的支撑性。户外写生教学的同时还要吸收新的教学方法、研究新的教学思路、不断创新,把新的知识和方法贯穿到整个专业教学中去。允许学生在写生中见仁见智,充分自由地表达想法,开拓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特的创造力、丰富的想象力。

(二)户外写生的教学准备

一谈到户外写生,首先要考虑写生地点的选择,因为户外写生教学是在具体的写生点进行的,而教学大纲在这方面并无具体规定,又缺乏规范的参照物,户外写生中有关地点的选择、教学的安排,一直都难以规范,易出现随意性。从美术类各专业特点来考虑,写生地点应因专业而定,如影视动画专业写生练习地,无需追求太多的奇山异水,教学写生的重点是集贸市场、街头巷尾、车站码头、公园和民俗风情集中点;平面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重点是色彩能力与构成要素及风土人情的训练和表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其教学重点是以表达物体的基本特征、组成内部空间、建筑特色为主,强调形体透视变化规律;而影视广告专业把重点放在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摄影素材的收集上,在户外写生过程中,注重不同环境、不同光线的艺术语言表达。

我院艺术系经过实地考察,在福建的武夷山、太姥山、平潭岛,江西的婺源、三清山等地长期建立了户外写生实践基地。硕士论文,教学尝试。这些固定基地的建立,使得教师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写生,教学也就能进行得更加顺利,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完善写生作品考核标准

在户外写生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定期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完成好作业。写生结束后,各写生基地要有户外写生教学总结,各专业学生举办户外写生作品展览。让学生整理自己所搜集的资料,根据写生的感受与体会,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小幅的创作,以展览的形式向学院汇报户外写生的成果,同时教研室要认真组织,严格对学生写生作品进行综合评定。通过这种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户外写生的思考和认识。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个检验,为户外写生教学积累宝贵的经验。

户外写生课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高职学院的户外写生课要有自己的特点,既包括传统课程的要求,还应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内容,才能在户外写生课的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翁诞宪.油画风景[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2.

[2]宫六朝.水粉风景教学问答[M].河北美术出版社,1997.

[3]孙文忠.浅谈山水画的写实性[J].新美术,2001,3:84-87.

[4]马英,李玲玲.建构完善的建筑专业课程设计评价体系[C].2002.

[5]周岩.构图概念与构图分析[J].中国美术教育.2002,1.

[6]范杨.写生写性放笔直取。[J].美术观察,2002,2.

篇3

关键词幼儿园;一日活动;幼儿;自我服务意识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1注重观察幼儿的日常生活

幼儿教师需要对所有的幼儿日常生活进行全面、详细和深入的了解、观察,然后针对幼儿所存在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反思和干预。由于心理发展水平的局限,特别是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中班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他们还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往往根据成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或他人。这时候需要幼儿教师更多细致的观察,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来更好的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例如:中班幼儿日常活动中,在学习如何正确的使用筷子,采取更多个性化的内容。幼儿教师多注重观察中班学生在使用筷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总结,如何更好让幼儿提升自我支配和控制能力。可以采取游戏活动,筷子夹乒乓球、筷子夹玻璃珠等等。不断的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并在自己的尝试中逐渐完成结果。其他的活动如何更好的帮助中班幼儿学会自己穿衣,拉拉链,幼儿教师可以提供视频,图片帮助学生自己练习;如何更好的叠衣服,教师应在日常中细致的观察,提供指导性帮助,不要身体力行给幼儿叠。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比有了更多的自我意识,也更愿意参与日常实践,所以不能过分保护,过分干涉中班幼儿的身心成长。通过多种日常活动的练习,帮助幼儿掌握自我服务技能。所以,幼儿教师在帮助中班幼儿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做到对所有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采取适当的方式帮助幼儿进行适当的改善。

2教学方式利用有趣的玩教具

幼儿对玩具具有特殊的爱好,有趣的玩教具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那么可以把有趣的玩具投放到活动区域内,这样可以在游戏中,不断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在活动区域内,幼儿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乐高积木搭建出所需的游戏场景,需要搭建房子时,首先幼儿要对房子的轮廓有初步的认识,通过图片,视频演示房子的结构,自己动手来搭建,培养基本的动手能力,并锻炼了手脚协调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可以在搭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创新,中班幼儿一般具备一定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可以进行更大层次的发挥与改造,更能激发中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积极性。同时中班幼儿还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有趣玩教具,玩具不再单一,而是富有变化的可以自己发挥创造力的积木等搭建,更好的实现各种生活技能的练习,对幼儿的四肢协调进行有效的锻炼,有利于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提高和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创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针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分析,确认幼儿存在不足的地方,然后针对性加强,可通过视频或者是PPT展示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然后通过正确的示范,由幼儿自主进行练习,目的是让幼儿拥有正确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经验。由于中班幼儿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已经发展了,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有了责任感。中班幼儿更需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会更多的技能,才能更好的提升在我服务意识。例如在教学活动中,开展我会冲厕所、我会整理图书、我会提裤子和穿鞋等,在这些教学活动中,都能幫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自我服务理念,并不断提高其能力,同时还能有效提高为集体服务的意识。

4采取各种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教师可与家长实现实时交流,那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电话、微信等各种方式实现与家长沟通交流,向家长详细说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目的是让家长清楚了解到自己孩子的成长情况,在自理能力方面的表现情况,同时老师也可以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经验,目的是让家长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实现家校合作的方式,并要求家长在家多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最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在区角活动和环境创设进行有效的渗透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环境创设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在选择物质材料时,必须要确保该材料具有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和有趣的特征,并在开展活动中,幼儿能够良好的互动,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中班幼儿已初步对外在世界的探索认知,愿意更多的探索,实践。所以,幼儿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创设一个幼儿喜爱的自我服务活动区角,激发中班幼儿的好奇心,这样才能确保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学习活动机会,这样就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活动中,实现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6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促进幼儿更好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幼儿的手脚协调力和独立能力、自理能力,另外还能培养幼儿具备良好的品质,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所以,教师和家长必须要积极配合,有目的、有策略的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幼儿园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论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融合论文

【摘要】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依靠着中华儿女采取各种方法与途径进行传承与发扬。其中幼儿美术教学就是重要的方法途径之一。新时代,国家号召培养有能力、有担当、有道德的,创作能力较高的人才。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有许多种,而且也有一个很好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提高幼儿园小朋友们的创作水平,我们需要从小就培养国家栋梁之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融合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就是重要的方法途径之一,要求幼儿园美术的教学中应该融合有信息技术的创作教育,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园美术教学这方面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如果幼儿园的小朋友没有想象能力,没有自己的思想,这样画出来的画作是没有灵魂的。信息技术教育应从小开始培养,因此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的培养创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利用信息技术去提高幼儿园小朋友的画画能力,以及培养创造能力。接下来,我们就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方法来进行分析讨论。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对幼儿园小朋友进行教育,有利于幼儿进行自主操作和探索,有利于幼儿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有利于帮助幼儿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美术教育在重要性上应该排在所有科目的第一位。首先,因为幼儿美术中的创作能力与每一位工作者的工作、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相关。信息技术对创作素材是重中之重,需要从小锻炼。除此之外,从筛选人才的维度看,如果考试设计合理,美术考核的是创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不需要背什么知識,其实主要看个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是每一位幼儿园小朋友都要经历的,幼儿园小朋友是祖国的花朵,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他们的美术的创作能力教育更不可或缺。对于教育的改革,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想取得较快的成就,就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对信息技术的教育尤其是美术的创作能力方面,投入大量脑力、体力。幼儿园阶段的小孩子很爱玩,那么我们老师就可以利用做游戏的方法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得到教育。比如在课堂上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情景模拟,分配给不同的小朋友不同的角色,这样以来,既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深刻记忆画本知识,并且还能够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引导。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和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提高幼儿园小朋友们的学习能力,让每一位小朋友都有一个很好的成绩,并且也都培养他们拥有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需要从小就培养这些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篇4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但我认为,只有严格还是不够的,作为高中美术教师,还要具备相当高的艺术造诣、艺术功底以及集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多种综合能力,正可谓:树人先树己,若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深入学习能力

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他的工作连接着美术教育和美术课题研究这两个版块。这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范畴。高中美术教师的工作思维如果单纯局限在教学,那新意义上的美术教学就缺少相应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在新意义上的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工作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1.绘画艺术

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这样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而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2.撰写美术研究论文

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倡导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

3.涉猎广博的知识

美术研究论文,离不开继承和创新,因此,在撰写论文时,需要懂得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吸取文化教育的多方信息,善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成就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善于吸收他人思想当中有价值的艺术观点。一代绘画奇才达芬奇就是这样一个涉猎广博、独立创新的大画家。他的画作之所以美得无与伦比,是由于他具有广博的知识去充实自己,绘画便是这种综合的研究能力的展现。除了是画家,他还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这些广播的知识,无不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掌握多媒体技术

时代在发展,我们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主要是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运用现代媒体教学,可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媒体教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美术课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

二、完善科学的教学思想

高中美术教师必须具备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体系,才能不被迅速发展的教学形势所淘汰。首先,教师要有宏观的艺术鉴赏理念,具备较高的绘画能力,熟练掌握正确的绘画技法,有较新的艺术观念,熟悉经典的绘画风格。其次,要有敏锐地艺术感受力,能对学生的作品迅速做出准确的专业评价和指导。再次,训练方法科学合理,对学生的构思构图、色感色调、表达方式、材料表现及技能技巧等,及时对学生的作品创作作出调整指导,解决学生在创作过程遇到的难题,并使之有所提高。

三、 教师生动、形象、精炼、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也是进行美育的必要要求

篇5

1.农村学生特殊性现状分析。从参加美术新课程教学的十年课堂实践的过程来看,理想状态的水墨画教学犹如“乌托邦”一样,在农村学校的具体实施开展还是存在许多现实的问题,比如一些父母的艺术教育投资意识不强,父母很少关注或从不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孩子书包里唯一的美术工具是六年如一日的蜡笔等普通绘画工具,有极个别的孩子蜡笔还是幼儿园时候带来的;美术学习只能是一种奢谈;现在的学生多数对水墨画接触的比较少,不会欣赏,更不会画。美术课本中,每学期水墨画的内容也只有一两课。因而,很多学校,水墨画的学习只在兴趣小组教学中开展。那么,怎样才能促进农村学生水墨画素养的发展?农村学生水墨画的教学策略是什么?这些问题急需我们进行实践和探索,为农村小学的水墨画教学提供参考。我提出:在完成好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地方特色,加大农村学生对水墨的欣赏和绘画教学的实践,从而提高农村学生水墨画的素养。

2.农村学校学习水墨画可以相结合的可能性,优越性,有效性分析。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天马行空;而水墨画简单、概括性的表现形式非常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特别适合淳朴的农村学生,有利于农村学生大胆挥洒、毫o顾忌地作画,这对农村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3.农村学校经过水墨画教育之后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艺术特色。学校通过水墨画教学,使学生认识水墨画,喜欢水墨画,会画水墨画,从而产生美的悟性和感染力;水墨画成为学校特色品牌。

一、以赏入门,以评检测,提升审美

(一)选择经典图例,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欣赏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美术教师在日常水墨画课的教学过程中,选择经典图例,引导学生欣赏,了解画家不同的用笔用墨的技能,认识毛笔、水墨和宣纸这些特殊工具材料的独特性能,产生不同的笔情墨韵,从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如二年级水墨画《鱼儿的自由》一课,欣赏古代名画家朱耷(山人)画鱼的作品。欣赏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和领悟水墨画创作的表现手法,师从用笔用墨、用情、画面的整体方面引导学生欣赏,如师问:“山人是怎样用笔用墨的?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生1:“鱼身上的墨色有浓、有淡;”生2:“身上是淡墨,花纹是浓墨;”生3:“鱼背用侧缝,鱼的头、鱼肚用了中锋。”学生在欣赏中学习了山人画鱼的技法,山人运用毛笔、水、墨在宣纸上通过运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方圆粗细,干湿浓淡等不同的处理,去追求酣畅淋漓、婉转、清秀、遒劲的艺术效果,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到山人以笔墨“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以“传神”作为塑造艺术形象,以墨色浓淡为层次,是水墨画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

通过水墨画欣赏教学,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到这种水墨趣味,用赏识的眼光感受美的作品,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多元展示、评价结合,检测深化教学效果。

《标准》美术评价的多维性和多级性要求,建立课堂教学的“全程式”评价。所谓“全程式”评价,即是把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教学中教师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点滴进步,在集体中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让学生在看到别人成功时,也看到自己的成长;学生每次完成作品后,我都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事情,他们用自己童真的语言表达对美的渴望,对生活的理解。在气氛热烈的交流中,学生按教师对构图、色彩、情趣所定的标准要求进行评价,一方面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形象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如:《美丽的荷塘》水墨画一课展示与评课时,师:“你能说说,画得好的地方吗?”生1:“构图饱满。”师:“你觉得那张画得好?”生2:“这张的花画得很漂亮,线条画的好!”生3:“我喜欢这张画,盐散开来了,很美!”学生在展示与评价中互相学习,互相鼓励。

我校还常开展 “水墨童年”书画展,让学生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也通过欣赏同学们优秀的作品,从中取长补短。我也常与家长取得沟通,让家长给予孩子亲情的支持与鼓励,将孩子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装裱,挂在家中作装饰;家校合作,为孩子创造浓厚的的艺术氛围,促进积极学习态度。

多元展示、评价结合,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中,学生能用美术术语,结合水墨画特点欣赏作品、评价作品,提升审美能力。

二、游戏水墨,自主体验,感知笔墨情韵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人的自身潜力。学生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的感受力和无穷的想象力。只有让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他们才乐于参与。在水墨画教学过程中我用游戏形式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通过游戏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与发现技能、技巧。让学生通过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方圆粗细,干湿浓淡将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自由挥运,上下、左右、来来回回地“乱涂乱画”,直到笔干墨渴,然后蘸水、蘸墨继续运动,可以在已有的墨色上重复运行……将游戏贯穿于活动的始终。

如二年级《蜗牛》水墨画一课,我“不小心”在宣纸上撒了一滴墨,同学们窃窃私语,老师问:“怎么办呢?”有些热心的同学拿着自己的宣纸马上递给我:“老师,用我的吧。”老师微笑着说:“非常感谢这位热心的同学,但我不想浪费这张宣纸啊,大家帮我想想办法好吗?”同学你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眼睛一转说:“我有办法了。”老师拿起笔用淡墨在点外顺势加了一个圈和身体,等半干后,用浓墨画触角、眼睛、嘴巴,一只可爱的蜗牛呈现出来了,顿时哇声、掌声响起一片,在课室里久久地回荡着!同学们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借此,鼓励他们自己试一试,调一调,边涂抹边体会,边练习边掌握,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知水和墨的调和方法。学生通过不同的用笔用墨方法,产生奇妙的水墨效果;激起了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笔墨基本训练的热情,培养了兴趣,提高了表现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基于临摹,尊重个性,突破原作

临摹是水墨画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掌握水墨画本体规律的重要学习方法,通过临摹又会将自身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清代董启运说:“初学欲知笔墨,须临古人,古人笔墨,规矩方圆之至也。”要传承水墨画的民族文化精神,就得要通过临摹这个途径,掌握传统的绘画语言和技巧及造型规律,领悟文化精神特质。但教师不能用固有的知识结构简单应对学生,更不能完全用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代替学生具有丰富想象的思考。那么如何对学生的临摹学习作正确的引导?

(一)联系学生生活体验,选择好的范本

学生一般对自己熟悉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学生临摹所选择的绘画内容是与农村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的事物,我参考儿童水墨画,于是在农村学生身边寻找熟悉而有趣的事物,制定了学习内容,如我设计的课程内容从荔枝、枫叶、蜗牛、瓢虫、鱼、、柿子、江南风景等这些身边熟悉而简单的内容;因为农村学生对这些事物比较熟悉、感兴趣。让学生临摹画家的这些内容,画起来比较容易上手。

(二)培养学生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

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是水墨画创作的起点,而求变、求异是儿童的天性。为了能更好地学习水墨画,我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积累资料,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从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如《柿子》一课,北方的柿子与我们南方的柿子外形不一样,在临摹画家作品时,我们联系实际,画我们南方的柿子。我从家乡带来柿子,让学生欣赏、观察、品尝;学生感知柿子,知道柿子为木本植物,果实在深秋成熟。秋风之下,叶将落净,艳红的早实挂在枝头,更为金秋增添色彩。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柿子的外形、叶、茎的特点,当孩子们通过触摸、观察、品尝家乡柿子,欣赏和学习画家作品等一系列活动,在画柿子时,他们作画大胆下笔,无拘无束,任意驰骋,作品单纯而简练,稚气十足,栩栩如生。这样既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又为农村学生水墨画的创作提供了源泉。

(三)鼓励创新,突破原作

水墨画是随机而成的,随机体现出创新。学生性格天真活泼,有着独特的感受能力,形象思维和空间概念、想象力都十分奇特,他们绘画作品从内容、构图到用色往往不拘一格,大胆夸张变形、丰富多彩、作品单纯而简练,稚气十足。如《自由的鱼儿》一课,在山人的作品中,感受到山人是一个孤寂的老人;我们学习他的水墨表现技法,我将传统的水墨画技法与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引导学生从生活环境中感受幸福、和谐的社会,我们爱家、爱小伙伴们!孩子们在作画中,借助水墨画抒发自己的感觉,画出的鱼儿有大有小、快乐自在的!孩子们的作品有感而发、有意而为的自主性创造。

四、示范аВ催化教学,提升技能

“示范导学”是传统美术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示范是美术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的教学方法,也是美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巧妙的示范教学是美术课堂的催化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扩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观察美、塑造美、表现美的习惯。同时,示范教学也是美术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展示了教师独具智慧的专业学识,受到学生的喜爱,也让美术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鱼儿的自由》一课,老师边示范边讲解:用侧锋蘸淡墨画鱼背,用中锋蘸浓墨画鱼肚子,用侧缝蘸重墨画鱼鳍和鱼尾,用中锋、侧缝蘸浓墨画线和点画花纹装饰鱼身;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举一反山,用浓墨的点装饰鱼鳍和鱼尾,用面和线装饰鱼身;作品上的鱼儿栩栩如生,充满童趣。总之,学生掌握了基本技法,在宣纸上自由挥洒,表现出水墨的干湿浓淡、线条的粗细变化,在水墨的交融中抒发笔墨情韵。

结语

多年的水墨画教学实践使农村学生不再是单一的蜡笔画或彩色笔画,更热爱用水墨画的形式大胆地表现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运用国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用水墨画抒发自己的感觉;水墨画有感而发、有意而为的自主性创造。他们作画大胆下笔,无拘无束,任意驰骋,作品表现得单纯而简练,稚气十足,栩栩如生,变化无穷、淋漓尽致、乐在其中。农村学生的造型能力与概括能力、艺术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水墨画教学陶冶了农村学生的情操,提高农村学生水墨画素养,促进了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资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提高农村学生水墨画素养的研究》课题编号:2014YQJK044

参考文献:

〔1〕才志舜.美术教室――中国画[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8;

〔2〕陈玉萍.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美术[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

〔3〕杨力.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庞丽鹃.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刘萍.儿童彩墨花鸟画技法[M]. 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

〔6〕艺术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2012(4);

〔7〕刘争鸣.构建儿童水墨画世界.画刊学校艺术教育.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2;

〔8〕美术(小学义务美术教科书).岭南美术出版社,2012。

篇6

1.1 绘画艺术: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要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这样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而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1.2 科研论文: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倡导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当然,科研论文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离不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需要博览美术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国内外各学科方面的成果。

2 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塑造新一代的灵魂工程师,教师随时随地都以自身的“身教”和“言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现代美术教师必需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作为美术教师要有总的、整体的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绘画技法,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风格的作品。其次,要有良好的视觉感官,美术教学是通过视觉来进行的,教师评判学生的作业也是靠视觉感官去把关的,美术教师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视觉去准确指导学生创作中的构思构图、色感色调、表达方式、材料表现及技能技巧等,及时对学生的作品创作作出调整指导。运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础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能使科研与美术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之间早有联系,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谐”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教与和谐的原则当作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源,提出了“黄金分割”的理论,并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去。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自古希腊开始以来,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高峰。例如,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在解剖学、植物学、光学、力学、工程机械等科学领域都有巨大成就。达·芬奇把几何学、透视学的原理运用到绘画艺术中。这些例子充分表明,现代美术教师,除了将自然科学的成果直接运用到艺术教学领域之外,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促进艺术文化改变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艺术教学的发展。

篇7

儿童线描画是儿童情趣、思想、内在潜能的自由表现方式,是儿童思维活动的一种真实记载,线描画不仅自由、随意,还可把幼小孩子的那种“心”像绘画毫无拘束地表现出来。在儿童线描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研究,蹲下身子去欣赏孩子们的画,用赏识的眼光去感受,让幼儿在有趣的“乱画”中理解线条的多样性,在不同的线描画创作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营造民主、平等的美术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现才华,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线描画引入小学美术学科特色的探究与研究过程中,有思想有实践有研究有反思,从而改变教学行为,加速到质的飞跃,让“教书匠”逐步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线描画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创造及表现能力;二能培养其做画的耐心和毅力,磨炼孩子的意志。通过线描画的教学,学生的综合能力必将得到提高。

二、课题界定

课题为:小学美术线描画教学研究研究

线条是绘画最基本的造型语言之一,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涂鸦期的幼儿用笔勾画出一些散乱的点线,远古时代出现在洞穴里的画也是由线条组成。线描画是用线条说话的艺术,线描是最简便、最直接用于表现形象的绘画手段,是在平面上表述客观事物或主观想象而使用的虚拟性、提示性、装饰性的视觉语言。线条又是最高级的造型语汇,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有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道出了线条的本质在于它的情感意味。线描画既对具体物象做概括处理,又可进行细致刻画,既能进行造型训练,又可创作表现传达感情。

三、主要理论依据

看到省特级教师朱国华老师进行的儿童水墨画的实验。朱老师借助国画中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在技法和题材上大胆创新,具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创新与发展。呈现的学生作品表现大胆,生动新颖。同时,也可看出,朱老师也是将点、线等元素融入了教学中,使学生的作品,除了具有儿童绘画朴拙、生动等特点,又多了一份装饰绘画的形式美感。在吸取这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接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校近期美术尝试的研究方向定位为儿童线描画。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本课题以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就“小学美术线描画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课堂中教育学生如何获得和掌握线描画基本知识及技能。在课堂上讲解必要的线描知识、结合日常生活渗透线描教育、开展一些线描游戏活动、进行演习等有效策略,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研究内容】:1、研究能激发、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行为和策略

2、研究不同阶段科学合理的“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3、通过上课,分析,再上课,探究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4、探究更多的线描绘画表现形式。

五、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参考法、观察法、问卷法、交流法、比较法、总结法。

1、参考法:收集、整理儿童绘画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参考线描教学研究的论文以及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形成对儿童线描兴趣教学的科学认识。

2、观察法:实验教师随时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及时记录并进行分析。

3、问卷法:通过学生谈话、家长座谈和调查表等方式,了解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行为事实、心理倾向,收集行为和态度等方面研究资料。

4、交流法: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找到适合他们心理的,合乎他们生活实际的线描教学内容、方法和策略。

5、对比法:根据教学研究的需要,适当的时侯把学生分两拨,进行不同形式的线描教学,再比较、分析、总结各自的规律,找到有效的教学模式。

6、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课题进行不断的修改与完善,总结出课题研究的经验。

六、研究步骤:

为保证实验的信度和效度,需要把无关变量控制到最小程度,选出一些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长期跟踪指导。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年7月——20**年8月)

1、学习相关理论,查找相关资料,分析问题,把握研究方向,确定课题研究内容,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年8月——20**年11月)

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点、线、面的感性认识,为今后学生有意识的创作线描打下基础,所以侧重于技法传授与训练的研究。

(1)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线描文化的研究。

(2)小学生如何欣赏线描作品的研究。

(3)如何认识点、线、面的研究。

(4)分割形状的方法研究。

(5)点、线、面的综合运用的研究。

2、为提高审美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对儿童尝试有意识地主观地表现对象的画法研究和这一阶段有效教学的探究。

3、这一阶段是在前面的基础上以点、线、面等造型元素对自然物象进行美化。这一阶段,对学生积累素材,找到解决学生“无东西可画”,“画面空洞”的最佳办法的研究。

4、对内容分类,改变学生的绘画材料,让学生尝试其他表现形式、表现手法的探究,并对学生作品进行分析和总结。收集经验材料,为撰写经验总结做准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年11月——20**年12月)

1、撰写经验总结论文。

2、课题成果的推广,举办儿童线描画画展。

七、研究成果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篇8

关键词:欣赏;美术;优化;教学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

一、吃透教材,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普及美术课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双基任务与素质教育的要求。鉴于它的重要性,康世著在实验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价值,优化课堂教学,适应素质教育对美育的要求。

具体做法是:首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范例和教师事先组织展示的佳作,使学生明白这些不同的作品都同属于一类艺术形式,从而引导学生建立一个艺术作品多样性的概念。其次,他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来激励学生,使学生感到轻松没有压力,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他认为,教师的导主要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工具使用等,以此实现以创作带双基的目的。学生在欣赏当中,相互交流,一般来说很快就能产生创作意图。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作画,教师加以指导,教学效果好。

在低年级中进行了智力和能力促进实验。把美术和电教相结合,美术同音乐相结合,音乐和电教融进美术课堂的做法,儿童喜闻乐见,因此教学效果好。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他把一些学生需要的资料画成挂图、幻灯片,制成录像带,展示或放给学生看。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了作画意图和情绪。为了产生愉快教育的效果,他还根据不同内容采取手势法、口诀法、谜语法、连环漫画法等多种方法因势利导进行教学,使学生自始至终处在听、看、说、动、愉快中,施展着自己的智能,锻炼着自己的智能,提高着自己的智能。在他的教学中,教师就是一位向导,帮助学生解决知识和能力方面出现的困难,使学生顺利产生构思构图,进入创作意境。

二、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他。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使他们发自内心的感受到美。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

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堂欣赏的教学过程。

3.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

条件稍差的农村,有关欣赏课的内容应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作有效的灵活调整。比如我们上《古代传统建筑》这一课时,就完全可以带学生到陶公庙去参观,让他们了解足够的知识后,民族的尊严与自豪感自然就出来了。

总之,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一些知识,训练一下他们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育人,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现代新人。

有关小学美术论文范文二:浅谈对小学美术教学的认识

摘要:绘画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学生更愿意画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和感兴趣的内容。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如何使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中兴趣盎然、体味美感、激发想象、创新作品,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是我们每一位美术老师面临的严峻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美术;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新时期小学生的美术学习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并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像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这种教育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辅助者,以学习者的平等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师生互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创造之中,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新的探索。纵览小学的美术教材,既有生动有趣的童画、想象画、卡通画,又有中外儿童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画家笔下的动物画、风景画;既有动手操作的工艺品、小制作课,又有走出课堂、描绘大自然的写生课,教师在教学时用有趣、童话般的语言来描绘教材中的画面,可给课堂注入兴奋剂,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绘画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美的教育。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凭借具体形象的的联想进行的,虽然他们已经能够运用某些概念进行判断、推理,但很大成分上仍然与具体形象联系着。针对这个特点,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二、调动感官,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视觉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要靠眼睛来提高观察力,所以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思维、鉴别,然后完成自己独特的创造结果。小学生学画要学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体会生活中的变化,并把观察到的东西加以联想,就能画出更有情趣的画。

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贫乏,因此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去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他们运用各种感官去了解周围的一切。感知力是一切领域的人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本能力。视觉是一种主动性很强的感官形式,进行积极的选择是视觉的一种基本特征,要使小学生具有一双善于选择的眼睛,就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小学生能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如到了秋天,带领小学生观察花园里的花草植物、马路上的人服装的变化;户外活动时,观察蓝天、白云、晴天、雨天;体验班级农作物收获所带来的喜悦......一系列的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与观察,在他们进行选择之后,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画中来,才能使作品的内容丰富、生动感人。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知道,小学生作画开始时都是凭印象来画,常常是别人怎么画,他也照着画,缺乏自己的独立性。正是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使小学生的作品多姿多样。实践证明,没有教师的示范,他们也能画出千姿百态、形象色彩各异、充满稚气和美好愿望的作品,那是小学生心灵真实的体现。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在通过观察、记忆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没有大量观察、记忆的积累,就谈不上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学生对原有的事物加工改造形成的产物。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象力,尊重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能力。他们的想象画是不求科学的“真”只求感受的“真”,并不以“像”为标准。创造力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它是在观察与想象之后的灵感状态。以形象思维为引线,在生动有趣的作画中牵动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动作思维、灵感思维的自由发展,引导小学生进行某些相似的改进、相似的综合而后创造,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引领小学生走进自由自在的艺术天地和理想彼岸。培养创造力的土壤是深入生活。生活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事多留心,多联想。创造力的来源是心灵,学会运用自己那颗美妙智慧的心,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闪光。培养孩子灵活机动而不死板,善于联想而不僵化。例如,提供给学生手套的形状,让他们根据手套的外形用填添在手套上增加一些东西,叫它变成另外一种东西,如树、楼房,表现出孩子想象的求异和创造的新意。

美术课教学以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根本出发点,鼓励他们敞开理想的心扉,展开理想的翅膀。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点燃他们的创造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

四、正确认识儿童画

“你胡涂乱抹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画得一点都不像,难看死了。”只拿像与不像作为评价一幅童画的好坏标准,会对孩子学习美术产生消极影响。由于儿童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要知道,儿童画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不像”的画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而正是这种游戏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画与成人画相比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法相提并论,但其纯真、质朴的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能及的。这种纯真、质朴的童趣往往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教师应珍惜和爱护小学生的这一特征,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关注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真正的儿童画。

五、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

情感是对外界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它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因此,要使学生喜欢上美术课,教师就要善于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老师做到情感真挚、丰富,并把这促情感以恰当的方式渗入学生的心田,感染他们,使他们与自己一起参与到和谐美好的教学之中去。如在学生动手做作业之前,我都会像讲小故事一样给他们讲一些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表现美的过程,引导他们在做作业时学会介入自己的情感因素,使自己的作业透出情感的灵性。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各方面都达到最佳状态,通过积极的探索获得新知识,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创新思维与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他们的思维空间更加广阔。

总之,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去教学,让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讲解、示范、提示,并且要加强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多方位、多侧面接受艺术熏陶,得到艺术享受,提高艺术水平。

篇9

1.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参观、旅游、采制标本、做拼图、手工制作等,形式多种多样。

2.观察的面要广,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并做到观察有序,以保持思维的流畅性。,努力做到能寻找与其他人观察的不同点。

3.让学生把观察到的表达,让发挥的想象力,加强记忆力,锻炼用不同思维叙述观察后的事物,并能自觉地将观察结果下来。

4.找出观察中最新是。让学生在观察中寻找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外在的于内在的东西,学会在观察中。在一次美术课中组织学生观察:天气很热,如何把天气热的场景体现出来?学生立刻以不同的角度出来。然后让学生表述一下天气热的。学生立刻做出精彩的回答。当学生用彩笔表达的心情时,有的学生说:“我恨不得飞起一脚,把地球踢得团团转,让这炎热的鬼天气快滚蛋。”,画面是多么创造力。

开展以锻炼观察力为主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观察的自觉性,以而了大量的感性认识,为发挥其创造力了。

二、实践,体现学生的创造力

日本插画家真锅博先生曾说:“我绝对不买成品的玩具给孩子玩,我只给动手组合的玩具给孩子玩,这对于培养的创造力大有好处。”教育观其实质让学生多动手。,在组织学生活动学习的中,十分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这样既了学生的自我体现欲望,又照顾了高中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曾经在课堂上开展了一次《枪d造发明》活动,是一张纸、一根铁丝、一块泥巴,让学生各选择一件物品现场操作,看谁构思最奇特,做得最精致。有的同学用一根铁丝造“8”,有的却造出了衣服架,还有的造出了火箭。有的同学用一张纸折叠成花篮、一艘小船等,还有的同学这张纸,在上面画出了许多的新奇的东西……,了相同的,却运用了不同的策略教学论文,使得所每件物品都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三、激发兴趣,训练学生的创造力

兴趣是创造发明的动力和,是欲望的激发剂,能诱发动机并转化为行动。学生兴趣浓厚,情绪亢奋,做练习时精神专注,结果作品创意新颖,表述准确而生动有趣,在家里所做不到的。兴趣所致,学生在积极、亢奋的精神下其力、观察力、思维力、体现力、创造力都被及时地调动,思维积极运行,萌发艺术灵感,产生高效能的学习作用与良好的艺术创造效果,一来,学生的艺术探讨与创作,便乐趣,愉快,自觉的、积极的活动。,在美术课中,应把激发学生的兴趣,贯穿于创造发明活动的全。上,让学生养成乐于动脑的习惯,自觉的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理由,想出解决理由的办法,达到创造地目的。设计一只小闹钟。某些同学睡觉过了头造成上学迟到的现象,组织开展了让学生用新的发明来解决理由——设计一只小闹钟,学生的情绪立刻被调动。积极动脑,踊跃发言,有的学生发明“定时枕头式的小闹钟”到你该醒时,它就发出优美的音乐声,还有的学生发明“与人脑相同的闹钟”时间一到,它能唤醒你的大脑,想法有些幼稚,但却使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了锻炼。

四、创设环境,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艺术教育是陶冶学生的情操,还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神奇殿堂。音乐欣赏和绘画却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如在美术中课随意画一画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随意地画,结果有学生在纸上画了各样的鱼,到用深蓝色的颜料涂盖在鱼上,理由是“大水来了,把鱼冲走了。”独到的想象力实在让人佩服。

艺术是沟通的,多在一起更于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如曾搞过这样的一节美术课,让学生为喜爱的歌编上舞蹈表演给大家看,然后再让学生把歌的内容的想象用画笔描绘出来。在表演中,有的学生边唱边表演了《小红帽》,并为《小红帽》配了一幅优美的图画:一只大灰狼正在一棵大树后偷望带小红帽的漂亮的小姑娘;有的同学演唱了《我爱北京天安门》,并画了小男孩正在北京天安门前敬礼凝望的画面,他的心愿是:画面上的男孩我,我是祖国的儿子,我爱北京天安门……,活动性的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情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创造,品尝了创造带给的喜悦。

篇10

一、将“数学方法”融入孩子们的科学探究

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在《现代思维与改革漫谈》中早就提出思维的基础是大量的感知。观察是感知的最重要的途径,观察中的“质”是重要的,但只注重“质”的观察而不注意“量”的观察则是不完全,不确切的。以“数量”观念去思考事物,用一定的数据来描述事物可以帮助人们忽视某些无关因素,对具体事物进行数学把握,思考更为本质的问题。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科学特级教师、人称科学教学“三剑客”之一的路培琦老师亲自执教的课例,并与他作了现场交流,发现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提倡“用数学方法学自然的”。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定量观察能力的培养,更不用说其他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了。所以课堂教学往往成了单向传授的“静堂教学”,学生更多地是在看,在听,教师也是反复地在提醒学生要注意“听讲”。

针对这种教学状况,我在平时教学过程别注意挖掘教材中有利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借用数学方法发现规律,研究问题,让学生人人有事干。如在《水到哪里去了》教学中,教材设计实验取两支同样的温度计,将其中一支的水银球部分用湿布包好。然后,同时向两支温度计吹风,过一会儿看看两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样。为了便于学生建立丰富的感性认识,对水分蒸发时要吸收热量的概念有清晰的理解,我设计让学生小组进行分工,一人记录时间,二人观测读数,一人记录和统计数据,同时将统计图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把每个数据标记在坐标纸上,并将相邻两点连成直线,做成一幅温度变化的折线统计图,学生在快乐的实验过程中分析了数据,学会了绘制统计图,并且从对比非常明显的图象中真切得感觉到空气流动加强可以使水分蒸发得更快,水分蒸发时会吸收热量。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探究科学的方法,又提高了发现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二、用“语文方法”丰富科学课的教学手段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科学教学中也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大胆借用语文方法将会使课堂中的探究活动更生动,探究内容更丰富,学生的探究兴趣更浓厚。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科学课以科学探究活动为载体,《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经历亲身的典型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理解科学。而“体验”“理解”是在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中进行的。原先“静”式的课堂将变成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式的课堂。而要提高学生“动”的兴趣的前提条件是学生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也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表达的自信心,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在交谈中善于倾听,充分地表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就不同的意见与人沟通,与人商讨,在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兴趣的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二)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观察实验课中常见到学生在充分地观察后(课内、课外观察)汇报自己观察结果时往往词不达意或表述不全的现象。学生对自己所观察的结果并不能正确地进行描述,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全国著名科学特级教师章鼎儿历来主张学生应能对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生动、形象、准确的描述。基于上述认识,我要求学生在观察时视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语文学习方法,采用书面记录的形式与口头表达相结合,用自己的笔将观察所得记一记,并作整理、取舍,将最有价值的所得(发现)汇报出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三)加强学科知识横向联系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设计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科学课堂教学内容应是开放的、多元的。语文课中有很多的知识是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认知实际入手,有意加强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这样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蜻蜓》、《动物的牙齿》时,在学生对相关内容作充分探究、讨论后,我将课堂引伸到与蜻蜓等动物相关的成语上,学生很快就能举出蜻蜓点水、豺狼当道等成语,在学生了解成语的比喻意义后,再引导学生去分析成语的本意,学生自然而然饶有兴致地研究起了蜻蜓为什么点水,是否所有蜻蜓都点水,豺狼这么凶狠是否与它的牙齿有关等相关问题。

(四)让学生写一写典型的有意义的经历

科学探究非常重视学生亲身经历一些典型的经历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这些典型经历活动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科学态度。而学生对自己亲身经历的活动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感受是非常深刻的,有的甚至是终身难忘的,面对如此有意义的亲身经历,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便会象模象样的做起“学问”,写出科学小论文、研究小报告。如我在教学《蚯蚓》时,为了满足学生充分探究的欲望,我没有直接准备蚯蚓让学生观察,而是让让学生找蚯蚓、看蚯蚓,并且从找蚯蚓中出现的问题——蚯蚓变成两段后会怎样入手,让学生充分研究了蚯蚓的再生情况。学生兴致勃勃地研究了蚯蚓后写出了科学小论文。学生把研究过程、方法、感受记录下来,这样既可以扩展延伸学生所学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用“音乐、美术方法”优化科学课的教学环境

音乐、美术等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发挥学科扬长补短作用,优化科学课教学的探究过程,使课堂活动形式显得更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音乐、美术许多素材即来源于大自然,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大自然的理解及责任感、自身科学探究成果展示等都可以借助音乐、美术方法来实现。如我在执教《有益的小动物》时,我将培养学生关心爱护有益的小动物视为重要的情感目标。简单的说教或讨论很容易使情感教育流于形式,变成一种空洞的“口号教育”。而MTV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叙述了一个女孩从小爱养丹顶鹤,大学毕业后她仍回到了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营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而滑入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的真实故事。为此我先向学生动情地讲述了这一个“真实的故事”,再请学生观看MTV《一个真实的故事》,课前请音乐、舞蹈老师帮忙,让有歌唱、舞蹈特长的学生结合音乐创编符合歌曲情境的舞蹈并在课堂上进行歌伴舞小节目表演来结束课堂教学,学生的心被震撼了,在特有的情境中学生觉得保护好有益的小动物是那么的有意义。

在执教《蚯蚓》时,我首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课前先让学生自己画一画记忆中的蚯蚓(学生只能画出大致轮廓,蚯蚓外形显著特征很少涉及,很多学生甚至搞不清蚯蚓究竟是一个头部还是两端都是头部)。学生观察探究后再让学生画一画新认识的蚯蚓(此时学生能画出头部环带,身体环节,细心的小组甚至画出尾部小黑点——),两幅蚯蚓图一做对比,再做交流,学生恍然大悟。学生原有的认知不断地被修正和完善,学生自己也觉得很有成就感。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趋势,也是我国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我国小学自然教学前辈刘默耕老师在论述其著名的“三性”理论(自然教学全息性、模糊性、兼容性)中的兼容性理论时,也曾明确提出小学自然教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的内容,也包含有数学、语文、社会、音乐、体育、美术、劳技等各学科的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的综合课程。科学课中综合性学习的素材还可以进一步挖掘,研究范围还可以进一步拓宽,只有如此,科学教育才能方兴未艾,学生科学素养才能真正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

篇11

1.应有一定的拓展科研能力

在现代教育的运转机制中,教学和科研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科研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①绘画艺术: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这样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而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②科研论文: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倡导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

当然,科研论文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离不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需要博览美术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国内外各学科方面的成果。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如此,他喜爱音乐,精通文学,除了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外,还经常拉小提琴和弹钢琴,他特别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爱因斯坦本人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此可见,端正科研态度,全面提高艺术、文化和科研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当前美术教师值得倡导的观念和学风。

2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

美术教师一定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和规律,在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还要通晓美术教育学和艺术心理学,因为美术教育有着自身的独特性。美术教育学和艺术心理学是在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交叉学科,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可以很好地指导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这种交往是双向互动的。面对新时代的教学环境,特别是师生共同面对互联网,完全是开放的、平等的信息资源,教师所起的是引导者的作用,对学生的信息获取要有一定的指导,避免迷失方向、浪费精力,又要避免学生对信息的过分依赖,滋长惰性,抹杀创造力。

美术教育最能培养人的创造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一个懂得艺术心理学的教师,一定不会忽视美术对学生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善于把美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通过感性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内在兴趣,发展知、情、意。有效把握学生在各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让教学有较强的针对性,既不能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也不能滞后,没有新鲜感,同样会没有学习积极性。新课程的内容较以往有更大的灵活性,给予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展开教学,但这同时也要求教师对儿童、青少年的认知心理有更多的认识。

3.应有学术修养和团结协作精神

学术精神促进美术教师成长。学术精神包括学习精神、敏锐的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学习精神对教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有限的师范教育学习跨入广阔的社会环境中,面对的是众多的信息资源和视觉文化,一个教师必须学会终生学习,在美术领域和教育领域中继续深入的研究,才能给自己补充新鲜给养,把握住时代的脉络,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美术教师要有创造精神。美术本身是极富创造力的科学,新课程标准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空间和创造空间,要求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如何利用身边的材料和资源,如何用自己的头脑来建构新的知识,是富有挑战性的。

篇12

长期以来,一些美术教师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失去了自我探究的动力和习惯,严重压抑了自身潜能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被压抑了。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当前美术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美术教学中应更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对美术没有兴趣,因此学习与生活脱离,还有就是对美术理论知识的缺乏,不知道怎样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对美术失去兴趣。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增强其艺术表现欲和创作欲。

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览,一次精到的示范,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论文导入,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论文的短暂关注和学习激情,而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保持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有一个长久而系统的计划,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习惯和个性心理,采用能使学生快乐,符合学生认知习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论文形式、教学论文内容、教学论文办法,通过长久而不间断的鼓励、诱导,才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并能长久的保持下去。

二、诱发想象,发挥创造性

想象是学生思维的翅膀。学生一旦张开想象的翅膀,便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飞翔在形象思维的天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教师要通过精炼而艺术的语言,生动又直观的教学及创设好的艺术氛围,积极诱发学生大胆想象,包括对美术创作的内容、色彩等的想象。英国诗人雪莱说:“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作品就缺乏学生自己的特色。

三、鼓励求异,保护创新思维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范画及优秀作品的欣赏,对于作画大都心中有数。但是,许多学生喜欢“依样葫芦”,尽管有些学生表现得还相当不错,但就作品而言缺乏创造性、缺少个性。教师在肯定的同时,应多鼓励他们标新立异,突破定势思维的影响,突破范画等的约束,敢于独辟蹊径,与众不同(当然,适量的临摹练习在美术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便有的学生作品显得幼稚、荒诞或丑陋,但这恰恰是他们的创新意识的流露,有的说不定还体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教师应及时予以保护和激励,切不可挖苦,讽刺学生或将这“一棒子打死”,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

篇13

美术教师要体现科研能力,形式是多样的,可以从艺术创作和科研论文撰写上体现,也可以是艺术实践,或体现在所教学生的艺术成就上。

一、拓展科研能力

在现代教育的运转机制中,教学和科研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科研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①绘画艺术: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这样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而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②科研论文: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倡导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

当然,科研论文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离不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需要博览美术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国内外各学科方面的成果。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如此,他喜爱音乐,精通文学,除了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外,还经常拉小提琴和弹钢琴,他特别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爱因斯坦本人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此可见,端正科研态度,全面提高艺术、文化和科研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当前美术教师值得倡导的观念和学风。

二、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塑造新一代的灵魂工程师,教师随时随地都以自身的“身教”和“言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现代美术教师必需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作为美术教师要有总的整体的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绘画技法,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风格的作品。其次,要有良好的视觉感官,美术教学是通过视觉来进行的,教师评判学生的作业也是靠视觉感官去把关的,美术教师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视觉去准确指导学生创作中的构思构图、色感色调、表达方式、材料表现及技能技巧等,及时对学生的作品创作作出调整指导。运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础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能使科研与美术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之间早有联系,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谐”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教与和谐的原则当作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源,提出了“黄金分割”的理论,并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去。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自古希腊开始以来,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高峰。例如,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在解剖学、植物学、光学、力学、工程机械等科学领域都有巨大成就。达•芬奇把几何学、透视学的原理运用到绘画艺术中。这些例子充分表明,现代美术教师,除了将自然科学的成果直接运用到艺术教学领域之外,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促进艺术文化改变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艺术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