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土建毕业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土建毕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土建毕业论文

篇1

毕业设计答辩是毕设的最后一环,目前大部分高校是本人以PPT的形式展示毕设内容,由答辩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进行的,它是以面对面的、步步深入的问答形式进行的。在此过程中,学生要以口头的形式,简要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原理、依据、方法以及见解,并回答老师的相关问题。这一过程主要起到检验“产品”的作用,也能全面检查设计质量和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和口头表达能力,促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取得更大收获。然而,历届毕业设计答辩过程中,总有老师因为只是片面地要求学生圆满地完成任务,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毕设答辩的指导,造成了有的学生设计完成了,但没有全部消化,以致答辩过程中基本问题出现“卡壳”现象和“空白”区,甚至出现一问三不知的现象。在此环节,老师应当重视对学生毕业设计答辩的指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及早准备,明确重点,全面复习

答辩前的准备工作应从毕设一开始就启动,因而在进行毕业设计的同时,引导学生不断地温习所学的有关各科知识,重点掌握专业知识。边设计、复习,边搜集资料。每个阶段过去,应对该阶段内容进行小结,对一些关键内容,如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分析计算等要进行必要的记载,以供随时复习查看。

2.阶段性总结所做工作,积累经验

土建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其涉及的深度和难度可想而知。因此,老师应当指导学生认真做出阶段性总结,找出毕业设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就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研究热情,而且,讨论过后,学生的印象也会加深。

篇2

1.1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当代建筑业的飞速发展,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建筑随处可见,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参加或从事框架结构设计已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之一。

毕业设计是我们在毕业前半年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的实践性环节,是深化、拓宽、综合教学的重要过程,是我们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我们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

我的毕业设计题目是成都市新民镇政府办公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了框架结构的适用范围,掌握了框架结构办公楼的主体构造形态、设计程序并且熟悉了国家标准规范对于各种参数的规定,熟练掌握了政府办公楼的设计程序、方法以及单体建筑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的设计深度和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管理,对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同时,这次毕业设计使我对于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总结,得以把自己在大学四年里所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并巩固、深化、拓宽所学过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锻炼自己的识图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素质,提高熟练操作专业软件进行建筑设计的能力,以及掌握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绘制的方法,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每一个毕业生都应该认真的努力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近年来框架结构在世界各地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形式也被广泛地运用到建筑施工中,许多城市普遍兴建了包括商场、住宅、旅馆、办公楼和多功能建筑等各种类型的多层框架建筑。

框架结构是以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及基础为主框,加上楼板、填充墙、屋盖组成的结构形式,楼板和梁连在一起,梁和柱通过节点连为一体,形成承重结构,将荷载传至基础,力的传递路线比较明确。框架可以是等跨或不等跨的,也可以是层高相同或不完全相同的,有时因房屋布局和空间使用要求等原因,也可能在某层抽柱或某跨抽梁,形成缺梁、缺柱的框架。墙体是填充墙,仅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所以框架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承重构件与围护构件有明确分工,建筑物的内外墙处理十分灵活,承载力相对较大,自身重量轻,抗震效果明显,节省材料,工业化程度高,因此应用范围很广。

在结构受力性能方面,框架结构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所以框架结构属于柔性结构,自振周期较长,地震反应较小,经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因此,根据框架结构的自身特点,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国际上流行采用三统一的原则,即统一柱面、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的模式设计。统一柱面可使办公楼根据人们的需要和功能要求实行相对任意分割,不至于因建筑柱面不同而在改变使用功能上受到制约;统一层高可使楼房采光效果好,空气流通顺畅,人们来往便利,布局安排合理,水平运输畅通无阻,有利于使用功能的相互替代;统一荷载,打破了会议室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明显界限。在这个总原则的指导下,要考虑的是:1、由于在发生地震时,框架柱首当其冲,一旦出现塑性铰,将危及该柱距范围内的上层建筑,并可能引起相邻柱距范围的上层建筑连续倒塌,所以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形式,且纵横两个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都由抗侧力构件承担,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框架体系;2、框架结构的柱与梁宜上下左右贯通,不宜采用复式框架以及砖混框剪结构。3、在填充墙的布置方面,宜采用轻质材料,且应避免形成上、下层刚度变化过大,避免形成短柱,减少因抗侧刚度偏心所造成的扭转。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安全、经济,还要实用、美观。办公楼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业务技术人员等办公的业务用房,现代办公楼正向综合化、一体化方向发展。而政府办公楼作为公共建筑,在适应时代需求的同时,不仅有与其他公共建筑的共性,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其总体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政府办公楼(特别是城市办公楼)一般为多高层建筑;

(2)政府办公建筑面积较大,使用人员众多,流动性大,一般布置为内廊式, 竖向上则布置多部楼梯和电梯;

(3)政府办公楼中有一些特殊用途的房间,如会议室,新闻厅等,由于其建筑面积很大,且内部要求空旷,不宜设柱,因此在结构设计中是难点,需要特别重视,重点考虑;

(4)随着现在能源的日益紧缺,建筑作为能源消耗大户,也应充分考虑环保要求,现代政府办公建筑中多采用新型、环保技术和材料,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

(5)政府办公楼作为公共建筑,必须考虑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保证周边道路的通畅。

政府办公大楼作为一个地方的标志性建筑,在设计风格上应与其他商业、公共建筑有一定的区别,应以现代、简洁、大气、庄重为主格调,装修项目以简洁为主,装饰配套要突出时代要求,体现轻装修重装饰的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合编.房屋建筑学(第四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舒秋华.房屋建筑学(第3版)[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东南大学等合编.混凝土结构(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GB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S].

[5]GBJ99-8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S].

[6]GB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S].

[7]GB50009-200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8]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9]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10]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11]JGJ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12]GB/T50105-200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S].

[13]GB/T50104-2001.建筑制图标准[S].

2.本课题的任务、重点内容、实现途径

2.1课题任务

2.1.1 完成外文翻译和开题报告。

2.1.2 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1) 完成建筑方案设计、结构方案设计及结构设计计算。

(2) 完成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各一套,图纸采用A1和A2纸张,手绘图纸3-5张,其余均采用计算机绘图。

(3) 设计成果符合学校关于毕业设计的管理规定并装订成册。

2.2 重点内容

2.2.1 建筑设计部分

(1) 建筑总平面图

(2) 建筑平面设计、立面设计及剖面设计

(3) 详图设计,包括楼梯、厕所等的详图设计

(4) 计算机绘建筑施工图

(5) 建筑设计说明

2.2.2 结构设计部分

(1) 结构方案设计(平面布置、初选材料、初定构件尺寸等)

(2) 结构计算

1) 建立结构计算简图

2) 荷载计算

3) 结构内力组合及构件截面设计

4) 基础设计计算、楼梯计算等

5) PKPM结构验算

(3)绘制结构施工图(手绘3-5张,其余为计算机绘制)

(4)结构设计说明

2.3实现途径

2.3.1 在熟悉课题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和查阅与政府办公楼有关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资料,参考和借鉴同类建筑的设计图纸。

2.3.2 认真学习相关的资料和规范、标准和图集等,为建筑和结构设计打下基础。

2.3.3 通过现场学习,了解建筑施工与管理情况,学到一些设计应该注意的细节,使理论得以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更好、准确地进行设计。

2.3.4 应用天正CAD软件正确绘制建筑施工图,并根据结构设计规范,正确计算与分析结构荷载,对梁、板、柱等尺寸做出正确设计,然后应用PKPM结构计算软件进行结构电算复核,绘制结构施工图,同时有完整的计算书。

2.3.5 严格听从指导老师的安排,按着设计任务书的内容、步骤、要求和进度计划,按时认真地完成此次的毕业设计课题。

3.完成本课题所需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实验、调研等)及解决办法

3.1 完成本课题所需工作条件

3.1.1 掌握并运用已学各门基础和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现场实习经历。

3.1.2 完成外文翻译和开题报告。

3.1.3 学习和使用相关设计规范、标准和图集。

3.1.4熟练操作Word、Excel等办公软件、AutoCAD和天正建筑等绘图软件以及PKPM等结构计算软件的功能。

3.1.5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阅相关参考书籍和文献。

3.2 解决办法

3.2.1 达到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标准所规定的学分条件。

3.2.2 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设计资料。

3.2.3 积极同本组同学交流讨论,加快设计进度。

篇3

Keywords process analysis;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graduation thesis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①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近年来,针对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阶段“时间短,任务重;不安定因素相对集中”的特点和难点,国内各高校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加大了改革和创新的力度。②③④

本文作者从事土木专业教学、研究生和本科生学位论文指导多年,积累了大量成功的方法和经验。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大连理工大学提出的“精英教育”目标,贯彻“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方法”,提出了基于“过程培养”的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具有较好的实践效果和创新意义。

1 “过程培养”模式的特色

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终极目的是培育创造型新人才。为此,结合当前的教育背景和形式,改革传统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和手段势在必行。

本教学模式的特色即在于把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重点放在“过程培养”上,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能力”。结合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特点,以最有效的方法,完成本科生由理论知识型行向实践能力型人才的转化,完成“理论与实践的” 完美结合。

首先,只有在正确的方法论的指导下,才能制定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进而才可能产生可靠的实施成果。本文采用先进的“过程工程学”分析方法,⑤⑥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全过程进行“驻点”分析,并探索各“驻点”的关联性。

其次,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质就是“教”与“学”有机结合为一体,这一点,在毕业论文环节显得尤为突出。如何充分引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调动其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课题中。以教师的诱导、启发为方向,最终达到对人才培养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根本目标。

第三,教学成果的总结及效果的评价对教学质量及效果的确认至关重要。申请者首先总结了历年本科生毕业论文知道的经验和教训,从中提炼的理念和方法;同时,“他山之石,可以为玉”,本课题亦广泛了解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高校的相关专业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教学模式,充分研究各校特色,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吸取优质的教学素材,借鉴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用以补充完善本课题的实施方案,提升自我整体水平。进而探索本教学环节与精英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我校“精英教育”基本纲略的实施落在实处。

2 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全过程驻点分析

针对在毕业论文环节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问题,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阶段的特点,采用先进的“过程工程学”分析方法,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全过程进行“驻点”分析(如图1所示),将本科生毕业论文全过程确定为五个驻点,即选题与查阅文献、研究方案制定与实施、试验数据采集及分析、论文撰写及成果深化、答辩。

驻点1:选题与查阅文献。

该驻点是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环节,“过程训练”的开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模式”所强调的全过程的学生参与,首先就是选题需要学生的参与,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指导教师由于还有较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不能全程地陪同学生的实验研究,学生应是实验工作的主体,教师仅起辅助的导向作用。学生对所做课题感兴趣,他们通常能做到积极地去查文献、用心地去设计实验方案、认真地去做实验,实验出现问题,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去加以解决,这样学生往往能高质量地完成研究工作。反之,学生在心理上就有抵触情绪、在工作态度处于消极状态,被动完成任务,论文水平尚得不到保证,谈何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本课题实施中,指导教师应提供多个题目,采取自愿选题的原则,尽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指导教师与学生充分沟通,亦可对课题的工作方向做适当的修正,共同确定任务书的内容,使论文质量能在现有条件下达到较高的水准。

驻点2:研究方案制定与实施。

学会运用文献制定研究方案和进度计划,是科研能力的重要方面,是独立从事科研活动的基本素质之一。

学生通过第一阶段的文献分析,充分了解所研究问题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水平,通过对比分析,寻求、借鉴拟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大量参考文献及相关标准规程,以确定正确合理的试验方法,制定严密科学、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和合理的进度计划。

由于这一环节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论文工作的深度和质量,因此,指导教师要给予相对较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学生在研究方案细节的制定上力求科学、准确、可行;方案实施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勤动脑、多动手,积极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学术及非学术问题。

驻点3:试验数据采集及分析。

本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训练规范、缜密的思维习惯;学会尊重客观规律,戒除急于求成和主观臆断的大忌。熟悉专业常规操作、培养实验技能,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这个环节中,指导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更应在一定的高度上,采用适当的形式(如组会讨论), 启发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系统的讨论和思考,不断提升他们凝练科学问题、进行对比分析、举一反三的科研能力。

驻点4:论文撰写及成果深化。

相对于前三个阶段,本阶段重在对研究成果的深化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的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试验现象,提升论文工作的理论水平,避免“实验报告”式毕业论文的出现。

指导教师应鼓励、启发学生做更多、更深入的理论分析,而不是图省事地取而代之,沦为“重使用轻培养”、“重结果轻过程”的反面典型。

驻点5:答辩。

这是全过程分析的最后一个驻点。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环节。采用规范的论文评阅和答辩形式,对于提升论文质量,完成最后的升华至关重要。本课题组成员均具有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学生论文经由课题组指导老师之外的两名其他老师实质性的评阅,给出具体评阅意见,并由学生经修改后再进行答辩。答辩采用PPT讲述方式,全面考察学生在论文过程中的工作质量。

3 实施效果

2012-2015年,作者针对选题与查阅文献、研究方案制定与实施、试验数据采集及分析、论文撰写及成果深化答辩五个驻点的具体内容,将“过程培养”模式的理念和方法实施运用到大连理工大学土木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具体工作中――所指导的土木专业本科毕业生陈祝?012年)、李祝?013年)、白祝?014年)等同学,在论文过程及毕业答辩中表现突出,毕业论文成绩均为“优”。特别是陈祝?012年)同学,不仅获得2012年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并于论文期间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与其论文工作相关的学术论文,科研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实践表明,该方法对于全面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因此,作者认为,应继续深入探索研究、并在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基于“过程培养”的创新型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模式。

4 结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过程培养’的创新型土木R当究粕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的实践效果已经初步验证,该方法对于全面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确实是行之有效。相信经过不断实践改进和完善,其效果将更加显著。这种模式能够最大限度的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1)在有限时间内,借助先进的“过程工程学”理论指导,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教学任务;(2)切实解决毕业论文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个别学生懈怠敷衍、教师仓促放水的局面。从而将我国“精英教育”基本纲略的实施落在实处,进而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教学质量,培养理论扎实、富于创新的研究型人才,为社会打造合格的土木专业精英人才。

注释

① 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育部).教高厅[2004]14号,2004.4.

② 罗怡,李春天,许惠斌.材料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2):219-220,228.

③ 同济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若干规定(同教[2012]28号).

篇4

我国每年大学本科学生中,工科类学生占相当大的比例。以武汉大学为例,全校五个学部每年共招生约7650人,其中工学部招生约1640人(水利水电学院约390人,电气工程学院340人,动力与机械学院约460人,城市设计学院约150人,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约300人),约占本科总招生人数的22%。这些学生毕业后将进入社会的各行各业,成为教学、科研和工程建设的中坚力量,本科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将是人生的一大转折,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也是他们四年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升华,是他们踏入人生的重要里程。作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如何使得学生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尽可能将本科期间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同时使得他们的个人能力得到提高,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难题,尤其对于工科类本科毕业生,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尤其重要。总得来说,对于工科类学生,通过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使得他们能够“学以致用”。

一、工科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特点

以2012级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岩土与道桥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为例,全系采取公布选题,双向选择的模式,全系20名指导教师提供了89个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供59名本科毕业生自由选择,最终同学们选择了其中的41个课题(如表1所示)。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所选择的41项课题中,有10项为毕业论文,占总课题的24%;另外31项均为毕业设计,占总课题的76%。学生所选课题中,教授指导课题22项,副教授指导课题17项,讲师指导课题2项。学生所选择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均来源于真实的工程,且都是应用类课题。可见,工科类学生在进行毕业选题时,倾向于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且倾向于选择知名度较高的教授、副教授作为自己的指导教师,学生对于毕业设计(论文)选择的倾向性受当前就业形势的影响很大。

二、工科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工科是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的学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升华,是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最佳锻炼机会。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工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主要概况为以下三个方面:

1.学校硬件及管理方面

工科是以实践应用为主的学科,大学本科期间学生大多数以课程学习为主,要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就需要进行相关的试验及工程实践。然而,目前许多工科院校试验条件有限,尚不能满足所有本科毕业生的应用要求,因而造成许多毕业生的本科论文(设计)都是“纸上谈兵”。另一方面,目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相对松散,各高校虽然都制定有相关的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标准,但在具体实施方面缺乏执行力度,很难做到从立题、选题、开题、中后期检查、评阅、答辩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以至于到最后很多都是“能过且过”,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很难保证,学生也无法起到真正的锻炼作用。

2.学生的态度和执行力度方面

当前工科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也是如此,前面分析中已经看出,学生选题倾向于应用性强的课题,同时也热衷于选择知名度较高的教授或副教授作为自己的指导老师,大多数学生希望藉此为自己接下来找工作或者读研能够提供帮助。而且,在大学四年级下学期这半年时间里,大多数学生开始为自己的工作奔波,投入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许多学生都是集中在答辩前一个月甚至一周才开始真正投入写作,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3.教师的指导方法和重视程度方面

目前高校教师普遍肩负着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任务,工作量较大,因而往往希望能够在指导学生的同时能够对自己的科研任务有所帮助,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由于时间短,而且学生也处于锻炼阶段,对教师的研究工作不仅起不到帮助,反而会占用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使得许多教师对待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不够重视和认真,选题也没有考虑本科生实际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在指导时间和方法上投入不够,学生往往处于“放羊”的状态,到最后答辩时也就应付着毕业了,如此以来,后面的学生也会觉得毕业论文(设计)就是这种水平,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学生无法通过毕业论文(设计)起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错失了踏入社会前最好的一次自我提高的机会。

三、工科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方法探讨

考虑目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科类本科毕业生选题特点和实际情况,要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使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工科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在时间层面上,由于目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都是安排在第8个学期,与毕业生考研或求职冲突,可以考虑将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分解进行,即在第7个学期或者更早的第6个学期就开始安排毕业生的选题工作,这样一方面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考虑选题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指导教师也能够有较为充足的时间来与学生交流。

2.在选题安排层面上,指导教师应该尽可能的结合自己所承担的科研项目进行立题,同时尽可能安排学生到现场考察参观,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学有所用。所立选题也应该充分考虑本科生的知识结构,以能够系统的巩固所学专业知识为主。

3.在指导模式方面,可以考虑多个指导教师形成团队的模式,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可以弥补指导教师时间不足的问题,也可以考虑让指导教师的在读研究生作为助教,一同辅导本科生。

4.在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方面,应该提出明确具体的考核指标,不仅要考核学生,同时也要考核相应的指导教师。考核指标也应该分配到平时的指导工作中,不能仅仅以毕业答辩为准,同时适当加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奖励力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 结论和建议

工学是应用科学和技术的原理来解决问题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也应该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通过对武汉大学2012年岩土与道桥系本科毕业生选题分析,发现毕业生选题受就业形势影响很大,同时对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的分析发现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探索和改进。结合本人自己的教学经历,分别从时间层面、选题安排层面、指导模式层面以及考核标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和建议,希望对工科类学生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有所帮助,使每一位毕业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姜远平,刘少雪. 从工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复旦教育论坛,2004.

篇5

天麓府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的编制

题目来源

科研课题 社会生产实际 教学实践(含实验)其它

预期成果

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硬件 软件   图纸

学生姓名

xx

专业班级

xxxxxxx

学号

xxxxxxx

一、选题依据、目的意义、主要参考文献

1.选题依据

   工程造价是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我选择《天麓府(11#)工程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的编制》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一方面是基于对该在建工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参与了一段时间的工程建设。天麓府11#楼为高层住宅楼,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高度53.90,建筑面积11091.44㎡,地下1层,地上18层。符合毕业设计对象的工程要求。同时我对该工程进度和施工工艺以及部分分项工程的材料采购等有所了解。便于我在毕业设计中对该工程(11#楼)进行三维建模、清单计算及招标控制价的编制。

2.目的意义

    本次毕业设计综合了我大学四年所学知识及自身的实习经历,是对自己大学期间所学所获的全面总结。也是对未来从事造价相关行业的一次深入实践。选择工程造价为题更能体现自己作为一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素养。

3.主要参考文献

⑴. 程建华.《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估价:全国消耗量定额版》[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⑵.《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S]

⑶.《河南省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预算定额》(上下册)(HA01-31-2016)[S]

⑷.《混凝土结构施工图 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S] 二、毕业设计(论文)研究内容、进度安排、特色或创新点

1.研究内容

    研究建设项目的建筑和结构图纸、建设单位及招标有关文件、广联达土建计价软件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

2.进度安排

第1-4周:熟悉毕业设计任务书,明确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收集图纸资料,初步选题。

第5周:确定工程项目,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提交开题报告。

第6周:学习、分析碧桂园天麓府11#楼项目施工图纸和建设管理资料;收集、整理、学习国家现行基本建设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工程设计及施工的相关规范、规程等基础资料。

第7-10周:学习掌握广联达计价软件的建模算量功能,进行图纸三维信息建立。

第11-13周:结合广联达算量模型,计算出工程清单量,给出招标控制价。

第14周:编制招标文件。

第15周:整理毕业设计成果,整理成档,装订成册。

第16周:准备毕业答辩。

3.特色及创新点

该毕业设计是以实际在建工程为对象,结合自己亲身参建经历,运用广联达BIM土建计量平台 GTJ2018对该工程进行系统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编制完整的招标控制价文件,以起到对建设单位投资计划的制定和控制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之作用。

三、审批意见

可行性:是 否          任务量大小: 较大   适中 偏小

是否同意开题:是 否

 

篇6

4、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

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6、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着、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8、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9、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计划的教学改革

摘要:“卓越工程师计划”是基于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的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更注重大学生工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学校环境工程专业为改革对象,全面分析与探讨实施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必然性、基础与措施。通过改革与完善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与校内外多维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实现了学校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满足了国家培养人才的需求。研究结果对于卓越工程计划及在其它专业方面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卓越计划;环境工程;教学改革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提出的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改革项目和重要举措,旨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输送大量创新型的工程类人才,进而实行强国富民的目的,这将对国家全面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①②本文以安徽建筑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践教学改革为例,探讨在本校开展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在全校乃至全国的全面开展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将从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性、改革的基础、改革的具体实践等几个方面展开叙述。

1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是国家和地方发展的必然性

1.1国家人才的需求传统经济不顾环境健康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由此导致的环境危害事件频繁发生。因此,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全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形势尤为严峻,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现状,国家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社会对环境工程学科专业研究及应用型相关人才的需求将急剧增加。③作为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面对日益严重且更为复杂的环境污染现状,需要通过不断改革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求,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服务。

1.2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和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随着安徽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问题将日益突出,我省所颁布了《安徽省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④实施重点目标为将我省基本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家园舒适、生态文化繁荣的宜居宜业生态强省。因此,不仅要培养环境工程专业方面的人才,更需要培养创新型、高端的环境工程工程类人才以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才能使人才培养真正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2本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基础

安徽建筑大学环境工程专业2001年正式开始招生,2009年,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实验教学中心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实验室被批准为“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013年通过国家审核;2012年环境工程学科被批准为“安徽省重点学科”。从2005年至今,环境工程专业已有10届毕业生,为社会输送大量专业人才,有的直接进入环境方面的工作岗位,其中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工作单位的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有的继续进行深造读研或读博以便将来从更高层面服务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个“朝阳专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学校领导和老师非常重视学科的创新型,通过不断输送教师外出调研、学习和参加会议交流的形式,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同时组织多人次成功申报国家教育部、建设部、安徽省教育厅等各级各类教研教改项目几十项,其中十余项获省级和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改革,在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与教材体系构建、师资队伍的建设、课堂教学手段的转变、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本专业卓越工程师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过程的研究与实践

3.1制定以工程项目为导向的培养方案培养计划的制定是实现环境工程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指针。工程项目是以工程建设为载体的项目,以建筑物或构筑物为目标产出物,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按照一定的程序、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应符合质量要求。按照CDIO标准⑤来制定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需要培养出适于社会发展的工程型人才,那么就需要考虑在制定环境工程培养计划时以工程项目为导向。

3.2根据工程项目需求,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工程项目需求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的必备条件。工程项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实践。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出来的工程型人才,必须全面系统地了解工程项目的相关知识。因此,环境工程专业需要建立以“通识课程、工程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特色课程”有机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学生可将课本知识与社会条件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全面提升自己,以便于学生后期从事工程实践的时候真正做到理论结合实际。

3.3根据卓越工程培养计划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改革卓越工程培养计划需要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提倡自主和引导式学习,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并通过实行导师制,让学生跟随老师进入实验室、进入工厂企业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方面的活动。通过实地学习,完成一系列项目的方案的构思、项目设计、项目的实施和项目运行结果的考核等,使学生真正地从课本走向实际。

3.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完成的前提。在坚持高学历高水平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科研学术梯队和专业课程团队建设的需求,培养和引进1~2名具有相关工程背景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骨干2~3名,聘请一些有企业生产和管理经验、职称较高的技术人员作兼职导师,同时扩大对外交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继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学术交流与合作,建立教师交流互访、项目合作等合作制度,不定期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开设讲座与进行学术交流。

3.5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和改革,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践环节是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关键。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近几年改革较大的是实验教学,对所有开设的实验进一步整合、优化,按照“必做、选做、综合设计”开设,使学生不仅掌握实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将紧贴未来工作岗位、紧贴实际工程项目展开。既可在学校进行,也可在企业进行,主要根据学生的个人志向、就业前景而定。

3.6强化教学与科研基地建设强化教学与科研基地的建设是实施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保障。在巩固和完善“国帧环保集团”、“皖维集团”、“安徽丰源生化有限公司”等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聘请企业业务水平较高、责任性强的工程师作为实习指导老师,选派青年教师参与企业或设计院项目,加强与“合肥水泥设计研究院”、“安徽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江淮汽车”等单位的广泛联系与合作,扩大实习基地。与“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化工设计院”等单位共同建设2~3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基地,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同时加大现有教学、科研平台的建设力度,打造本专业省内一流的教学和科研平台。

3.7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人才质量跟踪体系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人才质量跟踪体系是实施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另一保障。设立院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加强对专业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督查,完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人才质量跟踪调查机制。

4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工程类院校专业培养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本校环境工程专业通过建立教师队伍、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手段的变革、建立校内外实践建设平台,有力地推动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卓越计划的改革实践,这对探索出一种适合安徽省地方土建类大学的实践教育新模式提供了案例。

注释

①李爱玲,申少华,胡忠于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广东化工,2014.41(10).

②杨子江,姚大飞,郭波.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4.34(3).

篇7

环境工程高等教育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原有的实践教学己不能适应新时期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分析近几年来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据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对我院环境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和优化。

1.突出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切实发挥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2.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建立集教与学、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3.将实验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努力将现代教育技术和模式运用于实验教学过程中。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一个完整与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从学科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出发,我们将实践教学划分为“基础实验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三个基本模块。每一个基本模块都是由若干具有自身特点的单元组成。整个体系是按照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从基本实验能力的形成,专业知识的拓展,实践能力的提高,逐步完成由理论到实践到能力的过渡,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实践

(一)基本实验教学

基本实验教学是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模块,主要包括基础实验、技术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课等实践教学环节。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这一模块的教学已有比较成熟的模式,但仍存在问题,为此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1.优化原有实验教学内容,増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针对传统实验教学大量开设验证性实验,缺乏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实验的主要问题,我们组织教师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总体优化设计,更新、精简传统教学内容,増加设计性、综业课程实验中,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占87.5%。

2.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提高实验效果。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扩大,实验教学用房日趋紧张,学院虽然加大了实验设施的投资力度,但仍未从根本上改变资源紧张的局面。为此,我们根据实验教学内容的相似性建设了“多功能实验室”,女“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等课程实验安排在一个实验室,既解决了实验室总量紧张的问题,又克服了实验室功能分割、闲置时间长等问题,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解决了实验室用房与教学要求不匹配的难题。

(二)校内实践教学

1.加强课程设计份量,増强学生工程设计能力。以课堂教学为主线,提出课程设计任务和技能动手的机会。具体措施是:主要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均开设课程设计,使设计思想贯穿于教学环节的始终,如“化工原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等课程安排了1至2周的课程设计,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演练有机结合。

2.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的总结和检阅。为了真正发挥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重点实施了如下改革:

(1)严格审查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学院建立由教授和退休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对毕业论文的选题严格把关,要求论文选题要有一定研究或应用价值,并以科研或工程实际为主。

(2)探索“目标”培养模式。近年来,毕业生因去向不同对毕业环节提出了不同要求。为此,在加大毕业设计类论文比例的前提下,尽量安排考研同学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做论文类课题;准备就业的同学尽量安排设计类课题。

(3)探索“多途径”培养方式。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増多,但师资总量变化不大,毕业论文期间出现了指导教师短缺、实验室紧张等问题。为了保证毕业生培养质量,积极探索多途径保障毕业论文顺利开展的方式,如采取与有科研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的研究院(所)、工厂和环保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与相关单位的研究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际研究或工程项目得到更全面的锻炼。通过采取上述方式,学生提前参与了实际工作,为就业或继续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4)督促指导教师加强毕业环节过程监控,并进行前期、中期和期末阶段检查,严把答辩关,提高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化水平和质量。

3.充分利用校内外的科技平台,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我院环境工程专业是河北省重点学科,依托学科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先后组建了“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制药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该技术中心可开设开放性实验,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和开发;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实行导师负责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学校课外科技活动或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创建“教授论坛”,邀请校内外知名的学者、专家就专业最新热点问题和进展作学术报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校外实践教学

近年来,面对实习经费紧张,招生规模扩大的现实问题,我们在实习方式上动脑筋、想办法,在组织上周密安排^保证了校外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1.认识实习内容多样化。综合考虑实习时间、经费和条件等因素,安排2周的认识实习,并尽量保证实习内容多样化,如参观重点企业环保设施、实验室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模拟装置;观看污染防治技术的光盘录像、现场调研等。由于实习内容多样化,且考虑到学生步入社会后需具备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2.生产实习与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结合。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按照学生技术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进程,将生产实习安排在三年级。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将生产实习和“产学研”三结合实践教学基地有机结合,建立起学生、学校、实习基地之间的联合培养方式。

3.毕业实习注重对学生综合技能的训练。例如针对污染治理设施实习中,要求学生通过实习掌握其工艺过程、设备(构筑物)的功能及设计、操作运行条件、工程的平(立)面布置,了解土建、配电及暖通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学生通过实习找出污染治理设施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和言传身教,提高其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

4.社会实践内容注重突出专业特点。社会实践是学生以社会为课堂,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以人民群众为教师,主动参与进行人格塑造、角色转换、专业学习、技能培训的实践活动。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从方式上采取组织社会实践小分队的形式,在实践内容上主要包括了解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现状,群众的环境意识,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发展及应用情况,环保产业发展,历届毕业生发展等等,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更深入地了解专业内容,并将所学内容运用于社会实践中。

三、实践教学质量保证措施

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建立完善的基础条件,又要有科学的组织和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充分发挥科技平台作用。学科专业的学术水平、科研水平是决定实践教学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我院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开放性实验的设置创造了良好条件。

2.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基础保障。我院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服务的原则,在省内积极与相关部门和企业合作进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开发的相关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消除污染、保护环境、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我院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制定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及考核体系。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总结修正,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及考核体系。主要包括编制实践教学管理办法、考核细则、奖惩办法等,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四、实践教学改革效果

实践证明,我院从基本实验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三个方位展开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效果明显。

1.基本实验教学改革成效。自2004年我院开始设计性实验的建设,多名教师积极编写设计性实验指导书,在实验指导书中仅给出实验目的、内容、要求和设备操作规范,要求学生根据指导书的要求,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自己独立完成实验。三年来,每年有40余名同学参加开放性实验,利用业余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实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锻炼了实践和创新能力,并完成了多篇优秀实验报告,有的学生还撰写了学术论文,论文写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在自主参加设计性实验的基础上,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挑战杯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10余项。

2.校内实践教学改革成效。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环节中,引入工程经济的观点、工程最优化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强调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的原理和技术解决实际环境问题能力的锻炼,改革成效显着,每年都有一些学生被工程类单位接收并成为业务骨干,同时学生良好的综合技能也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三年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与科研项目、工程设计结合率达到100%。

篇8

实践教学是成人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土建类专业毕业的学生,无论是从事设计、管理,还是参与工程施工,都离不开实践。现以电大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为例,提出一些关于实践教学管理的思考。

1 电大实践教学的不足之处

根据多年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实践教学依然是电大教学的薄弱环节,原因在于:

(1)部分新设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文件不全,辅助资源不够,导致教学无章可循,学生的操作性不强。

(2)随着电大学生规模的不断增加,教学量的加大导致实践教学在部分教学单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时常流于形式甚至落空;部分学生也以为实践教学没有必要。然而,开放教育的学生从实践中来,如果不能融入实践教学后再回归实践,就不能满足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初衷。

(3)有关实践教学的培训和经验交流在系统内开展不够,致使部分教师和学生无法领会电大实践教学的精神和要求,实践教学不能发挥应有效果。

(4)许多分校不具备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的硬件资源,如必要的仪器与设备。假如自建实验室,需要较多设备购置费和教学场地;假如与高校企业合作,经费、安全等洽谈又困难重重。

(5)电大学生流动性大,工学矛盾尤为突出。有的学生在工作必须加班,有的则随工作单位迁至外地,出勤率难以保证,远程实践教学问题亟待解决。

2 改进措施

(1)完善实践教学文件,充实实践教学资源

1.1 在中央电大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我们结合西安电大实际教学情况制定了各门实践课程的规范性文件资料。如实施细则规定了实践环节的内容要求、考核标准、教师资格和职责等;实验报告册要求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课程一体化设计为教学提供多种方案,供教师和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自由选择。以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为例,制定有《西安电大建筑构造实训实施细则》《西安电大建筑材料实验报告册》《西安电大建筑材料实验课程一体化设计》等。

1.2 我们制订了相应课程的参考设计指导书,编汇相关的参考资料和经典案例,力争加强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操作性。如为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制定有《西安电大建筑结构实训指导书》。

1.3 我们广泛搜集试验录像和模拟课件并作整理,使学生足不出户即能完成试验,克服了开放教育试验难、学生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如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的《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提供了网上实验资源,通过14个试验录像和模拟课件完成4次试验内容。

(2)强化实践环节管理,做好支持服务工作

2.1 我们在开学初的网上专业教学会议中针对本学期的实践性教学专门组织培训,提前帮助基层理解实践环节教学的要求, 规范管理,确保教学质量。除网上培训外,还组织基层来电大召开关于实践环节的研讨会议,在系统内交流教学方法与管理经验,互相学习提高。

2.2 我们对于实践教学成果的检验审核设置指导教师、导学员和校部教师共3道关口,严把教学质量关。以往期末由于审核工作量极大,校部和基层都背负巨大压力,故我们从2010下半学期起,提前一个月开始审核,不仅缓解了期末的工作压力,也对不合格者预留了调整缓冲期。

2.3 我们加入了分校兼职指导教师QQ群,充分利用网络,使校部教师和兼职教师及时互动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4 建议基层设立专人与校部教师保持联系,将电大实践教学精神传至众多导学员,再经导学员传至指导教师和学生,保证上情下达,及时有效开展实践教学。例如直属二分校就专门设立专人负责理工类实践环节工作,收效明显。

(3)探索实践教学模式,适应成人教学要求

3.1 以往电大毕业实践环节以实习为辅,论文为主,因此论文抄袭现象严重,故我们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如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在2010年下半学期选取了两所基层单位作为试点,取消毕业论文,改为实践日记和报告:学生结合土建类岗位实践,真实记录两个月中每日的工作学习情况,实践结束后以报告形式作总结。这样更有利于成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有效避免了抄袭现象。

3.2 为适应远程教学要求,解决工学矛盾问题,在搜集整理试验录像和网上模拟实验课件完备的情况下,我们为部分实践课程提供了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安排。以专科的《建筑材料》课程实验为例:

(1)教学形式包括集中面授实验课和学生自学实验课两种形式:有条件的同学参加面授实验课学习,辅导教师讲解实验,并辅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册;不能参加面授课的同学自行配合文字教材、IP录像理论课,通过网络观摩实验录像和模拟操作实验,获得实验信息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册。

(2)教学安排提供两种方案:在全部理论知识学习完后集中进行实验教学,或理论学习与实验教学同步进行。辅导教师和学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3 部分课程,如《土木工程CAD》等计算机绘图课程,要求配合计算机软件学习;而以往该课程采用传统的闭卷纸质考试,主要考核基本操作,学生需要死记硬背大量命令,即便具备计算机绘图能力,考试也难以过关。故我们在2009年改革考试方式,学生实操提交作品,不仅从繁琐的命令中解放出来,并且绘图能力得以真实衡量。考核方式的变革也倒逼教学,要求基层办学必须有合格的硬件条件,指导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完成计算机操作以求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9

1基于职业发展进行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的必要性

工业工程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工业工程的目标是用技术的方法,经济、有效地解决社会系统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将所掌握的知识与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具有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常规模式是依据学科的知识体系,按时序设置课程,追求本科专业知识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这种设计模式在理论上是合理的,但容易出现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因此,应将学科知识体系与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知识能力要求相结合,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构建更加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课程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同时,融入必要的实践教学,把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充分地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校作为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多年来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对本科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极其重视。2014年,结合山东省名校建设和自身专业发展,通过多方调研,对培养计划进行了修订。通过引入具有一定优势的机械和土木建筑等工程基础技术,形成富有特色的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特色。专业定位为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现代经济与管理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基础,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综合应用工业工程理念和知识对生产型和服务型企业进行规划、设计、评价、改善以及创新,能从事工程、设计、制造、管理、科研与教育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人才。在培养计划中突出实践的重要性,构建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工业工程专业,其毕业生不仅面临就业问题,同时也面临着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职业发展问题。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我们强调工业工程人才的培养,不但重视职业对人才素质的培养要求,而且要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要把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反映在人才培养方案当中,突出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所需职业技能的各类教学环节,强调解决最短时间上岗的问题,增加就业竞争力;同时还强调培养学生未来职业晋升和相近岗位迁移的职业能力。实践环节是高校工科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更是工业工程(工科)专业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必修环节[3],对实现职业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作用。

2当前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实践环节应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当前在各高校进行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虽然都有课程设计、各类实验和实习等实践环节,但具体内容上由于专业定位和学校资源的不同,形成了很多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和体系[4-7],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2.1实验过于侧重验证性实验

在开设的课程实验中,多数仍然是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占比较低,各门课程的课内实验,仅依附于课程内的理论知识,学生难以从实验中开拓创新。

2.2实践教学手段单一理论不能联系实际

课内实验和部分课程内容设计均采用统一的模式,学生被动接受教师预先设定好的方案,按步骤进行,缺乏实践活动的参与性,积极性不高,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同时,由于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和工程实践背景,所设计的方案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2.3实验设施不够完备实践教学内容简单

在工业工程本科教育中,对于实验室建设方面明显投入不足,仅能够保证基本的专业实验。对于强调实践性的工业工程专业,因实验设施设备的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实验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2.4实践、教学分散不成体系

以我校为例,仅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3门核心课程的课内实验和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人因工程2门课程的课程设计,部分需要课内实验的核心课程,例如生产运作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系统建模与仿真等,都没有开设课内实验。虽然开设了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但由于实习单位生产情况的不确定性,往往造成实习缺乏针对性和代表性,不能很好地参与生产实践。对于定位于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院校,还存在毕业论文过多的情况,经常出现指导教师指定论文题目进行写作,缺乏实际背景的现象。这些缺乏联系,过于分散,没有形成有机整体,更缺乏综合实践的课程,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3基于职业发展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合格毕业生,必然是在企业中与工业工程专业相关的岗位上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潜力。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既具备从事职业活动必需的高技能,又具备能为整个职业生涯提供持续发展动力的职业素质。在进行新的专业培养计划修订过程中,按照职业发展的要求构建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力求以职业发展为导向,促进实验教学体系的改进,利于学生的顺利就业和职业目标的达成。我们通过梳理核心课程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和相应的职业能力需求[2],按照从“课堂案例教学-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工业工程综合实训-各类实习-毕业设计”的路径,辅以课外活动竞赛等构建三部分的实践教学体系。工程技术实践部分,由于工业工程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的交叉学科,在强调工程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工程技术实践。我们设置机械电子与控制和土建施工两部分工程技术。实践部分分别包括机电控制PLC课内实验和土建施工电子制图课内实验,设置机械制造课程设计、电工电子实习以及金工实习。专业核心实践部分,在理论课堂增加案例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梳理,重新规划建设了实验室,开设了基础工业工程课程实验14学时,人因工程学课程实验12学时,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验16学时,质量管理工程课程实验6学时,精益生产课程实验4学时,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实验24学时,并且在课程实验中增加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开设开放性实验,由学生利用实验设备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在开设课内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设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人因工程课程设计、设施规划课程设计、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同时,开设工业工程综合实训。[8]此外,我们把生产实习放在工业工程综合实训之后进行,以便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时更具针对性。我们强调,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关联性,仅允许极少部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绝大多数学生要求采用毕业生设计形式完成实践的最后一个环节。要求学生以毕业实习了解的实际企业背景,寻找企业生产实际中的问题,运用工业工程的方式进行解决,或者模拟进行产品的组装线设计或生产系统设计。经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共16周的强化应用训练,可以让学生增强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便于提高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快速适应岗位的工作需要,为职业发展树立良好的开端。考虑到部分中青年专职教师的企业实践和工程背景不足,我们聘请了来自企业的校外兼职实践指导教师。通过他们的指导,可以拉近教学实践过程和企业实际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培养的工业工程毕业生具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潜力。课外实践部分,我们充分利用课外实践增加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结合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和大学生创新大赛,进行分类指导,充分发挥竞赛对科学素质的锻炼作用。通过组织学生以全国工业工程案例应用大赛,使学生真正感受工业工程在企业的应用。对于大四学生,鼓励参与中国机械工程协会工业工程分会主办的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考试,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综合对学生进行第三方评价。

4结束语

实践是工程技术人才成功之本[9],缺少了实践性就不能称为是工业工程专业。在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中要重视实践教学,以我校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改革为基础,基于工业工程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需要,构建了工程技术实践部分、专业核心实践部分和课外实践部分的三部分实践体系。实践表明,通过较为全面的实践训练期望工业工程毕业生,不仅能在毕业时具有良好的就业竞争力,获得合适的工作岗位,也能有利于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成为真正合格的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新德.“虚”“实”结合的工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3,30(06):96-100.

[2]董春芳,冯国红,朱玉杰.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工业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结构研究[J].森林工程,2013,29(04):154-157.

[3]张志文,吕锋,杨晓英.基于培养目标的工业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7):97-98.

[4]李红艳.工业工程全过程式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及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3):93-94.

[5]王建林,马如宏,周峰.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1):23-24.

[6]林琦,吴少雄.工业工程专业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三位一体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力教育,2010(32):37-38.

[7]葛晓梅.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管理工程师,2012(4):69-72.

篇10

实践环节应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当前在各高校进行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虽然都有课程设计、各类实验和实习等实践环节,但具体内容上由于专业定位和学校资源的不同,形成了很多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和体系,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2.1实验过于侧重验证性实验

在开设的课程实验中,多数仍然是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占比较低,各门课程的课内实验,仅依附于课程内的理论知识,学生难以从实验中开拓创新。

2.2实践教学手段单一理论不能联系实际

课内实验和部分课程内容设计均采用统一的模式,学生被动接受教师预先设定好的方案,按步骤进行,缺乏实践活动的参与性,积极性不高,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同时,由于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和工程实践背景,所设计的方案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2.3实验设施不够完备实践教学内容简单

在工业工程本科教育中,对于实验室建设方面明显投入不足,仅能够保证基本的专业实验。对于强调实践性的工业工程专业,因实验设施设备的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实验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2.4实践、教学分散不成体系

以我校为例,仅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3门核心课程的课内实验和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人因工程2门课程的课程设计,部分需要课内实验的核心课程,例如生产运作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系统建模与仿真等,都没有开设课内实验。虽然开设了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但由于实习单位生产情况的不确定性,往往造成实习缺乏针对性和代表性,不能很好地参与生产实践。对于定位于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院校,还存在毕业论文过多的情况,经常出现指导教师指定论文题目进行写作,缺乏实际背景的现象。这些缺乏联系,过于分散,没有形成有机整体,更缺乏综合实践的课程,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3基于职业发展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合格毕业生,必然是在企业中与工业工程专业相关的岗位上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潜力。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既具备从事职业活动必需的高技能,又具备能为整个职业生涯提供持续发展动力的职业素质。在进行新的专业培养计划修订过程中,按照职业发展的要求构建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力求以职业发展为导向,促进实验教学体系的改进,利于学生的顺利就业和职业目标的达成。我们通过梳理核心课程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和相应的职业能力需求,按照从“课堂案例教学-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工业工程综合实训-各类实习-毕业设计”的路径,辅以课外活动竞赛等构建三部分的实践教学体系。工程技术实践部分,由于工业工程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的交叉学科,在强调工程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工程技术实践。我们设置机械电子与控制和土建施工两部分工程技术。实践部分分别包括机电控制PLC课内实验和土建施工电子制图课内实验,设置机械制造课程设计、电工电子实习以及金工实习。专业核心实践部分,在理论课堂增加案例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梳理,重新规划建设了实验室,开设了基础工业工程课程实验14学时,人因工程学课程实验12学时,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验16学时,质量管理工程课程实验6学时,精益生产课程实验4学时,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实验24学时,并且在课程实验中增加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开设开放性实验,由学生利用实验设备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在开设课内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设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人因工程课程设计、设施规划课程设计、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同时,开设工业工程综合实训。此外,我们把生产实习放在工业工程综合实训之后进行,以便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时更具针对性。我们强调,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关联性,仅允许极少部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绝大多数学生要求采用毕业生设计形式完成实践的最后一个环节。要求学生以毕业实习了解的实际企业背景,寻找企业生产实际中的问题,运用工业工程的方式进行解决,或者模拟进行产品的组装线设计或生产系统设计。经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共16周的强化应用训练,可以让学生增强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便于提高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快速适应岗位的工作需要,为职业发展树立良好的开端。考虑到部分中青年专职教师的企业实践和工程背景不足,我们聘请了来自企业的校外兼职实践指导教师。通过他们的指导,可以拉近教学实践过程和企业实际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培养的工业工程毕业生具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潜力。课外实践部分,我们充分利用课外实践增加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结合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和大学生创新大赛,进行分类指导,充分发挥竞赛对科学素质的锻炼作用。通过组织学生以全国工业工程案例应用大赛,使学生真正感受工业工程在企业的应用。对于大四学生,鼓励参与中国机械工程协会工业工程分会主办的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考试,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综合对学生进行第三方评价。

篇11

一、土建工程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材料管理混乱。一些有质量问题的违章材料由于缺乏质量监督,造成不良材料应用在建筑中,给安全施工留下了隐患。材料不能被合理利用,即浪费了资金 ,又浪费了时间。后勤管理繁杂无序,手工管理的方式较为落后,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没有合理高效的后勤管理,就不会有高效率的生产,

2工种配合缺少协调性。 土建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专业空间的交叉作业,包括土建、装修、电气安装、给排水、智能化弱电等。若专业之间的配合不协调,出现有些其他工种无法正常开展施工。

3施工前的准备不到位。 在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电气安装人员往往没有土建设计提出电气技术的要求,导致电气要求在土建结构施工图中得不到具体的反映。开工前,存在交叉施工的部分没有在图纸上作出标注。

4施工进度控制不严格。 由于土建施工项目存在着总包与分包关系,导致对施工进度的控制没有达到统一的要求。在进行分包的过程中分包项目比较单一,造成了对单一项目的进度不能协调管理,施工单位互相干扰和阻碍,出现一部分项目拖延,一部分项目忙的局面,必定会影响整体工程效益。

5技术和质量不过硬。 施工工程的质量,效率,总体效果都要靠施工技术来保障。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技术指标不稳定性因素,有的是材料上问题,有的是技术上的不足。面对复杂多样化的技术问题,工程施工监督部门的工作尤为重要。如对针对混凝土施工的材料、硬度、灌浆问题的监理,却忽视对现场、资源、气候问题的考虑,只注意了施工方面的控制,却不注重后勤与材料管理。殊不知这些边缘或者说外界因素也是技术控制的重点内容。

二、提高土建工程管理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做好土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1.开工前的发包管理。由于长期受到利益的驱使,工程建设主体各方自身的利益,在施工的发包问题上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有的是明珠暗投,或者私下发包。有的承包商与业主串通,找几个衬托单位参与竞标,工程到手后本身不具备相应资质就找个公司挂靠。其后果一是给腐败分子提供了机会,给监督管理带来许多麻烦,经济纠纷不断增多。

2.设计质量控制。土建设计影响工程质量。有的不合理设计甚至危及结构安全。这类问题只有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发现。所以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从设计阶段就应开始实行监理,监理公司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图设计进行全面检查。监理工程师要特别重视施工图设计交底,针对涉及公众安全、防火、隔音、节能、环保等内容进行审查,对工程结构进行复核。对检查出的问题提交设计单位。

3 施工进度进行控制。对施工进度的控制首先要制定出对应的措施,以保证工程可以如期竣工。这就需要提前做好控制目标的体系建立工作,并且进行还要进行具体的分解,对于各个分部编制一个计划表,建立对施工进度计划的审核标准,确定施工和设计以及材料设备等物资供应的进度计划,还要安排资金和各项资源的运转等。对于进度信息的沟通要保证畅通无阻。在施工图纸的审查和施工的变更管理方面也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来确保在设计的交底和会审方面能够材料的管理。原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由于有些建筑施工队伍技术力量不足,缺乏检测手段,不时将不合格材料用到工程上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效果,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势在必行。 。

(二)土建施工工艺控制

1加强监督。监督负责人向要对工程质量监督申请手续,监督各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保证体系。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 对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监督检查, 监督质量保体系完整健全情况,质量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2实现现场质量控制。工程监理对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进行时时控制,监理人员除了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证件进行检查, 还要对其在岗情况、签证情况等进行抽检,着重检查监理审批的开工报告、工序自检报告、中间交工报告、中间后台计量等资料。

3施工现场的抽检,。质量控制的最有效办法是进行现场抽检,对易出现质量隐患或对质量有疑问的部位、随机抽查。对严重影响建筑质量的责其停工处理,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参考文献:

篇12

王澍的父亲是一名音乐演奏家,业余时间喜欢做木工。他认为艺术家是难以谋生的,所以要求儿子学习理工科。但王澍选择了一个和艺术有关的理工科专业,建筑学。

这名世界殿堂级大师当年颇有令狐冲的气质,恃才傲物,“离经叛道”的事数不胜,老师们对他又爱又恨。有的老师看他的方案,一开始时就警告,“你敢这样做下去就是0分。”但他愣是不听,照做不误。结果,他拿到了全年级最高分。因为他手上功夫极好,能把一个0分的作业以极高的标准做完。

这还不算,他大二就宣布没有老师可以教他;大三觉得商业效果图太假而拒画,甚至带着三四个学生去和教授谈判。当年建筑系凡有类似的“抗争”发生,系里第一个就会想到他。王澍曾说,这种反叛精神都源自钱钟韩校长所训话的“不要迷信老师”。不过对于这个“刺头”,东南大学也给予了足够的宽容,学校取消了必画商业效果图的限制,王澍的画作屡屡被当作“范本”。

在硕士毕业时,王澍的论文答辩全票通过,但是最后却没有给他学位,因为论文的题目叫《死屋手记》。“这个学生太狂了!明显是在影射建筑系和中国的建筑学界。”有人这样说。到同济大学读建筑学博士时,王澍也没“悔改”。一位老教授说,他曾经读过王澍的博士毕业论文,18万字却只有几个大标题。“一连串写下来,没有论文的条条框框,就像在写小说一样,一气呵成。但是其中的洞察、思考都很有层次,文字表达也相当到位”。

最广为流传的一件事,是他当着导师,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齐康口吐狂言:“如果说中国有现代建筑师,那也只有一个半。半个是你,一个是我!”听了这话,老先生差点没当场气晕。

1990年,王澍完成了独立设计的第一个建筑项目――为杭州附近的小城海宁设计一个3600平米的青少年中心。此后在接下来的将近10年里,他没有接任何建筑设计项目。一个老师、同学眼中才华横溢的怪才,一个学了多年建筑的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有10年时间空白,在常人是不可想象的。

那段时间中国“大兴土木”,王澍却和妻子“隐居”在杭州。他经常和工人们一起在民间做装修,做最基本的工作,调水泥、垒砖头。寻找灵感,还有画建不起来的房子。甚至是看看远山、晒晒太阳也能过一整天。赚钱只是偶尔打零工赚一笔,同是东南大学毕业的妻子卢文宇的工资养起了夫妻两人。

让传统有生气地活着

在10年“空白”之后,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王澍变得温文尔雅,像个古人,喜欢箫管、画画、印章、书法,文学和哲学书都精读了很多,《世说新语》不少都能背出来――“设计图就像国画一样。”

他所设计的建筑,也都有着古典文化的内核。2000年,王澍完成了他第一个主要作品――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吸收苏州园林的造园思想,如何让建筑自然地存在于“山”和“水”之间而不突出,是他设计这座图书馆的主题。在设计中,这座图书馆将近一半的体积处理成半地下。从北面看,三层的建筑只有两层。矩形主体建筑既是飘在水上的,也是沿南北方向穿越的,这个方向是炎热夏季的主导风向。2004年,王澍凭这个作品荣获中国建筑艺术奖。

2007年,王澍在杭州建造了由6个26层的高塔组成的大型高层集合公寓。这是个能“家家都长树”的奇妙建筑,6幢近100米高的住宅,用200余个两层楼高的院子叠砌起来,结构如编织竹席,整个连续的立面实际是一座江南城镇的局部水平切面直接树立起来。每一户,无论住在什么高度,都有前院和后院,每个院子都有茂盛的植物。它获得了2008年德国全球高层建筑奖提名。

其实,他多项作品中让人最感兴趣的,是对古旧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2004年,王澍完成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一期工程。为了发挥建筑材料的可再利用和经济实用性,他从各地的拆房现场收集了700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弃瓦,让它们在象山校区的屋顶和墙面上重现新生。16万平方米的建筑,都是用废旧材料制作的。

“这几年,不少古旧建筑被拆除,出现大量砖瓦废料,我们就有重点地回收旧料、循环利用,中国民间早就有对材料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建造传统。”王澍说,“可持续发展是这几年建筑界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

王澍身上的文人味道很浓,所以和他聊天很愉快。他对弟子们常说的三句话:“在作为一个建筑师之前,我首先是一个文人”,“不要先想什么是重要的事情,而是先想什么是有情趣的事情,并身体力行地去做”,“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

在王澍的描绘中,笔者被带入了他的作品――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意境。大树下的朗读,房顶上的散步,田地里的萝卜开花……他说这一切就像他的童年回忆――荒芜的戈壁滩上,一群人在一起朗读普希金的作品,有一种纯粹的精神的美好。

不少建筑大师评价他的作品时说道:“看到设计的清新,人性的表达和对材料的尊重。”整个象山校区的建筑,片片鳞瓦,铺陈栉比,重重密檐,错落有致。如果你看到时,很难想象这些数百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弃瓦,都是从华东各省的拆房现场收集而来的。

“复活那些有尊严的材料”

笔者问王澍,你认为建筑在当代中国主要承担了什么责任?王澍说,过去30年,我们把两千年才成长起来的城市摧毁了,然后重建。没有一个城市能逃脱“垃圾建筑”的命运。他曾经看到过一个传教士在1900年拍的巴黎,也看到过一百年前的杭州俯视照片,真是美得让人落泪。

篇13

(1)“人”的因素。“人”的因素主要包括领导者的综合素质及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等,即决策、组织、管理、技术等能力大小直接或间接影响工程质量。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计划、财务、质量、试验、机械等主要管理人员的个人经历及能力对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2)材料因素。建筑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构配件等,建筑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即建筑材料质量的高低,对工程质量起着很重要的影响。(3)机械设备因素。机械设备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工器具等,是进行施工生产的手段,工程机械的质量与性能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质量。因此,应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用合理的机械设备,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机械设备。(4)方法因素。方法因素主要包含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等。施工方法是否合理,工艺是否先进,操作是否得当,都对施工质量有重大影响。因此应在对工程实际进行研究和分析,再次基础上选择能解决施工难题,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且保证工程质量的方法。(5)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影响工程程质量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一时社会环境,如建筑市场规范程度、政府工程质量监督和行业监督成熟度等;二是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三是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四是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

二、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1)构建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律体系。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建筑市场的复杂性日趋凸显,我国的《建筑法》在建筑实践中的适应性不强、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等弱点逐步显露出来。国家必须从长远角度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酝酿制定一部《建筑工程质量法》,并在此基础上,颁布实施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法规细则,将建筑工程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从根本上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

(2)加强施工项目的过程控制。第一,施工人员的控制。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必须受过正规教育,必须持有通过严格考核后获取的项目经理资格证书,建筑企业必须有着一套完整的项目经理任用制度,慎重地挑选项目经理,明确项目经理职责,使其能有效明晰工程目标和责任。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由项目经理统一指挥,各自按照岗位标准进行工作,工程部随时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考查,并如实记录考查结果存入工程档中。各岗位依据其性质量化为若干小的考评项目。考评结果将是工程部对管理人员进行评定的依据,评定结果与奖罚挂钩。同时,加大施工操作人员的相关专业培训力度,特别要在施工队伍中宣传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提高其质量意识。第二,施工材料的控制。施工材料的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以合同所规定的材料品级标准对材料进行审核,并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二是材料进场应索取材料的出厂证明书和试验报告检验单;三是在监理人员的监督下采集样品,并按规定送到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侧,发现不合格的材料要立即予以处理,并重新采购。

(3)机械设备的控制。首先,设备购置过程中必须按设计的选型购置设备;其次,从对设备各项指标的检查验收到设备的安装要符合有关设备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再次,机械设备的选择应遵循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性能上可靠、使用上安全、操作和维修上方便等原则;最后,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出现安全质量事故。

(4)施工方法的控制。首先,建立健全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查及控制系统;建立完善的工序质量控制,将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自始至终地都纳入质量管理范围;及时检查与分析资料。其次,严格工序间的交接检查,建立施工质量跟踪档案,密切配合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毕业论文 再次,无论是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及设计单位提出的工程变更或图纸修改,都应通过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组织有关方面研究,确认其必要性后,由监理工程师变更指令方能生效予以实施。

(5)施工环境的控制。环境监控是指工程技术环境的监控及现场管理环境的监控,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对环境因素的控制,又与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紧密相关,必须综合分析,全面考虑,才能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同时,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和作业环境;加强对自然环境和文物的保护;减少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合理布置,使施工现场秩序化、标准化、实现文明施工,从而达到环境的监控,以保工程质量第一。

在土建工程质量控制的过程中涉及到各种工种的职工,因此,要求在土建工程质量控制的所有生产环节中,所有的参与到工程建设中的职工都必须努力提高质量意识,尤其是监理职工一定要充分发挥出他们的管理职能,对于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各种影响土建工程质量的因素都必须做到严格控制。

(三)总之,土建工程质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要彻底解决土建工程质量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除了抓设计、抓施工、抓监理外,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监督,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支持。只有这样,土建工程建设才会有一个新的变化,土建工程质量才会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