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从微观上看,这是语文课堂教学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尽管“扬弃“应试教育”,纳新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标准,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应试教育仍束缚着学生的思想,语文学科“费力而见效慢”的认识仍植根在学生的大脑中。于是,一股“狠抓数理化,语文添平旺”之风狂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语文课成了学生休息和“操练”作业的“阵地”,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普遍存在着。此种情况使多少语文老师陷入深深的苦痛啊!痛定之后,不难发现,如果教师因势利导,增强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那么,语文教学的状况就会大为改观。再者,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作为语文能力体现的听、说、读、写,无一不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反映,它们包括了:A知识(学科知识、学习知识、身心知识等)B技能(单一的、复杂的)C策略(学科间的、学科内的)D心理素质(人文精神、科学态度、动机、意志、情感、性格、个性等)E一般综合能力(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注意能力等)F特殊综合能力(自学能力、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能力等)。而这些素养,是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习得和操练的,是需要有目的的活动去培养的。由此,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二、构建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依据
(一)政策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试行)》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特别指出,语文课的基本理念是(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驱动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二)理论依据
篇2
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给语文教学吹来了一股春风。我们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解放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全方位了解新课程的教材体系,探索出一套全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模式,是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模式,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发生深刻变化的课堂模式,是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野都要发生深刻变化的课堂模式。当然,它也是与我们熟悉的传统教学有着血肉联系的课堂模式。具体地说,新课堂模式的探索应有以下的特点:
一、课堂模式以对话交流为形式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话交流”指的是方式,是对阅读课堂活动形式上的要求,但其中却深含着现念。以对话交流为形式的教学设计,体现师生间的和谐与平等,也可体现学生与学生和谐与平等,还可体现师生和文本、编者之间的和谐与平等。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和体验课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与文本、学生、老师的多层次“对话交流”中,引导学生“读出作者”,更要学生“读出自己”,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以对话交流为形式,学生不仅从教材中读懂了生活哲理,找到了提高自我思想品质的途径,而且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平台中进行了深刻的思想碰撞与心灵的洗涤,达到教学互相提高的目的。
二、课堂模式以合作探究为手段
合作探究是现代学习和工作的显著特点,也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语文课堂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以合作探究为教学手段。通过合作探究,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智慧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合作,包括学生个体与个体的合作、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合作、学生和老师的合作以及学生和媒体的合作等。学生只有合作,才能实现不断进步。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习惯,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同样,学生只有经过认真探究,语文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也只有让学生充分探究,才能真正实现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比如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部分,就是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寻找答案;就是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可见,以合作探究为手段的课堂,将不断地带领学生进入课文学习的新境界。
三、课堂模式以实践活动为板块
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高效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生成语文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可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交流,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课堂教学。
要让学生大量“实践”,就得有大量的学生课堂活动。学生的实践活动合理而又充分,是新课堂教学生命之所在。在我们的教学设计意识中,应该理性地考虑到,“活动”是新课堂最直观、最本质的特点。我们要设计、创造、探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求知求乐、益智启智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也只有以实践活动为板块完成的教学,才会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给学生以充分的完成教学,才会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打破课堂中死气沉沉的气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课堂模式以体验感受为脉络
课程改革,给课程以科学定位,它是老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这就是说,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
每个学生都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个性,都是完整的生命主体。因此,新课标特别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确,语文学习既是认知发展的过程,又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语文教学既要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也要关注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语文课堂教学以体验感受为脉络,就是让学生去亲自经历,去体验语文,让学生充分体验阅读,体验写作,体验实践,使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体验感受而又富于个性色彩的过程。
五、课堂模式以拓展为平台
篇3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发展,是外在表现和内在潜能挖掘的有机结合。教师应既要关注学生的外在表现,又要注重学生内在潜能的挖掘,更要关注学生动态发展变化中内在的思维品质、内在思维能力的发展变化。
一、留给学生默读的时间
课堂教学需要书声琅琅,但也需要默读。默读中,学生才能够真正地静下心来,沉浸在文本中,有效地提取自己生活中的信息去与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汲取语言文字的精华,吮吸语言文字的甘露,并进行主动建构,生成新意义。默读中,没有了声音对学生思维的干扰,学生的心是自由的,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此时学生的思维会进行着高速运转,大脑不断地进行着信息的输出和输入,同时又会进行着筛选和编码、重组和会意。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有效的发展。例如,《最大的麦穗》的教学片段。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节,标画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思考一下,从这一句中你想到了什么,写在这一句子旁。师:谁来读一读自己所标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想法?生读完句子“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便随手扔掉了”后说:我想机会是有限的,你如果不好好把握的话,那机会将从你手中溜走,你将一事无成。生读完句子“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后说:我想到了机会并不是很多,如果你不抓紧把握,就后悔也来不及了。要记住“永远都是人等待机会,没有机会等待人”。生读完句子“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便随手扔掉了”后说:人的一生仿佛也在寻找最大的麦穗,但有的人见到了饱满的麦穗,能够把握机会,把它摘下来,而有些人却不知道珍惜,一再地错失良机。课堂上,留给学生默读的时间,就是为学生建构了思维迸发的空间。
二、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获得思考的时间,首先要从学生的已有认知需要出发,适当地增加问题的难度。增加了问题的难度,学生会把自己的思维发散出去,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去与新的知识信息进行碰撞,然后又会将思维进行集中生成新的信息、新的意义。思维的动态发展变化带动了学生发散思维和同一思维的发展。思考的过程就是学生各种思维发展的过程。让学生获得思考的时间,教师还要学会等待,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急于让学生获得问题的答案。但当学生的思维通道实在不流畅时,教师也要及时地点拨。例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结尾。师:文中美好的东西指的是什么?生:鲜花。师:为什么说鲜花是美好的东西?生:鲜花能够给高尔基带来快乐。师:你觉得美好的东西还可能是什么?教室顿时安静,生沉思了二三分钟。生:美好的东西还可能是一句话,当别人伤心的时候,你去安慰别人,这时的话语就是美好的东西。生:美好的东西还可能是一个座位,在公共汽车上你为老人、孕妇让座,这个座位就是美好的东西。生:美好的东西就是一块橡皮,同桌正在写字时,写错了一个字,你借给他一块橡皮用,这块橡皮就是美好的东西。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出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促发学生的深度思维,使学生经历思维的过程,并使他们静下心来去思考,静下心来用自己的心去触摸文本的内涵。在触摸、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学会等待,使学生获得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三、留给学生写作的时间
课堂教学的内核与价值取向不同,学生写的方式也不同,安排写作的时机也不同。为了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将写放在教学之初,也可以将写放在教学结尾,这时的写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也是感悟文本意的深层提升;为了学习文本的言语表达方式,在了解文本的语言表达特点之后,教师随机进行转换、迁移,让学生运用这种表达方式去描绘另一种事物,实现写的表达与积累;为了让学生体验到人物的所思所想,走入人物的内心,可以让学生写一写学习文本后的思想发展动态,实现任务角色的转换,更进一步地实现学生心与作者心的共鸣。例如,在《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中,生读句子:“他茶饭不死,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师:二十多年的奋斗,六次修改,五十多岁完成的《国榷》被人偷走了,这时他又体弱多病,如果你是谈迁,你的心里会怎样想呢?让我们来做一做谈迁的代言人。师出示《谈迁心里想 》的题目。生写作。师:谁来说出此是谈迁心中的想法?生:为什么上天如此不公,为什么小偷你不看一看,那箱子里不是什么金银财宝,而是书稿啊。生:我不能消沉下去,我有我的理想,我有我的信念,我一定要编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写作的时间,就会使学生的思维获得自由,就是为学生创建思维迸发的空间。
四、结束语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把落脚点放在学生外显行为的表现,热热闹闹地讨论,高声呼喊地举手,还要主动去搭建学生思维发展的平台,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创造――思维高速运转的天籁,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篇4
(一) 师生互动原则之一:严宽有度
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应做到严宽有度。即该严厉的时候必须严厉,该宽松的地方尽量宽松。也就是要对语文课堂上的纪律和原则做到决不放松,而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发散性和积极性方面尽量宽松。政治学上的矛盾论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有一节语文课堂令我印象深刻,是关于祥林嫂的《祝福》一文。我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课堂讨论,讨论的主题是鲁镇人到底对祥林嫂这个人的人生际遇持怎样的看法?如果你们是听祥林嫂故事的当事人,你们也会表现出不耐烦和嘲笑吗?课堂讨论的氛围十分激烈,但A组和C组出现了较大的意见分歧,某位C组的学生甚至联系到了A组成员的现实生活,二者的争论较为激烈。我及时地打断了他们的争论,并对C组成员不尊重意见不同者的做法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我知道,C组学生只是希望A组成员能够站在祥林嫂的角度看问题,这种感同身受的理解方式值得肯定,但学生年龄尚小,还不知道如何用更婉转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课下我也分别找他们来谈话,让他们认识到如何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交流和辩论。这样看来,师生互动不仅能为增强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动力,为课堂氛围的活跃提供兴奋剂,还能为学生学会如何有效沟通和理性思考打下基础。
(二) 师生互动原则之二:有备而来
大部分老师一向认为为人师表者,就应该权威而严肃,因而常常在学生和课堂中表现出不可亲近的姿态。更有的老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因而在面对相同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的时候,不认真备课,重复利用旧版的教案和课堂环节。我曾多次询问过不同年级的学生,知道他们对老师的这种做法心有不满。有的学生认为“对于我们,这些教材都是全新的,我们自己都在课前做了预习准备,为什么老师还要按照旧版的教案来教我们,那还有什么创新可言?”“老师上课都毫无激情,搞得我们也没什么心情来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了”……学生们的话语不会转弯抹角,但这些直白的语言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老师不打有准备的仗,学生便不会买你的账。
有备而来,主要指的是备课,也就是认真的了解教材内容,将旧版的参考资料和新版的参考资料两相比较与结合,去粗取精,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全面又与时俱进的新思想、新观点。如《林中小溪》,老师完全可以在课前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提问的问题、放映的短片以及课后的思考题目。而这些内容不应是老师几年前就沿用至今的,而应该是更新过的、顺应当前潮流的、符合学生兴趣的材料。
篇5
一、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引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上来,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创设情景的方式有:语言描绘,如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相关内容,教师小结后引入本堂课内容。老师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采用讲故事、释成语等方式引入课文。或展示有关图片、电影片段、预制的课件。也可以让学生表演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中学生的好奇、好胜、喜欢探究新异事物的特点,课堂教学内容要有新意,用真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动了“情”,继而便有了“趣”。
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限制的阅读时间内,完成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这样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强阅读的责任感,提高阅读效率,为思维创新作铺垫,然后让学生回答问题,并反馈学习情况,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巧妙运用设置悬念的方法,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悬念设置巧妙得当,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自然而然地集中在你所讲的知识上,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语文课堂的问题设置,最忌讳的应该是那些大而不当的问题,在学生的思维还未进入理想境界,拔高的时机尚未成熟之际,就匆匆忙忙地提出一些较深奥的问题,这很容易让学生陷入一种茫然的境地。理想的课堂提问模式应该是深与浅,远和近的最佳结合,即问题应该有趣味性、挑战性而又有充分的延展性。
我认为课堂教学,教师在设置悬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有利时机。在抓住有利的时机的情况下,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人生经历等将课内和课外和谐地融为一体。
2、鼓励学生大胆讨论。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大胆讨论,上台陈述。
3、挖掘文章中的趣味和情感因素。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和情感因素,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4、抓住文章的重点。语文教学讲一个“拈”的工夫,教师拈的好,拈出一点,带出一个面;拈一叶而知天下秋,拈出一朵梅花,带给学生的却是整个春天。
5、问题设计的要新颖。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所以问题设计的一定要新颖。
三、合作交流,激发创新
激发创新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和学习目标,提出创新性问题,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允许不同意见在课堂上争论,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都是大有裨益的。激发创新具体操作有以下五种方法:
1、设疑激活,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应设立具有创新问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2、讨论求异。教师设置疑问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思维得以发散,灵活地获取知识,产生新奇的想法,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灵活性。
3、想象创新。在组织学生进问题讨论时,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质疑挑战。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学生能够质疑,说明他们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洞察其内在本质,同时质疑能反馈学习信息。
5、创新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成绩应作出中肯的评价,一方面为学生提
篇6
二、生生互动――促进主体之间的交流
生生互动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学习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是“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基础。语文教学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主体与群众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语文学习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行为,感知、理解、顿悟,无不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师要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建立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分组学习交流中,教师可通过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设民主、平等的思考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进行多向思维。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与发散性,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举办全班写字比赛,看谁写得好;查字典比赛,看谁查得快;举办词语(包括同义词、反义词、格言、谚语、歇后语等)比赛,看谁积累得多;开展古诗词鉴赏、讲故事或典故、介绍报刊时文或现代新闻、讨论社会热点问题、评析同学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场景等竞赛,看谁说得好。学生从这里得到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但正是这些感性的事实,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其中的道德和观念,从中学会读书做人的道理。
篇7
“读导互动”中的读:即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一般方法步骤,让学生依据读书的方法向着完成学习目标的方向前进。导则是教师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给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理解思考和解决问题以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指引导向。互动:即在学生读书学习中有老师的巡视指导,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中有学生会绘声绘色的朗朗书声和开放性的思考。“读导互动”这种教学模式适应了当前素质教育尤其施职业教育面临挑战的今天语文课堂教学,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1.读:即“六读”体现了以读为本,给学生求知的方法,使其积极探索学习。读书的步骤形式和操作过程,我们姑且称之为“六步读书法”。如下图表示:
表1步骤要求目标方法一读,扫障碍借助字典自己学会字词查,注,析,组,辩,用二读,顺畅通读得通顺、通达为理解打下基础自读,自录,自查,自收三读,知梗概以整体感知入手,说出课文的大概内容自读,自说,互读,互说四读,理文略训练学生分层分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边读边划边思找定依据五读,知情感说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说出文章的感情析词析句析标点学法六读,获心得把分步的收获综合概括总结归纳动笔写一写,动口说一说1.个体学习、自学自悟、以读为主线贵穿学习的全过程。在读中生生趣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在读中品味欣赏领悟文章思想好构文之妙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每读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在目标的统帅下引导学生自学探索,学会求知,在阅读中获得一般的语文知识。
2.及时检测、强化自学
随着“六读”的自学实施,有效的检测手段及时跟上实现了强化自学的目标,可以采取自读自测、小姐内互测、集体抽测、闭卷测、开卷测等多种形式,造成一种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
3.交流学习、巩固提高
学生依据的六步读书,完成学习目标后,还要拓宽思路深化理解,扩大训练面,可以分成小姐,让学生互提问题互相回答,解答过程中允许争论,小姐解决不了的问题,在集体汇报学习拿到全班进去研究讨论,最后解决。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可以有多种形式,1、题卡检测型。对比较简单的客观型问题,答案唯一,可采取这样的形式。如生词或词语的填空等。小组内学生对说型,合作型,激发学生的表现朝着创造性学习的方向发展。
2.导:即“五导”体现课堂教师角色,给学生的求知探索导航指向。
“读导互动”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广泛参与学习过程,课堂上教师的角色,要由授知的单一角色,向组织学习激发兴趣,点拨方向的多角色转变,采取多角色手段,变教学为导学,因势力导引发学习。
在学习阅读过程中,学习会存在五方面的心理需求,教师通过多方面、多角色的设计教学问题,引发激励学生学习,要具有“匠心,可采用“五导法”即“导趣、导读、导疑、导思、导写”使学生乐学会学。
2.1导趣:兴趣是积极的认识事物特殊的心理倾向,它由新导的刺激而引起,凡新的东西总能优先引起注意,1、抓住好奇导趣,好奇心是指对没听过没看见的事物的一种新奇感和探索精神,它是一种自发的短暂的心理现象,可以促使人去积极的思考,如教学《天山景物记》或《威尼斯》可放映电视风光片,引起学生对游记景色的注意。2、质疑导趣,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带有积极情绪的心理倾向,学源于思,思源于学,如教学《南洲六月荔枝丹》一文,可引发学生提出荔枝果肉的颜色是什么等问题,教师加以解答。3、尝试成功的激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事某项工作的学习,如果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有了进步取得一定的成绩,心理上就会产生快乐的情绪,并对这项工作和学习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在教学尤其是课堂提问中注意学生层次的差异,注意鼓励因素的作用,使不用层次特点的差声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一定会越来越爱学。4、创造性活动激发兴趣,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外活动,更能适应学生天真好动的天性,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兴奋神经,使其全神贯注地投入语文的学习之中,如朗读,演讲,文学写作,诗歌讲座等。
2.2导读:读是理解的基础,理解又是读出感情的基础,读进去,再读出来。指导学生掌握基本阅读技能和阅读方法。1、感受性阅读是培养阅读的能力和方法的基础。或快读全文,或细读有关段落,或跳读扫描,或吟诵你喜爱的句子...总之,用“心”钻进去,去感受文章的精华。2、理解性阅读的培养阅读的良好品质,提高品位和阅读能力的必经途径。要达到理解的最佳效果必须作到四个方面:A 要读好文章提示和前言把握阅读重点和目标,B 要读好文章的关键段落语句,C 要读好文章下的注释, D 要读好文章后记练习或总结。3、鉴赏性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高层次的阅读境界,鉴赏优美的文字作品能过从中获得身心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能够借鉴作者观察社会的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以及谋篇布局的思路,从而找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门径。4、比较性阅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较为深入的带有创造性成分的阅读指导性不断的分析、咀嚼、鉴赏,从文中“”。在“异中求同”,找出规律性的认识。5、精练性阅读对那些精彩片段,千字诗歌、专栏文章,重点章节等要咬文嚼字,细心琢磨,精读要求细致,可细致并不等于繁琐,精读要求深入,可深入不等与牵强附会,故作高深。
2.3导疑。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教育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1、读课题生疑,增强读书的目的性,2、文章矛盾处生疑,体会作者行文的妙处。3、无疑处生疑,把理解引向深入。4、长句难句处生疑,体会作者的深刻立意。5、稳重含蓄处生疑,体会作者的匠心独云。
篇8
基础应用主要是采用独学、对学的方式对教材新知识的要点进行提炼、简单运用,使学生对本节学习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目的是抓住本节教学中最基础、最本质的东西,为下一模块的知识拓展或提升奠定基础。教师通常采用抽查或抢答的方式来烘托课堂氛围,调动各学习小组成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演讲能够积累词汇,提高学生背诵、理解、口语表达等能力,在课前一分钟演讲中,我布置的内容多半都与每个单元的主题有关,这样安排内容也是对课外知识的延伸。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我让他们为贺词配乐播音、为动画片解说,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上呈现出敢说、争说、爱说的景象。
二、以学习目标为导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习目标是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没有目标,做任何事情都会无所适从。每节课我都设置适宜的学习目标,使用叙述性语言,变宏观为微观,化抽象为具体。然后整节课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
在教授新课时,综合不同的课型,利用不同的形式导入新课。有时结合学生的演讲内容,有时利用文章的主人公,有时是作者简介或历史背景等导入,目的就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产生兴趣,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出示学习目标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目标简洁而明确,学生明白了本节课要学会哪些知识后,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其静下心来,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交流,自主探索,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可以圈画生字、生词、成语,找修辞方法等。此时的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巡视,并适时的评价与鼓励。
课堂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自学。根据自学提示采用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进行,学生在交流、研讨中学会了合作,在展示时,学生都会这样说:“我俩研究的内容是这样的”“我们俩的答案是……”
“展示即发表、展示即暴露、展示即创造、展示即提升”,展示点评环节是“三九”课堂教学模式中最重要、最精彩的部分。此环节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质疑、争论、辩解、分析、评价等互动形式,形成班内全员参与,积极探究,氛围热烈的场面,把课堂教学推向,使学生享受获得知识的快乐。
小组展示的形式通常是组长亲自挂帅,组长点兵,组内推荐,组员请战代表小组回答问题。展示有分工、有帮助,其他小组补充,这样让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当合作学习也无法解决问题时,教师一定要讲。
语文课堂最注重朗读,朗读有助于理解文章,感知文章传递的思想和情感。朗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有高效朗读、快速阅读、有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词指导读、教师范读、学生悟读、小组读、小组选代表读、对桌齐读等,在学生读后要有一定的评价,另外,对被评价者进行三度评价,这样既鼓励学生学会了评价,也培养了学生会倾听的好习惯。
三、以当堂检测为抓手,明晰学生学习效果
当堂检测是在基础应用和能力提升后,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体验感悟的基础上,通过一两个题目的限时检测,让学生充分体会自己对学习目标的达到程度。对于检测或做练习册,我通常是每道题都限时完成,学生做题时,我关注最多的一是学生的科学坐姿;二是哪些题是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或对桌、小组内能完成的;三是哪些是必须由教师讲的,有些简答题需要学生记下来,我根据情况把学生不会的、较难的字写在前后的黑板上,学生根据需要寻找,然后对桌互批、小组长再查,小组长根据整理的记录汇报完成情况。
篇9
一、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堂备课模式墨守成规。
备课工作是教师正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准备工作,是一项与课堂教学效果直接相关的课前工作。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绝大多数教师都没有重视备课工作的落实,普遍抱着应付式的工作态度,为“备课”而备课,备课时直接抄写教育部门下发的教学大纲,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这就使得他们在实施教学活动时,教学目标不明确,甚至会出现教学目标脱离教学内容的现象。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未能完全跟随老师的思路走,教学成效日益低下。
(二)教学模式脱离实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课堂的实践性问题不仅影响到课程内容的落实,还将进一步影响到中学语文教育质量。然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授课活动的过程中,脱离学生实际,并没有从知识内容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性出发,而是机械、单一化地对语文教科书进行自我说课活动,在教学互动和作业设置上都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
二、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可行性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产生求知欲望,才能激发学习兴趣,才能产生追寻知识的想法,才能积极探索学习中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系列活动的产生与其所在的内在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学生仍然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喜欢一些生动有趣的东西。为此,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学生这一性格特征,在教学中穿插故事,利用故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精彩生动的同时,也能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
例如:在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生动的图片,再用语言创设情境:孔子有一弟子博览群书,可是他始终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无法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于是,他十分迷茫地向孔子寻求方法,孔子只回应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自此以后,该名弟子不再追求读书数量多,而重视读书质量高。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结合实际生活内容,加深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内容的了解,从而激发对语文学科的情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二)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课堂教学环境的导向和熏陶作用不容忽视,它是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树立信心、找到和发展自己的领域,进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要着力于为学生营造活跃的、积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接受知识。首先,教师要脱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权威角色,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实施互动式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譬如: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可给予他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倘若他们真的一时无法回答,也可提出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帮助他们体验成功,增强自信,让他们在体验成功之后加强学习,达到增强能力的目的。除此之外,在学生合作交流这一环节,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也应实行“赏识教育”,适当评价与鼓励,积极引导,适时点拨。这样,就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三)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大多数中学都配备比较先进的教学设备,例如:多媒体教学设备、互联网教学设备等,但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让学生能够投入到课堂中。教师大多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播放从互联网上下载的教学课件,并没有加上自己的想法或创意,久而久之,学生感到沉闷、单一,从而对语文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为此,中学语文教师应该致力于教学方式的改进,进一步达到优化语文教学活动的目的。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充实自身的电脑知识,对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改良,全面发挥多媒体教学直观、具体、图文并茂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教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三、结语
就我国现阶段的中学语文教学而言,其存在的课堂教学模式明显表现出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通过反思,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素质教育,力求强化教学效果。
篇10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建构主义认为,课堂教学的真谛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技能的过程,是生命的对话与交流,是生命成长的重要历程。教育教学就是要减轻师生的负担,高效率、高质量,其根本的途径就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一种高效的课堂。为此我校从实际出发,从改革教学方法上突破,通过对比借鉴从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上下功夫,探索实施“导学测议练”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校的语文第一课时“导学测议练”已经基本成型,老师们上的得心应手。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导学测议练”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运用之下自己的点滴收获。二、“导学测议练”基本操作流程
(一)、导
1、板书课题,教师可先创设教学情境,引入课题。教学板书作为教师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教学,是教师运用文字、符号、线条、表格、图形辅助教学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所以教师要做好课题研究,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入课题。
2、出示目标,课前设计好创设教学情境的内容,写好课堂教学目标,课上通过课件、板书或口述出来,让学生感受意境,明确目标。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从而提高学习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3、自学指导,课前写好自学提示,课上通过看课件、板书或口述出来让学生明确自学内容。提供有效的自学方法,防止学生走弯路。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需要注意的是:①要认真钻研教科书和课程标准,准确地制定学习目标,既不降低也不拔高要求。②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③要让学生看清楚,听明白。(1-3为辅助环节,约1分钟)
(二)、学
自学(学生根据教师指导看书或自学,约4分钟)
自学指导要层次分明,让学生看了之后,做到三个明确:①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科书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尤其是语文学科),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前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②明确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围绕思考题看书,独立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解决疑难。怎样干好,就怎样干。③明确自学后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要如何检测等。学生自己看书、思考,教师到学生中观察,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学。重点巡视中差的学生,甚至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顾辅导一个学生,而放弃了督促大多数学生。教师不得在黑板上抄检测练习,或做其他与教学无关的事,因为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测
检测(检测学生自学情况和效果,约10分钟)
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尽力让后进生先发言,若他们说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若他们说错了,引导中等学生分析错误原因。这样做帮助了后进生,督促了中间生,推动了尖子生。
(四)、议
讨论交流――(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导纠正,约10分钟)通过质疑、讨论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便于当堂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主要是讨论在自学中有争议的部分,老师适时指导。
(五)、练
堂训练,语文课上主要体现在课堂上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语文课堂教学不仅需要书声琅琅,同时还需要动手练习、动笔积累。在“练”这一环节中,我们要重视基础性练习设计,我们学校的《学案》就是我们课堂基础练习的好伙伴,我们可以边讲读边及时完成练习;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具体学情设计出多梯级的练习,让学生获得自我发展;我们还可把新旧知识放在一起,或把相关的不同知识放在一起而进行的练习,以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我们潜心研究“导学测议练”这一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灵活掌握、灵活运用,多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去思考,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到关注学生的“学”,相信一定会受到自己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要让“导学测议练”教学模式思想永远在我的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篇11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作为在教学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教什么,怎样教,为何要教等等问题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也是当今非常现实的重大课题,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是教师们经常要思考的关键问题,但教学模式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问题,而且体现了教学的理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注重的是教师如何教,把学生当作接收的容器,学生仅仅是配角,然而新课改的观念需要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看问题,需要我们的教学观念转向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根据国家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发展等。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应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的新理念。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了以下课堂教学模式,进攻通道仁人志士参考。
1.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大教育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心理动力之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设良好的氛围。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教师富有激情的导语、教态和直观教具的运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等。例如在教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时,采取先播放一段经过剪辑的影音文件资料,在画面上首先看到的是美如仙境的圆明园景色:宏伟的殿堂、玲珑的亭台、明镜般的湖泊……但接着便是在枪炮声中,一伙强盗对它肆意的劫掠、残忍的焚烧以及劫后的断壁残垣,这些动人心魄的画面强烈的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此时教师可抓住时机问:作家雨果笔下的强盗是谁?他们为何要远征中国?掠夺之后为何还要把它付之一炬?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这样的情景中,这些问题的提出会激发学生很有兴趣地去思考、去深思、去探究。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正确导入为学生的自学探究作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在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就会主动的进入自学探究阶段。学生会带着问题自行预习课文、阅读课文、发现并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以课本为起点突破教材,有新的观点和新的发现。在这一过程中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这句话向我们揭示了在新课改观念下,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让教师无所事事,让学生放任自流,只不过教师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主演"变成了现在的"导演",学生成了"主演",但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组织引导,给学生指明探究方向,与学生一起解决探究中遇到的较难的问题。二是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自主探究并非完全独立探究,学生除了要靠教师的指导帮助外,还要充分发挥同学之间的合作,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还能消除学生的冷漠和自私,有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对于愚公移山的行为,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有的认为这是聪明的举措,因为愚公面对困难能勇敢面对,有战胜艰难险阻的坚定信念,而且锲而不舍,最终获取了成功。有的学生则认为这是愚蠢的行为,因为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太过呆板,缺乏灵活性,在当今社会,这种处事的方法不合时宜。在老师引导下,持不同意见的学生通过在一起共同讨论、合作探究逐渐统一了认识,理解了文章强调的是愚公锲而不舍、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我们要学习的也正是这种精神,并非也让我们用呆板的方法去处理问题。这些知识都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己发现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导演"。
篇12
篇13
一、关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中职语文教学必须走自己的路,探索符合中职语文教学特点的语文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有着共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体现为三点,即:第一,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是教和学的统一;第二,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必须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第三,中职语文教学模式要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
结合中职语文教学的特殊性,目前中职语文教学模式主要有六种,即串讲串问式教学模式、导读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式模式、师生问答式、跟专业整合的教学模式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这六种教学模式可以说贯穿了整个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它们各有千秋,也各有缺憾。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二、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
课堂创新教学,不是一种作秀,而是一种理念。目前,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走入了一些误区,比如教师把课堂看作了自己的表演,而忽视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举手回答问题,不走进文本的内质。课后,对要背诵的名家名篇也是不理不睬。究其原因,除了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差以外,跟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理解有偏差也有关系。真正的创新应该是不拘一格的。教师要在课堂上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真正做到关注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构建人文课堂,实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的创新。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笔者浅谈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的几点建议。
第一、在规划人生的基础上学习语文。
相对于要面临升学的高中生而言,中职学生毕业后的主要走向是就业。所以,规划自己的人生对他们来说不但不算遥远,反而应当算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了。所以,结合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及“工具性”的特点,针对中职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不妨在帮助中职学生规划人生的基础上开展。通过帮助学生规划人生的过程,让语文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通过源自内心对语文的热爱和追求,达到创新的目的。
为了实现这一点,首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中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其次,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科学家崇尚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们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品格修养,要理解并学习科学家们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奉献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为学生做好点拨,唤起学生热爱语文的欲望,从而走进创新的天地。
第二、要创设能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情境。
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只有敢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掀起思维的波澜,才能播下创新的火种,创新意识也才能得到逐步的培养。而创设合理恰当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活跃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思维的创新。
创设情境,即指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人为地、故意滴创设一种“不协调”,以触发学生要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其探求性的思维活动。问题的设计要有矛盾、有新意、有趣味,才便于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例如,在《警察与赞美诗》的课堂教学中,有位老师这样设计了一个情境:有一天深夜,在一条小巷的尽头,有两个人正好走了个对面。一人问另外一个人这儿有没有警察,另一人回答没有。第一人说:“那么,能不能在附近很快找到一个?”第二人回答“恐怕不可能。”这时,第一人说:“是吗?那太好了!把你的手表和钱包给我吧。”故事讲完,学生大笑。这时教师及时问学生发笑的原因,学生回答说故事太出人意料。“那么,这个故事反映了坏人什么样的心理呢?”学生纷纷回答:“坏人害怕警察。”此时,教师导入:“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写到了警察,结尾也出人意料。但文中的‘坏人’苏比却不但不害怕警察,反而还要当着警察的面做坏事,这是为什么呢?”教师的发问给本篇文章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此时,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弄清事物的本原。这样,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
当然,创设情境绝不只有问题情境,根据教学目标和相关内容,教师可以配置或制作有关教具,还可以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或者靠教师的情绪感染、教态影响以及语言调适等创设适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一、尊重学生,创设展示学生个性的课堂氛围。
创新教学的课堂的营造还需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创新课堂才有价值。所以,要努力创设一个适合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为了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发挥个性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应跟上时代潮流,课堂上应洋溢时代气息。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课外的信息,引导学生关注网络专用名词,引导学生了解两会关键词如“民主”、“开放”等。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自己的思考,因为教学内容与教材总是相对滞后的,所以教师要努力创设富有时代感的课堂氛围,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参与,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再次,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师不要把多媒体归自己所有,完全可以把多媒体大胆地交给学生,指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搜集相关知识,制作课件,甚至可让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素材进行再创造。这样做不但省略了老师的付出,还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参与意识。
总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必须结合中职语文学习的特点,又要兼顾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赵凌云.探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科技创新导报.2011.07期
[2]祁云秋.语文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1期
[3]陈月胜.谈职中生有效学习的方法.青年科学.2010.01期
[4]朱亚君.中职语文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职校论坛.2012.05
mily: 宋体;color:black'>[2] 孙毅霖.生物学的历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才福明,男,汉族1967年8月30日出生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教师学校生物学科教研员,1991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学历。多年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和教研工作。研究方向:生物学科教学、教研及创新教育方面。
indent-count:2.0; layout-grid-mode:char;mso-layout-grid-align:none'>3、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这学期,我在每节语文课都突出读(课文),突出积累(字词句),突出背诵(经典)。我认为,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