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音乐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音乐教育

篇1

小学教育是学生能力开发的黄金时期。音乐教育就是为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和表现并创造音乐,进而使之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多元文化教育观就是把“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和“面向全体学生”融入课堂教育。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育是综合性的音乐教育。小学音乐教育通过采取多元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对于音乐能有一个全新的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挖掘学生音乐潜力,开发学生音乐才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全面的音乐教育,从中外歌曲、戏剧、交响乐等内容入手,对小学生进行全面的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正确地认识音乐,热爱音乐,进而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开发其他方面的潜力。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当今世界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特征之一是注重多元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无论是接力版、人教版或者湘版的小学音乐教材,都不同程度的体现本土音乐文化与其它音乐文化的结合。教材内容中,既有浓郁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也有广泛的外国优秀儿歌曲段,中外结合,可选择性很大。从教育理念上,这些教材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多元文化的融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通过音乐审美的培养,能让学生净化心灵,升华人格,调节情感,培养审美力,使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高整体文化素质。

作为实现小学音乐教育目的的最重要途径的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一定活动形式进行音乐的审美教育,依据科学的教材,借助课堂这一平台,通过教师的课堂设计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加音乐活动,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好的精神,继承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和世界各国的优秀音乐文化,使学生具有并积累深厚的艺术修养。让学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和理解音乐,结合具体的音乐技能学习,在深刻感受多元音乐文化的同时学习音乐。

二、小学音乐教育如何更好的开展多元化教育

(一)完善高师音乐教育中多元文化教学体系

高校是提供小学师资力量的重要来源,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未来一线教师能否具备多元文化教学能力,影响着音乐教学改革的成效。我国的音乐教育应及时抓住历史赐给我们的发展良机,加速高师教育中多元文化音乐教学体系的完善,及时地调整其人才培养模式,重视文化课的开设和学习,把积淀着深厚中华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中国民族音乐推向世界教坛。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是否具有多元文化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观,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音乐认知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多元文化的教育观,正确处理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处理好音乐评价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强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素质,立足于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教学,带领学生开拓世界音乐的新视野。

(二)营造多元文化氛围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教学里,相关管理部门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尽可能为学生或老师营造一个多元文化氛围的教学环境,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除了在资金投入方面,注重教学设备的完善、举办有意义的音乐活动以外,在校园环境和教室环境的布置上,也应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文化特色。

(三)探索多元文化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首先,教学内容的多元综合。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最重要来源,也是多元文化教学的最直接依据。小学音乐的教学内容包括中国的、外国的优秀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体现各种风格的音乐文化。教学内容的多元综合不但体现在内容的组成上, 也体现在内容的特点上。教学内容的确定既要符合难度要求、学科特点,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其次,教学目的的明确设计。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必定带来教学目的的多样性。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以音乐课程的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目的有了明确的设计,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具体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才有可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探究和学习。

再次,教学方法的多元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多样化要求教学方法应体现多样、合理、灵活,适应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多元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

三、结束语

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具备学习的主动权,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多元文化的意识,引起学生更丰富的审美体验,使学生以包容、尊重、接纳的态度积极面对不同的文化和人,避免偏见和歧视,同时帮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变得更具适应性。简单地说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在多种音乐文化社会中懂得音乐。

参考文献:

[1]戴蕾.浅谈新课标的多元化音乐教育观[J].江苏教育.2010.

[2]宋雪.多元化的音乐课堂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

篇2

3.师资力量短缺我国能够开展音乐教学的高等学校较少,长期的发展也不能够满足我国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对于音乐教师的需求,导致我国目前的大部分小学的音乐教师不足。作为高素质教育之一的音乐,相比语文、数学等其他小学科目来说,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更为严苛。不仅要求音乐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自身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对于音乐有一定的追求。而现在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并不能够完全胜任其所担任的教学任务,达不到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目的,很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4.教学手段落后现阶段,大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对于学生课堂教学仍然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单纯的是对学生进行歌曲教学,这是小学音乐课堂教育的重大弊端。音乐是门创造性的学科,担负着开拓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任务。但是一些小学音乐教师过于死守呆板的教学法则,学生们在课堂上只能如木偶一样完成教师规定的歌曲内容,每一个教学内容均要死板的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完成。如此教学不仅不能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认知力,而且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越来越固守老旧的学习方式,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升华其自身的音乐素养。

二、小学音乐教学的改进策略

1.提高认识,改进教学观念小学音乐教师的认知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要不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不同的教学模式。同时,小学音乐教师要本着为学生服务的目的,持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恪守教条,要灵活的运用自身学到的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2.优化教学设备小学音乐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歌曲教学,不能够简单的敷衍了事,因此学校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置手风琴、架子鼓、小提琴等应有的音乐器材。在获取应有的器材后,小学音乐教师也可以更为灵活的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音乐教育,从而更为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3.提升师资力量各个小学要结合本校的师资情况,适当的引进专业音乐教师。并且可以选派本校优秀的音乐教师去专门的音乐学校进行深造,提高已有教师的音乐素质。同时,学生也可以聘任校外优秀的音乐教师担任本校的兼职教师,以此来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4.优化教学手段教师应该本着师生平等的态度,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用积极的手段引导学生自己探索音乐世界。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分组讨论、探究教学内容,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以期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例如,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入合作探究法、情景构建等教学手段。

篇3

二、当前音乐教育面临的现状

作为教师,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什么?音乐教育在农村这个大环境下,怎样帮助学生,怎样使学生敞开心扉,绽放属于自己童年的欢笑,我们希望音乐教育,能给予学生终生受益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让学生童年的欢笑,扫去他们因父母不在身边,而带来的那片阴霾。

(一)农村的基础设施不足

农村的基础设施受地方经济发展的制约,给音乐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在现实中,我们一堂音乐课的教学,需要依靠现有的教育教学设备,而教育教学设备不足是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普遍面临的问题。在缺少教学设备的情况下,以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也不可能让学生自己配备音乐器材,我们的音乐教学,更多的是依靠音乐教师的描述和多媒体演示。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身

体验。

(二)教育师资队伍缺乏

农村专业音乐教师资源缺乏是农村小学普遍面临的问题,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面临的是更多学生的渴求。音乐课是学生喜欢的课程,是学生能大声唱出自己的声音,唱出属于自己年龄段心声的课程,我相信,师资问题在国家对农村教育的关注中会逐渐转好。

(三)学生普遍为留守儿童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年轻人走出了农村,老年人却留了下来。农村的很多孩子基本上是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在缺少父母陪伴和爷爷辈的浇灌下,农村留守孩子性格往往比较内向,容易偏激,农村孩子的心理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考验,我们希望音乐教育能给学生心灵一个宁静的港湾,希望能通过音乐来帮助他们减轻心灵的创伤。

三、解决音乐教学问题的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农村青年教师,如何使音乐课在最大限度上教育学生,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学到终身受益的技能和方法呢?作为音乐教师,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了解音乐教育教学目标

有效率的英语教学是建立在一个总体的教育教学目标之上的,要让音乐教学目标充满灵性,就要体现在每一节音乐课上,教师要一步步地培养学生,我们应该多给点时间和耐心慢慢培养他们,让他们有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这也是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基本要求,在拥有一颗恒心的情况下,孩子最终会走进音乐的殿堂,音乐无国界,有的只是心灵的沟通和传承。

(二)了解音乐教育教学内容

为了让音乐课堂充满有效性,教师必须深入了解课堂教学内容,更好地备课,所以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备课不能简单地照教科书,音乐教学的内容,应该体现教师自己的风格特点和原创性,歌声飞扬的课堂教学自然会紧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生有了兴趣,那么音乐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三)明确音乐教育教学对象

好的音乐教学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师前期的准备工作还需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如果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去教学,这样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也达不到教学效果。

四、教师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好备课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真实的音乐基础和音乐水平,了解学生现阶段的思维习惯,寻求适合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欣赏方法。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要求他们配备某种音乐器材,他们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教他们唱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灵性,需要我们给予引导和鼓励,我们应该多给予赏识。学生就会有更多的动力和自信心。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还在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在教育学生时,要想让学生拥有终生学习的能力,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我们教师必须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篇4

【Key words】Music education; The leading arouse an interest; With meticulous care design; Outshine others

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是音乐课担负的职责,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钻研业务,在实践中不断反省总结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音乐教学中的做法。

1.培养兴趣与认知教育相结合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音乐课视为“豆芽菜”,绝大多数学生抱着轻松好玩的心理上课。对感兴趣的东西,如唱歌、唱游、器乐等方面表现出极浓的兴趣,而对枯燥的乐谱知识、能力训练表现得心不在焉。针对这一课堂情况,我采用培养学生兴趣与知识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在一年级音乐教学时把《听听我创造的声音》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思路,以引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弹“ii│i—│”问学生它象什么声音?有的同学把两手往嘴上对起来做个鸭子嘴状叫:“嘎、嘎、嘎—”,有的同学学火车汽笛声:“呜、呜、呜—”,还有的同学学青蛙叫:“呱、呱、呱—”……还可以将乐谱变复杂些,又让学生听音模仿,发出一片象声音,千姿百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热情,获取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教师引导激趣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不能单纯地为学生付出,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地发展。“导”能使学生变活、变强,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做好引导工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把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表演的机会留给学生,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结合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适时进行即兴音乐创作。激趣时要注意结合社会形势,如央视的重要节日时的文艺晚会,或我县的“月月喜相逢”文艺晚会等。使学生在思想、情感、心理得到发展。

3.音乐教学应面向全体,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面向全体是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师要能容下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最好的发展。但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禀赋,所处环境、所受教育以及自身努力程度不同,在音乐中表现为音准、节奏、协调性、听辨、记忆、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差异。在新课程实施的引领下,以新的理念主张开展围绕地域风情、民族习俗、人物形象、人类情感为主题的音乐活动。把具有我们巴山特色的镇巴县中小学音乐乡土教材《镇巴民歌》曲目中选择性地把《镇巴好》、《太阳出来笑》等十多首适合小学生传唱的民歌引进课堂。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活动实践,重视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和空间。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使之体验成功的乐趣;又要创造条件,对具有音乐才能和特长的学生重点培养,挖掘其潜力,让其脱颖而出。

篇5

1.音乐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从实践来看,无论是曼妙的音乐还是一首歌曲,都是对情景和情愫的描绘。当学生真正地进入到游戏情境之中,实际上就与音乐融为一体了。为此,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教材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并且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适当应用音乐游戏,使他们能养成在音乐伴奏下做游戏的习惯,并在此过程中能够表达个人的体验和情感。比如,《龟兔赛跑》曲子聆听过程中,我们可以设定某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比如在该音乐情境下进行角色扮演,如何扮演乌龟、怎样扮演兔子等。聆听音乐过程中,可在游戏背景下进行角色扮演,展开情节,并且帮助学生全面认知和感受音乐乐段、情绪等层面的差异,同时了解和感受乐曲结构及其在速度、力度以及音程和节奏变化上的表情作用等。这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了解乐曲,而且对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也有很好的作用。

2.音乐游戏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挖掘其音乐潜能

小学生们在游戏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且通过个人的探究来独立解决问题,有利于孩子们在自发状态下进一步挖掘个人的潜能;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个人的音乐编创意识和能力。比如,《牧童》一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并且提出一些质疑。“牧童为什么在放羊时,哼起歌来,小羊就安静了呢?”当提到这一问题时,大部分学生沉默了,其中很多学生产生了疑问,此时引导学生想一下刚才所表演的角色与情境。基于此,学生能够或多或少地编创一些新歌词,然后进行分组歌唱,其中有学小羊叫声,有的则是牧童的吆喝声。事实上,音乐游戏仅为音乐教育教学的环节和手段,实践中应当注意:对于音乐游戏而言,其灵魂在于音乐,由于音乐游戏仅仅是音乐教与学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在音乐游戏过程中一定要伴随着音乐。

二、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音乐游戏应用实践

1.音乐游戏的律动性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这里所说的律动,实际上就是音乐旋律节拍,根据规律展示其优美动作。其中,律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以及音乐美感。在课前,小学生们感受着轻快的节奏以及优美的律动走向教室,有利于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来。小学生对音乐律动并不会感到陌生,比如日常活动中的拍手、跑跳步以及踏步和点步等,都或多或少地包含着律动。小学生会随着老师一起做一些动作,也可以自编动作,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可以采用音乐问答的模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我们在选择发声练习曲时,可让学生模仿常见的动物叫声,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配合对应的律动。比如,公鸡打鸣、鸵鸟走路以及青蛙跳跃等,这些均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集中精力听讲。采用该种律动模式,小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地领会和理解发声气息以及游戏运用呼吸,这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2.基于音乐游戏应用的音乐知识教学

一般而言,小学生们都非常喜欢游戏,音乐游戏符合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天性,而且音乐游戏可以规范游戏者的行为,这样可以在游戏中实现美的享受。以音乐游戏来娱乐学生,可使其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实践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展示音乐课件。比如,“小动物们在开会,天空突然下雨了,雨水滴在小草、小花上……”;此时,我们应当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大家从多媒体上能看到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将幻灯片上所看到的画面给大家讲述一下。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让举手或者表现积极的学生做模范,让他们到讲台上来做一个“演讲者”。同时,我们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所讲述的情况归纳总结,并且以歌词的形式,配上节奏朗诵。值得一提的是,须注意进行反复的朗读,让小学生能够理解生字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复杂词语。领读后,让小学生自由朗读;在此过程中,允许学生有序走动,去读给朋友听。第二,用录音机播放音乐,比如《小雨沙沙》等,让学生在听歌时,思考春天的景象。同时,我们可将小学生们共同创作的“春雨图”编号,引导他们将画中的内容用歌词来表达;然后,老师按编号让学生按照歌词学习《小雨沙沙》,并注意控制好他们的声音。总之,采用音乐游戏的方式将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可在一种愉快的游戏中,快速记忆歌词,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歌词的认知程度。

3.创新教学方式,强化道德教育

在音乐游戏应用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比如,在《国旗国旗真美丽》教学实践中,可采用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程。“同学们,每周一早晨咱们学校都会举行什么活动?什么仪式?”学生的回答几乎异口同声;此时,继续对学生进行引导,“升旗仪式上大家必须保持什么样的姿态,谁能给大家说一下自己的感悟”。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幻灯片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国旗相关资料,并以此来让学生领会国旗的意义。在教会学生《国旗国旗真美丽》一首歌以后,引导学生思考,采用多种形式表达歌曲中的内涵与感情。结语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应当尽可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践体验,创造出适合学生特征的音乐游戏,以此来促进教学。音乐游戏在当前小学阶段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效率。

作者:唐玲颖 单位:杭州市留下小学

篇6

民族音乐是由各地本土音乐为基根构建起来的参天大树,鉴于这株大树的基根正日夜遭到不同程度浸蚀,学者们呼吁要象关注母语学习一样,把民族音乐作为第二母语学习,无疑这就给学校的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教学理念。

小学阶段是人生步入知识的关键时期,如果说之前还处于懵懂和幼稚,那么这个时期则是渐醒和渴望求知的转折阶段。人的认知此逐渐形成,它分为各个不同的阶段和方向,对于感知、记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音乐是开启它们的钥匙同时又是情感、个性、兴趣形成的催化剂。人类对于知识的获取主要是听觉器官,促进这个器官发展的因素主要是语言和音乐,调查表明人生听觉发展阶段:2-4岁接受音乐教育的绝对音高92%:4-6岁为68.4%:7―9岁为41.9%,14岁为6.5%。由此可知人的感知器官听觉,小学阶段的学生6-12岁,他们的音高听觉成迅速递减趋势。在记忆方面,日本音乐教育家玲木的实验表明,10岁以下的学生接受其教育法都能获得惊人的音乐记忆能力。在思维方面,音乐离不开想象,而想象又是小学生产生联想,获取快乐的重要途径,其事例不胜枚举。

音乐对于人的个性方面诸如需要、动机、意志、理想乃至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对于这些方面验证,可从平时观察儿童有意和无意的歌唱中得到证实。音乐对人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从古至今均有记载《论语》记有孔子听到《昭》三月不知肉味,列宁言有没有人类的情绪就不会有人类对真理的探求:心理学家捷普洛夫:用最直截了当的意思来说,感情和心绪是音乐的内容。

人的兴趣和意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并与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音乐为人积极探索事物形成认识的倾向,叫兴趣。兴趣的直接与间接、短暂与稳定是人的个性与态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人的情绪变化。引入良好的音乐教育,即能对其起到积极的亲和作用。

由于人生诸多因素在小学阶段已逐渐形成,向小学生传授民族音乐知识,注入本土音乐的血液,使其能在获取音乐记忆的最佳时期,对民族音乐特别是本土音乐留下终身难以忘怀的印象,让本土音乐的像血液一样浸透肌体,为其今后的个性成长、动机的纯净、个人世界观形成留下深刻的民族烙印。

人生打小留下的记忆难以磨灭,由此产生的情结相伴终身,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注入本土音乐,即能为人生结下乡音乡情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石。小学音乐教育选用什么样本土音乐,应因地而议,本文仅以重庆乡土音乐中,选用“接龙吹打”为例进行论述。接龙吹打是重庆诸多乡土音乐中保存完好且历史悠久的乐种,其历史可上溯到古老的巴渝音乐、竹枝词,仅现有资料已可找到明清时期的史料、文物。该乐种以“似声、指事、会意、形声等‘六书’异曲同工,揭示出中国书、乐构成都遵循一条相似、相同规律”而让专家惊讶。而该乐种自身所具的乡土气息和丰富的曲牌更是研究重庆地方音乐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

在民俗性中,接龙吹打仅嫁娶习俗就有八个程序之多:发亲、行路、回车马、拜堂、入洞房、开宴、坐堂和送客,所有程序均有相应的吹打乐曲与之相随,这些乐曲在实地演奏中更是乡土风味浓郁。如发亲时的吹打乐,当新娘准备就绪,唱完告别父母的哭嫁歌即开始举行发亲上轿仪式,锣鼓齐鸣鞭炮震天,乐手们立即演奏《戴花》、《上轿》、《娘送女》、《离娘调》等曲牌,乐曲依序而奏不可交错,必须严格依照民俗,尊重主人家的讲究。即兴性主要表现在,民间乐手们在演奏中见什么奏什么,想什么奏什么,拥有无限的创造性和自由性。如接亲路上,乐手们见到阳雀就奏《阳雀思春》、《阳雀儿》见到斑鸠就奏《斑鸠上树》、《斑鸠打架》见到家禽就奏《鸭子下滩》、《金鸡叫》见到姑娘就奏《采花姑》歇气再行就奏《哪里哪里抬起来》有时乐手们还会与轿夫相互交流,轿夫喊:“天上明晃晃,地上水凼凼,踩左又踩右哟,新姑娘你莫要慌啊!”,乐手奏“嘟哩嘟,罗哩罗,哩罗哩罗的哩罗”的乐声,颤悠颤悠的花轿伴随着热闹的情绪,呈现出一派幽默风趣的村野接亲情景。

以上程序中各种曲牌均可选用于小学音乐教材,如曲牌《状游街》乐器只用唢呐和鼓,从声部的组成仅为旋律和节奏两个部分,演奏旋律的唢呐可多可少,而节奏声部则可有多少学生用多少鼓或节奏乐器。乐曲速度为中速稍慢,学习中注意把握旋律重拍的节奏,轮奏时值的准确。单旋律声部的齐奏应注意整体的音准,对旋律音程的五度、六度跳进控制好气息。

再如《大开门》是由旋律与三个打击乐组合的曲牌,全曲整体速度缓慢旋律声部音域控制在一个八度内,打击声部中堂鼓节奏变化较大,附点音符、切分音符和休止较多:饺子和大锣两个声部相对简单,两者一前一后形成问答似的对话,它们与堂鼓形成的节奏对位使得打击音响产生丰富的音响色彩。教学中注意旋律声部的音准与节奏变化,更多精力应集中于三个打击声部自身的变化,以及与旋律声部的统一性。

教学中除向学生传授吹打乐的基本技艺之外,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灌输民间音乐中的淳朴与民俗特性,拉近学生与本土音乐的距离,使之融合于本土音乐之中。

感受和表现是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与核心,小学本土音乐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自发的音乐积极性,使受教者能主动地融入本土音乐的学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选用轻松活泼,诙谐幽默,且便于学习的曲牌,营造创设诱发学习氛围,并注意谨慎地维护学生学习中的自主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的学习,主要以纯打击乐曲牌为主,注意乐曲节奏的选用,遵循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随着年级的增加和学习程度的深入逐渐选入技巧较难的曲牌。

在接龙吹打中有一类古老的曲牌《将军锣鼓》其历史可追寻到巴渝乐舞和竹枝词,该乐种极具强烈的震撼力和表现力,演奏时更能增加学生的感受,发挥学生的表现欲望。演奏乐器以盆鼓为主,配以打锣、钹锣、马锣、包锣等打击乐器。该种类在接龙吹打击乐中难度最大,不易学习。如旋律与打击乐组合的多声部《懒龙翻身》。全曲速度偏快,旋律声部除注意曲调的流畅外,还应注意七度、五度等音程的跳进。四个打击声部中各部,除大鼓节奏变化较大,其余三个声部较为简单,教学中应注意四个打击声部的组合,特别是大鼓的附点节奏同时还应注意乐曲整体的节奏,突出小快板内在的活跃性。

篇7

1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概述

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创新教育是开展音乐教育的使命,也是人的动力教育,只有重视创新教育,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主要是为了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深化教育改革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使之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将极大的促进学生学习音乐课程,并不断丰富自身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质量,深入分析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进行总结,完善创新教育的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探究学习能力,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般情况下,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流于浅表层次;应试教育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很深等内容。

2.1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流于浅表层次:当前,在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仍是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流于浅表层次,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没能及时的转变过来,导致其在日常教学中,忽视了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以及深入探究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活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要求音乐教师采用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流于浅表层次,直接导致音乐教学效率较低。

2.2应试教育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很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试教育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很深,也是音乐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应试教育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很深,直接导致音乐教研活动质量较差,加之忽视音乐教育活动的有效性,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此外,由于应试教育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很深,音乐教学活动的功利性较强,教师很少真正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3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的要求及作用

3.1创设良好的环境是重要保障: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环境是重要保障,也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的要求及作用内容之一。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生都具有无限的创新潜能,音乐教师如何通过创新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气,将学生的学习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在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学习音乐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创设良好的环境是重要保障,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的要求之一。

3.2培养创新意识是教学基础: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是教学基础,是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认识到的教学理念之一。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应切实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合理的开展创新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此外,重视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分析,及时的完善教学方案,也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例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主题,鼓励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3.3培养创新思维是教学核心:在实践教学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的要求及作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开展小学音乐创新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应在明确培养创新思维是教学核心的基础上,结合音乐课程的教学主题,合理的制定教学方案,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并进一步完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营造相对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之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创新教学活动中,并发挥自身的创新意识,提高音乐学习的效率。因此,在小学音乐创新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创新思维是教学核心这一教学理念,对于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视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充分重视创新教育活动开展的意义,在实践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创新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在创新教育氛围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陶冶自身的情操,逐渐提高自身的音乐欣赏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在实践学习活动中,重视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芳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一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建军.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4,(9):50.

[2]吴洁.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音乐时空,2015,(21):183.

篇8

音乐带有极强的情感表达作用,也是人类最基本最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音乐欣赏中可以实现个体间情感交流。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借助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对高尚情操的向往,产生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一、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文件要求:“音乐教育的任务是提供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去,并在音乐实践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在音乐教育中需要完成的情感教育目标是以音乐审美为教育手段,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具体来说,情感教育是以音乐教育为媒介,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形成,以达到最终形成健全人格的最终目标。

二、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渗透的可能性

1.《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中准确的表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情感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感知力,陶冶学生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情操。

2.教学内容的情感性。在所有艺术中,音乐因其独特性而位于各种艺术形式的之首。其通过声音为媒介传递作者或表现者的心理状态,抒感。音乐以触动人心的方式给予听者个体独特的享受和个性的审美体验。

3.教学方式的情感性。音乐教育以唱奏演赏为基本手段,并辅以多媒体方式为主要渠道,向学生生动形象的展现教学环节。各类学科中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是最具有生动性的,而这种生动性恰恰为音乐教育中情感体验的形成做了铺垫。

三、教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情感渗透的工作方法

(一)教学环节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要求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需要合理运用音乐内涵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体会音乐美的同时,又找到学习音乐的乐趣。让音乐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中要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情感渗透,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1.教学导入阶段。在现阶段的音乐教材中,不少音乐作品带有极其强烈的时代标记或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可以较好的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但是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并不足以完全理解作品,所以在教学导入阶段,可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利用讲故事、角色扮演、播放多媒体等方式,营造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引起学生情感波动之后,教师可根据小学生心理状态设置合适的问题导入本节课内容,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过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丰富教学语言,以期引起学生共鸣。音乐的美是通过听得到的,具有音乐审美能力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音乐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唤醒人们的音乐审美意识。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语言,立体化教学过程。教学语言中除了口语之外,包括表情语言、体态语言和手势语言。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口语的使用需要有所区分,例如音调、大小等等。声音的魅力是征服学生的基础。表情语言、体态语言和手势语言可以对教学环节有所辅助,形成立体化、丰富的教学过程。另外,面对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体验是本阶段的学生的情感态度形成的主要原因。所以,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范围,增加情感体验,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

(二)加强师生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关注学生个性,探索合适本班学生的方法,引导学生摆脱常规课堂中中规中矩的形式,自由发挥,让音乐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热爱音乐,进一步热爱生活。

(三)形成创新的评价模式

根据心理学观点,认可和尊重是人类实现社会价值的情感最高目标。小学生的这种心理表现会更突出。在音乐教育中进行的情感渗透需要让学生找到归属感。教师需要在已有的传统评价模式中大胆创新,形成异于往日的激励方式。除了进行知识理论等传统方面的评价,教师可就学生参与度、心理状态等方面就行测评,给予学生思想上正确的引导。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秉承公平、公正的民主态度,才能让学生真实的发表意见,进而让教师有机会了解其想法,进行合适的引导。用这种创新的评价模式,可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情感渗透。

四、结语

篇9

一、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要以情感教育为基础

音乐是要打动人的内心情感的,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有爱心的培养学生的情感,以情感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音乐是灵魂的直接用语。”音乐与语言结合的歌唱具有巨大的表情功能。在音乐教育中,让我们永远提醒自己:声与情是一对相互依存的矛盾体,声音技术是感情表现的坚实基础,而情感的贯穿和发展才是音乐教育中歌唱艺术的灵魂。1、使音乐形象化的情感教育教师要有意制造出一种自由形象化的音乐氛围,指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自身特长、爱好以及经历来进行情感的体验。在我们学习一首音乐时多给学生一些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的讨论和发言,看看他们怎么理解的,有着他们怎样的情感,让他们在课堂上动起来。形象化的情感培养,在歌唱活动和音乐教育中,要求学生不仅具有听觉、视觉与高度的想象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情感的形象化,这对于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情感教育的形象化,就是在想象中体验和感悟角色和作品内容的情感。演唱中,贯穿丰富的情感想象。形象化和情感活跃的交互作用,形象化激发着情感,使情感得到深化,从而散发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2、环境与情感教育在中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除教学方式、教学设备等条件以外,还应注意音乐教室的布置。音乐教室是中小学生学习音乐、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室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情感教育是教会中小学生用自己的心去体验学习和生活。由此可见,具体的、特定的环境,是可以唤起学生的情感,所以教育对象的情感是随着周遭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环境与情感教育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二、中小学的心理特点,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

中小学生认知能力有所增强,对于一首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其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所以这个时期的中小学生在心理上要重注培养他们的情感教育,用高尚的情感去开发学生的心智世界。他们在生理上的变化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观察,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的心理。他们的注意力相对稳定和集中,情感逐渐稳定和深化,社会情感有了很强的审美意识,个性心理逐步形成。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有所增强,对于一首作品有着一定的了解和熟悉,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是相对的较快,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总之,中小学的心理特点,带有浓厚的时代特点。

三、情感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在音乐中是很重要的。把情感投入到教学中,作用是无法估量的。情感教育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中小学生的教育发挥着重大作用。中小学生要以积极主动的状态进入情感的体验,加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可见音乐中的情感教育是多么重要,它不仅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音乐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真正地懂得爱的博渊。情感教育在很多发面影响着学生,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在课堂上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教育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心理感受。老师一句关切的话,一个关心的行为,都可能影响学生心中的反响,甚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在赏析一首歌曲时,使学生仔细的听并进行想象,让学生做到与歌词的内容融入一体,进行体验。音乐来源于生活,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所以音乐的情感也是丰富多彩的。在情感教育中,教师要根据中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对学生做出积极的评价和表扬,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情感,促进师生的情感情感共鸣。反之,如果教师缺乏激情、缺乏情感的表达,对学生过于苛刻的行为,学生的情绪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将音乐情感溶入到学生的思想中,使学生更能理解音乐、爱上音乐。

四、现阶段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现阶段中小学生的年龄小,不够成熟,知识欠缺,理解能力不是很强,对音乐会产生一种“无动于衷”的感觉。这就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了。

1、教师是情感教育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审美感受启迪学生,让他们主动激情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首先,教师要有扎实的音乐基本功,要了解其它学科的知识,比如文学、美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这些知识都有所了解,就会在欣赏作品时,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上让学生去体会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了解作者的创造目的等。其次,教师在课堂中要充满着热情,将感情贯穿于教学中的每个细节。大家知道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是心与心交流的过程。老师的情感对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中小学生。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感情,对学生要给予尊重和赞美。教师的情感表现在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对音乐教育更加的喜爱和理解。教师要全面提高自己,做全能小战士。老师要热爱、关心、照顾学生,对学生在课堂上倾注全部的爱,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可以说,情感是歌唱艺术的源泉,没有情感就没有动听的音乐,故而教师的引导以及情感教育对中小学生来说最重要。

2、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中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需要图形图像给予展示,因此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就显得行之有效了。信息技术教学通过那些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以及生动语言的描述,刺激学生的听觉,使之产生丰富多彩的想象,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比如在欣赏《海上钢琴师》的音乐片段时,画面首先映入眼前的是主人公在悠闲地弹奏钢琴,他偶尔抬起头,音乐旋律突然有了变化,仿佛眼前站有一位美丽的少女。音乐在不时变幻,音符又如清澈的泉水一样涌动出来,热情奔放。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进行信息化教学是引导学生掌握全面知识,加深对学习的理解。总之,由于中小学音乐内容的特殊性,情感教育是依附在一定的知识学习和训练过程中的,情感融入于教学,信息技术融入于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情感。例如,在教学《绒花》一课时,先播放歌曲,让学生充分感受《雪绒花》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雪绒花这首歌曲就是出自电影《音乐之声》,里面还有很多经典好听的歌曲,通过图像使学生了解一下美丽的奥地利风光,更深的体会一下《雪绒花》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篇10

(一)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创建一个富有趣味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积极地心态进入到音乐教学之中。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更容易体会作品的情感,理解作品中表达的深刻内涵。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描绘一幅美丽迷人的田野景象,用委婉的语言将学生们带入田野生机勃勃的画面中,也可以利用媒体教学形式向学生展示田野的迷人风光。如果能把音乐教学安排到茫茫田野中那将是最理想的音乐教育方式,更容易引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进而达到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巧设问题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各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的提问都能使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高,在音乐课堂也同样如此。教师在教学之中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巧妙提问提升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通过对学生的鼓励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带着愉悦心情感受音乐的美妙。在提问环节中,不仅能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索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接受能力,使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有效提升。例如在五年级上册《难忘今宵》这首歌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今宵难忘的原因,你有难忘今宵的经历吗?请举例说明,这样的问题会引起学生的踊跃回答,教师对学生的答案给予积极地评价后,再带领学生进入正式的音乐教学。此方法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音乐知识的同时,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热爱生活。

(三)挖掘音乐深层情感

每本小学音乐音乐教材的曲目都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都是切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与人的内在情感有一定的联系的,因此每一本音乐教材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曲目的情感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真实情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更深刻地体验。例如在五年下册《保卫黄河》这首歌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从对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出发,将这种保护黄河的意识传播给每个学生,让同学们了解到是黄河孕育了华夏儿女。在这类歌曲的演唱中,不仅能使同学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还能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丰富教学方法提升情感表达

每一学科的教学方法都不是唯一的,尤其对于未成年的小学阶段,小学的音乐教育也不该是一成不变的。一直以来,教师们一直在探讨音乐教学的最佳方法,这里的最佳不是唯一,而是要多种教法结合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因为每种教学方法都会有其自身优势,所以教师要丰富教学方法,使学生融入充满趣味的教学课堂,使音乐教学的成效更加明显。例如在五年级上册《拉萨谣》这个首歌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拉萨风俗民情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们对拉萨的壮美风光有一个初步了解。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相信一定会被拉萨的美丽风景所折服,基于这样的情感基础,教师再展开音乐的情感教育相信会容易很多。实践证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五)多沟通加强情感交流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基础,教师只有和学生相处融洽,得到学生的充分信任,才能消除学会对教师抵触心理,使学生更容易走进教师营造的课堂气氛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和谐的师生关系容易增加学生的学习欲望,既可以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探讨能加深学对音乐的领悟能力,逐渐形成正确地审美观念。以五年级上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这首歌为例,教师可以与学生们围绕三峡的美丽之处展开交流,通过互相讲述自己眼中的三峡,使学生在交流中体会三峡景色的壮美秀丽,进而对事物拥有更高层次的看法。

篇11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趣味教学的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中探索和思考。文章从重要性和实践途径两方面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开展趣味教学的理论参考。

1.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并且其自制能力也较差。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趣味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帮助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提升;此外,趣味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又可以在所有学科中充分利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

2.小学音乐教育中趣味教学的实施途径

(1)将游戏加入音乐教学之中,是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趣味性的有效措施。教师在教学时可简单地教授音乐的乐理知识,进而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教学。例如丢手绢游戏,选出一个学生来“猜”,其他学生围绕成一个圆圈,将其围绕在中心,然后在教师喊开始之后便让手绢在学生之间传递,在教师喊“停”之后,再让中间的学生猜手绢在谁的手里,如果猜错了就要演唱一首歌,猜对了,手里拿着手绢的学生便要唱一首歌。在音乐教学之中可以重复使用该游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将新学会的歌曲在游戏之中充分复习,在充满趣味的、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同时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篇12

音乐伴随着我们的生活,走进了万户千家。而我们的音乐课本呢?有多少歌曲是现在的学生所喜欢的呢?这也并不是说我们的课本过时了,也不是说让我们的课本完全的改版成通俗歌曲曲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流行歌曲因其大众化正正被更多的非音乐专业的听众所接受。因此,选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到中小学音乐课本是完全有必要的。而对于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应予以保留,虽然这些歌曲离我们的生活渐渐变得遥远。但是,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有必要并且很有必要将传成下去,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下面再来谈谈关于音乐创作的问题。众所周知,儿童歌曲的创作后的利润是非常的低,而创作一首流行音乐,再经过包装,它的利润将成倍增长。因此,当今乐坛总趋势是创作儿童歌曲的作家越来越少,而创作流行音乐的作家却是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可悲的局面,不知道那些整天高喊着"一切为了孩子们"的专家作何感想,连让孩子们唱的音乐都没有,还谈什么素质教育?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所选歌曲竟然还是那些70-90年代的儿童歌曲,而近年的虽为数不多却也不乏优秀的儿童歌曲却没有或几乎没有选入现在的教材,更别提音乐界的一些最新成果的展 示。一方面是优秀歌曲的数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的教材更新时间根本无法保证,造成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外部设施的缺乏,使我国的广大地区的音乐教育形同虚设。这是我国的各级官员们特别是打着"孩子至高"应旗号的人们应该认真检讨反思的。我们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当今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总体数量较多,而几乎每本教材都会谈到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耳等音乐专业课程,不是中小学音乐课就不该介绍这些内容,是在是因为其难度以靠近音乐专业本科教学难度。

这一点似乎是受大浪潮(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被填塞满了诸如音符、休止符、音阶、音程、和弦、调、调式、曲式以及数十种音乐记号,并视唱带有一个、二个、甚至三个升降号的曲调,听辨音程、和弦、调式,听写旋律,分析曲式等等。这种状况,使得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由于无法逾越"双基"高墙而面对音乐产生自卑与冷漠心态的失败者。我们进行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却也很好回答的问题。为了孩子,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但是,通过这种填鸭式的方式真能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答案是否定的。孩子们爱音乐却不爱音乐课,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滑稽却又最伤悲的事了。那种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的老套教学法以不能再适应如今的音乐教学,老师一本正经的严肃认真的教学恐怕也是收效甚微,机械、呆板的训练方式使如今的渐渐适应快餐文化的孩子们感到厌倦。因此,音乐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国的音乐教育是从学堂乐歌发展起来的,而当时的学歌的唯一形式就是口传心授,这是由当时的教学环境所决定的,而如今,处于21世纪前沿的新一代的人民音乐教师还用这种老式的教学法那才是贻笑大方。首先,我们的了解音乐是一种怎样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把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人听之产生美感的艺术。既然它是听觉艺术,听也就是欣赏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方向应该逐渐转向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广大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正如周大风同志在其《音乐教育改革刍议》中提到的那样"当务之急首先要改变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的结构。改革'以歌唱为中心,识谱为辅',而代以欣赏、器乐、歌唱三者并重的音乐教育结构。尊重音乐教育艺术是以感受为特征的规律,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多听民族的乐曲,……从小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和爱好。特别要注意'听比唱更重要的规律'。"

认识到了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后,我们的老师们应如何改良我们的音乐教学法呢?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1895-1982)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种用音乐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的形式,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具有以下几点:

篇13

2.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现状

2.1音乐教学难以得到有效贯彻

目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中小学对于音乐教学认识不足,因而均把其设置为与正式考试科目无关的课程,有些学校的音乐课程只是摆设,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经常被其他主课程占用,音乐教育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教学实践难以得到有效贯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虽说,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但学校并未花费太多的精力和财力用于音乐教学的投入,日常音乐教学依旧出于突击应付状态,教学成效得不到有效的凸显。

2.2音乐教学师资不够雄厚

由于中小学音乐教学没有收到足够的重视,促使音乐教学师资力量不够雄厚,尤其是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和教研性人才比较匮乏。虽说不少学校已经采取相应措施来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职业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但与其他文化课教师相比,其差距较大,在知识面以及教学能力方面仍需进一步拓宽和加强。

2.3音乐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的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活动,又要不断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为此音乐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把握极其重要。合理且有效的音乐学习方法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然而,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过于枯燥和单一,对于音乐的学习主要停留在教唱层面,难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策略

3.1加强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

要想有效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首先应该从加强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开始着手,不断提高全社会对中小学音乐教育和课程的认知。中小学音乐教学处于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其主要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对于有效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2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投入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和投入,尤其是对于经济比较落后的中小学地区,国家和政府应该加大投入,不断改善音乐教育所面临的资金不足和设备短缺等问题,在保证学校基本教学正常运营的情况下采购相应的教学设备。与此同时,要确保音乐教师的待遇与其他学科教学教师的待遇处于同等地位,不断完善其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促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